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与光源氏的比较

贾宝玉与光源氏的比较
贾宝玉与光源氏的比较

贾宝玉与光源氏的比较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贾宝玉与光源氏的比较

摘要:贾宝玉是我国古典小说“四大名着”之一《红楼梦》的主要人物,光源氏是世界上第一部长篇小说《源氏物语》的主人公。前者诞生在 18 世纪初年的中国清朝,后者诞生在 11 世纪初期的日本平安时代。这两个人物形象在世界文学史上都具有重要的位置。我将会通过出身、人物形象、爱情观、价值观、结局、社会评价等多方面的分析,总结两个人物形象的异同,探讨社会环境、以及作者本身的生活经历等在人物形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贾宝玉;光源氏;泛爱;专爱;出家

正文:《源氏物语》成书于十一世纪初,是日本平安时代(794——1192)卓有成就的文学巨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长篇小说。女作家紫式部以现实主义手法,用含蓄、凝练的笔触,描写了源氏家族荣华、失意、隆盛、式微的历史,纵跨70年的时空。《红楼梦》是我国十八世纪的着名长篇小说,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艺术明珠。作者曹雪芹以生花妙笔描写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史,飞跃100多年红尘。这两部宏篇巨着,诞生于两个不同国度,相距数百年,看上去似乎没有什么联系,但只要我们细细品味这两部“各有妙文,各有美景”的艺术佳作。

《源氏物语》中的光源氏与《红楼梦》中的贾宝玉都是作者着墨最多、情感倾注最深的中心人物,通过比较阅读,我们可以发现二者竟像一对“孪生兄弟”有着极大的重合之处:不仅都经历了混世、厌世、出世的过程,而且在出身、追求、结局等方面也存在着相似之处。我将会通过出身、人物形象、爱情观、价值观、结局、社会评价等多方面的分析,总结两个人物形象的异同。

一、出身

《源氏物语》和《红楼梦》分别以日本藤原道长执政下平安王朝时期和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个皇帝执政时期为时代背景,此时,两国封建统治都达到了顶峰,贵族阶级掌握政权,声势煊

赫。光源氏与贾宝玉正生活在这一时期。诞生的时代环境类似,人物形象都诞生在一个盛极而衰的时代,准确的说是作者都处在这样一个时代,因为作者所处的时代如此近似,才导致了这两个主人公的形象如出一辙,他们的出身都是极其尊贵的。荣国府宁国府乃世袭为

官,贾宝玉姐姐贾迎春入宫为妃,他是荣国府嫡派子孙,家中众人将他视为珍宝,可谓众人的“手中宝”、“心头肉”。而光源氏的荣耀更是不言而喻,他是桐壶帝与女子生下的儿子,其父桐壶帝在世时,他受到了令人羡慕的宠爱。他们都是上层贵族子弟,这也让他们有了任性挥霍的资本。。两位作家在塑造人物时取得了如此共识,无非是为二人在生活中充满浓脂墨粉、花娇月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一、人物形象

首先在外貌上来看,他们都是俊美无双,天下少有的美男子。贾宝玉“面若中秋之月, 色如春晓之花, 鬓若刀裁, 眉如墨画, 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 即嗔视而有情”。光源氏的“风韵娴雅、自始至终妩媚含羞”的姿态更是从小就令人惊叹不已。书中写道“这小皇子长得异常可爱,即使是赳赳武夫或是仇人一看见他的姿态也不得不面露笑容。小皇子的容貌之秀美,就可想而知了。

在另一方面, 贾宝玉有这么一个诗句:“无故寻愁觅恨,有时似傻如狂。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时务,愚顽怕读文章。行为偏僻性乖张,那管世人诽谤!

富贵不知乐业,贫穷难耐凄凉。可怜辜负好韶光,于国于家无望。天下无能第一,古今不肖无双。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可见他是一个徒有外表的纨绔子弟,在这一方面,光源氏的形象就比他好多了,从总体上来讲,几乎是一个十全十美的男人形象,他符合了作者紫氏部一切的审

美观念与理想。作者并没有花费太多的笔墨,就赋予了他绝世的才华与生性浪漫的情愫。“规定学习的种种学问,自不必说,就是琴和笛,也都精通,清音响彻云霄”。在第七回《红叶贺》中,光源氏独舞《青海波》的那一段描写,更是将他的美艳发挥到了极致,使人在看完整部作品之后,还依然能回想起他在高高的红叶荫下翩翩起舞的身姿和风度。在另一方面,虽然光源氏生性好色,放荡不羁,但却屡次被作者美化成了一个有始有终的妇女的庇护者,即使他放荡不羁,仍有大批女子为之倾倒。由此可见,光源氏身上的人性污点被作者有意的大而化小了。

