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发展水平与人口_产业及空间城镇化关系实证探讨_陈文新

金融发展水平与人口_产业及空间城镇化关系实证探讨_陈文新
金融发展水平与人口_产业及空间城镇化关系实证探讨_陈文新

收稿日期:2012-09-05

作者简介:陈文新(1966—),男,湖北老河口人,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院长,研究方向为管理统计;张玉霞(1988—),女,四川盐亭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管理统计。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Wuxi Institute of Commerc e

2012年12月第12卷第6期

Dec.2012Vol.12No.6

【经济研究】

金融发展水平与人口、产业及空间城镇化关系实证探讨

陈文新,张玉霞

(新疆石河子大学商学院,新疆五家渠831300)

摘要:利用1990—2010年兵团金融发展水平以及人口、产业、空间数据建立协调度模型,运用典型相关

分析路径分析探讨了兵团金融发展水平与人口、产业、空间城镇化四者之间的关系及效应,进而提出相关建议。结果表明:(1)进行协调性分析,发现兵团城镇化水平明显提升,金融支持水平提速较缓慢,金融支持与城镇化协调性较高而发展速度较慢。(2)进行典型相关分析,发现金融规模与金融效率促进金融发展,金融结构抑制金融发展,同时,空间城镇化促进城镇化发展,人口与产业抑制城镇化的发展。(3)进行路径分析,发现金融规模及效率对空间城镇化支持效应显著,金融支持结构促进人口城镇化,抑制产业及空间城镇化。

关键词:金融支持;城镇化;综合评价;协调度;典型相关;路径分析;金融效应中图分类号:F 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06(2012)06-0001-06

An Empirical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among Financial Development,

Population,Industry and Spatial Urbanization

CHEN Wen-xin ,ZHANG Yu-xia

(Business School,Shihezi University,Wujiaqu 831300,China )

Abstract :In this paper,a coordination degree model i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data of Corps financial development,population,industry and space between 1990and 2010.By using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d path analysis,the relationship and effects of financial development,population,industry and spatial urbanization are analyzed and som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The results of coordination analysis show that the urbanization level of the Corps has been clearly improved while its financial support level has developed slowly,coordination of financial support and urbanization has been high while the developing speed has been slow.The results of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 that financial scale and financial efficiency promote financial development while financial structure suppresses financial development,meanwhile,spatial urbanizatio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while population and industry inhibit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Through path analysis,it is found that financial scale and efficiency play a notably effective role in supporting spatial urbanization while financial support structure promotes urbanization of population and inhibits industry and spatial urbanization.

Key words:financial support;urbanization;comprehensive evaluation;coordination;canonical correlation;path analysis;financial effect

1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12卷

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单位性质兵

团城镇化综合指数人口城镇化C1

Y1非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正指标

Y2人口自然增长率%正指标

Y3每千人拥有医生数人正指标

Y4每千人拥有公共交通工具辆正指标产业城镇化C2

Y5非农产业增加值占国内总产值比重%正指标

Y6非农产业从业人员比重%正指标

Y7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正指标

Y8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正指标空间城镇化C3

Y9地均国内生产总值(元/人)正指标

Y1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人)正指标

金融支持综合指数金融支持规模B1

X1金融相关比率%正指标

X2商业银行贷款增速%正指标

X3上市公司数量%正指标

X4保险深度1正指标金融支持结构B2

X5新增存贷比%正指标

X6非国有企业贷款占贷款总额比例%正指标

X7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国内贷款所占比重%正指标金融支持效率B3

X8金融服务水平(个/万人)正指标

X9信贷产业契合度1正指标

X10边际资本生产率1正指标

表1城镇化与金融支持评价指标体系

城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是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要动力,是国家和地区走向繁荣发展的必经之路。兵团建立50余年以来,兵团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取得重大成就,截至2010年底非农业人口125万,占年末总人口257万的51.34%,农业人口为125万占年末总人口的48.66%。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目前初步形成一定规模的不同等级层次的兵团城镇体系,同时蕴藏着一些更深层的结构性矛盾。立足于城镇化视角研究金融支持问题,认为城镇化是人口、产业和空间结构整体演进的过程,而产业结构调整是城镇化的动力机制,生产要素流动与集聚是城镇化的实现机制,制度安排与变迁是城镇化的推进机制,金融机制在上述各种城镇化机制转换和实现过程中起着基础和重要的支撑作用。

一、综合评价系统的构建

(一)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遵循科学性和兼容性、系统化及可操作性、可比性及一致性的原则,借鉴相关城镇化与金融发展的指标体系,构建了人口、产业、空间城镇化[1]与金融水平的指标体系[2](见表1)。

1.城镇化指标解释和数据来源

(1)人城镇化包括:Y1:城镇化率=非农业人口/总人口。兵团农业人口指居住在兵团农村或集镇,主要收入为农业的人口;Y2: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100%。它是反映人口再生产活动的综合性指标;Y3:每千人拥有医生数=医生总人数/年末总人口,该指标反映了人口质量;Y4:每千人拥有公共交通工具=公共交通车辆数/年末总人口。

(2)产业城镇化包括:Y5:非农产业增加值占国内总产值比重=(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GDP;Y6:非农产业从业人员比重=1-非农产业从业人员/从业人员总数;Y7:第三产业产值占GDP 比重=第三产业产值/国内生产总值;Y8: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从业人员总数。

(3)空间城镇化包括:Y9:地均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土地面积;Y1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从业人员总数。

2.金融支持指标解释和数据来源

(1)金融支持规模包括:X1:金融相关比率=(金融机构存款+金融机构贷款)/GDP,来反映单位GDP所拥有的金融资源支持、金融为城镇建设所提供的便利;X2;商业银行贷款增速。银行信贷是金融体系聚集资源和形成储蓄后配置资源的起点,不仅能够动员和鼓励本地区社会储蓄并为储蓄带来合理回报,而且具备较高影响力和辐射力,

2

第6期

指标Y1Y2Y3Y4Y5Y6Y7Y8Y9Y10权重0.11080.11330.11440.10040.11430.11560.12170.11460.10370.1022指标X1X2X3X4X5X6X7X8X9X10权重

0.1169

0.1175

0.1104

0.1025

0.1246

0.1088

0.1225

0.1094

0.0934

0.1109表2各指标权重

陈文新,张玉霞:金融发展水平与人口、产业及空间城镇化关系实证探讨贷款增加意味着调度全国的资源用以支持城镇化建设进程;X3:上市公司数量。国内外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与银行的间接融资存在着互补效应,本文选用上市公司数量来衡量城镇化中金融支持的程度;X4:保险深度=兵团保险费收入/GDP ,衡量保险市场的相对发展水平。

(2)金融支持结构包括:X5:新增存贷比=新增贷款量/新增存款量。较好地从动态的角度反映金融机构把吸纳的存款转化为贷款支持兵团城镇建设的变化情况;X6:非国有企业贷款占贷款总额比重=私营、个体工商与乡镇企业贷款合计/贷款总额。反映金融机构对非国有企业及城镇化建设的支持;X7: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国内贷款所占的比重。该指标是反映金融机构贷款对整个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贡献,国内贷款一直是城镇化建设最重要的资金来源。

(3)金融支持效率包括:X8:金融服务水平=保险公司数量/年末人口。来衡量金融机构自身经营效率及其对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支持程度;X9:信贷产业契合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率/第三产业信贷资金增长率。反映金融对兵团城镇化建设在中观层面的支持效率;X10:边际资本生产率=经济总量的增量/投资总额。反映了金融对兵团城镇化建设进程宏观层面的支持效率,在兵团普遍面临资金短缺的情况,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二、综合评价

