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暴跌副诱因解除 中国股市将回归牛市常态

四大暴跌副诱因解除 中国股市将回归牛市常态
四大暴跌副诱因解除 中国股市将回归牛市常态

四大暴跌副诱因解除中国股市将回归牛市常态

□ 董少鹏

自11月12日沪深股市暴跌至12月15日,沪深股市已度过23个交易日,投资者心态正趋于稳定。这是因为,先前被认为引发暴跌的多个因素已经水落石出,不再令人猜疑。

笔者认为,当时导致股市暴跌的核心诱因可能并不是货币政策转向等因素,而是可能与打击内幕交易新政有关,部分机构在认可获利幅度的基础上,闻风策略性退出,从而引发跟风盘。像货币政策转向等理由更像是“副诱因”,在“主诱因”发挥作用时,火上浇油或者雪上加霜。经过23个交易日后,投资者逐步认识到,许多导致股市调整的诱因已经水落石出,趋于明朗:

一是货币政策回归稳健的预期已明朗化。

看一下货币政策“回归稳健路线图”:10月19日宣布次日加息;随后于11月11日、11月22日、12月13日连续三次宣布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不少分析人士认为,加息或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造成的股市波动只是短期行为,并不能改变A股向上的运行趋势。不过,我们也确实不可低估货币政策转向对于投资者心态的影响。

我在央行10月20日加息时,明确指出加息将正面刺激中国股市,但对于今年内一次性加息0.5%的建议,断不赞成。为什么对待同样的加息,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呢?理由也不复杂,是时点、背景差异:早在今年初,就有一些专家极力建议加息,不断扰乱投资者心态,早加一点,可以让投资者心态稳定下来。但在实施一次加息,表明政策方向之后,再继续大幅度加息,效果就不一样了。不但不会对“过剩的流动性”产生决定性作用,而且会对于股市投资者的心态却有超级大的影响。

央行近期采取连续性紧缩政策,只是一种策略的调控。即在通胀上行初期通过“下猛药”,力争在相对较短的时期内达到较好的调控效果。调控效果将会很快显现,央行也就会减缓出台紧缩政策的频率。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过度紧缩对于转型的顺利进行是十分不利的。目前看来,央行最终选择了审慎的策略,不大可能采纳大幅度一步到位加息的建议。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确定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回归稳健,而这一政策预期在前期已被广大投资者所认同。换言之,货币政策回归稳健的预期已被市场消化。所以说,投资者对于货币政策的预期已然稳定了。

二是澄清了有关经济运行特定问题内涵的认识。

大家都认识到,中国经济仍处于稳步增长阶段。经济增长速度有一定回落,并不等于中国经济真的没有后劲了。并且增速出现回落,总体上是在预料之中的,也是合理的。

2010年三季度GDP增速从二季度的同比10.3%放缓至9.6%,表明经济仍处于稳步扩张的阶段。10月份工业生产增速从9月份的同比13.3%放缓至13.1%;11月份这一数据又回升至13.3%。10月份名义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略降至同比24.4%,11月又回升至24.9%。而零售放缓至仍然强劲的18.6%,11月又回升至18.7%。这些数据变化说明,一时的涨落与经济气企稳回升面临诸多不确定性有关,并不能借此断言我国经济脱离了稳步增长阶段。

明年是“十二五”规划启动的第一年,无论从投资的规模和力度而言,还是从产业增长和转型而言,对经济驱动的能量均不可小觑。经济稳定增长还将持续下去。

对于炒作不休的CPI以及流动性过剩问题,“妖魔化描述”已难以主导舆论。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时期,适当的通货膨胀率是毫不奇怪的。通过采取经济的、法律的和行政的调控措施,可以将CPI增速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果CPI能够控制在4%左右,应当就是不错的成绩了。

看待流动性问题也是如此,既要认识到流动性过剩的原因,下力气理顺相关机制。但同时,流动性合理充裕必需保障,而不是为压而压。尤其不能因美国生病发烧,中国过度服药。

三是消除了对经济增长后劲的疑虑。

一些专家认为,在4万亿投资之后中国经济的驱动力将会显著衰减,这一判断依据不足。我认为,有四项大的措施将对后续经济增长提供支持:1、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进一步明晰的“实施产业集群发展战略”。2009年以来,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和中部崛起规划相继出台,以及东北振兴、西部大开发规划进一步延续,使得我国东、中、西和东北部四大经济区域全部纳入到区域发展的战略层面中。2、七大新兴产业规划。日前,国务院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发展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七大行业。3、鼓励民间投资战略。今年5月份国务院公布《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4、今年启动的大规模保障性住房建设。预计2010年保障性安居工程总投资为5220亿元,增量为2620亿元,投资增幅达到100%。据测算,如果障性住房能够实现5000亿元左右的投资规模,就能拉动国内生产总值约1.3个百分点。

特别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做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一揽子计划与“十二五”前期投资项目衔接工作。我们认为,这也是对有关“4万亿投资完成后经济增长是否没有后劲”的一个回应。

四是对于国际压力的恐惧有所舒缓。

美国等危机经济体不断施压中国,试图迫使中国中断刺激经济增长的政策,在10月份表现至为激烈。虽然股市暴跌被冠以货币政策调整、流动性泛滥、通货膨胀率升高等国内理由,但外界压力也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即使现在,这种压力也没有减弱的迹象。

针对这些情况,高层审时度势,采取了一些措施,但坚持国家主权利益、坚持以我为主独立发展、坚持平等合作的立场,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经济的发展框架。可以说,维护了大局未变。所以,公众对于外来压力的恐惧得到舒缓。

上述“副诱因”得以初步解除,有利于股市回归常态。

鉴于打击内幕交易不是一场运动,而是重在机制、重在长远。并且,从国际经验看,判断内幕交易的难度是相当大的,所以,尽管会查处一些内幕交易案例,但这不意味着中国股市将要展开人人自危的大清洗。所以,股市在暴跌之后,将逐步回归常态。从市场内部供需矛盾来看,大体正常。

上市公司第三季度报告显示,1997家上市公司主营收入同比37%;净利同比增长35%,净利同比增幅创近三年新高(2008、2009年前三季度业绩增幅分别为7.28%、-2.59%);前三季度加权平均每股收益0.375元,创近10年新高。显然,中国上市公司业绩不仅没有下滑,而且增长相当强劲。

股市增量资金在不断增加。将在年底前成立的34只基金,有望给市场带来增量资金近700亿;融资融券试点的扩大也有望给市场带来200多亿的资金;另外,储蓄资金也有一部分“搬家”到了股市。股市所处的流动性宽裕环境仍将持续。

外围风险惊吓A股寒冷天气成热炒题材

重庆晨报

受国内通胀加剧影响,股市昨日继续缩量震荡,受西班牙债务危机、美元指数突然上涨等外围因素影响,尾市快速跳水。

沪指收报2911.41点,下跌15.67点,跌幅0.54%,成交量1448亿元;深成指收报12829.36点,下跌97.26点,跌幅0.75%,成交量1310亿元。两市共2758亿元,较前日略有萎缩。中小板指下跌0.49%,创业板指盘中创历史新高,收盘下跌0.55%。

走势:尾市跳水

沪指昨平开,早盘震荡走低。上午11:05到下午1:50之间,走出震荡上攻走势,创出最高点2939.05点。尾市出现跳水走势。分析师认为,穆迪昨日下午宣布将西班牙列入“可能下调评级”的观察名单,消息公布后,美元指数快速上涨,外盘大宗商品市场跟跌,港股随后也出现快速跳水,最终收跌1.95%。外围风险也惊吓了中国沪深股市,部分主力想赶在欧美股市开盘前卖出规避不确定风险,导致A股尾市跳水。

个股:煤炭走红

昨日的热点围绕三条主线展开,一是前日的通胀受益主题昨日继续发酵,因通胀形势严峻。食品、酿酒、农药化肥、生物制药等通胀受益板块表现出色。此外,前日的另一炒作主题新经济概念也继续获得资金追捧,锂电池、稀土永磁、新能源、稀缺资源、创投等板块走势好。第三,昨日新增一条炒作主线,即气候主线。我国各地近日进入严寒天气,煤炭储备紧张,受此影响,资金昨爆炒煤炭股和天然气股。分析师认为,发改委昨日晚些时候承认,严寒天气将加剧煤电油运的供应紧张局面,投资者可关注相关个股的短线机会。

近期的大热门铁路基建板块昨领跌大盘,前日暴涨的水泥股昨日大跌。受通胀严峻,国家可能出台紧缩政策的打击,银行股领跌大盘,地产股走弱。受国际大宗商品下跌影响,有色、石油等资源股走弱。美国:政策不变

美联储前晚结束今年最后一次议息会议,宣布维持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不变,维持目前的利率水平不变。受此影响,美股周二走高,道指和标准普尔都创两年多收盘新高,道指收报11476.54点,上涨0.42%。

