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例综合素质法律高频法条考点练习题及解析

35例综合素质法律高频法条考点练习题及解析
35例综合素质法律高频法条考点练习题及解析

【教师资格考试】35例综合素质法律高频法条考点练习题及解析

在教师资格证考试过程中,综合素质的考点之一教育法律法规一般是以单项选择的形

式进行考察。一般会考到的法律法规有:《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以及《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等。

为了方便大家在考前将知识点分别突破,政通教育小编为大家整理了教育法律法规35道题,一起来做做看吧!

1、侵占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依法承担( )。

A.行政责任

B.刑事责任

C.民事责任

D.行政和刑事责任

2、根据法律的规定,我国义务教育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为( )。

A.教师负责制

B.校务委员会负责制

C.家长委员会负责制

D.校长负责制

3、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对中、小学生的身份表述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 )。

A.未成年公民

B.社会公民

C.普通受教育者

D.青少年儿童

4、教育法规的特点主要是( )。

A.民主性、限制规范的普遍性

B.国家意志性、限制规范地方性

C.国家意志性、民主规范地方性

D.国家意志性、限制规范普遍性

5、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享有( )津贴。

A.特殊岗位补助

B.生活补助

C.艰苦贫困地区补助

D.特殊奉献补助

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立了我国教育发展的战略性目标是( )

A.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B.进入高等教育强国行列

C.进入继续教育强国行列

D.进入幼儿教育强国行列

7、教师不得对学生进行谩骂、体罚、变相体罚和其他侮辱学生的行为,这是由学生的( )决定的。

A.人身自由权

B.荣誉权

C.隐私权

D.人格尊严权

8、个别教师随意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指派学生参加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商业庆典活动等,这些行为主要侵害了学生的( )。

A.健康权

B.名誉权

C.受教育权

D.隐私权

9、教育法律责任不包括( )。

A.行政法律责任

B.民事法律责任

C.刑事法律责任

D.经济法律责任

10、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对侮辱、殴打教师的,根据不同情节,不应该采取下列哪项措施?( )

A.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

B.造成损害的,责令赔偿损失

C.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D.说服教育

11、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中,学校责任适用的归责原则是( )。

A.过错责任原则

B.无过错责任原则

C.严格责任原则

D.公平原则

12、学校侵犯了教师的合法权益,受理教师申诉的机关是( )。

A.当地人民政府

B.当地检察院

C.当地法院

D.主管教育的行政部门

13、以下不属于教育法律责任归责要件的是( )。

A.有损害事实

B.有违法行为

C.行为人有过错

D.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14、教师法律救济的途径是指教师认为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请求解决或补偿的渠道或方式。一般不包括( )。

A.司法救济

B.行政救济

C.社会救济

D.自力救济

1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教师享有的权利的是( )。

A.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B.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C.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D.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团体中充分发表意见

16、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教育家黄宗羲早就指出:“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也。”陶行知则更明确地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唯有学而不厌的先

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这些都说明教师具有( )的义务。

A.保护学生权益

B.提高思想觉悟和教学水平

C.尊重学生人格

D.教育教学

1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

B.在不同场合下,教师的权利和义务是互相交叉的,并可以相互转化

C.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D.权利和义务是绝对的

18、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一律不公开审理的年龄是( )。

A.14周岁以下

B.14周岁以上不满16周岁

C.16周岁以上不满17周岁

D.18周岁以下

19、《教育法》第八条关于“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规定,确立了我国教育的( )。

A.公共性原则

B.公办性原则

C.公立性原则

D.方向性原则

20、教育法律关系形成的前提是( )。

A.教育法律规范

B.教育法律文件

C.教育法律规定

D.教育法律文书

21、根据《教育法》等的规定,违反教育法的行政法责任的承担方式主要有两类,即行政处分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违反教育法的行政法责任的承担方式主要有两类,即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

A.行政处罚

B.撤销职务

C.没收财产

D.赔礼道歉

22、对教师追究其教育法律责任的形式主要有( )。

A.扣押教师资格

B.通报批评

C.降职或撤职

D.行政处分或者解聘

23、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履行的义务的是( )。

A.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B.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任务

C.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D.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24、实施义务教育,不收( )。

A.学费

B.杂费

C.学费、杂费

D.任何费用

25、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 )。

A.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B.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C.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D.对违反校纪校规的未成年人实施体罚,以儆效尤

26、凡年满( )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 )周岁。

A.5、6

B.6、7

C.7、8

D.8、9

27、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批准招收适龄儿童、少年进行文艺、体育等专业训练的社会组织,应当保证所招收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自行实施义务教育的,应当经( )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A.县级

