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经典着作100部

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经典着作100部
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经典着作100部

理论经典著作

100部

特里·伊格尔顿:《文学原理引论》

乔纳森·卡勒:《结构主义诗学》

韦勒克:《文学理论》

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

萨特:《存在与虚无》

米克·巴尔:《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

雅克·德里达:《声音与现象》

雅克·德里达:《论文字学》

雅克·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

雅克·德里达:《德里达访谈录:一种疯狂守护者的思想》

利奥塔:《利奥塔访谈录:后现代与公正游戏》

利奥塔:《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

米歇尔·福柯:《福柯访谈录:权力的眼睛》

布尔迪厄:《艺术的法则》

布尔迪厄:《布尔迪厄访谈录: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

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

伽达默尔:《伽达默尔集》

恩斯特·卡西尔:《国家的神话》

米歇尔·福柯:《知识考古学》

海德格尔:《人诗意地栖居》

卡尔·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海德格尔:《在通向语言的途中》

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克尔凯郭尔:《或此或彼》(上下)

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

苏珊·朗格:《艺术问题》

福兰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

柯林伍德:《艺术原理》

鲍曼:《流动的现代性》

艾柯:《诠释与过度诠释》

本雅明:《德国悲剧的起源》

理论经典著作

100部

艾略特:《小说的艺术》

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尼采:《悲剧的诞生》

萨特:《词语》

什克洛夫斯基:《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

本雅明:《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

姚斯等:《接受美学译文集》

艾柯等:《结构主义和符号学》

荣格:《心理学与文学》

罗蒂:《哲学与自然之镜》

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

爱德华·赛义德:《东方学》

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

爱德华·赛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

波德莱尔:《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

马丁:《当代叙事学》

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

乔纳森·卡勒:《当代学术入门·文学理论》

特雷·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

雷纳·韦勒克:《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批评》

苏珊·桑塔格:《反对阐释》

乌蒙勃托·艾柯:《符号学理论》

保罗·利科:《活的隐喻》

皮亚杰:《结构主义》

艾布拉姆斯:《镜与灯》

麦克卢汉:《理解媒介》

伽达默尔:《美的现实性》

雷纳·韦勒克:《批评的诸种概念》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

卡西尔:《人论》

姚斯:《审美经验论》

施塔格尔:《诗学的基本概念》

理论经典著作

100部

弗洛伊德:《释梦》

托托西:《文学研究的合法化》

伊夫·瓦岱:《文学与现代性》

Jean Georges:《文字与书写:思想的符号》

A.杰弗逊:《现代西方文学理论流派》

韦恩·布斯:《小说修辞学》

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

苏珊·桑塔格:《重点所在》

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

伽达默尔:《赞美理论》

凯塞尔:《语言的艺术作品》

布卢姆:《影响的焦虑》

贡布里希:《艺术和科学》

列维-斯特劳斯:《野性的思维》

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

艾略特等:《西方现代派作家论创作》

罗兰·巴特:《神话:大众文化诠释》

马科斯·韦伯:《社会科学方法论》

汉娜·阿伦特:《人的条件》

尼采:《权力意志》

奥·帕斯:《批评的激情》

维谢洛夫斯基:《历史诗学》

佛洛依德:《精神分析引论》

佛洛依德:《精神分析引论新编》

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上下)

雷纳·韦勒克:《近代文学批评史(第一卷)》

乌斯宾斯基:《结构诗学》

高概:《话语符号学》

伽达默尔等:《理解与解释》

佛洛依德:《佛洛依德著作选》

佛洛依德:《佛洛依德后期著作选》

戴维·洛奇:《二十世纪西方文学评论》(上下)

理论经典著作

100部

德里达:《德里达中国讲演录》

补充(转载,致谢)

马列文论专题:计14种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

2、哲学手稿》,

3、人民出版社1979

年版(《马恩全集》第42卷);

4、《马克思、恩格斯论文学与艺术》(一、二册),

5、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3年版(另有同6、类型书可选用);

7、《列宁论文学与艺术》,8、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另有同9、

类型书可选用);

10、《毛泽东论文艺》(增订本),11、人民文学出版社1992年版;

12、《普列汉诺夫美学论文集》(第1、2卷),13、人民出版社1983

年版;

14、《高尔基论文学》,15、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版;

16、高尔基:《不17、合时宜的思想:关于革命与文化的思考》,18、

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9、《卢那察尔斯基论文学》,20、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

21、《卢卡契文学论文集》(第1、2卷),22、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年版;

23、《卢卡契文学论文选》(第一卷),24、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年版;

25、《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论文选》,26、漓江出版社1988年版;

27、《现代美学新维度--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论文精选》,28、北京大学

出版社1990年版;

29、[英]特里"伊格尔顿:《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30、人民文学出版

社1986年版;

31、[美]马丁"杰:《法兰克福学派史(1923-32、1950)》,33、广

东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补充(转载,致谢)

文学理论研究专题:计33种

A类:

1、柏拉图:《文艺对话集》,

2、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有旧版);

3、亚里士多德、贺拉斯:《诗学"诗艺》,

4、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

版(有旧版);

理论经典著作

100部

5、康德:《判断力批判》上卷,

6、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有旧版);

7、黑格尔:《美学》第一卷,8、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有新版);

9、伍10、蠡甫主编:《西方文论选》(上、下),11、上海译文出版

社1979年版(有旧版可用);

12、伍13、蠡甫选编:《现代西方文论选》,14、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

年版;

15、胡经之等编:《西方20世纪文论选》(1-16、4),17、中国社

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18、王逢振、盛宁等编:《最新西方文论选》,19、漓江出版社1991年

版;

20、[美]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21、三联书店1984年版;

22、[美]卡勒:《文学理论》,23、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4、[英]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25、陕西师大出版社1986

年版;

26、[荷]佛克马、易布斯:《二十世纪文学理论》,27、三联书店1988

年版;

28、[英]杰弗森等:《西方现代文学理论概述与比较》,29、湖南文艺出

版社1986年版;

30、[美]科恩等:《文学理论的未来》,3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年版;

32、[美]克里格:《批评旅途:六十年代之后》,3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1998年版;

34、[加]昂热诺等:《问题与观点:20世纪文学理论综论》,35、百花文

艺出版社2000年版;

36、[法]贝西埃等主编:《诗学史》(上、下),37、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

年版;

38、[美]刘若愚:《中国的文学理论》,39、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40、[加]叶维廉:《中国诗学》,41、三联书店1994年版;

42、[英]塞尔登:《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43、北京大学

出版社2000年版;

44、汪民安等编:《后现代性的哲学话语——从福柯到赛义德》,45、

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理论经典著作

100部

46、王宁编译:《新文学史》(1),47、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8、王逢振主编:《2000年度新译西方文论选》,49、漓江出版社2001

年版;

50、王逢振主编:《2001年度新译西方文论选》漓江出版社2002年版。

B类:

1、刘安海、孙文宪主编:《文学理论》,

2、华中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

3、朱立元主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

4、华东师大出版社1997年版;

5、王先霈、王又平主编:《文学批评术语词典》,

6、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9年版;

7、郭宏安、章国锋、王逢振著:《二十世纪西方文论》,8、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1997年版;

9、周宪:《20世纪西方美学》,10、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1、王岳川:《二十世纪西方哲性诗学》,12、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版;

13、张首映:《西方二十世纪文论史》,14、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5、赵一凡:《欧美新学赏析》中央编译出版社1996年版;

16、盛宁:《二十世纪美国文论》,17、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西方现代文论专题:计154种

(一)形式主义专题

1、[法]托多罗夫编《俄苏形式主义文论选》,

2、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年版;

3、方珊等译:《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

4、三联书店1989年版;

5、[俄]什克洛夫斯基:《散文理论》,

6、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7、[俄]巴赫金:《文艺学中的形式主义方法》,8、漓江出版社1989年

版;

9、赵毅衡编:《“新批评”文集》,10、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版;

11、[英]艾略特:《艾略特文学论文集》,12、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4

年版;

13、[英]瑞恰慈:《文学批评原理》,14、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

理论经典著作

100部

15、[英]燕卜荪:《朦胧的七种类型》,16、中央美术学院出版社1996

年版;

17、赵毅衡:《新批评——一种独特的形式主义文论》,18、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19、方珊:《形式主义文论》,20、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二)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专题

21、[瑞]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22、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

23、[比]布洛克曼:《结构主义:莫斯科-24、布拉格-25、巴黎》,

26、商务印书馆1981年版;

