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完全手册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完全手册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完全手册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完全手册 (一)(集合与简易逻辑)

一、内容提要

1.本章主要内容是集合的初步知识与简易逻辑知识,是掌握和使用数学语言的基础,在学习函数及其它后续内容时,将得到充分的运用.

2. 集合的初步知识包括集合的有关概念、简章集合的表示及集合同集合之间的关系.

(1)集合的基本概念

①集合的元素

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集合A ,记作a A .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 .

②按集合所含元素的个数分类,集合可分为 .

③集合的元素具有 性、 性、 性.

④集合常用的表示方法: 、 、 .

⑤常见数集:R 表示 ;N 表示 ;Q 表示 ;Z 表示 .

(2)集合与集合的关系

①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如果集合A 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的元素,就说集合B 包含..集合A ,记作 ,这时也说是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

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如果A ? B ,且B ? A ,那么A B .

②补集:如果A ?S ,那么A 在S 中的补集Cs A= .

全集:如果一个集合含有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这个集合就可以看作一个全集,全集通常用U 表示.

③交集:A ?B = .并集:A ?B = .

(3)不等式的解法

①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0>>a a x 的解集是 .

②一元二次不等式

一元二次不等式)(0>0>++2a c bx ax 的解集如下表.

3.简易逻辑主要介绍逻辑联结词“或”、“且”、“非”,四种命

题及充要条件.

(1)逻辑联结词:“或”、“且”、“非”这些词叫做逻辑联结词.

简单命题:不含逻辑联结词

.....的命题.

复合命题:由简单命题与逻辑联结词构成的命题.

(2)一个命题与它的命题是等价的.

(3)如果已知q

p?,那么我们说,p是q的条件,q是p的条件.如果

已知,那么我们说,p是q的充要条件

.....

二、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集合与集合的元素是两个不定义的概念,教科书中是通过描述给出的,这与平面几何中的点与直线的概念类似.但是,应该清楚,集合中的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确定性是指给定一个集合,一个对象属于不属于这个集合就是明确的,像美丽的花,比较小的数等,都不能组成一个集合.互异性是指在一个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只能算作这个集合的一个元素.此外,集合中的元素还具有无序性,例如:

{1,2,3}={3,2,1}.

(2)容易混淆的符号

①∈与?的区别:∈符号是表示元素与集合之间关系的,例如,有1∈N,-1 N等;?符号是表示集合与集合之间关系的,例如,有N?R,Z?R等.

②a与{a}的区别:一般地,a表示一个元素,而{a}表示只有一个元素的集合,例如,有l∈{1,2,3},0∈{0},{1}?{1,2,3}等,不能写成0 ={0},{1}∈{1,2,3},l?{l,2,3}.

(3)认真读懂本章复习小结中的参考例题.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完全手册(二)(函数)

一、内容提要

这一章主要内容是函数、指数与指数函数、对数与对数函数.

1.以x 为自变量的函数=y )(x f 是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种对应,其中A 和B 都是非空的数集,对于A 中的每一个...x ,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y 和它对应.自变量x 取值的集合A 就是函数=y )(x f 的定义域,和x 对应的y 的值就是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C 就是函数的值域(C

B).

给定两个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关系f ,对于集合A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在集合B 中都有唯一的元素和它对应,这样的对应就是集合A 到集合B 的 ,表示为f :A →B .函数是非空数集到非空数集的 .

2.设函数=y )(x f (x ∈A)的值域为C ,根据函数=y )(x f 中x 、y 的关系,用y 表示出x ,得到)(y φx =,如果对于在C 中的任何一个值y ,通过)(y φx =,在A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值......x 和它对应,那么)(y φx =表示y 是自变量,x 是自变量y 的函数,记作)(y f x -1=.把字母x ,y 对调以后得到函数)(x f y -1=,就是函数=y )(x f 的反函数.

若=y )(x f 有反函数)(x f

y -1=,则=y )(x f 是 的反函数. 反函数)(x f y -1=的定义域、值域分别是函数=y )(x f 的 、 .

函数=y )(x f 和它的反函数)(x f y -1=的图象 对称.

3.在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如果对于自变量x 的任意两个值2121

4.如果)(1>∈=n N n a x *n 且 ,那么x 叫做a 的n 次方根...

.在此基础上,我们规定了分数指数幂的意义:

若1>∈0>n N n m a *且,, 则: =n m

a ; =n m

a

- . 如果b a N(a 0,a 1)=>≠,那么b 叫做以a 为底N 的对数,记作 .

指数式与对数式的关系是

b a a N log N b (a 0,a 1)=?=>≠,

两个式子表示的N b a ,,三个数之间的关系是一样的,并且可以互化.

指数运算性质和对数运算性质

5.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

二、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在构成函数的“定义域”、“值域”以及“定义域到值域的对应关系”这三者中,最重要的是对应关系;函数符号)(x f y =中,f 即表示对应关系.这个符号不.

表示“y 等于f 与x 的乘积”,)(x f 也不一定是解析式.

(2)映射的定义涉及两个集合A ,B ,它们可以是数集,也可以是点集或其它的集合;这两个集合有先后次序,从A 到B 的影射与从B 到A 的映射是不同的;在映射B A f →:之下,集合A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在B 中都有象,并且象是唯一的.....

,否则,不能构成映射.例如,设A={0,1,2},B={0,1,1/2},对应关系“f ”是“取倒数”,这时由于集合A 中的元素0,在集合B 中无象,所以集合A 、B 与对应关系f 不能构成映射.

(3)函数的单调性反映函数值变化趋势.有些函数它在整个定义域内是增函数或减函数,例如函数kx y =,当 时,它在定义域内是增函数;当 时,它在定义域内是减函数.有些函数在定义域内某个区间上是减函数,而在另一些区间上是增函数.例如函数2x y =在

[O ,+∞)上是 ,在(一∞,0]上是 .

(4)对于任意一个函数)(x f y =来说,不一定...

有反函数.如果函数)(x f y =有反函数)(x f y -1=,那么原来函数)(x f y =也是其反函数)(x f y -1=的反函数,即它们互为..反函数. 一般地,求函数)(x f y =的反函数时,要分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根据关系)(x f y =,用y 表示出x ,即把函数)(x f y =的解析式看作方程解出x ,得到关系式)(y f x -1=;第二步将x ,y 互换,得到)(x f y -1=.函数)(x f y =与它的反函数)(x f y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的图象关于直线 对称.

(5)指数幂n a 当指数扩大到有理数时,要注意底数口的变化范围.如当=n 0时,底数a 0≠;当n 为负整数指数时,底数a ≠0;当n 为分数时,底数a >0.

在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时,要对底数a 分两种情况讨论,即分为 与 两种情况.

(6)在对数式a log N b (a 0,a 1)=>≠中要注意底数a >0,且a ≠1,真数N >O 等条件,这些条件在解题或变形中常常用到.

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互为反函数,所以它们的定义域和值域正好互换,它们的对应关系是互逆的.掌握对数函数的性质时,与掌握指数函数的性质一样,要结合它们的图象理解和记忆.

(7)认真读懂本章复习小结中的参考例题.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完全手册(三)(数列)

一、内容提要

1.本章的主要内容是数列的概念,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 项和的公式.

2.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的一列数叫做数列.实际上,从函数观点看,对于一个定义域为

正整数集N *(或它的有限子集{1,2,…,n })的函数来说,数列就是这个函数当自变量从小到

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

3.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是两种简单、常用的数列.等差数列的特点是从第二项起任一项...与其前一项...的差.

相等,等比数列的特点是从 项起任一项与其 项的 相等. 4. 与 是给出一个数列的两种重要方法.