B.市级

C.省级

D.中央

28、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 )的原则。

A.教育为主、惩罚为辅

B.教育为主

C.惩罚为主

D.依法从轻

29、实施义务教育的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 )。

A.单独设班

B.随班就读

C.混合编班

D.均分到班

30、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视而不见、不问不管或对学生讽刺、挖苦、实施体罚或变相体罚,这都是明显的违犯师德的行为,违犯的是现行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规范要求中的( )。

A.关爱学生

B.爱岗敬业

C.教书育人

D.为人师表

31、根据我国教师法的规定,下列哪项不是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 )

A.关心集体,爱护公物

B.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C.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D.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32、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的实施体制是( )。

A.国务院领导,省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

B.省政府领导,县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乡(镇)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

C.市政府领导,县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乡(镇)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

D.国务院领导,市级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

33、实施义务教育的公办学校校长由( )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聘任。

A.乡(镇)

B.县级

C.当地

D.市(地)级

34、学校应当把( )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A.德育

B.美育

C.体育

D.劳动技术教育

35、李老师就学校教育公开问题提建议,李老师的做法( )。

A.行使教师的权利

B.履行教师的义务

C.影响学校的秩序

D.给学校出难题

1、正确答案:C

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文字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七十二条规定:侵占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

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2、正确答案:D

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文字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

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校长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聘任。

3、正确答案:A

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文字解析: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中对中、小学生的身份定位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

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4、正确答案:D

考点:教育法概述

文字解析:教育法规是统治阶级根据自己在教育方面的意志,通过一定的国家机关依照法

定程序制定的,调整有关法律主体在教育活动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体系的总和。从本质上看,教育法规是统治阶级在教育方面的意志的体现;从形式上看,教育法规是以国家意志体现且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5、正确答案:C

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文字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十一条第三款规定:特殊教育教师有特殊

岗位补助津贴。在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有艰苦贫困地区补助津贴。

6、正确答案:A

考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文字解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立了我国教育发展

的三大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7、正确答案:D

考点:学生的权利与保护

文字解析:教师对学生的体罚和侮辱行为,其实质是教师的人格凌驾于学生人格之上的一

种表现,侵犯了学生的人格尊严权。

8、正确答案:C

考点:学生的权利与保护

文字解析:题干所述行为主要侵害的是学生的受教育权。受教育权是我国《中华人民共和

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法律中规定的公民享有的一项不可剥夺的基本

权利。

9、正确答案:D

考点:教育法律责任

文字解析:教育法律责任的种类包括违反教育法的行政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和刑事法

律责任。

10、正确答案:D

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文字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侮辱、殴打教师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行政处罚;造成损害的,责令赔偿损失;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1、正确答案:A

考点:《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文字解析:未成年学生在校受到伤害,学校承担责任适用的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

12、正确答案:D

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文字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九条规定: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或者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做出的处理不服的,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诉,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在接到申诉的三十日内,做出处理。

13、正确答案:C

考点:教育法律责任

文字解析:教育法律责任的归责要件包括:有损害事实、有违法行为、行为人主观上有过错、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14、正确答案:D

考点:教育法律救济

文字解析:教师法律救济的途径是指教师认为其权益受到损害时,请求解决或补偿的渠道或方式,一般可以分为司法救济、行政救济、社会救济。

15、正确答案:B

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文字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规定的教师享有的六项权利中,不包括B选项中的内容,其为教师的义务。

16、正确答案:B

考点:教师的义务

文字解析:教育家黄宗羲和陶行知的话说明,教师的首要职责是搞好教学,教好功课,要完成知识教学任务,教师就必须锐意进取,刻苦学习。要使学生学好知识,教师首先必须学好知识,即教师要具有提高思想觉悟和教学水平的义务。

17、正确答案:D

考点:教师的权利

文字解析:权利和义务不是绝对的,在某些方面,权利和义务是不可分割的。

18、正确答案:B

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文字解析:《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对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

19、正确答案:A

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文字解析:“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这一规定确立了我国教育法的公共性原则,教育事业是国家、民族乃至全世界的共同事业。

20、正确答案:A

考点:教育法律关系

文字解析:教育法律关系具有的一个特征是,教育法律关系的存在总是以相应的现行的教育法律规范为前提。

21、正确答案:A

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文字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违反教育法的行政法责任的承担方式主要有两类,即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

22、正确答案:D

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文字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三十七条规定:教师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一)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二)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23、正确答案:C

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文字解析:“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是教师可以享有的权利,而不是应尽的义务。

24、正确答案:C

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文字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条规定: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

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实施义务教育,不

收学费、杂费

25、正确答案:D

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文字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

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

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26、正确答案:B

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文字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一条规定: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

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

27、正确答案:A

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文字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十四条规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批准招收

