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视角下——情感研究的探析与反思

心理学视角下——情感研究的探析与反思
心理学视角下——情感研究的探析与反思

Advances in Psychology 心理学进展, 2018, 8(8), 1109-1117

Published Online August 2018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315833271.html,/journal/ap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315833271.html,/10.12677/ap.2018.88133

The Analysis and Reflection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Affective

Research

Haishen Zhao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 Shanghai

Received: Jul. 24th, 2018; accepted: Aug. 6th, 2018; published: Aug. 13th, 2018

Abstract

The analysis and explor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emotional research com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e, body and concept. The former research on emotions is mainly based on the body expe-rience and the environment to emotional effect. The later research on emotion refers to mutual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mind, body and environment to the Emotional Effect. At present, the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with regard to emotional research offers new methods to the contrastive study of emotions under different cultures and further promotes the emotional research devel-opment. The emotion study has extended from linguistics to other interdisciplinary fields such as psychology and biology, bringing the emotion research to move forward scientific and standard path.

Keywords

Emotional Research, Cultural Semantics, Embodied Semantics, Conceptual Semantics,

Cognitive Neuroscience, Reflection

心理学视角下——情感研究的探析与反思

赵海申

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

收稿日期:2018年7月24日;录用日期:2018年8月6日;发布日期:2018年8月13日

摘要

传统的情感研究主要是从文化层面,具身层面以及概念化角度去探索分析情感的使用。前期情感的研究

赵海申

更多的是基于身体经验,环境,而做出的情感效应;后期的情感研究是集于人的心智,思维,身体,环境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情感效应。目前,情感研究的理论发展为异文化下的情感对比研究提供新思路,进一步丰富情感研究的发展。情感的研究上升到心理学,生物学等跨学科领域,使得情感的研究不断走上一条科学化,正规化的道路。

关键词

情感研究,文化语义学,具身语义学,概念语义学,认知神经科学,反思

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315833271.html,/licenses/by/4.0/

1. 引言

情感是人类最普遍,最基本的身体经验之一。近些年来对于东西方情感的钻研数不胜数。情感的研究主要经历了情感文化语义学,情感的具身语义学,情感概念化,情感的认知神经认知科学等不同阶段的发展历程。情感的研究却一直处于浅层次的研究阶段,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情感的研究趋向于科学化,通过对大脑的研究,尝试去解读不同情绪产生的原因,为人类自身的发展做出贡献。

2. 传统情感的定义

情感在很多情况下是模糊的,抽象的。不同情况下,每个人自身所带的情绪也是多种多样,对情感做出的反应也是各有迥异。

情感的定义首先是人本身基于自身经验的基础之上对外部世界而做出内心活动的一系列表现形式。

其次,经验理论已经不能解释人情绪复杂变化的多样性。那么随着社会人类认识的进步,人类的认知也在不断进步,衍化出认知是情感产生的前提条件,情感在某种态度上是有认知状态决定的。

社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人类意识到人类的认知在特定条件下情感认知是有限的,故借助具体的事物表达抽象复杂的情感,丰富了情感的表达方式,进而提出了情感概念化理论。

(郭德俊,刘海燕,& 王振宇,2012)指出:“情绪‘Emotion’这个词源来源于拉丁文(外延) e和movere (运动),主要意思是一个地方向外转移另外一个地方。情绪表层含义是一种情感意义动态的转移,是个体对外部世界或者内心的生理变化做出的一系列反应。”情绪是作为个体愿望,需要和环境之间中介的活动。当客观事物和处境符合于主题的需要和愿望时,就会触发积极和肯定的情绪;反之会引起消极和否定的情绪。除此之外,情绪是一种具有动机和知觉的积极力量,它组织,维持和知道人们的情感行为。

巴克进一步指出情绪联系着动机过程,携带动机信息的显示机制和动作过程的体现,个体目标的行为与主管感受,表情行为和生理唤醒一起构成情绪的主要成分。总体来说,(孟昭兰,1989;孟昭兰,2005)情绪是多成分组成,多维量结构和多水平整合,个体的有机生存是在交往过程中一系列产生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动机。它是多种生理,心理,和社会不同水平整合的产物。情绪是人类心理活动的基本心理过程,任意单独的个体而存在,个体心理包括认知,动机和情绪人格三个主要部分。它作为基本的心理过程之一,对机体的生存和生活有着重要的价值。

早期威廉?詹姆斯提出的情绪理论主要侧重点在于情绪,是一种身体状态的感觉;它的原因纯粹是身体的。人们的常识认为,先产生某种情绪,之后才有机体的变化和行为的产生,但他主张是先有机体的

赵海申

生理变化,而后才有情绪。当一个情绪刺激物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时,立刻会引起身体的某种变化,激起神经冲动,传至中枢神经系统而产生情绪。在詹姆斯看来,悲伤乃由哭泣而起,愤怒乃由打斗而致,恐惧乃由战栗而来,高兴乃由发笑而生。(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315833271.html,/item/情绪理论/2674180)。19世纪80年代情绪的研究进入开拓时期,比如情绪的生理唤醒,情绪的机能定位,情绪与环境等研究领域。这一时期的主要关电视生理唤醒,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几个主要学派的观点。20世纪60年代,人本主义,认知理论和信息加工理论的影响,认知扮靓介入情绪研究的各个方面。情绪的“中枢机制”与“边缘机制”的争论是该时期的争论焦点。后期所提出的肩部表情反馈学说为探索情绪与生理模式化伴随关系开辟了新的研究路线。20世纪80年代之后,情绪的认知研究深入到对情绪刺激的社会结构的分析中,力图从人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类型上来认识情绪刺激的性质,进而把握情绪的本质。世界在重组后,新的心理学相继而生,心理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心理学方面给出的情感较完整的定义是情感应当包含机体外界刺激、需求及需求预期、认知评价、感知与测量以及情绪的功能性等因素。机体会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刺激是否能够满足自身需要做出某种认知评价,而不同情绪则是由这种认知评价所引起的生理、心理和行为上的功能性的反应(孙卉,2010)。这主要是从心理学的角度给出的情感定义,前期的情感研究主要是从社会文化学,身体经验论以及后来的情感认知角度去谈情感。(周频,2016)指出:“现在的情感研究从认知神经科学的角度两方面着手,一方面主要是关于神经系统内分子、神经元、神经元之间突触连结及变化过程以及中枢控制系统的作用;另一方面是语言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失语症和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病理学案例,推测大脑的语言神经机制和功能区。”情绪产生的行为水平和功能的神经水平,引发了情绪产生的调节自动和控制的多水平加工机制。认知神经科学的情感研究为英汉两种文化的情感对比研究提供科学的研究道路。

3. 情感文化语义学发展阶段

首先情感的研究是基于共同身体经验的基础上,对外界事物做出的情感反应。外界事物某种程度来说是社会的集合体,人类是自然社会的一部分。情感的研究须置放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下,分析造成文化情感差异的因素,有利于民族间的情感沟通交流。

文化语义学主要是基于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提出的情感认知。在美国居住的文化融入度低的华裔比文化融入度高的华裔,以及欧洲裔美国人更常使用躯体词描述情绪。(Tsai, et al. 2004; Tsai, et al. 2002; Kleinman; 1987 & Good, 1990)。非西方文化成员比西方文化成员更常用身体部位或器官描述情绪(Ma-Kellams, 2014; Ye, 2002; Tsai et al., 2004)。通过沉思,瑜伽,心智等文化行为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呈现情感躯体化,一定程度上影响人类的心理活动,但是情感波动较小,可以忽略不计(Kabat-Zinn, 1990; Sebly, 1992)。非西方化文化成员倾向于将心理问题躯体化,西方文化倾向于将生理问题心理化。在西方看来东方文化成员表现较低的内感受力,觉察自我的心理状态低。个体经验与内脏状态受到不同程度文化的影响,东方文化成员比西方成员对情境具有较高的外部环境依赖性,较少关注身体的变化,忽视内心情感的变化(Gardner et al., 1990; Bogaerts et al., 2008)。

实证研究下,运用唤醒范式的错误归因,模拟虚拟环境技术,心悸实验法以及实验假设反证法等探究东西方文化的内感受力,表明东方文化成员比西方文化成员内感受力弱,忽视内心情感,生理活动变化,倾向借助外部环境加以躯体词表达自我情感认知(Ma-Kellams, Blascovich, & Mccall, 2012)。文化,情境依存性,心脏状态三者的关系中,情境依存性有效解读东方文化内感受的误读,结果表明东方文化成员对自我内心的心理状态出现误判,易受到情境依存性影响,从而引起内心情感的波动。文化已经不是影响内感受力的主要因素,退居首位,让居于情境依存性。西方成员则反之,关注内心心理的微妙变化,情感的关注焦点是从外部环境转移到内心状态。但是实验研究中存在参与者人数不一致,样本量较小,

赵海申

受文化环境等多种因素的问题。后续学者提出涌现型文化认知的概念,主要关注文化概念化,认知文化模式,认知文化图式,认知文化分类与语言之间的关系。

文化认知在语言之间的分布状况表明语言更能在综合复杂的使用系统中揭示文化认知的属性,语言在涌现型文化认知和文化模式起着重要桥梁纽带的作用,从关注整体要到关注个体成员的文化认知,对文化认知做了重要的补充,从而发现文化认知如何在语言系统的影响下塑造个体。但是过多强调文化认知的作用势必会影响个体文化认知的形成,与个体的自我文化认知会产生冲突,使得个体产生文化身份感困惑甚至丧失等问题(Sharifuan & Farzad, 2002)。

