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问题1

折叠问题1
折叠问题1

题目1:

如图,ABCD 是一张矩形纸片,AD=BC=1,AB=CD=5.在矩形ABCD 的边AB 上取一点M ,在CD 上取一点

N ,将纸片沿MN 折叠,使MB 与DN 交于点K ,得到△MNK。

⑴若∠1=70°,求∠MKN 的度数;

⑵△MNK 的面积能否小于12

?若能,求出此时∠1的度数;若不能,试说明理由; ⑶如何折叠能够使△MNK 的面积最大?请你用备用图探究可能出现的情况,求最大值。 【答案】解: ⑴ ∵四边形ABCD 是矩形,∴AM∥DN。∴∠KNM=∠1。

∵∠KMN=∠1,∴∠K NM =∠KMN。

∵∠1=70°,∴∠KNM=∠KMN=70°。∴∠MKN=

40°。

(2)不能。理由如下:过M 点作AE⊥DN,垂足为点E 。

则ME =AD =1。

由⑴知,∠KNM=∠KMN,∴MK=NK 。

又∵MK≥ME,ME =AD =1,∴MK≥1。

又∵S △MNK =

11NK ME 22

?≥ 。 即△MNK 面积的最小值为12,不可能小于12。 (3)分两种情况:

情况一:将矩形纸片对折,使点B 与点D 重合,

此时点K 与点D 也重合。设NK =MK =MD =x ,则AM =5-x 。

根据勾股定理,得12+(5-x )2=x 2。

解之,得x =2.6。

则MD =NK =2.6,S △MNK =S △MND =

1 2.6 1.32?=。

A B

备用图

A B

A

M

情况二:将矩形纸片沿对角线对折,此时折痕即为AC 。

设MK =AK =CK =x ,则DK =5-x 。

同理可得,MK =AK =CK =2.6,

S △MNK =S △ACK =1 2.6 1.32

?=。 因此,△MNK 的面积的最大值为1.3。

【考点】矩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平行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点与直线上点的关系,勾股定理。

【分析】⑴由矩形和平行的性质,折叠的性质可得∠KNM=∠KMN=70°,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得∠MKN 的度数。

(2)考虑△MNK 面积的最小值,即可证明。

(3)分两种情况讨论△MNK 的面积的最大值的情况即可。

题目2:

已知:如图所示的一张矩形纸片ABCD (AD >AB ),将纸片折叠一次,使点A

与点C 重合,再展开,折痕EF 交AD 边于点E ,交BC 边于点F ,分别连接

AF 和CE .

(1)求证:四边形AFCE 是菱形;

(2)若AE=10cm ,△ABF 的面积为24cm 2,求△ABF 的周长;

(3)在线段AC 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得2AE 2=AC?AP?若存在,请说明点P 的位置,并予以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1)证明:由折叠可知OA=OC ,EF⊥AO,

∵AD∥BC,∴∠AEO=∠CFO,∠EAO=∠FCO,∴△AOE≌△COF(AAS )。

∴AE=CF,又AE∥CF,∴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

∵AC⊥EF,∴四边形AECF 是菱形。

(2)∵四边形AECF 是菱形,∴AF=AE=10cm,

设AB=a ,BF=b ,

∵△ABF 的面积为24cm 2,∴a 2+b 2=100,ab=48。∴(a+b )2=196。

∴a+b=14或a+b=﹣14(不合题意,舍去)。

∴△ABF 的周长为14+10=24cm 。

(3)存在,过点E 作AD 的垂线,交AC 于点P ,点P 就是符合条件的点。证明如下:

∵∠AEP=∠AOE=90°,∠EAO=∠EAP,

∴△AOE∽△AEP。∴

AE AO AP AE

=。 ∴AE 2=AO?AP,

∵四边形AECF 是菱形,∴AO=

12AC 。 ∴AE 2=12

AC?AP,∴2AE 2=AC?AP。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折叠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平行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菱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分析】(1)通过证明△AOE≌△COF,可得四边形AFCE 是平行四边形;由折叠的性质,可得AE=EC ,即可证明。

(2)由勾股定理得AB 2+FB 2=100,△ABF 的面积为24cm 2

可得,AB×BF=48;变换成完全平方式,即可解答。

(3)过点E 作AD 的垂线,交AC 于点P ,通过证明△AOE∽△AEP,即可证明。 题目3: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ABCD 是梯形,BC∥AD,∠BAD+∠CDA=90°,且tan∠BAD=2,AD 在x 轴上,点A 的坐标(-1,0),点B 在y 轴的正半轴上,BC =OB.

(1)求过点A 、B 、C 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2)动点E 从点B(不包括点B)出发,沿BC 运动到点C 停止,在运动过程中,过点E 作EF⊥AD 于点F ,将四边形ABEF 沿直线EF 折叠,得到四边形A 1B 1EF ,点A 、B 的对应点分别是点A 1、B 1,设四边形A 1B 1EF 与梯形ABCD 重合部分....

的面积为S ,F 点的坐标是(x ,0). ①当点A 1落在(1)中的抛物线上时,求S 的值;

②在点E 运动过程中,求S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备用图

【答案】解:(1)在△ABO 中∠AOB=90°,tanA =OB OA

=2, ∵点A 坐标是(-1,0),∴OB=2。∴点B 的坐标是(0,2)。

又∵BC∥AD,BC =OB ,∴点C 的坐标是(2,2)。

由点B (0,2)在抛物线上,设抛物线表达式为22y ax bx =++。

∵点A(-1,0)和点C(2,2)在抛物线上,

∴204222a b a b -+=??++=? ,解得2343

a b ?=-????=??。 ∴过点A 、B 、C 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2

4233

y x x =-++。 (2)①当点A 1落在抛物线上,根据抛物线的轴对称性可得A 1与点A 关于对称轴对称。由

沿直线EF 折叠,所以点E 是BC 中点,点E 的坐标为(1,2),点F 的坐标为(1,0),重合部分面积

就是梯形ABEF 的面积。面积为:S =12(BE +AF)·EF=12

(1+2)·2=3。 ②当0<x ≤1时,重合部分面积就梯形ABEF 的面积,由题得AF =x +1,BE =x ,

S =S 梯形ABEF =12

(BE +AF)·BO=2x +1。 当1<x ≤2时,如图,设A 1B 1交CD 于点N ,作MN⊥DF 于点N ,CK⊥AD 于点K ,重合部

分面积就是五边形形A 1NCEF 的面积。

由△NMA 1∽△DMN 得,MA 1NM =NM MD

, ∵∠BAO=∠MA 1N ,tan∠BAO=2,

∴tan∠MA 1N =MN A 1M =2。∴MA 1=12

MN ,MD =2MN 。 ∵tan∠BAO=2,∠BAO+∠CDK=90°,∴tan∠CDK=12

。 在△DCK 中,∠CKD=90°,CK =OB =2,tan∠CDK=CK DK =12

, ∴DK=4,OD =6。

∵OF=x ,A 1F =x +1,∴A 1D =OD -OF -A 1F =5-2x ,FD =6-x 。

∴MN=23

(5-2x )。 ∴S=S 梯形DCEF -S △A1ND =12(EC +FD )·CK -12

A 1 D·MN =8-2x -13(5-2x )2=-43x 2+143x -13

.。 综上所述,S 与x 的函数关系式为S =()()221014141123

33x x x x x ≤???-≤??+<-+<。

【考点】锐角三角函数,梯形的性质,待定系数法求抛物线表达式,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对称

