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免疫规划管理制度

学生免疫规划管理制度

零陵区实验中学学生免疫规划管理制度

1. 每学年开学初,针对七年级新生,做好接种证的查验和统计、上报工作,发现未种、漏种儿童认真做好登记。

2. 对适龄学生根据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疫苗接种,并宣传免疫预防知识。

3. 建立学生预防接种电子档案,及时做好信息登记和更新,档案应长期妥善保管。

4. 及时建立接种卡、接种簿与接种证,按时预约接种。做好常规查漏补种和强化免疫工作。

5. 做好接种率监测与常规接种报表统计,定期评价疫苗接种情况。

6. 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做好登记、调查,并及时处理、上报。

零陵区实验中学

2017年3月

免疫规划相关制度

安全接种制度 一、预防接种全部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或自毁型注射器。使用的注射器必须是正规厂家的合格产品(具有生产许可证、卫生许可证,产品质量合格证)。 二、预防接种室须达到《株洲市预防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标准》要求。每天下班前须用消毒液对接种台面消毒清洁,接种室和候诊室用紫外线灯照射30分钟以上,做好登记。 三、接种前须询问接种对象既往疫苗过敏史和目前健康状况,确认本次接种的疫苗,填写接种告知登记表。 四、接种前核对疫苗的品名、批号、效期等。无标签或标签不清,过失效期、安瓿破裂、变色、有凝块或异物的疫苗严禁使用。 五、接种时核对姓名、接种疫苗名称。检查一次性注射器包装是否完好,是否在有效期内。按接种技术规程和疫苗说明书进行接种。卡介苗要分桌接种。 六、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后用毁型机毁型或将针管、针头分开放入有消毒液的防刺破安全盒或回收桶。 七、接种后须观察30分钟后确认未发现接种反应,接种者在接种证上填写本次接种疫苗名称、批号。 八、疫苗必须实行带冰接种。活疫苗开启后半小时、灭活疫苗开启后一小时未用完应废弃。 九、医疗垃圾集中焚毁或交正规医疗废物收集机构统一处理。

预防接种副反应和事故处理、报告制度 一、建立预防接种副反应和事故登记本,专人负责。 二、对预防接种一般反应、加重反应进行对症治疗,对异常反应、群体性反应和接种事故要采取应急救护措施。 三、发生预防接种副反应后、责任报告人必须在6小时(农村12小时)内报告当地疾控部门,并填写疑似预防接种副反应报告卡。如出现死亡、严重器官损伤、群体性反应和接种事故,报告人应在发现后2小时内报告所在县级疾控部门。 四、预防接种副反应、群体性反应和接种事故必须由县级以上疾控部门开展个案调查,由县级以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进行鉴定和作出处理意见。 五、接种后发生原因不明的死亡病例,应立即报请当地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区级及以上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诊断小组进行鉴定,并组织尸体解剖,查明死亡原因,作出处理意见。 六、过敏性休克处理原则:使病人平卧、头部放低、注意保暖;立即皮下或静脉注射肾上腺素(1/1000)0.5-1.0ml,或同时肌注苯海拉明25-50mg;同时通知临床医生进行有关抗休克处理。 七、晕厥处理原则:使病人平卧,松解衣扣,注意保暖;轻者可给予温开水、热糖水喝,必要时可针刺或用手掐人中穴;数分钟后仍不恢复者,可皮下注射(1/1000)肾上腺素0.3-0.5ml,并通知临床医生救治。

免疫规划规章守则_共3篇.doc

免疫规划规章制度_共3篇 1。免疫规划管理规章制度 1.对适龄儿童根据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疫苗接种,并宣传免疫预防知识。 2.建立儿童预防接种电子档案,及时做好信息登记和更新,上传至国家信息管理平台。档案应长期妥善保管。 3.疫苗专人管理,制定需求计划,从规定渠道购入。购入时须验收疫苗相关合格证件。做好领发登记,及时掌握使用量及耗损量。过期疫苗登记后上交。 4.疫苗的运输、贮存和使用符合冷链管理要求。建立冷链设备档案,账物相符、专物专用。 5.合理安排疫苗接种门诊周期,设成人接种日。接种场所、接种人员、消毒、体检及接种均应符合相关要求。 6.及时建立接种卡、接种簿与接种证,按时预约接种。做好常规查漏补种和强化免疫工作。 7.做好接种率监测与常规接种月报表统计,定期评价疫苗接种情况。 8.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做好登记、调查,并及时处理、上报。2。免疫规划资料档案管理规章制度 一、免疫规划资料的收集要真实、完整、及时。 二、免疫规划基础资料的内容包括: (一)人口资料:辖区内总人口数,人口普查或抽样调查的性别、

职业别和各年龄组人口构成资料,建卡人数,出生人数、死亡人数、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流动人口情况。 (二)组织机构:辖区内的各级行政区划和卫生防疫机构数,各基层单位的基本情况,接种的组织形式、接种点(门诊)数,免疫规划及冷链管理专业人员数。 (三)疫情资料: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的发病人数、病死人数、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相关传染病的“三间”分布,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暴发疫情调查,漏报调查,发病与接种的关系等资料。(四)免疫接种资料:基础免疫、加强免疫、强化免疫人数,接种率,接种质量分析,未种原因分析,接种率调查、检查考核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处理等资料。 (五)疫苗计划、分配,使用情况统计等资料。 (六)冷链设备及接种器材资料。 (七)监测资料:疫苗质量监测、免疫成功率监测、人群免疫水平监测、冷链系统温度监测资料。 (八)其他资料:上级来文,业务会议、培训,及工作计划、总结,专题调查等资料。 三、免疫规划业务资料采用分类归档的方法保存,应于每年三月底前将上年度免疫规划有关资料搜集整理齐全、分类装订归档;并长期保存。同时注意有关原始资料的保存,以形成完整的免疫规划档案化管理体系。 3。免疫规划工作规章制度 一、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进行预防接种工作。 凡参加预防接种的工作人员要持预防接种上岗证,明确目的,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的科学态度,掌握免疫程序、制品性质、接种方法、途径和禁忌证以及反应的观察、处理方法,以确保工作质量。 二、接种前详细询问病史,凡有禁忌证者一律不得接种。 三、接种对象、部位、方法、剂量、次数、间隔时间应严格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执行。 四、安全注射按照规范要求,严格掌握安全注射,无菌操作,实行一人一针一管。 五、生物制品的运输和保存应按生物制品要求执行,凡不符合要

