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枳柴

臭枳柴
臭枳柴

今天天气好,带大家一起去山上认识一下臭枳柴,它的根炖汤很补的哦。

臭枳柴,是山胡椒的根,又名山苍子,味性辛、温,具驱风散寒、温中理气等功效,常用於解除中暑、腹

痛、劳倦乏力、产后瘀血等病症。我们福建这边,劳动过后,身体乏力时,习惯炖煮一碗臭枳柴来解乏。

木草图苑记载:主产福建古田、闽侯

山苍子(本地俗语“臭枳柴”),为福建丘陵地带天然野生木本植物,春天开花、夏季结籽。籽是提炼香精的重要原料,多出口,用于食品、糖果、香皂、化妆品等。一些地区的百姓也把籽当作美味佳肴。

强身健体功效:山苍子根,具有去除乏力,滋阴降火,增强食欲,强壮身体指功效。

下面这一整袋都是新鲜的臭枳柴根

下面的是晒干的细的臭枳柴根,很香,煲汤简直是太棒了……

食用价值:山苍子根,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只要取小段的根,特殊的香味就充满整个房间。千百年当地百姓习惯用它来与肉类食品一起炖、蒸或煮,使肉味清香可口,尤其吸走了肉中的部分脂肪和有害物质,汤味清爽不油腻。现逐渐为全国星级酒家饭店所采用,并远销东南亚地区。乏力草做法很简单:洗净乏力草和猪脚(鸭肉、上排骨)一起放入锅中煲,熟后把臭枳柴挑出来扔掉,喝汤吃肉。解疲劳乏力的天然好草根。臭枳柴不仅是煲汤的好材料,还有药用价值呢。

功用:辛、苦、温。驱风散寒、温中理气、杀虫解毒。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肠炎、中暑腹痛、感冒、急性乳腺炎、毒蛇咬伤。根15-30克,水煎服。

方选:

1:风寒感冒:山苍子根20克,红糖20克,水煎,分2次服。

2:虚寒型胃痛:山苍子6克,制香附10克,水煎,分2次服。

中医治疗单纯性肥胖概况

中医治疗单纯性肥胖概况 【摘要】目的:了解中医在对症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各种方法和成效概况。方法:通过查阅近二十年来关于中医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相关著作和文献,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治疗等方面的概况。从各种中医方法治疗单纯性肥胖症中分析作用机制,总结每种方法在近二十年的研究成果和成效。结果:中医药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研究较多,且具有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小等优势。结论:中医药对于单纯性肥胖有独特疗效,应加以重视并大力发展。 【关键词】中医;中药;穴位;针灸;单纯性肥胖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患者,尤其是城市的肥胖人群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其中单纯性肥胖占肥胖者的95%以上。在中医角度上看,单纯性肥胖应视为机体的失衡状态,属形盛气虚,形绝对有余而气相对不足,主要是养生不当所致,也有可能与机体机能障碍有关。自19世纪70年代以来,开始提出中医药治疗单纯性肥胖,经几十年的临床疗效观察,效果可观,但也存在普及程度不高,技术不成熟等缺点,出现伪中医打着中医减肥的旗号行骗,导致人们对中医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方法不信任。笔者通过对二十多年来中医药对于治疗单纯性肥胖的概况综述,为人们日后选择中医药方法治疗单纯性肥胖提供参考依据。 1 中医治疗 《黄帝内经》把肥胖分为“膏人”、“脂人”和“肉人”【1】,与现代医学将肥胖分为“脂肪型、瘦肉型、水肿型”类似。膏人,可见“纵腹垂腴”、“皮缓”,属于腹部脂肪多的肥胖;脂人,可见“虽脂不能大”、“腘肉坚,皮满”,该型形体肥胖但匀称;肉人,可见“皮肉不相离”、“身体容大”,以肌肉的肥大为主要表现。 1.1 病因 形成肥胖的病因复杂多样,既有先天禀赋因素,又与饮食不节、劳逸不均、情志失调、疾病、药物等后天因素密切相关。《素问?奇病论》说:“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临证指南医案》说“膏梁酒醴过度,或嗜饮茶汤太多,或食生冷瓜果及甜腻之物。其人色白而肥,肌肉柔软……”,《望诊遵经》说:“富贵者,身体柔脆,肌肤肥白,缘处深闺广厦之间。”对于肥胖的致病因素【2】,中医认为,与肥胖关系密切的病邪,主要是痰、瘀、水、湿等。 1.2 病机 《内经》曰:“肥人血浊”,“血浊”即是痰淤交阻的意思;宋《仁斋直指方》指出:“肥人气虚生寒,寒生湿……故肥人多寒湿。”可见肥胖大多由于痰瘀血痹,气虚寒湿引起。而大部分是因为饮食过量,超过脾胃负担, 脾运不健而生痰湿【3】。另外,青中年或更年期女性,肝郁气滞,月经不调等也会引起肥胖。 1.3 治法 根据肥胖的病机,中医辩证诊断可分为五型【4】:胃热湿阻型,脾虚湿阻型,肝郁气滞型,脾肾阳虚型,阴虚内热型。相应的治法可以清热利湿,健脾益气祛湿,疏肝理气清热,温肾健脾化湿,滋养肝肾。另外,赵进军【5】也提出中医治