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分析】(1)由已知,应用锐角三角函数和梯形的性质可求出点A 、B 、C 的坐标,然后根据点在抛物线上,点的坐标满足方程的关系,由待定系数法可求抛物线表达式。

(2)分0<x ≤1和1<x ≤2分别讨论四边形A 1B 1EF 与梯形ABCD 重合部分的面积。讨论时把有关线段用含x 的表达式表示即能求出。

题目4:

如图,将矩形OABC 放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D 在边OC 上,点E

在边OA 上,把矩形沿直线DE 翻折,使点O 落在边AB 上的点F 处,

且tan∠BFD=3

4.若线段OA 的长是一元二次方程x 2—7x 一8=0的一个根,又2AB=3OA .请解答下列问题:

(1)求点B 、F 的坐标:

(2)求直线ED 的解析式:

(3)在直线ED 、FD 上是否存在点M 、N ,使以点C 、D 、M 、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1)解x 2—7x 一8=0得x l =8,x 2=-1(舍去).∴OA=8 。

又∵2AB=3OA,∴AB=12。

∵∠EFD=900,∴∠DFB+∠EFA=∠EFA+∠AEF=900。∴∠AEF=∠DFB。 ∵tan∠BFD=tan∠AEF=AF 4AE 3

=, ∴设AF=4k ,AE=3k ,根据勾股定理得,EF=EO=5k 。

又∵AE+EO=AO ,即3k+5k=8,∴k=1。

∴AE=3,AF=4,EF=EO=5。

∴点B 的坐标为(12,8),点F 的坐标为(4,8)。

(2) 过D 作DH⊥AB,设FH=x , ∴8x =tan∠BFD=43

,解得。x =6, ∴OD=AH=AF+FH= 10,∴D(10,0)。

设直线ED 的解析式为y kx b =+,

∵直线ED 经过E (0,5),D (10,0)两点,

∴5100b k b =??+=?,解得,125

k b ?=-???=?。

∴直线ED 的解析式为1

52

y x =-+。 (3)存在。12668348M ,,M ,5555????- ? ?????

。 【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矩形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解一元二次方程,锐角三角函数,勾股定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待定系数法,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

【分析】(1)根据题意解方程x 2—7x 一8=0求出OA=8,再根据条件2 AB=30A 求出AB=12,这样就得到B 点坐标,然后证出∠AEF=∠DFB,从而得到tan∠AEF=

43,再根据折叠,利用勾股定理求出即可得到AF ,AE 的长,从而得到F 点坐标。

(2)首先根据tan∠BFD= 43

,求出D 点坐标,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把E ,D 两点坐标代入函数关系式,可得到直线ED 的解析式。

(3)利用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且相等的性质即可得出:

设直线FD 的解析式为y mx n =+,

∵直线FD 经过F (4,8),D (10,0)两点,

∴48100m n m n +=??+=?,解得,43403m n ?=-????=??

。 ∴直线ED 的解析式为44033

y x =-+。 ∵直线ED 的解析式可化为x =10-2y ,∴设点M 的坐标为(10-2y ,y )。

∴根据平行四边形对边平行的的性质,得点N 的坐标为(4034

y -,y )。 又∵DC=2,∴根据平行四边形对边相等的性质,得MN= DC=2,即

10-2y -4034y -=2或4034

y --(10-2y )=2,解之得8855y y =-=或。 当8

5

y =-时,10-2y =665;当85y =时,10-2y =345。 ∴满足条件的点M 的坐标为668348,,5555????- ? ?????

和。

题目5:

在矩形AOBC 中,OB=6,OA=4,分別以OB ,OA 所在直线为x 轴和y 轴,建

立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F 是BC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B 、C 重合),

过F 点的反比例函数(0)k y k x

=>的图象与AC 边交于点E . (1)求证:AE?AO=BF?BO;

(2)若点E 的坐标为(2,4),求经过O 、E 、F 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3)是否存在这样的点F ,使得将△CEF 沿EF 对折后,C 点恰好落在OB 上?若存在,求出此时的OF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1)证明:∵E,F 点都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

∴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得出,xy k =,∴AE?AO=BF?BO。

(2)设经过O 、E 、F 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y ax bx c =++,

∵点E 的坐标为(2,4),∴AE?AO=BF?BO=8。 ∵BO=6,∴BF=43,∴F(6,43

), 把O 、E 、F 三点的坐标分别代入二次函数解析式得:

042443663c a b c a b c ??=?++=???++=?,解得:13830a b c ?=-???=??=???

。 ∴经过O 、E 、F 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为21833y x x =-+。

(3)如果设折叠之后C 点在OB 上的对称点为C',

连接C'E 、C'F ,过E 作EG 垂直于OB 于点G ,

则根据折叠性质、相似三角形、勾股定理有:

设BC'=a ,BF=b ,则C'F=CF=4b -.

∴点的坐标F (6,b ),E (1.5b ,4)。

EC'=EC=6 1.5b -,

∴在Rt△C'BF 中,222(4)a b b +=- ①。

∵Rt△EGC'∽Rt△C'BF,∴(6 1.5b -):(4b -)=4:a =(6 1.5b a --):b ②。 解得:81039a b ==

,,

E F D

C B A O y x M x

y

O A B C D

E ∴F

点的坐标为(6,109

)。 【考点】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待定系数法,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矩形的性质,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的性质,勾股定理。

【分析】(1)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得出xy k =,即可得出AE?AO=BF?BO。

(2)利用E 点坐标首先求出BF= 43

,再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即可。 (3)设折叠之后C 点在OB 上的对称点为C',连接C'E 、C'F ,过E 作EG 垂直于OB 于点G ,则根据折叠性质、相似三角形、勾股定理得出即可。

题目6:

如图(1),矩形ABCD 的一边BC 在直接坐标系中x 轴上,折叠边AD ,使点D 落在x 轴上点F 处,折痕为AE ,已知AB=8,AD=10,并设点B 坐标为( , 0m ),其中0m >.

(1)求点E 、F 的坐标(用含的式子表示);(5分)

(2)连接OA ,若△OAF 是等腰三角形,求m 的值;(4分)

(3)如图(2),设抛物线2(6)y a x m h =--+经过A 、E 两点,其顶点为M ,连接AM ,若∠OAM=90°,求a 、h 、m 的值.(5分)

图(1) 图(2)

【答案】解:(1)∵四边形ABCD 是矩形,∴AD=BC=10,AB=DC=8,∠D=∠DCB=∠ABC=90°。

由折叠对称性:AF=AD=10,FE=DE

在Rt△ABF 中,

,∴FC=4.。

设EF=x ,则EC=8-x

在Rt△ECF 中,42+(8-x )2=x 2 解得x =5。∴CE=8-x =3。

∵B(m ,0),∴E(m +10,3),F (m +6,0)。

(2)分三种情形讨论:

若AO=AF ,∵AB⊥OF ∴OB=BF=6 ∴m =6

若OF=AF ,则m +6=10 解得m =4

若AO=OF ,在Rt△AOB 中,AO 2=OB 2+AB 2=m 2+64

∴(m +6)2=m 2+64 解得m =

73。 综上所述,m =6或4或73

。 (3)由(1)知A (m ,8),E (m +10,3)

