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度电法工作报告

高密度电法工作报告
高密度电法工作报告

烈山污水截流管道提工程

物探报告

二0一六年六月

报告名称:烈山污水截流管道提工程物探报告单位:物探院

项目负责:嵇星华

编写人:嵇星华

物探院

二0一六年六月

目录

1、工程概况 (4)

1.1、探测区地质概况 (5)

1.2、探测区地质概况 (5)

2、探测对象地球物理前提分析 (5)

3、探测依据的标准和规范 (6)

4、仪器设备 (6)

5、工作布置及完成工作量统计 (6)

6、探测原理及数据处理解释 (7)

6.1、探测原理 (7)

6.2、质量评价 (7)

6.3、数据处理与资料解释 (8)

7、剖面解释 (8)

7.1、雷河物探横剖面图 (9)

7.2、致富路物探横剖面图 (10)

7.3、琪嘉物探横剖面图 (11)

8、结论及建议 (14)

前言

1、工程概况

烈山污水截流管道提工程位于烈区,本次工作分别为雷河、致富路、琪嘉路道路两旁的绿化带内,地势较平坦,交通便利,见物探工作示意图(图1)。我院受委托开展该项目的工程物探工作。2016年6月9号设备、仪器进场开始野外工作,2015年6月11日结束野外转入室内数据处理,综合分析报告编写工作,2016年6月13提交物探成果报告。

(图1)

1.1、探测区地质概况

本区地下水动态变化主要受大气降水和蒸发因素的影响,地下水丰水期多现于6~9月份,枯水期多出现于12月至第二年2月。年水位变幅2.0m左右。本次勘查期水位埋深大约为4.0~4.3m。

根据以往地质资料,场地内埋深10.0m以浅地基土自上而下可分为四个地层,主要特性分析如下:

①层杂填土(Q4ml):灰黄、黄褐色,松散,潮湿,主要由混泥土路面、石块及煤矸石结

构组成。本层厚度1.0~2.1m。

②层黏土(Q4al):黄褐色,可塑,光泽反应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中等,夹薄层粉土,

本层层底埋深3.5.0~4.4m。本层厚度1.3~3.4m。

③层粉质黏土(亚黏土)(Q4al):黄褐~青黄杂,可~硬塑状态,干强度高,韧性中等,

含砂礓,本层层底埋深3.5~4.4m,厚度4.2~5.0m。

④层粉砂(Q3al):浅黄色,饱和,中密状态,土质均匀。本层层底埋深4.4m以下(未揭

穿),最大揭露厚度1.9米。

1.2、探测区地质概况

本次烈山污水截流管道提工程物探勘察的目的主要是查明污水管道铺设路线地下隐伏的管线等地质情况,为该污水截流管道提工程管道的铺设路径及施工方法提供指导性科学依据。

2、探测对象地球物理前提分析

城市地下管道主要包括煤气、自来水、污水、雨水、通讯、暖气管线等等。地下管线在地面以下层层交错,错综复杂,形成了网状的地下管网。从制作材质上来说,地下管道可分为金属和非金属管道,其中非金属管道占据了很重要的一部分,施工过程中,为避免损坏地下管线,需要查阅施工区域的地下管线资料,但实际中,往往查阅不到精确、详细的资料,因此,地下管道的探测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一般说来,在淮北平原地区,无论是金属材质的管道还是混凝土管道,在视电阻率或反演模型电阻率剖面上都呈现高阻反映。因为在埋设金属管道时,要在其表面包裹防锈防腐塑料布或涂复具有同样效果的涂层,管道沟内及管道周围大量投放碎石和砂土,完全覆盖后还要进行夯实碾压。反映在实际探测中,与管道周围的土层相比,应当呈现出相对高阻的闭合圈。此外,如钢质供水管道和钢质煤气管道的外面都包裹有塑料防腐材料,供热的钢质管道更包裹有一定厚度的泡沫海绵及橡胶保护层,地下集束型通讯电缆、光缆的塑料外皮毫无疑问属于高绝缘材质,其铺设需要事先埋置塑料材质的外保护管,这些外管也都是高绝缘物质,与周围相对低阻土层有明显的电性差异。因此,通过这种地电性质,我们可以很轻易的利用电阻率方法来找到管线的分界面。这一特性构成

了我们此次对烈山污水截流管道提工程物探的地球物理前提。

3、探测依据的标准和规范

本次对烈山污水截流管道提工程物探工作电法勘探项目实施依据,将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及现行有关技术规范要求执行。:

1.《水利水电工程物探规程》(SL326-2005);

2.《城市勘察物探规范》(CJJ7-85);

3.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2009);

4. 《物化探工程测量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DZ/T0153-95))。

4、仪器设备

使用重庆地质仪器厂生产的DUK-2型高密度电法测量系统,由DZD-6型多功能直流电法仪和60道多路转换开关组成。其主要技术性能指标如下:

测量电压范围:±4000mV

测量电压精度:±1%±1个字

测量电压的分辨率: 0.01mV

最大测量电流: 2000mA

测量电流精度:±1%±1个字

测量电流的分辨率: 0.01mA

自然电位补偿范围:±1000 mV

显示器: LCD为图形点阵式(160×128)液晶模块

存储容量: 120000点测量数据

对50HZ工频干扰压制:优于–80dB

5、工作布置及完成工作量统计

本次物探工作根据设计勘测范围和目的要求,分别在致富路布置了1个高密度电法排列,琪嘉路布置了3个高密度电法排列,雷河布置了4个高密度电法剖面(图2),合计测线3625延米,有效测点734个。为获得高质量的数据,本次勘测选取了5m的密集测深点距布极,具体见下图2所示。

6、探测原理及数据处理解释

6.1、探测原理

高密度电法是综合物探方法中管线探测的有效方法之一,其以岩、土体管线的导电性差异为物理基础,通过观测和研究人工建立的地下稳定电流场的分布规律从而达到解决地质问题的目的。高密度电法和常规电法一样,通过A、B电极向地下供电流I,在M、N极间测量电位差△V,从而可求得该点(M、N的中点)的视电阻率ρ=K·△V/I,K为装置系数,工作原理见图3。

高密度电法兼具剖面法与电测深法的效果,并具有点距小、数据采集密度大的特点,它彻底地抛弃了视电阻率的概念,将所测得的大量数据利用现代的反演技术直接反演成真电阻率剖面图,此图可直接用于地下岩土分布的分析和解释,能反映岩、土体与管线的位置和走向,高密度电法测量的二维地电断面能较直观的反映不同性质岩、土体管线的界限情况及异常体的位置、埋深等地质信息。

6.2、质量评价

如图4所示,高密度电法野外数据信息采集量大,一次性布极,大大减少了数据采集的人为误差。高密度电法层析成像技术自动化程度高,经数字滤波和人工经验修正后,可消除各种人为的测量误差,使其所探测的调查对象更加形象直观,数据处理软件对数据的处理程序更加合理,更加实际,大大减少了解释的多解性。对本次观测数据经处理软件的多次改正和反演满足了勘测技术要求,保证了所需达到的探测精度。同时,全部勘测工作严格按照物探规范的要求进行,并采用GPS进行剖面定位,保证了原始数据的真实可靠,在此基础上进行的资料解释和分析结果是可信的。

