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分形实验报告

光学分形实验报告
光学分形实验报告

分形图形学实验报告指导

实验报告要求

1. 实验名称

2. 实验目的、要求

3. 实验主要内容(某某算法的实现)

4. 实验过程(程序流程图、源代码)

5. 实验结果(附上打印的图形)

6. 实验小结

实验报告一一般分形图形生成实验目的

1. koch曲线、sierpinski三角形、cantor集的计算机实现

2. 掌握用迭代、递归生成分形

实验内容及步骤

1、 koch曲线

函数:plot(x1,y1) –(x2,y2) (画直线函数)

sin( ) (正弦函数)

cos( ) (余弦函数)

arctan( ) (反正切函数)

1

2、 sierpinski三角形

函数: plot(x1,y1) –(x2,y2) (画直线函数)

sin( ) (正弦函数)

cos( ) (余弦函数)

2

3、 cantor集

3

实验报告二 l系统语言生成分形图形实验目的

1. 掌握用l系统语言生成分形

2. koch曲线、sierpinski三角形、cantor集的l系统实现

4

实验内容及步骤

1. 编写程序用l系统语言生成分形图形

1) 编写程序生成koch曲线:初始图形是一条线段,生成过程是将线段中间1/3向外折起。

程序伪码如下:

kochcurve { ;柯赫曲线

angle 6 ;角度增量是60°

axiom f ;初始图形是一单位线段

f=f+f--f+f ;产生式是将线段中间1/3折起

} ;结束

2) 用l系统再次生成sierpinski三角。生成sierpinski三角的伪码如下:

hilbert{ ;sierpinski三角,1996-12 angle 4 axiom y ;初始串为任意字母y x=-yf+xfx+fy- ;第一个生成规则

y=+xf-yfy-fx+ ;第二个生成规则,由以上规则不断代换 } 3) 模拟草本植物。注意这里出现了“括号”——可以方便地表示树枝,伪码如下:

herbplant { ;生成植物,本程序使用了括号

angle 14

axiom z

z=zfx[+z][-z]

x=x[-fff][+fff]fx

}

5篇二:光学实验报告

建筑物理

——光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材料的光反射比、透射比测量

实验二:采光系数测量

实验三:室内照明实测

实验小组成员:

指导老师:

日期:2013年12月3日星期二

实验一、材料的光反射比和光透射比测量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室内表面的反射性能和采光口中窗玻璃的透光性能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室内光环境的

好坏,因此,在试验现场采光实测时,有必要对室内各表面材料的光反射比,采光口中透光

材料的过透射比进行实测。

通过实验,了解材料的光学性质,对光反射比、透射比有一巨象的数值概念,掌握测量

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和试验方法

(一)、光反射比的实验原理、测量内容和测量方法

光反射比测量方法分为直接测量方法和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指用样板比较和光反

射比仪直接得出光反射比;间接法是通过被测表面的照度和亮度得出漫反射面的光反射比。

下面是间接测量法。

1. 实验原理

(1)用照度计测量:

根据光反射比的定义:光反射比p是投射到某一材料表面反射出来的光通量与被该光源

的光通量的比值,即:

p=φp/φ

因为测量时将使用同一照度计,其受光面积相等,且,所以对于定向反射的表面,我们

可以用上述代入式,整理后得:

p=ep/e

对于均匀扩散材料也可以近似的用上述式。

可知只要测出材料表面入射光照度e和材料反射光照度ep,即可计算出其反射比。(2)

用照度计和亮度计测量

用照度计和亮度计分别测量被测表面的照度e和亮度l后按下式计算

p=πl/e

式中:l---被测表面的亮度,cd/m2; e—被测表面的照度,lx 。 2.测量内容

要求测量室内桌面、墙面、墙裙、黑板、地面的光反射比。每种材料面随机取3个点测

量3次,然后取其平均值。

3.测量方法

①将照度计电源(power)开关拨至“on”,检查电池,如果仪器显示窗出现“batt”字

样,则需要换电池;

②将光接收器盖取下,将其光敏表面放在待测处,再将量程(range)开关拨至适当位置,

例如,拨在×1挡,测量的仪器显示值乘以量程因子即为测量结果。另有一种自动量程照度

计,数字显示中的小数点随照度的大小不同而自动移位,只需将所显示的数字乘以量程因子

即为测量结果(单位:lx)。有的照度计为自动量程,直接读取照度计数字即为测量结果。

③在稳定光源下,将光接收器背面紧贴被测表面,测其入射照度e;然后将光接收器感

光面对准被测表面的同一位置,逐渐平移光接收器平行离开测点,照度值逐渐增大并趋于稳

定(约300mm左右),读取反射照度值ep,即可计算出光反射比ρ;

④测量时尽量缩短入射照度和反光照度间的时间间隔,并尽可能的保持周围光环境的一

致性。测量人尽量穿深色衣服。

(二)、光透射比的实验原理、测量内容和测量方法 1.实验原理

根据光透射比的定义:光透射比是透过某一透光材料的光通量与透过该光源的光通量的

比值,即:

r = φr /φ与测量光反射比的道理相同,上述式同样可以变化

为: r =er /e 用照度计测量透光材料的透射光照度和同一轴线上入射光照度便可计算出盖材料的光透

射比r 。 2. 实验内容:测量教室内光玻璃透射比,随机的取3点,共测量三次,然后取平

均值。 3. 试验方法

①将照度计电源(power)开关拨至“on”,检查电池,如果仪器显示窗出现“batt”字

样,则需要换电池。

②将光接收器盖取下,将其光敏表面放在待测处,再将量程(range)开关拨至适当位置。

③选择无直射阳光照射窗口,如北向窗口,将照度计的光接收器的感光面对准窗外。紧

贴透光材料两侧同一轴线上,分别测出ei和er,则利用公式 r =er /e 便可计算出光透

射比。

图2 用照度计测定材料表面反射系数图3 用照度计测定材料的透光系数

三、数据记录与整理

实验测量地点:

华中科技大学西十二教学楼s111教室测量数据如下:

1.光反射比测量记录表

读数\测点

1

ep e p pˉ

1

368 1104 0.33 地面

2 369 113

3 0.33 0.32 3

369 1168

0.31

读数\测点

3 ep e p pˉ

1

123 397 0.31 地面

2 114 420 0.27 0.29 3

120 414

0.29

读数\测点

1 ep e p pˉ

1

104 239 0.43 黑板

2 107 258 0.41 0.44 3

129 259

0.49

读数\测点

3 ep e p pˉ

1

161 282 0.57 黑板

2 129 288 0.45 0.49 3

127 275

0.46

读数\测点

1 ep e p pˉ

1

134.8 160.4 0.84 墙面

2 139.2 157.2 0.88 0.84

3 132.3 163.2

0.81

读数\测点

3 ep e p pˉ

1

200 307 0.65 墙面

2 184 281 0.65 0.66 3

186 272

0.68

读数\测点

1 ep e p pˉ

1

111 279 0.40 桌面

2 10

3 281 0.37 0.37 3

97 285

0.34

读数\测点

3 ep e p pˉ

1

261 720 0.36 桌面

2 278 734 0.38 0.37 3

263

739

0.36

注:表中是同一测点三次测量后计算的值的平均值。2 ep e p 50.8 153.5 0.33 53.9 159.1 0.34 53.9 157 0.34 2

ep e p 140 334 0.42 157 318 0.49 151 326 0.46 2

ep e p 150 167.5 0.89 160.6 175.5 0.91 162.4 183.2 0.88 2

ep e p 1 140 395 2 136 387 3 135

382 pˉ

0.34 pˉ 0.46 pˉ 0.89 pˉ 0.35 2.光透射比测量记录表

读数\测点

1 2 3

1

ep 364 405 413 ep 238 237

e 461 453 455

3 e 289 287

p 0.82 0.83

pˉ 0.83

p 0.79 0.89 0.91

pˉ 0.86

ep 465 457 467

e 544 532 534

2 p 0.85 0.86 0.87

pˉ 0.86 玻璃

读数\测点

1 2

玻璃

3

235 284 0.83 篇三:分形实验报告

实验(五):分形

1. 用计算机绘制出koch曲线的图形。你能否自己构造一些生成元,并由此绘出相应的

分形图形?任取分形图形的一个局部并将它放大,它同原来的分形图形有什么联系?代码:

function result=kochsnow(a,b,n) if (b(1)-a(1))^2+(b(2)-a(2))^2<n plot([a(1) b(1)],[a(2) b(2)])

hold on; else

c=[a(1)+(b(1)-a(1))/3 a(2)+(b(2)-a(2))/3]; d=[a(1)+2*(b(1)-a(1))/3

a(2)+2*(b(2)-a(2))/3]; alpha=atan((d(2)-c(2))/(d(1)-c(1)));

l=sqrt((d(2)-c(2))^2+(d(1)-c(1))^2); if(alpha>=0&(d(1)<c(1))|(alpha<=0&(d(1)<c(1))))

alpha=alpha+pi; end

e(1)=c(1)+cos(alpha+pi/3)*l; e(2)=c(2)+sin(alpha+pi/3)*l; result=0;

kochsnow(a,c,n); kochsnow(d,b,n); kochsnow(c,e,n); kochsnow(e,d,n);

end end clear clc n=input(请输入次数: ); a=[0 0]; b=[130 0]; c=[b(1)/2 b(1)*sqrt(3)/2]; kochsnow(a,c,n); kochsnow(c,b,n); kochsnow(b,a,n); 2012秋数学实验实验(5):分形页第 1 页共 10 实验(五):分形