脾胃病100个方剂

中医医院脾胃病科常用方剂目录 1.八珍汤(《正体类要》) 组成:人参白术白茯苓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炙甘草生姜大枣功用:益气补血。 主治:气血两虚证。面色苍白或萎黄,头晕目眩,四肢倦怠,气短懒言,心悸怔忡,饮食减少,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或虚大无力。 2.八正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瞿麦木通扁蓄车前子滑石山栀大黄炙甘草灯心 功用:清热泻火,利水通淋 主治:湿热淋证。尿频尿急,溺时涩痛,淋沥不畅,尿色浑赤,甚则癃闭不通,小腹急满,口燥咽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3.白头翁汤(《伤寒论》) 组成: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 功用:清热燥湿,行气化滞。 主治:热毒痢疾。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下利脓血,赤多白少,渴欲饮水,舌红苔黄,脉弦数。 4.半夏白术天麻汤(《医学心悟》) 组成:半夏天麻茯苓橘红白术甘草生姜大枣 功用:燥湿化痰,平肝熄风。 主治:风痰上扰证。眩晕头痛,胸闷呕恶,舌苔白腻,脉弦滑等。 5.半夏厚朴汤 (《金匮要略》)

组成: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 功用: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梅核气。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白腻,脉弦缓或弦滑。 6.半夏泻心汤(《伤寒论》) 组成:半夏黄芩黄连干姜人参炙甘草大枣 功用:养血健脾,疏肝清热。 主治:寒热互结之痞证。心下痞,但满而不痛,或呕吐,肠鸣下利,舌苔腻而微黄。 7.保和丸(《丹溪心法》) 组成:山楂神曲半夏茯苓陈皮连翘莱菔子 功用:解毒消痈,化痰散结,活血祛瘀。 主治:食积。脘腹痞满胀痛,嗳腐吞酸,恶食呕吐,或大便泄泻,舌苔厚腻,脉滑等。 8.补阳还五汤(《医林改错》) 组成: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 功用:补气,活血,通络。 主治:中风之气虚血瘀证。半身不遂,口眼喎斜,语言骞涩,口角流涎,小便频数或遗尿失禁,舌暗淡,苔白,脉缓无力。 9.补中益气汤(《脾胃论》) 组成:黄芪炙甘草人参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 功用:益气健脾,和胃渗湿,消食理气。

半夏炮制方法研究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半夏炮制方法研究 作者:刘亚平 作者单位:轩岗煤电公司医院,山西,原平,034114 刊名: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XI MEDICAL COLLEGE FOR CONTINUING EDUCATION 年,卷(期):2009,19(1) 被引用次数:1次 参考文献(7条) 1.王全权;宗芳;陈海林对半夏妊娠毒性的探讨[期刊论文]-时珍国医国药 2007(02) 2.杨守业;叶文华;吴子伦半夏炮制前后对小白鼠急性、亚急性和蓄积性毒性的研究 1988(07) 3.李国亮半夏的毒性及临床应用[期刊论文]-中草药 1999(02) 4.钟凌云;吴皓;张琳半夏毒性成分和炮制机理研究现状[期刊论文]-上海中医药杂志 2007(02) 5.吴晗;钟凌云;李伟半夏炮制解毒机制的研究I[期刊论文]-中国中药杂志 2007(14) 6.魏其才白矾对半夏浸出性成分的影响 1990(11) 7.李炳文;胡雪桔中药半夏炮制历史沿革初步探讨 2007(06)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贾良栋半夏炮制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国现代中药2007,9(2) 2.何荣杰.刁统美半夏炮制方法及其现代研究[期刊论文]-中华医史杂志2009,39(6) 3.程黎晖浅谈半夏炮制的历史沿革[期刊论文]-中草药2007,38(6) 4.修彦凤.张永太.王兴发.XIU Yan-feng.ZHANG Yong-tai.WANG Xing-fa半夏的炮制历史沿革[期刊论文]-时珍国医国药2006,17(9) 5.马新华简述半夏炮制的体会[期刊论文]-陕西中医2010,31(5) 6.吴皓汉至宋代半夏炮制的沿革研究[期刊论文]-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7(1) 7.张小斌.ZHANG Xiao-bin浅析半夏的炮制方法[期刊论文]-商洛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19(2) 8.徐根福谈半夏的炮制研究[期刊论文]-黑龙江医药2009,22(2) 9.修彦凤.洪筱坤.王智华半夏的炮制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成药2004,26(1) 10.武刚毅.谭政中药半夏的炮制研究[期刊论文]-中国药业2004,13(7) 引证文献(1条) 1.竹小全不同炮制方法对半夏中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期刊论文]-海峡药学 2011(6)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0f3337319.html,/Periodical_sxzgyxyxb200901028.aspx