4. 情感的具身化发展阶段

情感的具身语义学研究已经从单纯的文化学方面转入到具身认知更加科学的认知研究。具身的第一代认知研究中具身”更能强调身体在认知过程中的参与性和与环境(世界)的互动性。离身认知是主要是以笛卡尔的二元论为主,强调身心分离,身体与大脑可单独割裂开进行研究(徐先文,2010a,2010b)。

第二代具身层面来说,认知、身体、环境、是一体的,认知存在于大脑,大脑存在于身体,身体存在于环境(叶浩生,2010)。具身学的核心含义是指人的认知或心智主要是由身体的动作、意向和形式等个性化的感性加工方式所决定。人类的认知过程进行的方式是被身体的物理属性所决定的;人类认知的内容也是身体提供的。与此同时,认知是具身的,身体又是嵌入环境的。认知、身体和环境组成一个动态的统一体(叶浩生,2011;许先文,2010)。从情绪外周理论到面部反馈假说、躯体标记假说再到现在的情绪具身观,都一致认为情绪是具身的。情绪具身观认为情绪是包括大脑在内的身体的情绪,身体的解剖学结构、身体的活动方式、身体的感觉和运动体验决定了我们怎样加工情绪(刘亚,王振宏,& 孔风,2011)。

除此之外,“心智锁在身体之中,在任何时候,它都占有一个特殊的空间, 且面临一个具体的方向。这些不可否认的事实形成了具身认知的部分基础”(Tversky & Hard, 2009: p. 124)。具身认知强调人类身体与认知的不可分性,而大脑对情绪的加工起到主导型的作用,心智加工是在大脑一系列的复杂活动中加工和完成。大脑,心智,身体三者的关系形成了具身认知的基础。学者Clerk首先指出:“具身认知观的四个论题,身体在认知实现中的作用;身体、大脑和世界之间的关系需要新的概念解读;具身新方法研究与传统法方法的区分,以及新方法的可行性和操作性;对知觉、认知和行动之间以及心智、身体和世界的看待要以一种批判是的思维和独特的眼光去评判”(Clerk, 1999)。

更多的实证研究表明,具身情绪的反应是伴随着认知过程而体现的,而且对身体,和环境具有较高程度的依赖性。情绪认知是以身体经验为基础的,身体的躯体转台也会使得情绪认知发生相应的变化,体现出具身性的特点。目前,镜像神经元系统假说、具身模仿论理论都强调情绪的身体基础, 都试图从“模仿”机制来解释情绪具身性。

5. 以“心”为典型为例分析东西方文化对于躯体解读

国内外学者着眼于东西方文化,解读心在两种文化的差异,以及探索身心认知,思维三者的关系。

1) 东方文化中的“心”是身体的主宰,是思想,情感,感知于一心;古英语与中世纪英语的“heart”的

概念化受笛卡尔的二元论思想是思想,感知的核心集聚地。2) 西方文化成员从“四性”和东方文化从“五行”两种不同视角解读“心”,四性强调人的体液与性情之间的关系,人体内的四种液体,不同组合代表着人的气质,身体,精神等方面的特征。不同体液占主导,产生,黏液质、多血质、胆汁质和抑郁质的不同性情的人;五行强调的是器官内外联系与情感的交叉关联,五行主要讲究传统的阴阳守恒原则,“QI”是调节情感的主要方式。3) 心在东方文化中是精神之光,是认知能力的核心部分;西方文化也强调从文化的角度出发,认为心是人类集思想,情感,认知于一体,对心的解读存在不科学的解释。4) 隐

赵海申

喻,身体,文化三者存在语义三角的关系,概念隐喻源于身体经验,文化层面一方面通过身体经验筛选概念隐喻的特定目标域,另一方面也被概念隐喻所影响和构造。东方文化的“手,掌,指”与西方文化的“hand”,“palm”,“finger”在概念隐喻中两种语言的搭配强度不是很一致,东方文化的的身体指称的隐喻具有灵活性,复杂性特点,西方文化身体指称具有单一性,唯一性,局限性等特点。5) 东方文化躯体现象学一一阐释情感与躯体的联系,打破西方的身心二元论,主客观的思想。在汉语中,“心”的突显度最高,“肠、胆”的突显度次之,其它器官突显度低;(Yu. N, 2002, Yu, 2008a; Yu,2008b; Ots, 1990)英语中,“heart”的突显度最高,“gut”的突显度次之,其它器官突显度低。汉语的“胆”之所以比英语的“gallbladder”更突显,是其负载深厚的文化色彩,具有陈规的形象(赵学德,2010)。但是西方的四性理论没有西医理论基础,东方的五行理论建立在哲学角度和中医视角下,对于心的进一步研究,需要以一种科学的方法阐释心,情感,认知三者的正确关系。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文化,语言(概念隐喻),身体三者不仅存在语义三角关系也呈现层级关系,互相影响,互相作用。文化层面下的宏观情感研究已经不能单单解读情感背后的原因,从抽象的文化背景转换到个体的具身层面对情感的发展做出一步的阐释。

具身情感语义学主要从情感体验转入到认知语言学的阶段。通过语言学的角度解读,情感不仅仅是基于身体经验而单独存在,也涉及到人的认知,大脑,思维,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具身语义学尝试通过人类所特有的言语去解读情感的存在,以及情感的运用。相比情感文化语义学,具身语义学的进步之处一方面为情感概念化的理论提出做出贡献,还在在于关注进入生物学,和心理学的领域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关注人的大脑,思维,认知,情感之间的关系是如何相辅相成的。利用镜像神经系统提出“神经再利用假设”,寻找人类有没有在“心痛”和“身痛”之间共同的神经系统加工机制(周频,2016),但是具身语义学还是基于身体而进行的情感研究,深受经验主义的倾向,使得情感具身语义的研究困扰因素较多。具身化的情感研究对个体的存在的环境,人本身的自我认知,情绪之间进行解读,用具体,有形表达个体情感。抽象层面的情感表达涉及较少,针对情感具身化,学者紧接提出情感概念化,运用抽象的语言符号表达情感。

6. 情感的概念化历程

情感概念化的提出基于L & J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提出在身体经验的基础上,以具体的事物作为参考对象,通过大脑的映射,构建抽象的情感概念框架。无论是“悲伤”,“恐惧”,“喜悦”,还是“愤怒”情感,学者的研究基础在于对共有的身体经验,加以语言学家所提出的理论框架与假设学说,以一种具体代替抽象的含义即隐喻。

情感概念化的研究离不开语言符号,指称符号,隐喻,转喻的理想认知模型,三者的紧密联系构成了情感概念化的宏观系统。Lakoff & Johnson (1980: p. 147)说过:“概念是通过身体、大脑和对世界的体验形成的,并只有通过它们才得以理解。概念是通过体验,特别是通过感知和肌肉运动而获得的”。(Kovecses, 2005, Ledoux, 1996)指出:“情感是一种基于人类身体经验对外界事物反应的基础上的一种有意识的言语表达活动”。英汉两种语言在情感的方位隐喻、实体隐喻、等不同方面呈现出较大程度的相似性。国内学者袁红梅& 汪少华(2014)共同指出:“英语表达愤怒的身体躯体化程度站到50%左右,汉语的内脏化程度表达愤怒高达60%之多,身体躯体化所占比例较小”。(陈家旭,2007,陈家旭,2008;孙毅,2010,孙毅,2013)同样指出:“在喜悦与恐惧中情感研究中,汉语借助于躯体词表达情感,躯体化程度高,在英语中,则反之。”情感的隐喻不只是语言范畴的运用,背后也反映着语言使用者所反映的意识形态。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将自我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紧密连接在一起,客观世界不能完全摆脱人的意识而单独存在。孙毅指出:“人的思维具有体验性和互动性,人类的思维,心智,概念是身体与客观外界互动的产物。”概念隐喻不仅仅是语言符号问题,而且涉及到人类认是世界的方式以及构建自我思维的方式。

赵海申

更多的学者的情感概念化的研究,主要是从英汉情感表达的隐喻溯源。于宁在“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taphor, Body and Culture”文章中论述了文化层面下身体,概念化以及文化三者的关系,人类认识世界产生了身体经验,身体处在文化社会这一环境中,身反过来是人类认知的基础。换句话说,人类在身体经验的基础之上,受到外界文化社会的形象,产生了一系列的认知活动。文章的不足之处在于三者的关系时单导向性,没有双向性,多维度解释三者的关系,同时也没有足够的语料作为支撑,但是作者更多给我们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情绪研究的新方向。在朴金哲的“英语sorrow和汉语悲伤的概念隐喻对比研究”详细论证英语“sorrow”和汉语“悲伤”的概念隐喻的语言表现形式和概念隐喻的映射机制,使人们对悲伤情感有更清晰的理解。文章一方面在于语料的搜集以及详细的分类,对比悲伤隐喻的差异,揭示造成悲伤隐喻的原因,以及试图从文化社会的角度去解读。但是,文章只是仅仅局限于身体,概念化阶段,没有上身到科学的解释,身体器官,与大脑是如何加工情绪需要进一步从现代科学和医学入手,为情绪的发展做出科学可信的解释。潘震“中国传统情感英译研究”以中华民族的情感文化体系为主体,全面并深入研究各种情感范畴及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并探讨其传译过程。以上部分学者的研究主要是从本民族文化以及文化概念化阶段阐述情感的具体使用范式。东方情感主要从中国传统哲学和医学角度出发,西方从西方体液学说来解读情感。其次,国内的情感研究主要停在隐喻阶段,借用西方的情感是“液体”,“方位”,“容器”,“温度”等等,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具体的事例加以阐述,一方面更加了解情感是通过隐喻来表达的,对自身的情感认知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并没有进入到跨学科,多家度去研究情感。这是目前研究中的不足之处。现在情感概念研究也逐步涉及到生物学,心理学的角度,实证研究的方法看情感的激活脑区分布;而且还可以利于对不同情感语料库的搜集看不同文化下人类情感的内感受力,对情感是如何进一步如何对人的心理变化和影响。这也就使得情感的研究朝着认知神经科学发展。

