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学期初二数学实验第二周

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3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在下列的计算中正确的是( ) +3y =5xy ; B.(a +2)(a -2)=a 2 +4; ab =a 3b ; D.(x -3)2=x 2 +6x +9 2.已知四组线段的长分别如下,以各组线段为边,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 1,2,3 B . 2,5,8 C . 3,4,5 D . 4,5,10 3.如图,已知∠1=∠2,则不一定...能使△ABD 和△ACD 全等的条件是( ) A . AB =AC B . ∠B =∠C C .∠BDA =∠CDA D . BD =CD 5.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AC≠AB,AD 是斜边上的高,DE⊥AC,DF⊥AB,垂足分别为E 、F ,则图中与∠C(∠C 除外)相等的角的个数是( ) 个 个 个 个 6.下列“QQ 表情”中属于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 B . C . D . 7.若 0414=----x x x m 无解,则m 的值是( ) A.-2 B.2 D.-3 8.在边长为a 的正方形中挖去一个边长为b 的小正方形(a >b),再沿虚线剪开,如图①,然 后拼成一个梯形,如图②,根据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关系,表明下列式子成立的是( ) =(a +b)(a -b) B.(a +b)2 =a 2 +2ab +b 2 C.(a -b)2 =a 2 -2ab +b 2 -b 2 =(a -b)2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9.当x 时,分式51 -x 有意义;当x 时,分式11x 2+-x 的值为零 10.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等于4,一边长等于9,则它的周长是 . 11.若a 2 +b 2 =5,ab =2,则(a +b)2 = 。 12.如图,在ABC ?中,16AB AC cm ==,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点D ,如果10BC cm =,那么BCD ?的周 长是 cm . 13.计算:20132 -2014×2012=______ ___. 14.如图,△ABC 中,AB=AD=DC ,∠BAD = 40,则∠C = . 15.计算: =+-+3 9 32a a a __________。16.如图,AD∥BC,BD 平分∠ABC.若∠ABD=30°,∠BD C=90°,CD=2, 12题 A B D C C A B D 16题 8题

创新性实验设计

创新性实验设计 1 / 3 研究 项目 项目名称 智能水杯控制面板电路设计与实现 所属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申请金额 元 起止时间 2009年 月至 年 月 项目性质 学生自选研究课题型或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型(选其一) 科研 小组 成员 姓名 性别 年级 电话及电子邮箱 指导 教师

创新性实验设计 2 / 3 内容和 意义简介(400~500字) 内容描述: 水杯是居家生活的必备物品,每个家庭都需求的,而且水杯的作用也是 非常的重要,因为每个人都需要喝水,所以水杯的需求远远大于我们所想象的, 实用性强,需求量大,简单实惠。 尽管水杯的市场经济很有优势,但是 现阶段的普通保温杯还远远满足人们对完全智能化的服务需求,传统的水杯还有许多的地方带给人们的不便,其一:在平时,经常会有被烫到的现象,这给我们的生活造成伤害,其二:我们经常会问出这样的话:“今天我喝了多少杯的水呢?”这答案是很难得到答案的,其三:在平时工作或者因为事多,忙的会经常忘记喝水。其四:我们渴了想喝水时,经常因为温度高不能喝水,得一直的等水凉再喝,特别的让费时间。这些现象经常的会发生,鉴于这些缺点,我们需要设计一种智能更方便又人性化的水杯来解决这些问题。 本设计采用手动和自动的模式,通过提出设计智能温度控制器。设计集单片机技术,模拟、数字电子技术,电路辅助设计技术于一体。并已被电力系统所采纳,作为了必备的设备之一。并实现了一个基于单片机技术的温湿度控制器。该系统设计分为五个子模块实现其控制功能:系统电源模块、信号处理模块、温度采集模块、串口通信模块、人机交互模块、报警电路模块以及输出控制模块。其中,温度采集模块由主要器件温湿度传感器SHT10连接到单片机,负责采集电力柜内的温度信号,并将采集到的模拟信号转换为相应的数字信号传送入单片机,与按键控制部分输入的温度信息进行比对,并且在译码显示器上显示温度值。如果超过设定值,由单片机输出控制信号启动相应的加温装置,另外如果达到温湿度限定值,则由报警电路实现报警提醒功能。另外没喝完一杯水通过信号传输到计数器计数一次,并在译码显示器上显示数据,此外,当水杯的水温过高时,可以自动利用半导体制冷器件制冷。 本设计内容如下 1.设置一个手动复位功能开关 2.能测试水温0~150℃精度±1℃的温度传感器 a.当温度控温系统在20~40℃范围,警告提醒使用 B.当水温高于某值是时,自动制冷工作 3.每喝完一杯水计数器就计数一次 实施思路 传统的水杯都只有简单的保温功能,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这种简单的功能无法满足需求,现在需要的是智能化,方便化,人性化的装置,通过小组思考和研究,计划将传统的水杯加以改善,使之多元化。 1.进行市场调查,确定研究方向和目的 2.小组讨论,进行改造,并进行设计电路 3.根据需要设计控制面板,选择材料 4.根据电路图设计完成产品设计 5.对研究出的智能型水杯进行推广 需要

