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差异分析

河北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差异分析
河北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差异分析

区域经济发展分析论文

区域经济发展分析论文 为了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地区经济合作,我国政府在“十五”计划中强调,要进一步开放市场,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打破部门、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进一步开放价格,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和结构调整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培育和发展商品市场、资金、劳动力和信息等生产要素市场,推动区域贸易和生产要素的区域合理流动,加快地区产业结构的和合理化调整,为“十一五”计划的完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我国各区域之间产业优势比较: 东部地区的优势产业:电子工业、汽车制造业、石油化工工业、精密仪器以及通讯设备制造业、轻纺工业等。这些产业明显体现了东部发达地区的资源及技术、劳动力与资本优势,并且具有较高的附加值与较长的产业链,各行业的技术现代化水平较高。 中部地区的优势产业:机械制造业、建材工业、冶金工业以及煤化、盐化、磷化为主的化学工业和钢铁工业等,虽然具有一定的基础优势,也具备一定的发展潜力,但是成长性不高,面临比如发展空间有限、设备老化、附加值不高等发展困难。 西部地区则主要集中于资源相关的产业:电力工业、煤炭工业、石油石化、有色金属、天然气开采、旅游业、畜牧产品,这些产业均为资源型,耗能高、产量大、附加值低,没有形成产业链,多为原材料与初级产品。 东北地区:所谓老工业基地,主要是指在新中国成立前以及20世纪50、60年代(部分为70年代)形成的,国家进行了大量投资、生产规模大、历史上曾对我国经济起到很大作用、做出很大贡献,但现在却表现出产业结构老化、产品不适应市场、技术落后、体制陈旧、产业竞争力下降、陷入整体困境的工业基地。东北三省的原油产量和木材提供量占全国的1/2,商品粮占全国的1/3,汽车产量占全国的1/4,其中重型卡车产量占全国的1/2,造船产量占全国的1/3,钢产量占全国的1/8,重型装备制造业,军用飞机、核潜艇等重要的军品生产任务均在东北。 我国各区域之间的综合比较单位:(万人)

河北省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名录

河北省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名录 石家庄市 长安区、桥东区、桥西区、新华区、井陉矿区、裕华区、辛集市、藁城市、晋州市、新乐市、鹿泉市、井陉县、正定县、栾城县、行唐县、灵寿县、高邑县、深泽县、赞皇县、无极县、平山县、元氏县、赵县; 唐山市 路北区、路南区、古冶区、开平区、丰南区、丰润区、遵化市、迁安市、滦县、滦南县、乐亭县、迁西县、玉田县、唐海县; 秦皇岛市 海港区、山海关区、北戴河区、昌黎县、抚宁县、卢龙县、青龙满族自治县; 邯郸市 丛台区、邯山区、复兴区、峰峰矿区、武安市、邯郸县、临漳县、成安县、大名县、涉县、磁县、肥乡县、永年县、邱县、鸡泽县、广平县、馆陶县、魏县、曲周县; 邢台市 桥东区、桥西区、南宫市、沙河市、邢台县、临城县、内丘县、柏乡县、隆尧县、任县、南和县、宁晋县、巨鹿县、新河县、广宗县、平乡县、威县、清河县、临西县; 保定市 新市区、北市区、南市区、涿州市、定州市、安国市、高碑店市、满城县、清苑县、涞水县、阜平县、徐水县、定兴县、唐县、高阳县、容城县、涞源县、望都县、安新县、易县、曲阳县、蠡县、顺平县、博野县、雄县; 张家口市

桥西区、桥东区、宣化区、下花园区、宣化县、张北县、康保县、沽源县、尚义县、蔚县、阳原县、怀安县、万全县、怀来县、涿鹿县、赤城县、崇礼县; 承德市 双桥区、双滦区、鹰手营子矿区、承德县、兴隆县、平泉县、滦平县、隆化县、丰宁满族自治县、宽城满族自治县、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 沧州市 运河区、新华区、泊头市、任丘市、黄骅市、河间市、沧县、青县、东光县、海兴县、盐山县、肃宁县、南皮县、吴桥县、献县、孟村回族自治县; 廊坊市 安次区、广阳区、霸州市、三河市、固安县、永清县、香河县、大城县、文安县、大厂回族自治县; 衡水市 桃城区、冀州市、深州市、枣强县、武邑县、武强县、饶阳县、安平县、故城县、景县、阜城县;