(学习笔记)四逆散方证解析

(学习笔记)四逆散方证解析 (学习笔记)四逆散方证解析经方中医刘卫红08.01 06:50阅读481原创2016-07-30 黄煌经方医学论坛【黄煌经方方证药证】《经方一百首》之四逆散作者:黄煌 编排:胡廷峰********************************************四逆散【组成用法】柴胡6~10g、芍药6~30g、炒枳实6~10g、甘草(炙)6~10g。水煎,分三次温服。【方证】1.柴胡证,或对疼痛敏感,经常手冷,对寒冷气温敏感,易紧张及肌肉痉挛的柴胡体质。2.胸胁苦满疼痛、腹痛、腹胀、两胁下满实,胸膈挛急或积聚,腹直肌拘急,如棒状样紧张。3.脉弦,舌质坚老而暗,或舌有紫点。【现代应用】1以痉挛性腹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如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黏膜异型增生、顽固性腹痛、过敏性肠炎(肠易激综合征)、痢疾、阑尾炎、粘连性肠梗阻、胰腺炎、泌尿系结石、痛经等伴有手足冷、脉弦者。2以胃—肠动力低下、腹胀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如胃神经官能症、胃下垂、饮食积滞性腹痛、十二指肠壅积症等。3以精神紧张或遇紧张则加重的疾病。如经前期紧张综合征、心因性阳痿、神经官能症、冠心病,梅核气,情绪性腹泻、女性急迫性尿失禁、遗尿、遗精、更年期综合征等。4以分泌物、代谢物排出不畅为特点的疾病。如鼻窦炎、急性乳腺炎、

输卵管不通、阑尾周围脓肿、肝郁气滞的便秘或下利不爽等。5其他方面,如月经不调、肋间神经痛、非化脓性肋软骨炎、腰腿痛(注意!)、神经性头痛(注意!)、三叉神经痛(注意!)、癫痫、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肝炎、过敏性鼻炎(注意!)、皮炎、小儿高热肢厥、流行性出血热的低血压休克期等均有用四逆散的报道。【经验参考】本方的临床运用十分广泛,难以尽述,几乎各系统的疾病,均有使用的可能。据载,日本汉医和田家治杂病100人,有50~60人用此方加减,足见应用之广。在此,编者介绍几则个人的临床治验以供读者参考。1曾治一周姓患者,新婚数日来诊,诉阳痿不举。观其面色无华,形体羸瘦,若按一般辨证,当属虚证,可能会选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当时为观察四逆散之功效,投原方而未作加减,不料却有非常之效。2治张某,八旬高龄,突发小便失禁半月,多方诊治不效,欲行手术探查,患者及家属不从,转我院,邀余诊治,观其虽年事颇高,但无虚羸之象,非肺肾气虚之证,乃膀胱尿道功能失调所致,用四逆散加乌药,数剂而愈。3治潘某,胃胀多年,餐后脘胀,每于下雨前数日尤胀甚,戏称自己可以作天气预报,中西药调治不效。询其脘胀连及两胁,拟四逆散合平胃散,数剂而安。4田某,胃脘隐痛嘈杂多年,胃镜示重度糜烂性胃炎,吾曾屡以半夏泻心汤加减,疗效不甚理想,后思其人平素多愁善感,思绪不定,有柴胡证的表达,于是投四逆散合平胃散,

