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肠胃系疾病之腹痛

中医内科学肠胃系疾病之腹痛

1)寒邪内阻证:寒邪凝滞,中阳被遏,脉络痹阻-温里散寒、理气止痛-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加减

高良姜香附子各9g干姜、紫苏、乌药、陈皮

2)湿热壅滞证:湿热内结,气机壅滞、腑气不通-通腑泄热,行气导滞-大承气汤加减大黄12厚朴24枳实12芒硝6

3)饮食积滞证:食滞内停,运化失司,胃肠不和-消食导滞,理气止痛-枳实导滞丸

大黄、枳实、神曲、黄芪、黄连、泽泻、白术、茯苓

4)肝郁气滞证:肝气郁结,气机不畅,疏泄失司-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

柴胡陈皮各6g 香附川芎枳壳芍药各5g 炙甘草3g

5)瘀血内停证:瘀血内停,气机阻滞,脉络不通-活血化瘀,和络止通-少腹逐瘀汤

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川牛膝蒲黄五灵脂元胡索

6)中虚脏寒证:中阳不振,气血不足,失于温养-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

芍药酒炒18桂枝9炙甘草6生姜9大枣4枚饴糖30

(中医内科学)腹痛、鼓胀模拟题

[真题] (中医内科学)腹痛、鼓胀 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1题: 气滞腹痛宜选方 A.大四七汤 B.香连丸 C.金铃子散 D.半夏厚朴汤 E.柴胡疏肝散 参考答案:E 答案解析: 第2题: 寒邪内阻腹痛的治法是 A.消食导滞,理气止痛 B.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C.泄热通腑,行气导滞 D.散寒温里,理气止痛 E.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3题: 实热腹痛证宜选方 A.大承气汤 B.泻青丸 C.龙胆泻肝汤 D.大黄黄连泻心汤 E.玉女煎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第4题: 王某,女,65岁。形体消瘦,久病腹痛,喜温喜按,常在进食生冷后加重,伴

有神疲乏力,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象沉细。该病例腹痛属于 A.寒邪中阻腹痛 B.寒实积滞腹痛 C.中脏虚寒腹痛 D.寒积食滞腹痛 E.脾肾阳虚腹痛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5题: 肾阳不足,寒邪内侵的腹痛特点是 A.脘腹胀满疼痛中医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考点(题)纵览 B.脐中痛不可忍 C.腹中雷鸣切痛 D.腹中冷痛 E.少腹拘急冷痛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第6题: 寒邪内阻腹痛的主要特点是 A.腹部胀痛,攻窜不定 B.腹部刺痛,痛处不移 C.腹痛绵绵,时痛时止 D.腹痛急暴,得温痛减 E.饥则痛甚,得温稍减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7题: 叶某,男,55岁。久病腹痛,时作时止,喜温喜按,伴有神疲乏力,畏寒肢冷,便溏,舌淡苔白,脉象沉细。该病例中医方剂当用 A.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 B.大黄附子汤 C.小建中汤 D.附子理中丸 E.保和丸合良附丸

《中医内科学》胃痛

《中医内科学》胃痛 第一节胃痛 胃痛是由于胃气阻滞,胃络瘀阻,胃失所养,不通则痛导致的以上腹胃 脘部发生疼痛为主症的一种脾胃肠病证。胃痛, 又称胃脘痛。 本病在脾胃肠病证中最为多见,人群中发病率较高,中药治 疗效果颇佳。 古典医籍中对本病的论述始见于《内经》。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谓:“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上支两胁,膈咽不痛,食饮不下。”《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也说: “厥阴司天,风淫所胜,民病胃脘当心而痛。”说明胃痛与木气偏胜,肝胃失和有关。《素问,举痛论篇》还阐发了寒邪 入侵,引起气血壅滞不通而作胃痛的机理。《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曰:“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下之,利不止。”其中的“心中疼”,即是胃痛,此为后世辨治寒热错杂胃痛提供了有益的借 鉴。后世医家因《内经》胃脘当心而痛一语,往往将心痛与 胃痛混为一谈,如《千金要方?卷-心腹痛》中有九种心 痛,九种心痛是虫心痛、注心痛、风心痛、悸心痛、食心痛、饮心痛、冷心痛、热心痛、去来心痛。这里所说的心痛,实际上多指胃痛而言。《济生方?腹痛门》对胃痛的病因作了较

全面的论述:九种心痛“名虽不同, 而其所致皆因外感, 七情,或饮啖生冷果实之类,使邪气搏于正气,邪正交击, 气道闭塞,郁于 中焦,遂成心痛。”《和剂局方》 《太平圣惠 方》《圣济总录》等书,采集了大量医方,其治胃痛,多用 辛燥理气之晶,如白豆蔻、砂仁、广薷香、木香、檀香、了 香、高良姜、 干姜等等。 金元时期,《兰室秘藏, 卷二》 立“胃 脘痛”一门,论其病机,则多系饮食劳倦而致脾胃之虚, 又为 寒邪所伤导致。论其治法,大旨不外益气、温中、理气、和 胃等。《丹溪心法?心脾痛》谓:“大凡心膈之痛,须分新久, 若明知身受寒气,口吃冷物而得病者,于初得之时,当与温 散或温利之药;若病之稍久则成郁,久郁则蒸热,热久必生 的混淆引起了明代医家的注意, 如明代《证治准绳?心痛胃脘 痛》中写道:“或问丹溪言心痛即胃脘痛然乎 ?曰心与胃各 脏,其病形不同,因胃脘痛处在心下,故有当心而痛之名, 岂胃脘痛即心痛哉 ?”《医学正传,胃脘痛》更进一步指出前 胃脘而实不在心也。”从而对两病进行了较为明确的区分。 其后《景岳全书,心腹痛》对胃痛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进 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清代《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的“久 痛人络”之说,《医林改错》《血证论》对瘀血滞于中焦,胀满 刺痛者,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本病证以胃脘部疼痛为主症,西医学中的急性胃炎、慢性胃 炎、消化性溃疡、胃痉挛、胃下垂、胃粘膜脱垂症、胃神经 官能症等疾病,当其以上腹部胃脘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时, 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胃痛的病因主要为外感寒邪,饮食所伤,情志不遂,脾胃虚 弱等。 1.寒邪客胃寒属阴邪,其性凝滞收引。胃脘上部以口与外 界相通,气候寒冷,寒邪由口吸人, 或脘腹受凉, 寒邪直中, 内客于胃,或服药苦寒太过,或寒食伤中,致使寒凝气滞, 胃气失和,胃气阻滞,不通则痛。正如《素问,举痛论篇》 所说:“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 故痛。” 内沮 火, ”胃痛亦有属热之说,至丹溪而畅明。胃痛与心痛 人以胃痛为心痛之非:“古方九种心痛, 详其所由, 皆在

