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规划(教师版)

线性规划(教师版)
线性规划(教师版)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1.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

(1)一般地,二元一次不等式Ax +By +C >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直线Ax +By +C =0某一侧所有点组成的平面区域.我们把直线画成虚线以表示区域不包括边界直线.当我们在坐标系中画不等式Ax +By +C ≥0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时,此区域应包括边界直线,则把边界直线画成实线.

(2)由于对直线Ax +By +C =0同一侧的所有点(x ,y ),把它的坐标(x ,y )代入Ax +By +C ,所得的符号都相同,所以只需在此直线的同一侧取一个特殊点(x 0,y 0)作为测试点,由Ax 0+By 0+C 的符号即可判断Ax +By +C >0表示的直线是Ax +By +C =0哪一侧的平面区域. 2.线性规划相关概念

名称 意义

约束条件 由变量x ,y 组成的一次不等式

线性约束条件 由x ,y 的一次不等式(或方程)组成的不等式组

目标函数 欲求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函数 线性目标函数 关于x ,y 的一次解析式 可行解 满足线性约束条件的解 可行域 所有可行解组成的集合

最优解 使目标函数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可行解

线性规划问题 在线性约束条件下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

1.不等式组????

?

3x -y -6<0,x -y +2>0,

x ≥0,y ≥0

表示的平面区域是下图中的阴影部分. ( × )

2.下列各点中,不在x +y -1≤0表示的平面区域内的是

( )

A.(0,0)

B.(-1,1)

C.(-1,3)

D.(2,-3)

答案 C

3.若实数x ,y 满足不等式组????

?

x -y ≥-1,x +y ≥1,

3x -y ≤3,则该约束条件所围成的平面区域的面积是( )

A.3

B.5

2

C.2

D.2 2

答案 C

4.(2013·湖南)若变量x ,y 满足约束条件????

?

y ≤2x ,x +y ≤1,

y ≥-1,则x +2y 的最大值是( )

A.-5

2

B.0

C.5

3

D.52

答案 C

设z =x +2y ,平行移动直线y =-12x +12z ,当直线y =-12x +z

2过点M ????13,23时,z 取最大值53,所以(x +2y )max =53

. 5.(2013·浙江)设z =kx +y ,其中实数x ,y 满足?????

x +y -2≥0,x -2y +4≥0,

2x -y -4≤0.若z 的最大值为12,则实

数k =________. 答案 2

解析 作出可行域如图阴影部分所示:

由图可知当0≤-k <1

2时,直线y =-kx +z 经过点M (4,4)时z 最大,所以4k +4=12,解

得k =2(舍去);当-k ≥1

2时,直线y =-kx +z 经过点(0,2)时z 最大,此时z 的最大值为2,

不合题意;当-k <0时,直线y =-kx +z 经过点M (4,4)时z 最大,所以4k +4=12,解得k =2,符合题意.综上可知,k =2.

题型一 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

练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BC 三个顶点的坐 标分别为A (0,1),B (-2,2),C (2,6),试写出△ABC 及其内部区域所对应的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解 由已知得直线AB 、BC 、CA 的方程分别为直线AB :x +2y -2 =0,直线BC :x -y +4=0,直线CA :5x -2y +2=0,

∴原点(0,0)不在各直线上,将原点坐标代入到各直线方程左端,结合式子的符号可得不等式组为????

?

x -y +4≥0x +2y -2≥0

5x -2y +2≤0

.

题型二 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

例2 设x ,y 满足约束条件:????

?

x -4y ≤-33x +5y ≤25

x ≥1

,求z =x +y 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思维启迪 作可行域后,通过平移直线l 0:x +y =0来寻找最优解,求出目标函数的最值. 解 先作可行域,如图所示中△ABC 的区域,且求得A (5,2)、

B (1,1)、

C (1,22

5),作出直线l 0:x +y =0,再将直线l 0平移,当

l 0的平行线l 1过点B 时,可使z =x +y 达到最小值;当l 0的平 行线l 2过点A 时,可使z =x +y 达到最大值.故z min =2,z max =7.

(1)已知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上的区域D 由不等式组???

0≤x ≤

2,

y ≤2,

x ≤2y

给定.

若M (x ,y )为D 上的动点,点A 的坐标为(2,1),则z =OM →·OA →

的最大值为 ( ) A.3

B.4

C.3 2

D.4 2

(2)(2013·课标全国Ⅱ)已知a >0,x ,y 满足约束条件?????

x ≥1,x +y ≤3,y ≥a (x -3),若z =2x +y 的最小值

为1,则a 等于

( )

A.1

4

B.12

C.1

D.2

答案 (1)B (2)B

解析 (1)由线性约束条件???

0≤x ≤

2,

y ≤2,

x ≤2y

画出可行域如图阴影部分所示,目标函数z =OM →·OA →

=2x +y ,将其化为y =-2x +z ,结合图形可知,目标函数的图象过点(2,2)时,、z 最大,将点(2,2)的坐标代入z =2x +y

得z 的最大值为4.

(2)作出不等式组表示的可行域,如图(阴影部分). 易知直线z =2x +y 过交点A 时,z 取最小值,

由????? x =1,y =a (x -3),得?????

x =1,y =-2a ,

∴z min =2-2a =1,解得a =1

2,

故选B.

题型四 求非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

例4 (1)设实数x ,y 满足?????

x -y -2≤0,x +2y -4≥0,2y -3≤0,则y

x

的最大值为________.

(2)已知O 是坐标原点,点A (1,0),若点M (x ,y )为平面区域????

?

x +y ≥2,x ≤1,

y ≤2,上的一个动点,

则|OA →+OM →

|的最小值是________.