计划免疫规划制度

中心医院免疫规划工作制度(试行目录 1.疫苗和注射器使用管理制度 2.预防接种卡、证管理制度 3.安全接种制度 4.预防接种知情同意制度 5.免疫规划资料档案管理制度 6.疫苗和注射器使用管理制度 7.冷链设备使用管理制度 8.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处理制度 9.免疫规划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制度 10.疫苗接种信息监测报告制度 11.预防接种宣传培训制度 12.预防接种门诊工作人员职责和工作制度 13.流动儿童预防接种管理制度 14.乙肝疫苗接种操作规程 15.脊髓灰质炎疫苗接种操作规程 16.百白破疫苗接种操作规程 17.麻疹疫苗接种操作规程 18.产科接种室接种人员职责与工作制度

19.产科接种室卡介苗接种操作规程 20.产科接种室乙肝疫苗接种操作规程 疫苗和注射器使用管理制度 一、建立健全疫苗和注射器领发手续,安排专人负责疫苗和注射器的领购、运输 、储存、分发工作。 二、严格实行疫苗主渠道供应模式,即一类疫苗、二类疫苗全部通过省→市→区 →乡(或接种单位逐级供应。每次领取、购进疫苗要填写“山东省第一类疫苗供应申 领表”、“山东省第二类疫苗供应申领表”。 三、加强疫苗和注射器管理,严格按照“山东省生物制品及一次性注射器出入库 登记表”进行出入库登记,登记项目要齐全、完整,做到帐、物相符。登记表应保存至超过疫苗有效期2年备查。 四、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疫苗储存和运输管理规范》要求,做好疫苗的储存、运输工作,并做好温度监测、记录。 五、适量储备疫苗,区级、乡级疫苗储存量分别不得超过2个月、1个月的使用量。 六、疫苗储存应按品种、批号分类码放,分发时要遵循“先短效期、后长效期”,以 及先产先出、先进先出、近效期先出的原则,有计划地分发。 七、一类疫苗实行计划管理。各级根据需要每月制定上报“山东省免疫规划疫苗 及一次性注射器计划用量统计表”,每年年底上报下年度疫苗及一次性注射器计划用 量统计表。 七、疫苗接种全部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一类疫苗接种使用全省统一采购和下发 的注射器,一次性普通注射器仅用于稀释疫苗,一次性自毁型注射器用于接种。使用 后的注射器按照《医疗废物处理条例》的规定处理。

预防接种工作制度(全)

预防接种工作制度(全) 预防接种工作制度 一、为保证这项工作经常性开展,乡防保所设立以所长为组长,乡防疫人员及接种员人员为骨干的计划免疫领导组,负责制订本乡生物制品计划,领发生物制品,实施预防接种,调查处理异常反应,“冷链”管理,以及对基层卫生人员计划免疫工作的业务培训、督促、检查等项工作。 二、乡计划免疫工作实行一卡、一证、两册、两簿、 两表制度。卡、簿、表乡防疫人员专柜保管,接种卡仅接种期间发至各接种点,接种完后仍交回乡卫生院管理。7岁后,接种卡片乡镇卫生院保管15年。儿童预防接种证交儿童家 长保管,0—7岁儿童年龄分组表每年统计一次并上墙公布。 三、建、管、用好0—7岁儿童免疫接种卡、证。20XX 年度建卡率、建证率不得低于99%卡、证填写符合率不得 低于95%以上,坚持每季全乡儿童出生人数与建卡数、建证 数核对。 四、接种人员应以高度责任心,严格的科学态度,掌握免疫程序,生物制品性质,接种方法、接种途径及接种前的询问和告知,禁忌症,以及接种后副反应的观察处理。为确保工作质量,接种前要仔细检查发现禁忌症,严禁使用过 期、冻接和变质的疫苗,实行一人一针一管,严格无菌操作。

五、做好接种前的调查摸底工作,接种中的组织实施;填写好接种卡证和接种登记册;接种后的统计汇总工作,按时向县疾控中心报出生物制品使用双月报表或工作总结。 六、积极处理预防接种中出现的异常反应,并及时向县卫生局、县食品、药品监督局报告,必要时,提请县异常反应诊断小组会诊,任何医疗单位或个人不得单方面出具诊断证明,所出证明一律无效。 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制度 对疫(菌)苗应用灭菌的注射器和规范的操作进行注射,并对使用过的注射器具进行安全处理,称为安全注射,安全注射必须达到对接受注射者无害,对实施注射者无危险,注射后的物品不会给公共带来危害。根据以上要求,特制定安全注射制度。 一、预防接种要使用合格的注射器;二、实施预防接 种的人员要持技术合格证、上岗证上岗。三、预防接种必 须掌握各种疫苗的禁忌症。四、预防接种的操作要规范化。 五、预防接种的环境要符合工作要求。 六、接种后的接种器材及其废弃物品安全的回收、销毁工作制度 一、预防接种门诊每周定若干天数为预防接种日,为辖区内适龄儿童与流动人口儿童开展 常年免疫接种和业务咨询。预防接种门诊要设立登记咨 询点,接受群众咨询 二、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发的《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 和《安徽省预防接种免疫程序》

计划免疫系列工作制度(10篇)