中医内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3)

中医内科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第三章脾胃系病症 第一节胃痛 一、选择题 【A1型题】 1.最早记载胃脘痛病名的是下列哪一部医著() A.《内经》 B.《金匮要略》 C.《诸病源候论》 D.《丹溪心法》 E.《医宗必读》 2.胃痛是由于哪些脏腑功能失调造成的() A.肺肝肾 B.心肝肾 C.胃肝脾 D.脾肝肾 E.肺脾肝 3.下列哪项不是胃痛病的病因() A.感受外邪 B.饮食所伤 C.情志抑郁 D.脾胃虚弱 E.房劳过度 4.因情志所伤引起的胃痛,和情绪关系密切可能是下列哪种疼痛()A.刺痛 B.胀痛 C.灼痛 D.隐痛 E.冷痛 5.下列哪项是胃痛与肝关系密切的表现() A.刺痛 B.胀痛 C.灼痛 D.隐痛

E.冷痛 6.下列除哪项外均为胃痛的治疗原则() A.温胃散寒,行气止痛 B.消食导滞,降逆止呕 C.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D.疏肝泄热,和胃止痛 E.化瘀通络,和胃止痛 7.下列哪一项不是胃痛的证型() A.脾胃虚寒 B.肝气犯胃 C.痰饮内阻 D.胃阴不足 E.外邪犯胃 8.因寒邪犯胃引起胃痛年主要表现的疼痛是()A.冷痛拒按而喜温 B.胀痛引两胁 C.冷痛喜温喜按 D.刺痛固定不移 E.灼痛隐隐 9.因肝气犯胃引起胃痛的主要表现的疼痛是()A.冷痛拒按而喜温 B.胀痛引两胁 C.冷痛喜温喜按 D.刺痛固定不移 E.灼痛隐隐 10.因脾胃虚寒引起胃痛的主要表现的疼痛是()A.冷痛拒按而喜温 B.胀痛引两胁 C.冷痛喜温喜按 D.刺痛固定不移 E.灼痛隐隐 11.因胃阴不足引起胃痛的主要表现的疼痛是()A.冷痛拒按而喜温 B.胀痛引两胁

C.冷痛喜温喜按 D.刺痛固定不移 E.灼痛隐隐 12.因瘀阻胃络引起胃痛的主要表现的疼痛是() A.冷痛拒按而喜温 B.胀痛引两胁 C.冷痛喜温喜按 D.刺痛固定不移 E.灼痛隐隐 【A2型题】 13.某患者,胃痛暴作,疼痛剧烈,得温痛减,遇寒加剧,口淡不渴,或喜热饮,舌淡苔薄白,脉弦紧。其主要病机为() A.寒邪犯胃,胃气不通 B.饮食停滞,胃失和降 C.肝气郁滞,胃失和降 D.湿热中阻,胃失和降 E.瘀血内停,脉络不通 14.胃脘疼痛,胀满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大便不爽,得矢气或便后稍舒,舌苔厚腻,脉滑。其治法是() A.温胃散寒,行气止痛 B.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C.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D.疏肝泄热,和胃止痛 E.化瘀通络,和胃止痛 15.胃脘胀闷,痛连两胁,攻撑走窜,遇烦恼则痛作或痛甚,喜太息,胸闷嗳气,大便不爽,舌苔多薄白,脉弦。其治疗首选取方为() A.良附丸加减 B.保和丸加减 C.柴胡疏肝散加减 D.丹栀逍遥散或化肝煎加减 E.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 16.胃脘灼痛,痛势急迫,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数。其主要病机是() A.夏令暑湿浊气,动扰胃腑

中医内科学脾胃系病证三模拟题

[ 模拟] 中医内科学脾胃系病证(三) A3 型题以下提供若干个案例,每个案例下设若干道考题。请根据答案所提供的信息,在每一道考题下面的A、B、C、D、E 五个备选答 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某男,25 岁,突然上腹部疼痛,喜温拒按,遇寒加重,欲加衣被,蜷卧,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第 1 题: 其应辨证为 A. 脾胃虚寒 B. 饮食伤胃 C. 肝气犯胃 D. 寒邪客胃 E. 痰气交阻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 2 题: 宜选何方 A. 附子理中汤加减 B. 黄芪建中汤加减 C. 少腹逐瘀汤加减 D. 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加减 E. 香苏散合良附丸加减参考答案:E 答案解析: 某女,38 岁,曾患崩漏经治已愈,现患者自觉腹中空空,似饥非饥,似辣非辣,难以形容,伴失眠多梦,舌质淡,脉细弱。 第 3 题: 其应辨病辨证为 A. 胃阴不足胃痛 B. 胃阴不足痞满 C. 湿热阻胃痞满 D. 胃热嘈杂

E. 血虚嘈杂参考答案:E 1 答案解析: 第 4 题: 其治法为 A. 养阴益胃,调中消痞 B. 养阴益胃,和中止痛 C. 清热化痰和中 D. 健脾益胃和中 E. 益气养血和中参考答案:E 答案解析: 第 5 题:应首选何方治疗 A. 益胃汤加减 B. 一贯煎加减 C. 温胆汤加减 D. 君子汤加减 E. 归脾汤加减参考答案:E 答案解析: 某男,20 岁,患者于一天前出现恶寒发热,继之腹痛,泻下赤白脓血便,肛门灼热。现病人已无寒热症状,腹痛剧,里急后重,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滑。第 6 题: 应以何方为基础治疗 A. 白头翁汤 B. 芍药汤 C .白头翁汤合芍药汤 D. 葛根苓连汤 E. 不换金正气散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第7 题:若病人痢下赤多白少,口渴喜冷饮,应加 A. 地榆、丹皮、苦参 2