思维启迪 与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有关的非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值问题的求解一般要结合给定代数式的几何意义来完成. 答案 (1)32 (2)32

2

解析 (1)y x 表示点(x ,y )与原点(0,0)连线的斜率,在点(1,3

2)处取到最大值.

(2)依题意得,OA →+OM →=(x +1,y ),|OA →+OM →

|=(x +1)2+y 2可视为点 (x ,y )与点(-1,0)间的距离,在坐标平面内画出题中的不等式组表示的 平面区域,结合图形可知,在该平面区域内的点中,由点(-1,0)向直线

x +y =2引垂线的垂足位于该平面区域内,且与点(-1,0)的距离最小,因此|OA →+OM →

|的最 小值是|-1+0-2|2

=322.

思维升华 常见代数式的几何意义有 (1)x 2+y 2表示点(x ,y )与原点(0,0)的距离;

(2)(x -a )2+(y -b )2表示点(x ,y )与点(a ,b )之间的距离; (3)y

x 表示点(x ,y )与原点(0,0)连线的斜率; (4)y -b x -a

表示点(x ,y )与点(a ,b )连线的斜率.

设不等式组????

?

x ≥1,x -2y +3≥0,

y ≥x ,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是Ω1,平面区域Ω2是与Ω1

关于直线3x -4y -9=0对称的区域,对于Ω1中的任意一点A 与Ω2中的任意一点B ,|AB |的最小值等于

( )

A.28

5 B.4

C.125

D.2

答案 B

解析 由题意知,所求的|AB |的最小值,即为区域Ω1中的点到直

线3x -4y -9=0的距离的最小值的两倍,画出已知不等式表示的 平面区域,如图所示,

可看出点(1,1)到直线3x -4y -9=0的距离最小,故|AB |的最小值 为2×|3×1-4×1-9|5

=4,选B.

A 组 专项基础训练

一、选择题

1.在直角坐标平面内,不等式组????

?

y ≤x +1y ≥0

0≤x ≤t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面积为3

2

,则t 的值为( )

A.-3或 3

B.-3或1

C.1

D. 3

答案 C

2.直线2x +y -10=0与不等式组?????

x ≥0,y ≥0,

x -y ≥-2,

4x +3y ≤20表示的平面区域的

公共点有

( )

A.0个

B.1个

C.2个

D.无数个

答案 B

3.(2013·天津)设变量x ,y 满足约束条件????

?

3x +y -6≥0,x -y -2≤0,

y -3≤0,

则目标函数z =y -2x 的最小值为

( )

A.-7

B.-4

C.1

D.2

答案 A

解析 可行域如图阴影部分(含边界)

令z =0,得直线l 0:y -2x =0,平移直线l 0知,当直线l 过A 点时,

z 取得最小值.由?

???

?

y =3,x -y -2=0得A (5,3).∴z min =3-2×5=-7,选A.

4.(2013·山东)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M 为不等式组 ????

?

2x -y -2≥0,x +2y -1≥0,3x +y -8≤0

所表示的区域上 一动点,则直线OM 斜率的

最小值为 ( )

A.2

B.1

C.-13

D.-12

答案 C

解析 画出图形,数形结合得出答案. 如图所示,????

?

2x -y -2≥0,x +2y -1≥0,

3x +y -8≤0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为图中的阴影部分.

由?????

x +2y -1=0,3x +y -8=0,

得A (3,-1).当M 点与A 重合时,OM 的斜率最小,k OM =-1

3.

二、填空题

5.已知z =2x -y ,式中变量x ,y 满足约束条件????

?

y ≤x ,x +y ≥1,

x ≤2,则z 的最大值为________.

答案 5

解析 在坐标平面内画出题中的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及直线2x

-y =0,平移该直线,当平移到经过该平面区域内的点(2,-1)时, 相应直线在x 轴上的截距最大,此时z =2x -y 取得最大值,最大值 是z =2×2-(-1)=5.

6.设z =2x +y , x ,y 满足????

?

x +y ≥0x -y ≤0

0≤y ≤k ,若z 的最大值为6,则k 的值为_____,z 的最小值

为___. 答案 2 -2

解析 在坐标平面内画出题中的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及直线2x +y =6,结合图形分析可知,要使z =2x +y 的最大值是6,直线y =k 必过直线2x +y =6与x -y =0的交点,即必过点(2,2),于是有k =2; 平移直线2x +y =6,当平移到经过该平面区域内的点(-2,2)时,相应

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达到最小,此时z =2x +y 取得最小值,最小值是z =2×(-2)+2=-2. 三、解答题

10.已知x ,y 满足条件????

?

7x -5y -23≤0x +7y -11≤0

4x +y +10≥0

,求4x -3y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 不等式组????

?

7x -5y -23≤0x +7y -11≤0

4x +y +10≥0

表示的区域如图所示.

可观察出4x -3y 在A 点取到最大值,在B 点取到最小值.

解方程组?????

7x -5y -23=04x +y +10=0,得????

? x =-1y =-6,则A (-1,-6).

解方程组????? x +7y -11=04x +y +10=0,得?????

x =-3y =2

.则B (-3,2), 因此4x -3y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14,-18.

B 组 专项能力提升

1.(2012·课标全国)已知正三角形ABC 的顶点A (1,1),B (1,3),顶点C 在第一象限,若点(x ,y )在△ABC 内部,则z =-x +y 的取值范围是

( ) A.(1-3,2) B.(0,2) C.(3-1,2)

D.(0,1+3)

答案 A

解析 如图,根据题意得C (1+3,2).

作直线-x +y =0,并向左上或右下平移,过点B (1,3)和 C (1+3,2)时,z =-x +y 取范围的边界值,即-(1+3) +2

?

x +2y -3≤0,x +3y -3≥0,

y -1≤0,

若目标函数z =ax +y (其中a >0)仅在点(3,0)处取

得最大值,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 答案 ????12,+∞

解析 画出x 、y 满足条件的可行域如图所示,要使目标函数z =ax +y 仅在点(3,0)处取得最大值,则直线y =-ax +z 的斜率应小于直线x +2y -3=0的斜率,即-a <-12,∴a >1

2

.