依题意()()22681063a m m h a m m h ?--+=??+--+=??得141

a h ?=???=-? 。 ∴M(m +6,-1)

设对称轴交AD 于G ,

∴G(m +6,8)。∴AG=6,GM=8-(-1)=9。 ∵∠OAB+∠BAM=90°,∠BAM+∠MAG=90°,∴∠OAB=∠MAG。

又∵∠ABO=∠MGA=90°,∴△AOB∽△AMG。 ∴OB AB MG AG =,即896

m = 。∴m =12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矩形的性质,折叠对称的性质,勾股定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分析】(1)根据四边形ABCD 是矩形以及由折叠对称性得出AF=AD=10,EF=DE ,从而求出BF 的长, 即可得出E ,F 点的坐标。

(2)分三种情况讨论:若AO=AF ,OF=FA ,AO=OF ,利用勾股定理求出即可。

(3)由E (m +10,3),A (m ,8),代入二次函数解析式得出M 点的坐标,再利用△AOB∽△AMG,求出m 的值即可。

题目7:

直线6-=x y 与x 轴、y 轴分别交于点A 、B ,点E 从B 点,出发以每秒1个单位的速度沿线段BO 向O 点移动(与B 、O 点不重合),过E 作EF∥AB,交x 轴于F.将四边形ABEF 沿EF 折叠,得到四边形DCEF ,设点E 的运动时间为t 秒.

⑴①直线6-=x y 与坐标轴交点坐标是A (___,___),B (___,___);

②画出t =2时,四边形ABEF 沿EF 折叠后的图形(不写画法);

⑵若CD 交y 轴于H 点,求证:四边形DHEF 为平行四边形;并求t 为何值时,四边形DHEF 为菱形(计算结果不需化简);

⑶设四边形DCEF 落在第一象限内的图形面积为S ,求S 关于t 的函数表达式,并求出S 的最大值.

【答案】解:⑴① 6,0;0,-6。

②如图,四边形DCEF 即为四边形ABEF 沿EF 折叠后的图形:

⑵∵四边形DCEF 与四边形ABEF 关于直线EF 对称,

又AB ∥EF ,∴CD ∥EF 。

∵OA =OB ,∠AOB =90°,∴∠BAO =45°。

∵AB ∥EF ,∴∠AFE =135°。∴∠DFE =∠AFE =135°。

∴∠AFD =360°-2×135°=90°,即DF ⊥x 轴。∴DF ∥EH 。

∴四边形DHEF 为平行四边形。

要使□DHEF 为菱形,只需EF =DF 。

∵AB ∥EF ,∠FAB =∠EBA ,∴FA =EB 。

∴DF =FA =EB =t 。

又∵OE =OF =6-t ,∴EF =()t -62。∴()t -62=t 。∴2

126+=t 。 ∴当2

126+=t 时,DHEF 为菱形。 ⑶分两种情况讨论:

①当0<t ≤3时,四边形DCEF 落在第一象限内的图形是△DFG ,

∴S=

22

1t 。 ∵S=22

1t ,在t >0时,S 随t 增大而增大, ∴t=3时,S 最大=29。 ②当3<t <6时,

四边形DCEF 落在第一象限内的图形是四边形DHOF 。

∴S 四边形DHOF =S △DGF —S △HGO 。

∴S=

()22622121--t t =1812232-+-t t =()642

32+--t 。 ∵a =23-<0,∴S 有最大值。 ∴当t =4时,S 最大=6.。

综上所述,当S =4时,S 最大值为6。

【考点】一次函数综合题,直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轴对称的性质,平行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菱形的性质,动点问题,二次函数的最值。

【分析】(1)①在6-=x y 令0x =,得6y =-;令0y =0x =,得6x =。

∴直线6-=x y 与坐标轴交点坐标是A (6,0),B (0,-6)。

②作点A 、B 关于EF 的对称点D 、C ,连接DC ,AD ,CB ,四边形DCEF 即为四边形ABEF

沿EF 折叠后的图形。

(2)由轴对称和平行的性质,得到DF ∥EH 即可证得四边形DHEF 为平行四边形。要使其为

菱形,只要邻边相等,在此条件下求出t 的值即可。

(3)分0<t ≤3和3<t <6两种情况讨论,利用二次函数的最值即可求解。

题目8:

如图1,抛物线y =mx 2

-11mx +24m (m <0) 与x 轴交于B 、C 两点(点B 在点

C 的左侧),抛物线另有一点A 在第一象限内,且∠BAC=90°.

(1)填空:OB =_ ▲ ,OC =_ ▲ ;

(2)连接OA ,将△OAC 沿x 轴翻折后得△ODC,当四边形OACD 是菱形时,求此时抛物线的解析式;

(3)如图2,设垂直于x 轴的直线l :x =n 与(2)中所求的抛物线交于点M ,与CD 交于点N ,若直 线l 沿x 轴方向左右平移,且交点M 始终位于抛物线上A 、C 两点之间时,试探究:当n 为何值时, 四边形AMCN 的面积取得最大值,并求出这个最大值.

【答案】解:(1)OB =3,OC =8。

(2)连接AD ,交OC 于点E ,

∵四边形OACD 是菱形,

∴AD⊥OC,OE =EC =12

×8=4。∴BE=4-3=1。 又∵∠BAC=90°,∴△ACE∽△B AE 。

∴AE BE =CE AE

。∴AE 2=BE·CE=1×4=4。∴AE=2。∴点A 的坐标为 (4,2) 。 把点A 的坐标 (4,2)代入抛物线y =mx 2-11mx +24m ,得m =-12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12x 2+112

x -12。 (3)∵直线x =n 与抛物线交于点M ,

∴点M 的坐标为 (n ,-12n 2+112

n -12) 。 由(2)知,点D 的坐标为(4,-2),

则由C 、D 两点的坐标求直线CD 的解析式为y =12

x -4。 ∴点N 的坐标为 (n ,12

n -4)。 ∴MN=(-12n 2+112n -12)-(12n -4)=-12

n 2+5n -8。 ∴S 四边形AMCN =S △AMN +S △CMN =12MN·CE=12(-12

n 2+5n -8)×4=-(n -5)2+9 。 ∴当n =5时,S 四边形AMCN =9。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解一元二次方程,待定系数法,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菱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二次函数的最值。

【分析】(1)根据二次函数与x 轴交点坐标求法,由mx 2

-11mx +24m =0(m <0),解一元二次方程即可得出。

(2)利用菱形性质得出AD⊥OC,从而得出△ACE∽△BAE,即可得出A 点坐标,从而求出二次函数解析式。

(3)用待定系数法求出过C 、D 两点的坐标的直线CD 的解析式,从而由S 四边形AMCN =S △AMN +S △CMN 利用二次函数的最值求出即可。

题目9:

如图①,在矩形ABCD 中,将矩形折叠,使B 落在边AD (含端点)上,落点记为E ,这时折痕与边BC 或者边CD (含端点)交于F ,然后展开铺平,则以B 、E 、F 为顶点的三角形△BEF 称为矩形ABCD 的“折痕三角形”

(1)由“折痕三角形”的定义可知,矩形ABCD 的任意一个“折痕△BEF”是一个 三角形

(2)如图②、在矩形ABCD 中,AB=2,BC=4,,当它的“折痕△BEF”的顶点E 位于AD 的中点时,画出这个“折痕△BEF”,并求出点F 的坐标;

(3)如图③,在矩形ABCD 中,AB=2,BC=4,该矩形是否存在面积最大的“折痕△BEF”?若存在,说明理由,并求出此时点E 的坐标?若不存在,为什么?