7. 情感的认知神经科学新方向﹑新思路

认知神经认知科学以一种更为科学严谨的方法,通过进行各种实验得出的有效、真实、可靠的数据。

神经科学更多的采用ERP﹑F-MRI﹑Eye-tracking等研究方法探索人类大脑思维,认知,语言的发展。语言在本质上是大脑对信息(information processing)的一种加工过程活动。人大脑中关于语言最重要的两个区,一个是布洛卡去,另外一个是威尔尼克区。两个区的主要功能是负责人类语言的输出,输入等主要功能。语言的发展在社会条件下必然会涉及到情感的产生。在情感研究领域,人们已经得知左右脑的基本机构,左脑更偏向于语言优势,右脑更加偏向于情绪的知觉和表达。右脑中额叶,丘脑,杏仁体对于情感的调节具有重要的作用,缺一不可。大量的情感实验表明:情感是大脑的高级功能,它是由大脑中的情感回路控制,包括前额叶皮层,杏仁核,海马等。情感信息的加工整合,保证有机体的生存和适应。

前额叶皮层和杏仁核是情感中枢回路的两个关键部分,与情感记忆,学习和调节有着紧密的联系(王上飞& 王煦法,2007)。

神经系统内有两条通道产生情绪反应,一条是“丘脑-杏仁体”的直接通道,不用经过大脑皮质的认知评估,杏仁体直接接受信息,直接对事件做出情绪反应。这无疑会产生感性先于理性的看法。另外一种通道是“丘脑-大脑皮质-杏仁体”的简直通道,由大脑皮质做出认知评估后才产生情绪反应。情绪的认知评估,不是单纯的理解为它仅仅是人类情感的表达,而是基于现有语料库对认知评估而产生的情绪心里分别从情感认知,生理变化,行为反应,心理感受四大象限,分析汉语悲伤情感在四个象限的认知分布状况,为人们提供在实际生活中对于悲伤情感的应对策略。

最终随着人类科学技术以及社会的进步,人类的认知也在悄无声息的发生着变化,情感的研究也在不断以一种科学严谨的方法进行着。目前,认知神经科学是集生物学,心理学,认知语言学等跨学科的

赵海申

研究方法于一体,对情感的研究具体到大脑是如何输入,加工,输出情感信息。大脑将外部信息传送到下丘脑的中央位置,进行信息大数据的整理综合,其次将信息传送到额叶的位置进行信息的筛选,最后完成信息的输出。例如恐惧的神经加工机制离不开大脑的脑岛,脑干,丘脑,杏仁核等部位的加工,利用恐惧的研究去治疗创伤应激机制和恐惧症,解决医学难题(Sarah & Hugo, 2014)。

8. 情感研究道路的反思

情感文化语义发展阶段试图从文化层面解读情感情绪的使用范式。学者更多关注的是文化影响认知,认知反作用文化。东方文化主要从传统哲学,阴阳五行学说阐释情绪的产生缘由;西方文化主要从体液说,哲学,心理学角度解释情绪与认知的关系。涌现型文化认知从关注个体在文化中的作用转移到政体在文化下的情绪认知,研究发现文化在早期情绪心理学发展中占据不可撼摇的位置。文化是人类基于身体经验基础上,对外界做出的一系列情绪反应活动。目前争论不断的内感受力问题是情绪的焦点,东西方文化下,情感的反应活动是趋向一致,还是大相径庭,是学者比较关注的问题所在。文化层面下,社会的发展,个体的发展,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的满足是不是都应该纳入影响情绪发展的内外在因素。情感的具身化阶段主要侧重于身体在认知过程中的参与性和与环境的互动性。基于身体经验上,人类对外部世界活动而做出的内心一系列心理反应活动。具身理论考察了身体,认知,心智三者的关系,早期的情绪外周围理论,面部反馈学说以及后期的镜像神经元理论试图从“模仿”的机制模拟人类的情绪活动。进步之处在于从外部世界开始逐渐关注人类内心世界的情感活动,喜怒哀乐在不同情况下的具体表现形式。具身理论的焦点就是躯体化,人的生理器官与情感活动之间是一种纷繁多杂的关系存在,“心”在东西方国家的情感使用不同,中国典型的例句:“你伤我的心/此刻,我感觉到万箭穿心”;在英文表达中,“heart”是更多用作一种人体器官,少数表示极度伤心的情况下如“I felt heart-broken”。情感躯体化的研究不应该只仅仅局限于文化,具身层面,更应该转向大脑的研究。情感的活动是如何在大脑中被进行加工,信息是如何被传递?这才是情感研究应该回答的首要问题。紧接着,情感的概念化主要侧重于语言符号,指称符号,隐喻,转喻在情感中的使用范式。情感的概念化使得人类在身体经验的基础上借用隐喻,转喻等抽象理论表达抽象,复杂的情感。汉语中,经常遇到:“我气得火冒三丈”,可以被解读为“火”是被喻作“容器中的液体”即将溢出,来表达情感的程度性。英语中,同样可以找到类似的情感表达。情感的概念化也在为情感的躯体化进一步试图做出可行性解释,却发现情感的概念化研究不足,需要海量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这一点国内的研究是远远不够的。为了使情感的研究走上科学正规划的道路,情感的研究转向于多学科的研究领域,是集于心理学,生物学,语言学,神经认知科学为一体。情感的研究涉及语言理解,信息加工,传递,以及器官的情绪反应活动等多种身体成员的参与。

以上国内外的文献综述表明学者跟过的是停留在文化层面,去探索文化,身体,认知的关系。躯体化,内感受力是情感研究的重中之重,但是研究的层面过于浅薄,没有上升到心理学,生物学神经学的角度。科学角度给出的可能性解释是大脑是负责人类情感的中央控制区。情感具身化的发展高度之后,学者继续对概念隐喻的原理探索,上身到新的跨学科领域,生物学,心理学与神经学的交叉发展,使得情感研究逐步走上科学化,正规化的道路。情感的科学化,正规化研究道路会使人类进一步探索人脑这个黑盒子,寻求其中的脑奥秘。现在情感的研究是停留在文化语义层面,将来的研究走向文化,认识,思维的跨学科领域,使情感的研究趋向于认知层面,是情感研究的飞跃。对于前人的情感研究之路,那么情感的研究之路可以从实证研究,包括语料搜集的方法去着手进行,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探索大脑的奥秘。大脑的复杂性程度也决定着人类情感的复杂表达。每一个阶段的情感研究都或多或少做出理论贡献,都有其自己的局限性,但是更多的为之后的学者提供了情感研究的丰富理论框架。

赵海申

参考文献

Bogaerts, K., Millen, A., Li, W., De Peuter, S., Van Diest, I., Vlemincx, E., et al. (2008). High Symptom Reporters Are Less Interoceptively Accurate in a Symptom-Related Context. Journal of Psychosomatic. Research, 65,417-424.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315833271.html,/10.1016/j.jpsychores.2008.03.019

Clerk, A. (1999). An Embodied Cognitive Science.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No. 3, 24-28.

Gardner, R. M., Morrell, J. A., & Ostrowski, T. A. (1990). Somatization Tendencies and Ability to Detect Internal Body Cues. Perceptual and Motor Skills, 2,364-365.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315833271.html,/10.2466/pms.1990.71.2.364

Kabat-Zinn, J. (1990). Full Catastrophe Living: Using Wisdom of Your Body and Mind to Face Stress, Pain, and Illness.

New York: Delta Trade Paperbacks.

Kovecses, Z. (2005). Metaphor in Culture: Universality and Varia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315833271.html,/10.1017/CBO9780511614408

Lakoff & Johnson, M. (1980). Metaphors We Live By. 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Ledoux, J. (1996). The Emotion Brain.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Ma-Kellams, C. (2014). Cross-Cultural Differences in Somatic Awareness and Interoceptive Accuracy: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8,1-9.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315833271.html,/10.3389/fpsyg.2014.01379

Ma-Kellams, C., Blascovich, J., & Mccall, C. (2012).Culture and the Body: East-West Differences in Visceral Percep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 Social Psychology, 102,718-728.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315833271.html,/10.1037/a0027010

Ots, T. (1990). The Angry Liver, the Anxious Heart, and the Melancholy Spleen.Culture,Medicine and Psychiatry,14, 22-58.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315833271.html,/10.1007/BF00046703

Sarah, N. G., & Hugo, D. C. (2014). Neural Correlates of Fear: Insights from Neuroimaging. Neuroscience and Neuroeco-nomics, 3,111-125.

Sebly, J. (1992).Kundalini Awakening: A Gentle Guide to Chakra Activation and Spiritual Growth.New York: Bantam Books.

Tsai, J. L., Chentsova-Dutton, Y., Freire-Bebeau, L., & Przymus, D. E. (2002). Emotional Expression and Physiology in European Americans and Hmong Americans. Emotion, 2, 380-397.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315833271.html,/10.1037/1528-3542.2.4.380

Tsai, J. L., Simenova, D., & Watanabe, J. (2004). Somatic and Social: Chinese Americans Talk about Emotion.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30,1226-1238. https://https://www.360docs.net/doc/315833271.html,/10.1177/0146167204264014

Tversky, B., & Hard, B. M. (2009). Embodied and Disembodied Cognition: Spatial Perspective-Taking. Cognition,110, 124-129.

