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脾虚胃病

针灸治疗脾虚胃病
针灸治疗脾虚胃病

来源:中华现代中西医杂志作者:陈兴华余勇2006-8-20 摘要: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加隔姜灸治疗胃病(脾虚证)的疗效。方法在前人针灸治疗脾虚证的针灸穴位基础上筛选足三里、三阴交两穴,针后加隔姜灸。治疗前后红细胞、血红蛋白变化,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治疗前胃排空延迟者,经治疗后复查胃内钡条残留率明显降低,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加隔姜灸治疗胃病(脾虚证)的疗效方法在人针灸治疗脾虚证的针灸穴位基础上筛选足三里、三阴交两穴,针后加隔姜灸。结果经针刺、隔姜灸1疗程后,患者食后腹胀、食欲不振症状改善明显,有效率分别达91.5%、92.1%。治疗前后红细胞、血红蛋白变化,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 <0.05)。治疗前胃排空延迟者,经治疗后复查胃内钡条残留率明显降低,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本法具有取穴少、效果好、操作简便的优点,临床治疗胃病(脾虚证)提供了简便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胃病(脾虚证);针刺疗法;隔姜灸

胃病患者兼见脾虚证是临床常见的证型之。西医治疗,除

对症处理外,无特别对策。在门诊我们采用针刺加隔姜灸治疗胃病(脾虚证)患者,并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本组90例中,系我院消化科于2004年1~12月期间所收集的病例,其中门诊30例,住院60例;男54例,女36例;年龄为18~65岁之间,以50~65岁的中老年居;病程最长为2年,最短3个月,以6~12个月多见。

1.2 诊断标准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制的《中医内外妇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气虚主证:①舌质淡,舌体胖或有齿印苔薄白;②脉细弱;③体倦乏力;④神疲懒言。(2)脾虚主证:①胃纳减少或食欲差;②便不正常(溏、烂、先硬后溏、时溏时硬);③自觉胃部饱胀,食后腹胀。(3)次证:口淡不渴或渴喜热饮,口泛清涎,腹痛绵绵,或得食则减,或遇劳则发,肠鸣,消瘦或虚胖,面色萎黄,唇淡,短气,失眠不寐,排便无力,小便清长。气虚主证2个加脾虚主证2个,或气虚主证舌象加脾虚主证2个,或气虚主证舌象加脾虚主证1个加次证2个,即可诊断脾气虚证。

1.3 病例选择标准凡符合脾气虚证的诊断及辨证的患者,并排除合并有心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均可纳入试验病例。从西医病看,最常见为慢性胃炎、吸收功能不良综合征、消化不良、胃神经官能症、胃切除术后等。

1.4.1 针灸处方与治法按针灸学教材取穴方法,选取足三里、三阴交两穴,均用提插、捻转补法治疗。操作时,取双侧共四穴,先针后灸,留针30min,足三里与三阴交交替施灸,如第1天灸左侧的足三里,右侧的三阴交,第2天则灸右侧的足三里,左侧的三阴交。灸前将鲜姜切成片,厚度0.2~0.3cm,约5分硬币之厚度,面积大于艾柱的底面。再将姜片中央穿刺个小孔,

置于穴位上,然后把蚕豆大小样艾柱置于姜片上,灸4~6壮,若姜片烤干皱缩,或感觉灼热时换姜片,务必其温热透入肌肤,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1.4.2 疗程4周为1个疗程,每周5次。

1.4.3 观察项目症状、体征、舌脉变化、胃排空检测[1],血常规。

1.5 疗效判断标准

1.5.1 症状疗效(1)临床痊愈:①全部脾虚症状消失;

②受试对象所患西医诊断的主要疾病,有相应的客观诊断指标证实确有显著改善;③脾虚参考指标治疗后有明显改善。具备①、②项即可判断,③项作参考。(2)显效:①脾虚症状均有明显改善,其他主要症状全部消失。②受试对象所患疾病的客观诊断检查指标有所好转。③脾虚参考指标治疗后有所好转。(3)有效:①脾虚症状均有改善,或个别脾虚主症有显著改善。②受试对象所患疾病的客观诊断检查指标稳定。③脾虚参考指标有相应好转。(4)无效:症状无改善;所患疾病的各项客观检查无变化;脾虚参考指标亦无变化。

1.5.2 胃排空改善判断标准(1)显效:疗程结束后,胃内钡条残留率<50%;(2)有效:治疗后胃内钡条残留率>50%,但<75%;(3)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胃内钡条残留率为试

餐后4h胃内残留的标记物(钡条)占全部摄入标记物的百分比。本文观察病例有20例进行了胃排空观察(除外胃切除术后病例),分别于治疗前后行胃排空检测,对治疗前有胃排空障碍患者,在疗程结束后复查钡条排空试验。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本组90例脾虚证患者中,临床痊愈28例,显效30例,有效21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87.8%。治疗时间最短者为15天,平均发挥治疗作用时间为22天。其中对

改善患者食欲、消除腹胀症状疗效最好,改善体倦乏力疗效稍差,结果见表1。

表1 主要症状与疗效的关系(略)

从治疗效果分析,可以看出针灸足三里、三阴交对食欲减退

症状改善疗效满意,总有效率为92.1%,对消除食后腹胀也具有明显效果,总有效率为91.5%,对肢体倦怠疗效最差,总有效率为58.8%。

2.2 对舌象、脉象、红细胞等的改善作用本文90例脾虚

证患者中,表现为舌质淡、舌体胖或有齿印者,同时兼见脉细弱之征象的共82例,经针灸4周后观察患者舌脉象变化,结果舌质转为正常(舌淡红质适中,边无齿印)的有78例,脉象转为和缓的有72例,经统计学处理,二者变化差异均具有非常显著

更有合群增效之妙。本研究证实,上述两穴合用,能增强胃动力,调节患者的精神状态及心理因素,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中医的脾虚证包括三种

中医的脾虚证包括三种

中医的脾虚证包括三种脾虚包括三种:1,没有胃口吃东西、不想吃任何食物;2,消化不良,刚刚吃的东西都没有消化就通过粪便排出来;3,吸收营养的功能差。纳呆,中医症状名,指胃的受纳功能呆滞,故名,也称“胃呆”。即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的症状。如果胃口不好,常有饱滞之感的,称为“胃纳呆滞”。纳是容纳的意思。中医讲水谷(饮食)由口经食道,进入、容纳于胃,故称胃主受纳(受,接受;纳,容纳)。胃的受纳功能降低,食欲减退,又称纳呆、纳少或食少。食少纳呆之证,大抵不外虚、实两类。所谓实者,是由邪气有余,干犯胃府而致胃气不降。凡证属实者,皆有实证实脉等一派有余之象。去其有余之邪,则胃气复常,而饮食自能如常。所谓虚者,由于正气不足。其中有脾胃自身之虚者,也有由其他脏腑之虚损而累及于脾胃者。食少纳呆,无不关乎脾胃。脾胃之气健旺,升降自如,则能纳能化;脾胃之气虚或气滞,则出现食少纳呆。食少纳呆有虚实之分。其实者,或由气滞、或因湿困、或由食伤、或因热盛,皆可导致脾胃气机不畅而致食少纳呆。其虚者,不外脾胃阳气虚弱与阴血亏少。大抵实证多见于暂病,虚证多见于久病。亦有虚实挟杂者。纳呆夹杂的症状纳呆食少:伴腹胀便溏,精神疲乏,舌淡者,为脾胃气虚。纳呆脘闷:伴头身重困,便溏苔腻者,属湿邪困脾。纳呆厌食:兼见嗳气酸腐,脘痛胀痛,苔厚腻浊者,为宿食停滞。纳少厌油:兼恶寒发热者,