5.等差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是 .推倒思想是 . 等差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的一般式是 .(即广义的通项公式)

6.等比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是 .推倒思想是 . 等比数列{n a }的通项公式的一般式是 .(即广义的通项公式)

7. 等差数列{n a }中,若*

m n r s (m,n,r,s N )+=+∈,则s r n m a a a a ,,,满足的关系式是: .

等比数列{n a }中,若*m n r s (m,n,r,s N )+=+∈,则s r n m a a a a ,,,满足的关系式是: .

8.等差数列{n a }的前n 项和公式是 .或 . 求和思想方法是 .

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公式是n s = 或n s =

. 求和思想方法是 .

9.数列{n a }中,第n 项n a 与前n 项的和n s 之间的关系式是n a =

.

10.常用的求和方法有:①倒序相加求和、②错位相减求和、③分组求和、④裂项求和. 写出下列数列对应的求和方法:(填序号)

(I )等差数列 .(II )等比数列 .(III) 数列{n c } .(其中{n a }是等差

数列,{n b }等比数列,n n n b a c +=).(IV )数列{1

+?1n n a a } .(其中{n a }是等差数列) 二、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数列与函数的联系,通过相应的函数及其图象的特征变动地、直观地去认识数列的性质.

(2)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在内容上是完全平行的,应将它们对比起来学习,以进一步认识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3)等比数列{n a }的前n 项和公式是一个分段函数,公比为字母时要讨论公比等于1和不等于1两种情况.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完全手册(四)(三角函数)

一、内容提要

1.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任意角的概念、弧度制、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概念、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关系、诱导公式、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二倍角的三角函数,以及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等.内容结构如下图所示:

2.根据生产实际和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需要,我们引入了任意角的概念,并学习了角的另一种单位制——弧度制.在角的概念推广后,无论采用角度制还是弧度制,都能在角的集合与实数集R 之间建立起一种一 一对应的关系.采用弧度制时,弧长公式十分简单,成为: r αl ||=

这样的形式(其中l 为弧长,r 为半径,α为圆弧所对圆心角的弧度数),这就使一些与弧长有关的公式(如扇形面积公式等)也得到了简化.=1rad 度.

3.在角的概念推广后,我们定义了任意角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正割、余割这六种三角函数.它们都是以角为自变量,以比值为函数值的函数.由于角的集合与实数集之间可以建立一 一对应关系,三角函数可以看成以实数为自变量的函数.

在六种三角函数中,正弦、余弦、正切函数尤为重要,我们还学了同一个角α的正弦、余弦、正切、余切四种函数的三个基本关系式:

; ; .

它们是进行三角恒等变换的重要基础,在求值、化简三角函数式和证明三角恒等式等问题中要

经常用到,必须熟记....

,并能正确运用. 有了正弦、余弦的各组诱导公式,就可以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化为锐角三角函数.在各组诱导公式中,公式二(απ+): ; . 和公式三(-α) ; 以及初中学过的一组诱导公式(2

π-α): , 是基本的,由它们可以推出其他各组公式. 各组诱导公式如下:

=)(αsin - ; =)(απsin - ; =+)(απsin ;

=2)(απsin - ; =+2)(απsin ; =2

)(απsin - ;=+2)(απsin ; =23)(απsin - ; =+2

3)(απsin ; =)(αcos - ;=)(απcos - ; =+)(απcos ;

=2)(απcos - ; =+2)(απcos ;=2

)(απcos - ; =+2)(απcos ; =23)(απcos - ; =+2

3)(απcos ; =)(αtan - ;=)(απtan - ; =+)(απtan ;

=2)(απtan - ; =+2)(απtan ;=2

)(απtan - ; =+2)(απtan ; =23)(απtan - ; =+2

3)(απtan ; 诱导公式可简记为: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其中奇.

是指 .偶.是指 . 变.是指 .看符号时要将..α视为锐角....

. 4.和角公式、差角公式、倍角公式主要用于三角函数式的计算、化简与推导,它们在数学和许多其他学科中都有广泛的应用,要熟练掌握....

.主要公式如下. 和(差)角公式:

=±)(βαsin . =±)(βαtan . =±)(βαcos .

倍角公式:

=2)(αsin . =2)(αtan . =2)(αcos = = . 它们的内在联系及其推导线索如下:

可以认为,和角公式)(βαS +、)(βαC +是这些公式的基础.

5.利用正弦线,可以比较精确地画出正弦函数的图象;利用正弦函数的图象和诱导公式,可以画出余弦函数的图象.可以看出,在长度为一个周期的闭区间上,有五个点(即函数值最大和最小的点以及函数值为O 的点)在确定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图象的形状时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在精确度要求不太高时,可找出这五个点: , , , , . 来画出正弦、余弦函数以及与它们类似的一些函数(特别是函数)(φx ωAsin y +=)的简图.

正弦、余弦、正切函数的主要性质可以列表归纳如下:

变化而得到:

(1)将sinx y =图象上的点沿x 轴向 )(0>φ或向 )(0<φ平移 个单位,得到函数 的图象,再将横坐标伸长(或缩短)到原来的 倍,到函数 的图象,最后将纵坐标伸长(或缩短)到原来的 倍,得到)(φx ωAsin y +=),(0>0>ωA 的简图.

(2)将sinx y =图象上点的横坐标伸长(或缩短)到原来的 倍,到函数 的图象,再沿x 轴向 )(0>φ或向 )(0<φ平移 个单位,得到函数 的图象,最后将纵坐标伸长(或缩短)到原来的 倍,得到)(φx ωAsin y +=),(0>0>ωA 的简图.

二、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都是周期函数,其中正弦、余弦函数的周期是2π,正切、余切函数的周期是π.我们画正弦、正切函数的图象时,就利用了它们的周期性.在几何画图中,运用了将图形平行移动的方法,例如由诱导公式和正弦函数的图象,可以通过平行移动的方法,得出余弦函数的简图.

在本章中,还根据画图的需要,将已知图形上点的横、纵坐标进行伸长或缩短,例如,由正弦函数的图象,可以通过平行移动,将图象上点的横、纵坐标进行伸长或缩短等方法,得出函数)(φx ωAsin y +=),(0>0>ωA 的简图.

(2)在本章中,我们大量运用了化归思想....

,这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我们用过的化归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一把未知化归为已知.例如用诱导公式把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逐步化归为求锐角三角函数值.

——把特殊化归为一般.例如把正弦函数sinx y =的图象逐步化归为函数)(φx ωAsin y +=),(0>0>ωA 简图,把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化归为求[0,2π]上适合条件的角的集合等.

——等价化归.例如进行三角函数式的化简、恒等变形和证明三角恒等式.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完全手册(五)(平面向量)

一、内容提要

1.本章主要内容有向量的概念、运算及其坐标表示,线段的定比分点,平移,正弦定理、余弦定理及其在解斜三角形中的应用.

2.向量运算

(1)加法运算

加法法则 如图:

三角形法则 平行四边形法则

运算性质:

= . ( )+ c = . + 0 = 0 + = . 坐标运算:

设 =(11y x ,),1x ,2y ),则 = . (2)减法运算 减法法则(如图): 坐标运算: 设, =(11y x ,), =(2x ,2y ),则 = .

设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1x ,1y ),(2x ,2y ),则AB = .

(3)实数与向量的积

定义:λa ,其中λ>0时,λa 与a , |λa |= .

当中λ<0时,λa 与a , |λa |= .

0a = 0.

运算律

a b b a + b a + b a +

a a a

b b a + a b

b a -

a b b a -

)= ,( = , ( )= . 坐标运算: 设 a =(y x ,),则: λa =λ(y x ,)= . (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定义:a ·b =|a ||b |cos θ且(a ≠O,b ≠0,0≤θ≤π).O·a = . cos= .