图① 图② 图③ 图④

【答案】解:(1)等腰。

(2)如图①,连接BE ,画BE 的中垂线交BC 与点F ,连接

EF ,△BEF 是矩形ABCD 的一个折痕三角形.

∵折痕垂直平分BE ,AB=AE=2,

∴点A 在BE 的中垂线上,即折痕经过点A 。

∴四边形ABFE 为正方形。∴BF=AB=2。∴F(2,0)。

(3)矩形ABCD 存在面积最大的折痕三角形BEF ,其面积为4,理由如下:

①当F 在边BC 上时,如图②所示,

S △BEF ≤12

S 矩形ABCD ,即当F 与C 重合时,面积最大为4。 ②当F 在边CD 上时,如图③所示,

过F 作FH∥BC 交AB 于点H ,交BE 于K ,

∵S △EKF =

12KF?AH≤12HF?AH=12S 矩形AHFD , S △BKF =12KF?BH≤12HF?BH=12

S 矩形BCFH ,

∴S △BEF ≤

12S 矩形ABCD =4。 即当F 为CD 中点时,△BEF 面积最大为4。

下面求面积最大时,点E 的坐标。

①当F 与点C 重合时,如图④所示。

由折叠可知CE=CB=4,

在Rt△CDE 中,。

∴AE=4-。∴E(4-,2)。

②当F 在边DC 的中点时,点E 与点A 重合,如图⑤所示.

此时E (0,2).

综上所述,折痕△BEF 的最大面积为4时,点E 的坐标为E (0,2)或E (4-,2)。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矩形的判定和性质,正方形的判定和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勾股定理。

【分析】(1)由图形结合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即可解答。

(2)由折叠性质可知,折痕垂直平分BE ,求出AB 、AE 的长,判断出四边形ABFE 为正方形,

求得F点坐标。

(3)矩形ABCD存在面积最大的折痕三角形BEF,其面积为4。

①当F在边CD上时,S△BEF≤S矩形ABCD,即当F与C重合时,面积最大为4;

②当F在边CD上时,过F作FH∥BC交AB于点H,交BE于K,再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即可求解。

再根据此两种情况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AE的长,从而求出E点坐标。

题目10:

已知,AB是⊙O的直径,点P在弧AB上(不含点A、B),把△AOP沿OP对折,点A的对应点C恰好落在⊙O上.

(1)当P、C都在AB上方时(如图1),判断PO与BC的位置关系(只回答结果);

(2)当P在AB上方而C在AB下方时(如图2),(1)中结论还成立吗?证明你的结论;

(3)当P、C都在AB上方时(如图3),过C点作CD⊥直线AP于D,且CD是⊙O的切线,证明:AB=4PD.

【答案】解:(1)PO与BC的位置关系是PO∥BC。

(2)(1)中的结论PO∥BC成立。理由为:

由折叠可知:△APO≌△CPO,∴∠APO=∠CPO。

又∵OA=OP,∴∠A=∠APO。∴∠A=∠CPO。

又∵∠A与∠PCB都为PB所对的圆周角,∴∠A=∠PCB。∴∠CPO=∠PCB。

∴PO∥BC。

(3)证明:∵CD为圆O的切线,∴OC⊥CD。

又∵AD⊥CD,∴OC∥AD。∴∠APO=∠COP。

由折叠可得:∠AOP=∠COP,∴∠APO=∠AOP。

又∵OA=OP,∴∠A=∠APO。∴∠A=∠APO=∠AOP。∴△APO为等边三角形。

∴∠AOP=60°。

又∵OP∥BC,∴∠OBC=∠AOP=60°。

又∵OC=OB,∴△BC 为等边三角形。∴∠COB=60°。

∴∠POC=180°﹣(∠AOP+∠COB)=60°。

又∵OP=OC,∴△POC 也为等边三角形。∴∠PCO=60°,PC=OP=OC 。

又∵∠OCD=90°,∴∠PCD=30°。

在Rt△PCD 中,PD=

12

PC , 又∵PC=OP=12AB ,∴PD=14AB ,即AB=4PD 。 【考点】折叠的性质,圆心角、弧、弦的关系,圆周角定理,平行的判定和性质,切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题目11:

如图,抛物线y=ax 2

+bx+2交x 轴于A (﹣1,0),B (4,0)两点,交y 轴于点C ,与过点C 且平行于x 轴的直线交于另一点D ,点P 是抛物线上一动点.

(1)求抛物线解析式及点D 坐标;

(2)点E 在x 轴上,若以A ,E ,D ,P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求此时点P 的坐标;

(3)过点P 作直线CD 的垂线,垂足为Q ,若将△CPQ 沿CP 翻折,点Q 的对应点为Q′.是否存在点P ,使Q′恰好落在x 轴上?若存在,求出此时点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解:(1)∵抛物线y=ax 2

+bx+2经过A (﹣1,0),B (4,0)两点, ∴a b+2=016a+4b+2=0-???,解得:1a=23

b=2

?-??????。 ∴抛物线解析式为213y x x 222

=-++。

当y=2时,21

3x x 2222

-++=,解得:x 1=3,x 2=0(舍去)。 ∴点D 坐标为(3,2)。

(2)A ,E 两点都在x 轴上,AE 有两种可能:

①当AE 为一边时,AE∥PD,∴P 1(0,2)。

②当AE 为对角线时,根据平行四边形对顶点到另一条对角线距离相等,可知P

点、D 点到直线AE (即x 轴)的距离相等,∴P 点的纵坐标为﹣2。 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213x x 22

2

-++=-,

解得:12x x =

。 ∴P

,﹣2),

,﹣2)。 综上所述:P 1(0,2);P 2,﹣2);P 3,﹣2)。 (3)存在满足条件的点P ,显然点P 在直线CD 下方。

设直线PQ 交x 轴于F ,点P 的坐标为(213a a a 222

-++ ,)

, ①当P 点在y 轴右侧时(如图1),CQ=a , PQ=2213132a a 2=a a 222

2??--++- ???。 又∵∠CQ′O+∠FQ′P=90°,

∠COQ′=∠Q′FP=90°,

∴∠FQ′P=∠OCQ′,∴△COQ′∽△Q′FP,

Q C Q P =

CO FQ ''

',即21 3 a a a 22= 2FQ '

-,解得F Q′=a﹣3 ∴OQ′=OF﹣F Q′=a﹣(a

﹣3)=3,

CQ=CQ ' 。 此时,点P 。 ②当P 点在y 轴左侧时(如图2)此时a <0,,213a a 222-++<0,

CQ=

﹣a , PQ=2213132a a 2=a a 222

2??--++- ???。 又∵∠CQ′O+∠FQ′P=90°,

∠CQ′O+∠OCQ′=90°,

∴∠FQ′P=∠OCQ′,∠COQ′=∠Q′FP=90°。

∴△COQ′∽△Q′FP。 ∴Q C Q P =CO FQ ''',即21 3 a a a 22= 2FQ '

--,解得F Q′=3﹣a 。

∴OQ′=3,CQ=CQ '。

此时a=

,点P

的坐标为()。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点P

()。

【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关系,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

【分析】(1)用待定系数法可得出抛物线的解析式,令y=2可得出点D 的坐标。

(2)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①当AE 为一边时,AE∥PD,②当AE 为对角线时,根据平行四边形对顶点到另一条对角线距离相等,求解点P 坐标。

(3)结合图形可判断出点P 在直线CD 下方,设点P 的坐标为(213a a a 222

-++ ,)

,分情况讨论,①当P 点在y 轴右侧时,②当P 点在y 轴左侧时,运用解直角三角形及相似三角形的性质进行求解即可。

题目12:

如图所示,现有一张边长为4的正方形纸片ABCD ,点P 为正方形AD 边上的一点(不与点A 、点D 重合)将正方形纸片折叠,使点B 落在P 处,点C 落在G 处,PG 交DC 于H ,折痕为EF ,连接BP 、BH .