本文采用改进熵权法进行综合评价[3],因为单独采用熵值法进行测算可能导致结果的不理想,用改进的熵权法进行综合评价的主要步骤是:(1)指标正向化。x "ij =(x ij -x min )/(x max -x min )。(2)指标无

量纲化。r ′ij =(x ′ij -x j )/δj 式中,x ′ij

为同度量后的指标值,x j 为第j 项指标的平均值,δj 为第j 项指标的标准差。考虑到在计算中需取对数,可将无量纲化后

数据进行平移,根据3δ原则令r ij =r ′

ij +4。(3)计算指

标r ij 的比重为R ij ,其中R ij =r ij /m

i =1

Σr ij 。(4)计算第j

项指标的熵值e j ,其中e j =-(1/ln m )m

i =1

ΣR ij ln R ij ,

可以证明e j ∈[0,1]。(5)计算第j 项指标的差异性系数g j ,g j =1-e j ,当g j 值越大指标越重要性。(6)计算指标x "ij 最后w j ,公式w j =

g j

n

j =1

Σg j

=

1-e j

n

j =1

Σ(1-e j

。(7)

计算考核单位的综合评价值:公式为V j =n j =1

ΣW J R ij 。本文具体的各指标权重见表2。

(一)金融支持指标体系综合评价

1990—2010年间,兵团金融发展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图1),从1990年的0.051014上升到2010年的0.054674,平均环比增长率为0.5306%。金融支持规模、金融支持效

率均处于上升趋势,平均环比增速分别为

1.3447%和

2.4423%,金融支持结构呈现稳定趋势,平均环比增速为-0.881%。总体来说,金融支

持规模与金融支持效率对金融整体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金融支持结构对城镇化建设中的金融支

持具有抑制作用,说明随着兵团城镇化建设地全面推进,特别是各项金融政策地出台,金融对创新型产业、创新型城市建设地资金支持加大,资金配置效率提升,但金融结构还需调整与优化[4]。

(二)城镇化指标体系综合评价

基于1990—2010年间数据,兵团城镇化整体呈明显上升趋势(图2),从1990年的0.0428上升

到2010年的0.0654,平均环比增长率为2.314%。空间城镇化发展迅速,产业城镇化波动较大,平均环比增速分别为4.187%、5.6453%,人口城镇化呈现负增长,年环比增速为-0.071%。总体来说,空间及产业促兵团进城镇化的发展,人口抑制兵团城镇化的发展

图1兵团金融支持度指数

3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第12卷表4典型相关系数及特征根检验年份

城镇化综合得分

金融支持度综合得分

协调度

年份

城镇化综合得分

金融支持度综合得分

协调度

19900.04280.05100.984820010.05810.05120.992019910.04540.05350.986720020.05440.05070.997619920.04910.05140.998920030.04880.05640.989619930.05260.0523 1.000020040.05010.05430.996719940.05110.05720.993720050.05490.05260.999119950.04910.05260.997620060.05640.05430.999319960.05050.05510.996220070.05700.05910.999319970.04930.05050.999720080.06170.05270.987619980.04750.05140.996920090.06320.05670.994019990.05190.05030.99952010

0.0654

0.0547

0.9840

20000.0516

0.0491

0.9988

三、协调性及支持效应分析

(一)金融支持城镇化的协调性分析

指标选取城镇及金融支持综合得分,测算了

1990—2010年间兵团城镇化建设进程与金融支持的协调度[5],结果如表3所示。

从表3看出,1990—2010年间兵团城镇化与

金融支持处于协调状态,年份间差异均不大且较稳定,协调度均在0.98—1之间,处于高级协调,城镇化建设与金融支持保持较强的同步增长趋势,兵团城镇化与金融支持协调度不存在波动性。

(二)金融支持城镇化的典型相关分析指标采用改进的熵权法测算的人口城镇化指数(CZ 1)、产业城镇化指数(CZ 2)、空间城镇化指数(CZ 3)组成向量CZ ,金融支持规模指数(jr 1)、金融支持结构指数(jr 2)、金融支持效率指数(jr 3)指标组成向量jr ,用SAS9.1.3统计分析软件的典型相关分析过程对以上数据进行典型相关分析[6]

,得

出以下分析结果:

1.典型相关系数及检验

由表4可知,第一典型相关系数为0.8573,第二典型相关系数为0.8208,第二典型相关系数为0.2448,第三典型相关系数为0.0770。由第一个特征值所能解释的方差贡献达97.55%,故仅第一

对典型变量来代表两组变量之间的关系,即对原始变量组间的相关关系具有较高的代表性。进一步对典型相关系数的显著性表明,对应的检验总体中所有典型相关均为0的零假

设的概率水平为0.0065,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而另外

两变量不显著。结合两者分析结果,仅提取一对典型变量建立典型相关模型。

2.典型相关模型及说明

典型相关分析给出了原始变量和标准化变量的相关系数,根据标准化变量的典型相关系数可以给出典型相关模型:

V 1=0.3062*jr 1-0.5619*jr 2+0.2953*jr 3W 1=-0.5322*cz 1-0.2374*cz 2+0.8644*cz 3

!

,综合指

标V 1和W 1是标准化后原始指标的线性组合,其系数绝对值的大小可以反映金融支持变量及城镇化变量对典型变量的影响程度。根据典型相关模型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金融规模与金融效率促进金融发展,金融结构抑制金融发展

在V 1中,以jr 2的载荷最大,载荷系数为-

0.5619,说明金融支持的第一典型变量主要取决

于,即金融支持线性模型主要由金融支持结构决定。这必然会影响城镇化建设中的金融支持,

最终

图2兵团城镇化指数

表31990-2010年兵团城镇化与金融支持协调度

典型相关系数

F 值累计贡献率P 值10.8573 3.150.97550.006520.24480.280.99790.89153

0.0770

0.10

1

0.7541

4

第6期

阻碍到城镇化建设进程,jr 1、jr 3的正载荷较大,载荷系数分别为0.3062和0.2953,说明金融支持的第一典型变量主要取决于jr 1、jr 3,即金融规模与金融效率促进金融发展。

(2)空间城镇化促进城镇化发展,人口与产业抑制城镇化的发展

在W 1中,CZ 3的载荷最大,载荷系数为0.8644,表明反映兵团城镇化的线性结合模型主要由空间城镇化所决定。金融应重点支持中小城镇发展,加大对中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投入,政策性金融应更多关兵团空间城镇化发展,应给予直接金融支持或金融政策倾斜,有重点的培养和发展大城镇和城镇群,提高兵团的空间城镇化水平;CZ 1、CZ 2的载荷系数为-0.5322、-

0.2374,抑制城镇化整体发展。

(三)金融支持城镇化的路径分析

对全模型进行估计,由于估计结果的信息量较大,详细结果略,通过完全模型的方差分析和参数估计的显著性来判断,模型较显著且变量均通过显性检验。对标准化后的路径系数进行汇总,得到的路径系数分解表(略)。根据影响变量和相应变量的影响系数的大小可以分别计算出金融支持规模、金融支持结构及金融支持效率通过人口、产业和空间对城镇化影响的边际效应,计算结果如表5、图3所示[7]:

图3限制路径分析结果表5路径系数分解表

从表5看出:

(1)金融支持规模对空间城镇化具有显著支持效应。金融支持规模对城镇化的直接影响值为

0.52275,对城镇化间接影响值为0.2686,总影响0.52275,对城镇化具有显著支持效应,但该环节

仅对空间城镇化具有促进作用,对人口城镇化及产业城镇化支持效应不显著。

(2)金融支持结构促进人口城镇化,抑制产业及空间城镇化。对城镇化直接影响为-0.2,对城镇化间接影响为-0.1378,总影响为-0.3,从整体看金融结构对城镇化具有抑制作用。从城镇化各维度看,金融结构对人口城镇化具有促进作用,对产业城镇化及空间城镇化具有抑制作用。

(3)金融支持效率促进空间城镇化,对人口及产业无显著影响。金融支持效率是金融体系的核心,对城镇化的直接影响为0.28513,不存在间接影响,从整体看金融效率对空间城镇化具有促进作用,但兵团金融系统在金融支持效率对城镇化的直接影响并不显著。

四、结论

(一)金融支持与城镇化存在耦合性,兵团在重

视协调性的同时放慢了发展速度。兵团金融支持大量人口和产业在城镇集聚,促进了空间城镇化,进一步推进了城镇化建设进程,由于金融支持度不存在显著差异,使两者不具有明显的时间差异,兵团人口城镇化呈现负增长,产业城镇化发展缓慢,空间城镇化发展迅速;兵团金融支持规模与金

融支持效率发展迅速,金融结构还需调整。本文建立了城镇化水平、金融支持评价指标体系的三级指标共20个,通过实证分析,说明该指标体系和

评价标准具有可操作性、实用性等特点。

(二)在城镇化与金融支持水平相似的情况下,城镇化与金融支持匹配度较高的年份其经济发展水平也较高———1990年的协调度高于1991年,前者GDP 高于后者58658万元;在协调度相似的情况下,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年份兵团经济发展水平一般较高,但金融支持水平高的年份兵团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定高。

(三)金融结构抑制金融发展,人口及产业抑制城镇化发展。城镇化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投入、政府的财政资金投入、企业和居民个人投入和县域在外资金投入,兵团民营小企业所需资金难以获得银行贷款,进而抑制了金融进一步的发展;人力及产业抑制城镇化的原因,一

陈文新,张玉霞:金融发展水平与人口、产业及空间城镇化关系实证探讨金融支持规模jr 1

人口城镇化cz 1

金融支持结构jr 2

产业城镇化cz 2

金融支持效率jr 3

空间城镇化cz 3

-0.7715

0.28513

0.25415

0.6041

-0.440

-0.34819

0.2851

原因变量

结果变量

直接影响

间接影响

总影响

jr 1

CZ 1

0.00000.00000.0000CZ 20.00000.00000.0000CZ 30.254150.26860.52275jr 1

CZ 1

0.60410.00000.6041CZ 2-0.44020.0000-0.4402CZ 3-0.34819-0.1378-0.48599jr 1

CZ 1

0.00000.00000.0000CZ 20.00000.00000.0000CZ 3

0.28513

0.0000

0.28513

5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12卷

是兵团人口的迁移能力和转换能力仍然较弱,而劳动力的质量与城镇质量不高,城镇功能不健全是影响人口城镇化的主要原因;二是兵团产业城镇化进程已经进入升级阶段,但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高级化水平不高和产业发展水平不均衡的问题仍存在。

(四)金融支持规模及效率促进空间城镇化,金融支持结构促进人口城镇化,抑制产业及空间城镇化。一是金融规模在空间城镇化发展中支持效应显著,进一步说明随着金融系统的不断改革发展,兵团金融机构逐渐趋于多元化发展,金融市场逐步得以完善,金融系统筹集资金的途径变广,使得金融系统筹集资金的能力变强,这也是金融系统调节资金以促进空间城镇化建设的前提,是资金投资得以有效转换为城镇化建设投资的基础;二是兵团人口质量的提高需要基础设施的建设,而金融机构对非国有企业及城镇化建设投资力度的加大,将有利于人口的转换与转移。

五、建议

(一)完善区域协调保障体系,同时应当建设完善的保障体系,一是增强居民的可持续发展意识,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意识形态上的保障。二是依靠政府宏观调控,优化产业布局,为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地域载体。最后优化区域基础设施,居家生活和科研创新环境等硬件和软件,确保可持续发展的顺利实施。

(二)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支持人口城镇化发展。资本市场是以证券融资为主的金融市场,主要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等,目前兵团已初具规模,可考虑通过资本市场为转移人口提供资金支持,如支持有实力的转移人口教育培训机构上市并发行教育股票,通过股票市场积累发展经费。同时也可以发行支持转移人口发展的专项教育债券、培训基金,为促进人口城镇化提供更广阔的融资平台。此外设立创业投资引导专项资金,通过参股、融资担保、提供配套投资和奖励等方式,吸引国内外、境内外资金、社会资金来开展转移人口创业投资业务。

(三)完善兵团金融结构,银行与资本市场结合。兵团主要是银行主导金融体系,这种体系强调银行进行信息处理、资源配置、企业监管及企业控制等,银行运用自身在资金、信息等方面的优势,全面广泛的参与经济生活,促进城镇化发展,而分析得出金融结构抑制产业及空间城镇化。实际上银行主导金融体系下,银行内部控制的公司治理结构会对城镇化带来一定的非效率,使其企业和银行失去了独立性与灵活性,使交易缺乏透明性并最终影响资本配置及利用的效率与收益,容易使企业失去创新的动力,进而影响了产业及空间城镇化,所以兵团应该将银行与资本市场结合,实现融资证券化,使企业融资除了银行贷款外,更多的借助发行各种有价证券在市场上直接融资,从而使银行传统贷款业务下降,使银行本身也越来越多的参与证券市场的融资活动以及从事其他证券交易活动,以带动城镇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充分利用金融规模及金融效率促进空间城镇化发展。金融支持空间城镇化的作用机制主要在于金融体系发挥金融功能,通过支持空间发展的大城镇和城镇群,形成大城镇、城镇群为主体的空间城镇化发展模式,强化空间集聚效应,进而提升空间价值,促进空间城镇化的发展。而对于兵团等西部等落后地区,政策性金融应给予更多地关注,应对落后地区发展给予直接金融支持或金融政策倾斜,着力营造有利于落后地区发展的金融环境,提升落后地区的空间城镇化水平,同时加大对中小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即产业发展投入落实中小城镇发展基础,改善中小城镇发展环境,增长中小城镇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赵峥.中国城市化与金融支持[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1:211-221.

[2]王仁祥,邓平.创新型城市建设中金融支持度的评价与

指标体系设计[J].海南金融,2008(2):21-24.

[3]谢赤,钟赞.熵权法在银行经营绩效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J].中国软科学,2002(9):108-110.

[4]张杰,李宏瑾,王巍.创新型城市的金融支持体系与金融

创新能力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96-97.

[5]程开明.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度研究[J].商业

经济与管理,2010(9):85-91.

[6]许丽萍.新疆县域金融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典型相关分析

[J].北方经济,2010(11):70-71.

[7]张雯.金融支持城镇化的效应研究[J].农垦经济,2012(1):

82-92.

