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优化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优化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优化教学设计

优化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数学好玩

教材分析:

本课所学内容就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事例,让学生尝试从优化的角度在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的方案,初步体会运筹思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在解决问题中的运用。

学情分析:

优化问题是人们经常要遇到的问题,四年级的学生可以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结合创设的问题情境,自主观察、操作、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但从不同的方法中选择最优方案还有点难度,需要教师适当引导,扩散思维,进而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生活优化问题的合作探究,感悟合理、快捷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初步感受统筹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尝试用统筹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逐渐养成科学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从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中寻找最优化方案,体会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

难点:学会根据具体时间的情况,通过调整事件顺序,合理安排时间。

教学准备:课件、沏茶工序图片、三个圆片、学习单

教学过程:上课,师生互相问好

一、情境导入

孩子们,今天啊,李阿姨要到小明家去做客,但是小明有一件事想请大家帮帮他,到底是什么事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探索新知

(一)活动一沏茶

1.同学们,妈妈想请小明做什么事呢?指名说(预设:生1:沏茶,生2:烧壶水沏杯茶)

2.那你认为沏茶需要做哪些事呢?(指名说:烧水、拿茶叶......)是的,通常我们沏茶要做这些事,一起来看看。(出示课件)你得到哪些信息?(指名读信息)

3.的确,要想沏一杯茶,需要做这么多事情,那这些事情都能同时做吗?(不能)那你准备怎么做?(预设:先做洗水壶再......)同意他的说法吗?(预设1:同意;预设2:不同意,那你是什么想法说一说?)

4.合理安排时间,要考虑好各项事情的先后顺序。通常我们一般用“→”表示先后顺序。(板书:先后顺序→)

5.小明到底遇到什么样的问题了呢?指名说(预设:怎样才能尽快地让客人喝上茶?)“尽快”二字怎么理解呢?(预设:用最快的或最短的时间做事)

6.小组合作摆一摆、写一写、算一算

学习要求:

(1)用摆一摆、画一画、写一写等形式表示出沏茶过程。

(2)合理安排,计算出你一共用了多少时间?(列式)

下面,就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吧!

师巡视指导,收集不同方案

7.展示学生不同的方案

(1)老师从你们当中挑选了几种方案,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预设1:14分钟,全部工序时间加起来:列式: 1+1+8+2+1+1=14(分钟)洗水壶→接水→烧水→洗茶杯→找茶叶→沏茶跟这种方法一样的同学举手?

预设2:11分钟,先洗水壶1分钟再接水1分钟再烧水用了8分钟,烧水的同时可以去洗茶杯,找茶叶,最后再沏茶1分钟。列式:1+1+8+1=11(分钟)跟这种方法一样的同学举手?(我准备:流程图)

预设3:洗水壶→接水→烧水(找茶叶)→洗茶杯→沏茶列式:1+1+8+1+1=12(分钟)...... )(2)学生比较选择最合理的安排方法

比较这3种设计方案,哪一种是最节省时间的安排?(第二种)

师:在哪节省了时间?节省了多长时间?(指名说,预设:在等待水开的时间可以洗茶杯,找茶叶,就节约了3分钟。)你真善于思考!

(3)看来,合理安排时间,不但要考虑事情的先后顺序,还要把能同时进行的事情同时进行,这样才能更节省时间。(板书:同时进行)这种思想就是“优化”思想。(板书:优化)

(4)谁能把优化的方案再说给大家听?(指2人说)

8.巩固练习

请看大屏幕:下面是妈妈做早饭的过程及时间:淘米2分、煎鸡蛋5分、倒牛奶1分、熬粥20分、拌咸菜5分。其中( )的同时可以( )、( )、( ),( )必须先做,妈妈做完这些家务最少用( )分。

小结过渡:对,能同时做的事情同时做,合理安排就会节省时间,这就是时间的优化。(板书:时间)看来同学们已经学会了合理利用时间。

(二)活动二烙饼

过渡:李阿姨和妈妈聊得很开心,不知不觉午饭时间快到了,妈妈准备用最拿手的烙饼招待李阿姨。

1.出示情境,通过妈妈的介绍,你得到了哪些信息?(指名生回答信息)

(1)谁知道烙一张饼要几分钟,怎么想的?(预设:正面3分钟+反面3分钟=6分钟)(3)烙两张饼呢?怎么想的?

(预设1:12分钟。有不同想法吗?预设2:6分。说说你的想法?(预设:锅里同时放2张饼,先烙正面,再烙反面,也只要6分钟) 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同意)(4)烙1张饼要6分钟,烙2张饼也要6分钟,这为什么呢?(生说:因为两张饼同时烙会节省时间。)

(5)小结:锅里始终保持有2张饼,可以节约时间。

2.那现在李阿姨、妈妈和小明每人吃1张饼,需要烙3张饼,怎么烙才能让大家尽快吃上饼?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

(1)小组探索并讨论烙3张饼的方法.

(2)用圆片代表饼,演示烙饼过程.

(3)组织语言,把你烙饼过程及所需时间记录下来.

3.汇报方案:谁来说一说:烙3张饼,怎么才能让大家尽快吃上饼?

(预设:方案1:一张一张地烙:3ⅹ6=18分钟跟这种方法一样的举手?

方案2:先烙2张,再烙第3张:3ⅹ4=12分钟跟这种方法一样的举手?还有其他方法吗?(预设1:有,方案3:9分钟。指名到展台展示操作方法并说过程。是这样的吗?教师ppt展示一下,这回你们听明白了吗?(明白了)好,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一边操作一边这种烙法。(指1人说)预设2:没有,老师这有一种方案,咱们一起看一下(ppt出示)

你们看明白了吗?好,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一边操作一边这种烙法。(指1人说))

4.哪种方案能尽快让大家吃上饼?

