黄芩汤颗粒剂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_宋雨鸿 - 副本

黄芩汤颗粒剂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_宋雨鸿 - 副本
黄芩汤颗粒剂治疗大肠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疗效观察_宋雨鸿 - 副本

食疗之大肠湿热吃什么好

食疗之大肠湿热吃什么好 大肠湿热多由饮食不节,恣食厚味醇酒,或夏月暑湿、疫毒之邪侵及肠道所致,为邪实之证,病位在大肠。因湿热毒邪内结大肠,下焦气机壅滞,传导失常,脂络受伤,气血瘀滞。 西医:急慢性肠炎,急慢性细菌性痢疾,细菌性食物中毒,急慢性阿米巴肠炎,慢性非特 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急性阑尾炎,痔疮。 饮食疗法 (1)马齿苋绿豆汤:新鲜马齿苋120克(或干品60克)、绿豆60克,煎汤服食。每天 1~2次,连服3天。二味合用对湿热泄泻、或热毒血痢,甚为有效。 (2)车前子饮:车前子30克,纱布包,加水500毫升,煎取300毫升,去渣,加粳米 煮粥,分二次温服300毫升。治泄泻。 大肠湿热吃什么好 (3)姜连散:生姜l20克,榨汁;黄连30克,锉末,文火烘炒加姜汁拌匀,以干为度。每服6克,绿茶清送下,每天3次。对湿热泄泻呕吐者大为适宜。 (4)石榴皮蜜膏:鲜石榴皮1000克(干品500克)、切碎,砂锅煎煮取汁两次,文火 浓缩至稠粘时,加蜂蜜300毫升,搅匀至沸停火,冷后装瓶。每服10毫升,开水冲服, 每日3次。 (5)白蜜马齿苋汁:鲜马齿苋1000克,温开水洗净榨汁,加白蜜30毫升,或白糖适量,一次服下,每日服2次。 (6)绿茶煎:绿茶100克,煮取浓汁300毫升,每次服100毫升,加醋10毫升热饮, 每日3次。或绿茶末12克,白痢以姜汤送服,赤痢以甘草水送服,每日3次。症状消失 后连服3日,以巩固疗效。 (7)苋粥:新鲜紫苋100克,去根洗净切碎,同粳米100克煮粥,每日2次,早晚服。 此粥对于有急性菌痢、肠炎的老年患者,尤为适宜。 (8)龙眼肉包鸦胆粉:鸦胆子亡10粒,研粉,以桂元肉包裹吞服,每日3次,治阿米 巴痢。此方适于饭后服,不宜久服。 若本证久而不愈,反复发作,表现正虚邪恋,宜扶正祛邪兼用。其药物灌肠往往是临床上 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药用白头翁、秦皮、黄柏、夏枯草、青黛、紫草、明矾、牡蛎、乌梅、罂粟壳、五倍子等。 每剂加水1000毫升煎至200毫升,湿度37~38℃,开始每次用50~100毫升于早晚各作保留灌肠1次,适应后每次用200毫升,每日灌肠1次。患者取侧卧位,臀高头低,慢 速灌肠,灌入后取胸膝位15分钟,再仰卧1小时以上。

湿热质调养方案

湿热质 调理原则 总原则:祛湿清热 根据二级分类结果—— 肺卫湿热:宣肺散热,化湿消痘 脾胃湿热:健脾化湿,祛火消肿 肝胆湿热:清利湿热,解郁退黄 膀胱湿热:清热利尿,祛湿通淋 大肠湿热:清热利湿,和解胃肠 调理方案 总方案,也是基础方案: 君:以九大技术之“散”为核心。 热【情志养脏或“九九”刮痧】+湿【藏象龙蹻或体质食养或体质禅茶】臣:九大技术之“释”、“清”、“通”技术为主。 经络【九鼎竹罐或藏象双浴】+气血【体质熏香或体质膏方】 佐:九大技术之“颐”、“修”、“和”并用。 修为【心性修炼】+起居【福寿转运或咨询指导】 使:九大技术之“调”为用。 内调【内外五音或集萃功法】+外调【音波体疗】 二级分类方案,在总方案基础中,分别重点突出以下内容:

肺卫湿热:【“九九”刮痧】和【九鼎竹罐】 脾胃湿热:【体质禅茶】和【“九九”刮痧】 肝胆湿热:【藏象双浴】和【集萃功法】 膀胱湿热:【体质食养】和【“九九”刮痧】 大肠湿热:【体质食养】和【藏象双浴】 方案实施举例 【“九九”刮痧】 刮痧板选择:宜备香木板和紫砂冰板两种。 各型之中,均应先以香木板开经宣腾内热,并引湿向外或向下;继而用紫砂冰板使湿热分离,并有助于清解内热。二者交替使用,各自使用时间据其湿与热的偏重程度而定。湿邪及内郁偏重者,宜适当多用香木板;热邪偏重者,宜多用紫砂冰板。 刮痧油选择:一般宜“清热疏导油”。 肺卫湿热:宜配加茶树天竺葵精油; 脾胃湿热:宜配加甜茴豆蔻橙皮酊; 肝胆湿热:宜配加栀子龙葵精油; 膀胱湿热:宜配加洋车前灯盏花精油 大肠湿热:宜配加丁香蜀椒精油。 经穴选择:选择对应经穴,刮痧前应先用手法及精油开经,先从阳经开始,再到与其对应的阴经。总是以经为主,以穴为辅。 肺卫湿热:督脉→足太阳膀胱→手阳明大肠→手太阴肺→手少阳三焦(可配穴位:肺俞、少府、后溪、三阴交、光明、足三里等); 脾胃湿热:足太阳膀胱→足少阳胆→足阳明胃→足太阴脾→手少阳三焦(可配穴位:合谷、下关、曲池、天柱、少商、三阴交等); 肝胆湿热:足少阳胆→足阳明胃→足厥阴肝→足太阴脾→手少阳三焦(可配穴位:期门、章门、日月、神阙、三阴交、足三里、内关、外关等); 膀胱湿热:手太阳小肠→手少阴心→足太阴脾→手少阳三焦(可配穴位:中极、关元、气海、次髎、太溪、照海等); 大肠湿热:足阳明胃→手阳明大肠→手太阴肺→手少阳三焦(可配穴位:足三里、中脘、神阙、气海、天枢、脾俞、胃俞、大肠俞等)。

湿热体质人群的食疗

黄陂区六指街道中心卫生院 湿热体质人群的食疗 外形浊和三种体质有关:湿热、淤血、痰湿。痰湿越重,湿热越重,淤血越重,外形就越浊。 湿热体质,核心脏腑是肝胆,核心词是:肝胆疏泄不利。而阴虚体质的核心脏腑是肾,肾阴虚,导致体内阴液虚亏。 你是不是脸上总是油光满面,总像洗不干净。面色发黄、发暗、油腻。易生粉刺痘痘?湿热体质一般体形有些偏胖,行动起来比较缓重,心气却很急躁,容易发火,觉得嘴巴发苦,觉得口干,舌苔发黄还很腻。牙齿比较黄,牙龈比较红,口唇也比较红。吃东西喜欢口味重的,爱吃辣,容易上火,眼睛里出现红筋,还会便秘。易出现体臭、口臭、痤疮、酒糟鼻、黄褐斑、脱发等,身重困倦懈怠,大便粘滞不爽,小便深黄色,异味大。男阴囊潮湿,女黄带臭秽,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而喜欢吃甜食和肥腻,或长期饮酒的人也多数都是湿热体质。肢体沉重,发热多在午后明显,并不因出汗而减轻;在皮肉则为湿疹或疔疱;在关节筋脉则局部肿痛。但通常所说的湿热多指湿热深入脏腑,特别是脾胃的湿热,可见脘闷腹满,恶心厌食,便溏稀,尿短赤,舌红少苔,脉濡数;肝胆湿热表现为肝区胀痛,口苦食欲差,身目