27、[英]霍28、克斯:《结构主义和符号学》,29、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年版;

30、[美]肖尔斯:《结构主义与文学》,31、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32、[美]司格勒斯:《符号学与文学》,33、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34、社科院外文所编:《布拉格学派及其他》,3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

社1995年版;

36、李幼蒸选编:《结构主义和符号学》,37、三联书店1988年版;

38、[美]卡勒:《结构主义诗学》,39、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

40、[美]詹姆逊:《语言的牢笼"马克思主义与形式》,41、百花洲文艺出

版社1995年版;

42、[英]斯特罗克等:《结构主义以来--从列维-43、斯特劳斯到德里达》,

44、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45、[法]罗兰"巴特:《符号学原理》,46、三联书店1988年版;

47、[法]罗兰"巴特:《罗兰"巴特随笔选》,48、百花文艺出版社1995

年版;

49、[法]罗兰"巴特:《神话--大众文化诠释》,50、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年版;

51、[法]罗兰"巴特:《S/Z》,52、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53、张寅德编:《叙述学研究》,54、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55、[法]热奈特:《叙事话语"新叙事话语》,56、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年版;

理论经典著作

100部

57、[法]格雷马斯:《结构主义语义学方法研究》,58、三联书店1999

年版;

59、[美]德里达:《文学行动》,60、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61、[美]卡勒:《论解构》,62、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63、[美]德曼:《解构之图》,64、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65、[美]米勒:《重申解构主义》,66、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67、杨大春:《文本的世界--从结构主义到后结构主义》,68、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69、胡亚敏:《叙事学》,70、华中师大出版社1994年版;

71、赵毅衡:《文学符号学》,72、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0年版;

73、陆扬:《德里达--解构之维》,74、华中师大出版社1996年版;

75、方生:《后结构主义文论》,76、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三)精神分析学专题

77、[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引论》,78、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79、《弗洛伊德后期著作选》,80、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

81、《弗洛伊德论美文选》,82、知识出版社1987年版;

83、[奥]弗洛伊德:《摩西与一神教》,84、三联书店1991年版;

85、[俄]巴赫金:《弗洛伊德主义》,86、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87、[美]霍88、夫曼:《弗洛伊德主义与文学思想》,89、三联书店1987

年版;

90、[美]霍91、兰德:《后现代精神分析》,92、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

年版;

93、陆扬:《精神分析文论》,94、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95、方汉文:《后现代主义文化心理:拉康研究》,96、上海三联书店

2000年版。

(四)神话-原型理论专题

97、[英]弗雷泽:《金枝--巫术与宗教之研究》,98、中国民间文艺出版

社1987年版;

99、[瑞]荣格:《心理学和文学》,100、三联书店1989年版;

理论经典著作

100部

101、[瑞]荣格:《分析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102、三联书店1991年

版;

103、[瑞]荣格等:《人类及其象征》,104、辽宁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105、《荣格文集》,106、知识出版社1997年版;

107、[加]弗莱:《批评的剖析》,108、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109、[加]弗莱:《伟大的代码》,110、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11、[加]弗莱:《批评之路》,112、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13、[加]弗莱:《诺斯洛普"弗莱文论选集》,114、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年版;

115、[法]列维-116、布留尔:《原始思维》,117、商务印书馆1987

年版(后有新版);

118、[法]列维-119、斯特劳斯:《野性的思维》,120、商务印书馆

1987年版;

121、叶舒宪选编:《神话-122、原型批评》,123、陕西师大出版社

1987年版。

(五)现象学与解释学专题

124、[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125、三联书店1987年版(三联

书店1999年出版修订译本);

126、[德]海德格尔:《诗"语言"思》,127、文化艺术出版社1990年版;

128、《海德格尔诗学文集》,129、华中师大出版社1992年版;

130、[德]海德格尔:《林中路》,131、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版;

132、[波]英加登:《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认识》,133、中国文联出版公

司1988年版;

134、[美]玛格欧纳:《文艺现象学》,135、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年版

(另有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年出版的同136、一书,137、书名138、为

《现象学与文学》);

139、[德]加达默尔:《哲学解释学》,140、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年版;

141、[德]加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上下卷),142、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9年版;

143、[美]赫施:《解释的有效性》,144、三联书店1991年版;

理论经典著作

100部

145、[美]霍146、尔:《解释学与文学》,147、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

年版;

148、余虹:《思与诗的对话--海德格尔诗学引论》,149、中国社会科学

出版社1991年版;

150、王岳川:《现象学与解释学文论》,151、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年版。

(六)接受-反映理论专题

152、[德]姚斯等:《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153、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年版;

154、刘小枫选编:《接受美学译文集》,155、三联书店1989年版;

156、[德]姚斯:《审美经验与文学解释学》,157、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

年版;

158、[德]瑙曼等:《作品、文学史与读者》,159、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

年版;

160、[德]伊瑟尔:《阅读活动--审美反应理论》,161、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1991年版(另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版本,162、书名163、译名

164、有别);

165、[美]汤普金斯等:《读者反应批评》,166、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

年版;

167、[美]费什:《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与实践》,168、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1998年版;

169、金元浦:《接受反映文论》,170、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七)女性主义专题

171、[英]玛丽"伊格尔顿编:《女权主义文学理论》,172、湖南文艺出

版社1990年版;

173、张京媛编:《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174、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年版;

175、李银河主编:《妇女:最漫长的革命--当代西方女权主义理论精选》,

理论经典著作

100部

176、三联书店1997年版;

177、王政等主编:《社会性别研究选译》,178、三联书店1998年版;

179、[英]伍180、尔夫:《一间自己的屋子》,181、三联书店1989年

版;

182、[美]莫瓦:《性别/文本政治》,183、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

184、[美]米利特:《性的政治》,18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

186、[美]兰瑟:《虚构的权威:女性作家与叙述声音》,187、北京大学

出版社2002年版;

188、张岩冰:《女权主义文论》,189、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190、康正果:《女权主义与文学》,19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年版;

192、鲍晓兰主编:《西方女性主义研究评介》,193、三联书店1995

年版;

194、李小江:《女性?主义——文化冲突与身份认同195、》,196、

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97、康正果:《身体和情欲》,198、上海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八)新历史主义专题

199、张京媛编:《新历史主义与文学批评》,200、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年版;

201、社科院外文所编:《文艺学和新历史主义》,202、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社1993年版;

203、《福柯集》,204、远东出版社1998年版;

205、《权力的眼睛--福柯访谈录》,206、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07、[法]福柯:《知识考古学》,208、三联书店1998年版;

209、[法]福柯:《规训与惩罚》,210、三联书店1999年版;

211、[法]福柯:《疯颠与文明》,212、三联书店1999年版;

213、[法]福柯:《性史》,214、青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另有上海

人民出版社2000年新译本,215、书名216、为《性经验史》);

217、[法]福柯:《必须保卫社会》,218、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19、福柯:《临床医学的诞生》,220、译林出版社2001年版;

理论经典著作

100部

221、福柯:《词与物——人文科学考古学》,222、上海三联书店2001

年;

223、[法]拉比诺:《超越结构主义与解释学》,224、光明日报出版社

1992年版;

225、[英]谢里登:《求真意志--密歇尔"福柯的心路历程》,226、上海人

民出版社1997年版;

227、[英]麦尼克:《福柯》,228、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29、[法]埃里蓬:《权力与反抗--米歇尔"福柯传》,230、北京大学出版

社1997年版;

231、[美]德勒兹:《福柯褶子》,232、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233、莫伟民:《主体的命运--福柯哲学思想研究》,234、上海三联书店

1996年版;

235、刘成北:《福柯思想肖像》,236、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37、陆扬:《后现代性的文本阐释:福柯与德里达》,238、上海三联

书店2000年版;

239、汪民安等编:《福柯的面孔》,240、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版;

241、汪民安:《福柯的界线》,242、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九)后殖民主义专题

243、张京媛编:《后殖民理论与文化批评》,244、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年版;

245、罗钢等编:《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246、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年版;

247、王宁等编:《全球化与后殖民批评》,248、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年版;

249、[美]罗伯森:《全球化:社会理论和全球文化》,250、上海人民出

版社2000年版;

251、[英]博埃默:《殖民与后殖民文学》,252、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年版;

253、[英]汤林森:《文化帝国主义》,254、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55、[美]赛义德:《东方学》,256、三联书店1999年版;

理论经典著作

100部

257、[美]赛义德:《赛义德自选集》,258、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年版;

