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套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含期中期末测试题】

2017-2018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套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含期中期末测试题】
2017-2018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套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含期中期末测试题】

a 10b

2017-2018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数学

上册全套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数学第一章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总分:120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的整数都是正数

B.不是正数的数一定是负数

C.0不是最小的有理数

D.正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

2.

1

2的相反数的绝对值是( ) A.-12 B.2 C.-2 D.12

3.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1-1所示,那么下列式子中成立的是( ) A.a>b B.a0 D.

0a

b

> 4.在数轴上,原点及原点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是( )

A.正数

B.负数

C.非正数

D.非负数 5.如果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是正数,那么这个数必定是( )

A.是正数

B.不是0

C.是负数

D.以上都不对 6.下列各组数中,不是互为相反意义的量的是( )

A.收入200元与支出20元

B.上升10米和下降7米

C.超过0.05mm 与不足0.03m

D.增大2岁与减少2升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 一定是负数;

B.│a │一定是正数;

C.│a │一定不是负数;

D.-│a │一定是负数 8.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它的倒数,那么这个数一定是( ) A.0 B.1 C.-1 D.±1

9.如果两个有理数的和除以它们的积,所得的商为零,那么,这两个有理数( ) A.互为相反数但不等于零; B.互为倒数; C.有一个等于零; D.都等于零

10.若0

1

m

的大小关系是( ) A.m

; D.1m

11.4604608取近似值,保留三个有效数字,结果是( ) A.4.603106 B.4600000; C.4.613106 D.4.6053106

12.下列各项判断正确的是( )

A.a+b 一定大于a-b;

B.若-ab<0,则a 、b 异号;

C.若a 3=b 3,则a=b;

D.若a 2=b 2

,则a=b 13.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22

÷(-2)2

=1; B. 3

1128327??

-=- ???

C.1352535-÷?=-

D. 133( 3.25)6 3.2532.544

?--?=-

14.若a=-2332

,b=(-233)2

,c=-(23)2

,则下列大小关系中正确的是( ) A.a>b>0 B.b>c>a; C.b>a>c D.c>a>b 15.若│x │=2,│y │=3,则│x+y │的值为( )

A.5

B.-5

C.5或1

D.以上都不对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6.某地气温不稳定,开始是6℃,一会儿升高4℃,再过一会儿又下降11℃, 这时气温是__. 17.一个数的相反数的倒数是113

-,这个数是________.

18.数轴上到原点的距离是3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______. 19.-2的4次幂是______,144是____________的平方数.

20.若│-a │=5,则a=________. 21.若ab>0,bc<0,则ac________0. 22.绝对值小于5的所有的整数的和_______.

23.用科学记数法表示13040000应记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保留3个有效数字, 则近似值为__________.

24.若│x-1│+(y+2)2

=0,则x-y=___________; 25.(-5)3145??- ???

=_________.

26.

31277??÷- ???=___________; 27. 15

64358

-÷?=___________. 28. 22128(2)2??

-?-+÷- ???

=_______.

三、解答题:(共60分)

29.列式计算(每题5分,共10分)

(1)-4、-5、+7三个数的和比这三个数绝对值的和小多少? (2)从-1中减去573

,,1284

-

--的和,所得的差是多少?

30.计算题(每题5分,共30分)

(1)(-12)÷43(-6)÷2; (2) 235(4)0.25(5)(4)8??

-?--?-?- ???

;

(3) 111311123124244????????--+----- ? ? ? ?????????; (4) 2

22121(3)242433????

-÷?-+-?- ? ?????

;

(5)

2242

(12)6(3)24(3)(5)53

+?-÷--++-?-; (6)1+3+5+…+99-(2+4+6+…+98).

31.若│a │=2,b=-3,c 是最大的负整数,求a+b-c 的值.(10分)

32.检修组乘汽车,沿公路检修线路,约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某天自A地出发, 到收工时,行走记录为(单位:千米):

+8、-9、+4、+7、-2、-10、+18、-3、+7、+5

回答下列问题:(每题5分,共10分)

(1)收工时在A地的哪边?距A地多少千米?

(2)若每千米耗油0.3升,问从A地出发到收工时,共耗油多少升?

答案:

一、1.C 2.D 3.A 4.D 5.B 6.D 7.C 8.B 9.A 10.B 11.A 12. C 13.D 14.C

15.C

二、

16.评析:负数的意义,升高和降低是一对意义相反的量,借助数轴可以准确无误地得出正确结果-1℃,数无数不形象,形无数难入微, 数形结合是数学的基本思想,在新课标中有重要体现,是中考命题的重要指导思想,多以综合高档题出现,占分比例较大.

