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教育家评传

西方教育家评传
西方教育家评传

昆体良(公元35——95年)是古代罗马杰出的教育家和演说家,生于西班牙埃布罗河上游加拉古里斯的一个小镇上。少年时代,昆体良在罗马的文法学校接受教育,后来曾主办罗马的修辞学校,是罗马皇室委任的第一个修辞学教授。他在修辞学校从事教学工作20余年;著有《雄辩术原理》一书,共12卷。这部著作反映了罗马帝国的教育实践,也总结了昆体良长期从事修辞学校教学的经验,是西方古代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法论著。

精雕细刻

公元35年,在西班牙美丽的埃布罗河上游加拉古里斯的一个小镇上,诞生了古罗马伟大的教育家昆体良。当时的西班牙是罗马帝国的属地,它的首府是当时罗马帝国的文化中心和高等教育中心之一,云集着杰出的文学家、诗人、哲学家。同时,还有许多雄辩术传授者,昆体良的父亲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这样的环境之中,童年和少年时代的昆体良受到良好的教育。后来他做过一段时期的律师,30岁以后,受命主持罗马的拉丁语雄辩术学校,在这一片园地上,他辛勤地耕耘了20年。与此同时,他还做兼职律师,常常被邀请作辩护人。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使他积累了丰富的雄辩术经验,成为当时罗马最负盛名的教师。因此,当他从雄辩术的讲坛上退休之后,他的朋友马斯路斯等人,便请求他能够写本关于雄辩术的书。开始,昆体良并没有接受,因为,这位一向谦虚的退休教师,深知许多在他以前的希腊罗马杰出的作家已精心地研究过这方面的问题,并且留下大量遗产,自己是没有资格按朋友的约请来做这方面的书的。他的这一看起来似乎非常有说服力的藉口,正好为朋友们提供了说服他的理由。他们辩解说,以前的作者关于雄辩术方面的意见多不一致,甚至相互矛盾。人们从这些矛盾的观点中很难做出抉择。因此赋予他以这样的使命是合理的。即使不能有所独创,只要能对以前的观点做出明确恰切的判断也是很有意义的事情。昆体良被说服了。然后,他用了两年时间,写出了长达12卷、约合中文65万字的宏篇巨著——《雄辩术原理》。

在写作的两年多时间里,昆体良除了应付那些不得不做——如给多密善皇帝的两个外侄孙任家庭教师的事务之外,写作过程的大量时间用在研究上,如查阅各种资料,广泛阅读有关著作等。因为,在他看来,一旦接受了任务,就绝不能因袭前人的窠臼,而要力求有所创新,使自己的书在继承前人成就的基础上尽量能给人更多的新的东西。终于,在研究中他发现了前人和当时一般雄辩术教授者的缺陷与不足,提出了自己的新见解,写出了西方历史上第一部教学法专著。

《雄辩术原理》的写作开始于公元90年,完成于公元92年。按说用如此长的时间写作、并且有许多新观点的书,拿出去发表是不成问题的。可是昆体良并没有打算立即出版,而是想等到自己的创作热情冷却下来之后,再作进一步的修改。然而,朋友们渴望早日见到他的著作、三番五次地催促他交稿。这样,昆体良才不得不同意于公元前96年出版。为此,他曾给出版这本书的友人写过一封信,其中充分体现出一个教育家的博学多识、严谨治学、谦虚求实、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信的大意是:

你天天催促我,要求我将奉献给马斯路斯的书《雄辩术原理》拿去出版。我的意见是,该书还没有成

熟到可以拿去出版的水平。你知道,为了写这本书,我花了两年多时间。在这两年时间中,我还要为其它事务分心。这两年时间,真正用于写作的并不多,更多的时间是用于这一实际上漫无边际的任务所要求的研究工作上,以及用于阅读多不胜数的作者的著作上了。此外,我遵循着荷拉斯的名言,他在《诗学》中不赞成匆匆忙忙地出版,并要求未来的作家:

压下自己的作品暂不出版

直到漫长的岁月流逝九年

我打算再等些时候,以便让创作的激情冷静下来,按照一个不带偏见的读者的意见加以修改。但是,既然你是如此迫切地要求出版,那就让我们把那些字斟句酌付诸东风,并恳切地祈求上苍保佑我们免遭身败名裂。不过,请记住,我相信你会谨慎从事,让本书以尽可能正确的面貌与公众见面。(《昆体良教育论著选》第4页)

重放异彩

如果把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比作一颗珍珠的话,那么,不幸的是这颗珍珠后来因战乱等原因被遗失了。在很长一段时间中,《雄辩术原理》失传了。人们以为永远再找不到这部著作了。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文艺复兴时期,这颗失落的珍珠失而复得,又被发现并找了回来。这应当归功于古籍收藏家波齐奥。

事情是这样的,1418年,在瑞士的康斯坦斯召开了著名的宗教会议。当时有一个人文主义者、古籍收藏家波齐奥·布拉狄利尼参加了这次会议。会议期间,这位收藏家忙里偷闲,总要利用休会的空暇出去转转,一方面是为了消闲,另一方面是为了寻找珍贵的书籍。他去的地方主要是瑞士和德意志南部的一些寺院。一次,当他听说圣·高卢的女修道院有大量藏书的时候,便来到这个离城市约20英里的地方。果然,那里有一个藏书楼,里面的书多得用当时的图书目录都无法包罗无遗。波齐奥欣喜异常,立即投身其中,象寻宝一样仔细搜寻,眼睛紧盯着每一个书名。特别是那些不引人注目的地方更引起他的兴趣,就连积尘封盖着的东西也不放过。因为,惊异的发现往往在人们不大注意的地方。

波齐奥来到了楼房最底层的一间房里。这是一个极为污秽和阴暗的地牢,是一个连判了刑的罪犯都难以塞进去的地方。波齐奥没有却步,仍然怀着极大的兴趣走了进去。果然,脏黑的房间里埋藏着珍珠。当他拂去厚厚的尘土去看一叠书的名字时,惊喜得简直要发狂了。因为,那是一整套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他捧着由于无人间津和年代久远而变得十分污秽的书,非常痛惜。同时,又为它的完整无损而高兴异常。在这个地方,波齐奥还发现其他一些很有价值的资料。波齐奥在给友人的信中曾这样描绘那里的环境和情景;“我确信不疑,如果不是我的抢救,他(指昆体良的著作)一定很快就消失了。因为,一位高贵的、光彩照人的、优异的、文雅的、睿智的人物,如果还能继续忍受我找到他的那间牢房的肮脏,还能继续忍受他的狱卒的粗暴和那个地方可悲的污秽,这是不可想象的。看上去他的样子的确十分凄惨,象一个鬓发蓬乱、披头散发的囚犯,以他的仪容和装束在抗议对他不公正地裁决。他似乎在张开双臂,向罗马人发出呼

唤,要求把他从如此不幸的命运中解救出来。一个曾以自己的雄辩才能和援救保存了众多生命的人,现在竟然找不到一个人为他所遭的冤屈昭雪,竟然找不到一个人把他从等待着他的不公正的惩罚中解救出来,这对于他来说,的确是难以忍受的……”。

就这样,失落的珍珠终于被找回来了。波齐奥用了32天的时间把昆体良的作品抄了下来。这位细心的人在伏案誊抄的同时,没有忘记把自己的发现告诉朋友,让他们也来分享这巨大的欢乐。朋友们和整个学术界得知喜讯之后,都为他的发现而高兴。一位叫做列昂纳多·布鲁尼的朋友在回信中,称波齐奥为这些著作的第二个作者,因为,从此人们可以了解昆体良的全貌了。他还欣喜地说:“多么珍贵的收获!真是令人喜出望外!再者,我是否真正能读到曾经给我带来愉快的、迄今为止一直以残缺的、畸型的面貌出现的伟大昆体良的全部著作呢?我恳求你立即送给我,至少使我在瞑目之前能一睹为快!”

