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的智囊团——102位谋士全览

曹操的智囊团——102位谋士全览
曹操的智囊团——102位谋士全览

曹操的智囊团——102位谋士全览

智囊中包含:骨干谋士、重要谋士、以及各级掾属,直到曹操去世为止,共有一百零二人骨干谋士九人:

荀彧、荀攸、贾诩、郭嘉、程昱、戏志才、刘晔、蒋济、司马懿(晚期)

重要谋士三十六人:

陈群、华歆、钟鹞、满宠、董昭、王朗、崔琰、毛玠、贾逵、杜几、田畴、王修、杨修、辛毗、杨阜、田豫、王桀、蒯越、张既、杜袭、枣祗、任峻、陈矫、郗虑、桓玠、丁仪、丁廙、司马朗、韩暨、韦康、邴原、赵俨、娄圭、许攸、郭淮。

其他谋士及椽属五十七人:

严象、袁涣、张范、凉茂、国渊、何夔、徐奕、邢颙、鲍勋、刘放、刘资、梁习、温恢、郑浑、卫凯、刘廙、徐干、陈琳、阮瑀、应瑒、刘桢、繁钦、路粹、徐宣、卫瑧、卢毓、戴乾、和恰、常林、杨俊、裴潜、崔林、高柔、孙礼、王观、高堂隆、牵招、徐邈、胡质

王昶、戴陵、郭湛、薛洪、董蒙、傅异、王选、张承、任藩、傅干、侯生、荀悦、成公英、贾洪、薛夏、令狐邵、刘馝、魏讽(后造反)

韩暨:字公至,南阳堵阳人,做水排,使效益三倍于马排。

丁廙:字敬礼,丁仪之弟,曾助国渊破谤书案,因此显名,后向曹操揭发过刘桢偷看甄氏。因兄于曹丕不睦。

严象:奉曹操之命,举孙权为茂才,后被李术所杀,孙权起兵,为其报仇。

袁涣:袁涣宇曜卿,陈郡扶乐人也。父滂,为汉司徒。布初与刘备和亲,后离隙。布欲使涣作书詈辱备,涣不可,再三强之,不许。布大怒,以兵胁涣曰:“为之则生,不为则死。”涣颜色不变,笑而应之曰:“涣闻唯德可有辱人,不闻以骂。使彼固君子邪,且不耻将军之言,彼诚小人邪,将复将军之意,则辱在此不在于彼。且涣他日之事刘将军,独今日之事将军也,如一旦去此,复骂将军,可乎?”布惭而止。布诛,涣得归太祖。

张范:字公仪,河内修武人也。祖父歆,为汉司徒。父延,为太尉。性恬静乐道,忽于荣利,征命无所就。太祖征伐,常令范及邴原留,与世子居守。太祖谓文帝:“举动必谘此二人。

凉茂:凉茂字伯方,山阳昌邑人也。劝公孙度不要谋反。

据《三国志》和裴注的记载,粗略统计,曹操的智囊团有87人,其中骨干谋士8人。曹操的智囊团在官渡之战前夕已逐渐形成,骨干谋士都在这一阶段投效了曹操。公元191年曹操为东郡太守,荀或来归;公元192年曹操兵临兖州,程昱接受征辟。曹操出征,荀或、程昱二人留守。公元196年荀攸、钟繇、董昭、郭嘉从操。公元199年官渡之战前夕,刘晔、贾诩从操。以上8人是曹操的骨干谋士团。此外,华歆、王朗、蒋济、毛玠、陈群、赵俨、司马朗等重要谋士也在这一阶段投效曹操。官渡之战后随着曹操事业的发展,智囊团不断扩大,成为一支庞大的人才队伍。

曹魏集团的核心谋士六位,包括:早期的二荀,程昱,郭嘉与中后期的贾诩,司马懿。骨干谋士八人,包括:刘晔,满宠,毛玠,崔琰,华歆,王朗,钟繇,陈群。

偶尔露峥嵘,比较显要的谋士还包括:吕虔,董昭,贾逵,蒋济,陈矫,刘馥。

其他,外来户大卖力气的,有:辛毗,田畴。

归降后默默无闻的,如:徐庶,王修,桓玠,蒯越,傅巽。

才华横溢,主理文案的,属:王粲,陈琳,杨修,丁氏昆仲。

劝农屯田,专务后勤的,见:郑浑,任峻,韩浩,枣祗。

高调张扬,死于非命的:孔融,魏讽,许攸。

曹操的领导艺术(曾仕强)

曹操的领导艺术(曾仕强) 导读: 《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一名反面角色,一直被人们称为奸雄,因“宁叫天下人负我,我绝不负天下人”留下千古骂名。事实上,曹操却是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出色领导才能和领导艺术是他成功的基础。

曹操,字孟德,小名阿满,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是三国时期的主要人物。在184年剿灭黄巾军是开始崭露头角,公元200年,在官渡之战中击败袁绍,基本统一北方。之后挥师南下,先进军荆州,荆州牧刘琮束手,之后又进图东吴,进军赤壁。由于东吴名将周瑜用苦肉计骗过曹操,火烧赤壁,曹军失利,败走华容道。从此,形成了三分天下的格局。《三国演义中》,曹操是一名反面角色,一直被人们称为奸雄,因“宁叫天下人负我,我绝不负天下人”留下千古骂名。事实上,曹操却是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

家。他出色领导才能和领导艺术是他成功的基础。他的里感到艺术,也值得我们去学习。他的领导艺术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务实。笔者认为,他是当时最务实的领导。董卓进京之后,祸乱朝纲,淫乱后宫,京城官员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但又敢怒不敢言。当时的大司徒王允,一心想剿灭董卓,但有没有实力,职能借口自己大寿,宴请百官到家中,席间群臣皆成妇孺之状,大哭于席间,唯有曹操大笑。之后曹操献计刺杀董卓,虽未成功,但从此名震九州。相比群臣的妇孺大哭,曹操的之身行刺也算是务实之举了。。

可以说,正是曹操的务实之风,不图虚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也为以后三国中的强魏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也是他最大的特点,比起袁术为争夺一块玉玺而落个叛国之名有天地之别,比起现在各地官员大搞面子工程更是无可比拟。 第二:善于放权。首先,曹操敢于放权。曹操帐下谋士武将众多,有很多是从敌方帐下投靠来的,诸如许攸、张辽、张合之辈,无不是来自敌方人士,但他们都能各自发挥自己才能,建功立业。笔者认为,这与曹操敢于放权是分不开的。这些个谋士、大将,大多都是三教九