4.当x ,y 满足约束条件????

?

x ≥0,y ≤x ,

2x +y +k ≤0,(k 为负常数)时,能使z =x +3y 的最大值为12,

试求k 的值.

解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如图).

当直线y =-13x +1

3

z 经过区域中的点A 时,截距最大.

由?

????

y =x 2x +y +k =0,得x =y =-k 3.∴点A 的坐标为(-k 3,-k 3).

则z 的最大值为-k 3+3(-k 3)=-43k ,令-4k

3=12,得k =-9.∴所求实数k 的值为-9.

高中数学简单的线性规划说课稿范文

高中数学《简单的线性规划》说课稿范 文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线性规划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不等式、直线方程的基础上,利用不等式和直线方程的有关知识展开的,它是对二元一次不等式的深化和再认识、再理解。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体验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画可行域;在可行域内,用图解法准确求得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 难点:在可行域内,用图解法准确求得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 二、目标分析: 教材的重点难点:小说的主人公虽然是小英子。但节选部分主要是写主人公的爸爸对她严中有爱的教育和爸爸去世时她的人生体验,显然爸爸是一个怎样的人显的很重要。本文的难点在于文章没有正面提及爸爸的病危、濒死,写得很含蓄,但文中处处有伏笔。

在新课标让学生经历“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的理念指导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设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了解线性约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可行解、可行 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正确把握矛盾的变化,学会抓住矛盾主要方面的方法。(2)通过搜集和整合信息,训练学生史论结合,论证问题的能力。 皮亚杰在认知学说中提山:“幼儿在游戏中扩大认识,形成概念,思维变得灵活,能用实物、动作和语言来表现周围世界。”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游戏由浅入深:当幼儿问几点时,熊妈妈不回答,只出示数字让大家判断:看到单数,就独自站好不动,看到双数,就找一个同伴相抱。这个游戏是活动的重点环节,它让幼儿用不同的肢体动作,进一步感受和表现单、双数的不同之处。游戏的难度加入了,趣味性也更浓厚了,好奇、好动是幼儿的特点,这一环节的游戏使幼儿的情绪高涨,活动的白动性、积极性明显增强。 域和最优解等概念; 2、理解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 3、会利用图解法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优解.

高中数学_简单的线性规划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简单的线性规划》教学设计 我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以下五个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2、分析问题,提炼方法; 3、变式演练,深入探究;4、运用新知,解决问题;5、归纳总结,巩固提高。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在课堂教学的开始,我以一组画面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电脑屏幕上给出高三学生和家长备战高考的照片,引出合理饮食对我们的重要性,然后抛出一个问题: 家长用甲乙两种原料为迎战高考学生配营养餐,甲种原料每克含5单位蛋白质和10单位铁质,售价3元;乙种原料每克含7单位蛋白质和4单位铁质,售价2元,若学生每餐至少需要35单位蛋白质和40单位铁质,试问:应如何使用甲乙原料,才能既满足营养,又使费用最省? 这个问题刚抛出来学生会试着去完成,但有些理不清头绪的感觉,那么这时我采取提问式的分法,帮助学生分析题意,弄清楚,要完成这样的一个题目无非要完成要使得选取食物时做到两点:一,应该以符合饮食标准为前提;二,目标是要做到花最少的钱达到最好的效果,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倒底饮食标准中有什么要求,不难使学生联想起刚刚学过的有关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相关内容,由学生自主探究作出约束条件及可行域,这时再引导学生共同思考第二个问题,这个是本节课的关键,即引导学生发现目标函数和可行域中的点,也就是可行解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数学是现实世界的反映。通过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能力。 2、分析问题,提炼方法 那么如何解决这个求最值的问题呢?这是本次课的难点,我运用化归和数形结合的思想引导学生转化问题,设计四个问题层层递进,突破难点: 问题1:观察不等式组 43 3525 1 x y x y x -≤- ? ? +≤ ? ?≥ ? 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确定区域M内点p(x,y)中x、y 的最大值,并判断x+y有无最大值? 问题2:在上述图像中画出直线x+y=6和x+y=1,观察图象,对比直线l1、l2判断x+y=6和x+y=1是否成立? 问题3:设x+y=z,将关于x、y的一元二次方程写成直线斜截式形式,并判断直线l特点,指出z的几何意义。 问题4:当z=0时,平移直线x+y=0,经过区域M,求直线在纵轴截距的范围,根据直线x+y=z 中z的几何意义确定z的范围。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体验转化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和方法,突出了重点,化解了难点。 就在学生趣味盎然之际,我就此给出相关概念: 不等式组①是一组对变量x、y的约束条件,这组约束条件都是关于x、y的一次不等式,所以又称为线性约束条件。z=x+y是欲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所涉及的变量x、y的解析式,叫做目标函数。由于z=x+y又是x、y的一次解析式,所以又叫做线性目标函数。 一般的,求线性目标函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问题,统称为线性规划问题。满足线性约束条件的解(x,y)叫做可行解,由所有可行解组成的集合叫做可行域。其中使目标函数取得最大值或最小值的可行解都叫做这个问题的最优解。象上述求解线性规划问题