中医内科学-第九版-胃痛

胃痛 【定义】 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亦称“胃脘痛”。根据胃痛的临床表现,西医学中的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急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痉挛等疾病以上腹胃脘部疼痛为主要症状者,均可参考本节进行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 一、病因 1.外邪犯胃 外感寒、热、湿诸邪,客于胃,皆可致胃脘气机阻滞,不通则痛。其中尤以寒邪犯胃为多,寒性收引,易使气机郁滞,致胃气不和而胃痛暴作。若中阳素虚者,则更易因受寒而发病。 2.饮食不节 这是胃痛最常见的病因。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和腐熟水谷。如长期过食或暴食生冷,耗伤中焦阳气;或饮酒无节,损伤胃体;或偏食辛辣,蕴热伤阴或嗜食肥腻,积滞难消,酿生湿热;或饥饱无常,特别是空腹过劳或饱餐后用力过度而损伤胃气等,均可导致气机阻滞,发生胃痛。 3.情志失调 忧思恼怒,思则气结,怒则气逆,伤肝损脾,肝失疏泄,横逆犯胃,脾失健运,胃气阻滞,均致胃失和降,而发胃痛。 4.脾胃素虚 脾胃为仓廪之官,主受纳及运化水谷,互为表里,共主升降。若素体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气机不畅;或中焦虚寒,失其温养;或胃阴亏虚,胃失濡养,则均可导致胃痛。素体脾胃虚弱,遇有饮食失调、外感邪气、情志刺激,更易引起胃痛发作或加重。 5.药物损害 过服寒凉、温燥中西药物,伤胃体,耗胃气,损胃阴,使脾失健运,胃失和降,不通而痛。 二、病机 基本病机是胃气郁滞,失于和降,不通则痛。病理因素以气滞为主,并见食积、寒凝、热郁、湿阻、血瘀等。胃痛的病变部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 胃痛的病机演变复杂多异,归纳起来,主要是虚实、寒热、气血之间的演变和转化。胃痛的病理性质可分为虚实两类。胃痛初期多由外邪、饮食、情志所伤,多属实证;若久痛不愈,或反复发作,脾胃受损,可由实转虚。如因寒而痛者,寒伤阳气,可形成虚寒胃痛;因热而痛者,热邪伤阴,可形成阴虚胃痛。虚证胃痛,因脾胃功能虚弱,失于运化,又易受邪,形成虚实夹杂证,如脾胃虚寒者,易兼寒邪、食滞或湿浊等。从寒热来看,寒痛日久,过用

中医内科学-腹痛教案

. . . . . 中医内科学教案 讲授课程:中医内科学 授课专业:中西医结合临床本科授课年级:授课教师:

. . word .

《中医内科学张伯薛博瑜主人民卫生出版所授课2 授课学腹第四第六课程章 所属院、设计

授课年授课专 一、导本章节课程包括了腹痛的中医辨证论治(定义、病因病机、诊断、辨证论治)等内容;要求学具备腹痛的中医辩证论治的能力 ]、学习态度与价值观(情感知识、技能(能力二、学习目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能力、学习态度与价值观(情感知识目标熟悉腹痛的概念及相关背景,以及与现代医学相关疾病的关系了解腹痛的中医病因病机掌握腹痛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辩证论治要点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腹痛病案,并给出合理的辩证论治方案 技能目标通过讲解辩证分型及理法方药,使得学生对腹痛的辩证分型及施治有所掌握通过学习,使学生具备分析临床病例,制定合理治疗方案的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 下各种形式的互动,培养学生利用多种信息资源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习态度与价值观(情感):)(1通过讲解,让学生认识到临床上腹痛的诊治现状,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兴趣。 讲解病因病机,结合中医的认识以及现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2()易于理解,并提倡健康生活方式。使学生认识到腹痛病的重)(3及与西医常见相关疾病的关系特点,通过学习腹痛的常见病因特点,1

要性,腹痛知识宣教的重要性,引导建立学生的医者仁心价值观通过组织病例讨论,即学即用,使学生认识到学好基础知识对临床工作的重要性培养进行拓展性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介绍腹痛的中西医治疗的热点及前沿发展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对中西医结合治病的认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腹痛的病因病机、诊断、鉴别诊断、辩证要点及辩证论治难点腹痛的病因

中医内科学脾胃病试题

◎<名词解释>◎<是非题>◎<填空题> ◎<简答题>◎<问答题>◎<病案分析> ◎<答案> ※<标题一> 一、A型选择题 1.胃的主要病变脏腑在胃,与那些脏腑关系最密切() A.肝肾 B.肝脾 C.胆肾 D.脾肾 E.心肺2.肝胃郁热胃痛的特点是() A.隐痛 B.灼痛 C.胀痛 D.暴痛 E.刺痛3.阴虚胃痛的主要病机是() A.胃失温养 B.胃失濡养 C.气机不畅 D.胃腑积滞 E.瘀血内停 4.胃脘疼痛,如针刺、似刀割,痛有定处,按之痛甚,痛时持久,食后加剧,入夜尤甚,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涩。治方应首选() A.血府逐瘀汤 B.桃红四物汤 C.桃仁红花煎 D.芍药甘草汤 E.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 5.周某某,男,18岁,前日因食过饱后即胃脘胀痛,嗳腐吞酸,大便不畅,苔厚腻,前医曾用保和丸不效,现胃脘痛而便闭,当用保和丸合下列何方治疗为最佳() A.小承气汤 B.大承气汤 C.枳实导滞丸 D.小陷胸汤 E.理中汤 6.胃痛病名在唐宋以前中医文献中最常与何病混淆() A.心痛 B.胃痞 C.胁痛 D.胆胀 E.腹痛7.外邪犯胃胃痛的发病以何邪最为常见() A.风邪 B.暑邪 C.寒邪 D.湿邪 E.热邪8.胃痛发病的关键病机是() A.气虚 B.气怯 C.气陷 D.气滞 E.气逆9.下列症状对胃痛和胁痛的鉴别诊断最具有价值者为() A.疼痛的部位 B.疼痛的性质 C.疼痛的持续时间 D.疼痛的兼症 E.疼痛的诱因 10.患者张某,男,27岁,聚餐后出现胃脘疼痛,胀满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大

中内讲稿-脾胃系病证

第三章脾胃系病证 概述 一、脾胃的生理功能与特点 生理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主肌肉、四肢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与脾相表里。 脾胃——共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四肢百骸、五脏六腑皆赖以养生理特点:胃主纳,脾主化。 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一纳一化,一升一降→生化气血 脾喜燥而恶湿,为太阴湿土之脏 胃喜润而恶燥,为多气多血之腑 二、脾胃的病理特征 脾胃的病理主要表现在收纳、运化、升降、统摄等功能的异常 脾病多虚,胃病多实。 脾运化水谷功能减退→机体运化吸收功能失常→便溏、腹胀、倦怠、消瘦运化水湿功能减退→水湿内停→湿、痰、饮→泄泻→ 胃收纳、腐熟水谷及通降功能失常→食欲不振 →中气不能运行→胃痛、痞满、便秘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嗳气、恶心、呕吐、呃逆 三、脾胃与其它脏腑的关系 肾脾虚化源不足→五脏之精少而肾失滋养 肾阳虚衰→脾失温煦,运化失职→泄泻 肝生理:肝木疏土,助其运化 脾土营木,利其疏泄 病理:肝郁气滞→乘脾犯胃→胃痛、腹痛 四、治疗要点 1.根据脾胃的生理特点组方遣药常用甘凉滋润之剂 ①生理胃为阳土,喜润恶燥病理燥热易伤胃阴慎用辛香燥热之药 脾为阴土,喜燥恶湿湿易伤脾——多用醒脾化湿之剂 少用甘润滋腻之品 ②生理脾气主升——脾以升为健病理常用健脾益气升提之品 胃气主降——胃以降为和多用和中、益胃、降逆之药 ③实则阳明——胃病多实、多热——多用消导、和胃、泄热之品 虚则太阴——脾病多虚、多寒——常用健脾、行气温中之品 ④六腑以通为用,传化物而不藏——治疗胃肠病证,常以通为主法 2.久病注意活血通络 久病入络,久痛入络——脘腹久痛、噎膈——注意活血通络、散结消瘀 3.注意整体治疗