官渡之战前,郭嘉、荀彧两大谋士分析形势,帮助曹操坚定抗袁决心

官渡之战前,郭嘉、荀彧两大谋士分析形势,帮助曹操坚定抗袁决心 官渡之战前,袁绍势力地跨青、翼、幽、并四州之地,成为三国乱世中实力最强的诸侯。公元199年,袁绍率精兵10万,劲骑万匹,南渡黄河。如此一来,手中仅有两三万机动兵力的曹操深感寡不敌众,信心有些动摇。 郭嘉列举十胜十败,预言曹军将如刘邦一般智胜强敌 此时,曹操手下谋士郭嘉站了出来,以刘邦战胜项羽的例子作比,指出了曹操对袁绍在十个方面的优势,即“绍有十败,公有十胜”: 绍繁礼多仪,公体任自然,此道胜一也。绍以动,公奉顺以率天下,此义胜二也。汉末政失于宽,故不摄,公纠之以猛而上下知制,此治胜三也。绍外宽内忌,用人而疑之,所任唯亲戚子弟,公外易简而内机明,用人无疑,唯才所宜,不问远近,此度胜四也。绍多谋少决,失在后事,公策得辄行,应交无穷,此谋胜五也。绍因累世之资,高议揖让以收名誉,士之好言饰外者多归之,公以至心待人,推诚而知,不为虚美,以俭率下,与有功者无所各,士之忠正远见而有实者皆愿为用,此德胜六也。绍见人饥,恤念之形于颜色,其所不见,虑或不及也,所谓妇人之仁耳,公於目前小事,

时有所忽,至於大事,与四海接,恩这所加。皆过其望,虽所不见,虑之所用,无不济也,此仁胜七也。绍大臣争权,谗言惑乱,公御下以道,浸润不行,此明胜八也。绍是非不可知,公所是进之以礼,所不是正之以法,此文胜九也。绍好为虚势,不知兵要,公以少克众,用兵如神,军人恃之,敌人畏之,此武胜十也。 一番评说让曹操心情大悦,也让周围的人感觉到袁绍只是一时之强,迟早必败。 荀彧驳斥孔融,预言袁营文武之悲惨命运 但当时在曹营中,依然有些人处于不可告人的目的,公开长他人志气,灭曹操一方的威风。比如,因年少让梨而文明的孔融就说:“绍地广兵强,田丰、许攸智士也,为之谋,审配、逢纪忠臣也,任其事,颜良、文丑勇将也,统其兵,殆难克乎?” 针对孔融的投降言论,谋士荀彧当面驳斥:“绍兵虽多而法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此数人者,势不相容,必生内变。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擒)也。”这既是驳斥孔融,其实也是在给曹营众将甚至包括曹操壮胆。

历史趣谈英雄云集的曹操手下仅张辽上榜古代72名将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英雄云集的曹操手下仅张辽上榜古代72名将 导语:在中国古代存在文庙与武庙之分,文庙祭祀的是“至圣先师”孔子,然后是其72门徒陪享。武庙祭祀的是姜太公吕尚,陪享的是自春秋到唐时期由官 在中国古代存在文庙与武庙之分,文庙祭祀的是“至圣先师”孔子,然后是其72门徒陪享。武庙祭祀的是姜太公吕尚,陪享的是自春秋到唐时期由官方遴选出来的72名将。这72名将又分为三个档次,第一个档次仅张良一人,是大军师的代名词;第二个档次共10人,分别为管仲、孙武、乐毅、诸葛亮、李绩,田穰苴、范蠡、韩信、李靖、郭子仪,左右各一排各五人,称为十哲;第三个档次共61人,他们是白起、孙膑、廉颇、李牧、曹参、周勃、李广、霍去病、邓禹、冯异、吴汉、马援、皇甫嵩、邓艾、张飞、吕蒙、陆抗、杜预、陶侃、慕容恪、宇文宪、韦孝宽、杨素、贺若弼、李孝恭、苏定方、王孝杰、李光弼,吴起、田单、赵奢、王翦、彭越、周亚夫、卫青、赵充国、寇恂、贾复、耿弇、段颎、张辽、关羽、周瑜、陆逊、羊祜、王濬、谢玄、王猛、王镇恶、斛律光、王僧辩、于谨、吴明彻、韩擒虎、史万岁、尉迟敬德、裴行俭、张仁亶、郭元振、李晟,从李光弼与吴起之间分开左右各一排,左边一排28人,右边一排32人。这一排名是宋朝在唐朝64名将的基础上进行的,去除了南北朝的檀道济、慕容绍宗、长孙嵩以及唐朝的张齐丘,增加了唐朝的李光弼、李晟。自明清以后,武帝庙改为供奉关羽,不再祭祀吕尚了。 这一排名虽然一直争议颇大,但是,无论如何,能够进入这72名将应该是唐朝以前各大将领最大的光荣。然而发现,三国时期进入72名将的英雄还是挺多的,既有十哲之一诸葛亮,也有蜀汉的关羽、张飞,还有东吴的周瑜、吕蒙、陆逊和陆抗父子,更有曹魏的张辽,杜 生活常识分享

三国五大谋士

三国五大谋士 从古至今,不论是古代领兵打仗的将领,还是现在的成功人士,他们的身后总是会有一帮聪明人帮他们出谋划策,古时我们称他们为谋士,今人叫他们智囊团。 这帮人不必冒着生命危险去沙场奋勇拼杀,只需要动动他们那聪慧过人,智商过剩的大脑,就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一个军队不能固然不能没有武将,但更不可缺参谋,虽然历史上从来都是以武压文。但我认为文从某种角度来说更为重要。 在三国演义的众多谋士中,家骏认为排名第五的就是奇才郭嘉了,郭嘉恐怕是三国最具人气的谋士,同时也是争议最大的谋士。 众所周知,郭嘉的谋略以险著称,郭嘉的谋略是在所有谋士中是最玩心跳的。 1.曹操东征吕布受挫欲退兵,郭嘉与荀攸却劝曹操强攻,果然击败吕布。 2.曹操欲与袁绍决战,听闻孙策欲背后偷袭,众人皆惧,唯独郭嘉谈笑间料定孙策“必死於匹夫之手”,劝曹操不必担心,后来孙策果然被许贡门客刺死。 3.曹操欲打刘备,又恐袁绍背后偷袭,腹背受敌。郭嘉却料定袁绍“迟而多疑,来必不速。备新起,众心未附,急击之必败。此存亡之机,不可失也”。后来果然如郭嘉所料,等曹操把刘备的老婆和兄弟都擒来了,袁绍才刚想着慢吞吞的进兵。 4.征乌桓又是郭嘉力排众议料定刘表是个废物,必不敢背后偷袭,果