为感冒所致;兼疲乏身困,胁肋胀痛,或有黄疸者,属肝胆湿热。饥不欲食:兼见胃中嘈杂、灼热,舌红少苔脉细者,为胃阴不足,虚火内扰,若兼胸胁苦满或腹满,心烦喜呕,脉弦者,为少阳胆热或肝胃不和。实证之治以祛邪为主。邪气去则脾胃之气复而自能饮食。因于气滞者,多由情态不遂、喜怒不解而肝郁不疏,肝气郁结不能疏泄则脾胃之气也因而呆滞。此证之治当分久暂而辨虚实。大抵初病可见胸胁胀满或疼痛者,为肝郁不疏,当以疏肝解郁为主。若久病肝郁已解而唯脾胃受损者,宜补益脾胃。若肝郁脾虚者。湿困脾胃,也较多见,或由外湿、或因内湿,皆可困阻脾胃气机而致食少纳呆,其症多见脘腹痞闷,身肢困重,舌苔白腻,治宜芳香辛散之剂等,宣气化湿以苏醒脾胃。食伤脾胃者,在上者以消食和胃为主;在下者以导滞通腑为主。若食伤脾胃,吐泻太甚,或攻伐太过,或迁延日久,脾胃受伤而难存虚证者,按虚证治。因于热盛而食少纳呆者,多见门苦苔黄等一派热象,但清其热,热去则胃气复,自能饮食。虚证之治以补益为主,当分阴阳气血。再辨是因于脾胃自身之虚,还是由他脏之病而累及者。对脾胃阳气虚者,可用甘温补益法。若由下焦阳虚,火不生土而致者,可用(补骨脂、肉豆蔻)补命火以生脾上。若脾胃气虚而兼食滞者,可用消补兼施。至于胃阴虚者,前面已经谈过。若由肾阴不足或血虚而致者,可用滋阴补血之品。脾胃气虚或气滞,食滞不化,肝郁乘脾,痰

4味中药治好胃病

4味中药治好胃病 砂仁米10克、元宝贝10克、赤瓜实10克、贡桂10克;研细粉,制水丸(梧桐子大小),一日3次,一次5--9丸。药材解读:砂仁米阳春出产的“春砂仁”,是地道的中国“春砂仁”,属芳香性的南方名贵药材。《中国药学大辞典》记载:“阳春砂仁饱满坚实,气味芬烈……其他砂仁则干缩扁薄,气味俱弱。”春砂仁有甜、酸、苦、辣、咸味,花、果、根、茎、叶均可入药。自唐代以来,历代药书均有关于砂仁的记载,《开宝本草》和《本草纲目》以及有关辞书说:“姜科植物阳春砂仁,性温味辛,功用行气调和,和胃醒脾,主治胸脘胀满,胃果食滞,噎膈呕吐等症。”春砂仁不仅药效神奇,而且还是调味的良料。一碟鱼肉,放上一粒半粒砂仁清蒸,芳香之味溢满酒楼。阳春饮食部门根据砂仁的特点调出的“砂仁肉”、“春砂鸡”、“春砂鱼”、“春砂上汤”等食谱,风味非凡,深受游客赞赏。云南砂仁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不宜久煎), 0.5-2钱;或入丸、散。 ⑴和胃气,消宿食,理腹痛,快膈,调脾:沉香一两,缩砂仁、乌药各二两,净香附四两,甘草(炙)一两二钱。上除沉香不过火,余四味锉焙,仍同沉香研为细末。每服一钱,用温盐汤无时调服,或空心烧盐汤调下亦好,紫苏,枣汤尤妙。《活幼心书》缩砂饮。

⑵消食和中,下气止心腹痛:砂仁炒研,袋盛浸酒,煮饮。《纲目》缩砂酒。 ⑶治痰气膈胀:砂仁捣碎,以萝卜汁浸透,焙干为末。每服一、二钱,食远,沸汤服。《简便单方》。 ⑷治气虚肿满,痰饮结聚,脾胃不和,变生诸症者:人参一钱,白术二钱,茯苓二钱,甘草七分,陈皮八分,半夏一钱,砂仁八分,木香七分,生姜二钱。水煎服。《古今名医方论》香砂六君子汤。 ⑸治妊娠胃虚气逆,呕吐不食:缩砂仁不拘多少。上为细末。每服二钱,入生姜自然汁少许,沸汤点服,不拘时候。《济生方》缩砂散。 ⑹治冷滑下痢不禁,虚羸:缩砂仁、炮附子(末)、干姜、厚朴、陈橘皮等分。为丸。日二,服四十丸。《药性论》。 ⑺治妇人妊娠,偶因所触,或坠高伤打,致胎动不安,腹中痛不可忍者:缩砂不计多少。慢火炒令热透,去皮用仁,捣罗为末。每服二钱,用热酒调下,须臾觉腹中胎动处极热,而胎已安。 ⑻治遍身肿满,阴亦肿者:缩砂仁、土狗一个,等分。研,和老酒服之。《仁斋直指方》。 ⑼治小儿滑泄,肛头脱出:缩砂一两。去皮为末,每用一钱,以猪腰子一片批开,入药末在内,绵系,米泔煮熟,与儿食之,次服白矾丸。《小儿卫生总微论方》缩砂散。