最佳方案3,为什么?(预设生:时间少)你从这个方案中观察到了什么?(预设1:锅里同时有2张饼。预设2:锅里始终有2张饼,节省时间。)

师小结:对,锅里始终有2张饼,不让锅空多余的地方,就会节省时间,这就是空间的优化。(板书:空间)像方案3这样的烙饼方法是交替烙饼的方法,用交替烙饼法既可以节约时间又可以节省能源,这就叫合理安排(板书:合理安排)

5.拓展问题,观察发现

过渡:刚才我们烙了3张饼,如果3张饼不够吃怎么办呢?(预设生:继续烙;多烙几张)

(1)那如果要烙4张饼,5张饼,怎样按排最节省时间?(生直接汇报,填表格,预设:4张饼:2张2张地烙: 2×6=12分钟;5张饼:2张和3张: 6+9=15分钟。)(2)有了之前的烙饼方法,你们觉得6张饼、7张饼、8张饼,该怎样烙才能节省时间呢?(生自己完成表格)

交流汇报:6张饼:3次2张地烙:3×6=18分钟;7张饼:2次2张和3张:2×6+9=21分钟;8张饼,4次2张地烙:4×6=24分钟(继续填表格)

(3)看一下表格:你有什么发现?

观察与思考:从表中你发现了哪些规律?

(预设1.饼数是双数时,两张两张地烙,最省时间;饼数是单数时,先两张两张地烙,后三张用最优方案最省时间;

预设2:4张饼(2,2);5张饼(2,3);6张饼(2,2,2);7张饼(2,2,3);8张饼(2,2,2,2);9张饼(3,3,3,);10张饼(2,2,2,2,2)。

预设3:每多烙一张饼,时间就多用3分钟。平均烙一张饼是3分钟的时间。

预设4:从烙2张饼开始,所用时间是张数的3倍。用饼的张数乘3就可以算出最短时间了。

小结:根据我们发现的这些规律,那你说妈妈烙12张饼最快需要几分钟?(指名说)怎么烙?那13张饼呢?

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数学优化,优化就是告诉我们做事情时,合理安排,就可以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我们在生活中也会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

四、巩固练习,适当拓展

过渡:同学们,这节课知识学会了吗?真的假的?那我考考你!

1.小红放学后回家煮饭,做好饭最少要28分钟,你能想出她是怎样合理安排时间的吗?

2.判断:这样安排时间合理吗?为什么?

北北边走路边在马路上踢球。(不合理)

(小结:合理安排时间,不但要考虑节省时间,还要考虑人身体的健康和安全,更要讲究科学。)

3.妈妈煎鸡蛋,每次最多煎2个鸡蛋,2面都要煎,每面需2分钟。

(1)妈妈用了8分钟,你知道妈妈煎几个鸡蛋吗?是怎样煎的?

(2)如果煎鸡蛋用了14分钟,你又知道妈妈煎几个鸡蛋?是怎样煎的吗?

五、课堂总结

时间过得真快呀!一晃这节课就要结束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六、你知道吗?(介绍华罗庚)

过渡:像研究泡茶、烙饼等这样看似简单的优化事情,也能成为数学家,你们信不?请看(出示课件)

华罗庚爷爷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他最早在我国提出了数学中的“优选法”理论——“合理安排”问题,并宣传推广了合理安排的思想和方法,为人们节约资源,提高效率做出了巨大贡献。现在这些思想已经形成了数学中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分支──运筹学。(预设:时间够用就读,时间不够用就不读学生自己看,给点点时间后问:你们看完了吗?)教师总结:

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培根。

这节课上到这,课后请你收集整理优化的事例,写成数学日记。

下课,同学们再见!谢谢大家!

七、课后作业

课后收集整理优化的事例,写成数学日记。

八、板书设计:

优化

时间空间

合理安排先后有序同时完成

步云山温泉小学

佟欢欢

六年级数学下册 总复习——行程问题一课一练 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行程问题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 1.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第一小时行了65千米,第二小时行了全程的,这时超过中点1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 从甲地到乙地,大车要行6小时,小车要行4小时,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在离两城公路中点36千米处相遇,求甲乙两城之间的距离。 3. 一列快车从甲地到乙地需要20小时,一列慢车从乙地到甲地需要30小时,两车同时从两城相向出发,相遇时,慢车距离甲地还有1080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4. 客货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经过8小时相遇后,客车继续向前开出到乙地还要4小时,已知客车每小时比货车快35千米,甲乙两地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5. 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甲乙两站相对开出,经3小时相遇,相遇后继续行驶,又经过2小时客车到达乙站。已知货车每小时比客车少行30千米。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6. 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相遇后两车继续向前行驶,当摩托车到达A地,汽车到达B地后,两车立即返回。已知第二次相遇距A地还有130千米,汽车与摩托车的速度比是,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7.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每小时少行10千米,就会比计划时间多走,如果速度提高,就会比计划少用2小时,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8. 甲乙两人同时从东镇到西镇,当甲走了全程的时,乙只走了9.6千米,当甲到达西镇时,乙距