运行结果:

请输入次数: 6

120100 806040200-20-40-20

020406080100120140 (放大后可知其变化规律是一样的。)

2. 定义weierstrass函数如下:

w(x)???(s?2)ksin(?kx),??1, k?1

?

1?s?2

对不同的s值,画出函数的图像,观察图像的不规则性与s的关系,由此猜测weierstrass

函数图像的维数与s的关系。

代码:

function y = weierstrass(x, l, s) n=1000;

y=zeros(size(x));

for i=1:n

2012秋数学实验实验(5):分形第

2 页共 10 页

实验(五):分形

y=y+(l^((s-2)*i))* sin(l^i.*x); end end clear clc x = linspace(-4,4,100); lambda = 2; i = 1; for s = 1.4: 0.1: 1.7

y = weierstrass(x, lambda, s); subplot(2,2,i) plot(x,y) title([s= num2str(s)]); i = i + 1; end 运行结果:

s=1.4

21 0-1-2-4

-2

02

4

s=1.6

21 0-1-2-4

-2 2

4

(s越大,图形变化越剧烈。)

2012秋数学实验实验(5):分形页

s=1.5

21 0-1-2-4

-2

02

4

s=1.7

42 0-2-4-4

-2 2

4

第 3 页共 10 实验(五):分形

3.

julia

(p,q):(0,1),(?1,0),(0.11,0.66),(?0.10281,0.95723),(?1.25,?0.01) 观察julia集的变化。取julia集的不同局部放大,你能看出某种自相似现象吗?

代码:

function julia(c,m,n)

if nargin < 3 c=0.2+0.65i; m=14; n=500; end r=max(abs(c),2); l=linspace(-r,r,n); a=ones(n,1)*l+i*(ones(n,1)*l); b=zeros(n,n); for s = 1:m b = b+(abs(a)<=r); a = a.*a+ones(n,n).*c; end; imagesc(b); colormap(jet); hold off; axis equal; axis off; clear clc a=[0 1;-1 0;0.11 0.66;-0.10281 0.95723;-1.25 -0.01]; a=0.1;b=0.1; p=0;q=1;

n=500; m=14;

2012秋数学实验实验(5):分形页第 4 页共 10 实验(五):分形

for i=1:5

subplot(2,3,i); p=a(i,1); q=a(i,2); julia(p,q,m,n); title([c= num2str(a(i,1)) + num2str(a(i,2)) i]); end 运行结果:

c=0+ 1 i c=-0.10281+ 0.95723 i c=-0.10281+ 0.95723 i

c=-1+ 0 i c=0.11+ 0.66 i c=-1.25+ -0.01 i c=-0.10281+ 0.95723 i 2012秋数学实验实验(5):分形第

5 页共10 页

篇四:光学实验报告

应用光学实验报告

本学期应用光学共开设八个实验,现对实验之一的阿贝尔成像及空间滤波实验编写实验

报告。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透镜孔径对成像的影响和两种简单的空间滤波。

2.掌握在相干光条件下调节多透镜系统的共轴。

3.验证和演示阿贝成像原理,加深对傅里叶光学中空间频谱和空间滤波概念的理解。

(二)实验仪器选择及用途:

(三)实验步骤:

1,按下列装置图安装好仪器

2,打开光源,调整各个仪器的位置,直到光屏上面出现清晰的像——天安门。

3,继续调整θ调制滤波器,使得光屏上的天安门呈红色,天空呈蓝色,草地上呈绿色。

4,拍下此时所成的像,并记录此时各仪器的位置。

5,关掉光源及电源,整理仪器。

6,进行数据处理及实验总结。

(四)数据记录与处理

1,实验所得的像如下:

(五)实验总结:

1.在这次实验中,刚开始由于对实验仪器不够熟悉,导致实验结果不理想,实验进程缓

慢。

2.通过实验,我了解光学平台、白炽灯光源

s、准直镜l1、θ调制板(三维光栅)、傅里叶透镜、θ调制滤波器s2—40等的使用及

其原理,也了解了透镜孔径对成像的影响和两种简单的空间滤波,掌握在相干光条件下调节

多透镜系统的共轴,并验证和演示阿贝成像原理,加深对傅里叶光学中空间频谱和空间滤波

概念的理解,初步了解简单的空间滤波在光信息处理中的实际应用,真是受益匪浅。篇五:

光学基础实验报告

光学基础实验报告

实验1:自组望远镜和显微镜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透镜成像规律,掌握望远镜系统的成像原理。

2.根据几何光学原理、透镜成像规律和试验参数要求,设计望远镜的光路,提出光学元

件的选用方案,并通过光路调整,达到望远镜的实验要求,从而掌握望远镜技术。

二、实验原理

1.望远镜的结构和成像原理

望远镜由物镜l1和目镜l2组成。目镜将无穷远物体发出光会聚于像方焦平面成一倒立

实像,实像同时位于目镜的物方焦平面内侧,经过目镜放大实像。通过调节物镜和目镜相对

位置,使中间实像落在目镜目镜物方焦面上。另在目镜物焦方面附有叉丝或标尺分化格。物

像位置要求:首先调节目镜至能清晰看到叉丝,后调整目镜筒与物镜间距离即对被观察物调

焦。

望远镜成像

视角放大率要求:定义视角放大率m为眼睛通过仪器观察物像对人眼张角ω’的

tan?

正切与眼睛直接观察物体时物体对眼睛的张角ω的正切之比m=tan?。要求

m>1。

2.望远镜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具有正光焦度目镜,即目镜l2是会聚透镜的系统,称

为开普勒望远镜;另一种是具有负光焦度目镜,即目镜l2是发散透

镜的系统,称为伽利略望远镜。

f1tan?

对于开普勒望远镜,有m=tan?=-f2 公式中的负号表示开普勒望远镜成倒像。若要使m的绝对值大于1,应有f1>f2。

对于伽利略望远镜,视角放大率为正值,成正像。

d

此外,由于光的衍射效应,制造望远镜时,还必须满足:m=d 式中d为物镜的孔径,d为目镜的孔径,否则视角虽放大,但不能分辨物体的细节。

三、思考题

1.根据透镜成像规律,怎样用最简单方法区别凹透镜和凸透镜?答:(1)将这个透镜靠

近被观察物,如果物的像被放大的,说明该透镜为凸透镜;(2)将这个透镜放在阳光下或

灯光下适当移动,如果出现小光斑的,说明该透镜为凸透镜.

2.望远镜和显微镜有哪些相同之处?从用途、结构、视角放大率以及调焦等几个方面比

较它们的相异之处。

答:望远镜与显微镜都是视角放大仪器,都由物镜,目镜组成。

望远镜用于观察远处物体,用大口径,长焦距的透镜做物镜,调焦时调节物镜与目镜的距

离;

显微镜用于观察细微物体,用短焦距的透镜做物镜,镜筒长度固定,调焦时调节物镜与物

体之间的距离。

3.试说明伽利略望远镜成像原理,并画出光路图。

伽利略望远镜成像原理:光线经过物镜折射所成的实像在目镜的后方(靠近人目的后方)

焦点上,这像对目镜是一个虚像,因此经它折射后成一放大的正立虚像。伽利略望远镜的放

大率等于物镜焦距与目镜焦距的比值。其优点是镜筒短而能成正像。

4.望远镜实验中,将3米远的标尺看作无穷远的物体,从而计算望远镜的实验放大率,

这种估算方法引起的误差有多大?如果需要对该放大率进行修正,应如何

做?

