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德公司惊人预测:中美钓鱼岛空战结果108比0

兰德公司惊人预测:中美钓鱼岛空战结果108比0
兰德公司惊人预测:中美钓鱼岛空战结果108比0

兰德公司惊人预测:中美钓鱼岛空战结果108比0

兰德公司基于数学模型推演出的一份报告却明确指出,在解放军针对台湾乃至东海争议领土(指钓鱼岛)实施的任何作战行动中,美军无法有效实施“空中瘫痪作战”。

如果美国确定对台海或钓鱼岛事态进行军事干预,那么解放军可能对位于西太平洋的美军设施进行打击。美军已难以确保距离冲突区域最近的“第一岛链”内的基地(集中在冲绳)的安全,无形中迫使美军(特别是空军)依靠更加遥远的关岛安德森基地实施作战,它距离“台湾海峡中线”和钓鱼岛分别达2,800公里和2,580公里。

96架F-22及提供保障的KC-135平时每天需要油料160万加仑,作战的情况下,每天耗油量将猛增到295万加仑。关岛安德森基地目前拥有美国空军储量最大的油料保障设施,总储量达到6,600万加仑。

在冲突开始阶段,如果该基地油料为满储量,可在无外来补给的情况下遂行22天作战,在外援不受限制的情况下,可保障3个月作战,但此后安德森基地的油料供应将受制于关岛阿普拉港的吞吐量,将使其保障能力只能维持在作战初期水平的75%。

从实际来看,不受限制的油料输送和补给恐过于乐观,谁也不能保证安德森基地的油料设施不会受到攻击。可见,如何保证关岛安德森基地的油料设施安全及油料补充能力,将是美军作战计划人员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

假设安德森空军基地具备充足的维护能力、油料和空中加油机,且美军空中作战不会受到对方攻击或特种部队袭扰,那么96架F-22每天最多可出动115架次,相当于每架F-22每天平均出动1。1架次。按照数学模型,美国空军若想在台湾海峡(或钓鱼岛)上空维持24小时不间断空中巡逻,其所能提供的F-22最大滞空数量为6架。

报告又测算了解放军的应战能力。中国空军现有近300架苏-27、苏-30和歼-11,靠近台海的12座一线机场可满足它们的部署。由于中国大陆到台湾和钓鱼岛的距离均小于关岛,因此解放军战机无需组织复杂的空中加油行动,每天出动架次也远超过美军部署在关岛的F-22。

报告称,部署于一线机场的中国重型战斗机每天可出动690架次,意味着解放军在台海或钓鱼岛上空可在24小时内不间断提供36架战机滞空战斗巡航(CAP),这个数字是美军F-22战区滞空机数的6倍。

媒体报道称,美军举行过的“红旗”和“北方利刃”等演习表明,F-22在与上一代非隐身机的空中对抗中,能取得10∶1的杀伤交换比,即击落对方10架,己方仅损失1架。而近期一些研究报告认为,杀伤交换比在极端情况下甚至可达108∶0。

但真实的空战要比演习复杂得多,且很少出现双方战机单挑的局面。根据着名的“兰开斯特公式”,在空中对抗态势相对均衡时,数量优势在达到一定程度时可抵消质量优势,例如双方出动架次比大于或等于1∶3。18时,拥有10∶1杀伤交换比优势的一方仅能和对方战成平手,如果双方出动架次比增大为1∶6的话,杀伤交换比也会从10∶1锐减至0。9∶1。

这还是没计算中国作战半径略小的歼-10战斗机的情况下得出的数量比,如果将完全适用于台海和钓鱼岛作战的歼-10算进来,则双方滞空战机数量差距还将扩大。

经过精密计算,报告得出两条结论:首先,解放军空军机群可及时集结,且不用担心美国空军战斗机能够作出有效反应。由于关岛与战区相距遥远,因此严重限制了美国空军针对解放军空军集结行动及时作出

反应。其次,美国空军为了保护重要设施,有必要连续实施战斗空中巡逻。

如果解放军作战计划人员能充分利用这种有利态势,那么美国空军战机将面临极为严峻的战术劣势。在美国空军只能使用关岛基地的情况下,多个因素将对美国空军战力投送产生限制:基地最高出动率将限制参战飞机的最大值;

与战区之间的较长距离将限制出动架次率并对空中加油提出较高要求;较大的间距还会以“不对称”方式削弱美国空军的战术灵活性,同时大幅加长反应时间。除非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否则美军将无法持续实施此类作战行动,而且会使美军空中力量最终被赶出“第一岛链”战场。

朝鲜战争中美战损对比

跟联合国军与中朝伤亡交换比打成1:1(可以查美国人自己的统计数据),当然如果志愿军真是这样用人海7:1都挡不住。联合国军的其他国家不算人单算中美阵亡比是5:1左右(根据中美联三方统计数据取的一个本人认为比较合理的中间值)。 联合国统计:中国: 阵亡114855人;重伤死亡21007人,病死13150人;伤210367人;被俘21321人,失踪4300人.合计366100余人.北朝鲜:伤亡260000人. 美国: 阵亡33646人,重伤不治事故\病死等20600人;受伤103284人,被俘7140人;失踪8177人,合计172847人. 英国: 阵亡710人,负伤2278人,失踪1263人,被俘766人,合计5017人. 土尔其: 阵亡717人,负伤2246人,失踪167人,被俘217人,合计3349人. 澳大利亚: 阵亡291人,负伤1240人,失踪39人,被俘21人,合计1591人. 加拿大: 阵亡309人,负伤1055人,失踪30人,被俘2人,合计1396人. 法国: 阵亡288人,负伤818人,失踪18人,被俘11人,合计1135人. 泰国: 阵亡114人,负伤794人,失踪5人,被俘0人,合计913人. 希腊: 阵亡169人,负伤543人,失踪2人,被俘1人,合计715人. 荷兰: 阵亡111人,负伤589人,失踪4人,被俘0人,合计704人. 哥伦比亚:阵亡140人,负伤452人,失踪65人,被俘29人,合计686人. 埃塞俄比亚: 阵亡120人,负伤536人,失踪0人,被俘0人,合计656人.