6.3、数据处理与资料解释

与常规直流电法的分析解释(目前常规直流电测深法数据的分析解释早已计算机化,但也可沿用以前的量板和作图法)不同,高密度电法的成果分析解释必须依靠高性能的计算机和具有良好解释效果的分析软件。经过比较,我院所使用的数据处理是利用该套仪器专门配置的处理软件高密度处理软件(李晓芹)Geogiga RTomo.EXE进行处理。实际使用时需要修整数据,调节深度转换系数,选择等值线间隔,一般迭代2~3次即可得到较为满意的反演结果,最后结合地质及其它物探方法的资料进行综合解释工作。

7、剖面解释

本次野外数据采集一共采集到雷河—1的120米剖面,由于雷河—2线路拐点太多,工作线路受限,场地施工条件受限,无法进行野外数据采集。致富路的2条300米剖面,琪嘉

路的5条300米剖面。见实际材料图:

7.1、雷河物探横剖面图

图7-1-1 雷河物探横剖面图

因为探测区在闹市内,工作排列长度受限,此排列使用的是2m点距,隔离系数16.采集了较为完整的数据,从图像分析:电阻率在该剖面图上分布不太均匀,深度在0~2m点位在0~-60处电阻率值较低,这与地表湿润的浮土的低电阻反应,深度在0~2m点位在60~-120处电阻率出现高值,实地勘察地表为水泥混泥土地层引起的。

7.2、致富路物探横剖面图

由于致富路长度500米左右,本次至北向南一共做了2个排列(排列2-1、排列2-2),使用的是5m点距,隔离系数8采集了完整的数据。

图7-2-1致富路物探横剖面图

从图像分析:电阻率在该剖面图上分布较均匀,物性分层明显。在0~-4.0m范围内为一层,该层电阻率值在20~40Ω.Μ范围内,其中在左侧和右侧出现两处高电阻率。现场观测到左侧是由于公路水泥混泥土造成右侧是工厂的门口水泥混泥土引起这种现象。在4~-10.0m 范围内为一层,该层电阻率值在10~20Ω.Μ范围内的低阻反应,现场观察到有一条排水道沿着探测线走向,可能是地表的排水道水引起的低阻异常。

2-2致富路物探横剖面图

从图像分析:电阻率在该剖面图上分布较均匀,物性分层明显。在0~-4.0m范围内为一层,该层电阻率值在20~40Ω.Μ范围内,在4~-10.0m范围内为一层,该层电阻率值在10~20Ω.Μ范围内的低阻反应,现场观察到有一条排水道沿着探测线走向,可能是地表的排水道水引起的低阻异常。其中在右侧出现高电阻率纵向异常。现场观测到右侧是由于已经接近山脚,是由于山体岩石出露引起这种现象。

7.3、琪嘉物探横剖面图

由于琪嘉路成Z字状走向,总长度1500米作用,本次至西向东一共做了5个排列,其中排列3-1、排列3-2连续,排列3-4、排列3-5连续,排列3-3独立南北向,使用的是5m 点距,隔离系数8采集了完整的数据。

图7-3-1琪嘉路物探横剖面图

从图像分析:电阻率在该剖面图上分布较均匀,在深度在0~12m点位在0~-160处电阻率值较低,这与地表湿润的浮土的低电阻反应,点位在160~-290处电阻率出现高值,实地勘察地表为水泥混泥土地层引起的。

图7-3-2琪嘉路物探横剖面图

由于7-3-1与7-3-2所处一条剖面上,从图像分析:电阻率在该剖面图上分布较均匀,与7-3-1相接的地方地质反应吻合,物性分层明显。在0~-4.0m范围内为一层,该层电阻率值在10~15Ω.Μ范围内,从左至右侧出现电阻率降低趋势可能是由于绿化带浮土覆盖层加深

的趋势,现场也勘察数那一片浮土较为湿润。

图7-3-3琪嘉路物探横剖面图

此排列为南北向独立的一个排列,从图像分析:电阻率在该剖面图上分布较均匀,物性

分层明显。在0~-4.2m范围内为一层,该层电阻率值在10~15Ω.Μ范围内,在点号20和点

号100~150处出现深度0~-4.2m位置为低电阻反应,现场勘查为厂区门口的绿化带引起的,

其他高电阻反应为厂区门口水泥混泥土引起。

图7-3-4琪嘉路物探横剖面图

从图像分析:电阻率在该剖面图上分布较均匀,物性分层明显。在0~-4m范围内为一层,该层电阻率值在2~10Ω.Μ范围内,其中左侧电阻率值浅部明显高于深部。现场观测到的表层粘度可以解释造成这种现象。5m以下的范围主要为偏高阻体分布,电阻率范围在

20~100Ω.Μ。

图7-3-5琪嘉路物探横剖面图

从图像分析:电阻率在该剖面图上分布较均匀,物性分层明显。在0~-4m范围内为一

层,该层电阻率值在5~10Ω.Μ范围内,其中左侧电阻率值浅部明显高于深部。现场观测到

的表层粘度可以解释造成这种现象。10m以下的范围主要为偏高阻体分布,电阻率范围在

20~40Ω.Μ。

8、结论及建议

除了雷河综合分析可知:测区内电阻率分布较均匀,物性分层明显。基本上探测在0~-4.0m范围内为一层,该层电阻率值在10~20Ω.Μ范围内,除地表被水泥混泥土覆盖地方。其中有几个典型的电阻率异常现象,1、致富路的下水道电阻率反应明细低电阻现象。2、致富路南端接近山体出,电阻率明显反应高电阻反应。3、工厂门口的水泥混泥土地明显的高电阻了反应,但反应深度在表层。4,绿化带里的明显低电阻反应,新填埋的绿化带内多为沙土层,电阻率偏低,老的绿化带里黏土层电阻率极低反应。总的来说:地表的地质情况复杂,也是很多口径小的管线集中布设的深度(0~2m),本次主要是为设计5米左右深度的污水截流管道铺设勘探出附近深度的管线分布情况,实际工作中人文干扰较多,地质情况较复杂,资料不够详细,本次高密度物探方法探测未发现明显的理想高电阻和低电阻异常,如需详细了解工程地质及管线分布情况,建议做进一步调查分析。

高密度电阻率法实验报告

工程物探实验报告 实验一:高密度电阻率法勘探 班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贵州理工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2016年11月

1实验目的 了解电阻率法(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方法原理、野外工作布置及装置形式;掌握高密度 电阻率法数据的采集、处理和解释,熟练操作高密度电阻率法软件。 2高密度电阻率法原理 高密度电阻率法属于直流电阻率法的范畴,它是在常规电法勘探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 种勘探方法,仍然是以岩土体的电性差异为基础,研究在施加电场的作用下,地下传导电 流的变化分布规律。相对于传统电法而言,高密度电阻率法其特点是信息量大。利用程控 电极转换器,由微机控制选择供电电极和测量电极,实现了高效率的数据采集,可以快速 采集到大量原始数 据。具有观测精度高、数据采集量大、地质信息丰富、生产效率高等特 点。一次布极可以完成 纵、横向二维勘探过程,既能反映地下某一深度沿水平方向岩土体 的电性变化,同时又能提供 地层岩性沿纵向的电性变化情况,具备电剖面法和电测深法两 种方法的综合探测能力。 该观测系统包括数据的采集和资料处理两部分,现场测量时,只需将全部电极设置在 一定间隔的 测点上,测点密度远较常规电阻率法大,一般从 1m~10m 。然后用多芯电缆将 其连接到程控式多路电 极转换开关上,电极转换开关是一种由单片机控制的电极自动换接 装置,它可以根据需要自动进行电 极装置形式、极距及测点的转换。测量信号 由电极转换 开关送入微机工程电测仪, 并将测量结果依次存入随 机存储器。将数据回放 送 入微机,便可按给定程序 对数据进行处理。高密度电 阻率法现场工作时是在 预先选定的测线和测点 上,同时布置几十乃至上 百个电极,然后用多芯电缆 将它们连 接到特制的电极转换装置,电极转换装置将这些电极组合成指定的电极装置和 电极距,进而用自动电测仪,快速完成多种电极装置和多电极距在观测剖面的多个测点上 的电阻率法观测。再配上相应的数据处理、成图和解释软件,便可及时完成给定的地质勘 | 説据处返邮分 説孫輕野汨分