适龄儿童、少年进行文艺、体育等专业训练的社会组织,应当保证所招收的适龄儿童、少

年接受义务教育;自行实施义务教育的,应当经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28、正确答案:A

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文字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当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9、正确答案:B

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文字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三章第十九条明确规定:义务教育的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

30、正确答案:A

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文字解析:违犯的是现行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规范要求中的关爱学生。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

31、正确答案:A

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文字解析:我国教师法第八条规定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一)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二)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三)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绪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四)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五)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六)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32、正确答案:A

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文字解析:《义务教育法》第七条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

33、正确答案:B

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文字解析:《义务教育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校长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聘任。

34、正确答案:A

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文字解析:《义务教育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35、正确答案:A

考点:教师的权利

文字解析:李老师就学校教育公开问题提建议是李老师行使参与管理权的体现。

中学综合素质考试知识点梳理

综合素质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1、教育观是人们对教育所持有的看法。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目的。 ①以提高国民素质教育为根本宗旨 ②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2、素质教育观的内涵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创新教育是素质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教育的核心)⑤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外延:连贯的、全方位的、全过程的、终身的教育活动 3、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①国家政策保障 ②推进新课程改革 ③学校管理、课外教育活动、班主任工作(重要途径) 4、新课改带来的教学转变 ①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 ②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③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④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5、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 ①发挥教师的作用 ②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③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6、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①全面素质与片面素质的区别(德育为先,五育并举) ②价值取向的区别(培养符合社会进步所需要的人才) ③教育方针的区别(实施了党的教育方针) 应试教育素质教育 教育对象主要面向少数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面向所有学生 教育目的偏重知识传授,忽视德育、体育、美 育、心理教育和生产劳动教育 德育、体育、美育、心理教育和生产劳 动教育全面进行 能力培养只重视技能训练,忽视能力培养重视各种能力的培养 教学方法以死记硬背和机械重复训练为主,使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 启发式、探究式教学,使学生生动、活 泼、主动地学习,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学生评价筛选性评价,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 生的主要标准甚至唯一标准 发展性评价,评价方式多元,评价主体 多元 教学内容教学内容较难,过于偏重学科体系, 忽视综合性及应用性内容,存在着脱 离学生生活实际,忽视实践等问题 降低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弱化学科 体系,重视综合,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经 验、联系实际 教学着眼点局限于学校注重发展性,终身教育,终身学习 7、素质教育的实施障碍 ①对素质教育的误解 ②沉重的课业负担

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 教育观

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教育观 第一节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概述 1.素质教育的内涵 关于素质教育的含义,教育部(原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同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 2.素质教育的特点 (1)全体性 素质教育是面向每一个受教育者、以每一个受教育者为对象的教育,它面向每一个学生,旨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素质教育既不是精英教育.也不是精品教育,它是大众化的教育。它要面向每一位适龄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在他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在他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素质教育的全体性要求学校及教师关心每一位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不能因种族、家庭、经济、智力及教育者主观好恶等因素的影响,将一部分学生排除在素质教育之外。 坚持素质教育的“全体性”的主要意义在于:第一,保证使接受教育成为每一个人的权利和义务。接受教育是每一个儿童最重要、最根本的权利。第二,保证整个民族的文化素养在最低可接受水平之上,杜绝新文盲的产生,中小学教育应为提高全体人民的基本素质服务,推进国家经济发展与民主建设。第三,为贯彻社会主义“机会均等”原则,为每个人的继续发展提供最公平的前提条件。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为未来的合格公民奠定素养基础。 (2)基础性 素质教育是一种注重打基础的教育。正因为素质是反映人的身心发展水平最基本的特征和品质,并制约着人的意识、态度和行为,所以素质培养必须从最基本的基础方面做起。应当指出,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从本质的方面去影响人、培养人,注重引起人的深层变化、基本特征和品质的形成,而不是追求那些表面的、形式的变化。例如,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的道德认识,而要引导学生完成从知、情、意到信、行的转化,并将其逐渐固定下来,形成品质,成为学生个人的信念和个性特征。素质教育特别注重的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一般能力的掌握与培养,为受教育者素质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坚持素质教育的“基础性”的主要意义在于:第一,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基本素质,才有可能实现向较高层次的素质或专业素质的迁移。第二,人类蕴含着极大的发展自由度,

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教育法律法规

中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教育法律法规 第一节现行主要的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节录) (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1995年3月1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45号公布根据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修正)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四条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全社会应当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 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 第五条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第十条国家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国家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 国家扶持和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 第十一条国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建立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国家支持、鼓励和组织教育科学研究,推广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促进教育质量提高。 第十二条汉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可以使用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第十五条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全国教育工作,统筹规划、协调管理全国的教育事业。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教育工作。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有关的教育工作。 第二章教育基本制度 第二十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企业事业组织应当采取各种措施,开展扫除文盲的教育工作。 按照国家规定具有接受扫除文盲教育能力的公民。应当接受扫除文盲的教育。 第三章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第二十六条设立学习及其他交易机构,必须具体下列基本条件: (一)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粘度法测分子量实验报告

