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期刊咨询网合肥分公司业务员孙强;浅析城市配网线路存在问题及防范措施

中国期刊咨询网合肥分公司业务员孙强;浅析城市配网线路存在问题及防范措施
中国期刊咨询网合肥分公司业务员孙强;浅析城市配网线路存在问题及防范措施

浅析城市配网线路存在问题及防范措施

中国期刊咨询网合肥分公司业务员孙强;

合肥市马鞍山路1000号新都会环球广场 27楼 2706

摘要: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民经济以及人们生活对于配网线路安全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电力部门在城市配网线路建设中的力度。点力部门在城市配网线路建设中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是很多问题仍然存在。新时期新背景下,加强对于城市配网线路存在问题及防范措施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旨在研究城市配网线路现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城市在配网线路建设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可行性思路。

关键词:城市;配网线路;存在问题;防范措施;分析研究

城市配网线路规划中不确定因素很多,负荷发展及分布状况很难准确预测。城市配网线路规划与建设所涉及部门和专业领域多,除了要满足安全性与可性、投资成本等经济技术方面的要求外,还要与市政规划等部门协调,在相关原则及标准的指引下,对配电网相关指标做阶段性分析及评价。因此,加强城市配网线路建设的研究意义重大。本文主要研究城市配网线路存在问题,探讨城市配网线路问题解决策略,为我国城市在配网线路建设方面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借鉴。

一、城市配网线路存在问题分析

1、网络结构不合理

伴随城市结构的迅速发展,我国电力部门在对配网线路的网络结构规划上依然存在很多不合理的现象,在网络方面,配网线路在线路的分段上主要为三分段四联络,其分段的可靠行还依然远远不能满足现状的要求,在可靠性所要求的年停电的时间在1~2个小时以内的还远远不能满足可靠性的要求;在线路的连接上,随着城市的发展,电力在投资上的逐年增加,单辐射线路还依然存在,这就需要将单联络的线路逐步转为多联络的线路。

2、配网设备落后

尽管近几年来,我国城镇化建设取得了重大的进步,电力部门对于配网线路改革也是做出了巨大的进步,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还是有着大量的配网设备需

要进一步更新以及改进。电力部门所需要管理的配网设备极多,包括柱上断路器、电缆分支箱、、穿墙套管、负荷开关、绝缘子等,配网设备不仅仅是种类多,而且设备的质量也是参差不齐。正因为如此,配网线路出现问题,维修人员则需要根据不同设备的情况,采取不同的维修处理方式。维修处理方式不一致,直接的结果便是增加了配网线路处理的难度,增加了配网线路处理的时间,影响着配网线路运行的安全性。

3、配网损害严重

节能降耗是供电、配网部门需要注意的重要问题,也是供电、配网部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一些自然原因以及人为原因,城市配网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损伤。自然原因主要是大雾、大雨、大雪天气,对于配网线路造成损害,污秽绝缘子造成线路漏电。人为原因主要是窃电行为,对窃电行为所带来的损失和缺少随机补偿等就地补偿的装置,导致的线路传输中产生的大量电流无法正常的进行工作;网线线径较细,供电半径大等所造成的配网线路的损耗问题。

4、配网运行环境差

配网运行环境的优劣也是影响配网线路安全运行的重要因素,但是配网运行环境较差,直接的结果便是配网线路安全运行无法得到保证。在很多城市中,往往存在着私拉乱接配网线路的现象,再加上一些违章建筑以及外力破坏,直接导致配网线路出现安全隐患。拿天气来讲,阴雨天气下,阴雨天气所造成的线路单向接地和烧伤绝缘子所引起的跳闸现象,都对网线的稳定、安全运行造成这巨大的影响,同时在配电网和送电网之间所产生的污秽网络更容易导致线路瘫痪。

二、城市配网线路问题解决策略

1、认真做好配网线路的运行工作

要想确保配网线路安全运行,电力部门需要定期做好对于配网线路的日常巡检工作,这是保证配网线路安全运行的重要举措。为此,电力部门可以根据电力线路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严格的巡视计划,严格执行巡视计划,针对在巡视中发现的问题,应该及时做好相应的检修。另外,电力部门还要不断地完善配网线路中各种设备以及导体的检测,尤其是要对配网线路的长度、线路运行效率水平等多种因素进行检查,确保配网线路安全运行。

配网线路设备管理与资料管理是配网线路安全运行的关键,在实际地配网线

路安全运行检查过程中,有关人员应该做好对于配网线路中各种设备以及各种资料的检查,对于在检查中发现的设备问题以及重大线路缺陷,相关部门应该视情况而定,针对情况的紧急与否作出相应的处理。对于一般性的配网线路问题,相关单位可以通过定期的检查与维修来进行。对于重大缺陷与问题,相关单位除了要在短时间内进行处理之外,还应该对处理之后的问题进行监控,以防线路问题再出现更大的问题。对于紧急缺陷与问题,相关单位应该立即派出专家以及维修,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配网线路问题进行解决,同时将这些问题进行汇报,主要是汇报给相关配网线路主管单位。

确保配网线路安全运行,电力部门除了要定期对配网线路进行巡检之外,电力部门还需要发动群众,充分利用群众资源,争取广大群众的支持与帮助,毕竟群众的力量才是最巨大的。电力部门需要对群众进行配网线路基本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将配网线路巡视与网络安全问题向群众进行阐述,进而借助群众的力量,构建良好的配网线路环境。

2、加强对配网线路设备的安全管理

配网线路设备的安全管理,是电力部门做好配网线路安全运行的基础与前提。电力部门以及相关单位在定期的配网线路安全检查过程中,对于发现的各种配网线路安全运行问题进行总结和归纳,尤其是对于那些比较严重的问题,相关人员则应该及时回馈给电力相关部门,同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另外,配网线路安全运行巡检人员需要将对于配网线路巡检工作落到实处,对于配网线路安全运行状态进行正确的判断。在维修过程中,维修人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方式对配网线路进行维修,例如可以采用带点作用和停电相结合的方式,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停电次数,进而保证网线的正常运行。对于在巡检过程中所发现的故障多发区要有针对性的解决,实现故障检修到状态检修的转变,同时还和其他部门进行相应的交流,引入一些先进的检修技术和检修设备,以此来提高网线线路运行的质量和效率。

除此之外,在配网线路维修过程中,电力部门需要注意做好配网线路维修质量的提升工作,维修人员必须要有着较强的专业技术与知识,在取得相关证书之后,才可以上岗操作维修。在实际的维修过程中,对于维修中需要的各种设备,都必须要符合国家产品质量标准,合格之后才可以运用于配网线路维修中。对于