高密度电法实习报告(物探)

高密度电阻率法实习报告 专业: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4/11/5

一、实验目的 在实际地质勘察的工作中,物探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其具有使用方便、快捷、成本小的优点,可以迅速的获取工程区域的相关地层地质情况。高密度电阻率法又是其中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种物探方法,是工程地质人员在今后的工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技术手段,所以我们有必要熟练的掌握高密度电阻率法的试验方法和数据解释。 二、实验原理 高密度电阻率法是结合电剖面和电测深的直流勘探方法,它是在常规电阻率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仍然以岩土体的电性差异的为基础,研究在施加电场的作用下,地下传导电流的变化规律。但它相对传统电阻率法而言,具有观测精度高、数据采集量大、地质信息丰富、生产效率高等优点。一次布极可以完成纵、横向二维勘探过程,既能反应地下某一深度沿水平方向岩土体的电性变化,同时又能提供地层岩性纵向的电性变化的情况,具备电剖面法和电测深法的综合探测能力。 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探测深度随着供电电极距的增大而增大,当隔离系数n主次增大时电极距也逐次增大,对地下深部介质的反应能力亦逐步增加。由于岩土剖面的测点总数是固定的,因此,当极距扩大时,反映不同勘探深度的测点将依次减少。通常把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测量结果记录在观测电极的中点、深度为na的点位上,整条剖面的测量结果就表示成为一种倒三角梯形的电性分布及工作剖面。 此次试验高密度电法用到两种装置: α排列(温纳装置AMNB):Kα=2πa β排列(偶极装置AMBN):Kβ=6πa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测区:兰州大学榆中校区东区教学楼南侧草坪,测区地势平坦,地表植被除傍边有一排行道树外均为矮小杂草,见图1。 图1 测线布置方式:沿正东的方向布置单条侧线,电极间距a=8m,共n=32个电极。装置方式为温纳四极和偶极法依次进行。 步骤: (1)检查实验仪器; (2)将所用钢钎沿测线方向间隔一定距离插入土层中,要求与土层良好接触,将测线固定在钢钎上,使其相互接触; (3)将测线与仪器连接,进行电阻检测,检查各段测线与钢钎是否良好接触; (4)根据布设情况,选定参数及试验方法,开始测量; (5)将所得的视电阻率数据运用反演软件RES2DINV进行数据处理; (6)根据数据处理得到的地层剖面情况结合所测区域的地质情况,做出合理的

高密度电法应用中的问题与思考

1 前言 近十年来,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工程勘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在岩溶、水文、构造、检测等领域,高密度电法的应用效果,已远远超过了理论上的预期。在国内,从事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单位和人员正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可以说是形势喜人。 2 问题及分析 2.1 有效数据的分辨 这是个最基本的问题。不仅是本方法,其它的物探方法也是如此。在数据采集的现场,我们必需能有效地分辨:采集到的数据是不是有效的数据,用句简单的话就是:原始数据是否真实? 我曾不少次碰到这样的情况:一些技术人员需要得到高密度电阻率法解释方面的帮助,可实际上,其原始数据的质量太差,根本无法进行资料解释,原始数据不行,就是再高级的大师也无法帮忙。如果在得到此类数据却不自知的话,其后果可想而知。这种情况在初学者中很普遍,而在一些多年的“老手”也会存在,如果其未对此进行过深入思考的话。 图1是最近见到的两个剖面的数据:从A 剖面数据可以看出:在145m 处,数据明显出现异常,有两条非常有规律的高阻异常斜向右下角,其间距越来越大——这实际上是由于145m 附近,电极接地条件太差,形成的“假异常”;有时,如电缆的某一点或多路转换开关的某点断开也会形成类似的“八字异常”,如该点位位于观测剖面中间,则会出现“双八字”异常;点位在两端,则会出现“半八字”异常。在现场采样时,应及时发现此类异常并及时处理。 图1中B 剖面的问题则更为严重,图左侧出现了太多的漩涡状封闭异常,这在地电断面中是不真实的。一般而言,我们直流电法采集到的地电断面,其等值线的起伏会比较缓,较难形成小型的封闭异常,更不用说形成如图中的密集型“漩涡异常”。图中剖面形成的原因是:剖面左侧是水泥路面,接地条件很差,现场操作人员未对接地条件进行有效改善就进行了数据采集,其数据当然是不可信的。 X(m) A B /3(m )A 剖面 X(m)A B /3(m ) B 剖面 图1 典型的无效剖面 一般而言,有效的高密度电阻率法成果数据有如下特征:等值线较为平缓,没有突变

测控专业综合实验报告

湖南科技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专业综合实验报告 姓名 学号 成绩 湖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二0—三年 ^一月 ^一日目录 一、液压泵站综合控制实验 3 (一)实验目的 3 (二)实验内容 3 二、液压实验台PLC控制实验 4 (一)实验目的 4 (二)实验内容 4 —振动测试与故障诊断综合实验( 一) 一)实验目的 5 二)实验内容 5 四.振动测试与故障诊断综合实验(二)(一)实验目的 6 (二)实验内容 6 五.基于虚拟仪器的自动控制原理综合实验(一)实验目的7 (二)实验内容7 六.基于虚拟仪器的传感器综合实验8 (一)实验目的8 (二)实验内容8 七.地震仪器综合设计9 (一)实验目的9 (二)实验内容9 八.电法仪器综合设计10 (一)实验目的10 (二)实验内容10 九、实验心得11 一、液压泵站综合控制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液压控制的装置,熟悉PLC编程,并且了解 置的原理并且用于实践生活中去。(二)实验内容 此实验是液压的测量实验用PLC处理器控制来实现,液压PLC综合控制实验室是我公 司根据高校机电一体化对气、电、液控制的教学大纲要求,在我公司专利产品YY-18透明 液压传动演示系统的基础上,综合了我公司气动PLC与液压PLC控制实验设备的优点,采 用了开放型综合实验台结构,广泛征求专家教授与老师的意见,经不断创新改进研制而成的。是目前集气动控制技术、液压传动控制技术以及PLC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技术于一体 的理想的综合性实验设备。实验时,它们可以相互辅成,交叉控制。可以让学生直观、感性地对比、了解气、电、液各自具有的特点、特色、及优缺点等。 信号采集电路原理设计: (1)前置放大电路要求有阻抗匹配设计(前置放大器采用集成运放OP07、 采用电压负反馈设计、增益为10、50 两档手动设计) (2)主放大器采用级联组合程控放大、增益动态范围为10 至1500 倍之内。 (增益程档位要求有30 至40 梯度之内,具体每档增益值不做具体要求但要求梯度 增益呈线性) (3)主放大器末端输出值(Up-p)设计为5v,如有溢出则在设计说明中明。 PLC控制在工业领域的发展。理解液压装