实验二十一高聚物相对分子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黏度法测定高聚物分子量的基本原理和分子。 2、测定聚乙二醇的黏均分子量。 3、掌握用乌贝路德黏度的方法。 4、用Origin或Excel处理实验数据 二、实验原理 分子量是表征化合物特征的基本参数之一。但高聚物分子量大小不一,参差不一,一般在10~10之间,所以通常所测高聚物的分子量是平均分子量。测定高聚分子量的方法很多,对线型高聚物,各方法适合用范围如下; 10 端基分析〈3*4 10 沸点升高,凝固点降低,等温蒸馏〈3*4 10~10 渗透压46 10~10 光散射47 10~10 起离心沉降及扩散47 10~10 黏度法47 其中黏度发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有相当好的实验精度,但黏度发不是测分子量的绝对方法,因为此法中所有的特征黏度与分子量的经验方程是要用其他方法来确定的,高聚物不同,溶剂不同,分子量范围不同,就要用不同的经验方程式。 高聚物在稀溶液中的黏度,主要反映了液体在流动是存在着内摩檫。在测高聚物溶液黏度求分子量时,常用到下面一些名词。 如果高聚物分子的分子量越大,则它与溶剂间的接触表面之间的经验关系为; 式中,M为粘均分子量;K为比例常数;a是与分子形状有关的经验参数。K与a植a与温度、高聚物]溶剂性质及分子量大小有关。K植受温度的影响较明显,而a值主要取决与高分子线团在某温度下,某溶剂中舒展的程度,其数值介于0.5~1之间。K 与a的值可以通过其它的实验方法确定,例如渗透压法、光散射大等,从黏度法只能测定得[ɡ] 根据实验,在足够稀的溶液中有:

这样以及对C作图得两条直线,外推到这两条直线在纵坐标轴上想叫与一点,可求出数值。为了绘图方便,引进相对浓度,即。其中,C表示溶液的真实浓度,表示溶液的其始浓度,由图可知,其中A为截距 黏度测定中异常现象的近似处理。在特定性黏度测量过程中,有时并非操作不慎,而出现对图与对图外推到时,在纵坐标轴上并不相交于一点的异常现象。在式中和值与高聚物结构和形态有关。而式物理意义不大明确。因此出现异常现象时,以曲线求值。 测定黏度的方法有毛细管法、转筒法和落球法。在测定高聚物分子的特性黏度时,以毛细管流出法的黏度计最为方便。若液体在毛细管年度计中,因为重力作用流出时,可通过泊肃叶公式计算黏度。 式中,为液体的黏度,为液体的密度,为毛细管的长度,为毛细管的半径,为流出的时间,为流国毛细管液体的平均液体高度,为流进毛细管的液体体积,为毛细管末端校正的参数 对于某一指定的黏度计而言,式可以写成下式 式中,为流出的时间在左右,该项可以从略。又因通常测定是在稀溶液中进行,所以溶液的密度和溶剂的密度近似相等,因此可以将写成: 式中,为溶液的流出时间,为纯溶剂的流出时间。所以通过溶剂和溶液在毛细管中的流出时间从式求得,由图求得。 三、仪器药品 恒温槽1套;乌贝路得黏度计一只; 移液管2只,1只;停表1只; 洗耳球1只;螺旋夹一只; 橡皮管2根;聚乙二醇;蒸馏水。 实验步骤 四、实验步骤 本实验用的乌贝路得黏度计,又叫气承悬柱式黏度计。它的最大优点是可以在黏度计里逐渐稀释从而节约许多操作手续. 1.先用洗液将粘度计洗净,再用自来水、蒸馏水分别冲洗几次,每次都要注意反复 冲洗毛细管部分,洗好后烘干备用。 2.调节恒温槽温度至(30.0 0.1)℃,在粘度计的B管和C管上都套上橡皮管,然 后将其垂直放入恒温槽,使水面完全浸没1球。 3.溶液流出时间的测定 用移液管分别吸取一直浓度的聚乙二醇溶液10ml和蒸馏水5ml,由A管注入粘 c,恒温5min,度计中,在C管处用洗耳球打气,使溶液混合均匀,浓度记为 1 进行测定。测定方法如下:将C管用夹子夹紧使之不通气,在B管用洗耳球将溶 液从4球经3球、毛细管、2球抽至1球的2/3处,解去夹子,让C管通大气, 此时3球内的溶液即回入4球,使毛细管以下的液体悬空。毛细管以上的液体下 落,当液面流经a刻度时,立即按停表开始记时间,当液面降至b刻度时,再按 停表,测得刻度a、b之间的液体流经毛细管所需时间。重复这一操作至少三次,