计划免疫系列工作制度(10篇) 预防接种工作制度 (一)、为保证这项工作经常性开展,乡(镇)卫生院设立以院长为科长,乡(镇)兼职防疫人员及接种员人员为骨干的乡(镇)卫生院防保科,负责制订本乡(镇)生物制品计划,领发生物制品,实施预防接种,调查处理异常反应,“冷链”管理,以及对基层卫生人员计划免疫工作的业务培训、督促、检查等项工作。 (二)、乡(镇)计划免疫工作实行一卡(儿童免疫接种卡)、一证(儿童预防接种证)、两册( (1)、2类疫苗接种登记册、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登记册)、两簿(生物制品令发登记簿、冷链设备接种器材领发登记簿)、两表(年度生物制品计划双月报表、0—7岁儿童分村分龄统计表)制度。卡、簿、表由乡防疫人员专柜保管,接种卡仅接种期间发至各接种点,接种完后仍交回乡卫生院管理。7岁后,接种卡片由乡镇卫生院保管xx年。儿童预防接种证交儿童家长保管,0—7岁儿童年龄分组表每年统计一次并上墙公布。 (三)、建、管、用好0—7岁儿童免疫接种卡、证。2xxx年度建卡率、建证率不得低于99%,卡、证填写符合率不得低于95%以上,坚持每季全乡儿童出生人数与建卡数、建证数核对。

(四)、接种人员应以高度责任心,严格的科学态度,掌握免疫程序,生物制品性质,接种方法、接种途径及接种前的询问和告知,禁忌症,以及接种后副反应的观察处理。为确保工作质量,接种前要仔细检查发现禁忌症,严禁使用过期、冻接和变质的疫(菌)苗,实行一人一针一管,严格无菌操作。 (五)、做好接种前的调查摸底工作,接种中的组织实施;填写好接种卡证和接种登记册;接种后的统计汇总工作,按时向县疾控中心报出生物制品使用双月报表或工作总结。 (六)、积极处理预防接种中出现的异常反应,并及时向县卫生局、县食品、药品监督局报告,必要时,提请县异常反应诊断小组会诊,任何医疗单位或个人不得单方面出具诊断证明,所出证明一律无效。预防接种卡、证使用管理制度 (一)、凡本地0—7岁儿童必须一人一卡一证。外来、外迁的儿童要及时索补卡、转卡,超龄儿童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实行剔卡,剔除的卡片要保存备查。 (二)、儿童预防接种证由儿童家长保管。接种卡要以乡(镇)卫生院集中专柜保管,7岁后的卡片必须保存xx年以上,接种期间下发

计划免疫工作制度定

计划免疫工作制度定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

计划免疫工作制度 1、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 2、预防接种门诊消毒制度 3、预防接种档案管理制度 4、预防接种卡、证使用管理制度 5、预防接种信息化监测系统管理制度 6、预防性生物制品使用管理制度 7、疫苗、注射器管理制度 8、冷链设备管理制度 9、安全接种制度 10、新生儿报告登记制度 11、预防接种反应及事故处理制度 12、预防接种社会监督制度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

一、依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及河南省“三规范一意见”等相关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经所在地县(市、区)以上卫生局指定,承担本责任区域内的预防接种工作,接受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技术指导。 二、根据预防接种工作的需要,制定第二类疫苗的购买计划,报告所在地县(市、区)卫计委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立并保存真实、完整的疫苗接收、购进记录。 三、严格遵守疫苗储存、运输、使用管理规范,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新冷链设备,保证疫苗质量。 四、严格遵守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和接种方案,并在接种场所的显着位置公示第一类疫苗的品种和接种方法,公示第二类疫苗的收费标准。 五、每月主动开展对责任区域适龄儿童的调查走访,及时在儿童出生后1个月内,为其办理预防接种证及各项预防接种相关资料,做好预约通知接种工作;对儿童实施接种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并作好记录。 六、接种工作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当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 七、接种工作人员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实行佩证上岗;按照接种规范要求,对符合接种条件的受种者实施接种,做到“三查七对”,即接种前诊查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症,查对预防接种登记薄与接种证,查看疫苗外观与批号效期;核对接种对象姓名、年龄、疫苗品名、规格、剂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并依照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

学校免疫规划管理制度

学校免疫规划管理制度 公司: 编制: 日期:

学校免疫规划管理制度 为预防相应传染病在校园内发生,确保全体新生完成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保护学生身体健康,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国务院《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卫生部和教育部《关于做好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的通知》等法规文件规定,特制定学生免疫规划管理暨预防接种证查验制度。 一、将入学新生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纳入报到程序,在新生入学报到时,必须向学校交《**市入托入学查验证明》或接种医院开具的查验证明,报到人员负责做好查验登记工作,漏苗的要及时补种。学校必须严格把关,并配合卫生部门做好疫苗补种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监督管理工作。 二、按国家免疫程序判断是否接种合格,以《**市入托入学查验证明》或接种医院开具的查验证明为为准。无证明或免疫史不详者按免疫空白处理,并及时将情况向所在区域的疾病预防机构反馈。补种的疫苗以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一类疫苗为主。 三、全校学生查验工作普及率达100%,不留隐患;将《**市入托入学查验证明》或接种医院开具的查验证明装订存入新生健康档案,做好新生建康巡检和晨检工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上报。 四、学校应在每学期结束前,将幼儿园和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花名册报至辖区接种医院。 五、查验接种证工作程序

