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协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及传播力建设_程维红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及传播力建设_程维红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及传播力建设_程维红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及传播力建设

■程维红1) 任胜利2) 沈锡宾3) 方 梅4) 王应宽5) 收稿日期:2014-01-22

修回日期:2014-01-311)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学报》编辑部,北京市中关村南大街12号 100081,E-mail:chengweihong@caas.cn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杂志社,北京市双清路83号 100083,E-mail:rensl@mail.nsfc.gov.cn

3)《中华医学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东四西大街42号 100710,E-mail:robin@cma.org.cn

4)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软件学报》编辑部,北京市中关村南四街4号 100080,E-mail:jos@iscas.ac.cn

5)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业工程学报》编辑部,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41号 100125,E-mail:wangyingkuan@163.com

摘 要 2013年中国科协1056种科技期刊中有812种建设了网站,占中国科协1056种期刊的76.9%,所占比例比2011年增加了7.2个百分点。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中分别有91.9%、83.2%和81.8%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和维普资讯全文上网;有71.2%在3个数据库同时全文上网。中国科协科协期刊中有开放获取期刊364种,占1056种期刊的34.5%,与2011年相比绝对数量增加了56种,所占比例增加了5.2个百分点。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中有245种启用了新媒体,占所调查期刊的36.2%。建议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在数字出版方面应采取深化内容的数字化加工、构建复合商业模式、加强数字网络环境下的期刊营销等发展策略。

关键词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 期刊网站 开放获取期刊 新媒体

数字出版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流媒体技术等高新技术基础上的内容加工和传播方式,其主要特征为内容生产数字化、管理过程数字化、产品形态数字化和传播渠道网络化[1]。互联网具有的链接、关联、互动与搜索的功能构成了数字出版区别于传统出版的崭新的内容生产与传播方式。科技期刊实现数字化转型,需要办刊者从以往的仅关注印刷版期刊的生产向关注如何利用数字技术实现内容的有效生产和传播转变,主要体现在:实现编辑工作流程的数字化(在线投稿、在线审稿等);将期刊内容(目次、摘要、全文)进行结构化处理、信息化加工后利用互联网做最广泛的传播,实现全文内容的开放获取和在线预出版;利用移动终端等新媒体发布期刊内容和信息;充分利用互联网为读者和作者提供个性化、深层次的服务;在互联网上树立期刊品牌形象,扩大期刊的国、内外显示度。

2013年《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报告》专题之一“中国科协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及传播力建设”的主要调查内容有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网站建设、在主要全文数据库上网情况、开放获取(OA)出版、新媒体应用等,并提出中国科协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发展策略。1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网站建设

在数字出版和网络传播时代,中国科协科技期刊越来越重视网站建设,网站数量持续增加,技术不断创新,功能逐渐完备,内容日益丰富。期刊自建网站已成为期刊吸引读者的重要窗口,编辑部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保障,扩大期刊显示度、提升期刊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1.1 期刊自建网站的数量和上网形式

为了解中国科协所属1056种科技期刊2013年的网站建设现状,课题组于2013年5~6月使用Google等搜索引擎对全部期刊的刊名进行全面搜索。调查统计显示,2013年中国科协1056种期刊中有812种通过自建网站形式上网,占中国科协科技期刊总数(1056种)的76.9%,比2011年增加了7.2个百分点。根据顶级域名的种类可将期刊自建网站的上网形式归类为以下5种:(1)一刊单独上网(单刊编辑部注册独立域名):598种,占73.6%;(2)数刊联合上网(两刊或两刊以上共同注册独立域名):125种,占15.4%;(3)依托主办单位上网:44种,占5.4%;(4)依托学科信息网上网:29种,占3.6%。(5)在国外出版商网络出版平台上网:16种,占2.0%。

与2011年相比,“一刊单独上网”这种期刊社自主申请独立域名、建设网站的比例明显增加了9.4个百分点。这种网站一般信息量较大,采编系统、网刊发布、信息发布、综合服务4项功能较为齐备,网站的质量较高。说明在网站数量达到一定程度后,网站质量的提升将成为期刊网站建设的重点,表现在越来越多的期刊网站升级、改版,甚至重建,以使网站的内容更丰富、互动更精彩、功能更强大、布局更合理。

1.2 期刊网站的功能与内容建设

1.2.1 期刊网站发布的期刊内容

据2013年的调查统计显示,中国科协812种期刊的自建网站上有668种(占82.3%)发布期刊目次,其中有549种(占67.6%)进一步发布文章的摘要,有447种(占55.0%)进一步发布文章的全文。在发布全文的447种期刊网站上,有349种全文为开放获取出版,占447种发布全文期刊的78.1%。与2011年相比,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网站发布目次的比例基本持平,发布摘要和全文的比例分别增加了5.9和10.1个百分点。2013年在期刊自建网站上实现在线预出版(或称数字优先出版)的中国科协科技期刊有84种,占812种自建网站期刊的10.3%,比2011年增加了2.5个百分点,绝对数量比2011年的58种增加了26种。

1.2.2 期刊网站的稿件在线处理功能

实现期刊编辑工作流程的数字化,即实现“在线投稿”、“在线审稿”、“在线查稿”、“在线远程编辑”等功能是期刊建设网站的主要目的之一。中国科协812种期刊的自建网站上,有74.0%以上具有“在线投稿”(80.3%)、“在线审稿”(75.2%)、“在线查稿”(78.2%)和“远程编辑”(74.0%)功能。与2011年相比,网站上具有4项功能的期刊所占比例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分别明显增加了8.9、10.8、10.3和11.7个百分点,平均增加10.4个百分点。1.2.3 期刊网站上提供的有关期刊的信息

调查显示,2013年中国科协科技期刊自建网站上提供的信息主要有期刊介绍、编辑部联系方式、投稿要求、编委会名单、期刊信息动态、期刊征订启事、被数据库收录情况、版权转让协议、下载中心、期刊文章点击/下载排行、论文模板、期刊获奖情况、编辑部成员介绍、读者在线调查、论文写作指南、稿件处理流程等。与2011年相比,期刊文章点击/下载排行、编辑部成员介绍、论文模板、版权转

让协议、投稿要求、期刊信息动态、下载中心、编委会名单、期刊征订启事、编辑部联系方式、稿件处理流程11项所占比例有不同程度的增加。1.2.4 期刊网站上提供的服务功能和扩展信息调查结果显示,期刊网站上提供的服务功能和扩展信息主要有检索、相关/友情链接、读者在线留言、广告征集、E-mail速报、读者会员注册、RSS、广告、行业信息、阅读软件下载、会议消息、读者在线订阅、读者信箱、论坛、常见问题解答(FAQ)、书讯/图书邮购、QQ留言、视频、在线支付、继续教育(培训、讲座)、博客等。与2011年相比,网站上提供检索、相关/友情链接、读者在线留言、E-mail速报、RSS、QQ留言、行业信息、阅读软件下载、会议消息、视频和常见问题解答(FAQ)等功能和信息所占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2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在主要全文数据库上网情况

目前我国科技期刊数字出版的技术提供商主要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以下简称“CNKI”或称“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万方”)和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维普”)。2013年有超过80%的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全文加入了以上3个数据库,此外还有一些期刊加入了国内外相关综合或专业性期刊网。

2.1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在CNKI、万方和维普全文上网数量和特征

2.1.1 在CNKI全文上网

2013年中国科协1056种期刊中有970种在CNKI全文上网(指全文更新至2011年及以后的期刊),占中国科协科技期刊总数的91.9%;所占比例与2011年相比没有变化。CNKI全文上网期刊的72.0%回溯至创刊号。回溯年代分布高峰为“1981-1990年”和“1991-2000年”,分别占全文收录期刊的31.6%和30.1%。从全文上网的更新时滞看,“超前”占9.5%、“现刊”占9.5%、“滞后1期”占35.1%、“滞后2期”占17.2%、“滞后3期及以上”占28.7%;与2011年相比,“超前”所占比例明显增加了7.5个百分点,原因是有91种期刊进行数字优先出版;“滞后1期”期刊所占比例明显减少了12.6个百分点。

2013年4月对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在CNKI上全文数字优先出版的调查结果显示,与CNKI签约