259、[英]吉尔伯特等编:《后殖民批评》,260、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

261、[英]吉尔伯特:《后殖民理论——语境、实践、政治》,262、南京

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63、王岳川:《后殖民主义与新历史主义文论》,264、山东教育出版

社1999年版。

(十)文学社会学专题

265、[法]埃斯卡皮:《文学社会学》,266、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

267、[法]戈德曼:《文学社会学方法论》,268、工人出版社1989年版;

269、[德]西尔伯曼:《文学社会学引论》,270、安徽文艺出版社1988

年版;

271、[德]菲根:《文学社会学的主要流派和它的方法》,272、安徽文艺

出版社1988年版;

273、[匈]豪泽尔:《艺术社会学》,274、学林出版社1987年版;

275、[德]本雅明:《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276、三联书店

1989年版;

277、[德]本雅明:《机械复278、制时代的艺术》,279、三联书店1989

年版;

280、《本雅明文选》,28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82、[德]马尔库塞:《审美之维》,283、三联书店1989年版;

284、[德]阿多诺:《美学理论》,285、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86、[英]威廉斯:《文化与社会》,287、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88、[英]瓦特:《小说的兴起》,289、三联书店1992年版;

290、[法]戈德曼:《隐蔽的上帝》,291、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292、[英]伊格尔顿:《历史中的政治、哲学、爱欲》;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1999年版;

293、[美]杰姆逊:《快感:文化与政治》,294、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8年版;

理论经典著作

100部

295、[美]德里克:《后革命氛围》,296、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版;

297、[加]谢少波:《抵抗的文化政治学》,298、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9年版。

【附:巴赫金专题】

299、[俄]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300、三联书店1988

年版;

301、[俄]巴赫金:《巴赫金文论选》,302、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年版;

303、《巴赫金集》,304、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年版;

305、[俄]巴赫金:《拉伯雷研究》,306、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07、[俄]巴赫金:《小说理论》,308、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09、[俄]巴赫金:《文本对话与人文》,310、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

版;

311、[俄]巴赫金:《哲学美学》,312、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13、[俄]巴赫金:《诗学与访谈》,314、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15、[俄]巴赫金:《周边集》,316、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17、[美]霍318、奎斯特:《米哈伊尔"巴赫金》,319、中国人民大学

出版社1992年版;

320、[法]托多罗夫:《巴赫金、对话理论及其他》,321、百花文艺出版

社2001年版;

322、董小英:《再登巴比伦塔:巴赫金与对话理论》,323、三联书店

1994年版;

324、夏忠宪:《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研究》,325、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版;

326、程正民:《巴赫金的文化诗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327、王建刚:《狂欢诗学——巴赫金文学思想研究》,328、学林出版

社2001年版。

中国当代文学专题研究参考书目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总体研究:计52种

理论经典著作

100部

A类:

1. [美]昂利"拜尔编:《方法、批评及文学史--朗松文论选》,

2. 中国社会

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

3. [意]克罗齐:《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

4. 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5. [英]柯林伍

6. 德:《历史的观念》,

7.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版;

8. [美]罗素:《论历史》,9. 三联书店1991年版;

10. [法]布洛赫:《历史学家的技艺》,11.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

年版;

12. 《现代西方历史哲学译文集》,13.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版;

14. [以]艾森斯塔德:《现代化:抗拒与变迁》,15.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8年版;

16. [美]布莱克:《现代化的动力》,17. 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8. [美]亨廷顿等:《现代化,19. 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20. 上海

译文出版社1993年版;

21. [美]布莱克编:《比较现代化》,22. 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年版;

23. [美]艾恺:《世界范围内的反现代化思潮》,24. 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

25. [美]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26. 新华出版社1998

年版;

27. [美]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对社会预测的一项探索》,28.

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

29. [美]宾克莱:《理想的冲突--西方社会中变化着的价值观念》,30. 商

务印书馆1984年版;

31. 中国社科院外文所编:《重新解读伟大的传统——文学史论研究》,

32.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

33.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1800-34. 1985)》,35. 世界知识

出版社2000年版;

36. [英]多德《社会理论与现代性》,37.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经典著作100部

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经典著作100部 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经典著作100部,供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学生阅读,具体如下: 特里·伊格尔顿:《文学原理引论》 乔纳森·卡勒:《结构主义诗学》 韦勒克:《文学理论》 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 萨特:《存在与虚无》 米克·巴尔:《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 雅克·德里达:《声音与现象》 雅克·德里达:《论文字学》 雅克·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 雅克·德里达:《德里达访谈录:一种疯狂守护者的思想》 利奥塔:《利奥塔访谈录:后现代与公正游戏》 利奥塔:《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 米歇尔·福柯:《福柯访谈录:权力的眼睛》 布尔迪厄:《艺术的法则》 布尔迪厄:《布尔迪厄访谈录:文化资本与社会炼金术》 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 伽达默尔:《伽达默尔集》 恩斯特·卡西尔:《国家的神话》 米歇尔·福柯:《知识考古学》 海德格尔:《人诗意地栖居》 卡尔·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海德格尔:《在通向语言的途中》 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克尔凯郭尔:《或此或彼》(上下) 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 苏珊·朗格:《艺术问题》 福兰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 柯林伍德:《艺术原理》 鲍曼:《流动的现代性》 艾柯:《诠释与过度诠释》 本雅明:《德国悲剧的起源》 艾略特:《小说的艺术》

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尼采:《悲剧的诞生》 萨特:《词语》 什克洛夫斯基:《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本雅明:《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姚斯等:《接受美学译文集》 艾柯等:《结构主义和符号学》 荣格:《心理学与文学》 罗蒂:《哲学与自然之镜》 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 爱德华·赛义德:《东方学》 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爱德华·赛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 波德莱尔:《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 马丁:《当代叙事学》 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 乔纳森·卡勒:《当代学术入门·文学理论》特雷·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雷纳·韦勒克:《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批评》苏珊·桑塔格:《反对阐释》 乌蒙勃托·艾柯:《符号学理论》 保罗·利科:《活的隐喻》 皮亚杰:《结构主义》 艾布拉姆斯:《镜与灯》 麦克卢汉:《理解媒介》 伽达默尔:《美的现实性》 雷纳·韦勒克:《批评的诸种概念》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 卡西尔:《人论》 姚斯:《审美经验论》 施塔格尔:《诗学的基本概念》 弗洛伊德:《释梦》 托托西:《文学研究的合法化》 伊夫·瓦岱:《文学与现代性》 Jean Georges:《文字与书写:思想的符号》

20世纪西方文论复习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6选4. 1、文学性: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雅各布森的概念。雅各布森指出,文学的研究对象不是文学,而是文学性,即那个使特定的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文学性是由两种话语之间的差异性关系所产生的一种功能。它并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而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一旦构成文学性的手法、形式和技巧变为常规和自动化时,就会丧失文学性的功能。 2、陌生化:俄国形式主义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的概念。什克洛夫斯基指出为了恢复对生活的感觉,为了感觉到事物,为了使石头成为石头,存在着一种名为艺术的东西。艺术的手法是事物的“陌生化”手法,也就是使形式变得模糊、增加感觉的难度与时间的手法。 3、意图谬见:新批评派维姆萨特和比尔兹利的概念。它是将作品的意义与作者的创作意图联系起来,认为作品是作者创作意图的投射的观点。新批评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意图谬见的提出,让新批评斩断了作品与作者的关系。 4、感受谬见:新批评派维姆萨特和比尔兹利的概念。它是将作品与作品在读者心理上产生的感受等同起来的观点。新批评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感受谬见的提出,让新批评斩断了作品与读者的关系。 5、异延:解构主义创始人德里达的概念。它是德里达解构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的一个策略。事实上,它表示一种双重运动(空间上的差异的运动与时间上的延宕的运动)。前者指符号或文本都是在与别的符号或文本不同的情况下方得以出场,后者指符号意义的迟到性或滞后性。符号的使用将使所指的出场遭到拖延。 6、东方主义:后殖民理论家萨义德1978年出版的《东方学》中的概念。萨义德认为东方