运算律: a ·b = .(λa )·b = = .( )·c = . 坐标运算:

设,a =(11y x ,),b =(2x ,2y ),则a ·b = .

3.重要定理、公式

(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如果1e 和2e 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该平面内的任一向量a ,有且只有一对实数1λ、2λ,使a = .

(2)两个向量平行的充要条件: 当b ≠0时,a ∥b ? . 设a =(11y x ,),b =(2x ,2y ),则a ∥b ? .

(3)两个非零向量垂直的充要条件:a ⊥b ? .

设a =(11y x ,),b =(2x ,2y ),则a ⊥b ? .

(4)线段的定比分点坐标公式

设),(y x p ,),(111y x p ,),(222y x p ,且21=pp λp p ,则

.

中点坐标公式

.

(5)平移公式

如果点),(y x p ,按向量),(k h a =,平移至p(x

,y )''',则 .

(6)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正弦定理 =2R.

余弦定理 . . .

二、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这一章里,我们学习的向量具有大小和方向两个要素.用有向线段表示向量时,与有向线段起点的位置没有关系,同向且等长的有向线段都表示同一向量.

(2)共线向量和平面向量的两条基本定理,揭示了共线向量和平面向量的基本结构,它们是进一步研究向量的基础.

(3)向量的数量积是一个 .当两个向量的夹角是锐角时,它们的数量积 O ;当两个向量的夹角是钝角时,它们的数量积 0;当两个向量的夹角是90度时,它们的数量积等于 .零向量与任何向量的数量积等于 .

b a +

(4)通过向量的数量积,可以计算向量的长度、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两个向量的夹角、判断相应的两条直线是否垂直.

(5)数量积不满足结合律,这是因为a·b与b·a的结果都是数量,所以(a·b)·c与a·(b·c)都没有意义,当然就不可能相等.

请同学们务必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思想方法的复......................

习巩固与整理

........

.........系统化,建构自己......!.将各章知识条理化、

的知识网络

.....!.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完全手册(六)(不等式)

一、内容提要

1.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不等式的性质和不等式的证明.

2.不等式的主要性质有:

(1)a>b? .

(2)a>b,b>c?.

(3)a>b?a+c b+c.

(4)a>b,c>O?;a>b,c

a>b>0,c>d>O.? .

(5)a>b>O ? (n∈N,且n>1).

(6)|a|—|b| |a+b| |a|+|b|.

这些性质是推导不等式其他性质的基础,也是证明不等式的依据.

3.证明不等式的主要依据有:

(1)a一b>O ? .

a一b<0 ?.

(2)不等式的性质.

(3)几个重要的不等式:

a2≥O(a∈R).

a2+b2≥ . (a,b∈R).

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它的几何平均数.符号语言表术为 . 其中等号成立的条件是 .

(4)证明不等式的方法有多种,本章只要求掌握用比较法、分析法和综合法证明简单的不等式.

4.本章还介绍了一些简单的不等式的解法.

(1)二次不等式、高次不等式常用的求解方法是 .

(2)分式不等式、指对不等式求解方法都是根据 原理,将其化为一次和二次不等式(或不等式组)来求解.

(3)含绝对值的不等式的求解方法是 或 .

二、学习要求和需要注意的问题

2.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学习本章内容时,应注意联系以前学过的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方程、函数等内容,以便对不等式知识有较完整的认识.

(2)本章对于证明不等式讲了三种方法,即比较法、综合法和分析法.

在证明不等式的各种方法中,比较法是一种最基本、最重要.......

的方法,它是利用不等式两边的差是正数或负数来证明不等式,其应用非常广泛,一定要熟练掌握.

分析法是执果索因....,即从结论开始,一步步寻求上一步成立的充分条件....

,直至得出一个真命题...

为止. 综合法是由因导果....

,即从已知条件或已知的真命题出发一步步推出结论成立. 我们常用分析法探索证明的途径,然后用综合法的形式写出证明过程.这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

. (3)对于公式a 2+b 2≥2ab 和2

+b a ≥ab ,应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它们成立的条件不同.前者只要求a ,b 都是实数,而后者要求a ,b 都是正数. 二是它们都带有等号,因此,对两个定理中“当且仅当 时取‘=’号”这句话的含义要搞清楚.

当a=b 时,a 2+b 2≥2ab 取等号,其含义是:

a=b=> a 2+b 2=2ab ;

仅当a=b 时,a 2+b2≥2ab 取等号,其含义是:

a 2+

b 2=2ab =>a=b .

综合起来,其含义就是:

a=b <=> a 2+b 2=2ab ,

即a=b 是a 2+b 2=2ab 的充要条件.

请同学们务必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思想方法的.....................复习巩固与整理.......!.将各章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建构自................

己的知识网络......!.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完全手册(七)( 直线和圆的方程)

一、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直线和圆的方程、曲线与方程的概念、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以及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1.直线的斜率是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直线位置的重要特征数值,在 、 、 和确定 等问题中起着关键作用.

斜率的定义式是 . 斜率的坐标计算公式是 . 若两直线21l l ,的斜率存在,则1l //2l 的充要条件是 . 1l ⊥2l 的充要条件是 .

直线21l l ,的斜率存在为1k 、2k ,则21l l 与的夹角θ的正切为 .

2.本章介绍了直线方程的 、 、 、 四种特殊形式;也研究了直线方程的一般式,这就是二元一次方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每一个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一条直线;反过来,表示一条直线的方程都可以写成二元一次方程.在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中, 和 是结论中常用的两种形式.

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用数学符号语言表述为: 、 、 、 、 . 若直线l 与直线Ax+By+C=0平行,则直线l 的方程可表示为 . 若直线l 与直线Ax+By+C=0垂直,则直线l 的方程可表示为 . 点P(x 0,y 0)到Ax+By+C=0的距离d= .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二元一次不等式Ax+By+C>0表示在直线Ax+By+C=0的某一侧的平面区域.常用的判断方法是将 的坐标代入不等式Ax+By+C>0,若Ax+By+C>0成立则表示该点所在一侧的平面区域;若Ax+By+C>0不成立,则表示该点所在区域另一侧的平面区域.

简单的线性规划讨论在二元一次不等式等线性约束条件下,求线性目标函数z=ax+by 的最

大值或最小值的问题.一些实际问题可以借助这种方法加以解决.

求解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的基本步骤是:

①,②,③,并下结论

4.曲线和方程的关系,反映了现实世界空间形式

....之间的某种联系.我们把

....和数量关系

曲线看作适合某种条件P的点M的集合:

P={M|P(M)}.

在建立坐标系后,点集P中任一个元素M都有一个有序实数对(x,y)和它对应,(x,y)是某个二元方程f(z,y)=0的解,也就是说,它是解集:

Q={(x,y)|f(x,y)=0)

中的一个元素.反过来,对于解集Q中任一元素(x,y),都有一点M与它对应,且点M是点集P中的一个元素.P和Q的这种对应关系就是曲线和方程的关系.

5.本章介绍了圆的标准方程、一般方程和参数方程.圆心为(a,b)、半径为r的圆的标准方程为:

.

参数方程为

圆的一般方程为: (其中 )

圆的一般方程是关于x、y的二元二次方程,但并非所有的二元二次方程都表示圆,一般的二元二次方程Ax2+Bxy+Cy2+Dx+Ey+f=0表示圆的出充要条件是:

圆的标准方程明确地指出了圆心和半径;圆的一般方程突出了方程形式上的特点,它没.