那些重大的维修项目以及网络更改项目,则需要通过国家有关审批制度,通过国家有关部门审批之后才可以进行维修。

3、加强对配网线路的检修管理工作

确保配网线路安全运行,做好配网线路的检修管理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运行以及维修单位需要端正态度,以科学的态度来对配网线路进行管理,同时电力部门还可以对网路线路运行方式进行创新以及探索,但是前提是需要符合国家有关部门的规定,尤其是具体施工方案以及线路维修时间,绝对不可以私自修改。配网线路的检修之前,相关负责人以及现场工作人员必须要确定线路停电、停网,在确保停电的前提下进行维修。值得注意的是线路停电、停网,需要与其他有关部门进行协商,办理停网、停电手续,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出现设备事故以及其他人生安全事故。另一方面,在对配网线路进行维修完成之后,检修单位需要根据实际维修情况,填写线路维修竣工工作报告,尤其是要做到报告单的细致化,包括维修时间、结束时间、遇到问题以及解决方案、材料运用、维修成本等多种问题进行描述,做好相应的整理以及记录,这样可以在今后配网线路维修中进行参考。

总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我国现有配网线路中问题进行总结,从中发现了很多急需解决和完善的问题,但是,工作人员和相关部门在问题中不断进行探索,从中找出了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措施对于配网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有着重要的意义,要将其在电力部门给予大力的推行,保证配网线路的安全运行质量。我国城市在配网线路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但是在实际的配网线路建设过程中,很多问题仍然存在,影响着城市配网线路建设质量与效益。为此,深入研究配网线路建设存在问题,创新配网线路建设策略,是今后我国城市在配网线路建设方面的重要方向与课题。

参考文献:

[1]高建广. 浅谈城市配网线路存在的问题及防范措施[J]. 科技资讯,2013(07)

[2]姜丽珍. 城市配网线路编号命名存在的问题[J]. 电子制作,2013(13)

[3]万国成,吴日昇,何毅思,任震. 城市配网规划与建设若干问题探讨[J]. 继电器,2010(20)

[4]季斌. 湖北城市配网问题分析和发展思考[J].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

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的流派

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八大流派 ——以1990年代为时间划界 一、生命·实践教育学派 二、生本教育学派 三、生命化教育学派 四、主体性教育学派 五、新教育学派 六、情境教育学派 七、情感教育学派 八、理解教育学派 一、生命·实践教育学派 代表人物:叶澜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主持的“新基础教育理论及推广性、发展性研究”,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国家级重点课题。该课题是在1994-1999年“面向21世纪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阶段取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所开展的延续性课题;1999年5月启动,2004年5月通过鉴定结题;2004年5月—2009年5月为成型阶段。 目的:形成新的基础教育观和创新型学校。在《教育研究》2004年第2期上,叶澜教授又明确提出了“为‘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创建而努力”这一创建学派的明确目标。 三个“层面”:1.新基础教育理论研究;2.学校教育活动整体改革的设计; 3.学校教育改革实践研究。

三个“更新”:1.基础教育观念系统的更新;2.学校教育日常活动方式的更新;3.师生学校生存方式的观念更新。 四个还给:“新基础教育”所追求的改革效应是:1.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2.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3.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4.把精神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四项研究任务:“新基础教育”研究定位于学校转型性研究。显性的目标是为了建设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符合时代发展的学校。 1.学校转型变革的背景与总体性研究(包括当代特征、教育变革趋势、学校转型内涵、总体构成等); 2.学校转型性变革中基础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更新研究(涉及培养目标、课堂教学、班级建设、教师发展、学校管理评价等方面,以及一些相关的教育基本理论等。); 3.中小学基础学科教育改革的系统深入研究; 4.学校转型性变革研究的路径与策略以及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多重关系的方法论研究。 二、生本教育学派 代表人物:郭思乐教授,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实验过程:2002年,“生本教育”实验进入香港,2005年,进入澳门。2007年,在广东省教育厅的直接推动下,“生本教育”实验开始在全省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开展,首批学校有15所。2008年,“生本教育”北上江苏、江西、北京等地,一批实验学校相继涌。生本教育目前在100多所小学和20多所中学进行实验。生本教育的实验已经收到良好的效果,成为当今中国八

南方周末的媒介定位与受众分析

南方周末的媒介定位与受众分析 《南方周末》是中国报业的一面旗帜,代表了一类媒体的发展方向。以其坚定准确的新闻理念,灵活及时的市场运营,超强力度的舆论监督,成为中国最出色的报纸之一 《南方周末》之所以成功,在于它的市场定位明确,读者人群清晰,内容独家性、深入性较强。《南方周末》的定位是严肃新闻周报,关注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萌芽和变迁,关注社会结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悲喜故事,关注在这样背景下人们的生存状况,用现代新闻的报道方式,独有的报道视角,反映出来。 从而成为这些国内外重大事件的记录者和评说者。 《南方周末》在细分自己的读者群时这样界定,“我们的读者有思想、我们的读者有责任感、我们的读者占有社会资源、我们的读者影响中国发展。而在当下的中国社会,人们的知识与财富拥有量成正比。”《南方周末》对受众的定位是:600万的知识型读者。在《南方周末》的读者中,主动读者占全部读者的 75.3%,主动读者具有高度的主动性和忠诚度,是报纸的核心读者;深度阅读读者(阅读70%以上版面或内容的读者)超过58.7%;《南方周末》读者平均每期读报时间达到65.2分钟,比30座城市总体居民阅读报纸的平均时间多出12分钟。《南方周末》曾这样描述自己的读者,“我们的读者有思想、我们的读者有责任感、我们的读者占有社会资源、我们的读者影响中国发展。而在当下的中国社会,人们的知识与财富拥有量成正比。”客观数据也证明了《南方周末》对其读者群的界定是准确的:它在全国的平均每期阅读率高达1.9%,在北京、上海等九个重要城市的平均每期阅读率高达2.54%,城市读者已经成为《南方周末》的重中之重。《南方周末》对市场进行了有效的心理细分,并进行集中性营销,占领城市中的知识型读者。《南方周末》的读者群中,高中/中专以上文化教育程度达90%,大专以上文化教育程度近60%,本科以上教育程度达30%以上,读者的受教育程度是比较高的。尤其当我们从中国文化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实际水平来看以上数据时,《南方周末》的读者群与其“主流市民阶层”的定位是一致的。