6

中国的城市化现状及发展方向

中国的城市化现状及发展方向【引言】当前,当今,城市化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也最有力的发展趋势之一。然而,一个国家城市化的进程也作为了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象征,在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社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以来,国民经济取得了较大发展,城市化发展也取得了很大进程。然而,城市化进程是一个曲折的发展过程,要得到较好的发展并非易事,所以需要一个较好的指导方针来作指导,不然就会陷入发展不合理的陷阱。但是,在西方一些国家,城市化水平太高,以至于出现了逆城市化的现象。【关键词】:城市化现状存在问题发展方向中国城市化发展现状中国的城市化发展,经历了很长的道路,我国的城市化自1949年10.6%曲折的发展到1978年时为12%。从1978年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中国的经济步入快速发展的阶段,相应的城市化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全面总结以前城市化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的同时,智慧的中国人积极探索、创新寻找新的发展方向。特别是从84年中国开放城市户籍管理制度,大量扶持乡镇企业及私营企业的发展,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进入90年代,国家政策大力扶持推进城市化进程,到20世纪末时中国的城市化已取得了较大发展,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36.2%。这主要得意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步入高速发展阶段,各地普遍呈现出活跃现象,大中型城市迅速发展,形成了城市群、城市带、大城市圈,国家也大力加大了政策的扶持力度,把城市发展摆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到目前为止,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为48%左右。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虽然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是与西方的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到20世纪中叶,一些西方国家的城市人口占全部人口比例分别为:美国72%,英国87%,联邦德国79%,荷兰86%,加拿大77%,澳大利亚83% 。到现在简直就不值得一比了,不过我们也应看到,中国的城市化起步较晚。中国的城市化中存在的问题 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具体表现在六个方面:(1)环境污染严重,原有生态环境改变,环境质量下降,趋于恶化;(2)中心区人口密集;(3)交通拥挤;4、地价房租昂贵,居住条件差;5、失业人口增多;(6)社会秩序混乱。【范恒山 2009年09月】总的来说,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为,大城市膨胀发展,中小城镇发展缓慢。这就说明我国城市化发展不合理,存在很大问题。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方向首先,在城市化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城市环境的污染,道路交通的拥堵,居住环境差等,因此,要建立现代化合理化信息化宜居型城市就得,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扩大绿化面积。加快中小城市的发展,分担大城市的功能。其次,应根据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城市化起步晚,发展速度缓慢,发展不 合理等特征,制定合理的城市经济发展战略和城市化战略,不能盲目追求城市化的进程,而忽略了城市化进程对环境、交通、经济带来的负面影响。再次,要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建设,不能盲目的照搬照套西方的城市化模式和策略,根据中国国情研究和探索出适合中国发展的城市化道路。主要发展创新型特色城市,放宽大城市管理规模,重点建设几个国际型超级大城市。什么叫创新型特色城市呢?创新型特色就是别人没有的我有,别人有的我比他好。中国的大小城市估计有成千上万,但大多数城市不出名,城市形象不好,没有影响力,也许别人压根就不知道有这个城市的存在,何来出名,何谈城市形象,城市影响力呢?举个列子:一个中型城市,也许你什么卫生、环境等都做得很好,但就是不出名。原因就是没有特色,但如果你一个中型城市,你把他的绿化全部弄成一种比较有特色的植物(比如把南昌的全部绿化植物卖了,全部改种成竹子),或者把整个城市重点发展一种产业。水城威尼斯,宗教圣城耶路撒冷,无论它人口多杀,环境有多好,我们大家都知道。但不是说把城市全部建成宗教圣地或是把城市全建在水上。主要说明要形成自己的特色,要有所创新。

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研究

城镇化与金融支持研究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推进城镇化的关键时期。城镇化建设的主要矛盾在于资金供给远远不能满足资金需求的矛盾,城镇化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全方位的金融支持。目前城镇化过程中的金融支持存在哪些问题,不同地区的运作状况与模式是怎么样的,究竟该采取哪些措施促进金融支持更好地服务于城镇化。 中国学术期刊文辑(2013)

目 录 一、问题篇 1、城镇化_经济增长与金融支持问题研究 2、新农村建设中乡村银行金融支持的研究 3、关于商业银行加强城镇化建设金融支持的思考 4、金融支持小城镇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二、案例篇 1、金融支持欠发达地区城镇化建设的现状与思考_秦安县实例调查 2、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的天津实践 3、欠发达地区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调查与思考_基于铜仁地区个案分析 4、欠发达地区住房金融支持小城镇建设_省略_对阜新县农行支持小城镇建设的调查 5、武汉周边农村工业化城镇化金融支持_省略_兼谈武汉城市圈建设的金融融入问题 6、小城镇建设呼唤金融支持_对盐城市小城镇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_盐城市农村金融学会调研 三、策略篇 1、金融支持城镇化的策略 2、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新思路研究 3、金融支持农村城镇化建设的障碍 4、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模式研究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经济总量持续高速增长,人均收入逐年增加,但城镇化建设进程并没有随之达到相应的水平。据统计,截至2011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2.7%,已明显落后于工业化水平。城镇化落后于工业化的后果是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持续存在,城乡统筹发展缓慢,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难以有效建立。“十二五”期间,国家明确提出了“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进程”。以经济建设的视角出发审视城镇化建设,政府主要的职责是提供建设基础设施和引导推进产业发展。在当前财政分权的体制下,地方政府可用于履行城镇化建设职能的资金有限,远远不能满足地方政府提供城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针对这一突出矛盾,现有外源融资渠道集中在银行贷款、信托基金、开发性金融扶持等方式,但这些融资渠道只能够满足部分项目资金需要,它们并没有提供一种城镇化建设的长效融资模式。开发性金融虽然凭借体制优势和灵活的贷款方式极大地支持了地方政府城镇化建设,但其资金来源 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模式研究 —— —基于公私合营(PPP/PFI)项目融资的视角 摘要:“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推进城镇化的关键时期。城镇化建设的主要矛盾在于资金供给远远不能满足资金需求的矛盾。当前的城镇化融资模式主要有银行贷款、信托基金、开发性金融支持等方式。但这些方式各有局限性,在城镇化建设实践中无法依赖任何单一方式进行融资。公私合作项目融资方式是一种近年来在国外广泛运用的融资模式,但在国内由于政策、体制和观念上的原因应用有限。本文将PPP/PFI融资模式与开发性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等现有融资模式进行有机融合,构建了一种适合我国现阶段城镇化建设需要的融资模式。该模式有效地发挥了地方政府、企业、金融市场和开发性金融等各方面的作用,为解决现阶段城镇化建设融资困境提供一种较好的思路。 关键词:公私合营;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融资模式 Research on the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Mode for Financial Support —— —Based on the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 Method CAO Jun-li (School of Management,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Xi'an Shaanxi710055,China)Abstract:During the12th Five-Year Plan,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 in our country.The main contradiction in the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is the capital supply far from the needs of the contradictions funds.Loans from bank,the trust fund and the development finance support is the current financing mode of urbanization.But these modes are limited in the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practice,because the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can't rely on any single way.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 financing mode is a widely used in recent years in foreign country for financing,but it isn't applied on domestic.Based on the PPP/PFI financing mode and the developmental financial support,this paper constructs a suitable financing mode for our country of the present stage for the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In the mode,local governments,businesses,financial market and developmental financial and so on,all can play a key role for solving the present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 financing difficulties,it also Provide a better idea for the local government. Key words: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Financial support;The urbanization construction;Financing mode 107 ··