菲律宾: 阵亡92人,负伤299人,失踪57人,被俘40人,合计488人. 比利时: 阵亡97人,负伤298人,失踪0人,被俘5人,合计440人。 卢森堡: 一个步兵排参加联合国军,死5人伤10人合计15人。 新西兰: 阵亡34人,负伤80人,失踪0人,被俘1人,合计115人。 南非: 阵亡20人,负伤0人,失踪16人,被俘6人,合计42人。 日本(不是联合国军成员国但派了水雷布雷队) 死3人被俘1人。 上合计, 除美国外的其他联合国军兵员损失一共约为17200余人。 如果加上美国的172800余人, 联合国军总损失19万人.中国36.6万人。 现在来看看韩国: 阵亡415004人,负伤425868人,失踪459428人,被俘12536人,合计1312836人。包括美国的172800余人,联合国军总损失19万人.+韩国:阵亡415004人,负伤425868人,失踪459428人,被俘12536人,合计1312836=1502836人。 美国的朝鲜战争纪念碑上显示的伤亡失踪被俘总计:美军172847 联合国军2256523 总计:2429370。阵亡:美军54246,联合国军628833 ,合计:683079;战后很长时间美国军方对中方伤亡一直没有权威的官方统计数据,但美国军方内部参考最大的中美阵亡比例是7:1左右,我没拿出单拿我们自己统计数据是因为容易撕逼(你懂得)。

中国误判抗美援朝战争形势:遭李奇微致命打击

中国误判抗美援朝战争形势: 遭李奇微致命打击 【士气崩溃的联合国军】 在志愿军第三次战役结束后,联合国军退至37线以南,再次丢失汉城(首尔),军队士气降至最低点。其实在二次战役结束,李 奇微接替车祸丧生的沃克出任第8集团军司令时,联合国军就已经 一支张皇失措的军队。 李奇微对这种状况特别深刻,其回忆录里几乎用了半个章节来 描述--基层士兵已经失去以往泼辣的言谈、自信的笑容,大脑一片 麻木,大多数人只想着早日离开朝鲜回国。高层军官,所有的军长、师长都已丧失重新进攻的信心,认为无论何种进攻方式都会归于失败。韩国军队的情况更加严重,在撤出汉城的时候,韩军士兵丢弃 了所有重型火炮、甚至步枪,乘着各式各样的车辆毫无秩序地溃退,他们只有一个念头--离中国军队越远越好。李奇微曾试图制止这种 情况,他站在路中间挥手阻挡,但这只是枉费心机,韩军车辆没有 减速直接绕过。 不但前线军队丧失了士气,美国政府也一度失去将战争继续下 去的信心。在1950年12月底,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将如下看法通 知麦克阿瑟,“中共部队现在十分强大,如果他们全力以赴,完全可 以迫使联合国军撤出朝鲜。”第三次战役结束后,麦克阿瑟也开始正 视现实,他在回复中表示,“如果参谋长联席会议不改变其决定(不 向我们提供大规模增援;不封锁中国海岸;不空袭中国大陆;不许 轰炸中国东北的基地;不放国民党军队'出笼'),则在没有极其重大 的政治原因的情况下,'我们的部队应以作战情况允许的速度尽快撤 离朝鲜'。”

在这种情况下,身为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的李奇微甚至开始着 手撤出朝鲜半岛的准备--在半岛最南端的釜山港地区重新设置一个 纵深很大的防御区域(美军称为“戴维森防线”),美军甚至已经为 这个堑壕体系设置了铁丝网。 【中国领导层对战争形势的误判】 尽管美军方面显得惊慌失措,但其实志愿军在第三次战役中所 达到的已经是“进攻的顶点”,越过了这个最高峰的顶点,就自然地 向低谷下落。在三次战役结束后,志愿军的补给线延长至300多公里,再加上美军空袭,志愿军的后勤补给面临极端困难。志愿军司 令员彭德怀曾这样回忆第三次战役打到“三七线”时的感受:眼看着 几十万中朝军队已经是强弩之末,而敌军的飞机几乎完全摧毁了志 愿军的后勤供应。在缺衣少食、缺弹少炮的情况下,美军随时可能 用另一个立体反攻将几十万志愿军置于绝境。彭德怀说,自己从未 在战争中害怕过,但当时却极度担心志愿军的命运。 除了后勤补给濒临崩溃外,志愿军还面临朝鲜战争期间唯一一 次兵力短缺的问题。第三次战役结束后,第9兵团主力因为在长津 湖战役中伤亡巨大,仍留在元山休整;第3、19兵团在入朝途中, 尚未抵达前线。志愿军的一线部队仅38、39、40、42、50、66军,共6个军21万余人。而且连续2个半月的进攻,也让志愿军各部 队异常疲劳。 实作为前线指挥官,彭德怀清楚了解美军实力受损并不严重, 原先是连发起第三次战役都不同意的,三次战役打完后更是出现前 面所述的对战局的极度忧虑。但在巨大的胜利面前,国内领导层却 犯下了类似麦克阿瑟的错误,毛泽东不但坚持要打第三次战役,在 第四次战役期间,美军发起全线进攻,战局尚未明朗的情况下,还 提出了打到36线的要求。最高领导层对形势的误判,同样成为志愿军在第四、五次战役失利的主要原因。

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美双方军力部署真相回顾(大组图)

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中美双方军力部署真相回顾(大组图) 图:电影《上甘岭》女英雄“王兰”原型。王清珍在上甘岭战役结束后荣立二等功。这是她1953年在朝鲜留下的照片。 一些台湾人经常鼓噪着美军如何强大,连美军败北的战役上甘岭也被说成“其实没有多少美军参战”借以说明美军之能力如何超人,那么,就让我们还原一下历史,看一看上甘岭战役到底双方军队对比是怎么一回事。

图: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第15军、12军参战部队连续击退敌连以下兵力反扑653次。图为参战部队在炮火掩护下,发起反击,收复阵地。 区区一个上甘岭,方圆不过3.7平方公里,中美双方投入兵力总数居然达到十万之众。所谓 的联合国军(其实是乌合之众)当时的阵容如下:

美军整编第七师(全部参战,人数18500人),美国空降兵187团(缺一个营,一共3255人),南韩第二、第九步兵师,外加两个武装营(一共是38050人),此外联合国军配备十八个炮兵营105毫米口径以上火炮300多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补充新兵9000余人,总兵力在65000人左右。 中国军队,第十五军第四十五、四十九两个师,十二军的31师、34师一个团,榴弹炮兵第二、第71师,火箭炮209团,60军炮兵团,高射炮605、61团各一部,总兵力42000人左右。 最后双方阵亡总数为36000人,志愿军我方约为11000人,联合国军约为25000人,上甘岭每平方公里阵亡9700人! 至今摆放在军博里面的一棵奇异的树干,上边布满了158块弹片,这是上甘岭之树。 这次战役由我人民解放军战功卓著的王近山同志指挥,为世界战史上所罕见。美军高级将领战后回忆这次战役不得不说:“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残忍的挽回面子的恶性赌博,这次作战是 失败的。”(美国联合国军司令官克拉克上将《朝鲜战争回忆》)美军军方最高负责人说:“这