新闻娱乐化的受众心理分析定稿版

新闻娱乐化的受众心理 分析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新闻娱乐化的受众心理分析 2007年11月27日星期二 18:39 内容摘要新闻娱乐化已经成为中国新闻传播业界的宠儿,这一现象之所以会在中国成为一种时尚,不单是步世界传媒发展的后尘,更重要的是新闻娱乐化有它本身的市场,本文将要试图分析一下,新闻娱乐化满足的是受众的哪些心理,或者说是受众的什么样的心理成就了什么样的新闻娱乐化现象。 目前,我国新闻娱乐化趋势愈加明显,平面媒体的典型表现为:从晚报飞入寻常百姓家,到都市报浪潮,再到晚报、晨报、商报、都市报一市多报的竞争局面;电子媒体的“娱乐化”更丰富多彩,从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北京电视台的《第七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晚报浏览》到中央电视台的《新闻30分》等等,娱乐化新闻节目一经推出便得到受众的欢迎和市场的追捧,显现出社会对新闻娱乐化的认可。[1]对“新闻娱乐化”概念,目前学界还没有一个标准的或令人信服的定义。概要地说,新闻娱乐化一是指在内容上偏向软新闻,注重报道名人趣事、带煽情性、刺激性的新闻、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或者将硬新闻软化处理,寻找时政、经济、法律、国际新闻中故事性强的元素突出描写。二是指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描述,通过描述新闻中有趣的故事、情节、细节,使各种新闻内容衍变为趣味性、戏剧化的新闻。 新闻娱乐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产生的现象。当前,娱乐化新闻的热销,也和受众心理变化有关,因为转型期受众心理出现了本位意识的趋利性、自主心理的务实性、接受心理的求俗性等趋向。[2]

《读者》杂志营销策略

《读者》杂志营销策略 二、宏观环境分析 (一)经济环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量越来越大。通过广告宣传的方式,可以迅速将信息传递给消费者。广告是传统媒体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未来也是支持传统媒体转型的重要资金来源。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的消费行为和方式也在改变从普通的日常起居餐饮消费慢慢向文化消费转变。杂志期刊自然也是文化消费品中的重要产品,《读者》通过提供优质的容来吸引消费者,可以营造出另一种现代化繁荣发展的局面。 (二)政策与法律环境 国家近些年,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文化市场,增强文化国际竞争力;不断加大政策对文化繁荣的扶持。政策的鼓舞,让国的文化市场一摆颓废之势,走向“百花齐放”的发展趋势。《读者》也正能搭此顺风车,进一步扩大市场,拓展读者群体。除了政策方面,我国文化法律总数偏少,仅占全部法律的 1.7%,同时我国文化立法层次也较低。文化领域法律很少,大部分为法规和规章,权威性、系统性、针对性不够。近些年,政府逐步加快文化立法,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发展、网络文化传播等领域立法。这也为《读者》未来的出版发行打下了坚实的法律基础。 (三)社会文化环境 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是我国近年来文化教育领域的发展宣传口号。学习已经成为个人、组织,以及社

会的迫切需要。多读书,读好书的社会文化氛围已经形成。《读者》作为一本涉及面广,知识丰富的期刊,能够满足不同阶层读者的文化需求,也顺应了社会的阅读潮流。经济发展带来的文化繁荣,不仅局限于巨大的信息需求量,更是带来了多样的文化生活。差异化的文化需求,不断冲击着传统文化市场。更加产业化和市场化的社会需要更加贴近大众,更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性的文化产品。《读者》正是通过多年精心经营,培养起了忠实的阅读群体。作为高国民度的期刊,《读者》拥有更大的亲和力和感染力,通过阶梯式的文化信息传递方式,力争让文学走进每一位读者的心,以唤起共鸣。可以说,《读者》在未来的文化产品市场也会占有重要的席位 (四)科学技术 新媒体的日趋壮大,不断吞噬着传统媒体在文化市场的“领地”。越来越多的读者更愿意通过手机电脑等方式来获取信息,而不是纸质文稿。对于新媒体是否能够取代传统媒体的话题也成为近些年传媒领域热门研究主题。《读者》作为传统媒体也面临改革转型。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容运营;电商营销等线上线下双重销售模式,用新媒体技术营销来重新包装品牌也成为《读者》未来发展的趋势。 三、微观环境分析 (一)产品分析 《读者》始终坚持自己的办刊宗旨,不跟风,坚持“人性至上”和“朴素自然”,始终以弘扬人类优秀文化为己任,从而造就了《读者》产品的特色和品质,成为受众喜爱的一大原因。《读者》在刊物容及形式方面与时俱进,追求高品位、高质量,力求精品,并以其形式和容的丰富性及多样性。封面设计清新,排版大气简约。“文苑”、“人物"、“点滴”等关注人性的栏目成为体现《读者》性质和特点的核心栏目。通过刊登大量优美散文、经典短篇小说、具有思想性的杂文,传播并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将思想、知识、趣味、情感融为一体,树立了“选择

我国基础教育现状及改革调研报告

我国基础教育现状及改革调研报告

中国基础教育现状及改革调研报告 基础教育是一个国家教育发展的起点和基石。教育要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既要满足当前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为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其中,基础教育改革显得尤为重要。基础教育改革是基础教育的全面回归,是走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正道,未来教育发展的方向是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减轻负担,弱化分数,提高综合素质,推行综合评估。 调研时间: .4.16—— .5.4 调研对象:语文老师(石老师)、数学老师(倪老师)、英语老师(雷老师)物理老师(李老师)调研目的:了解中国当前基础教育的现状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 调研方式:电话访问、网络、QQ访问 四位老师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都曾经当过班主任老师。 对四位老师的采访过程如下: 我说:老师,你好,请问你现在方便吗?能够问你几个问题吗? 答:好,我现在没事,你问吧。 问:老师,请问您认为中国的教育出问题了吗?有怎样的问题呢? 石老师答:中国当前的教育确实是出了问题。我认为有以下

几个问题:(1)教育的目标不正确了,教育就是要使每个人找到自己的位置,使学生有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态,活得更有质量。可是教育却成了功利主义的工具。孩子每天被压得透不过气来,从小就在巨大的精神压力下,为分数而起早贪黑,奋斗不止,甚至孩子会厌学逃学,用各种形式来进行反抗。(2)中国实行的是应试教育。长期下来,几乎把有灵性的人培养成了能“适应环境的笨蛋和庸才”,都已经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限制了学生的自由个性发展。在这样的教育下,当然也就没有学习的快乐可言,失去学习的兴趣是必然的。(3)应试教育导致学生的学习是速成的。即为了高考,制定出一整套周密的学习计划。再让学生被动的接受而去努力的学习。 问:老师,请问您觉得基础教育重要吗? 倪老师答:肯定是重要的。就比如说小学教育,对学生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特殊的。小学阶段的教育是对每个学生以后的人生发展和日常生存必须首先接受的最基本的教育,它也是以后教育的基础。从每个孩子来讲,完好的小学教育能让她的身心健康快乐的发展,学会为人处事的道理。小学教育在整个学校教育中正处于这样一个起点的位置,是人生接受学校教育的开端阶段。小学孩子是懵懂无知的,小学是对学生的启蒙教育,能使她们的认知能力、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品质等得到发展,更能让她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探索和质疑的精神、培养合理规范的自我意识、环境意识等。小学时期是孩子接受教育的“黄金