Ye, Z. (2002). Different Modes of Describing Emotions in Chinese: Bodily Changes, Sensations, and Bodily Imagines.

Pragmatics and Cognition, 10,307-339.

Yu, N. (2008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taphor, Body and Culture. In T. Ziemke, J. Zlatev, & R. M. Frank (Eds.), Body, Language and Mind Volume 2: Sociocultural Situatedness (pp. 387-407). Berlin: Walter de Gruyter GmbH & Co.

Yu, N. (2008b). The Chinese Heart as the Central Faculty of Cognition. In F. Sharifian, R. Dirven, N. Yu, & S. Niemeier (Eds.), Culture,Body and Language: Conceptualization of Internal Berlin(pp. 131-168). New York, NY: Mouton de Gruyter.

陈家旭(2007). 英汉语“喜悦”情感隐喻认知对比分析. 外语与外语教学, No. 7, 36-37.

陈家旭(2008). 英汉语“恐惧”情感隐喻认知对比.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No. 1, 66-68.

郭德俊, 刘海燕, 王振宇(2012). 情绪心理学. 北京: 开明出版社.

刘亚, 王振宏, 孔风(2011). 情绪具身观: 情绪研究的新视角. 心理科学进展, 19(1), 50-52.

孟昭兰(1989). 人类情绪.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孟昭兰(2005). 情绪心理学.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孙卉(2010). 对于情绪定义的再探讨. 社会心理科学, No. 9, 39-40.

孙毅(2010). 基于语料的跨语言核心情感的认知隐喻发生原理探源. 中国外语, No. 6, 40-46.

孙毅(2013). 核心情感隐喻的具身性本源.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No. 1, 105-111.

王上飞, 王煦法(2007). 基于大脑情感回路的人工情感智能模型. 中国科技大学,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No. 4, 169-171.

许先文(2010). 具身认知: 语言认知研究的跨学科取向. 广州师范大学学报, No. 12, 96-97.

赵海申

袁红梅, 汪少华(2014). 基于语料库的英汉“愤怒”概念的ICM透视. 当代外语研究, No. 1, 12-19.

赵学德(2010). 人体词语语义转移的认知研究. 上海: 复旦大学.

周频(2016). 认知神经语言学方法论模型的建构. 外语与外语教学, No. 3, 41-43.

知网检索的两种方式:

1. 打开知网页面https://www.360docs.net/doc/315833271.html,/kns/brief/result.aspx?dbPrefix=WWJD

下拉列表框选择: [ISSN], 输入期刊ISSN: 2160-7273, 即可查询

2. 打开知网首页https://www.360docs.net/doc/315833271.html,/

左侧”国际文献总库”进入, 输入文章标题, 即可查询

投稿请点击: https://www.360docs.net/doc/315833271.html,/Submission.aspx

期刊邮箱: ap@https://www.360docs.net/doc/315833271.html,

心理学论文

结合新课程改革和学科教学,谈心理教育的学科渗透 ——浅谈心理教育对小学美术的渗透 贺剑 (兴泰实验学校) 摘要: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和新课程的不断改革,心理教育的学科渗透来说是越来越重要了。只要我们善于抓住孩子的生理、身心发展特点,适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那么我们的孩子们一定能健康、快乐、和谐地发展,茁壮成长。 关键词:心理教育小学生美术学科渗透 新课程改革是一场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型。“体现了面向全体,为每位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素质教育理念;促进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谐发展的素质教育观念;为学生进行多元智力教育的素质教育观念;培养高素质人才、为新世纪的发展积极准备的素质教育观念。”那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又如何渗透心里教育呢?受此启发,我觉得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创设宽松氛围,卸除学生心理负担。心理学研究发现,人在愉悦、宽松的环境中,学习效率最高,也最容易产生创新灵感。教师应该密切联系孩子的生活实际,精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鼓励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充分肯定孩子的创新萌芽,以无私的关爱,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营造宽松、平等、充满信任的教学氛围,这样有利于让孩子敢表真情,敢吐真言,达到师生共享成功的喜悦,共担挫折的负担。 二、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作业展示,画展,尽量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给学生创设成功,体验成功;开展绘画比赛、美术知识竞赛等;多形式开展专题欣赏、看画展、赏析优秀作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培养学生活泼乐观的的性格,消除学生孤僻、自卑、害羞等不健康的心理。 三、发挥情感功能,增强学生心理素养。教师以情激情,以言动情,充分吩咐学生的情感;以身作则,树立表率,每节课做到认真细致,丝丝入扣,同时及时表扬鼓励美术学习的“有心人”,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选择性的使用教材,去掉部分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引入一些思想健康,孩子感兴趣的内容,收集大量的图片、资料,增大孩子的赏析量;关注个别新歌内向、不善于表达等方面的差异生,肯定孩子的点滴进步,点亮他们成功的火花,消除阴影,使之自信阳光地生活。 四、小组合作交流,跨越沟通心理障碍。适当、适时将班级整体划分成小组合作学习,运用和发挥团队辅导的功能。一般每个小组5—8人,注意各类差异生相互搭配;小组合作,开展竞赛,比一比哪一个小组最棒,哪一个小组最有创意等;分小组汇报交流,让每个成员都能得到锻炼,发挥创造力,培养合作精神。 五、利用个别交流,矫正学生心理素质。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实际,开展个别面对面交流,或者间接传递信息,在他们面前肯定和表扬孩子,通过他人传递给孩子,还可以通过作业批改,撰写评语(寄语)等矫正孩子心理,树立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质。 六、要想让学生成为心理健康的人,教师自身首先要是个心理健康的人

爱情心理学论文

恋爱心理学课程心得报告 ——学会爱 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帅懿芯 2011年11月27日

贵第2页 恋爱心理学课程心得报告 摘要 爱情是一个日久弥新的话题,根据许多健康中心的调查结果,最让大学生心醉与神往的爱情,同时也是大学生最大的“烦恼源”。大学生在校期间,怎样正确对待爱情,怎样正确处理爱情与人生、学习的关系,这对于大学生的成长进步及今后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爱情信任忠诚把握

目录 一、对自己的剖析 (一)我心目中的她 (二)我的性格 (三)我的爱情观 1.什么是爱 2.怎么去爱 二、案例分析 (一)我的恋爱经历 (二)自我分析 (三)我的分享 三、建议和意见 (一)优点 (二)不足 四、参考文献 )

一、对自己的剖析 (一)我心目中的她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不管我们有没有谈过恋爱,每个人对自己的另一半都有自己的一个大致期望。我认为,每个人从懵懂开始,就对自己的另一半在脑海中形成了一个模糊的印象,在后来的日子里不断的补充和完整,而人们就似乎把对方拿来与自己心中的完美形象作对比,确定是不是自己一直要找的那个人。 在我的心中,我的另一半不一定要长相怎么样,长相并不代表什么,重要的是气质,太漂亮的让人担心。我不想因为这些而给自己的爱情带来没必要的争吵。对于我的她,要在陌生人面前很高傲,有上位者的气质,在我的面前很放肆,很霸道,在小事上蛮不讲理,耍赖,调皮都行,但不能任性过度。 (二)我的性格 我是一个从小生活在群体中的孩子,叛逆,张狂。不会在意别人感受的疯癫,个人认为在朋友面前就是要没有半点做作的大笑,可以肆意妄为。很明显,我是一个开朗外向的人,有着很多幻想,在家庭和自己编织的空中楼阁中,没心没肺的生活,很多时候,我也是一个自卑的孩子,用大笑来掩饰自己的过错。总以自己的眼光去审视周围的世界,时值青春期的我,一直是同龄人眼中的疯狂少年,由于固有的那种叛逆,在压迫中不相信友情,不相信爱情,把那种所谓的兄弟感情看得很重,在青春的那些年岁里,放弃了梦想,放纵了自我,常常出入酒吧,网吧,KTV,和一群所谓的非主流群体鬼魂,抽烟、酗酒、逃课、打架、泡夜店、耍女人,自己的责任就是逃避责任。敢爱不敢恨,自我但不自私,比较极端,有着童话的幻想。 (三)我的爱情观 1.什么是爱 爱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从生理因素上上说,就是一种从懵懂到成熟过程中,对异性的从动和好感,从心理方面上说,就是男女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倾慕。弗洛姆给爱情下的定义独树一帜,他认为爱情既是一种体验,又是一种行动,在他的著作中,爱情不仅仅是激情和情感,还是一种行动,只有一个人用行动证明他对所爱的人理解,关心,尊重,并怀有责任感时,爱情关系才得以建立,没有理解,关心,尊重和责任感,就谈不

