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6标准局数据

R6标准局数据
R6标准局数据

R6.0MSC/VLR局数据标准

(Version 1.1)

目录

内容页码

第一部分 IMSI分析表 2

第二部分数字网内7号信令 3

第三部分 A表 3

第四部分 B号码分析 3

第五部分 D表 6

第六部分 RC表 7

第七部分路由 8

第八部分局间信号 10

第九部分通知音 14

第十部分越局切换 15

第十一部分计费分析数据 15

第十二部分电信服务分析 16

第十三部分监视数据 16

第十四部分公共SIZE 16

第十五部分 STS统计 19

第十六部分语音邮箱系统数据 20

注:本标准未尽之处可先按原规定或省移动局有关文件执行,待以后补充。

第一部分IMSI分析表

1、国外的IMSI

(1)只需分析到国家代码。

(2)定义的ANRES值如下:

OBA-31 发话B表预分析源

BO-72 呼叫转移B表预分析源

MAPVER-0 MAP VERSION 1

CBA-X BOIEXH功能激活后到D表分析所需CBA值(3)各漫游开通国家的CBA值分配见附件一

2、省外的IMSI

(1)对外省138、137、136、135的IMSI号,局数据不用细分,也不用将IMSI号码46000H1H2H38(7/6/5)××××××翻译成86138(7/6/5)H1H2H38(7/6/5)××××××,即只要判断出是外省的IMSI,仍将其统一翻译成86139H1H2H38(7/6/5)的格式,送相应的LSTP,由LSTP根据MGT的86139H1H2H38(7/6/5)进行分析。

(2)对外省139的IMSI号,只要判断出是外省的IMSI,将其翻译成86139格式。

(3)定义的ANRES值如下:

OBA-31

BO-72

OWNMS

NATMS

MAPVER-0

3、省内的IMSI

(1)对省内138、137、136、135的IMSI号,将46000H1H2H38(7/6/5)××××××翻译成86139H1H2H38(7/6/5)××××××。

(2)对省内139的IMSI号,将46000H1H2H39××××××翻译成86139H1H2H39××××××。

(3)定义的ANRES值为:

OBA-31 外地GSM局用户B表预分析源

OBA-30 本地GSM用户B表预分析源

BO-72

OWNMS

NATMS

MAPVER-1 省内采用MAP2

第二部分数字网内七号信令

2、MTP层信令数据

£¨1£?定义HSTP的信令点及信令路由

£¨2£?定义本省广州LSTP、江门LSTP、惠州LSTP的信令点及信令路由。

£¨3£?根据设计文件及本交换局的地理位置,分别定义佛山、汕头、湛江或深圳STP的信令点及信令路由。

£¨4£?定义本省所有HLR、相邻的MSC/VLR的信令点及信令路由。

£¨5£?定义省内广州、深圳、汕头短信中心的信令点及信令路由,省内MSC与惠州、江门短信中心采用GT方式寻址。

£¨6£?根据设计文件定义本地长途、市话局的信令点及信令路由。

3?¢SCCP层信令点数据

£¨1£?定义HSTP的信令点及相应子系统。

£¨2£?定义本省广州LSTP、江门LSTP、惠州LSTP的信令点及相应子系统

£¨3£?定义本省广州短信中心、深圳短信中心、汕头短信中心的信令点及相应子系统(SSN=8)

£¨4£?定义本省所有HLR、相邻的MSC/VLR的信令点及相应子系统。4、GTRC数据

(1)到LSTP的GTRC用PINTER和SINTER参数。

£¨2£?到HLR的GTRC用PTERM参数

£¨3£?到广州、深圳、江门短信中心的GTRC用PTERM参数。

(3)到相邻的MSC/VLR的GTRC用PTERM参数。

5、GT分析数据

(1)本省相邻的MSC/VLR地址---->占用到相邻MSC/VLR的GTRC (2)省外、国外的MSISDN和MGT---->占用到LSTP的GTRC

£¨3£?本省的MSISDN和MGT---->占用到对应的HLR的GTRC

6?¢GTRC编号安排:GTRC的编号安排见附件四

第三部分A表

1、A表预分析表:ANT=1--->OAA=0

ANT=2&&4-->OAA=1

2、对国际号码:ACO=0,L=7-15;

3、对国内号码,ACO=1,L=7-10。

第四部分B号码分析

注:139、138、137、136、135号码在本部分具有相同的原则,举例时以139号

码为例

1、B号码预分析表

BO=30,BNT=1-> OBA=40

BNT=2-> OBA=30

BNT=4-> OBA=30

BO=31,BNT=1-> OBA=40

BNT=2-> OBA=31

BNT=4-> OBA=31

2、B表分析源的分配

B=20~29 本交换局业务区域内的LS、TACS的话务入口分析源,限制不加0拨外地GSM号码。

B=30 本地GSM用户发话分析源,同时作为主分析源

B=31 外地GSM用户(含省内、省外、国外)发话分析源,不需细分,对“0”、“1”呼叫转送30源分析,“2-9”拦截放通知音

B=40 拨国际字冠“+”号(BNT=1)时号码分析源,前面加“00”

后转送30源分析

B=52 TS局的话务入口分析源

B=54 H1H2H3的分析源,占用询问路由

B=58 MSRN和HO的分析源

B=72 呼叫转移C号码的分析源,C号码按下列规则分析:

若C号码是GSM用户号码,则按“86+归属地GSM用户号”

分析;若C号码是公网或移动网用户号码,则按“86+区号+归

属地的公网或移动网用户号”分析;若C号码是127、129号码,

则按“86+127/129×××××××”分析

B=81 MSC、TR话务的入口分析源

B=85 TCON和测试电话分析源

B=90 MTB

B=91 GSMS

B=92 IWSMS

B=93 MSMO

B=94 MSMT

B=99 录音通知

3、分析流程

(1)GSM用户拨打GSM用户的话务

在30源分析:

B=30-139--->F=54--->选择GRI路由

(2)动态漫游号码

在58源分析:

A、本局动态漫游号码,定义为MTE

B、省内GSM局动态漫游号码,按照省局组网文件选择高效直达路由或

TR汇接路由

C、省外GSM局动态漫游号码,以负荷分担方式选择所连的两个TR (3)GSM局到TACS的话务

在B表30源分析:

A、省内模拟号码:原则上拨打时应加拨本地区号

广州、深圳局:选择本地TR路由

其它地方局:选择TACS路由

B、省际模拟号码:选择长途路由

(4)GSM局到长途的话务

在B表30源分析,选择长途路由

(5)GSM局到市话的话务

原则上拨打时应加拨本地区号,在B表30源分析,选择市话路由(6)对GSM用户拨打“0086”的情况:

在30源分析:

B=30-0086 ,M=4-0,F=30

(7)TR到GSM局的话务

在81源分析:

B=81-1390--->F=58

B=81-139X--->F=54

(8)TACS、LS到GSM局的话务

A、在B表20-29源分析。

B?¢LS、TACS用户拨打本市GSM用户时,只需拨

“139H1H2H3ABCD”,拨外地的GSM用户必须拨

“0139H1H2H3ABCD”,若用户不拨“0139”,则放通知音“请在号

码前加拨 0”。

C、对符合规定的话务转到54源分析。

(9)TS局到GSM局的话务

在52源分析:

B=52-0139──>F=54(M=1)

B=54-139──>占用GRI路由

4、位长:

若已知被叫号码长度,则应将号码长度定义为定长,未知号码长度的被叫号码如下定义:

国际长途号码 7-15

国内长途号码 6-11

省内CALL台 6-15

5、目的码(D参数)的分配

B表中的D参数主要用于实现呼叫限制和话务类型统计(Traffic Type Measurement),D参数定义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呼叫限制的实现和话务类型统计

的准确性。D参数的分配如下:

本GSM局动态漫游号 D=1-0

本地公网号码 D=2-0

本地TACS号码 D=2-1

本地其它GSM局动态漫游号 D=3-0

国内长途号码 D=4-0

外地TACS号码 D=4-1

外地GSM局动态漫游号 D=5-0

非漫游开通国家的国际长途号码 D=6-0

漫游开通国家的国际长途号码 D=6-X(X不等于0)

注:我国“国际字冠+国家代码”0086 不分配D参数

6、话务目的码(TRD)的分配

B表中话务目的码(TRD)主要用于话务流向统计(Traffic Dispersion Measurement)。

(1)拨打省内模拟用户

在主分析源30源分别定义省内23个本地网的目的码,TRD值为1XXX,XXX 取其对应三位长途区号;

(2)呼叫在省内漫游的数字用户

在漫游号码分析源58源的省内漫游号码中分别定义目的码,TRD值为3XXX, XXX为漫游号码段的后三位,即M1M2M3;

(3)呼叫在省外漫游的数字用户

在漫游号码分析源58源的省外漫游号码中,按照全国八大汇接区分别定义目的码,TRD值见附件二;

(4)呼叫转移

在呼叫转移号码分析源定义目的码,TRD值为004;

(5)呼叫本地固定用户

在主分析源30源定义目的码,TRD值为005;

(6)呼叫省内长途固定用户

在主分析源30源定义目的码,TRD值为006;

(7)拨打国际用户

在主分析源30源定义目的码,TRD值为007;

第五部分D表

D表数据主要用于BAOC(呼出限制)、BOIC(限制所有国际去话)和BOIEXH(限制除打回本国以外的所有国际去话)等业务。

1、数据说明:

(1)D表中TDCL=1用于限制所有呼出,实现BAOC业务;

(2)D表中TDCL=2用于限制国际去话,实现BOIC业务;

(3)其它TDCL值用于实现BOIEXH业务:

数据制作应使IMSI表中的CBA值、B表中的D值和D表中的TDCL 值相互配合,从而实现BOIEXH业务,即在IMSI表中对某一国家的IMSI号码定义其相应的CBA值为CBA-X,在B表中定义对应于该国国际号码的D=6-Y,那么在D表中对应于D=6-Y的TDCL值应取除CBA-X值以外的其它所有CBA值。为使数据简洁清晰,我们规定CBA-X中的X和D=6-Y中Y取相同的值,即X=Y,举例说明如下:

对于德国来我国的漫游用户,在IMSI表中定义其对应的CBA-48,在B表中0049对应的D应定为D=6-48,则在D表中6-48处对应的TDCL值应取除48以外的其它所有CBA值。

2、标准D表:

根据目前数据制作的标准D表见附件三。

第六部分RC表

1、RC号码分配

1-3:国际长途

4-9:国内长途

10 -29:市话

31-39: GRI询问

40-49: TR/STP

50-59:模拟局

60-69: CANS

80-89 :数字MSC、VMS、CDMA

90:紧急呼叫

101-140:录音通知

2、对“110、119、120、122”等话务的路由选择,应根据用户发话时所在位置来确定路由,即此话务应到离用户发话位置最近的紧急中心。在RC表中,用EA参数来决定路由。

3、GRI的RC参数

SP=MM1

CCH=NO

BNT=1

4、具体话务RC参数见第八部分“局间信号”。

第七部分路由

1、路由命名原则

(1)话务出路由以O结尾,话务入路由以I结尾;

信令出路由以SO结尾,信令入路由以SI结尾。

(2)具体原则见下表,以江门地区数据为例,括号内数字为长度,局名为字母缩写,局号指该地区第N个同类型局,用字母A、B等表示。

2、路由参数

(1)GRI路由

BO=58 MSRN的预分析源

CO=0 MSRN的计费预分析源

MIS1=72 呼叫转移号码的预分析源

MIS2=0 呼叫转移号码的计费预分析源

MIS3=15 BO、CO、MIS1、MIS2有效

对省内号码查询选用RSV=175(MAP2)

对省外号码查询选用RSV=144 (MAP1)

(2)对越局切换的软件路由,BO=58,即切换号码在B表58源分析。(3)对MTB软件路由,BO=90, MIS3=1。

(4)对GSMS、IWSMS、MSMO、MSMT软件路由,分别定义BO=91、92、 93、94。

注:具体计费参数待业务科有关规定下达后补充。

(5)对公网五号机开七号信令时,选线方式用方法一,对其他机型用方法二。

方法一:

EXRBC:R=XXO,ST=1;

EXDRI:R=XXO&XXI,HNB=1或H FF00,MISC3=4;

当OPC>DPC时,HNB=H FF00,从大到小选

当OPC

MISC3=4:当设备发生同抢时,若OPC>DPC,则选偶数电路,若

OPC

方法二:

爱立信机型缺省值,ST=0。

(6)通知机路由参数:

录音路由:DETY=ASDH,FNC=4,RSV=4

放音路由:DETY=ASDH,FNC=3,RSV=4,MIS2=3,MIS4=1 (7)其他话务路由参数见第八部分“局间信号”。

第八部分局间信号

参数说明:

RO=0:本局呼叫(包括MS始呼、BL呼叫)

RO=30:采用NO。1信令的中继来话(BTCN2、BT101、BT22)

RO=40:采用NO。7 24BIT信令的中继来话(C7BTC4、C7BTC2)

RO=50:采用NO。7 14BIT信令的中继来话(BTL74、BTL72)

EO=0:本局呼叫

EO=1:采用NO。1及NO。7 14BIT信令的中继来话

EO=2:采用NO。7 24BIT信令的中继来话

注:

×以上RO参数的分支仅适用于网内,即MSC到TR、MSC到MSC之间;

× MGCEC:CELL=XXX,RO=0;

×MSC为GSM MSC,TMSC为TACS MSC,ITS为国际长途局,TS为国内长途局,LS为市话局;

×请根据各局实际情况选择所需的分支;

×因涉及与公网之间结算,对原公网来话路由参数中CO=NO取消;

1、CCITT NO。7 24BIT路由数据及RC参数标准一览表

2、CCITT NO.7 14BIT路由及RC参数一览表

3、一号信令路由及RC参数一览表:

4、局间七号信令要求(信号类型及ACAT)

第九部分通知音

参数说明:

EO-0:本局呼叫

EO-1:一号及七号14位的呼叫

EO-2:七号24位的呼叫

括号内为功能块号、信号或主叫类别。

注:HLR使用MAP-1时,停机用户类别为BAIC-1&BAOC-1,限国际用BOIC-1;

HLR使用MAP-2时,停机用户类别为OBA-1,限国际长途用OBR-2。

若开放用户控制的呼出呼入限制,则对BAIC-1用户放“呼入限制”通知音,对BAOC

-1及BOIC-1用户放“呼出限制”通知音。

第十部分越局切换数据

1、定义相邻局的NO.7信令数据(详见第二部分“数字网内7号信令”)

2、定义相邻MSC/VLR的地址和用于切换的软件路由

3、定义相邻局的CELL的参数

4、定义与切换有关的PROPERTY数据(省内用MAP2)

第十一部分计费分析数据

1、根据网间结算原则,移动网与公网之间要相互结算。因此从LS、TS进来的话务应予计费,而TR、TACS、MSC局进来的话务不用计费。具体计费参数的定义待实施细则下达后令行通知;

2、计费预分析表不做。

3、B表30源、31源、54源、90源作计费,58源暂时不做计费。相应的CC请参考当地局标准。

4、储蓄SIM卡的相关数据指令:

(1)MGEPC

(2)CHTSI

(3)CHCSI

(4)CHASI

(5)EXRBC:R=MTB,MIS3=1,BO=90;

(6)ANBSI

(7)MGACC

(8)MGCCI:IMSIS=46000,E3=1-0;