(1)求证:∠APB=∠BPH;

(2)当点P 在边AD 上移动时,△PDH 的周长是否发生变化?并证明你的结论;

(3)设AP 为x ,四边形EFGP 的面积为S ,求出S 与x 的函数关系式,试问S 是否存在最小值?若存在,求出这个最小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解:(1)如图1,∵PE=BE,∴∠EBP=∠EPB.

又∵∠EPH=∠EBC=90°,

∴∠EPH﹣∠EPB=∠EBC﹣∠EBP,即∠PBC=∠BPH。

又∵AD∥BC,∴∠APB=∠PBC。∴∠APB=∠BPH。

(2)△PHD 的周长不变为定值8。证明如下:

如图2,过B 作BQ⊥PH,垂足为Q 。

由(1)知∠APB=∠BPH,

又∵∠A=∠BQP=90°,BP=BP ,

∴△ABP≌△QBP(AAS )。∴AP=QP,AB=BQ 。

又∵AB=BC,∴BC=BQ。

又∵∠C=∠BQH=90°,BH=BH ,∴△BCH≌△BQH(HL )。∴CH=QH。

∴△PHD 的周长为:PD+DH+PH=AP+PD+DH+HC=AD+CD=8。

(3)如图3,过F 作FM⊥AB,垂足为M ,则FM=BC=AB 。

又∵EF 为折痕,∴EF⊥BP。

∴∠EFM+∠MEF=∠ABP+∠BEF=90°。∴∠EFM=∠ABP。

又∵∠A=∠EMF=90°,AB=ME ,∴△EFM≌△BPA (ASA )。

∴EM=AP=x.

∴在Rt△APE 中,(4﹣BE )2+x 2=BE 2,即2

x BE 2+8

=。 ∴2

x CF BE EM 2+x 8=-=-。 又∵四边形PEFG 与四边形BEFC 全等, ∴()()22211x 11S BE CF BC=4+x 4=x 2x+8=x 2+622422??=?+??-?-- ? ???

。 ∵1042

<<,∴当x=2时,S 有最小值6。 【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正方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二次函数的最值。

【分析】(1)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得出∠PBC=∠BPH,进而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PB=∠PBC 即可得出答案。

(2)先由AAS 证明△ABP≌△QBP,从而由HL 得出△BCH≌△BQH,即可得CH=QH 。因此,△PDH 的周长=PD+DH+PH=AP+PD+DH+HC=AD+CD=8为定值。

(3)利用已知得出△EFM≌△BPA,从而利用在Rt△APE 中,(4﹣BE )2+x 2=BE 2,利用二次函数的最值求出即可。

展开与折叠二

展开与折叠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理解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了解立体图形可由平面图形围成,立体图形可展开为平面图形; 2、了解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立体模型; 过程与方法:通过展开与折叠的实践操作,在经历和体验图形的转换过程中, 初步建立空间概念,发展儿何直觉. 悄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相关的,理解到很多数学研究的原型都源于生活实际,反过来,众多的实际问题也能够借助数学方法来解决. 教材分析 重点:在操作活动中,发展空间观点,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理解棱柱的某些特征,形成规范的语言. 难点:根据棱柱的展开图判断和操作简单的立体图形. 教具:电脑、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内容:教师拿出圆柱形圆锥形实物展示沿虚线展开,侧面是一个什么图形会是什么图形? 教师拿出一个制作漂亮的正方体纸盒展示给学生看,乂拿出另外一个同样制作的正方体纸盒的平面展开图给学生看并用手慢慢地折叠成正方体纸盒. 教师:人们是如何将平面纸做成如此漂亮的纸盒的呢? 导入新课:展开与折叠(二)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教师:请同学们将准备好的小正方体纸盒沿某条棱任意剪开,看看能得到哪些平面图形?注意剪开正方体棱的过程中,正方体的6个面中每个面至少有一条棱与其它面相连. 学生实行裁剪,教师巡视.把学生剪好的平面图形贴在黑板上(重复的不再

贴),能够得出11种不同的展开图: 教师:能否将得到的平面图形分类?你是按什么规律来分类的? 学生讨论得出分为4类 教师:一个正方体要将其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必须沿儿条棱剪开? 学生:因为正方体有12条棱,6个面,将其表面展成一个平面图形,面与 面之间相连的棱有5条(即未剪开的棱),所以需要剪开7条棱. 教学过程 三、先猜想再实践,发展儿何直觉 内容:练习1 教师:将一个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剪开,展成以下平面图形.先想一想, 再动手剪,剪错了不要紧,再粘上,重剪. 学生思考,再动手剪,然后与同伴交流.请剪好的学生介绍自己的剪法. 练习2 教师:贴出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 教师:面A 、面B 、面C 的对面各是哪个面? 学生思考,猜想答案. 教师请一位同学用透明胶粘贴成正方体展示给同学们看,验证答案 . TTT B C 匚二HI 肘n D (1) (2)

1.2展开与折叠教案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2.展开与折叠(一) 一、学生状况分析 “展开与折叠”是《丰富的图形世界》中继“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学生已经学习了生活中的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对立体图形已有一定的认识,学生在小学学过简单立体图形及其侧面展开图。本节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研究过程中充满着大量的操作实践活动,同时,七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心、求知欲较强的特点,学生间相互评价、相互提问的积极性高,因此,参与有关展开与折叠的实践探究活动的热情应该是比较高的。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是从学生周围熟悉的物体入手,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多面体可由平面图形围成,而且立体图形可按不同方式展开成平面图形,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图形的变化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后续章节的学习打下基础。本节分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通过制作棱柱,了解棱柱的一些基本概念;在操作活动中认识棱柱的某些特性。同时让学生经历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而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旨在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了解立体图形可由平面图形围成,立体图形可展开为平面图形;了解一些特殊几何体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判断立体模型。 根据以上分析,确定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展开与折叠活动,了解棱柱、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能认识棱柱的某些特性;能根据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在动手实践制作的过程中学会与人合作,学会交流自己的思维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目标:初步获得动手制作的乐趣及制作成功后的成就感;在制作实验的过程中感受生活中立体图形的美。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导入课题;第二环节:动手

2展开与折叠

七年级数学一教学教案-课时训练 2展开与折叠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了解立体图形可由平面图形围成,立体图形可展开为平面图形; 2.了解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过程与方法】 经历展开与折叠、模型制作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形成较为规范的语言. 【情感态度】 在操作活动中揭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思考的习惯,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在操作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掌握和识别棱柱、圆柱、圆锥等几何体的展开图. 【教学难点】 根据几何体的展开图判断能折叠成什么样的几何体 哦載字a程 、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正方体形状的盒子.为了设计和制作 这样的盒子,我们需要了解这种盒子展开后的平面图形 1.正方体有多少个面?多少条棱?多少个顶点? 2.请同学们将自己准备的纸盒剪开,看看展开后的形状是怎样的? 【教学说明】学生很容易得出正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有利于学生直观地了解正方体的展开图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正方体的展开图