技术:有点恶化

中证投资张索清认为,技术上,美元指数呈探底回升态势,再度逼近80整数关口,但短期能否重新走强,还需要看今日召开的欧盟峰会的脸色。沪指15分钟图上形态有所恶化,在倒锤头线后连续阴线杀跌,MACD出现顶背离,密切关注下方整理平台的支撑。日线图上,5日等短期均线明显上翘,沪指若能坚守2900点,后市仍有上冲潜力。

分析师认为,沪指目前处于上下皆有可能的状态,投资者可轻仓操作。

淘金“高送转” 年底最当时

无论牛熊市,高送转似乎永远是A 股年报炒作的一大题材。近期,洋河股份(002304)、海普瑞(002399)等高送转预期较高的个股纷纷大涨,创业板个股,也无惧解禁压力和市场的下跌而逆势走强。

高送转炒作提前预热

2008年中兵光电(600435)、2009年三安光电(600703)的“高送转”炒作至今让人记忆犹新,它们凭借着10送10的高送转预期而分别成为当年年底风头最劲的“黑马”,从有预期传出时一路炒到了送转的前夜,在当时不算热络的市场中,股价一飞冲天。

而今年11月底开始,高送转行情已提前预热,以洋河股份、华策影视(300133)、海普瑞为代表的高价股毫不理会市场阴影,逆市攀升。创业板在解禁压力下,也在振荡市中逆势飙涨,很大程度也是受到高送转预期的支撑。

业内人士预计,今年的年报高送转行情很可能会比往年更加热闹。一方面,从统计数据上看,随着大批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上市,今年高价股上市公司的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因此预计年报推出高送转的个股也将大量增加。另一方面,今年市场资金较为充裕,而高送转又是热钱竞相追逐的焦点,在“不差钱”的状态下,市场炒作值得投资者期待。

创业板更易出黑马

相较于中小板较为庞大的阵营来说,创业板整体更易跑出高送转黑马。据统计,2009年度共有202只个股实施了高送转,其中中小板、创业板公司有112家,占比55%,而在中小板、创业板中,次新股(相对于2009年度)为53只,占比为47%。

面对解禁大潮的利空,创业板在11月以来的走势却并未受到过多影响,尤其是11月底市场大跌中,该板块更是独领风骚,11月底,创业板指数报出了1211点的新高。业内人士普遍认为,目前,创业板该跌不跌的一个很大的原因便是高送转预期。统计显示,11月15日涨停的15只个股中,有7只股价超过了50元,属于有送转潜力的高价股。

海通证券(10.43,-0.07,-0.67%)(600837)分析师王伟表示,在创业板中选择高送转预期股还有一个思路可以关注,即头几批上市的公司中,去年年报和今年中报从未有高送转方案的公司。据统计,在首批上市的28家创业板公司中,目前仅有莱美药业(38.6,0.00,0.00%)(300006)、南风股份(300004)、特锐德(42.21,+1.05,+2.55%)(300001)3只个股尚没有实施高送转。不过,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一些短期涨幅过高的股票,不宜再追涨。

“猜谜期”行情最热

安信证券研究指出,高送转股的炒作一般分成三阶段。第一阶段为猜谜期,市场将有潜力的个股罗列出来,依次进行炒作;第二阶段为明朗期,方案亮相的个股,资金往往大炒一把;第三阶段为抢权填权期,也许会掀起一波上扬。

高送转行情爆发的时间通常在猜谜期和明朗期,这个阶段获得收益也最大,风险最小,因此投资高送转个股的介入时机,最好在年报公布前后,有业绩预告的需提前关注。猜谜期一般从每年的11月底到12月初。以2008年的中兵光电(15.18,+0.04,+0.26%)为例,其披露10转10分配预案的时间是2009年1月15日,但对该股的炒作基本上是之前的两个月。三安光电(41.98,-0.20,-0.47%)亦然,其2010年2月8日披露10转10分配方案,而股价拉升却要追溯到2009年12月初。

高送转分配预案发布之后,多数情况下,高送转概念股在猜谜期已经经过了大幅上涨。基本面和成长性较强的公司,股价多数还会走出连续上涨行情,较早公布了财报和高送转方案的上市公司,股价上

涨往往具有较强的持续性;而较晚公布的公司,由于股价已提前反应,处于概念炒作的末期,绝大部分在方案真正出台后会出现横盘整理或下跌。而最后的抢权填权期则往往只是昙花一现,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教您选股

具备高送转条件的个股,每股资本公积金和未分配利润无疑是最主要的参考指标。此外,统计显示,公司的股本规模、股价高低以及股权激励、增发配股等因素,也同样具有较大的参考意义。

理论上,如果每股未分配利润大于1元,该公司就具备了10股送10股红股的潜力,如果每股资本公积金大于1元,就具备了10股转增10股的潜力。每股未分配利润和资本公积金越多,潜力就越大。由于可以直接用于转增资本的资本公积金主要来自于资本(或股本)溢价,因此高送转股中新股、次新股会占较大比例。

其次,看股本规模和股票价格,小公司强烈的股本扩张欲望,往往会带来丰富的“高送转”炒作题材。创业板的推出以及中小板的高速扩容,使得目前A股市场的小盘股群体急速扩大。据统计,目前两市总股本规模小于或等于1亿股的公司就达到175家、2亿股以下的更是达到604家,还出现了像新开源(300109)、华平股份(300074)等总股本不到5000万股的袖珍公司。

第三,可再结合股权激励和增发配股。有股权激励的公司,也是高送转“多发”的板块之一。这主要还是行权价一般都接近市场价格甚至高于市场价格,管理层持股成本相对较高,有着较强的通过送股除权降低行权价格、增加股数的愿望。据统计,今年董事会预案通过的股权激励公司有58家,且以中小板、创业板公司为主。由于较早推出方案的公司可能已有较大涨幅,建议关注一些近期推出方案或行权价与市场价格较为接近的上市公司。而进行了增发配股的公司,出于对投资者的回报,往往也会推出比较丰厚的分配方案。特别是一些高价增发配股的公司,高送转的可能更大。如华东数控

(28.79,-0.38,-1.30%)(002248),上半年以40.01元的高价增发,中报就推出了10转10的方案。

券商荐股

记者综合东北证券(23.99,-0.23,-0.95%)(000686)、安信证券等几家券商研报发现,有几家公司得到券商的一致推荐:如科伦药业(002422)、洋河股份、赛马实业(600449)、恒源煤电

(52.46,+2.13,+4.23%)(600971)等,均得到了较多券商的推荐。

科伦药业(165.5,+7.11,+4.49%)在A股上市公司中,三季度末每股资本公积金排第二、每股未分配利润排第七、价格高低排第四,极其符合选择标准。此外,公司三季报每股收益达2.19元,净利润增幅达57.3%,成长性亦较为突出。而赛马实业今年新增股份以22.13 元/股的换股价格向中材股份换股吸收合并建材集团。三季末每股未分配利润6.08元,资本公积金也达到4.93元。而洋河股份

(244.4,+3.43,+1.42%)则是目前两市第一高价股,每股未分配利润排在第五,每股资本公积金亦有5.68元。唯一不足的是公司股本规模相对较大。

券商推荐的个股,还包括有医药生物行业的海普瑞(153,+4.00,+2.68%)、誉衡药业(002437)、浙江医药(600216)、康芝药业(300086)、力生制药(002393)等等。机械制造业中的东山精密

(79.35,+3.48,+4.59%)(002384)、长盈精密(300115)、柳工、中国船舶(600150)等。而创业板的长盈精密、国民技术(300077)、世纪鼎利(300050)、华策影视、数码视讯(300079)、三川股份(300066)、

鼎龙股份(300054)、中瑞思创(300078)、新大新材(300080)、华平股份(79.29,+0.65,+0.83%)、碧水源(300070)、康芝药业(86.4,+0.90,+1.05%)、易世达(300125)、长盈精密等,也得到券商的推荐。

关注蓝筹股的价值回归

王艳伟

备受关注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刚刚结束,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给在高通胀预期压力之下的市场注入活水。景顺长城能源基建基金经理余广表示,未来蓝筹股能否实现估值回归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

目前蓝筹股中不少公司动态PE在10倍左右,盈利增长也较为稳定。余广认为:“估值足够便宜,盈利的增长又比较确定,特别是行业龙头公司,具有很好的投资价值,长远来看,蓝筹股终究会迎来上涨机会。”

此外,新兴产业中也有不少蓝筹股的投资机会。目前“十二五”规划成为各家机构明年投资的主线,余广认为,“十二五”规划强调振兴新兴产业,而新兴产业中的信息技术、医药等行业中也有不少蓝筹股,此外,还有一些蓝筹股公司在积极介入新兴产业,或者将原有的传统业务延伸至新兴产业领域。因此契合“十二五”规划方向的蓝筹股都值得关注。

同时,余广也十分看好中小盘股中一些表现较好的上市公司。尤其是有些代表产业发展新方向的小公司,有明显竞争优势和较好的盈利增长前景,值得给予较高的估值溢价,未来股价也有上涨空间。“钱”程似锦布局新兴产业之新能源(附股)