£¨9£?(HLR)HGRCI:AREA=4-861390M1M2M3,CHAR= TRAFFV2;

(10)MGISI:IMSIS=4600024X8,M=5-86138,NA=4,

ANRES=OBA-30&BO-72&OWNMS&NATMS&MAPVER-1; (11)90源CC用30,做成B PARTY 计费方式。

其余CC做成A PARTY 计费方式。

第十二部分电信服务分析(TSA)

1、必须用MGTEI、MGTCI定义各种TEC、BSG电信服务的分析。

2、TEC必须包括THY、AUXTHY、SMSMO、SMSMT、ALTSPFAX、AFX

3、EMERG。

3、具体的参数见DT附件。

第十三部分监视数据

1、定义所有路由的闭塞监视数据(BLURC、BLURI)

2、定义所有路由的干扰监视数据(DUDAC、DUDIR)

3、定义所有路由的占用质量监视数据(SEQAC)

4、定义占用监视数据(SETAC、SETIR)

5、定义C7监视数据(C7SUC,C7RUC)

6、激活SIZE拥塞监视(COFSI)

第十四部分公共SIZE

SAE BLOCK 取值

1 CLCOF (SAE500 BLOCK MALT,BT)×0。5

2 RE 10%设备数(MALT,BT)

36 MTV 1%用户总数

267 CHCDR 小局=10000

大局=30000

263 MHLRAD 500

487 CHEDR 4 x SAE267

492 CHEDR 16 x SAE267

500 CLCOF 50%ECDH设备

IA 1%用户总数

TCFICL =SAE 1

CHOP 3000

436 MCPPH 110%MALT设备总数

488 MTA MALT设备总数

493 MTB MALT设备总数

500 MSDAP 200

MSDH 200

MAUTH 1400

MAPTC 同上

MSSPAP 同上

MMM 110%MALT设备总数

MEC 同上

MCDTMF 同上

MRRM 同上

MSCCO 同上

C7CO 同上

C7CL 1024

MPAG =SAE2

MRESTAP =SAE263

GSCTAP 20%MALT设备总数

GSMOSAP 同上

MSMPAP 同上

MSMMH 同上

IWASCAP 1%MALT设备总数

MECAP MALT设备总数

MHOC 每分钟切换总数(建议值=100)

MHIC 同上

MHOMH 同上

MLCAP 同上

MHO MHIC+MHOC

MHOAP 同上

MTOS 50

MFDAP 500

MSMO 500

MSMOAP 500

MMMCS 10%MALT设备总数

MMMLR 同上

MLUAP 同上

MVLRP 同上

MRRMH MHIC+MHOC+MRRM

GAP 1。5倍MSRN总数

GRI 同上

GMAPVS 同上

GRR SAE1+SAE2

MCCC 1000

MRNAP SAE36×3

MRR SAE1+SAE2

MSDH2 500

MCEDHC 同上

MSDH1 同上

SUPIA =SAE1

527 MCCMH 0。1×SAE436

MRRMH 10%SAE500

MSCCL 10+SAE500(BLOCK=MALT)÷50

MSSMH 10%SAE36

MCPPH 5%SAE436

603 MTVCF 100×SAE36

700 C7TCP 1000

701 C7TCP 1000

第十五部分 STS 统计

1. 统计分类及相关OBJECT TYPE:

STS统计按目前的要求分为13类,共计27个Object type。具体如下:

LOAS,UPDLOCAT,LOCAREAST,CHASSIGN,PAGING,HNDOVER, NBRMSCLST,BSCSTAT,SECHAND,EQIDCON,SHMSGSERV,GIWUSTAT,

C7SL1,C7SL2,C7SCCPUSE,C7SCQOS,C7SCSUBSYS,C7SCPERF,TCMSG, TCCMP,TCUSE,TCABO,TCREJ,MAPSIGIWRK,EOS,SUPPLSERV,HLRSTAT

注:以后根据统计需要需加入新的OBJECT TYPE时,省移动局将另行发文通知。

2. 输出文件的定义原则:

STS的统计结果应定义为文件输出形式,结果将自动输出到指定的文件中,输出文件的定义原则如下:

INFII:FILE=filename,VOL=EXCHVOLUME,RLENGTH=2048,SIZE=20,

TYPE=SEQ,EXP=20,FCLASS=CMP;

IOIFI:FILE=filename,NSUB=99,RELEASE=YES;

INFDI:FILE=filename,DEST=STSFOD;

INFCC:FILE=filename,REMOVE=7200;

文件名(filename)的命名原则为:Object Type名+ST,如对Object Type LOAS,其对应的输出文件名为LOASST。

专题数据库建设推荐标准规范

专题数据库建设推荐标准规范 (一)数据采集规范 1.数据来源包括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过程中采集、加工和积累的研究数据。 2.采集对象包括社会调查、统计分析、案例集成、基础文献等一手数据和原始资料。 3.数据类型包括数值、文本、图片、音频、视频和空间数据等。 4.采集方式包括自动采集、半自动采集和手工采集等。 (二)数据加工规范 1.数字对象唯一标识符规范采用《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项目(CDLS)所推荐的唯一标识符体系以及数据中心规定的相关标准。 2.专题数据库的核心元数据应符合《TR-REC-014数据集核心元数据规范》及数据中心的相关要求。 3.音频资料描述元数据规范及著录规则,遵循《CDLS-S05-031音频资料描述元数据规范》和《CDLS-S05-032音频资料元数据著录规则》所推荐的一系列相关标准以及数据中心规定的相关标准。 4.其它资料描述元数据规范及著录规则,遵循《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项目(CDLS)所推荐的一系列相关标准及数据中心规定的相关标准。

5.各类接口所实现服务的标识应符合《TR-REC-017资源唯一标识规范》的相关规范要求。 6.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类型数据能够转换为数据中心规定的数字文件格式。 7.专题数据库数据的加工过程需严格执行两重审核制度,保证数据格式符合规定标准。 (三)数据库系统规范 1.专题数据库系统平台必须使用正版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推荐使用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遵守SQL语言系列标准。 2.专题数据库系统平台应具备数据备份及容灾机制,重要数据应进行异地备份。 3.专题数据库系统平台应具备一定的扩充能力,系统的模块化程度高,软件维护方便。 4.专题数据库系统平台应遵循中国国家标准GB/T 20273-2006《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技术要求》,具有切实可行的安全保护和保密措施,确保数据永久安全。 (四)专题数据库应用系统规范 1.专题数据库应用系统至少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加工、数据检测、数据浏览、数据检索、用户管理和数据维护七大类功能。 2.专题数据库应用系统至少支持开放数据访问接口、开放索引数据收割接口和开放服务状态监控接口三类功能接口。 3.专题数据库应用系统向数据中心提供访问完整数据记

GB50174--2017《数据中心设计规范》解读

GB50174--2017《数据中心设计规范》解读 GB50174--2017《数据中心设计规范》解读一、数据中心是一切信息化的基础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指出: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是竞争高地。要实施高端装备、信息网络、集成电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等重大项目,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促进电子商务、工业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引导互联网企业拓展国际市场。 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信息化的基础是数据中心,可以说,没有数据中心就没有信息化的发展。 二、规范编制目的 1、电子信息技术平均2.5年发展一代,每一代IT技术的发展都意味着其支持技术的发展,即数据中心环境要求、建筑与结构、空气调节、电气、电磁屏蔽、网络系统与布线、智能化、给水排水、消防等技术的发展,这些技术的发展需要相关技术规范的支持。 2、GB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于2008年发布实施,到2015年《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已运