发黄,发热怕冷交替,脉弦数;膀胱湿热见尿频、尿急,涩少而痛,色黄浊;大肠湿热见腹痛腹泻,甚至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肛门灼热、口渴;阴道口会出现痒,白带黄绿色;严重会引起宫颈炎等炎症。 湿热体质容易导致这些疾病 皮肤问题:脂溢性皮炎、酒糟鼻、痤疮等。或者下半身皮肤真菌感染,如脚癣等。 肝胆系统疾病:携带肝炎病毒、急性黄疸型肝炎、胆结石。 泌尿系统及生殖系统感染性疾病。在过度疲劳时较易感染膀胱炎、尿道炎、肾盂肾炎等。 筋骨肌肉疲劳。容易腰酸背痛,浑身酸痛。 如何调理湿热体质? 湿热体质的人体质调养的食疗关键是“清热祛湿”;日常则应该注意生活习惯的调整,戒烟少酒,保持生活外环境的干爽清洁。 饮食养生:少甜少酒、少辣少油、少吃甜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少喝酒。所有食物里边,湿热之性最大的就是酒。湿热体质最忌讳食用经过油炸煎炒烧烤等高温加工烹制而成的食物。

肠道湿热会有哪些症状

肠道湿热会有哪些症状 肠道湿热是中医名词,指的是因为肠道湿热证,出现湿热内蕴的情况,这时候会阻滞肠道,患者经常会引起腹痛,腹泻等症状表现,容易导致脓血大便,所以也叫做大肠湿热证,患者常会导致身热口渴,形成进里急后重,或者是暴泻如水的症状表现,可以通过一定的中药方法来进行治疗。 ★肠道湿热会有哪些症状 身热口渴,腹痛腹胀,下痢脓血,里急后重,或暴泻如水,或腹泻不爽粪质黄稠秽臭,肛门灼热,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湿热之邪侵犯肠道,阻碍气机,气滞不通,则腹痛腹胀;湿热侵袭肠道。气机紊乱,清浊不别,水液下趋,则暴注下泊;湿热内蕴,损伤肠络,瘀热互结,则下痢脓血;

火性急迫而湿性粘滞,湿热疫毒侵犯,肠道气机阻滞,则腹痛阵作而欲泻,却排便不爽,肛门滞重,呈里急后重之象;肠道湿热不散,秽浊蕴结不泄,则腹泻不爽而粪质黄稠,秽臭,排便时肛门有灼热感;湿热蒸达于外,则身热;热邪伤津,泻下耗液,则口渴,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内蕴之象。 ★中药方治疗1、方药:地榆散加减。地榆10g,茜草10 ,焦山栀1 g,黄芩,黄连3g,三七粉6g(对服),血竭粉3g(对服)。 2、加减:脐腹痛明显的加乌梅6g,黄柏10g;少腹痛明显的加白芍10g,防风12g,陈皮10g,炒白术15g。 预防保健肠道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粪、口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黏膜疱疹液而感染。各种氧化剂(高 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 在肠道病毒好发季节,家长应尽可能减少孩子出入公共场所,尤其是已经暴发感染的疫区;加强孩子个人卫生,要勤洗手,定

期使用肥皂、84消毒液对日常用品、玩具、尿布进行消毒; 奶具、餐具要煮沸消毒;将衣被在阳光下暴晒,保持室内通风;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哺乳的母亲要勤洗澡换衣,喂奶前要清洗奶头;家中有人感染肠道病毒时,应予适当隔离以减少传染机会;孩子一旦出现发烧、皮疹等症状,切记尽快到正规医院就诊。孩子患病后应暂停去幼儿园或学校,避免传染给他人。