学有三层含义:其一,东方学是西方“作为学术研究的一门学科”,是西方“关于东方和东方人的各种教条和学说”;其二,东方学又是一种思维方式,它以“东方”(the Orient)与“西方”(the Occident) 二元对立的基础之上;其三,东方学归根结底是一种权力话语或文化霸权。其实它是一种想象视野和过滤框架,是对东方的“妖魔化”和“东方化”,是西方控制、重建和君临东方的一种方式,是一种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工具和意识形态。 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5选3. 1、请列出当代西方文论的理论流派的中英文名称,代表人物,至少10个。 答:略。 2、简述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 答:弗洛伊德曾形象地描绘了人的心理结构。他把人的大脑比作大海里的冰山:意识部分就像冰山露在海面之上的那一小部分;前意识相当于处于海平面的那一部分,它随着海水的波动时而露出水面,时而没入水面;而无意识则是没入海水中的硕大无比的主体部分。 3.简述索绪尔在语言学中的贡献。 答: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以其《普通语言学教程》一书,开创了结构主义语言学。他在语言学中的贡献主要表现在:1)在传统对语言进行历时性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共时性研究,即研究语言当前的内在规则和系统。2)区分了语言和言语,认为言语(parole)是实际的言说行动,而语言(langue)是符号系统,也就是使具体语言行为成为可能的总体结构和一般规则。语言才是语言学的研究对象。3)提出符合理论,认为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符号由“能指”和“所指”两部分组成。“能指”是符号的音响形象,“所指”是符号的概念。 4.简述德里达的解构主义。 答:法国哲学家德里达1966年在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举办的结构主义研讨会上,作了一次

外国最经典的50个文学名著

外国最经典文学名著 希腊神话——古希腊文明的瑰宝 伊索寓言——一部经典的寓言故事集 荷马史诗——横亘千古的文学瑰宝 俄狄浦斯王——古希腊悲剧的典范 圣经——基督教的经典著作 源氏物语——日本古典文学的瑰宝 神曲——中世纪的伟大诗作 十日谈——欧洲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 列那狐的故事——法国伟大的民间长篇故事诗 巨人传——一部荒诞不经的幽默小说 威尼斯商人——为贪婪的吝啬者画像 哈姆雷特——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堂·吉诃德——一部反骑士小说的骑士小说 伪君子——伪善者真实面目的揭露 鲁滨逊漂流记——一个永不言败的漂流者 格列佛游记——一部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 汤姆·琼斯——一位弃儿的成长史 少年维特之烦恼——震撼了一代青年心灵的著作 忏悔录——“忏悔”与“控诉” 阴谋与爱情——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傲慢与偏见——一部优秀的社会风俗小说 唐璜——反映和批判社会现实的讽刺诗 格林童话——童话城堡上的一面旗帜 叶甫盖尼·奥涅金——深刻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巴黎圣母院——一个展示美、丑、善、恶的大舞台红与黑——一部优秀的现实主义爱情小说 欧也妮·葛朗台——一个守财奴形象的成功刻画 高老头——资本主义罪恶的深刻揭露 安徒生童话集——一部具有永恒的魅力的童话集 钦差大臣——一幕官僚和骗子上演的讽刺喜剧 雾都孤儿——一位孤儿艰辛的奋斗历程 三个火枪手——火枪手的传奇故事 基督山伯爵——一个曲折离奇的复仇故事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一部优秀的长篇讽刺诗简·爱——现代女性小说的经典 呼啸山庄——欲望、恩仇与爱的交响曲 茶花女——一位高贵.善良的巴黎名妓的悲剧 红字——心灵的罗曼史 大卫·科波菲尔——从遗腹子到大作家的传奇 汤姆叔叔的小屋——黑奴的血泪史 白鲸——惊心动魄的海上搏斗

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经典着作100部

部 特里·伊格尔顿:《文学原理引论》 乔纳森·卡勒:《结构主义诗学》 韦勒克:《文学理论》 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 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 萨特:《存在与虚无》 米克·巴尔:《叙述学:叙事理论导论》 雅克·德里达:《声音与现象》 雅克·德里达:《论文字学》 雅克·德里达:《马克思的幽灵》 雅克·德里达:《德里达访谈录:一种疯狂守护者 的思想》 利奥塔:《利奥塔访谈录:后现代与公正游戏》 利奥塔:《后现代状况:关于知识的报告》 米歇尔·福柯:《福柯访谈录:权力的眼睛》 布尔迪厄:《艺术的法则》 布尔迪厄:《布尔迪厄访谈录:文化资本与社会炼 金术》 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 伽达默尔:《伽达默尔集》 恩斯特·卡西尔:《国家的神话》 米歇尔·福柯:《知识考古学》 海德格尔:《人诗意地栖居》 卡尔·曼海姆:《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海德格尔:《在通向语言的途中》 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克尔凯郭尔:《或此或彼》(上下) 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 苏珊·朗格:《艺术问题》 福兰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 柯林伍德:《艺术原理》 鲍曼:《流动的现代性》 艾柯:《诠释与过度诠释》

部 本雅明:《德国悲剧的起源》

艾略特:《小说的艺术》 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 尼采:《悲剧的诞生》 萨特:《词语》 什克洛夫斯基:《俄国形式主义文论选》 本雅明:《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姚斯等:《接受美学译文集》 艾柯等:《结构主义和符号学》 荣格:《心理学与文学》 罗蒂:《哲学与自然之镜》 维特根斯坦:《哲学研究》 爱德华·赛义德:《东方学》 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 爱德华·赛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 波德莱尔:《波德莱尔美学论文选》 马丁:《当代叙事学》 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 乔纳森·卡勒:《当代学术入门·文学理论》特雷·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雷纳·韦勒克:《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批评》苏珊·桑塔格:《反对阐释》 乌蒙勃托·艾柯:《符号学理论》 保罗·利科:《活的隐喻》 皮亚杰:《结构主义》 艾布拉姆斯:《镜与灯》 麦克卢汉:《理解媒介》 伽达默尔:《美的现实性》 雷纳·韦勒克:《批评的诸种概念》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 卡西尔:《人论》 姚斯:《审美经验论》 施塔格尔:《诗学的基本概念》

20世纪西方文论讲义-第二章英美新批评文论

第二章英美新批评文论 一、发展概述 新批评(TheNewCriticism )是关注文学文本主体的形式主义批评,认为 文学的本体即作品,文学研究应以作品为中心,对作品的语言、构成、意象等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新批评20 世纪在英美流行,一度在文学研究中占统治地位。大致讲,新批评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年代,英国的T. S.艾略特、I. A.理查兹和威廉?燕卜荪以及美国的约翰?克罗?兰瑟姆和艾伦?泰特等人,开始提出一些新批评的基本观点并付诸实践。30年代和 40 年代为第二阶段,这一时期认同并支持新批评这种形式主义的人大量增加,新批评的观点迅速扩展,直接影响到文学期刊、大学教学和课程设置。主要代表人物除上述五人外,还有R. P.布莱克默、科林斯?布鲁克斯、雷内?韦勒克和W. K.韦姆萨特等。第三个阶段从40 年代末延续到50 年代后期,这一时期新批评占据了主流地位,形成了制度化的批评模式,失去了“革命的”气息,批评家的著作大多阐述新批评的原则而缺乏创新。到50 年代末,新批评失去了它的生命力,虽然在大学教学中仍被应用,但许多人认为它已经过时,开始以新的理论观念对它进行批判和超越。 新批评与俄国形式主义有许多相似之处,主要目的都是探讨独特的文学性所在,都否认后期浪漫主义诗学中“软弱的”精神性,一味主张经验主义阅读方式。但新批评与俄国形式主义又有许多不同,它有自身的特性。布鲁克斯把新批评的特征概括为五点:(1)把文学批评从渊源研究中分离出来,使其脱离社会背景、思想史、政治和社会效果,寻求不考虑“外在”因素的纯文学批评,只集中注意文学客体本身;(2)集中探讨作品的结构,不考虑作者的思想或读者的反应;(3)主张一种“有机统一”的文学理论,不赞成形式和内容划分的二元论观念,强调探讨作品中词语与整个作品语境的关系,认为每个词对独特的语境都有

西方文学经典鉴赏章答案

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 (1) 一、《伊利亚特》 (1) 第二章 (4) 二、《神曲》 (4) 第三章 (6) 三、塞万提斯 (6) 第四章 (8) 四、莎士比亚 (8) 第五章 (10) 五、歌德的《浮士德》 (10) 第六章 (13) 六、斯丹达尔 (13) 第七章 (15) 七、《简.爱》 (15) 第八章 (17) 八、托尔斯泰 (17) 第九章 (19) 九、易卜生 (19) 第十章 (21) 十、哈代 (21) 手动整理,请注意选项顺序,下方为智慧树校核后答案,请放心使用! 第一章 一、《伊利亚特》 1【单选题】(5分) 下列关于《伊利亚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伊利亚特》描写了10年战争中的51天战事和其他活动

B. 《伊利亚特》是由荷马独立创作完成的 C. 《伊利亚特》表现了英雄主义精神 D. 《伊利亚特》堪称古希腊生活的百科全书 正确 ?5分 2 【单选题】(5分) 关于《伊利亚特》,说法正确的是 A. 《伊利亚特》描写了海伦被帕里斯拐到特洛伊的经过。 B. 《伊利亚特》最后描写了特洛伊城的陷落。 C. 《伊利亚特》中描写了赫克托耳之死。 D. 《伊利亚特》中描写了阿基琉斯之死。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3 【单选题】(5分) 关于《伊利亚特》,说法正确的是: A. 诸神都支持希腊人。 B. 《伊利亚特》描写了三个女神争夺金苹果的故事。 C. 《伊利亚特》最后描写了阿基琉斯举办的体育竞技比赛。 D.