在其网络平台进行优先数字出版的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共有222种,占全部1056种期刊的21.0%,与2011年相比增加了14.0个百分点。222种期刊中有131种(占59.0%)网站上显示已签约,但并未见发布优先出版全文,即实际实现数字优先出版的期刊为91种,与2011年的19种相比有了大幅增长。

2013年6月对“特刊库”的统计结果显示,CNKI已与1565种期刊签订了“独家授权数字出版协议”,这其中有中国科协科技期刊361种,占中国科协1056种科技期刊的34.2%。比2011年的344种净增17种,占全部中国科协科技期刊总数的比例增加了1.4个百分点。

2.1.2 在万方全文上网

2013年中国科协1056种科技期刊中有879种在万方全文上网,占中国科协科技期刊总数的83.2%;与2011年相比,在万方全文上网比例减少了3.4个百分点。在万方全文上网的879种期刊中有69种(占7.9%)回溯至创刊号。万方回溯年代的分布高峰在1998—2001年4年。从在万方全文上网的更新情况看,“超前”占0.1%、“现刊”占6.9%、“滞后1期”占13.2%、“滞后2期”占30.0%、“滞后3期及以上”占49.8%。与2011年相比,万方全文上网更新时滞有缩短的趋势,时滞较短的“现刊”和“滞后1期”期刊所占比例增加了9.1个百分点。

2013年8月对“万方医学网”平台上“万方独家期刊”的调查统计显示[2],与万方数据签订独家授权数字出版协议的期刊有226种,其中有中国科协科技期刊141种,占中国科协科技期刊总数的13.4%。其中包括中华医学会主办期刊126种。2.1.3 在维普全文上网

2013年中国科协1056种科技期刊中有864种在维普全文上网,占中国科协科技期刊总数的81.8%;与2011年相比,全文上网所占比例减少了1.7个百分点。在维普上网全文回溯至创刊号的期刊占12.4%。回溯年代的分布高峰在1981—1990年(占61.0%),其中,回溯年代1989年的期刊最多(490种)。从在维普全文上网的更新情况看,“现刊”占2.2%、“滞后1期”占19.0%、“滞后2期”占16.9%、“滞后3期及以上”占61.9%。在维普全文上网更新时滞有缩短的趋势,时滞较短的“现刊”、“滞后1期”和“滞后2期”所占比例增加了8.2个百分点。2.1.4 在CNKI、万方和维普同时全文上网

2013年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中有752种在3个数据库同时全文上网,占总数的71.2%,与2011年相比减少了3.6个百分点。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许多期刊与CNKI和万方签订了“独家数字出版协议”。有47种期刊(占4.5%)在3个数据库均未全文上网;由此可得出,2013年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在3个数据库的全文数字化率为95.5%。

2.2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在国内其他学科网络平台全文上网的数量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还不同程度地加入了相关综合或专业性期刊网,如,有36种期刊加入了“龙源期刊网”(全文收录)、31种期刊加入了“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全文收录)、28种期刊加入了“读览天下”(全文收录)、22种期刊加入了“中国光学期刊网”(全文收录)、45种期刊加入了“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开放获取平台”(全文收录)、61种期刊加入了“地球与环境科学信息网”,66种期刊加入了“中国地学期刊网”。

2.3 在国外网络出版平台全文上网的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的数量

据2013年7月调查显示,2013年在国外出版商网络出版平台上网的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为72种,比2011年增加了9种,其中有66种为英文版期刊,6种为中文版期刊(将部分或全部文章译为英文出版的网络版)。与2011年相比,英文版期刊增加了12种,中文版期刊减少了3种。在国外网络出版平台上网的英文版期刊占中国科协全部86种英文版期刊的76.7%,比2011年增加了8.3个百分点。

与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合作的国外出版机构共有11家,分别为Elsevier、Springer、Wiley-Blackwell、Taylor &Francis、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联合会(IEEE)、美国物理联合会(AIP)、英国物理学会(IOP)、美国光学学会(OSA)、PubMedCentral、自然出版集团和牛津大学出版社。

与2011年相比,在这些网络平台上在线预出版和OA(或free)的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的数量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可见,在线预出版和OA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都是期刊数字出版的发展方向。

3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开放获取(OA)出版

开放获取(Open Access,OA)是一个使科学研究成果能够通过互联网自由、快速传播的运动。近

年来,国内外已有越来越多的基金会制定了针对其科学研究成果产出的相关OA政策;越来越多的高品质学术期刊出版模式已由“订阅”转变为“OA”,同时涌现出许多高影响力的纯网络OA期刊发布平台。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的OA出版也呈快速发展态势。

3.1 中国科协OA期刊的数量

截至2013年5~6月的调查,中国科协1056种科技期刊中共有OA期刊(指可以免费获取全文的期刊)364种,占34.5%,比2011年的308种净增56种,所占比例增加了5.2个百分点。364种OA期刊中有英文版期刊54种,占14.8%,远高于中国科协全部1056种期刊中86种英文版期刊所占比例(8.2%);54种OA期刊占中国科协全部86种英文版期刊的62.8%。与2011年相比英文版OA期刊数净增了15种。

根据顶级域名的种类可将364种OA期刊的上网形式归类为:(1)一刊单独上网(单刊编辑部注册独立域名):265种,占总数的72.8%;(2)数刊联合上网(两刊或两刊以上的期刊共同注册独立域名):49种,占13.5%;(3)依托主办单位上网:7种,占1.9%;(4)依托学科信息网上网:36种,占9.9%;(5)在国外出版商网络平台上网:7种,占1.9%。与2011年相比,“一刊单独上网”和“数刊联合上网”两种形式所占比例增加了8.0个百分点。

3.2 中国科协OA期刊开放全文的特征3.2.1 OA期刊开放全文的回溯年代

中国科协364种OA期刊的回溯年代大多分布在2001年以后(189种),占总数的51.9%;有36.5%的OA期刊开放全文回溯至创刊号。与2011年相比,回溯年代在1990年以前的期刊明显增加了9.2个百分点,回溯年代2001年以后OA期刊所占比例明显减少了7.8个百分点。从创刊号起开放全文的期刊从89种增加到133种,净增44种,所占比例增加了7.6个百分点。

3.2.2 OA期刊开放全文的时滞

对中国科协364种OA期刊开放全文时滞的统计表明,“超前”占6.3%、“现刊”占57.4%、“滞后1~12个月”占25.8%、“滞后13个月及以上”占10.4%。与2011年相比,“超前”和“现刊”所占比例明显增加了7.5个百分点,而同时“滞后1~12个月”和“滞后13个月以上”的OA期刊所占比例明显减少了7.5个百分点。说明有越来越多的期刊更加

重视OA出版,能够及时将OA全文在网站或平台上发布。

3.2.3 OA期刊开放全文的期数

对中国科协364种OA期刊开放全文的期数统计结果显示,“25期以下”占15.9%、“26~50期”占19.5%、“51~100期”占17.6%、“101期以上”占47.0%。与2011年相比,中国科协OA期刊开放全文期数在“101期以上”期刊所占比例大幅增加了14.9个百分点,而“25期以下”期刊所占比例明显减少了12.0个百分点。说明两年来中国科协OA期刊发布期刊内容的总量有了明显的增长。

4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新媒体应用

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的应用将从广度向深度发展[3]。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在科技期刊传播领域,我们将新媒体定义为区别于纸媒和网站的所有网络化应用,包括行业性的论坛、微博、微信、QQ群、飞信、移动终端的推送、二维码、云出版和语义出版等。科技期刊对新媒体的运用,对提高期刊的显示度和影响力无疑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4.1 期刊启用新媒体应用状况

2013年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效问卷674份),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中有245种启用了新媒体,占所调查期刊的36.2%。相对较多的新媒体应用方式为QQ群、微博、行业论坛和针对各类移动终端(智能手机、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等)的信息推送,分别占19.1%、14.1%、13.2%和7.3%;其次是微信、复合数字出版、二维码和飞信,分别占5.9%、5.6%、5.3%和3.7%;最少的是云出版和语义出版,分别仅占1.2%和0.4%。从期刊启用新媒体的数量来看,116种期刊只启用一种新媒体出版方式和交流方式,占245种期刊47.3%;62种期刊启用了2种新媒体,占25.3%;30种期刊启用了3种新媒体,占12.2%;17种期刊启用了4种新媒体;20种期刊启用了5种及以上的新媒体。