国内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受众心理分析

国内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受众心理分析 一、节目悬念俘虏下的受众心理 1、先期议程设置,环环紧扣受众心理 从一定程度上讲,“议程设置”,集中体现在电视节目中对各个环节的设置上。尤其是在真人秀节目中,环节的设置是较为突出且必不可少的一个层面,它决定着节目的“游戏规则”和发展方向,搭建起了整个节目的阶梯和框架。 拿湖南卫视推出的“快乐男声”这一选秀节目来说,其主体分三轮进行,第一轮海选,节目组从国内6个中心唱区、分唱区和11个网络唱区以及一些海外唱区中选出前120强选手,进入第二轮总决赛突围赛,在激烈的竞争后,选出前11强进入总决赛,最终角逐出冠亚军,期间又有积分赛、挑战赛、复活赛等各类赛事,环环紧扣。 那么,在如此紧凑的环节设置下,观众就会自觉不自觉地紧随观看,特别是在前期观看中,若选定了某一自己欣赏的选手,那么在选手晋级与否,最终获胜的是谁等这些悬念的牵引下,便会更加的关注这一节目的进展。 2、拟态环境下,受众的身心参与及情感共鸣 其实许多时候,观众收看真人秀节目其实就是在寻找一种情感上的寄托。一首歌,一段独白,一个幽默话剧,似乎就是你所想去表达的感情,节目里的评委与观众也是你情感的聆听者,心里话的倾诉对象,而真人秀节目的情感表达又往往要比电影电视剧里的更加直接和贴切,这就使得真人秀节目成为了观众们的一个情感宣泄的绝佳平台。 因此,很多喜欢看真人秀节目的人,经常会和着节目中的选手一起欢唱、一起舞蹈、甚至是一起哭、一起笑,直到最后,那个被他选定且一直追捧的选手几乎成为了他自己的化身,节目里所发生的一切,似乎就在他身边,让他感觉到节目里的环节就是为他设置的,他在参加这么一个比赛的过程。 于是,选手在表演时能否做到最好的一面,选手的参赛作品是否能受到评委的认可,选手的表现能否得到观众们的支持,也就自然而然成了让他最为牵挂的一件事情。那么,当节目的旁观者变为了节目的亲身参与者,而节目的悬念也就在这种心理作用下,被进一步的放大,吊足了观众们的胃口。 3、打破刻板印象,重塑受众期望 在大家的印象中,弱势群体是怎么样的一批人,老弱病残是吧。那当这些孩子或是残疾人参加真人秀节目时,大多数的观众又是抱着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在收看呢。 真人竞技,优胜劣汰,在这样一个残酷的舞台上,观众所追捧的大都是多才多艺的帅哥美女们,他们有魅力,有气场,卓尔不凡。但是,这也反向预示着,当舞台上有黑马杀出时,也定然会让大家耳目一新。真人秀节目也正是在某些情况下,充分运用这一受众心理,让一些有着一技之长的,大家印象中的弱势群体一鸣惊人。这种360度的逆向悬念,则将节目效果推向一个新的高峰,带给受众更多意外之喜和刺激感。

2016年中国基础教育发展调研报告

2016年中国基础教育发展调研报告 前言 生源下降的整体趋势并没有得到缓解,但是小学一年级招生总量已经超过1700万,比上年明显增长60余万。从小学一年级入学新生与小学在校生总量上看,一个阶段的生源下降探底,开始小幅回升,但仍需观察。 但是从绝对的人口出生率看,仍然处于一个相对的低端平台期,10余年来一直处于1700余万左右,并没有显著变化,这也决定了未来学生的基本基数,不大可能短期产生根本性改观。 初中阶段招生量与在校生量继续下降,同时,普通高中招生量继续保持微跌的趋势,未来一个阶段高考报名人数增长无望,今年高考报名人数小幅下降2万人,停止了连续三年的反弹趋势,也基本反映了高考报名人数开始触底,未来波动不会太大。 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人数下降至601万,连续5年下降,与5年前相比,下降了31%,占高中阶段招生总量的占比也继续下探,从51%,下探至43%,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堪忧!但是另一方面,大量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只是强调家长的观念,并不能改变职业教育下滑的现状,如何从根本上下手,改变教育培养的人才结构是根本。 出国留学分流作用仍然显著,尤其是小留学生已经成为出国留学增长的引擎,中学生出国比例仍然处于高速增长时期,国际学校与国际部高烧不退。 2015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达到2.9万亿人民币,再次创造历史,国家在教育,尤其基础教育的投资保持了较好的增长态势,但是,无论从生均拨款还是从生师比看,基础教育的投资效率都值得关注。 北京,上海等地非本地户籍学生招生比例与总量显著下降,湖北江苏减招事件再次提示我们,教育治理只是社会治理的一部分,只讲自己局部利益与私立的环境下,“教育公平”实现起来还很遥远。 包括中考高考在内的选拔性考试水平化,简单化,模式化现象应该引起重视,在客观上失去选拔功能的同时,实际上起到了推动应试教育的作用。 新东方、学而思等校外辅导机构收入大幅度增长,新东方与留学相关的收入已经退居第二位,中小学校外辅导培训占据第一。学而思的核心收入来自没有升学考试的小学阶段,开班总和超过了初中与高中。从小学高年级开始,伴随年级的增长递减,开班最少的是高三。从新东方、好未来等上市公司的收入结构与开班情况看,相关部门的减负措施可能适得其反,值得我们反思。 第一章基础教育各阶段发展情况 1.1 基础教育各阶段学生数量整体呈下降趋势 1.1.1 新生婴儿数量稳中有降