行了7年,意味着电子信息技术已发展了3代,需要规范做相应修改。 3、将《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更名为《数据中心设计规范》的主要目的是适应目前国内数据中心的建设需要以及更好地进行国际交流。 三、规范编写原则 1、可实施性原则 本规范在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的基础上,注重设计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可实施性,为设计人员提供实用的设计方法。 2、先进性原则 《数据中心设计规范》在满足中国数据中心行业发展的前提下,吸取国外有关数据中心设计的优点,结合中国数据中心行业的具体情况,增加补充具有数据中心行业特点的相关条文规定。主要围绕数据中心的可靠性、可用性、安全、节能、环保等方面的进行编写,具有一定的技术先进性和前瞻性。3、科学性原则 本规范提出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归纳总结了国内外数据中心行业的经验,是众多行业专家经过多年实践总结出来的,是以现行有效的相关法规、标准、规范为基础,并充分考虑数据中心行业的特点和特殊性。 4、协调性原则

软件工程-数据库设计规范与命名规则

数据库设计规范、技巧与命名规范 一、数据库设计过程 数据库技术是信息资源管理最有效的手段。 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式,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有效存储数据, 满足用户信息要求和处理要求。 数据库设计的各阶段: A、需求分析阶段:综合各个用户的应用需求(现实世界的需求)。 B、在概念设计阶段:形成独立于机器和各DBMS产品的概念模式(信息世界模型),用E-R图来描述。 C、在逻辑设计阶段:将E-R图转换成具体的数据库产品支持的数据模型,如关系模型,形成数据库逻辑模式。 然后根据用户处理的要求,安全性的考虑,在基本表的基础上再建立必要的视图(VIEW)形成数据的外模式。 D、在物理设计阶段:根据DBMS特点和处理的需要,进行物理存储安排,设计索引,形成数据库内模式。 1. 需求分析阶段 需求收集和分析,结果得到数据字典描述的数据需求(和数据流图描述的处理需求)。 需求分析的重点:调查、收集与分析用户在数据管理中的信息要求、处理要求、安全性与完整性要求。 需求分析的方法:调查组织机构情况、各部门的业务活动情况、协助用户明确对新系统的各种要求、确定新系统的边界。 常用的调查方法有:跟班作业、开调查会、请专人介绍、询问、设计调查表请用户填写、查阅记录。 分析和表达用户需求的方法主要包括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两类方法。自顶向下的结构化分析方法(Structured Analysis, 简称SA方法)从最上层的系统组织机构入手,采用逐层分解的方式分析系统,并把每一层用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描述。 数据流图表达了数据和处理过程的关系。系统中的数据则借助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简称DD)来描述。 2. 概念结构设计阶段 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的概念模型,可以用E-R图表示。 概念模型用于信息世界的建模。概念模型不依赖于某一个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概念模型可以转换为计算机上某一 DBMS 支持的特定数据模型。 概念模型特点: (1) 具有较强的语义表达能力,能够方便、直接地表达应用中的各种语义知识。 (2) 应该简单、清晰、易于用户理解,是用户与数据库设计人员之间进行交流的语言。 概念模型设计的一种常用方法为IDEF1X方法,它就是把实体-联系方法应用到语义数据模型中的一种语义模型化技术, 用于建立系统信息模型。 使用IDEF1X方法创建E-R模型的步骤如下所示:

(完整版)数据标准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东南融通 行业解决方案 > 商业智能(BI) > 数据治理 数据标准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数据标准的定位与作用 数据标准是为了规范系统建设时对业务的统一理解,增强业务部门、技术部门对数据的定义与使用的一致性。新系统建设应遵照(自主开发)或尽可能与数据标准贴近(如外购软件包);对于现有系统,应贯彻统一的业务定义,通过数据转换来满足统一的技术要求,与数据标准接轨。 数据标准适用于金融业务数据描述、信息管理及应用系统开发,可以作为经营管理中所涉及数据的规范化定义和统一解释,也可作为信息管理的基础,同时也是作为应用系统开发时进行数据定义的依据。 数据标准对系统集成和信息资源共享具有重要意义。 ¤增强业务部门和技术部门对数据定义和使用的一致性 ¤减少数据转换,促进系统集成 ¤促进信息资源共享 ¤促进企业级单一数据视图的形成,支持管理信息能力的发展 数据标准管理平台架构

数据标准制定策略 数据标准的制定要适应业务和技术的发展要求,优先解决普遍的、急需的问题。制定数据标准有以下几个原则: ¤遵循“循序渐进、不断完善”的原则。 ¤制定顺序为公共代码数据标准、通用数据标准、共享数据标准、特定数据标准,以公共代码数据标准为起点。 ¤开发数据标准的同时,建立起相应的数据标准管制架构和维护流程。 ¤在公共代码和通用数据标准的基础上,遵循数据标准管制和维护的相关规定,予以维护管理,不断丰富完善。 ¤与系统建设密切配合,重点服务战略性的系统,确保贯彻执行。 数据分类策略 对数据进行分类是进行数据标准管理的基本手段,它能方便数据标准维护和扩充,同时也是实施数据标准管理和数据治理基础。 ¤数据的业务属性角度分类 数据分为十二大数据类,包括:团体,产品,账户,总账,营销,渠道,申请,事件,风险,模型,人口统计,地址和地理位置。

数据库系统概论试题及答案

试题二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 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下列四项中,不属于数据库系统的主要特点的是()。 A.数据结构化B.数据的冗余度小 C.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D.程序的标准化 2.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是指() A.内模式改变,模式不变 B.模式改变,内模式不变 C.模式改变,外模式和应用程序不变 D.内模式改变,外模式和应用程序不变 3.在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中,描述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全局逻辑结构和特征 的是()。 A.外模式B.内模式C.存储模式D.模式 4. 相对于非关系模型,关系数据模型的缺点之一是()。 A.存取路径对用户透明,需查询优化B.数据结构简单 C.数据独立性高D.有严格的数学基础 5. 现有关系表:学生(宿舍编号,宿舍地址,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出生日期)的主码是()。 A.宿舍编号 B.学号 C.宿舍地址,姓名 D.宿舍编号,学号 6.自然连接是构成新关系的有效方法。一般情况下,当对关系R和S使用自然连接时,要求R和S含有一个或多个共有的()。 A.元组B.行C.记录D.属性 7.下列关系运算中,()运算不属于专门的关系运算。 A.选择B.连接 C.广义笛卡尔积 D.投影 8.SQL语言具有()的功能。

A.关系规范化、数据操纵、数据控制 B.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控制 C.数据定义、关系规范化、数据控制 D.数据定义、关系规范化、数据操纵 9.从E-R模型关系向关系模型转换时,一个M:N联系转换为关系模式时,该关系模式的关键字是()。 A.M端实体的关键字B.N端实体的关键字 C.M端实体关键字与N端实体关键字组合D.重新选取其他属性 10.SQL语言中,删除一个表的命令是() A. DELETE B. DROP C. CLEAR D. REMOVE 11.图1中()是关系完备的系统 A B C D 图1 12.有关系模式A(S,C,M),其中各属性的含义是:S:学生;C:课程;M:名次,其语义是:每一个学生选修每门课程的成绩有一定的名次,每门课程中每一名次只有一个学生(即没有并列名次),则关系模式A最高达到()A.1NF B.2NF C.3NF D.BCNF 13.关系规范化中的删除异常是指 ( ) A.不该删除的数据被删除B.不该插入的数据被插入 C.应该删除的数据未被删除D.应该插入的数据未被插入 14.在数据库设计中,E-R图产生于() A.需求分析阶段B.物理设计阶段 C.逻辑设计阶段D.概念设计阶段 15.有一个关系:学生(学号,姓名,系别),规定学号的值域是8个数字组成的字符串,这一规则属于()。 A.实体完整性约束 B.参照完整性约束 C.用户自定义完整性约束 D.关键字完整性约束