17.评析:利用逆向思维可知本题应填3 4 .

18.评析: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在数轴上绝对值的代名词就是距离,绝对值是一个“一学就会一做就错”的难点概念,其原因是没有把握好绝对值的几何意义.

19.16

20.评析:可以设计两个问题理解本题.①什么数的绝对值等于5, 学生可顺利得出正确结论±5.②什么数的相反数等于±5,学生也可顺利得出正确结论-5和5,在解题的过程中学生自然会概括出│-a│=│a│,把一个问题转化成两个简单的问题,这种方法和思想是数学

学习的核心思想,这一思想在历届中考中都有体现. 21.< 22.0

23.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个数,要把它写成科学记数的标准形式a 310n , 这里的a 必须满足1≤a<10条件,n 是整数,n 的确定是正确解决问题的关键,在这里n 是一个比位数小1的数,

因为原数是一个8位数,所以可以确定n=7,所以13040000=1.3043107

,对这个数按要求取近似值,显然不能改变其位数,只能对其中的a 取近似值,保留3个有效数字为1.303107,而不能误认为 1.30,通过这类问题,学生可概括出较大的数取近似值的基本模式应是:先用科学记数法将其表示为a 310n (1≤a<10,n 是整数), 然后按要求对a 取近似值,而n 的值不变.

24.3 25.21 26.15- 27.25

2

-

28.4 三、

29.本题根据题意可列式子:

(1)(│-4│+│-5│+│7│)-(-4-5+7)=18.

(2) 57325

1128424??-----= ???

.

30.(1)属同一级运算,计算这个题按题的自然顺序进行 (-12)÷43(-6)÷2=(-12)3

143(-6)31

2

=9. (2)是一个含有乘方的混合运算

235(4)0.25(5)(4)8??

-?--?-?- ???

=25160.25(4)(5)(4)1080908

-?-?-?-?-=--=-.

这里把-4同0.25结合在一起,利用了凑整法可以简化计算.

(3)这一题只含同一级运算,计算中要统一成加法的计算, 然后把可以凑整的结合在一起进行简便计算,具体做法是:

111311123124244????????

--+----- ? ? ? ?????????

=111311123124244

---++

=1

111331*********

422444????-++--+=-+=- ? ?????

(4)本题是一个混合运算题,具体解法如下:

2

3

2121(3)242433????

-÷?-+-?- ? ?????

=4412744993??

-??+-?- ???

=1644033-++=

(5)

2242

(12)6(3)24(3)(5)53

+?-÷--++-?- =

421

(12)9249(5)536

+?-?-++?- =

4487933(5)9165155531515

--+?-=--=- (6)1+3+5+...99-(2+4+6+ (98)

=1+(3-2)+(5-4)+…(99-98) =1+1+1+…1=50.

此题有多种简便方法,请你探索. 31.∵│a │=2, ∴a=±2,

c 是最大的负整数, ∴c=-1,

当a=2时,a+b-c=2-3-(-1)= 0; 当a=-2时a+b-c=-2-3-(-1)=-4.

32.(1)∵8-9+4+7-2+10+18-3+7+5=8+4+7+18+7+5-9-10-2-3=25,

∴在A 处的东边25米处.

(2)∵│8│+│-9│+│4│+│7│+│-2│+│-10│+│18│+│-3│+│7│+│5│=73千米,

7330.3=21.9升,

∴从出发到收工共耗油21.9升.

七年级数学第二章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总分:120分)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8分) 1.下列等式变形正确的是( ) A.如果s=

12ab,那么b=2s a

; B.如果12x=6,那么x=3 C.如果x-3=y-3,那么x-y=0; D.如果mx=my,那么x=y

2. 方程

1

2

-3=2+3x 的解是( ) A.-2; B.2; C.-12; D.1

2

3.关系x 的方程(2k-1)x 2

-(2k+1)x+3=0是一元一次方程,则k 值为( ) A.0 B.1 C.

1

2

D.2 4.已知:当b=1,c=-2时,代数式ab+bc+ca=10,则a 的值为( ) A.12 B.6 C.-6 D.-12

5.下列解方程去分母正确的是( )

A.由

1132x x --=,得2x-1=3-3x; B.由232

124x x ---=-,得2(x-2)-3x-2=-4

C.由131236y y y y +-=--,得3y+3=2y-3y+1-6y;

D.由44

153

x y +-=

,得12x-1=5y+20 6.某件商品连续两次9折降价销售,降价后每件商品售价为a 元,则该商品每件原价为( ) A.0.92a B.1.12a C.