中医内科病方剂歌诀

中医内科病方剂歌诀(1) 发表者:赵东奇65723人已访问 第一节感冒 1风寒束表证——荆防败毒散 就是人参败毒散去人参加荆芥防风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2风热犯表证——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 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3暑湿伤表证——新加香薷饮(辛温辛凉并用) 香薷饮用扁豆朴,祛暑解表化湿阻; 易豆为花加银翘,新加香薷治阴暑。 4气虚感冒证——参苏饮 方歌一 益气解表参苏饮,枳桔葛前香二陈。 方歌二 参苏饮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甘桔茯,气虚感寒最相宜。5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 方歌一 玉竹姐为何早操吃葱 (玉竹、桔梗、白薇、薄荷、大枣、甘草、豆豉、葱白) 方歌二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葱白桔梗随, 草枣薄荷成八味,阴虚感冒用毋违。 第二节咳嗽 (一)外感咳嗽 1风寒袭肺证——三拗汤合止嗽散 三拗汤 三拗汤用麻杏草,宣肺平喘效不低。 止嗽散 方歌一 止嗽散用百部菀,白前桔草荆陈研 方歌二 止嗽散用荆桔前,紫菀百部陈草研, 每服三钱姜汤调,止咳化痰解表兼。 方歌三 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 白前甘芷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 2风热犯肺证——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3风燥伤肺证——桑杏汤(温燥) 方歌一桑杏汤中浙贝宜,沙参栀豉与梨皮;干咳鼻涸又身热,清宣凉润燥能祛。

方歌二桑杏杀身,智斗贝利 (桑杏沙参,栀子、豆豉、浙贝母、梨皮) 杏苏散(凉燥) 方歌一杏苏散内夏陈前,枳桔苓草姜枣研;轻宣温润治凉燥,咳止痰化病自痊。 方歌二杏苏二陈三,更值钱(二陈:二陈汤;三:姜、草、枣;桔梗、枳实、前胡) (二)内伤咳嗽 4痰湿蕴肺证——二陈汤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 二陈平胃散=二陈+平胃散 二陈汤用半夏陈,苓草梅姜一并存;利气祛痰兼燥湿;湿痰为患此方珍。 平胃散:苍术皮老厚(苍术、陈皮、甘草、厚朴) 三子养亲(来借书)莱芥苏 5痰热郁肺证——清金化痰汤 清金化痰肺热吃,芩草蒌仁与山栀; 桔梗云苓广橘红,桑皮二母麦冬施。 (二母:知母+贝母) 6肝火犯肺证——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 黛蛤散:青黛+蛤蚧 泻白散(清泻肺中伏火,清郁热,小儿稚阴) 泻白桑皮地骨皮,粳米甘草扶肺气。