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深度评析

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深度评析 新年新面孔。《传媒周刊》从本期起开辟新栏目《版话版语》,每周遴选出3~4个版面供读者赏析。这些版面,让人眼前一亮甚至过目不忘;这些版面,记录一周来的大事或变革。欢迎各报同行为我们推荐优秀版面。 编者按中国新闻奖——全国性年度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这是很多新闻媒体、新闻工作者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是检验和推出新闻精品的最佳激励。2012年12月19日~22日,在由中国记协主办、中国记协新闻培训中心承办的第七届中国新闻奖暨长江韬奋奖高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以及媒体人对获得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的新闻作品进行了评析,希望通过对获奖作品的解析为提高新闻作品引导力、传播力提供借鉴。 这些获奖作品,有对宏大主题的精确把握,有对社会问题的真实展示,也有对热点话题的前瞻思考,但不论哪一篇,背后都凝聚了创作单位的集体智慧、倾注了编辑记者的大量心血。本期《传媒周刊》在6版刊登部分获奖作品的创作体会,以期从中汲取经验与读者共飨。 从获奖作品中感受真实的中国 对于荣获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的新闻作品来说,它们究竟有哪些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和令人眼前一亮的“色彩”,又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此次高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以及媒体人对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深度评析,让我们为这些问题找到了答案,也让我们读懂了这些作品以及蕴涵在其中的那个真实的中国。 小场面也能牵动大主题 2011年对中国新闻界来说似乎格外“重大”,这一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新中国成立62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也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在这一年中,还发生了很多至今依然令我们记忆犹新的大事:“7·23”动车追尾、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

中国杂志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杂志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一、中国杂志市场现状分析 1、中国杂志市场概述 宏观背景: 如果有人问:中国四大媒体(电视、报纸、广播、杂志)中,数量最多的是哪一种?很多人会回答:杂志! 是的,中国大陆地区的杂志截止到2001年底的统计,共有8725种,从数量上来说,在世界上也算的上是期刊大国。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传媒领域政策的变动,杂志市场呈现了良好的资本增值性。投资杂志成为继网络之后最热门的传媒投资方向,杂志期刊市场也显得异常热闹,目前中国杂志市场有以下四个主要特点: a. 期刊的同质化现象 几乎所有的财经类杂志都是为高级经理人打造;几乎所有的汽车类杂志都是为购车者和车主制作;几乎所有的时尚类杂志都是为年轻白领女性开办,很多杂志的读者定位方向趋同,如果再细分下去则定位稍显模糊。(见图一) b.社会政治性与市场资本性共存 以前杂志社是国家、政府宣传方针、政策、法规、法令以及学术交流、情报、提高人民生活素质的重要工具,许多年来杂志的发展也一直围绕着政治影响和社会效益方面发展。进入21世纪后的期刊纷纷开始自负盈亏,走向市场,在主管单位的允许下各种资本也开始介入。除少量的杂志走向市场资本运营外,多数杂志的政治性仍占主导地位。

c.杂志的编辑、销售、发行体制不健全 目前一些杂志编辑力量为事业单位人员,销售力量为资本投资方,发行力量为邮政部门和发行商,由于三者体制的不统一,造成许多杂志在整体运营的各个环节上存在瓶颈效应。 d.多数杂志仍以发行为主要收入来源 在8725种杂志中,其中有5300种左右的杂志发行量小于10000册,这部分杂志多数以发行为主要收入。另外发行百万的杂志在23种以上如《家庭》、《故事会》、《读者》等,其主要收入也来源于发行收入。如《读者》2001年将近2亿的收入中有1.8亿来自发行收入,广告收入只占10%左右。 由于中国市场上的期刊数量众多,很多类别的强势品牌期刊尚未形成,另外期刊市场良好的增值性(大众传媒投资平均8年可以产生效益,远比医药、日常消费品、银行、建筑等传统行业的10-15年快,在中国没有名牌媒体的情况下建立一个成功媒体品牌年限还可以缩短2-4年)使各种资本涌入,杂志市场呈现风起云涌之势,这场比试的结果将在3-5年内初见分晓。 2、杂志市场的游戏规则:(见图二) 图二:杂志媒体的相关管理机制 以上资料为实力媒体统计,仅供参考 杂志是一种特殊商品,有其独特的盈利模式,既可通过出售传媒本身盈利,也可以出售其传播效果盈利,即出售杂志本身所触达的受众曝光度。

中国网络科普受众研究分析

在互联网技术,各种媒体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近年来,网络科普在我国有了较大的发展,网络科普相比于传统的科普方式,有独特的吸引力和优势,网络科普将视觉性、互动性、娱乐性等结合在一起。所谓网络科普,是将科普内容用相关的视频、音频、Flash等方式来表达,而不局限于基本的文字图片科普,网络在线虚拟博物馆、网络直播、网上实验、互动 游戏等基于网络平台的独特科普方式也逐渐被更多的科普网站所采用。同时,网民生活愈渐丰富的大环境现状下,科普在论坛、社区、互动式问答等网络平台中占有相当一大部分的位 置。 一.我国网络科普受众的发展现状分析 1.网络科普主要发展阶段 我国网络科普的发展时间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包括起步阶段(1995-1998年)、快速发展阶段(1999-2004年)、调整阶段(2005-至今),并且三个阶段发展时间并不是太长, 相互关联。 2.我国网络科普的现状 2.1 网络科普的科普网站现状分析 2.1.1科普网站设施现状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0 年科普网站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在为期 4 个月的科普网站运行 监测期间,618 个科普网站都能够正常运行,而 2009 年则有 10%的科普网站运行不正常。目前网络科普设施主要有以下特点。 ①科协系统主办的科普网站占主导地位 2010 年由科协系统建设的科普网站(科普栏目)数量达到 343 个,占全国科普网站总数 的 55.5%。 ②各类科技馆建设的科普网站发展迅速 2010 年全国 24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各类科技馆、科技类博物馆建设了66 个科普网站(包括虚拟科技馆),占全国科普网站总数的 10.7%,发展迅速。 ③新闻和门户网站的科技频道数量下降 2010 年由新闻和门户网站建设的科技频道为 23 个,比 2009 年减少 17 个。由于科技频道属于公益性,经济收人少,有的新闻和门户网站将经济效益差的科技频道撤销、合并。 2.2非专门科普网站的科普现状分析 2.2.1综合门户网站 在我国,典型的综合门户网站有新浪、网易和搜狐等。 综合门户网站的科普内容主要分布于科普频道健康频道、母婴或育儿频道等。科普频道一般是设于科技频道下的子频道,如新浪网新闻军事(图1-1)、搜狐网文化历史(图1-2)、网易网科技财经(图1-3)、凤凰网社会深度等领域。科普频道的内容通常包括:科技新闻动态板块,天文航天、历史考古、自然地理、生物等各的科学知识板块,人物在线访谈、科技专题等深度报道板块,博客、论坛等互动板块,以、及视频、图片区等。 图1-1