三、爱情观

他们都是作者大力肯定的理想人物, 共同的特点是对女性有情有义, 但宝玉对于女性的情意是一种将女性尤其是美丽的青年女性作为完整意义上的尊重, 源氏对女性的“爱”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渔色的满足。在对待女性方面, 宝玉更加显现出他在这方面的超凡脱俗与过人之处。贾宝玉不仅是把女性放在一般男子之上,更把她们放在了自己之上。“男人是泥做的,女人是水做的”,一番清浊之比把女性在他心目中的形象提到了非凡的高度。光源氏却是一位滥情的花花公子,见一个爱一个,只见新人笑,哪位旧人哭。无论是身份高低,年纪大小,是否婚配,他都能够给予充分的肯定与爱护,甚至收入帐中。与贾宝玉相比,这位仁兄显得没节操多了。他们俩都是好色的典范,但作者又矛盾的把他们描绘成了痴情的代表。如贾宝玉一见林妹妹误终生,俺不念那“金玉良缘”俺只爱“木石前盟”。一听说林妹妹死了,伤心欲绝,,便了断一切红尘,出家而去。光源氏虽处处留情,却念念不忘他最爱的,也是他最不该爱、最不能爱的女人——继母藤壶中宫。藤壶是光源氏心中永远的恋人,也导致了光源氏在后来的相好不是和藤壶一样有着高贵的血统,就是外貌像极了藤壶。总的来说,他们的爱情观都不为世人所容,显示了他们的叛逆思想。

四、价值观

在对待仕途的问题上,他们却表现了不同的人生价值观。贾宝玉有表现出强烈的反叛性, 他坚决地拒绝走仕途经济, 求取功名利,最后遁入空门,远离尘嚣,把那些热衷时文八股, 求取功名利禄之人一概斥之为国贼禄鬼。光源氏主张“以学问为本, 再具备大和智慧而见用于世, 便是强者”; 对那些有才学但没有门路的才子举荐给皇帝,让他们物尽其用。但光源氏在其父死后便不受重视,政治上受到排挤,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宝玉就更不用说了,根本无心政治,只是他爹给逼的,只知道厮混。于是在贵族生活环境的熏染下 ,他们便把精力转移到“内帏厮混”和外遇上,最终导致了他们游戏人间的性格。

五、结局

他们身上都有浓重的宿命色彩,都已出家为结局。由于中日两国受佛教的影响都非常大,尤其在文学创作方面,所以在两部作品中都体现了非常浓重的宿命色彩和因果报应观念,在两位主人公身上尤其如此。光源氏与贾宝玉都以遁入空门为归宿点。紫式部和曹雪芹分别以“金玉其外”难掩“败絮其内”和自家兴衰,预见到封建贵族社会制度的兴衰,并将这种预见形象地表现在作品之中,再通过男主人公的悲剧命运而将其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笼罩在他们头上的神秘色彩是相当浓重的。两人的结局也是一样,他们最终都遁入空门, 只不过宝玉是因了理想的破灭, 源氏是为了逃避良心的谴责,他们的出家是同形异质, 在出家的同一种解脱中射映着不同的内涵。他们最终因喜欢的人去世而最终悲观厌世, 遁入空门 ,这也是两人在尝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 ,阅尽了人间的世态炎凉之后作出的选择。宝玉常常自叹“不如出家做了和尚” ,这是他厌世的一种自然流露。同样,光源氏在中年之后,年轻时的荒唐已成过去,而仕途也已达鼎盛之期,他好似看透了人间的一切。在最宠爱的紫姬病逝后, 精神颓废不堪 ,感到“世间一切都可厌” , 使得他贪恋女色的癖好也像朝霞一样消散得无影无踪 ,最终隐居嵯峨佛堂 ,悄逝而终。

六、评价

两者的命运都彰显了因果报应的佛道思想。出来混的,终究是要还的。林黛玉受灌溉之恩,便来“还泪”之说,贾宝玉来这世上本来是历劫的,只是来走一遭,终究是要回去的,在文章结局通过贾政的书信里便说明了这一点。而光源氏表现的更明显。他发现三公主与柏木私通,使他想起和自己的继母藤壶中宫私通并生下冷泉帝一事,因为公主与柏木的儿子,但荒唐往事对他而言是难以摆脱

的心灵惩罚。这种罪恶感常年吞噬着他的心灵,当他发现妻子的不贞时,他便认为这是因果报应。于是抚养了熏君。桐壶帝在世时,他受尽荣宠,招惹众多女人风得意,独揽朝政,官至太政大臣,地位显赫。这些需要付出与这些幸福相等的代价,到了中年后不得志,妻子偷情,还过了一段颠沛流离的生活,这当中也体现了因果循环的道理。