城镇化发展现状与思考

城镇化发体现状与思考 摘要: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指标,是新的经济增长极。本文从城镇化发展 进程、城镇化发体现状及特点阐述了阜阳市城镇化的历史现状,并分 别从滞后于全国全省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居民收入三个方面实 行深刻的剖析。最后,从发挥比较优势,强化城镇功能,立足市情实 际明晰发展目标,依靠发展拉动增强城市实力三个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城镇化;发展进程;现状;阜阳市 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现代化的重要指标,也是新的经济 增长极。近几年,阜阳把推动城镇化作为富民强市的重要抓手和推动 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引擎,全力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不但为阜阳跨越式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而且已经成为富民强 市的战略支撑点。 一、阜阳城镇化发展的历程及现状 (一)城镇化发展进程阜阳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农村人口众多,城镇 化水平相对较低。改革开放前30年,全市城镇化水平一直徘徊在4.5%以下,发展滞缓。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 进程明显加快,城乡二元结构逐步改观,先后经历了平稳恢复阶段(1978~1995年)、加快发展阶段(1996~2005年)和快速推动阶段(2006年后)的发展过程。1978~1995年全市城镇化率由4.5%逐步攀升到10.6%,年均提升0.36个百分点,属逐步恢复提升阶段;1996年 阜阳撤地设市后,城镇化水平得到长足发展,提升到2005年的26.5%,十年年均提升1.59个百分点;2006年以后,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动,城镇化迎来了黄金发展期,城镇化水平持续快速提升,发展质量

明显提升;2014年全市城镇化率达37.5%,2006年以来年均提升1.22 个百分点。 (二)城镇化发体现状及特点1.城镇化水平明显提升,城市空间扩 展加快改革开放30多年来,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提升。2014年全市GDP总量攀升到1146.1亿元,1978~2014年GDP年 均增长9.7%,其中2005年以来年均增长11.8%,“十二五”前四年均 速达10.5%,为改革开放以来发展速度较快的时期之一。经济的发展,带动人口城镇化进程快速推动,2014年城镇化水平提升到37.5%, “十二五”前四年平均提升1.4个百分点,是全市城镇化持续快速发 展时期。城镇常住人口发展到293.4万人,是2010年的1.2倍,分别 是2005年和1978年的1.3倍和10.7倍。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持续加快,全市城市外延和新区持续扩大,城市面积迅速拓展。2014年末,全市 城市面积788.6平方公里,比2005年扩大2.1倍,平均每年增加60 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超过240平方公里,比2005年和2010年分别 增加135.9%和37.9%。随着城市面积的增加,城市人口规模也在持续 扩大。全市城市人口179.7万人,比2005年和2010年分别增长50.5%和8.1%。2.城市功能持续完善,基础设施显著增强近年来,阜阳市优化投资环境,持续增大对城市建设、道路和公用设施的投入,城市功 能日趋完善。2014年,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额是2010年的2.0倍,年均增长18.5%;房地产开发投资是2010年的4.3倍,年均增长 44.1%。城市道路总长度达1753公里,比2010年增长40.7%;城市公 交运营路网长度和客运量分别比2010年增长44.9%和81.2%;城市排 水管道和供水管道长度分别增长79.0%和36.3%。随着城市经济实力的 增强,城市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力度进一步增强,城市环境质量和人 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城市绿化覆盖面积和园林绿地面积明显增加,绿 化覆盖率持续提升,城市绿化美化效果正在显现,生态环境明显改观。3.产业层次优化升级,就业结构积极调整城镇化有助于工业和城市服 务业的发展,促动二、三产业发展,优化产业和就业结构。同时,二、三产业的持续较快发展也有助于吸纳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 业岗位,进一步加快城镇化进程。2014年,阜阳全市二、三产业增加

中国的金融行业现状

中国的金融行业现状

目前国内已经上马信息化的金融企业大多只是为客户提供信息查询而已,提供理财、咨询服务的不多。 中国金融行业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的金融信息化建设是从无到有、从单一业务向综合业务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如今已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金融业务的处理模式,建立了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基础的电子清算系统和金融管理系统。中国的金融数据通信网络框架基本形成。但是国内金融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金融行业信息化问题1、目前各金融体系的建设标准很难统一,阻碍了金融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在国有商业银行全面实施国家金融信息化标准前,许多银行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体系,由于机型、系统平台、计算机接口以及数据标准的不统一,使得各地的差距比较大,系统的整合比较困难,标准化改造需要一段时间。 金融行业信息化问题2、金融信息化建设中,金融企业之间的互联互通问题难以得到解决。如国内众多的银行卡之间要实现互联互通,似乎需

要经过一番长途跋涉。其实,为了实现银行卡的互联互通,中国人民银行早就牵头组织各商业银行共同出资成立了银行卡信息交换中心,以解决各银行之间的ATM和POS机的共享问题。可是真正要实现联通的时候,各银行又都在盘算自己的利益。因为银行卡的联通意味着小银行可以分享到大银行的资源,大银行当然不愿意了。因此,金融企业的互联互通,必须找到一种市场驱动机制来谐调各方的利益,找到最佳的利益平衡点。 金融行业信息化问题3、服务产品的开发和管理信息的应用滞后于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业务的快速发展。目前国内金融企业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偏重于柜面的负债、核算业务的处理,难以满足个性化金融增值业务的需要。同时,缺乏对大量管理信息、客户信息、产业信息的收集、储存、挖掘、分析和利用,信息技术在金融企业管理领域的应用层次较低,许多业务领域的管理和控制还处在半信息化的阶段。 金融行业信息化问题4、网上金融企业的认证中心建设速度缓慢。目前中国各金融企业的客户很多,都是网上的潜在客户,然而由于国内金融企业在建设认证中心的意见上难以实现统一,

新型城镇化规划发布 到2020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5

新型城镇化规划发布到2020年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5%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通知指出,《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是扩大内需和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制定实施《规划》,努力走出一条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通知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提高对新型城镇化的认识,着重解决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等问题,推进城镇化沿着正确方向发展。 >>>主要目标 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60% 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

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缩小2个百分点左右,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 城镇化格局更加优化 “两横三纵”为主体的城镇化战略格局基本形成,城市群集聚经济、人口能力明显增强,东部地区城市群一体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明显提高,中西部地区城市群成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新的重要增长极。城市规模结构更加完善,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更加突出,中小城市数量增加,小城镇服务功能增强。 城市发展模式科学合理 密度较高、功能混用和公交导向的集约紧凑型开发模式成为主导,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建成区人口密度逐步提高。绿色生产、绿色消费成为城市经济生活的主流,节能节水产品、再生利用产品和绿色建筑比例大幅提高。城市地下管网覆盖率明显提高。 城市生活和谐宜人 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全部常住人口,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完善,消费环境更加便利,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空气质量逐