浅谈美丽乡村建设如何规划设计

浅谈美丽乡村建设如何规划设计 美丽乡村,是指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时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具体要求。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 1、美丽乡村如何规划设计? 美丽乡村是具现代生活质量及传统农村特质的可持续发展乡村,他不仅仅是一种称号,而是通过建设而形成的一种乡村形态和生活方式。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认为美丽乡村规划应坚持政府引导、村民参与、以人为本、因地制宜;坚持规划先行,规划与建设同步考虑,统筹兼顾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和谐发展,凸显村镇特色,构建美丽乡村产业布局的空间骨架,宜居的生态环境,良好的配套建设,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实现村务管理民主规范,村民生活品质提升。 做好美丽乡村规划是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 2、美丽乡村如何结合现代农业进行统一规划设计? 十三五规划指出要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产业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是当前镇、乡、村庄规划的产业支撑,是美丽乡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在美丽乡村规划中,以农业产业为基础,挖掘地方特色产业,根据项目区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合理确定产业类型和规模、空间布局,制定产业发展路径,引入现代科技、现代管理、农业品种等,促进区域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整体提升一产水平,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生产;延长产业链,适度发展加工业;针对乡村的资源条件,合理开展农业休闲旅游等服务业。让农民不仅分享种养业而且分享加工流通休闲旅游带来的收益,通过美丽乡村的建设,达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的目的。 3、美丽乡村建设如何统筹休闲旅游业发展?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十三五时期重要的建设内容。北京中农富通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对美丽乡村的规划,重点突出地域特色,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体验、科普教育、民俗体验、文化传承等为项目,依据各地具体条件,有规划地开发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自驾露营、户外运动等乡村休闲度假产品,配套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构建建设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魅力美丽乡村综合体。

论文:区域经济区位优势分析--以唐山为例【摘要】

标题:区域经济区位优势分析——以唐山为例 英文标题:The analysis of the regional economic advantages——For example in Tangshan 内容摘要:唐山,是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沿海重工业城市。唐山市地处环渤海湾中心地带,南临渤海,北依燕山,东与秦皇岛市接壤,西与北京、天津毗邻,是联接华北、东北两大地区的咽喉要地和极其重要的走廊。唐山市是河北省经济中心,同时也是未来发展前景最好的一个城市。唐山市是我国京津唐大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的新型高科技工业基地和环渤海地区中心城市,中国海运中心之一和东北亚重要城市,著名的现代化生态城市,现代化国际性港口大城市。唐山市已经成为河北经济中心随着环渤海经济圈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唐山的经济影响力将逐步扩大,经济地位必定更重要。唐山地区是河北省经济发展相对发达的地区,也是河北省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极。 英文摘要:Tangshan, is a historic city with a history of one hundred years coastal heavy industry. Tangshan is located in the center of the Bohai gulf,the south is the Bohai sea, the north is Yanshan mountain, east is Qinhuangdao, the west is borders with Beijing and Tianjin, Tangshan is connecting north, northeast two regions throat and extremely important corridor. Tangshan is economic centre in Hebei province, is also one of the best future prospects city. Tangshan is our country Beijing TangJin metropolitan important component,and is also China's important new high-tech industrial bases and link Bohai sea area center city, China shipping centers and northeast Asia major cities, famous modern ecological city,modern international port cities. Tangshan has become Hebei economic center as the Bohai economic rim gradually established and perfected, Tangshan influence economies will gradually expand, economic status is surely more important.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Hebei Tangshan area is relatively developed area in Hebei province, is also one of the important growth pole in fast development.

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结构分析报告书

产业结构及区域经结构分析 一、产业结构优化 ) (一)产业结构变动的测度(见教材P 172-173 (二)产业结构优化的概念 产业结构优化是指各产业之间协调发展,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具体说来,产业结构优化是产业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包括数量比例关系由不协调走向协调的合理化过程,是产业结构由低层次不断向高层次演进的高度化过程。 产业结构优化的实质就是要实现资源在产业之间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促进产业经济协调稳定、高效发展。 产业结构优化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时点上有不同的优化内容。目前,产业结构优化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 (三)产业结构合理化 1.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定义:所谓产业结构合理化,是指产业结构由不合理向合理发展的过程。也就是说,在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上根据消费需求和资源条件,对初始不理想的产业结构进行有关变量的调整,理顺结构,使资源在产业间合理配置,有效利用。 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关键在于产业之间内在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不同于各产业能力之和的整体在能力。产业之间的相互作用越是协调,结构的整体能力就越高,从而产业结构就越合理。反之,结构关系越不协调,结构的整体能力就越低。 2.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意义在于: (1)是社会再生产进行必不可少的条件; (2)是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前提和基础; (3)是一国经济进入新的成长阶段的客观要求; (4)是迎接世界范围内的新技术革命和产业结构大调整挑战的迫切需要。 3.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目标主要有: (1)各产业间相对地位协调。

(2)产业间关联方式协调。 (3)供给和需求在数量与结构上协调。 4.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定性衡量标准主要有: (1)能够充分利用本国的资源以及国际分工的好处,使生产要素得到最佳组合。(2)国民经济各部门协调发展。 (3)能取得较高的整体经济效益,并能保证社会有效需求的满足。 (4)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良性循环。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对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度量,主要考虑产业之间的协调程度和资源的有效利用程度。也就是说主要是对要素投入结构和产出结构耦合程度的一种衡量。就这种耦合而言,研究者一般采用结构偏离度对产业结构合理化进行衡量,其公式为: 公式中, E 表示结构偏离度 Y 表示产值 L 表示就业 i 表示第i产业 n 表示产业部门数。 根据古典经济学假设,经济最终将处于均衡状态,各产业部门生产率水平相同。由于Y / L可以用来表示生产率,因此,当经济均衡时, Yi/ Li= Y / L,从而结构偏离度E = 0。同时,Yi/Y可以用来表示产出结构, Li/ L 表示就业结构,因此,结构偏离度E 同时也是产出结构和就业结构耦合性的反映。结构偏离度E值越大,就表示经济越偏离均衡状态,产业结构越不合理。由于经济非均衡现象是一种常态,在发展中国家这种情形更为突出,因此,结构偏离度E 值是不可能为0的。而且,结构偏离度指标将各产业一视同仁,忽视了各产业在经济体的重要程度并不相同这一事实,同时绝对值的计算也为研究带来不便。因此,在很多后来的研究中,人们又引入了泰尔指数。 泰尔指数又称泰尔熵,最早是由泰尔( Theil and Henri,1967)提出的,一些学者曾经将之用于地区收入差距问题的研究,其实,泰尔指数也是一个很好的