高密度电法工作方式

高密度电法工作方式 2008年08月29日星期五 06:30 P.M. 一、电极检查。 将测线上的电极依次两个一组地与M、N测量输入端接通,每步的电极转换规律如下: 第一步: M=1#,N=2# 第二步: M=2#,N=3# …… 第五十九步: M=59#,N=60#. 二、工作方式 1、(WN)温纳 它的电极排列规律是:A,M,N,B(其中A,B是供电电极,M,N是测量电极),随着极距系数n由n(MIN)逐渐增大到n(MAX),四个电极之间的间距也均匀拉开,设电极总数60,n(MIN)=1,n(MAX)=16,每步电极转换的规律如下所述: 首先,n=n(MIN)=1,测量数据为57个: 第一步: A=1#,M=2#,N=3#,B=4#; 第二步: A=2#,M=3#,N=4#,B=5#; …… 第五十七步: A=57#,M=58#,N=59#,B=60#; 接着,n=n+1=2,测量数据为54个: 第一步: A=1#,M=3#,N=5#,B=7#; 第二步: A=2#,M=4#,N=6#,B=8#; …… 第五十四步: A=54#,M=56#,N=58#,B=60#; 最后,n=n(MAX)=16,测量数据为12个: 第一步:A=1#,M=17#,N=33#,B=49#; 第二步: A=2#,M=18#,N=34#,B=50#; …… 第十二步: A=12#,M=28#,N=44#,B=60#; 显然,对应每一层位(n)的测量数据个数=(60-n×3),如果n=1~16,16个层位全部测量得到的完整的一个剖面,数据总数应该是552个。 2、(SB1)施伦贝尔1 电极排列规律是:A,M,N,B测量过程中: MN固定不动,AB按隔离系数由小到大的顺序逐次移动,然后将MN 向前移动一个点距,再重复上诉过程。 数据按隔离系数由下到大的顺序分层存储,结果为矩形区域。 例如测定16层时,M=17#,N=18#,A=16#—1#移动,B=19#—34#移动(第一测深点)。当第二测深点时,A=17#开始,M=18#,N=119#,B=20#开始,方式同上。之后,以此类推。 这种方法分辨率高,效率高,劳动力低。 3、(SB2)是施伦贝尔2

AMT音频大地电磁法实验报告

本科生实习报告 实习类型生产实习 题目AMT生产实习 学院名称地球物理学院 专业名称勘查技术与工程 学生姓名ZRY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实习地点东苑及5417 实习成绩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二〇一二年十一月

目录 AMT音频大地电磁法 摘要 学会使用V8仪器以及野外音频大地电磁法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从而进行数据资料的采集;此外也需要学会使用SSMT2000软件对所采集的电磁信号进行处理,最终通过一系列的计算得到最终的成果,这是要求学会AMT数据资料的处理与解释。 关键字:V8;SMT;SSMT2000 第1章AMT数据资料的采集 1.1数据采集仪器 V8主机,AMTC-30磁棒,不极化电极,GPS,电线及屏蔽电缆,CF卡以及读卡器,蓄电池等,参数设计工具软件TBLEDIT.exe,台式机或笔记本电脑。 其中V8多功能电法仪具备时间域的常规电剖面、电测深、高密度电法、瞬变电磁测量功能;具备频率域的MT(大地电磁法)AMT(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SIP(频谱激电)勘探测量功能. 1.2实习内容 1.学习使用V8仪器,会熟练操作V8仪器; 2.学会AMT数据资料采集的野外布线方式; 3.掌握音频大地电磁法的基本原理以及操作方式。

1.3V8布线方式 1.3.1“十”字布极法 图 1“十”字布极法 工作特点:AMT/MT单点测;张量观测:五分量测量;为适应不同地形条件。 1.3.2“L”型布极法 图 2 “L”型布极法 工作特点:AMT/MT单点测;张量观测:五分量测量;为适应不同地形条件。

1.3.3“T”字型布极法 图 3 “T”字型布极法 工作特点:AMT/MT单点测;张量观测:五分量测量;为适应不同地形条件。 1.3.4 RXU-3ER连接方法 图 44 RXU-3ER连接方法 工作特点:AMT/MT单点测深;张量观测:2电道观测;也有三种布极方法;只测量两个电道与V8主机共用磁道;提高工作效率 本次实习采用的是“十”字布极法。

直流电法仪物探报告

登封市慧祥煤业YDZ(A)直流电法仪探测报告 探测地点:12181巷道 探测日期:2007.10.23

本次YDZ(A)井下直流电法仪探测的地质任务是:12181掘进巷道前方地质含水结构 1、井下电法基本原理 矿井直流电法属全空间电法勘探。它以岩石的电性差异为基础,与地面电法不同,在全空间条件下建场,在地下巷道中进行电法测量工作,地下电流通过布置在巷道内的供电电极在巷道周围岩层中建立起全空间稳定电场,该稳定电场特征取决于巷道周围岩石的电性特征及其赋存状态,测量该电场的变化规律,使用全空间电场理论处理和解释,就可找到巷道周围岩石中引起电场变化的水文、地质构造等规律。 井下直流电法的方法技术很多,巷道迎头超前探测使用三点——三极探测法效果好; 该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探测方法和解释方法,包括: (a)不使用传统容易的对数坐标,而使用难度较大的算术坐标,进行高密度采集数据; (b)改变过去单点解释方法,使用新的断面连续解释方法,能大大提高物探解释的准确性; (c)确定相应方法判断解释潜在突水通道的物探标准。 井下采集第一手资料是反映岩石电性特征的视电阻率,使用西安分院研制的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矿井电法专用软件进行处理和解释:(1)单独提取视电阻率中的含水信息——用于解释工作面巷道底板100m深度内的含水、导水规律,潜在的突水通道。 (2)单独提取视电阻率中的岩石电性分层信息——用于解释工作面底板隔水层厚度、含水层厚度、含水层原始导升高度。 (3)超前探测——井下巷道侧帮、迎头前方80米内的断层及含水、导水构造。

(4)立体成图——对工作面底板下不同深度进行类似“CT”成像的断面、平面切片,分离出电法含水异常区域,得到视电阻率低阻异常断面图、平面图,进行立体解释。 2、系统组成 YDZ(A)防爆数字直流电法仪(以下简称电法仪)是井下电法勘探仪器,也可用于地面进行电法探测地质构造。由9节1.8Ah锂电池组成5.4 Ah 10.8V电池组,逆变电路,整流滤波电路,极性变换发射输出,单片机控制电路,接收电路,显示、存储、通讯等电路组成。 电法仪的各功能板如图1所示,电池输出的直流电压经逆变升压电路产生70或100V的高压,经整流滤波、极性变换输出,通过AB 供入大地;同时通过MN接收大地的感应信号,经A/D转换器放大并转换成数字后送给单板机存入存储器。存储器中的数据通过RS232串行通讯口进行数据交换;供电时间有可选。供出的电流在显示器上显示。 电法仪的组成