朝鲜战争与现代中美战争

朝鲜战争与现代中美战争 2011/07/21 作者:明夷济 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继续实行遏制中国政策,中美之间的矛盾加剧,由于核武器巨大的杀伤力,尽管发生在中国本土的中美战争可以被排除在外,但可能发生在中国周边地区以及海洋地区的战争仍然存在。因此研究50年代的朝鲜战争,对于将来可能在中国周边地区发生的中美战争有着不可或缺的借鉴意义。 两军对垒,无非就是发现敌人,击中敌人,然后摧毁敌人。因此我总结了“发现即击中,击中即摧毁”理论。 一、发现即击中,击中即摧毁理论与朝鲜战争、现代战争 1.1能够发现所要打击的目标,是战场获胜的最主要原因。 当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出现,大规模摧毁敌人已经成为可能。不像在一战时期,敌人就在出现在面前,却无力消灭敌人。 坦克、各种火炮和飞机炸弹的出现,使得武器在战场上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伤亡率也远远大于历史的任何一个时期。 而现代战争中,由于精确制导导弹和炸弹的出现,导弹的精确和巨大的杀伤力,使得武器在战争中的重要性超过了历史任何一个时期。过去我们在朝鲜战争使用的密集攻势,在威力强大的精确制导武器面前只能是牺牲品。 由于精确制导武器的出现,能够发现所要打击的目标,不仅仅是战场获胜的前提,而且是最主要的原因。 于是用于“发现”的工具或者武器以及情报收集工作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就“发现”的工具讲,有google earth,凡是在地球表面的一切事物都一览无余,可以精确到厘米。也就是说中国的一切水面舰艇,数量多少,长的什么样,人家看的清清楚楚。潜艇虽然躲在水下比较安全,但是一浮出水面,就被监测到了。有各种军事侦察卫星。还有各种侦察手段,美军的侦察机老是在中国周边地区活动,中国近海有美国的监测船和潜艇不断地收集水下数据。可以说,美国比中国本身更了解中国的军事地理信息。从某种意义上说,如果“发现”是战争的一环,那么美国从来没有停止对中国的“战争”。 放在战场上,美军可以用军事侦察卫星提供陆地打击目标的信息,可以用预警机提供空中信息。塞尔维亚的空军不敢起飞,阿富汗的塔利班藏在山洞,伊拉克的坦克掩藏在沙漠深处,利比亚的军事目标遭到轰炸。 在朝鲜战争中,“发现”还远远没有如此重要。即使志愿军发现并包围了美军,也没法实行围歼。即便包围的是一个连,也不能迅速吃掉,反而会丧失很多志愿

浅谈朝鲜战争的胜负

浅谈朝鲜战争的胜负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2周年,我们有幸见证这个黄种人的民族重弱小的,任人宰割的落后国家发展成如今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这几十年来的辛酸苦楚,先人们的努力,造就了我们这代人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是这62年来的辛酸史,是我们这代人必须牢记的,毕竟我们生活在这种和平年代,远离战争的硝烟,我们会因为和平时期的生活把先人们所经受的痛楚慢慢遗忘,这就造成了现在人们思想的退步,如今的中国很强大,但是从根本上讲,中国还很弱小,虽然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但是这造成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根本就无法做到先富带动后富的行动,尽管中国政府正在努力的往这方面做,但是我认为要想实现先富带动后富,到达所谓的共同富裕至少还需一个世纪吧。。。。。。 新中国成立至今,这62年的发展,中国的飞跃,是有目共睹的,撇开现在的种种问题,中国的发展道路是正确的,虽然在这条道路上走过不少岔道。 建国初期,百废待兴,中国靠着自己的双脚一步一步去探索,去追寻发展的道路,这是一种自强,自信的表现。原子弹,氢弹的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在军事力量上质的飞跃;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航天航空领域的发展;中美建交,中日建交,则体现中国的实力蒸蒸日上。但是中国的发展并表示一帆风顺的,比如说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经济倒退了不晓得多少年。 而我想通过我自己,来简单的评价一下中国抗美援朝战争的胜负。 战争的胜负我个人观点应该从他的2个角度出发来思考的胜负关系。首先是战略企图与图谋。其次是战术作战的能力与体现。在这里我们先要来驳斥一下所谓“伤亡胜负论断”韩战中,美国拥有的先进武器,是中国军队当时情况下不可能想象的。但是在实际作战中,美国并没有那么超前的歼灭与俘获中国军人很多。而中国的内部自身矛盾造成了高达45%非作战减员情况。则在后期中国文献中也有相关记载。美国与中国的伤亡比例按照数字统计,公平说只有1:3-1:4左右。而美国自己的军事报告声称高达1:10。这是很不切合实际。战后撤退回国的中国军队约有38-41万。而当时分拨次参战的中国军队总数约有100万。而美国大约俘获约有12-18万战俘。因此中国的伤亡总数约在26-23万人。总计约占53%部队损失。而美军确切伤亡总数应该小于8万人。因此可以推断1:3到1:4是可以成立的。但是,这并不能说美国就是因此成为胜利者。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全世界范围内,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与人民伤亡总数约有1.2亿。而法西斯轴心国以及服从国军民伤亡总数2300万。在欧洲战场上,纳粹德国当时损失平民与军队总和为960万。而同盟国是3210万。如果按照伤亡大小判断胜负。那么失败的绝对不是希特勒。 战争要区分来看待,首先是战略上,美军当时进入半岛与金日成军队开战。主要战略企图是美军要全部消灭朝鲜军队。维系韩国军队的武装与政权建设。而在后阶段,由于麦克将军的神勇的,美军作战效果取得了飞跃,已经占领了平壤。而且在仁川以北地区合围并且歼灭了55万朝鲜军队。因此,战略目标美军发生了变化,改变了维持现状的原定部署,改为消灭金日成的北朝鲜政权。在靠近中国边境鸭绿江附近的地区,美军却突然遭遇了世界上另外一个当时的陆地军事强国中国的武装干涉,这是美军始料不及的,根本没有任何思维余地,因为在此之前美军有1000个理由认为中国是不敢公然出兵对抗的。 战争持续着,双方各有胜负,而随着美空军优势不断加强,中国的后方补给出现极大困难。因此,中国就此考虑停止战争。而这恰好复合我们的初期战略定位“维系韩国政权”。因此。我们之间可以达成协议。在随后发生了反复,这主要由于个别领导者如李成万的主观臆断造成的。