西镇还有全程的,求东西两镇相距多少千米? 9. 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A往B驶出,出发后,甲乙两车速度比是,当甲车行至中点时,乙离中点还差60千米,当乙车到达中点后,速度提高了50,当甲车到达B地时,乙离B地还有多少千米? 10. 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出发时候,甲乙的速度比是,相遇后,甲速减少20,乙速增加,这时当甲到达B地时,乙离A地还有10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1. 甲车行3小时的路程乙车要行5小时,甲乙两车同时从A出发向B地行驶,甲车到达B地后立即返回,在距B地60千米处与乙车相遇,当乙到达B地时,甲车距A地还有多少千米? 12. 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80千米,乙每小时行全程的10,当乙行的路程与未行的路程比是时,甲车再行全程的,可到达B地,求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3. 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出发时,他们的速度比是,他们第一次相遇后,甲的速度提高了,乙的速度提高了,这样当甲到达B地时,乙离A地还有14千米,那么AB两地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14. 甲乙两个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同向而行,经过4小时15分钟,是甲在C处追上乙,这时两人共行了41千米,乙从A到B要行1小时45分钟,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北师大版数学图案设计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图案设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6页“图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运用图形的变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2、结合图案设计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教学重、难点】 1、能够有条理地表达一个简单图形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的过程。 2、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教具、学具准备】 1、三角尺、直尺、彩笔、圆规、硬纸板、剪刀、图钉、胶带。 【个性化修改】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说明 一、创设情境 1、欣赏生活中美丽的图案: 2、你看到的这些生活中的美丽图案,你有何感想? 3、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制作美丽的图案。 二、观察、分析图案: 1、课件展示教材中的花瓣图案。让学生观察后说一说这些图案是如何得到的,是由哪个基本图形通过怎样的变换方式得到的? 2、小组内进行交流. 3、小组代表汇报研究结果。(汇报花瓣图案分别是由哪个基本图形变换过来的?通过怎样的操作得来的?) 4、你还有其他方法吗? 5、 6、教师小结: 其实很多美丽的图案都是由基本的图形通过变换而来的,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可以找到其规律。 三、设计图案。 1、独立完成书37页练一练1题、2题。

2、小组合作设计图案。(组长汇报交流的结果。) (1)作品展示:把学生画的图案全部张贴在教室的四周,全体学生下座位参观作品。 (2)学生评价:选对你印象最深的作品进行评价,比一比看谁评价得好。 五、课堂小结: 1、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互相学习、互相合作,又学到了不少的知识,给大家说一说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感想? 2、教师激励学生,提出希望。通过欣赏生活中美丽图案,激起学生对美丽图案的探究欲望,唤起学生制作图案的兴趣。 通过再次欣赏花瓣图案,观察分析图案的构成,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会图案设计的基本过程。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自由讨论,鼓励学生采用不同方法交流。注重培养学生想象和操作相结合,分析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研究空间图形的能力、初步的空间观念,体验活动成功的喜悦。 通过学生的作品展示,使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让学生对别人作品多种形式

北师版行程问题应用题大全

【行程问题】 速度×时间=路程v ×t = s 【相遇问题】 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路程( v1 + v2 ) ×t相遇= s相遇 【追及问题】 速度差×追及时间=相差路程( v1 - v2 ) ×t追及= s追及 【相遇点距离中点问题】 遇点中点距离×2÷速度差×速度和=总路程 s遇中×2÷( v1 - v2 ) ×( v1 + v2 )= s总 ★1 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3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问:两人几小时后相遇? ★2 一列货车早晨6点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45千米,一列客车从乙地开往甲地,平均每小时比甲车快15千米,已知客车比货车晚发车2小时,中午12点时两车同时经过中途的某站,然后不停地继续前进。问:当客车到达甲地时,货车距离乙地还有多少千米?★3 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在距中点32千米处相遇。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4 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32千米,4小时后,剩下的路比全程的一半少8千米,如果改用每小时56千米的速度行驶,再行几小时到乙地? ★5 甲乙二人上午8时同时从东村骑车到西村去,甲每小时比乙快6千米。中午12时甲到西村后立即返回东村,在距西村15千米处遇到乙。求东西两村相距多少千米? ★6 甲乙二人上午7时同时从A地去B地,甲每小时比乙快8千米。上午11时到达B地后立即返回,在距离B地24千米处相遇。求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环形跑道问题】 同向跑:追及问题 背向跑:相遇问题 ★7 在400米的环形跑道上,甲乙两人同时起跑,如果同向跑3分20秒相遇,如果背向跑25秒相遇,已知甲比乙跑得快,求甲乙两人的速度各是多少? ※作业 1、小玲每分钟行100米,小平每分钟行80米,两人同时从学校和少年宫相向而行,并在离中点120米处相遇,学校到少年宫有多少米? 2、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65千米。当摩托车行到两地中点处,与汽车相距75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小轿车每小时行60千米,比客车每小时多行5千米,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向而行,在距中点20千米处相遇,求甲乙两地之间的路程。 4、甲乙二人同时从A地到B地,甲每分钟走250米,乙每分钟走90米。甲到达B地后立即返回A地,在离B地3.2千米处相遇。A、B两地之间相距多少千米?

北师大版三年级音乐下册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备课本 (2017年2月至2017年6月) 学校: 小学 所教学科: 音乐 所任班级: 三年级 教师姓名:

编号: 教育局教研室编制 目录 第一单元童趣 聆听〈快乐宝贝〉《对鲜花》 欣赏《在钟表店里》 第二单元可爱的家 表演《小船》,《可爱的家》 欣赏《内依巴河》《布娃娃》

第三单元农家孩子的歌 聆听《小瓜棚》 欣赏《森林打水车》 《冬瓜南瓜》 《嘎妞妞》 第四单元绿色的梦 欣赏表演《苗岭的早晨》 唱歌《少先队植树造林歌》 表演《森林的故事》 第五单元小乐队 聆听《法国号》 欣赏《紫竹调》 第六单元歌声中的回忆 聆听《小背篓》 聆听《卖报歌》 欣赏《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 第七单元五十六朵花 唱歌〈幸福花儿开心上〉