有.xy..项.,并且x.2.、.y.2.项的系数相等

......;

圆的参数方程则直接指出了圆上点的横、纵坐标x、y的特点.

6.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分有、、三种.

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常用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通过来判断.

另一种是通过来判断

7. 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五种.

常用来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8. 直线b

y+

=的方向向量是 .

kx

9. 解析几何的基本思想方法是、 .

二、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在本章学习中,除要掌握直线和圆的方程的基础知识外,还要对所介绍的独特的数学方法——坐标法引起重视.我们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研究直线和圆的有关问题的.例如,在研究了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之后,还研究了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两条直线的夹角、交

点以及点到直线的距离等有关直线的基本问题.要注意学习如何借助于坐标系,用代数方法来

研究几何问题,体会这种方法所体现的数形结合思想

.......

(2)直线和圆是基本的几何图形,在初中几何里已经学习了一些有关知识,要注意在本章学习中综合已有知识;此外,还要注意综合运用三角函数、平面向量等与本章内容关系比较密切的知识.在处理有关直线的许多问题中,向量是一种重要而有效的工具.

(3)曲线方程是解析几何的重要概念,我们学习的曲线方程有两类.一类是普通方程,它

直接给出了曲线上点的纵、横坐标之间的关系

....,它通过参数

..建立...............;另一类是参数方程

曲线上点的纵、横坐标之间的关系.要根据实际问题确定选择哪一种形式的曲线方程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在求曲线方程时,若不容易直接求得普通方程,可考虑选择合适的参数,先求出曲线的一种参数方程,然后消去参数求得普通方程.

请同学们务必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思想方法的

.....................

复习巩固与整理

...........!.将各章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建构自

己的知识网络

......!.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完全手册(八)(圆锥曲线)

一、内容提要

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包括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简单几何性质,以及它们在实际中的一些应用.

1.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分别是满足某些条件的点的轨迹,由这些条件可以求出它们的标准方程,并通过分析标准方程研究这三种曲线的几何性质.

2.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统称圆锥曲线,它们的统一性如下:

(1)从方程的形式看:在直角坐标系中,这几种曲线的方程都是二元二次....

的,所以它们属于二次曲线....

. (2)从点的集合(或轨迹)的观点看:它们都是与定点..和定直线...

距离的比是常数e 的点的集合(或轨迹),这个定点是...它们的焦点..,定直线是....它们的准线..

.只是由于离心率e 取值范围的不同.即当 时,轨迹是椭圆, 当 时轨迹是双曲线, 当 时轨迹是和抛物线.

(3)这三种曲线都可以通过平面截圆锥面而得到,因此都称为圆锥曲线.

3.坐标法是....研究曲线的一种重要方法.....本章在第七章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了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法......,如何利用曲线的方程讨论曲线的几何性质................,以及用坐标法证明简单.......的几何问题.....

等. 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简记: 、 、 .几个步骤,在具体求解时常常省略证明,但要注明限制条件.

4.椭圆、双曲线、抛物线是常见的曲线,利用它们的方程及几何性质,可以帮助我们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本章通过例题,给出了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

5.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

(1) 椭圆的光学性质: 从椭圆的一个焦点发出的光线,

经过椭圆反射后,反射光线交于椭圆的另一个焦点上(如图)

(2) 双曲线的光学性质: 从双曲线的一个焦点发出的

光线,经过双曲线反射后,反射光线是散开的,它们就好

像是从另一个焦点射出的一样. 即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

经过另一个焦点.

(3) 抛物线的光学性质: 从抛物线的焦点发出的光线,

经过抛物线反射后,反射光线平行于抛物线对称轴.

在宇宙间运动的天体,如行星、彗星、人造卫星等,由

于运动速度的不同,它们的轨道有的是椭圆,有的是抛物线,

有的是双曲线.

二、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这一章里导出了几种不同形式的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方程,其中最重要的是它们

的标准方程,由这三种方程可以演变出其余的方程.学习时要抓住双基

..,熟悉并掌握这三种方程.

(2)在工作和学习过程中,有时需要画出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图形.教科书中重点介绍了如何利用这些曲线的几何性质描点画图的方法.除此之外,还可以利用模板(如图)直接描绘出各种曲线,或根据椭圆、双曲线、抛物线标准方程基本量的几何意义画出它们的草图.画图时,要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工具和方法.

(3)学习本章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掌握圆锥曲线的定义和性质,还要通过对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研究,进一步学习如何用代数方法(坐标法)研究几何问题,即要掌握坐标法.要学习一些常见的求曲线方程的方法,以及如何利用曲线的方程讨论曲线的几何性质等.

(4)圆锥曲线是符合某种条件的点的轨迹,它可以看作是平面内的点按一定规律运动形成

的,因此本章处处充满着运动变化的思想

........学习这一章,要注意学习如何利用运动变化的观点思考问题,如何利用数学研究运动变化着的现实世界,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本章研究几何图形时,大量采用了坐标法

...,利用曲线的方程讨论曲线的性质,解决几何问题.由于几何研究的对象是图形,而图形的直观性会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启发我们的思路,

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所以在解本章的题目时,最好先画出草图

.......,注意观察、分析图

形的特征,将形与数结合起来

........

(6)圆锥曲线在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许多重要的应用.为了解与椭圆、双曲线、抛物线有关的实际问题,首先要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要注意教科书中分析有关例题时,是如何对实际问题进行数学抽象,如何通过选择适当的坐标系使问题变得简单的.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完全手册(九)(立体几何)

一、内容提要

本章内容主要有五部分:(1)平面的基本性质;(2)空间的平行与垂直关系;(3)空间向量; (4)空间的基本度量(距离与夹角);(5)常见多面体,柱、锥的性质,球的性质及表面积与体积的度量.

本章首先介绍平面的基本性质即三条公理,然后以这三个基本性质为基础推出直线和直线,直线和平面,平面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在此基础上,把平面向量推广到空间向量,用向量作为工具学习空间的垂直、距离与夹角的度量.最后学习常见多面体和球的性质.

1.平面的基本性质

公理1: 如果一条直线的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点都

....在这个平面内.符号语言表述为: .

公理2: 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还有其他公共点.这些公共点的集合是. .

公理3: 经过不在一条直线上的三点一个平面.

推论: 一条直线和直线一点,两条直线,两条直线都可分别确定一个平面.

2.平行

(1)直线平行关系的传递性.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公理4).

符号语言表述为: 图形语言表述为:

=> ;

.

(2)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和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

符号语言表述为: 图形语言表述为:

=> ;

.

性质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 那么这条直线和平行.

符号语言表述为: 图形语言表述为:

=> ;

.

(3)平面和平面平行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平行于另一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符号语言表述为: 图形语言表述为:

=> ;

推论: 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直线平行于另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 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符号语言表述为: 图形语言表述为:

=> ;

.

性质定理: 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和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符号语言表述为: 图形语言表述为:

=> ;

.

3.夹角、距离与垂直

(1)两条异面直线的夹角:过空间任一点作两条直线分别和两条异面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所成的或就是两条异面直线的夹角.夹角为时,称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两条异面直线平移,夹角.