2020年初二数学下册期末试题

初二数学第二学期期末抽测试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6题,每题2分,满分32分) 1.如果k kx y -=是一次函数,那么k 的取值范围是 . 2.已知直线)3(2+=x y ,那么这条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是 . 3.函数mx y +=2中的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那么m 的取值范围是 . 4.一元二次方程0132=++x x 的根是 . 5.已知方程0732=+-kx x 的一个根是-1,那么这个方程的另一个根是 . 6.设方程012=-+x x 的两个实根分别为1x 和2x ,那么2 111x x += . 7.二次函数322-+=x x y 图象的对称轴是直线 . 8.如果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没有交点,且与y 轴的交点的纵坐标为-3,那么这个二次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是 . 9.把抛物线2x y -=向上平移2个单位,那么所得抛物线与x 轴的两个交点之间的距离是 . 10.用一根长为60米的绳子围成一个矩形,那么这个矩形的面积y (平方米)与一条边长x (米)的函数解析式为 ,定义域为 米. 11.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4cm ,那么它的高等于 cm . 12.梯形的上底和下底长分别为3cm 、9cm ,那么这个梯形的中位线长为 cm . 13.已知菱形的周长为20cm ,一条对角线长为5cm ,那么这个菱形的一个较大的内角为 度. 14.在梯形ABCD 中,AD ∥BC ,S △AOD ∶S △AOB =2∶3,那么S △COD ∶S △BOC = . 15.如果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长都等于14cm ,那么顺次连结这个四边形各边的中点所得四边形的周长等于 cm . 16.以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为顶点作平行四边形,最多能作 个.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每题2分,满分8分) 17.如果a 、c 异号,那么一元二次方程02=++c bx ax ………………………………( ) (A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B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C )没有实数根; (D )根的情况无法确定. 18.已知二次函数bx ax y +=2的图象如图所示,那么a 、b 的符号 为…………………………………………………………( ) (A )a >0,b >0; (B )a >0,b <0; (C )a <0,b >0; (D )a <0,b <0.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六年级

框架承重实验 西海小学王绍亭 一、实验课题名称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做框架》 二、创新实验目的 1.该实验的设计便于学生动手操作、直观、形象地感知和理解“框架”承载向下的压力。 2.能有助于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三角形和四边形是基本框架,并发现三角形框架的稳定。 3.通过操作,进一步研究怎样把四边形框架加固,认识斜杆的作用,在活动中认识框架的结构特点。 三、实验仪器及用品 胶水、用过的A4纸多张、施工线、1cm宽胶带、磅秤、重物等 四、实验创新之处 1.教材中是以木棒作材料进行捆扎来做框架的,这样不好体现承重的多少。由于小学生形象思维较差,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讲就很难理解“承重”二字的内在含义;另一方面选用的材料是木棒,自然承重的观念在学生心理上已生成,这样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2.用废弃的A4纸来制作框架,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形象感知,从而简单明白易懂,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动手兴趣,而且能增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欲望,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与激情。 (四)实验操作 1.组装实验器材: (1)把A4纸卷成小纸筒状,要卷结实; (2)根据自己小组的设计来确定纸筒的长与短或卷多少根; (3)用胶水把纸筒粘牢; 2.制作框架 (1)首先设计自己小组的框架结构。 (2)根据需要把卷成的纸筒剪截。 (3)小组内合作,根据实验要求制作。 (4)框架斜杆每一面不能超过两根。 框架制作完成后,把承重的数据填入记录表格中。

3.引导学生分析表中数据。 (五)实验要求: 框架承重记录表记录表第小组 三、实验效果及自我评价 1.亲自动手,形象、直观 学生自己动手,在动手制作中动脑思考、改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2.增加了趣味,学生乐学,乐于参与 学生在参与实验过程中,培养了团结合作意识,有助于创新能力的提升,这样的设计比课本上的实验更加有趣味性,学生乐学,乐于探究。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1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一、实验课题名称:惯性定律演示仪 二、实验设计思路: 运用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总保持原有在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为止) 三、实验或实验器材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该实验是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二节内容,在已经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研究所有物体都具有惯性,对于学生理解、学习、运用牛顿第一定律以及惯性的知识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这个实验是探究物体惯性的核心演示实验,一旦学生通过观察本实验仪的演示,必定会十分深刻在理解和掌握惯性在相关知识。 四、实验器材: 长木板、小车、弹簧、直塑料细管、漏斗、橡皮筋、细线、弹珠、铁钉 五、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传统的实验方法是使用控制变量法,使两种物质的质量相等,吸收的热量相同,通过观察温度计上示数的变化,得出结论:温度计示数上升较快的物质,升高1℃所需的热量较少,吸收热量的能力较小(即比热容较小)。它的不足之处: ⑴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用这套实验装置有较大的误差,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风向、石棉网的初温、两个酒精等的火焰有大小等)不便于控制; ⑵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吸热能力的大小与温度的变化成反比,学生要多转动一下思维才能理解,结论没有改进后的直接; ⑶所需要的实验器材也比较多,不利于实验的准备与操作。 ⑷所用烧杯体积过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过大,所以散热过多,造成实验测量误差过大。 (如图) 六、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⑴将两套装置合二为一,减少了小组实验时对器材的需要;