表演〈金瓶似的小山〉 唱歌〈嗯嗨呀〉 第八单元器材的生活 欣赏《小松树》 唱歌《白鸽》 欣赏《蓝天白云跟我来》 小学音乐三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1、从音乐科的特点出发,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方针,为提高民族素质奠定基础,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学科教学中。 2、正确处理知识的逻辑顺序,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选择教学内容,努力处理好内容的浓度和广度。 3、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两者之间的协调关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8个单元,后面还有选唱选听的歌曲共四首。每一课都有一个主题,每课都包含“唱歌”、“欣赏”“活动”等内容。 在本册中,歌曲内容健康生动活泼,体现了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指导学生有表情自信地演唱基础上进行有关爱国主义的教育以及体验各种生活的乐趣,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音乐知识有:节奏的把握、人声的分类、各音符的掌握、四分休止符的学习和音乐家聂耳的故事等等。活动和音乐童话剧是教材的特色之一,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兴趣,更好的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并达到多种技能的综合运用;通过表演童话音乐剧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得到乐趣和教益,以音乐为主线的综合艺术实践,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音乐。整册教材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的兴趣为动力,充分体现玩中学、学中玩。 三、学生分析: 1 学生人数多,不太易于管理,要有适当的方法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小学生好动,还有一部分学生顽皮,但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 3 现在的小学生智力水平相对高,动手能力也较强。 4 思维活跃,富有创造性,应加强对学生的正确引导。 5 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6 虽然已经是小学阶段的第三年了,但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上课习惯还是非常重要(正确的演唱姿势、上音乐课的习惯、游戏的规则等等)。 四、教学目标:

新北师大版比例的认识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版比例的认识 教学设计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比例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16页《比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2.在比的知识基础上引出比例的意义,结合实例,培养学生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教学方法】引导法。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你能根据以前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这几个问题吗? 1.什么是比? (1)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300千米,写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并化简。 (2)小明身高1.2米,小张身高1.4米,写出小明与小张身高的比。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 :16 1/3 :2/5 4.5 :2.7 10 :6 二、探索新知

1.用ppt课件出示课本情境图。 (1)观察课本情境图。(不出现相片长、宽数据) ①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②图中图片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2)你知道这些图片的长和宽是多少吗? (3)这些图片的长和宽的比值各是多少? A.6 ∶4= B.3∶2= C.3∶8 = D.12∶8= E.12∶2= (4)怎样的两张图片像?怎样的两张图片不像? ①D和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相等,12∶6=8∶ 4,所以就像。 ②A长与宽的比是6∶4,B长与宽的比是3∶2,6∶4=3∶2,所以就也像。 2.认一认。 图D和图A两张图片,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相等,图A和图 B两张图片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板书:12∶6=8∶4 6∶4=3∶2 (5)什么是比例? 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从比例的意义我们可以知道,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因此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 什么?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的,怎么办?”

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数学行程问题(一)

行程问题(一) 例题1: 两辆汽车同时从某地出发,运送一批货物到距离165千米的工地。甲车比乙车早到8分钟,当甲车到达时,乙车还距工地24千米。甲车行完全程用了多少小时?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已知甲车比乙车早刀8分钟,当甲车到达时,乙车还距工地24千米”。这句话的实质就是:“乙48分钟行了24千米”。可以 先求乙的速度,然后根据路程求时间。也可以先求出全程165千米是24千米的多少倍,再求甲行完全程要用多少小时。 解法一:乙车速度:24÷48×60=30(千米/小时) 甲行完全程的时间:165÷30—4860 =4.7(小时) 解法二:48×(165÷24)—48=282(分钟)=4.7(小时) 答:甲车行完全程用了4.7小时。 练习1: 1、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420千米。两辆汽车同时从甲地开往乙地。第一辆每小时行42千米,第二辆汽车每小时行28千米。第一辆汽车 到乙地立即返回。两辆汽车从开出到相遇共用多少小时? 2、A 、B 两地相距900千米,甲车由A 地到B 地需15小时,乙车由B 地到A 地需10小时。两车同时从两地开出,相遇时甲车距B 地还有多少千米? 例题2: 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站相向开出。第一次在离东站60千米的地方相遇。之后,两车继续以原来的速度前进。各自到达对方车站后都立即返回,又在距中点西侧30千米处相遇。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西 东图33—1 从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站相对开出到第二次相遇共行了三个全程。两辆汽车行一个全程时,从东站出发的汽车行了60千米,两车走三个全程时,这辆汽车走了3个60千米。这时这辆汽车距中点30千米,也就是说这辆汽车再行30千米的话,共行的路程相当于东、西两站路程的1.5倍。找到这个关系,东、西两这站之间的距离也就可以求出来了。所以 (60×3+30)÷1.5=140(千米) 答:东、西两站相距140千米。 练习2: 1、两辆汽车同时从南、北两站相对开出,第一次在离南站55千米的地方相遇,之后两车继续以原来的速度前进。各自到站后都立即返回,又在距中点南侧15千米处相遇。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完整版)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行程问题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行程问题 姓名 1.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在离中点32千米相遇,A、B两地间的距离是()千米。 2.甲每分钟走50米,乙每分钟走60米,丙每分钟走70米,甲、乙两人从A 地,丙一人从B地同时相向出发,丙遇到乙后2分钟以遇到甲,A、B两地相距()米。 3.一列慢车在上午9点钟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由甲城开往乙城,另有一列快车在上午9点30分以每小时56千米的速度也从甲城开往乙城,规定同方向前进的两列火车之间相距不能少于8千米,问:这列慢车最迟应该在(点分)停车让快车超过。 4.一只兔子奔跑时,每两步都跑1米,一只狗奔跑时,每两步都跑3米,狗跑一步,兔子能跑三步,如果让狗和兔子在100米跑道上跑一个来回,那么获胜的一定是()。 5.在400米环形跑道上,A、B两点相距100米,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点同时出发,按逆时针方向跑步,甲每秒跑5米,乙每秒跑4米,每人每跑100米,都要停10秒钟,那么,甲追上乙需要()秒钟。` 6.甲、乙二人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12千米,乙每小时行10千米,两人在距中点3千米相遇,A、B两地之间相距()千米。7.张明、李军和赵琪三人都要从甲地到乙地,早上6时张、李两人一起从甲地出发,张明每小时走5千米,李军每小时走4千米,赵琪上午8时才从甲地出发,傍晚6时,赵、张同时到达乙地,问赵琪是在什么时候追上李军的?(点分) 8.上午8时有一列货车以每小时48千米的速度从甲城开往乙城,上午十时又有一列客车以每小时70千米的速度从甲城开往乙城,为了行驶的安全,列车间的距离不应少于8千米,货车最晚应在(点分)停车让客车通过。9.龟兔赛跑,全程2000米,龟每分钟爬25米,兔每分钟跑320米,兔自以为速度快,在途中睡了一觉,结果龟到了终点,兔离终点还有400米,兔在途中睡了()分钟。 10.甲、乙、丙三人,甲每分钟走20米,乙每分钟走22米,丙每分钟走25米,甲、乙从东镇,丙从西镇,同时相对出发,丙遇到乙后,10分钟再遇到甲,两镇相距()米。 11.狗追狐狸,狗跳一次前进2米,狐狸跳一次前进1米,狗每跳两次时狐狸恰好跳3次,如果开始时狗离狐狸有30米,那么狗跑()米才能追上狐狸。12.一只狮子和狗进行50米来回跑比赛,狗跑一步长2米,狮子跑一步长3米,狗跑三步的时间狮子只能跑两步,()能胜。 13.甲乙两站相距480千米,快车在上午5时从甲站开往乙站,慢车同时从乙站开往甲站,两车在上午11时相遇,下午3时快车到达乙站后,慢车还要继续行驶()小时才能到达甲站。