高中数学说课稿:《简单的线性规划》说课稿范

高中数学说课稿:《简单的线性规划》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线性规划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不等式、 直线方程的基础上,利用不等式和直线方程的有关知识展开的,它是对二元一次不等式的深化和再认识、 再理解。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体验数形结合和转化的 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画可行域;在可行域内,用图解法准确求得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 难点:在可行域内,用图解法准确求得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 二、目标分析: 在新课标让学生经历“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的理念指导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设为知识目 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了解线性约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可行解、可行 域和最优解等概念; 2、理解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 3、会利用图解法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优解. 能力目标: 1、在应用图解法解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 2、在变式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探索能力。 3、在对具体事例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线性规划的理性认识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的能力和化归能力。 情感目标: 1、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体验数学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的作用,品尝学习数学的乐趣。 2、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3、让学生学会用运动观点观察事物,了解事物之间从一般到特殊、从特殊到一般的辨证关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思想。 三、过程分析: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我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六个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2、分析问题,形成概念;3、反思过程,提炼方法;4、变式演练,深入探究;5、运用新知,解决问题;6、归纳总结,巩固提高。 1、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在课堂教学的开始,我以一组生动的动画(配图片)描述出在神奇的数学王国里,有一种算法广泛应用于工农业、军事、交通运输、决策管理与规划等领域,应用它已节约了亿万财富,还被列为20世纪对科学发展和工程实践影响最大的十大算法之一。它为何有如此大的魅力?它又是怎样的一种神奇算法呢?我以景激情,以情激思,点燃学生的求知欲,引领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接着我设置了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即2006世界杯冠军意大利足球队(插图片)营养师布拉加经常遇到的这样一类营养调配问题: 甲、乙、丙三种食物的维生素A 、B 的含量及成本如下表: 布拉加想购这三种食物共10千克,使之所含维生素A 不少于4400单位,维生素B 不少于4800单位,问三种食物各购多少时成本最低,最低成本是多少? 同学们,你能为布拉加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吗? 首先将此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我请学生完成这一过程如下: 解:设所购甲、乙两种食物分别为x 、y 千克,则丙食物为10-x -y 千克. 由题意可知x 、y 应满足条件: ????? ???? ≥--≥≥≥--++≥--++0 10004800 )10(4002008004400)10(400600400y x y x y x y x y x y x

《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教案

《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教学设计 (人教A版高中课标教材数学必修5第三章第3.3.2节) 祁东二中谭雪峰 一、内容与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A版必修5第三章《不等式》中第3.3.2《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第一课时. 本课内容是线性规划的相关概念和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解法. 线性规划是运筹学中研究较早、发展较快、应用广泛、方法较成熟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辅助人们进行科学管理的一种数学方法.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不等式和直线方程的基础上,利用不等式和直线方程的有关知识展开的.简单的线性规划指的是目标函数含两个自变量的线性规划,其最优解可以用数形结合方法求出.简单的线性规划关心的是两类问题:一是在人力、物力、资金等资源一定的条件下,如何使用它们来完成最多的任务;二是给定一项任务,如何合理规划,能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资金等资源来完成. 本节内容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突出体现了优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和化归思想. 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体验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了解线性约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可行解、可行域、最优解等基本概念. 2.理解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 3. 会用图解法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优解. 二)、能力目标 1.在应用图解法解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 2.在变式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探索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联想、作图和理解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化归、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三)、情感目标 1.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品尝学习数学的乐趣. 2.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寻求有实际背景的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 难点:借助线性目标函数的几何含义准确理解线性目标函数在y 轴上的截距与z最值之间的关系. 四、学习者特征分析 1. 已经掌握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2. 初步学会分析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 3. 能根据实际数据假设变量,并从中抽象出不等的线性约束条件并用相应的平面区域进行表示 本节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以下疑虑和困难: 1.将实际问题抽象成线性规划问题; 2.用图解法解线性规划问题中,为什么要将求目标函数最值问题转化为经过可行域的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的最值问题?如何想到要这样转化? 3.数形结合思想的深入理解. 五、教学与学法分析 本节课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载体,采用启发、引导、探索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堂中应注重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和谐氛围,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动脑思考等方法探究数学知识获取直接经验,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等. 1.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2.提供“观察、探索、交流”的机会,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有效地调动学生思维,使学生在开放的活动中获取直接经验.

简单的线性规划教案[1]

简单的线性规划教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简单的线性规划【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以及约束条件、目标函数、可行解、可行域、最优解等基本概念;了解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过程,提高数学建模能力; 3.情态与价值:培养学生观察、联想以及作图的能力,渗透集合、化归、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建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用图解法解决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教学难点】准确求得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 【教学过程】 1.课题导入 [复习提问] 1、二元一次不等式0 +C Ax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什么图形? By + > 2、怎样画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应注意哪些事项 3、熟记“直线定界、特殊点定域”方法的内涵。 2.讲授新课 在现实生产、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资源利用、人力调配、生产安排等问题。 1、下面我们就来看有关与生产安排的一个问题:

引例:某工厂有A 、B 两种配件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每生产一件甲产品使用4个A 配件耗时1h,每生产一件乙产品使用4个B 配件耗时2h ,该厂每天最多可从配件厂获得16个A 配件和12个B 配件,按每天8h 计算,该厂所有可能的日生产安排是什么? (1)用不等式组表示问题中的限制条件: 设甲、乙两种产品分别生产x 、y 件,又已知条件可得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2841641200 x y x y x y +≤??≤?? ≤??≥?≥?? (1) (2)画出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 如图,图中的阴影部分的整点(坐标为整数的点)就代表所有可能的日生产安排。 (3)提出新问题: 进一步,若生产一件甲产品获利2万元,生产一件乙产品获利3万元,采用哪种生产安排利润最大? (4)尝试解答: 设生产甲产品x 件,乙产品y 件时,工厂获得的利润为z ,则z=2x+3y .这样,上述问题就转化为: 当x,y 满足不等式(1)并且为非负整数时,z 的最大值是多少? 把z=2x+3y 变形为233z y x =-+,这是斜率为23-,在y 轴上的截距为3z 的直线。 当z 变化时,可以得到一族互相平行的直线,如图,由于这些直线的斜率是确定的,