朝鲜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

朝鲜战争时期的中美关系,回顾起来尽管并不令人愉快,却能给人以教益。就是在美国,至今仍有学者著文研究。由于立场和视角不同,认识上存在差异,他们提出了一些和我们不同的见解,或者忽略了一些史实,这也不足为怪;但其中有些涉及原则性的问题,笔者认为有必要按照历史研究的客观性要求进行杯讨,求得有个符合历史真相的看法。现将有关的墓本史实和自己的观点阐述如下。 (一) 中美之问为什么在朝鲜半岛兵戎相见,其性质又是什么呢?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撤开政策研究战略,容易舍本逐末,抓不住本质。中美之间发生军事对抗,须从双方的外交政策说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表现为要称霸世界的“杜鲁门主义”。比如,.就美国而言,它的全球战略重点在欧洲,担忧在与中国的军事较量中把力量消耗殆尽,担忧苏联乘机急剧发展力量而“吞掉”西欣。英、法等西欧国家要求美国加强西欧力量的压力,也牵制着美国。美国为自己的力量不能东西兼顾而深为困扰。再者,二次大战后,美国公众厌恶战争的情绪普遍增长,不愿为侵略战争承受人力和经济的沉重负担,这对美国当局的政策也有不可忽视的制约作用。就中国而言,组织志愿军到朝鲜参战是为了履行国际主义义务和保律自己国家的安全。既然已经打’到了“三八线”,帮助民主朝鲜恢复了原有土地,自己的安全也有了保障,目的就已达到。在“三八线”已经恢复的墓础上进行和谈,无扭于中朝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中国需要完成国内经济恢复和民主改革的任务。和平建设自己国家的愿望自然也促使中国决策谈判。上述种种因素,不但决定了交战双方决策谈判,而且决定了后来停战的实现。 (四) 朝鲜停战谈判开始后,进展很不顺利,形成了边打边谈、打谈长期交织进行的“马拉松”式的过程。这是因为美国政府缺乏谈判诚意,不愿达成公平合理的协议,先是谋求多占土地以“补偿海、空军优势”,继而在战俘遣返问题上纠缠,并且不断地施加军事压力。因此,朝中方面只得在谈判桌上据理力争,同时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通过阵地攻防作战给“联合国军”以打击,并粉碎了美军的“纹杀战”和细菌战。典国方面终究不能改变战略相持的基本局面,不能改变朝鲜战争的墓本规律,终于在1953年7月与朝中方面签订了停战协定。有的美国学者认为,停战之所以实现,是因为中国屈服于艾森豪威尔的压力。其实,大谬不然。1952年11月艾森豪威尔当选美国总统后,确实来势很凶。一方面,采取国际舆论所说的“故蒋介石出笼”的策略,唆使台湾国民党军队对中国大陆东南沿海地带进行袭击骚扰;另一方面,积极策划在朝鲜东西海岸实施两栖登陆,配合正面进攻,要推进到平壤、元山一线。企图以两方面的压力迫使中国屈服。毛泽东干1953年2月1日对这种压力作了公开的有力回答:“我们是要和平的,但是,只要美帝国主义一夭不放弃它那种蛮横无理的要求和扩大侵略的阴谋,中国人民的决心就是只有同朝鲜人民一道,一直战斗到底。”?在实际措施上,中国军队在东南沿海做了足够的防御部署,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朝鲜战场上进行了大规模的反登陆作战准备。这两方面的森严壁垒,使美国的压力成为泡影。美国当局深感一切压力都行不通,只好下决心在朝鲜停战。5月25日,美国国务卿杜勒斯专程到新德里,向印度总理尼赫鲁表明美国要达成战俘遣返协议和签订停战协定的意图。印度将这个信息转告给了中国政府。此后,停战谈判进展较快。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在夏季发动了全线性的进攻作战,特别是金城战役,给了强迫扣留朝鲜人民军战俘的南朝鲜李承晚集团以重大打击。在这种情况下,美方没有采取大的对抗行动,而是在谈判桌上对朝中方面提出的一系列质询作出了12条答复和保证à。对美方的这些答复和保证,朝中方面基水上满意了,才决定签字停战。也有的美国学者把中国愿意停战归之于美国原子武器的威慑力量。这种偏颇观念大概是唯武器论导致的。殊不知,中国对待原子武器的态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1950年10月26日中共中央的一份文件就讲过,原子武器固然具有大规模杀伤作用,但它不能决定战争的胜负;而且在苏联1949年掌握原子武器以后,美国已不居

中美两国在朝鲜战争中究竟阵亡了多少人

中美两国在朝鲜战争中究竟阵亡了多少人 重读历史启风的博客2014年10月31日星期六 依据新华网前天的报道,现在获得确认的抗美援朝烈士为197653名,他们包括战争期间牺牲和失踪的志愿军官兵、支前民兵民工、支前工作人员,以及停战后至志愿军回国前帮助朝鲜生产建设牺牲和因伤复发牺牲的人员。对于朝鲜战争中,志愿军的伤亡人数,一直众说纷纭。本文会在后面列出几种常见说法,做一个大致的比较。 中方不断补充阵亡烈士人数 1953年7月27日,中朝方面与联合国军方面签订了停战协定。战争结束后两个月,志愿军司令部公布作战减员36.6万,与中央军委作战部统计一致。当时没有公布志愿军具体的阵亡人数。同时联合国军给出的战果则让人咋舌,他们称杀伤志愿军92万人(估计其中死亡为30万—40万人),共杀伤中朝两国142—150万士兵。 中方直到1988年,军事科学院编著出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一书,才将36.6万的数字具体化,称“自身作战减员36.6万人(另非作战死亡2.5万人)”,其中“阵亡11.6万人,战伤22万人,失踪被俘2.9万余人”。以此计算,阵亡人数共计14.1万。在曾任志愿军司令部作战科长的孟照辉看来,这一数字“基本上是准确的。因为它完全是依据历史资料统计的,而历史资料有着毋庸置疑的可信度。”不管《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用的是什么历史资料,其可信与否,总之书中披露的统计数字后来被广泛使用。 然而,志愿军阵亡人数的数据更新并没有就此结束。2000年,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的“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50周年大型展览”上,又公布了一个志愿军阵亡总数:171669人。 与上面数字同时公布还有一组各省烈士人数:天津977人;北京1438人;河北10155人;山西5835人;内蒙1683人;辽宁13374人;吉林18260人;黑龙江8222人;山东19685人;上海1634人;江苏7268人;安徽4151人;浙江3732人;江西2162人;四川30789人;贵州2799人;云南1482人;新疆61人;青海48人;甘肃1041人;宁夏461人;陕西2802人;广西2915人;广东3186人;湖南10687人;湖北5167人;河南10673人;福建982人。 现在军事博物馆“志愿军烈士墙”上的数字,统计于2006年,与六年前又不相同。此时的数字是:福建1173人;甘肃1259人;云南1604人;江西3258人;辽宁13374人;山东19766人;吉林18499人;四川21051人;湖南11541