(一)学校应在新生入学须知中提醒家长准备2份《**市入托入学查验证明》或接种医院开具的查验证明。 (二)新生(幼儿)办理入学手续时,应要求其家长或监护人必须出示《**市入托入学查验证明》或接种医院开具的查验证明。 (三)当发现无《**市入托入学查验证明》或接种医院开具的查验证明的儿童时,应告知家长使用“小豆苗App”下载打印《**市入托入学查验证明》或到儿童原来接受预防接种的预防接种门诊去开具证明。 (四)对必须接种而尚未接种的学生要求及时进行补种。学校应主动与当地预防接种门诊取得联系,当地预防接种门诊的医生应尽快到学校对登记记录进行核对。预防接种门诊医生确定接种时间,学校负责通知家长去接种医院进行接种。补种完成后,学校应向要求接种医院反馈接种信息。 (五)学校对学生查验接种证登记和疫苗查漏补种的资料存档,以备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的检查。

学校卫生防疫各项制度

2018-2019年度古昌镇 盛家沟完全小学疫情报告管理制度 一、为加强学校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学校应成立传染病防治领导组织,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网络,固定专(兼)职疫情管理人员、消毒人员,积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二、学校校长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疫情管理人员为责任疫情报告人,学校领导、老师、学生等为义务报告人,责任疫情报告人和义务报告人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应在规定时限,向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责任疫情报告人应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传染病防治知识,熟练掌握常见传染病诊断、报告、隔离消毒及疫情处理程序,切实增强传染病防治能力。 三、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城镇于2小时,农村于6 小时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对其它乙类传染病人、疑似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城镇于6小时,农村于12小时通过传染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对丙类传染病和其它传染病,应当在24小时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 四、传染病暴发、流行时,责任疫情报告人应当以最快的通讯式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疫情。

五、学校要进一步落实“晨检、午检”制度,对请假、缺课的学生要询问原因,注意追踪,确保对传染病疫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六、对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儿童入托、入学时,托幼机构、学校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发现未依照免疫规划受种的儿童,应当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或接种单位报告并配合做好补种工作。 七、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卫生防病知识宣传教育工作,采取开设健康教育课、设立宣传栏、举办黑板报等多种形式进行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卫生部门要经常深入学校进行防病知识宣传,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式。 八、学校要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保持室外环境卫生。教室、宿舍要经常通风,设置防蚊灭蝇设施。食堂要讲究卫生,预防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的发生。学生要合理营养、平衡膳食,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九、任单位和个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传染病疫情,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对那些玩忽职守,导致传染病疫情扩散流行的单位和个人,将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予以肃处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 为加强学校疫情报告管理工作,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学校应成立传染病防治领导组织,建立传染病疫情报告网络,固定专

学生免疫规划的管理制度

学生免疫规划的管理制度 一、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进行预防接种工作。 凡参加预防接种的工作人员要持预防接种上岗证,明确目的,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的科学态度,掌握免疫程序、制品性质、接种方法、途径和禁忌证以及反应的观察、处理方法,以确保工作质量。 二、接种前详细询问病史,凡有禁忌证者一律不得接种。 三、接种对象、部位、方法、剂量、次数、间隔时间应严格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执行。 四、安全注射按照规范要求,严格掌握安全注射,无菌操作,实行一人一针一管。 五、生物制品的运输和保存应按生物制品要求执行,凡不符合要求的生物制品一律不准使用。安瓿启开后应按规定在允许的期限内用完。

六、做好登记、统计、总结工作,及时报上级疾控部门。 七、对流动儿童做好预防接种工作,定期摸底及时查漏补种,建立健全流动儿童管理档案。 八、预防接种副反应登记并报告。 九、对辖区学校、托幼机构查验预防接种证需补种免疫规划疫苗的儿童及时进行补种、补证工作。 学生免疫规划管理制度篇二 一、根据上级制定的免疫规划、策略和技术规范,结合实际,制订并组织实施辖全市免疫预防工作目标、策略和措施。 二、制订冷链设备和接种器材补充、更新计划,指导辖区冷链管理工作,进行冷链系统的监测。 三、制订第一类疫苗需求、使用、分配计划,进行疫苗运送、管理。四、检查、督导、评价和反馈免疫规划执行情况,及时向上级报告和采取相应纠正措施。

五、指导和参与接种率常规报告、监测、分析和评价。 六、指导辖区接种单位开展预防接种服务和实施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做好检查、考评、督导和监测工作。 七、组织开展疫苗针对传染病的疫情报告、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处理、实验室监测,以及免疫成功率和人群免疫水平监测工作。 八、指导和参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和调查处理。 九、组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对专业人员进行培训。 十、收集相关资料,加强调查研究,总结免疫接种工作的经验和问题,并向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控中心报告工作进展情况,提出改进建议。 十一、负责辖区儿童免疫预防信息网络系统推广应用的具体组织实施、宣传、技术指导、协调调度等工作。 十二、做好免疫预防其它相关工作。

疫苗使用与管理制度

疫苗使用与管理制度 一、由经过培训的人员负责疫苗管理工作。 二、每月制定免疫规划疫苗需用量计划,并上报。 三、免疫规划用疫苗进货渠道正常,符合规定。 四、疫苗领发账目正规齐全,账、苗相符。 五、疫苗储存、运输温度符合要求。 六、领取或分发疫苗时要遵循“先短效期、后长效期”和同批号疫苗“先入库、先 出库”的原则。 七、原则上接种门诊可供一定时间使用的疫苗贮存量,不得超过1个月。 八、疫苗报废需经报告批准。 九、接种实施时严格核对接种疫苗品种,检查外观质量。凡过期、变色、污 染、发霉、有摇不散凝块或异物,无标签或标签不清,安瓿有裂纹的疫苗或冻结过的百白破疫苗、乙肝疫苗,一律不得使用。 平遥县卫生防站 .