中国数据中心机房等级分类及标准

中国数据中心机房等级分类及标准 数据中心(DataCenter)通常是指在一个物理空间内实现对数据信息的集中处理、存储、传输、交换、管理,一般含有计算机设备、服务器设备、网络设备、通讯设备、存储设备等关键设备。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DataCenterInfrastructure)是指为确保数据中心的关键设备和装置能安全、稳定和可靠运行而设计配置的基础工程,也称机房工程(FacilitySiteEngineering),数据中心机房工程的建设不仅要为数据中心中的系统设备运营管理和数据信息安全提供保障环境,还要为工作人员创造健康适宜的工作环境。 数据中心机房包含的范围太大,有银行、电信业的大的数据中心,也有企业自用的小机房,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对机房的建设也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果不分级,规范遇到的最大问题将是可操作性。 数据中心机房等级分类 按照我国《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2008),数据中心可根据使用性质、管理要求及其在经济和社会中的重要性划分为A、B、C三级。 A级为容错型,在系统需要运行期间,其场地设备不应因操作失误、设备故障、外电源中断、维护和检修而导致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A级是最高级别,主要是指涉及国计民生的机房设计。其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重大的经济损或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像国

家气象台;国家级信息中心、计算中心;重要的军事指挥部门;大中城市的机场、广播电台、电视台、应急指挥中心;银行总行等属A级机房。 B级为冗余型,在系统需要运行期间,其场地设备在冗余能力范围内,不应因设备故障而导致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B级定义为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一定的社会秩序混乱和一定的经济损失的机房。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三级医院;大中城市的气象台、信息中心、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电力调度中心、交通(铁路、公路、水运)指挥调度中心;国际会议中心;国际体育比赛场馆;省部级以上政府办公楼等属B级机房。 C级为基本型,在场地设备正常运行情况下,应保证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不中断。A级或B级范围之外的电子信息系统机房都称为C级。数据中心机房标准 目前国内外与数据中心有关的工程建设标准主要有《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2)、《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YD/T5003-2005)、美国通信工业协会(TIA)发布的《ANSI/TIA-942–2005,Telecommunications Infrastructure Standardfor DataCenters(数据中心的通信基础设施标准)》,它们是数据中心建设定位、功能指标、设计技术、施工工艺、验收标准等的具体技术要求与体现。 在《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中,涵盖了A、B、C三级机房设计要素中的各种要求和规则,如位置选择、环境要求、建筑结构、空

数据管理平台管理办法

XX银行文件 关于印发《XX银行分行综合数据 管理平台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总行直属分行,苏州、三峡分行:分行综合数据管理平台从2007年开始建设,目前已经完成两期项目建设并推广部署到各分行。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分行综合数据管理平台的日常管理工作,提高分行的应用和数据共享水平,充分发挥统一的技术工具和共享基础设施优势,以便更加

高效地为总分行经营管理决策服务,特制定《XX银行分行综合数据管理平台管理办法(试行)》,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二○X年X月XX日

XX银行分行综合数据管理平台管理办法(试行)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职责分工 第三章业务需求管理与实现 第四章数据质量管理 第五章平台版本管理 第六章基础设施管理 第七章系统运行、监控及用户管理 第八章数据管理及安全 第九章奖惩管理 第十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章 第一条为规范XX银行分行综合数据管理平台和分行管理分析类应用的实施和运行管理工作,防范实施及运行风险,支持保障分行业务营运和经营管理活动,充分发挥统一的技术工具和共享基础设施优势,整合各分行提出的需求,降低全行管理分析类应用的整体实施成本,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涉基本定义 (一)分行综合数据管理平台(以下简称平台)是分行管理分析类应用开发和数据服务的统一平台,是全行数据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总行操作型数据存储系统和数据仓库等系统在分行的延伸。平台主要提供面向分行管理分析类应用的数据传输、存储、加工和展现服务,用于支持和整合管理分析类应用系统的开发和部署。通过分行综合数据管理平台,逐步统一全行业务指标口径,利用统一的数据模型、数据标准、基础设施和工具,在满足分行差异化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减少重复投入,实现信息共享。 (二)分行管理分析类应用主要指支撑分行后台经营管理和满足外部监管要求的各类应用。 (三)实施及运行管理工作主要指平台的日常运行管理,包括平台基础设施管理以及基于平台的分行管理分析类应用的业务需求管理与实现,数据质量管理,平台版本管理,基础设施管理,系统运行、监控及用户管理,数据管理及安全等。

中国数据中心机房等级分类及标准

中国数据中心机房等级分类及标准数据中心(DataCenter)通常是指在一个物理空间内实现对数据信息的集中处理、存储、传输、交换、管理,一般含有计算机设备、服务器设备、网络设备、通讯设备、存储设备等关键设备。数据中心的基础设施(DataCenterInfrastructure)是指为确保数据中心的关 A级为容错型,在系统需要运行期间,其场地设备不应因操作失误、设备故障、外电源中断、维护和检修而导致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A级是最高级别,主要是指涉及国计民生的机房设计。其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重大的经济损或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像国家气象台;国家级信息中心、计算中心;重要的军事指挥部门;大中

城市的机场、广播电台、电视台、应急指挥中心;银行总行等属A级机房。 B级为冗余型,在系统需要运行期间,其场地设备在冗余能力范围内,不应因设备故障而导致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B级定义为电子信息系统运行中断将造成一定的社会秩序混乱和一定的经济损失 》 ,它们是数据中心建设定位、功能指标、设计技术、施工工艺、验收标准等的具体技术要求与体现。 在《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中,涵盖了A、B、C三级机房设计要素中的各种要求和规则,如位置选择、环境要求、建筑结构、空气条件、电气技术、供电电源质量要求、机房布线、环境和设备监控

系统、安全防范系统、消防等。比如,在环境要求项下的主机房开机温度标准中,A级和B级机房为23+/-1摄氏度,C级则为18~28摄氏度。 数据中心机房等级分类及标准,为国内数据中心机房建设提供了参考指标和方向。想要进行机房建设的企业或机构都应该充分参考,

数据库设计和编码规范

数据库设计和编码规范 Version

目录

简介 读者对象 此文档说明书供开发部全体成员阅读。 目的 一个合理的数据库结构设计是保证系统性能的基础。一个好的规范让新手容易进入状态且少犯错,保持团队支持顺畅,系统长久使用后不至于紊乱,让管理者易于在众多对象中,获取所需或理清问题。 同时,定义标准程序也需要团队合作,讨论出大家愿意遵循的规范。随着时间演进,还需要逐步校订与修改规范,让团队运行更为顺畅。 数据库命名规范 团队开发与管理信息系统讲究默契,而制定服务器、数据库对象、变量等命名规则是建立默契的基本。 命名规则是让所有的数据库用户,如数据库管理员、程序设计人员和程序开发人员,可以直观地辨识对象用途。而命名规则大都约定俗成,可以依照公司文化、团队习惯修改并落实。 规范总体要求 1.避免使用系统产品本身的惯例,让用户混淆自定义对象和系统对象或关键词。 例如,存储过程不要以sp_或xp_开头,因为SQL SERVER的系统存储过程以 sp_开头,扩展存储过程以xp_开头。 2.不要使用空白符号、运算符号、中文字、关键词来命名对象。 3.名称不宜过于简略,要让对象的用途直观易懂,但也不宜过长,造成使用不方 便。 4.不用为数据表内字段名称加上数据类型的缩写。 5.名称中最好不要包括中划线。

6.禁止使用[拼音]+[英语]的方式来命名数据库对象或变量。 数据库对象命名规范 我们约定,数据库对象包括表、视图(查询)、存储过程(参数查询)、函数、约束。对象名字由前缀和实际名字组成,长度不超过30。避免中文和保留关键字,做到简洁又有意义。前缀就是要求每种对象有固定的开头字符串,而开头字符串宜短且字数统一。可以讨论一下对各种对象的命名规范,通过后严格按照要求实施。例如:

数据库原理试卷A(标准答案)

数据库原理试卷A(标准答案)

一、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 得分 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答题卡上。每小题1分,共20分) 1.数据模型的三要素中,数据的约束条件规定数据及其 联系的( A )。 A. 制约规则 B. 静态特性 C. 动态特性 D. 数据结构 2.D B、DBMS、DBS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B )。 A. DBMS包括DB和DBS B. DBS包括DB和DBMS C. DB包括DBMS和DBS D. DB、DBMS、DBS是同一个意思 3.有一个关系:学生(学号,姓名,系别),规定学号的 值域是9个字符组成的字符串,这一规则属于( C )。 A. 实体完整性约束 B. 参照完整性约束 C. 用户自定义完整性约束 D. 关键字完整性约束

4.有12个实体类型,并且它们之间存在着15个不同的 二元联系,其中4个是1:1联系类型,5个是1:N联系类型,6个M:N联系类型,那么根据转换规则,这个ER结构转换成的关系模式至少有( B )。 A.17个B.18个C.23个 D.27个 5.在数据库技术中,未提交的随后被撤消了的数据,称 为( D )。 A.报废的数据B.过时的数据C.撤消的数据D.脏数据 6.嵌入式SQL的预处理方式,是指( D )。 A.识别出SQL语句,加上前缀标识和结束标志 B.对源程序进行格式化处理 C.把嵌入的SQL语句编译成目标程序 D.把嵌入的SQL语句处理成函数调用形式 7.若系统在运行过程中,由于某种硬件故障,使存储在

10.下( C )策略。 A.顺序封锁法B.一次封锁法C.先来先服务D.两段锁 11.在数据库系统中,对存取权限的定义称为( B )。 A. 声明 B. 授权 C. 加密 D. 口令 12.将SQL嵌入到主语言使用时,必须区分SQL语句和 主语句。通常在所有的SQL语句前加上( B )。 A. : B. EXEC SQL C. SQL D. DECLARE 13.设有关系B(书号,书名),如果要检索第3个字 母为N,且至少包含4个字母的书名,则SQL查询语句中WHERE子句的条件表达式应写成:书名 Like ( C )。 A. ’_ _N _’ B. ‘_ _ N%’ C. ‘_ _

数据库设计方法、规范与技巧

数据库设计方法、规范与技巧 一、数据库设计过程 数据库技术是信息资源管理最有效的手段。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式,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有效存储数据,满足用户信息要求和处理要求。 数据库设计中需求分析阶段综合各个用户的应用需求(现实世界的需求),在概念设计阶段形成独立于机器特点、独立于各个DBMS产品的概念模式(信息世界模型),用E-R图来描述。在逻辑设计阶段将E-R图转换成具体的数据库产品支持的数据模型如关系模型,形成数据库逻辑模式。然后根据用户处理的要求,安全性的考虑,在基本表的基础上再建立必要的视图(VIEW)形成数据的外模式。在物理设计阶段根据DBMS特点和处理的需要,进行物理存储安排,设计索引,形成数据库内模式。 1. 需求分析阶段 需求收集和分析,结果得到数据字典描述的数据需求(和数据流图描述的处理需求)。 需求分析的重点是调查、收集与分析用户在数据管理中的信息要求、处理要求、安全性与完整性要求。 需求分析的方法:调查组织机构情况、调查各部门的业务活动情况、协助用户明确对新系统的各种要求、确定新系统的边界。 常用的调查方法有:跟班作业、开调查会、请专人介绍、询问、设计调查表请用户填写、查阅记录。 分析和表达用户需求的方法主要包括自顶向下和自底向上两类方法。自顶向下的结构化分析方法(Structured Analysis,简称SA方法)从最上层的系统组织机构入手,采用逐层分解的方式分析系统,并把每一层用数据流图和数据字典描述。 数据流图表达了数据和处理过程的关系。系统中的数据则借助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简称DD)来描述。 数据字典是各类数据描述的集合,它是关于数据库中数据的描述,即元数据,而不是数据本身。数据字典通常包括数据项、数据结构、数据流、数据存储和处理过程五个部分(至少应该包含每个字段的数据类型和在每个表内的主外键)。 数据项描述={数据项名,数据项含义说明,别名,数据类型,长度, 取值范围,取值含义,与其他数据项的逻辑关系} 数据结构描述={数据结构名,含义说明,组成:{数据项或数据结构}} 数据流描述={数据流名,说明,数据流来源,数据流去向, 组成:{数据结构},平均流量,高峰期流量} 数据存储描述={数据存储名,说明,编号,流入的数据流,流出的数据流, 组成:{数据结构},数据量,存取方式} 处理过程描述={处理过程名,说明,输入:{数据流},输出:{数据流}, 处理:{简要说明}} 2. 概念结构设计阶段 通过对用户需求进行综合、归纳与抽象,形成一个独立于具体DBMS的概念模型,可以用E-R图表示。概念模型用于信息世界的建模。概念模型不依赖于某一个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概念模型可以转换为计算机上某一DBMS支持的特定数据模型。 概念模型特点: (1) 具有较强的语义表达能力,能够方便、直接地表达应用中的各种语义知识。 (2) 应该简单、清晰、易于用户理解,是用户与数据库设计人员之间进行交流的语言。 概念模型设计的一种常用方法为IDEF1X方法,它就是把实体-联系方法应用到语义数据模型中的一种语义模型化技术,用于建立系统信息模型。 使用IDEF1X方法创建E-R模型的步骤如下所示: 2.1 第零步——初始化工程

数据信息管理平台质量技术标准及要求-公示-简

数据信息管理平台质量技术标准及要求 一、系统需求概述 为规范税收征管和加强税源监控,以金税三期返还数据为基础,构建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大数据处理架构,抽取、整合、集中现有数据资源,采集第三方信息,搭建综合性税源数据仓库,建设与金税三期业务系统融合而不重叠的数据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对税收数据的准确、快速、深层次分析、多角度挖掘。 (一)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 1、技术架构设计科学。充分考虑地税税源数据几何式增长和数据挖掘分析需求,实施基于云计算的大数据处理技术,提供高性能、高可用、高性价比的数据处理能力。辅助以报表、图形、多媒体等相互补充的技术手段,达到对税收业务等结构化、行政管理非结构化以及其它半结构化数据的快速、准确、全面的分析、挖掘和展示。 2、合理利用现有硬件资源。依托甲方现有网络和硬件资源,采用4台高端服务器、1台网络存储和网络资源,搭建硬件基础平台。 3、数据仓库规划科学。采用先进数据仓库技术,对所有历史和在用数据库数据进行清洗、加工、整理、抽取和存储,对政府部门第三方信息、企业采集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和存储,整合原有个税软件、土地软件、房产软件等30多个应用系统软件功能和数据,逐步实现一体化建设目标。 4、软件开发工具先进。应用平台采用成熟的系统,结果快速和准确,可逐层钻取、能自定义查询。展示平台可以多屏展示,采用Flash、图表和多媒体结合的形式,为各级税务机关管理和决策提供依据。 5、软件开发和维护具有前瞻性。平台开发做到不重复、小而精、可扩展、好维护,同金税三期系统形成互补。 (二)总体要求 1.技术先进性及要求 (1)搭建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数据仓库,解决数据查询访问速度瓶颈,满足对非结构化数据的支持,提供高性能、高可用、高性价比的数据处理能力。 (2)各功能操作响应时间和查询结果返回时间要在3至5秒内。 (3)根据上级部门要求,保证系统平台兼容性,数据库软件必须采用Oracle 11g,应用服务器必须采用 WebLogic11。 (4)系统平台只能利用招标人现有的硬件资源和网络资源。

国家标准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评价准则-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