情感心理学语录

12、想你是我发至内心的呼唤,爱你的心永远不变,远方的你是我永久的思念。 13、快到中秋了,祝福你节日快乐!天天拥有一份好心情,记得给我打电话啊! 14、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我在想念你! 15、只有为你,我的心变成一座城堡,容纳的只有你,让你成为我生命里惟一的亮点! 16、只想找一个在我失意时可以承受我的眼泪;在我快乐时,可以让我咬一口的肩膊。 17、挥不去的万缕情丝,诉不尽的山盟誓言,随着柳絮飘飞,缠绕心田,只落得相思绵绵。 18、如果生活会让人疲惫无力,朋友却可以让人恢复元气,不用怀疑,你就是有这种魔力。 19、我一生最大的幸福,就是能在每个夜晚轻轻拥你入睡,能在每个清晨拥着你醒来。 20、岁月流逝,真情依在;百里之隔,隔却不断;长夜漫漫,星光闪闪;真心祈祷,左右陪伴。 21、如果可以,我愿意带着我一生的情、一世的爱,来陪你度过天上、人间、地下所有的时间。 22、如果有一天当你想起有谁爱过你那其中一定有我一个如果有一天没有人爱你了那一定是我死了。 23、俺家养了一头母猪和一群猪娃,你要肯来俺家过日子,俺就把母猪卖咧,一心一意跟你过咧。 24、让我陪伴你在海中漂泊吧,只为能做你手中的桨,不管风

浪多大,风雨多稠,你身边始终有我。 25、明月本无价,高山皆有情。愿你的生活就像这十五的月亮 一样,圆圆满满!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26、你走时,思念的种子就发了芽,到现在已是满树繁花,每 朵都是痛的心在想你!想你!想你! 27、我的一生寻寻觅觅,寻觅着爱的知己,红颜从身边匆匆地 走过,爱似有情却无意,谁可相依。 28、如果有一个愿望可以成真,我愿所有美好的事,降临在你 的身上,除此,我可以什么都不要。 29、呤一曲明月几时有,恋情悠悠把东风。聚欢离恨空记忆, 月满西楼望长空。可记否,雁时回时? 30、你要轻易的说爱,许下的诺言就是欠下的债,也不要轻易 的说不爱,也许幸福就被你关在门外! 31、如果没有月亮,我可以不思念你。如果没有太阳,我可以 不牵挂你。可是日月轮回,怎能忘却你。 32、我知道,我不能陪在你的身边。我知道,我能做的只有遥 远的思念。我只愿你快乐,哪怕只是为我。 33、你开心的时候,是我无上的享受;你悲伤的时候,是我无 尽的折磨。这一切只因你是我唯一的至爱。 34、在没有遇到你以前,我从不知道思念的感觉以及爱的甜蜜,请答应我让这种感觉和你一起陪伴我一辈子! 35、我不只求能天天见到你,只希望你常留在我心中。你是我 一生中最美丽的心碎,我永远没有后悔爱上你。 36、你是那么的动人,让我爱你不是把你放在嘴上,我把你藏 在心里,为你好好过每一天,把你珍藏到永远!

医学心理学情绪和情感教案

情绪和情感的过程 一、设计思路 通过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的“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的故事来导入今天上课的主题“情绪”,进而介绍情绪的含义。再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了解情绪和的外部表现。最后通过一个案例分析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二、教学目的 1.知识层面:了解情绪的含义、知道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和功能。 2.能力层面:加深学生对情绪、情感的了解和把握,能觉察和分析自己的情绪,认识情绪对我们的影响。 3.情感层面:引导学生明确情绪、情感是一个人的心理活动的正常表现。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情绪,树立正确的情绪态度。 三、课型 新授课 四、课时 20分钟 五、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学习情绪的基本知识,通过对生活中小事的分析认识到什么是情绪,切实理解情绪的含义。 六、教学难点 本课难点是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案例中切实理解情绪的功能。 七、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情景表演法。 八、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利用故事:“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小丑可以治好法拉第的病? (二)讲解情绪的基本内涵 引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来让学生感受情绪的变化,并提问大家我们的情绪是如何产生的。引导学生来回答。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对比下雨这件事引出情绪是和自我认识相联系的,相同的事会引出不同的情绪。强调自我需要在情绪中的作用。 (三)开展教学互动,调动学生积极性 情绪表演:出示词语卡片(手舞足蹈、泪流满面、咬牙切齿、心

惊肉跳),请学生上台做情绪表演,其他同学猜猜他表演的是什么情绪。让学生讨论下大家是通过什么猜到的学生表演的是什么情绪。引导学生分析情绪的外部表现,然后总结情绪的外部表现。 (四)进行案例分析,引发学生思考。 1.此时无声胜有声 心理学家在对英语国家人们的交往状况进行研究后发现,在日常生活中,55%的信息是靠非语言表情传递的,38%的信息是靠言语表情传递的,只有7%的信息才是靠言语传递的。特别是在言语信息不清时,表情往往具有补充作用,人们可以通过表情准确而微妙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也可以通过表情去辨认对方的态度和内心世界。表情作为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被视为人机关系的纽带,很多时候我们用情绪的表露代替了语言的表达。 通过这个研究我们可以分析出情绪情感的第一个功能--信号功能。 2.哪只猴子死了 两只猴子同时关在笼子里,一只被捆住,不能动;一只可以在笼子里活动。实验者每隔20秒对猴子进行一次电击,每次放电前5秒,笼里的红灯就会亮起。笼里有一个开关,每当红灯亮起,只要按动开关就可以逃出笼子。可以活动的那只猴子发现了这个开关。实验进行二十多天后,结果有一只猴子死了。 引导学生回答,最后总结学生的回答。分析正确答案,死掉的猴子是会动的那只。因为这只猴子一直处于焦虑和恐惧的负性情绪下。而焦虑会引发消化道类的疾病。 3.羊羔之死 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两只同窝生的羊羔放在两个不同的地方,给它们相同的养料,相同的水分,相同的阳光....几乎什么都相同,但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就是在某只羊羔旁边拴了一只狼。没有拴狼的羊羔正常地发育起来,而旁边拴了狼的羊羔在惊恐万状中,不思饮食而死。这个实验生动地说明了情绪对动物生长有着不可思议的作用。同样,对人来说,良好的情绪是健康的基础,不良的情绪是产生疾病的原因之一。 4.嫉妒的力量 医学心理学家用狗做嫉妒情绪实验:把一只饥饿的狗关在一个铁 笼子里,让笼子外面另一只狗当着它的面吃肉骨头,笼内的狗在急躁、气愤和嫉妒的负性情绪状态下,产生了神经症性的病态反应。 5.生气水实验。 把人在不同情绪状态下呼出的“气体”分别进行采样。然后,将这些气水混合物依次放人实验基样中,进行技术性处理,结果表明:

关于爱情的心理学论文

关于爱情的心理学论文 学习啦【心理健康论文】编辑:坚烘 爱情是人生最美的一章,它是一个渡口,一个人将从这里出发,从少年走向青年,从父母温暖的翅膀下走向独立的人生,延续新的生命。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爱情的心理学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爱情的心理学论文篇一 《关于爱情心理研究的探讨》 摘要:从上世纪70世代形开始,有关爱情心理的研究在国外开展起来,并在理论和实际中取得了一些成果。近年来,我国有关爱情心理的研究也逐渐展开,本文拟从爱情的概念、大学生爱情心理的探讨与分析、爱情心理的结构及测量、影响因素等几个方面,总结了国内外的学者对爱情心理的相关研究,对其进行了评价,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爱情心理;爱情的概念;结构;测量;影响因素 1.引言 爱情是复杂多变的,它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爱情心理的研究,国外起步较早,丛上世纪70年代开始,有关这方面的研究逐步开展起来,并在理论和实际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我国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较少,其主要集中于大学生爱情心理的探讨与分析,爱情心理的结构及其测量、影响因素等方面。本文拟从这几个方面,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爱情心理的研究,并就以往研究的不足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和展望。 2.爱情的概念 关于爱情的心理学定义,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概念。不同的心理学家从自己的理念基础出发,对爱情给出了很多的定义。Wstson认为爱情是由一种性带感引发的天生的情感。Freud认为,对性结合的欲望是情感的中心。当这种欲望被限制的时候,作为对这种挫折的补偿,人们对就会将其他人理想化并坠入爱河。Frommn认为爱是一种工具,用来减少人的分离感和孤独感。Rubin 将爱情定义为一种指向他人的态度,这种态度使人以特定的方式思考、感受和行动。Swenson)认为爱情就是行动,例赠送礼物、共同活动和坦露私密信息。Centers认为爱情是人们在与他人的互动被回报时引起的反应。Skolnick将爱情定义为一种由情感、想法、文化表征建立起来的建构的体验。这些定义有的关注的是爱情的起源,有的关注爱情的功能,有的则关注对爱情的描述。总之,爱情是一个复杂的东西,每个人对它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 3.大学生爱情心理的探讨

情感心理学

学习“情感心理学”的感想和体会 这门课给我的第一感觉是一门很实际、很基础的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这对于我们这些想了解最根本的心理知识,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大学生而言,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每个人都渴望更清楚地看清自己,也渴望了解别人。心理学是一面镜子,能让我们把自己清晰地呈现出来。心理学是一座桥梁,跨越这座桥梁,让你通往别人的心灵。有人说心理学是神秘的,我想神秘的知识隐藏在其背后的人们。其实很高兴在大学里初识了心理课,我觉得最大的收获就是看到了镜子里的自己,大学生活已走过了一半,回头却看不到神秘沿途的风景,只留下时间的脚印。 在科学技术飞速进步,知识爆炸的今天,人类也随之进入了情绪负重的年代。作为现代社会的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而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自身存在着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预防精神疾患和心身疾病的发生,加强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各高校迫切的需要和共同关注的问题。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同时,还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积极主动适应大学生活,度过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并且,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培养大学生的个性心理,使大学生拥有善于独立思考,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