《雄辩术原理》重新流传于世,立即得到了人们的欢迎。弗吉流斯为它作了注释,使它成为教育家们能普遍阅读的书籍。昆体良的教育思想也得到人文主义者的高度评价,特别是对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产生了巨大影响。

雄辩大师

海边聚集了许多人,他们每人一艘航船,昆体良也在其中。启航了,一开始,熙熙攘攘,人声鼎沸,干帆竞发,百舸争流。划着,划着,人声慢慢减少,船影渐渐稀疏。昆体良仍然奋力摇橹,直驶前方,人更少了。最后,船来到水天相连;浩瀚无垠的一片汪洋之上。昆体良扫视了一下,隐约间看见只剩下一个同行者,他就是西塞罗,可是他已开始落帆停浆,停止前进了。前路漫漫,无边无涯,只有昆体良的船只云帆高挂,直驶前方。他一边继续振臂摇桨,一边极目海天相接之处,决心要以西塞罗的终点为新的起点,继续前进,直到无能为力的时候。

这是昆体良在《雄辩术原理》第12卷中对自己做的一个比喻;而划船人便是雄辩术的研究者。

当时的罗马,研究雄辩术的人很多,特别是西塞罗的《论雄辩家》一书影响极大。昆体良对西塞罗非常推崇,但并没有被他的光芒弄眩了眼睛,而是从一个研究者的角度加以审视。他发现,西塞罗在论述对雄辩家的要求时,着眼点只在于雄辩能力,而不关心他们的道德品质。昆体良觉得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就在于弥补这一缺陷,在西塞罗的基础上前进一步。这就是他在比喻中要继续航行的路程。

昆体良生活的时代,罗马帝国已开始走向衰落。他痛切地感受到整个社会道德沉沦,许多上层人士品德败坏。因此,当他论述教育任务的时候,总是把良好道德的培养放在首位。他所要培养的雄辩家,善良是第一位的,雄辩术的完美是第二位的。在他眼里,——个品德邪恶的入不可能成为完美的雄辩家,即使他们在法庭上胜诉,仍不配享有雄辩家的称号。真正的雄辩家是高尚的,值得尊敬的,在道德上无可指责的。他认为,如果一个人掌握了雄辩术,却用它来教唆犯罪,陷害无辜,与真理为敌,教授雄辩术的教师就不是给战士以武器;而是给强盗以屠刀。如果上天赋予人以说话的能力,却被人用去犯罪,倒不如生来

聋哑,没有理智的好。而要培养出具有崇高道德的雄辩家,只有高尚的教师才能做到。昆体良本人正是这样的榜样。

不仅如此,昆体良对以前的雄辩术理论只是以假定雄辩者已具备了足够的文化素养、没有涉及培养教育的过程和方法的现象,提出对雄辩家的培养应从开始就奠定基础。他突破高等教育的狭隘界限,讨论了学龄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全部问题。即要培养一个雄辩家,必须从咿呀学语开始,直到他成为一个合格的雄辩家。另外,当时一些浅薄的雄辩术教师只着眼于雄辩的技术训练,认为只要在法庭上胜诉即可,不必以广博的知识为基础。昆体良则力排众议,独辟蹊径,认为基础不深厚牢固,上层建筑迟早会坍塌,力主专业教育应建立在尽可能广博的普通知识的基础之上。当然,昆体良还提出许多有独到见解的教育观点。

正是这种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精神使昆体良从一个优秀的雄辩术教师进入到杰出的教育家行列,成为众多的雄辩术研究者中酌佼佼者,在人类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反对体罚

在世界教育史上,昆体良是最早提出反对体罚伪教育家。体罚,在古代和中世纪,是世界各民族中普遍流行的教育方法之一。古埃及的谚语说:“男孩的耳朵是长在背上的”,意思是必须打学生的背才能使他们听课。谚语还说;“学神把教鞭送给人间”,意思是借鞭打来教学是神所确认的。一般人甚至把教育比作驯兽,把教鞭当作教育的同义语。即使到现在,在有的号称发达国家的学校中,对学生的体罚仍然受到法律保护和家长的支持。但是,昆体良早在公元一世纪就明确提出反对体罚,说明他不愧是有远见卓识的教育家。

昆体良反对体罚所持的理由是:1.体罚是残忍行为,是一种凌辱;2.如果申斥还不足以矫正孩子的过失,他就会对体罚习以为常,使体罚失去作用;3。如果经常正面告诫,在课业上严加督促,体罚就没有必要;4.幼年时使用体罚,一旦长大以后,恐怖失去作用,就更难以驾驭;5.体罚造成儿童心情压抑、沮丧、消沉。从上述昆体良反对体罚的理由中,可以看到他对儿童的深刻了解,对儿童人格的尊重,对正面教育的强调,以及对培养儿童生龙活虎般的积极性、创造性的要求。这些都是文艺复兴以后一切进步教育家追求的理想。(《昆体良教育论著选》第28页)

教学艺术

在公元一世纪,昆体良就提出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深刻见解。他认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引导班上的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运用他们的智力”,“除了使我们的学生不需要总是有人教,我们的教学还能有什么别的目的呢?”(《昆体良论教育》,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意愿,这是昆体良教学艺术中极有价值的遗产。“因为专心致志的学习有赖于意愿,而意愿是不能强迫的。”昆体良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认为,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意愿,首先要求“教师要以父母般的感情对待学生……他应当严峻而不冷

酷,和蔼而不放纵,否则,冷酷引起厌恶,宽容招致轻视。”教师以自己的理智的爱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学生就能“视教师如父母”,就为引导学生进步创造了有利条件。“这种敬师的感情大大有助于进步,因为在这种感情影响之下,学生不仅将愉快地听讲,而且会相信教给他们的东西,愿意仿效教师。当汇集到学校去的时候,他们会愉快地、欢欣地聚合在一起;他们的错误被纠正时不会生气,他们受到称赞时会感到鼓舞;他们会以专心学习,努力尽可能取得教师的珍爱。”(《昆体良教育论著选》第92页)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意愿,昆体良认为,“应当善于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向那些不发问的学生提问。”在课堂上,教师“还要经常向学生提出问题以测验学生的判断能力。这样做就可以防止学生的漫不经心,防止他们对教师的讲课听而不闻。”

善于纠正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这是昆体良教学艺术的重要内容。他指出;“在纠正学生的错误时,如果过于吹毛求疵,学生就会丧失努力的信心,意志消沉,最后会憎恨他的功课,担心动辄出错,什么功课也不想做。”对于年幼的学生,在纠正他的错误时,教师的态度要和蔼。昆体良说:不论对错误的纠正多么严格,也要以温和的手法去施行。学生作业的有些部分应受到赞扬,有些要马虎过去,有一些要重做,一定要说出重做的理由。有时在隐晦难解之处要加进教师的批语,以进行启发。”(《昆体良教育论著选,第74至75页)