问题 1 将小正方形纸盒沿某些棱任意剪开,你能得到哪些形状的平面图形 ? 能否将得到的平面图形分类? 【教学说明】学生进行裁剪,教师巡视.把学生剪好的平面图形贴在黑板上 (重复的不再贴),再让学生讨论怎样分类. 【归纳结论】将正方体沿不同的棱展开可得到不同的表面展开图,共有如下11种情形,可分为四类. 141型(共6种) 231型(共3种) 33型(1种) 222型(1种)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得出结论. 【归纳结论】由于正方体有12条棱,6个面,将其表面展成一个平面图形, 面与面之间相连的棱有5条(即未剪开的棱),因此需要剪开7条棱. 2.平面图形的折叠 问题2下图中的图形经过折叠能否围成一个正方体? 【教学说明】学生动手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性 【归纳结论】若是正方体11种展开图的平面图形就能折叠成一个正方体, 否则不能折叠成一个正方体. 3.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 问题3教材第10页“做一做”的内容 问:一个正方体要将其展开成一个平面图形, 必须沿几条棱剪开?

竣工图的折叠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技术制图----复制图的折叠方法 GB 10609.3-89 Technical drawings Folding on documents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技术图样中复制图的折叠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手工折叠或机器折叠的复制图及有关的技术文件,当设计各种归档和管理器具以及设 计折叠时,亦应参照使用。 2 引用标准 GB 4457.1 机械制图图纸幅面及格式 GB J1 房屋建筑工程制图基本规定 3 基本要求 3.1 折叠后的图纸幅面一般应有A4(210mm×297mm)或A3(297mm×420mm)的规格。对于需装订成册又无装订边的复制图,折叠后的尺寸可以是190mm×297mm或297mm×400mm。当粘贴上装订胶带(见附录A) 后,仍应具有A4或A3的规格。 3.2 无论采用何种折叠方法,折叠后复制图上的标题栏均应露在外面。 3.3 根据需要,可从本标准中任选取一种规定的折叠方法。

4 折叠方法 4.1 需装订成册的复制图 4.1.1 有装订边的复制图 首先沿标题栏的短边方向折叠,然后再沿标题栏的长边方向折叠,并在复制图的左上角折出三角形的藏边,最后折叠成A4或A3的规格,使标题栏露在外面,如表1和表2。 4.1.2 无装订边的复制图 首先沿标题栏的短边方向折叠,然后再沿标题栏的长边方向折叠成190mm×297mm或297mm×400mm 的规格,使标题栏露在外面,并粘贴上装订胶带,如表3和表4。 4.12 不装订成册的复制图 不装订成册的复制图的折叠方法有以下两种。 4.2.1 第一种折叠方法 首先沿标题栏的长边方向折叠,然后再沿标题栏的短边方向折叠成A4或A3的规格,使标题栏露在 外面,如表5和表6。 4.2.2 第二种折叠方法 首先沿标题栏的短边方向折叠,然后再沿标题栏的长边方向折叠成A4或A3的规格,使标题栏露在 外面,如表7和表8。 4.3 加长幅面复制图的折叠方法 根据标题栏在图纸幅面上的方位,可参照前述方法折叠。

五年级下册数学一课一练-2.2展开与折叠 北师大版(2014秋)(含答案)

五年级下册数学一课一练-2.2展开与折叠 一、单选题 1.观察下边展开图应该正方体的展开图 A. B. C. 2.下面图形不能围成一个长方体的是() A. B. C. D. 3.下面图形不是正方体展开图的是()。 A. B. C. D. 4.下面长方体的展开图是()。

A. B. C. 二、判断题 5.判断题. 左图不能折成正方体. 6.长方体的展开图折叠后不一定都能围成长方体。 7.下面的展开图可以拼成一个长方体。 三、填空题 8.下图是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图.请在展开图中标出长方体的右面、下面和前面.(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填写) ________ 9.下面________几个图形可以折成一个正方体?折成的正方体的体积是________ .(小正方形边长5cm)

10.下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在这个正方体中,与2号面相对的是________号面,与5号面相对的是________号面,与1号面相对的是________号面. 11.折一折,用做一个,“6”的对面是________。 四、解答题 12.下面6张纸片能组成一个长方体吗? (1)先想一想,再剪出相同大小的纸片试一试. (2)能将这个长方体的草图画在下面吗? 13.用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硬纸板做一个长方体纸盒,应如何剪?做一个正方体纸盒,应如何剪?(接头处不考虑),在下面格子中用阴影部分表示出来,并计算出它们的体积. 五、综合题 14.如图是一个长方体铁皮盒的展开图.(单位:分米)

(1)制作这个铁皮盒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铁皮? (2)这个铁皮盒最多盛水多少升? 15.把下面这个展开图折成一个长方体(字母露在外面)。 (1)如果A面在底部,那么________面在上面。 (2)如果F面在前面,从左面看是B面,________面在上面。(3)测量有关数据(取整毫米数),算出它的表面积。 六、应用题 16.右面是一个纸盒的展开图(无盖). (1)做这个纸盒需要多大的纸板? (2)这个纸盒的容积是多少?(纸板厚度忽略不计)

竣工图编制及图纸折叠方法

附录B 竣工图的编制及图纸折叠方法 B1竣工图的编制 竣工图是工程竣工验收后,真实反映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结果的图样,是工程建设完成后主要凭证性材料,是建筑物或构筑物真实的写照,是工程竣工验收的必备条件,是工程维修、管理、改建、扩建的依据。 B1.1 竣工图类型 重新绘制的竣工图; 二在底图(底图)上修改的竣工图; 利用施工图改绘的竣工图。 以上三种类型的竣工图报送底图、蓝图均可。 B1.2 重新绘制的竣工图 工程竣工后,按工程实际重新绘制竣工图、虽然工作量大,但能保证质量。 1、重新绘制时,要求原图内容完整无误,修改内容也必须准确、真实地反映在竣工图上。绘制竣工图要按制图规定和要求进行,必须参照原施工图和该专业的统一图示,并在底图的右下角绘制竣工图图签。 2、各种专业工程的总平面位置图,比例尺一般采用1:500—1:10000。管线平面图,比例尺一般采用1:500—1:2000。要以地形图为依托,摘要地形地物、标准坐标数据。 3、改、扩建及废弃管线工程在平面图上的表示方法: (1)利用原建管线位置进行改造、扩建管线工程,要表示原建管线的走向、管材和管径,表示方法采用加注符号或文字说明。 (2)随新建管线而废弃的管线,无论是否移出埋设现场,均应在平面图上加以说明,并注明废弃管线的起、止点,坐标。