疫苗和冷链管理制度 一、疫苗实行专人管理,供应渠道严格执行:市—县—(乡)镇—接种门诊 (接种点)。健全疫苗领发保管制度,建立疫苗领发登记,疫苗的出入账物相符,登记必须有疫苗的名称、数量、生产厂名、批号、失效期、进出数量、结余数量、领取人、备注等。 二、根据现行的免疫程序,本辖区的总人口数,出生率,各年龄组人口数及疫 苗的损耗系数等制订疫苗计划,每年三月前将下一年度的计划免疫用苗数量报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三、疫苗的运输、贮存和使用要严格按照有关的温度要求进行。按照疫苗的品 种、批号分类整齐码放,疫苗纸箱(盒)之间、与冰箱冰柜壁之间均应留有冷气循环通道。分发使用疫苗按照“先短效期、后长效期”和同批疫苗按“先入库,先出库”的原则,存放要整齐,包装标志明显,疫苗之间留出冷气循环通道。 四、健全冷链设备管理制度,建立冷链设备帐目,记录各种设备的品名、型 号、到货时间、数量;建立设备运转与维修记录簿,记录发生故障与维修情况。疫苗过期应及时做好报损手续。 五、冷链设备做到专人管理,定期保养,建立维修、温度记录。冷链设备要有 专人保养,经常擦拭保洁,每日2次观察记录冰箱冰柜运转温度;冷藏包每次用后及时擦净晾干备用,冰排用后及时送回冷冻室冻存。 六、冷链冰箱和冰柜应安放在干燥、通风、避免直射、远离热源的地方,后部 要留有空间,底部要垫搁架,电源线路与插座应专线专用。 七、所有计划免疫冷链设备仅专用于贮存疫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存 放疫苗的冰箱和冷库严禁存放其他物品、过期疫苗。 平遥县卫生防站 .

计划免疫科规章制度

计划免疫科工作制度 一、疫苗及其使用管理 1、根据《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范》严格按照免疫程序和上级制定的各类生物制品指导程序进行免疫接种(第一类为国家免费规划疫苗,第二类为自费疫苗),不得随意扩大接种对象和增减接种次数。 2、疫苗按市→区(市)县→社区接种点统一订购各类生物制品和供应,按照规定温度条件和要求贮存,每天记录2次冰箱温度。 3、疫苗贮存和运输的温度要求:乙肝疫苗、卡介苗、百白破联合疫苗、乙脑灭活疫苗和流脑疫苗在2-8oC贮存和运输。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腮腺炎疫苗和乙脑减毒活疫苗在-20-8oC的条件下运输,贮存期3个月以上的,在-20oC 条件下贮存;贮存期3个月以内的,在-20oC或2-8oC条件下贮存。 4、疫苗应按照计划领取、分发,办理登记手续。 (1)设立疫苗专用账簿,日清月结,半年定期盘查,做到账苗相符。 (2)疫苗应按照品种、批号(失效期)分类码放,领取或分发疫苗要遵循“先短效期、后长效期”和同批号疫苗“先入库、再出库”的原则。 二、预防接种证、卡(册)管理 1、凡在我中心范围内出生的儿童在一个月内建立预防接种卡、建立预防接种证; 2、预防接种证由儿童家长保管,作为接种及儿童办理入托、入园、入学和留学凭证。

3、卡(册)由各接种点专人负责保管,每年进行2次卡片清理,清理的卡(册)要妥善保管。 4、每次接种完后用钢笔填写接种证、卡(册),按时统计上报各类数据和报表。 三、接种管理 1、接种人员必须经过计划免疫专业培训,考核合格后上岗。 2、接种时遵循三查八对。三查:在接种前、接种中、接种后对疫苗和接种对象进行检查;八对:对姓名、性别、年龄、接种时间、疫苗名称、剂量、接种途径和有效期。 3、接种前咨询健康状况,严格掌握禁忌症。 4、接种时保证安全注射: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注射器,保证一人、一针、一管、一用,做好回收和毁型,定期对环境进行消毒。 四、接种器材管理 按照药监局“三类医疗器械管理规范”要求存放。 彤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预防接种工作制度(全)

预防接种工作制度(全) 预防接种工作制度一、为保证这项工作经常性开展,乡防保所设立以所长为组长,乡防疫人员及接种员人员为骨干的计划免疫领导组,负责制订本乡生物制品计划,领发生物制品,实施预防接种,调查处理异常反应,“冷链”管理,以及对基层卫生人员计划免疫工作的业务培训、督促、检查等项工作。二、乡计划免疫工作实行一卡、一证、两册、两簿、两表制度。卡、簿、表乡防疫人员专柜保管,接种卡仅接种期间发至各接种点,接种完后仍交回乡卫生院管理。7岁后,接种

卡片乡镇卫生院保管15年。儿童预防接种证交儿童家长保管,0—7岁儿童年龄分组表每年统计一次并上墙公布。 三、建、管、用好0—7岁儿童免疫接种卡、证。2003年度建卡率、建证率不得低于99%,卡、证填写符合率不得低于95%以上,坚持每季全乡儿童出生人数与建卡数、建证数核对。四、接种人员应以高度责任心,严格的科学态度,掌握免疫程序,生物制品性质,接种方法、接种途径及接种前的询问和告知,禁忌症,以及接种后副反应的观察处理。为确保工作质量,接种前要仔细检查发现禁忌症,严禁使用过期、冻接和变质的疫苗,实行一人一针一管,严格无菌

操作。五、做好接种前的调查摸底工作,接种中的组织实施;填写好接种卡证和接种登记册;接种后的统计汇总工作,按时向县疾控中心报出生物制品使用双月报表或工作总结。六、积极处理预防接种中出现的异常反应,并及时向县卫生局、县食品、药品监督局报告,必要时,提请县异常反应诊断小组会诊,任何医疗单位或个人不得单方面出具诊断证明,所出证明一律无效。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制度对疫(菌)苗应用灭菌的注射器和规范的操作进行注射,并对使用过的注射器具进行安全处理,称为安全注射,安全注射必须达到对接受注射者无害,对实施注射