总之,“对不同年龄的学生,纠正错误要用不同方法,作业的数量和改正错误的标准都应当适合学生的智力水平。”由此可见,一切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出发,正是昆体良教学艺术思想的核心。(完)

附:昆体良(约公元35年-100年)是古代罗马教育史上最著名的教育思想家。若有《雄辩术原理》。

在昆体良看来,对于雄辩家的培养要"从咿呀学语开始,经过初露头角的雄辩家所必需的各个阶段的教育,一直到雄辩术的顶峰。"具体来说,分成以下几阶段:

第一阶段:家庭教育。

昆体良非常重视幼儿教育。他认为,幼儿教育可以在德行和知识方面为雄辩家的培养打下初步的基础。幼儿教育是在家庭里进行的,父母、保姆、家庭教师都是幼儿的教育者。尤其强调保姆必须是一个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说话准确的人,因为她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幼儿。

第二阶段:初级学校。

昆体良反对古代罗马贵族聘请家庭教师的传统做法,主张应尽早让儿童接受学校教育。在他看来,家庭教育容易使孩子养成冷淡、自夸和羞怯的习性,而学校教育则不同。学校里学生集中,不但有结交朋友的环境,而且也有竞争的、互相观摩学习的机会,因此,从学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一般都能很快地胜任雄辩家的角色,在公众面前发表演讲。

昆体良认为,在初级学校中,儿童主要学习阅读和书写。

昆体良在总结自己长期的教学工作经验基础上,对教学原则和方法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

昆体良倡导因材施教。他深信,每一个儿童都具有才能上的个别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精细地观察学生能力的差异,弄清每个学生的天性的特殊倾向";教师在识辨了学生的能力和个性以后,就必须因材施教。他主张按照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安排课程。对于智力较弱的学生,在教学的进度和内容方面可以适当迁就一些;但对于天赋素质丰饶的学生则要尽力培养,便之成为真正的雄辩家。另外还提出,"对不同年龄的学生,纠正错误要用不同的方法。作业的分量和改正错误的标准应适合学生的智力水平。"

昆体良坚决反对体罚,认为这是对儿童的凌辱。他认为,用体罚的方法来驱使学生学习,不但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相反却会使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

西方主要哲学家一览表

1、泰勒斯(Thales,盛年约在公元前585年),古希腊哲学家,从亚里士多德开始被尊为西方哲学的始祖。 2、赫拉克利特(Herakleitos,盛年约在公元前504-501年),古希腊哲学家,辩证法的创始人之一。 3、巴门尼德(Parmenides,盛年约在公元前504-501年),古希腊哲学家,存在论(本体论)的奠基人。 4、德谟克里特(Demokritos,盛年约在公元前420年),古希腊哲学家,原子论的创始人。 5、苏格拉底(Sokrates,公元前468-399年),古希腊哲学家,与耶酥、孔子和释迦牟尼一同被尊为人类的导师。 6、柏拉图(Platon,公元前427-347年),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学生,著有《苏格拉底的申辩》、《理想国》、《巴门尼德》、《智者》等对话体著作。 7、亚里士多德(Aristotles,)柏拉图的学生,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许多学科的创始人,代表作《工具论》、《物理学》、《形而上学》、《尼各马可伦理学》、《政治学》。 8、伊壁鸠鲁(Epikouros,约公元前341-270年),古希腊哲学家,幸福主义伦理学的创始人之一。 9、皮浪(Pyrrhon,约公元前360-270年),古希腊哲学家,怀疑主义的创始人。 10、普洛提诺(Plotinos,约公元205-270年),晚期希腊哲学家,埃及人,新柏拉图主义的主要代表,著有《九章集》。 11、奥古斯丁(Aurelius Augustinus,公元354-430年),中世纪教父哲学的最大代表,著有《忏悔录》、《上帝之城》。 12、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1225-1274年),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最大代表,著有《反异教大全》、《神学大全》。 13、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561-1626年),英国经验论的始祖,著有《新工具》等。 14、笛卡尔(RenéDescartes,1596-1650年),法国哲学家,近代哲学的创始人,唯理论的开创者,著有《方法谈》、《第一哲学沉思集》、《哲学原理》。 15、斯宾诺莎(Benedictus de Spinoza,1632-1677年),荷兰哲学家,

西方美学家或教育家提出的美育思想

一、西方美育思想的由来和发展 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提出的音乐净化灵魂的主张,可以说是西方最早的美育思想。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派从美是数的比率和谐的美学观念和灵魂不死的宗教理念出发,认 为音乐是一种和谐,人的灵魂也是一种和谐,因此可以“凭借医学实现肉体的净化,凭借音 乐实现灵魂净化”,并要求其门徒在晚上和早晨听取所规定的音乐,以驱除灵魂在白天受到 骚扰和在梦中受到麻痹。为此,可以认为毕达哥拉斯是“第一个凭借节奏和旋律确立音乐教 育的人”。“净化”在毕达哥拉斯那里,既是心灵性的,又是道德性的,净化的目的也包含着 建构一种道德的心灵——“美德”。尽管毕达哥拉斯由于把道德还原为数,以不正确的方式来讲道德,不能建立起真正的道德理论,但毕竟是“第一个试图讲道德”并与美结合起来。他提 出了“美德乃是一种和谐”,内蕴美育的雅典教育实践为美育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古希腊教育有两种类型,斯巴达教育以严格、野蛮而著称于西方教育史,它崇尚武功,重视军事教育,但也重视音乐教育,并以音乐来鼓舞士气,培养士兵的组织纪律性。与斯巴达相反,雅典崇尚文治,这与它经济发达、政治民主有关,它不但要求把学生培养成为身强力壮的军人,更要成为具有多种才能和文化修养,善于通商交往的政治家和商人。因此,雅典教育 强调体、智、美、德全面发展,这是一种多彩的、个性自由的教育。在此基础上,古希腊许多思想家作了初步的理论概括。如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提出教育制度应包括身体的教育和心灵的教育(艺术教育)两个方面。他讲道,在进行发展智慧的教育之前,先“要用音乐 教育心灵,用体育教育身体”,并把两种教育结合起来,共同改善人的心灵。他分析了人们 从形体美开始,经历心灵美、行为美、制度美和知识美,最后观照自身达到理念世界的历程。他注意到自然美和艺术美能陶冶人的性情,美化人的心灵,强调从小培养青少年爱美的习惯。古希腊的另一位思想家亚里士多德主张和谐教育,包括阅读与书写、体育锻炼、音乐和绘画以及道德品质的培养等,并把和谐教育的重点放在审美教育(主要是音乐教育)方面。他提出美育“不只是为着某一个目的,而是同时为了几个目的,那就是(1)教育(2)净化(3)精神享受……”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进一步发挥了毕达哥拉斯的“美德”思想,柏拉图提出“公正(正义)、理性(智慧)、勇敢(意志)和节制”是希腊四美德。他和亚里士多德都把公正看作是一切德行的总体,亚里士多德还说,“美是一种善”,从而把美和善、美育和德育统一起来。 系统提出要对人们进行审美教育,并把审美教育作为一门理论加以研究的是18世纪德国的美学家席勒。1793至1794年间,席勒为了报答丹麦王子奥古斯丁堡的克里斯谦公爵 对他的生活资助,先后写出了27封关于人的美感教育的书简,后结集为《美育书简》,成为西方“第一部美育宣言书”。①书中首先明确使用了“美育”概念,并对美育的含义、内容、 性质、任务及其社会意义作了系统的阐述和分析。席勒的美育理论是以康德的美学思想为基础的,康德把人类的精神活动分为“知、情、意” 三个方面,并认为审美判断(情)是沟通认 识(知)和道德(桥梁)。②《美育书简》探讨的基本问题,就是如何解决由资本主义制度 造成的人性分裂走向人性完整和自由的问题,如何由人性的完整去改革国家,取得政治自由的问题。席勒提出,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不是靠社会政治经济革命,而是靠审美教育,去实现人格的完善,人性的自由。他提出:“若是要把感性的人变成理性的人,惟一的路径是