半夏常用3种炮制方法及其对毒性的影响_关开

192 第11卷 第11期 2009 年 11 月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 Vol. 11 No. 11 Nov .,2009 半夏,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天南星科多年 生草本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bunb.)Breit.的地下块茎。性味辛温,有毒,被列为下品,归脾、胃、肺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因其味辛,麻舌而刺喉,自古以来,半夏就列为中药的毒品,需经炮制以后才能入药。半夏炮制入药历史悠久,较早提到半夏炮制法的是《金匮玉涵经》,云:“汤洗十数度,令水清滑尽”,其中只提到了“洗”一法。后经过历代不断发展,见于文献记载的半夏炮制方法就有70多种,并沿用至现代。《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2000年版收载了最为常用的3种炮制品,即:清半 夏、法半夏、姜半夏。现代研究也表明,半夏经炮制后确实能减低其毒性。 1 炮制方法1.1 清半夏 清半夏始见于明代《本草纲目》中“用大半夏,汤洗七次,每两用白矾一两半,温水化浸五日,焙干……”。现代炮制方法为:取净选分路后的生半夏,洗净,用水浸泡2周,每日轻轻搅拌换清水2次。浸泡7天后,至起白沫时,放入串碎后溶化的白矾水半夏常用3种炮制方法及其对毒性的影响 关 开1,姜 楠2,田 原1 (1.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 沈阳 110032;2.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 110032) 摘 要:半夏为临床常用药物,但因其有毒,所以必须进行炮制之后方可安全使用。详细介绍了3种半夏最常 用的炮制方法,分别是清半夏、姜半夏、法半夏。并对炮制方法及炮制过程中所使用的辅料能够降低半夏的毒性进行了论述,以期能够使医务工作者更好的掌握半夏的使用。 关键词:普外科;不安全因素;讨论制度;护理风险管理半夏;炮制方法;炮制作用 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09) 11- 0192- 02收稿日期:2009-06-08 作者简介:关开(1971-),女,辽宁沈阳人,主管药师,主要从事中药鉴别及中药质量控制研究工作。 表2 肉桂汤液中挥发油百分体积浓度 煎煮方法 煎煮时间(min) 2 5 10152025 30 40 浸泡煎煮0.0460.0820.0560.0730.0830.0800.0600.044浸泡后下0.0820.0780.0690.0610.0790.0590.0530.042直接后下0.0430.0790.0880.0910.0980.1040.1150.103 2 挥发油中桂皮醛含量的测定[1] 仪器与试药:HITACHI 高效液相色谱仪, L-2300泵,L-2400检测器。乙腈为色谱纯,水为重蒸馏水,其余试剂是均为分析纯。 色谱条件及系统适应性:色谱柱汉邦ODSC18(5μm,4.0mm×250mm),以乙腈—水(35:6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90.0nm,温度为室温,流速为1.0mL/min。在此条件下理论塔板数以桂皮醛计算为3000,样品中桂皮醛出峰良好。 表3 各挥发油样品中的桂皮醛百分含量(%) 煎煮方法煎煮时间(min) 2 5 10152025 30 40 浸泡煎煮78.263.778.763.464.879.371.066.6浸泡后下79.681.489.882.682.881.779.867.9直接后下 87.584.580.184.287.486.391.283.1 溶液的制备:(1)标准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量取桂皮醛标准品2.0μL,精密称量,稀释制成21.3μg/mL 的甲醇溶液。(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各样品挥发油2.0μL,以4.3.1中同样的稀释倍数稀释后待用。(3)样品测定:精密吸取样品溶液5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峰面积,保留时间30min,在18min 左右出峰,记录峰面积;同法,吸取各样品溶 液5μL,保留20min 左右,记录与桂皮醛保留时间相对应的吸收峰面积,以样品吸收峰面积为100%,计算各样品中的桂皮醛百分含量,结果见表3。 3 结 果 从表1及表2可以看出,直接后下组肉桂挥发 油浓度和收率在煎煮5~30min 之间在较高水平上缓慢上升,浸泡后下组中挥发油浓度先高后低,2min 时即达到较高水平,但不及直接后下组10~30min 的水平值,且下降较快,不易控制;从桂皮醛在挥发油中的相对含量看,直接后下组水平值较高,30min 时达到最高值91.2%。 结果表明:考虑到挥发油是肉桂的主要有效成分,而桂皮醛又是挥发油中主要的药效物质,可以认为含量高则疗效好,因此基于以上分析,结合实验,可以得出肉桂制汤宜以直接后下煎煮30min 左右为好。 4 讨 论 在煎汤方法中,以提取挥发油为主的肉桂的最 佳工艺条件是直接后下煎煮30min,其中在20min 时煎出率最高。3种不同的煎煮方法虽然挥发油的提取率有差异,但是总体提取率偏低。在煎煮装置上加适当冷凝装置,对提取率有一定的增加,所以对以挥发油为主要药效目的的,密闭煎煮的效果比较好。◆ 参考文献 [ 1 ]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M ] .北京:化学工业 出版社,2005:91-92. [ 2 ] 方琴.肉桂的研究进展[ J ]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07,18 ( 3 ):249-250.

四逆散胃伤

四逆散胃伤 yjm71821义诊日记】四逆散62017-07-21 09:47阅读:3574胃伤今日,那广州特地转(回)来,看胃痛的一个小家伙,到转来复诊话,胃不会疼了。他爸话,医生,你讲的话他听,涯讲的话他就不听。涯话,做什么他爸话,你讲的那句话,胃惊五点,他听后啊,就不敢乱来。原来涯总结啊,一个人的胃,他怕五样东西,这五样东西,可以将胃伤到七零八碎,可以伤到千疮百孔。所以想养胃要远离这五点,哪五点呢第一过饱。俗话讲,饱胀胃,吃过饱导致胃胀反酸的,我们要用保和丸,或者柴胡二陈汤,疏肝降胃肠。第二吃过猛(快)。吃太过猛了啊,容易撞气,就像人开车开太猛,容易撞车一样,一撞气他就胸闷堵塞。所以《黄帝内经》有句话叫做先中满而后心烦者,治其标。你先中焦痞满饱满堵塞,然后导致心脏病,烦躁,心慌心悸的,你一将他胃治好,他心就好了。所那日一个在那政府上班的人,怀疑心脏病,心慌心跳。涯话,你那是假心脏病,是真胃病,随手开四逆散合平胃散,一食落去,就不会心慌心跳。他话,食那安神补脑液,生脉饮都缓解不了。涯话,不是心的问题,怎么缓解得了所以胃第二惊吃过急,撞伤了胃。第三生气吃饭。人生气啊,就像那索打结一样,中医叫做肝气郁结,郁结在那胃啊,胃就消化不起。所以人生一场气,就是肝拿拳头打一