2021年医院预防接种工作制度

共青城市人民医院预防接种工作制度 欧阳光明(2021.03.07) 一、预防接种室负责本院出生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 二、严格按照卫生部颁发的《计划免疫技术管理规程》要求,做好预防接种的实施。 三、预防接种室工作人员应具备工作责任心,并取得执业医师(护师)资格,且经过县级以上计划免疫知识技术培训合格后方可能上岗。上岗工作应佩戴胸卡。接种时接种人员要穿戴工作衣帽、口罩,佩戴胸卡,患手部皮肤病或传染病期间不准参加接种工作。接种人员应主动向群众宣传计划免疫知识,告知下次接种时间和地点。连续通知两次均未接种者,应及时进行随访落实。 四、保持预防接种室清洁卫生,开诊前后要用合格浓度的消毒液擦拭消毒工作台与地面,开启紫外线灯消毒室内空气。每次消毒应做好记录备查。接种前做好准备工作,包括统计应种对象、填写卡片资料,准备疫苗、注射器及各种药械等。 五、做到“三查七对”,即接种前诊查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症,查对免疫卡册,查看疫苗外观与批号效期;核对接种对象姓名、年龄、疫苗品名、规格、计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 六、严格执行“安全注射”制度,使用合格的一次性注射器和规定浓度及合格配置时间的皮肤消毒液;已开启未用完的疫苗安碚应盖上灭菌的干棉球并冷藏,活疫苗超过半小时、灭活疫苗超过1小

时;未用完的疫苗应废弃,整个接种过程应确保无菌操作,安全有效。卡介苗接种应设专室,暂无条件的应设专苗操作台,严防误作其他疫苗错种。凡符合接种条件的对象应以书面形式告知家长所接种疫苗的效用、禁忌症、接种副反应及其注意事项。 七、预防接种室每月统计上报“免疫接种情况统计汇总表”,协助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免疫检测、相应传染病个案调查及疫情控制等工作。 共青城市人民医院

接种门诊规范管理制度

荣县预防接种门诊管理规范 预防接种是预防控制相应传染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是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要内容。为了加强我县预防接种接种门诊规范管理,提高预防接种工作质量,防止接种事故,使预防接种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根据卫生部《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四川省计划免疫实施办法》和《自贡市计划免疫接种门诊管理规范(试行)》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规范。 一、接种门诊的基本要求 1、有条件的地方预防接种门诊设置在乡(镇、街道)卫生院,一个乡镇开设1~2个门诊,其他地方可根据经济条件、地理环境和人口密度等具体情况设置预防接种点。 2、预防接种门诊每月运转1~2次;有条件的乡镇可按旬、周、日开展接种;边远乡镇每年运转不得少于6次。 3、预防接种门诊要做到三固定:接种地点、接种时间、接种人员;五统一:门诊标志、疫苗标牌、开设时间、工作程序、考核标准。 4、实行“二级运转,三级服务”的计免工作程序,即每个镇乡卫生院应在较边远的村设立临时接种点,每月由镇乡卫生院负责派人定时对边远村的儿童开展计划免疫工作服务。每月不得少于一次。 5、预防接种合格门诊要有面积20m2以上的专用房,有条件的乡镇应达到规范门诊30 m2以上的专用房,中心卫生院应达到示范门诊40 m2以上的专用房要求。室内地面硬化、清洁明亮、空气流通。 预防接种门诊要有候种室(宣传教育、反应观察)、预诊室(登记、询问、体检)、接种室(疫苗接种应分室或分区,卡介苗应设专室),各室有明显的标志牌。预防接种门诊应与普通门诊、注射室、病房、放射室分开,并保持一定的距离。接种室要定期进行室内消毒。有足够的桌椅,合格接种门诊要求达到一苗一桌,开诊时桌上铺设白色台布,有醒目标志。

免疫规划相关制度

流动儿童免疫规划管理制度 一、在本地居住3个月以上的7岁以下儿童均须按《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要求实施预防接种。 二、对在本地段接种的流动儿童,应建立预防接种册,即接种信息录入电脑,无接种证的应补发接种证,并按规定程序进行相关疫苗补种。 三、每月定期到门诊所属派出所、乡镇(街道)收集居住3个月以上的7岁以下流动儿童资料。指定门诊辖区内的妇女主任或治保主任作为联络员,联络员按月上报本区域本月新迁入的7岁以下儿童资料。 四、每月组织专人到流动人口聚集地、出租屋、市场、工地开展流动儿童主动搜索工作。 五、严格执行儿童入托、入园、入学查验接种证制度。每年9月派专人到门诊辖区内的托儿所、幼儿园、小学核查7岁以下儿童的预防接种证,无接种证的,须补发接种证,并按免疫程序补种疫苗。 六、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宣传动员,提高流动人口儿童家长的预防意识,争取儿童家长主动参与免疫活动。 七、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流动人口儿童免疫情况监测及专项调查。

疫苗和冷链管理制度 一、根据现行的免疫程序,本辖区的总人口数,出生率,各年龄组人口数及疫苗的损耗系数等制订疫苗计划,按时将下一年度的免疫规划用苗数量报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二、疫苗实行专人管理,严格按照“省—市—县—乡(接种点)”供应渠道购苗。 三、疫苗的出入要有帐目登记,账物相符,登记必须有疫苗的名称、数量、生产厂名、批号、失效期、进出数量、结余数量、领取人等。 四、疫苗的运输、贮存和使用要严格按照有关的温度要求进行。疫苗按疫苗规定的温度进行贮存,疫苗的运输必须用冷藏车或冷藏箱。 五、按照疫苗的品种、批号分类存放。分发使用疫苗按照“先短效期、后长效期”和同批疫苗按“先入库,先出库”的原则,存放要整齐,包装标志明显,疫苗之间留出冷气循环通道。 六、冷链设备要有专室或固定房间存放,有足够储存疫苗的专用冰箱,配置能适应带冰接种的疫苗冷藏设备,冷链设备做到专人管理,建档建账:设备名称、数量、型号及户地、说明书、有关技术资料、使用和损坏情况等,定期保养,建立维修记录。 七、有专人负责冷链设备保养、管理,冰箱内放置温度计,每天定时记录温度至少2次(上午和下午各1次),并妥善保存温度登记本,做好停电、发电、停机、故障维修记录,发生故障及时抢修,并把疫苗转移到其它冰箱。管理员因故外出不能进行日常监测时要做好交接班。结霜厚度超过4毫米以上要及时除霜,冷藏箱和冷藏背包每次使用后,及时取出冰排,擦干净,保持内外干燥清洁。坚持每季度一次冷凝器散热板清扫,每月进行转动机械加油,冰箱内蒸发管道结冰超过5毫米要及时除霜。保证冰箱使用安全,开门装置完好,有防火防漏设施。 八、冷链设备严禁存放其它物品、过期疫苗,保持清洁卫生。