4.2 期刊开通新浪微博状况

为了解中国科协所属科技期刊微博应用的情况,2013年6月检索了新浪微博。结果显示,共有260种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在新浪开通了微博,占中国科协1056种科技期刊的24.6%。其中140种期

刊微博的名称与刊名相同,占53.8%。在开通微博的期刊中,粉丝数超过1万的有17种(6.5%),超过5000的有27种(10.4%),这些期刊大多数为科普类期刊。141种(54.4%)科技期刊的粉丝数少于100,均为学术类期刊。59种期刊的微博上未发表过帖子,占260种有微博期刊的22.7%。119种期刊发帖的数量未超过10次,占有微博期刊的46.0%。从以上的数据可见,科普类期刊的微博粉丝数多,互动也很频繁,这一方面是因为科普类信息与大众的需求更贴近,另一方面也与这些期刊主动利用微博平台宣传期刊,将其作为期刊营销推广的一种方式有关。

5 中国科协科技期刊数字出版发展趋势与对策

数字出版是出版史上又一次重要转折,它与传统出版的不同表现在载体不同、信息组织和可利用方式不同、信息媒体的表现形态不同、发行方式不同、阅读方式不同和印刷手段不同[4]。数字出版相对于传统出版,在出版理念、操作流程、经营策略、实现目标等各个方面都远远超出了以往的经验,它不是传统出版的简单延伸,也不是传统出版和数字产业的结合交集,而是网络时代整个内容产业的一场革命[3]。从本次调查中发现,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在数字出版转型中存在内容加工有待深化,新媒体、新技术的运用不够充分,服务意识和市场意识有待强化,可持续的数字出版商业模式尚未建立等问题。建议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在未来的数字出版和传播力建设中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关注。

5.1 深化内容的数字化加工,实现一次制作、多元发布

深化期刊内容的数字化加工,指在内容资源数字化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内容的结构化,这需要重塑出版流程,从内容生产(组稿、编辑)的源头不仅要满足印刷版出版的需要,更要满足互联网读者、手机读者、手持阅读器读者的需要,即实现复合数字出版所要求的“一种内容、多种载体、一次制作、多元发布”。从内容生产源头对数字内容进行结构化,进行元数据标引,面向不同载体、不同读者、不同内容形态的需要,实现内容的动态出版[5],以适应阅读终端多屏化(个人电脑、智能手机、平台电脑)和移动化、阅读内容呈现形式多样化(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的需要[6]。有条件、有能力的期刊社(编辑部)应考虑开展语义出版。语义出版是数字出版的高级形态,是基于语义技术及其他相关信息技术的智能化出版。可通过语义标记丰富期刊文章表现形式,提高文章信息可操作性和交互性,增强文章关联度,改进出版流程。语义出版具有内容结构化、数据融合化、信息可视化、对象关联化、阅读个性化的特点[7]。

5.2 通过多种信息渠道,实现最广泛的传播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移动阅读成为数字出版发展的新趋势。移动互联网巨大的发展空间为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数字出版产业如何通过内容建设和深度个性化服务,以满足移动互联网用户多元和差异化需求将是一个挑战。期刊编辑部可进一步考虑实现移动出版,将内容在更多的渠道上进行发布和传播,成为期刊数字出版新的增长点。

建议有条件的学术类期刊可考虑实现OA出版。OA出版在国内外已被越来越多的办刊者所接受。国际知名出版商Elsevier和Springer等已相继在其网络出版平台上发布了为数不少的OA期刊。国际最著名的开放存取期刊网络平台DOAJ上的OA期刊已从2003年刚刚建立时的350种、2007年9月25日的2836种[8]发展到2013年10月6日的9950种。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中的OA期刊由2007年5月的140种(占期刊总数的15.6%)增加至2013年5月的364种(占期刊总数的34.5%)。虽然在学术界对OA出版是否可提高期刊的引证指标尚存在不同认识,但我国大部分科技期刊由作者付费的出版模式为实现OA出版提供了方便;加之近年来数字出版的发展已使得大部分学术类期刊的印刷版发行量持续下跌,仅为图书馆的馆藏需要而订阅,没有了不作OA出版的理由。一些尚存在一定个人用户的学术期刊如果担心OA出版会影响期刊的发行量和发行收入的话,可采取国际上通行的延迟OA的方式,即在印刷版本发行一段时间后再将OA全文上网。

5.3 构建复合商业模式,实现数字出版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科技期刊除继续出版印刷版本外,较普遍地采取了多重数字化传播方式,84.9%的期刊在2个或2个以上网络平台发布期刊全文,即大多数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处于多条产业链并存的状态。这些产业链主要有:(1)内容出版者主导的产业链:

目前自建网站的期刊出版单位存在两条产业链,印刷版本出版产业链和自建网站产业链。印刷版本出版产业链具备成熟的商业模式。2013年对中国科协科技期刊网站的经营状况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不赢利(“无收入”和“有收入但小于支出”)的网站占87.7%,因此大多数期刊自建网站产业链尚不完善,未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2)技术提供商主导的产业链:期刊出版单位将其出版的内容通过签订协议的方式授权给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等技术提供商。这些技术提供商经过十余年的积累与发展,已经形成了成熟的商业模式。在这条产业链中,由于内容出版者不直接面对市场,在销售信息、客户信息等方面没有知情权,在利益分配上没有话语权,因此所得甚少。(3)学科期刊网主导的产业链:学科期刊网长期运营需要有成熟的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各学科期刊网差异较大,有的通过为读者提供服务向读者收费,有的以年费的形式向期刊收费。我国的学科期刊网大多还处在投入发展的初期,尚未形成完善的商业模式。(4)电信运营商主导的产业链:在我国数字出版的各种业态中,手机出版最为引人瞩目。不断革新的移动通讯技术和成熟的收费模式的形成,为手机出版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9]。中国移动等电信运营商先天具有的用户规模、渠道优势和收费优势,商业模式成熟,与其合作从事手机出版的期刊提供内容,并与之分成,但目前的分成比例较低,内容提供者所得甚少。

目前,在科技期刊数字出版产业链上虽然尚存在因技术提供商和电信运营商的垄断而无法得到合理回报的问题,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办刊者也应尽力而为,在继续做好内容数字化的同时,加强网络传播,努力开拓新业务,延伸出版产业链,挖掘新的发展空间和赢利方式,构建健康合理的数字出版产业链,依靠复合商业模式,维持在数字出版生境中的生存并谋求发展。

5.4 强化服务意识和市场意识,加强数字网络环境下的期刊营销

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载体的变化,更是生产方式、流通方式、销售方式特别是消费方式的变化[10]。与大众消费类期刊相比,科技期刊的信息交流限定在读者、作者、审者、编者四位一体的科学共同体内,拥有相对稳定的读者群,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办刊,导致科技期刊办刊者一般市场化意识较为淡薄。在数字出版时代,期刊的传播方式和渠道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对内容资源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伴随着出版体制改革形势,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办刊者急需强化服务意识和市场意识。可借鉴其他大众传媒的发展经验,在保障内容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各种需求,即不仅要关注内容的生产,更要关注读者的需求,由过去的以产品为中心、内容为王,转变为以客户为中心、服务为王。积极、谨慎、充满自信地去面对市场、面对变革,通过在线订阅、网络营销、线下活动、广告、按需出版、出版手机报、信息资源整合等方式开展数字增值服务,建立内容收费(一次售卖)、广告收费(二次售卖)和衍生品收费(三次售卖)等有机结合的多元化创收模式,开辟更广阔的市场,扩大盈利来源,使收益更加多元化[11-13]。

参考文献

1 新闻出版总署.数字出版“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中国出版,2011,(9-上):18-21

2 万方医学网http://new.med.wanfangdata.com.cn/Periodical/Feature/Cooperationist

3 黄孝章,张志林,陈功明.数字出版实用教程.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

4 曹胜利,谭学余.基于数字出版的业务流程再造.科技与出版,2011,(2):12-15

5 刘晓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出版.中国出版,2011,(1-上):61-63

6 马必文.美国数字出版业发展及其启示.岭南学刊,2012,(5):125-128

7 王晓光,陈孝禹.语义出版:数字时代科学交流系统新模型.出版科学,2012,20(4):81-86

8 程维红,任胜利,王应宽等.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开放存取(OA)出版现状.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8,19(4):554-560