下胃,胃经常被肝打,它消化就不好。所以那日那生气吃饭的啊,我们用四逆散加元胡、川楝、木香、郁金,一食胃就舒服。这个细人的汤方就是生气气逆食饭,又食猛猛,所以我们用四逆散加金铃子散和颠倒木金丸。八味药一食落去,胃就放屁,肠就通气,疼就没了。第四胃惊过冷。冷可以让胃收缩,变得没容量,没容量的胃啊,装不落东西,一吃就撑。所以冰冻啊它十分伤胃,使那胃没动力去运化,对于这些寒胃的啊,我们就用理中丸加四逆散。第五胃惊久坐。你一日坐到暗(晚)十分伤胃,因为久坐伤脾胃,久坐伤肉,脾胃主肌肉,肉伤脾胃也伤。这五点注意去回避远离,那胃就好快好过来。好,到里趟。学修心得:胃伤用四逆散加金铃子散和颠倒木金丸。胃惊五点:一惊过饱,用保和丸或柴胡二陈汤。二惊过猛,用四逆散合保和丸。三惊生气吃饭,用四逆散加元胡、川楝子、木香、郁金。四胃惊过冷,用理中丸加四逆散。五胃惊久坐,用四逆散合四君子。75:眼目黄今日一个奇症,目珠白云黄黄,吃了五贴药后,退落来,好了七八成。他话,黄了大半年,医院话有脂肪肝,总是治不好。涯话,这是肝胆湿热。学生话,为什么这几味药就退落来涯话,你看,这几味药,味味药都不简单,这用四逆散加了茵陈、金钱草、蒲公英加郁金。茵陈专门治屋身(身体)湿热发黄,它可以使胆胃那些黄水通过小便排出体外。金钱草和郁金两味药,专门利肝胆管,排湿热毒,它们两个结合,

中医全科儿科试题

中医全科儿科试题2 A型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有蛔虫症状,突然阵发性腹部绞痛,右上腹或剑突下疼痛,可伴吐蛔或胆汁,诊为: [ ] A蛔虫证 B虫瘕证 C绦虫证 D丝虫证 E 蛔厥证 2、发疹性传染病出现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的是 [ ] A麻疹B风痧C丹痧D水痘E奶麻 3、幼儿急疹临床见发热几天,热退疹出。 [ ] A 1-2 B 2-3 C 3-4 D半天-1天 E5-6天 4、证见壮热,烦躁口渴,咽喉肿痛,伴腐烂白腐,皮疹密布,色红如丹,甚则色紫如斑点,疹点由颈、胸,遍 及全身,压之退色,红草莓舌,治以: [ ] A凉营清气汤加减 B解肌透痧汤加减 C沙参麦冬汤加味 D凉膈散加减 E白虎汤加减 5、流行性腮腺炎常见合并症除脑膜脑炎、卵巢炎、胰腺炎,还有: [ ] A心肌炎 B肺炎 C风湿热 D肾炎 E睾丸炎 6、疳积应选用的方药为 [ ] A 资生健脾丸加减 B 肥儿丸加减 C 八珍汤加减 D 补中益气汤加减 E归脾汤加减 7、湿热泻的大便特点是: [ ] A粪便酸臭,或如败卵B大便清稀,中多泡沫C大便稀薄,深黄而臭,内有粘液 D大便稀溏,色淡不臭E大便清稀,完谷不化 8、毕某,男,2岁。因受寒腹痛阵作,呕吐2次,不思进食,解稀溏大便3次,腹中肠鸣,伴流清涕,舌苔薄白。 治疗应首选: [ ] A健脾八珍糕 B纯阳正气丸 C附子理中丸 D藿香正气液 E葛根芩连汤 9、刘某,女, 1岁。腹泻3月,时轻时重,大便清稀无臭,夹不消化食物,有时便后脱肛,形寒肢冷,精神萎 靡,小便色清,指纹色淡。治疗应首选: [ ] A异功散合平胃散 B保和丸合二陈汤 C参苓白术散合理中丸 D金匮肾气丸合人参乌梅汤 E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 10、伍某,女,4岁。腹痛绵绵,时作时止,痛处喜温喜按,面白少华,疲倦,手足不温,乳食减少,大便稀溏, 唇色淡白,脉沉缓。其治疗的首选方剂为: [ ] A丹栀逍遥散 B平胃散 C四逆散 D藿香正气丸 E小建中汤 11、齐某,女,6个月,体重8kg。泄泻半天,泻下稀水样便10多次。精神萎靡,皮肤干燥、弹性差,前囟及 眼窝凹陷,啼哭泪少,小便量少。诊断为泄泻,中度脱水。今日静脉补液量为:[ ] 12、A3 00ml B 360ml C 720ml D 960ml E 1200ml 13、肺炎喘嗽的变证有:[ ] A心阳虚衰 B邪毒闭肺 C脾肾阳虚 D邪热犯心 E水凌心肺 14、下面描述哪项是肺炎的典型肺部体征: [ ] A呼吸音粗糙 B可闻及湿啰音 C可闻及固定湿啰音