德阳市产业结构分析

德阳市产业结构分析

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法的德阳市产业结构分析 西昌学院郭佳 摘要:本文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对德阳市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定量分析,以四川省为参照系,对德阳市三次产业结构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为制定德阳市产业发展战略和调整产业结构提供依据,促使产业结构逐渐趋向合理化和高度化,乃至更好地促进德阳市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偏离-份额分析法;德阳市;产业结构 区域产业结构表现为区域内各种类型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和相互联系.城市产业结构问题是城市经济研究的核心理论问题,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城市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它不但有利于充分利用城市资源,发挥城市优势,提高城市产业经济效益,增强城市经济实力,而且还有利于城市满足城市不断增长的人口和社会发展需求。本文将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来分析德阳产业结构优劣、竞争力的强弱,进而为确定德阳市经济发展和产业部门调整与优化的方向提供参考和依据,促进德阳市经济的发展。 一.偏离--份额分析法 偏离-份额分析法是由美国经济学家丹尼尔·B·克雷默于1942年首先提出,后经过E·S·邓恩和埃德加·胡佛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Dunn集各家之所长,总结成现在普遍采用的形式[2-5].SSM分析法在国外区域与城市经济结构分析中已得到广泛应用。与以往其他方法相比,偏离-份额分析法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动态性,能够揭示区域与城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程度和原因,是确定区域未来发展主导方向的有效方法。 1.基本原理 偏离-份额分析法是把区域经济的变化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以其所在区域或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作为参照系,将区域自身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解为3个分量,即份额分量(全国增长份额)、结构偏离分量(结构转移份额)和竞争力偏离分量(区域竞争力份额),以此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和衰退的原因,评价区域经济结构优劣和自身竞争力的强弱,找出区域具有相对竞争力优势的产业部门,进而可以确定区域未来经济发展的合理方向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2.数学模型的构建 假设区域i在经历了时间[0,t]之后,经济总量和结构均已发生变化.设初始期(基年)区域i经济总规模为bi,0,末期(截止年t)经济总规模为bi,t.同时,依照一定的规则,把区域经济划分为n个产业部门,分别以bij,0 ,bij,t (j=1,2,…,n)表示区域i第j个产业部门在初始期与末期的规模,并以B0,Bt表示区域所在大区或全国在相应时期初期与末期经济总规模.以Bj,0与Bj,t 表示在大区或全国初期与末期第j个产业部门的规模,区域i第j个产业部门在[0,t]时间段的变化率为:

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doc21

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经过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数十年的发展,河北省已经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经济大省:到2001年底,人口总数、国内生产总值、45种矿产储量、主要农产品产量、玻璃和陶瓷产量、化学原料药产量、公路通车里程、干线公路、铁路货物周转量、地方财政收入、工业总产值等指标均在全国位居前10名以内,有的还是全国第一……但与此不相呼应的是,河北还不是一个经济强省,更不是一个经济富省,2001年底,反映经济实力和富裕程度的各种指标特别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都在全国位居10位之后,而能够从一定角度反映区域未来竞争能力的高技术产业化指标则位居20名之后。 展望未来,我省既面临国外经济力量对域内资源和市场的激烈争夺,又面临东部先进省份的竞争挤压以及中西部的加速追赶,可谓形势已极为严峻。面对如此局面,我们必须集中一切精力,下大力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和问题,特别是要适时研究和制定新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极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规模、特色和协调发展,以此提高河北经济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我国沿海地区特别是深圳特区的发展实践表明,突出重点区域经济的战略是区域获得广泛的社会生产力要素汇集动力的根本。随着区域内广泛意义上的社会生产力要素的不断聚集,区域市场机遇就会持续涌现,区域发展创新路径也会持续拓宽,先进的产业优势就必然凸现。而先进的产业优势正是区域经济产生跳跃式发展的关键所在。 为此,本报告试图通过系统梳理各区域的产业优势,结合未来市场竞争走向,确定河北省未来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着力点和突破点。 一、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其评价 (一)河北省宏观生产力布局演变及其框架 从建国起至今,我省宏观生产力布局的落脚点和主导思想几乎都是在强调自然资源禀赋与地理条件主导下的布局。