标尺放在有限距离s远处时,望远镜放大率可做如下修正:

当s>100 时,修正量题中s=3m

实验2 薄透镜焦距测定

一、实验原理

1、凸透镜焦距的测定

(1)粗略估计法:以太阳光或较远的灯光为光源,用凸透镜将其发出的光线聚成一光点

(或像),此时,s??,s?f,即该点(或像)可认为是焦点,而光点到透镜中心的距离,即为

凸透镜的焦距,由于这种方法误差很大,大都用在实验前作粗略估计。

(2)利用物距像距法求焦距:当透镜的厚度远比其焦距小的多时,这种透镜称

ff??1

为薄透镜。在近轴光线的条件下,薄透镜成像的规律可表示为:ss f??f?

ss

s?s

当将薄透镜置于空气中时,则焦距

(3)自准直法:如图2.2所示,在待测透镜l的一侧放置被光源照明的物屏,在另一侧

放一平面反射镜,移动透镜(或物屏),当物屏正好位于凸透镜之前的焦平面时,物屏上任一

点发出的光线经透镜折射后,将变为平行光线,然后被平面反射镜反射回来。再经透镜折射

后,仍会聚在它的焦平面上,即原物屏平面上,形成一个与原物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倒立实

像。此时物屏到透镜之间的距离就是待测透镜的焦距,即f?s (4)共轭法:;取物屏像屏之间的距离大于4倍焦距,且保持不变,沿光轴方向移动透

镜,则必能在像屏上观察到二次成像。如图2.3所示,设物距为s1时,得放大的倒立实像;

物距为s2时,得缩小的倒立实像,透镜两次成像之间的相移为d,根据透镜成像公式,

将?1???2??(d?d)/2

?1???2??(d?d)/2

d2?d2f?

4d 代入得

可见,只要在光具座上确定物屏、像屏以及透镜二次成像时其滑座边缘所在位置,

就可比较准确的求出焦距。 2.凹透镜焦距的测定

(1)视差法:在物和凹透镜之间置一有刻痕的透明玻璃片,当透明玻璃片上的刻痕和虚

像无视差时,透明玻璃片的位置就是虚像的位置。

(2)辅助透镜成像法:如图2.6所示,先使物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l1后形成一大小适中

的实像ab,然后在l1和ab之间放入待测凹透镜l2,就能使虚物ab产生实像ab。分别测出

l2到ab和ab之间的距离s1、s2,即可求出l2的像方焦距f2。

二、数据处理

%f?19.08+/-0.04 ? ef?0.2% 表 2.2 自准法物屏位置x。= 485 单位: cm%f?19.9+/-0.3 ?

ef?1.5% 表2.3 共轭法物屏位置x。=10cm 像屏位置x3=95 d?x3?x1?85cm cm ef?%

f=19.78 +/-0.05 0.25% 2、测量凹透镜焦距

cmf?7.53+/-0.014 ? ef?%1.86%

cm表格 5 辅助透镜成像法ab位置x0?635cm ?f? ?19.61+/-0.24

ef=1.24%

三、思考题

1、如会聚透镜的焦距大于光具座的长度,试设计一个实验,在光具座上能测定它的焦距。

用平行光射入透镜,在光具座面上放一镜子,反射透镜过来的光,然后用一小屏幕去看

光汇聚的最小光点,然后测出座面距小屏幕的距离,加上光具座的距离便是焦距;

也可用一束很细的激光垂直于透镜的面射入,并量出与透镜的中心轴距离,以及通过透

镜后光落在座面上与透镜中心轴的距离,通过几何的方式算出焦距。

使用一个焦距小的透镜在此透镜前方,以此来减小焦距,是光点落在光屏上通过测量待

测透镜与已知焦距的距离即可得答案使用平面镜反射也可 2、用共轭法测凸透镜焦距时,

为什么必须使d?4f?试证明之。

由物像共轭对称性质的到透镜焦距 f=(d^2-d^2)/(4d) 。其中,d 是两次得到清晰的物

像所在位置之间的距离,所以 d 是大于零的,如果 d 是小于或等于 4f 的话,那上式的到

的 f 是负值或零。

微波光学实验 实验报告

近代物理实验报告 指导教师:得分: 实验时间:2009 年11 月23 日,第十三周,周一,第5-8 节 实验者:班级材料0705 学号200767025 姓名童凌炜 同组者:班级材料0705 学号200767007 姓名车宏龙 实验地点:综合楼503 实验条件:室内温度℃,相对湿度%,室内气压 实验题目:微波光学实验 实验仪器:(注明规格和型号) 微波分光仪,反射用金属板,玻璃板,单缝衍射板 实验目的: 1.了解微波分光仪的结构,学会调整并进行试验. 2.验证反射规律 3.利用迈克尔孙干涉仪方法测量微波的波长 4.测量并验证单缝衍射的规律 5.利用模拟晶体考察微波的布拉格衍射并测量晶格数 实验原理简述: 1.反射实验 电磁波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反射板,必定要发生反射.本实验室以一块金属板作为反射板,来研究当电磁波以某一入射角投射到此金属板上时所遵循的反射规律。 2.迈克尔孙干涉实验 在平面波前进的方向上放置一块45°的半透半反射版,在此板的作 用下,将入射波分成两束,一束向A传播,另一束向B传播.由于A,B 两板的全反射作用,两束波将再次回到半透半反板并达到接收装置 处,于是接收装置收到两束频率和振动方向相同而相位不同的相干 波,若两束波相位差为2π的整数倍,则干涉加强;若相位差为π的奇 数倍,则干涉减弱。 3.单缝衍射实验 如图,在狭缝后面出现的颜射波强度并不均匀,中央最强,同时也最 宽,在中央的两侧颜射波强度迅速减小,直至出现颜射波强度的最小 值,即一级极小值,此时衍射角为φ=arcsin(λ/a).然后随着衍射角的增

大衍射波强度也逐渐增大,直至出现一级衍射极大值,此时衍射角为 Φ=arcsin(3/2*λ/a ),随着衍射角度的不断增大会出现第二级衍射极小值,第二级衍射极大值,以此类推。 4. 微波布拉格衍射实验 当X 射线投射到晶体时,将发生晶体表面平面点阵散射和晶体内部平面点阵的散射,散射线相互干涉产生衍射条纹,对于同一层散射线,当满足散射线与晶面见尖叫等于掠射角θ时,在这个方向上的散射线,其光程差为0,于是相干结果产生极大,对于不同层散射线,当他们的光程差等于波长的整数倍时,则在这个方向上的散射线相互加强形成极大,设相邻晶面间距为d,则由他们散射出来的X 射线之间的光程差为CD+BD=2dsin θ,当满足 2dsin θ=K λ,K=1,2,3…时,就产生干涉极大.这就是布拉格公式,其中θ称为掠射角,λ为X 射线波长.利用此公式,可在d 已测时,测定晶面间距;也可在d 已知时,测量波长λ,由公式还可知,只有在 <2d 时,才会产生极大衍射 实验步骤简述: 1. 反射实验 1.1 将微波分光仪发射臂调在主分度盘180°位置,接收臂调为0°位置. 1.2 开启三厘米固态信号发射器电源,这时微安表上将有指示,调节衰减器使微安表指示满刻度. 1.3 将金属板放在分度小平台上,小分度盘调至0°位置,此时金属板法线应与发射臂在同一直线上, 1.4 转动分度小平台,每转动一个角度后,再转动接收臂,使接收臂和发射臂处于金属板的同义词,并使接收指示最大,记下此时接收臂的角度. 1.5 由此,确定反射角,验证反射定律,实验中入射角在允许范围内任取8个数值,测量微波的反射角并记录. 2. 迈克尔孙干涉实验 2.1 将发射臂和接收臂分别置于90°位置,玻璃反射板置于分度小平台上并调在45°位置,将两块金属板分别作为可动反射镜和固定反射镜. 2.2两金属板法线分别在与发射臂接收臂一致,实验时,将可动金属板B 移动到导轨左端,从这里开始使金属板缓慢向右移动,依次记录微安表出现的的极大值时金属板在标尺上的位置. 2.3 若金属板移动距离为L,极大值出现的次数为n+1则,L )2 ( λn ,λ=2L/n 这便是微波的波长,再令金属板反向移动,重复上面操作,最后求出两次所得微波波长的平均值. 3. 单缝衍射实验 3.1 预先调整好单缝衍射板的宽度(70mm),该板固定在支座上,并一起放到分度小平台上,单缝衍射板要和发射喇叭保持垂直, 3.2 然后从衍射角0°开始,在单缝的两侧使衍射角每改变1°,读一次表头读数,并记录.