第四单元 脾胃系病证

第四单元脾胃系病证 胃痛 脾胃病证 胃痛腹痛 痞满泄泻 呕吐痢疾 噎膈便秘 呃逆 胃痛的概念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指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胃痛的病因病机 病因 外邪犯胃、饮食伤胃、情志不畅和脾胃素虚。 病机 基本病机——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 病位——胃,与肝、脾的关系极为密切。 病理因素——气滞、寒凝、热郁、湿阻、血瘀。 病理变化比较复杂。 1.胃痛日久不愈,脾胃受损,可由实证转为虚证。 2.若因寒而痛者,寒邪伤阳,脾阳不足,可成脾胃虚寒证。 3.若因热而痛,邪热伤阴,胃阴不足,则致阴虚胃痛。 4.虚证胃痛又易受邪,如脾胃虚寒者易受寒邪。 5.脾胃气虚又可饮食停滞,出现虚实夹杂证。 胃痛的诊断与病证鉴别——诊断依据 1.上腹近心窝处胃脘部发生疼痛为特征,其疼痛有胀痛、刺痛、隐痛、剧痛等不同的性质。 2.常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嘈杂泛酸,嗳气吞腐等上消化道症状。 3.发病特点:以中青年居多,多有反复发作病史。发病前多有明显的诱因,如天气变化、恼怒、劳累、暴饮暴食、饥饿、进食生冷干硬辛辣醇酒,或服用有损脾胃的药物等。 胃痛的诊断与病证鉴别——病证鉴别 1.胃痛与真心痛真心痛是心经病变所引起的心痛证,多见于老年人,为当胸而痛,其多绞痛、闷痛,动辄加重,痛引肩背,常伴心悸气短、汗出肢冷,病情危急。而胃痛多表现为胀痛、刺痛、隐痛,有反复发作史,一般无放射痛,伴有嗳气、泛酸、嘈杂等脾胃证候。 2.胃痛与胁痛胁痛是以胁部疼痛为主症,可伴发热恶寒,或目黄肤黄,或胸闷太息,极少伴嘈杂泛酸、嗳气吞腐。肝气犯胃的胃痛有时亦可攻痛连胁,但仍以胃脘部疼痛为主症。 3.胃痛与腹痛腹痛是以胃脘部以下、耻骨毛际以上整个位置疼痛为主症。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两者仅就疼痛部位来说,是有区别的。但胃处腹中,与肠相连,因而胃痛可以影响及腹,而腹痛亦可牵连于胃,这就要从其疼痛的主要部位和如何起病来加以辨别。 胃痛的辨证论治——辨证要点 1.辨虚实寒热 2.辨在气在血 实——痛剧,固定不移,拒按,脉盛; 虚——痛势徐缓,痛处不定,喜按,脉虚。 寒——胃痛遇寒则痛甚,得温则痛减; 热——胃脘灼痛,喜冷恶热。 2.初病在气,久病在血。 在气——有气滞、气虚之分。 气滞——胀痛,或涉及两胁,或兼见嗳气频频,疼痛与情志因素显著相关;

平胃散近十年临床应用概述

平胃散近十年临床应用概述 平胃散载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燥湿和胃的代表方剂,由苍术、厚朴、陈皮、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具有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作用。原方用治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口苦无味,胸满气短,呕哕恶心,噫气吞酸,面色萎黄,肌体瘦弱,怠惰嗜卧,体重节痛,常多自利,或发霍乱,及五噎八痞,膈气反胃。后世医家谨守病机,辨证施治,随证加减,使原方的应用广泛延伸,涉及内、外、妇、儿科等疾病,常收显著疗效。兹将近10年来平胃散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p>1.<p>内科疾病 1.1胃炎<p>陆氏[1]用平胃散加减辨证治疗慢性胃炎108例(慢性浅表性胃炎54例,肥厚性胃炎18例,胆汁反流性胃炎11例,萎缩性胃炎25例),慢性胃炎,多由肝郁脾虚,气机不利,气滞湿阻而成,治疗以通为要。以平胃散(陈皮,厚朴,苍术,甘草)为基本方。肝气犯胃型加香附、郁金、柴胡;肝胃郁热型加丹皮、山栀、川连,吴茱萸;脾胃阴虚型减川朴,加沙参、麦冬、炒白芍;脾胃虚寒型,加黄花,干姜,半夏,瓦楞子,茯苓;瘀血阻络型加当归、川芎、阿胶(烊化),失笑散(包);饮食停滞型加山楂、神曲、莱菔子、木香、砂仁(后下);寒邪客胃型加生姜,香附,高良姜。结果痊愈30例,显效25例,好转4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5.3%。<p>赵氏[2]治疗慢性胃炎用平胃散加延胡索、川楝子、黄连,鸡内金。肝胃气滞型加柴胡、青皮、佛手等;胃热炽盛加黄芩、蒲公英、大黄等;脾胃虚寒加桂枝、草豆蔻、砂仁等;胃阴亏虚型加沙参、麦门冬、白芍等,其它如兼瘀阻胃络加