脾虚证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

1 概述 1.1 中医对脾的认识 《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均描述了脾主运化的作用;《灵枢·营卫生会》曰:“中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乃化而为血”,指出气血生成由脾胃相互协调完成;《素问·痿论》曰:“脾主身之肌肉”,《素问·玉机真脏论》曰:“脾脉者,土也,孤脏以灌四傍者也”,说明脾主司肌肉和充养四肢百骸的属性;《金匮要略》曰:“四季脾旺不受邪”,指出脾气健旺则外邪不易入侵;《养生四要》曰:“受水谷之入而变化者,脾胃之阳也;散水谷之精气以成营卫者,脾胃之阴也”,表明脾也有阴阳之分。上述有关脾“主运化”“主统血”“主肌肉四肢”“脾为之卫”以及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的功能,不仅涵盖了现代医学的消化系统,而且与神经、内分泌、血液、循环、免疫、生殖、运动系统功能也密切相关。正是由于脾在脏象理论中所处的特殊地位,使得对脾本质的研究历久不衰并取得了长足进步。 1.2 脾虚证诊疗标准的变迁 脾虚证是证候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内开展研究最早的证候之一,对其诊疗标准的探索呈现不断扬弃和演变的过程。20世纪70年代中期,原广州中医学院脾胃研究组最早提出脾虚证诊断方案[1]。1982年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研究专业委员会制订脾虚证辨证诊断标准[2]:1)食欲减退;2)食后或下午腹胀;3)大便溏薄;4)面色萎黄;5)肌瘦无力;5项之中具备3项以上即可诊断,由此初步有了脾虚证全国性辨证诊断标准。1986年该专业委员会对1982年的辨证标准进行修改,将大便溏泄列为第1项,食后腹胀增加了喜按的条件,并推荐尿D-木糖排泄率(北京中医医院、北京中医研究所提出)和唾液淀粉酶酸负荷试验(原广州中医学院脾胃研究室提出)作为辅助实验室疗效参考指标[3]。1987年原国家卫生部、1988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相关标准都含有脾虚证的诊断和疗效标准[4-5]。19 93年原国家卫生部发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一辑)》[6]列有脾虚证诊断标准、主症轻重程度分级和疗效判定标准,是较为全面且具有代表性的脾虚证诊疗标准,得到较广泛运用。2002年《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7]进一步制订了脾气虚证诊断标准、症状量化分级和相应疗效判定标准。 1.3 脾虚证的研究现状 临床脾虚证涉及多种中西医病种,症状复杂多样,研究过程难免产生较多定性为主的病理生理数据,且其间存在的非线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脾虚证全貌的现代研究;同时,脾虚证研究多集中在一方一法或专家经验,尚缺乏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循证医学研究,证据级别也相对较低。近年来,已有研究提出脾虚证亚型概念并进行了物质能量代谢基因研究的有益尝试,初步提示脾虚证消化吸收功能障碍亚型存在相关物质能量代谢障碍的基因背景[8];“证候组学”概念的提出,则拟通过系统生物学研究以求解释脾虚证复杂的病变机制[9]。在此基础上,若能将脾虚证复杂临床表现分解为相对简单的如消化吸收障碍、胃肠运动障碍、免疫功能低下不同亚型,从基因、转录、蛋白及代谢等多组学、多层次对其进行系统探讨,应该更能集中反映脾虚证某一证候亚群病理改变的特点,使临床辨证用药更具针对性。

胃病中药配方

此方通治:各类胃炎、溃疡、胀痛、消化不良、胃肠动力不足、肠炎等一切胃肠疾病。有效率98%以上。无毒无任何副作用。已在临床应用中治好无数患者,实乃天下奇珍! 配方:乌贼骨150克、制元胡50克、黄氏50克、鸡内金150克、制白术50克、猪苓50克、乌梅50克、大黄5克。 买药时在药店加工成粉,如果胃寒或胃凉者加良姜50 克。 说明:良姜性极热,有些人的胃受不了可以适当减少分量.不一定就要50克. 服法:一天两到三次,饭前一小时或半小时各服一汤勺。(6--10克)严重者可以每次加服云南白药一粒。重者一般3到5天见效,轻者一次见效.一般1--2副药可以根治。有效率98% 。无任何毒负作用. 不要吃冷的,冻的,凉性的。不要饿过头,也不要吃饱,保持在七八分饱就好。不要吃完饭就躺下。一天

可以多次服药,三次或四次,但一定要空腹,也可以在痛时或胀时服药.东西不要煮烂吃,对胃没好处,反而更难治!记住我的话,不然吃仙丹都没用! 治疗积年胃病,胃胀,消化不良,胃动力不足,胃炎,胃虚,胃寒\凉,失眠,多梦,易醒,神经衰弱及神经衰弱引起的头晕头痛,中气不足.对肝肾脏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浮小麦50克,甘草10克,灵芝15克,红枣15个,白术10克,党参10克,北芪15克,黄芪10克,淮山20克,丹参10克,田七10克。 注意:浮小麦不是小麦! 浮小麦,尖尖长长,有外羽,很轻.主治失眠.很多药店的人把两样都混杂了.买错药没效. 小麦,颗粒型,圆,比绿豆小.赤色 煎法:将药洗净,同煎.红枣要切两半. 服法:一天一剂,7天为一疗程.连服3-4疗程.药煎两次.饭后一小时服或空腹服 单纯治疗胃病:消化不良,胃动力不足,胃涨,胃虚,胃寒,看似普通,见效如神。吃过我的药方的人都知道。

中医的脾虚证包括三种

中医的脾虚证包括三种 中医的脾虚证包括三种脾虚包括三种:1,没有胃口吃东西、不想吃任何食物;2,消化不良,刚刚吃的东西都没有消化就通过粪便排出来;3,吸收营养的功能差。纳呆,中医症状名,指胃的受纳功能呆滞,故名,也称“胃呆”。即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的症状。如果胃口不好,常有饱滞之感的,称为“胃纳呆滞”。纳是容纳的意思。中医讲水谷(饮食)由口经食道,进入、容纳于胃,故称胃主受纳(受,接受;纳,容纳)。胃的受纳功能降低,食欲减退,又称纳呆、纳少或食少。食少纳呆之证,大抵不外虚、实两类。所谓实者,是由邪气有余,干犯胃府而致胃气不降。凡证属实者,皆有实证实脉等一派有余之象。去其有余之邪,则胃气复常,而饮食自能如常。所谓虚者,由于正气不足。其中有脾胃自身之虚者,也有由其他脏腑之虚损而累及于脾胃者。食少纳呆,无不关乎脾胃。脾胃之气健旺,升降自如,则能纳能化;脾胃之气虚或气滞,则出现食少纳呆。食少纳呆有虚实之分。其实者,或由气滞、或因湿困、或由食伤、或因热盛,皆可导致脾胃气机不畅而致食少纳呆。其虚者,不外脾胃阳气虚弱与阴血亏少。大抵实证多见于暂病,虚证多见于久病。亦有虚实挟杂者。纳呆夹杂的症状纳呆食少:伴腹胀便溏,精神疲乏,舌淡者,为脾胃气虚。纳呆脘闷:伴头身重困,便

溏苔腻者,属湿邪困脾。纳呆厌食:兼见嗳气酸腐,脘痛胀痛,苔厚腻浊者,为宿食停滞。纳少厌油:兼恶寒发热者,为感冒所致;兼疲乏身困,胁肋胀痛,或有黄疸者,属肝胆湿热。饥不欲食:兼见胃中嘈杂、灼热,舌红少苔脉细者,为胃阴不足,虚火内扰,若兼胸胁苦满或腹满,心烦喜呕,脉弦者,为少阳胆热或肝胃不和。实证之治以祛邪为主。邪气去则脾胃之气复而自能饮食。因于气滞者,多由情态不遂、喜怒不解而肝郁不疏,肝气郁结不能疏泄则脾胃之气也因而呆滞。此证之治当分久暂而辨虚实。大抵初病可见胸胁胀满或疼痛者,为肝郁不疏,当以疏肝解郁为主。若久病肝郁已解而唯脾胃受损者,宜补益脾胃。若肝郁脾虚者。湿困脾胃,也较多见,或由外湿、或因内湿,皆可困阻脾胃气机而致食少纳呆,其症多见脘腹痞闷,身肢困重,舌苔白腻,治宜芳香辛散之剂等,宣气化湿以苏醒脾胃。食伤脾胃者,在上者以消食和胃为主;在下者以导滞通腑为主。若食伤脾胃,吐泻太甚,或攻伐太过,或迁延日久,脾胃受伤而难存虚证者,按虚证治。因于热盛而食少纳呆者,多见门苦苔黄等一派热象,但清其热,热去则胃气复,自能饮食。虚证之治以补益为主,当分阴阳气血。再辨是因于脾胃自身之虚,还是由他脏之病而累及者。对脾胃阳气虚者,可用甘温补益法。若由下焦阳虚,火不生土而致者,可用(补骨脂、肉豆蔻)补命火以生脾上。若脾胃气虚而兼食滞者,可用消补兼施。至于胃