湿热证的辨证治疗

湿热证的证治12009-02-25 06:14 分类:温病专辑 字号:大中小 一杨俊耀 一、概述 湿热证是由于感受湿热秽浊之邪,或脾胃不健、湿热内蕴而成,“湿遏热伏”“湿热交蒸”病变的概称。多因外感邪气,或素喈洒酪,伤及脾胃,脾失健运,湿热交阻所致。 主要临床表现为:身热不扬,头身困重,口干不欲饮,胸闷腹胀,不思饮食,或面黄周身发黄,皮肤发痒,大便溏泄不爽,小便赤而不利,女子带下黄稠、秽浊有味,舌苔腻,脉濡缓或濡数。 湿热证中的病证在临床上,由于病因病机之不同,体质阴阳之差异,治疗方法之正误,以及个体的易趋性和病理机转的顺逆之变,故虽统属湿热证大纲,然大纲之中又含小纲,小刚之中又分细目,另外又有与该证存有同类证和疑似证的相映生辉,这些充分地体现出了该证的繁杂性和复杂性,从而令医者鉴别要难,辨证之棘手。 湿热证在其一般演变的过程中,初起阶段湿中蕴热,多表现为湿重热轻;湿热逐渐化燥,出现湿热并重现象,甚则转化为热重于湿。湿热证初起,湿热郁其气分,病变虽以太阴脾、阳明胃为主,但其病部邪系可弥漫三焦,波及其它赃腑,而出现多种征象,如:肝经湿热证、肝胆湿热证、脾胃湿热证、膀胱湿热证、大肠湿热证、湿热郁于经络证、湿热弥漫三焦证、湿热化燥证、湿热泄泻证、湿热下痢证、湿热毒盛证、阳明湿热证、阳明湿热里实证、阳明湿热兼表证、湿热下注证、湿热下注

冲任证、皮肤湿热证、肝胆湿热犯耳证、肉轮湿热证、气轮湿热证、风轮湿热证、水轮湿热证等大纲之中的小纲证候。另外与之相对应的:湿阻气分证、暑湿困阻中焦证、胆热证、胆郁痰扰证、湿遏热伏证、热极生风证、暑湿郁蒸证、暑湿挟滞证、太阳热扰胸膈证、太阴寒湿郁结证、热结旁流证等类似证和疑似证的存在。 《医林绳墨》谓:“如湿胜者,当清其湿;热胜者,当清其热,不可以热治,使湿愈重;热胜其湿,不可以湿治,使热愈大也。然则初谓其湿,当以利水清湿为要,使其湿不得以成其热也。久而湿化为热,亦不得再利其湿,使热反助其胜也”。此乃先贤旧说,虽对湿热证之湿重热轻,热重于湿等之治法有参考意义,但笔者我认为不为全对,正确的自当是湿热俱清。由于湿热病证,虽有湿热证初起,湿热郁其气分,病变虽以太阴脾、阳明胃为主,但其病邪系可弥漫三焦,波及其它赃腑,而出现多种征象,但其治法总离不开分消湿热,既治湿又治热,即治湿不遗忘治热,治热不忽视治湿。其中又得分析其湿重热轻,热重于湿等侧重病情及各种变证。并且对于湿热证中的不同证型在立方遣药时,绝不可平均使用祛湿药和清热药,机械地去进行治疗,否则不易获得满意的疗效。而在于三七或四六开用药,并酌加兼证药。基于上述的认识,湿热证临床上大体治法是:初起内外合邪,湿遏卫气时,宜芳香宣透以化表里之湿,表证解除后,则宜宣化气分湿浊,并视症状兼佐清热。湿热化热而出现热重于湿,自以清热为主,兼及化湿。湿热完全化热化燥,即以化燥化热论治。 湿热证的辨证分型,能是医者初步辨别出湿邪与热邪之熟轻熟重,以便

大肠湿热证详解治疗

大肠湿热证详解治疗 大肠湿热证是湿热内蕴,阻滞肠道,以腹胀腹痛,暴注下泻,或下痢脓血,里急后重,或腹泻不爽、粪质粘稠腥臭,肛部灼热,身热口渴,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为常见症的证候。 大肠湿热证系指湿热蕴结大肠,下焦气机壅滞,传导失常,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之总称。大肠湿热证多由饮食不节,恣食厚味醇酒,或暑湿热毒侵犯肠道所致。 大肠湿热证临床主要表现:下利粘液或便脓血,里急后重,或便物如酱,或便如黄水而肛部灼热,并见腹痛,发热汗出,午后热盛,胸脘满闷,肢体沉重,纳呆呕恶,舌苔黄腻,脉象滑数。大肠湿热证常见于腹痛、痢疾、湿温、泄泻、肠痈、痔疮等疾病中。 大肠湿热见于:急慢性肠炎,急慢性细菌性痢疾,细菌性食物中毒,急慢性阿米巴肠炎,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急性阑尾炎,痔疮等。 ' 大肠湿热证典型症状:下痢粘液或便脓血,里急后重,或便