9 杜永红.手机出版的发展战略研究.新闻知识,2012,(3):35-3710 李长青.传统出版&数字出版:变与不变.出版广角,2012,(6):18-20

11 顾凯,邹栩.数字出版环境下科技期刊编辑职能、工作方式转变及自我调整策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2,23(3):499-50112 陈净卉,肖叶飞.美国数字出版的产业形态与商业模式.编辑之友,2012,(11):126-128

13 刘肖,董子铭.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协同发展路径分析.出版发行研究,2012,(2):49-52

数字资源建设的总体情况

数字资源建设的总体情况 一、已使用的数字资源 目前图书馆共拥有各类数据库131种,子库337个。其中,外文数据库76种、中文数据库55种,包括利用率较高的以下9类: (1)SCI、SSCI、EI、Scopus为代表的大型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 (2)ESI、InCites为代表的分析型数据库 (3)AIAA、Jane’s军事装备与技术情报中心等具有“三航”和国防特色的数据库 (4)Elsevier、Springer-SLCC、Wiley等为代表的世界出版公综合型全文期刊数据库 (5)Springer-eBook为代表的电子图书全文数据库 (6)PQDD欧美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7)ACM、ACS、ASME、IOP、SPIE等专业期刊、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8)清华同方、万方学术期刊及国内硕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9)中国名校精品课教育视频资源库、新东方多媒体学习库等视频数据库二、各类型数字资源分布情况 2016年各类型数字资源种数分布比例图

三、已使用数字资源列表 外文综合数据库 分 类数据库名称涵盖的学科领域文献类型 综合数据库CUP剑桥大学出版社 全文期刊数据库 物理学、材料学、生命科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地球与大气科学、 农学、天文学、心理学、地域研究、语言学、政治学、经济学、法 律、历史、医学等。 期刊 EBSCO ASP综合学科参 考类全文期刊数据库 社会科学、教育、法律、医学、语言学、人文、工程技术、工商经 济、信息科技、通讯传播、生物科学、教育、公共管理、社会科学、 历史学、计算机、科学、传播学、法律、军事、等学术研究领域。 期刊 Emerald 全文期刊数 据库 自动化、工程计算、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制造与封装、管理学。期刊Nature数据库 我校购买了7 种期刊:Nature周刊、Nature Materials、Nature Nonatechnology、Nature Physics、Nature Chemistry、Nature Energy、 Nature Photonics、Nature Reviews Materials。内容涵盖了自然科学各 个研究领域。 期刊 OUP牛津大学出版社 现刊数据库 医学、生命科学、数学和物理学、法律、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期刊SAGE学术期刊数据库 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信息科学、数学与统计学、生命科学、医学、 健康护理、食品科学、纺织、经管、商业管理、公共管理、组织学、 研究方法学、教育学、心理学、传播传媒、社会学、政治和国际关 系、犯罪学、城市研究与规划、语言文学及文化研究、地理、环境 科学等。 期刊Science Online 数据库 生命科学及医学、各基础自然科学、工程学,以及部分人文社会科 学。 期刊Science Direct Elsevier 全文期刊数据库 物理学与工程、生命科学、健康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期刊Springer-SLCC Springer 全文期刊数据库 自然科学、技术、工程、医学、法律、行为科学、经济学、生物学 和医学。 期刊Taylor & Francis ST全文 期刊数据库 环境与农业科学、化学、工程、计算及技术、物理学和数学。期刊Wiley-Blackwell全文期 刊数据库 化学、物理、工程、商业、经济、生命科学、社会科学、艺术、人 类学等。 期刊 CSA 英国剑桥科学文 摘数据库 材料科学、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地震工程、 工程新技术、航空与航天、计算机与信息系统、电信、电子、物理 学。 文摘

某某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参考案例)

XXXXX数字化转型和 数字化平台建设实施方案(参考案例) 为全面落实省政府建设数字浙江、数字政府的决策部署,高质量推进全省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平台建设,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一)建设目标 按照数字政府建设的目标要求,构建覆盖全省、上下联动、横向协同的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数字化转型统一框架,建成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全国一流的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数字化平台,实现经济调节“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在数字政府建设中走在前列、当好示范。 1.第一阶段:突破示范期。2018年三季度前,完成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实现省级相关部门经济运行主要数据资源全共享,基本建成全省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数字化平台,实现主要经济指标立体化、全局化、动态化大屏展示,即时剖析经济运行的“形”和“势”。10月中下旬向省政府汇报前三季度经济形势时实现平台在线分析。 2.第二阶段:推广普及期。全面建成功能完备、应用成熟的全省经济运行监测分析数字化平台,运行分析和辅助决策的系统性、及时性、精准性、科学性进一步提升,省级相关部门、11个设区 .

市经济运行在线分析实现全覆盖。 3.第三阶段:深化迭代期。持续迭代升级平台,形成较为完善的“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经济分析和调节机制,成为全国标杆。 (二)基本原则 ——业务协同。改变现有条块分割的数据传递和分析决策模式,按照扁平化、分布式的要求,推进省级部门之间、省市县之间的数据协同、分析协同、措施协同,构建全省统一的基础设施、数据资源、支撑体系、业务应用体系,并为各部门相关专项分析和决策提供使用端口和功能模块。坚持省级为主、三级共用,省级层面强化顶层设计,统一归集市、县(市、区)相关数据,统一开发应用支撑平台。支持各市、县(市、区)在省级统建平台基础上,建设特色化专业应用系统。 ——数据共享。按照“全打通、全归集、全共享、全对接、全统一、全覆盖、全联通、全在线”要求,以大平台、大数据、大系统、大集成为导向,跨部门、跨系统、跨层级归集共享经济运行数据资源。建立政府和社会互动的大数据采集、监测分析成果传递机制,合理引导社会预期,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 ——体系推进。紧扣2018年9月底平台预上线、10月中下旬在线汇报两个关键节点以及后续的迭代升级,明确时间表、任务书,建立强有力的工作专班,实行挂图作战,高效率、体系化、项目化、清单化推进。 ——安全为基。严格执行信息网络安全和保密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牢牢守住重要数据和决策信息的安全底线。坚.

数字化资源平台建设

数字化资源平台建设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普及,教育也进入了网络的新时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快速发展,信息化教学成为教育发展的新趋势。而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是实施信息化教学的基础,因此各学校开始重视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下面结合本人的工作经历,分析如何进行数字化资源平台建设。 一、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构建体系 数字化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实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促使教学资源的统一管理,最终实现信息化教学的一个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它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的特点。现有大部分平台开发遵循教学性、科学性、开放性、应用性、层次性和经济性原则,基于SAN网络存储架构、TRS跨数据库检索技术和统一身份认证的门户网站的导航三层技术在校园局域网的基础上对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高度整合,从而实现校内资源的有效聚集与广泛共享、教学资源的个性化服务、确保查询速度、保护知识产权及资源的交互式应用。 而我校是一所中职学校,从资金到技术都没有这个实力,校园网的安全性较差,因此设了两台服务器,把校园网站等对外网的信息放到一个服务器上,把数字化资源平台和信息管理系统等放到另一个服务器上不对外网开放,这样不用怎么考虑外网的入浸。 二、注重技能培养需求开发优质资源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对教育产生了全面、深刻的影响,不仅改革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还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教育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如何运用教育规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数字化资源建设已成为必然趋势。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需要适合其自身特点的教育信息化资源。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进行数字化资源建设也应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资源的构成可以以技术应用型媒体资源为主,同时注重理论与研究型媒体资源的开发。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例,在专业资源库建设前期,经过充分调研后,结合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我们将应用案例的收集与开发及相关工具的使用作为该专业数字化资源建设的重点,同时做好相关技术素材的整理与制作工作。 内容与技术是数字化资源建设从不同角度划分的两个层面,内容表示该资源要呈现的信息内涵,技术指具体资源用何种媒体、什么样的方式来呈现。一般专业教师,对自身涉及到的专业比较了解,在数字化资源建设过程中制作一些PPT 课件还可以,但是要进行一些深层次数字化媒体资源的开发往往就无能为力了。学校在进行数字化资源整体规划中,要明确哪些是重点资源,对于这些资源可以按课程或专业列子项目成立开发小组,小组成员应由专业教师、IT方面或艺术方面的教师组成,专业教师负责具体资源的内容设计和脚本编写,然后由IT方面的教师选择合适的媒体形式并实现。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设计涉及到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学习理论、教学设计、美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并非一个简单的过程。如何综合运用相关理论设计出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使用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使用 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 教学材料。按信息的呈现方式划分,数字化教学资源可分为数字化幻灯、数字化投影、数字 化音频、数字化视频、数字化网上教学资源等。 在这里我们主要讲述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使用: 培训课题培训内容培训要求 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及重要性1.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运用 2.运用多媒体课件的三大好处 3.多媒体课件应用的几大误区 4.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发展方向 了解 多媒体教学发展史1.多媒体教学的起点之一:视听教学阶段 2.多媒体教学的起点之二:计算机辅助教 学 了解 教学动画的制作1、初步认识Flash 2、Flash的工作界面 3、Flash操作跟使用 4、常用的绘制工具的使用 5、flash动画中的帧 6、补间动画 7、逐帧动画 8、元件 9、引导动画 10、遮罩动画 11、flash动画中的图层 12、按钮的调用 重点 教学视频制作与教学注意事项1.三分屏教学课件的样式 2.制作要求 3.注意事项 重点 精品课程的使用与教学管理精品课程的使用 注册课程主页 登陆主页 管理发布课程主页资料 发布教学队伍信息 添加课程信息 添加教学资源 添加教学录像 教学管理 计划管理 教学目标管理 教学过程管理 质量管理 教师管理 掌握