⑵便于控制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这个变量,误差更小; ⑶两试管与空气的接触面更小,散热较少,误差较小; ⑷将烧杯较大的吸热面改为试管底部较小的吸热点(两试管型号相同、质量相等),就保证了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⑸实验中,将原实验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改为观察并记录两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的时间,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实验结论更直接; (如图) 七、实验原理: 通过控制两物质质量相等、吸收热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等因素,来观察手中的秒表。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较长的物质吸收的热量自然多一些,单位质量吸收热量的能力更强(即比热容更大一些)。 说明:完成实验时需控制的几个量 ⑴两试管型号相同、质量相等; ⑵试管中的水和食用油质量相等; ⑶试管中的水和食用油初温相同(可将两试管放入装有冷水的同一烧杯中1~2分钟); ⑷相同时间内两试管吸收的热量相等; ⑸两试管中的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 改变的量: ⑴升高相同温度时所需要加热的时间不同; ⑵升高相同温度时所吸收的热量不同。 八、实验操作步骤: ⑴将装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的试管插入事先准备好的同一烧杯的冷水中1~2分钟,保证两试管中液体的初温相同; ⑵将初温相同的两试管从冷水中拿出来同时放入正在加热的石棉网上,并放入温度计(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观察通过热传递获得热量的两试管中温度计的变化; ⑶在温度计达到70℃时分别记下所用的时间; ⑷比较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的不同; ⑸得出结论: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较长的物质吸收的热量较多,吸收热量的能力较强(比热容较大)。

八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期末试卷

5、解方程组 ??3x + y = 8 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八年级第一学期数学期末试卷 亲爱的同学: 祝贺你完成了一个阶段的学习,现在是展示你的学习成果之时,你可以尽情地发挥,答 题要仔细哦。祝你成功!(答题时间为九十分钟,满分为 100 分) 一、选择题看谁的命中率高(每题 3 分,共 30 分) 1、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是三个连续偶数,那么三边长是( ) (A )2,4,6 (B )4,6,8 (C )6,8,10 (D )8,10,12 2、在下列各数中:1.414, 2 ,3.14, 2.52 , 4 , π , 3 16 ,0.303003003 无理数有( )个 (A )1 个 (B )2 个 (C )3 个 (D )4 个 3、估算 3 2100 ,误差最小的是( ) (A )11 (B )12 (C )13 (D )14 4、下列四个图形中,不能通过基本图形平移得到的是( ) ① ?2x - y = 7 ② 时,最简便的方法是( ) (A )①×2+②×3 (B )①×2-②×3 (C )①+② (D )①得 y =-3x +8 代入② 6、下面性质中,等腰梯形和平行四边形共有的性质是( ) ①对角互补; ②邻角互补; ③对角相等; ④内角和是 360° (A )②④ (B )② (C )①③ (D )④ 7、下列形状的地砖中,不能把地面作既无缝隙又不重复覆盖的地砖是( ) (A )正三角形;(B )正方形;(B )正五边形;(D )长方形 8、如右图,将一张矩形纸按图(1)所示对折,得图(2), 剪去图中阴影部分,请你想象把剪去阴影部分后的图形 展开后的图形象下列中哪个字( ) (A )古 (B )吉 (C )占 (D )杳 9、以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为顶点作平行四边形,最多可以作 ( ) 图(1) 图(2) (A )4 个 (B )3 个 (C )2 个 (D )1 个 10、已知正比例函数 y = kx ( k ≠ 0 )的函数值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则一次函数 y = x + k 的 图象大致是( )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空气占据空间》的实验创新 西海小学王绍亭 一.实验设计意图 1.《空气占据空间》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认识空气》中的教学活动。通过实验,变看不见的空气为看的见,变摸不着的空气为摸得着,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认识到、感受到空气确实存在,空气和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并为后面学习《空气的质量》打下基础。 2.通过尝试设计与完成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实验原型的不足之处 教材上安排的实验为几个小实验:一是将吸管伸向水里,用嘴吹,有气泡产生;二是用橡皮泥堵塞瓶口,并插吸管,让学生向瓶内吹气,使水流出来;三是杯底塞入纸团,将杯子竖直压入水底,看纸团会不会湿。仔细分析,不难看出实验原型的不足之处有: 1.实验材料橡皮泥有毒;操作中容易出现橡皮泥堵塞吸管的失误,从而导致实验失败。 2.一次性吸管学生反复吹,不够卫生,用后丢弃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3.学生气息不足,很难将水顺利吹出来,现象不明显。