桥之思(北师大版)教学设计

桥之思(北师大版)教学设计 Teaching design of Qiaozhisi (Beijing Normal University Edition)

桥之思(北师大版)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 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 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 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 修改调整及打印。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曲放松一下,注意听啊,听后你可要告诉大家,它唱的是什么。 (播放桥的歌曲) 师:谁来说说,它唱的是什么呢? 师:你听的真仔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桥有关的课文,板书课题:桥之思。在我们的生活中,桥必不可少,它装点着乡 村和城市,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各 种各样的桥吧。 (课件:播放各种桥的图片,师解说其中的几种) 师:这么多形态各异,造型优美的桥,引发了作者樊发稼许 多的思考,相信同学们也一定对它们很感兴趣,也许会引发你更 多的思考,那就让我们赶紧来读读课文吧。 二、整体感知 1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不通顺的 地方多读几遍,不要忘记正确的读书姿势啊。开始吧。

2 师:课文读完了,生字朋友你们都认识了吗?同位两个比比赛,看谁读得准记得牢。 (同位互相检查) 师:生词朋友们来了,看看你们是不是都认识它们了,注意了,我可不一定叫到谁啊,一个人读——小组读——大组读——全班读。 (出示生字词 幽静碧波粼粼魅力交*巍峨雄伟构筑和谐) 师:全班同学再来认真地读一读。 师:声音响亮,读得又准确,真不错!生字朋友们回到课文中你还能认出它们吗?请同学们再来认真的默读一遍课文,边读边想:你从这篇课文中都了解(知道)了什么?[这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谁来说说你都读懂了什么? (引导生用自己的话大体谈一谈) (生大体谈谈,谈到第一小节中的桥的功能,样式,材料)师知道了这么多桥的知识,真了不起!那么桥有这么多的功能(样式,材料),你是从哪知道的? (生:第一小节) 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小节,你还读懂了什么? (生交流) (说全了后)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行程问题》练习题

三下《行程问题1》练习题 基础知识 填空 1.测量或计算图形面积大小时要用()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2.在一个长12dm,宽比长少4dm的长方形里,剪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面积是(),剩下的部分是一个(),它的周长是(),面积是()。 3、把面积是1平方米的正方形,平均切成100个小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4.有一块长12dm,宽4dm的长方形红纸,可以剪成()块边长是2dm的正方形。5.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6、 2 4 × 1 2 4 8 …()×() 2 4 …()×() 2 8 8 …()+() 判断 1、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其面积一定相等。() 2、边长4cm的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相等。() 3、用8个1cm2的正方形无论拼成什么样的图形,面积都是8cm2。() 4、用3个边长1cm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是3cm2,周长是8cm。()5.如果一个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相等,那么肯定正方形的面积大。() 6、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对称图形。() 7、一个苹果分成两块,笑笑吃了一块,吃了苹果的二分之一。() 8、一张普通邮票的面积是6平方分米。() 9、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选择 1、下面()组汉字都是轴对称的。 A、美国 B、金山 C、春天 2、一张边长为12dm的正方形纸板,最多可以剪成边长为4dm的小正方形()。 A、9 个 B、3 个 C、18 个 3、用一根长20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 A、 25米 B、 20平方米 C、 25平方米 4、一个长方形的长扩大3倍,宽扩大2倍,面积扩大()倍。 A、5 B、3 C、6