(3)新、旧管线勾头连接时,应标明连接点的位置(桩号)、高程及坐标。 4、管线竣工测量资料与其在竣工图上的编绘。 竣工测量的测点编号、数据及反映的工程内容(指设备点、折点、变径点、变坡点等)应与竣工图相对应一致。并绘制检查井、小室、人孔、管件、进出口、预留管(口)位置、与沿线其它管线、设施相交叉点等。 5、重新绘制竣工图可以整套图纸重绘,可以部分图纸重绘,也可是某几张或一张图纸重新绘制。 B1.3 在二底图(底图)上修改的竣工图 在用施工蓝图或设计底图复制的二底图或原底图上,将工程洽商和设计变更的修改内容进行修改,修改后的二底(硫酸纸)图晒制的蓝图作为竣工图是一种常用的竣工图绘制方法。1、在二底图上修改,要求在图纸上做一修改备考表,备考表的内容为洽商变更编号、修改内容、责任人和日期。 2、修改的内容应与工程洽商和设计变更的内容相一致,主要简要的注明修改部位和基本内容。实施修改的责任人要签字并注明修改日期。 3、二底图(底图)上的修改采用刮改,凡修改后无用的文字、数字、符号、线段均应刮掉,而增加的内容需全部准确的绘制在图上。 4、修改后的二底图(底图)晒制的蓝图作为竣工图时,要在蓝图上加盖竣工图章。 5、如果在二底图(底图)上修改的次数较多,个别图面如出现模糊不清等质量问题,需进行技术处理或重新绘制,以期达到图面整洁、字迹清楚等质量要求。 B1.4 利用施工图改绘的竣工图(3)补绘法(4)补绘法当某一修改内容在原图无空白处修改时,采用把应改绘的部位绘制成补图,补在本专业

2展开与折叠同步习题有答案和解析

2展开与折叠 第1课时正方体展开 预习要点: 1.(2016?绍兴)如图是一个正方体,则它的表面展开图可以是() A.B.C.D. 2.(2016?泰州一模)将一个正方体沿某些棱展开后,能够得到的平面图形是() A.B.C.D. 3.(2016?大东区二模)下列各图不是正方体表面展开图的是() A.B.C.D. | 4.(2016?丹东模拟)小红制作了一个对面图案均相同的正方体礼品盒,(如图所示),则这们礼品盒的平面展开图是() A.B.C.D. 5.(2016?淮阴区一模)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折叠成正方体后与“中”字相对的一面上的字是. 6.(2015?福建模拟)如图是正方体的一种展开图,其中每个面上都标有一个数字,那么在原正方体中,与数字“2”相对的面上的数字是.

7.如果按图中虚线对折可以做成一个上底面为无盖的盒子,那么该盒子的下底面的字母是. ~ 同步小题12道 一.选择题 1.(2016?长春校级一模)下列图形是正方体表面积展开图的是() A.B.C.D. 2.(2015?眉山)下列四个图形中是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的是() A.B.C.D. 3.(2016?资阳)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纸盒的外表面展开图,则这个正方体是() A.B.C.D. 4.(2016?达州)如图是一个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则原正方体中与“你”字所在面相对的面上标的字是() ]

A.遇B.见C.未D.来 5.(2016?邢台二模)如图,将正方体相邻的两个面上分别画出3×3的正方形网格,并分别用图形“”和“○”在网格内的交点处做上标记,则该正方体的表面展开图是() A.B.C.D. 6.(2015?吉林)如图,有一个正方体纸巾盒,它的平面展开图是() A.B.C.D. 二.填空题 7.(2016春?潮南区月考)一个正方形的平面展开图如图所示,将它折成正方体后,“保” 字对面的字是. ! 8.如果按图中虚线对折可以做成一个上底面为无盖的盒子,那么该盒子的下底面的字母是. 9.(2016?市南区一模)如图,5个边长相等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平面图形,小丽手中还有一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她想将它与图中的平面图形拼接在一起,从而可以构成一个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则小丽总共能有种拼接方法.

初中数学12、展开与折叠

一、课题§1.2展开和折叠 二、教学目标 1、体会从古至今数学始终伴随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增进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具体实例体会数学的存在及数学的美,发展应用意识。 四、教学手段 现代课堂教学手段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录音机、投影仪、剪刀、长方形纸片。 学生准备 预习、剪刀、长方形纸片 五、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二、导学 1.自然界中的数学——数学的存在

2.人们身边的数学——数学的应用 3.群芳斗妍曲径幽——数学的美(本节属增加内容,可根据时间自行调节)

① ② 七、练习设计 课堂基础练习 1、计算:1–2+3–4+5–6+…–100+101=. 答案:–50 2、计算:1+2+3+…+2003+2004+2003+…+3+2+1=. 答案:4016016 3、如图1-1-7:这块拼花由哪些图组成? 答案: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 课后延伸练习 1、今有一块正方形土地,要在其上修筑两条笔直的道路,使道路把这片土地分成形状相同且面积相等的4部分,若道路的宽度忽略不计,请你设计三种不同的修筑方案.(只需画简图) 答案: 2、下面有一张某地区的公路分布图,请你找出从A 至D 的一条最短路线(图中所标最短路线为里程) 答案:A →B 1→C 2→ D 能力提高训练 1.已知等式(1)a +a +b=23,(2)b +a +b=25。如果a 和b 分别代表一个数,那么a +b 是( ) (A )2 (B )16 (C )18 (D )14 2、用如图所示,大小完全相同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纸片,若将它们的某条边重合,能拼成几种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请你画出拼成的图形. 答案:如图: A B 1 B 2 B 3 3 10 10 1 2 2 D 3 C 2 C 3 6 8 11 4 5 7 9 C 1 3 1

12展开与折叠(2个课时)

1.2.1展开与折叠(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在操作活动中认识棱柱的某些特性. 2 、了解棱柱展开图的形状,能正确地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模型. 学习重点 1、在操作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认识棱柱的某些特征,形成规范的语言。 2 、能根据棱柱的展开图判断和制作简单的立体图形. 学习难点 根据棱柱的展开图判断和操作简单的立体图形. 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从做一做中认识棱柱的特性(师生互动) 1、棱柱的特点 若有若干几何体,你能立刻找到棱柱吗?棱柱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特征呢? (1)棱柱的上、下底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棱柱的侧面都是______________. (3)棱柱的所有侧棱长都_____________. (4)棱柱侧面的个数与底面多图形的边数______________ 。 * 名称底面形状顶点数棱数侧棱数侧面数侧面形状总面数 n棱柱 我们已经了解了棱柱,那么棱柱之间是否还有区别呢? 通常根据底面图形的边数将棱柱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你来试一试(带*为选做) 1、如图: ( 1 )长方体有_________个顶点,_________条棱, _________个面,这些面形状都是_________。 ( 2 )哪些面的形状和大小一定完全相同? ( 3 )哪些棱的长度一定相等? 2 .想一想,再折一折,下面两图经过折叠能否围成棱柱?

师生小结: 三、用心做一做 [例1] 三棱柱有_______条棱,_______个面,其中侧面是_______形, _______面的形状一定完全相同. [例 2] 如下图,哪些图形经过折叠可以围成一个棱柱?先想一想,再折一折. 学生小结: 四、巩固强化: [例3] 一个六棱柱模型如右图,它的底面边长都 是5 cm ,侧棱长 4 cm 。 观察这个模型,回答下列问题: ( 1 )这个六棱柱一共有多少个面?它们分别 是什么形状?哪些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 2 )这个六棱柱一共有多少条棱?它们的长度分别是多少?