(中医内科学)胃痛、头痛模拟题

[真题] (中医内科学)胃痛、头痛 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1题: 胃痛肝气犯胃证的临床特征是 A.胃脘胀痛,嗳腐吞酸 B.胃脘灼痛,痛势急迫 C.胃痛隐隐,心烦嘈杂 D.胃脘胀痛,连及两胁 E.胃脘刺痛,痛有定处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肝气郁结犯胃,故见胀痛。胁为肝之分野,故痛连及两胁。 第2题: 某女,40岁,近4天来胃脘胀痛,攻撑作痛,连及两胁,嗳气频频,舌苔薄白,脉弦。其辨证为 A.气滞血瘀 B.肝胃郁热 C.肝郁化火 D.肝气犯胃 E.饮食停滞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3题: 肝胃郁热胃痛的特点是 A.灼痛 B.刺痛 C.隐痛 D.暴痛 E.胀痛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第4题:

患者刘某,男,50岁,胃脘疼痛反复发作20年,近2天因进食生冷后胃脘疼痛加剧,疼痛隐隐,进食后缓解,喜抚慰和温熨,治疗最佳方剂为 A.保和丸 B.香苏散合良附丸 C.化肝煎 D.附桂理中丸 E.香砂六君子汤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第5题: 寒邪犯胃之胃痛的脉象多为 A.弦脉 B.浮紧脉 C.弦紧脉 D.浮脉 E.革脉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6题: 患者胃脘刺痛,痛有定处而拒按,食后痛甚,舌质紫暗,脉涩。其证候是 A.食积气阻 B.气机阻滞 C.血瘀血虚 D.气虚血瘀 E.瘀血停滞 参考答案:E 答案解析: 胃脘刺痛,痛有定处而拒按,舌质紫暗,脉涩。为瘀血停滞之征。 第7题: 胃痛的病理特点是 A.肝胃不和,胃气郁滞 B.脾胃不和,气机郁滞 C.胃气上逆,失于和降 D.肝郁化火,胃气郁滞 E.胃气郁滞,失于和降

脾胃科中医病历范文

中 入院记录 姓名:郑×职业:保安 性别:男工作单位:常州市奇丰机械电子厂 年龄:23岁住址:江苏省金坛市社头镇前春村委芦巷村28号婚姻:未婚供史者(注明与患者关系):患者本人 出生地:江苏金坛入院日期:2010 年10 月03 日16:45时 民族:汉族记录日期:2010 年10 月03 日17:00时 发病节气:秋分后“” 主诉:胃脘隐痛1年,加重一周。 现病史:患者于xx年xx月中旬饮入凉啤酒后出现胃脘部隐痛,自服药物后缓解(具体不详)。此后间断出现胃脘隐痛,餐后胀满,畏寒,服用雷尼替丁胶囊、香砂养胃丸后缓解。近一周无明显诱因,出现胃脘部隐痛加重。于xx年xx月于xx医院行胃镜示:;病理示:。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口服及中药汤剂症状可缓解,今日为求系统治疗收住我院,刻下症:胃脘隐痛,喜按,畏冷恶风,食后胀满,无恶心呕吐,纳可,夜眠安,二便可。 既往史:双膝关节骨质增生xx年,左膝稍重,外敷药物好转。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否认肝炎病史。 过敏史:否认药物、食物及其他过敏史。 个人史:原籍出生,无外地久居史,无血吸虫病等疫水接触史,无地方病或传染病流行区居住史,无工业毒物、粉尘及放射性物质接触史,生活较规律,居住环境一般,无潮湿之弊,无烟酒等不良嗜好史。无冶游史,无性病史。 婚育史:已婚,已育。 家族史:无家族性遗传病、传染病史。 体格检查 T:37.5℃,P:67次/分,R:18次/分,BP:118/72mmHg 神志清楚,精神一般,表情自如,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形体适中,自主体位,步行入院,步态正常,查体合作,语声正常,无异常声音如呻吟、呃逆等,无特殊气味。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出血点及紫癜,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无畸形,眼睑、球结膜无水肿,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耳廓无畸形,外耳道通畅,听力无异常,鼻中隔无偏曲,口唇无紫绀,咽充血,扁桃体无肿大。颈软无抵抗,气管位置居中,甲状腺正常,甲状腺血管无杂音,颈静脉正常,肝-颈静脉回流征阴性,颈动脉搏动正常,双侧无杂音。胸廓对称无畸形,胸壁静脉无曲张,胸骨无压痛,两肺语音传导正常,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不弥散,无震颤,叩诊双侧浊音界正常,心率67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无心包摩擦音。胃脘部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墨菲氏征阴性,双肾区无叩击痛。脊柱正常,