学前教育史第五章著名教育家地学前教育思想与实践

第五章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与实践 第一节蔡元培的学前教育思想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这是毛泽东同志对蔡元培先生光辉一生的高度评价。 一、论教育方针 1、军国民主义教育,即体育 2、实利主义教育,也就是智育 3、德育主义教育,即公民道德教育,基本内容:自由、平等、博爱 4、世界观教育,是“超轶乎政治的教育” 5、美育教育,可以“陶冶吾人之感情啊,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 蔡元培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否定了中国封建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教育宗旨,是历史 的进步,成为民国初年国家颁行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培养儿童成为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人才也从 此起步。 二、对传统儿童教育的批判和“尚自然”“展个性”的主张 蔡元培把批判传统的儿童教育、发展儿童个性,作为民国教育改造传统教育的起点。 蔡元培说:“知教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划一,毋宁展个性。” 蔡元培列举了托尔斯泰的的自由学校、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蒙台梭利的儿童教育等,说明这种小教育的特点。他还 指出,要做到尊重儿童个性、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必须进行儿童心理研究与儿童心理实验,教师还必须有充分的知 识,才能足以适应这种新的儿童教育。 三、论学前美育 (一)、论美育与德、智、体各育并重 美育:蔡元培在《美育》一文中指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蔡元培 认为美育是培养健全人格不可缺少的。 (二)、论学前美育的实施 蔡元培将美育实施的途径归为三类:家庭美育、学校美育、社会美育。 1、家庭美育或胎教院、育婴院的美育 首先是接受家庭美育,但蔡元培因怀疑家庭教育的功能,主张儿童出生后最好是实行公育,他的理想是以儿童公育代 替家庭教育。 胎教院的美育,蔡元培将之视为对儿童实施美育的起点。胎教院要处处包含美育的因素,院址选择、建筑、环境、布 置、设施、人员等都要适合孕妇生活和胎儿成长。 2、幼稚园的美育 蔡元培主张,儿童满三岁入幼稚园。舞蹈、唱歌、手工,都是美育的专课。就是教他计算、说话,也要从排列上、 音调上适合他们的美感,不可用枯燥的算法与语法。 3、社会的美育 诸如美术馆、美术展览、音乐会、剧院、博物馆、动物园、植物园,甚至街道、房舍、店铺的美化等,都包含着丰 富的美感教育因素,只要注重观察和引导,对陶冶儿童美的兴趣、美的感觉、美的表达都起着良好的作用。 第二节陶行知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 宋庆龄称他是“万世师表”。 毛泽东亲笔题词:“痛悼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千古!” 一、生活教育理论 (一)、生活教育理论的产生于确立 陶行知创立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在批判传统教育、吸收改造美国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探索普及大众教育的实践中 产生的。 (二)、生活教育的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是: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1、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包含的含义:(1)、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 (2)、是生活就是教育。 (3)、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 2、社会即学校 陶行知认为杜威的“学校及社会,是把社会生活组织到学校中来,使学生在学校里受到“大社会”所需要的“训练”。

国外著名教育家

国外著名教育家 昆体良 主要著作: 《雄辩术原理》(12卷,约合中文六十五万字)这部著作既是他自己约二十年教育教学工作经验的总结,又是古代希腊、罗马教育经验的集大成者。昆体良的教育理论和实践都以培养雄辩家为宗旨。 教育思想: 反对体罚在世界教育史上,昆体良是最早提出反对体罚的教育家。体罚,在古代和中世纪,是世界各民族中普遍流行的教育方法之一。但他认为学生不学好,那是教育的过错,应该用竞赛、奖励、教师的关怀爱护和学科本身所引起的兴趣去保证学童学习好。教师的鼓励和榜样是使学生学习成功的有效方法。昆体良早在公元一世纪就明确提出反对体罚,说明他不愧是有远见卓识的教育家。 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他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认为教师应该是有学识的,他们应该热爱儿童,耐心地教育儿童,注意研究儿童,讲究因材施教。他提出一个极有意义的愿望,要求高等学校的教师抽出一些时间到初等学校去授课,以便研究儿童、研究教育儿童的方法。 重视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对于一个雄辩家来说,记忆力是头等重要的。在儿童年龄很小时,就要让他背诵许多优美的诗文,虽然他们还不能理解,但到了儿童能够理解时就会对他们大有裨益。在学校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儿童的记忆力,使其得到不断地强化和充实。 重视幼儿教育他认为,幼儿教育可以在德行和知识方面为雄辩家的培养打下初步的基础。幼 儿教育是在家庭里进行的,父母、保姆、家庭教师都是幼儿的教育者。尤其强调保姆必须是

一个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说话准确的人,因为她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幼儿。 主张应尽早让儿童接受学校教育在他看来,家庭教育容易使孩子养成冷淡、自夸和羞怯的习性,而学校教育则不同。学校里学生集中,不但有结交朋友的环境,而且也有竞争的、互相观摩学习的机会。 夸美纽斯 主要著作: 《世界图解》根据他所提出的适应自然和直观教学原则写成的一部小学教科书。其有附以插图的短文一百五十篇,内容包括自然(宇宙、地理、植物、动物、人体等)、人类活动(手工业、农业、交通、文化等)、社会生活(国家管理、法院)和语言文字等方面,试图授予儿童以百科全书式的知识。在欧洲国家广泛流行 教育思想: 泛智教百和教育适应自然原则泛智教指一是普及教育,一切男女儿童,不论贫富贵贱,;二是"人人均需学习一切"。 教育适应自然原则强调,一是强调教育要遵循自然秩序,另一是强调教育要依据儿童天性。 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 夸美纽斯对近代教育学最大的学制度及贡献之一。 论教学原则 (1)直观性原则。夸美纽斯在感觉论的基础上论证了直观教学的必要性,要求“在可能的范围以内,一切事物都应尽量放到感官跟前”。 (2)循序渐进原则。夸美纽斯主张要合理地安排教学科目的顺序,做到由近及远,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已知到未知,由具体到抽象,同时也要适合儿童的年龄特征。