中医的脾虚证包括三种

中医得脾虚证包括三种 中医得脾虚证包括三种脾虚包括三种:1,没有胃口吃东西、不想吃任何食物;2,消化不良,刚刚吃得东西都没有消化就通过粪便排出来;3,吸收营养得功能差. 纳呆,中医症状名,指胃得受纳功能呆滞,故名,也称“胃呆”。即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得症状。如果胃口不好,常有饱滞之感得,称为“胃纳呆滞"。纳就是容纳得意思。中医讲水谷(饮食)由口经食道,进入、容纳于胃,故称胃主受纳(受,接受;纳,容纳)。胃得受纳功能降低,食欲减退,又称纳呆、纳少或食少。食少纳呆之证,大抵不外虚、实两类。所谓实者,就是由邪气有余,干犯胃府而致胃气不降。凡证属实者,皆有实证实脉等一派有余之象。去其有余之邪,则胃气复常,而饮食自能如常。所谓虚者,由于正气不足.其中有脾胃自身之虚者,也有由其她脏腑之虚损而累及于脾胃者。食少纳呆,无不关乎脾胃。脾胃之气健旺,升降自如,则能纳能化;脾胃之气虚或气滞,则出现食少纳呆.食少纳呆有虚实之分。其实者,或由气滞、或因湿困、或由食伤、或因热盛,皆可导致脾胃气机不畅而致食少纳呆。其虚者,不外脾胃阳气虚弱与阴血亏少。大抵实证多见于暂病,虚证多见于久病.亦有虚实挟杂者.纳呆夹杂得症状纳呆食少:伴腹胀便溏,精神疲乏,舌淡者,为脾胃气虚。纳呆脘闷:伴头身重困,便溏苔腻者,属湿邪困脾.纳呆厌食:兼见嗳气酸腐,脘痛胀痛,苔厚腻浊者,为宿食停滞。

纳少厌油:兼恶寒发热者,为感冒所致;兼疲乏身困,胁肋胀痛,或有黄疸者,属肝胆湿热。饥不欲食:兼见胃中嘈杂、灼热,舌红少苔脉细者,为胃阴不足,虚火内扰,若兼胸胁苦满或腹满,心烦喜呕,脉弦者,为少阳胆热或肝胃不与.实证之治以祛邪为主。邪气去则脾胃之气复而自能饮食。因于气滞者,多由情态不遂、喜怒不解而肝郁不疏,肝气郁结不能疏泄则脾胃之气也因而呆滞。此证之治当分久暂而辨虚实。大抵初病可见胸胁胀满或疼痛者,为肝郁不疏,当以疏肝解郁为主。若久病肝郁已解而唯脾胃受损者,宜补益脾胃。若肝郁脾虚者。湿困脾胃,也较多见,或由外湿、或因内湿,皆可困阻脾胃气机而致食少纳呆,其症多见脘腹痞闷,身肢困重,舌苔白腻,治宜芳香辛散之剂等,宣气化湿以苏醒脾胃。食伤脾胃者,在上者以消食与胃为主;在下者以导滞通腑为主。若食伤脾胃,吐泻太甚,或攻伐太过,或迁延日久,脾胃受伤而难存虚证者,按虚证治.因于热盛而食少纳呆者,多见门苦苔黄等一派热象,但清其热,热去则胃气复,自能饮食。虚证之治以补益为主,当分阴阳气血。再辨就是因于脾胃自身之虚,还就是由她脏之病而累及者。对脾胃阳气虚者,可用甘温补益法。若由下焦阳虚,火不生土而致者,可用(补骨脂、肉豆蔻)补命火以生脾上。若脾胃气虚而兼食滞者,可用消补兼施。至于胃阴虚者,前面已经谈过。若由肾阴不足或血虚而致者,可用滋阴补血之品。脾胃气虚或气滞,食滞不化,肝郁乘

胃病中成药组方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胃病中成药组方 1、胃康灵颗粒 【主要成份】白芍、白及、三七、甘草、茯苓、延胡索、海螵蛸、颠茄浸膏。 2、胃灵颗粒 【主要成份】甘草(炙)、海螵蛸、白芍(炒)、白术(炒)、延胡索、党参。 3、溃疡宁 党参15克,黄芪25克,茯苓10克,赤芍10克,当归10克,炙乳香6克,紫苏梗6克,炒枳壳6克,蒲公英20克,炙甘草6克。 4、溃疡灵胶囊 黄芪、三七、海螵蛸、浙贝母、白及、延胡索(醋制)、儿茶、百合、甘草。

5、健胃愈疡片 组成 柴胡,党参,白芍,延胡索,白及,珍珠层粉,青黛,甘草 6、三九胃泰 【主要成份】三叉苦、九里香、白芍、地黄、木香等。 7、温胃舒颗粒 党参、附子(制)、黄芪(炙)、肉桂、山药、肉苁蓉(制)、白术(炒)、山楂(炒)、乌梅、砂仁、陈皮、补骨脂。辅料为糊精、蔗糖。 8、养胃舒胶囊 药物组成:党参、黄精、玄参、乌梅、白术、菟丝子等。 9、养胃冲剂 药物组成:黄芪、白芍、淮山药、香附、党参、甘草、陈皮等。 10、气滞胃痛冲剂 主要成分为柴胡、枳壳、白芍、甘草、玄胡、香附等 11、快胃片

主要成分为海螵蛸、白及、白矾、延胡索、甘草。 12、香砂养胃丸 主要成分为木香、砂仁、白术、陈皮、茯苓、半夏(制)、香附(醋制)、枳实(炒)、豆蔻(去壳)、厚朴(姜制)、广藿香、甘草、生姜、大枣。 13、香砂六君子丸 主要成分为木香、砂仁、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半夏。 14、猴菇菌片(猴头菌片) 主要成分为猴头菌丝体。 15、胃苏颗粒 主要成分为陈皮、佛手、香附、香橼、枳壳、紫苏梗。 16、摩罗丹 主要成分为百合、麦冬、石斛、茯苓、白术(麸炒)、乌药、白芍、三七、延胡索(醋炙)、鸡内金(炒香)、玄参、当归等18味。 17、