阿基琉斯第一次发怒的原因是战友被赫克托耳杀死。 正确答案是:C 4 【单选题】(5分) 《伊利亚特》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其中的核心人物是: A. 奥德修斯 B. 阿伽门农 C. 海伦 D. 阿基琉斯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 ?5分 5 【单选题】(5分) 《伊利亚特》结构紧凑、布局巧妙,全部情节围绕一个核心展开,就是: A. 阿基琉斯的愤怒 B. 争夺美女海伦 C. 如何取得胜利 D. 金苹果的传说 正确 查看答案解析

二十一世纪西方文学理论

二十一世纪西方文学理论 对外汉语102 王卓2010221636 二十世纪初,战争的四起和屠杀引起了动荡的政治余波,并且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资本主义的社会秩序。这一社会秩序的动荡使以其进行统治的种种文化价值标准也陷于一片混乱。在这种广泛的意识形态危机中,德国哲学家埃德蒙胡塞尔试图去寻找并发展一种新的哲学,即一种可以绝对的确定的给予一个分崩离析的文明的哲学方法。胡塞尔以暂时拒绝尝试普通人的那种信念来开始他对确定性的追寻。 自然态度认为客体独立于我们,而存在于外部世界,并且我们对于它的知识是普遍可靠的。但这种理论很显然是存在问题的。于是胡塞尔主张,尽管我们无法确信事物的独立存在,我们却可以肯定他们直接显现于我们的意识。这与我们正在经历的那一事物是否仅仅是幻觉无甚关系。但为了建立确定性,我们首先必须忽略超出我们直接经验的一切,必须把外在世界完全还原成我们的意识内容。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现象学还原,同时也是胡塞尔建立哲学方法的第一个步骤。胡塞尔为他的哲学方法赋予了名称---现象学,而现象学就是关于纯粹现象的科学。现象学的目标是要回到具体之上,回到坚实的根据之上。它能够提供一个让真实可靠的知识能够得以建立的基础,也可以提供一个可以用来研究任何事物的方法。现象学并不是一种经验主义也不是一种心理主义,它要揭示的是意识本身的结构,并且在同时揭示一切现象本身。 在文学批评的领域中,现象学对俄国形式主义有着一定的影响。现象学批评是运用现象学方法对文学作品进行批评的一种尝试。在现象学批评中,文学作品中的实际历史语境,它的作者和创作条件都被搁置一旁,置之不顾,因为现象学批评的目标在于对文本进行全然的内在的阅读,这是一种根本不受外在任何影响的阅读。为了能够渗入作者的意识内部,现象学批评力求的是达到完全的客观和中立。对于现象学批评来说,一部文学作平的语言不过是其内在种种意义的表达而已。但新的问题随之而来,我们如何能不先拥有语言就占有种种意义呢?这是胡塞尔德体系所无力回答的一个问题。 对于意义,最有历史性的承认是胡塞尔最著名的学生,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他虽然是胡塞尔的学生,但也是与胡塞尔思想体系决裂的人。胡塞而是从

外国文学经典书目推荐

外国文学经典书目推荐 一、古希腊文学至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推荐阅读书目 《希腊神话故事》 《荷马史诗》(《伊利昂记》《奥德修记》) (古希腊)索福克勒斯《俄底浦斯王》 (意大利)但丁《神曲》 (意大利)薄伽丘《十日谈》 (西班牙)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英)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莱特》《奥瑟罗》《麦克白》《李尔王》(法)莫里哀《伪君子》《吝啬鬼》 (德)歌德《浮士德》《少年维特之烦恼》 (法)卢梭《新爱洛依丝》 (英)菲尔丁《汤姆·琼斯》 (法)雨果《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 (美)麦尔维尔《白鲸》 (美)霍桑《红字》 二、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推荐阅读书目 (法)司汤达《红与黑》 (法)梅里美《卡门》 (法)巴尔扎克《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 (英)简·奥斯丁《傲慢与偏见》 (英)狄更斯《双城记》 (英)勃朗特姐妹《简爱》《呼啸山庄》

(英)乔治·爱略特《弗洛斯河上的磨坊》《米德尔马契》(法)小仲马《茶花女》 (法)福楼拜《包法利夫人》 (法)莫泊桑《羊脂球》 (英)哈代《德伯家的苔丝》 (美)马克·吐温《哈克贝利·芬历险记》 (美)欧·亨利《短篇小说集》 (挪威)易卜生《玩偶之家》 (俄)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 (俄)果戈理《死魂灵》 (俄)屠格涅夫《贵族之家》 (俄)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 (俄)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白痴》《卡拉马佐夫兄弟》(俄)契诃夫《短篇小说集》 (英)王尔德《道林·格雷的画像》 三、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推荐阅读书目 (英)D·H·劳伦斯《虹》《查泰莱夫人的情人》 (法)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 (美)海明威《老人与海》 (美)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法)玛格丽特·杜拉斯《情人》 (捷克)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 (美)德莱塞《美国的悲剧》 (美)塞林格《麦田的守望者》

20世纪西方文论讲义 第八章后现代主义

第八章后现代主义 在今天的文论中,后现代主义无疑是最常见的一个术语。由于它包括了从麦当娜到元叙述、从后福特主义到色情小说的几乎一切事物,所以也可能被某些人认为毫无意义。但无论如何,后现代主义是今天无法回避的一个术语。这里应该首先说明一下后现代主义与后现代和后现代性的区别。在国内关于后现代主义的讨论中,有些人将这三个术语混为一谈,而实际上它们表示三个不同的概念,虽然这三个概念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简单地说,后现代是个时间概念,指后期资本主义,又称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跨国资本时期,亦即现代化之后的时代。后现代性是个社会学概念,指后现代时期的社会特征,涉及到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等诸多方面,具有明显的历史和哲学含义。后现代主义是个风格概念,指后现代时期文化艺术表现的特点,包括建筑、文学、音乐、绘画、电影、电视等各个门类。在这三个概念中,更重要的是应当把后现代性与后现代主义区分开来。 后现代性是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富于更多的社会历史和哲学意义;而后现代主义则比较狭隘,侧重于文化和美学特征。就真理、理性、科学、进步和普遍解放等宏大叙事而言,由于它们被认为自启蒙运动以来现代思想的基本特征,所以后现代性意味着现代性的终结。对后现代性来说,那些期望不仅历史地受到怀疑,而且从一开始就是危险的幻觉,因为它们使种种历史的可能性陷入了观念的束缚。这种现代性的“专制体系”粗暴地破坏真实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无情地取消差异,将所有的“他性”变成沉闷的同一性,还常常表现出一种极权政治。它们是些“捉摸不定”的东西,通过在人们眼前晃动可能的理想,分散人们对政治变化的注意。它们包含危险的绝对主义信念,相信变化的生活方式和认识能够基于某种终极的、无可怀疑的单一的原则:理性或历史规律,技术或生产方式,政治乌托邦或普遍的人性。 与现代性相反,对于“反基础论”的后现代性,人们的生活方式是相对的、不确定的,由纯粹的文化成规和传统形成,没有可以认同的始源或宏伟的目标;而所谓的“理论”,大部分只是说明这些继承下来的习惯和机制的一种浮夸方式。根据后现代性的看法,人们无法理性地发现自己的活动,这不仅因为存在着不同的、不一致的、也许无法衡量的理性,而且还因为人们所能提出的任何理性总是由某种前理性的权力、信念、兴趣或欲望的语境形成,而它们本身不可能是理性展现的主体。对后现代性而言,人类生活不存在任何涵盖一切的整体性,不存在统一的理性或固定的中心,惟一存在的是文化或叙述的多样性。这些多样性无法按等级次序排列,也没有优劣之分,因此它们必须尊重本不是自己行为方式中的那种不可破坏的“他性”。知识对文化语境是相对的,因此声言知道世界的“本来面目”只能是一种妄想──因为人们的理解总是片面的、不无偏见的一种解释,而世界本身也决不是特定的。换言之,真理是解释的产物,事实是话语的构成,客观性只是那种已经获得权力的有争议的解释,而人类主体则是与他所思考的现实完全一样的一种虚构,或曰没有任何固定性质或本质的一种自我分裂的实体。 后现代主义可以说是适应后现代性的文化形式。典型的后现代主义艺术作品是随意的、折中的、混杂的、无中心的、不固定的、不连贯的、拼凑的、模仿的。它们忠于后现代性的原则,摈弃形而上学的深刻性,追求一种人为的深度,因而富于游戏性和享乐性,缺少情感,只有表面或暂时的强化。后现代主义怀疑所有已经确认的真理,因此它的形式必然是反讽的,认识论必然是相对的。它否认一切试图反映稳定现实的努力,因此必然有意识地坚持一种形式或语言层面上的存在。它知道自己的虚构缺乏基础和根据,因此只有夸耀它对这一事实的反讽意识,才能保持一种否定的真实性。由于担心孤立的同一性,提防绝对的始源,后现代主义强调“文本互涉”的性质或“互文性”(intertextuality)。它所戏仿加工的其他作品,本身也只不过是这样的加工而已。它所戏仿的东西一部分是过去的历史,但这种历史不