西方哲学家经典语录

西方哲学家经典语录 人生在世,不过是过路的旅客。——托马斯.阿奎那我不同意你所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伏尔泰人的本性就是追求个人利益。——亚当斯密人人生而自由平等。——卢梭人的意识屈从于物化结构。——卢卡奇假如进化的历史重来一遍,人的出现概率是零。——古德尔客观世界只是精神原始的,还没有意识的诗篇。——谢林凡夫俗子只关心如何去打发时间,而略具才华的人却考虑如何应用时间。——叔本华我们喜欢别人的敬重并非因为敬重本身,而是因为人们的敬重所带给我们的好处。——爱尔维修人类的生命,并不能以时间长短来衡量,心中充满爱时,刹那即永恒。——尼采真理是时间的产物,而不是权威的产物。——培根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科学家在思想中给予我们以秩序;道德在行动中给予我们以秩序;艺术才在对可见、可触、可听的外观的把握中给予我们以秩序。——

卡西尔物体的意义是通过它被己身看到的方向而确定的。——梅罗.庞蒂我不能给自己或是别人提供那种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的快乐。这种快乐对我来说毫无意义,我也不能围绕它来安排自己的生活。——福柯科学性的语言游戏希望使其说法成为真理,但却没有能力凭自己的力量,将其提出的道理合法化。——利奥塔幸福不过是欲望的暂时停止。——叔本华人最容易忘记的是自己。——克尔凯戈尔只有那些从不仰望星空的人,才不会跌入坑中。——泰勒斯存在就是合理,合理的也都要存在。——黑格尔凡是活着的就应当活下去。——费尔巴哈在这个世界上,平等地待人和试图使他们平等这两者之间的差别总是存在。前者是一个自由社会的前提条件,而后者则像托克维尔描述的那样,意味着“一种新的奴役方式”。——哈耶克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谈论别人的隐私是最大的罪恶;不知自己过失是最大的病痛。——亚里士多德惊奇是哲学家的感觉,哲学开始于惊奇。——柏拉图人性一个最特别的弱点就是: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叔本华把精神说清楚是一个巨大的诱惑。——维特根斯坦

中西方教育家关于知识观的观点

中西方教育家关于知识观的观点 一、西方教育学家关于知识观的观点 (一)古代西方教育学家关于知识观的观点 1、苏格拉底的观点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他是西方教育思想史上第一位有长远影响的教育家,受到了世人的尊重和敬仰。 苏格拉底的知识观就是他的教学方法了,称为“苏格拉底方法”,又称为“产婆术”,是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或教学中形成的由讥讽、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 (1)讥讽。讥讽是采用对话或提问的方式,使对方自陷矛盾,无言以对,终于承认自己的无知。 (2)助产术。是帮助对方自己得到答案。 (3)归纳。归纳是从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的一般共性和本质。 (4)定义。就是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的概念,得到关于事物的普遍概念。 “苏格拉底方法”,既是苏格拉底探讨伦理哲学的研究方法,也是他的教学方法。它不是将现成的结论硬性地灌输或强加于对方,而是与对方共同讨论,通过不断提问诱导对方认识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自然而然地得到正确的结论。 2、柏拉图的观点 柏拉图,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客观唯心主义的创始人。他在苏格拉底门下受教8年,最主要的教育著作是《理想国》,在书中,柏拉图精心设计了一个他心目中的理想国家,并为这个理想国家的实现提出了完整的教育计划。 柏拉图认为人的知识(理念的知识)是先天固有的,并不需要从实践中获得。他认为,人的灵魂是不朽的,它可以不断投生。人在降生以前,他的灵魂在理念世界是自由而有知的。一旦转世为人,灵魂进入了肉体,便同时失去了自由,把本来知道的东西也遗忘了。要想重新获得知识就得回忆。因此,认识的过程就是回忆的过程,真知即是回忆,是不朽的灵魂对理念世界的回忆,这就是柏拉图认识的公式。他还认为,这种回忆的本领并非所有的人都具备,只有少数有天赋的人即哲学家才具备。因此,他肯定地说:除非由哲学家当统治者,或者让统治者具有哲学家的智慧和精神,否则国家是难以治理好的。这种所谓“哲学王”的思想即是他理想国的支柱。 3、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外国著名教育家的主要思想

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1888-1939)是集体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主要著作有教育诗篇》(1925-1935)《塔上旗》(1938)、《父母必读》(1937)等。 (一)、论集体和集体教育原则 1、论集体 马卡连柯认为,"教育任务就是要培养集体主义者。"而要完成这个任务,苏维埃教育所需要的第一个形式就是集体。因此,马卡连柯强调说:"公社的教育方针概括地说来就是,建立合理的集体,建立集体对个人的合理影响." 2、论集体教育原则 (1)尊重与要求相结合原则。有人曾问马卡连柯他的教育经验的本质是什么,马卡连柯回答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在他看来,要求与尊重是一回事。对此,他解释说:"我们对个人所提出的要求,表现了对个人的力量和可能性的尊重;而在我们的尊重里,同时也表现出我们对个人的要求。"马卡连柯认为,在集体教育过程中,要求是必须的,否则就不可能建立集体和集体纪律。他指出,"要求"可以分为3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即在集体初建时期,领导者应当以"不许反对的方式"提出要求。当然领导者所提出的要求必须是合乎情理并能实现的。在第二个阶段,集体的领导者周围已出现了一批自觉维护纪律的积极分子,他们所组成的核心会用自己的要求支持教师的意见。在第三个阶段,集体本身能向其成员提出要求。这时,教师己无需要再提要求了,因为集体往往己向个人提出了过多的要求。在谈到"尊重"的时候,马卡连柯指出,"尊重并不是尊重外表的什么东西,并不是尊重脱离社会面独立存在的东西"…。这是对那些参加我们的共同劳动、共同工作的同志的一种尊重,这是对活动家的一种尊重。" (2)平行教育影响原则。马卡连柯认为,集体教育过程应当遵循"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集体"的原则。在他看来,集体首先是教育的基础。他说:"只有当一个人长时间地参加了有合理组织的、有纪律的、坚忍不拔的和有自豪感的那种集体生活的时候,性格才能培养起来。"其次,集体是教育的手段。他强调说,"集体是个人的教师"。教师必须通过集体来教育个人。最后,集体是教育的目的和对象。马卡连柯认为,集体与个人两者关系密切,"在苏联不可能有置身集体以外的个人"。因此,教育个人和教育集体既可以同时作为教育目的,个人和集体又可以同时作为教育对象。他说:"每当我们给个人一种影响的时候,这影响必定同时应当是结集体的一种影响。相反地,每当我们涉及集体的时候,同时也应当成为对于组成集体的每一个个人的教育。"马卡连柯后来用"平行教育影响"来概括他的上述思想,强调教育个人与教育集体的活动应同时进行,每一项针对集体开展的教育活动应收到既教育集体又教育个人的效果。 (3)前景教育原则。马卡连柯认为,集体的生命活力在于不停滞地前进。他说,"一个自由的人类集体的生活方式就是向前行进,它的死亡的方式就是停滞。"因此,马卡连柯要求教师不断地向集体提出新的奋斗目标来刺激集体的活力。这种新的目