基础光学实验实验报告

基 础 光 学 实 验 姓名:许达学号:2120903018 应物21班

一.实验仪器 基础光学轨道系统,基础光学组合狭缝及偏振片,红光激光器及光圈支架,光传感器与转动传感器,科学工作室500或750接口,DataStudio软件系统 二.实验目的 1.通过该实验让学生了解并会运用实验器材,同时学会用计算机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 2.通过该实验让学生了解基本的光学现象,并掌握其物理机制。三.实验原理 单缝衍射:当光通过单缝发生衍射,光强极小(暗点)的衍射图案由下式给出asinθ=mλ(m=1,2,3……),其中a是狭缝宽度,θ为衍射角度,λ是光波波长。 双缝干涉:当光通过两个狭缝发生干涉,从中央最大值(亮点)到单侧某极大值的角度由下式给出dsinθ=mλ(m=1,2,3……),其中d是狭缝间距,θ为从中心到第m级最大的夹角,λ是光波波长,m为级数。 光的偏振:通过第一偏振器后偏振电场为E0,以一定的角度β穿过第二偏振器,则场强变化为E0cosβ,由于光强正比于场强的平方,则,第二偏振器透过的光强为I=I0cos2β. 四.实验内容及过程

单缝衍射 单缝衍射光强分布图 如果设单缝与接收屏的距离为s,中央极强到光强极小点的距离为c,且sinθ≈tanθ=c/s,那么可以推得a=smλ/c.又在此次实验中,s=750mm,λ=6.5E(-4)mm,那么推得a=0.4875m/c,又由图可知:当m=1时,c=(88-82)/2=3mm,推得a=0.1625mm; 当m=2时,c=(91-79)/2=6mm,推得a=0.1625mm; 当m=3时,c=(94-76)/2=9mm,推得a=0.1625mm; 当m=4时,c=(96-74)/2=11mm,推得a=0.1773mm; 得到a的平均值0.1662mm,误差E=3.9%。 双缝干涉

实验报告_偏振光的产生和检验 (2)

【实验题目】 偏振光的产生和检验 【实验记录与数据处理】 1.线偏振光的获得与检验 1)器件光路示意图(2分): 2)测量记录(1分) 光电流强度 光电流强度夹角光电流强度 3)贴图(3分): ~I 曲线(直角坐标)

2.椭圆偏振光的获得与检验 1)器件光路示意图(2分): ? ? ? ? ? ? 3)贴图(5分):15°和45°的θ~I 曲线图(极坐标) 光强与检偏器角度的关系(Φ=15?)

光强与检偏器角度的关系(Φ=45?) 3. 1/2波片的研究 1)器件光路示意图(2分): 3)结论(2分):θ??Φ~关系; 根据数据可得,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θ=2△Φ。

【结论与讨论】 实验结论: 1.在实验一中,由θ~I 曲线可得,在振动方向与透视轴夹角从0°至90°过程中,透视光强度逐渐由零增至最大值,在90°至180°逐渐减小至最小值;经过两个周期,图像大致与马吕斯定律I=I o cos θ相符合。 2.在实验二中,当入射光与玻片夹角β= 0°,透过检偏器的光强最小,可知透过1/4玻片得到的是沿玻片慢轴的线偏振光;当β=15°,旋转检偏器一周后,得到的光强呈周期性变化,且最小值与最大值差值较大,光强最大值小于实验一中线偏振光的光强,再根据θ~I 曲线图即可知透过1/4玻片得到的是椭圆偏振光;当β=45°,旋转检偏器一周后,发现得到的光强变化不大,且光强大小界于β=15°时椭圆偏振光的光强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再根据θ~I 曲线图即可知透过1/4玻片得到的是圆偏振光。 3.在实验三中,可以得出△θ随着ΔΦ的变化呈线性关系,满足△θ=2△Φ。 实验讨论: 【课后问题】(5分) 讨论:如何利用波片与偏振光片判别圆偏振光与自然光? 答:1.已知圆偏振光经过1/4玻片后形成线偏振光,而自然光经过1/4玻片后仍为自然光,故可以用1/4玻片进行区分。 2.让光束透过1/4玻片+偏振片,旋转偏振片,透射光发生变化的为圆偏振光,透射光不发生变化的为自然光。故可用玻片+偏振片进行区分。 报告成绩(满分30分):???????????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实验报告-偏振光学实验

实验报告 姓名:班级:学号:实验成绩: 同组姓名:实验日期:2008-3-3 指导老师:助教10 批阅日期: 偏振光学实验 【实验目的】 1.观察光的偏振现象,验证马吕斯定律 2.了解1/2波片,1/4波片的作用 3.掌握椭圆偏振光,圆偏振光的产生与检测. 【实验原理】 1.光的偏振性 光是一种电磁波,由于电磁波对物质的作用主要是电场,故在光学中把电场强度E 称为光矢量。在垂直于光波传播方向的平面内,光矢量可能有不同的振动方向,通常把光矢量保持一定振动方向上的状态称为 偏振态。如果光在传播过程中,若光矢量保持在固定平面上振动,这种 振动状态称为平面振动态,此平面就称为振动面(见图1)。此时光矢 量在垂直与传播方向平面上的投影为一条直线,故又称为线偏振态。若 光矢量绕着传播方向旋转,其端点描绘的轨道为一个圆,这种偏振态称 为圆偏振态。如光矢量端点旋转的轨迹为一椭圆,就成为椭圆偏振态(见图2)。

2.偏振片 虽然普通光源发出自然光,但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偏振光,目前广泛使用的偏振光的器件是人造偏振片,它利用二向色性获得偏振光(有些各向同性介质,在某种作用下会呈现各向异性,能强烈吸收入射光矢量在某方向上的分量,而通过其垂直分量,从而使入射的自然光变为偏振光介质的这种性质称为二向色性。)。偏振器件即可以用来使自然光变为平面偏振光——起偏,也可以用来鉴别线偏振光、自然光和部分偏振光——检偏。用作起偏的偏振片叫做起偏器,用作检偏的偏振器件叫做检偏器。实际上,起偏器和检偏器是通用的。 3.马吕斯定律 设两偏振片的透振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α,透过起偏器的线偏振光振幅为,则透过检偏器的线偏振光的振幅为A,A=ɑ,强度I=,I=ɑ= Iɑ=ɑ式中为进入检偏器前(检偏器无吸收时)线偏振光的强度。 这就是1809年马吕斯在实验中发现的,所以称马吕斯定律。显然,以光线传播方向为轴,转动检偏器时,透射光强度I将发生周期变化。

光学仪器实验报告

常用光电仪器原理及使用 实验报告 班级:11级光信息1班 姓名:姜萌萌 学号:110104060016 指导老师:李炳新

数字存储示波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数字存储示波器的使用方法; 2、测量数字存储示波器产生方波的上升时间; 二、实验仪器 数字存储示波器 三、实验步骤 1、产生方波波形 ⑴、打开示波器电源阅读探头警告,然后按下OK。按下“DEFAULT SETUP”按钮,默认的电压探头衰减选项是10X。 ⑵、在P2200探头上将开关设定到10X并将探头连接到示波器的通道1上,然后向右转动将探头锁定到位,将探头端部和基线导线连接到“PROBE COMP”终端上。 ⑶、按下“AUTOSET”按钮,在数秒钟内,看到频率为1KHz 电压为5V峰峰值得方波。按两次CH1BNC按钮删除通道1,

按下CH2BNC按钮显示通道2,重复第二步和第三步。 2、自动测量 ⑴、按下“MUASURE”按钮,查看测量菜单。 ⑵、按下顶部的选项按钮,显示“测量1菜单”。 ⑶、按下“类型”“频率”“值”读书将显示测量结果级更新信息。 ⑷、按下“后退”选项按钮。 ⑸、按下顶部第二个选项按钮;显示“测量2菜单”。 ⑹、按下“类型”“周期”“值”读数将显示测量结果与更新信息。 ⑺、按下“后退”选项按钮。 ⑻、按下中间选项按钮;显示“测量3菜单”。 ⑼、按下“类型”“峰-峰值”“值”读数将显示测量结果与更新信息。 ⑽、按下“后退”选项按钮。 ⑾、按下底部倒数第二个按钮;显示“测量4菜单”。⑿、按下“类型”“上升时间”“值”读数将显示测量结果与更新信息。