乡村振兴视角下的特色乡村规划与建设探索——以东莞市沙田镇美丽

乡村振兴视角下的特色乡村规划与建设探索——以东莞市沙田镇美丽乡村示范区规划为例 发表时间:2018-08-08T18:42:26.59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9期作者:黄泽栋 [导读] 摘要:本文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为出发点,分析了东莞乡村现状发展存在的矛盾及问题。 城乡规划工程师东莞市城建规划设计院广东东莞 523129 摘要:本文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为出发点,分析了东莞乡村现状发展存在的矛盾及问题。通过沙田镇美丽乡村示范区规划这一实例,梳理其规划思路及策略,并归纳项目的创新点与特色,为促进城乡一体化的相关项目提供经验及借鉴。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规划;城乡协调;岭南水乡特色村落 1 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及内涵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乡村不断被侵蚀,“三农”问题日益突出。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中央连续部署乡村发展相关工作:2005年,十六届五中全会所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的升级。这些工作的核心均指向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2 东莞乡村发展现状及问题 东莞是典型的乡村快速城市化地区,农村工业化、自下而上的发展路径,使村(社区)成为东莞经济发展最为基本、最活跃的空间单元。东莞市域村(社区)一级合计594个,其中行政村389个、社区205个。已完成“村改居”的社区,相当部分仍维持原有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与生活形态,尚未实现真正意义上城市化。村一级沉淀了大量的发展资源,东莞市域集体土地占比高达74%,空间上呈现村企混合、连绵发展的形态。这种城、镇、村连片发展的特殊空间形态,既反映了东莞快速发展的现实,也折射出东莞村落空间被蚕食、特色被磨灭、布局被割裂的危机。与此同时,乡村地区长期以来“背靠背”管理,采用缺乏引导的自治发展模式,导致基础设施水平不足,各村功能配置分散、标准不一,层次不高,让村民的生活配套服务难以进一步提升。此外,大量富有深厚文化积淀及独特岭南特色的村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冲击下,风貌特色逐渐丧失,污染问题日益浮现,难以展现其独有的民俗文化和魅力。 如何保护工业化浪潮下的乡村特色,成为东莞当前城乡建设的迫切任务。东莞市政府也提出了各类村庄整治及建设的行动,包括美丽幸福村居建设、宜居社区建设及特色小镇规划等。其中沙田镇美丽乡村示范区的规划与建设,是东莞在乡村振兴战略指导下,探索特色乡村综合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3 项目实践 3.1 项目背景 本项目位于沙田镇中心与虎门港之间,多条高快速路与城市干道交汇于此,对外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基地西邻狮子洋,是沙田疍家历史文化的发源地。场地内河塘密布,村庄沿水而栖,农田连片,成为港镇城市建成区之间的绿色开敞空间和生态绿肺,具有典型的岭南水乡特征。 3.2 规划思路 本规划旨在重塑水乡活力,共享生态与文化价值。依托沙田的水乡优势与文化资源,建设珠三角都市居民的绿色休闲空间;不改变当年的土地用途,实现农业产业转型;设定城市和乡村的增长边界,保护生态敏感区域;通过保护自然生态和乡村景观,协调城乡的空间发展,将项目打造为“东莞市水乡国家公园”。 (1)整体规划布局 根据土地用途和场地特征,项目范围内规划水乡农庄体验、景观水产养殖、乡村游乐休闲及景观农业种植4大产业板块;策划农庄教育、度假购物、农渔观赏及村庄休闲4大功能活动区;形成集现代农业景观、疍家渔业景观、现代田园景观生态修复景观于一体的水乡景观格局。 (2)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整合连通乡村道路,将其转化为以车行景观路与绿道为主的乡村景观道路,并规划特色水上游览线路。根据游客量预测及人群的活动特征,合理布局公共停车场、游船码头和观景平台等交通服务设施,依托规划的城市性道路,构建城乡一体的道路交通网络。 (3)生态景观设计 梳理基地的水系肌理,修复水生态环境,重点打造水道景观、河涌景观、鱼塘景观、荷塘景观、湿地景观等丰富多样、特点鲜明、层次清晰的水主题游赏区。利用基地优质的农田资源,根据农业产业分工,进行优化设计,通过配置农作物及景观植物种植,重点打造农庄教育、农田游乐、景观农业3大田园景观。 (4)水乡村庄更新 严格控制村庄建设用地规模,优化村庄空间格局。重点改造村庄的民居建筑与院落空间,改善建筑形象、进行功能置换。同时,打造村民的公共活动空间,增设乡村客厅,整体提升村居生活环境。 (5)环保节能措施 环境保护:通过多层次的绿化种植工艺,进行生态降噪、防尘与调温;采用节能技术与新能源,减少项目能源消耗;在基础设施设计中,运用海绵城市技术,减少对生态系统的人工干预。 河道污水治理:强化天然的生态修复功能,通过清淤疏浚、合理配置水生植物、设计多样化的驳岸空间,发挥生物的自然净化功能,使水生态系统进入到良性循环状态。 3.3 规划创新与特色 (1)七村联建 项目打破东莞村居规划建设各自为政、公共设施重复建设、资源低效利用的治理困局,统筹建设7个自然村,以“城乡共享”的理念布局道路交通系统、公共服务设施及市政基础设施,以规模化、专业化的企业运营模式整合传统的家庭式经营,开启乡村统筹规划的新局面。(2)生态修复 通过河网水道梳理、水体环境治理、蕉基鱼塘保育恢复生态平衡,将项目打造为大都市区水乡生态文明示范区,大岭山与狮子洋的重