1.12a D.0.81

a

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36分)

7.x=3和x=-6中,________是方程x-3(x+2)=6的解. 8.若x=-3是方程3(x-a)=7的解,则a=________.

9.若代数式

213

k

--的值是1,则k=_________. 10.当x=________时,代数式12x -与1

13

x +-的值相等.

11.5与x 的差的1

3

比x 的2倍大1的方程是__________.

12.若4a-9与3a-5互为相反数,则a 2

-2a+1的值为_________.

13.一次工程,甲独做m 天完成,乙独做比甲晚3天才能完成,甲、乙二人合作需要_______天完成. 14.解方程

132

x

-=,则x=_______. 15.三个连续偶数的和为18,设最大的偶数为x,则可列方程______.

16.甲水池有水31吨,乙水池有水11吨,甲池的水每小时流入乙池2吨,x 小时后, 乙池有水________吨,甲池有水_______吨,________小时后,甲池的水与乙池的水一样多. 三、解方程:(每题6分,共24分)

17.70%x+(30-x)355%=30365% 18.51124

1263

x x x +--=+

;

19.112

2(1)(1)223

x x x x ??---=-????; 20.432.50.20.05x x ---=

.

四、解答题:(共42分)

21.(做一做,每题5分,共10分) 已知

2

y

+m=my-m. (1)当m=4时,求y 的值.(2)当y=4时,求m 的值.

22.王强参加了一场3000米的赛跑,他以6米/秒的速度跑了一段路程,又以4 米/秒的速度跑完了其余的路程,一共花了10分钟,王强以6米/ 秒的速度跑了多少米? (10分)

23.请你联系你的生活和学习,编制一道实际问题,使列的方程为51-x=45+x. (11分)

24.(探究题)小赵和小王交流暑假中的活动,小赵说:“我参加科技夏令营,外出一个星期,这七天的日期数之和为84,你知道我是几号出去的吗?”小王说:“我假期到舅舅家去住了七天,日期数的和再加上月份数也是84,你能猜出我是几月几号回家的吗?”试列出方程,解答小赵与小王的问题.(11分)

答案:

一、1.C 2.A 3.C 4.D 5.C 6.D

二、

7.x=-6 8.a=

16

3

- 9.k=-4 10.x=-1

11.解:由5与x的差得到5-x,5与x的差的1

3

表示为

1

3

(5-x),5与x的差的

1

3

比x的2 倍大

1得1

3

(5-x)=2x+1或

1

3

(5-x)-2x=1,解关于x的方程得x=

2

7

.

12.1 13.

11(3) 1

323

m m

m m m

+??

÷+=

?

++??

.

14.解题思路:一个数的绝对值是3,那么这个数为±3,因此得到或 =-3,解这两个方程便得到x的值,即可得本题答案.

略解:根据题意得1

3

2

x

-

=±,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系数为1得x=-5或x=7.

15.x+(x-2)+(x-4)=18 16.11+2x=31-2x,x=5 三、

17.解:去括号,得70%x+16.5-55%x=19.5.

移项,得70%x-55%x=19.5-16.5.

合并同类项,得x=12.

18.解:去分母,得3x-(5x+11)=6+2(2x-4).

去括号,得3x-5x-11=6+4x-8

移项,得3x-5x-4x=6-8+11.

合并同类项,得-6x=9

化系数为1,得x=

3 2 -.

19.解:去括号,得

11122 2

22233 x x x x

??

--+=-

?

??

,

112224433

x x x -

-=- 移项,得1212

24343

x x x --=-

合并同类项,得15

11212x =-

化系数为1,得x=5

13

-.

20.解:把4

0.2x -中分子,分母都乘以5,得5x-20,

把30.05

x -中的分子,分母都乘以20, 得20x-60. 即原方程可化为5x-20-2.5=20x-60. 移项得5x-20=-60+20+2.5, 合并同类项,得-15x=-37.5, 化系数为1,得x=2.5. 四、

21.解题思路:

(1)已知m=4,代入2

y

+m=my-m 得关于y 的一元一次方程, 然后解关于y 的方程即可. (2)把y=4代入

2y

+m=my-m,得到关于m 的一元一次方程,解这个方程即可. 解:(1)把m=4代入2y +m=my-m,得 2y +4=4y-4.移项,得 2y

-4y=-4-4,

合并同类项,得72y -=-8,化系数为1,得y=16

7

.

(2)把y=4代入2

y

+m=my-m,得 42+m=4m-m,移项得4m-m-m=2,

合并同类项,得2m=2, 化系数为1,得m=1.

22.解法1:设王强以6米/秒速度跑了x 米,那么以4米/秒速度跑了(3000-x)米. 根据题意列方程:

3000106064

x x -+=? 去分母,得2x+3(3000-x)=10360312.