战略新兴产业由于具有的高成长预期和政策红利等,备受市场青睐。七大产业中的新能源行业尽管在刚落下帷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没有明确提及,不过会议中提到的“大力发展绿色经济”、“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等都与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密切相关。业内人士表示,虽然会议中没有直接提及新能源,然而我国要实现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大幅下降等,新能源仍将是未来政策重点扶持的方向。

政策利多可期

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政策举措,促进战略性新兴行业发展的努力已经悄然开始。新能源产业方面,根据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在2010年至2020年间,新能源产业累计直接投资将增加5万亿元,这更是提高了新能源与清洁能源股在股市中的热度。国家政策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倾斜,使市场对新能源板块充满期待。

分析人士表示,新能源板块是个相对较大的市场板块,涵盖了核能、风能、太阳能等多个领域。新能源作为中国经济实现低碳发展目标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相关产业政策密集出台,预计新能源仍将是未来政策重点扶持的方向。行业面临的政策利多可以预期。

“中国要实现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5%、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重点就要发展三类非化石能源,即核电、水电、非水能的其他非化石能源。这其中,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与核电都可归入新能源之列,而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进度也与上述目标密切相关。”国家能源局一位研究员指出。

广州证券岭南创富首席分析师钟楚宏表示,新能源已被国务院定为国民经济先导产业之一。随着低碳时代来临,未来十年,提高新能源使用比例是大势所趋。各类新能源,相比较而言,风能较不稳定,太

阳能发电成本高,生物质能所需原材料有一定局限性,更看好核电,因其具有清洁、能耗低等优势,这也是国家将核电列入新能源之首的重要原因,而且涉及核电产业链的上市公司较多,包括核材料、设备制造等,已具备一定板块效应。

细分行业逐一看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关于战略新型产业-新能源产业的描述:“积极研发新一代核能技术和先进反应堆,发展核能产业。加快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推广应用,开拓多元化的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市场。提高风电技术装备水平,有序推进风电规模化发展,加快适应新能源发展的智能电网及运行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开发利用生物质能。”

根据《决定》,新能源产业主要包括核能、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4大细分领域。

核能

核电行业是明显的投资拉动行业,在我国目前核电发展的状况下,国家规划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在我国准备要提高核电发展规划的预期下,核电产业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申银万国分析师李晓光表示,核电经济性显著,如果考虑碳排放成本,核电发电成本最低。同时具有技术成熟、运行稳定、容量大等特点,核电成为十二五战略新兴产业新能源的第一选择,也必将成为未来新能源快速发展的首选。预计未来十年核电投资超过一万元,核电主设备供应商和关键零部件厂商将显著受益,看好核电设备未来十年的发展空间。

按照到2020年核电装机占电力总装机容量比重达到5%的目标来计算,预计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8500 万千瓦,目前装机容量970 万千瓦,因此未来十年将新增装机容量约7500 万千瓦,是目前装机容量8倍;同时在建装机容量将达3000万千瓦,因此未来核电产业发展空间巨大。

资料显示,截止2009 年底我国核电机组容量仅占电力总装机的1.1%,核发电量占比仅2.2%,在30个有核电国家中排末位。全球有个国家16 的核电发电量占比超过25%,其中法国高达76.2%,韩国35.6%,欧盟为35%,日本为24.9%,美国达19.7%,因此未来我国核电发展巨大。

分析人士指,根据核电行业受益程度的不同,应重点关注有一定技术门槛、盈利能力较高的核电设备制造业个股。

相关个股推介

目前涉及核电领域的主要有东方电气(600875)、上海电气(601727)、二重重装(601268)、中核科技(000777)、自仪股份(600848)、兰太实业(600328)、海陆重工(002255)、中国一重(601106)、方大碳素(600516)、嘉宝集团(600622)、沃尔核材(002130)、东方锆业(002167)等。

太阳能

当能源问题日益成为制约国际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时,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实行“阳光计划”,开发太阳能资源,寻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新能源,是能源发展的一个趋势。

本月2日,财政部、科技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能源局等四部门联合在北京召开会议,对金太阳示范工程和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工程的组织和实施进行动员、部署,加快推进国内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中央财政对关键设备按中标协议价格给予50%补贴,其他费用按不同项目类型分别按4元/瓦和6元/瓦给予定额补贴。

分析人士指出,当前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迅速,呈现成本和补贴双双下调的良性态势。全球最重要的光伏市场的德国降低光伏补贴导致上半年需求集中释放,但其它市场需求也有望加快增长,中长期内太阳能行业都将保持旺盛的需求,整个光伏产业的市场前景仍然乐观。

华林证券分析师透露,近期国家还将出台一系列利好光伏市场的政策,包括《新能源产业发展振兴规划》、《节能减排产业发展振兴规划》、“光伏上网电价办法”等。国家在“金太阳”项目的审批中,体现了对太阳能光伏市场的积极支持态度,这一态度将继续体现在后续政策中,太阳能光伏市场的发展方向即将更加明朗。

有券商研究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对太阳能光伏进行投资时,可按行业需求回暖时,各环节的受益程度的不同,首选高端薄膜电池厂商及零配件供应商,其次是晶体硅电池下游或一体化厂商,再次是晶体硅电池上游多晶硅。

相关个股推介

目前上市公司中涉及到相关业务的主要有天威保变(600550)、南玻A(000012)、特变电工(600089)、中航三鑫(002163)、航天机电(600151)、拓日新能(002218)、孚日股份(002083)、金晶科技(600586)、川投能源(600674)、风帆股份(600482)、杉杉股份(600884)、江苏阳光(600220)等。

风能

近年来,国家不断出台政策支持风电建设和发展。在“十五”期间,提出实现大型风力发电机风机国产化率60%-80%的目标。2010年7月5日,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西部地区又好又快发展,国家计划2010年西部大开发新开工23项重点工程(包括西部风电基地建设),投资总规模为6822亿元。

与其他新能源相比,风能的优势突出,清洁无污染、可循环再生、成本低廉、获取便利是风能的优势。在全球煤炭石油等石化燃料日益枯竭的背景下,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风能更是各国优先发展的新能源。

德邦证券分析师张海东表示,由于各国对风能发电的日益重视和支持,全球风电的发展非常迅速。我国也不例外,通过各种措施支持风能行业的发展,并鼓励风电设备国产化。这些政策将成为相关上市公司持续的利润增长点。

相关个股推介

根据风电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利润的高低以及发展趋势,首选龙头整机生产厂商和核心零部件生产厂,金风科技(002202)、湘电股份(600416)、东方电气(600875)、上海电气(601727)、华仪电气(600290)、中材科技(002080)、华锐铸钢(002204)、天马股份(002122)、天奇股份(002009)等。

生物质能

生物质能贵为世界第四大能源,也是除了太阳能、风能、核能之外具备大规模发展潜力的可再生能源,目前,主要利用形式有生物柴油、生物乙醇、生物质发电、沼气等等。

据了解,与其他新能源相比,生物质能主要优势包括:一是生物质能资源丰富,可开发利用量大;二是生物质能开发受地理位置、天气、资源等客观因素影响小,项目布点方便,可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发展;三是生物质能利用一旦走上正轨后,能源供应比较稳定。

不过,和其他新能源一样,生物质能在拥有其独特优势的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劣势。首先,虽然我国生物质资源丰富,由于资源分布比较分散,增加收集利用的难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物质能利用的规模。

另外,资料显示,全世界每年通过光合作用生成的生物质能约50亿吨,其中仅1%用作能源,但它已经为全球提供了14%的能源。国外生物质能技术和装置已经实现了规模化产业经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位研究员表示,随着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能源形势和环境状况也日益紧张,并将面临着能源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改变能源结构,开发利用生物质能等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资源对建立可持续的能源系统,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大意义。而作为一种可再生资源,生物质能源的可贮藏性及连续转化能源的特性,决定了生物质能源将会成为非常有前景的替代能源。相关个股推介

目前两市涉及到生物质能的个股,包括南宁糖业(000911)、贵糖股份(000833)、ST甘化(000576)、丰原生化(000930)、华润生化(600893)、华冠科技(600371)、华资实业(600191)等。

中国股市大事记(1984.11—2009.12)