数学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画一画教学设计

画一画 甘肃省会宁县北关小学连君利 一课时 教学内容 画一画。(教材第44~45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像。 2.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得到它所对应另一个变量的值,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和积极参与的良好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理解用图像认识正比例关系,并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得出另一个变量的值。 难点:能在图中根据一个变量的值得出它所对应的另一个变量的值。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正比例的知识,请同学们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1)每行人数一定,总人数和行数。 (2)长方形的长一定,宽和面积。 (3)长方体的底面积一定,体积和高。 (4)分子一定,分母和分数值。 (5)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和宽。 (6)一个自然数和它的倒数。 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看一场电影,你们高兴吗?(生齐:高兴)那我来问你,假设每人的票价是2元,我们全班45人,一共需要带多少元钱呢? 二.自主探究 师: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44页,填写表格。(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第1个问题) 学生填写,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师:观察表中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生1:所付票费随着看电影人数的增加而增加,且人数扩大2倍,票费也扩大2倍。 生2:所付票费与看电影的人数的比值是2,所以它们成正比例。 师:你们说得很好,那么能不能用图来表示这种关系呢?(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第2个问题)你准备怎样观察?发现了什么? 生1:看看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 生2:横轴表示看电影的人数,纵轴表示所付的票费。 生3:我发现横轴上1格表示1人,纵轴上1格表示1元。 生4:每一个点都有对应的一组数。 师:下面我们分小组来观察,完成后面的问题。(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第3个问题) 要求: ①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交流。 ②有困难的学生可以举手寻求帮助。 ③每组要提出一个问题,挑战其他组。 ④连接各点,你有什么发现? 小组开始交流,教师巡视。 小组汇报。 小组1:点A表示5人看电影所付票费是10元,也就是5的2倍是10。 师:哪个小组能根据表格说说其他各点的意思? 小组2:我们小组发现所描的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师:为什么会在同一条直线上呢? 生:因为纵轴上的数是横轴上的2倍,每次增加的都一样。 师:如果有一个点是(100,200),那么这个点是否也在这条直线上呢? 生:因为这个点表示100人看电影的票费是200元,纵轴上的数也是横轴上的2倍,所以这个点也在这条直线上。 师:当一个数按固定倍数随另一个数增长时,所绘出的图形是一条直线。 (课件出示:按顺序连接个点) 三.探究结果汇报 师:这节课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生1:用图的形式可以直观地表示两个成正比例的量的变化关系。 生2:当两个变量成正比例时,所绘成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生3:利用图可以进行估算,利用估算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画一画 正比例图像是一条通过原点的直线。 图像上任意一点都能在横轴和纵轴上找到相对应的点,以此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一画”的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正比例图像,会

北师大版《比的化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比的化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比的化简》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比的化简》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52——53页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化简比的方法。教材联系学生的生活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比的意义的理解,进一步感受比、除法、分数的关系,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学会化简比的方法。 二、学生分析 在这之前,学生早已学过“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最近又认识了比,初步理解了比的意义,以及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大部分学生能较为熟练地求比值。比较而言,实际上化简比与求比值的方法有相通之处,那么借助知识的迁移能帮助学生顺利理解掌握新知识。 三、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让学生体会化简比的必要性,进一步体会比的意义。 2、在观察、比较中理解什么是化简比,会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促进知识迁移,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4、体验知识的相通性以及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正确运用商不变的性质或分数的基本性质来化简比。 教学关键:理解“化简比”。 五、教学准备:两杯蜂蜜水,小黑板。 教学过程: [小学教学设计网-更多数学教案] (一)情境引入 老师:不少同学已经发现今天讲台上多了两个杯子,这是老师课前分别调制好的两杯蜂蜜水。你现在能判断出哪杯蜂蜜水更甜吗? 你们需要老师提供什么信息?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数据信息: 蜂蜜水 (1)号杯:2小杯 18小杯 (2)号杯:30毫升 270毫升 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联系最近我们所学的知识,你想到了什么? 随学生回答板书: (1)号杯 2:18 蜂蜜与水的比 (2)号杯 30:270 (先是直接结合情境提出问题“哪杯蜂蜜水更甜”,意在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其自己意识到,不知道两杯

2020北师大版六年级(上)行程问题数学培优典型例题(教师版)

2020六年级(上)数学培优行程问题典型例题(教师版)例题1:甲乙两船从相距42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船每小时行28千米,乙船每小时行32千米,几小时两船相遇? 解析: 420÷(32+28)=7(小时) 答:两船开出7小时相遇。 例题2:甲乙两船从相距420千米的两地同时相向而行,7小时相遇,甲船每小时行28千米,问相遇时乙船行了多少千米? 解析: 420-28×7=224(千米) 答:相遇时乙船行驶224千米 例题3:两辆汽车从同一地点向相反的方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0 倍,两车同时开出几小时后相距285千米?千米,是乙车速度的11 9 解析: (50+50÷11 )=95(千米) 9 285÷95=3(小时) 答:两车开出三小时相距285千米。

例题4: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299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52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0千米,几小时后两车第一次相距69千米,再经过几小时两车第二次相距69千米? 解析: (299-69)÷(52+40)=2.5(小时) (299+69)÷(52+40)-2.5=1.5(小时) 答:2.5小时两车第一次相距69千米,再经过1.5小时第二次相距69千米。 例题5: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途中相遇,相遇时距离A地90千米,相遇后两车继续以原来的速度前进,到达目的地后立刻返回,在途中第二次相遇,这时,相遇点距离A地50千米,以知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时间是4小时,求甲乙两车的速速? 解析: 甲的速度:90÷(4÷2)=45千米/小时 乙的速度:(90+50)÷4=35千米/小时 答:甲车的速度是45千米每小时,乙车速度是35千米每小时。 例题6:甲船从东港岛西港要行6小时,乙船从西港到东港要行4小时。现在两船用时从东西两港出发,相向而行,结果在离中点18千米的地方相遇。相遇时甲船行了多少千米? 解析:

北师大版人民币兑换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人民币兑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通过人民币兑换的教学让学生明白人民币在生活的重要价值,并理解、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求近似值的方法 2、难点:理解人民币与外币相互兑换的的汇率与方法。 三、教学流程: 1、导课 师:前两周我们学习了小数的乘法和除法,今天我们把所学的知识进行应用,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与我们密切相关的事物是什么?从中导出课题——人民币兑换 2、引导学生感知外币与人民币的价值: (1)、师先请学生说一说你知道哪些外币,如果你和你的爸爸、妈妈想去外国旅游、探亲;应怎样办呢?然后老师课件出示汇率表 (2)、男女生各自读一条中国银行05、9月的一天的兑换率,便读边感受。(同时可以介绍现在人