德国著名哲学家生平汇总及德国的哲学渊源

德国盛产哲学家的原因 一、思维方式及民族特点 德意志民族是一个严谨、一丝不苟的民族。并且德国人具有“逻辑思维”,是以逻辑推理为基础,强调事物的同一性、非矛盾性和排中性。同一性认为事物的本质不变;非矛盾性认为事物不可能同时存在是与非;排中性认为事物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无中间性,听来具体而实在。 黑格尔(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1770-1831,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 黑格尔在《哲学史讲演录》的开讲词中说过,德意志民族重视理性的思辨,而且不止关心那些对生活有直接联系的问题而喜欢追求真理、灵魂的幸福,做形而上的思考,或许这就是德国成为“哲人的国度”的原因之一吧。 二、历史原因 众所周知,德国在历史上长期处于封建割据状态,各国君主都希望有思想来帮助国家强大,鼓励思想家发展,所以在这个时期产生了许多大哲学家。正如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一样。

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创始人) 康德: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唯心主义,不可知论者,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定者。他被认为是对现代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也是启蒙运动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 马克思(Karl Marx,1818.5.5-1883.3.14,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 马克思: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伟大的政治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他是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是近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弄潮儿。支持他理论的人被视为

著名教育家简介及名言

著名教育家简介及名言 杜威 简介: 杜威是美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是20世纪对东西方文化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1894年,杜威到芝加哥大学任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系主任,同时创办实验学校,从事教育革新,成为美国“进步教育”的先驱。杜威曾到英国、前苏联、日本、中国等世界许多国家讲学,1919-1920年期间,他曾任北京大学哲学教授和北京高师教育学院教授。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现代中国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育名言: 儿童的生活是一个整体,一个总体。他敏捷地和欣然地从一个主题到另一个主题,正如从一个场所到另一个场所一样,但是他不意识到转变和中断;既没有意识到什么割裂,更没有意识到什么区分。儿童所关心的事物,由于他的生活所带来的个人和社会的兴趣的统一性,是结合在一起的。凡是在他的心目中最突出的东西就暂时对他构成整个的宇宙。那个宇宙是变化和流动的,它的内容是以惊人的速度在消失和重新组合。但是,归根结底,它是儿童自己的世界。它具有儿童自己生活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蒙台梭利 简介: 蒙台梭利是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1896年,她从罗马大学医学院毕业,成为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女医学博士。此后,她担任罗马大学附属精神病诊所助理医生,并开始从事智力有缺陷儿童的教育工作。1907年,蒙台梭利在罗马成立了第一所“儿童之家”,开始进行系统的教育实验,设计了一套教材和教具,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方法,创立了闻名于世的蒙台梭利教育体系。 蒙台梭利一生撰写了许多重要著作,主要有《教育人类学》《蒙台梭利方法》《童年的秘密》等。 教育名言: 引导孩子们通过自我教育而具有预见。当孩子们懂得播种的植物的生命依靠他们喂水、喂食,否则,植物就会干枯、动物就会死亡时,他们就会像一个开始感到对生命负有责任的人一样,变得有警惕性。此外,一个与妈妈和老师全然不同的、呼唤他忠于职守的声音,就会告诫他们,千万不要忘记自己承担的责任。这声音就是在他们照管下的垂危的生命的哀求声。在孩子和他们照管的动植物之间会产生一种神秘的一致性,诱导孩子无需教师介入去完成一定行动,即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教育。

陈鹤琴与教育家精神

收稿日期:2009 11 15 作者简介:陈秀云,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陈鹤琴教育思想研究会副理事长。 2011年3月第2期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J OURNA L O F NAN JI NG X IAO ZHUANG UN I V ERS I TY M ar .2011 N o .2 陈鹤琴与教育家精神 陈秀云 (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北京100078) 摘 要: 陈鹤琴先生是中国现代儿童教育的开创者,他的奉献精神、道德情操与 实践出真知 的科学态度诠释了教育家精神的内涵。 关键词: 陈鹤琴;教育家精神; 活教育 中图分类号:G 40 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7902(2011)02 0001 07 在陈鹤琴先生的一生中,始终贯穿着为教育、为儿童奉献、奋斗、责任感和矢志不渝的教育家精神。著名心理学家潘菽先生曾这样评价: 他确实是一个很真诚的人,一个很淳朴的人,一个热情洋溢的人。只有这样一个人才能真正热爱儿童,儿童也才能喜欢他 。[1] 人们称陈鹤琴先生是一个 不失赤子之心 的 大人 。 与中国许多老一辈教育家一样,陈鹤琴在人们 心目中的形象:信念坚定执着、品德高尚;待人真诚和蔼、充满情感;治学与做事,认真严谨、一丝不苟;以及令人肃然起敬的外表形象,包括言谈举止、衣着穿戴与健康、乐观向上的性格。几十年来,陈鹤琴一直以自己教育家的人格、品德、学识不仅得到学生们的爱戴,更在社会上享有很高的声望。 上世纪40年代,社会上有人称陈鹤琴为 儿童教育圣人 ;陶行知先生说他是 谦谦君子 ;俞子夷先生对他的描述是 永远微笑的儿童教育家 。 陈鹤琴先生正是这样一位教育家。 一、热爱儿童, 一切为儿童 陈鹤琴经常讲的一句发自肺腑的话: 我爱儿童,儿童也是爱我的。 早在1914年23岁的陈鹤琴 在清华学校毕业后赴美留学,在船上他曾有过一次学医还是学教育的人生选择,最后他下定了决心: 我的志向是要为人类服务,为国家尽瘁 我是喜欢儿童的,儿童也是喜欢我的,我还是学教育回去教他们的好。 陈鹤琴是一个不失赤子之心的人,一个有纯爱精神和热情洋溢的人。他对儿童的爱是基于爱国爱民的思想,要变老大中国为少年中国和振兴中华的宏大理想。他一生做到了 一切为儿童,为一切儿童,为儿童的一切 。1935年当战争步步逼近,在国家、民族和千百万儿童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的形势下,陈鹤琴发表了一篇 对于儿童年实施后的宏愿 ,倡导全民族、全社会关爱和教育儿童,维护儿童的权益。这是他的理想、抱负和一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宏愿 共有9条,其中第一、二、四条提出要 一切为了儿童 ;第三、九条强调要为儿童福利着想;第五、六、七、八条是对父母、教师和成人的要求。 (一)愿全国儿童从今日起,不论贫富、不论智愚,一律享受相当教育,达到身心两方面最 充分的可能发展; (二)愿全国盲哑及其他残疾儿童,都能够享受到特殊教育,尽量发展他们天赋的才能,成为社会上有用的分子,同时使他们本身能享受到人类应有的幸福; (三)愿政府及慈幼机关为儿童福利着想,尽心设计,多予儿童以安全的保障; (四)愿全国各处从今以后,所有奴婢童工等不良制度,完全绝迹; (五)愿全国的父母、导师以及全国的成人们,随时随地本着 幼吾幼及人之幼 的古训,各就自己能力所及之处,保育儿童,救济儿童,感化儿童; 1