学生管理 教学档案管理 数字化教学资源现代化应用1、数字化教学资源作为学习资源,学生通 过查找、利用、分析、评价资源,达到 利用资源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 2、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创设学习情境,激 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了学生的学 习兴趣,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和创新能力。 3、数字化教学资源作为学习工具,是学生 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 问题和构建知识的学习工具。 4、数字化教学资源作为贯穿教学过程始 终的学习支持。 了解 数字化教学资源教学最常见到的误用现象1.多媒体演示实验给人的真实感差,很多 学生在观看之后,跟看电视剧似的,没 有真实感。 2.认为网络资源都是正确的,不加筛选, 拿来就用,忽视了科学性。 3.课堂容量太大,进行得太快,学生跟不 上,上课有些像走过场。 4.有些教师过于依赖课件、媒体,甚至整 节课只是演示、演播,缺乏师生互动。 5.音视频、图片、文字等花哨的形式会导 致学生注意力的迁移,很难判断本堂 课的重点和难点。 6.滥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使学生缺乏自我 思考的时间。 掌握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与使用”的教学指导序号培训课题 1 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2 研究范围 3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4 研究目标与内容 5 研究方法与步骤 6 课题成果形式 7 课题研究的组织和管理

编辑出版方向硕士研究生参考书目

编辑出版方向硕士研究生参考书目 一、报纸: 1.《中国新闻出版报》 2.《中国图书商报》 3.《中华读书报》 二、期刊: 1.《出版发行研究》 2.《新闻与传播研究》 3.《现代传播》 4.《编辑之友》 5.《知识产权》 6.《中国出版》 7.《编辑学报》 8.《编辑学刊》 9.《科技与出版》 10.《读书》 三、网站: 1.中国出版网:https://www.360docs.net/doc/2c11573161.html,/ 2.中国图书出版网:https://www.360docs.net/doc/2c11573161.html,/Web/index.aspx 3.中华传媒网:https://www.360docs.net/doc/2c11573161.html,/news/index.php 四、图书 (1)出版史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出版问题的言论》.中宣部出版局编.中国展望出版社,1986《列宁和编辑出版工作》.林穗芳著.中国书籍出版社,1987. 《中外编辑出版研究》.林穗芳.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新华出版社,1983. 《毛泽东邓小平与中国出版》.袁亮著.中国书籍出版社,1995. 《中国编辑出版史》.肖东发,方厚枢主编.辽海出版社,2003. 《中国出版通史》.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中国书籍出版社,2008~2009. 《中国出版简史》.吉少甫.学林出版社,1991. 《中国图书出版印刷史论》.肖东发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书籍的历史》.(法)巴比耶著,刘阳等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中外出版史》(21世纪编辑出版学系列教材).肖东发,于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中国编辑史》.姚福申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89 中国报学史.戈公振.商务印书馆(第一版1927年出). 《中国新闻事业通史》1-3卷.方汉奇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1999年陆续出版. 《中国印刷术的起源》.赵永东.南开大学历史系,1991 《中国出版年鉴》(1980~2008) 《中国古代编辑家小传》.伍杰编著.中国展望出版社.1988 《编辑忆旧》.赵家璧著.北京出版社,1986 《近代出版家张元济》王绍曾著.商务印书馆,1984 (2)出版理论 《论出版自由》,密尔顿著,商务印书馆,1958. 《出版概论》[英]斯坦利?6?1昂温.谢宛若等译.中国书籍出版社,1988 《出版学概论》[美]J?6?1P?6?1德索尔著.姜乐英等译.中国书籍出版社,1988《现代出版学》[日]清水英夫著.沈洵沣等译.中国书籍出版社.1991 《编辑学通论》王振铎、司锡明主编.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 《编辑学原理论》王振铎、赵运通著.中国书籍出版社,1997 《出版学》.余敏著.中国书籍出版社,2002. 《20世纪中国的出版研究》.张志强著.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中国出版产业论稿》.陈听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报纸编辑学》郑兴东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 《书籍编辑学概论》阙道隆、林穗芳、徐柏容著.辽宁教育出版社.1995 《中国出版业发展报告》.郝振省.中国书籍出版社. 《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吴汉东等.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中国古籍版本学》.曹之.武汉大学出版社,1992. (3)出版业务 《国际出版原则与实践》.(英)伊恩·麦高文.中国书籍出版社,2000.《编辑人的世界》.[美]格罗斯主编.齐兰若译.中国工人出版社,2000 《图书出版的艺术与科学:出版社管理经营》.(美)小赫伯特·贝利.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 《校雠通义》[清]章学诚著.王重民通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校雠广义》程千帆、徐有富著.齐鲁出版社.1991 《杂家和编辑》罗竹风著.山西人民出版社.1986

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方案

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方案 新增专业: 根据国家对中职学校培养实用性人才的要求以及我校办学的整体思路和特色目标,结合东莞就业市场和同类学校专业设置情况,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基本思路,我校力争把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建设成为一个在广东省有一定影响力并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现拟订了以下数字媒体技术应用专业特色建设的方案: 一、专业建设市场化 市场调查与分析 1 、数字媒体技术是计算机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珠三角地区基础雄厚,制造业比重大,改造、革新的任务非常繁重,在调整经济结构以及向知识型经济转轨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计算机专业人才。IT 产业在国内的迅速发展,给地区的经济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其发展离不开计算机技术。东莞的松山湖高科技园区已经成为计算机技术发展基地,汇集了全国多家高科技公司,这些公司的发展速度非常快,他们的发展离不开计算机人才。 2 、广东省 21 世纪将发展四大产业,计算机信息产业是其中一大产业,并且在“十五”期间,中职与高校要培养15 万名软件开发人才。广东省已把信息产业作为支柱产业,

而东莞市作为广东省信息产业发展的龙头,也是广东地区对外发展的窗口,因此,开设数字多媒体专业将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和比较长期稳定的社会需求。 我校对多个企事业单位当前对数字多媒体技术应用人才的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在目前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里面,市场需求较大的领域有以下几个方面:艺术设计:国内广告业、影视业蒸蒸日上,广告公司、影视公司林林总总,大大小小的装潢公司星罗棋布,它们的发展离不开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如产品设计、效果图、二维、三维广告、视频广告、海报、宣传单、各种素材处理等等,人才的需求量是很大的。 CAI 开发:数字化、信息化给教育带来的不仅仅是教育手段的更新,还将对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理念、教育过程等产生重大影响。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教学课件的大量涌现,为我们的现代化教育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天地,因此,未来几年内,社会将需要大量的 CAI 开发人才。 应用软件:国家机关、企事业、教育部门、学校等单位的办公正向自动化、多媒体化快速迈进,利用 OA 系统办公在越来越多的单位成为现实。需要大量的具有操作多媒体计算机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进行多媒体管理信息系统应用和二次开发。