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高中考点归纳重点总结

知识点归纳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教育观:教育观的核心是“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的目的。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 素质教育的目标: 1.促进学生的身体发育 2.促进学生心理的成熟化 3.造就平等的公民 4.培养个体的生存能力和基本素质 5.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习惯、爱好和能力 6.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7.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终身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和最终奠基人是教育家:保罗·朗格朗 《教育法》的基本原则 1. 教育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原则。 国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国家在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2. 教育的公共性原则。 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 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汉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学语言文字。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机构,可以使用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进行教学。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进行教学,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和规范字。

综合素质教育法律法规

第二部分教育法律法规 一、教育法律概述 (一)教育法律的涵义 教育法律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调整和规定教育活动和教育关系的系统的行为规则。 (二)教育法律的特征 1.实质上的国家意志性、强制性、规范性、普遍性的统一; 2.对象上的确定性与广泛性的统一; 3.形式上的分散性与集中性的统一; 4.内容上的稳定性与易变性的统一。 二、我国的教育法律体系 1.我国教育法规的纵向结构 ⑴宪法 宪法规定了教育法的基本指导思想和立法依据; 原则和任务;规定了公民的受教育权利等. “第十九条国家发展社会主义的教育事业, 规定了国家发展教育事业的目的、基本提高全国人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国家举办 各种学校,普及初等义务教育,发展中等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并且发展学前教育。 “第四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2)教育基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 )。 教育方针:“第五条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 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受教育权:”第九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3)教育单行法。 根据宪法和教育基本法原则制定的调整某类教育或教育的某一具体部分关系的教育法 律 。 (4)教育行政法规 是国务院依据教育法和教育法律,为实现国家教育行政管理活动而制定或发布的规范性

文件。 教育行政法规的表现形式主要是条例、规定和办法等。 (5)教育行政规章 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和发布的规定、办法、实施细则等教育行政规章 (6)地方性教育法规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订或批准的教育规范性法律文件? 2.我国教育法规的横向结构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这一教育基本法律的统领下由六个部门法(单行法)构成,即: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1982)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颁布,2006年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6)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2003). 三、教育法律关系 1.教育法律关系的涵义 教育法律关系是指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教育关系的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权利和 义务的关系。 2.教育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 (1)教育法律关系主体 是在具体的教育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人和组织。 (2)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①公民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公民的权利能力指的是公民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和资格.可以分为“一般权利能力”和“特殊权利能力”。 公民的行为能力指的是公民能够以自己的行为依法行使权利并承担义务的能力和资格。 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分为三种情况: ――完全行为能力人 能够以自己的行为享有权利并承担义务的年满18周岁以上的公民,以及年满16周岁、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口诀记忆汇总(PDF版)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知识点口诀记忆汇总

一、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观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口诀:“提素”“个性”“创”“两全” (二)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要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 (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 口诀:全面建设个性接班人 (二)新课改的教学观 口诀:四个转向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二、学生观 口诀:二独一发 (1)学生是发展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三、教师观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口诀:“促进”“研究“开”“社区”或四者一社区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3)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新课改教师角色的转变(即教师职业的责任) a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b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c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 d教师应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e教师应该是终身学习的践行者 五者一社区 记忆技巧:学生不仅要在课上接受教育,还要去社区终身学。 教师职业的价值 对教师个人:可以满足教师作为个体自我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对他人:对国家,社会,集体和人类都有着巨大的贡献,为社会和进步提供精神财富,培养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和建设者(或者①教师是文化传递者②教师是文明促进者③教师是智慧开启者④教师是道德塑造者) (二)教师行为转变 口诀:你我他它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与赞赏 (2)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四、教师职业道德 口诀:“三爱”“两人”“一终身” (1)爱国守法——基本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从而为学生做出示范和榜样。 (2)爱岗敬业——本质要求(教师应有“鞠躬尽瘁”的决心和“蓬勃向上”的工作热情,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善于发现其“闪光点”,采取发展性评价方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这是素质教育全面发展人的要求,教师不仅应给予更多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一个“全人”。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学生的向师性与教师的示范性,要求教师时时严格要求自己,自觉维护教师职业道德。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在学习中博览群书,厚积薄发,成为学生学习的“源头水”。 总之,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三爱两人一终身”方显教师本色,也会时刻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来鞭策自己,精心培育桃李满园春。 爱国守法——基本要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爱岗敬业——本质要求。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粘度法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粘度法测定高聚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2012级化学萃英班岳铁强 学号:320120925281 、