图纸的折叠方法

图样复制与管理 教学目标: (1)了解图样复制与管理的基本知识。 (2)具备图样复制与管理的初步能力。 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是企业组织生产的依据,为了避免在生产管理中产生混乱,减少废品和损失,避免产品图样外流,对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的入库,折叠,保管,复制,缩微,分发,使用,修改及管理制订严格的规章制度是必要的。 第1节复制图的折叠方法 复制图是由底图或原图复制成的图,它可通过晒图,铅印,照相和复印机复制,计算机扫描打印等方法产生。 折叠后的图纸一般就取A4或A3幅面的规格。复制图有需装订成册的,也有不需成册的,需装订成册的复制图又分有装订边和无装订边的两种,它们各自的折叠方法可根据需要,从GB10609.3-89《技术制图复制图的折叠方法》中选取。 一、需装订成册的复制图 需装订成册的有装订边的复制图,先沿标题栏的短边方向折叠,再沿标题栏的长边方向折叠,并在复制图的左上角折出三角形的藏边,最后折叠成A4或A3的规格,使标题栏露在外面。如图13-1所示为A0幅面的图纸折叠成A4幅面的方法。 需装订成册的无装订边的复制图,先沿标题栏的短边方向折叠,再沿标题栏的长边方向折叠成190 mmχ297mm或297mmχ400mm的规格,使标题栏露在外面,并粘贴上装订胶带。如图13-2所示为A0幅面的图纸折叠成A3幅面的方法。 二、不需装订成册的复制图 不装订成册的复制图的折叠方法有以下两种:第一种方法是先沿标题栏的长边方向折叠,再沿标题栏的短边方向折叠成A4或A3的规格,使标题栏露在外面,如图13-3(a)所示;第二种方法是先沿标题栏的短边方向折叠,再沿标题栏的长边方向折叠成A4或A3的规格,使标题栏露在外面,如图13-3(b)所示。 加长幅面复制图的折叠方法,可根据标题栏在图纸幅面上的方位,参照上述方法折叠。 需要装订折叠方法 A0→A4

工程图纸尺寸

841*594 A1 2号图尺寸为594x420 国家规定的开本尺寸是采用的国际标准系列,现已定入国家行业标准GB/T 1999内在全国执行。书刊本册现行开本尺寸主要是A系列规格,有以下几种: A4(16k)297mm×210mm; A5(32k)210mm× 148mm; A6(64k)144mm×105mm; A3(8k)420mm×297mm; 注意:其中A3(8k)尺寸尚未定入,但普遍用。 我们日常生活中说说的A4复印纸,8K纸就是指这些尺寸,即A4纸(16K纸)的尺寸为:297mm×210mm,32K笔记本(A5笔记本)规格为:21cm × 14.8cm。 纸张尺寸介绍: a2纸的尺寸(大4开)594mm×420mm a3纸尺寸(大8开)420mm×297mm a4纸尺寸(大16开)297mm×210mm b4纸尺寸(16开) b5纸的尺寸(32开) 8开纸尺寸 纸张按种类可分为新闻纸、凸版印刷纸、胶版纸、有光铜版纸、哑粉纸、字典纸、地图纸、凹版印刷纸、周报纸、画报纸、白板纸、书面纸、特种纸等。 普通纸张按克重可分为60gsm、80gsm、100gsm、105gsm、120gsm、157gsm、200gsm、250gsm、300gsm、350gsm、400gsm。 8开就是8开的,尺寸是390X270mm,要是word里面没有,那就自行设定。 全开,载成8张,你量一下. 纸张的规格是指纸张制成后,经过修整切边,裁成一定的尺寸。过去是以多少"开"(例如8开或16开等)来表示纸张的大小,现在我采用国际标准,规定以A0、A1、A2、B1、B2......等标记来表示纸张的幅面规格。标准规定纸张的幅宽(以X表示)和长度(以Y表示)的比例关系为X:Y=1:n 。 按照纸张幅面的基本面积,把幅面规格分为A系列、B系列和C系列,幅面规格为A0的幅面尺寸为841mm?189mm,幅面面积为1平方米;B0的幅面尺寸为1000mm?414mm,幅面面积为2.5平方米;C0的幅面尺寸为917mm?279mm,幅面面积为2.25平方米;复印纸的幅面规格只采用A系列和B系列。若将A0纸张沿长度方式对开成两等分,便成为A1规格,将A1纸张沿长度方向对开,便成为A2规格,如此对开至A8规格;B8纸张亦按此法对开至B8规格。A0~A8和B0~B8的幅面尺寸见下表所列。其中A3、A4、A5、A6和B4、B5、B6等7种幅面规格为复印纸常用的规格。 举例说明:“A4”纸,就是将A型基本尺寸的纸折叠4次,所以一张A4纸的面积就是基本纸面积的2的4次方分之一,即1/16。其余依此类推。

技术制图--复制图的折叠方法GB 10609.3-89

技术制图--复制图的折叠方法(GB 10609.3-89) 技术制图--复制图的折叠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技术制图 UDC 复制图的折叠方法 GB 10609.3-89 Technical drawings Folding on documents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技术图样中复制图的折叠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手工折叠或机器折叠的复制图及有关的技术文件,当设计各种归档和管理器具以及设计折叠时,亦应参照使用。 2 引用标准 GB 4457.1 机械制图图纸幅面及格式 GB J1 房屋建筑工程制图基本规定 3 基本要求 3.1 折叠后的图纸幅面一般应有A4(210mm×297mm)或A3(297mm×420mm)的规格。对于需装订成册又无装订边的复制图,折叠后的尺寸可以是190mm×2 97mm或297mm×400mm。当粘贴上装订胶带(见附录A)后,仍应具有A4或A 3的规格。 3.2 无论采用何种折叠方法,折叠后复制图上的标题栏均应露在外面。 3.3 根据需要,可从本标准中任选取一种规定的折叠方法。

4 折叠方法 4.1 需装订成册的复制图 4.1.1 有装订边的复制图 首先沿标题栏的短边方向折叠,然后再沿标题栏的长边方向折叠,并在复制图的左上角折出三角形的藏边,最后折叠成A4或A3的规格,使标题栏露在外面,如表1和表2。 4.1.2 无装订边的复制图 首先沿标题栏的短边方向折叠,然后再沿标题栏的长边方向折叠成190mm×297mm或297mm×400mm的规格,使标题栏露在外面,并粘贴上装订胶带,如表3和表4。 4.12 不装订成册的复制图 不装订成册的复制图的折叠方法有以下两种。 4.2.1 第一种折叠方法 首先沿标题栏的长边方向折叠,然后再沿标题栏的短边方向折叠成A4或A3的规格,使标题栏露在外面,如表5和表6。 4.2.2 第二种折叠方法 首先沿标题栏的短边方向折叠,然后再沿标题栏的长边方向折叠成A4或A3的规格,使标题栏露在外面,如表7和表8。 4.3 加长幅面复制图的折叠方法 根据标题栏在图纸幅面上的方位,可参照前述方法折叠。 4.3.1 需装订成册的加长幅面复制图 4.3.1.1 有装订边的加长幅面复制图 当标题栏位于复制图的长边时(见表1和表2)。可将加长复制图的长边部分先折出210mm(对A4)或 420mm(对A3),再将其余部分折成等于或小于185mm(对A4)或395mm(对A 3)的尺寸,使标题栏露在外面。 当标题栏位于复制图的短边上时(见表1和表2),可将加长复制图的长边部分折叠成等于或小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