LCR测试仪 一、实验目的 1、熟悉LCR测试仪的使用方法; 2、了解LCR测试仪的工作原理; 3、精确测量一些电阻,电感,电容的值; 二、实验仪器 LCR测试仪,电阻,电容,电感等元件 三、LCR测试原理 根据待测元器件实际使用的条件和组合上的差别,LCR 测量仪有两种检测模式,串联模式和并联模式。串联模式以检测元器件Z为基础,并联模式以检测元器件的导纳Y为基础,当用户将测出流过待测元件的电流I,数字电压表将测出待测元件两端的电压V,数字鉴相器将测出电压V和电流I 之间的相位角 。检测结果被储存在仪器内部微型计算机的

光的偏振 实验报告.doc

光的偏振 实验仪器: 光具座、半导体激光器、偏振片、1/4波片、激光功率计。 实验原理: 自然光经过偏振器后会变成线偏振光。偏振片既可作为起偏器使用,亦可作为检偏器使用。 马吕斯定律:马吕斯指出:强度为I0的线偏振光,透过检偏片后,透射光的强度(不考虑吸收)为I=I0cos2。(是入射线偏振光的光振动方向和偏振片偏振化方向之间的夹角。) 当光法向入射透过1/4波片时,寻常光(o光)和非常光(e光)之间的位相差等于π/2或其奇数倍。当线偏振光垂直入射1/4波片,并且光的偏振和云母的光轴面成θ角,出射后成椭圆偏振光。特别当θ=45°时,出射光为圆偏振光。 实验1、2光路图: 实验5光路图: 实验步骤: 1.半导体激光器的偏振特性: 转动起偏器,观察其后的接受白屏,记录器功率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对应的角度,求出半导体激光的偏振度。 2。光的偏振特性——验证马吕斯定律: 利用现有仪器,记录角度变化与对应功率值,做出角度与功率关系曲线,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 5.波片的性质及利用: 将1/4波片至于已消光的起偏器与检偏器间,转动1/4波片观察已消光位置,确定1/4波片光轴方向,改变1/4波片的光轴方向与起偏器的偏振方向的夹角,对应每个夹角检偏器转动一周,观察输出光的光强变化并加以解释。

实验数据: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五: 数据处理: 实验一: 计算得半导体激光的偏振度约为 故半导体激光器产生的激光接近于全偏振光。实验二: 绘得实际与理论功率值如下:

进行重叠发现二者的图线几乎完全重合,马吕斯定律得到验证。实验五:见“实验数据”中的表格

总结与讨论: 本次实验所用仪器精度较高,所得数据误差也较小。 当光法向入射透过1/4波片时,寻常光(o光)和非常光(e光)之间的位相差等于π/2或其奇数倍。当线偏振光垂直入射1/4波片,并且光的偏振和云母的光轴面成θ角,出射后成椭圆偏振光。特别当θ=45°时,出射光为圆偏振光,这就是实验五中透过1/4波片的线 偏光成为不同偏振光的原因。XX大学生实习报告总结 3000字 社会实践只是一种磨练的过程。对于结果,我们应该有这样的胸襟:不以成败论英雄,不一定非要用成功来作为自己的目标和要求。人生需要设计,但是这种设计不是凭空出来的,是需要成本的,失败就是一种成本,有了成本的投入,就预示着的人生的收获即将开始。 小草用绿色证明自己,鸟儿用歌声证明自己,我们要用行动证明自己。打一份工,为以后的成功奠基吧! 在现今社会,招聘会上的大字板都总写着“有经验者优先”,可是还在校园里面的我们这班学子社会经验又会拥有多少呢?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的走向社会,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记得老师曾说过学校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尽管是大学高校,学生还终归保持着学生身份。而走进企业,接触各种各样的客户、同事、上司等等,关系复杂,但你得去面对你从没面对过的一切。记得在我校举行的招聘会上所反映出来的其中一个问题是,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与在校的理

傅里叶光学实验报告

实验原理:(略) 实验仪器: 光具座、氦氖激光器、白色像屏、作为物的一维、二维光栅、白色像屏、傅立叶透镜、小透镜 实验内容与数据分析 1.测小透镜的焦距f 1 (付里叶透镜f 2=45.0CM ) 光路:激光器→望远镜(倒置)(出射应是平行光)→小透镜→屏 操作及测量方法:打开氦氖激光器,在光具座上依次放上扩束镜,小透镜和光屏,调节各光学元件的相对位置是激光沿其主轴方向射入,将小透镜固定,调节光屏的前后位置,观察光斑的会聚情况,当屏上亮斑达到最小时,即屏处于小透镜的焦点位置,测量出此时屏与小透镜的距离,即为小透镜的焦距。 112.1913.2011.67 12.3533 f cm ++= = 0.7780cm σ= = 1.320.5929 p A p t t cm μ=== 0.68P = 0.0210.00673 B p B p t k cm C μ?==?= 0.68P = 0.59cm μ== 0.68P = 1(12.350.59)f cm =± 0.68P =

2.利用弗朗和费衍射测光栅的的光栅常数 光路:激光器→光栅→屏(此光路满足远场近似) 在屏上会观察到间距相等的k 级衍射图样,用锥子扎孔或用笔描点,测出衍射图样的间距,再根据sin d k θλ=测出光栅常数d (1)利用夫琅和费衍射测一维光栅常数; 衍射图样见原始数据; 数据列表: sin || i k Lk d x λλ θ= ≈ 取第一组数据进行分析: 2105 13 43.0910******* 4.00106.810d m ----????==?? 210 523 43.0910******* 3.871014.110d m ----????==?? 2105 33 43.0910******* 3.95106.910d m ----????==?? 210 543 43.0910******* 4.191013.010 d m ----????==?? 554.00 3.87 3.95 4.19 10 4.0025104 d m m --+++= ?=? 61.3610d m σ-=? 忽略b 类不确定度:

光学基础学习报告

光学基础学习报告 一、教学内容: 光电镜头是用来作为光电接收器(CCD,CMOS )的光学传感器元件。 光学特性参数: 1、 焦距EFL (学名f ’) 是指主面到相应焦点的距离(如图1.1) 图1.1 每个镜片都有前后两个主面-前主面和后主面(放大率为1的共轭面)。相应的也有两个焦点-前焦和后焦。 凸透镜:双凸;平凸;正弯月(如图1.1) 图1.2 凹透镜:双凹;平凹;负弯月 图 1.3

折射率实际反映的是光在物质中传播速度与真空中速度的比值关系。 薄透镜:)]1()1[()1('12 1R R n f -?-== Φ Φ—透镜光焦距; f ’—焦距; n —折射率; R 1,R 2-两球面曲率半径 厚透镜:2 1221)1()]1()1[()1('1R nR d n R R n f -+ -?-==Φ d -中心厚度 干涉仪与光距座可以量测f ’,R1,R2,d →利用上述的公式可以计算出n 值,从而来确定所用材料。 A 、 EFL 增加,TOTR (光学总长)增加;要降低TOTR 就必须降低EFL ,但EFL 降低, 像高就要降低 B 、 EFL 与某些象差相关 C 、 EFL 上升将使F/NO 增大 D 、 EFL ,FOV (视场角)和IMA (像高)三者间有关系 tanFOV ?=EFL IMA -铁三角关系 EFL 的增大(减小)会使像高变大(小),为了保持像高,就必须要增大(减小)FOV ,然而FOV 的增大会使得REL (相对照度)的数值增大。 2、 BFL 后焦距(学名后截距) 图2.1 3、 F 数(F/NO ) D f NO F '/= f ’-FEL D 入-入瞳直径 入瞳为光阑经其前方光学镜片所成的像,反映进入光学系统的光线 A 、 与MTF 相关,F/NO ↑,则MTF ↑;反之下降 B 、 与景深相关,F/NO ↑,则景深↑,反之下降 C 、 与象差相关,F/NO ↑,则象差↓,反之增加 D 、 与光通量相关,F/NO ↑,则光通量↓,反之增加 对于光电镜头,F/NO 最大在2.8~3.5之间(经验值)允许有±5%的误差,在物方有照