断劝曹操放弃辎重,千里偷袭,攻敌不备,后来在张辽和田畴的奋死拼杀下,曹操得以险胜。 .郭嘉确实敢于弄险,善于弄险,而郭嘉弄险的基础是郭嘉思维敏锐,眼光犀利,判断力优异,对于对手的心理特点把握的精确到位,并借此对局势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精确的把握。换作在考场上,郭嘉做选择题肯定是最拿手的,他总能摸透出题人的意图,选择对的答案。 紧跟着他的就是鬼才贾诩,贾诩,字文和,提起贾诩,恐怕了解三国的人当中没有人不知道。大多数人心目中的贾诩是个精通谋略,达于算计同时又善于自保的老狐狸。鬼谋贾诩,真正做到了谋己,谋人,谋天下的最高境界。 当李傕,郭汜出逃长安,被贾诩劝阻,建议杀回长安,掌控天子,这条计策的直接后果就是加速了东汉王朝的崩溃,引起天下诸侯群雄并起的战乱。如此局面可以说是贾诩一手导演所造成的。因对造成李傕,郭汜之乱心中有愧,贾诩又多次周旋与各军阀势力之间,暗中设计保全大臣和献帝,削弱军阀势力,成也贾诩,败也贾诩。 贾诩作为张绣首席谋士深得信任,帮助张绣多次挫败了曹操的吞并之心,使曹操在宛城这个小钉子上吃尽苦头,最有名的一次曹操征张绣畏袁绍偷袭而撤退,贾诩洞察曹操心理,提出“败而追之”,大破曹军,帮助张绣打了个翻身仗。 官渡之战,贾诩作为新近加盟的智囊表现出色,两军对峙,曹操兵寡粮缺,信心不足欲退兵,贾诩提出“四胜论”,指出袁绍必败,与荀彧一起劝阻了曹操的退兵,坚定了曹操的信心。后许攸来投,众

曹操的五大谋士

曹操的五大谋士 在《三国志》中,陈寿将荀彧、荀攸、贾诩归为一传,而将程昱、郭嘉与董昭、刘晔、蒋济、刘放孙资这些第二梯队的谋士放在一起。这是为什么呢? 陈寿曰: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虽清治德业,殊于荀攸,而筹画所料,是其伦也。” 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程昱郭嘉这五人,他们都是当世奇才,尽管他们品德举止风评等方面,与荀攸相比差得很多,但是在军事谋划这方面,跟荀攸还是一个水平的。 荀彧,体大思精,总统后盾 荀攸,传奇完人,战术大师 贾诩,经权达变,长于应对 程昱,勇略过人,刚戾傲慢 郭嘉,鬼才 所以说荀攸的品行和评价最高 荀攸 总结:我觉的荀攸最大的特点就是低调和城府深 ·七八岁的时候被喝醉的叔父荀衢误伤了耳朵,出入游戏就知道躲着荀衢,荀衢听说后“惊其夙智如此”。 ·十三岁的时候就看出主动请缨为祖父荀昙守墓的人“殆将有奸”,其识人之能可见一斑! ·行刺董卓失败后,共犯何颙“忧惧自杀”,而荀攸则“言语饮食自若”,这是何等强大的心理素质! ·董卓死后,荀攸得以免罪,“攸以蜀汉险固,人民殷盛,乃求为蜀郡太守”,这里可以看出荀攸的远见。 ·口风很紧,跟随曹操后所出的计谋连家人子弟都很少知道,有人问他太祖取冀州的始末,他怎么回答的?“佐治为袁谭乞降,王师自往平之,吾何知焉?”这个回答真是狡猾狡猾的,身为谋主来一句“我怎么知道”,直接堵住了其他想要来问他人的口。 荀攸太低调。纵观荀攸传,没有一句批评的话,连一直在旁边吐槽各种记录的裴松之,都没有说过他半句不好。做人如此。 早年经历各种淡定,被董卓关牢里也吃喝不耽误。。跟了曹操以后,所有的记述都是某战出某策。。没有任何逸闻。。。 曹操说: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甯武不能过也。 曹操还说:荀公达,人之师表也,汝当尽礼敬之。(对曹丕) 而曹丕怎么做的呢?攸曾病,世子问病,独拜床下,其见尊异如此。 曹丕是世子,世子就是半个主子。。。居然下拜。。可见一斑。 荀彧

中国十大谋士排名

中国十大谋士排名 01贾诩,被人称之为“毒士”,奇谋百出,算无遗策。李傕郭汜作乱时,在李傕帐中任谋士,后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曹操在官渡战袁绍、潼关破西凉马超、韩遂,皆有贾诩之谋。曹操占荆州想乘机顺江东下为贾诩劝阻,说应该安抚百姓等待时机,曹操不从,结果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而归。贾诩在曹操立继位人问题上贾诩暗助了曹丕。曹丕日后称帝封其官为太尉、魏寿亭侯。曹丕问应先灭蜀还是吴,贾诩建议应先治理好国家再动武,曹丕不听,果然征吴无功而反。贾诩认为自己非曹操旧臣,却策谋深长,所以怕曹操猜嫌,于是采取自保策略,闭门自守,不与别人私下交往,他的子女婚嫁也不攀结权贵。死时七十七岁,谥曰肃候。注:《谥法考》曰:刚德克就曰肃;执心决断曰肃。(贾诩字“文和”,因其性格与作为,周泽雄评价其为“乱武”〕。著名三国评论家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中评论到:贾诩能在乱世中审时度势,自己是活得时间最长的,还保全了家人。这才是真正的大智慧,贾诩可能是三国时期最聪明的人。 02裴矩是个贾诩似的人物(547——627年),是供职于周、隋、唐的三朝元老,为政廉谨,颇负清名。他先后任民部侍郎、内史侍郎、尚书左丞、史部尚书等职。隋炀帝时,裴矩受命赴张掖(今甘肃)主管与西域各国开展贸易之事。在与各国商人接触中,他获得了有关西

域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大量宝贵资料,编撰成《西域图记》3卷。书中不但以大量的文字介绍了西域44国的国情,还绘制了许多地图,标出了从敦煌到达地中海的3条大道,其中中道和南道,即为历史上有名的“丝绸之路”。裴矩是今之山西省人,起初他担任了一些次要职务,之后他被派往广州地区平定叛乱,他远征告捷,并在战后的安抚工作中表现突出,因而得到赏赐和擢升。从此他开始负责隋帝国北部和西部边境事务,在这里他面对帝国的最大外部威胁——极盛时期的突厥帝国,他奉命计划和执行遏制突厥人的军事和外交活动。裴矩不愧是出类拔萃的外交家和战略家,他仅仅运用传统的计谋,而不是庞大的军事行动,就让突厥实质上分裂为东西两大汗国,这个盛极一时的草原帝国在内耗中被严重削弱了。这一成就被证明是扎实和持久的,东西突厥之后再没有统一,并在大部分时间确实处于敌对状态,很多年之后唐朝的辉煌胜利便直接得益于裴矩的成就。裴矩还是一个不知疲倦的地理学家和人种学家,炀帝即位后,裴矩成了他在边境问题和国外民族方面的主要顾问,在履行职责时,裴矩前往今甘肃省的边境贸易站,在那里收集关于亚洲腹地的情报;经过认真研究,他向主公呈献《西域图记》,书中描述了中国西面约40个“国家”的特点,同时概略地叙述了通往“西洋”的主要贸易路线。《图记》附有详图。在对待西域问题上,他的政策性建议是使用和平方式——主要是中国的财富和威望——以尽量争取这些民族或尽量影响它们的代表人物。裴矩的一大失误在于他推动了炀帝对高丽进行军事冒险的野心,这之所以说是失误,是因为它的结果是灾难性的,被认为是造成