【人力资源】基础心理学2情绪情感资料

一、单选题: 1、按情绪状态可把情绪分为()。(5.0分)(回答错误) A、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B、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 C、心境、激情、应激 D、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解析:按情绪状态,就是按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可以把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2、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是对()的分类。(5.0分)(回答错误) A、情绪 B、基本情绪 C、情感 D、情绪状态 解析:人的高级情感包括很多种,主要的有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此外还有宗教情感,母爱等等。 3、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可以调节和促进活动,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则可破坏和瓦解活动,说明情绪和情感具有()。(5.0分)(回答正确) A、动机功能 B、组织功能 C、适应功能 D、信号功能 解析:情绪和情感的功能有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 4、有多个目标,每个目标对自己都有利也都有弊,权衡利弊拿不定主意时的矛盾心情是()。(5.0分)(回答正确) A、双重趋避式冲突

B、双趋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双避式冲突 5、表情包括()。(5.0分)(回答正确) A、外部表情和内部表情 B、面部表情、动作表情和言语表情 C、音调表情、节奏表情和速度表情 D、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 解析:情绪和情感的外部表现模式——表情,包括:面部、身段和言语。 6、表情的产生()。(5.0分)(回答正确) A、是先天遗传的结果 B、既有先天的,又有后天学习模仿的成分 C、是后天学习得来的 D、是在人身上建立条件反射的结果 7、()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5.0分)(回答正确) A、人格 B、情绪和情感 C、动机 D、需要 解析: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8、意志行为的基本阶段分为()。(5.0分)(回答正确) A、初始阶段和结果阶段

心理学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文章类型:个人分析报告 文章题目:做一个幸福的追梦人 姓名:杨会荣 身份证号: 132226187502182324 所在省市:河北省邢台市 所在单位:河北省邢台市隆尧县双碑中学

做一个幸福的追梦人 邢台市隆尧县双碑中学杨会荣 摘要:通过对个人成长历程的客观审视,展示了个人不断成长成熟的心路历程,揭示了对幸福和梦想的执着追求,剖析了对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的内心需求和渴望,并对自身从事心理咨询师这一职业所具备的条件及不足进行了分析,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个人成长、幸福追梦 一、自我成长分析: 我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农家,父母都是世世代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说起父母,我永怀感恩之心,我认为回报的最好方式就是成为父母的骄傲,让爹娘因我而自豪。父母是普通的农民,但他们身上那种不甘贫穷命运和勤劳拼搏的精神给我积极的影响,谱写了我人生靓丽的的底色,更是一笔丰厚的财富让我终身受益。记得我们家的晚饭总是很晚才吃,父母常常干活忘了吃饭,或者说干不完就不吃饭,因为明天又有明天的事做。这种精神多么可贵啊,如果父母有文化必成大器。言传身教中我继承了这一点,受益无穷。爹娘除了干农活以外,还干了很多种小买卖来养家糊口,比如扎棉花,爆花生米,轧面,春天下秧苗卖,夏天种菜卖菜,冬天买花生去了皮再卖,血汗钱挣得非常辛苦,爹娘总是很乐观教育我们:“不要做懒人,光闲着歇着有啥意思?人到世上,要多劳动多奔波,才会吃不尽穿不完。”我和弟弟成为不怕吃苦勇于拼搏的人,正是源于父母给予我们的正能量。 我家姊妹三个,我上有哥哥下有弟弟,按说我该是家里的娇娇女,其实不然。哥哥大我三岁,在我的记忆里哥哥带给家人的只有争吵和悲伤,我15岁以前对哥哥的情感只有痛恨,因为他懒惰愚蠢,冲父母发脾气,辱骂我受苦受累的爹娘,让爹娘生气无奈和哭泣,那时候我甚至想过如果可以我愿意与他这个“恶魔”同灭亡,只为让家里能够安宁。但我怕父母承受不了失去我的悲伤,我咬紧牙关坚持着,攥紧拳头忍耐着,流着汗水奋斗着,我追寻着我最强烈的愿望——要给父母快乐,要给父母希望,要让父母过上好日子,这就是我最初的梦想。童年的家里多是哥哥带来的黑暗和忧伤,但我却执着追求着光明和幸福,梦想成为现实只有一条捷径——好好学习,改变我的命运,

恋爱心理学论文

恋爱心理学论文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题目:爱情需要两个人摘要:从陌生到相识,从平淡到熟悉,从友情到爱情,从开始相恋到热恋;一个人的心里住进了另一个人,从此在心中为对方留下特定的一席之位,并开始两个人的情感交流,期间有着属于两个人的甜蜜,两个人的失落,共同走过那几年的匆匆岁月才知道这一路走来需要的是两个人的共同经营,共同为对方付出。更是两人对爱情的共同承担与两人的共同努力,以及两个人之间的相互倾听与责任、尊重与宽容。 关键词:共同经营、维护承担、努力倾听责任尊重宽容 什么事爱情 爱情=love between man and woman personal affection 男女间爱恋的感情 爱情是人与人之间的强烈的依恋、亲近、向往,以及无私专一并且无所不尽其心的情感。它通常是情与欲的对照。爱就是网住对方的心,具有亲密、情欲和承诺、依恋、情感的属性,并且对这种关系的长久性持有信心,也能够与对方分享私生活。爱情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从陌生到相知,两个人便开始语言交流,而随着语言交流的逐步加深渐渐增加对双方的了解,期间主要靠的是言谈的维系,从言语中逐渐建立一种对方在你心中的虚幻形象,在此相互了解的基础上两人之间便产生好感,这进一步促进两人之间的发展,内心便开始萌发恋情,身体中的情愫开始使得对对方产生恋想,从而开始走向相爱,当男女之间有了亲密接触剩下的便是承诺与两人的共同维护经营。 爱情的释义 LOVE=“L”代表Listen(倾听)+“O”代表Obligate(责任)+“V”代表valued(尊重)+“E”代表Excuse(宽容)。 L-----Listen----倾听

《普通心理学》:情感的分类

; 1.道德感道德感是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思想和言行时产生的情感体验。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道德标准,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崇尚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见义勇为和互帮互助等,当人们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情感体验。在青年期,随着世界观的初步形成和人生理想的确立,人的情感也更为独立和稳定,对人的行为有一种持久而强大的推动力。当他的行为符合自己的理想和价值追求时,就会感到自尊、自重,有一种自豪感;而当他的所作所为同自己坚持的理想和价值标准相违背时,就会感到痛苦、懊悔,甚至丧失自尊心。显然,这种情感体验具有明显的自觉性,能对自己的行为产生调控和监督作用。 2.理智感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中,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例如,人们在探索未知事物时表现出的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科学研究中面临新问题时的惊讶、怀疑、困惑和对真理的确信,问题得以解决并有新的发现时的喜悦感和幸福感,这些都是人们在探索活动和求知过程中产生的理智感。人们越积极地参与智力活动,就越能体验到更强烈的理智感。理智感是人们从事学习活动和探索活动的动力。当一个人认识到知识的价值和意义,感到获得知识的乐趣,以及追求真理过程中的幸福感时,他就会不计名利得失,以一种忘我的奉献精神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居里夫妇在提炼镭的艰辛历程中,以及发现镭的那一刻,所体验到的理智感可能不是一般人所能有的。 3.美感美感是用一定的审美标准来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在客观世界中,凡是符合我们的审美标准的事物都能引起美的体验。一方面,美感可以由客观景物引起,如桂林山水的秀丽、内蒙古草原的苍茫、故宫的绚丽辉煌、长城的蜿蜒壮美,可以使人体验到大自然的美和人的创造之美;另一方面,人的容貌举止和道德修养也常能引发美感,甚至一个人身上善良、纯朴的性格,率直、坚强的品性,比身材和外貌更能体现人性之美。人在感受美的时候通常会产生一种愉快的体验,而且表现出对美的客体的强烈的倾向性。所以,美感体验有时也能成为人的行为的推动力,沉醉其中,乐此不疲。在生活中,由于人的价值追求和审美情趣的多样化,对美的见解也多有不同,如有的人喜欢花好月圆的美,有的人却以丑木、怪石为美;有的人喜欢绚丽和精致的美,有的人却喜欢悲壮和苍凉之美。美感受社会生活条件的限制。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的人们对美的评价标准不尽相同,对美的体验也自然不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观念的开放,人们接触到越来越多的异域风俗和文化。我们应该教育学生在坚持本民族文化传统中正确的审美观念的同时,去鉴别和吸收别国文化中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

心理学 动机与情绪情感

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动机: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现象,无法直接观察,只能从观察表面行为的变化来推测背后的动机。 动机作为行为过程中的一个中介变量,在行为产生前就已存在,并以隐蔽内在方式支配着行为的方向性和强度。 动机的功能: 1.激活功能:动机会推动人们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转化为活动状态。动机的驱使下,个体会产生某种行为,并维持一定的行为强度。 2.指向功能:动机使个体进入活动状态之后,还能引个体的行为指向一定的方向。动机不同,有机体行为的目标也不同,这就是动机的方向性在起作用。 3.调节与维持功能:动机会决定行为的强度,动机愈强烈,行为随之强烈。动机也决定个体行为的久暂性,在没达到目标之前,行为会一直存在。有时行为看似不在了,但只要动机仍存在,行为就不会完全避免,只是以别的形式存在。 动机的产生:受内外两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1.个体内在的某种需要是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 需要: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需要一旦产生,就成为一种刺激,人的行为动机就是在这种刺激下产生的。内在的生理需求是行为的直接推动力量。 2.外在环境则作为诱因,引导个体趋向于特定的目标。 环境刺激是动机产生的诱因。诱因: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有时,即使有机体没有特别强烈的内在需要,外在诱因也可能成为动机产生的一个条件。 动机中,需要与诱因紧密相连。需要比较内在、隐蔽,是支配人们行动的内部原因。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朝向性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需要推动人们去活动,并使活动朝向外界的诱因,从而使活动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当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后,诱因吸引力降低,动机的强度随之减弱或消失。