马吕斯定律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马吕斯定律实验报告 篇一:偏振光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姓名:高阳班级:F0703028学号:5070309013同组姓名:王雪峰 实验日期:20XX-3-3 指导老师:助教10 实验成绩:批阅日期: 偏振光学实验 【实验目的】 1.观察光的偏振现象,验证马吕斯定律 2.了解1/2波 片,1/4波片的作用 3.掌握椭圆偏振光,圆偏振光的产生与检测. 【实验原理】 1.光的偏振性 光是一种电磁波,由于电磁波对物质的作用主要是电场,故在光学中把电场强度e称为光矢量。在垂直于光波传播方

向的平面内,光矢量可能有不同的振动方向,通常把光矢量保持一定振动方向上的状态称为偏振态。如果光在传播过程中,若光矢量保持在固定平面上振动,这种振动状态称为平面振动态,此平面就称为振动面(见图1)。此时光矢量在垂直与传播方向平面上的投影为一条直线,故又称为线偏振态。若光矢量绕着传播方向旋转,其端点描绘的轨道为一个圆,这种偏振态称为圆偏振态。如光矢量端点旋转的轨迹为一椭圆,就成为椭圆偏振态(见图2)。 2.偏振片 虽然普通光源发出自然光,但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偏振光,目前广泛使用 的偏振光的器件是人造偏振片,它利用二向色性获得偏振光(有些各向同性介质,在某种作用下会呈现各向异性,能强烈吸收入射光矢量在某方向上的分量,而通过其垂直分量,从而使入射的自然光变为偏振光介质的这种性质称为二向色性。)。偏振器件即可以用来使自然光变为平面偏振光——起偏,也可以用来鉴别线偏振光、自然光和部分偏振光——检偏。用作起偏的偏振片叫做起偏器,用作检偏的偏振器件叫做检偏器。实际上,起偏器和检偏器是通用的。 3.马吕斯定律 设两偏振片的透振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α,透过起偏器的线偏振光振幅为A0,

典型光学系统试验

\ 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应用光学实验姓名:韩希 学部:信息学部系:信息工程专业:光电 学号:3110104741 指导教师:蒋凌颖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 应用光学实验 指导老师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典型光学系统实验 实验类型: 同组学生姓名: 蒋宇超、陈晓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深入理解显微镜系统、望远镜系统光学特性及基本公式; 掌握显微镜系统、望远镜系统光学特性的测量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1)望远镜特性的测定 测定望远镜的入瞳直径D 、出瞳直径D ’和出瞳距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测定望远镜的视觉放大率Γ;测定望远镜的物方视场角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像方视场角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测定望远镜的最小分辨角φ。 对于望远镜系统来说,任意位置物体的放大率是常数,此值由物镜焦距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和目镜焦距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确定,其视觉放大率可表示为 (2) 显微镜视场及显微物镜放大率的测定 显微物镜的放大率是指横向放大率 式中 y ——标准玻璃刻尺上一对刻线的距离(物)(格值0.01mm ); y ′——由测微目镜所刻得的像高。 (3)显微物镜数值孔径的测定 显微物镜的数值孔径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其中n 为物方介质的折射率,u 为物方半孔径角。若在空气中n=1,则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数值孔径通常用数值孔径计来测定,数值孔径计的结构如图5示,其主要元件是一块不太厚的玻璃半圆柱体,沿直径方向的侧面是与上表面成45度角的斜面,从侧面入射的光线在斜面上全反射,上表面上有两组刻度沿圆周排列。其外圈刻度为数值孔径(即角度的正弦值), 专业: 光电信息工程 姓名: 韩希 学号: 3110104741 日期:2013年6月15日 地点:紫金港东四605

偏振光实验报告

实验1. 验证马吕斯定律 实验原理:某些双折射晶体对于光振动垂直于光轴的线偏振 光有强烈吸收,而对于光振动平行于光轴的线偏振光吸收很少(吸 收o 光,通过e 光),这种对线偏振光的强烈的选择吸收性质,叫 做二向色性。具有二向色性的晶体叫做偏振片。 偏振片可作为起偏器。自然光通过偏振片后,变为振动面平行 于偏振片光轴(透振方向),强度为自然光一半的线偏振光。如图1、图2所示: 图1中靠近光源的偏振片1P 为起偏器,设经过1P 后线偏振光 振幅为0A (图2所示),光强为I 0。2P 与1P 夹角为θ,因此经2P 后 的线偏振光振幅为θcos 0A A =,光强为θθ20220cos cos I A I ==, 此式为马吕斯定律。 实验数据及图形: P 1 P 2 线偏光 单色自然光 线偏光 图1 P 1 P 2 A 0 A 0cos θ θ 图2

从图形中可以看出符合余弦定理,数据正确。 实验2.半波片,1/4波片作用 实验原理:偏振光垂直通过波片以后,按其振动方向(或振 动面)分解为寻常光(o 光)和非常光(e 光)。它们具有相同的 振动频率和固定的相位差(同波晶片的厚度成正比),若将它们投 影到同一方向,就能满足相干条件,实现偏振光的干涉。 分振动面的干涉装置如图3所示,M 和N 是两个偏振片,C 是 波片,单色自然光通过M 变成线偏振光,线偏振光在波片C 中分 解为o 光和e 光,最后投影在N 上,形成干涉。 考虑特殊情况,当M ⊥N 时,即两个偏振片的透振方向垂直时,出射光强为:)cos 1)(2(sin 420δθ-= ⊥I I ;当M ∥N 时,即两个偏振片的透振方向平行时,出射光强为:M N 图3 分振动面干涉装置 I 0 波片 偏振片 偏振片 单色自然光

傅立叶光学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陈杨 PB05210097 物理二班 实验题目: 傅里叶光学实验 实验目的: 加深对傅里叶光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与理论的理解,验证阿贝成像理论,理解透镜成像过程,掌握光学信息处理的实质,进一步了解透镜孔径对分辨率的影响。 实验原理: 1、傅里叶光学变换 二维傅里叶变换为:??+-=?=dxdy vy ux i y x f v u F )](2exp[),()}y ,x (f {),(π ( 1 ) 1()[(,)]x y g x F a f f -=, ''x y x f f y f f λλ??=????????=???? 复杂的二维傅里叶变换可以用透镜来实现,叫光学傅里叶变换。 2、阿贝成像原理 由于物面与透镜的前焦平面不重合,根据傅立叶光 学的理论可以知换(频谱),不过只有一个位相因子 的差别,对于一般情况的滤波处理可以不考虑。这个光路的优道在透镜的后焦平面上得到的不就是物函数的严格的傅立叶变点就是光路简单,就是显微镜物镜成像的情况—可以得到很大的象以便于观察,这正就是阿贝当时要改进显微镜的分辨本领时所用的光路。

3、空间滤波 根据以上讨论:透镜的成像过程可瞧作就是两次傅里叶变换,即从空间函数(,)g x y 变为频谱函数(,)x y a f f ,再变回到空间函数(,)g x y ,如果在频谱面上放一不同结构的光阑,以提取某些频段的信息,则必然使像上发生相应的变化,这样的图像处理称空间滤波。 实验内容: 1、测小透镜的焦距f1 (付里叶透镜f2=45、0CM)、 光路:直角三棱镜→望远镜(倒置)(出射应就是平行光)→小透镜→屏。(思考:如何测焦距?) 夫琅与费衍射: 光路:直角三棱镜→光栅→墙上布屏(此光路满足远场近似) (1)利用夫琅与费衍射测一维光栅常数; 光栅方程:dsin θ=k λ 其中,k=0,±1, ±2, ±3,… 请自己选择待测量的量与求光栅常数的方法。(卷尺可向老师索要) 记录一维光栅的衍射图样、可瞧到哪些级?记录 0级、±1级、±2级光斑的位置; (2)记录二维光栅的衍射图样、 3、观察并记录下述傅立叶频谱面上不同滤波条件的图样或特征; 光路:直角三棱镜→光栅→小透镜→滤波模板(位于空间频谱面上)→墙上屏 思考:空间频谱面在距小透镜多远处?图样应就是何样? (1)一维光栅:(滤波模板自制,一定要注意戴眼镜保护;可用一张纸,一根

光学实验报告 (一步彩虹全息)