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及方向

浅谈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及方向 摘要:城镇化作为一种历史过程,不仅是一个城镇数量与规模扩大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城镇结构和功能转变的过程。我国城镇化的发展道路一直是跌宕起伏,自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开始蜕变,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已经进行了30余年,但与美国相比,中国的城市化率仅达到了美国20世纪20年代的水平,这还是按照统计局52%的标准进行比较的。从此可以比较出我国的城镇化水平还不是很高。在发展的道路上,问题一直都是存在的,这就需要我们去思考、解决。 关键字:发展过程;问题;方向 正文: 一.城镇化的概念 城镇化就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表现为人口向城市的集中以及城市的数量的地曾加,规模的扩大和城市现代化水平的提高,是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并获得巨大发展的空间表现。简言之,城镇化就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 二.我国城镇化的进程 根据城镇人口的变化特点,可将中国城镇化阶段大体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1.恢复和起步时期(1949~1957年) 这一时期是中国城镇化发展较快时期,城镇人口从1949年的5765万人增长到1954年的9949万人,年平均增长率达7%,是总人口年平均增长率2.2%的3倍多。这一时期可再细分为两个时期:①1949~1952年的3年恢复时期。该时期城市经济迅速恢复,安排了大量失业人口,从农村迁入城市的人口较多,1951~1953年间年均人口净迁入率为33.1‰,城镇人口年增长率为7.5%。②是1953~1957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这也是中国工业化的起步时期。为满足工业建设项目的需要,“一五”期间从乡村进入城镇的人口达1500万之多,加上城镇人口的自然增长,至1957年,城镇人口增加了2400万,年均增长7.0%左右,成为城镇人口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 2超高速城镇化阶段(1958~1960年) 这一时期强调赶英超美,提出了以钢为纲。全民大办工业的总路线,致使出现了爆发性的工业化过程和超高速城镇化过程,3年间新设城市33座,城镇人口年平均增长率达到9.5%。 3停滞时期(1961~1976年) 这一时期又可细分为两个时期:①1961~1965年的经济调整时期;②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盲目大跃进,至1961年时中国出现了经济发展的大滑坡,中央政府不得不大力调整工业结构,通过提高设市设镇标准而大量精简城市人口。其结果,城市数由1961年的208座下降到1965年的171座,同时期内的城镇化率也由24.7%下降到18.0%,出现了城镇化的大回落。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出现强烈的政治动荡,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出现了第二次城镇化的大回落,其显著特征是大量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量的城市干部被下放到农村。在工业建设方面,过份强调国防意识,导致“三线”企业的布局过于分散,阻滞了基建投资对城镇建设的促进作用,造成城镇迁出人口大于迁入人口。这一时期城镇人口的增长完全由城镇人口的自然增长所致。 4城镇化增长阶段(1977~1983年) 这一时期,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国家开始重新重视城镇的发展,并适时适度地在1979年前后实施了一系列新的政策,如允许知青回城、允许下放干部返城等,从而使城镇机械人口、特别是大城市的机械人口增长加快,出现了城镇化水平的整体提高。 5城镇化高速增长阶段(1984~1995年) 1984年,中央政府颁布了新的户籍管理政策,允许农民自带口粮进镇务工经商和进镇落户,同时又修正了1960年代以来的市镇建制标准,从而使全国城镇数量迅猛上升。1984年,全国设市城市数为300个;到1994年底,设市城市数即增加到622个,平均每年增加32个。按第四次人口普查口径,城镇化水平也由1984年的23.01%上升至1993年的28.14%。 三.我国城镇化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

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的最佳路径

对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的思考 2013年03月11日10:41 杨子强来源:金融时报 城镇化是十八大部署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之一,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我国未来最大的发展红利与增长引擎。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是事关我国长远发展的大战略。如何适应城镇化建设要求、构建有利于城镇化建设的融资体系,是值得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大课题。 我国城镇化建设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一)城镇化是扩大国内需求的战略重点。我国城镇化蕴含着巨大内需空间,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城镇化能使大批农民进入城市,使其从较低水平的农民消费转变为较高水平的市民消费,从而有效扩大城市消费群体、增加城市消费需求;也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民收入增加,进一步提高农村消费水平。城镇化带来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等多方面投资需求,带来城市产业升级、就业创业的需求,为扩大投资需求提供强大持久的动力。 (二)城镇化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然途径。城镇化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和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大大减少农村人口数量,增加城市和城镇人口,有利于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格局。城镇化通过人口转移提高了农村人均资源占有量,有利于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农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水平,为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发展现代农业创造条件,从而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经济的落后面貌。 (三)城镇化是带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起来,处于内陆的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通过加快城镇化建设,在中西部一些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的区域培育发展新的城市群,有利于带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和市场空间由东向西、由南向北梯次拓展,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城镇化建设金融需求的主要特点 过去的30多年,我国城镇化以超大体量实现高速发展,走完了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上百年甚至数百年才实现的城镇化发展历程,成就卓著、世所罕见。但传统的粗放式城镇化模式弊端重重、不可持续,走以人为本、城乡互动、产城融合、集约高效、绿色低碳的城镇化道路已成为重要的战略选择。与过去相比,新时期城镇化建设的金融需求有以下鲜明特征。 一是城镇化建设金融需求的多元化。新时期城镇化不是简单地增加城市人口比例和扩张城市规模,而是在产业支撑、公共服务、人居环境、生活方式等方面全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是一项涉及多类经济主体、多种经济活动的系统工程。城镇经济的复杂多样性决定了金融需求的多层次、多元化,如: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金融需求具有大额、长期的特征;城镇新兴产业与成长性企业的融资需求具有高风险、高回报的特征;城镇小微企业与“三农”融资需求具有规模小、频率高、时间急的特征;就业、创业等民生领域融资需求则主要以小额、低成本为特征;城镇居民还有投资理财、资金汇兑等各类综合性金融服务需求等。从金融供给看,各金融机构在经营理念、业务模式、产品服务等方面存在趋同问题,不能完全满足各类城镇经济的融资需求。

中国人口迁移与城市化问题研究(一)

80年代以来,从不同学科研究中国人口迁移和城市化①的成果迅速涌现。作为经济和社会双重转型条件下的重大现实问题,中国近年来的快速城市化以及农村人口大规模向城市的迁移和流动,对经济发展和社会整合等多方面正在并将继续产生深远影响,由此也决定了当代中国人口迁移和城市化问题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人口和发展研究方面最具活力的领域之一。中国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研究在最近20年中取得了引人注目的进展,但在理论建构和研究方法等方面也不可避免地带有不成熟的色彩。在经过早期以数量型为主的迅速发展后,现在是对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研究本身进行回顾与总结的时候了。本文将对1978至1998年中国(大陆)中文学术期刊上发表的专题研究当代中国人口迁移和城市化问题的资料进行回顾和总结,资料来源主要依据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人口学》专题②,根据标题中的关键词进行检索,另外也补充了一些《人口学》专题中没有收录的论文,由于迁移研究、特别是城市化研究散布于众多学科,以及检索手段的不完备,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欢迎指正。一、关于人口迁移研究的简要回顾从70年代后期开始,中国人口科学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由宏观背景和政策需要等因素所决定,早期人口研究的重点集中在人口再生产方面,有关人口迁移和流动的研究很少见,只有一些介绍国外人口迁移状况和政策的资料零星散布于各类期刊。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人口迁移特别是非农产业部门的劳动力迁移调配纳入了国家计划之中,从根本上否定了人口自由流动在生产要素配置中的重要作用,有关人口迁移和劳动力流动的研究几乎是空白。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农村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改革的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显化及其转移问题开始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并逐步向相关问题和学科扩展,形成跨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研究的格局。城市流动人口的剧增强化了政府部门和科研机构对人口流动问题的关注,从80年代中期起,我国东中部若干特大城市都相继开展了流动人口调查。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首次全面调查了中国人口迁移的状况,为迁移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料支持。进入90年代以来,政策研究部门和学术研究机构继续对80年代后期开始对社会形成强烈冲击的“民工潮”展开了较为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其研究方法和主要成果带有浓厚的经济学和社会学特色。仇为之(1981)发表的“对建国以来人口迁移的初步研究”,是可检索到首篇对当代中国人口迁移问题进行专题研究的论文。从1981到1983年,检索到的迁移和流动研究论文仅有5项。从1984年开始,迁移和流动研究开始迅速发展:1984年检索到11篇论文,1985年为22篇,1988年成为迁移和流动研究的一个高潮,有41篇论文。1995年形成一个新高潮,论文达到65篇。由此大致形成三个阶段:1981至1987年为起步阶段,这一阶段迁移和流动方面的资料极其缺乏,研究理论和方法也很薄弱,因此,论文主要是一般性分析或小规模的调查,但这一阶段为后期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专著方面,田方等(1986)主编的《中国人口迁移》较系统地总结了建国后至80年代中期的主要迁移活动,包括边疆地区的开发型移民、水库移民、自流人口问题等。胡焕庸等(1984)编著的《中国人口地理》和孙敬之(1987)主编的《中国人口》丛书,都有专门章节讨论人口迁移,为之后的人口迁移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分析框架和资料基础。李德滨(1987)的《黑龙江移民概要》总结和分析了解放后至80年代初自发或组织迁入黑龙江的移民,也具有重要价值。1988到1995年为人口迁移研究大发展阶段,研究成果迅速涌现,初步确定人口迁移和流动研究的框架地位。这一阶段的大发展,除了学科发展的自身要求外,还有几方面的有利因素:一方面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人口的流动性大大加强,要求学术界对此问题开展专门研究;另一方面资料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主要如《中国人口》丛书,户籍迁移统计资料的整理和发布,中国社科院人口所主持的“74城镇迁移调查”,若干特大城市“流动人口调查”,以及1987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和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都为迁移研究打下良好基础(庄亚儿1995)。综合利用相关资料进行的研究如李梦白等(1991)对大城市流动人口状况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和分析;杨云彦(1994)主要利用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抽样数据对人口迁移状况作了较详实的分析;彭勋等(1992)从理论上探讨了人口迁移的学科体系。1996年以来是人口迁移研