脾虚证诊断标准文献系统评价研究_赵平

脾虚证诊断标准文献系统评价研究 赵平,李先涛 (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摘 要:运用循证医学文献系统评价方法,建立“脾虚证文献信息采集表”,对近25年脾虚证诊断标准文献进行研 究,共纳入合格研究文献23篇,经统计分析,脾虚证临床症状、舌象、脉象排序前10位依次为:食欲减退、舌淡、乏力、舌胖嫩/胖大、 大便溏泄、舌边有齿痕、脉细、消瘦、面色萎黄、食后腹胀,与脾虚证国家标准、学会标准存在差异。关键词:脾虚证;辨证论治;标准;文献评价中图分类号:R24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1719(2013)07-1304-03 Study of Systematic Evaluation on the Literature of Spleen -deficiency Syndrome Diagnostic Standard ZHAO Ping ,LI Xiantao (School of Basical Science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Guangzhou 510006,Guangdong ,China )Abstract :By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system evaluation on Evidence -based Medicine ,and establishing information collection table of spleen deficiency syndrome literature , the literature on spleen deficiency diagnosis standard in recent 25years was analyzed.Finally 23pieces of qualified research literature were used in the study.Through the statistic analysis ,the top ten clinical symptoms , the tongue examination and pulse conditions in turn are anorexia ,paletongue ,tiredness ,enlarged tongue ,loose stool ,tongue edge with tooth marks ,pulse small ,marasmus ,sallow complexion ,abdominal distension after meals ,which are differ-ent from the national standards and academic committee standards on spleen deficiency syndrome. Key words :spleen -deficiency syndrome ;treatment based on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standard ;literature evaluation 收稿日期:2012-11-21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2733) 作者简介:赵平(1984-),女,湖北襄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 医结合专业。 通讯作者:李先涛(1966-),男,湖北人,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中医 证候学, E -mail :lixiantao@gzucm.edu.cn 。脾虚证诊断标准于1982年在广州召开的“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病防治学术会议 [1] ”上第一次制 订后,先后于1986年《中医虚证辨证参考标准》[2] 和 1988年国家卫生部《中药新药治疗脾虚证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 对脾虚证标准进行了修订,此后,有学者进一步研究和完善, 如邱氏总结脾虚证诊断规范化研究大体经历了3个阶段:起步阶段、修订补充阶段和计量化研究阶段 [4]。本文运用循证医学文献系统评价方 法,建立“脾虚证文献信息采集表”,对近25年脾虚证诊断标准文献进行研究,旨在为今后脾虚证辨证标准规范化研究提供依据。1资料与方法 1.1 建立文献系统评价工具 建立“脾虚证文献信息采集表”,全面收集脾虚证相关证候文献,对所收集脾虚证文献进行系统评价。脾虚证文献系统研究的主要环节:①确定文献收集的范围:经专家组讨论进行顶层设计,确定脾虚证研究文献的范围。②制订文献研究计划:内容包括收集文献的方法和策略、文献的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文献质量 评价方法、数据分析方法、评价结果的分析和报告等。③建立评价工具:按照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的原则和方法, 编制统一、规范的“脾虚证文献信息采集表” ,经预试验、一致性(如Kappa 值)评价、信度和效度评价、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再经培训后,进行文献采集。④建立文献系统评价数据库。⑤数理统计分析与计算。1.2 文献检索 以“脾虚”“脾气虚”“诊断标准”作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时间:1986年1月—2011年12月,共检索相关文献篇322篇)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时间:1986年—2011年),共检索相关文献191篇。1.3文献选择1.3.1纳入标准 中医辨证具备明确的脾虚或者脾 气虚证证候,且对脾虚证诊断标准进行相关研究的文 献。1.3.2 排除标准 无中医辨证证候者;重复研究,一 稿多投的文章只取其中1篇;资料来源不清;综述类及Meta 分析类文章;有关脾虚证病因病机等理论探讨类文章;动物实验类研究文献。1.4 资料提取 将两个数据库检索出来的文献进行合并,最后共有文献389篇,每篇通过查阅摘要和关键词,排除动物实验研究、综述、Meta 分析、重复研究、一稿多投、与脾

中医脾虚

中医脾虚症是指中医所称之脾脏虚弱而引起的病症,其病情虽较繁杂,主要有呕吐、泄泻、水肿、出血、经闭、带下、四肢逆冷、小儿多涎等。 编辑本段分类 1、脾气虚:腹胀纳少,食后胀甚,肢体倦怠,神疲乏力,少言懒语,形体消瘦,或肥胖浮肿,舌苔淡白。 2、脾阳虚:大便溏稀,纳少腹胀,腹痛绵绵,喜温喜暗,行寒气怯,四肢不温,面目无华或浮肿,小便短少或白带多而清晰色白,舌苔白滑。 3、中气下陷:如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 4、脾不统血:多见于慢性出血的病证,如月经过多、崩漏、便血、衄血、皮下出血等。除出血外,必兼见脾气虚弱的一些症状。 脾在五行中属土,在五脏阴阳中属阴中之至阴。脾主运化,统血,升清,输布水谷精微,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出生后,各脏腑组织器官皆依赖脾所化生的水谷精微以濡养,故称脾为“后天之本”。其与胃、肉、唇、口等构成脾系统。素体脾虚或饮食不节、情志因素、劳逸失调,药、食损脾或慢性肾病患者湿邪久居,损伤脾气等原因引起脾的功能虚衰、生化之源不足。脾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几乎所有的胃肠道疾病都可出现或伴有脾虚。 1、脾气虚:多因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或忧思日久,损伤脾土,或抵抗力不足,素体虚弱。 2、脾阳虚:多因脾气虚衰进一步发展而成,也可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或因寒凉药物太过,损伤脾阳,或肾阳不足,命门火衰,火不生土而致。 3、中气下陷:中气亦指脾气。脾气上升,将水谷精微之气上输于肺,以荣养其他脏腑,若脾虚中气下陷,可出现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症。 4、脾不统血:脾气虚弱,不能摄血,则血不循经。西医认为,脾虚的原因例如中老年,牙齿松动、脱落,味觉减退;胃肠道平滑肌开始萎缩,弹性减低,蠕动变慢,食物在胃肠道中行进(消化)速度减慢,易于滞留;同时,胃肠道内的表面的枯膜逐渐变薄,消化腺也逐渐萎缩,消化液分泌减少,对食物的分解能力降低。由于这些生理的变化,就造成了中老年人的脾胃逐渐衰弱,消化功能下降,从而发生了上述的种种不适。 脾虚属脏腑辨证中常见之证型。主要指脾气、脾阳或脾阴不足所呈现之各种症候。《脉经》卷二:“脾虚,……病苦泄注,腹满,气逆,霍乱,呕吐,黄疸,心烦不得卧,肠鸣。”一说“脾气……若虚则生寒,令人心腹胀满,水谷不消,噫气吞酸,食辄呕吐,霍乱泄利,四肢沉重,多思气结,恶闻人声”(见《圣济总录》卷四十四)。邹澍《本草经疏》归纳“脾虚十二证,饮食劳倦,伤脾发热,饮食不消化,属脾气虚;伤食必恶食,停食,为恣饮汤水或冷茶、冷酒所致。水肿属脾气虚,兼脾阴虚;噎膈属气血两虚,由于血液衰少,而非痰气壅逆所成。脾虚属气虚,健忘属气血两虚,倦怠、嗜卧属脾气不足。脾虚腹痛,按之则止,属血虚;痞气,属脾气虚及气郁所致。