物如酱,或便如黄水而肛部灼热,不喜温暖,腹痛拒按,发热汗出,午后热盛,胸脘满闷,肢体沉重,纳呆呕恶。舌苔黄腻,脉滑数。根据粘液血便,或稀而粘稠,里急后重,舌苔黄腻,脉滑数,即可辨为本证。如过用寒凉清利,可因湿邪未净,正气已衰,湿从寒化,转为大肠虚寒证。注意大肠湿热证与大肠热结证、大肠风郁证的区别。 大肠湿热证中医病机:湿热内蕴,阻滞肠道。大肠湿热证多由饮食不节,恣食厚味、醇酒,或夏月暑湿、疫毒之邪侵及肠道所致,为邪实之证,病位在大肠。因湿热毒邪内结大肠,下焦气机壅滞,传导失常,脉络受伤,气血瘀滞,而出现痢疾、泄泻、腹痛、痔疮等疾病。 大肠湿热证中医治疗以清热,利湿,解毒,调气,行血为主。 大肠湿热证饮食疗法 1、马齿苋绿豆汤 新鲜马齿苋120克(或干品60克)、绿豆60克,煎汤服食。每天1~2次,连服3天。二味合用对湿热泄泻、或热毒血痢,甚为有效。 2、车前子饮 车前子30克,纱布包,加水500毫升,煎取300毫升,去

清肠胃湿热的中成药有哪些

清肠胃湿热的中成药有哪些 现代社会工作压力大,大家经常会忙于工作而忽略了饮食,早餐都是随便凑和,午餐常常也是在外面不能好好吃,好不容易下了班,又累的不想好好做饭,于是晚餐也被忽略了营养与健康。长期这样,我们的肠胃会堆积很多的毒素,如何通过一些中成药来帮助我们清肠胃呢? 黑矾50克、黑枣50克、核桃仁50克、栀子50克、当归50克、砂仁50克、厚朴50克、三棱50克、穿山甲50克、寸曲50克、麦芽50克、上甲50克、下甲50克、红花30克、海南沉10克、铁胆粉5克、蜂胶10克、蜂蜜100克、蜂蜡适量。 配法:将16味中药经提取有效成分后,放入加热融化后

的蜂胶、蜂蜜、蜂蜡混合溶液中,调拌均匀,做成重100克的药饼备用。 用法:成人每次服用如花生米大小一粒,可增可减,最多不超过3粒,每日3次,小儿减量,空腹服用。或者将药饼烘干,粉碎成细面,装入0号胶囊,或者做成水丸,每次3粒,每天3次。 处方:虫草10克、黑矾50克、黑枣50克、核桃仁50克、栀子50克、当归50克、厚朴50克、三棱50克、穿山甲50克、上甲50克、下甲50克、红花30克、海南沉10克、铁胆粉5克、蜂胶10克、蜂蜜100克、蜂蜡适量。 配法:将16味中药经提取有效成分,精炼后加工成细面,放入加热融化后的蜂胶、蜂蜜、蜂蜡混合溶液中,调拌均匀,做成重100克的药饼备用。 用法:成人每次服用如花生米大小一粒,可增可减。或者将药饼烘干,粉碎成细面,装0号胶囊,每次4粒,每天3次.一到三个疗程可以彻底治愈, 相信这篇文章可以帮助一些工作繁忙,压力过大的中年

人。建议大家隔一段时间就试着用中成药来清理一下肠胃,保证我们的肠胃功能处在一种健康的状态。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依赖中成药来排毒,平时也要尽量抽出时间来调理我们的饮食。