计划免疫工作制度(定)

计划免疫工作制度 1、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 2、预防接种门诊消毒制度 3、预防接种档案管理制度 4、预防接种卡、证使用管理制度 5、预防接种信息化监测系统管理制度 6、预防性生物制品使用管理制度 7、疫苗、注射器管理制度 8、冷链设备管理制度 9、安全接种制度 10、新生儿报告登记制度 11、预防接种反应及事故处理制度 12、预防接种社会监督制度

预防接种门诊工作制度 一、依据《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及河南省“三规范一意见”等相关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经所在地县(市、区)以上卫生局指定,承担本责任区域内的预防接种工作,接受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技术指导。 二、根据预防接种工作的需要,制定第二类疫苗的购买计划,报告所在地县(市、区)卫计委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立并保存真实、完整的疫苗接收、购进记录。 三、严格遵守疫苗储存、运输、使用管理规范,定期检查、维护和更新冷链设备,保证疫苗质量。 四、严格遵守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和接种方案,并在接种场所的显著位置公示第一类疫苗的品种和接种方法,公示第二类疫苗的收费标准。 五、每月主动开展对责任区域适龄儿童的调查走访,及时在儿童出生后1个月内,为其办理预防接种证及各项预防接种相关资料,做好预约通知接种工作;对儿童实施接种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并作好记录。 六、接种工作人员在实施接种前,应当告知受种者或者其监护人所接种疫苗的品种、作用、禁忌、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询问受种者的健康状况以及是否有接种禁忌等情况,并如实记录告知和询问情况。 七、接种工作人员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实行佩证上岗;

计划免疫规划管理办法

计划免疫规划管理办法 篇一:免疫规划管理制度 免疫规划管理制度 1. 对适龄儿童根据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疫苗接种,并宣传免疫预防知识。 2. 建立儿童预防接种电子档案,及时做好信息登记和更新,上传至国家信息管理平台。档案应长期妥善保管。 3. 疫苗专人管理,制定需求计划,从规定渠道购入。购入时须验收疫苗相关合格证件。做好领发登记,及时掌握使用量及耗损量。过期疫苗登记后上交。 4. 疫苗的运输、贮存和使用符合冷链管理要求。建立冷链设备档案,账物相符、专物专用。 5. 合理安排疫苗接种门诊周期,设成人接种日。接种场所、接种人员、消毒、体检及接种均应符合相关要求。 6. 及时建立接种卡、接种簿与接种证,按时预约接种。做好常规查漏补种和强化免疫工作。 7. 做好接种率监测与常规接种月报表统计,定期评价疫苗接种情况。 8. 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做好登记、调查,并及时处理、上报。 篇二:计划免疫各种规章制度 冷链设备管理制度

一、冷链设备的管理、保养、维修、监测应指定专人负责。 二、建立健全冷链设备档案和固定资产账目(包括冷链设备 说明书、合格证、检验单到货通知单等)。 三、设备应安装或存放在保持通风的专业房间内,避免阳光 直射,远离热源,每台设备安装专用插座,不可与其他设备共用插座。 四、对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运输工具运行状况进行温度记 录,每天不得少于2次(上、下午各一次,要有冷冻、冷藏温度记录),每台冰箱、冰柜都必须设有独立的温度记录本和温度计。 五、对冷藏设施、设备和冷藏运输工具定期检查和维修。 六、各式冷藏容器不可变卖、租借,不得存放与本疫苗无关 的其他任何物品。 七、保持冰箱清洁卫生,并且及时除霜。 疫苗使用管理制度 一、疫苗管理人员应掌握疫苗相关法律、法规和贮藏、

产科预防接种人员职责和工作制度

产科预防接种人员职责与工作制度 1、严格遵守岗位职责,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穿戴工作服、帽、口罩、持证上岗,有专人负责,并备有抢救药品。严禁无预防接种资格人员从事预防接种工作。 2、严格执行冷链管理制度,专人负责,冰箱温度记录齐全,帐苗相符。 3、接种前严格履行登记、询问、检查和接种前告知程序,发现有禁忌症和当前健康状况异常的不予接种或暂缓接种。 4、接种时,严格按预防接种技术操作要点,卡介苗皮内注射,乙肝疫苗肌肉注射。 5、预防接种一律使用一次性注射器,使用前检查失效期、包装有无破损。 6、及时填写新生儿预防接种登记表和登记本,告知家长持卡1个月内到新生儿居住地接种门诊办理预防接种证。每月5日之前向县级疾控机构上报新生儿乙肝、卡介苗接种报表。