西方国家10个经典的历史典故

西方国家10个经典的历史典故 导读:西方国家10个经典的历史典故 1、潘多拉的盒子 潘多拉是希腊神话中第一个尘世女子。普罗米修斯盗天火给人间后,主神宙斯为惩罚人类,命令神用黏土塑成一个年轻美貌、虚伪狡诈的姑娘,取名“潘多拉”,意为“具有一切天赋的女人”,并给了她一个礼盒,然后将她许配给普罗米修斯的弟弟埃庇米修斯(意为“后知”)。埃庇米修斯不顾禁忌地接过礼盒,潘多拉趁机打开它,于是各种恶习、灾难和疾病立即从里面飞出来。盒子里只剩下唯一美好的东西——希望。但希望还没来得及飞出来,潘多拉就将盒子永远地关上了。“潘多拉的盒子”被用来比喻造成灾害的根源。 2、达摩克利斯剑 达摩克利斯是希腊神话中暴君迪奥尼修斯的宠臣,他常说帝王多福,以取悦帝王。有一次,迪奥尼修斯让他坐在帝王的宝座上,头顶上挂着一把仅用一根马鬃系着的利剑,以此告诉他,虽然身在宝座,利剑却随时可能掉下来,帝王并不多福,而是时刻存在着忧患。人们常用这一典故来比喻随时可能发生的潜在危机。 3、缪斯 缪斯是希腊神话中九位文艺和科学女神的通称。她们均为主神和

记忆女神之女。她们以音乐和诗歌之神阿波罗为首领,分别掌管着历史、悲剧、喜剧、抒情诗、舞蹈、史诗、爱情诗、颂歌和天文。古希腊的诗人、歌手都向缪斯呼告,祈求灵感。后来,人们就常用“缪斯”来比喻文学、写作和灵感等。 4、斯芬克斯之谜 斯芬克斯是希腊神话中以隐谜害人的怪物,埃及最大的胡夫金字塔前的狮身人面怪兽就是他。他给俄狄浦斯出的问题是:什么东西早晨用四只脚走路,中午用两只脚走路,傍晚用三只脚走路?俄狄浦斯回答:是人。在生命的早晨,他是个孩子,用两条腿和两只手爬行;到了生命的中午,他变成壮年,只用两条腿走路;到了生命的傍晚,他年老体衰,必须借助拐杖走路,所以被称为三只脚。俄狄浦斯答对了。斯芬克斯羞愧坠崖而死。“斯芬克斯之谜”常被用来比喻复杂、神秘、难以理解的问题。 5、皮格马利翁 皮格马利翁是希腊神话中的塞浦路斯国王。他憎恨女性,决定永不结婚。他用神奇的技艺雕刻了一座美丽的象ya女像,并爱上了她。他像对待自己的妻子那样抚爱她,装扮她,并向神乞求让她成为自己的妻子。爱神阿芙洛狄忒被他打动,赐予雕像生命,并让他们结为夫妻。“皮格马利翁效应”后来被用在教育心理学上,也称“期待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比喻教师对学生的期待不同,对他们施加的方法不同,学生受到的影响也不一样。

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理论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理论 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理论: ?不只是因为理论方法的新颖才成为研究对象 ?不是一个仅靠时间概念聚集的对象 ?20世纪文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方法和理论 ?重构了一种有异于现代文学研究的新范式 ?这个研究范式质疑甚至瓦解了传统的文学观念 学习的问题意识和要求 ?①20世纪以来的西方文学研究提供了哪些新的文学理论知识;这些知识对文学批评产生了什么影响;是否合理、必要。 ?②由这些知识的更迭、转换所构成的文学研究谱系,呈现出什么样的发展趋势。 与之相应,学习要求也是两点: ?①掌握20世纪西方文论的基本知识及其研究方法; ?②了解文学理论研究发生了什么变化,寻找和思考自己学习、研究取向。 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理论学习参考书 ?①塞尔登、威德森、布鲁克:《当代文学理论导读(A Reader’s Guide to Contemporary Literary Theory)》,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 ?②伊格尔顿:国内译为《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即《文学理论导论(Literary Theory:An Introduction)》,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③塞尔登编著:《文学批评理论—从柏拉图到现在(The Theory of Criticism From Plato to the Present)》,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研讨20世纪文学批评理论的方式 研究角度: ?各种文学批评知识和文学研究的演变趋势 基本内容: ?①重要的文学研究思潮的观点、理论、方法及其形成的知识背景 ?②20世纪以来西方文学研究发展、演变的轨迹 1.导论 塞尔登: ?“60年代兴起的理论大潮无疑是对过去占主导地位的人文主义、道德主义传统的突破。”马尔赫恩: ?(20世纪文学研究)“对古老的文学批评世界是致命的。……它们瓦解了文学这一学科赖以建立的深层分类学和标准性原理,并以这一方式解构了文学全体的想象力。” 1.1 范式转换: 20世纪文学批评理论的意义 ?借用科学哲学家库恩的理论来说:20世纪西方文学研究所发生的变化可以说是一种文学研究的“范式”(paradigm)转换。 ?“范式”转换意味着“世界观的改变” ?库恩论范式转换的意义:“革命之前科学家世界中的鸭子到革命之后就成了兔子”。 范式构成 ?①“科学共同体”(Scientific community)“一个范式就是一个科学共同体的成员共有的东西”,“共有的信念、价值、技术”等因素。 ?②拥有共同的知识背景,经受过相同的教育和专业训练。 ?③具有相近的研究对象和“问题意识”。

20世纪西方文论讲义-第六章解构主义

第六章解构主义 ◆罗兰-巴尔特对追寻基本结构的批评:妄想在蚕豆中见出一个国家(《S/Z》) ◆雅克-德里达,对“逻各斯中心主义”(logocentrism)的批评 ◆逻各斯中心主义认定在语言表达之前先有明确的内在意义。语言文字只是外在形式:意义好像灵魂,语言象粗俗的肉体,或者意义象存在的肉体,语言只是它的服饰。 ◆互文性(intertexualite):构成本文的每个语言符号都与本文之外的其他符号相关联,在形成差异时显出自己的价值。没有任何本文是真正独创的,所有的本文都是“互文”(intertext)。 ◆“互文性”最终要说明的是:文学作品的意义总是超出本文范围,不断变动游移。 对比: ◆结构主义者设想有一个超然结构决定符号的意义,成为意义的根据或中心,并且力求对这个结构作出客观描述。 ◆后结构主义者却否认任何内在结构或中心,认为作品本文是一个“无中心的系统”,并无终极的意义。(巴尔特:无穷层的葱皮) ◆多种意义的可能性,不是限制理解,而是语言的解放。导致阐释的多元论和相对主义,导致对读者和阅读过程的重视,而符号的游戏观念还暗示一种享乐主义的审美态度。 ◆作者已死(罗兰-巴尔特):“互文性”概念彻底破坏了文学独创性的幻想,也就推翻了作者的权威。本文的意义并不在它本身,而存在于读者与本文接触的体会中。 ◆作品本文越多为读者的体会留出余地,就越是令人满意。巴尔特把文学作品分两类:1.巴尔扎克式传统写实主义小说,“可读的”(lelisible),只给读者留下“接受或拒绝作品的可怜的自由”;2.另一类以法国“新小说”为代表,读者不能被动接受,却必须积极思考。“可写的”,(lescriptible),读者参与了写作活动。