4.如果杯子接触水面时没有垂直,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 5.三年级的学生在操作时很容易把纸团掉入水中,浪费纸张,不利于环保。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创新实验一: 1.用橡胶塞替代有毒橡皮泥,安全、环保。 2.用玻璃管替代塑料吸管,消除浪费,减少了污染。 3.用推注射器活塞代替用嘴吹气实验,安全可靠更加卫生。 创新实验二: 用乒乓球代替纸团,节约用纸,实验更加绿色环保。 创新实验三: 1.在水槽壁粘贴刻度尺,在水面放一乒乓球,可以更直观地观察水位的升降变化。 2.用推拉注射器活塞来控制瓶内空气的流动,操作方便,现象明显。 四.创新实验所需器材 玻璃水槽、去底矿泉水瓶(底部缠铁丝)和完整矿泉水瓶各一个。玻璃管、橡胶管、带孔橡胶塞、乒乓球、注射器(或打气筒)、红墨水等。 五、实验过程 (一)自制小喷泉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初二数学第二学期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1 2017-2018学年度八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测试卷 考 生 须 知 1. 本试卷共6页,共三道大题,26道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 在试卷和答题卡上认真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考号。 3. 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 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3分) 第1-10题均有四个选项,符合题意的选项只有.. 一个.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P (2, -3)关于原点O 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A .(2,3) B .(-2,3) C .(-2, -3) D .(2, -3) 2.如果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内角都是120°,那么这个多边形是 A .五边形 B .六边形 C .七边形 D .八边形 3.下面四个图案依次是我国汉字中的“福禄寿喜”的艺术字图.这四个图案中是. 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① ② ③ ④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②③④ 4.方程()x x x =-1的解是 A .x = 0 B .x = 2 C .x 1 = 0,x 2 = 1 D .x 1 = 0,x 2 = 2 5.数学兴趣小组的甲、乙、丙、丁四位同学进行还原魔方练习,下表记录了他们10次还原魔方所用时间的平均值x 与方差2S : 甲 乙 丙 丁 x (秒) 30 30 28 28 2S 1.21 1.05 1.21 1.05 要从中选择一名还原魔方用时少又发挥稳定的同学参加比赛,应该选择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6.矩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如果∠ABO =70°,那么∠AOB 的度数是 A .40° B .55° C .60° D .70° 7.用配方法解方程2 210x x --=,原方程应变形为 A .2(1)2x -= B .2 (1)2x += C .2(1)1x -= D .2(1)1x += 8.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 )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遗忘是有规律的.他用无意义音节作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 新疆巴州尉犁县第二中学芦春莉 一、实验课题名称: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二、实验设计思路: 运用控制变量法使水和食用油的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观察水和食用油在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所用时间的多少。在升高相同温度时用时较长的自然吸收热量就较多,表示吸收热量的能力就较强,即比热容较大;反之则然。(吸收热量的能力与时间成正比) 三、实验或实验器材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该实验是九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三节内容,在已知不同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除了与它的质量、温度变化有关外,研究探究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还与它的吸热能力有关,对于学生理解、学习、运用比热容的知识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这个实验是探究不同物质比热容实验的核心实验,一旦学生学会了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对后面的知识探究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实验器材: 铁架台、试管2支(型号相同、质量相等)、试管夹、温度计、细绳、石棉网、冷水、食用油、酒精灯、火柴、秒表等 五、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传统的实验方法是使用控制变量法,使两种物质的质量相等,吸收的热量相同,通过观察温度计上示数的变化,得出结论:温度计示数上升较快的物质,升高1℃所需的热量较少,吸收热量的能力较小(即比热容较小)。 它的不足之处: ⑴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用这套实验装置有较大的误差,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风向、石棉网的初温、两个酒精等的火焰有大小等)不便于控制; ⑵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吸热能力的大小与温度的变化成反比,学生要多转动一下思维才能理解,结论没有改进后的直接; ⑶所需要的实验器材也比较多,不利于实验的准备与操作。 ⑷所用烧杯体积过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过大,所以散热过多,造成实验测量误差过大。 六、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⑴将两套装置合二为一,减少了小组实验时对器材的需要; ⑵便于控制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这个变量,误差更小; ⑶两试管与空气的接触面更小,散热较少,误差较小; ⑷将烧杯较大的吸热面改为试管底部较小的吸热点(两试管型号相同、质量相等),就保证了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⑸实验中,将原实验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改为观察并记录两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的时间,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实验结论更直接; 七、实验原理:

初二下学期数学期末试卷

八年级数学试题 一、精心选一选(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式子中,从左到右的变形正确的是 ( ) A 、 1 -b 1-a b a B 、 bm am a = b C 、 a b a ab = 2 D m a m b a b ÷÷= 2、在四边形ABCD 中,∠B= 90 , ∠A: ∠D: ∠C=1:2:3,则∠C 为 ( ) A 、 160 B 、 135 C 、 90 D 、 45 3、甲、乙、丙、丁四支足球队在一次预选赛中进球数分别为:9,9,x ,7,若这组数据的众数与平均数恰好相等,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 A 、10 B 、9 C 、8 D 、7 4. 如果 2a b =,则 22 2 2 a a b b a b -++的值为 ( ) (A) 45 (B) 1 (C) 35 (D) 2 5、梯形ABCD 中,A D ∥BC ,加上什么条件,梯形ABCD 不一定是等腰梯形 ( ) A 、AC=BD B 、∠ABC=∠DCB C 、A C ⊥B D D 、AB=CD 6、当a= —2时,分式 2 -a 5a 32-a a 22 ( ) A 、值为0 B 、有意义 C 、无意义 D 、值等于7 2 7、已知反比例函数x m 2-1y = 的图像上两点A (11y x ,),B (22y x ,), 当1x <0<2x 时,有1y <2y ,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 A 、m <0 B 、m >0 C 、m < 2 1 D 、m >— 2 1 8、已知菱形ABCD 的周长为40cm ,两条对角线BD :AC=3:4,则两条对角线BD 和AC 的长分别是 ( ) A 、24cm 32cm B 、12cm 16cm C 、6cm 8cm D 、3cm 4cm 9、如图一,正比例函数)(0k kx y ?=与反比例函数x 1y = 的图像相交于A 、C 两点过点A 做x 轴 的垂线交x 轴于B , 连接BC 。若△ABC 的面积为S ,则 ( ) A 、S=1 B 、S=2 C 、S=3 D 、S 的值不确定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 一、实验课题名称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二、正文 (一)、实验设计意图 1、该实验的设计便于学生直观、形象地感知和理解什么是“撩排开的水量”。 2、能有助于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浮力的大小与排开的水量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所需器材 弹簧测力计、溢水杯、量筒(量杯)、圆柱体、大小不同的三个铁块、盛水容器、接水桶、红墨水。 (三)、实验创新之处 1、原教材中是以物体放入烧杯前后两次液面之差来理解物体“排开的水量”(见教材上一节),由于小学生形象思维太差,这样一方面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讲就很难理解“排开”二字的含义;另一方面如果物体太小,或浸入水中太少,那么物体排开的水量就不是很明显,再加之烧杯底面较大,导致液面高度差的变化就很小,不便于学生观察。这样实验的直观效果就会差一些,对于实验结论的得出,有部分学生就会感到有难处。 2、制作的简易溢水杯,对于学生理解“排开的水量”以及与浮力大小的关系起到了一个很好的桥梁作用。首先,该装置能让物体浸入水中时溢出(排开)的水缓缓地流入烧杯中,让学生直观亲历、形象感知,从而简单明白易懂,不仅能激起学生的动手兴趣,而且能增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欲望,为下一步理解浮力与排开的水量之间的关系作好了准备。其次是通过量筒(量杯)测出每次实验排

开的水量具体是多少毫升,而不是用“少”、“多”、“较多”等模糊语言,让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不仅体现了自然科学的严谨性和科学性,还能更进一步促进学生理解浮力秘“排开的水量”之间的关系,为今后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四)、实验步骤 1、组装实验器材: (1)溢水杯装满水; (2)接水桶放在溢水管口下方; 2、测出圆柱体在空气中的重力,填入记录表格中。 3、将圆柱体分别以三分之一、三分之二、全部(分两次,只是深度不同)浸入溢水杯中,读出每次测力计的读数,填入表中;并用量筒测出每次排开的水量,填入记录表中。 4、引导学生分析表中数据,并讨论: (1)圆柱体浸入水中时测力计示数减小是什么原因?怎样计算圆柱体受到的浮力? (2)下沉的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大小会变吗? (3)如果不相同,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4)物体排开的水量与物体深入水中的深度到底是什么关系? 5、先测出大小不同的三个铁块的重力,填入表格中;再将三个铁块分别浸没在水中,读出每次测力计的读数,填入表中;再用量筒测出每个铁块排开的水量,填入表中。 6、求出三个铁块在水中各自受到的浮力大小,引导学生讨论:

2020-2021初二第一学期数学期末试卷

2020-2021初二第一学期数学期末试卷 姓名:班级:学号: 一、填空题: 1、(x-y) 2+(y-x)3=(x-y)2 2、因式分解ab3-a3b=。 3、4a2-12ab+()=(2a-3b)2 4、因式分解a2b2-a2-b2+1=。 5、因式分解m2-3m-10=。 6、多项式a2-ab-3a+3b有一因式是a-3,则另一个因式为。 7、多项式a3-3a2+2a经分解因式,所得结果中含有因式个。 8、多项式因式分解的一般步骤是:。 9、当x时,分式有意义。 10、当x时,分式的值是正的。 11、如图:图中共有个三角形。 A B D C

17、如图:ABC≌ △O EFC,AB=EF,∠ABC=∠EFC, D C 以∠C为内角的三角形有。 12、如果三角形的三条高线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那么这个三角形是角三角形。 13、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的长分别为2和9,第三边为奇数,则第三边的长是。 14、等腰三角形中,两条边的长分别为4和9,则它的 周长是。A F 15、已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比为2:3:4,则这个三角 B C E 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为。 16、△ABC中,BD、CD分别为∠ABC、∠ACB的平分 线,∠BDC=110°,则∠A的度数为A。 E D 则对应边,对应角B。C 18、如图AO平分∠BAC,AB=AC,图中有对三角形全等。A 19、“对顶角相等”的逆命题是, B