高密度电法实习报告

高密度电法勘探实习报告 一、基本原理 高密度电法指的是直流高密度电阻率法,但由于从中发展出直流激发极化法,所以统称高密度电法。高密度电阻率法实际上是一种阵列勘探方法,野外测量时只需将全部电极(几十至上百根)置于测点上,然后利用程控电极转换开关和微机工程电测仪便可实现数据的快速和自动采集。当测量结果送入微机后,还可对数据进行处理并给出关于地电断面分布的各种物理解释的结果。显然,高密度电阻率勘探技术的运用与发展,使电法勘探的智能化程度大大向前迈进了一步。由于高密度电阻率法所具备的上述优势,因此相对于常规电阻率法而言,它具有以下特点: (1) 电极布设是一次完成的,这不仅减少了因电极设置而引起的故障和干扰,而且为野外数据的快速和自动测量奠定了基础。(2) 能有效地进行多种电极排列方式的扫描测量,因而可以获得较丰富的关于地电断面结构特征的地质信息。(3) 野外数据采集实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不仅采集速度快(大约每一测点需2~5 s) ,而且避免了由于手工操作所出现的错误。(4) 可以对资料进行预处理并显示剖面曲线形态,脱机处理后还可以自动绘制和打印各种成果图件。(5) 与传统的电阻率法相比,成本低、效率高,信息丰富,解释方便,勘探能力显著提高。 高密度电法的基本原理与传统的电阻率法完全相同,不同的是在观测中设置了较高密度的测点,现场测量时,只需将全部电极布置在一定间隔的测点上,然后进行观测。由于使用电极数量多,而且电极之间可以自由组合,这样可以提供更多的地电信息,使电法勘探能像地震勘探一样使用覆盖式的测量方式。与常规电法相比,高密度电法具有以下优点:(1)电极布设一次性完成,减少了因电极设置引起的干扰和由此带来的测量误差;(2)能有效地进行多种电极排列方式的测量,从而可以获得较丰富的关于地电结构状态的地质信息;(3)数据的采集和收录全部实现了自动化,不仅采集速度快,而且避免了由于人工操作所引起的误差和错误;(4)可以实现资料的现场实时处理和脱机处理,大大提高了电阻率法的智能化程度。 按布线方式分类。一、集中式高密度电法测量系统:如WGMD-3 WGMD-4高密度电法测量系统,它以WDJD系列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为测控主机,再配以WDZJ系列多路电极转换器。二、分布式高密度电法测量系统:如WGMD-9超级高密度电法测量系统,它以WDA系列超级数字直流电法仪为测控主机,在配以分布式开关电缆,即可完成测量工作。

高密度电法(1)

实验二高密度电法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高密度电阻率法数据采集工作方法;了解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 二、高密度电法的勘探原理 高密度电法的基本工作原理与常规电阻率法大体相同。它是以岩土体的电性差异为基础的一种电探方法,根据在施加电场作用下地中传导电流的分布规律,推断地下具有不同电阻率的地质体的赋存情况。高密度电法数据采集系统由主机、多路电极转换器、电极系 3 部分组成。多路电极转换器通过电缆控制电极系各电极的供电与测量状态。主机通过通讯电缆、供电电缆向多路电极转换器发出工作指令、向电极供电并接收、存贮测量数据。数据采集结果自动存入主机,主机通过通讯软件把原始数据传输给计算机。计算机将数据转换成处理软件要求的数据格式,经相应处理模块进行畸变点剔除、地形校正等预处理后,做视电阻率等值线图。在等值线图上根据视电阻率的变化特征结合钻探、地质调查资料作地质解释,并绘制出物探成果解释图。 三、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实验内容 本实验在室外采用温纳装置做剖面观测,学习电法勘探的野外工作过程和仪器操作,对观测的数据进行整理,编写实验报告。 (二)仪器 高密度电阻率勘探工作仪器包括测量系统和反演软件系统。测量系统包括WDJD-3多功能数字直流激电仪(测控主机)和WDZJ-3多路电极转换器。该系统具有存储量大、测量准确快速、操作方便等特点,并且可方便地与国内常用高密度电法处理软件配合使用。(三)装置形式 采用的装置形式为:固定断面扫描装置α排列(温纳装置AMNB)见图1-1。测量时,AM=MN=NB为一个电极间距,A、B、M、N逐点同时向右移动,得到一条剖面线;接着AM、MN、NB增大一个电极间距,A、B、M、N逐点同时向右移动,得到另一条剖面线;依此不断扫描下去,得到倒梯形断面,由于供电电极AB和MN均按一定比例增大,所以在反映深部信息是

多道瞬态面波探测实验报告

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文远楼前防空洞多道瞬态面波探测实验报告 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地球物理系 指导老师:吴健生赵永辉 小组成员:刘佳叶何文俊马驰 2011年6月

目录 1. 目的 2. 原理 3. 仪器介绍 4. 野外实施 5. 数据处理 6. 保证质量措施 7. 问题对策 8. 结论分析 9. 体会展望 10. 参考文献

摘要:利用多道瞬态面波探测方法,测定不同频率的面波速度VR,达到了解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黑松林斜坡地下的情况。 关键词:面波探测黑松林斜坡 1.实验目的 通过人工地震资料的采集、处理的方法对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黑松林斜坡进行勘察。要求勘探出黑松林斜坡地下的情况。 2. 实验原理 面波分为拉夫波和瑞利波。本实验主要应用的是瑞利波。同一频率的面波的相速度在水平方向上的变化反映出地质条件的横向不均匀性;不同频率的面波的相速度的变化则反映了地下介质在深度方向上的不均匀性。 通过测定不同频率的面波速度VR ,即可达到了解地下地质构造的目的。 3. 仪器介绍 4. 野外实施 4.1 实验区概况 试验区域位于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文远楼前,入口朝北,由于无法进入内部,初步估测

该防空洞在平面上呈长方形。实验区上部覆盖种有草皮的土壤层,堪探时土壤较湿润。 4.2 野外布线 此次实验本小组总布线条数为 2条,布线方向为南北向。我们根据实验场地具体情况,在防空洞入口边缘布下了第一条线,在第一条线西侧距离为3米处布下第二条线。在实验过程中,炮点距为1米,检波器间距为1米,检波器每次向北移动距离也为1米。进行人工激发时,我们在每点处各激发两次并采集数据,总共得到数据14组。 4.3 野外操作 1. 排线,布检波器 第一道测线 第二道测线

综合物探实习报告

综合物探实习报告 提交人:XXX 编写人:XXX 学号:XXXXX 编写单位:XXXXX 提交日期:XXXX

目录 第一章绪言 (3) 第一节实习时间 (3) 第二节实习地点 (3) 第三节实习目的 (3) 第二章磁法勘探(质子磁力仪) (3) 第一节原理 (3) 第二节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4) 第三节总结体会 (6) 第三章地质雷达 (6) 第一节原理 (6) 第二节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节总结体会 (7) 第四章电法勘探(高密度电法) (7) 第一节原理 (8) 第二节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8) 第三节总结体会 (10) 第五章地震勘探 (10) 第一节原理 (10) 第二节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11) 第三节总结体会 (11) 第六章实习总结 (12)