乾县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报告书

乾县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努力形成城乡区域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全面建成小康乾县奠定基础,按照中省关于加快“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转型升级有关会议精神及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围绕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总规划,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根本,以展现农村生态魅力为特色,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为载体,大力推进“环境提升”、“创业增收”、“文明培育”和“服务提升”四大工程,实现人居环境、自然生态、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社会保障、社区服务以及农民素质的全面提升,逐步打响“文明乾县,幸福家园”乾县美丽乡村建设品牌,将全县农村建设成为生态宜居、聚商宜业、魅力宜游、统筹发展的美丽乡村。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农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着重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真正做到美丽乡村建设依靠农民、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由全体农民共享。 (二)坚持量力而行。立足农村经济基础、资源秉赋、区位优势、人文积淀等条件,实行梯次培育,突出建设重点,分类制定创建项目,避免无序冒进,确保取得实效。

(三)坚持建管并举。整合资源,优先配置重点项目,强化项目绩效考核,科学管理和使用项目资金。把长效管理作为重中之重,巩固建设成果,落实完善村庄长效保洁机制。 (四)坚持特色培育。围绕建设“宜居宜业、环境优美”的美丽乡村,根据各村实际,注重环境提升,突出抓好农民增收及文明素质培养,推进旅游开发,切实加强生态资源保护。加大城市文化向农村延伸,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农村基层文化生活。 (五)坚持发展创新。拓展思路,把发展产业、提升产业作为重中之重,鼓励各村结合产业特点,争创工业特色强村、农业特色强村、休闲产业强村,并注重建设重点与产业发展的结合,实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三、建设内容 (一)实施“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工程” 1、加快乡村道路建设。实施乾岐高速、乾礼路、乾姜路、夹北路、铁前路等重点道路工程,2013年年底完成乾武路、乾姜路升等改造工程,建成贯通县域南北的大通道。到2015年底,建成县镇示范路56公里、通村示范路32公里、村庄道路746公里,全面实现村庄道路水泥化目标,农村客运通达率达到80%以上。坚持“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对县乡村道路按责任主体分类实施养护管理,提高县内道路通行质量。 2、全面开展农村环境和卫生整治。全面推行“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模式,加快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圈“五改”步伐,到2015年,农村垃圾集中收集行政村实现全域覆盖,每个镇建有1个以上垃圾中转或处置设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达到50%以上,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80%,农村沼气普及率达到15%。下大力气治理农村垃圾乱倒、污水乱排、禽畜乱放、杂物乱堆、柴草乱垛的“五乱”现象,加强村庄卫生保洁、设施维护和绿化养护等工作,落实相应人员、制度、职责、经费,探索建立政府补助、以村集体和群众为主的筹资机制,确保垃圾、污水处理等设施正常运行。

河北省区域经济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河北省区域经济增长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摘要:河北省经济迅速发展,但是各地区之间存在一定差异。本文计算了河北省区域经济差异的泰尔指数,然后对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技术水平、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开放程度和人力资本都会对河北省区域经济差异产生影响。 关键词:区域差异;泰尔指数;差异;实证分析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是不可避免的现象。改革开放以后,河北省经济飞速发展,经济实力和水平已经跻身于经济大省的行列。但是,河北省经济发展与经济强省还有很大的差距,且仍存在不少问题,尤其是省内各个城市间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现象,这种不平衡已经成为制约河北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 关于区域经济差异的研究,由来已久。区域发展非均衡理论认为:发展中国家或某一地区不具备全面增长的资本和其它资源,平衡增长是不可能的,应当集中有限资源优先发展重点区域或重点部门,以促进和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区域发展非均衡理论主要以缪尔达尔的累积循环因果论、佩鲁的增长极理论、赫希曼的非均衡增长理论、弗里德曼的中心一外围论为代表。 在区域经济差异研究方法方面,主要是采用基尼系数、熵指数以及泰尔指数等测算方法对区域经济在不同空间尺度和不同阶段的差异性进行描述(蔡玉倩,2008;陈培阳,2012;盖美,2013)[1][2][3]。 学者们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其变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这些研究中,一部分是基于全国省级行政的数据,甚至是跨省市的地区数据。周玉翠等(2002)[4]采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作为测度区域经济差异的总体指标,对全国31个省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省际差异明显增大。刘夏明(2004)[5]对1980-2001 年我国人均GDP 基尼系数按三大地区进行分解,结果表明地区间差距主要来自于沿海与内陆地区之间差距。 对于省市内部之间的差异问题,蔡安宁(2011)[6]计算了1978—2009年江