朝鲜战争后期志愿军几次重大战役失利

朝鲜战争后期志愿军几次重大战役失利 第三次战役后,联合国军内部士气极度低迷,甚至一度准备退出朝鲜。但新任联合国军司令李奇威挽救了危局,他一到朝鲜就立马整顿联合国军,使部队迅速回到正常作战状态。同时在作战中他采取了收缩防线、抢占山头保护侧翼等一系列简单而实用的战术。这些战术的效果在第4和第5次战役中很快得以体现,联合国军不仅成功破解了志愿军的穿插迂回战术,更是在第5次战役中依托重火力和装甲部队的快速穿插优势,重创志愿军各参战部队。 1950年12月31日志愿军发起第3次战役,联合国军稍加抵抗后便立马撤出汉城。图中撤出汉城的车辆上挤满了联合国军士兵,一辆坦克也翻倒在路边,足见撤退的慌乱程度。 在志愿军第三次战役结束后,联合国军退至37线以南,再次失掉汉城,军队士气降至最低点。其实在二次战役结束,李奇威接替车祸丧生的沃克出任第8集团军司令时,联合国军就已经成为一支张皇失措的军队。李奇威对这种状况特别深刻,其回忆录里几乎用了半个章节来描述----基层士兵大脑一片麻木,大多数人只想着早日离开朝鲜回国。高层军官,所有的军长、师长都已丧失重新进攻的信心,认为无论何种进攻方式都会归于失败。韩国军队的情况更加严重,在撤出汉城的时候,韩军士兵丢弃了所有重型火炮、甚至步枪,他们只有一个念头----离中国军队越远越好。 美国政府也一度失去将战争继续下去的信心。在1950年12月底,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将如下看法通知麦克阿瑟,“中共部队现在十分强大,如果他们全力以赴,完全可以迫使联合国军撤出朝鲜。”第三次战役结束后,麦克阿瑟也开始正视现实,他在回复中表示,“如果参谋长联席会议不改变其决定(不向我们提供大规模增援;不封锁中国海岸;不空袭中国大陆;不许轰炸中国东北的基地;不放国民党军队…出笼?),则在没有极其重大的政治原因的情况下,…我们的部队应以作战情况允许的速度尽快撤离朝鲜?。”在这种情况下,身为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的李奇威甚至开始着手撤出朝鲜半岛的准备----在半岛最南端的釜山港地区重新设置一个纵深很大的防御区域(美军称为“戴维森防线”),美军甚至已经为这个堑壕体系设置了铁丝网。 实际上当初彭德怀并不同意发起第3次战役,各种不利因素太多,但国内决策层却决定乘胜追击----这一与麦克阿瑟类似的错误判断,让彭德怀最终做出了发动第3次战役的决定。 尽管美军方面显得惊慌失措,但其实志愿军在第三次战役中所达到的已经是“进攻的顶点”,越过了这个最高峰的顶点,就自然地向低谷下落。在三次战役结束后,志愿军的补给线延长至300多公里,再加上美军空袭,志愿军的后勤补给面临极端困难。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曾这样回忆第三次战役打到“三七线”时的感受:眼看着几十万中朝军队已经是强弩之末,而敌军的飞机几乎完全摧毁了志愿军的后勤供应。美军随时可能用另一个立体反攻将几十万志愿军置于绝境。彭德怀说,自己从未在战争中害怕过,但当时却极度担心志愿军的命运。 除了后勤补给濒临崩溃外,志愿军还面临朝鲜战争期间唯一一次兵力短缺的问题。第三次战役结束后,第9兵团主力因为在长津湖战役中伤亡巨大,仍留在元山休整;第3、19

朝鲜战争后期志愿军几次重大战役失利简析

朝鲜战争后期志愿军几次重大战役失利简析 第三次战役后,联合国军内部士气极度低迷,甚至一度准备退出朝鲜。但新任联合国军司令李奇微挽救了危局,他一到朝鲜就立马整顿联合国军,使部队迅速回到正常作战状态。同时在作战中他采取了收缩防线、抢占山头保护侧翼等一系列简单而实用的战术。这些战术的效果在第4和第5次战役中很快得以体现,联合国军不仅成功破解了志愿军的穿插迂回战术,更是在第5次战役中依托重火力和装甲部队的快速穿插优势,重创志愿军各参战部队。 1950年12月31日志愿军发起第3次战役,联合国军稍加抵抗后便立马撤出汉城。图中撤出汉城的车辆上挤满了联合国军士兵,一辆坦克也翻倒在路边,足见撤退的慌乱程度。 在志愿军第三次战役结束后,联合国军退至37线以南,再次失掉汉城,军队士气降至最低点。其实在二次战役结束,李奇微接替车祸丧生的沃克出任第8集团军司令时,联合国军就已经成为一支张皇失措的军队。李奇微对这种状况特别深刻,其回忆录里几乎用了半个章节来描述----基层士兵大脑一片麻木,大多数人只想着早日离开朝鲜回国。高层军官,所有的军长、师长都已丧失重新进攻的信心,认为无论何种进攻方式都会归于失败。韩国军队的情况更加严重,在撤出汉城的时候,韩军士兵丢弃了所有重型火炮、甚至步枪,他们只有一个念头----离中国军队越远越好。 美国政府也一度失去将战争继续下去的信心。在1950年12月底,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将如下看法通知麦克阿瑟,“中共部队现在十分强大,如果他们全力以赴,完全可以迫使联合国军撤出朝鲜。”第三次战役结束后,麦克阿瑟也开始正视现实,他在回复中表示,“如果参谋长联席会议不改变其决定(不向我们提供大规模增援;不封锁中国海岸;不空袭中国大陆;不许轰炸中国东北的基地;不放国民党军队‘出笼’),则在没有极其重大的政治原因的情况下,‘我们的部队应以作战情况允许的速度尽快撤离朝鲜’。”在这种情况下,身为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的李奇微甚至开始着手撤出朝鲜半岛的准备----在半岛最南端的釜山港地区重新设置一个纵深很大的防御区域(美军称为“戴维森防线”),美军甚至已经为这个堑壕体系设置了铁丝网。 实际上当初彭德怀并不同意发起第3次战役,各种不利因素太多,但国内决策层却决定乘胜追击----这一与麦克阿瑟类似的错误判断,让彭德怀最终做出了发动第3次战役的决定。 尽管美军方面显得惊慌失措,但其实志愿军在第三次战役中所达到的已经是“进攻的顶点”,越过了这个最高峰的顶点,就自然地向低谷下落。在三次战役结束后,志愿军的补给线延长至300多公里,再加上美军空袭,志愿军的后勤补给面临极端困难。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曾这样回忆第三次战役打到“三七线”时的感受:眼看着几十万中朝军队已经是强弩之末,而敌军的飞机几乎完全摧毁了志愿军的后勤供应。美军随时可能用另一个立体反攻将几十万志愿军置于绝境。彭德怀说,自己从未在战争中害怕过,但当时却极度担心志愿军的命运。 除了后勤补给濒临崩溃外,志愿军还面临朝鲜战争期间唯一一次兵力短缺的问题。第三次战役结束后,第9兵团主力因为在长津湖战役中伤亡巨大,仍留在元山休整;第3、19兵团在入朝途中,尚未抵达前线。志愿军的一线部队仅38、39、40、42、50、66军,共6个军21万余人。而且连续2个半月的进攻,也让志愿军各部队异常疲劳。其实作为前线指挥官,彭德怀清楚了解美军实力受损并不严重,原先是连发起第三次战役都不同意的,三次战役打完后更是出现前面所述的对战局的极度忧虑。但在巨大的胜利面前,国内决策层却犯下了类似麦克阿瑟的错误,不但坚持要打第三次战役,在第四次战役期间,美军发起全线进攻,战局尚未明朗的情况下,还提出了打到36线的要求。决策层对形势的误判,同样成为志愿军在第四、五次战役失利的主要原因。 在朝鲜战争中,如果说谁是美军的第一功臣,自然非李奇微莫属。李奇微在二次战役后接替因车祸丧生的沃克担任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其在上任后,即着手展开对第8集团军的