情感心理学论文

留住人间最美真情 摘要: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等。有一首歌叫《把根留住》,我引申为“把情留住”,因为人世间确有真情在。我们应该在各种人际关系中去细心地去珍惜它、体验它、享受它,同时留住它、浇灌它,使情感之花开得更饱满芬香,因为我们只有极其短暂的人生旅途。 关键字:情感生理人生价值感道德感 大学生处于青春期中期的年龄阶段,在这一特殊时期他们除了具有一般青年人的喜怒哀乐外,还因知识、阅历等原因使得他们有着更为丰富的情感和更活跃的内心世界,在情感体验上普遍存在着以下矛盾与冲突:崇尚理性与较强的情绪性之间的矛盾;自我意识的发展与自我形象的模糊性之间的矛盾;较强的交往需求与较大的封闭性之间的矛盾;思想上的主动性与行为上的被动性之间的矛盾;较强的责任感与较弱的责任心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冲突的情感体验交互作用,对大学生的成长起了负面作用,使得他们长期处于压抑状态,造成心理障碍,甚至会产生过激行为。 以下通过:亲情友情爱情三方面来阐述“人间最美是真情” 亲情,是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是孩子对父母的依恋。记得所罗门说过:“爱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得到它的人,将享乐无穷。”诚然,在数十年人生旅途中,必然会与一些人结下真挚的感情。除了亲属和夫妻情以外,学校中的同学情谊、工作中的同事情谊、社会生活中的朋友情谊等都是宜人的。由于这些真情的存在,人生才变得有兴奋点、有光彩、有乐趣、有味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是人们对真情的向往和追求,因而自古有:钟子期摔琴谢知音、鲍叔荐管仲登相位、羊哀角舍命全交、吴保安弃家赎友。真情,不是一种交易,你给我多少,我还你多少;真情,不是一种装饰,仅有彬彬有礼的举止和得体的谈吐,不能达到真情的境界。 例如:仲由,字子路、季路,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十分孝顺。早年家中贫穷,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饭食,却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奉命到楚国去,随从的车马有百乘之众,所积的粮食有万钟之多。坐在垒叠的锦褥上,吃着丰盛的筵席,他常常怀念双亲,慨叹说:“即使我想吃野菜,为父母亲去负米,哪里能够再得呢?”孔子赞扬说:“你侍奉父母,可以说是生时尽力,死后思念哪! 记得父母教导我们时,常说:“我们吃的盐比你们吃的米还多,我们过的桥比你们走的路还长。”而我们总是那般年少轻狂,不以为然。我们忽略了当岁月无声溜走时在他们面庞和两鬓留下了痕迹,自然也会有许多无价的智慧经验在他们心田积淀。他们总愿意对我们倾之所有,而我们总固执的认为这已不合时宜。便像初生牛犊般的乱闯乱撞,直至遍体鳞伤,犄角流血,然后奔向他们,头枕他们的臂膊,舔舔伤口,又继续前行。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朋友,莫要怨恨,亲情不是囚人的牢笼,她会让你飞得更高更远...... 但愿人长久,莫忘记,请把亲情常带身边,常回去停一停,泊一泊 常听人说,人世间最纯净的友情只存在于孩童时代。这是一句极其悲凉的话,居然有那么多人赞成,人生之孤独和艰难,可想而知。

情感的定义

情感的定义作者:斯宾诺莎 1.欲望(Cupiditas/desire)是人的本质自身,就人的本质被认作为人的任何一个情感所决定而发出某种行为而言。(Cupiditas est ipsa hominis essentia, quatenus ex data quacunque ejus affectione determinate concipitur ad aliquid agendum.) 说明在上面第三部分命题九的附释里,我们已经说过,欲望是意识着的冲动,而冲动是人的本质自身,就这本质被决定而发出有利于保存自己的行为而言。但在同一附释里,我也曾经提到,我实在不承认人的冲动和欲望间有什么区别。因为不论一个人意识到他的冲动与否,其为冲动还是一样的。所以为了避免同语反复起见,我并没有用冲动去解释欲望,不过曾经设法给欲望下一个定义,以便欲望的意义可以把人性中一切努力,即我们称为冲动、意志、欲望或本能等总括在一起。因为,我本来也可以说,欲望是人的本质自身,就本质被认作被决定而发出某种行为而言;但根据这个定义,不能推出(据第二部分命题二十三)心灵能够意识到它的欲望或冲动。所以为了足以包括这种意识的原因起见,必须加上(据同一命题)“就本质之被认作为人的任何一个情感所决定而发出某种行为而言”。因为所谓人的本质的情感乃是泛指本质的任何状态而言,不论它是出于天赋(innata),抑或出于后得,或者不论它仅仅是通过思想这一属性而被认知,抑或仅仅通过广延这一属性而被认知,抑或与两个属性同时相关联。所以欲望一字,我认为是指人的一切努力、本能、冲动、意愿等情感。这些情感随人的身体的状态的变化而变化,甚至常常是互相反对的,而人却被它们拖曳着时而这里,时而那里,不知道他应该朝着什么方向前进。 2.快乐(Lætitia/joy)是一个人从较小的圆满到较大的圆满的过渡(transitio)。 3.痛苦(Tristitia/sadness)是一个人从较大的圆满到较小的圆满的过渡。 说明我说过渡,因为快乐并不是圆满本身。如果、一个人生来就赋有他必须经过过渡才能达到的圆满性,那么当他具有圆满时,他将不会感到快乐。如果从与快乐正相反对的痛苦这一情感去看,这个道理将会更显得明白。没有人能够否认痛苦是到较小圆满的过渡,而不就是较小圆满的本身,因为既然一个人具有某种圆满,他就不会感觉痛苦了。而且我们也不能说痛苦包含着较大圆满的缺乏,因为缺乏即是没有。而痛苦的情感乃是一个事实。所以痛苦必是过渡到较小的圆满的事实,这就是说,一个人的活动能力被减削或受阻碍的事实(参看第三部分命题十一附释)。 至于高兴、快感、烦闷、疼痛的定义,我只好省略了,因为它们主要乃是关于身体的情感,只不过是快乐或痛苦中立另一种类罢了。 4.惊异(Admiratio/wonder)是心灵凝注于一个对象的想象,因为这个特殊的想象与别的想象没有联系。参看第三部分命题五十二及其附释。 说明在第二部分命题十八的附释里,我们曾经指出,心灵于看见一物而立即过渡到对于他物的思想的原因,是由于这些事物的形象是彼此连系着的,而且这一物的形象随着他物的形象,是按照次序排列着的。不过如果对于一物的形象是新奇的,便不会有这种相互的连系和按照次序排列的过程,因为心灵将持续着凝注于那个新奇的对象,直到别的原因决定心灵使其思想其它事物时为止。所以这种关于新奇事物的想象,就其本身而论,与其它的想象,性质本身是相同的。因此我不将惊异列入情感之内,我也寻不出原因,为什么我应将惊异列入情感之内。因为象惊异中所表现的心灵的这种抽象作用,并非起于心灵从别种事物抽象出来的一种积极的原因,而仅是起于心灵缺乏一种原因,缺乏一种由观察一物立即被决定而思想他物的原因。所以我只承认(象第三部分命题十一附释里所提到的那样)三个原始的或基本的情感,即快乐、痛苦和欲望。我所以提到惊异的唯一原因,即由于每当从那三个原始情感派生出来的一些情感,与我们所惊异的对象相关联时,人们总是习于给予它们以别的名称。同样的原因又使得我在这里加上对“轻蔑”的定义。 5.轻蔑(Contemptus/disdain)是对于心灵上觉得无关轻重之物的想象,当此物呈现在

《普通心理学》: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普通心理学》: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一、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我们一直将情绪和情感作为一个统一的心理过程来讨论,但从产生的基础和特征表现上来看,二者有所区别。 首先,情绪出现较早,多与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情感出现较晚,多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婴儿一生下来,就有哭、笑等情绪表现,而且多与食物、水、温暖、困倦等生理性需要相关;情是在幼儿时期,随着心智的成熟和社会认知的发展而产生的,多与求知、交往、艺术陶冶、人生追求等社会性需要有关。因此,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但只有人才会有情感。 其次,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情感则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情绪常由身旁的事物所引起,又常随着场合的改变和人、事的转换而变化。所以,有的人情绪表现常会喜怒无常,很难持久。情感可以说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态度体验,如对一个人的爱和尊敬,可能是一生不变的。因为如此,情感特征常被作为人的个性和道德品质评价的重要方面。 最后,情绪具有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人在情绪左右下常常不能自控,高兴时手舞足蹈,郁闷时垂头丧气,愤怒时又暴跳如雷。情感更多的是内心的体验,深沉而且久远,不轻易流露出来。

二、情绪和情感的联系 情绪和情感虽然不尽相同,但却是不可分割的。因此,人们时常把情绪和情感通用。一般来说,情感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通过情绪表现出来;反过来,情绪的表现和变化又受已形成的情感的制约。当人们干一件工作的时候,总是体验到轻松、愉快,时间长了,就会爱上这一行;反过来,在他们对工作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之后,会因工作的出色完成而欣喜,也会因为工作中的疏漏而伤心。由此可以说,情绪是情感的基础和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深化和本质内容。 【《