乡村规划 调研报告

乡村规划调研报告 导语:乡村规划是(ruralplanning)乡村的社会、、科技等长期发展的总体部署,是指导乡村发展和建设的基本依据,。 乡村规划调研2017 为全面了解我市乡村村庄规划2017实施情况,进一步推动我市乡村建设2017。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17年度的监督工作安排,4月上中旬,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就我市美丽乡村村庄规划实施情况开展调研。调研组在市人大常委会叶华副主任的带领下,实地察看了小桥镇、迪口镇等一些乡村村庄规划实施情况,召开座谈会,与镇村干部群众和有关职能部门领导座谈,听取镇、村及相关职能部门工作汇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乡村村庄规划实施情况 1、乡村村庄规划设计:2015和2016年我市共有26个村列入全省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建设工程,大部分村编制了乡村规划或节点整治方案或乡村旅游规划,其中编制美丽乡村规划的有际村、叶坊、长汀、九匡、巨历口、可建、店村、敷锡、阳泽、后塘、湖头、龙村、慈口、党城、墩上、江墩、白水源等17个村,编制节点整治方案的有太平、穆墩、定高、安国寺、桂林、大房等6个村,编制乡村旅游规划的有新桥等1个村,未编制美丽乡村规划有北津和桃源等2个村。

2、美丽乡村村庄规划设计费:我市美丽乡村规划编制由乡镇 或村直接委托规划设计单位设计,据了解,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费(不含施工图)一个村约5万元,节点整治方案设计费一个村约0.6-2 万元,乡村旅游规划设计费一个村约10万元。初步统计,我市26个美丽乡村共投入规划设计费约110万元,大部分资金从千村整治、百村示范省级以奖代补资金中列支,市、乡、村三级基本无规划设计经费投入。 3、乡村村庄规划2017实施情况:26个美丽乡村建设村基本 按美丽乡村规划进行建设,其中美丽乡村规划实施较好的有湖头、慈口、际村、桃源、可建、后塘、墩上、敷锡、九匡等9个村,实施一般的村庄有江墩、安国寺、党城、上范、桂林、大房、定高、巨力口、太平、龙村、店村、叶坊、阳泽、白水源等14个村,实 施相对较滞后的有北津、穆墩、长汀等3个村。 二、乡村村庄规划2017实施存在的问题 一是规划实施难。美丽乡村村庄规划设计单位目前南平市仅一家符合资质,因此,我市大部分美丽乡村村庄规划是委托省外设计单位设计,造成沟通、对接、后期服务较困难,加大了规划实施的难度。同时,市、乡两级规划设计、建筑施工等专业人才匮乏,很难指导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和建设。二是特色突显少。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单位对村庄特色、内涵没有较深入调查研究,调查时间不够,设计人员基本是走过场,造成规划设计粗糙单调、千村一面、规划雷同、特色很少。有些村庄干部群众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美丽乡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内容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内容 一、规划设计前期调研分析 1、现场调研 规划设计人员在当地管理部门指导和配合下,采取实地踏勘、入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多种方式,详细了解当地自然、人文情况、村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情况、各农户房屋建筑的详细情况、院落布局情况以及村民改造意愿,全面收集规划设计基础资料。 2、政策与区域背景分析 在对国家、住建部和河北省关于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的相关政策进行梳理的基础上,进行本村庄美丽乡村建设的相关政策背景、区域背景分析。 3、基本情况分析 针对村庄环境现状进行描述和评价,重点是分析总结村庄路面硬化、饮水安全、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农膜回收、

柴草堆放治理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禽粪便综合利用、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生活污水处理、使用清洁能源农户数、森林覆盖率、卫生公厕和农户卫生改厕、村卫生室建设、学龄前与九年义务教育、农村五保供养人群及集中供养、村庄班车、管护人员设置、农房改造、村庄亮化、村庄绿化、村庄美化、村庄生态优化、村庄管理优化、特色打造、现状产业等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二、村庄规划编制主要内容 村庄规划应包括村域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两大部分内容。村域规划是根据所在镇(乡)总体规划与村庄布点规划,结合村庄的实际情况,对各项建设及产业发展进行的综合部署;村庄建设规划是在村域规划的指导下,对村庄建设活动进行具体安排。 1、规划范围 村域规划范围原则上是村庄所在的行政村范围,村庄建设规划范围指行政村建设规划用地范围。

2、村域规划 (1)确定村庄发展定位。按照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分区分类确定村庄发展定位,其中中心村定位总体上应突出人口集聚与居住服务功能、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职能,使之发展成为当地配套设施齐、服务功能全、社区管理同步的人口集聚中心、公共服务中心和社会管理中心。同时,应根据村庄的人文积淀、资源禀赋与区位条件,按照经济集聚型、特色农业发展型、农家乐休闲旅游型、文化古村保护型等不同类型,进一步明确村庄发展定位。 (2)明确村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出地方传统文化保护、义务教育、农民健身以及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新型合作医疗建设的目标和措施。 (3)确定村庄发展规模。从空间上协调城乡建设与基本农田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在综合分析评价基础上预测中心村人口规模,确定建设用地规模,划定村庄建设边界。根据村庄的功能定位、区域特点以及农村人口的分布,