一、实验目的 1.测定聚乙烯醇的平均分子质量。 2.掌握乌氏粘度计测定粘度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高聚物分子质量的测定中,粘度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他所用的仪器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并有很好的实验精度,可测定分子质量范围为104-107的高聚物,因而在生产和科研中有十分广泛的应用。 高聚物溶液的粘度一般比较大,粘度值与其分子质量有关,通过测定粘度值就可以求出高聚物的分子质量。但由于高聚物多是分子质量大小不一的混合物,所以通常所测定的高聚物的分子质量,实际上是一个平均的分子质量。 高聚物的稀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按照牛顿流体来处理。溶液在流动式,由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阻碍运动的内摩擦力,粘度就是这种内摩擦力的表现。高聚物稀溶液的粘度,主要反映了液体流动时的三个方面的内摩擦情况: 1.溶剂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内摩擦; 2.高分子与高分子之间的内摩擦; 3.高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内摩擦。 这三者的总和表现为高聚物溶液的粘度。记作η。其中纯溶剂分子之间的内摩擦表现出来的那部分粘度,记作η0,称为纯溶剂粘度。溶液粘度和纯溶剂年度的比值称之为相对粘度,记作ηr,ηr=η/η0,它反应的仍是溶液粘度的行为。(液体粘度的绝对值测定是很困难的。所以一般应用都测定相对粘度。)具体测定液体粘度的方法,主要有以下的几类: 1.液体在毛细管里的流出时间(毛细管法)。 2.圆球在液体里的下落速度(落球法)。 3.液体在同心轴圆柱体间相对转动的影响(转筒法)。 以上几类方法中,在测定高聚物的粘度时,以毛细管粘度计最为方便。液体在毛细管粘度计内因重力作用流出的时间和液体粘度的关系服从泊塞尔(PoisEuille)公式:

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我国主要教育法律法规解读一

教师资格证中学综合素质我国主要教育法律法规解读一

【高频考点提要】 主要教育法律法规分类解读。 【高频考点速记】 原则方针类 1.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人民政府管理。高等教育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教育法14】 2.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促进学校均衡发展,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不得以任何名义改变或者变相改变公办学校的性质。【义务教育法22】 3.父母或者其它监护人不履行监护职责或者侵害被监护的未成年人 的合法权益,经教育不改的,人民法院能够根据有关人员或者有关单位的申请,撤销其监护人的资格,依法另行指定监护人。被撤销监护资格的父母应当依法继续负担抚养费用。【未成年人保护法53】 4.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应当依法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未成年人保护法54】 5.学校安全管理遵循积极预防、依法管理、社会参与、各负其责的方针。【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3】

6.《纲要》中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和试验,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办学体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建设现代学校制度。 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全社会要共同促进教育公平。 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健全教

中学综合素质重点整理资料讲解

《综合素质》 第一章:职业理念 1、教育观 2、学生观 3、教师观 第二章:教育法律法规 1、教育法律法规汇编及解读 2、教师权利和义务 3、学生权利和保护 第三章:教师职业操守 1、教师职业道德 2、教师职业行为 第四章:文化素养 1、历史知识 2、中外科技发展史 3、科学常识 4、文化常识 5、文学常识 6、艺术鉴赏 第五章:教师基本能力 1、信息处理能力 2、逻辑思维能力 3、阅读理解能力 4、写作能力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 1、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个性,注重开发人的身心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 (1)实施素质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 (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今国际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 (3)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3、素质教育的内涵:(1)实施素质教育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为方向 (2)实施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3)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4)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 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4、如何开展素质教育 (1)德育为先,五育并举 (2)把握课改精神,实践中学新课程 (3)课程教学以外的各种学校管理,教育活动,重点是班主任工作 第二节、学生观 1、我国所倡导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和全面发展 2、什么是“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道德、体力和智力的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 3、为什么人要全面发展? (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活条件紧密联系 (2)传统分工导致人的片面发展 (3)科技革命为人类准备了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 (4)社会主义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制度条件 (5)人的全面发展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 (6)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教育与生产相结合 (7)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素质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4、什么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一种肯定人的作用和地位,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的价值取向。 5、“以人为本”的具体含义:

黏度法测高聚物分子量(最终版)