曹操的领导艺术

一、引言: 时事造英雄,纵观中国历史,每当君主失政、九州易主、改朝换代之乱世,必是英雄人物辈出之时。东汉末年,朝政腐败、君权式微、权臣当道、民生凋敝,先有张角的黄巾之乱,后有董卓的篡权夺政,以致豪强并举、划地割据、互相攻占,最终形成魏蜀吴三足鼎立之势。作为三足鼎立中最强的一足的魏国的领导者,曹操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颇具争议的人物,但无论如何,其以5000人马起家,灭掉实力强大的袁绍,并通过一系列兼并战统一北方,实不愧为一代枭雄的称号。在这样一个战乱纷争、人才辈出的时代,作为一个领导者,如何有效的运用领导艺术,使将士用命、万民归心,是其政权得以维持和壮大的重要因素之一。曹操取得成功绝非偶然,这与其卓越的领导艺术是分不开的。 二、曹操的领导艺术 1、总揽全局,富有战略眼光 领导者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职能就是要为自己及其组织正名,从而获得其追随者的认同和支持,获得合法的权威。“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最为成功的一项政治决策,充分体现了其作为一名领导者的战略眼光。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曹操之所以能继袁绍后成为最大的割据势力,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策发挥了重大作用。群雄割据时期,虽然东汉政权已经名存实亡,但其作为统治上的正统地位仍受到民众的广泛认同。此时汉献帝已成为一个名存实亡的君主,但仍成为各方豪强争斗的对象。曹操接受谋士毛玠“挟天子以令不从”的策略,将献帝迎到了许昌。曹操的这一举动,等于把自己变成了天子的代言人,以天子名义进行封赏、任命,乃至征战,把自己由一地方豪强变成了正统权威,其军队也由地方武装变成了所谓的帝王之师。从此,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师出有名,造成政治上的极大优势,尽收豫州之地,关中诸将望风而从。这就是善于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和处理问题,以宽广的视野洞察形势、谋划工作,统筹兼顾。 2、唯才是举 用人最根本的两条应该是获得最优秀的人才和最大效率的使用人才。 (1)曹操一改两汉唯德取才的选拔人才的方式,提出“唯才是举”的用人观点,确实是一大突破。曹操认为“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即认为治世重德、乱世重才,在天下未定的群雄争霸时期,应该改变成规,不拘小节选拔人才。

魏王的谋士们导学案

魏王的谋士们——《三国演义》人物及情节专题导学案 步骤一导入: 前人有句话叫做少不读水浒,老不读三国,大家说说看 前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劝诫?少不读水浒是因为少年血气方刚、易于冲动,再读水浒就相当于在本就热血的心上又浇了一盆油,如果年轻人看了《水浒》,学里面的英雄好汉,领悟了其中“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那一套,碰了镇关西就打,遇了潘金莲就杀,那还不天下大乱?所以年轻人气盛,看了水浒会更加意气用事,形成不良的习性。那么,为什么老不读三国呢?有种观点就认为三国中众多的谋士们献上了各种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计谋权争,对于一个阅历毕生的老者来说,会增添过多的利益计较,而减少其作为迟暮之年应有的豁达恬淡。而老年人本身经历丰富,看了三国会更加老奸巨猾。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魏王曹操的身边都有哪些重要的谋士,各自提出了哪些高明的计策。 步骤二投影出示【学习目标】1.领会《三国演义》中谋士们高超的计谋;2.借助计谋梳理相关的故事情节。(学生齐读) 步骤三投影江苏卷对三国的相关考查并做考点解读 1.《江苏高考说明》说明对名著名篇阅读的要求是“了解有关名著名篇的主要内容、艺术特色等”。“主要内容”涵盖面很广,应该包括作品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情节),故事的起因(背景)、过程、结果,人物形象,社会背景,社会意义等;“艺术特色”则多指作品的表达技巧。 2.《三国演义》一书在江苏省高考附加题名著阅读部分所处的位置十分重要。纵观江苏高考,从2008年加入对名著的考查以来,一直到2015年高考,每年都有对《三国演义》相关内容的考查。除2010年高考是以简答题的形式出现之外,其余几个年份皆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分值在3-6分之间,由此可见高考命题者对《三国演义》的重视。 3.通过分析研究,高考命题者对《三国演义》的考查,对曹操这一人物特别偏爱。八次名著高考中有七次都对曹操进行了相关考查,内容主要涉及到对曹操人物性格分析、身边谋士的判定及相关情节的考查。 步骤四看导学案【考题引路】 简答:《三国演义》“官渡之战”中“许攸投奔曹操”这一情节,表现了曹操什么样的性格特征?(6分)(江苏高考2010年名著题原题) 许攸投奔曹操在30回战官渡本初败绩,劫乌巢孟德烧粮。. 许攸是谁?和曹操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要投奔曹操?曹操听说许攸来投奔后是如何表现?许攸来了之后曹操有何相托?许攸问了曹操一个什么问题?曹操是怎样回答的?这反映了曹操什么性格特征?许攸少时与曹操为友,原在袁绍处为谋士,却被听信谗言的袁绍逼走。许径投曹寨,伏路军人拿住。攸曰:“我是曹丞相故友,快与我通报,说南阳许攸来见。”军士忙报入寨中。时操方解衣歇息,闻说许攸私奔到寨,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操先拜于地。操曰:“子远肯来,吾事济矣!愿即教我以破绍之计:”攸曰:“吾曾教袁绍以轻骑乘虚袭许都,首尾相攻。”操大惊曰:“若袁绍用子言,吾事败矣。”攸曰:“公今军粮尚有几何?”操曰:“可支一年。”攸笑曰:“恐未必。”操曰:有半年耳。”攸拂袖而起,趋步出帐曰:“吾以诚相投,而公见欺如是,岂吾所望哉!”操挽留曰:“子远勿嗔,尚容实诉:军中粮实可支三月耳。”攸笑曰:“世人皆言孟德奸雄,今果然也。”操亦笑曰:“岂不闻兵不厌诈!”遂附耳低言曰:“军中止有此月之粮。”攸大声曰:“休瞒我!粮已尽矣!”操愕然曰:“何以知之?”攸乃出操与荀彧之书以示之曰:“此书何人所写?”操惊问曰:“何处得之?”攸以获使之事相告。操执其手曰:“子远既念旧交而来,愿即有以教我。”许攸降曹为曹操带去了袁绍军粮仓乌巢守卫空虚的好消息,曹操听后立刻火烧乌巢,为官渡之战的胜利打下了基础。