(中医内科学)泄泻、胁痛模拟题

[真题] (中医内科学)泄泻、胁痛 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1题: 患者大便时溏时泻,水谷不化,稍进油腻之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饮食减少,脘腹胀闷不舒,面色萎黄,舌淡苔白,脉缓弱。治疗应首选 A.藿香正气散 B.黄芪汤 C.参苓白术散 D.枳实导滞丸 E.附子理中丸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2题: 泄泻腹痛,泻而不爽,粪色黄褐而臭,肛门灼热,小便短黄,舌苔黄腻,脉濡数。证属 A.寒湿泄泻 B.湿热泄泻 C.脾虚泄泻 D.肾虚泄泻 E.伤食泄泻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第3题: 治疗泄泻初起不宜 A.清化 B.疏解 C.固涩 D.消导 E.分利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4题: 治疗脾胃虚弱泄泻,应首选 A.补中益气汤 B.枳术丸 C.香砂六君子汤 D.参苓白术散 E.附子理中汤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5题: 导致泄泻发生的重要因素在于 A.肾阳虚衰 B.感受外邪 C.脾胃虚弱 D.食滞肠胃 E.脾虚湿盛 参考答案:E 答案解析: 第6题: 腹痛肠鸣,泻下粪便臭如败卵,伴有不消化食物,泻后痛减,脘腹痞满,不思饮食,舌苔垢浊,脉滑。中医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考点(题)纵览证属 A.寒湿泄泻 B.湿热泄泻 C.伤食泄泻 D.肝郁泄泻 E.脾虚泄泻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7题: 下列泄下粪便中辨出何为湿热泄泻的特点 A.泻下如水样便 B.泻下粪便臭如败卵 C.时溏时泄、水谷不化 D.泻下粪色黄褐而臭 E.泄泻清稀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8题: 患者刘某,每因情绪紧张时出现腹痛泄泻。且多伴有胸胁胀闷,嗳气少食,舌淡红,脉弦。治当 A.解郁疏肝 B.泄肝除湿 C.疏肝和胃 D.调和脾胃 E.抑肝扶脾 参考答案:E 答案解析: 第9题: 患者泄泻清稀,甚者如水样,腹痛肠鸣,脘闷纳少,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缓。应诊为何种证候 A.肝郁泄泻 B.肾虚泄泻 C.寒湿泄泻 D.暑湿泄泻 E.脾虚泄泻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10题: 王某,反复泄泻10余年,稍进油腻或生冷之品,大便次数增多,水谷不化,脘腹胀闷不舒,面色萎黄,肢倦乏力,纳食减少,舌淡苔白,脉细弱。此时选用何方最为适宜 A.附子理中汤 B.参苓白术散 C.胃苓汤 D.六君子汤 E.藿香正气散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中医内科学 脾胃疾病

第三章脾胃系病证 脾主运化,主升清,主统血,主肌肉、四肢,司二便,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志为思,其液为涎。胃与脾同属中焦,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以和降为顺,与脾相为表里,共有“后天之本”之称,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皆赖以所养。脾胃的病理表现主要是受纳、运化、升降、统摄等功能的异常。 脾为太阴湿土之脏,喜温燥而恶寒湿,得阳气温煦则运化健旺;胃有喜润恶燥之特性,胃不仅需要阳气的蒸化,更需要阴液的濡润,胃中阴液充足,有助于腐熟水谷和通降胃气。若脾的运化水谷精微功能减退,则机体吸收消化功能失常,以致出现便溏、腹胀、倦怠、消瘦等病变,运化水湿功能失调,产生湿、痰、饮等病理产物,发生泄泻等病症;若胃受纳腐熟水谷及通降功能失常,不仅影响食欲,还可因中气不能运行,而发生口臭、胃痛、痞满及大便秘结,若胃气失降而上逆,可致嗳气、恶心、呕吐、呃逆等证。 脾胃与肝肾关系最为密切,脾虚化源不足,五脏之精少而肾失所营;肾阳虚衰则脾失温煦,运化失职而致泄泻;肝木疏土,助其运化,脾土营木,利其疏泄,肝郁气滞易犯脾胃,引起胃痛、腹痛等。依据脾胃的生理功能和病机变化特点,我们将胃痛(吐酸、嘈杂)、痞满、腹痛、呕吐、呃逆、噎膈(反胃)、泄泻、便秘等归属为脾胃病证。上述病证虽归属于脾胃,但与其他脏腑亦密切相关,临证中应注意脏腑之间的关联,随证处理。 此外,脾胃为人体重要脏腑,气血、津液、湿痰饮等方面的病证多与之有关,如便血有因脾失统摄所致,脾失转输,水津敷布失常,水湿停聚,可致痰饮或水肿等,但从编排、讲授角度着眼,分别将其归属气血津液及肾的病证等。至于脾虚生痰、上渍于肺之咳嗽,脾胃气虚、血之化源不足、心失所养之心悸,脾气虚弱、运化失职、水湿停聚之臌胀等病证,依据其病证整体相关性,分别属于各个脏腑系统。 第一节胃痛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指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胃脘痛”之名最早记载于《内经》,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指出:“胃病者,腹瞋胀,胃脘当心而痛。”《内经》首先提出胃痛的发生与肝、脾有关,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灵枢·经脉》说:“脾,足太阴之脉,……入腹属脾络胃,……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还提出寒邪、伤食致病说,如《素问·举痛论篇》:“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能散,小络急引,故痛。”《素问·痹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唐宋以前文献多把属于胃脘痛的心痛和属于心经本身病变的心痛混为一谈。如《伤寒论·辩太阳病脉证并治》说:“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鞕,大陷胸汤主之。”这里的心下痛指的是胃脘痛。又如《外台秘要·心痛方》说:“足阳明为胃之经,气虚逆乘心而痛,其状腹胀归于心而痛甚。谓之胃心痛也。”这里说的心痛也是指胃脘痛。宋代之后医家对胃痛与心痛混谈提出质疑,如《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九痛叙论》曰:“夫心痛者,在方论有九痛。内经则曰举痛,一曰卒痛,种种不同,以其痛在中脘,故总而言曰心痛,其实非心痛也。”直至金元时代《兰室秘藏·二十二》首立“胃脘痛”一门,将胃脘痛的证候、病因病机和治法明确区分于心痛,使胃痛成为独立的病证。此后,明清时代进一步澄清了心痛与胃痛相互混淆之论,提出了胃痛的治疗大法,丰富了胃痛的内容,如《证治准绳·心痛胃脘痛》曰:“或问丹溪言痛即胃脘痛然乎?曰心与胃各一脏,其病形不同,因胃脘痛处在心下,故有当心而痛之名,岂胃脘痛即心痛者哉?”《医学正传·胃脘痛》说:“古方九种心痛,……详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实不在于心也。”“气在上者涌之,清气在下者提之,寒者温之,热者寒之,虚者培之,实者泻之,结者散之,留者行之。”《医学真传·心腹痛》还指出了要从辨证去理解和运用“通则不痛”之法,书中说:“夫通者不痛,理也。但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下逆者使之上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无非通之之法也。”为后世辨治胃痛奠定了基础。 现代西医学指的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粘膜脱垂等病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要症状者,属于中医学胃痛范畴,均可参考本篇进行辨证论治,同时结合辨病处理。