黏度法测高聚物分子量(最 终版)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华 南 师 范 大 学 实 验 报 告 学生姓名 平璐璐 学 号 20132401179 专 业 化学(师范) 年级、班级 13级一班 课程名称 物理化学实验 实验项目 黏度法测定水溶性高聚物分子量 实验类型 □验证□设计□综合 实验时间 2016 年 4 月 7 日 实验指导老师 林晓明 实验评分 一、实验目的 1.测定多糖聚合物-右旋糖苷的平均分子量; 2.掌握用乌式黏度计测定黏度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高聚物摩尔质量不仅反映了高聚物分子的大小,而且直接关系到它的物理性能。与一般的无机物或低分子的有机物不同,高聚物多是摩尔质量大小不同的大分子混合物,所以通常所测高聚物的分子量是一种统计的平均分子量。 用粘度法测定的分子量称“黏均分子量”记作M η 高聚物稀溶液的黏度(η)是流体在流动时摩擦力大小的反映,这种流动过程中的内摩擦力主要有:纯溶剂间的内摩擦,也就是纯溶剂的粘度,记作η0,高聚物分子与溶剂分子间的内摩擦,以及高聚物分子间的内摩擦。这三种内摩擦的综合成为高聚物溶液的黏度η 实验证明,在相同温度下,η> η0,相对于溶剂,其溶液粘度增加的分数,称为增比 粘度,记作 sp η, 0sp r 00 11 ηηη ηηηη-= =-=- r η称为相对粘度,即溶液粘度对溶剂粘度的相对值。 高聚物溶液的ηsp 往往随浓度增加而增大,为了便于比较,定义单位浓度的增比黏度ηsp /c 为比浓黏度,定义ln ηsp /c 为比浓对数黏度。当溶液溶液无限稀释,高聚物分子彼此相隔甚远,其相互作用可以忽略不计。此时比浓粘度趋近于一个极限值,即: [η]称为特性粘度,在足够稀的溶液中,比浓黏度ηsp /c 和比浓对数黏度ln ηsp/c 与溶液的浓度有以下的关系(关系公式):

教师资格证中公《中学综合素质》重点归纳

第一章职业理念 第一节教育观(主要考单选,材料分析单独考或结合考) 教育观:“教育为了什么”,即教育的目的; 素质教育观: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 一、素质教育观的内涵:(两全一个一重点)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的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掌握、必背,加粗经常考)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得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1.深化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是基础) 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①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②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 ③强化教师在职进修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优化学校管理; 3.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4.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5.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二节学生观(选择,材料分析) 补充: ?学生观直接影响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方法 ?人片面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和对立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 一、“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必背,“两独一发”) 1.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1)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处于主体地位(调动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 (2)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 (3)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 2.学生是发展的人 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身心发展的社会需要与个体现有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 (1)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 ①顺序性—循序渐进 ②阶段性—根据不同年龄特点分阶段进行 ③不平衡性—把握最佳关键期 ④互补性—扬长避短 ⑤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倡导形成性评价 3.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即学生是独特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综合素质 教育法律法规

教育法律法规 附录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节选) 第二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节选) 第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节选) 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节选) 第五部《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节选) 第六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节选) 第七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颁布时间: 1995年3月18日 实施时间: 1995年9月1日 立法机关: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 地位:是教育的根本大法,在我国教育法规体系中处于 “母法”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确立了我国的教育性质和教育方针。是我国教育制度的基础,是决定我国教育发展的根本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教育的基本制度 第三章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第四章教师和其他工作者 第五章受教育者 第六章教育与社会 第七章教育投入与条件保障 第八章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 第九章法律责任 第一章总则 教育的地位、教育的基本内容、教育与国家利益、汉语语言文字、管理体制 第四条【教育的地位】 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全社会应当关心和支持教育事业的发展。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 第六条【教育的基本内容】 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治、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第十二条【语言文字】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教育教学语言文字,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教育教学。 民族自治地方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从实际出发,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实施双语教育。 第十四条【管理机制】 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分级管理、分工负责的原则,领导和管理教育工作。中等及中等以下教育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人民政府管理。高等教育由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管理。 第二章基本教育制度 学校教育制度、义务教育 第十七条【义务教育】 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 第十九条【学校教育制度】 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 各级人民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学。 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有义务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第三章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办学条件、学校管理体制、学校法人 第二十七条【办学条件】 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有组织机构和章程; (二)有合格的教师;(把合格改为优秀x) (三)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 (四)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记忆小口诀:有钱、有地、有人、有制度 第三十一条【学校管理体制】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校长或者主要行政负责人必须由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在中国境内定居、并具备国家规定任职条件的公民担任,其任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学校的教学及其他行政管理,由校长负责。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 第三十二条【学校法人】

小学综合素质考试知识点

2018年教师资格证考试 小学幼教《综合素质》重难点知识点 汇总 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观的定义和内涵 素质教育观是与应试教育观相对的一种教育观。是把教育活动目的指向“素质”——人的全面素质的教育观。素质教育观认为,教育活动应当指向人的整体的、全面的素质发展,使人的整体品质、全面素质得到提升。即先天的生理素质及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二、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面向全体 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 三、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 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新课程改革提出了六项具体目标: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 1.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 2.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 3.强化教师在职进修制度,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待遇.优化学校管理 (三)将教育目的落实到教学之中 (四)教学内容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 (五)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黏度法测高聚物分子量(最终版)