(2)直线和平面垂直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U x A x C A ∈??,U x C A x A ∈??. 2.德摩根公式 ();()U U U U U U C 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 3.包含关系 A B A A B B =?=U U A B C B C A ???? U A C B ?=ΦU C A B R ?= 4.容斥原理 ()()card A B cardA cardB card A B =+- ()()card A B C cardA cardB cardC card A B =++- ()()()()card A B card B C card C A card A B C ---+. 5.集合12{,,,}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 个;非空的真子集有2n –2个. 6.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2 ()(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2 ()()(0)f x a x h k a =-+≠; (3)零点式12()()()(0)f x a x x x x a =--≠. 7.解连不等式()N f x M <<常有以下转化形式 ()N f x M <- ? 11 ()f x N M N >--. 8.方程0)(=x f 在),(21k k 上有且只有一个实根,与0)()(210时,若[]q p a b x ,2∈- =,则{}min max max ()(),()(),()2b f x f f x f p f q a =-=; []q p a b x ,2?- =,{}max max ()(),()f x f p f q =,{}min min ()(),()f x f p f q =.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基础知识点及答案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基础知识点及答案 1、角的概念的推广: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的图形。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正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所形成的角叫负角,一条射线没有作任何旋转时,称它形成一个零角。射线的起始位置称为始边,终止位置称为终边。 2、象限角的概念:在直角坐标系中,使角的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角的终边在第几象限,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的角。如果角的终边在坐标轴上,就认为这个角不属于任何象限。 3. 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 (1)α终边与θ终边相同(α的终边在θ终边所在射线上)?2()k k αθπ=+∈Z , 注意:相等的角的终边一定相同,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如与角 1825-的终边相同,且绝对值最小的角的度数是___,合___弧度。 弧度:一周的弧度数为2πr/r=2π,360°角=2π弧度,因此,1弧度约为57.3°,即57°17'44.806'', 1°为π/180弧度,近似值为0.01745弧度,周角为2π弧度,平角(即180°角)为π弧度, 直角为π/2弧度。(答:25-;5 36 π- ) (2)α终边与θ终边共线(α的终边在θ终边所在直线上) ?()k k αθπ=+∈Z . (3)α终边与θ终边关于x 轴对称?2()k k αθπ=-+∈Z . (4)α终边与θ终边关于y 轴对称?2()k k απθπ=-+∈Z . (5)α终边与θ终边关于原点对称?2()k k απθπ=++∈Z . (6)α终边在x 轴上的角可表示为:,k k Z απ=∈; α终边在y 轴上的角可表示为:,2k k Z παπ=+∈;α终边在坐标轴上的角可表示为:,2 k k Z π α=∈. 如α的终边与 6 π 的终边关于直线x y =对称,则α=____________。 (答:Z k k ∈+ ,3 2π π) 4、α与2α的终边关系:由“两等分各象限、一二三四”确定.如若α是第 二象限角,则2 α 是第_____象限角 (答:一、三) 5.弧长公式:||l R α=,扇形面积公式:211||22 S lR R α==,1弧度 (1rad)57.3≈. 如已知扇形AOB 的周长是6cm ,该扇形的中心角是1弧度,求该扇形的面积。 (答:22cm ) 6、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设α是任意一个角,P (,)x y 是α的终边上的任意一点(异于原点),它与原点的距离是220r x y =+>,那么 s i n ,c o s y x r r αα==,()tan ,0y x x α=≠,cot x y α=(0)y ≠,sec r x α=()0x ≠, ()csc 0r y y α=≠。三角函数值只与角的大小有关,而与终边上点P 的位置无关。

数学基础知识大全

数学基础知识大全 常用的数量关系式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倍数×1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 6.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7. 加数+加数=和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8.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2.正方体(V:体积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长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S=ab 4.长方体(V:体积s:面积a:长b: 宽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V=abh 5、三角形(s:面积a:底h:高) 三角形高=面积×2÷底h=2s÷a 三角形底=面积×2÷高a=2s÷h 6、平行四边形(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s=ah 7.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圆形(S:面积C:周长л d:直径r:半径) (1)周长=直径×л=2×л×半径C=лd=2лr (2)面积=半径×半径×лs=лrr 9.圆柱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 径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ch(2лr或лd)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

高一数学上册基础知识点总结

数学必修一基础要点归纳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的概念 一、集合的概念与运算: 1、集合的特性与表示法:集合中的元素应具有: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的表示法 有:列举法、描述法、文氏图等。 2、集合的分类:①有限集、无限集、空集。 ②数集:{ } 2 2y y x =- 点集: (){},1x y x y += 3、子集与真子集:若x A ∈则x B ∈?A B ? 若A B ?但A ≠B ?A B 若{}123,n A a a a a =,,,则它的子集个数为2n 个 4、集合的运算:①{}A B x x A x B =∈∈且,若A B A =则A B ? ②{}A B x x A x B =∈∈或,若A B A =则B A ? ③ {} U C A x x U x A =∈?但 5、映射:对于集合A 中的任一元素a,按照某个对应法则f ,集合B 中都有唯一的元素b 与 之对应,则称:f A B →为A 到的映射,其中a 叫做b 的原象,b 叫a 的象。 二、函数的概念及函数的性质: 1、函数的概念:对于非空的数集A 与B ,我们称映射:f A B →为函数,记作()y f x =, 其中,x A y B ∈∈,集合A 即是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是B 的子集。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称为函数的三要素。 2、 函数的性质: ⑴ 定义域:0 1 简单函数的定义域:使函数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例: 25y x =- 的定义域为:25053302x x x ->??<? 2 复合函数的定义域:若()y f x =的定义域为[),x a b ∈,则复合函数 ()y f g x =????的定义域为不等式()a g x b ≤<的解集。 0 3 实际问题的定义域要根据实际问题的实际意义来确定定义域。

高中数学基本知识必背清单手册

高中数学 知识必背手册 目录 复数 ............................................................................................................................................. - 1 -集合与逻辑.................................................................................................................................. - 2 -三角学部分.................................................................................................................................. - 4 -数列部分...................................................................................................................................... - 8 -立体几何部分............................................................................................................................ - 11 -统计与概率................................................................................................................................ - 24 -解析几何必背公式.................................................................................................................... - 26 -导数必背知识清单.................................................................................................................... - 29 -平面向量.................................................................................................................................... - 30 -