肠胃湿热如何调理

肠胃湿热如何调理 【摘要】肠胃湿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胃肠消化道上的疾病。该疾病主要是因为邪热进入,引发肠胃的病变。那么肠胃湿热吃什么好呢?肠胃湿热的患者一般不能吃磁腻味厚,易生湿、加重湿证的食物。可以多吃的食物性质寒凉、味淡或苦,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食物。 脾胃湿热,病证名。亦称中焦湿热。多由感湿邪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酿成湿热,内蕴脾胃所致。症见脘腹痞满,体倦身重,大便溏泄,身热口苦,渴不多饮,尿少而黄,甚至面目皮肤发黄如橘子色,舌苔黄腻,脉濡数。治以清热利湿为主。 肠胃湿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胃肠消化道上的疾病。该疾病主要是因为邪热进入,引发肠胃的病变。那么肠胃湿热吃什么好呢?肠胃湿热的患者一般不能吃磁腻味厚,易生湿、加重湿证的食物。可以多吃的食物性质寒凉、味淡或苦,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食物。肠胃湿热的表现主要是想上厕所,上完后疼痛就会缓解。<<推荐食疗:冬瓜祛湿汤。 【祛湿冬瓜汤】 原料:冬瓜、猪骨、胡萝卜、玉米、薏米、蜜枣、白菜干、姜、盐 做法:1、不去皮的冬瓜切大块,汤锅加水,猪骨及薏米置入,中火熬大概45分钟; 2、猪骨及薏米在锅内熬制45分钟后,加入玉米、胡萝卜、白菜干、蜜枣、姜片,继续 熬制15分钟;之后倒入已经切大块的冬瓜,再继续熬制30分钟; 3、煲汤时间到,关火,食盐调味。 该疾病可以吃的食物: 【素烧苦瓜】新鲜苦瓜200克,切丝,先用开水浸泡片刻以去苦味,再入油锅烧炒至九成熟,出锅,勾欠(含有盐、味精)浇汁。 【金针冬瓜汤】干金针菜20克,切段,开水浸泡20分钟后与50克冬瓜丝入沸汤,片刻即好,加盐、味精,点几滴香油。 【赤小豆薏米饮】赤小豆30克、薏米30克,加清水文火炖煮30分钟后取100毫升汁液,再炖30分钟后倒出剩下的100毫升汁液,将两次的汁液搅匀,温饮或凉饮。 【茵陈五苓散方药】葛根10克、黄芩10克、黄连6克、木香10克、茯苓12克、车前子10克、白扁豆10克、薏苡仁15克、荷叶10克、生甘草6克。 肠胃湿热的饮食禁忌: 性质温热,有补益助热作用的食物;味辛辣性温热,易助热生火的食物;磁腻味厚,易生湿、加重湿证的食物等都不能够吃。