根治所有胃病中药秘方

根治所有胃病 此方通治:各类胃炎、溃疡、胀痛、消化不良、胃肠动力不足、肠炎等一切胃肠疾病。有效率98%以上。无毒无任何副作用。已在临床应用中治好无数患者,实乃天下奇珍! 配方:乌贼骨150克、制元胡50克、黄氏50克、鸡内金150克、制白术50克、猪苓50克、乌梅50克、大黄5克。 买药时在药店加工成粉,如果胃寒或胃凉者加良姜50 克。 说明:良姜性极热,有些人的胃受不了可以适当减少分量.不一定就要50克. 服法:一天两到三次,饭前一小时或半小时各服一汤勺。(6--10克)严重者可以每次加服云南白药一粒。重者一般3到5天见效,轻者一次见效.一般1--2副药可以根治。有效率98%??。无任何毒负作用. 不要吃冷的,冻的,凉性的。不要饿过头,也不要吃饱,保持在七八分饱就好。不要吃完饭就躺下。一天可以多次服药,三次或四次,但一定要空腹,也可以在痛时或胀时服药.东西不要煮烂吃,对胃没好处,反而更难治!记住我的话,不然吃仙丹都没用! 治疗积年胃病,胃胀,消化不良,胃动力不足,胃炎,胃虚,胃寒\凉,失眠,多梦,易醒,神经衰弱及神经衰弱引起的头晕头痛,中气不足.对肝肾脏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浮小麦50克,甘草10克,灵芝15克,红枣15个,白术10克,党参10克,北芪15克,黄芪10克,淮山20克,丹参10克,田七10克。 注意:浮小麦不是小麦! 浮小麦,尖尖长长,有外羽,很轻.主治失眠.很多药店的人把两样都混杂了.买错药没效.小麦,颗粒型,圆,比绿豆小.赤色 煎法:将药洗净,同煎.红枣要切两半. 服法:一天一剂,7天为一疗程.连服3-4疗程. 药煎两次.饭后一小时服或空腹服 单纯治疗胃病:消化不良,胃动力不足,胃涨,胃虚,胃寒,看似普通,见效如神。吃过我的药方的人都知道。 甘草10克,红枣15个(剪两半),白术10克,党参10克,北芪15克,黄芪10克,淮山20克(先泡水半小时或用生的半斤),丹参10克,田七10克,鸡内金10克(吃素者不加)糯米50克。(糯米多少无访,可以随意多加) 煎服法:洗净加水煎滚,再改小火煎半小时。一天一剂,早晚煎服。普通患者3剂药可以恢复到70%,但要巩固疗效连服7剂以上。 注:请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吃不进食物,行动困难,用下方: ★台乌10克吴萸6克小茴香10克广木香10克黄连8克青皮10克桔核10克荜澄茄10克佛手片10克甘草6克 ★苍术10克厚朴花10克建神曲10克陈皮10克山楂10克槟榔10克草果8克草蔻8克砂仁10克麦芽10克甘草6克 §胃痛,兼见胸部有硬块,用下方: ★台乌10克小茴香10克广木香10克荜澄茄10克郁金15克陈皮15克青皮15克佛手10克玄胡10克丹参10克

【民间秘方】4味中药当天治好胃病

【民间秘方】4味中药当天治好胃病 /4【民间秘方】4味中药当天治好胃病 热心读者马女士为本报献来一个小妙方 ●胃炎、胃溃疡、胃胀及胃酸都可以治疗●轻者当天就见效,重者半个月可以治愈近日,市民马女士给记者打来电话。马女士说,她有个方子,可治疗多种胃病,想献给大家。21岁孩子天天胃胀这个方子,是马女士祖上传下来的。这些年,她一直当宝贝一样保留着。 朋友有胃病,她都告诉这个方。这些年,治好过很多人的胃病。她有个朋友,儿子今年21岁。这孩子个挺高,有一米八十多。可他的身上,挺瘦,基本就是骨架撑着。她母亲给他起个外号,叫豆芽菜。瘦的原因,就是孩子没食欲。吃点东西,他的胃就胀。 有时不吃东西,肚子也胀得鼓鼓的。为这事,孩子母亲相当愁挺。后来,母亲给孩子买了健胃消食片。这一吃,孩子就收不住了。以后,他每顿饭都离不开健胃消食片。虽然,这药挺好,但是,外力帮助胃消化,给孩子的胃养出了惰性。 孩子的胃功能,明显不如以前。只要不吃这种药,孩子胃胀得更邪乎。用方当天胃不胀了一次吃饭时,孩子母亲跟马女士坐在了一起。 席间,这个朋友就说起了孩子的病。马女士一听,连拍大腿,埋怨她早咋不说。随后,马女士把这个方子,告诉了朋友。朋友一听,不知道水丸咋做。马女士说,她好人做到底,做成现成的给她拿去。就这样,几天后,孩子用上了马女士的方子。吃了当天,孩子母亲就打来电话。她跟马女士说,这个方子太神了。当天,儿子的饭量就大增,吃完后肚子也不胀了。半月治好胃炎、胃溃疡马女士还有个朋友,是个小富婆。虽然,家里挺有钱,可她的心情总是不好。连带消化不良,朋友得了胃炎、胃溃疡。她曾去北京,花300块钱挂号,找特诊专家治。专家开完药,她吃了也不见效。后来,胃病更重了,疼得她整宿睡不着觉。也是个偶然的机会,她把这事跟马女士说了。马女士告诉她,有个方子,可以试试,也没啥副作用。抱着试试的态度,她用了这个方子。结果,吃了半个月偏方,她的胃病,好了。马女士说,这些年,多人试用此方, 1/ 2