高中数学 基础知识汇总

第一部分 集合 1.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意义.....是解决集合问题的关键:元素是函数关系中自变量的取值?还是因变量的取值?还是曲线上的点?… ; 2.数形结合....是解集合问题的常用方法:解题时要尽可能地借助数轴、直角坐标系或韦恩图等工具,将抽象的代数问题具体化、形象化、直观化,然后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解决; 3.(1)含n 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数为2n ,真子集数为2n -1;非空真子集的数为2n -2; (2);B B A A B A B A =?=??Y I 注意: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φ=A 的情况。 4.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第二部分 函数与导数 1.映射:注意 ①第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有象;②一对一,或多对一。 2.函数值域的求法:①分析法 ;②配方法 ;③判别式法 ;④利用函数单调性 ; ⑤换元法 ;⑥利用均值不等式 2 2 2 2b a b a ab +≤ +≤; ⑦利用数形结合或几何意义(斜率、距离、绝对值的意义等);⑧利用函数有界性(x a 、x sin 、x cos 等);⑨导数法 3.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 (1)复合函数定义域求法: ① 若f(x)的定义域为[a ,b ],则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g(x)≤b 解出 ② 若f[g(x)]的定义域为[a,b],求 f(x)的定义域,相当于x ∈[a,b]时,求g(x)的值域。 (2)复合函数单调性的判定: ①首先将原函数)]([x g f y =分解为基本函数:内函数)(x g u =与外函数)(u f y =; ②分别研究内、外函数在各自定义域内的单调性; ③根据“同性则增,异性则减”来判断原函数在其定义域内的单调性。 4.分段函数:值域(最值)、单调性、图象等问题,先分段解决,再下结论。 5.函数的奇偶性 ⑴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条件....; ⑵)(x f 是奇函数?f(-x)=-f(x);)(x f 是偶函数?f(-x)= f(x) ⑶奇函数)(x f 在原点有定义,则0)0(=f ; ⑷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单调区间内:奇函数有相同的单调性,偶函数有相反的单调性; ⑸若所给函数的解析式较为复杂,应先等价变形,再判断其奇偶性; 6.函数的单调性 ⑴单调性的定义: ①)(x f 在区间M 上是增函数,,21M x x ∈??当21x x <时有12()()f x f x <; ②)(x f 在区间M 上是减函数,,21M x x ∈??当21x x <时有12()()f x f x >; ⑵单调性的判定 ① 定义法:一般要将式子)()(21x f x f -化为几个因式作积或作商的形式,以利于判断符号; ②导数法(见导数部分);③复合函数法;④图像法。 注:证明单调性主要用定义法和导数法。 7.函数的周期性 (1)周期性的定义:对定义域内的任意x ,若有)()(x f T x f =+ (其中T 为非零常数),则称函数)(x f 为周期函数,T 为它的一个周期。 所有正周期中最小的称为函数的最小正周期。如没有特别说明,遇到的周期都指最小正周期。 (2)三角函数的周期 ①π2:sin ==T x y ;②π2:cos ==T x y ;③π==T x y :tan ; ④| |2:)cos(),sin(ωπ ?ω?ω=+=+=T x A y x A y ;⑤||:tan ωπω==T x y ; (3)与周期有关的结论 )()(a x f a x f -=+或)0)(()2(>=-a x f a x f ?)(x f 的周期为a 2; 8.基本初等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⑴幂函数:α x y = ()R ∈α ;⑵指数函数:)1,0(≠>=a a a y x ; ⑶对数函数:)1,0(log ≠>=a a x y a ;⑷正弦函数:x y sin =; ⑸余弦函数:x y cos = ;(6)正切函数:x y tan =;⑺一元二次函数:02 =++c bx ax ; ⑻其它常用函数: ① 正比例函数:)0(≠=k kx y ;②反比例函数:)0(≠=k x k y ;③函数)0(>+=a x a x y ; 9.二次函数: ⑴解析式: ①一般式:c bx ax x f ++=2 )(;②顶点式:k h x a x f +-=2 )()(,),(k h 为顶点;

高考文科数学的答题技巧总结

高考文科数学的答题技巧总结 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刚开始要从基础题入手,以课本上的习题为准,反复练习打好基础,再找一些课外的习题,以帮助开拓思路,提高自己的分析、解决能力,掌握一般的解题规律.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合理分配时间 1、文科数学就是和时间的斗争。高考文科数学试卷一发下来后,首先把全部问题看一遍。找出其中看上去最容易解答的题,然后假定步骤,思考怎么样的顺序解题才最好。 2、切忌不看题目盲目背题,要仔细审题,清楚题目要求你解决什么问题,然后有条不紊迅速解题,提高准确率。 3、解题格式要规范,重点步骤要突出。 4、选择题时间控制在35分中以内。小题小做、巧做、简单做,选择题和填空题要多用数形结合、特殊值验证法等技巧,节约时间。 5、保持心静,以不变应万变。切莫因旁人的翻卷或其他行为干扰自己的解决思路。这些都是高考文科数学应试答题高分技巧。 浏览试卷,确定考试策略 一般提前5分钟发卷,涂卡、填密封线内部分和座号后浏览试卷:试卷发下后,先利用23分钟时间迅速把试卷浏览一遍,检查试卷有无遗漏或差错,了解考题的难易程度、分值等概况以及试题的数目、类型、结构、占分比例、哪些是难题,同时根据考试时间分配做题时间,做到心中有数,把握全局,做题时心绪平定,得心应手。 巧妙制定答题顺序 在浏览完试卷后,对答题顺序基本上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尽快做出答题顺序,排序要注意以下几点: 1.根据自己对考试内容所掌握的程度和试题分值来确定答题顺序。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数学(3) 第二章 统计(续) 五、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估试题 第二章 统计 测试卷 (本卷用时100分钟) (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5分,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下列几项调查,适合作普查的是( ) (A )调查全省食品市场上某种食品的色素是否超标 (B )调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的收视率 (C )调查你所住单元各家庭订阅报刊杂志情况 (D )调查本市小学生每人每天的零花钱 2、刘翔在出征雅典奥运会前刻苦进行110米栏训练,教练对他某段时间的训练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判断他的成绩是否稳定,教练需要知道这些成绩的( ) (A )平均数 (B )方差 (C )中位数 (D )众数 3、为了了解某地5000名学生的语文测试水平,从中抽取了200学生的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5000名学生成绩的全体是总体 (B )每个学生的成绩是个体 (C )抽取200学生成绩的集体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D )样本的容量是5000 4、一个容量为n 的样本分成若干组,已知某组的频数和频率分别是80和0.125,则n 的值为( ) (A )800 (B )1250 (C )1000 (D )640 5、如果一组数据的方差是2 s ,将每个数据都乘以2,所得新数据的方差是 ( ) (A )2 5.0s (B )2 4s (C )2 2s (D )2 s 6、为了保证分层抽样时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都相等,则要求( ) (A )每层等可能抽样 (B )每层抽取同样的样本容量 (C )每层用同一抽样方法等可能抽样 (D )不同的层用不同的方法抽样 7、若b a ,是常数,下列有关连加符号 ∑ =n k 1 的运算 ① ∑==n k na a 1 ,②∑∑===n k n k k f b k bf 1 1 )()(,③[]∑∑∑===+=+n k n k n k k g k f k g k f 1 1 1 )()()()( 其中错误的个数是( ) (A )0 (B )1 (C )2 (D )3 8、下列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哪个不是函数关系( )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与公式大全

必修 1 数学知识点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 1.1.1 、集合 1、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集合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3、常见集合:正整数集合:N*或N,整数集合:Z,有理数集合:Q,实数集合:R . 4、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 § 1.1.2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 A 、 B ,如果集合 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 B 中的元素,则称集合A是集合 B的 子集。记作 A B . 2、如果集合A B ,但存在元素 x B ,且 x A ,则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 3、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 .记作:.并规定:空集合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4、如果集合 A 中含有 n 个元素,则集合 A 有2n个子集 . § 1.1.3 、集合间的基本运算 1、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 A 或集合 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与 B的并集 .记作:A B . 2、一般地,由属于集合 A 且属于集合 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 B的交集.记作:A B . 3、全集、补集?C U A { x | x U , 且 x U } § 1.2.1 、函数的概念 1、设 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 f ,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 有惟一确定的数 f 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 f: A B 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 f x , x A . 2、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为: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 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 则称这两个函数相等 . § 1.2.2 、函数的表示法 1、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 § 1.3.1 、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1、注意函数单调性证明的一般格式: 解:设 x1 , x2a, b 且 x1x2,则: f x1 f x2=, §1.3.2 、奇偶性 1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 f x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 f x f x ,那么就称函数 f x 为偶函数. 偶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 2、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 f x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 f x f x ,那么就称函数 f x 为奇函数. 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 2.1.1 、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1、一般地,如果x n a ,那么x叫做a的n次方根。其中n 1, n N . 2、当n为奇数时,n a n a ; n n a n

高中数学必修系列函数基础知识

高中数学必修系列函数基础知识 初等函数的性质定义判定方法函数的奇偶性 函如果对一函数f(x)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 f(-x)=-f(x),那么函数f(x)叫做奇函数; 函如果对一函数f(x)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都有 f(-x)=f(x),那么函数f(x)叫做偶函数 (1)利用定义直接判断; (2)利用等价变形判断: f(x)是奇函数f(-x)+f(x)=0?f(x)是 数f(-x)-f(x)=0 函数的单调性 对于给定的区间上的函数f(x): (1)如果对于属于这个去件的任意两个自变的值 x1、x2,当x1