中国股市大事记(1984.11—2009.12) 序言 本大事记是为写作小说《沪吉诃德和深桑丘——戏说中国股市二十多年》做准备而编。从最初的股市——静安柜台市场到2009年是23年。如果从上海交易所成立的1990年开始算是19年。 我参看了网友“悠悠白云”收藏的帖子《中国大陆股市17年大事记》1,但是找不到作者。笔者也看过网上转载的张志雄的《中国股市17年》2以及其他一些文章。在定稿之前,我看到了阿奎的《喧哗与骚动——新中国股市二十年》3。该书史实较为详尽,我参考阿奎的书为本大事记添加了一些内容(一千多字)。小说中前几节内容(1988-1991)的写作也参看了阿奎的书。本人在此向以上作者致谢。本大事记还包含关于法人股市场、柜台市场、H股市场、次贷危机等内容。各种恶性事件也是本大事记重点,笔者希望本大事记是到目前为止恶性事件最全的大事记。技术上,笔者将前后关联的事件尽可能地放在一处叙述。另外,笔者还提供了《沪深股市走势图1990.5—2009.5》(参看封底),同时减少了行情的文字叙述。希望本文有助于读者对中国股市的认识和理解,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1991年及之前 (1) 1984年11月14日,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小飞乐”股票发行。小飞乐是改革开放后我国公开发行的第一只股票。1986年11月,邓小平接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约翰·范尔林,赠送了一张飞乐音响的股票。虽然有报道说深宝安和北京天桥成立股份制企业更早,但是发行股票,小飞乐在先。 1 行情和政策叙述较多,忽略了一些重大事件,比如德隆事件。见https://www.360docs.net/doc/848282429.html,/blog/static/ 3063229520089972310607/。 2 分析讨论有深度,作者经历的事件突出,但是作为大事记,内容缺很多。离股市较远的铁本事件反倒被重点讨论。见https://www.360docs.net/doc/848282429.html,/bbs/dispbbs.asp?boardid=57&id=163747和https://www.360docs.net/doc/848282429.html,/ viewthread.php? tid=226761&page=1&authorid=59936。 3 阿奎. 喧华与骚动——新中国股市二十年[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8。

非常受用-影响股票价格变动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股票价格变动因素 经常听到一些股民提及比如某某股价上涨、某某公司下跌损失惨重,那么什么是股价呢?是什么因素影响股价的变动?要知道这个问题,要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股票的价格。 股票价格是指股票在发行和交易时的价格,包括发行价格和市场价格。股票的发行价格是指股份公司在发行新股票时的价格。股票的发行价格一般是根据股票时价,股票行市的变化趋势,股票筹集资本的难易程度和发行新股票时原有股东利益的影响等因素来决定的。其发行价格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1)时价发行。 (2)面额发行。 (3)中间价发行。 (4)无偿发行。 发行价格=市盈率还原值x40%+股息率还原值x20%+每股净值x20%+预计当年度股息与一年期存款利率还原值x20% 知道了什么是股票的价格,那么对于股市里股票涨涨跌跌的情况又是怎么回事呢? 影响股票价格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股票市场内部因素: (1)股票的供求关系。股票的价格与市场无不有关系。比如电脑,当笔记本电脑刚刚问世的时候,市场上的供给量远远小于需求量,那么此时电脑的价格会大幅度上升;反之,如果笔记本的供求量大于需求量,商家为了在竞争的市场上占据份额不得不选择降价。倘若甲公司发行股票100,000张,每股现值$20,即公司现时的市值为$2,000,000。而乙公司发行股票达400,000张,而每股现值$10,即乙公司的市值则为$4,000,000,可见纵使乙公司的股价较甲公司小,其市值却较甲公司大。也就是说,当供给大于需求时,股票价格上涨,当供给小于需求时,股票下跌。 (2)大户的操纵。这主要是由于股票市场上,一些大户利用各种不正当的手段来操纵市场上股票的价格,使股票价格变化剧烈。 公司内部因素: (1)公司的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这是影响股票价格最重要的基本因素。经营状况即指发行公司在经营方面的概况包括经营特征,如公司属于商业企业还是工业企业,公司在行业中的地位,产品性质,内销还是外销,技术密集型还是劳动密集型,批量生产还是个别生产,产品的生命周期,在市场上有无替代产品,产品的竞争力、销售力和销售网等。此外,公司的经济状况还包括员工的构成以及管理结构、管理水平等。上述因素既可直接影响公司的财务状况,亦可间接影响投资者的投资意向,进而影响股价变化。当公司的经营状况好,盈利能力强,股票价格的基础扎实,大家认为此时的股票很稳定,上涨的机会多,反之,其股票价格难以提高,下跌的机会多。 (2)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发行公司的财务状况亦是影响股价的重要原因甚至是直接原因。依照各国法规,凡能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的重要指标都必须公开,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还需定期向社会公开。 宏观经济因素: (1)经济周期;经济周期的循环、波动与股价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一般情况下,

中国股市发展分析(完整版)

中国股市发展历程(以上证综指走势为例) 分上中下三篇发至经济观察木泉投资原创文章 上证综指于1991年7月15日首次发布,其样本股是全部上市股票,因此其对中国股票市场有非常好的代表性。下面以上证综指自发布以来的收盘价为载体,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发展进行分析。 (1)1990-1992年10月:初步实验,股市第一次起落 邓小平南方讲话,提出坚持改革开主、发展市场经济(含股票市场)的观点,国内开始进行股票市场试点开放,国内掀起一轮投资热,股票价格的逐渐上涨也使得上证综指从90多点涨至400多点。 1992年5月21日,上海股市交易价格限制全部取消,在这一利好消息刺激下,大盘从616.99点直接跳空高开在1260.32点,较前一天涨幅高达104.27%,这也是上证指数首次突破千点大关。此后仅仅3天时间,各只股票价格都呈现一飞冲天的走势,平均涨幅为570%。其中,5只新股更狂升2500%至3000%。最终上证指数暴涨至1300多点。 但由于这一年有30多只新股票上市,比1991年增长了3.88倍,对投资者的心理冲击和资金面压力巨大,股指一路下滑,深圳“810事件”也加速了上证综指的下跌。“1992股票认购证”第四次摇号。当时预发认购表500万张,每人凭身份证可购表1张,时称有“百万人争购”,不到半天的时间,抽签表全部售完,人们难以置信。秩序就在人们的质疑中开始混乱,并发生冲突。这天傍晚,数千名没有买到抽签表的股民在深南中路打出反腐败和要求公正的标语,并形成对深圳市政府和人民银行围攻的局面,酿成“8·10事件”。上海股市受深圳“8·10”风波影响,上证指数从8月10日的964点暴跌到8月12日的781点,跌幅达19%。暴跌五个月后,1992年11月16日,上证指数回落至398点,几乎打回原形。 (2)1992年10月-1994年6月:股市第二次起落 从1992年底到1993年初,我国新兴的投资基金开始得到政府支持,上市投

股票熊市牛市历史

在中国股市不算太长的历史中,暴涨暴跌已经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也是股民“大喜大悲”的真实写照,在这一轮史无前例的叫嚣声中,我们有必要一下,历史上九次牛市是如何的,给投资者以警示和提醒。 第1次牛市终结:高位横盘后急跌 1992年5月21日,上证所取消涨停板,将牛市推至顶峰,当日指数狂飙到1266.49点,单日涨幅105%,这一纪录至今未破。但三天后,就开始收网。 时间跨度:1992年5月26日~1992年11月17日 沪指波动区间:1429.01点~386.85点 沪指跌幅:73% 第2次牛市终结:股市扩容 1992年邓小平南巡,A股迎来牛市,但随着股市急剧扩容,A股又转牛为熊。 时间跨度:1993年2月16日~1994年7月29日 沪指波动区间:1558.95点~325.89点 沪指跌幅:79% 第3次牛市终结:资金分流

暂停迎来的牛市遇到了国债期货,国债期货的火热将A 股资金抽干,牛市终结。 时间跨度:1994年9月13日~1995年5月17日 沪指波动区间:1052.94点~577.14点 沪指跌幅:48% 第4次牛市终结:T+0取消 这是史上最短的牛市,仅仅三天。源于国债期货的被叫停,但政府打压投机也延伸到股市。这一年T+0被改为T+1。 时间跨度:1995年5月22日~1996年1月19日 沪指波动区间:926.41点~512.83点 沪指跌幅:45% 第5次牛市终结:“十二道金牌” 1996年4月1日到12月12日,上涨了124%,深成指上涨了346%。从10月起,监管层连发了12道“金牌”,最终股市崩盘。但这波熊市并未持续太久。 时间跨度:1996年12月12日~1997年2月20日 沪指波动区间:1258.68点~870.18点 沪指跌幅:30%

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大股灾

中国近代史上的三次大股灾 股市在今天已成为很多人投资理财的一个重要所在。其实早在100多年前,中国就已经出现了股市,而且在短短几十年间就发生了三次大股灾。 胡雪岩垮台引起股市下跌 1850年代,中国已经出现了股市,最早是一些在华的外国人从事外企的股票投机,后来一些中方买办看到有利可图,也加入进来。洋务运动兴起后,很多近代意义的中国企业开始出现,为了融资的需要,这些企业也开始发行股票,进入股票市场。经过20多年的培育,中国股市迎来了一个黄金时期,从1870年代开始,上海股市开始疯涨。许多商人和投机者大肆追捧新上市的中方企业股票。因为在他们眼中,这些企业多半是官督商办,有着很强的官方背景,经营上也少有竞争对手。在投机者的追捧下,这些企业的股票开始疯涨,当时轮船招商局的股票一开始一股只有几十两,短短几个月便上涨到近300两,而开平矿务局的股票也在短时间内从不足十两涨到百余两。 受股市疯涨的刺激,不仅普通投机者开始大量涌入,一些钱庄也不甘人后,开始将钱庄资金投入股市。钱庄逐渐成为股市中的主力军,其用于拉升股价的资金几乎全为钱庄的流通资金,而在这些资金大量进入股市后,由流通资金变成企业的生产资金,也就意味着市场流通货币开始减少,这离股灾的爆发就不远了。而这次股灾的诱因与当时鼎鼎大名的红顶商人胡雪岩的垮台密切相关。 胡雪岩在短短几十年间,依靠灵活的手腕在官场和商场长袖善舞,很快建立起自己的商业帝国。他所掌握的阜康钱庄营业区域遍布大江南北。在这次股市繁荣之中,阜康将掌握的大量流通资金投入股市。正当阜康大肆牟利时,作为阜康的老板胡雪岩突然垮台,这使得阜康发生挤兑风潮,由于无力应对,阜康只得宣布倒闭。阜康的倒闭令早就岌岌可危的股市终于崩盘,股价一泻千里。开平矿务局的股票1883年5月还是每股210两以上,并且很难买到,到了8月,其股价已跌至120两,而有人则"愿意