中医内科学脾胃系病证(三)模拟题

[模拟] 中医内科学脾胃系病证(三) A3型题以下提供若干个案例,每个案例下设若干道考题。请根据答案所提供的信息,在每一道考题下面的A、B、C、D、E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某男,25岁,突然上腹部疼痛,喜温拒按,遇寒加重,欲加衣被,蜷卧,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第1题: 其应辨证为 A.脾胃虚寒 B.饮食伤胃 C.肝气犯胃 D.寒邪客胃 E.痰气交阻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2题: 宜选何方 A.附子理中汤加减 B.黄芪建中汤加减 C.少腹逐瘀汤加减 D.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加减 E.香苏散合良附丸加减 参考答案:E 答案解析: 某女,38岁,曾患"崩漏"经治已愈,现患者自觉腹中空空,似饥非饥,似辣非辣,难以形容,伴失眠多梦,舌质淡,脉细弱。 第3题: 其应辨病辨证为 A.胃阴不足胃痛 B.胃阴不足痞满 C.湿热阻胃痞满 D.胃热嘈杂 E.血虚嘈杂 参考答案:E

答案解析: 第4题: 其治法为 A.养阴益胃,调中消痞 B.养阴益胃,和中止痛 C.清热化痰和中 D.健脾益胃和中 E.益气养血和中 参考答案:E 答案解析: 第5题: 应首选何方治疗 A.益胃汤加减 B.一贯煎加减 C.温胆汤加减 D.君子汤加减 E.归脾汤加减 参考答案:E 答案解析: 某男,20岁,患者于一天前出现恶寒发热,继之腹痛,泻下赤白脓血便,肛门灼热。现病人已无寒热症状,腹痛剧,里急后重,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滑。第6题: 应以何方为基础治疗 A.白头翁汤 B.芍药汤 C.白头翁汤合芍药汤 D.葛根芩连汤 E.不换金正气散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第7题: 若病人痢下赤多白少,口渴喜冷饮,应加 A.地榆、丹皮、苦参

中医内科学资料—腹痛

中医内科学——腹痛 细目一:概述 一、腹痛的概念及源流 1.腹痛的概念 腹痛是指以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2.腹痛的源流 《内经》最早提出腹痛的病名,并认为腹痛由寒、热邪气客于胃肠引起。《金匮要略》对腹痛的辨证论治作了较为全面的论述:“病者腹满,按之不痛为虚,痛者为实,可下之。舌黄未下者,下之黄自去”。《诸病源候论》始将腹痛独立辨证,对其病因、证候进行详细表述,“凡腹急痛,此里之有病。”“由腑藏虚,寒冷之气客于肠胃膜原之间,结聚不散,正气与邪气交争,相击故痛”。金元时期李东垣将腹痛按三阴经及杂病进行辨证论治,并在治疗原则上提出“痛随利减,当通其经络,则疼痛去矣”。清代王清任指出对瘀血在中焦,可用血府逐瘀汤;瘀血在下焦,应以膈下逐瘀汤治疗。 二、腹痛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腹中有肝、胆、脾、肾、大小肠、膀胱等脏腑,并为足三阴、足少阳、手足阳明、冲、任、带等经脉循行之处。 三、腹痛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腹痛常见于西医学的肠易激综合征、消化不良、胃肠痉挛、不完全性肠梗阻、肠粘连、肠系膜血管病变、腹型癫痫、腹型过敏性紫癜、血紫质病、泌尿系结石、内疝、急慢性胰腺炎、肠道寄生虫等疾病。 细目二:病因病机 一、腹痛发生的常见内因与外因 内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素体阳虚。外因:外感时邪。 二、腹痛病机寒热虚实的内涵 腹痛寒热虚实病机:寒邪凝滞,阳气不运;湿热内结,气机阻滞;食滞中焦,升降失司;肝气横逆,气滞血瘀为实。中阳不足,气血亏虚,内失温养,不荣则痛为虚。 三、腹痛的基本病机及其转化 基本病机为腹中脏腑气机阻滞,气血运行不畅,经脉痹阻,“不通则痛”;或脏腑经脉失养,不荣而痛。病理性质不外寒热虚实四端,四者往往相互错杂。病理演变:急性暴痛,治不及时,或治不得当,气血逆乱,可致厥脱之证;若湿热蕴结肠胃,蛔虫内扰,或术后气滞血瘀,可造成腑气不通,腹痛拒按之阳明腑实证;气滞血瘀日久,可变生积聚。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一、腹痛的诊断要点 1.凡是以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部位的疼痛为主要表现者,即为腹痛。其疼痛性质各

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中应用四君子汤的分析

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中应用四君子汤的分析四君子汤在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临床治疗中的应用较为普遍,已获取 良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大大减轻患者的痛苦,且在临床治疗长时间应用中,延伸出多种加味方,提高药物的针对性,扩大应用范围,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恢复患者脾胃脏器的正常功能,促使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在临床治疗中需进一步提高药方的应用价值,以增强临床治疗效果。 标签: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四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 中医内科疾病脾胃气虚证[1]属于我国临床治疗中较为普遍的一种疾病,具备诱因多、病机复杂等特征。脾胃气虚证以年龄、心思重、过度劳累、饮食不规律等为主要诱因,患者常表现出精神状态不好、腹胀、舌苔发白、呃逆、消瘦、面色发黄、脉搏无力等,治疗不及时,会导致患者出现胃肠疾病、厌食等并发症。在传统治疗中多以中西医结合、西医等方式进行治疗,但是未具备明显的针对性,因此多数患者的临床疗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有的患者并发多种并发症,大大增加患者的痛苦。在中医中,脾胃属于五脏的根蒂,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重视患者的脾胃。四君子汤[2]属于脾胃气虚证临床治疗中使用较为普遍的方剂,因此得到广泛的应用。 1 四君子汤的概述 1.1 四君子汤组方 四君子汤在北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最早被提及,主要包括四种药材,其组方如下:去皮茯苓:15 g、人参:15 g、白术:15 g、炙甘草:6.1 g,上述4种药材需水煎12 h,口服用药,并可在口服过程中,增加白汤或者是食盐少许以用于调味。 1.2 四君子汤功能与作用 在临床治疗中使用四君子汤,主要是因为其具备益气健脾功能,在脾胃气虚证的临床治疗使用较为普遍。四君子湯在运化、纳谷乏力、脉弱、食少等患者的治疗中适用。脾胃虚弱的患者普遍存在气短乏力、气血生化不足、语言低微等情况;脾胃失调的患者会出现食欲降低、湿浊内生等症状。在传统中医中普遍存在这样的认识:中焦脾胃气虚患者普遍存在脉虚弱、舌淡等症状。而四君子汤中的人参属于常用的一种强壮滋补的药物,以人参多糖、人参皂苷为主要成分,具备提高免疫力、健脾养胃、安神益智、补脾益肺等的功能,充分发挥甘温益气的作用,属于君药,在失眠、心悸等症状的临床治疗中使用较为普遍,对患者的内分泌系统进行调节,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增强神经系统的稳定性;白术以维生素A、苍术酮、苍术醇、挥发油等为主要成分,具备增加食欲、止汗、燥湿利水、健脾和胃、安胎、化痰、补脾益胃等的功能,属于臣药,在食欲下降、虚胀、小便不利等症状的临床治疗中使用普遍;炙甘草性平、味甘,主要成分为黄酮、三萜类