民币与美圆的兑换利率1美元=7.0002元人民币,与XX、9比现在人民币已经升值约13.5%)。 3师问:港币和人民币谁更值钱? 生答:港币 4、师:美元和人民币谁更值钱? 生:美元 请学生说明道理:一美元可以换取我们8块多钱,所以美元价值大些。 5、带着感觉齐读:欧元与人民币的兑换率,同理类推。适时情感渗透,我们从小要立志报国的决心;只有我们国家综合国力增强了,经济实力雄厚了,我们的人民币才能在世界上更有价值。 6、师问:泰国铢和人民币谁更值钱? 生答:人民币 7、师问:你是如何知道人民币谁更值钱? 8、小组合作研究要求: (1)、每个人都要认真倾听。 (2)、循环发言,不重复别人的话。 (3)、汇报时用语:我们小组认为....... 指明小组代表汇报:我们小组认为人民币价值大些,一泰国铢只能兑换0.1967元人民币,也就是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较复杂的行程问题》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较复杂的行程问题》 一、相遇问题(两物体从两地同时相对出发) 1、两列火车同时从两个城市相对开出,6小时后相遇,已知甲车每小时行94千米,乙车每小时 行86千米.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2、甲、乙二人分别从相距3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问:二人几小时后相遇? 3、A、B两镇相距150千米,甲从A镇出发以每小时13千米的速度向B镇行驶,乙、丙从B镇与甲同时出发向A镇行驶,乙的速度为每小时12千米,丙的速度为每小时18千米,途中丙见到甲折回头向B镇走,遇见乙则又折回头向A镇走这样往返一直到三人均在途中相遇为止.请问:丙走了多少千米? 4、火车和客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而行,火车每小时行48千米,客车每小时行42千米,两车在距中点18千米处相遇,求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二、背向问题(两物体从两地出发同时相背出发) 1、甲每小时行7千米,乙每小时行5千米,两人于相隔18千米的两地同时相背而行,几小时后两人相隔54千米? 三、追及问题(两物体同时出发追赶对方) 1、下午放学时,弟弟以每分40米的速度步行回家.5分钟后,哥哥以每分60米的速度也从学校步行回家,哥哥出发后,经过几分钟可以追上弟弟(假定从学校到家足够远,既哥哥追上弟弟时,仍没有回到家) 2、某人沿着一条与铁路平行的笔直的小路由西向东行走,这时有一列长520米的火车从背后开来,此人在行进中测出整列火车通过的时间为42秒,而在这段时间内,他行走了68千米,则这列火车的速度是?

3、甲、乙两人沿运动场的跑道跑步,甲每分钟跑290米,乙每分钟跑270米,跑道一圈长400米.如果两人同时从起跑线上同方向跑,那么甲经过多长时间才能第一次追上乙?

北师大版英语六下

北师大《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教案 学期教学计划。学生情况分析经过几年的学习,学生普遍有定的英语基础,同时由于诸多因素,学生英语学习水平参差不齐,两极分化情况明显,随着教学内容难度的增大,学生学习兴趣有普遍下降的趋势,因此小学高段教学应注意1、激发学生持续的英语学习兴趣,让每位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内化对英语学习的需求。2、教给学生些学习策略,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比较、归纳,寻找学习中的些内在规律 教材的知识结构及系统分析北师大版每册书均为6个单元,其中前五个单元为新授课单元,每单元围绕个话题展,基本结构为:blackboard(展现单元核心内容)――story(整体呈现)――Words to learn,Listen to this,Talk together,Let’s sing,Read and circle ,Listen and match,Let’s find out,Touch and say,Read and write ,Listen and practice(从听、说、读、写进行技能训练)――Storytime(拓展阅读)――Self -assessment(自我反思);最后个单元为复习单元,巩固本册主要句型和语言现象。 本册涉及主要话题:Unit 7机场接人(名词性物主代词和般过去时态)Unit 8音乐会(般将来时)Unit 9体育运动(特殊疑问句)Unit 10购书(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Unit 11食品制作(描述做事程序和祈使句的用法)Unit 12餐馆就餐(整理、复习本册重点语言知识和结构) 语法:比较难 词汇:量大,其中较大部分分别在以前教学内容出现过 学期教学目的听: 能在图片、图像、手势的帮助下,听懂简单的话语或录音材料;说: 能就所熟悉的个人和家庭情况进行简短对话; 能运用些最常用的日常套语(如问候、告别、致谢、致歉等); 能在教师的帮助下讲述简单的小故事; 读: 能认读所学词语; 能根据拼读的规律,读出简单的单词; 能读懂教材中简短的要求或指令; 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或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能正确朗读所学故事或短文 写:

新北师大版《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一共有多少》教学设计 主备:王志伟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P24,P25“练一练”第1、2小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熟悉的生活背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 2、在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和与同伴合作交流活动中,探索得数是5以内数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3、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加法问题并解答。 4、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体验加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通过数数、数学符号等方式,初步体会加法(合并在一起的)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准备5根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下面请同学们猜一猜一种学习用品:“细长身体黑心肠,穿着木头花衣裳。画画写字它全会,就是不会把歌唱。” 二、探究学习,体验意义 1、有几支铅笔 (1)(课件出示图一)你找到了什么数学信息? (2)(课件出示图二)现在笑笑怎么做了?(突出“合起来”) 让我们跟着笑笑做一遍这个动作。 (3)做完这个动作,你最想问的问题是什么? (4)揭示课题:《一共有多少》 (5)现在笑笑手里一共有几支铅笔?你用什么方法得出是5支的? 2、有几只熊猫