曹妃甸区域经济定位及产业结构展望

【摘要】本文运用克鲁格曼新经济地理学的有关工业集聚的理论,对曹妃甸未来经济的构建进行了分析,得出其将成为京津唐经济圈的一个制造业中心区的结论,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产业发展的规划提出了构想。 【关键词】曹妃甸产业发展新经济地理学一、曹妃甸历史及目前状况简述曹妃甸位于唐山市南部70公里的沿海的南堡地区,它是渤海湾中惟一不需开挖人工航道和港池、不需疏浚维护即可建设大型深水泊位(40万吨级)的天然“钻石级”港址资源。曹妃甸自1895、1900两次强风暴袭淹后,岛民已迁徙。截止到首钢搬迁、与河北省共同筹建码头前,岛上唯一建筑是一座为引导船舶夜航所用的航标塔。2002年6月,首钢、河北省建投、唐钢、唐山市四方以股份制的形式组建曹妃甸实业开发有限公司,出资2亿元启动码头通路工程建设,深水大港的建设拉开序幕。2005年初,中国中央政府相继批准了包括曹妃甸矿石码头、原油码头在内的《渤海湾地区港口建设规划》和首钢搬迁曹妃甸实施方案,曹妃甸港口建设工程正式纳入国家规划,并成为国家“十一五”期间投资最大的项目集群。按照国家规划,曹妃甸需填海建设的总面积达310平方公里,相当于半个新加坡大。到2010年,曹妃甸投资将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年财政收入超过200亿元人民币,其经济规模相当于再造一个新唐山。到目前为止,曹妃甸二十五万吨级矿石码头已经开航,七十多公里的通岛道路已全线贯通,迁曹铁路已经通车,供电、供水项目已经基本完成,码头、钢铁、电能项目建设也全面铺开。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07年3月12日上午已宣布曹妃甸“新首钢”开工建设。曹妃甸至今已累计完成投资160亿元,仅2007年将完成投资300亿元。曹妃甸本来是冀东渤海之滨的一个小镇,名不见经传,但随着首钢的搬迁,声名雀起,曹妃甸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交通状况决定了其在中国的经济布局中将担任一个重要角色。伴随着一个钢铁基地的兴建,必然对其相关行业起到巨大的带动作用。河北省与首钢正在联合打造一个新兴的工业重镇,兴业伊始对未来产业布局的规划尤为重要:到底是以基地为依托打造一个专业的钢铁城市,还是以钢铁产业为支柱各种产业全面发展;着眼于富甲一方,还是放在整个京津唐经济圈考虑,构筑一个产业集群的次增长极,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应如何选择,曹妃甸未来在其所在区域的经济定位已是迫在眉睫。二、曹妃甸未来产业定位分析1、曹妃甸的产业带动能力及规模经济分析无论是钢铁工业还是石化工业抑或是大型码头带来的航运业的发展均可以直接带动周边地区的煤炭、机械、采选矿业、食品工业、化工原料业、金属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煤气生产供应业、自来水生产供应业、建筑业等的快速发展,其带动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市场需求量的激增。上述三大产业横向、纵向产业链很长,而且对各行业产品的需求量较大,因而对上述不同行业会形成较大的拉动力。其次,降低相关企业的金属材料成本。钢铁、石化机械制造、电力等企业,其产品和原材料区位重量较大,运输成本占交易费用的比例较大,因而大型钢铁企业有利于相关行业的企业降低成本。具体的带动作用可有产业间的关联度来说明,产业间的联系可分为顺向联系和逆向联系两种:顺向联系是指某些产业因生产工序的前后,前一产业部门的产品为后一产业部门的生产要素,这样一直延续到最后一个产业的产品,即最终产品为止;逆向联系是指后续产业部门为先行产业部门提供产品,作为先行产业部门的生产消耗。而石油、石油化工、钢铁冶金、电力对其他产业的顺向关联度都非常高,因而曹妃甸未来的产业带动力将是巨大的。曹妃甸的起步就在于钢铁工业,首钢曹妃甸搬迁后,将由首钢、唐钢联合建成国内最先进的、最终年产能1500万吨的精品钢材基地;一期计划实现年钢产量500万吨,二期形成1000万吨生产能力。其规模列目前国内第二位。据国外的专家测算钢铁企业的最佳规模为500-1000万钝,首钢在曹妃甸的钢铁项目规模效益应该是能实现的。另外已列入规划中的项目有:航运业包括矿石、原油、煤炭、液化天然气码头在内的76个码头,(建成后将成为中国多种泊位并存、单体工程量最大的港口);1500万吨的华北原油储备基地;1000万吨级炼油、100万吨

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探讨

美丽乡村规划建设探讨 乡村是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劳动者聚居的地方,一般是指从事农林牧渔业为主的非都市地区,表现出农业、农村和农民的人文活动特征。而乡村诞生的根本原因是农业的产生和发展。首先乡村是农业生产的载体,乡村的存在形式契合了农业生产在空间上的需求。所以乡村的存在是为农业生产服务,而不只是旅游休闲。其次乡村也是文化传承的“活化石”。乡村中的物质实体文化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记录了农业生产方式的变更历程,记载了人类文明史的发展脉络。在乡村中长期孕育和发展起来的民俗及民间信仰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至今天,围绕乡村形成了一系列物质的和精神的文明,也就赋予了乡村的一些特殊功能。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第一次提出了“美丽中国”的全新概念,强调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明确提出了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在内的“五位一体”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2013年1号文件也提出了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努力建设美丽乡村的任务。美丽乡村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美丽中国