中医内科学脾胃病试题

脾胃系病 ◎ ◎<名词解释>◎<是非题>◎<填空题> ◎<简答题>◎<问答题>◎<病案分析> ◎<答案> ※<标题一> 一、A型选择题 1.胃的主要病变脏腑在胃,与那些脏腑关系最密切()A.肝肾B.肝脾C.胆肾D.脾肾E.心肺2.肝胃郁热胃痛的特点是() A.隐痛B.灼痛C.胀痛D.暴痛E.刺痛3.阴虚胃痛的主要病机是() A.胃失温养B.胃失濡养C.气机不畅D.胃腑积滞E.瘀血内停 4.胃脘疼痛,如针刺、似刀割,痛有定处,按之痛甚,痛时持久,食后加剧,入夜尤甚,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涩。治方应首选()A.血府逐瘀汤B.桃红四物汤C.桃仁红花煎

D.芍药甘草汤E.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 5.周某某,男,18岁,前日因食过饱后即胃脘胀痛,嗳腐吞酸,大便不畅,苔厚腻,前医曾用保和丸不效,现胃脘痛而便闭,当用保和丸合下列何方治疗为最佳() A.小承气汤B.大承气汤C.枳实导滞丸D.小陷胸汤E.理中汤 6.胃痛病名在唐宋以前中医文献中最常与何病混淆()A.心痛B.胃痞C.胁痛D.胆胀E.腹痛7.外邪犯胃胃痛的发病以何邪最为常见() A.风邪B.暑邪C.寒邪D.湿邪E.热邪8.胃痛发病的关键病机是() A.气虚B.气怯C.气陷D.气滞E.气逆 9.下列症状对胃痛和胁痛的鉴别诊断最具有价值者为()A.疼痛的部位B.疼痛的性质C.疼痛的持续时间 D.疼痛的兼症E.疼痛的诱因 10.患者张某,男,27岁,聚餐后出现胃脘疼痛,胀满拒按,嗳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大便不爽,得矢气及便后稍舒,舌苔厚腻,脉滑。治宜选用()A.大承气汤B.小承气汤C.藿香正气丸 D.半夏泻心汤E.保和丸 11.胃脘疼痛,或有热感,口粘而苦,口干而不欲饮,小便色黄,

中医内科学脾胃系病证(六)模拟题

[模拟] 中医内科学脾胃系病证(六) X型题由一个题干和A、B、C、D、E五个备选答案组成,题干在前,选项在后。要求考生从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或二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第1题: 痞满的症状表现包括 A.心下痞塞 B.胸膈胀满 C.触之无形 D.按之柔软 E.压之无痛 参考答案:ABCDE 答案解析: 第2题: 以下何项为《内经》对呃逆叙述的内容 A.病因为"寒气" B.病机为胃气上逆 C.病危的征兆 D.与胃、肺有关 E.提出3种简易治疗方法 参考答案:ABCDE 答案解析: 第3题: 《丹溪心法》对痞满与胀满鉴别描述为 A."满而不痛者此为痞" B."胀满内胀而外亦有形" C."有胀有痛而满者实满也" D."痞者内觉痞闷,而外无胀急之形也" E."满者,胀满不行之谓" 参考答案:BD 答案解析: 第4题:

关于呕吐与噎膈,不正确的是 A.均有呕吐症状 B.呕吐进食顺畅、吐无定时 C.噎膈进食不顺、或食不得入 D.均病情轻、病程短、预后好 E.均病情重、病程长、预后欠佳 参考答案:DE 答案解析: 第5题: 呃逆的主症为 A.喉间呃呃连声 B.声短而频 C.难以自制 D.有声有物 E.嗳气,善太息 参考答案:ABC 答案解析: 第6题: 呕吐最常见于何病 A.急性胃炎 B.心源性呕吐 C.幽门梗阻 D.尿毒症 E.颅脑疾病 参考答案:AC 答案解析: 第7题: 腹痛所涉及器官经络包括 A.肝、胆、脾、肾 B.大小肠、膀胱 C.胃、三焦 D.足三阴、足阳明经 E.足少阳经,冲、任带脉 参考答案:ABDE

答案解析: 第8题: 胃脘痛治疗属于广义"通"法的包括 A.散寒、消食、泄热 B.理气、化瘀 C.温运脾阳 D.益胃养阴 E.通因通用 参考答案:ABCD 答案解析: 第9题: 以下何项与噎膈发生关系较疏 A.外感时邪 B.饮食不节 C.七情内伤 D.久病年老 E.劳力过度 参考答案:AE 答案解析: 第10题: 腹痛实证常见何证型 A.寒邪内阻 B.湿热壅滞 C.饮食积滞 D.肝郁气滞 E.瘀血内阻 参考答案:ABCDE 答案解析: 第11题: 张仲景把呃逆分为3种分别是 A.实证 B.虚证 C.寒证

中医内科学(腹痛)模拟试卷4

中医内科学(腹痛)模拟试卷4 (总分:5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7,分数:14.00) 1.下列除哪项外均为腹痛的治疗原则 (分数:2.00) A.温中散寒 B.健脾益胃,降逆√ C.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D.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E.活血化瘀 解析: 2.与腹痛有关的脏腑一般不包括 (分数:2.00) A.肝 B.大肠 C.小肠 D.膀胱 E.肾√ 解析: 3.腹痛胀满,按之痛甚,烦热口渴,大便秘结,中医辨证为 (分数:2.00) A.实热证√ B.虚寒证 C.食滞证 D.气滞证 E.寒实证 解析: 4.腹痛,以少腹拘急疼痛为主,得温可减,其中医病机为 (分数:2.00) A.寒邪直中少阴 B.寒邪直中太阴 C.厥阴经受寒√ D.寒凝气滞 E.寒凝血瘀 解析: 5.下列哪项为寒性腹痛的疼痛特点 (分数:2.00) A.腹部胀痛,攻窜不定 B.腹痛绵绵,时作时止 C.腹部胀满,疼痛拒按 D.腹痛急暴,得温痛减√ E.饥则痛甚,得食稍减 解析: 6.中虚脏寒型腹痛宜选何方 (分数:2.00) A.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 B.大承气汤