(1)同学们还想不想猜谜语呢?猜一种动物:“是猫不捕鼠,墨镜不离眼,要问最爱啥,最爱鲜竹叶。”下面老师就带领大家去看看大熊猫(课件出示情境图)。 (2)你找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3)谁能用数学图形来表示这3只吃竹子的熊猫呢? 生:用3个圆形表示3只在吃竹子的大熊猫。(板书“○○○”) 师:用数字多少来表示? 生:3(板书“3”) 能不能也用数学图形表示这2只大熊猫呢? 生:用2个圆形表示2只在玩皮球的大熊猫。(板书“○○”) 师:用数字多少来表示? 生:2(板书“2”) (4)课件出示问题:一共有多少只大熊猫?为什么是5只,说说你的想法!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把○用红色的圈圈起来。) 师:一共是5只。(板书:5)把3和2合起来,我们可以用这个符号“+”来表示,我们把它读作“加号”。(板书加号后引导学生边跟读边书空两次) 师:这个算式读作:3加2等于5,(板书)指名读、齐读。 (5)师:现在,在这个加法算式中3代表的是? 2呢?那“+”呢?(配合手势) 谁能来完整地说一说“3+2=5”表示什么意思呢? (6)师小结:3+2=5是一个加法算式,加法是表示把两部分(或几部分)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以上环节中学生如有说出2+3=5的算式,建议加以肯定和引导,初步渗透加法交换律。下同。 三、动手操作,合作交流 师:今天的新知识你们学会了吗?老师想考考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学生同桌合作,用小棒代替“摆一摆,算一算”里的桃子、花和鸭子,动手摆一摆,算一算,并交流算式里的数字和加号各表示什么,完整地说出整个算式表示什么。最后指名全班交流。 四、巩固练习,应用提升 1、课件依次出示“说一说,填一填”的三幅情境图片。 (1)小朋友的表现真棒!小鸟也被你们吸引过来了。谁能当当小老师,来读一读题目。 师:看了这幅图,你觉得可以怎么列式呀?说说你的想法。(3+2=5/2+3=5)

五年级下册数学试题-五升六讲义第15讲 行程问题(奥数板块)北师大版

第十五讲 行程问题 板块一、相遇问题 ===??? ÷??÷? 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问题速度和总路程相遇时间相遇时间总路程速度和 例1、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每小时行56千米,乙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在离两地中点32千米处相遇。问:东西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跟踪训练1: 1、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汽车每小时行40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65 千米,当摩托车行到两地中点处时,与汽车还相距75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张、李两人同时从甲地出发去乙地,李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00米,张步行每分钟走80米,李到达 乙地后立即按原路返回,当他与张相遇时,张离乙地还有多远? 例2、小李和小张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走来,已知小张骑摩托车的速度是小李骑自行车速度的3倍, 当两人相遇时,小张比小李多行了12千米,甲、乙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跟踪训练2: 李、王两人同时从相距900米的A 、B 两地相对出发,已知李骑摩托的行驶速度是王步行速度的8倍,那么两人相遇时,各行了多少千米?

2、轿车和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城的中点处,向相反的方向行驶,4小时后轿车到达甲城,此时货车离乙城还有140千米,已知轿车的速度是货车的2倍,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例3、甲、乙两车早上8时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出发,到10时两车相距112.5千米。两车继续行驶到下午1时,两车相距还是112.5千米。A、B两地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跟踪训练3: 1、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向出发,3小时后,两车还相距120千米。又行3小时,两车又相距120千米。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匀速前进。如果各人按原定速度前进,4小时相遇;如果两人各自比原计划少走1千米,则5小时相遇。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板块二、追及问题

2020年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开学测试卷(答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开学测试卷 语文(一) 满分:100分 班级:姓名:学号:分数: 一、读拼音,写词语。(12分) xùn nàn jì chéng yāo qǐng xi shēng ()()()() jing sài kāi mù miǎn fèi hui móu  ()()()() fú xiàn wú nài yán jùn xiǎo xīn yì yì ()()()() 【答案】殉难继承邀请牺牲竞赛开幕免费回眸浮现无奈严峻小心翼翼【解析】固有词语,考查学生对课文重点词语的掌握情况。 二、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和解释,用“ ”标出。(4分) 1.事在人为(wéi wèi),为(wéi wèi)了实现自己的愿望,他努力的奋斗着。 2.天光云影共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3.为有源头活水来(事物的根由,来路水流出的地方)。 【答案】1.wéi wèi 2.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3.水流出的地方 【解析】字音、词语解释的考查。 1.根据句子意思选择。 2.代入验证。 3. 代入验证。 三、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6分) 竟:①居然,出乎意料;②终于,到底;③整个。 1.他竟夜未息,终于完成了这项任务。() 2.虽然没人教他,但他摸索了一段时间,竟学会了。() 3.学问,学问,毕竟是既要学又要问的,不能只学不问。() 【答案】1.③ 2. ① 3. ② 【解析】字义的考查,代入句子验证。

四、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12分) 囫()吞枣()然大悟清清楚() 模模糊()愣头()脑咄咄()人 张牙()爪狼()而逃浮光()金 气()吁吁不可()状憨直()朴 【答案】囵 恍楚糊愣逼舞狈跃喘名淳 【解析】课文成语,均是固定的,考查同学们识记能力。 五、选词填空。(10分) 不但……而且…… 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尽管……可是…… 不是……就是…… 1.()我去找小刚,()小刚来找我。 2.()天天的成绩优秀,()天天的体质较差。 3.()这个任务很艰巨,()我班能完成这个任务。 4.妈妈()关心我的学习,()关心我的身体。 5.()骆驼是沙漠里重要的交通工具,()人们称骆驼为“沙漠之舟”。 【答案】1.不是……就是…… 2.虽然……但是…… 3.尽管……可是…… 4.不但……而且…… 5.因为……所以…… 【解析】此题是对关联词的考查,通过日常积累,以及语言习惯,多代进去读几遍,不难得出答案。1.选择关系 2.转折关系 3.转折关系 4.递进关系 5.因果关系 六、排列错乱的句子。(6分) ()后来,诺贝尔终于发明了硝化甘油炸药。 ()他不顾亲友的劝阻,冒着生命危险反复试验。 ()诺贝尔从小就很用功,他刻苦自学了英、法、德等几国文字。 ()面对多次失败和爆炸事故,他毫不退缩。 ()这个消息很快就轰动了整个瑞典。 ()长大以后,他对研究炸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答案】(5)(3)(1)(4)(6)(2)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学生给句子排列顺序的能力。诺贝尔从小就很用功,他刻苦自学了英、法、德等几国文字。是总起的句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