生活中的心理学论文

生活中的心理学论文 在生活中,其实会有很多的微心理存在的,这些微心理其实就是生活中很多细节反应出来的心理的变化,下面是一篇生活中的心理学论文,欢迎阅读。 心理学是个宽广的话题,覆盖的范围深入各个角落。衣食住行均离不开它,只是在我们平时没有仔细去讨论和在意这个问题。小时候基本就不懂这个,大学的话能明白有这么回事,但真要谁能说出个所以然,估计也是半斤八两的样子。当然老师就除外了,所以怀着强烈学习的心情选了这个课程。 有朋友说:“学心理学的人能看透别人的心理,知道他人心里想什么,好厉害!”这些说法把心理学神化了,其实,心理学就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心理学者只是在尽可能的按照科学的方法,间接的观察、研究或思考人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过程)是怎样的,人与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和那样的不同,即人的人格或个性,包括需要与动机、能力、气质、性格和自我意识等,从而得出适用人类的、一般性的规律,继而运用这些规律,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和实践。 这样给我们就有一种感觉,也就是心理学产生的标志---感觉。在逻辑层面上,心理现象包括感觉、知觉、表象、记忆、思维、想象、情感和意志等,到底是那一种心理现象的出现标志着心理的诞生?即心理产生的标志是什么?是何种心理现象的产生宣告了心理的产生? 有现象必有其本质,心理现象产生了,就会有心理产生。在所有心理现象中那一种是最先产生而又最基本心理现象,又能合理推出发展其他心理现象?显然是感觉。只有感觉才产生的最早又能发展出其他心理现象,应该是心理诞生的标

志。这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推理: (1)感觉是其他一切心理现象的基础,没有感觉就没有其他一切心理现象。感觉诞生了,其他心理现象就在感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感觉是其他一切心理现象的源头和“胚芽”,其他心理现象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发展、壮大和成熟起来的。感觉是其他心理现象大厦的“地基”,其他心理现象都是建立在感觉的基础上。 (2)个体心理学表明:刚出生的婴儿就只有无条件反射,只有简单的感觉,而知觉和表象等等还没有发展起来,但我们不能否认婴儿就没有心理。这样我们在潜意识中实际上承认了只具有感觉的婴儿也具有心理!心理随着感觉的诞生而诞生,一旦有了感觉也就有了心理。单单有了感觉,就标志着心理的诞生,其他一切心理现象都是以感觉为“胚芽”发展起来,是胚芽成长的不同阶段。随着婴儿的发育,其心理也逐渐发展起来,心理现象愈来愈复杂。 (3)动物进化史也表明了感觉是心理产生的标志和“胚芽”。感觉是在什么时候产生的呢?也就是说感觉在动物进化史中是在那种动物身上开始出现的呢?动物进化史中。最开始出现心理现象的动物是腔肠动物。具有网状神经系统的腔肠动物以简单的感觉对外界刺激作出反映,腔肠动物具有最简单最低级的心理现象,也即有了心理,心理在腔肠动物身上诞生,以后随着动物的进化和发展,心理也在逐渐发展,丰富,渐次出现了知觉、表象、想象和思维等等。心理进化史是动物进化史的附着物,并随着动物的进化而进化的。心理也是从只具有感觉的动物随着生物的进化而发展起来的,心理在感觉的基础上随着生物的进化而纷繁复杂起来,出现了知觉、表象和想象等等,直至出现了意识和思维等高级心理现象。 而要将它们深入到生活中来看待还是具有普遍的意义的,尤其是对于我们大

心理学-第七章 情绪和情感

第七章情绪和情感 一、单项选择题 1.情绪和情感所反映的是()。 A.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B.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 C.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D.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2.情绪、情感的外在行为表现是()。 A.热情 B.表情 C.激情 D.心情 3.渴求知识的人得到一本好书会感到满意,无端遭到攻击会感到愤怒。这说明情绪的产生是以个体的愿望或()为中介的。 A.认知 B.意志 C.思维 D.需要 4.小明即将上考场,感觉心跳加速,有点微微出汗,这属于情绪情感的()。 A.主观体验 B.外部表现 C.生理唤醒 D.认知活动 5.“知之深,爱之切”说明了()对情感的影响。 A.认知 B.意志 C.需要 D.个性 6.下列不属于基本情绪的是()。 A.快乐 B.焦虑 C.悲哀 D.愤怒 7.“易感情用事”一般发生在()情绪状态下。 A.心境 B.紧张 C.激情 D.应激 8.“情急生智”所描述的一种情绪状态是()。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理智 9.由于缺乏准备,不能处理,不能驾驭或摆脱某种可怕或危险情景时所表现的情绪体验是()。 A.快乐 B.悲哀 C.愤怒 D.恐惧 10.()是幼儿两种最基本的肯定情绪。 A.高兴和喜悦 B.高兴和快乐 C.喜悅和兴趣 D.快乐和兴趣 11.中等程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提高认知活动的效果,而消极情绪的激活水平越高,操作效果越差,这体现了情绪的()功能。 A.适应功能 B.动机功能 C.信号功能 D.组织功能 12.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A.热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 13.学生临考的怯场属于()。 A.心境 B.理智感 C.应激 D.激情 14.车祸、地震、水灾等突如其来的灾难引起的情绪体验是()。 A.心境 B.应激 C.激情 D.热情 15.“灰心丧气”、“见花落泪”、“对月伤神”的情绪状态是()。 A.心境 B.激情 C.抑郁 D.焦虑 16.“暴跳如雷”、“欣喜若狂”等强烈而短促的情绪状态是()。 A.愤怒 B.恐惧 C.应激 D.激情 17.小杨在月考中进步了,这段时间他脸上总是挂着笑容,这种情绪状态是()。 A.应激 B.激情 C.狂喜 D.心境 18.“捧腹大笑”、“手舞足蹈”体现的情绪状态是()。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19.“乐极生悲”、“破涕为笑”、“喜极而泣”等成语说明了人的情绪的两极()。 A.不可调和性B.因一定条件而相互转化C.具有社会性,可相互调节和控制D.可以找到平衡点20.“心有余悸”是描写人在恐惧中的()。 A.心境状态 B.应激状态 C.激情状态 D.热情状态 21.高兴时手舞足蹈、恐惧时手足无措的情绪表达方式是()。

恋爱心理学论文

题目:爱情需要两个人 摘要:从陌生到相识,从平淡到熟悉,从友情到爱情,从开始相恋到热恋;一个人的心里住进了另一个人,从此在心中为对方留下特定的一席之位,并开始两个人的情感交流,期间有着属于两个人的甜蜜,两个人的失落,共同走过那几年的匆匆岁月才知道这一路走来需要的是两个人的共同经营,共同为对方付出。更是两人对爱情的共同承担与两人的共同努力,以及两个人之间的相互倾听与责任、尊重与宽容。 关键词:共同经营、维护承担、努力倾听责任尊重宽容 什么事爱情 爱情=love between man and woman personal affection男女间爱恋的感情 爱情是人与人之间的强烈的依恋、亲近、向往,以及无私专一并且无所不尽其心的情感。它通常是情与欲的对照。爱就是网住对方的心,具有亲密、情欲和承诺、依恋、情感的属性,并且对这种关系的长久性持有信心,也能够与对方分享私生活。爱情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从陌生到相知,两个人便开始语言交流,而随着语言交流的逐步加深渐渐增加对双方的了解,期间主要靠的是言谈的维系,从言语中逐渐建立一种对方在你心中的虚幻形象,在此相互了解的基础上两人之间便产生好感,这进一步促进两人之间的发展,内心便开始萌发恋情,身体中的情愫开始使得对对方产生恋想,从而开始走向相爱,当男女之间有了亲密接触剩下的便是承诺与两人的共同维护经营。 爱情的释义 LOVE=“L”代表Listen(倾听)+“O”代表Obligate(责任)+“V”代表valued(尊重)+“E”代表Excuse(宽容)。 L-----Listen----倾听 在两个人的爱情生活中,有许多珍贵的回忆,美好的念想以及难忘的时光,但却怎么也少不了个人的苦闷,少不了双方的误解; 爱情不只需要的是关心与呵护,倾听更是心灵的港湾。恋爱双方都有自己的私人生活圈,少不了工作的烦闷,压力的重迫与朋友间的误解,这些可能也会成为你们爱情的潜在威胁,因此这时候就需要你有一双慧眼,善于去发现你的恋爱对象是否有了苦闷,你的倾听比别人的千言万语更重要,更能宽慰她的心,而在这个过程中你们之间的情感交流就会变得更加深切与牢固,老师曾说男人天生充满保护欲,想要去保护,而女人的适当要求被保护将更容易得到男人的心,因为她让男人感到了自己的存在感与重要感,换句话说就是满足了男人的虚荣心。而女人在被倾听的时候更能得到的是一种踏实与可靠,像是迷航的船只看见了避风的港湾这是一种踏实与温暖。当生活中两人产生了误解最好的办法不是无休止的争吵,而是冷静的倾听,把事情说出来,说清楚,一味的争吵与坚持无济于事,只会导致你们关系的破裂与恋爱的危机。因此倾听是爱情的强效催化剂。 O----Obligate----责任 爱情的最终殿堂便是婚姻,而婚姻更是两人爱情的延续,是两个相爱的人互相融合的过程,婚姻这一步走的至关重要,能否走好这一步关乎你们两个人的一生将会度过什么样的生活,我记得老师说过,老师当初选择男朋友和共同走过热恋决定结婚是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这个人身上符合自己对于结婚对象的要求,其中一点便也包含责任。责任对于热恋中的两个人来说是承担,是共同面对,对于丈夫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