中国股市历史回顾 -- 历次牛市熊市记录

■第一次大牛市:1990年12月19日至1992年5月26日 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以后,挂牌股票仅有8只股票,人称"老八股"。当时交易制度实施1%涨跌停板(后改为0.5%)限制,股指从96.05点开始,历时2年半的持续上扬,终于在取消涨跌停板的刺激下,一举达到1429点的高位。 ■第一次大熊市:1992年5月26日至1992年11月17日 冲动过后,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极大,仅仅半年时间,股指就从1429点下跌到386点,跌幅高达73%,这样的下跌在现在来看是不可想象的,而在当时,投资者们都自然地接受了,难怪有人说,还是早期的股市炒起来爽 ■第二次大牛市:1992年11月17日至1993年2月16日 快速下跌爽,快速上涨更爽,半年的跌幅,3个月就全部涨回来。从1992年11月17日的386点开始,到1993年2月16日的1558点,只用了3个月时间,大盘涨幅高达303%。这种行情在现在看来,足以让投资者羡慕不已。 ■第二次大熊市:1993年2月16日至1994年7月29日 快速牛市上涨完成后,股市的大扩容也就开始了,伴随着新股的不断发行,上证指数也逐步走低,进而在777点展开长期拉锯,后来777点位失守,大盘再度一蹶不振的持续探底。到1994年7月29日,股指回到325点,但这次熊市带来的"成果"是上市公司数量急速地膨胀■第三次大牛市:1994年7月29日至1994年9月13日 证券市场一片萧条,在人们都对股市信心丧失殆尽的时候,市场中甚至一度传言监管层将关闭股市,为了挽救市场,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救市,股市再度亢奋,1个半月时间,股指涨幅200%,最高达1052点。 ■第三次大熊市:1994年9月13日至1995年5月17日 早期的股市不讲究什么价值投资,业绩好坏也是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流通盘要小,这样好炒。但是随着股价的炒高,总有无形的手将股市打低,在1995年5月17日,股指已经回到577点,跌幅接近50%。 ■第四次大牛市:1995年5月18日至1995年5月22日 这次牛市只有三个交易日!股市受到管理层关闭国债期货消息的影响,全面暴涨,3天时间股指就从582点上涨到926点。本轮行情充分反映了我国股市对相关"政策"的敏感程度,"股市政策市"的说法也被投资界普遍接受。 ■第四次熊市:1995年5月22日至1996年1月19日 短暂的牛市过后,股市重新下跌。从1995年的8月开始,当时仅仅3倍市盈率的四川长虹开始悄悄走强,业绩白马股票逐步受到主流资金的关注。至1996年1月19日,股指达到阶段低点512点,绩优股股价普遍超跌,新一行情条件具备。 ■第五次大牛市:1996年1月19日至1997年5月12日 崇尚绩优开始成为市场主流投资理念,深发展、四川长虹、深科技、湖北兴化等龙头股均为业绩极佳的绩优成长股,在这些股票的带领下,股指重新回到1510点,这些股票创造的"投资神化"也对当时的普通投资者进行了一场鲜活的投资教育。 ■第五次大熊市:1997年5月12日至1999年5月18日 这轮大调整也是因为过度投机,在绩优股得到了充分炒作之后,到1999年5月18日,股指已经跌至1047点。这两年间,股市的扩容继续疯狂进行,规模出现了难以想象的扩张。严重的供需矛盾使二级市场出现极度失血,持续2年的熊市就此展开 ■第六次大牛市:1999年5月19日至2001年6月14日 这次的牛市俗称"5?19"行情,多数的投资者都记忆犹新,网络概念股的强劲喷发将上证指数推高到2000点以上,并创出2245点的历史最高点,伴随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证券投资基金也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大发展。

2016年股市大跌原因

一.2014年——2015年6月,股市大涨 1.PPI指数在2015年6月同比下降4.8%,说明生产者同上游的采购成本下降,企业利润增加。公司利润增加,业绩提高,对股东回报也增加。一方面,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升高,股价重心自然上移;另一方面,投资回报预期增高,就会增强投资者信心,股市人气大涨,形势大好。 2.此段期间人民币的币值整体呈上升趋势,导致资本流入本国。因此,本国的证券市场需求旺盛,价格上涨 3.中国人民银行释放200亿元资金。投资者对央行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预期增强,坚定了持股信心。 4. 管理层需要加大直接融资的比重,降低银行风险,推进注册制改革,推进国企改革。这些因素让股市上涨有了良好的氛围。 5. 股权分置之后随着限售股的陆续解禁,流通市值的比例在不断提高。这意味着全流通时代需要巨额的资金来填补大小非和大小限的套现需求,2014年用杠杆资金填补了股权分置改革后遗症的流动性缺口,A股市场才刚刚实现了流动性供给与流动性需求的动态平衡。二.2015年6月——2016年,股市大跌 1. 在2015年上证综指5000点附近,监管部门加大了超级大盘股的IPO供给和采取了行政去杠杆,再次打破了市场的流动性平衡,投资者资金恐慌性出逃,监管部门继续加大去杠杆的力度,使得股市大跌,失去平衡。 2. 市场对中国经济改革和增长模式转型的短期预期过高,长期预期不足,从而造成急功近利、短期炒作、快速推高价格、迅速套利离场的市场状态 3. 监管滞后和监管的不对称。监管层的去杠杆化及所采取的突然袭击手段,导致市场信心受到极大损害,股民对牛市的憧憬破灭 4. 市场配资规模的迅速膨胀和高杠杆推动着股市快速上涨,风险大幅增加,市场价格泡沫化,市场结构极其脆弱,危机一触即发,一发而必呈雪崩式下跌。 5. 2015年下半年人民币汇率上升,本币贬值,本国产品竞争力增强,进口性企业因成本增加而受损,此类公司的证券价格将下跌;本币贬值,导致资本流出本国,本国证券市场需求减少,价格下跌。 6. 2015年受国际经济下行影响,出口下降严重,我国经济并不景气。

中国股市发展史

中国股市历史详述 股市的诞生 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刚刚起步,整个社会都弥漫着除旧布新的气息和不破不立的激情,但是同时各种新潮思想也随时要应付相应的政治风险。 笔者认为资本市场构想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非常佩服当时中国人民银行研究部的那20个研究生。他们在1984年写的一篇“中国金融改革战略探讨”引爆金融界。其中第一次谈到了在中国建立证券市场的构想,直接引发了当时的股份制热潮。 1984年11月18日,中国第一个公开发行的股票-飞乐音响向社会发行1万股(每股票面50元)。 飞乐当时得天时地利人和,在1984年7月,上海颁布了一个地方性法规-《关于发行股票的暂行规定》,飞乐抓住这一次机会,一切都顺理成章的发生了,用现在的话讲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中国第一张上市公司股票 就这样,“小飞乐”承担起了我国证券市场从无到有——零的突破。 1986年9月26日,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分行信托投资公司(静安分公司曾于1984年公开发行“飞乐音响”股票)开设交易柜台-静安证券业务部,中国第一个证券交易部诞生,产生了股票交易。 ●这一阶段,涉及到两个重要人物 黄贵显(静安分公司经理,后更名为静安证券营业部)

主导“飞乐音响”股票的发行,在1986年9月静安营业部开设交易柜台批准成立,在他的努力下新中国真正意义上出现了股票交易 黄贵显在静安证券交易部 秦其斌(前飞乐音响董事长) 一个很有想法也很果断的人,跟吴邦国关系很要好,在领导下面自然得做出点成绩来啊,1984年上半年,他便提出了股份制的构想,通过发行股票向其他单位和内部职工集资。 秦其斌在接受采访 量变到质变:由于后续股票交易的火爆,已经越来越多的股份制公司开始发行股票,为了规范化,同时加深金融改革,大的背景是改革开放-证券交易所应运而生。 1990年11月20日,上海证券交易所成立,同年12月19日正式营业,以当日为基日,基日指数定为100点。有上证综合指数,俗称“沪指”。 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 请注意:目前所讲的深指全称为“深证成分股指数”,并不是指“深证综合指数”。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时,国际上证券交易的交易模式主要有两种: ●口头竞价 ●电子计算机交易系统 尽管上交所的交易规则中规定的是口头竞价和计算机交易两种方式,其实“宝”全部押在电子计算机交易上。可以讲,这是一种极大胆的、跨越式的发展,因为当时连最简单、