疫苗、注射器和冷链管理制度 1、健全疫苗、注射器领发保管制度,建立疫苗、注射器领发台帐,出入库账物相符,登记必须有名称、数量、生产单位、批号、有效期、进出数量、结余数量、领取人签名等。 2、疫苗的运输、贮存和使用要严格按照有关的温度要求进行。按照疫苗的品种、批号分类整齐码放,疫苗纸箱(盒)之间、与冰箱冰柜壁之间均应留有冷气循环通道。使用疫苗按照“先短效期、后长效期”和同批疫苗按“先入库,先出库”的原则,存放要整齐,包装标志明显,疫苗之间留出冷气循环通道。疫苗过期应及时做好报损手续。 3、健全冷链设备管理制度,建立冷链设备台帐。 4、冷链设备做到专人管理,经常擦拭保洁,定期保养,建立维修、温度记录。每日上、下午2次观察冰箱、冰柜运转温度并做好相关记录。 5、冰箱和冰柜应安放在干燥、通风、避免阳光直射、远离热源的地方,后部要留有空间,底部要垫搁架,电源线路与插座应专线专用。存放疫苗的冰箱和冷库严禁存放其他物品。

学生免疫规划的管理制度

学生免疫规划的管理制度 免疫规划管理制度 1. 对适龄儿童根据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疫苗接种,并宣传免疫预防知识。 2. 建立儿童预防接种电子档案,及时做好信息登记和更新,上传至国家信息管理平台。档案应长期妥善保管。 3. 疫苗专人管理,制定需求计划,从规定渠道购入。购入时须验收疫苗相关合格证件。做好领发登记,及时掌握使用量及耗损量。过期疫苗登记后上交。 4. 疫苗的运输、贮存和使用符合冷链管理要求。建立冷链设备档案,账物相符、专物专用。 5. 合理安排疫苗接种门诊周期,设成人接种日。接种场所、接种人员、消毒、体检及接种均应符合相关要求。 6. 及时建立接种卡、接种簿与接种证,按时预约接种。做好常规查漏补种和强化免疫工作。

7. 做好接种率监测与常规接种月报表统计,定期评价疫苗接种情况。 8. 对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做好登记、调查,并及时处理、上报。 预防接种卡、证使用制度 一、《中华人民 __传染病防治法》及《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每名适龄儿童都必须按规定建立预防接种证,并实行凭证接种和办理入托、入园、入学手续的制度。 二、6岁及以下儿童(包括流动人口儿童和计划外生育儿童)应由居住地的预防接种门诊负责建立预防接种证、卡。儿童出生后一个月由户口所在地的预防接种门诊建立预防接种证、卡;6岁及6岁以下儿童寄居本地时间在三个月以上,应由寄居地的预防接种门诊建立预防接种证、卡。 三、预防接种证、卡应由实施接种的医生用钢笔填写,书写要工整,文字要规范,各项目准确齐全,时间(日期)栏、项填写均要以公历(阳历)为准。

四、预防接种证要由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保管,遗失要及时补发。预防接种卡由所属预防接种门诊保管。 五、儿童迁移时,迁入地的预防接种门诊要主动向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索取预防接种证;无预防接种证者要及时补证、补卡。 六、接种单位每季度要对辖区内所有的卡、证核查和一次,及时补卡、剔卡和消卡,剔除的卡片由预防接种门诊另行妥善保管。 家长须知 预防接种是控制、消灭相应传染病以保障受种个体健康采取的最有效、经济的预防手段。根据《中华人民 __传染病防治法》及《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使孩子获得免疫接种的机会,这也是每个家长的义务。 1、当您的孩子出生或从外地迁入本地后,请及时与居住地段预防接种单位取得联系,申领《预防接种证》,提供儿童的基本资料,根据预约接种时间或具体通知时间,带领您的孩子到预防接种单位接受预防接种。

免疫规划各种制度

***免疫规划工作职责 一、根据上级制定的免疫规划、策略和技术规范,结合实际,制订并组织实施辖全市免疫预防工作目标、策略和措施。 二、制订冷链设备和接种器材补充、更新计划,指导辖区冷链管理工作,进行冷链系统的监测。 三、制订第一类疫苗需求、使用、分配计划,进行疫苗运送、管理。 四、检查、督导、评价和反馈免疫规划执行情况,及时向上级报告和采取相应纠正措施。 五、指导和参与接种率常规报告、监测、分析和评价。 六、指导辖区接种单位开展预防接种服务和实施预防接种安全注射,做好检查、考评、督导和监测工作。 七、组织开展疫苗针对传染病的疫情报告、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疫情处理、实验室监测,以及免疫成功率和人群免疫水平监测工作。 八、指导和参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监测和调查处理。 九、组织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对专业人员进行培训。 十、收集相关资料,加强调查研究,总结免疫接种工作的经验和问题,并向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控中心报告工作进展情况,提出改进建议。 十一、负责辖区儿童免疫预防信息网络系统推广应用的具体组织实施、宣传、技术指导、协调调度等工作。 十二、做好免疫预防其它相关工作。

接种单位工作职责 一、接种单位必须接受市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局的技术指导和业务监管。预防接种服务人员实行资质认证,必须持证上岗,定期参加专业培训。 二、必须向社会公示开展预防接种服务人员的基本情况、免疫程序、收费标准、接种流程、接种须知、咨询服务电话等相关信息,特别要明确公示免费提供第一类疫苗接种服务。 三、收集与预防接种有关的基础资料 (一)人口资料:辖区内总人口数及15岁以下各年龄组人口构成资料;出生人数、死亡人数;建卡人数、建证人数;儿童流出、流入情况;幼托机构、学校数及学生人数。 (二)疫情资料:免疫规划疫苗针对疾病发病人数、死亡人数、免疫史等。 (三)接种资料:免疫规划疫苗应种人数、实种人数、接种率(包括基础免疫、加强免疫、强化免疫、应急免疫、“扫荡”免疫)、未接种原因分析;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和事故调查处理等资料。未实行以乡为单位接种的地市,还应掌握辖区内接种单位数量、分布、预防接种服务人员资料。 (四)免疫规划疫苗供应及使用情况。 (五)冷链设备及接种器材资料。 四、提出免疫规划疫苗的需求计划,每年3月底前向市疾控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