工商数字化平台建设

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构建统一数字化平台 工商行政管理信息化,旨在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统一规划,统一实施,充分利用工商行政管理领域的信息资源,向社会各界提供丰富的信息内容和信息服务,同时为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浙江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在“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的建设原则指导下,认真贯彻“统筹规划、集中管理,共同建设、分级负责,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全省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实际需要,突出以需求为主导,以人为本,把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市场准入、市场监管、信用评价、企业年检、消费指导、案件查处等各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之中,逐步建立起由信息资源、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标准、信息机构和信息人才等要素构成的全省工商信息化体系。 一、基本情况 工商信息化的基本目标就是要将省市县网络和各业务线应用软件连接、整合,统一全省技术标准和规范,做到互联互通,构建统一的工商系统信息化平台。为此,省工商局在信息化建设工作中,坚持以工商系统业务为主导,以市场准入、经济户口、执法办案、企业信用监管等四大工商行政管理行为为切入点,结合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应用,为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提供成熟、合理和专业化的解决方案。 自2000年开始至今,浙江省工商系统的信息化建设大致走过了以下五个阶段:一是基础建设阶段(2000年—2002年),全省各级工商机关根据全省统一的《网络建设技术标准》,集中资金,购置硬件,搭建了工商系统内网(专网)、外网(互联网)二个网络平台。二是应用开发阶段(2001年—2003年),在硬件基本配备、网络基本形成的基础上,先后开发了经济户口准入系统、经济户口监管系统、工商所综合管理系统、政务系统、经检办案系统等业务应用系统,并逐渐在系统内进行推广和应用。三是整合提高阶段(2003年—2004年),在业务应用的前提下,全系统着力做好应用与软件的整合工作,并先后形成了一批数据库。四是数据建设阶段(2003年至今),建设全省数据资源平台,实行数据集中,建立了省市二级数据中心,并不断提升业务应用,为真正实现数据共享打下了基础。五是全面提升阶段(2004年至今),根据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在全省经济户口中积极推行企业数字证书,不断深化数据开发应用,建立统一电子政务平台。通过这几年的持续努力,省工商局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规划与实施情况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规划与实施情况 一、指导思想 创设良好的信息化氛围,进一步完善校园信息门户网站,在网络化管理、学科整合、信息化推进、过程性评价等方面不断努力探索,牢固树立品牌意识,努力推进学校教育现代化建设。 二、建设规划 建设教育管理的信息化平台、教学改革的技术支撑平台、学生自主学习的网络平台;开辟学校特色建设、教师专业发展、学生素质提高、社区教育结合的信息化通道,在研究、开发、建设与应用等方面下功夫,全面开展高起点、重规划、重效益的数字化建设工程,全面提升我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整合各年级、各专业、各学科优质教育教学资源,搭建多层次、智能化的开放式教育平台,逐步建设具有一定规模、符合本校实际的资源库。 三、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实施情况 (一)成立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领导小组 组织召开教学主任、科研实训主任、教研组长、学科骨干、中层以上干部联席会议,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教学的校长为副组长,其他联席会议人员组成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建设领导小组,研究、讨论、制定适合本校校情的学校数字化建设方案。 (二)完善基础网络设施建设 1 .现状分析:

网络建设是数字化工程的核心,它的建设分硬件和软件两部分。我校全部办公室和教室通过校园网已联接互联网,现在学校校园网络运作基本正常。因此,完善我校网站管理平台为中心的网络化信息资源成为接下去数字化工作的重点,我们不仅要抓紧落实全校师生信息素养的培训,而且要抓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培训。 2 .进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教师是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者和开发者,学生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者和受益者,他们信息素养的水平将制约现代教育技术的效益。实现教育信息化,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还必须加强对师生的现代教育理论素养、信息素养的培训。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为目标,立足教育部新颁布的各学科课程标准,以技术带动教育思想改革,以新型教学理念带动技术创新与教法改革。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工作,使培训工作具有实效性。 (三)充实资源库 1 .资源类型 ( 1 )媒体素材:包括文本类素材、图形(图像)类素材、音频类素材、视频类素材、动画类素材五大类。 ( 2 )试题库:是按照一定的教育测量理论,在计算机系统中实现的某个学科题目的集合。 ( 3 )课件与网络课件:分为网络版和单机运行课件。网络版的课件需要能在标准浏览器中运行,并且能通过网络教学环境被大家共享,而单机运行的课件可通过网络下载后到本地计算机上来运行。

新版四川大学编辑出版学考研经验考研参考书考研真题

考研是我一直都有的想法,从上大学第一天开始就更加坚定了我的这个决定。 我是从大三寒假学习开始备考的。当时也在网上看了很多经验贴,可是也许是学习方法的问题,自己的学习效率一直不高,后来学姐告诉我要给自己制定完善的复习计划,并且按照计划复习。 于是回到学校以后,制定了第一轮复习计划,那个时候已经是5月了。 开始基础复习的时候,是在网上找了一下教程视频,然后跟着教材进行学习,先是对基础知识进行了了解,在5月-7月的时候在基础上加深了理解,对于第二轮的复习,自己还根据课本讲义画了知识构架图,是自己更能一目了然的掌握知识点。8月一直到临近考试的时候,开始认真的刷真题,并且对那些自己不熟悉的知识点反复的加深印象,这也是一个自我提升的过程。 其实很庆幸自己坚持了下来,身边还是有一些朋友没有走到最后,做了自己的逃兵,所以希望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梦想。 本文字数有点长,希望大家耐心看完。 文章结尾有我当时整理的详细资料,可自行下载,大家请看到最后。 四川大学编辑出版学初试科目为 (101)思想政治理论 (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 (636)新闻传播史论 (916)新闻传播业务 参考书目为 (1)《理论新闻学新视野》,张小元,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2)《大众传播学通论》,李苓等,四川大学出版社 (3)《外国新闻传播史纲》,郭亚夫,四川大学出版社 (4)《中国新闻传播史》,方汉奇,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新闻采写教程》(上、下),操慧,四川大学出版 (6)《现代新闻编辑学》,蒋晓丽,高等教育出版社 (7)《新闻传播技术基础》,吴建,四川大学出版社 (8)《广播电视学导论》(第三版),欧阳宏生,四川大学出版社 (9)《媒体产业运营方略》,李宜篷,四川大学出版社 关于英语复习的一些小方法 英语就是平时一定要做真题,把真题阅读里面不会的单词查出来,总结到笔记上,背诵单词,在考试之前,可以不用大块的时间,但一定要每天都看最起码2小时英语,把英语当做日常的任务,真题一定要做,而且单词要背熟,我在考试之前背了3遍的考研单词,作文可以背诵一些好词好句,在考场灵活运用。 我从开始准备考试起每天要背单词,不要一直往后背,可以第二天复习前一天背的然后再往下走。我买的木糖英语单词闪电版,这本书我觉得好的一点是,每一页底下都有这一页的单词回顾,方便第二天复习,我大概每天背两个单元。 如果开始备考的早的话真题可以先放一放,因为数量比较少很宝贵,可以先阅读模拟题或者经济学人之类,不用做题,每天认真阅读两篇即可。我大概是八月份左右月份英语开始做的真题,开始的时候每天两三篇阅读,做完之后认真对答案和看错题找正确答案的思路,把有价值的句子和陌生单词都记下来弄懂背过。没有停下一直在背,把之前背过但是后来看没有印象的单词(这些单词之前已经标记过了)再过一遍。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调研报告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建设调研报告 一、前言 (一)调研背景分析 1、内涵式发展成高职教育发展的主流共识 近十多年来,高职教育得到了飞速发展,从高等教育新兵迅速占据半壁江山。 在数量高速发展的同时,教育主管部门亦发文强调要适当控制招生规模,切实把工作重点放在提高教学质量上,特别是从2011年开始,随着国家教育综合改革战略的推进,教育部关于职业教育发布了一系列的文件《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关于“十二五”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完善职业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制度的意见》等文件。 面对着如此形式,高职教育迅速进入发展新阶段,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成为管理层和院校的主流共识。 2、适龄教育人口下降,使得未来的招生竞争压力更大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年4月28日发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1号)显示:“”。可以预料到,随着人口下降,未来的高职招生竞争将更加激烈。 3、产业结构升级对高职毕业生要求更高 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高新技术产业群对员工的知识、能力要求更高,为培养满足产业需求的人才,高职院校必须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开发具有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课程和教材,不断适应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 4、追求卓越,为高等教育走出一条新路 部分普通本科院校由于封闭办学,培养的毕业生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其就业问题已经