常见外国文学典故大全

常见外国文学典故大全 1、洗礼:出自《圣经》。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因听了神蛇的话偷吃禁果犯下了罪,这个罪过从此代代相传,叫做“原罪”;各人违背上帝旨意也会犯罪,称为“本罪”。所以,凡笃信上帝的人,必须经过洗礼,洗刷原罪和本罪。洗礼时,主洗者口诵经文,受洗者注水额上或头上,也有全身浸入水中的,故洗礼也称“浸洗”。后比喻经受某种锻炼或考验。 2、禁果:《旧约?创世纪》:亚当和夏娃住在伊甸园中,上帝允许他们实用园中的果子,惟有一棵“知善恶树”上的果子禁止吃。但狡猾的蛇引诱他们吃了禁果。结果心明眼亮,知善恶,辨真假,羞耻之情油然而生,被上帝逐出伊甸园。蛇也受到惩罚:终生用肉躯爬行。比喻因被禁止而更想得到的东西。 3、犹大的亲吻:犹大是《圣经》中耶稣基督的亲信子弟12门徒之一。耶稣传布新道虽然受到了百姓的拥护,却引起犹太教长老司祭们的仇恨。他们用30个银币收买了犹大,要他帮助辨认出耶稣。他们到客马尼园抓耶稣时,犹大假装请安,拥抱和亲吻耶稣。耶稣随即被捕,后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人们用犹大的亲吻比喻可耻的叛卖行为 4、海妖之歌:出自希腊神话。传说在一个岛上住着一些以美妙歌声迷人害人的海妖,名叫塞王。后奥德赛路经该岛,事先得到瑟西女仙的警告,用蜡封住同伴们的耳朵,又把自己绑在桅杆上,同伴们奋力划桨,终于战胜了迷人的歌声。比喻那种骗人的甜言蜜语。 5、苹果之争:出自希腊神话。密尔弥多涅斯人的国王珀琉斯和女神西蒂斯邀请众神参加婚礼,惟独忘了争吵之神厄里斯。厄里斯寻衅将一个金苹果扔在宴席中,说是要送给最美丽的女神。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和爱神阿芙罗狄蒂都争相要这个金苹果,最后苹果判给了阿芙罗狄蒂。并由此引发了特洛伊战争。比喻祸端。或指挑动是非、播弄不合。 6、阿基里斯之踵:希腊神话英雄阿基里斯唯一能被刺伤的地方。他出生后,母亲海洋女神西蒂斯握着他的脚跟在冥河里浸泡,因此他全身除脚踵外其他地方刀枪不入。比喻易受伤害的地方或致命弱点。 7、忘忧果:出自荷马史诗《奥德赛》。奥德赛的船队返乡途中,船被风雨吹到一处海边。同伴们吃了当地特产忘忧果之后,竟然忘记家乡和亲人,忘记自己上岸的目的,也忘记回船上去。后比喻身居异乡,乐不思归。 8、月桂:出自希腊神话。阿波罗爱上了女妖达乎涅,但达乎涅拒绝了他的追求。有一次阿波罗遇见达乎涅,达乎涅立即跑到河边,向他父亲河神呼救,她父亲便将她变成了一棵月桂树。阿波罗抚摩着月桂说:“你既然不能做我的妻子,你至少也得做我的树。月桂树啊,我的头发上、竖琴上、箭囊上要永远缠着你的树枝,我要让罗马大将在凯旋的欢呼中头上戴着你的花冠,你的枝叶永远接受光荣吧。”后来人们遂用月桂树枝编成的花冠赠给优秀的诗人。月桂、桂冠也被用来做胜利和光荣的象征。 9、乌托邦:源出希腊文ou(无)和topos(处所),意即“乌有之乡”。1516年,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在其《乌托邦》一书中,描述了一个他所憧憬的美好社会,即乌托邦。那里一切生产资料均归全民所有,生活用品则按需分配;人人都从事生产劳动,并有充足的时间供科学研究和娱乐;那里没有酒店妓院,也没有堕落和罪恶……。故此词喻指根本无法实现的理想或空想的美好社会。 10、卡夫卡式的变形:卡夫卡是奥地利作家,他写过一部小说《变形记》。书中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是一家公司的推销员。他忠于职守,循规蹈矩,成年累月为推销商品劳碌奔波。一天早晨醒来,他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大甲虫”,内心十分恐惧和痛苦,父母对他的变化十分悲伤,妹妹开始同情他。他逐渐失去了人的习性,“虫性”不断加重,他失去了工作,父亲恨他不死,母亲、妹妹也由哀怜转而生厌,邻居耻与为邻。他最后在孤独中死去。此语比喻一个人突遭不幸,成了别人的累赘时,他与周围人的关系也会变化,这种变化撕掉了人与人之间温情脉脉的面纱,暴露出赤裸裸的利害关系。 11、跨掉的一代:原系20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于美国的一种文学流派。该派均为青年作家,他们以虚无主义态度否定一切,要求摆脱一切传统束缚,拒绝承当任何社会和家庭义务,追求所谓“绝对自由”的生活:吸毒、酗酒、偷窃、同性恋等。在艺术上则主张抛弃传统手法,提倡随意发挥。其作品形式上大多支离破碎,内容上消极颓废,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美国社会的反叛。后指对现实不满而又无所作为、甚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选讲复习(详细)(DOC)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选讲复习(详细)(DOC)

《外国文学经典作品选讲》 复习要点 一、填空(常识性问题) 二、连线(作者、作品、人物) 注:非主角的相关人物、课堂上老师讲过的非课本上的相关作品也在考试范围 三、名词解释 四、简答题(重要的作品、艺术特点) 五、默写赏析(十九世纪三诗人、三首诗) 六、分析论述 某一作品艺术特色、重要人物形象或两作品间(艺术特色、人物形象)的对比分析 1.《荷马史诗》 概念、作品重要人物英雄 *史诗是一种形式,指古代叙事诗中的长篇作品。这种形式的特点是,它反映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或者以古代传说为内容,塑造有名的英雄形象,结构宏大,充满幻想和神话色彩。 (了解)三种观点:a、德国沃尔夫“小歌说”;b、英国格罗特“核心说”; c、德国尼慈、英国安诺德“统一说”。 (了解)荷马史诗的情节: 《伊利亚特》即关于伊里昂(特洛亚)的故事。 相关人物:海伦、阿基琉斯、赫克托耳、布里塞伊斯、帕特罗克罗斯、天后赫拉、智慧女神雅典娜、爱神阿弗洛狄忒。 《奥德赛》描写奥德修斯海上漂泊十年返回家乡团圆的故事。相关人物:女妖——塞壬;独眼巨人;卡吕普索; *荷马史诗:指古希腊在原始氏族社会向奴隶制过渡时期所产生的两部史诗,即《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相传是盲诗人荷马所作,故称荷马史诗。它真实而广泛地反映了古希腊从氏族公社制向奴隶制过渡时期的社会生活,是古希腊社会生活的艺术总结,以其高度的艺术成就和丰富的内涵,为欧洲文学树立了第一块光辉的里程碑,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英雄:a、阿基琉斯 b、阿伽门农 c、赫克托耳 2.悲剧相关知识 相关知识;认识分析悲剧;“闭锁式结构”;索福克勒斯命运悲剧的代表;奥狄浦斯王戏剧艺术的形象。 *悲剧:是戏剧主要体裁之一,主要是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构成基本内容的作品。它的主人公大都是人们理想、愿望的代表者。悲剧以悲惨的结局,来揭示生活中的罪恶,从而激起观众的悲愤