光学设计性实验报告(一步彩虹全息) 姓名: 学号: 学院:物理学院

一步彩虹全息 摘要彩虹全息是用激光记录全息图, 是用白光再现单色或彩色像的一种全息技术。彩虹全息术的关键之处是在成像光路( 即记录光路) 中加入一狭缝, 这样在干板上也会留下狭缝的像。本文研究了一步彩虹全息图的记录和再现景象的基本原理、一步彩虹全息图与普通全息图的区别和联系、一步彩虹全息的实验光路图,探讨了拍摄一步彩虹全息图的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指出了一步彩虹全息图的制作要点, 得出了影响拍摄效果的佳狭缝宽度、最佳狭缝位置及曝光时间对彩虹全息图再现像的影响。 关键词:一步彩虹全息;狭缝;再现 1 光学实验必须要严密,尽可能地减少实验所产生的误差; 2 实验仪器 防震全息台激光器分束镜成像透镜狭缝干板架光学元件架若干干板备件盒洗像设备一套线绳辅助棒扩束镜2个反射镜2个 3 实验原理 3.1 像面全息图 像面全息图的拍摄是用成像系统使物体成像在全息底板上,在引入一束与之相干的参考光束,即成像面全息图,它可用白光再现。再现象点的位置随波长而变化,其变化量取决于物体到全息平面的距离。 像面全息图的像(或物)位于全息图平面上,再现像也位于全息图上,只是看起来颜色有变化。因此在白光照射下,会因观察角度不同呈现的颜色亦不同。 3.2 彩虹全息的本质 彩虹全息的本质是要在观察者与物体的再现象之间形成一狭缝像,使观察者通过狭缝像来看物体的像,以实现白光再现单色像。若观察者的眼睛在狭缝像附近沿垂直于狭缝的方向移动,将看到颜色按波长顺序变化的再现像。若观察者的眼睛位于狭缝像后方适当位置, 由于狭缝对视场的限制, 通过某一波长所对应的狭缝只能看到再现像的某一条带, 其色彩与该波长对应, 并且狭缝像在空间是连

清华大学偏振光学实验完整实验报告

偏振光学实验完整实验报告 工物53 李哲 2015011783 16号 1.实验目的: (1)理解偏振光的基本概念,在概念以及原理上了解线偏振光,圆偏振光以及椭圆偏振光,并了解偏振光的起偏与检偏方法。以及线偏振光具有的一些性质。 (2)学习偏振片与玻片的工作原理。 2.实验原理: (1)光波偏振态的描述: · 单色偏振光可以分解成两个偏振方向垂直的线偏振光的叠加: t a E X ωcos 1=与()δω+=t a E Y cos 1(其中δ是两个偏振方向分量的相位延迟,21,a a 为两个光的振幅),由其中的δ,,21a a 就可以确定这个线偏振光的性质。 πδ=或0=δ就为线偏振光,2 ,21π δ==a a 为圆偏振光(就是光矢量的顶点绕 其中点做圆周运动,依然是偏振光),而一般情况下是椭圆偏振光。 · 上述式子通常描述的是椭圆偏振光,而本实验通过测量椭圆的长轴方位角ψ以及椭圆的短半轴与长半轴的比值对于椭圆偏振光进行描述。其计算式是: ()δβcos 2tan arctan 2 1 ?=ψ () 12sin sin 112222-?-+=βδa b 而对于实验中的椭圆偏振光而言,其光强在短轴对应的方向最小,在长轴的对应方向最大,所以可以通过使这个椭圆偏振光通过一个偏振片,并调整偏振片的透射轴方位,测量其最大最小值,就可以知道其长轴短轴的比值。又由于光强与振幅的平方成正比,所以测得的光强的比值是长轴短轴之比的平方。 (2)偏振片: · 理想偏振片:只有电矢量振动方向与透射轴平行方向的光波分量才能通过偏振片。 · 实验中的偏振片不是理想化的,并不能达到上述的效果,当入射光波的振动方向与透射轴平行时,其透射率不能达到1,当垂直于透射轴时,其透射率不是0。所以对于偏振片有主透射率以及消光比两个量进行描述。 · 主透射率21T T ,指沿透射轴或消光轴方向振动光的光强透射率。两者的比值

光学实验报告

建筑物理 ——光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材料的光反射比、透射比测量实验二:采光系数测量 实验三:室内照明实测 实验小组成员: 指导老师: 日星期二3月12年2013日期: 实验一、材料的光反射比和光透射比测量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室内表面的反射性能和采光口中窗玻璃的透光性能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室内光环境的好坏,因此,在试验现场采光实测时,有必要对室内各表面材料的光反射比,采光口中透光材料的过透射比进行实测。 通过实验,了解材料的光学性质,对光反射比、透射比有一巨象的数值概念,掌握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和试验方法 (一)、光反射比的实验原理、测量内容和测量方法 光反射比测量方法分为直接测量方法和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指用样板比较和光反射比仪直接得出光反射比;间接法是通过被测表面的照度和亮度得出漫反射面的光反射比。下面是间接测量法。 1.实验原理 (1)用照度计测量: P是投射到某一材料表面反射出来的光通量与被该光源的光通量的比值,根据光反射比的定义:光反射比即: φφP=P/因为测量时将使用同一照度计,其受光面积相等, 且,所以对于定向反射的表面,我们可以用上述代入式,整理后得: P=EE P/对于均匀扩散材料也可以近似的用上述式。 可知只要测出材料表面入射光照度E和材料反射光照度Ep,即可计算出其反射比。 (2)用照度计和亮度计测量 用照度计和亮度计分别测量被测表面的照度E和亮度L后按下式计算 πL/EP= 2;被测表面的亮度,cd/m式中:L---E—被测表面的照度,lx 。 2.测量内容 要求测量室内桌面、墙面、墙裙、黑板、地面的光反射比。每种材料面随机取3个点测量3次,然后取其平均值。 3.测量方法 ①将照度计电源(POWER)开关拨至“ON”,检查电池,如果仪器显示窗出现“BATT”字样,则需要换电池; ②将光接收器盖取下,将其光敏表面放在待测处,再将量程(RANGE)开关拨至适当位置,例如,拨在×1挡,测量的仪器显示值乘以量程因子即为测量结果。另有一种自动量程照度计,数字显示中的小数点随照度的大小不同而自动移位,只需将所显示的数字乘以量程因子即为测量结果(单位:lx)。有的照度计为自动量程,直接读取照度计数字即为测量结果。 ③在稳定光源下,将光接收器背面紧贴被测表面,测其入射照度E;然后将光接收器感光面对准被测表面的同一位置,逐渐平移光接收器平行离开测点,照度值逐渐增大并趋于稳定(约300mm左右),读;ρ,即可计算出光反射比Ep取反射照度值 ④测量时尽量缩短入射照度和反光照度间的时间间隔,并尽可能的保持周围光环境的一致性。

光学全息照相实验报告

光学全息照相实验报告

实验II 光学全息照相 光学全息照相是利用光波的干涉现象,以干涉条纹的形式,把被摄物表面光波的振幅和位相信息记录下来,它是记录光波全部信息的一种有效手段。这种物理思想早在1948年伽柏(D.Gabor)即就已提出来了,但直到1960年,随着激光器的出现,获得了单色性和相干性极好的光源时,才使光学全息照相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得到迅速地发展。光学全息照相在精密计量、无损检测、遥感测控、信息存储和处理、生物医学等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另外还相应出现了微波全息,X光全息和超声全息等新技术,全息技术已发展成为科学技术上的一个新领域。 本实验通过对三维物体进行全息照相并再现其立体图像,了解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及特点,学习拍摄方法和操作技术,为进一步学习和开拓应用这一技术奠定基础。 实验目的

了解光学全息照相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点; 学习静态光学全息照相的实验技术; 观察和分析全息全图的成像特性。 仪器用具 全息台、He —Ne 激光器及电源、分束镜、全反射镜、扩束透镜、曝光定时器、全息感光底版等。 基本原理 全息照片的拍摄 全息照相是利用光的干涉原理将光波的振幅和相位信息同时记录在感光板上的过程.相干光波可以是平面波也可以是球面波,现以平面波为例说明全息照片拍摄的原理。如图1所示,一列波函数为t i ae y πυ21=、振幅为a 、频率为υ、波长为λ 的平面单色光波作为参考光垂直入射到感光板上。另一列同频率、波函数为t i r T t i Be be y πυλπ222==??? ??-的相 干平面单色光波从物体出发,称为物光,以入射角θ同时入射到感光板上,物光与参考光产生干涉,在感光板上形成的光强分布为 ax ab b a I cos 222++= (1)