华 南 师 范 大 学 实 验 报 告 学生姓名 平璐璐 学 号 20132401179 专 业 化学(师范) 年级、班级 13级一班 课程名称 物理化学实验 实验项目 黏度法测定水溶性高聚物分子量 实验类型 □验证□设计□综合 实验时间 2016 年 4 月 7 日 实验指导老师 林晓明 实验评分 一、实验目的 1.测定多糖聚合物-右旋糖苷的平均分子量; 2.掌握用乌式黏度计测定黏度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高聚物摩尔质量不仅反映了高聚物分子的大小,而且直接关系到它的物理性能。与一般的无机物或低分子的有机物不同,高聚物多是摩尔质量大小不同的大分子混合物,所以通常所测高聚物的分子量是一种统计的平均分子量。 用粘度法测定的分子量称“黏均分子量”记作M η 高聚物稀溶液的黏度(η)是流体在流动时摩擦力大小的反映,这种流动过程中的内摩擦力主要有:纯溶剂间的内摩擦,也就是纯溶剂的粘度,记作η0,高聚物分子与溶剂分子间的内摩擦,以及高聚物分子间的内摩擦。这三种内摩擦的综合成为高聚物溶液的黏度η 实验证明,在相同温度下,η> η0,相对于溶剂,其溶液粘度增加的分数,称为增比粘 度,记作 sp η, 0sp r 00 11 ηηη ηηηη-= =-=- r η称为相对粘度,即溶液粘度对溶剂粘度的相对值。 高聚物溶液的ηsp 往往随浓度增加而增大,为了便于比较,定义单位浓度的增比黏度ηsp /c 为比浓黏度,定义ln ηsp /c 为比浓对数黏度。当溶液溶液无限稀释,高聚物分子彼此相隔甚远,其相互作用可以忽略不计。此时比浓粘度趋近于一个极限值,即: [η]称为特性粘度,在足够稀的溶液中,比浓黏度ηsp /c 和比浓对数黏度ln ηsp/c 与溶液的浓度有以下的关系(关系公式):

统考小学综合素质 教育观 学生观 考点归纳

全国统考小学综合素质考点归纳:第一章教育观 第一章教育观 考点归纳 1.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2.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3.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重点提示 一、素质教育 1999年,国家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 《决定》对素质教育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做出了新的规范,成为当前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依据。 1.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素质教育的实质 素质教育的实质是通过教育改革,真正实现"两全"的目标,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素质教育的基点是通过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3.素质教育的目标 《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4.素质教育的要求 《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生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 5.素质教育的内容结构 《决定》指出:"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根据《决定》的精神,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习题:教育法律法规

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考点习题:教育法律法规单项选择题 1.鹏鹏12岁,因盗窃被公安机关拘留,班主任唐老师因有感触,在微博中描述了此事,并采用了鹏鹏的真实姓名。唐老师的做法( )。 A.合法,微博是唐老师的个人空间,有发表的自由 B.合法,唐老师的做法可以对其他同学起到教育的作用 C.不合法,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D.不合法,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参考答案】C。《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入保护法》第五十八条规定,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网络等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图像以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结合题干,本题选C。 2.教育法规中确立的有关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教育基本制度和原则等,必须符合( )。 A.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B.我国基本国情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教育内在规律 【参考答案】D。只有依据教育的内在规律来确立有关的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等,才能更好地发展教育。 3.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国家机关是( )。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国务院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教育部 【参考答案】B。平权型的教育法律关系是两个具有平等法律地位的教育关系主体之间产生的教育法律关系,通常视为教育民事法律关系。教师与学生之间属于平权型的教育法律关系。 4.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四条的规定,下列哪种情况不能取得教师资格或已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 ) A.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 B.故意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 C.过失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 D.过失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 【参考答案】A。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四条规定,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能取得教师资格;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丧失教师资格。故可知本题正确答案为A。 材料分析题 丁老师从某师范大学毕业后,应聘到一所民办学校担任小学英语教师。学校地处市郊,实行封闭管理,平时不能外出且教学任务很重,不过每月有3000元的收入,比公办学校的教师工资高出很多,这使她很欣慰。然而,随着寒假的到来,她才知道,学校有一个规定:寒暑假期间不上课,每人每月仅发500元的生活费。丁某很是不解,为什么公办教师可以带薪休假,而民办学校的教师就不可以呢?500元的生活费甚至低于当地最低生活标准。 该学校的做法违法吗?丁老师该怎么办? 【参考答案】(1)该校的规定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条规定,本法适用于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第七条规定,教师享有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有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