三国演义100个经典情节(高考名著阅读)

高考名著阅读——《三国演义》 物简析】 葛亮:诸葛亮治国治军的才能,济世爱民、谦虚谨慎的品格为后世各种杰出的历史人物树立了榜样。历代君臣、知识分子、人民群众都从不同的称赞他。但《三国演义》虽然突出了诸葛亮一生性格、品德、功业等的积极方面,但又把它无限夸大,把他描写成智慧的化身、忠贞的代表,并神化成了半人半神的超人形象。 备: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把刘备描写成“仁”的代表,汉室皇权正统的继承者,因而对刘备的仁爱、宽厚和知人善任的性格特征着力描画,夸张,但在突出其“仁爱”时却又落入了“无能”一面,给人以“无能”和“虚伪”的感觉。 羽:历史上的关羽为“万人之敌”一虎将,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但“刚而自矜”,勇猛有余,智略不足。在《三国演义》中,他是刘备阵营中的人,又有讲信义的特点,所以,就被塑造成“义”的化身。他跟随刘备,不避艰险。总之,在《三国演义》中,作者是不惜笔把关羽刻画成“义重如山之人”,因而其形象也被严重的扭曲了。 操:历史上的曹操性格非常复杂,有人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 生活节俭,不好华服。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但是,在《三国演义》中,曹操性格品德中这些好的方面被忽略了,他残忍、奸诈的一面又夸大了。因此,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 瑜:历史上的周瑜“性度恢廓”,谦让服人,有“雅量高致”。但在《三国演义》中,周瑜成了诸葛亮的垫底人物。写周瑜,是为了抬高诸葛亮。,《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气量狭小,智谋也总是逊诸葛亮一筹,根本不像苏轼所歌颂的周瑜“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 古风流人物”,成了《三国演义》中蒙受最大冤屈的人物。 肃:鲁肃这个人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名字外几乎就全是杜撰了。历史上的鲁肃“虽在军阵,手不释卷”。他初见孙权,就提出了建国方针:鼎东,北拒曹操,待机剿除黄祖,进发刘表,竟长江而有之,然后建号称帝以图天下。但在《三国演义》中,鲁肃成了诸葛亮与周瑜两人智斗的牺,被愚弄、受欺侮的典型。 飞:少时即与关羽共事刘备。曾在虎牢关与关羽、刘备一起迎战吕布。长坂坡桥头上一声吼,吓退曹操五千精骑,入川义释严颜,分定州县,率万多人,败张郃大军,刘备称王后,拜为右将军,称帝后,拜为车骑将军,封西乡侯。公元221年为替关羽报仇,同刘备起兵攻伐东吴。临行前,部将范疆、张达刺杀,死时只有五十五岁。 云:赵云戎马一生,骁勇善战,胆略过人,刘备称其一身是胆,军士呼其虎威将军。赵云见识卓远,清楚认识到吴蜀关系为唇齿相依,力主维护刘联盟;为人刚毅谨细,诸葛亮对其德行十分赞赏。赵云为国,不被天姿国色所迷,为民,不为良田豪宅所动,时人与后人皆敬其德。 嘉:曹操帐下第一谋士,才华横溢,放荡不羁,不修边幅,爱嗑药!在那个时代真正的属于离经叛道的典型了但其军事才华却是有目共睹的。 贾诩:曹操五大谋士之一,深谙保身之道,三国局面的真正缔造者,军事才能卓著。 吕布:英勇善战,所向披靡,不过他有勇无谋,经常背叛家主,是“三姓家奴”,不听将言,只听妻言,最终被缢于白门楼。 姜维:姜维对家人母亲非常孝顺,英勇武艺可以跟赵云匹敌,智谋神算可以暗算诸葛亮,文武全才,英俊相貌,忠义二全,被诸葛亮重视,因此 亮死前让姜维得到诸葛亮的真传。 张辽:是个有勇有谋的人,对军事有很大研究,义气够大,忠义皆有,对主公衷心耿耿,原来是吕布手下,后来投曹操。曹操对他非常看好,对

曹操的智囊团——102位谋士全览

曹操的智囊团——102位谋士全览 智囊中包含:骨干谋士、重要谋士、以及各级掾属,直到曹操去世为止,共有一百零二人骨干谋士九人: 荀彧、荀攸、贾诩、郭嘉、程昱、戏志才、刘晔、蒋济、司马懿(晚期) 重要谋士三十六人: 陈群、华歆、钟鹞、满宠、董昭、王朗、崔琰、毛玠、贾逵、杜几、田畴、王修、杨修、辛毗、杨阜、田豫、王桀、蒯越、张既、杜袭、枣祗、任峻、陈矫、郗虑、桓玠、丁仪、丁廙、司马朗、韩暨、韦康、邴原、赵俨、娄圭、许攸、郭淮。 其他谋士及椽属五十七人: 严象、袁涣、张范、凉茂、国渊、何夔、徐奕、邢颙、鲍勋、刘放、刘资、梁习、温恢、郑浑、卫凯、刘廙、徐干、陈琳、阮瑀、应瑒、刘桢、繁钦、路粹、徐宣、卫瑧、卢毓、戴乾、和恰、常林、杨俊、裴潜、崔林、高柔、孙礼、王观、高堂隆、牵招、徐邈、胡质 王昶、戴陵、郭湛、薛洪、董蒙、傅异、王选、张承、任藩、傅干、侯生、荀悦、成公英、贾洪、薛夏、令狐邵、刘馝、魏讽(后造反) 韩暨:字公至,南阳堵阳人,做水排,使效益三倍于马排。 丁廙:字敬礼,丁仪之弟,曾助国渊破谤书案,因此显名,后向曹操揭发过刘桢偷看甄氏。因兄于曹丕不睦。 严象:奉曹操之命,举孙权为茂才,后被李术所杀,孙权起兵,为其报仇。 袁涣:袁涣宇曜卿,陈郡扶乐人也。父滂,为汉司徒。布初与刘备和亲,后离隙。布欲使涣作书詈辱备,涣不可,再三强之,不许。布大怒,以兵胁涣曰:“为之则生,不为则死。”涣颜色不变,笑而应之曰:“涣闻唯德可有辱人,不闻以骂。使彼固君子邪,且不耻将军之言,彼诚小人邪,将复将军之意,则辱在此不在于彼。且涣他日之事刘将军,独今日之事将军也,如一旦去此,复骂将军,可乎?”布惭而止。布诛,涣得归太祖。 张范:字公仪,河内修武人也。祖父歆,为汉司徒。父延,为太尉。性恬静乐道,忽于荣利,征命无所就。太祖征伐,常令范及邴原留,与世子居守。太祖谓文帝:“举动必谘此二人。 凉茂:凉茂字伯方,山阳昌邑人也。劝公孙度不要谋反。 据《三国志》和裴注的记载,粗略统计,曹操的智囊团有87人,其中骨干谋士8人。曹操的智囊团在官渡之战前夕已逐渐形成,骨干谋士都在这一阶段投效了曹操。公元191年曹操为东郡太守,荀或来归;公元192年曹操兵临兖州,程昱接受征辟。曹操出征,荀或、程昱二人留守。公元196年荀攸、钟繇、董昭、郭嘉从操。公元199年官渡之战前夕,刘晔、贾诩从操。以上8人是曹操的骨干谋士团。此外,华歆、王朗、蒋济、毛玠、陈群、赵俨、司马朗等重要谋士也在这一阶段投效曹操。官渡之战后随着曹操事业的发展,智囊团不断扩大,成为一支庞大的人才队伍。