2015年股灾基本情况、原因、解决方法

2015年股灾的基本情况: 从2014年11月份开始,我国股市迎来了“大爆发”,在持续期间内,股市迎来了一波又一波的高潮,然而今年下半开始,这种趋势急转而下,最终形成了“股灾”。截止2015年7月2日,A股这波 下跌,跌幅超过50%勺股票有450只,除去停牌的股票,占比19.23%; 跌幅超过40%勺股票有1511只,占比64.6%;跌幅超过30%勺股票有 1932只,占比82.6%。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沪指连续下挫近1500 点,给市场和投资者以重重一击。这是一波群体性灾难,惨烈的下跌让市场几乎到了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的程度。 2015年中国“股灾”形成的原因分析: 造成本次股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因素、又有经济因素,具体来看,总结如下: (一)客观原因 1、经济运行规律 (1)技术分析层面 如下图所示,是截止到今年8月27日,上证指数的K线图,图形的形状与著名的艾略特波段理论十分吻合。图中,第5浪代表了今年大牛市的过程,当股市达到一定高度后,必然会开始下跌,且下跌的幅度要和之前的涨幅大致相当,这就是图中的a浪,也就是6月份股市的第一次暴跌。然而由于一些特殊原因,导致这次下跌超出了本来的下跌幅度,从而形成了“股灾”。理论来讲,股市的这次下跌属于正常现象,然而由于某些原因,它却超出了正常范围,这就需要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要采取积极的措施,以控制股票的超跌幅度,使经济恢复正常的运行规律。

(2015年2月----8月上证指数K线图) (2)中国经济的走势 在2014年以来的“房地产化”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中国经济增长下行压力越来越大,政府不得不通过倾向性的政策推动中国股市的繁荣来摆脱当时经济的困境。但是如果股市暴跌,其作用是反方向的, 这种反向的作用会使得股市大幅震荡,甚至对我国的实体经济产生相当大的影响,而这也正是这次“股灾”形成的原因之一。 2、环境因素 (1)中国股市的过度杠杆化 无论对于外资还是内资来说,抓住机会做空市场,以获得超额的利润, 是投资者的“本职工作”。然而,由于中国市场以及监管措施的相对不完善,使得这些做空行为促成了如今的“股灾”。 促成大量做空交易行为的动能: *融资融券 融资融券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杠杆率,融资融券中,投资者自己的钱只占了一小部分,所以很容易赔光。而券商虽然借钱给投资者,但是为了保证自己不会亏损,会在股票下跌到一定程度时强行卖掉投资者的股票。这种大量的强制平仓会导致很严重的连锁反应,最后导致崩盘的局面。 由于对融资融券行为的监管有所疏漏,一连串的强行平仓交易使得股市不断下跌,而这就为做空提供了动能,使得众多的机构投资者发现了做空赚钱的机会,纷纷抛售自己的股票,造成了股市的进一步暴跌。 *分级基金 可以说,分级基金也是一项高杠杆的投资方式。在我国,初次接触分级基金的投资者是主要的推动力量,他们大部分缺乏相关知识,甚至还没经历过熊市,不懂得下折所带来的亏损的毁灭性,甚至在不少分级B确定下折的情况下还在买入,这就会造成大量的损失。 由此可见,分级基金制度的缺陷,其后果也导致股市的大幅震荡。然而这恰恰

中国股市历次大跌全记录文本

中国股市历次大跌全记录 中国股市历次大跌全记录 第一次大跌:1992年5月至1992年11月,上证指数从1429点跌至400点,历时5个月,最大跌幅72%。 1992年5月21日,沪市突然全面放开股价,大盘直接跳空高开到1260.32点,较前一天涨幅高达104.27%,上证指数当天从616点飙升至1265点,三天后冲高至1420点,股票价格一飞冲天,其中,5只新股市价面值狂飙2500%至3000%,上证指数首度跨越千点。 1992年6月12日,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调高至3‰,当天市场没反应,盘整一月后从1100多点跌到300多点。 1992年8月10日,发售新股认购抽签表,发生震惊全国的“8·10风波”,之后三天,股市受此影响暴跌22.2%,上证指数跌去400余点,与5月25日的1420点相比净跌640点,两个半月跌幅达到45%。 1992年11月17日,联农股份(天宸股份600620)人民币股票上市,当日沪指跌至386.85点,收盘393.52点,完成最后一跌,此后股指一路上行,至1993年2月16日,收在1558.95,涨幅296.16%。 关键词:调高印花税、8·10风波。

第二次大跌:1993年2月至1994年7月,上证指数从1553点跌至325点,历时18个月,最大跌幅达79%。 1993年2月16日“老八股”宣布扩容,上证指数从1558.95点一直下泄到1994年7月29日的最低325.89点,跌幅达79.10%。 1994年7月29日,《人民日报》刊登证监会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稳定和发展股票市场的措施(年暂停新股发行上市;严控上市公司配股规模;采取措施扩大入市资金围),昭示1993年上半年熊市后管理层的坚定信心,引起八月狂潮,俗称“三大政策”,上证指数从当日收盘的333.92点涨至1994年9月13日的1052.94点,涨幅达215.33%。 关键词:扩容、三大政策。 第三次大跌:1994年9月至1996年1月,上证指数从1053点跌至512点,历时16个月,最大跌幅达51%。 1995年1月3日实行T+1交易制度;1995年2月23日,“3·27国债期货事件”爆发,5月17日国债期货市场关闭,5月18日股市井喷,5月19日“3·27”事件始作俑者管金生被捕。

1973年股灾

1973年股灾——香港股市史上最大规模股灾 从香港恒生指数上世纪70年代的股市示意图可以看出1973年前后股市跌幅剧烈。 《窃听风云2》涉及以1973年香港股灾为代表的香港股市风云,反复出现1973年股灾这个背景。其实1973年香港股灾就是香港股票普及化后第一次股灾,亦是香港股市史上最大规模的股灾。从1968年到1973年的近五个年头里,香港股市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牛市”,全港人民都沉醉在股票生财的梦里,很多人甚至辞去工作专门炒股,当时政府已经再三提醒民众过多民间资本流入股市,容易引发股市泡沫,但香港股民嗤之以鼻,当年全港股市暴跌,中恒生指数从1973年3月9日最高的1774.96点跌至1974年12月10日恒生指数最低的150.11点,跌幅91.5%。股市崩盘,数以万计的股民顷刻之间倾家荡产。而此次股灾的罪魁祸首之一——大量外资借香港股市长期以来积累的虚高之势,先注资哄抬股价,又在高盘将所有股票抛出,获利离场,导致恒生指数一泻千里。 影片开头层层浮现的字幕如“1965年,恒生指数跌幅24.71%”“1973年,恒指大跌91.54%”一直到“2008年,金融海啸……”,便是涉及了1973年股灾。此外,地主会几位元老也曾反复提及,其实他们就是靠头脑和理智在1973年股灾中幸存下来的股民,当年股灾爆发时,这几位华人大股东组团救市自救。 股市黑幕交易——为获取暴利或洗钱

通过制造股价的剧烈波动,股市幕后操纵者们大发横财。 片中股市黑幕交易是地主会的常用手段。其实,从股票诞生至今,股市黑幕交易就一直存在,一般情况下能操纵股价的往往不是个人,而是一个大集团,如某些金融巨头互相串通,运用手头的财势,在市场上兴风作浪,推波助澜,促使某些股票在市场上时而狂涨,时而暴跌,从而使他们在股票价格的剧烈波动中大发横财,而使一些中、小股东在这场恶战中倾家荡产,以此来敛财。在股票市场中,操纵股价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常见最普遍的方法,就是一些金融集团利用股市在疲软之时,低价大量买进,然后设法哄抬价格,以便低进高出。一般在哄抬股价的过程中,仍在不断买进,并散发各种似是而非的谣言,以引诱散户跟进,从而使股市形成一种“利多”气氛效应,待股价达到相当高位时,再不声不响地将低价购进的股票卖出,这样大进大出就赚取了巨额暴利。相反的,某机构也可以在股价高峰,不断卖出,并设法压底行情,造成一种股价下跌的气氛,等股价低到某一价位时,再把高价卖出的股票全部买回,以达到高出低进的目的,这一出一进就可使操纵者获取暴利。 在《窃听2》的后半段,吴彦祖、古天乐、刘青云联手炒高749股票,使市值从0.5元哄抬升至7元,也属股市黑幕交易,最后刘青云因涉案被判入狱半年。在片中还有另一个手段,即几位地主会大佬互相串通好,哄抬股价不为吸引民间资本,而是为了洗白中东和车臣的黑市资金,其实是一种通过控制股市资金流转的洗钱手段。 幕后金融组织——虚拟“地主会” 片中的“地主会”虽然是虚拟的幕后金融组织,但世界上确实存在很多这种幕后金 融组织,成员一般都是秘密富翁或者财阀,通过金融手段控制股市升降。 在《窃听风云2》中,名为“地主会”的神秘组织由曾江、骆应钧、江毅等五个有 钱大佬组成,在1973年香港股灾时,他们曾靠头脑和理智联手救市,相互串通,随意控 制股价。三十年来,他们主宰了香港经济体系的兴衰成败,运用金融手段控制股市升降, 拯救了不少将要倒闭的小企业,从曾江挂在嘴边的那句“我们出事了,整个香港都会垮”