最著名的十五位西方哲学家

最著名的十五位西方哲学家 著名的西方哲学家有: 西方古代: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 西方中世纪:奥古斯汀、阿奎那 西方近现代: 英国:培根、霍布斯、洛克、贝克莱、休谟、斯宾塞;罗素、维特根斯坦; 法国:笛卡尔、莱布尼兹、帕斯卡、斯宾洛莎、伏尔泰、狄德罗、卢梭、孔德、帕格森、萨特、福柯--; 德国:康德、费希特、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叔本华、尼采、胡塞尔、海德格尔;弗洛姆、马尔库塞、阿尔都塞-- 美国:詹姆士、杜威、波普尔--; 最著名的十五大哲学家: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培根、笛卡尔、洛克、休谟、康德、黑格尔、马克思、尼采、罗素、维特根斯坦、胡塞尔、海德格尔、萨特。 1. 柏拉图:古希腊最杰出的哲学家。 2. 亚里斯多德:古希腊哲学及科学的集大成者。 3. 培根:第一个提出了实验法、归纳法,进入近代的第一人。 4. 笛卡尔:大陆唯理论的创始人,确定了理性的价值。 5. 洛克:对于经验论哲学进行了最系统的阐述。 6. 休谟:将近代哲学中的根本矛盾揭示出来。

8. 黑格尔:辩证法大师,全面总结了近代哲学。 9. 马克思:提出辩证唯物主义与实践哲学,极大的影响了历史。 10. 尼采:他的唯意志超人哲学让人深受震憾, 11. 罗素:逻辑实证主义权威,学富五车的人物。 12. 维特根斯坦:哲学天才,也属逻辑实证主义 13. 胡塞尔:现象学宗师。 14. 海德格尔:存在主义大师。 15. 萨特:存在主义大师,对时代风气有重要影响。 但这并非我所喜爱的哲学家,我喜欢的十大哲学家是: 柏拉图、霍布斯、拉美特利、霍尔巴赫、斯宾洛 莎;孔德、斯宾塞、马克思、尼采、罗素。

外国教育学代表人物理论

外国教育学、心理学重要人物及相关考点 (一)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被誉为西方教育史有长远影响的第一位教育家。 苏格拉底在教学的方法上,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教学法,人们称之为“苏格拉底方法”,这种问答分为三步: 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他认为这是使人变得聪明的一个必要的步骤,因为除非一个人很谦逊“自知其无知”,否则他不可能学到真知; 第二步叫定义,在问答中经过反复诘难和归纳,从而得出明确的定义和概念; 第三步叫助产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思索,自己得出结论。苏格拉底的助产术体现了教学的启发性原则。 (二)昆体良 昆体良是古代罗马著名的教育家,著有《雄辩术原理》(又译为《论演说家的培养》)。《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 (三)夸美纽斯 捷克伟大的民主主义教育家,西方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著有《大教学论》,被誉为近代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著作,标志着近代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端。 在《大教学论》中,他尖锐地抨击中世纪的学校教育,并号召“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泛智教育思想);提出统一学校制度,主张普及初等教育,采用班级授课制度,扩大学科的门类和内容,强调从事物本身获得知识;强调教育要适应自然(即所谓的“自然适应性原则”)。夸美纽斯是第一个从理论上系统的阐述班级授课制原理的人。 (四)洛克 约翰·洛克是英国著名的的哲学家、教育家。著有《教育漫话》,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他也提出了心灵是一块“白板”的假设。洛克属于外铄论代表人物之一。 (五)卢梭 卢梭是法国十八世纪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主要的教育著作是《爱弥儿》。 在《爱弥儿》中体现了卢梭对教育的观念---自然主义,深深地影响了现代教育理论。他认为“出于自然这个造物主手中的一切都是善的,到了人手中才变成了恶”,属于内发论代表人物之一。 (六)裴斯泰洛齐 裴斯泰洛齐是19世纪瑞士著名的民主主义教育家。著作《林哈德和葛笃德》,在西方教育史上,裴斯泰洛齐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心理化的思想,认为教育科学应该建立在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 裴斯泰洛齐还认为,每一个人都具有一些自然所赋予的潜在能力,并且这些能力都具有渴望发展的倾向。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全面和谐地发展人的一切潜在能力。教育者必须深入研究和认识儿童的自然发展,并努力使教育与其自然发展相一致,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在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上属于“个人本位论”代表人物之一。

古今中外教育家名言警句

古今中外教育家名言警句——赏读 一、关于教学方法 1.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达尔文 2.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陶行知 3.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陶行知 4.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陶行知 5.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叶圣陶 6.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叶圣陶 7.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苏霍姆林斯基 8.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苏霍姆林斯基 9.不能把小孩子的精神世界变成单纯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神力量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要求和愿望的人。——苏霍姆林斯基 10.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增长起来的时候,教他以研究学问的方法。——卢梭 11.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波莉亚 二、关于成功教育 1.一味地挖苦、贬低,会导致孩子的反抗,反对父母,反对学校,或者反对整个世界。——布鲁诺 2.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的自我概念。——布鲁姆 3.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只有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学生优点的地方,学生才能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5.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赞科夫

西方著名六大教育家

西方著名六大教育家 教育家要有自己的一套教育理念,在教育学术领域有一定的成就,在教育实践中有突出贡献,西方有哪些著名的教育家?下面分享了西方著名六大教育家,一起来了解吧。 西方著名六大教育家西方著名教育家之一、夸美纽斯 1.总结: ①是17世纪捷克著名的教育家。 ②《母育学校》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学前教育的专著; ③《世界图解》是历史上第一部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的看图识字课本; ④提出“泛爱”教育,坚持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是世界上最先提出学校教育应当实行班级授课制的人。 2.常见考题: ①历史上第一部学前教育专著是( )。 A.《儿童与课程》 B.《童年的秘密》 C.《母育学校》 D.《世界图解》 ②( )最先提出学校教育应当实行班级授课制。 A.福禄倍尔 B.夸美纽斯 C.卢梭 D.杜威 西方著名教育家之二、卢梭 1.总结:

①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②著有《爱弥儿》,提出自然主义教育的思想。 ③反对体罚,注重口头说教,提出了著名的“自然后果律”。 ④将儿童的教育划分为四个阶段: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 2.常见考题: 试论述你对卢梭的自然教育的理解。 西方著名教育家之三、裴斯泰洛奇 总结: ①瑞士著名教育家,教育史上提倡与实施“爱的教育”的杰出代表; ②主要著作为:《林哈德和葛笃德》; ③提出“和谐发展”的教育,尤其重视道德教育,把它称为“整个教育的关键问题”,也是培养“和谐发展”和“完善的人”的重要方面。 西方著名教育家之四、福禄倍尔 1.总结: ①德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幼儿园的创始人; ②主要著作有《人的教育》、《母亲与儿歌》; ③主张教育应该成为儿童游戏的乐园。 ④创制出了一套供儿童使用的教学用品,称为“恩物”。 2.常见考题:

世界著名教育家及其思想含一览表

世界着名教育家及其思想 一、苏霍姆林斯基 1.简介:苏联最有名望的教育家,1948年起至去世,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完全中学——巴甫雷什中学的校长 2.着作:《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等教育专着。 3.主要教育理念(核心思想)①提倡全面和谐的教育。认为没有和谐的教育工作就不能达到理想个性的和谐发展。所谓和谐发展,就是各方面互为条件、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地发展。所谓和谐的教育,就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既相对独立,又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他反对妨碍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重智轻体、重才轻德的倾向。②重视学生的精神生活和精神需要,认为丰富多彩、文明幸福的学校精神生活,是使儿童获得全面和谐发展的最好途径。③认为德育在全面发展的教育中是起决定作用的、主导的成分。要求自然科学知识传授与道德教育同时并重。④终身致力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经典教育名言:

①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不得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给教师的建议》第315页--论学生学习) ②一本智慧丰富的、有鼓舞力的书,往往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教育的艺术》第178页---论学生阅读) ③课,就是教育思想的源泉;课,就是创造活动的源头,就是教育信念的萌发园地。(《苏霍姆林斯基选集》第四卷596页---论课堂教学) ④学校应当像一块磁石,以自己有趣而丰富的生活吸引学生。(《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一)》第527页---论学校教育) ⑤人在为他人的幸福着想的同时也享受到了快乐。(《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第797页---论道德品质)⑥真正的教师必是读书爱好者:这是我校集体生活的一条金科玉律,而且已成为传统。(《帕夫雷什中学》第28页---论教师读书) ⑦请你记住,你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且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给教师的建议》第97页---论教师素质)

世界最著名地60位哲学家简介

中外60位重要哲学家简介 1. 泰勒士(Thales,约前624—前550),古希腊最早的哲学家。米利都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的“水是万物的本原”被认为是西方第一个哲学命题。他也被看作是哲学唯物主义的先驱。 2.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约前580—前500)生于伊奥尼亚海域的萨摩斯岛。毕达哥拉斯派的创始人和首领。该派提出数是万物的本原,数是众多的、不变的,他们认为数目是最智慧的,和谐是最美好的,并认为灵魂不朽。 3. 老子(前571—前471)姓李,名耳,字伯阳,谥曰聃,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遗留下来的著作,仅有《五千文》即《道德经》,也叫《老子》。其核心观念是“道”,提出了天道无为以及“道常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 4. 释迦牟尼(Sakyamuni, 公元前565—前485)佛教创始人。姓乔达摩,名悉达多,意译“义成就者”,尊称释迦牟尼。印度人。佛陀的思想代表了当时一定阶层的利益和看法。主要学说有:四谛说、缘起说、无常、无我论、业报轮回论和涅磐论。生前并无著作,死后他的言行由弟子们记录整理汇编为经、律、论三藏。 5.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学以“仁”为核心,崇尚“忠恕”之道,又以孝悌为仁之本。他相信天命,又重视人为;在教育上主张因材施教;政治上提

出“正名”的主张,认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都应实符其名;提倡德治和教化。主要著作有《论语》。 6. 巴门尼德(Parmenides,约前540—前470)生于爱利亚,爱利亚派的哲学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著有《论自然》一书。他指出了真理之路和意见之路的区分:意见之路按众人的习惯认识感觉对象;真理之路则用理智来进行辩论,“是者”就是真理的对象。 7. 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约前535—前475)出生于爱菲斯王族。是爱菲斯学派的代表人物。他认为火是万物的本原,火转化成万物是火的消耗和熄灭,万物转化成火是火的充裕和燃烧。著有《论自然》一书,现有残篇留存。 8. 苏格拉底(Socrates,约前469—前399)古希腊哲学家,雅典人。他的几个重要的哲学命题是“认识你自己”、“德性即知识”。他是把哲学的对象从自然转向人类的伟大哲学家。他的生平事迹和思想主要由他的学生整理在《回忆录》中。 9. 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春秋末战国初思想家、教育家、学者,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的学说和思想收录在《墨子》中,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篇目。墨子的学说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兼爱非攻②天志明鬼③尚同尚贤④节用。

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差异及原因

中西方家庭教育存在的差异及原因 一位西方著名人士说,他小时候,妈妈买了一些苹果,兄弟两个都想吃最大的哪个。他的妈妈就笑着说:“你们来比赛,我把门前的草坪分成2块,你们2人一人一块各自负责修剪,谁干的最快最好,谁就能得到它。”结果他赢了,并懂得了一个道理:要想得到好的,就必须努力争第一。这很公平,你想要多少,就必须为此付出多少代价! 而一个中国犯人也说道,小时侯,他的妈妈拿来几个苹果,大小不等。他一眼就看中了那个又红又大的,这时弟弟说了他想说的话,结果被妈妈骂了一顿:“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那个犯人就灵机一动改口说:“我要那个最小的,把大的留给弟弟。”结果他受到了妈妈的奖励。从此以后,他学会了说谎,然后开始不择手段。 同样是分苹果,但结果却不一样。外国的那位母亲选择了让孩子用自己的双手来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而那位中国母亲,却让孩子用虚伪的话来换取他们心中想要的东西。通过这则小故事,我们可以看到中西方的家庭教育是存在差异的,像这样的小故事还有很多,其目的都是表现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差异。下面就简单列举一些中西方在家庭教育方面的差异。 西方家长普遍认为孩子从出生那天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无论是家长、老师还是亲友,都没有特权去支配和限制他的行为,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不能替孩子做选择,而是要使孩子感到他是自己的主人,甚至在什么情况下说什么话,家长都要仔细考虑,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心理。而中国家长则大都要求孩子顺从、听话。 西方家长一般都相信孩子具有自我反省和教育的能力,孩子要自己劳做,自己生活,从劳做中得到快乐,从动手中获得各种知识,学习各种技能。孩子能做到的,就让他自己做,这是对孩子的尊重。比如在西方有很多这样的情形:父亲或母亲在前面走,刚刚学会走路的孩子跟在后面走。他们认为这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十分重要。中国的家长生怕孩子磕着碰着,往往要抱着或拉着孩子走。 西方人巴望孩子成名成家的观念相对比较淡薄,他们并不煞费苦心地设计孩子的未来,而是注重孩子的自由发展,努力把孩子培养成为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具备独立生存能力的社会人。他们的家庭教育是以培养孩子富有开拓精神、能够成为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为出发点的。基于这种观念,西方国家的很多家庭都十分重视孩子从小的自身锻炼。他们普遍认为,孩子的成长必须靠自身的力量,因此从小就培养和锻炼孩子

适合外国人学习的初级汉语对话 第一课

第三课 1.我要去商店买东西。Wo yao qu shang dian mai dong xi . 2.你会做菜吗?你最拿手的菜是什么? Ni hui zuo cai ma ? Ni zui na shou de cai shi shen me? 3.你早上几点起床?晚上几点睡觉? Ni zao shang ji dian qi chuang ? Wan shang ji dian shui jiao? 4.你周末要去哪里?和谁一起去? Ni zhou mo yao qu na li ? He shei yi qi qu? 5.你要买什么水果?要买几斤? Ni yao mai shen me shui guo? Yao mai ji jin? 6.你现在住在哪里?离我们家远吗? Ni xian zai zhu zai na li? Li wo men jia yuan ma? 7.明天会下雨吗?Ming tian hui xia yu ma ? 8.我很喜欢这双鞋,我可以试一试吗? Wo hen xi huan zhe shuang xie ,wo ke yi shi yi shi ma ?

9.你有没有吃过大学城的小吃?好吃吗? Ni you mei you chi guo da xue cheng de xiao chi ? Hao chi ma ? 10.北京烤鸭很有名,我们应该去尝一尝。 Bei jing kao ya hen you ming ,wo men ying gai qu chang yi chang. 11.明天下午去王兰的家吧,好吗? Ming tian xia wu qu wang lan de jia ba , hao ma ? 12.天气很热,我想吃一个冰淇淋。 Tian qi hen re , wo xiang chi yi ge bing qi lin. 13.你吃饱了吗?Ni chi bao le m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