《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评估准则》 (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2015年按照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国家标准制定计划,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启动了《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评估准则》的修订工作。本项目主要起草单位为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清华大学、北京江南天安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大学、武汉达梦数据库有限公司、天津南大通用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二、编制原则 本标准为GB/T 20009-2005标准的修订,修订过程主要把握了如下的原则: ●以最新修订的GB/T 20273-201X《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 技术要求》和GB/T 30270-2013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安全 性评估方法》国家标准作为首要依据,同时参考国内外相关行业的同 类指南和出版物,涉及面广,取材充分。 ●面向实际需要,在评估准则中增加与安全功能效用相关的安全性能评 估内容,考察相对于基线性能数据的安全功能策略实施后的数据库系 统性能下降比。 ●内容尽量简明扼要。通过目录可以清楚地了解标准的各项内容。对于 易于理解的内容,不赘述、不举例,对于较为复杂的内容,作准确而 恰到好处的阐释。 三、主要内容 本标准按照GB/T 30270-2013《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方法》定义了评估对象安全保障级别EAL2、EAL3和EAL4安全要求的评估内容。 本标准主要章节内容: 1)评估总则描述:描述了基于关系模型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评估对象的评估

要求、评估内容、评估环境、评估技术与工具和产品测试条件。 2)评估内容:从安全功能组件、安全保障组件和安全性能代价定义了GB/T 20273-201X《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技术要求》评估内容 3)按照EAL2、EAL3和EAL4安全保障级别列出了相应的安全组件要求。 四、分级原则 本标准只覆盖了安全保障级别EAL2、EAL3和EAL4保障级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及其数据资产进行安全保护所需的安全功能组件和安全保障组件的测试内容。 五、工作过程 计划任务下达后,成立了标准编制工作组,并编制了工作计划。小组成员有序地开展标准研究与制定工作。 1)2015年10月形成标准草案; 2)2016年5月进行了内部征求意见, 2016年6月起开始征求数据库厂商的意见。 3)2016年7月完成了对数据库厂商反馈意见收集整理,并对反馈意见进行处理。 4)2016年8月提交给WG5组讨论。 5)2017年4月完成了对反馈意见的处理,形成征求意见稿。 六、与其他标准的关系 GB/T 20273-201X 《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技术要求》规定了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安全技术要求。本标准依照其安全原理和按照GB/T 30270-2013中规定的EAL2、EAL3和EAL4保障级别给出了相应的评估准则。 七、专利说明 本标准不涉及专利问题。

大数据标准体系

附件 1 大数据标准体系 序号一级分类二级分类国家标准编号标准名称状态 1总则信息技术大数据标准化指南暂时空缺2基础标准术语信息技术大数据术语已申报3参考模型信息技术大数据参考模型已申报4GB/T 18142-2000信息技术数据元素值格式记法已发布5GB/T 18391.1-2009信息技术元数据注册系统(MDR) 第 1 部分:框架已发布6GB/T 18391.2-2009信息技术元数据注册系统(MDR) 第 2 部分:分类已发布7数据处理数据整理GB/T 18391.3-2009信息技术元数据注册系统(MDR) 第 3 部分:注册系统元模型与基本属性已发布8GB/T 18391.4-2009信息技术元数据注册系统(MDR) 第 4 部分:数据定义的形成已发布9GB/T 18391.5-2009信息技术元数据注册系统(MDR) 第 5 部分:命名和标识原则已发布10GB/T 18391.6-2009信息技术元数据注册系统(MDR) 第 6 部分:注册已发布

11GB/T 21025-2007XML 使用指南已发布12GB/T 23824.1-2009信息技术实现元数据注册系统内容一致性的规程第 1 部分:数据元已发布13GB/T 23824.3-2009信息技术实现元数据注册系统内容一致性的规程第 3 部分:值域已发布1420051294-T-339信息技术元模型互操作性框架第1部分:参考模型已报批1520051295-T-339信息技术元模型互操作性框架第2部分:核心模型已报批1620051296-T-339信息技术元模型互操作性框架第3部分:本体注册的元模型已报批1720051297-T-339信息技术元模型互操作性框架第4部分:模型映射的元模型已报批1820080046-T-469信息技术元数据模块 (MM) 第 1部分 :框架已报批1920080044-T-469信息技术技术标准及规范文件的元数据已报批2020080045-T-469信息技术通用逻辑基于逻辑的语系的框架已报批2120080485-T-469跨平台的元数据检索、提取与汇交协议已报批22信息技术异构媒体数据统一语义描述已申报23数据分析信息技术大数据分析总体技术要求暂时空缺

数据库规范

数据库相关规范 1.使用utf8mb4字符集 2.所有表、字段必须写清中文注释 3.金额字段禁止使用小数存储(单位:分) 4.禁止使用字段属性隐式转换(如:“WHERE ms_no = 1234”ms_no为字符串类型) 5.尽量不使用负向查询(NOT、!=、<>、!<、!>、NOT IN、NOT LIKE等) 6.禁止使用外键,如有完整性约束,需要应用程序控制 7.禁止使用程序配置文件内的账号访问线上数据库 8.禁止非DBA对线上数据库进行写操作 9.开发、测试、线上环境分离 10.所以提交的SQL语句必须经过测试 11.禁止存储大文件或大照片 12.库名、表名、字段名:小写,下划线分割,不超过32个字符,必须见名知意,禁止拼 音英文混用 13.表必须有主键 14.必须把字段定义为NOT NULL并设置默认值 15.必须使用varchar(20)来存储手机号 16.单表索引控制在5个以内,单索引字段数不许超过5个 a)索引的使用。? b)(1) 尽量避免对索引列进行计算。如计算较多,请提请管理员建立函数索引。? c)(2) 尽量注意比较值与索引列数据类型的一致性。? d)(3) 对于复合索引,SQL语句必须使用主索引列? e)(4) 索引中,尽量避免使用NULL。? f)(5) 对于索引的比较,尽量避免使用NOT=(!=)? g)(6) 查询列和排序列与索引列次序保持一致 (7) 禁止在更新频繁、区分度不高(如:性别)的字段上建立索引 (8) 建立组合索引,必须把区分度高的字段放在前面 17.禁止使用SELECT * ,只获取必要的字段 18.禁止使用INSERT INTO t_xxx VALUES(xxx),必须指定插入的列名 19.禁止在WHERE条件的属性上使用函数或表达式 20.禁止%开头的模糊查询 21.禁止使用OR条件 22.应用程序必须捕获SQL异常,并作出相应处理 23.逻辑删除代替物理删除 24.选择最有效的表名、查询条件顺序(从右到左) 25.减少访问数据库的次数 26.SQL中的关键字均使用大写字母,数据表最好起别名 27.查询条件中“>=”代替“>” 28.等号两边使用空格,逗号后使用空格 29.多表操作必须使用别名 30.整条语句必须写明注释,关键逻辑单独书写注释,说明算法、功能 a)注释风格:注释单独成行、放在语句前面。? b)(1) 应对不易理解的分支条件表达式加注释;? c)(2) 对重要的计算应说明其功能;?