线性规划期末复习题

《线性规划》期末复习题1 一、将下列线性规划问题化成标准型 3412281221212(1).21612,0 12MaxZ x x x x x x st x x x x =+-+≤+≤+≤≥????? 4612361221012(2).764120,0 12MinZ x x x x x x st x x x x =+-≥+≤-=≥≤????? 二、考虑下述线性规划问题 1105234912.52812,012 Maxf x x x x st x x x x ???????=++≥+≤≥ 求: (1) 用图解法求解。 (2) 写出此线性规划问题的标准型。 (3) 求出此线性规划问题的两个松弛变量的值。 三、考虑下述线性规划问题 118121022012331812..493612,012MinZ x x x x x x st st x x x x =++≥+≤+≥≥????? 求: (1) 用图解法求解。 (2) 写出此线性规划问题的标准型。 (3) 求出此线性规划问题的三个剩余变量的值。 四、考虑下述线性规划问题的灵敏度分析 431261282.231812,0 12MaxZ x x x x st x x x x =+≤≤+≤≥????? (1) 用图解法求最优解和最优目标函数值。 (2) 假定1c 值不变,求出使最优解不变的2c 值的变化范围。 (3) 假定2c 值不变,求出使最优解不变的1c 值的变化范围。 (4) 当1c 值从4变为1,2c 值不变,求出新的最优解。 (5) 当1c 值从4变为2.5,2c 值从3变为2时,其最优解是否发生变化?为什么? (6) 当右端项由(6,8,18)变为(7,8,18)时,最优解怎么变化? (7) 如果1x 的约束系数由(1,0,2)变为(1,0,3时),最优解怎么变化? (8) 如果增加一个约束5 x 1 +3 x 2≤25,最优解怎么变化?

《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内容与内容解析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A版必修5第三章《不等式》中3.3.2《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是线性规划的相关概念和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解法. 线性规划是运筹学中研究较早、发展较快、应用广泛、方法较成熟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辅助人们进行科学管理的一种数学方法,广泛地应用于军事作战、经济分析、经营管理和工程技术等方面.简单的线性规划指的是目标函数含两个自变量的线性规划,其最优解可以用数形结合方法求出。简单的线性规划关心的是两类问题:一是在人力、物力、资金等资源一定的条件下,如何使用它们来完成最多的任务;二是给定一项任务,如何合理规划,能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资金等资源来完成. 教科书利用生产安排的具体实例,介绍了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引出线性规划等概念,最后举例说明了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在饮食营养搭配中的应用. 本节内容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突出体现了优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和化归思想. 本节教学重点: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寻求有实际背景的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约束条件、目标函数、可行解、可行域、最优解等基本概念. 2. 会用图解法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 3.培养学生观察、联想、作图和理解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化归、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4.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解析 1. 了解线性规划模型的特征:一组决策变量(,) x y表示一个方案;约束条件是一次不等式组;目标函数是线性的,求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熟悉线性

高中物理《简单的线性规划》说课稿 人教版

高中物理《简单的线性规划》说课稿人教版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线性规划是运筹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不等式、直线方程的基础上,利用不等式和直线方程的有关知识展开的,它是对二元一次不等式的深化和再认识、再理解。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体验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画可行域;在可行域内,用图解法准确求得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难点:在可行域内,用图解法准确求得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 二、目标分析: 在新课标让学生经历“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的理念指导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分设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知识目标: 1、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了解线性约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可行解、可行域和最优解等概念; 2、理解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

3、会利用图解法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优解、能力目标: 1、在应用图解法解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 2、在变式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探索能力。 3、在对具体事例的感性认识上升到对线性规划的理性认识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的能力和化归能力。情感目标: 1、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体验数学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的作用,品尝学习数学的乐趣。 2、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3、让学生学会用运动观点观察事物,了解事物之间从一般到特殊、从特殊到一般的辨证关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思想。 三、过程分析: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因此,我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六个教学环节: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分析问题,形成概念; 3、反思过程,提炼方法; 4、变式演练,深入探究; 5、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简单的线性规划 说课稿 教案

简单的线性规划 教学目标: 1.解线性约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线性规划概念; 2.在线性约束条件下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优解; 3.了解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 教学重点:线性规划问题。 教学难点:线性规划在实际中的应用。 教学过程: 1.复习回顾: 上一节,我们学习了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这一节,我们将应用这一知识来解决线性规划问题.所以,我们来简要回顾一下上一节知识.(略) 2.讲授新课: 例1:设z =2x +y ,式中变量满足下列条件: ? ????x -4y ≤-33x +5y ≤25x ≥1 ,求z 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变量x ,y 所满足的每个不等式都表示一个平面 区域,不等式组则表示这些平面区域的公共 区域.(如右图). 作一组与l 0:2x +y =0平行的直线l : 2x +y =t .t ∈R可知:当l 在l 0的右上方时,直线l 上的点(x ,y )满足2x +y >0,即t >0,而且,直线l 往右平移时,t 随之增大,在经过不等式组①所表示的公共区域内的点且平行于l 的直线中,以经过点A (5,2)的直线l 2所对应的t 最大,以经过点B (1,1)的直线l 1所对应的t 最小.所以 z max =2×5+2=12 z min =2×1+1=3 说明:例1目的在于给出下列线性规划的基本概念. 线性规划的有关概念: ①线性约束条件: 在上述问题中,不等式组是一组变量x 、y 的约束条件,这组约束条件都是关于x 、y 的一次不等式,故又称线性约束条件. ②线性目标函数: 关于x 、y 的一次式z =2x +y 是欲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所涉及的变量x 、y 的解析式,叫线性目标函数. ③线性规划问题: 一般地,求线性目标函数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的问题,统称为线性规划问题. ④可行解、可行域和最优解: 满足线性约束条件的解(x ,y )叫可行解. 由所有可行解组成的集合叫做可行域. 使目标函数取得最大或最小值的可行解叫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 Ex :P 841,2,3 例2:在x ≥0,y ≥0,3x +y ≤3及2x +3y ≤6的条件下,试求x -y 的最值。