逆命题为(真、假)。 20、△ABC中,AB=4,BC=8,则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 二、选择题 1、下列因式分解变形中,正确的是() A.ab(a-b)-a(b-a)=-a(b-a)(b+1) B.6(m+n)2-2(m+n)=(2m+n)(3m+n+1) C.3(y-x)2+2(x-y)=(y-x)(3y-3x+2) D.3x(x+y)2-(x+y)=(x+y)2(2x+y) 2、下列多项式不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的是() A.a2b2-1 B.4-0.25y4 C.1+a2 D.-x4+1 3、下列多项式能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分解的是() A.m2-mn+n2 B.(a-b)(b-a)-4ab C.x2+2x+ D.x2+2x-1 4、在一边长为12.75cm的正方形内,挖去一个边长为7.25cm的正方形,则剩下部分的面积是()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小学科学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乐山市县街小学安琥 【教材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摩擦力的秘密》 一、实验名称: 研究摩擦力大小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二、实验设计思路: 通过本实验活动,让学生充分理解当物体的接触面的状态不同时产生的摩擦力也不同。因此指导学生认识摩擦力大小也可以以改变物体接触面的不同状态开始。使物体接触面变光滑和变粗糙,通过测量小车的运动(平行拉动和下降运动)形成数据,让学生更直观的认识到当接触面不同的时物体之间的摩擦力也会不同,物体运动的状态也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学生认识改变接触面的状态,可以增大或减小物体间的摩擦力。 三、实验目标: 利用教师提供的材料,改变物体的接触面状况,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四、实验器具 小车,木板,测力计,砂纸,尺子,书 五、实验操作: 小组活动一:探究如何减小摩擦力 材料:小车、一面光滑一面粗糙的木板(在木板一面粘上粗砂纸)

操作指南:把小车翻过来,连接上测力计,在木板的中间画上一条线,固定小车和测力计,拖动木板,让翻过来的小车分别在光滑板表面上,粗糙的表面上拖动,匀速拖到白线时读测力计的数字,并记录,再把小车放正(轮子朝下)再做一做。 相同的条件:小车测力计 不同的条件:光滑的表面粗糙的表面小车的正反面 实验结论: 1、接触面越粗糙,拉动小车所用的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2、接触面越光滑,拉动小车所用的力越小,(摩擦力越小) 3、接触面能滚动时,所用的拉力更小(滚动摩擦时摩擦力更小) 小组活动二:改变小车的状况探究摩擦力。 (滚动摩擦与滑动摩擦的比较) 材料:小车、斜面。 操作指南:搭一个斜面,第一次让小车轮子朝上沿着斜面滑下去,第二次让小车轮子朝下沿着斜面滚下去,比较两次小车行驶的速度,说明什么道理?

初二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试题-1

初 二 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 (共10题,每题3分) 1.如果,5)5(2x x -=-那么( ) A .x>0 B.x≤ 5 C . 不存在 D. 以上都不对 2.在直角坐标系中,点P (-3,5)关于Y 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 ) A .(3,5) B .(3,-5)C .(-3,5)D .(-3,-5) 3 由图象可知,不挂物体时,弹簧的长度为( ) A . 7cm B . 8cm C . 9cm D . 10cm 4.下列结论不成立的是 ( ) A .顶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 B .直角边对应成比例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C .一对锐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D .底和腰对应成比例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 5.一个三角形三边之比为3:5:7,与之相似的另一个三角形最长边为21cm ,则其余两边之和为( ) A .24cm B .26 cm C . 28 cm D . 32 cm 6.在?ABC 中,∠A :B ∠:C ∠=1:2:3,则tanA+cosB 等于( ) A . 223+ B . 2 3 C . 635 D .6332+ 7.小明放一线长125米的风筝,他的风筝线与水平地面构成39o角,他的风筝高为( ) A . ??39sin 125 B .??39cos 125 C .??39tan 125 D .??39cot 125 x(kg)

8.直角三角形ABC 中,∠C =90o,如果sinA = 3 2 ,那么cosB 的值为( ) A . 3 2 B .35 C .25 D .不确定 9. 初中生的视力状况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某市有关部门对全市3万名初中生视力状况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如图就是利用所得的数据绘制的频数分布直方图,如果视力在4.9~5.1 (含4.9和5.1)均属正常,那么全市视力 正常的初中生有( ) A .11250人 B .7500人 C .5000人 D .3750人 10.甲、乙两名同学在相同条件下各射靶10次,命中环数如下: 甲: 7 8 6 8 6 5 9 10 7 4 乙: 9 5 7 8 6 8 7 6 7 7 若想选一个成绩稳定的人参加比赛,最好选择( ) A .甲 B 乙 C 都可 D 不能确定 二.填空题 (共6题,每题3分) 11.若点(2+a,2a+3)在第四象限,则a的取值是 12.已知函数的图像经过(2,-4),(-2,4)两点,请写出满足上述条件的两个不同的函数的解析式 、 。 13.如图,在?ABC 中,DE 与BC 不平行,则添加 条件 时,?ABC ∽ΔAED 14.小辉沿着坡度i=1:3的梯子向上走30米,这时她离地面的高度是 米。 15.如图,在矩形ABCD 中,E 、F 、G 、H 分别为AB 、BC 、CD 、DA 的中点, 若tan ∠AEH = 3 4 ,四边形EFGH 的周长为40cm , A B C D E 2 D G