【保护肚子】第十四章 大肠湿热的成因及预防

一、概述 大肠湿热证是指湿热侵袭大肠所表现的证候。多因外感湿热之邪,或因饮食不节等因素造成。 病因 多因饮食不节不洁,损伤肠胃,湿热之邪乘虚内犯所致。 湿热侵袭大肠,壅阻气机,故腹痛,里急后重;湿热熏灼肠道,脉络受损,血腐成脓,故下利赤白脓血;湿热下注,水谷传导失司,清浊不分,故暴注下迫,色黄而臭;湿阻大肠,热炽气滞,大肠气机不畅,故腹泻不爽;热炽肠道,则肛门灼热冰液从大便外泄,故小便短赤,热盛伤津故口渴,身热,粪质粘稠腥臭。舌红苔黄腻为湿热之象;湿重于热,脉象多见德数,热重于湿,脉象多见滑数。 症状 症见:腹痛下痢,里急后重,或大便脓血,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检查 进一步确诊需依赖实验室检查。细菌性肠炎可作呕吐物及大便培养,获得病塬菌即可确诊。有些病塬菌如沙门氏菌感染可作血培养。病毒性胃肠炎可用电子显微镜、免疫电镜、免疫荧光及血清学检查如补体结合试验、酶联免疫吸附法及放射免疫法等检查病毒的抗塬和抗体。也可用组织培养法分离病毒。寄生虫性肠炎可直接镜检,寻找病塬体及其虫卵。真菌性肠炎可从大便中直接涂片,在显微镜下检查真菌或作大便真菌培养。 鉴别 腹泻,一般实证归大肠,虚证归咎于脾。以下介绍的肠虚滑泄,治不离脾。实证加腹泻,常见的两种,一为此证,另一为伤食。后者有暴饮暴食史,腹泻物酸腐,凭这两点不难鉴别出来。虚证腹泻,有肠虚滑脱(责之于脾、肠)、脾虚腹泻(责之于脾)、五更泄泻(责之于脾、肾)等等,或涉及单一脏腑,或累及多脏多腑。但与本证一派实证不难鉴别。 大肠热结:是指邪热结于大肠引起的病变。症见便秘或热结旁流,泻下黄臭粪水,腹痛拒按,舌苔黄燥,脉沉实有力。见于温热病阳明府实症。治宜清热泻下,导滞为主。 辨证注意点:抓住这么几条:①大肠之症,腹痛、腹泻;②实证,病程较短,身体不亏;③湿热证,苔黄腻,泻下较臭,或脓血、或如水注等等。 二、治疗 治疗法则: 清热,利湿,解毒,调气,行血。 施治方法: (一)内服方药 1.基本方药:(1)芍药汤加味:芍药10克、黄芩10克、黄连6克、大黄6克、银花15克、槟榔l0克、当归10克、甘草6克、木香6克。本方适用于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证的痢疾患者。(2)葛根芩连汤加味:葛根15克、黄芩l0克、黄连6克、甘草6克、银花15克、茯苓15克、木通6克、车前子10克。本方适用于腹痛,泻下急迫为主证的泄泻患者。以上方药,水煎,取汁300毫升,分2~3次服用,每日一剂。 2.加减变化:若痢疾初起,兼有表证,基本方(1)加荆芥10克、防风6克、羌活10克;如热毒盛者,下痢赤多白少,或纯下赤冻,则加白头翁15克、秦皮l0克、地榆10克、丹皮10克;若挟食滞,苔腻脉滑,加用神曲10克、青皮10克、陈皮10克、芒硝10克(入汤冲服);若湿热留连不去,下痢时发时止,日久难愈,加用人参6克(党参15克)、白术10克、干姜6克;若下痢初作,表证已解,痢犹未止,可用香连丸,每服6~9克,日叁次;若痢下为酱色,时作时止,可加用鸦胆子仁治疗,成人每日叁次,每次15粒,胶囊分装,饭后服,连用7~10天。若湿热泄泻以湿邪偏重,舌苔微黄厚腻,脉濡缓,可基本方(2)加用厚朴10克、薏仁