他们都是封建礼教下的产物,但他们都想要打破这个枷锁,而最终都没有打破。他们身上体现了作者不屈服于命运、想要反抗命运的叛逆思想,他们的悲剧命运是历史必然的,是这个强大的社会环境所造成的,他们想过反抗,也反抗过,但最后都失败了。但他们的结局也说明着封建势力的

强大,同志们人需努力。这两个悲剧在世界文学史上,都是史诗性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学作品,象两块美璧相映成辉,代表着东方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它们都以爱情为经,以社会为纬,编织出丰富多彩的美的人生图画,共同唱出了震荡乾坤的封建末世的哀歌。

为什么这两个笔下的人物如此的相似,却又有本质上的区别呢通过对贾宝玉和光源氏在诸方面的同异进行比较, 可以发现: 相同的文化渊源、文化熏陶及作者相同的人生体验使贾宝玉和光源氏这两个艺术形象极为相似; 而民族、时代及作者的阅历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两者之间本质上的不同。

《红楼梦》是我国 18 世纪上半叶清朝文学大师曹雪芹披阅十载、一生辛苦的结晶 ,作者以生花妙笔描写了清代封建贵族社会衰亡、崩溃的历程,贾宝玉是其中的“秽土叛逆”。《源氏物语》是日本 11 世纪初平安朝女作家紫式部的着名作品 ,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作者运用现实主义手法,用含蓄凝炼的笔触描绘了日本王朝封建贵族社会的没落与衰亡, 光源氏是其中的“浊世浪子”。这两部书都是扛鼎之作,贾宝玉和光源氏分别是曹雪芹和紫式部着笔最多的中心人物,都是作者理想化的男主人公,有许多相似之处,宛如孪生兄弟。

曹雪芹和紫式部把自己的主人公刻画得如此相似 ,决不是一种巧合。首先是相同的文化渊源、文化熏陶的结果。这两位作家都受到中国古典文学的影响,共同的文学爱好、情趣和审美理想 ,造就了两位作家在小说的创作方法、艺术风格以及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相似。紫式部仰慕中国文化,在她小的时候就喜欢读大量的唐诗,特别是白居易的诗,简直爱不释手。这也为她在写《源氏物语》这篇文章时运用了大量的诗词歌赋,

文笔显得特别的好。曹雪芹就更不用说了,本来就是我大天朝人民,有着深厚的文学素养和文化功底,又是大官宦家庭出生,从小看的诗词歌赋多不胜数,这也是他文中为什么能时不时出现大量的诗词歌赋了。两位同是中国古典诗歌熏陶下的人,笔下的主人公多多少少也会有一些相似。

其次两人都出生于贵族家庭 ,都与皇族有着密切的关系, 且他们同遭家道中衰之变 ,同尝爱侣早丧之苦 ,同怀晚景凄凉之感。曹雪芹的一生经历了整个家族的巨大变化,他出身于显贵之家,但好景不长,年仅 13 岁的他便由钟鸣鼎食的贵公子一变而为罪囚的后代, 后半生过的是政治上受排斥歧视、经济上穷困无保障的生活 ,又经历了人生三悲( 早年丧母 ,中年丧妻 ,晚年丧子) 。困境出人才,这种大起大落、困苦交加的生活,促使他饥寒交迫中写成《红楼梦》这部巨着。他通过小说, 深刻地描述了封建社会的现实 ,他把自己对社会、生活的感受体验都写了进去 ,并通过宝玉这个形象来揭示封建家族必然衰亡崩溃的历史趋势。紫式部出身中层贵族 ,从小过着无忧无虑的“穿奢服侈”的生活 ,不幸家道中落,嫁给与他相差二十多岁的藤原宣孝, 婚后不久丈夫去世 ,过着孤苦的孀居生活。后应召入宫当一条彰子皇后的女官, 有机会直接接触宫廷生活 ,对妇女的不幸和宫廷内幕有了全面的了解,对贵族阶级的没落趋势也有所感受。紫式部的这种生活经历和体验 ,使她在寡居期间写成了小说的前半部 ,到宫中做女官时完成了后半部作品。她通过光源氏这个形象,揭示了日本王朝封建贵族社会的没落与衰亡.

最后我还认为是性别上的不同导致了两位主人公命运的不同。曹雪芹作为一名男性,思想上总会显得理性一点,在他笔下塑造的贾宝玉并没有光源氏那样光芒四射,本身还是存在着一些缺点的。而紫式部笔下的光源氏,应时代背景,则是大众完美情人。把他描写成一个俊美多情、举世无双的翩翩佳公子,众多女人都迷上了他。我想着也是紫式部作为一个女性对自己心目中男神的一个映射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