物理实验方案创新与设计大赛

第一届趣味物理知识竞赛 策 划 书

大学物理实验技能技巧大赛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物理是一门非常有趣又有用的自然学科,它研究的内容很广泛。千变万化的物理现象,像一个个的迷。当我们把握了必要的物理知识,揭开谜底的时候就会感悟到物理现象是十分有趣的,为推广物理知识,使同学们更好的熟悉物理,了解学习生活,以及科研方面的物理相关知识,体验物理的无穷乐趣,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钻研精神,并让他们学习些课外科技知识,进行些课外科学实验,以激起他们学习物理的热情,培养他们发现并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决定开展此次物理趣味知识大赛。通过这些趣味题目和动手操作,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二、活动目的 第一:保持我校大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发展对物理科学的探索的兴趣,在了解和认识自然的过程中有满意感及高兴感; 第二:利于我们自己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或做决定时能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 第三: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具有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乐于参加和科学技术有关的社会活动,在实践中有依赖自己的科学素质提高工作效率的意识;

第四: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索,勇于有依据的怀疑,养成尊重现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第五:关心科学发张前沿,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准确的科学观,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活动主题: 从生活中感受物理,从物理中理解世界 四、活动名称:兰州理工大学第一届物理趣味知识大赛 五、主办单位: 主办单位:共青团兰州理工大学委员会 承办单位:兰州理工大学理学院分团委、学生分会 协办单位:大学生物理实验中心、科技部 七、比赛日期: 2011年11月 八、比赛地点: 1、初赛(笔试):北村考研自习室 2、复赛(实验操作竞赛):大学生物理实验室

人教版初二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八年级(上)数学期末综合测试(1) 资料由小程序:家教资料库整理 班级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各式成立的是() A.a-b+c=a-(b+c)B.a+b-c=a-(b-c) C.a-b-c=a-(b+c)D.a-b+c-d=(a+c)-(b-d)2.直线y=kx+2过点(-1,0),则k的值是() A.2 B.-2 C.-1 D.1 3.和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的点是() A.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B.三边中线的交点 C.三边上高所在直线的交点D.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4.一个三角形任意一边上的高都是这边上的中线,?则对这个三角形最准确的判断是() A.等腰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 C.正三角形D.等腰直角三角形 5.下图所示的扇形图是对某班学生知道父母生日情况的调查,A? 表示只知道父亲生日,B表示只知道母亲生日,C表示知道父母 两人的生日,D表示都不知道.?若该班有40名学生,则知道母 亲生日的人数有() A.25% B.10% C.22% D.12% 6.下列式子一定成立的是() A.x2+x3=x5; B.(-a)2·(-a3)=-a5 C.a0=1 D.(-m3)2=m5 7.黄瑶拿一张正方形的纸按右图所示沿虚 线连续对折后剪去带直角的部分,然后 打开后的形状是() 8.已知x2+kxy+64y2是一个完全式,则k的值是 () A.8 B.±8 C.16 D.±16 9.下面是一组按规律排列的数:1,2,4,8,16,……,则第2005个数是() A.22005B.22004C.22006D.22003 10.已知(x+a)(x+b)=x2-13x+36,则a+b的值分别是 () A.13 B.-13 C.36 D.-36 11.如图,△ABC中,AD⊥BC于D,BE⊥AC于E,AD交EF于F,若BF=AC,则∠ABC等于() A.45° B.48° C.50° D.60° (11题) (12题)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设计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设计 实验题目:盐酸的化学性质微型实验学校名称:卢龙县潘庄镇中学 实验教师:何秀芳

实验方案 实验内容:在教学中酸的化学性质是以实验的形式分散进行教学的,学生对知识缺少系统性,实验较多操作较麻烦,改进后把酸的性质系统化简化了实验的操作过程。 一、改进实验名称:盐酸化学性质微型实验 二、改进实验目的: 1、将初中化学课标实验教材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中的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酸的化学性质的知识实验的形式加以系统化和具体化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简化实验步骤,使学生获得鲜明突出的印象。 实验创新点: 三、实验仪器及用品:一个100毫升洗净的盛放过氯化钠注射液的玻璃瓶、用输液器和输液管改进的导管、五个洗净的盛放过青霉素的玻璃小瓶、带铁圈的铁架台、、药匙、盐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指示剂、石蕊指示剂、硝酸银溶液、锌粒、氧化铁 四、实验装置图及说明: 如图所示,此装置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1、铁架台及铁圈:对装置起固定作用。 2、对输液器进行改进,利用三通做成连通 器,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瓶内液体顺着输 液管往下流,通过简易的连通器流到各个 不同的反应容器中,避免做多个实验多次 添加药品的麻烦。 3、在干路导管和支路导管间都安装了控制 器,可以根据反应得需要打开不同的控制器,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通过调整控制器,控制滴入液体的速度,从而达到控制反应速度的目的。