一位美国将军对朝鲜战争中美输赢的独特看法

美国前退役将军迪拉堪贝宁中将,在他的后期《如何公正看代我们与他们》论述:“韩战结束了。 我们在这次战争中,与我们的曾经的一个朋友展开了。而结局就是始终摆在那里。战争需要分出胜负与输赢的关系的。”面对很多人的无休止的争论,把我们说成是那场战争中的获胜者。这是错误的但是同时也是包含了正确因素。把中国说成最大的失败者,这毫无疑问是错误的。同时也带有正确含义。 战争的胜负我个人观点应该从他的2个角度出发来思考的胜负关系。首先是战略企图与图谋。其次是战术作战的能力与体现。在这里我们先要来驳斥一下所谓“伤亡胜负论断”韩战中,我们拥有的先进武器,是中国军队当时情况下不可能想象的。 但是在实际作战中,我们并没有那么超前的歼灭与俘获他们很多。而他们的内部自身矛盾造成了高达45%非作战减员情况。则在后期中国文献中也有相关记载。我们与他们的伤亡比例按照数字统计,公平说只有1:3-1:4左右。而我们自己的军事报告声称高达1:10。这是很不切合实际。战后撤退回国的中国军队约有38-41万。而当时分拨次参战的中国军队总数约有100万。而我们大约俘获他们约有12-18万战俘。因此他们的伤亡总数约在26-23万人。总计约占53%部队损失。而我军确切伤亡总数应该小于8万人。因此可以推断1:3到1:4是可以成立的。但是,这并不能说我们就是因此成为胜利者。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全世界范围内,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与人民伤亡总数约有1.2亿。而法西斯轴心国以及服从国军民伤亡总数2300万。在欧洲战场上,纳粹德国当时损失平民与军队总和为960万。而同盟国是3210万。如果按照伤亡大小判断胜负。那么失败的绝对不是希特勒。 战争要区分来看待。首先是战略上。我们当时进入半岛与金日成军队开战。主要战略企图是我们要全部消灭朝鲜军队。维系韩国军队的武装与政权建设。而在后阶段,由于麦克将军的神勇的,我们的军队作战效果取得了飞跃。我们已经占领了平壤。而且在仁川以北地区合围并且歼灭了55万朝鲜军队。因此,战略目标我们发生了变化。改变了维持现状的原定部署。改为消灭金日成的北朝鲜政权。在靠近中国边境鸭绿江附近的地区。我们却突然遭遇了世界上另外一个当时的陆地军事强国中国的武装干涉。这是我们始料不及的。根本没有任何思维余地。因为在此之前我们有1000个理由认为毛是不敢公然出兵对抗的。因此,我们的战略上出现的美国自建国以后从没有的失利。我们开始节节后退。而南朝鲜军队作为后卫阻击部队。他们根本进不到自己的职责。他们跑得速度比我们要快很多。但是,我们后退到38度线后,我们不再后撤。 因为这里到达了我们承受的底线。失去这里我们不在乎对华使用核武器。而中国也是深刻明确这一点的含义的。而中国的主导战略思维是“保护与维持”他们并不打算在那个时期帮助总体倾向斯大林的金日成完成统一。 这对于中国当时时局是十分不利的。而随着我们空军优势不断加强。他们的后方补给出现极大困难。因此,中国就此考虑停止战争。而这恰好复合我们的初期战略定位“维系韩国政权”。因此。我们之间可以达成协议。在随后发生了反复。 这主要由于个别领导者如李成万的主观臆断造成的。因此,在战略角度上,我们与中国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我们扼制了北朝鲜军队对韩国的入侵局面。把它赶回去了。而中国为了维护他们的边境把我们从鸭绿江边驱赶回来。并且界定在38度线。他们也是完成了自己的既定目标的。因此,战略角度上我们谁都不是失败者。 但是,战术角度上,我们的确失去了这场战争。我们的部队在先期遭受了中国形式的“闪击战”的快速打击。在中后期由于多次指导性失误。使得我们出现了很大的不利局面。他们的作战能力完全使得我们震惊了。我们当时并不知道这支曾经被前中国国民政府军驱赶到无人区的军队具有如此的凶悍的作战能力。