成为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而高职教育开展“就业导向,能力为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可以为高等教育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 (二)调研目的意义 计算机多媒体专业调研的主要目的是: 调查计算机多媒体专业所对应产业的发展趋势、人才结构与需求状况 高职领域兄弟院校本专业的教学现状 了解中高职衔接的生源状况,对比高职不同生源情况及要求 了解现行中高职人才培养定位及教学中存在问题 开展专业调研,有利于相处以“宽基础、活模块”理念,以项目课程开发模式为手段,努力构建以职业生涯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为基础、工作结构为框架、工作任务为主线,模块化课程为主体的计算机多媒体专业(两年制)的课程体系。 具体来说,专业调研有利于1、改革创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与行业企业与中职学校的合作,使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更显突出,与中职相关专业课程设置的联系更加紧密,专业特色更加鲜明;2、以数字媒体应用专业(两年制)为支撑,带动我系计算机专业群建设,推动我系专业改革与发展、专业标准化建设取得新进展;3、培养在本专业领域有较深造诣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吸纳中职相关专业优秀教师和企业能工巧匠进入教学队伍,建成数量适宜、素质优良、结构优化、专兼结合、教科研水平突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专业教学团队。 二、调研基本情况 (一)调研组织方法 1、调研内容

北大传播学考研参考书目汇总

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参考书怎么读 书需要自己看,在这个过程中内化的东西才更珍贵。文化时不可以快餐消费的。 一、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参考书是什么 北京大学没有指定传播学考研考研参考书目,凯程老师根据多年的辅导经验及学员反馈,推荐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研究生参考教材如下: 《传播学教程》郭庆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传播学概论》许静,北京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出版社 《传播学引论》增补版李彬(著)新华出版社 《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美]罗杰斯(著)殷晓蓉(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刘海龙 《社会研究方法教程》袁方(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大众传播学研究方法导论》陈阳著 《传播学定性研究方法》李琨著 《传媒批判理论》潘知常林玮著 《北京大学新闻传播评论》(1-4辑) 以上参考书实际复习的时候,请按照凯程老师指导的重点进行复习,有些内容是不考的,帮助你减轻复习压力,提高复习效率。 二、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难度大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多不多? 最近几年传播学考研很火,特别是北京大学这样的名校。北京大学2015年传播学考研研究生计划招收10人,招生人数相对较少,从这方面来讲考研难度较大,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专业课复习较为容易。在考研复试的时候,老师更看重跨专业学生的能力,而不是本科背景。其次,考试科目里,传播学综合本身知识点难度并不大,跨专业的学生完全能够学得懂。即使本科学传播学的同学,专业课也不见得比你强多少(大学学的内容本身就非常浅)。所以记住重要的不是你之前学得如何,而是从决定考研起就要抓紧时间完成自己的计划,下定决心,就全身心投入,要相信付出总会有回报。在凯程辅导班里很多这样三凯程生,都考的不错,主要是看你努力与否。 三、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就业怎么样? 作为名牌院校的北京大学,本身的学术氛围好,有良好的师资力量,人脉资源也不错,出国机会也不少,硕士毕业生社会认可度高,自然就业就没有问题。2014年北京大学硕士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7.86%。就业率居于全国同类专业院校的首位。 新闻学专业因为其属新兴学科范畴,正处于迅速发展之中,极缺高校教师,因此研究生毕业后即可进入高校教书,或者在科研咨询机构进行理论研究;同时亦可直接从事与新闻传播业务相关的工作,譬如进入报社、电视台、电台、网络等相关大众媒体;亦可进入广告公关公司、跨国传媒集团、媒介产品制作公司、政府机构以及大中型国有、民营、跨国公司,从事广告公关、品牌营销、整合营销等相关工作。传播学专业就业范围广,前景极其可观,是一个极好的选择。 四、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学费介绍 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学费总额1.6万元,学制2年,按学年缴纳学费。 北京大学传播学考研专业方向如下: 01.国际传播与文化交流 02.大众传播(含广播影视)

中专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实施方案范文

2020 中专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实 施方案范文 Document Writing

中专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与实施方案范文 前言语料:温馨提醒,公务文书,又叫公务文件,简称公文,是法定机关与社会组 织在公务活动中为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而制定的具有法定效用和规范体式的书面文 字材料,是传达和贯彻方针和政策,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实行行政措施,指示答 复问题,知道,布置和商洽工作,报告情况,交流经验的重要工具 本文内容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 一、建设基础 学校重视数字化资源建设工作,学校所有教室、机房、部分实训室、工场已安装了多媒体教学设备。校园网络采用三层管理技术,用千兆骨干网络将13个楼宇用光纤连接起来,采用VLAN 技术对校园网网络进行了划分。学校教师和学生电脑桌面100M接入校园网络,接入点达1500余个。自校园网建设以来,我校在校园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积累了一定量的信息化资源和建设经验。 二、建设目标 完善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构建技术先进、扩展性强、安全可靠、高速畅通、覆盖全校的校园网络环境。建立公共信息系统,提供先进数字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建立功能齐全的教学管理系统;实现数据资源共享。提高全校师生信息化水平素养,

通过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为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和服务社会搭建公共服务平台。 三、建设内容 (一)共享型教学资源建设 通过共享型教学资源建设,聚集优质教育资源,可以使教师在更大范围内得到共享,可以使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具体包括共享型教学资源建设、互动资源管理平台建设、网络教学系统建设三部分。 1.共享型教学资源建设 建设学校共享型教学资源,建成集素材、教学课件、试题库、常用软件等为一体的,与课程改革配套的教学核心资源库,与行业企业联合研发的多媒体,建成包含4个重点建设专业在内的9个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此项任务和内容具体见4个重点建设专业的建设方案。同时继续加强馆藏图书、电子图书、期刊等文献资源库建设。争取到20xx年重点建设专业的课程均有一定高质量的教学资源。 2.互动资源管理平台建设 互动资源管理平台主要有临时交换文件夹(用于教师临时存储资料,交换资料,可删可增,权限公开。每位教职工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文件夹,教师之间存取、交换资料,临时放上课用素材,课件等,作用大,是老师们用的最多的平台之一)、个人资料文件夹(用于教师个人保存一些个人的资料)、校迅通(发布学校通知、公告、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了无纸化管理)等功能。

2019年中级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2019年中级出版专业资格考试《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出版专业基础知识(中级) 说明 出版专业中级职业资格考试,着重考核考生履行编辑、技术编辑和一级校对等工作岗位职责所要求必备的理论知识和实务技能。 中级职业资格考试,以考生已经具有初级职业资格的必备知识和能力为前提。因此,以下所列中级两门科目的考试基本要求和考试内容,是在初级职业资格考试基础上的延伸和提高部分。中级考试的内容,并不限于这些范围,还包含初级职业资格考试大纲中的相关内容,而且考试的要求也有所提高。 各个考试模块的“基本要求”中,标有“▲”号的,为从事数字出版的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应考内容;标有“★”号的,为非从事数字出版的其他出版专业技术人员应考内容;没有任何标记的,为所有出版专业技术人员的应考内容。 一、出版概论 内容包括:“出版”的概念、构成要素、前提及其与社会的关系。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出版物的概念、要素和种类,出版物的特殊性。出版资源的概念和特点,出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国出版业的特点和构成,我国出版体制改革和出版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我国台湾地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出版业概况。美、英、法、德、日等国的出版业概况。关于出版学及其研究的基础理论知识。 (一)基本要求 1.掌握“出版”的概念、构成要素和前提。 2.熟悉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 3.掌握我国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