4、该装置还可以用于部分液体与固体反应的对比试验,比如通过金属与酸反应验证金属活动性强弱时,在大玻璃瓶中加入稀盐酸,在小玻璃瓶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打开控制器,就可以同时进行几个反应,节约实验时间,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5、可以根据实验的需要调整支路导管的条数,如果拔掉一个三通就可以减少一组反应,由五组变成四组。 五、实验操作: 1、连接反应仪器并添加反应物,注意要使导管保持通畅,在开始实验之前要关紧控制器,在盛有氢氧化钠的玻璃瓶中预先滴入酚酞指示剂,溶液变成红色。 2、打开干路控制器和支路一的控制器,使液体流下来滴入到盛有石蕊指示剂的小玻璃瓶中。观察到溶液变红,验证了盐酸可以使石蕊指示剂变红这条酸的通性。 3、顺次打开各个支路控制器,使盐酸滴入不同的反应器中,观察现象,验证盐酸不同的性质 六、装置改进的意义: 1、缩短了反应时间,操作简单 2、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反应的个数 3、把零散的实验集中在一起,复习物质的性质时更具有直观性,加深印象

2019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初二数学试卷及答案

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初二数学试卷 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仔细选一选(本题有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对于反比例函数y=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像经过(1,-1) B.图像位于二四象限 C.图像是中心对称图形 D.当x<0,y随X的增大而增大 2.如图,在?ABCD中,E在AB上,CE、BD交于F,若AE:BE=4:3, 且BF=2,则DF的长为() A.5/3 B.7/3 C.10/3 D.14/3 3.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交于点O,给出下列四个条件: ①AD∥BC;②AD=BC;③OA=OC;④OB=OD第2题图 从中任选两个条件,能使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的选法有( ) A.3种B.4种C.5种D.6种 4.已知二次函数y=x2+x量x取m时对应的值小于0,当自变量x分别取m-1、m+1时对应的函数值为y1、y2,则y1、y2必须满足() A.y1>0、y2>0 B.y1<0、y2<0 C.y1<0、y2>0 D.y1>0、y2<0 5.如图,正方形ABCD中,AB=8cm,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F分别从B,C两点同时出发,以1cm/s的速度沿BC,CD运动,到点C,D时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OEF的面积为s(cm2),则s(cm2)与t(s)的函数关系可用图象表示为() A B C D 6.如图,矩形ABCD的面积为20cm2,对角线交于点O;以AB、AO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AOC1B,对角线交于点O1;以AB、AO1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AO1C2B;…;依此类推,则平行四边形AO4C5B的面积为() 第6题图 7.先做二次函+bx+c关于x轴对称的图象,在绕图像的顶点旋转180度,得到二次函数y=ax2-8x+5,则a、b、c的取之分别是()

初二数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八年级数学试题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30分) 1. 当x= 时,分式112+-x x 无意义,当x= 时,分式1 1 2+-x x 的值为零 2. ()() y x y x x +-=+53 3. 分式 2 32 x ,y 43,xy 65的最简公分母是 4. 若分式5 1 3++-a a 的值为正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 5. 169+的平方根是 6. 方程 1 2 11-= +x x 的解为 7. 当x= 时,分式1 4 --x x 的值为-1 8. 计算 =??? ? ??-÷2 224y x y x 9. 若关于x 的方程 011 1 =--+x ax 有增根,则a 的值为 10.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6、4,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 11.如图,△ABC 中,AB=AC ,D 为AC 上一点,若AD=DB=BC ,则∠A= 度 12.等腰三角形的一腰长为8cm ,底高为15°,则一腰上的高为 cm 13.如图,AB=AC ,AE=AF ,BF ,CE 相交于G ,则图中共有 对全等三角形 14.如图,在Rt △ABC 中,∠ACB=90°,AC=12,BC=5,CD ⊥AB 于D ,则 CD 的长为 15.已知0232 =--x x ,那么 ()1 1 123 -+--x x x 的值为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如果把分式 y x x -中的x 、y 都扩大5倍,那么分式的值( ) A 不变 B 扩大5倍 C 缩小5倍 D 以上都不正确 2. 在() 2-,π2 1 ,722,8,0.101001,81,21这七个数中无理数 的 共有(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3. -8的立方根与4的算术平方根的和是( ) A 0 B 4 C -4 D 0或-4 4. 下面式子中,正确的是( ) A () 2 3 3 2a a a = B b a b a b a -=--2 2 C ()()13 3 -=--- m n n m D ()()12 2=--m n n m 5. 下列各式中( ) ①a b b a =?÷1,②1232123222++-=++---a a a a a a ,③c b c a b a =+-+-22, ④111122++= + + y x y y x x A 只有一个正确 B 有两个正确 C 只有一个不正确 D 都不正确 6.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一个角等于其他两个角的差,则这个三角形是(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等腰三角形 7. 在△ABC 中,∠A :∠B :∠C=1:2:3,CD ⊥AB 于D ,则BD=( ) A A B 41 B AB 3 1 C AB 21 D BC 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