简析朝鲜战争双方的胜负

简析朝鲜战争的胜负 摘要:朝鲜战争是20世纪中页一场对世界局势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战争。它是几个大国之间的博弈,战争期间双方在政治、军事、外交诸多领域展开了激烈的较量。战争持续了三年,最终双方签订了停战协议,这个结果似乎有些出人意料。基于朝鲜战争期间和结束后的影响,我们需要分析它的胜负归属。本文从中国的战略目的、双方的军事斗争以及国际影响等方面入手分析,最终认为它是一场互有得失的战争。 关键字:胜负战略目的军事斗争国际影响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同年10月19日,朝鲜的邻国中国的军队—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与北朝鲜一道,参加对南韩军队以及以美军为中坚力量的“联合国军”的作战,朝鲜战争变得更为复杂。三年后,即1953年7月27日,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当时担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的美国克拉克将军后来说:“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战争结束了,谁胜谁负却值得我们思考。 中国大陆的历史书籍中一致的认定是中朝军民获得了胜利,克拉克的说法却只是“没有取得胜利”,双方的说法似乎有些差别,下文将展开分析。 一、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看中国的战略目的 当美军仁川登陆、朝鲜内战扩大后,北朝鲜的敌人便迅速的向北推进。中国的东北边境很快受到了美军的侵扰。适时,北朝鲜人民军节节败退,处境极为不利。在兄弟邻邦处于危急存亡之际,在我国领土主权和国家安全受到严重威胁之时,党和政府不惧新中国刚成立面临的多种困难,从挽救朝鲜危局、保卫祖国安全以及维护亚洲与世界和平的根本立场出发,毅然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决定出兵朝鲜。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口号值得分析。中国政府当时可以不出兵,但如果任凭美军侵略,占领朝鲜,到时强敌压境,必定会给我国的建设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因此抗美援朝是中国的被迫自卫,也是主动的自卫。但是,这个口号是“抗”美,是“保”家,是“卫”国,显然它是有着极大的防御性质的。再看出兵后的战况,经过五次战役,中朝一方已经大大打击了美韩的侵略气焰,将战线推到三八线附近。此时,可以说,保家卫国的任务已经完成了。接下来,还需要继续的援朝抗美。经过了一年的较量,双方又对峙于三八线附近。在中国人民的帮助下,北朝鲜的局势已大有改观。此时,中国继续保持大批的兵力,其目的,最低限度是使局势回复到内战爆发前的状况,现在则是要巩固战果。此时双方开始了停战谈判。之后的两年,双方打打停停,以战促谈,而中朝军队则始终坚持积极防御的方针,战线并没有大的变动。朝鲜战争持续了三年,而攻的阶段不到一年(从1950年10月入朝至1951年7月开始谈判),而守的阶段却有整整两年(从1950年7月到1953年7月)。很明显,守占了绝大部分。以守而获胜,在历史上是从来没有的。 再看援朝的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是中朝部队的主力,朝鲜人民军主要是配合作战。在五次战役结束后,在战线僵持于三八线附近后,中朝部队没有在战略上主动进攻。最终,双方签订了停战协议,中国人民志愿军并没有帮助北朝鲜完成统一大业。如果说援朝的目的是帮助朝鲜恢复到内战前的局势,即以三八线为界,那么,中国已实现了它的目的,但它却无法从北朝鲜抽身而去,并且又把这个包袱背了两年,为此中国付出了太大的代价。如果说,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帮助北朝鲜统一整个半岛为目的,那么,显然这个目的没有实现。 二、从战争双方的军事斗争状况来分析胜负

朝鲜战争中美伤亡统计二

朝鲜战争中美伤亡统计二 ? 1953年10月25日美联社发布的联合国军损失人数为147万余人韩国国防部编写的《韩国战争史》和《军事史杂志》公布的损失人数为116万余人1956年美联社公布的数据是:美军伤亡失踪被俘总计14万2千(142091人)美军和联合国军共计伤亡148万人(1474269人)。1988年出版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史》统计数字为中朝军队共歼敌109万余人(含朝鲜人民军独立作战歼敌13.6万余人)其中美军39万余人韩军66万余人其他仆从军2万余人。志愿军战斗伤亡36万非战斗伤亡41万。朝鲜人民军作战伤亡26万人中朝方面共损失100万。中国有14万英雄儿女长眠在异国他乡。在朝鲜牺牲的十几万名烈士他们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五湖四海。其中北京市1438名天津市977名河北省10155名山西省5835名内蒙古自治区1683名辽宁省13374名吉林省18260名黑龙江省8222名山东省19685名上海市1634 名江苏省7268名安徽省4151名浙江省3732名江西省2162名福建省982名河南省10673名湖北省5167名湖南省10687名广东省3186名广西壮族自治区2915名陕西省2802名宁夏回族自治区461名甘肃省1041名青海省48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61名四川省30789名贵州省2799名云南省1482名。而位于美国华盛顿的朝鲜战争纪念碑上显示的伤亡失踪被俘总计:美军172847 联合国军2256523 总计:

2429370 。阵亡美军54246人联合国军628833人。这个数字远大于1956年美联社公布的数据。阵亡:美军54246联合国军628833 合计:683079;失踪:美军8177 联合国军470267 合计:478444;被俘:美军7140 联合国军92970 合计:100110;受伤:美军103284 联合国军1064453 合计:116773。双方都是自己统计自己的伤亡。要有水份都有。我认为迄今为止以双石的研究最为翔实可信引录如下:朝鲜战争双方地面部队损失表7月27日中朝联合司令部发表战绩公报。公报称:自1950年6月25日至本日止朝鲜人民军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共毙伤俘敌1093839名其中美军397 543名击落击伤和缴获敌机12 224架击毁击伤和缴获敌军坦克3 064辆击毁击伤和缴获敌军各种炮7 695门击沉击伤敌军舰艇257艘。其中中国人民志愿军创造的战绩为:毙伤敌671 954人俘敌46 088人劝降435人共计718 477人其中美军290 000余人;击毁击伤敌坦克2 006辆、汽车3 165辆、装甲车44辆、飞机10 629架、各种炮583门;缴获敌坦克245辆、汽车5 256辆、装甲车51辆、飞机11架、各种炮4 037门、各种枪73 262支(挺)。这是一个丰硕的战果。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战果统计方面的严肃性是 有口碑的即或是对手也常有称道之语。孟良崮战役攻占孟良崮后因清点战果时发现了尚有万余人漏粟裕即令部队重新投入战斗方将蒋军整编第七十四师和整编第八十三师一部全歼就是一例。在军委作战局工作过的张清

朝鲜战争著名的长津湖战役(围歼美国陆战队第一师)

围歼美国海军陆战队第一师 1950年11月27日,埋伏在长津湖地区的志愿军九兵团突然进攻北侵的美海军陆战第一师,并将其分割包围在海拔1200米的高地上。目的是利用有利地形全歼这支孤军深入的美国王牌军。志愿军九兵团由20军、26和27军组成。九兵团的部队是准备台湾战役的主力,每个军都是四四制加强营,甚至都是五五制,共计有近15万人。在11月21日,20军隐蔽进到柳潭里西南,27军潜到柳潭里和新兴里北部,26军作为预备队由厚昌地区向长津湖靠近。 在长津湖附近的柳潭里、新兴里、下碣隅里地区被围的美军海军陆战第一师主力,共有4个团、1个坦克营、3个炮兵营,另有美军步兵第七师一部2500余人,总兵力为1万6000人。此时美陆战第一师处境十分危险。唯一能指望的友邻美军步兵第七师己被击溃,并逃向海边。而长津湖离最近的海港兴南有130公里的距离,只有一条山路可供美军突围所用。大部分路段险峻陡峭。路两旁的山上均是志愿军阵地,路上又设了很多路障。 在历时半个月的包围和突围作战中,双方在极度严寒的条件下进行了一场史诗般的惨烈战争。交战双方都有不少英勇卓绝,坚忍不拔的行为。国内有很多描述英勇的志愿军进行长津湖之战的资料。对美军来说,志愿军的攻击来得很突然,部队仿佛是从地下冒出来一样向美军猛烈冲击。志愿军第20军和第27军的步兵们经过一夜战斗,把一字纵队行进的机械化美军陆战第一师整个部队包围在长达70公里的山沟里并被切成了四段。 美陆战第一师同样是久经沙场的王牌劲旅,老练且极其顽强。虽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但美军的应变能力不俗,战术也很独特。他们将200辆坦克在几个被围地点迅速构成环形防御圈,顽强的支撑,集中火力横扫潮水般进攻的志愿军部队。 美军工兵在很短的时间里,冒着炮火迅速开辟临时的下碣隅里机场是美军突围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美军飞机也顶着枪林弹雨降落,空运后撤伤员4000余人(其