一位高手总结的中国股市多年的固定规律

一位高手总结的中国股市多年的固定规律第一:了解自己 个人的习惯爱好和生活经历将反映到他的交易心态与 交易风格中去,了解自己非常重要,所以放在第一位。和技术分析一样,个人的性格也可以通过他的历史来归纳总结,不同的性格和经历将会有适合他的不同的交易策略,只有适合自己的交易系统才能帮助自己成功。 第二:选择市场 许多人是没有这个概念的。但是今天我要告诉你,选择市场是比选择时机还要重要的。活跃的市场能够帮助你尽快成功,而在低迷的市场中运做,英雄也会气短。比如说200 6年的金属期货市场火暴,当时投入即使不是很懂得基本面或者技术面分析的人也有可能获得暴利。听说某人2006年获利千倍,我想这不是虚言。市场的活跃是获利的基础,为什么股民让人觉得可怜?就因为股民踏进了一个圈钱的市场,很少有长胜将军,更不要说是大师了。是市场导致了你的成败。 对于许多人来说让他们选择市场是天方夜谭,他们的资本和时间限制了他们投向其他市场领域,所以只能在股海里

苦苦挣扎,却不知道虽然不能转向其他市场但可以上岸观火,这就注定了大多数人的失败。若你没办法去选择市场,那么请接着往下看。 第三:选择时机,分辨牛熊 再好的市场也要选择合适的时机介入,看错的时间就是对金钱的犯罪。一买就套影响心态,直接关系今后的成败。首先是分辨牛市还是熊市。牛市有牛市的特征,熊市有熊市的特征,这些特征是原始和长久的,就和我们的老祖宗所说的“道”一样,是一种原理,是不变的,变化的只是形式,把握住了精神就可以简单的分辨出来。 牛市与熊市乃是两个大纲。牛市操作,熊市休息,不要觉得只是口号,而是必须坚决执行的原则,你违逆它就有可能在某一天将你几年辛苦筑就的大厦夷为平地。继续细分为6种状态:牛市中的熊市,牛市中的牛市,熊市中的牛市,熊市中的熊市,平衡市中的牛市,平衡市中的熊市。投入的资金比例分别是30-50%,80-100%,20-30%,0-10%,20-30%,10-20%。 这么细分的结果是为了资金管理。大多数人是不屑于资金管理的,但这很重要,很多成功者成功是因为他踩对了时

中国股市现状分析

中国股票市场现状浅析 摘要:中国股票市场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特色道路。中国股票市场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取得巨大的成绩。股票市场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在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它的诸多不完善的地方。 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的需求或欲望,而“幸福和快乐是满足人欲望最好的药剂”(孟德斯鸠)。娱乐的特性是符合现代经济活动的目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更多地关注我们自身的幸福与快乐。 近几年来,全球金融动荡,中国采取各种金融政策见效甚微。中国各种问题仍然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我国股票市场绵延不断的下跌,是否反映了“经济向下“的状况,这是大家都非常关心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大家要分清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是两回事。 对于中国股市的持续下跌不妨分长期和短期两个方面来看。从过去十年的跨度来看,中国股市有着估值回归的内在需求,这是近年来A股不断走低的重要原因。股市的不振更多是信心缺失所致,而不是经济下降所致。根据市场情况,我们可以看到投资者最为担心的是,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依然比较严峻,尤其是欧洲债务危机仍有可能恶化扩散,国内经济受转型和周期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下行压力较大,这些基本面因素是导致市场走弱的主要原因。 众所周知,全球金融市场充满着泡沫,大家进入了一个泡沫化生存的时代。因此,尽管最近以来中国股市,甚至全球股市出现了全面性下跌,但是这种下跌只是市场价格的波动,并非是出现全球股市周期性的变化。对于国内股市大幅下跌,既有国际周边市场的影响,更重要的应该是是国内股市本身出了问题。 中国股市现象既与生活常识相背离,也脱离基本的经济原理,因此,其股市泡沫的吹大是无疑的。既然股市的泡沫已经吹得很大,因此,中国股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在价格上进行调整也就十分正常了。股市的指数上下波动是很正常的事情,股票的市场价值总是围绕其内涵价值上下波动。因此,国内股市下跌了,特别是泡沫很大的股市下跌,对市场不是不好,而是股市未来发展的必要条件。 从股市是实体经济的睛雨表来看,尽管国内存在两大资产价格巨大的泡沫,但是国内经济向好这是谁也无法否认的。韩国的MV风靡我国,从表象上看,也许大家只是把它作为

股市崩盘历史

股市崩盘历史 全景网4月17日讯在周期性行业轮翻跳水的冲击下,沪深股市今日再度遭受重挫,四大主要股指数均创出本轮调整新低,其中上证综指最低下探至3180.20点,再度击穿3200点关口,而两市第一大权重股中国石油逼近发行价,市场的人气已经降至冰点。回顾本轮调整,中国A股市场的跌势之猛烈,可以用“熊冠全球”来形容。从2007年10月16日的最高点6124.04点,到今日的3180.20点,仅仅用了五个月的时间,上证综指的累计跌幅达到48%,而如果从998点起步算起积累的上升成果,已跌去57%。对比之前全球股市崩盘的历史,A 股市场的本轮调整可以说对市场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首先,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全球历史上有名的股市崩盘历史。1929年,美国股市在经济危机的冲击下,道琼斯指数从1929年10月21日的386点,疯狂跳水至198点,1个多月的跌幅高达48%,在经历短暂反弹后再度急转直下,从1930年5月到1932年11月,股市连续出现了6次暴跌,道琼斯指数跌至41点,跌幅高达90%。 1987年,美国股市再度遭遇毁灭性打击,10月19日一天之内,道琼斯工业股票平均指数下跌508.32点,跌幅达22.62%,创下近半个世纪来的最大跌幅。随即,这场股灾如同瘟疫一般传导至美国以外的全球其他地区。香港恒生指数当日下跌11%,创香港股市跌幅历史最高纪录,被迫采取停市四天的异常措施;日本日经指数在19和20两天共下跌4446点,跌幅近17%;19日,英国金融时报指数下跌了11%;德国、法国等股市也大幅下跌。与此相呼应,东京、悉尼、曼谷、新加坡、马尼拉的股市也出现大幅下跌。 1973年,香港股市遭遇股灾,恒生指数从1973年3月9日的1774.96点,大幅暴泻到1974年12月10日的150.11点,历时共一年零九个月,跌幅高达91.5%。 90年代初,日本股市遭遇历史上最为巨大的一次股灾。1989年12月31日,日经指数达到了辉煌的高点38915点,但是进入90年代,日本股市风云突变,股市出现跳水式崩跌。到1990年10月份股指跌破20000点。1992年4月1日日经平均指数跌破了17000点,日本股市陷入恐慌。8月18日再降至14309点。至此,日经指数比最高峰期下降了63%,上市股票时价总额由1989年底的630万亿日元降至299万亿日元,3年减少了331万亿日元,日本股市的泡沫宣告破灭。 90年代初日本股市的暴跌同样传导至相隔不远的台湾。从1990年2月台北股市的最高点12682点,到止跌的2485点,在8个月内跌掉了10000点,跌幅高达80%。时至今日,台湾加权指数依然在8000点左右徘徊,再也没有回到之前的高点。 1997年5月,历史上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突袭东南亚。东南亚股市随后开始了跳水式集体暴跌,到1997年8月底,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股指分别比上年下跌了39.5%、35%、36%、36.2%、22.6%、18.5%。这次危机波及了亚洲其他国家和