中国城镇化问题浅析

中国城镇化问题浅析 【摘要】城镇化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更是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城镇建设实现了很好的跨越,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与矛盾。本文围绕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详细 阐述,并提出要通过改革户籍、土地管理制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建立地区特色产业,推动城乡产业化;树立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的城镇发展道路等方法来促进我国城镇化发展。 【关键词】城镇化;发展现状;可持续发展;资源环境 所谓城镇化其实质是指传统的乡村社会向现代化社会 改造发展的建设过程。它是我国物质文明进步的具体体现,也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动力,更是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的30多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城镇 化进程日益加快,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建设实现了很好的跨越,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城镇化水平仍比较滞后,还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那么,新形势下如何更好的开展新

型城镇化道路是当前棘手且刻不容缓的难题。下面笔者对中国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详细阐述,并提出几点改进措施。 1.现阶段我国城镇化发展现状 1.1城镇体系不健全,功能不完善 健全的城镇体系是促进城镇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 前提。然而,纵观当前的城镇发展可发现我国目前的城镇体系仍不健全,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城镇规模结构不合理。目前大部分地方盲目推进城镇化不能统筹兼顾城乡的协调发展,不能合理扩大规模突出优势,导致一些地方小城镇居多,缺乏大城市的经济支撑,而大城市不能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大城市与小城镇的相互发展。②城镇经济结构不合理,不能合理优化产业布局,不能突出地方经济特色,忽视与周边经济的联系,二、三产业发展不足。③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服务体系发展滞后,功能不完善。比如在教育设施、园林绿化、用水普及、就业服务等方面仍不能满足城镇居民的需求。 1.2城乡发展不协调,贫富差距大 城乡发展不协调,贫富差距大是我国现阶段城镇化发展中面临的一大难题。先富带后富政策使得我国东部及沿海地区呈现了飞速的发展,聚集了中国大量的财富,随着其经济及环境的逐步改善,已进入城镇化发展的中期阶段。而在我

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

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2017-01-20?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巴曙松 金融科技(Fintech)是当前金融界十分关注的话题。目前,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进入到一个阶段性的调整时期,在这样的氛围下讨论金融科技,能提供一个反思和总结的机会,客观分析一下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金融科技通常被界定为金融和科技的融合,就是把科技应用到金融领域,通过技术工具的变革推动金融体系的创新。全球金融稳定委员会对金融科技的界定是,金融与科技相互融合,创造新的业务模式、新的应用、新的流程和新的产品,从而对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服务的提供方式形成非常大的影响。金融科技的外延囊括了支付清算、电子货币、网络借贷、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智能投顾、智能合同等领域,正在对银行、保险和支付这些领域的核心功能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三个发展阶段 如果从IT技术对金融行业推动变革的角度看,目前可以把它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可以界定为金融IT阶段,或者说是金融科技1.0版。在这个阶段,金融行业通过传统IT的软硬件的应用来实现办公和业务的电子化、自动化,从而提高业务效率。这时候IT公司通常并没有直接参与公司的业务环节,IT系统在金融体系内部是一个很典型的成本部门,现在银行等机构中还经常会讨论核心系统、信贷系统、清算系统等,就是这个阶段的代表。 第二个阶段可以界定为互联网金融阶段,或者叫金融科技2.0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是金融业搭建在线业务平台,利用互联网或者移动终端的渠道来汇集海量的用户和信息,实现金融业务中的资产端、交易端、支付端、资金端的任意组合的互联互通,本质上是对传统金融渠道的变革,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融合,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包括互联网的基金销售、P2P网络借贷、互联网保险。 第三个阶段是金融科技3.0阶段。在这个阶段,金融业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这些新的IT技术来改变传统的金融信息采集来源、风险定价模型、投资决策过程、信用中介角色,因此可以大幅提升传统金融的效率,解决传统金融的痛点,代表技术就是大数据征信、智能投顾、供应链金融。

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浅析金融业服务如何支持城镇化发展】

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浅析金融业服务如何支持城镇化发 展】 浅析金融业服务如何支持城镇化发展一、助推城镇化发展逐渐成为金融业服务的着力点城镇化是自18世纪产业革命以来 ___发展的世界性现象。它是涉及社会学、经济学、地理学、人口学等多元学科领域对研究城市发展中提出的一个综合性概念,即:以农村人口比重下降和城镇人口比重上升为表征,以产业结构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 ___从农村社会构成向城镇社会构成、人类聚居场所从农村空间形态向城镇空间形态的转化为本质的多元演进过程。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和国外学者 ___城镇化一直比较关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把中国的城镇化与美国的高科技,并列为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进程的两大关键因素。自十五大以来,中国对城镇化发展的问题逐步提上日程,城镇化的概念逐渐在政府决策中得到认同并逐步深化,并突出了其战略地位。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新的阶段,党的十八大从更高层次全面论述了城镇化建设问题的重要性,明确要求“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xx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提高城镇化质量“作为xx年经济工作六项重点工作之一。

金融业作为资源配置的平台,无疑是成为我国城镇化发展中的有力助推器。健全金融服务体制,全面提高金融服务质量,是推动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也是我国调整产业结构,合理安排资源配置,加快城镇化发展,立足“三农”的又一重要举措。 二、金融业支持城镇化发展中遇到的问题(1)二元经济体制导致金融服务在城乡建设中的失衡我国的金融二元制度结构下金融资源的区域化配置、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制度下的资源配置差异、城乡金融生态差异是导致金融服务在城乡建设中的失衡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在:金融资金资**乡配置失衡,金融主体资**乡配置存在缺位,金融制度资**乡配置存在歧视,金融政策资**乡配置存在不公,金融商品资**乡配置存在差异,金融生态资**乡配置存在矛盾等。 然而,农村金融服务空白不利于城镇化建设。据中国银行也监督管理委员会资料,截止xx年10月底,全国共有139个金融服务空白乡镇,2030个金融机构空白乡镇,占全国乡镇总是的四分之一,这些地区农村居民不能享受最基础的金融服务,更难以满足城镇化建设的需要。 (2)城镇化发展与其金融业的体制间矛盾首先,城镇化发展需要的大量资金需求与现有乡镇金融结构配置的矛盾。按照xx年我国