三国演义故事大全30个

三国演义故事大全30个 三国演义故事大全30个 三国演义故事大全(一): 三顾茅庐 官渡大战后,曹操打败了刘备。刘备只得投靠刘表。 曹操为得到刘备的谋士徐庶,就慌称徐庶的母亲病了,让徐庶立刻去许都。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隆中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忙,就能够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隆中去拜访诸葛亮。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回来。刘备只好回去了。

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他告诉刘备,哥哥被朋友邀走了。刘备十分失望,只好留下一封信,说渴望得到诸葛亮的帮忙,平定天下。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有一次来到隆中。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我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刘备一听,十分佩服,请求他相助。诸葛亮答应了。那年诸葛亮才27岁。 三国演义故事大全(二):

三英战吕布 东汉末年,各诸侯带各路兵马讨伐董贼。董卓派华雄迎战,被关羽杀了。董卓听说华雄被杀,派吕布迎战。张飞冲杀上去,连战五十回合。之后关羽、刘备也上阵,三个人把吕布围在当中,走马灯般的轮流厮杀,吕布毕竟难敌三人,渐渐觉得难以招架,拍马冲出了包围圈逃了。 三国演义故事大全(三): 兵贵神速 郭嘉,字奉孝,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州)人。他足智多谋,受到曹操的信任和重用。 曹操打败了据有冀、青、幽、并四州的袁绍,杀了袁绍长子袁谭,袁绍的另外两个儿子袁尚、袁熙就逃走,投奔

曹魏五谋臣

曹魏五谋臣 五谋臣,指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五人。因为这五个人对曹魏势力的成立与巩固有巨大贡献,所以,把他们叫做曹魏五谋臣。唐朝宰相朱敬则在《隋高祖论》里称及:“荀彧、贾诩、荀攸、程昱、郭嘉,可谓天下之精英。帷幄之至妙,中权合变,因败为功,爰自秦汉,讫於周隋。“ 荀彧 荀彧(163-212年),字文若,自小被世人称作“王佐之才”外号“谋主:。作为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荀彧在战略上为曹操制定并规划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战术方面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方面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荀彧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被人敬称为“荀令君”。后因为反对曹操称魏公而受曹操所忌,调离中枢,在寿春忧郁成病而亡(一说受到曹操暗示而服毒自尽)。死后被追谥为敬侯,后又被追赠太尉。[1] 荀攸 荀攸(157-214年),字公达,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荀彧之侄,杰出战术家,被称为曹操的“谋主”,擅长灵活多变的克敌战术和军事策略。荀攸在何进掌权时期任黄门侍郎,在董卓进京时曾因

密谋刺杀董卓而入狱,后弃官回家。曹操迎天子入许都之后,荀攸成为曹操的军师。曹操征伐吕布时荀攸劝阻了曹操退兵,并献奇计水淹下邳城,活捉吕布。官渡之战荀攸献计声东击西,斩杀颜良和文丑。又策奇兵,派徐晃烧袁绍粮草,同时力主曹操接纳许攸,画策乌巢,立下大功。平定河北期间,荀攸力排众议,主张曹操消灭袁绍诸子,被曹操上奏朝廷封为陵树亭侯。荀攸行事周密低调,计谋百出,深受曹操称赞。214年荀攸在曹操伐吴路上去世。荀攸一生画奇策十二,惟钟繇知道,但是钟繇在后来未整理完就去世了,所以后世才不知道。正始年间追谥为敬侯。[2] 贾诩 贾诩(147年-223年),字文和。外号“毒士”。原为董卓部将,董卓死后,献计李傕、郭汜反攻长安。李傕等人失败后,辗转成为张绣的谋士。张绣曾用他的计策两次打败曹操,官渡之战前他劝张绣归降曹操。曹操在官渡战袁绍、潼关破西凉马超、韩遂,皆有贾诩之谋。曹操占荆州想乘机顺江东下为贾诩劝阻,说应该安抚百姓等待时机,曹操不从,结果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而归。在曹操立继位人问题上贾诩暗助了曹丕。曹丕日后称帝封他为太尉、魏寿乡侯。曹丕问应先灭蜀还是吴,贾诩建议应先治理好国家再动武,曹丕不听,果然征吴无功而返。死时七十七岁,谥曰肃侯,《唐会要》尊其为魏晋八君子之首。贾诩精通兵法,著有《钞孙子兵法》一卷,并为《吴起兵法》校注。[3] 程昱

曹操的五大谋士

曹操的五大谋士——荀彧、荀攸、贾诩、程昱、郭嘉 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要探究一下五大谋士各自的特点,也就是找出他们的区别。 基于这个目的,标题的顺序与大家习惯的顺序不一样。 提到五大谋士,咱们一般是说“郭嘉、荀彧、荀攸、程昱、贾诩”,这个顺序显然是以曹操的心理亲善度来排列的,没什么逻辑上的意义。 在《三国志》中,陈寿将荀彧、荀攸、贾诩归为一传,而将程昱、郭嘉与董昭、刘晔、蒋济、刘放孙资这些第二梯队的谋士放在一起。这是为什么呢? 为什么呢为什么呢为什么呢? 陈寿在郭嘉那搓人的结语中给出了答案: “评曰: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虽清治德业,殊于荀攸,而筹画所料,是其伦也。” 这段话的大概意思是:程昱郭嘉神马的,他们都是当世奇才,尽管他们品德举止的风评不太好,与荀攸相比差得很多,但是在军事谋划这方面,跟荀攸还是一个水平的。 熟读三国的人应该知道,荀彧和贾诩,不仅智略过人,而且他们在为人处事上都有各自的独到之处。而荀攸比之更是有过之无不及,他在品行和智略方面都得到过曹操最高的评价,因此在这段结语中,陈寿将荀攸作为标杆,让程昱郭嘉等人与之比较,得出结论。综上所述,荀彧、荀攸、贾诩,是属于“德才兼备”,而程昱郭嘉,在品行方面,至少是在风评方面就不及那三人了。 品行的评价,是前三者与后两者的第一道分水岭,下面来看看他们各自的特点。 荀彧,关键词:体大思精,总统后盾 荀彧被冠以“王佐之才”的称号。所谓王佐之才,就是“辅佐君主成就王业的人”。这里的“王”,恐怕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君主”、“君王”,它的内涵更偏指“王道”,即依靠“圣王仁义教化”治理国家的方式。当然,我个人认为纯粹的“王道”是不可取的,乱世治世都不可以,尤其是在乱世。实际上荀彧也不是那种固守“王道”的儒家卫道士,但至少忠君、仁义、德政的思想在荀彧的政治思想中占据主导地位。基于这样的思想结构,结合乱世务实的现实需要,荀彧必然会成为一个全能型,而且处事细致的智囊。 笔者在看过《三国志》荀彧的传记后,发现荀彧看问题往往非常深刻,是五人中最体大思精