股市暴涨暴跌原因分析文献综述

股市暴涨暴跌原因分析 一、引言 股市波动是股票市场的常态,股票市场的剧烈波动形成暴涨暴跌, 往往给股市运行带来巨大影响, 有时甚至发生灾难。 二、股市暴涨暴跌的界定 王擎(2011)认为,国外一般从股市泡沫角度来研究股票价格的非正常波动,“暴涨暴跌”实质是股价“泡沫”的膨胀和破裂。使用经验分布函数来拟合样本分布,将经验分布的上1%分位数(99%分位数)对应的值定义为暴涨的临界值,将下1%分位数对应的值定义为暴跌的临界值。分别落入这两个区间的数据则是相应的暴涨暴跌的事件。 三、股市暴涨暴跌原因分析 (一)国外文献 在经典的现值模型和市盈率模型基础上, 西方学者从不同角度创新模型以期对“股市泡沫”加以解释。如希勒(1984) 的Fads模型、艾伦和戈登( 1993) 的Churning bubbles 模型把股票价格“泡沫”作为一种市场自发力量形成的过程, Barberis, Shleifer 和Vishny (1998) 从行为金融的角度建立了投资者情绪模型(BSV), Scheinkman 和Wei Xiong (2002)建立了过度自信模型, 从投资者行为的角度来解释“股市泡沫”的产生。 (二)国内文献 1.定性分析 相比西方学者对“股市泡沫”的研究, 中国学者更直接关注股市的暴涨暴跌, 从目前研究看, 股市暴涨暴跌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 (1)政府对股市的干预。李玲婷(2015)认为,与西方国家相比,中国股市的发展与政府的干预紧密相连,而非市场是主导推动股市发展的最重要力量。由于中国的国家制度安排,股市的起步和发展带着政府意志和政策偏向,当股市持续上涨、牛市初现的时候,政府担心股市泡沫的发生,采取各项政策进行干预强行抑制股市的上涨趋势。谢世飞(2014)认为,政府行政权力的不当干预,是中国股市暴涨暴跌的直接推手。中国政府之所以要频繁地、直接地干预股市,根本原因在于政府对股市功能定位的错误。 (2)股市机制不健全。杨元华(1997) 认为, 从总体上来看, 欧美股市暴跌是一种调整期的反映,而亚洲股市的动荡更多地表明机制不健全和结构失衡。骆勇(2007)认为,中国股市表现出来的暴涨暴跌是国企改革(包括国有银行)未完成的代价。谢百三、李政东(2008)认为, 中国股市暴涨暴跌根本原因在于制度缺陷,

2015中国股灾与救市之我见

2015中国股灾与救市之我见 序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作为国民经济的晴雨表,中国股市在短短的二十几年中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快速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初的深沪股票市场以来,到现在的股市规模已经在亚洲属于第一位。据中国社科院预测,到2020年,A股总市值将达到80万亿元。中国股市曾经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标志,令世人骄傲。但自从2008年开始便步入了漫漫熊途,长期低迷,令人痛心。2015年6月中旬,中国股市在持续了一年多的高涨之后遭到重挫。此后的两个多星期,中国股市跌幅超过28%,中国所有上市公司的市值蒸发了大约3万亿美元。有人质疑:中国股市真的把国民经济的发展利润分享给股民了吗?为什么2015发生的股灾会如此严重?下文我将从何为股灾,2015年股灾产生的原因,股灾的现状特点,发展趋势以及管理层救市的思路措施等几个方面来论述此文,最后提出我个人的看法。 正文 股灾就是股市的灾难,指股市内在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受某个偶然因素影响,突然爆发的股价暴跌,从而引起社会经济巨大动荡,并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异常现象。这是百度百科中股灾的解释,其中的“某个偶然因素”每个国家的不同股市原因是有差异的。而我们中国2015年的股灾就是在今年6月开始,由沪指A股的暴跌引发的接下来连续18个交易日暴跌以及后续很长一段时间的股市低迷,

造成了很多投资者、公司还有管理者的巨大损失,这种暴跌是已经危及国家金融安全,损害经济发展和政府威信的一次严重股灾。下面要说的是我归纳的2015年中国股灾的特点。 一.突发性。2015年6月12日沪市创下5178点新高,仅仅一天以后以暴跌百点收盘,短短的20天之内即跌去1000点,其速度之外更让人瞠目结舌。6月15日以来,A股出现世界金融史上都相当罕见的急促暴跌,两周时间里从快牛一下子急变为快熊。指数方面惨不忍睹,上证指数从6月12日的最高点5178点以来暴跌29.9%,创业板指数则自6月5日的最高点4038点以来暴跌39%。个股方面,更是惨上加惨,6月26日、6月29日、7月2日、7月3日接连出现沪深两市l000多只个股跌停的情景。跌的快而猛,股民们深深的处在恐惧之中,每天的千股跌停,使股民看到股市慢涨暴跌的一面,他们来不及判断股市的即将走向,也来不及判断是继续持有股票还是赶紧抛出,就已经全面跌停。这种突发性被一种欺骗性所掩盖,比如2014年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合并引发的市场爆炒,堪称极度的非理性,以致两公司市值之和超波音加空客之和,被称为“中国神车”。甚至在4月21日跌停后仍有大量股民涌入。所以人们看不到此次股灾什么时候会爆发,被中国南北车欺骗。 二.破坏性。从6月15日至7月8日,短短17个交易日上证指数从5178点暴跌至3373点,暴跌32.11%。两市市值蒸发24.5万亿,相当于10个上海市的GDP和13个中石油的市值。跌幅超过50%的股票有450只,跌幅超过40%的股票有1511只跌幅超过30%的股票有

中国股市20年

中国股市之7波熊市 第一次熊市 (1992.5.25-1992.11.17) 沪指:1429-386 跌幅:73% 深成指:2918-1529 跌幅:40% 行情特点:沪指在第一轮牛市冲上1429后,市场开始价值回归,不成熟的股市波动极大。1992年8月9日和8月10日深圳新股认购抽签表发行了,但发生了当时震惊全国的8 10风波,刺激沪深两市大幅下挫。这次熊市仅仅半年时间,股指跌幅却高达73%。 第二次熊市 沪指:1558–325 跌幅:79% 深成指:3422–944 跌幅:69% 行情特点:1992年深沪两地上市公司有54家,1993年有177家,1994年有287家;A 股筹资额1992年为50亿,1993年为276亿元,1994年为99.78亿元,扩容的势头十分凶猛。随着发行额度的明确,市场进入真正的低迷期,第二次熊市来临。1994年2月14日,政府宣布1994年新股发行额度55亿元,明显要比1993年的195亿元低得多,但沪指在3月10日击破700点,4个月后跌到全年最低325点。 第三次熊市 (1994.9.13- (1995.5.16) 沪指:1052-547 跌幅:48% 深成指:2162-1018 跌幅:50% 行情特点:第三次熊市时,证券市场一片萧条,在人们对股市信心丧失殆尽的时候,相关部门出台三大利好救市,沪指1个半月涨幅达200%。但政策刺激是短暂的,随后A股进入第三次熊市。而早期的股市不讲究什么价值投资,业绩好坏是无所谓,最重要的是流通盘要小,这样好炒。但随着股价的炒高,总有无形的手将股市打低。 第四次熊市 (1995.5.22-1996.1.19) 沪指:926-512 跌幅:45% 深成指:1473-931 跌幅:31% 行情特点:短暂的第三次牛市过后,股市重新下跌,第四次熊市来临。为抑制投机,1995

股市大跌原因

股市大跌原因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一.2014年——2015年6月,股市大涨 1.PPI指数在2015年6月同比下降4.8%,说明生产者同上游的采购成本下降,企业利润增加。公司利润增加,业绩提高,对股东回报也增加。一方面,上市公司投资价值升高,股价重心自然上移;另一方面,投资回报预期增高,就会增强投资者信心,股市人气大涨,形势大好。 2.此段期间人民币的币值整体呈上升趋势,导致资本流入本国。因此,本国的证券市场需求旺盛,价格上涨 3.中国人民银行释放200亿元资金。投资者对央行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预期增强,坚定了持股信心。 4.管理层需要加大直接融资的比重,降低银行风险,推进注册制改革,推进国企改革。这些因素让股市上涨有了良好的氛围。 5.股权分置之后随着限售股的陆续解禁,流通市值的比例在不断提高。这意味着全流通时代需要巨额的资金来填补大小非和大小限的套现需求,2014年用杠杆资金填补了股权分置改革后遗症的流动性缺口,A股市场才刚刚实现了流动性供给与流动性需求的动态平衡。 二.2015年6月——2016年,股市大跌 1.在2015年上证综指5000点附近,监管部门加大了超级大盘股的IPO供给和采取了行政去杠杆,再次打破了市场的流动性平衡,投资者资金恐慌性出逃,监管部门继续加大去杠杆的力度,使得股市大跌,失去平衡。 2.市场对中国经济改革和增长模式转型的短期预期过高,长期预期不足,从而造成急功近利、短期炒作、快速推高价格、迅速套利离场的市场状态

3.监管滞后和监管的不对称。监管层的去杠杆化及所采取的突然袭击手段,导致市场信心受到极大损害,股民对牛市的憧憬破灭 4.市场配资规模的迅速膨胀和高杠杆推动着股市快速上涨,风险大幅增加,市场价格泡沫化,市场结构极其脆弱,危机一触即发,一发而必呈雪崩式下跌。 5.2015年下半年人民币汇率上升,本币贬值,本国产品竞争力增强,进口性企业因成本增加而受损,此类公司的证券价格将下跌;本币贬值,导致资本流出本国,本国证券市场需求减少,价格下跌。 6.2015年受国际经济下行影响,出口下降严重,我国经济并不景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