实验报告偏振光学实验

实验报告 女姓名. *****班级:*****■学号. *****实验成绩: 同组姓名:*****实验日期:*****指导教师:批阅日期: 偏振光学实验 【实验目的】 1 ?观察光的偏振现象,验证马吕斯定律; 2.了解1 / 2波片、1 / 4波片的作用; 3 ?掌握椭圆偏振光、圆偏振光的产生与检测。 【实验原理】 1 .光的偏振性 光是一种电磁波,由于电磁波对物质的作用主要是电场,故在光学中把电场强度E称为光矢量。在垂直于光波传播方向的平面内,光矢量可能有不同的振动方向,通常把光矢量保持一定振动方向上的状态称为偏振态。如果光在传播过程中,若光矢量保持在固定平面上振动,这种振动状态称为平面振动态,此平面就称为振动面(见图1)。此时光矢量在垂直与传播方向平面上的投影为一条直线,故又称为线偏振态。若光矢量绕着传播方向旋转,其端点描绘的轨道为一个圆,这种偏振态称为圆偏振态。如光矢量端点旋转的轨迹为一椭圆,就成为椭圆偏振态(见图2)。 2.偏振片 虽然普通光源发出自然光,但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偏振光,目前广泛使用的偏振光的器件是人造偏振片,它利用二向色性获得偏振光(有些各向同性介质,在某种作用下会呈现各向异性,能强烈吸收入射光矢量在某方向上的分量,而通过其垂直分量,从而使入射的自然光变为偏振光,介质的这种性质称为二向色性。)。 偏振器件即可以用来使自然光变为平面偏振光一一起偏,也可以用来鉴别线偏振光、自然光和部分偏振光一一检偏。用作起偏的偏振片叫做起偏器,用作检偏的偏振器件叫做检偏器。实际上,起偏器和检偏器是通用的。 3?马吕斯定律 设两偏振片的透振方向之间的夹角为a,透过起偏器的线偏振光振幅为A0,则 透过检偏器 的线偏振光的强度为I

立式光学仪实验报告doc

立式光学仪实验报告 篇一:光学实验报告 建筑物理 ——光学实验报告实验一:材料的光反射比、透射比测量实验二:采光系数测量 实验三:室内照明实测实验小组成员:指导老师:日期:XX年12月3日星期二实验一、材料的光反射比和光透射比测量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室内表面的反射性能和采光口中窗玻璃的透光性能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室内光环境的好坏,因此,在试验现场采光实测时,有必要对室内各表面材料的光反射比,采光口中透光 材料的过透射比进行实测。通过实验,了解材料的光学性质,对光反射比、透射比有一巨象的数值概念,掌握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和试验方法 (一)、光反射比的实验原理、测量内容和测量方法光反射比测量方法分为直接测量方法和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是指用样板比较和光反 射比仪直接得出光反射比;间接法是通过被测表面的照度和亮度得出漫反射面的光反射比。 下面是间接测量法。

1. 实验原理 (1)用照度计测量:根据光反射比的定义:光反射比p是投射到某一材料表面反射出来的光通量与被该光源的光通量的比值,即: p=φp/φ 因为测量时将使用同一照度计,其受光面积相等,且,所以对于定向反射的表面,我们 可以用上述代入式,整理后得:p=ep/e 对于均匀扩散材料也可以近似的用上述式。可知只要测出材料表面入射光照度e和材料反射光照度ep,即可计算出其反射比。(2) 用照度计和亮度计测量 用照度计和亮度计分别测量被测表面的照度e和亮度l 后按下式计算 p=πl/e 式中:l---被测表面的亮度,cd/m2; e—被测表面的照度,lx 。 2.测量内容要求测量室内桌面、墙面、墙裙、黑板、地面的光反射比。每种材料面随机取3个点测量3次,然后取其平均值。 3.测量方法 ①将照度计电源(power)开关拨至“on”,检查电池,如果仪器显示窗出现“batt”字 样,则需要换电池;

光学仪器实验报告

燕山大学 常见光学仪器原理及使用实验报告 L.C.R测试仪 紫外可见分光度计 傅立叶光谱仪 阿贝折射仪 干涉显微镜 数字存储示波器 学院(系): 年级专业: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实验一LCR测试仪 一.实验目的 LCR测试仪能准确并稳定地测定各种各样的元件参数,主要是用来测试电感、电容、电阻的测试仪。它具有功能直接、操作简便等特点,能以较低的预算来满足生产线质量保证、进货检验、电子维修业对器件的测试要求。 二.实验仪器 LCR测试仪 三.实验原理 Vx与Vr均是矢量电压表,Rr是理想电阻。自平衡电桥的意思是:当DUT(Device Under Test)接入电路时,放大器的负反馈配置自动使得OP输入端虚地。Vx准确测定DUT两端电压(DUT的Low电位是0),Vr与Rr测得DUT电流Ix,由此可计算Zx。 LCR测试原理图 HP4275的测试端Hp,Hc,Lp,Lc(下标c代表current, 下标p代表Potentail),Guard(接地)的配置可导致测试的误差的差异。 提高精度的方法是: 1,Hp,Lp,Hc,Lc尽量接近DUT; 2,减小测试电流Ix 的回路面积&磁通量(关键是分析Ix,要配合使用Guard与Cable最小化回路面积);3,使用Gurard与Cable构建地平面中断信号线间的电场连接,虽然会增加信号线的对地电容(对地电容不影响测试结果),但是会减少信号线的互容。

LCR测试原理图 Guard与Cable的对地寄生阻抗(Zhg,Zlg) 不影响测试结果,电桥平衡时Zlg的两端电压是0,流向Rr的电流不会被Zlg分流,Zhg的分流作用不影响Hp的电压测量。 LCR测试原理图 四.实验步骤 LCR测试仪一般用于测试电感和电容。测量步骤如下: 1.设置测试频率。 2.测试电压或者电流水平。 3.选择测试参数,比如Z、Q、LS(串联电感)、LP(并联电感)、CS(串联电感)、CP(并联电容)、D等。 4.仪器校准,校准主要进行开路、短路校准,高档的仪器要进行负载校准 5.选择测试夹具。 6.夹具补偿。 7.将DUT放在夹具上开始测试。

偏振光实验报告范文

偏振光实验报告范文 实验报告 姓名:高阳班级:F0703028 学号:5070309013 同组姓名:王雪峰 实验日期:xx-3-3 指导老师:助教10 实验成绩:批阅日期: 偏振光学实验 【实验目的】 1. 观察光的偏振现象,验证马吕斯定律 2. 了解1/2波片,1/4波片的作用 3. 掌握椭圆偏振光,圆偏振光的产生与检测. 【实验原理】

1.光的偏振性 光是一种电磁波,由于电磁波对物质的作用主要是电场,故在光学中把电场强度E 称为光矢量。在垂直于光波传播方向的平面内,光矢量可能有不同的振动方向,通常把光矢量保持一定振动方向上的状态称为偏振态。如果光在传播过程中,若光矢量保持在固定平面上振动,这种振动状态称为平面振动态,此平面就称为振动面(见图1)。此时光矢量在垂直与传播方向平面上的投影为一条直线,故又称为线偏振态。若光矢量绕着传播方向旋转,其端点描绘的轨道为一个圆,这种偏振态称为圆偏振态。如光矢量端点旋转的轨迹为一椭圆,就成为椭圆偏振态(见图2)。 2.偏振片 虽然普通光源发出自然光,但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各种偏振光,目前广泛使用 的偏振光的器件是人造偏振片,它利用二向色性获得偏振光(有些各向同性介质,在某种作用下会呈现各向异性,能强烈吸收入射光矢量在某方向上的分量,而通过其垂直分量,从而使入射的自然光变为偏振光介质的这种性质称为二向色性。)。偏振器件即可以用来使

自然光变为平面偏振光——起偏,也可以用来鉴别线偏振光、自然光和部分偏振光——检偏。用作起偏的偏振片叫做起偏器,用作检偏的偏振器件叫做检偏器。实际上,起偏器和检偏器是通用的。 3.马吕斯定律 设两偏振片的透振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α,透过起偏器的线偏振光振幅为A0, 则透过检偏器的线偏振光的振幅为A,A=A0cosɑ,强度 I=A ,I=A0cosɑ= I 20 22 2 cosɑ=cosɑ式中I0为进入检偏器前(检偏器无吸收时)线偏振光的强度。 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