用人度量大成就了曹操

用人度量大成就了曹操-法律 用人度量大成就了曹操 关玉生 在咱们中国,一个人才能否用起来,往往决定于用人者的胸怀和胆识。而历史上的曹操,就是一个在用人上有胸怀和胆识的人。 稍微有些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曹操曾下过三次《求贤令》。三次求贤令其实都是同一个意思,那就是别管你是声色犬马之徒,还是鸡鸣狗盗之辈,劣迹斑斑没关系,声名狼藉无所谓,即使你站错队反对过我也不嫌弃,只要你是个人才,能为我所用,那就来吧!曹操用人不讲德,只看才,即所谓的“唯才是举”,当然有其偏颇之处,但他胸怀大,有容忍之量,对成就他的事业助力不少。在他的号召下,名将张邰从袁绍处来,张辽从吕布处来,于禁从济北相鲍信处来,谋士许攸、荀或从袁绍处来,荀攸从何进处来……以至形成一个“猛将如云,谋士如雨”的阵容。以至身逢乱世,竟能统一大半个中国。所谓“十分天下而有其八”是也。 曹操用人的度量,我们可以从他对关羽的态度上找到答案。徐州之战关羽被俘虏后,曹操想把他留在曹营,对他十分优厚。但曹操发现关羽时常心神不定,似乎没有留下来的意思,于是就让和关羽有交情的张辽去做关羽的工作。张辽奉曹操之命去见关羽,关羽感慨地说了以下一段话:“我深知曹公待我厚,但我受刘将军厚恩,并发誓与他共生死,我无论如何不能背弃他。我终究不会留在这儿,不过,我要报答曹公一番再走。”当张辽把关羽终究要去刘备处的意思报告给曹操后,一般的人肯定咽不下“你不肯背叛刘备,难道背叛我就可以吗?而且我待你叉不薄”这样一口气,说不定很快把他杀了,但曹操却不是这样,而是对关羽

大加赞扬了一番,曰:“事君不忘其本,乃真义士也!”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春正月,袁绍点兵十万大举南攻曹操,二月,袁绍率大军进驻黎阳(今河南浚县)并在此设立了前线指挥部。同时派大将颜良渡过黄河,围攻白马(今河南滑县),拉开了袁、曹两大阵营逐鹿中原的序幕。袁、曹白马之战,叉称“官渡之战”的前哨战,是一场非常重要的战役。袁军倘夺取白马,就意味着袁绍南攻许都有了一个支撑点。当时白马由曹军将领刘延把守,颜良到后即对白马进行了猛攻,曹军死伤惨重。曹操鉴于“敌强我弱”的形势,一方面接受荀攸的建议,摆出一副北渡黄河袭击袁绍后方的样子,以分散袁绍的兵力,一方面派一支轻奇兵日夜兼程,直扑白马。这时关羽正在曹操军中,看到此时正是报效曹公的好机会,于是主动要求出击白马,解白马之围。当曹军到离白马十多里时,颜良才发觉,不由得大吃一惊,慌忙摆开阵势迎战。曹操派关羽率先出击,关羽鞭打坐骑飞一般驰去,转瞬间就来到颜良马前,颜良还没反应过来,就被关羽一刀砍下马来。关羽下马割下颜良的头颅,飞奔回阵。曹军乘势杀将过去,袁军阵势大乱,纷纷溃逃,营军大获全胜。 解白马之围后,曹操奏请汉献帝封关羽“汉寿亭侯”,并对其厚加赏赐,再次想把他留下来。但关羽把曹操所赐全部封存起来,留一封告别信,竟去袁军中寻找刘备去了(建安五年正月,刘备参与车骑将军董承密谋刺杀曹操的计划败露,董承被杀,刘备被曹操击败后逃到袁绍军中)。曹操的部下得到消息,要求前去追击,曹操不同意,曰:“彼备为其主,勿追也。” 曹操和关羽的这段交往颇具人情味,后经《三国演义》作者的描写,更加绘声绘色。曹操赞赏关羽大丈夫之义气,放了关羽一马。关羽践行“报营丞相厚恩”之诺言,解白马之围斩了袁绍的大将颜良后“归去来兮”,可谓一段“君子

三国中谁最能识人

三国中谁最能识人、用人 我个人认为最有眼光、识人善任者是刘备 刘备作为西蜀最高领导人,刘备可以不懂天文地理,可以不谙运筹帷幄,但是绝对不可以不识人、不善任。文章在一开始就描写了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的故事,从这时起,刘备独到的眼光便得到了第一次体现,为他后来创出一番事业做好铺垫,正如春秋时的吕尚在《六韬》里所描述的那样,“得贤将者,兵强国昌;不得贤将者,兵弱国亡”。 刘备结识关羽、张飞后马上就能意识到这两个人绝非等闲之辈,可作为左膀右臂,实现自己的远大志向,当即与二人结为异姓兄弟,誓不相违。后来刘备又笼络到赵云等一批名将,三顾茅庐聘请怀才抱志的高贤诸葛亮出山,为日后建立霸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然而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能够发现神奇自然需要良好的判断,犀利的目光以及极强的自信,不过也很难讲千里马和伯乐之间到底是谁成就了谁,毕竟是先有千里马,而后有伯乐。 刘备仁人志士的名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的这帮好兄弟,而这些人之所以死心塌地追随刘备,大概是依赖其个人出色的人格魅力和高远的报国志向,领袖的号召力是无穷的,同时他对人的了解认识也是独到而准确的。 刘备曾告戒孔明,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诸葛亮没有深刻领悟精神,以致有街亭之败,后悔不已。这充分体现了刘备识人用人之最. 曹操的用人之道 战胜袁绍可以说是曹操一生中最大的成功,之所以能战胜他,其中就因为精于谋略和善于用人。善于用人,也就成为曹操成功之道的核心。 在用人这个问题上,袁绍和曹操就是截然不同的两个风格。 先说袁绍,因为家族里是“四世三公”,所以也就占了很大的便宜,他也懂得人才和人缘的重要,所以在京城广交豪侠,养门客,笼络人才,但他也仅仅是懂得了毛皮,并不懂的精髓,他做这些无非就是为了抬高自己,博取虚名,并非真心用他们的才能,而曹操则恰恰相反。 再说曹操,他的方针是:实事求是,唯才是举,不拘一格,来者不拒,在这个为前提下,曹操妥善的处理了以下五种关系:名与实,德与才,廉与贪,降与叛,大与小。 对于名与实,曹操的政策是:名至实归,更重实际。曹操深知人才的重要,但他也很清楚自己的分量,与他人相比,他的政治资本是最少的,因此需要大量的人才来帮忙,但也并不要求真心实意的支持自己,只要不公开作对就行了,不过曹操还是更欣赏的,还是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 对于德与才,曹操的政策是:德才兼备,唯才是举。正因为曹操欣赏真才实学,