白及、三七;胃络溃破加乌贼骨、白及、大贝;食滞胃脘加焦山楂、炒麦芽、神曲;寒邪犯胃加良姜、香附;气血不足加党参、茯苓等。对照组予维酶素片、猴菇菌片、胃得宁胶丸、黄连素片。胃镜复查表明治疗组80例痊愈57例,总有效率为91%。对照组40例治愈14例,总有效率为65%。治疗组明显优于西药组。<p>朱氏等[3]认为湿瘀与慢性胃炎发病密切相关,故治疗用平胃散加丹参、三七、白芍、枳壳。胃脘胀闷疼痛,嗳气、返酸,舌苔厚腻,食积明显者,加麦芽、神曲、山楂;胃脘剌痛,痛势剧烈,舌质紫暗,瘀血明显者,加延胡索、五灵脂;胃脘隐痛,嘈杂不适、食入不化,舌红少津,偏于胃阴虚者加沙参、麦冬;呕吐恶心者加藿香、生姜、半夏;吐酸、心烦者加海螵蛸、瓦楞子、黄连。对照组70例中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给予呋喃唑酮,胃舒平,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给予呋喃唑酮,胃酶合剂。结果中药组75例痊愈58例,好转12例。对照组治愈29例,好转21例。两组治愈率和有效率比较都具有显著意义(P 0.01)。<p>刘氏等[4]将平胃散加减合柴胡疏肝散治疗因肝气郁滞,湿热中阻,胃失和降而致的慢性胃炎70例,处方:柴胡,白芍药,川芎,陈皮,枳壳,甘草,香附,苍术,厚朴。气滞腹胀加木香、郁金、延胡索;血瘀痛甚加丹参、延胡索、五灵脂;湿滞满闷加藿香、砂仁;食少纳差加山楂、山药、神曲;胃热泛酸加瓦楞子、海螵蛸、栀子、黄连;恶心呕吐加干姜、竹茹;便秘加瓜蒌、大黄、槟榔;泄泻加山药、扁豆;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加大黄、黄连、蒲公英。同时设对照组66例常规西药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70例中显效45例,有效19例,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中医综合真题

201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中医综合真题 (总分:300.00,做题时间:180分钟) 一、A型题(总题数:69,分数:144.00) 1.《素问·疏五过论》“尝贵后贱”可导致“脱营”,其影响因素是()(分数:1.50) A.体质因素 B.季节因素 C.地理差异 D.社会环境√ 解析: 2.与“阳胜则阴病”,病理变化相关的是()(分数:1.50) A.互根互用 B.对立制约√ C.交感互藏 D.相互转化 解析: 3.心火亢盛引动肝火而致心肝火旺,根据五行理论应选择的治则是()(分数:1.50) A.抑强 B.扶弱 C.泻子√ D.补母 解析: 实则泻其子,心为肝之子,心火亢盛为子病,肝火为母病,子病及母,故而泻其子。 4.根据《素问》,女子“面始焦,发始堕,面始白”与哪条经脉有关()(分数:1.50) A.太阴脉衰 B.少阴脉衰 C.阳明脉衰√ D.少阳脉衰 解析: 5.“治痰先治气”的理论依据是()(分数:1.50) A.气能生津 B.气能摄津

C.气能行津√ D.气能载津 解析: 痰因气病而生,故治痰先治气,气顺则痰自消而津自布。气能行津,气行则津不停,津不停则痰无所生。 6.在奇经八脉中,与精冷不育证最密切相关的是()(分数:1.50) A.任脉 B.督脉√ C.冲脉 D.带脉 解析: 7.依据《素问·刺志论》,能够导致气虚身热的原因是()(分数:1.50) A.伤风 B.伤寒 C.伤暑√ D.伤湿 解析: 六淫致病特点 暑性升散,易扰心神,易伤津耗气。 8.下列选项中,属于三焦气化功能失司的病理变化是()(分数:1.50) A.全身水液代谢障碍√ B.糟粕传化排泄障碍 C.水谷精微输布障碍 D.水谷受纳腐熟障碍 解析: 9.温热病过程中,邪热里结,阴液大伤,应选用的治则是()(分数:1.50) A.治标 B.治本 C.先治标后治本 D.标本兼治√ 解析: 10.症见壮热、神昏,呼吸气粗,喉中痰鸣者属于()(分数:1.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