二次函数 y=ax2+bx+c(a、 b、c为常数,其中a ≠0) R a>0时,?[- ,+∞) a<0时,?(- ∞,] b=0时为偶函数 b≠0时为非奇非 偶函数 a>0时,?在(-∞,-]上是减函数 在(-,+∞]上是增函数 a<0时, 在(-∞,-]上是增函数 在(-,+∞]上是减函数角 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所产生的图形叫做角。旋转开始时的射线叫角的始边,旋转终止时的射线叫 角的终边,射线的端点叫做角的顶点。 角的单 位制 关系弧长公式扇形面积公式 角度制10=弧度≈0.01745 弧度 l=S 扇形= 弧度制1弧度=≈57018'l=∣α∣·r S 扇形=∣α∣·r 2=lr 角的终 边 位置角的集合 在x轴正半轴上{α∣α=2kπ,k Z} 在x轴负半轴上{α∣α=2kπ+π,kZ} 在x轴上{α∣α=kπ,k Z} 在y轴上{α∣α=kπ+,k Z} 在第一象限内{α∣2kπ<α<2kπ+,kZ} 在第二象限内{α∣2kπ+<α<2kπ+π,k Z} 在第三象限内 {α∣2kπ+π<α<2kπ+,kZ} 在第四象限内 {α∣2kπ+<α<2kπ+2π,kZ} 特殊角 的三角 函数值 函数/角0 π2π sina 0 1 0 -1 0 cosa 10 -10 1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知识点总结大全34337

高中数学 必修1知识点 集合 123412n x A x B A B A B A n A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和不属于()()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集合与元素()集合的分类:按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多少分为:有限集、无限集、空集()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自然语言描述、特征性质描述)、图示法、区间法子集:若 ,则,即是的子集。、若集合中有个元素,则集合的子集有个, 注关系集合集合与集合{}00(2-1)23,,,,.4/n A A A B C A B B C A C A B A B x B x A A B A B A B A B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B B A A B ??????????????????????≠∈?????=???=∈∈?=??=??=???真子集有个。、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即 、对于集合如果,且那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真)子集。真子集:若且(即至少存在但),则是的真子集。集合相等:且 定义:且交集性质:,,,运算{}{},/()()()-()/()()()()()()U U U U U U U U A A B B A B A B A A B x x A x B A A A A A A B B A A B A A B B A B A B B Card A B Card A Card B Card A B C A x x U x A A C A A C A A U C C A A C A B C A C B ????????=????=∈∈???=??=?=????????=???=+?=∈?=?=??==?=?,定义:或并集性质:,,,,, 定义:且补集性质:,,,, ()()()U U U C A B C A C B ???????????????????????????????????????????????????????????????????????????=???????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手册(草稿)

高考数学总复习基础知识手册 一、 集合与简易逻辑 基本考点 1.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U x A x C A ∈??,U x C A x A ∈??. 2.摩根公式 ();()U U U U U U C A B C A C B C A B C A C B ==. 3.包含关系 A B A A B B =?=U U A B C B C A ???? U A C B ?=ΦU C A B R ?= 4.容斥原理 ()()card A B cardA cardB card A B =+- ()()card A B C cardA cardB cardC card A B =++- ()()()()card A B card B C card C A card A B C ---+. 5.子集个数 集合12{,, ,}n a a a 的子集个数共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子集有2n –1个; 非空的真子集有2n –2个. 6. 7. 8.

9.充要条件 (1)充分条件:若p q ?,则p 是q 充分条件. (2)必要条件:若q p ?,则p 是q 必要条件. (3)充要条件:若p q ?,且q p ?,则p 是q 充要条件. 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常用结论 1.集合的元素具有无序性和互异性,确定性. 2.对集合A B 、,A B =?时,你是否注意到“极端”情况:A =?或B =?;求集合的子集时是否注意到?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3.对于含有n 个元素的有限集合M ,其子集、真子集、非空子集、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依 次为,n 2,12-n ,12-n .22-n 4.“交的补等于补的并,即()U U U C A B C A C B =”;“并的补等于补的交,即 ()U U U C A B C A C B =”. 5.判断命题的真假 关键是“抓住关联字词”;注意:“不‘或’即‘且’,不‘且’即‘或’”. 6.“或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真即真,要假全假”;“且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假即假,要真全真”;“非命题”的真假特点是“一真一假”. 7.四种命题中“‘逆’者‘交换’也”、“‘否’者‘否定’也”. 原命题等价于逆否命题,但原命题与逆命题、否命题都不等价.反证法分为三步:假设、推矛、得果. 注意:命题的否定是“命题的非命题,也就是‘条件不变,仅否定结论’所得命题”,但否命题是“既否定原命题的条件作为条件,又否定原命题的结论作为结论的所得命题” ?. 8.充要条件 条件推结论为充分,结论反推条件为必要 二、 函 数 基础考点 1.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2 ()(0)f x ax bx c a =++≠; (2)顶点式2 ()()(0)f x a x h k a =-+≠; (3)零点式12()()()(0)f x a x x x x a =--≠. 2.解连不等式()N f x M <<常有以下转化形式 ()N f x M <- ? 11 ()f x N M N >--.

高中数学必修1、3、4、5知识点归纳与公式大全

必修1数学知识点 §1.1.1、集合 1、 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集合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2、 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3、 常见集合:正整数集合:*N 或+N ,整数集合:Z ,有理数集合:Q ,实数集合:R . 4、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 子集。记作B A ?. 2、 如果集合B A ?,但存在元素B x ∈,且A x ?,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A B. 3、 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空集合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4、 如果集合A 中含有n 个元素,则集合A 有n 2个子集. §1.1.3、集合间的基本运算 1、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记作:B A . 2、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记作:B A . 3、全集、补集?{|,}U C A x x U x U =∈?且 §1.2.1、函数的概念 1、 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 有惟一确定的数()x f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B A f →:为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 ()A x x f y ∈=,. 2、 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为: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 则称这两个函数相等. §1.2.2、函数的表示法 1、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 §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1、 注意函数单调性证明的一般格式: 解:设[]b a x x ,,21∈且21x x <,则:()()21x f x f -=… §1.3.2、奇偶性 1、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x f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x f x f =-,那么就称函数()x f 为偶函数. 偶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 2、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x f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x ,都有()()x f x f -=-,那么就称函数()x f 为奇函数.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2.1.1、指数与指数幂的运算 1、 一般地,如果a x n =,那么x 叫做a 的n 次方根。其中+∈>N n n ,1. 2、 当n 为奇数时,a a n n =; 当n 为偶数时,a a n n =. 3、 我们规定:

(完整word版)高中数学各章节知识点汇总

高中数学各章节知识点汇总

目录 第一章集合与命题 (1) 一、集合 (1) 二、四种命题的形式 (2) 三、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2) 第二章不等式 (1) 第三章函数的基本性质 (2) 第四章幂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上) (3) 一、幂函数 (3) 二、指数函数 (3) 三、对数 (3) 四、反函数 (4) 五、对数函数 (4) 六、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 (4) 第五章三角比 (5) 一、任意角的三角比 (5) 二、三角恒等式 (5) 三、解斜三角形 (7) 第六章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8) 一、周期性 (8) 第七章数列与数学归纳法 (9) 一、数列 (9) 二、数学归纳法 (10) 第八章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 (12) 第九章矩阵和行列式初步 (14) 一、矩阵 (14) 二、行列式 (14) 第十章算法初步 (16) 第十一章坐标平面上的直线 (17) 第十二章圆锥曲线 (19) 第十三章复数 (21)