中国杂志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杂志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03-03-07 一、中国杂志市场现状分析 1、中国杂志市场概述 宏观背景: 如果有人问:中国四大媒体(电视、报纸、广播、杂志)中,数量最多的是哪一种?很多人会回答:杂志! 是的,中国大陆地区的杂志截止到2001年底的统计,共有8725种,从数量上来说,在世界上也算的上是期刊大国。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传媒领域政策的变动,杂志市场呈现了良好的资本增值性。投资杂志成为继网络之后最热门的传媒投资方向,杂志期刊市场也显得异常热闹,目前中国杂志市场有以下四个主要特点: a. 期刊的同质化现象 几乎所有的财经类杂志都是为高级经理人打造;几乎所有的汽车类杂志都是为购车者和车主制作;几乎所有的时尚类杂志都是为年轻白领女性开办,很多杂志的读者定位方向趋同,如果再细分下去则定位稍显模糊。(见图一)

b.社会政治性与市场资本性共存 以前杂志社是国家、政府宣传方针、政策、法规、法令以及学术交流、情报、提高人民生活素质的重要工具,许多年来杂志的发展也一直围绕着政治影响和社会效益方面发展。进入21世纪后的期刊纷纷开始自负盈亏,走向市场,在主管单位的允许下各种资本也开始介入。除少量的杂志走向市场资本运营外,多数杂志的政治性仍占主导地位。 c.杂志的编辑、销售、发行体制不健全 目前一些杂志编辑力量为事业单位人员,销售力量为资本投资方,发行力量为邮政部门和发行商,由于三者体制的不统一,造成许多杂志在整体运营的各个环节上存在瓶颈效应。 d.多数杂志仍以发行为主要收入来源 在8725种杂志中,其中有5300种左右的杂志发行量小于10000册,这部分杂志多数以发行为主要收入。另外发行百万的杂志在23种以上如《家庭》、《故事会》、《读者》等,其主要收入也来源于发行收入。如《读者》2001年将近2亿的收入中有1.8亿来自发行收入,广告收入只占10%左右。

网络媒体受众分析

网络媒体受众分析 一.广告受众结构分析 1.网民规模 近几年我国网民规模呈持续上涨趋势,截至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6.9%,较2013年上升了1.1个百分点。 2014年上半年,随着智能手机对功能手机的替代已经基本完成,智能手机对网民普及率增长的拉动效果减弱。工信部发布数据显示,2011、2012年我国智能终端出货量分别为1.18亿、2.24亿部,2013年前11个月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为3.48亿部,2014年第一季度我国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0亿部,同比下降24.7% 。智能手机用户已形成庞大规模,市场占有率已趋于饱和,增速呈减缓趋势;此外,由于易转化群体逐渐被纳入网民群体,互联网渗透难度加大,非网民群体中低学历群体占比很高,且该人群上网意愿非常低。本次调查显示,除学生外,在农村非网民中初中及以下学历人群占到87.9%,而该人群中仅有6.1%的人表示未来半年肯定上网或可能上网;除学生外,在城镇非网民中初中及以下学历人群占66.3%,而该人群中仅有9.4%的人表示未来半年肯定或可能上网。 2.网民结构 ①性别结构 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男女比例为55.6:44.4,与2013年底基本一致。

在庞大的网民基数影响下,中国网民性别比例基本保持稳定。 ②年龄结构 截至2014年6月,20-29岁年龄段网民的比例为30.7%,在整体网民中占比最大。相比2013年底,20岁以下网民规模占比增长0.6个百分点,50岁以上网民规模占比增加0.3个百分点,互联网继续向高龄和低龄群体渗透。 ③学历结构 截至2014年6月,整体网民中小学及以下学历人群的占比为12.1%,较2013年底上升0.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大专及以上人群占比下降0.3个百分点,中国网民继续向低学历人群扩散。 ④职业结构 学生依然是中国网民中最大的群体,占比25.1%,互联网普及率在该群体中已经处于高位。个体户/自由职业者构成网民第二大群体,占比21.4%。企业/公司中管理人员占比为 2.9%,一般职员占比为12.2%。

杂志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杂志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2003-03-07 一、中国杂志市场现状分析
1、中国杂志市场概述
宏观背景:
如果有人问:中国四大媒体(电视、报纸、广播、杂志)中,数量最多的是哪一种?很 多人会回答:杂志!
是的,中国大陆地区的杂志截止到 2001 年底的统计,共有 8725 种,从数量上来说,在 世界上也算的上是期刊大国。随着中国加入 WTO,中国传媒领域政策的变动,杂志市场呈现了良好 的资本增值性。投资杂志成为继网络之后最热门的传媒投资方向,杂志期刊市场也显得异常热闹, 目前中国杂志市场有以下四个主要特点:
a. 期刊的同质化现象
几乎所有的财经类杂志都是为高级经理人打造;几乎所有的汽车类杂志都是为购车者和 车主制作;几乎所有的时尚类杂志都是为年轻白领女性开办,很多杂志的读者定位方向趋同,如 果再细分下去则定位稍显模糊。(见图一)
1 / 25

b.社会政治性与市场资本性共存
以前杂志社是国家、政府宣传方针、政策、法规、法令以及学术交流、情报、提高人民 生活素质的重要工具,许多年来杂志的发展也一直围绕着政治影响和社会效益方面发展。进入 21 世纪后的期刊纷纷开始自负盈亏,走向市场,在主管单位的允许下各种资本也开始介入。除少量 的杂志走向市场资本运营外,多数杂志的政治性仍占主导地位。
c.杂志的编辑、销售、发行体制不健全
目前一些杂志编辑力量为事业单位人员,销售力量为资本投资方,发行力量为邮政部门 和发行商,由于三者体制的不统一,造成许多杂志在整体运营的各个环节上存在瓶颈效应。
d.多数杂志仍以发行为主要收入来源
在 8725 种杂志中,其中有 5300 种左右的杂志发行量小于 10000 册,这部分杂志多数以 发行为主要收入。另外发行百万的杂志在 23 种以上如《家庭》、《故事会》、《读者》等,其主 要收入也来源于发行收入。如《读者》2001 年将近 2 亿的收入中有 1.8 亿来自发行收入,广告收 入只占 10%左右。
由于中国市场上的期刊数量众多,很多类别的强势品牌期刊尚未形成,另外期刊市场良
2 / 25