简单的线性规划教案

简单的线性规划教案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用图解法解决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二)能力训练要求 能应用线性规划的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德育渗透目标 1.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2.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教学重点 线性规划的两类重要实际问题:第一种类型是给定一定数量的人力、物力资源,问怎样安排运用这些资源,能使完成的任务量最大,收到的效益最大;第二种类型是给定一项任务,问怎样统筹安排,能使完成这项任务的人力、物力资源量最小.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条件,找出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利用图解法求得最优解.尤其是最优解是整数解.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 结合典型的实际问题讲解怎样用图解法解决线性规划的两类重要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投影片三张(或多媒体课件) 第一张:记作§7.4.3 A 内容:课本P 62图7—24. 第二张:记作§7.4.3 B 内容:课本P 63图7—25. 第三张:记作§7.4.3 C 内容如下: 解:设每天应配制甲种饮料x 杯,乙种饮料y 杯.则, ????? ????≥≥≤+≤+≤+0 03000103200054360049y x y x y x y x 作出可行域: 目标函数为:z =0.7x +1.2y 作直线l :0.7x +1.2y =0.把直线l 向右上方平移至l 1的位置时,直线经过可行域上的点

C ,且与原点距离最大,此时z =0.7x +1.2y 取最大值. 解方程组?? ?=+=+, 3000103, 200054y x y x 得点C 的坐标为(200,240). 所以,每天应配制甲种饮料200杯,乙种饮料240杯,能使该咖啡馆获利最大. ●教学过程 Ⅰ.课题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了如何运用图解法解决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生产实际中有许多问题都可以归结为线性规划问题,其中有两类重要实际问题,下面我们就结合这两类问题的典型例题来探讨一下如何解决线性规划的实际问题. Ⅱ.讲授新课 第一种类型是给定一定数量的人力、物力资源,问怎样安排运用这些资源,能使完成的任务量最大,收到的效益最大? 例如:某工厂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已知生产甲种产品1 t ,需耗A 种矿石10 t 、B 种矿石5 t 、煤4 t ;生产乙种产品需耗A 种矿石4 t 、B 种矿石4 t 、煤9 t.每1 t 甲种产品的利润是600元,每1 t 乙种产品的利润是1000元.工厂在生产这两种产品的计划中要求消耗A 种矿石不超过360 t 、B 种矿石不超过200 t 、煤不超过300 t ,甲、乙两种产品应各生产多少(精确到0.1 t ),能使利润总额达到最大? 产品 消耗量 资源 甲产品(1 t ) 乙产品(1 t) 资源限额(t ) A 种矿石(t ) 10 4 300 B 种矿石(t) 5 4 200 煤(t) 4 9 360 利润(元) 600 1000 那么????? ????≥≥≤+≤+≤+; 0,0,36094,20045,300410y x y x y x y x 目标函数为:z =600x +1000y . 作出以上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或打出投影片§7.4.3 A ),即可行域.

《简单的线性规划》说课稿

《简单的线性规划》说课稿 麟游县中学仇银萍 一、内容及其解析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必修5第四章《不等式》中4.2《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是线性规划的相关概念和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解法. 线性规划是运筹学中研究较早、发展较快、应用广泛、方法较成熟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辅助人们进行科学管理的一种数学方法,广泛地应用于军事作战、经济分析、经营管理和工程技术等方面.简单的线性规划指的是目标函数含两个自变量的线性规划,其最优解可以用数形结合方法求出。简单的线性规划关心的是两类问题:一是在人力、物力、资金等资源一定的条件下,如何使用它们来完成最多的任务;二是给定一项任务,如何合理规划,能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资金等资源来完成. 教科书利用生产安排的具体实例,介绍了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引出线性规划等概念,最后举例说明了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在饮食营养搭配中的应用.本节内容蕴含了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突出体现了优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和化归思想. 二、学生学情分析 本节课学生在学习了不等式、直线方程的基础上,通过实例理解了平面区域的意义,并会画出平面区域,还能初步用数学关系表示简单的二元线性规划的限制条件,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从数学知识上看,问题涉及多个已知数据,多个字母变量、多个不等关系,从数学方法上看,学生对图解法的认识还很少,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的掌握还需时日,这成了学生学习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以及约束条件、目标函数、可行解、可行域、最优解等基本概念;理解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合情推理能力;在应用图解法解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题的能力。 (3)情态、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体会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求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