胃病中成药

治疗胃炎的常用中成药 胃炎主要临床表现为胃脘部闷胀、疼痛,或恶心、呕吐、嗳气、嘈杂、泛酸等症状。凡具有健脾、和胃、行气、消痞、解郁、除满功能的中成药,都适用于防治慢性浅表性胃炎。 目前临床上用于本病的常见中成药有: (1)保和丸主要成分:六神曲、山楂、法半夏、陈皮、连翘、莱菔子。功能:消食导滞,和胃健脾。主治:饮食停滞胃脘所致纳差、腹胀、泛酸、嗳气等症。 (2)越鞠丸主要成分:香附、川芎、栀子、苍术、六神曲。功能:理气宽中,解郁消胀。主治:胸脘痞闷、腹中胀满、嗳气吞酸。 (3)香砂六君子丸主要成分:木香、砂仁、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半夏、陈皮。功能:健脾和胃,理气止痛。主治:胸脘胀闷,呕吐泄泻。 (4)香砂养胃丸主要成分:砂仁、木香、白术、茯苓、枳实、豆蔻仁、厚朴、香附、陈皮、半夏、甘草、土藿香。功能:健脾和胃,理气消滞。主治:纳差、乏力、胃痛、腹胀、嗳气、反酸。 (5)舒肝丸主要成分:柴胡、厚朴、川芎、香附、枳壳、沉香、砂仁、木香。功能:疏肝解郁,和胃止痛。主治:两胁胀痛、腹胀、嗳气、恶心。 (6)气滞胃痛冲剂主要成分:柴胡、枳壳、甘草、香附等。功能:疏肝行气,和胃止痛。主治:肝郁气滞之胸痞胀滞,胃脘疼痛等。 (7)良附丸主要成份:高良姜、香附。功能:温中祛寒,行气止痛。主治:中焦虚寒之脘腹冷痛、喜暖喜温者。 (8)温胃舒胶囊主要成分:党参、白术、山楂、黄芪、肉苁蓉等。功能:扶正固本,温胃养胃,行气止痛,助阳暖土。主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所引起的胃脘冷痛、胀气、嗳气、纳差、畏寒。 (9)阴虚胃痛冲剂主要成分:北沙参、麦冬、川楝子、甘草等。 (八)温胃舒胶囊主要成份:党参白术山楂黄芪肉苁蓉等。功能:扶正固本,温胃养胃,行气止痛消化道炎症与溃疡病防治186问百病百问沙龙丛书功能:养阴益胃,缓中止痛。主治:用于胃阴不足引起的胃脘部隐隐灼痛,口舌干燥,纳呆干呕等症。 (10)养胃舒冲剂主要成份:党参、黄精、云参、乌梅、白术、菟丝子等。功能:扶正固本,滋阴养胃,调理中焦,行气消导。主治: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所引起的胃脘灼热,手足心热、口干口苦,纳差等症(11)胃乃安胶囊主要成分:黄芪、三七、合成牛黄、珍珠层粉。功能:补气健脾,宁心安神,行气活血,消炎生肌。主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 (12)胃康灵胶囊主要成分:白芍、甘草、元胡、三七等八味药物组成。功能:柔肝和胃,散瘀止血,缓急止痛,去腐生新。主治:适用于慢性胃炎、胃溃疡、胃出血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症。 (13)三九胃泰主要成分:三桠苦、九里香、白芍、生地木香。功能:消炎止痛,理气健脾。主治: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各型慢性胃炎。 (14)猴菇菌片主要成分:猴头菌。功能:消炎止痛。主治: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癌、食道癌。此外,还有胃苏冲剂、舒肝和胃丸、木香顺气丸、补中益气丸等中成药用于本病的治疗,临床应随证加以选择应用。 (2)阴虚胃痛冲剂药物组成:北沙参、麦冬、五味子、甘草等。功用:养阴益胃,缓中止痛。主治:用于胃阴不足引起的胃脘部隐隐灼痛,口干舌燥,纳呆干呕等症,临床上主要应用在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病的治疗。 (3)养胃舒胶囊药物组成:党参、黄精、玄参、乌梅、白术、菟丝子等。功用:扶正固本,滋阴养胃,调理中焦,行气消导。主治: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所引起的胃脘热胀痛,手足心热,口干,口苦,纳差等症。 (4)虚寒胃痛冲剂药物组成:白芍、干姜、党参、甘草、大枣等。功用:温胃止痛,健脾益气。主治:用于脾虚胃弱,胃脘隐痛,喜温喜按,遇冷或空腹痛重。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病。 (5)三九胃泰药物组成:三桠苦、九里香、白芍、生地、木香。功用:消炎止痛,理气健胃。主治: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各类型慢性胃炎。 (6)猴菇菌片药物组成:猴头菌。功用:消炎止痛,扶助正气。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食道癌等。 (7)胃乃安胶囊药物组成:黄芪、三七、合成牛黄、珍珠层粉。功用:补气健脾,宁心安神,行气活血,消炎生

脾虚

脾虚有哪些症状? 2007-6-21 04:05 提问者:其乐乐|浏览次数:194341次 我来帮他解答 2007-6-21 12:22 满意回答 脾虚都来个长篇大论的… 脾主运化、主统血、主升清散精。简单而言就是一般消化系统的功能啦。 脾虚的人一般会见大便溏薄稀烂,胃口不佳,神疲乏力,嗜睡,口淡,面白无神,舌质 淡白,舌两边可见齿痕等等的症状。脾虚也可以导致一些出血症的发生, 脏器下垂也是与脾虚有关的。 中医脾虚证是指中医所称之脾脏虚弱而引起的病证,其病情虽较繁杂,但就笔者长期的临床观察,主要有呕吐、泄泻、水肿、出血等,我在治疗方面积累了点滴经验,现略述如下: 脾虚呕吐证见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时作时止,胃纳不佳,食入难化,脘腹痞闷,口淡不渴,面白少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脾虚呕吐为脾脏虚弱,胃气上逆所致,治宜健脾和胃止呕,方选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脾虚泄泻证见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脾虚泄泻由脾虚失运,湿注肠道所致,治宜健脾渗湿止泻,方选参苓白术散化裁。脾虚水肿证见身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陷不易恢复,脘腹胀闷,食纳减少,面色不华,神疲肢冷,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滑,脉沉缓。脾虚水肿由脾虚水停,泛溢肌肤所致,治宜温脾利水消肿,方选实脾饮加减。 脾虚出血证见便血紫黯,甚则黑色,或尿血、吐血、衄血及紫斑,神疲乏力,气短声低,面白无华,头晕,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脾虚出血乃脾气虚弱,血失统摄为罹,治宜健脾益气摄血,方选归脾汤加减 脾虚之人忌吃下列食物。 鸭肉 性凉之物。《饮食须知》中曾说:“鸭肉味甘性寒,滑中发冷气。”清·王孟英亦云:“多食滞气,滑中,凡为阳虚脾弱,……皆忌之。”因此,脾虚之人,尤其是脾阳不足者忌食鸭肉。 甲鱼 有凉血滋阴作用,属于清补食品,滋腻之物,多食久食则有碍脾之运化功能,引起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尤其是脾胃素虚之人,应当忌食之,正如《本草从新》中所告诫:“脾虚者大忌。” 田螺 性寒,味甘咸,有清热解暑作用。正因其性质大凉,《随息居饮食谱》中才明确告诫:“多食寒中,脾虚者忌。” 螺蛳

胃炎中药方剂

五灵脂8两、香附米8两、二丑2两、枳实2两、山楂2两,一起碾碎后加入1斤陈醋搅拌 均匀,晒干成粉末状即可。舀一汤匙药粉配合姜汤服下,一天服两次,早起和晚上临睡前各 服一次(如果有网友想用,请在当地中医指导下使用)。胃炎中药方剂 【辨证】虚寒挟热。 【治法】温中补脾,清热理气。 【方名】胃炎验方。 【组成】太子参10克,吴萸3克,焦栀仁9克,枳壳9克,木香9克,薤白9克,香附9克,炒神曲9克,炙甘草5克。【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每天仙鹤草50克,水煎三次,将药液混在一起,分三次服。 连服3天为一疗程。据《中药大辞典》记载,仙鹤剂治疗胃病的良方 灵药妙方苑心胃门 沉香至珍丸 治九种心痛。一切胃疼,两胁胀满。 真沉香二钱丁香二钱木香二钱青皮(醋炒)五钱黄连五钱陈皮五钱莪术(煨)五钱 上为末,面糊为丸,黍米大。每用十丸,姜汤下。 治胃疼方 广木香二钱三分乳香一钱三分雄黄二钱二分明矾四分 共为细末。每服五钱,黄酒送下。 又方 用淡豆豉五钱,煎汤半茶盅,服之立愈。