20世纪西方文论讲义

英美新批评文论 一、发展概述 新批评(TheNewCriticism)是关注文学文本主体的形式主义批评,认为文学的本体即作品,文学研究应以作品为中心,对作品的语言、构成、意象等进行认真细致的分析。新批评20世纪在英美流行,一度在文学研究中占统治地位。大致讲,新批评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年代,英国的T. S. 艾略特、I. A. 理查兹和威廉·燕卜荪以及美国的约翰·克罗·兰瑟姆和艾伦·泰特等人,开始提出一些新批评的基本观点并付诸实践。30年代和40年代为第二阶段,这一时期认同并支持新批评这种形式主义的人大量增加,新批评的观点迅速扩展,直接影响到文学期刊、大学教学和课程设置。主要代表人物除上述五人外,还有R. P. 布莱克默、科林斯·布鲁克斯、雷内·韦勒克和W. K.韦姆萨特等。第三个阶段从40年代末延续到50年代后期,这一时期新批评占据了主流地位,形成了制度化的批评模式,失去了“革命的”气息,批评家的著作大多阐述新批评的原则而缺乏创新。到50年代末,新批评失去了它的生命力,虽然在大学教学中仍被应用,但许多人认为它已经过时,开始以新的理论观念对它进行批判和超越。 新批评与俄国形式主义有许多相似之处,主要目的都是探讨独特的文学性所在,都否认后期浪漫主义诗学中“软弱的”精神性,一味主张经验主义阅读方式。但新批评与俄国形式主义又有许多不同,它有自身的特性。布鲁克斯把新批评的特征概括为五点:(1)把文学批评从渊源研究中分离出来,使其脱离社会背景、思想史、政治和社会效果,寻求不考虑“外在”因素的纯文学批评,只集中注意文学客体本身;(2)集中探讨作品的结构,不考虑作者的思想或读者的反应;(3)主张一种“有机统一”的文学理论,不赞成形式和内容划分的二元论观念,强调探讨作品中词语与整个作品语境的关系,认为每个词对独特的语境都有其作用,并由它在语境中的地位产生意义;(4)强调对单个作品的细读,特别注意词的细微差别、修辞方式以及意义的微小差异,力图具体说明语境的统一性和作品的意义;(5)把文学与宗教和道德区分开来——这主要是因为新批评的许多支持者具有确定的宗教观而又不想把它放弃,也不想以它取代道德或文学。 新批评的基础是艾略特的“艺术的非个人化”和理查兹的“内在的必然性”。因此它主要关注“诗作为诗的结构”。所谓结构,指的是文本中意义的组织安排,它在优秀的文学作品里的特征不同于在普通话语里的。新批评认为,诗的主要特征是一致性,但并非逻辑上的一致性,而是使矛盾的意义和谐的一致性。正如韦姆萨特所指出的,诗具有客观的特性,因为它有一种“通过内部区分的形式和对各不同部分的调和而确立的意义的完整性”。于是一致性便和综合性与复杂性联系起来。就是说,文本的意义是由它的各部分相互作用的产物。所以对新批评来说,综合性、复杂性和一致性共同构成文学作品分析的关键因素。 在新批评里,“意义”的概念至关重要。它处于许多基本看法的交叉点上,对阅读习惯的形成发生重要的作用。新批评认为,作品的价值不在于内容,而在于它的结构。从诗里寻求内容,对文本进行概括或释义,都违背新批评的原则,因为这样做会使“意义”变成观点或陈述,使形式失去内容,使文学与哲学和政治相争。如果把“意义”等同于释义,就会贬低“意义”的价值,因为释义并不是构成诗歌精髓的意义的核心。在新批评看来,“意义是结构的一个方面。布鲁克斯认为:“所谓的结构是[文本的]意义、批评家和解释的结构;而使结构充满意义的统一性原则,乃是平衡和调谐含义、态度和意义的原则。”因此,阅读的任务就是要考察和评价结构,而结构由文本诸因素综合组成,包括语言学、修辞学、语义学、哲学和心理学等各方面的因素。于是结构变成了最主要的批评概念。对新批评来说,意义既是结构的从属范畴,同时也是结构不可分割的一种因素;统一性的文学结构不仅不涉及生成和接受,而且也不会归之为可释义的成分和可推断的观点,意义的陈述至多起框架作用。

西方文论笔记整理

第一章总论 §一、西方文艺理论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任务和研究方法。 §1、学科性质 §西方文艺理论又叫西方诗学、西方文论,是西方对文学认识和研究的总汇,是西方进步文艺思想的结晶。 §西方文艺理论是文艺学的下级学科。文艺学有三大分支学科: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西方文艺理论是文学理论的子学科。 §2、研究对象 §西方文艺理论的代表性成果、理论主体和研究方法。 3、研究任务 (1)、西方文艺理论的历史发展过程研究 (2)、西方文艺理论的代表性理论成果批判 (3)、西方文艺理论的代表性理论主体研 (4)、中西文艺理论比较研究 4、研究方法 §(1)、以人为本。文学是人学,研究文学也就是研究人,研究文学如何显现人、表现人、理解人。以人为本要求我们正确的理解人、尊重人,并把这作为评判西方诗学的重要尺度。

(2)、比较的方法。包括中西比较、古今比较、横向比较、纵向比较等 (3)、史实与史鉴相结合。强调辩证法和历史观的渗透。 (4)、以点带面,点面结合。 (5)、多学科融合。 二、西方文艺理论的典型形态 §1、哲理性文论 §2、经验性文论(诗性文论) §3、政治性文论 §4、职业批评家的文论 三、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走向:中心而非中心(一元而多元) §西方文艺理论从古希腊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尽管其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情形,但理论家们大多有研 究的重点和中心,理论研究呈一元化态势。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研究者们不再有统一的研究重点和中 心,理论研究呈多元化态势。固守某个中心或重点,虽 有些固执甚至偏狭,但却踏实,没有统一的重点和中心,虽显得宽容、全面,但却彷徨。 1、自然中心(公元前六世纪到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 §理论家们普遍视艺术为自然的模仿。古希腊文论、古罗马文论、中世纪文论、文艺复兴时期文论、新古典主义

20世纪西方文论研究方法简论

20世纪西方文论研究方法简论 所谓“文论”,指的是“批评理论”、“理论”、“话语理论”以及现在广义上所说的文化理论。简单地说,“文论”就是关于文字(包括各种符号)和文本(包括社会文本)的理论。在现代西方哲学思潮的冲击下,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文学创作实践的推动下,20世纪西方文论有继承、深化和改革的特点,但更重要的是创新、反叛和革命。20世纪是一个批评的世纪,是批评家走向自觉的世纪,是文学批评走向独立的世纪。法国当代文学批评家让—伊卡·塔迪埃在《20世纪的文学批评》一书中说:“在20世纪,文学批评首次试图与作为其分析对象的文学作品平分秋色。”研究20世纪西方文论,首先要抓住它的特点。美国批评家乔纳森·卡勒把当代理论归纳为“跨学科的”、“分析和思辨的”、“对常识采取批判态度的”和“内省性的”四个特点。其次,要注意文论的异质性和文学批评的转向,弄清文论发展的脉络。各种理论粉墨登场,既相异又互补。文学批评的转向往往以“跨越文化”的方式进行,新批评侧重于语义学,文学结构主义则整合人类学、语言学等更多学科,现象学和阐释学却同时是哲学的演绎,接受美学又联系到阅读心理学,它们都对传统批评的基础和设想进行空前的批判。第三,用文论进行文学研究时,需要有方法论的指导。方法的两级否定性、方法的层次性、方法的互补性,这些方法论中的基本原理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文学批

评同时是哲学的应用模式,文学批评同时又是文学理论。最后,要掌握并灵活运用各种文学批评方法。文学批评分为外在方法和内在方法;前者有精神分析批评、读者反应批评、女性主义批评、比较文学批评等,后者有形式主义批评、结构主义批评、原型批评、文体学批评等。此外,文学批评也借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如系统论方法、控制论方法、信息论方法等。 一、20世纪西方文论的发展脉络 我们通常把20世纪西方文论概括为“两大主潮”、“两次转移”、“两种转向”。文论中的“两大主潮”就是“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次转移”指的是文论研究经历从重点研究作者到重点研究文本的转移和从重点研究文本到重点研究读者反应和接受的转移。“两种转向”指“语言转向”和“文化转向”,这是文论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 从历史渊源来看,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和柏拉图的思想是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原型。前者对理性逻辑的推崇和对归纳——演绎方法的倡导体现了科学主义精神;后者的灵感说和迷狂说带有非理性的神秘主义色彩,影响了人本主义思潮。20世纪西方文论科学主义思潮的兴起与哲学上的经验主义批判和逻辑实证主义相关,其代表性文论流派主要是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叙事学等。人本主义文论最直接的理论来源是19世纪叔本华、尼采所开创的带有浓厚非理性色彩的唯意志主义美学。受其影响,20世纪西方文论形成一股蔚为大观的人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