第一章集合与命题 一、集合 1.1 集合及其表示方法 集合的概念 1、把能够确切指定的一些对象组成的整体叫做集合简称集 2、集合中的各个对象叫做这个集合的元素 3、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记做a∈A,读作“a属于A” 4、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记做a ? A,读作“a不属于A” 5、数的集合简称数集: 全体自然数组成的集合,即自然数集,记作N 不包括零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记作N* 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即整数集,记作Z 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即有理数集,记作Q 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即实数集,记作R 我们把正整数集、负整数集、正有理数、负有理数、正实数集、负实数集表示为Z+、Z-、Q+、Q-、R+、R- 6、把含有有限个数的集合叫做有限集、含有无限个数的集合叫做无限极 7、空集是指不用含有任何元素的集合,记作? 集合的表示方法 1、在大括号内先写出这个集合的元素的一般形式,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之后写上集合中元素所共同具有的特性,这种集合的表示方法叫做描述法 1.2 集合之间的关系 子集 1、对于两个集合A和B,如果集合A中任何一个元素都属于集合B,那么集合A叫做集合B 的子集,记做A?B或B?A,读作“A包含于B”或“B包含A” 2、空集包含于任何一个集合,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3、用平面区域来表示集合之间关系的方法叫做集合的图示法,所用图叫做文氏图 相等的集合 1、对于两个集合A和B,如果A?B,且B?A,那么叫做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B”,读作“集合A等于集合B”,如果两个集合所含元素完全相同,那么这两个集合相等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精华版

高中数学必修+选修知识点归纳 新课标人教A版

一、集合 1、 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 体叫做集合。集合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 序性。 2、 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就称这两个 集合相等。 3、 常见集合:正整数集合:*N 或+N ,整数集合: Z ,有理数集合:Q ,实数集合:R . 4、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 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任 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则称集合A 是 集合B 的子集。记作B A ?. 2、 如果集合B A ?,但存在元素B x ∈,且A x ?, 则称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A B. 3、 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作:?.并规定: 空集合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4、 如果集合A 中含有n 个元素,则集合A 有n 2个子 集,21n -个真子集. §1.1.3、集合间的基本运算 1、 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集合B 的元素组成 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 的并集.记作:B A Y . 2、 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 且属于集合B 的所有元素 组成的集合,称为A 与B 的交集.记作:B A I . 3、全集、补集?{|,}U C A x x U x U =∈?且 §1.2.1、函数的概念 1、 设A 、B 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 关系f ,使对于集合A 中的任意一个数x ,在集合B 中都有惟一确定的数()x f 和它对应,那么就称B A f →:为集合A 到集合B 的一个函数,记作:()A x x f y ∈=,. 2、 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为:定义域、对应关系、值 域.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 全一致,则称这两个函数相等. §1.2.2、函数的表示法 1、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 §1.3.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1、注意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方法: (1)定义法: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增函数;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减函数. 步骤:取值—作差—变形—定号—判断 格式:解:设[]b a x x ,,21∈且21x x <,则: ()()21x f x f -=… (2)导数法:设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若0)(>'x f ,则)(x f 为增函数; 若0)(<'x f ,则)(x f 为减函数. §1.3.2、奇偶性 1、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x f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 x ,都有()()x f x f =-,那么就称函数()x f 为 偶函数.偶函数图象关于y 轴对称. 2、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x f 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 x ,都有()()x f x f -=-,那么就称函数()x f 为 奇函数.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知识链接:函数与导数 1、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 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是曲线)(x f y =在 ))(,(00x f x P 处的切线的斜率)(0x f ',相应的切线方 程是))((000x x x f y y -'=-. 2、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 ①' C 0=;②1 ' )(-=n n nx x ;

高中数学基础知识手册(理科)

原命题若p 则q 否命题 若┐p 则┐q 逆命题若q 则p 逆否命题若┐q 则┐p 互为 逆否 互逆否 互为逆否互互逆否 互第一章 集合与简易逻辑 一、集合知识 1. 基本概念:集合、元素;有限集、无限集;空集、全集;符号的使用. 2. 集合的表示法:列举法、描述法、图形表示法. 3. 集合元素的特征: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 集合运算:交、并、补. 5. 主要性质: ①U A B A B A A B B A B U ??=?=?= C ②C U (A ∩B)= (C U A )∪(C U B ) C U (A ∪B)= (C U A )∩(C U B ) 6. 设集合A 中有n 个元素,则①A 的子集个数为n 2; ②A 的真子集个数为12-n ; ③A 的非空子集个数为12-n ;④A 的非空真子集个数为22-n . 7. 空集是一切集合的子集,是一切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二.含绝对值不等式、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1.整式不等式的解法:①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b ax >()00<>a a 或分 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0(02>>++a c bx ax :(大于取两边,小于取中间) ③一元高次不等式:穿根法(零点分段法)(记忆:x 的系数全化为正,从右到左、从上到下,奇(次幂)穿,偶(次幂)穿而不过) 2.分式不等式的解法 ???≠≥?≥>?>0 )(0 )()(0)() (; 0)()(0) ()(x g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x g x f (移项通分,不能去分母) 3.含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c b ax <+,与)0(>>+c c b ax 型的不等式的解法. (将x 的系数化为正,大于取两边,小于取中间) 三.简易逻辑 1.构成复合命题的形式:p 或q(记作“p ∨q ” )(一真则真); p 且q(记作“p ∧q ” )(一假则假);非p(记作“┑q ” )(真假相反) 。 2.四种命题的形式:原命题:若P 则q ; 逆命题:若q 则p ; 否命题:若┑P 则┑q ;逆否命题:若┑q 则┑p 。 (原命题?逆否命题) 3、充要条件: 4、反证法:从命题结论的反面出发(假设),引出(与已知、公理、定理…)矛盾,从而否定假设证明原命题成立,这样的证明方法叫做反证法。

30分钟熟记高中数学基础知识

根据高分考生笔记整理,助你30分钟熟记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 快速提高高考成绩 高分考生的经验: 对于以下知识点不必死记硬背,打印出来夹在笔记本中就可以。在练习中遇上不懂,先不要看答案,看看以下知识点,尝试解题,这样留下的印象最深刻,思考过程最重要。往往是每道题到牵涉其中几个考点,一道题就巩固几个考点,一直坚持练习做题,可以快速提高成绩。一般在几天左右就可以见效果,明显感觉到思路通畅,速度明显提高。另外,题海战术不可取,泛泛做100道题,不如认认真真理解好1道典型例题。 一、集合 (1)含n 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数为2n ,真子集数为2n -1;非空真子集的数为2n -2; (2);B B A A B A B A =?=??Y I 注意:讨论的时候不要遗忘了φ=A 的情况。 (3));()()();()()(B C A C B A C B C A C B A C I I I I I I Y I I Y == 二、函数与导数 1.映射:注意 ①第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有象;②一对一,或多对一。 2.函数值域的求法:①分析法 ;②配方法 ;③判别式法 ;④利用函数单调性 ; ⑤换元法 ;⑥利用均值不等式 2 22 2b a b a ab +≤ +≤; ⑦利用数形结合或几何意义(斜率、距离、绝对值的意义等);⑧利用函数有界性(x a 、x sin 、x cos 等);⑨导数法 3.复合函数的有关问题 (1)复合函数定义域求法: ① 若f(x)的定义域为[a ,b ],则复合函数f[g(x)]的定义域由不等式a ≤g(x)≤b 解出; ② 若f[g(x)]的定义域为[a,b],求 f(x)的定义域,相当于x ∈[a,b]时,求g(x)的值域。 (2)复合函数单调性的判定: ①首先将原函数)]([x g f y =分解为基本函数:内函数)(x g u =与外函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