第一章绪言 第一节实习时间 XXXXX 第二节实习地点 XXXXXX 第三节实习目的与任务 此次实习为物探综合实习,通过本次实习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时机工作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掌握客观地观察问题的方法、科学的思维方式,树立严谨的治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开拓创新的精神,以便将来能够胜任地球物理勘探工作和相应的科研工作。 此次实习任务为勘探二教南空地地下地层情况与道路管道情况。学会操作实习所用的各种地球物理仪器,学会野外纪录和填写各种计算表格。掌握精度分配的原则和单项技术指标的要求,确保所得到的数据真实可靠,通过本次实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应用地球物理勘探生产中普遍应用的常规野外工作方法和技术;了解实际生产的各个环节、各工种之间的关系,加深对应用地球物理勘探的理解;了解应用地球物理各方法常规数据流程;了解应用地球物理资料的地质解释的方法步骤。 第二章磁法勘探(质子磁力仪) 第一节原理 此次磁法勘探实习工作所采用的仪器是质子磁力仪。自然界的岩石和矿石具有不同磁性,可以产生各不相同的磁场,它使地球磁场在局部地区发生变化,出现地磁异常。利用磁力仪发现和研究这些磁异常,进而可以寻找磁性矿体和研究地质构造。磁法勘探是常用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之一,它主要用来寻找和勘探有关矿产(如铁矿、铅锌矿、铜矿等)、进行地质填图等。 拉莫尔旋进 当没有外界磁场作用于含氢液体时,其中质子磁矩无规则的任意指向,不显现宏观磁矩。若垂直于地磁场T的方向,加一强人工磁场Ho,则样品中的质子磁矩,将按Ho方向排列起来,此过程称为极化。然后切断磁场Ho ,则地磁场对质子有

成都理工大学电法勘探实验报告

本科生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实验地点 实验成绩 二〇年月二〇年月

填写说明 1、适用于本科生所有的实验报告(印制实验报告册除外); 2、专业填写为专业全称,有专业方向的用小括号标明; 3、格式要求: ①用A4纸双面打印(封面双面打印)或在A4大小纸上用蓝黑色水笔书写。 ②打印排版:正文用宋体小四号,1.5倍行距,页边距采取默认形式(上下 2.54cm,左右2.54cm,页眉1.5cm,页脚1.75cm)。字符间距为默认值(缩 放100%,间距:标准);页码用小五号字底端居中。 ③具体要求: 题目(二号黑体居中); 摘要(“摘要”二字用小二号黑体居中,隔行书写摘要的文字部分,小4号宋体); 关键词(隔行顶格书写“关键词”三字,提炼3-5个关键词,用分号隔开,小4号黑体); 正文部分采用三级标题; 第1章××(小二号黑体居中,段前0.5行) 1.1 ×××××小三号黑体×××××(段前、段后0.5行) 1.1.1小四号黑体(段前、段后0.5行) 参考文献(黑体小二号居中,段前0.5行),参考文献用五号宋体,参照《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 7714-2005)》。

目录 一、实习目的 (4) 二、实习安排 (4) 三、实习内容 (5) 3.1高密度电法 (5) 3.2对称四级电测深 (10) 3.3联合剖面法 (12) 四、实验心得体会 (12) 五、手绘附图 (14)

一、实习目的 主要目的:巩固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并要求能掌握以下几点: 1、掌握电极距选择规则 2、掌握对称四极电测深、高密度电阻率法α、β、γ的野外施工方法和数据采集 3、学会对所采集数据初步整理与绘制实测曲线 4、学会高密度电法的数据处理及计算机作图方法 5、进行高密度电法项目设计和报告的编写。 二、实习安排 图 1 电法勘探实习安排

高密度电法工作报告

****高速公路西段K275(原K101)滑坡 工程地质物探报告 2011年9月

目录 1、前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工程概况 (1) 2.1、第四系地层 (2) 2.2、燕山期中粗粒(混合)花岗岩 (2) 3、工作目的与任务解释 (2) 4、探测对象地球物理前提分析 (3) 5、探测依据的标准和规范 (4) 6、剖面布置及完成工作量统计 (4) 7、探测原理及数据处理解释 (6) 7.1、探测原理 (6) 7.2、质量评价 (7) 7.3、数据处理与资料解释 (7) 8、纵剖面解释 (8) 8.1、II-II剖面解释 (8) 8.2、III-III剖面解释 (8) 8.3、IV- IV剖面解释 (11) 8.4、V- V剖面解释 (13) 8.5、加I剖面解释 (13) 9、横剖面解释 (16) 9.1、横剖面1-1解释 (16) 9.2、横剖面2-2解释 (17) 9.3、横剖面3-3解释 (18) 9.4、横剖面4-4解释 (19) 10、综合电法层析成像剖面解释 (19) 11、截水隧洞纵剖面解释 (22) 11.1、隧洞SD3-4剖面解释 (22) 11.2、隧洞SD4-5剖面解释 (23) 11.3、隧洞SD2-5剖面解释 (24) 11.4、隧洞SD5-6剖面解释 (25) 11.5、隧洞综合地质解释 (26)

1、工程概况 ****区域为华夏陆台多轮回造山区,地质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频繁。侏罗纪燕山期造山运动基本奠定了本地区现代地貌的轮廓。在地球史上距今最近的是“喜马拉雅山运动”,使汕尾地区表现为断裂隆起和多处塌陷,产生了侵蚀剥削和堆积,北部上升,南部下降。以后的新构造运动继续抬高,使花岗岩逐步暴露地表,形成广阔的花岗岩山地,丘陵及台地。 工区为粤东沿海平原丘陵区,属亚热带海洋季风,全年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21.8℃,年平均降雨量为1828mm,并常受台风侵袭。常年的日照和雨水侵袭,加速了表面岩石的风化,致使路线所经地区地质情况复杂。平原地区一般为中粗砂表面厚度不等的淤质泥土,地下水位较高,软土地基较多;而丘陵区地形复杂,横坡较陡,起伏甚大,一般为强风化的页岩和花岗岩,林木植被茂密,交通发达。工区交通位置图见下图1所示。 图1 工区位置分布图 该段公路近东西走向,滑坡路段位于粤东海丰县境峨埠至鲘门的低山丘陵地带,属构造剥蚀地貌类型。后山体的总体走向为近东西向,滑坡平缓开阔,呈南陡(60~70°)北缓(15~20°)舒缓地形,山顶海拔200~250m,坡缘海拔30~35m。由南向北滑坡体呈半圆状,

电表改装实验报告

电表改装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1、掌握将微安表改装成较大量程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原理和方法。 2、 学会校正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方法。 3、 了解欧姆表的改装和定标。 【实验原理】 1、微安表表头I g 和R g 的测定 1)lg :的测定 首先置滑线变阻器滑动触点C 于输出电 压最小处(A 端),将开关K2合于“ 1” 若改用mA 级表头,贝““标准表”相应地改为较高级别的mA 表)。接通开关KI , 移 动滑动触点品流值渐增大输出电记下这个头G 指针偏转到满刻度,此时微安 (2)Rg 的测定 I 阻箱)为较大值,将开关K2合于“2”处,连渐减小R 的值,使微安表重 表为,表头表头有緡表确度的图中准微安 表”; 保持上述电路状态不变(即不改变电源电压和 R (采 C 点的位置),使可变电阻 --------------------

Ig处,此时R的值即为Rg .这种方法称为替代法. Ig和Rg是表头的两个重要参数。在选择表头时,这两个参数值越小越好 2、微安表改装成电流表 并联电阻Rs的值通过计算可以得到: (I - Ig )Rs = IgRg 所以 Rs = IgRg / I - Ig (1) 若令n=I/Ig , 则 Rs =(1/n-1)Rg (2) 式中,I为扩充后的量程,n为量程的扩大倍数。从式(1)可以算出并联电阻Rs的值。若将Rs分成适当数值的多个电阻 串联而成,如图3,在相应点引出抽头,则可得到多量程电流表。 3、微安表改装成电压表 表头所能测量的电压很小(Ug=lgRg),若耍用它测量较大的电压,可串联 高阻值分压电阻RH,见图4 .由图可知,该电表的总内阻 RH+Rg=U/Ig (3 所以