数据管控规范

1数据管理架构 1.1 数据管理平台功能蓝图 数据管理就是对交易中心现有的业务支撑系统的数据进行统一的数据管理、质量管控、并且通过标准的共享模式,实现核心数据统一存储,维护和使用的问题,提升交易中心现有数据的安全存储和高效使用等能力,并更加深入地进行数据挖掘等工作,为中心创造更多的价值。未来的数据管理平台将对中心现有系统的数据进行统一的数据的整合、数据的管控,并运用数据进行统一的服务管控来提升服务共享的水平,为中心的服务提供全方面的数据支撑。数据管理平台的功能蓝图如图所示: ●数据整合域,是对现有业务系统的数据进行采集和清洗转换,并对采集过程中的数 据进行质量检测,来确保整合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数据管控域,对采集到数据按照其不同的属性进行分类存储管控,对数据的质量、 数据的安全以及信息的生命周期进行统一的管理,并对数据在使用过程的各种信息 进行统计分析。 ●服务共享域,利用数据管理平台已有的数据资源,进行自定义的数据服务配置, 定制出符合要求的服务,进行相关服务流程的编排,通过数据中心将服务进行发布。

●服务管理域,主要是对提供的服务进行管理,包括服务应用的管理,服务流程的管 理以及服务监控。 1.2 数据集成 数据整合就是将离散于各个业务系统中的数据进行集中化。数据整合阶段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步骤执行: ●数据类型识别 根据业务使用情况分析目前各个系统中的数据实体,其中哪些是主数据,哪些是非主数据但需要共享的数据,哪些是私有数据。数据类型会作为制定同步规则和清洗规则的重要依据。 ●数据同步规则确定 分析采集的各种数据需要达到的同步频率,从实时、准实时到天、月不等,针对不同的同步频率需求结合每次同步的数据量来选择同步方式,ETL(抽取-转化-加载)和ESB(企业服务总线)分别适用于不同场景。ETL本身也有多种具体的技术手段来实现各种情况下的同步,如Hotplug、全表对比、时间戳等。在这里,将根据不同的数据类别和数据使用频度和需求频度等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数据同步的机制,采用实时数据整合和批量数据整合两种方式进行数据的整合。 ●数据清洗规则确定 在进行数据整合过程中,由于不同系统中可能重复出现的数据,以及数据本身的缺失和错误等问题,为了避免由于不同系统中相同数据由于编码规则、格式之间的差异,在清洗过程中需要制定统一的数据清洗规则,对数据进行清洗和转换,确保数据管理平台中的数据能够保持一致性。 同时,在数据清洗的过程中,需要对采集数据的质量以及清洗后数据的质量进行检测。其中,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对采集的数据进行整合,确保采集的数据都能满足质量要求,能够通过正确的清洗和转换;对于转换完成的数据,通过再次的检测,保证转换数据的一致性和正确性,从而确保数据的准确行和权威性。 1.3 数据管控 数据管控就是对于进行整合后的数据进行相关的管控,使其能够满足交易中心管理对于

中国工作标准数据库建设方案

中国工作标准研究院数据库建设方案 一、项目背景 中国工作标准研究院数据库系统是基于圆通制科学工作原理和方法,经数十载研究开发的,智能化提供工作事件化、项目与任务中系统的解决方案与数据库支持平台。旨在帮助党、政、军、企事业单位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但中国工作标准研究院数据库系统现状是:体系分散,没有形成统一的、有序的数据库管理平台,其形式表现为公司版、税务版、教育版;同时没有统一的检索、查询、增减、修改与更新功能,工作目录的系统性、科学性设置,数据的分类、编码、排序、集成与抽取功能没有系统性的开发,致使使用数据库的过程中比较繁琐、费时与效率低。 为了对中国标准研究院的数据库进行统一、高效的建设与管理,特此建立中国标准库管理系统,它所产生的意义是巨大的。因为在全球,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发展日趋完善与成熟,而在工作标准领域,没有形成统一的、系统的、有效的标准体系,而中国标准研究院数据库建立与完善,将填补这一空白,势必也将对各行各业的工作者工作效率的提升产生积极的、深远的影响。 二、建设目标 1、建立统一的、科学的、有序的、层次分明与功能齐全的工作标准库管理支持平台; 2、建成两个数据库系统,它们分别是: 中国会计集团工作标准数据库; 网络版工作标准数据库(模式可参考中国知网,用户可通过网络进行查询、检索、下载等); 3、建成全国性的工作标准数据库系统,以便提高人们工作、学习的效率与质量。 三、过程安排 1、建立数据库模型和界面,分为内部版与网络版,由研究所协同软件研发部、网络部门完成,力求系统、全面、简洁、清晰,网络版同时具有商业化的赢利模式;内部版的功能主要如下:具有统一的检索、查询、增删、修改功能,形

数据中心机房施工设计的规范要求

数据中心机房施工设计的规范要求 机房整体解决方案 2009-12-16 22:37:57 阅读838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计算机机房由于其特殊性,在设计中所需注意的要点较多,本文根据国家、地方规范标准,结合工程师的日常工作经验,对计算机机房施工设计要点进行了归纳,供大家参考讨论。 计算机机房由于其特殊性,在设计中所需注意的要点较多,首先应严格遵国家、地方相关工作规范标准。 《计算站场地技术要求》 GB 2887-89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GB 50174-2008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462-2008 《计算机房活动地板技术条件》 GB 6650-86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与验收规范》 GB 50243-97 《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 50052-95 《民用建筑电器设计规范》 JGJ/T16-92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 50222-9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16-87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 GB 50222-95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GB 50116 《工业与民用供电系统设计规范》 GB J52-82 《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 GB J54-83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J232-83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GA/T75-94 《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CECS72:97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EBD-03-95 一、机房建设工程设计与施工要求 1、机房建设工程总体设计要求 机房作为数据存储、传输、设备控制中心,应为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可靠运行提供合乎规范的环境条件,在温度、湿度、洁净度、电性能、防火性、承重能力、防静电能力、防漏、防雷、接地等各项指标上均应满足设备要求,设计和施工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规定,同时也应严格遵守施工地的施工要求,并且参照国际先进规范,建设 一个现代化、规范化的计算机机房。 机房工程的设计与建设应遵循技术先进、布局合理、经济适用、安全可靠、可扩展性等原则。 机房设计总体要求: (1)指标要求

数据库建设规范

数据库建设规范 目录 1. 前言 2 2. 范围 3 3. 术语和定义3 范式3 关联3 关系模型 3 视图3 外键3 约束3 主键4 4. 命名规范 4 规范约定 4 表名4 视图4 存储过程 4 函数4 触发器 5 字段5 索引5 5. 数据库建设过程规范 5

概述5 需求分析阶段 6 需求调查 6 内容分析 6 概念结构设计阶段7 定义实体 7 定义关系 7 定义属性 7 定义键8 定义索引 8 定义其他对象和规则9 逻辑结构设计阶段9 数据库物理设计阶段10 实施、运行、维护规范11 6. 数据库建设安全性规范11 概述12 完整性设计12 物理安全 14 访问控制 14 数据备份 15 前言

数据库技术是信息资源管理最有效的手段。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式,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有效存储数据,满足用户信息要求和处理要求。 本规范通过数据建库的命名、结构、建库过程及安全性措施等几个技术方面进行约定,目的就是提供一套规范、合理、科学的建库技术体系,应用系统提供建库技术参考。 范围 本规范主要从关系数据库的命名、关系和结构以及建设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规定数据库设计应遵循的规范。 术语和定义 范式 关系数据库中的关系是要满足一定要求的,满足不同程度要求的为不同范式。满足最低要求的叫第一范式,简称1NF。在第一范式中满足进一步要求的为第二范式,其余以此类推。一般而言,数据库的设计应至少满足第三范式。 关联 关联是不同表之间的数据彼此联系的方法。关联同时存在于形成不同实体的数据项之间和表实体本身之间,构成了数据库规范化的基本核心问题。它分为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三种关联形式。 关系模型 关系模型由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和关系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在 关系模型中,实体与实体间的联系都是用关系来表示的。 视图 视图是一个定制的虚拟表。可以是本地的、远程的或带参数的;其数据可以 来源于一个或多个表,或者其他视图;它是可更新的,可以引用远程表;它可以 更新数据源。视图是基于数据库的,因此,创建视图的前必须有数据库。 外键 外键是一个关系中的一组属性(一个或多个列),它同时也是某种(相同的 或其它的)关系中的主键。它是关系之间的逻辑链接。 约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