《简单线性规划问题》说课稿

3.3.2 《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课件设计及说明稿 (一)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A版必修5第三章《不等式》中第3.3.2《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第一课时. 本课内容是线性规划的相关概念和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解法.简单的线性规划指的是目标函数含两个自变量的线性规划,其最优解可以用数形结合方法求出.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体验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1. 已经掌握用平面区域表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2. 初步学会分析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 3. 能根据实际数据假设变量,并从中抽象出不等的线性约束条件并用相应的平面区域进行表示 本节课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以下疑虑和困难: 1.将实际问题抽象成线性规划问题; 2.用图解法解线性规划问题中,为什么要将求目标函数最值问题转化为经过可行域的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的最值问题?如何想到要这样转化? 3.数形结合思想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以及新课标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结合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了解线性约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可行解、可行域、最优解等基本概念. (2)理解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 (3)会用图解法求线性目标函数的最优解. 2、能力目标 (1)在应用图解法解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 (2)在变式训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探索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联想、作图和理解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化归、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3 、情感目标 (1)让学生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品尝学习数学的乐趣. (2)让学生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重点难点 重点: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寻求有实际背景的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 难点:借助线性目标函数的几何含义准确理解线性目标函数在y 轴上的截距与z最值之间的关系. (五)教法与学法分析 本节课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载体,采用启发、引导、探索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课堂中应注重创设师生互动的和谐氛围,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动脑思考等方法探究数学知识获取直接经验,进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用意识等. 在教法上,我借助多媒体和几何画板软件,采用问题探究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开展创造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亲历知识的生成过程。 在学法上,我曾深刻体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因此我以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为出发点,注重知识的形成和发展,注重学生的学习体验,注重由特殊到一般的直观归纳,精心设置一个个问题链,并以此为主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思考、创造、表现和成功的机会。 (六)教学过程 在现实生产、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资源利用、人力调配、成产安排等问题,即如何合理地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以便得到最好的经济效果。 活动1:将实际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教师组织学生学习引例. [引例]:某工厂有A、B两种配件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每生产一件甲产品使用4个A配件耗时1h,每生产一件乙产品使用4个B配件

简单的线性规划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第 1 页 共 3 页 简单的线性规划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以及约束条件、目标函数、可行解、可行域、最优解等基本概念;了解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过程,提高数学建模能力; 3.情态与价值:培养学生观察、联想以及作图的能力,渗透集合、化归、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建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用图解法解决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教学难点】 准确求得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 【教学过程】 1.课题导入 [复习提问] 1、二元一次不等式0>++C By Ax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什么图形? 2、怎样画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应注意哪些事项? 3、熟记“直线定界、特殊点定域”方法的内涵。 2.讲授新课 在现实生产、生活中,经常会遇到资源利用、人力调配、生产安排等问题。 1、下面我们就来看有关与生产安排的一个问题: 引例:某工厂有A 、B 两种配件生产甲、乙两种产品,每生产一件甲产品使用4个A 配件耗时1h,每生产一件乙产品使用4个B 配件耗时2h ,该厂每天最多可从配件厂获得16个A 配件和12个B 配件,按每天8h 计算,该厂所有可能的日生产安排是什么? (1)用不等式组表示问题中的限制条件: 设甲、乙两种产品分别生产x 、y 件,又已知条件可得二元一次不等式组: 2841641200x y x y x y +≤??≤?? ≤??≥?≥?? (1) (2)画出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 如图,图中的阴影部分的整点(坐标为整数的点)就代表所有可能的日生产安排。 (3)提出新问题: 进一步,若生产一件甲产品获利2万元,生产一件乙产品获利3万元,采用哪种生产安排利润最大? (4)尝试解答: 设生产甲产品x 件,乙产品y 件时,工厂获得的利润为z,则z=2x+3y.这样,上述问题就转化为: 当x,y 满足不等式(1)并且为非负整数时,z 的最大值是多少? 把z=2x+3y 变形为 233z y x =-+,这是斜率为23- ,在y 轴上的截距为3z 的直线。当z 变化

简单线性规划问题教案

3.3.2 “简单的线性规划”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方程的基础上,介绍直线方程的一个简单应用,这是《新大纲》对数学知识应用的重视.线性规划是利用数学为工具,来研究一定的人、财、物、时、空等资源在一定条件下,如何精打细算巧安排,用最少的资源,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它是数学规划中理论较完整、方法较成熟、应用较广泛的一个分支,并能解决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经营管理等许多方面的实际问题.中学所学的线性规划只是规划论中的极小一部分,但这部分内容体现了数学的工具性、应用性,同时也渗透了化归、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为学生今后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数学建模法.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依据课程标准及教材分析,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以及线性规划的有关概念比较抽象,按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认知水平难以透彻理解,再加上学生对代数问题等价转化为几何问题以及数学建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有一个学习消化的过程,故本节知识内容定为了解层次 本节内容渗透了多种数学思想,是向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教学的好教材,也是培养学生观察、作图等能力的好教材 本节内容与实际问题联系紧密,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的 意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重点是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的区域 教学难点难点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并给出解答.解决难点的关键是根 据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条件,找出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利用图解法求得最优解.为突出重点,本节教学应指导学生紧紧抓住化归、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将实际问题数 学化、代数问题几何化 课时安排2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线性规划的意义以及约束条件、目标函数、可行解、可行域、最优解等基本概念 2.运用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观察、联想以及作图的能力,渗透集合、化归、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建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的意识,激励学生创新.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教学着重培养学生掌握“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尽管侧重于用“数”研究“形”,但同时也用“形”去研究“数”,培养学生观察、联想、猜测、归纳等数学能力 2.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的意识,激励学生勇于创新.

简单的线性规划(教案)

§3.3.2简单的线性规划(教案) ---一节校际公开课的设计,实施,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线性规划问题的图解法,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水平,并能应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过程,学会用数学语言去表达实际问题,通过经历图解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掌握图解法;3.情态与价值:通过对现实中优化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在解决资源分配,生产安排,人力布局等方面的强大作用.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 【教学重点】利用图解法求得线性规划问题的最优解; 【教学难点】把实际问题转化成线性规划问题,并给出解答,解决难点的关键是根据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条件,找出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利用图解法求得最优解。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二元一次不等式Ax+By+C>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直线Ax+By+C=0某一侧所有点组成的平面区域(虚线表示区域不包括边界直线)代点确定,通常代如下几点(0,0),(1,0),(0,1) 2.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二.问题情景:

例 一个化肥厂生产甲、乙两种混合肥料,生产1车皮甲种肥料的主要原料是磷酸盐4t 硝酸盐18t ;生产1车皮乙种肥料需要的主要原料是磷酸盐1t,硝酸盐15t,现库存磷酸盐10t 、硝酸盐66t .若生产1车皮甲种肥料,产生的利润为10 000元;生产1车皮乙种肥料,产生的利润为5 000元,那么分别生产甲、乙两种肥料各多少车皮,能够产生最大的利润? 三 建立模型 解:设x,y 分别为计划生产甲乙两种混合肥料的车皮数,设利润为Z,于是满足以下条件: 41018156600x y x y x y +≤??+≤??≥? ?≥? (1) Z=x+0.5y (2) 四 分析Z 随x 和y 的变化是如何变化:把(2)式等价变形为y=-2x+2Z,联系前面学过的一次函数:y=kx+b 可知,b=2Z,又因为一次函数的图象是直线如下图 从图中分析可知:当直线与y 轴交点越向上时,b 的值越大,越向下是时,b 的值越小.取z=0,z=1,z=2等等可得到一系列平行直线

线性规划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线性规划”这节课是在学习了直线方程的基础上,介绍直线方程的一个简单应用,是新教材改版之后增加的一个新内容.反映了《新大纲》对数学知识在实际应用方面的重视.在实际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条件下,如何精打细算巧安排,用最少的资源取得最大的效益是线性规划研究的基本内容,它在实际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当然,中学所学的线性规划只是规划论中的极小一部分,但这部分内容,也能体现数学的工具性、应用性,同时渗透了化归、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良好素材。 依据教材的上述地位和作用,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用线性规划的知识解决一些较简单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作图能力,渗透化归和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带来的情感体验和成功喜悦,同时融入集体荣誉感教育.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把实际问题转化成线性规划问题,即数学建模. 建模是解决线性规划问题极为重要的环节.一个正确数学模型的建立要求建模者熟悉规划问题的具体实际内容.对初学者来说,面对文字长、数据多的应用题,要明确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有相当的难度.解决这个难点的关键是引导学生通过表格的形式把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各种数据进行整理分析,从而找出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并从数学角度有条理地表述出来. 教学难点: 1.建立数学模型.把实际问题转化为线性规划问题; 2.寻找整点最优解.线性规划中寻找整点最优解的问题,教材中提供了利用作图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方便,学生容易掌握,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教师要引导学生规范地作出精确图形,并从图形中观察出整点最优解.另外,教师在本节课后还可介绍其它一些代数求解方法. 教学中为了达到上述目标,突破上述重难点,我将采用如下方法与手段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诱导启发、自主探究的互动式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当的设置疑问,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同时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学生的动手训练. 2.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印发准备好的习题纸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采用: ①由于本课例题文字过长,作图比较复杂,所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既增加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又直观、生动地揭示图形的变化过程,让学生轻松观察出结果. ②通过多媒体展示音频、视频,极大的刺激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参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在进行课堂练习时,运用实物投影仪将学生的练习结果展示出来,通过老师的讲解与点评,纠正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规范解题过程,使得课堂上学生们的学和老师的教结合的更加紧密.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便于学生动手练习,我把本节课的例题、课堂练习,都印在一张习题纸上,课前发给学生. 下面我讲解如何运用上述教学方法和手段开展教学过程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课时讲线性规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我将教学过程分为例题讲解和课堂练习两部分.在教材例题的框架下,我本着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时代的原则,设计了两道例题、一道练习题. 教学流程图:

《简单线性规划》说课稿.

《简单线性规划》说课稿 蔡绵绵一.说教材 1.本节课主要内容是线性规划的意义以及线性约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可行域、可行解、最优解等概念,根据约束条件建立线性目标函数。应用线性规划的图解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地位作用:线性规划是数学规划中理论较完整、方法较成熟、应用较广泛的一个分支,它可以解决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经济管理等许多方面的实际问题。简单的线性规划是在学习了直线方程的基础上,介绍直线方程的一个简单应用。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线性规划的意义以及线性约束条件、线性目标函数、可行域、可行解、最优解等概念,能根据约束条件建立线性目标函数。 了解并初步应用线性规划的图解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力求对现实世界中蕴含的一些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作出判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形结合、等价转化等数学思想,逐步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4.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和用好图解法 难点:如何用图解法寻找线性规划的最优解。 二.说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启发学生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有效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素质。根据这样的原则和所要完成的教学目标,并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采用如下的教学方法: (1)启发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实验、探索、归纳。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于线性规划课件

关于线性规划课件 关于线性规划课件 篇一:线性规划说课稿 (一) 教材分析 1、作用: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不等式和直线方程的基础上,介绍直线方程的一个简单的应用,是本节内容的重点,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对本课时的掌握直接影响着线性规划问题中可行域的应用。 2、课程价值:对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 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用相互联系, 相互转化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事物大有益处. 3、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理解并会画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所表示的平面区域。(2)能力目标:通过二元一次不等式平面区域确定方法的教学,使学生逐步领悟数形结合,化归、集合的数学思想,培养学生识图、画图的观察能力和联想能力,感悟探索问题的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本节的学习,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深化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体验发现的快乐,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4、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的画法。 (2)教学难点:如何判断出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具体的平面区域,解决难点的关键是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总结,发现规律。(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充分发挥我校多媒体教学的资源优势,利用计算机作为辅助工具,更清楚地展示区域问题,有利于发现区域问题的异同点,呈现教学内容,将信息技术和数学课程有机地整和起来,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三)学法指导: 1、学生情况:知识方面,这节课的内容是全新的,需要从简单入手,逐渐深入,渐近式展开;心理方面,对数学普遍有负担,因此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生理方面,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观察分析能力也有所提高,可以适应对本节知识的深化。 2、学法指导: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的过程,从而促进其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在教师指导下的“再创造过程”,使学生从具体操作中掌握知识,在愉悦的气氛中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