C.小建中汤√ D.少腹逐瘀汤 E.柴胡疏肝散 解析: 7.因食积引起腹痛的主要表现是 (分数:2.00) A.冷痛拒按而喜温 B.胀痛引两胁 C.冷痛喜温喜按 D.刺痛固定不移 E.胀满疼痛,拒按√ 解析: 二、 A3/A4型题(总题数:2,分数:20.00) 患者,男,70岁。腹痛月余,症见:脐周作痛绵绵,时作时止,喜温恶寒,喜按,形寒肢冷,神疲乏力,胃纳不佳,面色不华,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脉沉无力。(分数:14.00) (1).辨证为(分数:2.00) A.肝郁气滞 B.中虚脏寒√ C.寒邪内阻 D.脾肾虚寒 E.脾胃虚弱 解析: (2).治法为(分数:2.00) A.消食导滞,理气止痛 B.温中补虚,缓急止痛√ C.补气健脾,升清降浊 D.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E.散寒温里,理气止痛 解析: (3).首选何方治疗(分数:2.00) A.少腹逐瘀汤加减 B.右归丸 C.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 D.理中丸加减 E.小建中汤加减√ 解析: (4).若患者,腹痛下利,肢冷脉微细,应用(分数:2.00) A.附子理中汤√ B.痛泻要方 C.金匮肾气丸 D.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 E.真人养脏汤 解析: (5).该患者若肢冷甚,兼便秘应(分数:2.00) A.加六磨汤 B.加润肠丸 C.改用温脾汤加减√ D.加麻子仁 E.改用黄芪建中汤加减

中医内科学脾胃病证常考病证汇总

中医内科学脾胃病证常考病证汇总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执业医师和中医助理医师考试中占分值最多的科目,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中的脾胃病证都有哪些重要疾病呢?哪些是常考的知识点呢?医学教育网整理了相关的内容供大家学习。 胃痛 1.寒邪客胃证 代表方:良附丸加味。本方温胃散寒,理气止痛,适用于暴作、喜热恶寒的胃痛之证。 2.饮食伤胃证 代表方:保和丸加减。本方消食导滞,适用于饮食停滞,胃痛胀满,嗳腐吐食的胃痛证。 3.肝气犯胃证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本方具有疏肝理气的作用,用于治疗胃痛胀闷、攻撑连胁之证。

代表方:清中汤加减。本方具有清化中焦湿热的作用,适用于痛势急迫、胃脘灼热、口干口苦的胃痛。 5.瘀血停胃证 代表方: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前方活血行瘀,散结止痛,治血瘀内阻之胃痛。后方调气化瘀,治胃痛因气滞血瘀所致者。 6.脾胃虚寒证 代表方:黄芪建中汤加减。本方甘温补虚,缓中止痛,适用于胃脘隐痛,喜温喜按之脾胃虚寒证。 7.胃阴亏耗证 代表方: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 痞满 1.饮食内停证 代表方:保和丸加减。本方消食导滞,和胃降逆,用于食谷不化,脘腹胀满者。

代表方:二陈平胃汤加减。二陈汤燥湿运脾,行气和胃,平胃散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共奏燥湿健脾、化痰利气之功,用于脘腹胀满,呕恶纳呆之证。 3.湿热阻胃证 代表方:连朴饮加减。清热燥湿、理气化浊。 4.肝胃不和证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本方有疏肝行气止痛之效,可用于治疗因肝气郁结,腹痛走窜,牵引少腹或两胁之证。 5.脾胃虚弱证 代表方:补中益气汤加减。本方健脾益气,升举清阳,用于治疗喜温喜按、少气乏力的脘腹胀满者。 6.胃阴不足证 代表方:益胃汤加减。本方滋养胃阴,行气除痞,用于口燥咽干、舌红少苔之脘腹不舒者。 呕吐

中医内科学-腹痛教案

中医内科学教案讲授课程:中医内科学 授课专业:中西医结合临床本科 授课年级:授课教师:

病历一: 一患者三年来有胃痛史,经常服用某老中医中药而缓解。某晨患者感腹痛,自服“十香肚痛散”一支,痛稍缓解,旋即疼痛,下午二时疼痛加剧,请老医生出诊,诊后认为就是“胃肠积火、腑气不通(患者二天未大便)”,用调胃承气汤加味,一剂药后疼痛加剧。其家人请老医生复诊,答曰:需二、三剂才能见效,不用焦急。当夜十一时,病人汗出淋漓,腹痛翻滚,急往某医院外科急诊,诊为“弥漫性腹膜炎、中毒性休克”。经剖腹见:胃内容物、药液漏入腹腔,穿孔处在十二指肠球部。经抢救转危为安,40天后痊愈出院。 2、腹痛与胃痛及其它内科病症中出现得腹痛症状相鉴别。 (1)腹痛与胃痛:部位、兼症、联系 (2)腹痛与痢疾: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 (3)腹痛与霍乱:吐泻交作。 (4)腹痛与积聚:腹中包块。 (5)腹痛与鼓胀:外形胀大,脉络显露。 四、腹痛得辨证及治疗要点。 1、辨证要点: (1)辨腹痛性质: ①辨虚实 ②辨寒热 ③辨气滞 ④辨血瘀 ⑤辨伤食痛 (2)辨腹痛部位(大腹、脐腹、胁腹、少腹、小腹) 2、治疗要点 (1)“通”则不痛:腑以通为顺,以降为与。 如何理解“通”法: 《医学真传》说:“夫通则不痛,理也。但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调气以与血,调血以与气,通也;下逆者使之上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无非通之之法也。若必以下泄为通,则妄矣。” (2)审证求因,辨证用药:明辨寒热虚实。 (3)标本兼治:通非通下,不可单纯泻下,辅以理气通导之品;不可过用香燥,中病即止;虚痛宜温中补虚,益气养血。 (4)久痛入络:加辛温活血剂。 五、分证论治 讲授方法:结合临床讲解。 讲授内容: (1)寒邪内阻 主症:腹痛急迫、剧烈、拘急,得温痛减,遇寒更甚。 兼次症:恶寒身蜷,手足不温,口淡不渴,小便清长。 舌苔白腻。脉沉紧。 治法:温里散寒,理气止痛。 方药: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 高良姜、干姜:温中散寒; 乌药、香附、陈皮、紫苏:理气止痛。 临床应用: 寒气上逆,腹中雷鸣切痛,呕吐者,以附子粳米汤温中降逆; 内外皆寒,腹中冷痛,身体疼痛者,以乌头桂枝汤温里散寒; 寒滞肝脉,少腹拘急冷痛者,以暖肝煎暖肝散寒;10min 25m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