朝鲜战争 中美士兵肉搏纪实

朝鲜战争中美士兵肉搏纪实.txt 网站搜索 首页图片热点专题行情传真币卡动态投资分析热点话题报刊邮讯 邮币卡苑投资纵横少怀专栏股票股证休闲娱乐 中国投资资讯网→少怀专栏→军事时事 阅读新闻 史海勾沉:朝鲜战争中美士兵肉搏纪实 [日期:2005-6-13]来源:舰船知识网络版作者:[字体:大中小] 1950年11月1日,云山城的早晨笼罩在浓重的雾气之中。 下午时分,中国第三十九军一一六师师长汪洋骤然紧张起来,通过观察发现,云 山东北方向的敌坦克、汽车和步兵开始向后移动,云山城附近的敌人也开始往来频繁。同时, 右翼前沿的观察所也报告,他们发现他们正面的敌人背起了背包,乘坐汽车开始向后开动。 汪洋第一个反应就是:云山的敌人已经察觉三面被围,要逃跑。汪洋看看手表,16时整,距 离 原定的进攻时间还有三个多小时,如果不立即进攻,战机就要失去了,这位中国师长 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 这是朝鲜战争战局将要发生重要转折的一天。 联合国军的右翼在没能最后判断出与他们交战的军队来自何方的情况下已被击 溃,沃克虽然调整了部署,渡过清川江的兵力有所增加,但各部队仍然处于分散状态。在一 种莫名其妙的侥幸心理的驱使下,麦克阿瑟计划在感恩节之前结束战争。 彭德怀敏锐地感觉到,志愿军刚入朝时的那种部队调动有些混乱的局面已经结束, 各军目前已经到达指定位置,志愿军可以集中10—12个师共15万兵力作战,兵力的优势迎 来了制胜的战机。彭德怀要给联合国军以一次巨大打击的战役计划是:在敌人已经破碎的右 翼突破而进,正面进攻配合纵深迂回,割断联合国军的南北联系,将敌人歼灭于清川江以北 地区。 可是,在没有遭到攻击的时候,云山之敌就有了逃跑的迹象。第三十九军军长吴 信泉不得不决定把攻击的时间提前至17时。 彭德怀同意了。 云山正面已经蓄势已久的中国大部队就要席卷小小的云山城了,而彭德怀全部歼 灭敌人的企图,就取决于右翼横向向西穿插的第三十八军前进的速度和质量了。 事后才知道,一一六师师长汪洋所发现的云山正面的联合国军不是在撤退,而是 南朝鲜第一师的部队正在与美军骑兵第一师八团进行换防。 换防之后,在中国军队发起攻击的瞬间,美骑兵第一师八团就位于最前沿了,这 一点中国第三十九军的官兵并不知道,攻击开始以后,他们依然认为对方是南朝鲜第一师的 部队。

朝鲜战争后期志愿军几次重大战役失利简析五

朝鲜战争后期志愿军几次重大战役失利简析五 朝鲜战争后期志愿军几次重大战役失利简析 第三次战役后联合国军内部士气极度低迷甚至一度准备退出朝鲜。但新任联合国军司令李奇微挽救了危局他一到朝鲜就立马整顿联合国军使部队迅速回到正常作战状态。同时在作战中他采取了收缩防线、抢占山头保护侧翼等一系列简单而实用的战术。这些战术的效果在第4和第5次战役中很快得以体现联合国军不仅成功破解了志愿军的穿插迂回战术更是在第5次战役中依托重火力和装甲部队的快速穿插优势重创志愿军各参战部队。1950年12月31愿军发起第3次战役联合国军稍加抵抗后便立马撤出汉城。图中撤出汉城的车辆上挤满了联合国军士兵一辆坦克也翻倒在边足见撤退的慌乱程度。 在志愿军第三次战役结束后联合国军退至37线以南再次失掉汉城军队士气降至最低点。其实在二次战役结束李奇微接替车祸丧生的沃克出任第8集团军司令时联合国军就已经成为一支张皇失措的军队。李奇微对这种状况特别深刻其回忆录里几乎用了半个章节来描述----基层士兵大脑一片麻木大多数人只想着早日离开朝鲜回国。高层军官所有的军长、师长都已丧失重新进攻的信心认为无论何种进攻方式都会归于失败。韩国军队的情况更加严重在撤出汉城的时候韩军士兵丢弃了所有重型火炮、甚至步枪他们

只有一个念头----离中国军队越远越好。 美国政府也一度失去将战争继续下去的信心。在1950年12月底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将如下看法通知麦克阿瑟“中共部队现在十分强大如果他们全力以赴完全可以迫使联合国军撤出朝鲜。”第三次战役结束后麦克阿瑟也开始正视现实他在回复中表示“如果参谋长联席会议不改变其决定(不向我们提大规模增援;不封锁中国海岸;不空袭中国大陆;不许轰炸中国东北的基地;不放国民党军队‘出笼’)则在没有极其重大的政治原因的情况下‘我们的部队应以作战情况允许的速度尽快撤离朝鲜’。”在这种情况下身为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的李奇微甚至开始着手撤出朝鲜半岛的准备----在半岛最南端的釜山港地区重新设置一个纵深很大的防御区域(美军称为“戴维森防线”)美军甚至已经为这个堑壕体系设置了铁丝。 实际上当初彭德怀并不同意发起第3次战役各种不利因素太多但国内决策层却决定乘胜追击----这一与麦克阿瑟类似的错误判断让彭德怀最终做出了发动第3次战役的决定。 尽管美军方面显得惊慌失措但其实志愿军在第三次战役中所达到的已经是“进攻的顶点”越过了 这个最高峰的顶点就自然地向低谷下落。在三次战役结束后志愿军的补给线延长至300多公里再加上美军空袭志愿军的后勤补给面临极端困难。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曾这样回忆第三次战役打到“三七线”时的感受:眼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