曹操的后期五大谋士

曹操的后期五大谋士是郭嘉荀彧荀攸贾诩程昱历史记载郭嘉[字:奉孝] 生卒:170-207(38岁) 籍贯[豫州]颖川阳翟[今河南禹州] 郭嘉- 简明历史传记 曹操早期军事智囊团的核心人物之一,具有超卓不凡的战略眼光和入骨三分的察人目力。因为其大局观出色,在对于作战目标的选择和作战时期的把握上经常有精辟独到的成功建议。在曹操彻底粉碎袁绍,吕布等几个实力强大的军阀,成就北方制霸的过程中谋功至伟。郭嘉达于世情,和曹操的相互欣赏也被传为佳话。只可惜天妒英才,在北征乌丸清剿袁势余患后,笃疾而夭,年仅三十八岁。 郭嘉- 简明演义传记 演义中的郭嘉,基本继承了其历史形象,对大的战局观分析透彻,对时事人物评判敏锐而准确。十胜十败说,言中霸王薨,虎狼喻玄德,遗计定辽东都成为了脍炙人口的三国轶事。郭嘉智慧渊深,通达事理,十余年为曹操出谋划策,动无遗失,过绝于人。赤壁战败,曹操又想起了郭嘉,叹息道,“假如郭嘉健在,我不至于落得这等地步! 荀彧[字:文若] 生卒:163-212(50岁) 籍贯[豫州]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 荀彧- 简明历史传记 荀彧从小就被人认为有王佐之才,董卓入京后辞官回乡带领族人迁到冀州。荀彧认为袁绍终不能成大事,便去东郡投靠曹操,曹操非常欣赏他,把他比作张良并任他为司马,那年荀彧二十九岁。曹操攻打陶谦时吕布袭取了兖州,荀彧临危不惧单身前往说退豫州刺史郭贡的数万人马,并与程昱保住了三座城池。不久吕布败走,荀彧又劝说曹操迎接汉献帝,因此被升为侍中、尚书令。因为荀彧多次推荐优秀人才给曹操如戏志才、郭嘉等,所以曹操更加敬重荀彧,每有大事都先与他商议。袁绍势力强大,曹操对是否与他开战而犹豫不决,荀彧就用四胜四败之说开导曹操,使他终下决心抗袁。官渡之战时回信坚定了曹操的意志,最后得已击败袁绍统一中原,这都是荀彧的计划。建安十七年董昭等人劝曹操即公位,荀彧私下表示反对,因此遭到曹操的忌恨,并在征讨孙权时带他出征,因为以往曹操出兵荀彧都是留守后方,因此荀彧又愁又怕,终于在寿春病亡,死后被追谥为敬侯,后又被追赠太尉。 荀彧- 简明演义传记 荀彧初为袁绍手下,因见其难成大事,遂携其侄荀攸投奔曹操,被曹操重用,称为“吾之子房也”。曹操攻打陶谦时吕布袭取了兖州,荀彧与程昱保住了三座城池。荀彧为曹操出过很多重要的战略谋划,如以兖州为基地、二虎竞食和驱虎吞狼、迎汉献帝往许都、开玄武湖练水军等等,立有大功。荀彧后为汉侍中、尚书令,参与国家大事并经常留守许都。袁绍势力强大,曹操对是否与他开战而犹豫不决,荀彧就用四胜四败之说开导曹操,使他终下决心抗袁。官渡之战筹划粮草供给及回信坚定了曹操的意志,最后得已击败袁绍统一中原,这都是

最具有领导力的人-曹操

最具有领导力的人_曹操 我们把时间追溯到东汉末年,曹操出身于一个显赫的官宦家庭。他不是汉家正统,汉献帝刘协却立他为汉室唯一合法的皇帝。他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书法家,是三国中曹魏的奠基人和主要缔造者。先为东汉大将军、丞相,后为魏王。他的儿子曹丕称帝后,追尊曹操为魏武帝。曹操一生以汉朝丞相的名义征讨四方,为统一中原做出了重大贡献,他当时不是一个皇帝却胜似皇帝。同时他在北方广泛屯田,对当时的农业生产恢复有一定作用。曹操是一名伟大的诗人,他的文学作品有特色、独具创新,对中国文学史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鲁迅先生评价曹操为"改造文章的祖师"。曹操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孟德新书》等书。汉末书法评论家评出章草大家五人,其中曹操便是其中之一。曹操可谓是多才多艺的一代霸主。 一、论曹操的领导艺术: 1、总揽全局,富有战略眼光 领导者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职能就是要为自己及其组织正名,从而获得其追随者的认同和支持,获得合法的权威。“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曹操最为成功的一项政治决策,充分体现了其作为一名领导者的战略眼光。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曹操之所以能继袁绍后成为最大的割据势力,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策发挥了重大作用。群雄割据时期,虽然东汉政权已经名

存实亡,但其作为统治上的正统地位仍受到民众的广泛认同。此时汉献帝已成为一个名存实亡的君主,但仍成为各方豪强争斗的对象。曹操接受谋士毛玠“挟天子以令不从”的策略,将献帝迎到了许昌。曹操的这一举动,等于把自己变成了天子的代言人,以天子名义进行封赏、任命,乃至征战,把自己由一地方豪强变成了正统权威,其军队也由地方武装变成了所谓的帝王之师。从此,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师出有名,造成政治上的极大优势,尽收豫州之地,关中诸将望风而从。这就是善于站在全局的高度思考和处理问题,以宽广的视野洞察形势、谋划工作,统筹兼顾。 2、唯才是举 用人最根本的两条应该是获得最优秀的人才和最大效率 的使用人才。 (1)曹操一改两汉唯德取才的选拔人才的方式,提出“唯才是举”的用人观点,确实是一大突破。曹操认为“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即认为治世重德、乱世重才,在天下未定的群雄争霸时期,应该改变成规,不拘小节选拔人才。为此,曹操四次发布《求贤令》,广求各种人才,这样的选才策略为曹操树立了求才若渴的良好形象,吸引了大批人才。 (2)在这个原则下,曹操获得了大量的人才,“操曰:‘荀彧、荀攸、郭嘉、程昱,机深智远,虽萧何、陈平不及也。张辽、许褚、李典、乐进,勇不可当,虽岑彭、马武不及也。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