4.掌握出版物的要素和特殊性。 5.熟悉从各种角度作的出版物分类。 6.熟悉版资源的概念和特点。 7.掌握关于出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维护的知识。 8.掌握我国出版业的特点和构成。 9.了解我国出版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10.熟悉我国出版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11.了解我国台湾地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出版业概况。12.了解美、英、法、德、日等同的出版业概况。 13.了解出版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开展出版学研究的意义。14.熟悉出版学的学科内容及其相关学科。 15.了解中外出版学研究及其学科建设概况。 (二)考试内容 1.“出版”的概念、构成要素和前提。 2.出版活动与社会的关系。 3.我国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和主要任务。 4.出版物的要素、特殊性和从各种角度作的分类。 5.出版资源的概念和特点。 6.出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维护。 7.我国出版业的特点和构成。 8.我国出版体制改革和出版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9.我国台湾地区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出版业概况。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课程建设规划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课程建设规划 (2016-2019) 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要素,课程教学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基础,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的基础和关键。为了进一步加强课程教学管理,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主动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和产业结构调整对职业岗位能力的实际需要,我们将通过课程建设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并围绕课程建设制定相应的配套计划,完善具体实施的措施和步骤,力争通过几年的努力,使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教学质量上一个新台阶。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职业岗位为课程目标,以职业标准为课程内容,以职业能力为课程核心,以最新技术为课程视野,以教学模块为课程结构,以双师素质教师为课程主导,以规范化课程建设为基础,以精品课程建设为先导,坚持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原则,立足武汉,面向省内外,推动教学观念转变,深化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提高我院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培养具有快速适应能力和较强发展潜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目的,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2、坚持以能力为核心,以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培养为目的,不断完善、优化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坚持“教学做合一,课岗证融通”的原则,深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3、坚持稳定性和创新性相结合,加强新设课程的建设和管理。在专家指导、充分调研、科学论证、岗位验证的基础上,积极慎重调整课程体系,增强课程的核心能力。 4、坚持“重点建设,以点带面”的原则,通过精品课程建设,带动其它课程的建设。 5、坚持资源共享的原则,减少课程的重复建设。 三、建设目标 不断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跟踪新技术前沿,改革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建设和教学资料建设,加强网上资源建设和教学手段改革,不断拓宽研究领域,进一步改善教学条件,提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方案

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方 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安徽金寨职业学校 机电技术应用专业 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 一、成立教学资源与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将专业教学目标、专业教学标准、专业优质核心课程体系、实验实训指导、学习评价等整合处理,通过校园网络等实现课程资源网络化、信息化,建立具有四个功能、三大服务的共享型教学资源库。 二、推行“模块教学”、“情境教学”、“仿真教学”等教学模式改革。优化创新教学内容,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广泛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推动专业应用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建设优质教材和特色学习资料,建设跨越围墙、跨越课堂、跨越时间的新型数字化立体教学资源库,按照一体化教学、一体化评价的要求,整合相关教学资源建立电子教案库、实训案例库、教学录像、相关图片、实物模型、试题库等组成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教学资源库,将多媒体技术最大可能的植入专业教学活动之中,利用教学软件、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学平台、试题库、课程录像等多种媒体形式组成的机电专业教学资源库系统。 三、依托数字化校园建设,以创建精品资源为核心,组织建设多媒体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学素材(含辅助教学软件、课程录像),教学案例,电子教案及电子教材,学生自主学习资料汇编(含考证题库)等,建立信息共享和自主学习平台上的立体化教学资源库,实现全校师生的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与应用。2016年初步建立并校内开放,2017年基本完成并对社会有限开放。为学生提供一个性能稳定、功能强大的自主学习平台;促进主动式、协作式、研究型、自主型学习,形成开放、高效的新型教学模式。立体化教学资源库组成如下图所示:

数字媒体教学大纲

永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国家示范校项目建设材料 《数字媒体》教学大纲 (计算机应用专业) 一级项目J1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二级项目J1、2 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模式改革三级项目 日期2014年5月18日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数字媒体是一个典型的交叉学科,包含领域非常广,涉及到计算机软硬件与应用、编码学与数值处理方法、电子通信与传播技术、数字媒体内容制作与管理、数字媒体的版权、数字媒体艺术等领域。本课程从数字媒体与数字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出发,重点介绍数字媒体技术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内容,包括数字媒体硬件技术、文本处理技术、图形图像编辑与处理、数字音频与视频处理、计算机动画、Internet技术、计算机游戏,并对数字媒体产业进行了介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数字媒体技术基础,掌握数字媒体信息的基本处理方法,了解数字媒体技术的前 沿方向,为开展更深入的科学研究打下扎实基础。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各章节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 了解:什么是媒体、媒体的分类、数字信息分类、什么是多媒体、什么是数字化多媒体、信息技术发展阶段、数字媒体产业 理解:数字媒体的优点、数字媒体产业链 掌握:什么是数字媒体 第一节什么是数字媒体 知识点:媒体、多媒体、数字化多媒体的概念、媒体和数字信息的分类、数字媒体的优点 第二节数字信息技术的应用

知识点:信息技术发展的阶段、数字信息技术包含的内容第三节数字媒体产业链 知识点:产业链的概念、数字媒体产业及产业链 第二章、数字媒体处理系统 了解:数字媒体处理软件系统运行框架、各种媒体处理软硬件、数字媒体表示与处理(数字文本、数字图像、数字音频视频)、数字媒体存储、数字媒体传输、数字媒体输出、数字媒体管理 理解:数字媒体表示与处理:计算机图形 掌握:数字媒体处理系统构成 第一节数字媒体处理系统构成 知识点:数字媒体处理软件系统运行框架、文本处理软件、图形处理软件、音频视频处理软件、多媒体集成软件、数字媒体处理系统硬件 第二节数字媒体处理系统关键环节 知识点:数字媒体表示与处理(数字文本、数字图像、数字音频、数字视频、计算机图形)、数字媒体存储、数字媒体传输、数字媒体输出、数字媒体管理 第三章、数字媒体硬件技术 了解:数字化技术和流媒体的概念、存储介质的种类、存储原理、大众传播模式、数字媒体传播的特点、网络协议、流媒体系统构成、流媒体的应用、数字媒体输出技术 理解:数字音频视频数字化技术、数据压缩技术

数字图书馆中数字信息资源的建设原则

数字图书馆中数字信息资源的建设原则 随着当今社会的网络和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人们对于知识和图书的需求的多样性提高,传统的图书馆面临着科技的冲击,在社会发展中,图书馆作为重要的信息机构,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才可以提供快捷完善的服务。在这样的背景下,数字图书馆应运而生。 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信息资源建设是其基础,对数字化的信息资源进行开发是目标。而在数字图书馆中数字信息资源的建设中,要遵循怎样的原则是本文探究的主要内容。本文通过研究数字图书馆的数字信息资源的建设原则,分析其发展策略,进一步推动数字图书馆中数字信息资源的建设。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建设原则 一、引言 有机结合信息资源建设的相关内容和要素,研究数字信息资源的建设原则迫在眉睫。通过研究,进一步发挥其在指导资源建设实践中的作用。 二、数字图书馆概述 (一)数字图书馆含义。数字图书馆是一个结合多个部门、多个领域进行信息开发、建设和服务的综合体,截止到现在,它仍然在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因此,在客观上难以对其进行完整的定义,与此同时,它也是以网络条件为前提的可以拓展的多媒体资源库群。

(二)数字图书馆的特征。一是实体虚拟化。和传统的图书馆相比,是一种通过计算机、服务器等多种设备组织连接的电子设备,借助网络实现拓展,使得用户在使用图书时不受时间和实体的制约;二是资源共享化。数字图书馆的建立进一步便利了读者实现资源共享,它带来的是信息服务的跨时空发展,实现了多个地区与行业的协作发展,最大化的实现资源共享。 三、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标准化。数字格式指的是对数字化的信息基本结构进行描述时,必须使得数据格式可以得到大家的认可,并且有统一的标准。描述和标引语言的标准化可以推动读者和系统加强沟通,不仅如此,还可以加强实现系统与系统之间的沟通。在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中,要树立好资源共享、互相协作的理念,进一步提供更加标准和系统的信息,最终实现数字图书馆的发展。 事实上,现在的数字图书馆发展不完善,国内的多个图书馆自动化系统里有许多转换的问题存在,难以实现资源共享,更谈不上实现图书馆的合作。所以,在进行规划时,必须制定统一的标准,推动自身的资源融入进全球资源共享体系中,为用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在实践中,我们可以明确得出结论,信息只有实现共享才可以实现其价值,在不断提高本馆馆藏文献信息资源保障程度的前提下,才可以推动自身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体系,进而在更大范围内更合理地实现共享。 (二)特色化。和传统的图书馆相比,数字图书馆才在很多不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