中国基础教育领域中的机会不平等及其变化.pdf

中国基础教育领域中的 X 机会不平等及其变化 刘精明 摘要:把握教育不平等的变化方式与变化条件是推进教育公平不可或缺的研究工作。因能力分化和结构授予所导致的机会不平等具有不同的变化机制,而家庭资源因其禀赋差异对两类不 平等的影响各有侧重,为此,家庭资源可区分为内生性与外依性两种类型。基于第三、四、五次 中国人口普查数据,就1976年至2000年间中国基础教育领域中的机会不平等及其变化进行的实证检验表明,内生性家庭资源因其较少受外部社会条件和社会过程的干预,它们导致的教育不平等 将是持久而稳定地增长的;而外依性家庭资源对机会不平等的影响则可能因教育扩展或其他大规 模的平等化社会过程而下降,也可能在相反的社会条件下被强化。 关键词:基础教育机会不平等先赋性资源 作者刘精明,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北京100084)。 一、问题的提出 从1976年“拨乱反正”至1982年这段历史转折期,中学阶段教育机会持续下滑,直到1980 年代中期才开始回升。如 1978 年小学毕业升学率已达到 871 6 % , 初中毕业升学率达到401 9 % (在恢复高考的刺激下 , 初中毕业升学率在 1980 年一度高升到 451 9 %) 。但由于教育结构和管理模式的调整,到了1982年,两个升学率分别降至661 2 %、321 3 %。新一轮机会增长是从1990年开始的,到1994年前后,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的升学率开始恢复到1978年的水平。从总体趋势看, 1990年代以来,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机会供给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到 2000 年, 全国基本上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工作, 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初中毕业升学率超过 50 % ,高中毕业升学率达到7312 % ;高校大幅扩招也在1990年代末出现。① 1976年以来的这 些变化不禁使我们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早年机会供给下降的时候人们对教育公平问题 似乎置若罔闻,在教育机会不断扩大的今天却反而对教育公平的呼声越来越高、不满情绪越来 越多呢?机会扩展时的教育不平等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同样的问题在国外学术同行中展开了一场仍在继续的持久争论。最初关于这一问题的“现 X 感谢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李煜博士对本研究所提出的批评和建议;感谢匿名评审专家的宝贵意见。本研究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重点课题“教育公平问题的社会学理论与实证研究”和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的资助,特此致谢。

中国报业市场分析

中国报业市场现状分析 论文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报业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快速发展,报业市场也得到空前巨大的扩展,丰富了世界报业发展的实践。中国报业市场结构为垄断竞争的报业市场结构。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国报业的发展趋势将朝着报业集团的方向发展。结合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报业经济可向多个方向发展。报业作为产业具有两个效益:第一,社会效益。抓住社会中典型事例,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共同创建两个文明建设。同时报纸也起着舆论监督作用。第二,经济效益。从广告收入就可以看出,从1983年报纸恢复广告至1998年底,报纸的广告收入从年0.7亿元发展到年115亿元。与此同时,当前我国的报业产业也有其负面效应。 关键词:中国报业市场垄断竞争战略行为市场绩效 正文: 一、中国报业市场结构 我国报业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一直蓬勃兴旺。报纸种数不断增多,报纸版面不断扩大,报纸发行总量不断增加,报纸的内容日益丰富多彩,报业的竞争日趋激烈。2007年全国共出版报纸1938种,平均期印数20545.37万份,总印数437.99亿份,总印张1700.76亿印张,定价总金额306.53亿元,折合用纸量391.17万吨。与上年相比,种数持平,平均期印数增长4.27%,总印数增长3.17%,总印张增长2.52%,定价总金额增长11.03%。 1. 我国报业发展前景好。从发展空间看,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有五六年的快速发展时期;从报纸版面来说,我国报业的发展与世界典型的报业发展情况相比,也大有空间;随着我国农村人口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小城镇的发展,以小城镇为中心的地方性日报的蓬勃发展也未可预料,日报种数的增加也是大有空间的。 2. 受互联网冲击,我国形成了对长期快速报业发展的需求。新媒体在受众资源、内容资源、广告资源三个方面向传统媒体发起了全面挑战。报业为了发展自身,需要进行垄断竞争。 3. 近几年我国报业的发展主流已经开始由目前的众多报种的数量型覆盖向着少数实力雄厚的报纸(报团)的优势规模型覆盖的方向发展。中国报业发展重要的变化是报业集团的出现,这也是我国报业经济实力迅速增强的显著标志。 总体来说,中国报业市场结构处于报业产业的发展阶段,是垄断竞争的报业市场格局。外资压力、政策导向、报业自身使中国报业集团化,我国报业终会进入寡头垄断市场结构。

合肥市情概述

合肥市情概述 一、城市概况。合肥,安徽省省会,居江淮之间,拥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巢湖。现辖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庐江县、巢湖市5个县(市),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包河区4个区,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肥新站综合开发试验区3个国家级开发区以及合肥巢湖经济开发区等14个省级开发区,市域面积1.14万平方公里,人口769.6万。 (一)人文底蕴深厚。合肥自秦朝置县,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素有“三国旧地、包公故里”之称,是包拯、李鸿章、刘铭传、冯玉祥、张治中、李克农、杨振宁等众多名人的故乡。 (二)自然景观秀美。山水兼备,以水见长。800平方公里巢湖烟波浩淼,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半汤、汤池温泉闻名天下,享有“中国温泉之乡”的美誉。 (三)生态环境优良。年平均气温17度,降雨量893毫米,日照1971个小时。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5.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平方米,是国家首批命名的3个园林城市之一,荣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四)经济加速崛起。合肥是中国发展最快城市之一,“十一五”以来,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地方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速位居全国省会城市前茅。世界著名杂志《经济学人》发布世界增长最快都市经济体,按实际人均GDP计算,合肥排名全球第一;按就业计算,排名全球第二。 - 6 -

(五)对外开放扩大。先后与国外13个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或友好合作关系,同180多个国家(地区)建立经贸往来。目前,有来自5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家企业在合肥投资发展,其中,境外世界500强投资企业48家。 (六)投资潜力巨大。先后被评为中国投资环境50优城市、中国城市整体竞争力和成长竞争力30强、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015年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在中国社科院《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被列为未来10年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其中合肥的社会公平竞争力指数在全国城市中排在第一位。《日本大和证券》将合肥列为日资企业对中国大陆投资的首选城市。 二、投资环境 (一)区位交通优越。合肥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中国中部最靠近东部沿海地区的省会城市,也是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城市。以合肥为圆心,半径500KM的范围,覆盖中国东中部地区最发达的7省1市、5亿人口,无论是消费还是投资,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产业发展,都存在大量的机会,都是巨大的市场。 1、公路:G40沪陕高速合宁段、G40沪陕高速合六叶段、G4 2、G50沪蓉沪渝高速合界段、G50沪渝高速合巢芜段、S12高速合淮阜七条高速公路在此交汇,全长106公里绕城高速全线贯通,已形成“一环七射”高速公路网。 2、铁路:合武高铁,合宁高铁,淮南铁路,合九铁路,合西铁路、合福高铁穿境而过。包括规划建设的商合杭高铁、合安城际高铁、合宁城际高铁,未来几年将有10条高速铁路和电气化铁路交汇于此。 - 7 -