中国担保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国担保行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中小企业融资难一直是困扰世界经济界的难题,备受各界关注。民间资本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巨大的作用。2008年金融危机使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更加突出,2009年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明确融资担保业务监督职责的通知》提出了进一步规范民间资本的要求。在改善中小企业融资环境的过程中,担保机构作为民间资本的一部分在发展中的困境尤为引人关注。 标签:担保反担保 1 担保行业的发展现状 担保是指债权人为确保债务得到清偿,而在债务人或第三人的特定的物和权利上设定的,可以支配他人财产的一种权利的行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队伍的壮大,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担保公司应运而生。我国信用担保的探索始于1992年,经历1999年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推动规范试点,2000年担保体系逐渐完善,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明确融资性担保业务监管职责的通知》以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表明中国担保业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截止到2009年底我国担保机构数已达4800多家,担保资金近3000亿元,中小企业贷款累计担保总额近2万亿元。对中小企业融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目前我国担保机构大体上有三种类型。一是政策性担保机构,即由政府出资,吸收部分社会资本成立的中小企业担保信用机构;二是互助性担保机构,是由中小企业自发组建的担保机构,自出资金,自担风险;三是商业性担保机构,一般是以企业和社会个人为股东出资组建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责任公司,以盈利为目的。河南省已基本形成国有政策性、民营商业性和企业互助性三类担保机构共同发展的局面。至2010年6月30日,全省各类投资担保机构突破千家,达到1002家,注册资本总额达到316.06亿元。其中郑州市共有各类信用担保机构348家,占全省总数的近40%,政府参股的有16家,商业性或企业互助性担保机构332家,注册资金达到113亿元。值得注意的是这348家担保机构中已通过县(市、区)、郑州市、河南省三级登记备案的仅91家,占郑州市担保机构总数的26.15%。 2 担保行业发展的特点及其困境 2.1 目前担保业发展特点①机构数量快速增长,担保规模有限。②业务单一,担保期限短。房产抵押可能还是最大的业务范围,据媒体报道,在郑州有些担保公司的领导直言:“我们只做房、车的业务”。而且目前在郑州担保市场中为中小企业和个人提供的融资多为一年以内的短期融资。担保品种局限在流动资金,对信用担保的要求高,业务量小。③反担保措施严苛。由于风险控制能力有限,担保公司每一笔担保贷款业务几乎都要求提供对等的抵押物,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

我国城镇化发展历程

城镇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世界各国发展的自然过程,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和生产要素不断向原有和新兴城镇转移和聚集的现象和过程,包括城镇人口和城镇数量的增加及城乡经济社会的现代化。进入二十一世纪,城镇化已成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主要动力,如何选择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道路,是推进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主要途径。 一、我国城镇化存在着严重滞后 1.我国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 自1949年至今的半个世纪以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有了较大的发展,城镇化率从1952年的12.46%增加到1999年的30.9%,年均增加0.39个百分点。但与我国工业化进程相比城镇化仍严重滞后,1952年城镇化滞后工业化5.14个百分点,到1978年扩大到26.4个百分点;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重视了城市的发展,逐步将生产性城市向消费性城市转变,调整了城镇发展方针,鼓励发展中小城市,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程度有所减缓,但仍然滞后,1990年滞后10.6个百分点,1998年滞后11.7个百分点。 我国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状况,恰恰与世界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超前于工业化呈鲜明的对比。美国经济学家钱纳里对近100个发展中国家在1950~1970年间城镇化与工业化水平的比较分析表明,发展中国家城镇化过程始终超前于工业化过程。当人均GNP在200美元左右时,城镇化速度开始加快,人均GNP在300美元左右时,城镇化明显高于工业化水平。

2.我国城镇化滞后于同等收入国家的城镇化水平 据对世界有关国家1997年的GNP和城镇化水平分析表明,我国城镇化与同等收入国家城镇化水平相比仍然滞后,从表中分析可知,同我国人均GNP水平相当的13个国家城镇化平均水平为45%,我国为30%,滞后了15个百分点(见表1)。 表1 发展中国家城镇化水平与工业化水平比较(钱纳里的发展模型) 土库曼斯坦喀麦隆科特迪瓦刚果洪都拉斯 人均GNP(美元/人)630 650 690 660 700 城镇化率(%)45 46 57 29 45 人均GNP(美元/人)750 750 800 840 950 城镇化率(%)38 33 23 59 62 人均GNP(美元/人)1010 1040 1110 814 713 城镇化率(%)42 71 37 45 30 我国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深层原因在于我国政府实行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城乡分割体制和赶超型工业化战略,延缓了城市的发展,造成了城镇化的滞后。总之,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水平相比,与亿万农民对成为城镇稳定居民的渴求相比,我国存在严重的城镇化滞后。 我国城镇化滞后,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一系列负面影响:大量的农业富余劳动力滞留在农村,加剧了人均占有耕地资源过少的矛盾,使农业和农村中的许多深层次矛盾难以解决;抑制了消费需求特别是农村消费需求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需求的增长;扩大了城乡差距,阻碍了国民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的提高,严重制约了我国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中国金融行业发展现状

金融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地位,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优化资金配置和调节、反映、监督经济的作用。 我国经过十几年改革,金融业以空前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在成长。 一,我国金融业现状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所占比重下降,金融业逐渐提升份额,形成金融行业在国民经济占主要份额的局面。 我国自从加入WTO后,不断完善多层次多功能金融市场体系,银行交易与信息系统服务日臻完善。 目前我国已基本建立证券期货市场,货币市场和银行间外汇市场,实现主体多元化的发展,包括商业银行,社会保障基金,信托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 1999年之前,国际金融业主要有两种经营模式:(1)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混业经营的欧洲模式;(2)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分业经营的美国模式。 1999年11月12日,美国签署《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取代了将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严格分开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 混业经营是金融企业为了实施多元化经营,加强综合竞争力所采取的重大变革。 从分业经营到混业经营,这一国际金融业的发展趋势,也预示了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趋势。 80年代,我国银行都开办了证券、信托、租赁、房地产、投资等业务,实质上进入了“混业经营时代。

1995年5月《商业银行法》正式从法律上确立了国有银行分业经营的制度。 随着我国金融业的迅速发展,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市场逐步接轨,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步伐的加快,中央银行金融调控手段的市场化改革有了实质性突破。 如借鉴国际经验,以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取代贷款规模指令性管理;大幅度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适时多次降低存款贷款利率,扩大中小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范围,稳步推进贷款利率市场化进程;努力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发展股票、债券、投资基金等直接融资方式,等等。 2017年以来,我国经济在加速增长中收到通货膨胀等压力的阻碍,我国政府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法》,将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扩大为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维持金融行业稳定和提高金融服务等。 中国人民银行高度重视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科学性和预见性,根据国内外的金融形势变化适时调整货币政策,运用宏观调控的方式来调整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方向。 而中国人民银行在1984年独立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同时,建立了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 我国历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控情况自从我国实行存款准备金制度近三十年来,存款准备金率经历了四十五次调整,存款准备金制度经历了从初创到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成为了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