大肠湿热证与肠虚滑泻证鉴别

定义 大肠湿热证:湿热之邪内犯大肠,熏灼肠道,传化失常所表现的下利黏冻脓血便,或黄色水样粪便,便次增多及湿热内蕴的证候。 肠虚滑泻证:大肠阳虚阴盛,传导失利,不能固摄所表现的大便滑脱失禁和阳虚阴盛的证候。 病因 大肠湿热证:饮食不洁或嗜食生冷油腻,可致湿热内生,阻滞气血,肠胃黏涩,气血熏蒸。如《素问·阳明篇》所云:“食饮不节,起居不时,则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满闭塞,下为飧泄,久为肠澼。”湿热、暑湿之邪外袭大肠,阻滞气血,传化失职,则出现下痢诸症,故《济生方》云:“胃者,脾之腑,为水谷之海,荣卫充焉;大肠者,肺之腑,为传导之官,化物出焉。夫人饮食起居失其宜,运动劳役过其度,则脾胃不充,大肠虚弱,而风冷暑湿之邪,得以乘间而入,故为痢疾。大凡伤热则为赤,伤冷则为白。伤风则纯下清血,伤湿则下如豆羹汁,冷热交并,则赤白带下。” 肠虚滑泻证:久病大病,损伤肾阳,或年高阳虚,或久泻久痢,损伤中焦阳气。“注泄日久,幽门道滑”(《医宗必读》),而致阳虚失固之滑泄,“滑泄者,日夜无度,肠胃虚寒不禁,脉沉细是也”(《增补万病回春》)。 病机 大肠湿热证:由于湿热蕴蒸,影响大肠的传导功能,清浊不分,混杂而下,并走大肠,则为泄泻。“夫泄泻者,注下之症也,盖大肠为传送之官,脾胃为水谷之海,或为饮食生冷所伤,或为暑湿风寒之所感,脾胃停滞,以致阑门清浊不分,发注于下,而为泄泻也”(《古今医鉴》)。若湿热之邪,熏灼肠道,阻滞气血,脂络损伤,腐败化为脓血,瘀滞肠道,腑气不通,气机不畅,传导失职,则为痢疾,故《医碥》云:“痢由湿热所致,或饮食湿热之物,或感受暑湿之气,积于肠胃,则正为邪阻,脾胃之运行失常,于是饮食日益停滞,化为败浊,胶黏肠胃之中,运行之机益以不利,气郁为火,与所受湿热之气混合为邪,攻刺作痛,此痢症所以腹痛之。”若大肠湿热证,泻、痢日久,损伤阳气,肠中虚寒,固摄无权,每易发展为肠虚滑泻证;或中虚脏寒,寒湿久滞肠中不去,阴盛阳虚,精微不固,则形成虚寒痢。若湿热蕴积肠中日久,损伤血络,则为脏毒便血,“脏毒者,湿与热合,蕴积日久,伤损阴络,血渗肠胃,积久乃下,其色黯浊者是。槐花汤加炒苦楝、炒苍术”(《医碥》)。 肠虚滑泄证:肾开窍于二阴,肾中内寓元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大便的排泄,虽是大肠的传导功能,但与肾的气化功能有关,若阳气虚衰,气化无权,封藏失司,不能固摄,则肠虚滑泄,阳气衰惫。“盖四肢为诸阳之本,阳虚则身虽温,手足必冷,脐下必寒,口不渴,利久或渴,不喜饮食,安静自卧,小便自利,或肠鸣,或腹痛,粪水痰薄,或数至圊而不去,或血水,或黑血,脉必沉迟细小者,阴也”(《杂病广要·脏腑类·滞下冷热》)。若痢久无度,中气下陷,不能托举固定脏器,则易形成脏器下垂,如脱肛,子宫脱垂等病理转归。张景岳认为,脱肛“有因久泻久痢,脾肾气竭

中药如何调理湿热体质

中药如何调理湿热体质 人的身体在平时的时候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会出现各种各样 的问题,而且每个人的体质也是不同的,其中好多朋友会有湿热性的体质,不但会感觉到有身体不适的现象,同时还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对生活和身体都有着严重的影响,在出现了湿热体质后,一定要进行及时的调理,下面了解一下中药调理湿热体质。 湿热的一般表现为:肢体沉重,发热多在午后明显,并不因出汗而减轻;舌苔黄腻,脉数。具体表现因湿热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别:在皮肉则为湿疹或疗疱;在关节筋脉则局部肿痛。但通常所说的湿热多指湿热深入脏腑,特别是脾胃的湿热,可见脘闷腹满,恶心厌食,便搐稀,尿短赤,脉濡数;其他如肝胆湿热表现为肝区胀痛,口苫食欲差,或身目发黄,或发热伯冷交替,脉弦数;膀胱湿热见尿频、尿急,涩少而痛:色黄浊;大肠湿热见腹痛腹泻,甚至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肛门灼热、口渴。 湿热的治疗,一般要分湿重还是热重。湿重的化湿为主,可选用六一散,或三仁汤、平胃散;热重以清热为主,可选用连朴饮、茵陈蒿汤,甚至葛根芩连汤。在这一原则下,再根据某些特殊表现选择相应的药,如湿疹、疔疱,加野菊花、地丁草、苦参、

白藓皮;关节肿痛加桂枝、忍冬藤、桑枝等;腹泻甚至痢疾加白头翁、地榆、车前子等;阴囊湿疹、睾丸胀痛、白带黄臭可加龙胆草、苦参等;血尿可加小蓟草、茅根、石苇、扁蓄等等。 袪湿热的食物有南瓜、金针菜、莴苣、冬瓜、鲫鱼、赤小豆、薏苡仁、玉米等。 以上就是中药调理湿热体质的情况,而且在进行调理的同时,我们需要注意的就是在日常的饮食当中多吃祛湿类的食物,另外也要有一个合理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对于调理我们的身体有着积极的意义,大家在平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