国内外媒体报道特点分析

国内外新闻报道特点分析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社会,人们对于信息的渴求率远远超出往前。因此,媒体产业的应运而生,媒体产业在现代社会里所扮演的角色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为人们获取信息提供了更加便捷的途径,简化了获取信息的程序,缩短了相应的工作时间,使生产效率迅速提高。再者,通过掌握多方面的信息,是问题的分析更加全面,是工作质量有所上升。另一方面也引导了舆论的发展方向,左右了受众的思考和行为方式。 新闻报道属于文化范畴,受制于各地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文化价值观念。新闻报道是大众传播者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对新闻事实进行选择和加工,向受众进行信息传播的活动。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差异,会造成中西新闻写作报道各具特色。中西新闻传播活动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建立了不同的工作传统及媒介发展规律。 以姚明退役一事为例,7月20日下午2点,姚明在上海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自己将结束篮球生涯,正式退役。这也意味着,巨人姚明在NBA9年的生涯将就此画上句号。此事一出,国内外各大纸媒、电媒、网站皆赶在第一时间抢先报道。 以下将针对国内外新闻报道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 一、报道形式的差异性 新闻报道的形式由新闻的对于受众和集体的重要性决定。姚明退役对于NBA联盟只不过是一颗巨星退出了公众的视线,而对于中国则是体育界重要影响力的减退,以及中国男子篮球接班人的选举问题。 国外媒体多采用通讯形式报道,倒金字塔结构特点突出。开门见山的告诉受众人物、地点、事件等要素,随后按信息的主次分步报道。依次报道了姚明退役典礼的现场情况,姚明退役原因、姚明比赛生涯的数据和成就以及姚明的个人影响力。 国内多家媒体在报道时都不约而同的采用了新闻集纳的方式,将整篇网页做成专栏,对此事进行深度全面的报道(如:腾讯、凤凰、新浪等)。内容详细具体,层次清晰,角度多样。 二、报道内容的差异性 我国记者擅长波澜壮阔的全景式素描,西方记者则注重事实和细节的仔细描摹。 国内媒体报道姚明退役时多采用宏观手法,总体概括姚明退役对于中国男篮、NBA、以及体育界的影响,以及对于姚明离开后年轻球员的未来发展的深思。

新闻娱乐化的受众心理分析

新闻娱乐化的受众心理 分析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新闻娱乐化的受众心理分析 2007年11月27日星期二 18:39 内容摘要新闻娱乐化已经成为中国新闻传播业界的宠儿,这一现象之所以会在中国成为一种时尚,不单是步世界传媒发展的后尘,更重要的是新闻娱乐化有它本身的市场,本文将要试图分析一下,新闻娱乐化满足的是受众的哪些心理,或者说是受众的什么样的心理成就了什么样的新闻娱乐化现象。 目前,我国新闻娱乐化趋势愈加明显,平面媒体的典型表现为:从晚报飞入寻常百姓家,到都市报浪潮,再到晚报、晨报、商报、都市报一市多报的竞争局面;电子媒体的“娱乐化”更丰富多彩,从湖南卫视的《晚间新闻》、北京电视台的《第七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晚报浏览》到中央电视台的《新闻30分》等等,娱乐化新闻节目一经推出便得到受众的欢迎和市场的追捧,显现出社会对新闻娱乐化的认可。[1]对“新闻娱乐化”概念,目前学界还没有一个标准的或令人信服的定义。概要地说,新闻娱乐化一是指在内容上偏向软新闻,注重报道名人趣事、带煽情性、刺激性的新闻、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或者将硬新闻软化处理,寻找时政、经济、法律、国际新闻中故事性强的元素突出描写。二是指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描述,通过描述新闻中有趣的故事、情节、细节,使各种新闻内容衍变为趣味性、戏剧化的新闻。 新闻娱乐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产生的现象。当前,娱乐化新闻的热销,也和受众心理变化有关,因为转型期受众心理出现了本位意识的趋利性、自主心理的务实性、接受心理的求俗性等趋向。[2] 马克思说过:“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同样,任何一种媒介现象的产生必然存在一定的社会需求。从受众层面来看,应该说,正是受众的心理需求,为新闻娱乐化提供了

南方周末的媒介定位与受众分析

南方周末的媒介定位与受众分析《南方周末》是中国报业的一面旗帜,代表了一类媒体的发展方向。以其坚定准确的新闻理念,灵活及时的市场运营,超强力度的舆论监督,成为中国最出色的报纸之一 《南方周末》之所以成功,在于它的市场定位明确,读者人群清晰,内容独家性、深入性较强。《南方周末》的定位是严肃新闻周报,关注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萌芽和变迁,关注社会结构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悲喜故事,关注在这样背景下人们的生存状况,用现代新闻的报道方式,独有的报道视角,反映出来。从而成为这些国内外重大事件的记录者和评说者。 《南方周末》在细分自己的读者群时这样界定,“我们的读者有思想、我们的读者有责任感、我们的读者占有社会资源、我们的读者影响中国发展。而在当下的中国社会,人们的知识与财富拥有量成正比。”《南方周末》对受众的定位是:600万的知识型读者。在《南方周末》的读者中,主动读者占全部读者的75.3%,主动读者具有高度的主动性和忠诚度,是报纸的核心读者;深度阅读读者(阅读70%以上版面或内容的读者)超过58.7%;《南方周末》读者平均每期读报时间达到65.2分钟,比30座城市总体居民阅读

报纸的平均时间多出12分钟。《南方周末》曾这样描述自己的读者,“我们的读者有思想、我们的读者有责任感、我们的读者占有社会资源、我们的读者影响中国发展。而在当下的中国社会,人们的知识与财富拥有量成正比。”客观数据也证明了《南方周末》对其读者群的界定是准确的:它在全国的平均每期阅读率高达1.9%,在北京、上海等九个重要城市的平均每期阅读率高达2.54%,城市读者已经成为《南方周末》的重中之重。 《南方周末》对市场进行了有效的心理细分,并进行集中性营销,占领城市中的知识型读者。《南方周末》的读者群中,高中/中专以上文化教育程度达90%,大专以上文化教育程度近60%,本科以上教育程度达30%以上,读者的受教育程度是比较高的。尤其当我们从中国文化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实际水平来看以上数据时,《南方周末》的读者群与其“主流市民阶层”的定位是一致的。 从读者职业分布情况来看,机关/事业单位行政官员、办事员/公务员/秘书、专业人士/技术人员/教师、企业管理人员/私营企业主、工人/服务员/营业员、个体劳动者、学生正是社会构成的主流。他们占《南方周末》群者群90%以上,这表明《南方周末》系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