治胃脘大疼方 大栀子七个或九个,炒焦。用水二盅煎八分,加生姜自然汁二、三分,服之立愈。又方 黑枣三枚,去核,填明矾令满,炭火烧枯存性,研末酒下,被盖暖,片时即效。又方 用古铜钱烧红,淬入陈醋中,令微热服之,自效。 治胃气冷疼方 用白砂糖五钱熬水,热服,加生姜一片。 治心疼方 将饭粒粘白矾为丸,每服三分即愈。 又方 真麻油一盅,煎滚,冲入烧酒一小杯,乘热饮之即愈。 男女心疯 白矾三钱郁金七钱 共为末,面糊丸,桐子大。每服三钱,白汤送下。 胃气疼 沉香木香五灵脂乳香使君子肉陈皮茯苓各等分甘草少许 共为细末。每服一钱,滚酒送下即止。 大小男女一切心气疼 马兜铃一个,灯上烧,存性为末,温酒调服立效。

2020《治疗胃痛中成药的合理使用》答案

治疗胃痛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试题正确答案如下: 治疗胃痛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选择题(共10 题,每题10 分) 1 . (单选题)下列疾病中,“胃痛”不是其常见症状的是() A .急慢性胃炎 B .胃十二指肠溃疡 C .胃痉挛 D .阑尾炎 2 . (单选题)下列疾病中,哪种不是需要与胃痛进行鉴别诊断的疾病() A .肾绞痛 B .胁痛 C .真心痛 D .心绞痛

3 . (单选题)下列哪一条不属于胃痛常见的临床表现() A .上腹近心窝处胃脘部疼痛 B .疼痛性质多为隐痛、胀痛、刺痛 C .多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D .与饮食无关 4 . (单选题)症见:胁肋部胀痛,白睛黄染,皮肤微黄,口苦,善太息,小便黄。中医可诊断为哪种病症() A .胃痛 B .胁痛 C .腹痛 D .胸痹 5 . (单选题)下列因素中,哪种不是导致胃痛的主要病因() A .寒热湿等外邪侵袭 B .过食生冷寒凉食物,过量服用寒凉、温燥药物 C .情志不畅,忧思恼怒

D .平素体健,新患疾病 6 . (单选题)胃痛病因中“饮食不节”不包括哪些内容() A .大量饮酒无节度 B .偏嗜辛辣食物 C .过食肥甘厚腻,积滞难消食物 D .饮食规律,不食生冷寒凉食物 7 . (单选题)下列哪种不属于胃痛常见证型() A .寒邪客胃证 B .肝气犯胃证 C .阳明腑实证 D .瘀血停胃证 8 . (单选题)下列哪项属于胃痛饮食伤胃证的主症() A .胃痛暴作,拘急冷痛,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加重 B .胃脘隐隐作痛,似饥而不欲食 C .胃脘胀痛,痛连两胁,遇烦恼则痛作或痛甚,嗳气、矢气则痛舒

中医妇科学

中医妇科学 1、下列各项,不属带下过多脾虚证临床表现的是()。 A、带下量多,色白或淡黄,质稀薄,无臭,绵绵不断 B、面色萎黄,四肢倦怠 C、纳少便溏,四肢浮肿 D、五心烦热,失眠多梦 E、舌淡胖,苔白,脉细缓 2. 念珠菌性阴道炎的带下特点是()。 A、凝乳状,或豆腐渣样 B、五色带下,秽臭难闻 C、淡黄色或血样脓性赤带,质稀 D、稀薄淡黄,或赤白,甚者为脓性 E、灰黄色或黄绿色,质稀薄 3. 以下各部位,发生异位妊娠最为多见的是()。 A、宫角妊娠 B、阔韧带妊娠 C、宫颈妊娠 D、输卵管妊娠 E、卵巢妊娠 4. 治疗胎漏、胎动不安外伤型,应首选的方剂是()。 A、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 B、血府逐瘀汤 C、桃红四物汤 D、圣愈汤 E、少腹逐瘀汤 5. 妊娠期间,小腹坠胀不适或伴有少量阴道出血,诊为()。 A、胎动不安 B、胎漏 C、胞阻 D、子淋 E、子晕 6. 妊娠数月,面浮肢肿,下肢尤甚,按之没指,伴头晕耳鸣,心悸气短,腰酸无力,下肢逆冷,小便不利。舌淡,苔白滑,脉沉迟,治疗方剂首选()。 A、五苓散 B、人参麦冬散 C、逍遥散 D、乌药汤 E、天仙藤散 7. 脾虚型妊娠肿胀的治疗首选方剂是()。 A、五苓散 B、人参麦冬散 C、白术散 D、乌药汤 E、天仙藤散 8. 妊娠眩晕辨证,以眩晕的特点为辨证要点,阴虚肝旺者,但见头晕目眩;脾虚肝旺者,必兼何症()。 A、烦躁易怒 B、面黄肌瘦 C、面目四肢浮肿 D、纳呆便溏 E、失眠多梦 9. 湿热下注型子淋治疗法则是()。 A、清热利湿,润燥通淋 B、清热利湿,杀虫止痒 C、清热利湿,理气止痛 D、补肾安胎,清热利湿 E、清热利湿,解毒止痛 10. 妊娠期间小便不通又称为()。

治疗慢性胃炎的十大中成药

治疗慢性胃炎的十大中成药 目前,应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的中成药很多,现择其要者分述如下(1)温胃舒胶囊药物组成:党参、白术、山楂、黄芪、肉苁蓉等。功用:扶正固本,温胃养胃,行气止痛,助阳暖中。主治: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所引起的胃脘凉痛,胀气,嗳气,纳差,畏寒,无力等症。(2)阴虚胃痛冲剂 药物组成:北沙参、麦冬、五味子、甘草等。功用:养阴益胃,缓中止痛。主治:用于胃阴不足引起的胃脘部隐隐灼痛,口干舌燥,纳呆干呕等症,临床上主要应用在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病的治疗。(3)养胃舒胶囊药物组成:党参、黄精、玄参、乌梅、白术、菟丝子等。功用:扶正固本,滋阴养胃,调理中焦,行气消导。主治: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炎所引起的胃脘热胀痛,手足心热,口干,口苦,纳差等症。(4)虚寒胃痛冲剂药物组成:白芍、干姜、党参、甘草、大枣等。功用:温胃止痛,健脾益气。主治:用于脾虚胃弱,胃脘隐痛,喜温喜按,遇冷或空腹痛重。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病。(5)三九胃泰药物组成:三桠苦、九里香、白芍、生地、木香。功用:消炎止痛,理气健

胃。主治: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各类型慢性胃炎。(6)猴菇菌片药物组成:猴头菌。功用:消炎止痛,扶助正气。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食道癌等。(7)胃乃安胶囊药物组成:黄芪、三七、合成牛黄、珍珠层粉。功用:补气健脾,宁心安神,行气活血,消炎生肌。 主治: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8)胃康灵胶囊药物组成:白芍、甘草、元胡、三七等八味药物组成。功用:柔肝和胃,散瘀止血,缓急止痛,去腐生新。主治:适用于急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及胃出血等症。(9)养胃冲剂药物组成:黄芪、白芍、淮山药、香附、党参、甘草、陈皮等。功用:养胃健脾,理气和中。主治:慢性萎缩性胃炎。(10)复方胃乐舒口服液药物组成:猴头菌浓缩液、蜂王浆、蜂蜜等。功用:利五脏,助消化,提高机体免疫力。 主治:用于消化性溃疡及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脾胃虚弱证和胃肠病恢复期的调治。(实习编辑:郭婷婷)↑找个没人的地方测一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