高密度电法工作报告全解

烈山污水截流管道提工程 物探报告 二0一六年六月

报告名称:烈山污水截流管道提工程物探报告单位:物探院 项目负责:嵇星华 编写人:嵇星华 物探院 二0一六年六月

目录 1、工程概况 (4) 1.1、探测区地质概况 (5) 1.2、探测区地质概况 (5) 2、探测对象地球物理前提分析 (5) 3、探测依据的标准和规范 (6) 4、仪器设备 (6) 5、工作布置及完成工作量统计 (6) 6、探测原理及数据处理解释 (7) 6.1、探测原理 (7) 6.2、质量评价 (7) 6.3、数据处理与资料解释 (8) 7、剖面解释 (8) 7.1、雷河物探横剖面图 (9) 7.2、致富路物探横剖面图 (10) 7.3、琪嘉物探横剖面图 (11) 8、结论及建议 (14)

前言 1、工程概况 烈山污水截流管道提工程位于烈区,本次工作分别为雷河、致富路、琪嘉路道路两旁的绿化带内,地势较平坦,交通便利,见物探工作示意图(图1)。我院受委托开展该项目的工程物探工作。2016年6月9号设备、仪器进场开始野外工作,2015年6月11日结束野外转入室内数据处理,综合分析报告编写工作,2016年6月13提交物探成果报告。 (图1)

1.1、探测区地质概况 本区地下水动态变化主要受大气降水和蒸发因素的影响,地下水丰水期多现于6~9月份,枯水期多出现于12月至第二年2月。年水位变幅2.0m左右。本次勘查期水位埋深大约为4.0~4.3m。 根据以往地质资料,场地内埋深10.0m以浅地基土自上而下可分为四个地层,主要特性分析如下: ①层杂填土(Q4ml):灰黄、黄褐色,松散,潮湿,主要由混泥土路面、石块及煤矸石结 构组成。本层厚度1.0~2.1m。 ②层黏土(Q4al):黄褐色,可塑,光泽反应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中等,夹薄层粉土, 本层层底埋深3.5.0~4.4m。本层厚度1.3~3.4m。 ③层粉质黏土(亚黏土)(Q4al):黄褐~青黄杂,可~硬塑状态,干强度高,韧性中等, 含砂礓,本层层底埋深3.5~4.4m,厚度4.2~5.0m。 ④层粉砂(Q3al):浅黄色,饱和,中密状态,土质均匀。本层层底埋深4.4m以下(未揭 穿),最大揭露厚度1.9米。 1.2、探测区地质概况 本次烈山污水截流管道提工程物探勘察的目的主要是查明污水管道铺设路线地下隐伏的管线等地质情况,为该污水截流管道提工程管道的铺设路径及施工方法提供指导性科学依据。 2、探测对象地球物理前提分析 城市地下管道主要包括煤气、自来水、污水、雨水、通讯、暖气管线等等。地下管线在地面以下层层交错,错综复杂,形成了网状的地下管网。从制作材质上来说,地下管道可分为金属和非金属管道,其中非金属管道占据了很重要的一部分,施工过程中,为避免损坏地下管线,需要查阅施工区域的地下管线资料,但实际中,往往查阅不到精确、详细的资料,因此,地下管道的探测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一般说来,在淮北平原地区,无论是金属材质的管道还是混凝土管道,在视电阻率或反演模型电阻率剖面上都呈现高阻反映。因为在埋设金属管道时,要在其表面包裹防锈防腐塑料布或涂复具有同样效果的涂层,管道沟内及管道周围大量投放碎石和砂土,完全覆盖后还要进行夯实碾压。反映在实际探测中,与管道周围的土层相比,应当呈现出相对高阻的闭合圈。此外,如钢质供水管道和钢质煤气管道的外面都包裹有塑料防腐材料,供热的钢质管道更包裹有一定厚度的泡沫海绵及橡胶保护层,地下集束型通讯电缆、光缆的塑料外皮毫无疑问属于高绝缘材质,其铺设需要事先埋置塑料材质的外保护管,这些外管也都是高绝缘物质,与周围相对低阻土层有明显的电性差异。因此,通过这种地电性质,我们可以很轻易的利用电阻率方法来找到管线的分界面。这一特性构成

波尔共振实验报告

波尔共振 振动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而共振是特殊的振动,为了趋利避害在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领域中对其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目前,电力传输采用的是高压输电法。而据报载,2007年6月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学家索尔加斯克领导的一个小组,成功地利用无线输电技术,点亮了距离电源2米远的灯泡!无线输电法原理的核心就是共振。人们期待着能在更远的距离实现无线输电,那时生产和生活将会发生一场重大变革。 【目的与要求】 1. 观察测量自由振动中振幅与周期的关系。 2. 研究阻尼振动并测量阻尼系数。 3. 观察共振现象及其特征;研究不同阻尼力矩对受迫振动的影响及其辐频特性和相频特 性。 4. 学习用频闪法测定动态物理量----相位差。 【实验原理】 物体在周期性外力(即强迫力)的作用下发生的振动称为受迫振动。若外力是按简谐振动规律变化,则稳定状态时的振动也是简谐振动,此时,振幅保持恒定,振幅的大小与强迫力的频率和原振动系统的固有频率以及阻尼系数有关。在受迫振动状态下,系统除了受到强迫力的作用外,同时还受到回复力和阻尼力的作用。所以在稳定状态时物体的位移、速度变化与强迫力变化不是同相位的,存在一个相位差。在无阻尼情况下,当强迫力频率与系统的固有频率相同时产生共振,此时振幅最大,相位差为90°。 当摆轮受到周期性强迫外力矩t M M ωcos 0=的作用,并在有空气阻尼和电磁阻尼的媒质中运动时(阻尼力矩为dt d b θ-),其运动方程为 t M dt d b k dt d J ωθ θθcos 02 2+--= (33-1) 式中,J 为摆轮的转动惯量,-k θ为弹性力矩,M 0为强迫力矩的幅值,ω为强迫力的圆频率。 令 ,2 0J k =ω ,2J b =β J M m 0= 则式(33-1)变为 t m dt d dt d ωθωθβθcos 22022=++ (33-2) 当0cos =t m ω时,式(2)即为阻尼振动方程。 当0=β,即在无阻尼情况时式(33-2)变为简谐振动方程,系统的固有圆频率为ω0。方程(33-2)的通解为 )cos()cos(021?ωθαωθθβ+++=-t t e f t (33-3) 由式(33-3)可见,受迫振动可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cos(1αωθβ+-t e f t 和初始条件有关,经过一定时间后衰减消失。