的重要组成部分。习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说道,让城市融入自然,让居民忘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中,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美丽乡村建设的落脚点是改善居民生活条件。 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不能单纯靠政府的外部投入,谋取乡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农民共同富裕才是改善生活条件的根本与关键。现有的发展经验表明,美丽乡村建设无产业无支撑、无产业无持久。发展乡村产业要求因地制宜的培育主导产业,促进乡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目前美丽乡村基本都是按照旅游村打造,导致户户农民争相去开农家乐。不可否认,农家乐确实可以给农民带来客观的收入,但并不是每一个示范村特色村都有着绝佳的山水资源的。没有自然山水资源的依托,就必须打造人工景观。人工景观一是前期投入巨大后期维护费用也高,二是很容易与其他旅游地区雷同。再说,农村存在是为农业生产服务,农村文化是农耕文化及民俗文化。遍地开花的旅游村是否在逐渐背离农村存在的本质? 诚然,农业的收入确实不如农家乐高,但是那针对的是传统农业呢?智慧农业就是将物联网技术运用到传统农业 中去,运用传感器和软件通过移动平台或者电脑平台对农业生产进行控制,使传统农业更具有“智慧”。除了精准感知、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

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

本编制规划仅供参考,不作为任何评分或检查依据。

额指标,合理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调整生产结构,将规划范围内的山、水、田、林、路的治理和生产、生活、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设施的建设,统筹考虑,共同协调发展。 具体讲,就是在调查了解村庄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演变、现状特点和建设条件的基础上,确定村庄性质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统一规划与合理利用村庄用地,综合部署村庄经济、文化、公用事业及防灾等各项建设,统筹解决各项建设之间的矛盾,相互配合,为村庄居民提供适合我县特点、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居环境。 村庄规划是新农村建设的龙头,为了加快推进“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坚持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切实贯彻资源优化配置与节地、节水、节能和节材的方针,围绕增收致富奔小康,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突出重点,为村庄建设提供有效指导,为***镇农村住宅建设探索一条合适的路子。 在规划过程中注意联系实际,因地制宜,做到类型多样,特色鲜明,立足于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和村庄环境面貌,方便群众生活和生产,保障经济、社会、环境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力争为整体推进镇政府“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示范和依据。

二、规划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美丽乡村建设指南(GB/T32000-2015)》 《山东省生态文明乡村(美丽乡村)建设规范》 《村庄整治技术规范》 《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 《山东省城乡规划条例》 《山东省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导则》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 《粪便无害化卫生要求(GB7959)》 《村镇规划卫生规范(GB18055)》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 《农村防火规范(GB50069)》 《防洪标准(GB50201)》 《农村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 《农村居民雷电防护工程技术规范(GB50952)》 《乡村公共服务设施规范标准(CECS354)》 《农村低压安全用电规程(DL493)》 其他相关规范 三、规划指导思想 本次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城乡统筹,深入实际,因地制宜,尊重地方与民族特色和优良传统,立足于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和村庄环境面貌,切实以规划带动解决***村的实际问题。抓住机遇、搞活经济,立足生态农

9、区域产业结构分析讲解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区域产业结构评价准则 一个区域的产业结构的选择以及对已有的产业结构的评价, 要以区域的综合区情及国家的经济大势为依据。在多种因素综合限定的边界内进行选择。区域产业结构的选择的合理性如何,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来考察。 1、以形成的产业结构同区域的资源结构是否相适应,能否发挥区域的资源优势。即在区域各种经济发展要素中, 供给比较充分、价格比较便宜的生产要素 (既区域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是否优先、重点开发利用其相对应的产业和产品是否得到优先、重点发展。 2、区域产业系统的功能,能不能承担起全国地域分工的重要任务,即对全国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协调能否作出自己独特的贡献。这一点集中表现在区域主导产业部门是否形成, 其发展的规模是否适度。 3、区内产业间的关联度如何,特别是主导产业和非主导产业之间的关系如何,是否协调一方面,主导产业的产业优势能否辐射区域的相关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另一方面, 相关产业又是否与主导产业的发展相配合,从而是整个区域经济系统高效率地运转。 4、区域经济结构的转换力和应变能力如何。即能否充分吸收、消化外来因素,有效地将外来因素或外部投入转换为输出, 形成强大的扩张、输出能力; 能否在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情况下, 通过组织机制的调节, 消除干扰造成的不协调状态; 能否在系统结构保持相对稳定有序的同时,创造条件向更高层次的优化方向发展。 5、结构性效益的高低。如果一个地区的经济效益较好,并且这个较好的效益是由其产业结构带来的, 那么这个产业结构就是合理的; 反之, 如果一个地区的经济效益不好, 而且这个较差的经济效益是由其产业结构带来的, 那么, 这个产业结构就是不合理的, 需要调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