高密度电法

高密度电法 高密度电法即是高密度电阻率法,它是以岩、土导电性的差异为基础,研究人工施加稳定电流场的作用下地下传导电流分布规律的一种电探方法 (一)特点:( 1 ) 电极布设是一次完成的, 这不仅减少了因电极设置而引起的故障和干扰, 而且为野外数据的快速和自动测量奠定了基础。( 2 ) 能有效地进行多种电极排列方式的扫描测量, 因而可以获得较丰富的关于地电断面结构特征的地质信息。(3) 野外数据采集实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 不仅采集速度快( 大约每一测点需2~5s) ,而且避免了由于手工操作所出现的错误。(4)可以对资料进行预处理并显示剖面曲线形态, 脱机处理后还可自动绘制和打印各种成果图件。(5)与传统的电阻率法相比, 成本低, 效率高, 信息丰富, 解释方便。 (二)高密度电阻率法采集系统:随着技术的发展,高密度电法仪日趋成熟。表现在:采用嵌入式工控机,大大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采用笔记本硬盘存储数据,可以满足野外长时间施工的工作需求;系统采用视窗化、嵌入式实时控制与处理软件,便于野外操作;可实现多种工作模式的转换,计算机与电测仪一体化,携带方便。新一代高密度电法仪多采用分布式设计。所谓分布式是相对于集中式而言的,是指将电极转换功能放在电极上。分布式智能电极器串联在多芯电缆上,地址随机分配,在任何位置都可以测量;实现滚动测量和多道、长剖面的连续测量

图高密度电阻率法测量系统结构示意图 系统可以做高密度电阻率测量,又可以同时做高密度极化率测量,应用范围宽。 常用装置:高密度电阻率法在一条剖面上布置一系列电极时可组合出十多种装置。高密度电阻率法的电极排列原则上可采用二极方式,即当依次对某一电极供电时,同时利用其余全部电极依次进行电位测量,然后将测量结果按需要转换成相应的电极方式。但对于目前单通道电测仪来讲,这样测量所费时间较长。其次,当测量电极逐渐远离供电电极时,电位测量幅值变化较大,需要不断改变电源,不利于自

物探生产实习报告体会

物探生产实习报告体会 物探生产实习报告体会 生产实习体会 山程水驿,扬鞭催马 一卧沧江惊岁晚,转眼间,野外生产实习已若斑斑往事。虽然时间比较短暂,但是对于我来说,这样经历是相当有意义的。亲历物探的野外工作环境,仿佛在正如歌曲《我为祖国献石油》中唱的:锦绣河山美如画,英雄扬鞭催战马。我且从学习认知和职业认识两方面谈谈自己在实习期间的体悟。 学习认知 这是我人生当中的第一次跟随地震勘探队亲身经历野外生产实习,在这里我学到了在学校里学不到的很多东西,也认识到了自己还有很多的不足,真是受益匪浅。 一、自主学习的意识 地震勘探野外生产实习除了早上集合统一去观摩地震勘探作业,其他时间不像在学校里学习那样有硬性要求的上课时间和考试,而是一切要自己主动去学去做。只要你想学习,学习的时间和内容还是很多的。无论是带队老师还是物探队职工,都从不吝惜他们的经验来指导我们实习,他们总是十分乐意为我们解答种种工作上的困惑。我们主动思考,发现问题,不懂就问,很多工作上的小常识和小技巧从那些工人老师傅的口中得知。 二、温故知新的理念 每天实习之后,晚上还有很充足的时间,可以把当天的学习笔记和现场照片整理一下,写一个日志,做一个小结,这使得在以后写总结报告时更方便一些。同

时,知晓第二天是跑野外还是听讲课。如果是听讲课,那么有哪些地方将要重点听听,有哪些问题准备请教老师;如果是跑野外,在心里规划一下第二天实习应该注意些什么,实习过程中要记录一些什么,实习有对知识准备的哪些要求。这些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三、积极进取的态度 在生产实习中,不只简单地为了应付一门必修课,而且同时也提高了自己野外勘查工作的素质。像我们这样没有实际工作经验的学生,更需要通过多做事情来为以后的工作积累一些经验。特别是,这次野外生产实习是大学里唯一一次现场观摩学习地震勘探作业的机会,非常难得。如果态度不够积极,思想不够端正,就可能就把仅有的实习学习时间给荒废了。所以平时就更需要主动争取多做事,这样才能多积累多提高,对大学本科毕业就业进入岗位后能快速上手,有相当大的帮助。 四、团队精神的塑造 通过跟随川庆勘探采集项目部去野外看他们施工,我们深切体会到工作往往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一个团队的事,而物探资料采集项目便是需要一个团队共同完成一个工作。从测量组放样到爆炸组安置炸药,从仪器组内部指挥到外部布置检波器,6公里测线长度二维工区作业在团队运作中显得有条不紊。一个企业对员工团队精神的能力要求是至少要有与别人沟通交流的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合理的分工可以使大家在工作中各尽所长,配合默契,团结合作,共赴成功。职业认识 野外生产实习,我们可以直观地看到并体验自己未来工作的职业环境,是我作为一名物探学生从校园心理通往职场心理的桥梁和转折点。在单位领导的讲解和自己亲身的体验下,我对物探工作有了一定的职业认识。

高密度电法

高密度电法 地质14-1班姓名:杨栋学号:142009020117 高密度电法勘探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以及要求 在实际地质勘察的工作中,物探技术是必不可少的,其具有使用方便、快捷、成本小的优点,可以迅速的获取工程区域的相关地层地质情况。高密度电阻率法又是其中使用非常广泛的一种物探方法,是工程地质人员在今后的工作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技术手段,所以我们有必要熟练的掌插高密度电阻率法的试验方法和数据解释。本实验要求达到以下几点: 1.学会高密度电法装置的布设方法以及测线的连接方式; 2.掌插高密度电法温纳四极、偶极法两种装置的数据采集; 3.学会数据的接收及转换; 4.学会电法的数据处理及计算机作图方法; 5.需要掌插的软件有: a、BTRC2004数据接收不格式转换软件; b、RES2DINV高密度电法处理软件。 二、基本原理 高密度电阻率法是一种新兴阵列勘探方法,将多个电极,可达上百根,置于测线上,通过电极转换开关和工程电测仪便可实现数据的快速自动采集并能够进行现场数据处理、分析和成图。它是结合电剖面和电测深的直流勘探方法,它是在常规电阻率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仌然以岩土体的电性差异的为基础,研究在施加电场的作用下,地下传导电流的变化规律。但它相对传统电阻率法而言,具有观测精度高、数据采集量大、地质信息丰富、生产效率高等优点。一次布极可以完成纵、横

向二维勘探过程,既能反应地下某一深度沿水平方向岩土体的电性变化,同时又能提供地层岩性纵向的电性变化 地质14-1班姓名:杨栋学号:142009020117 的情况,具备电剖面法和电测深法的综合探测能力。 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探测深度随着供电电极距的增大而增大,当隔离系数n主次增大时电极距也逐次增大,对地下深部介质的反应能力亦逐步增加。由于岩土剖面的测点总数是固定的,因此,当极距扩大时,反映不同勘探深度的测点将依次减少。通常把高密度电阻率法的测量结果记录在观测电极的中点、深度为na的点位上,整条剖面的测量结果就表示成为一种倒三角梯形的电性分布及工作剖面。此次试验高密度电法用到两种装置: α排列,温纳装置AMNB,:Kα=2πa β排列,偶极装置AMBN,:Kβ=6πa 图1 高密度电发勘探的简单原理图 高密度电阻率法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且探测深度较深,野外采集的数据较大,仍 地质14-1班姓名:杨栋学号:142009020117 一定意义上讲提高了探测精度,相对于常规电阻率法而言,它具有以下优点: ,1,电极布设是一次完成的,这不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