去括号,得2x+9000-3x=7200. 移项,得2x-3x=7200-9000. 合并同类项,得-x=-1800. 化系数为1,得x=1800.

解法二:设王强以6米/秒速度跑了x 秒,则王强以4米/秒速度跑了(10360-x)秒. 根据题意列方程6x+4(10360-x)=3000, 去括号,得6x+2400-4x=3000. 移项,得6x-4x=3000-2400. 合并同类项,得2x=600.

化系数为1,得x=300,6x=63300=1800. 答:王强以6米/秒的速度跑了1800米.

(1)

C B A D

15?

65?

东(5)

B A O

北西南23.评析:本方程51-x=45+x,方程左边是数51与x 的差,方程右边是45与x 的和,从数的角度考虑,由于数可以为正,也可为负,还可为0, 则此方程可以这样编制实际问题:

51与某数的差与45与这个数的和相等,又由方程51-x=45+x 的解为正数,我们又可以这样编制:甲同学有51元钱,乙同学有45元钱,应当甲同学给乙同学多少元时,甲、乙两同学的钱数相等?

解(略)

24.解:设小赵参加夏令营这七日中间的日期期数为x,

则其余六日日期分别为(x-3),(x-2),(x-1),(x+1),(x+2),(x+3). 根据题意列方程:(x-3)+(x-2)+(x-1)+x+(x+1)+(x+2)+(x+3)=84. 去括号,得x-3+x-2+x-1+x+x+1+x+2+x+3=84. 移项合并,得7x=84.

化系数为1,得x=12,则x-3=12-2=9. 故小王是9号出去的.

设小王到舅舅家这一个星期中间的日期期数为x,

则其余六天日其数分别是( x-3),(x-2),(x-1),(x+1),(x+2),(x+3). 根据题意列方程:(x-3)+(x-2)+(x-1)+x+(x+1)+(x+2)+(x+3)=77. 解得7x=77,x=11,则x+3=14. 故小王是七月14日回家的.

七年级数学第三章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总分:150分)

一、填空题:(每空1.5分,共45分)

1.82°32′5″+______=180°.

2.如图1,线段AD 上有两点B 、C,图中共有______条线段.

(2)

C

B

A O E D 43

2

1

(3)

C

B

A O E

D

(4)

C B

A

O E

D

3.一个角是它补角的一半,则这个角的余角是_________.

4.线段AB=5cm,C 是直线AB 上的一点,BC=8cm,则AC=________.

5.如图2,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OE 平分∠COD,则∠BOD 的余角______, ∠COE 的补角是_______,∠AOC 的补角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图3,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AOE=90°,从给出的A 、B 、

C 三个答案中选择适当答案填空.

(1)∠1与∠2的关系是( ) (2)∠3与∠4的关系是( ) (3)∠3与∠2的关系是( )

(4)∠2与∠4的关系是( )

A.互为补角

B.互为余角

C.即不互补又不互余

7.如图4,∠AOD=90°,∠COE=90°,则图中相等的锐角有_____对.

8.如图5所示,射线OA 表示_____________方向,射线OB 表示______________方向. 9.四条直线两两相交时,交点个数最多有_______个.

10.如果一个角是30°,用10倍的望远镜观察,这个角应是_______°.

11.38°41′的角的余角等于________,123°59′的角的补角等于________.

12.如果∠1的补角是∠2,且∠1>∠2,那么∠2的余角是________(用含∠1 的式子表示). 13.如果∠α与∠β互补,且∠α:∠β=5:4,那么,∠α=_______,∠β=_________. 14.根据下列多面体的平面展开图,填写多面体的名称

.

(1)__________,(2)__________,(3)_________.

15.指出图(1)、 图(2) 、图(3)是左边几何体从哪个方向看到的图形。

几何体

( )( )

( )(3)

(2)

(1)

16.圆锥由_______面组成,其中一个是_______面 ,另一个是_______面.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7.如图8,直线a 、b 相交,∠1=130°,则∠2+∠3=( ) A.50° B.100° C.130° C.180°

b a

31

2

(8)

c

b

a (9)

O

18.轮船航行到C 处观测小岛A 的方向是北偏西48°,那么从A 同时观测轮船在C 处的方向是( ) A.南偏东48° B.东偏北48° C.东偏南48° D.南偏东42° 19.如图9,三条直线相交于O 点,则图中相等的角(平角除外)有( )对 A.3对 B.4对 C.6对 D.8对 20.下列图形不是正方体展开图的是( )

A

B

C

D

21.从正面、上面、左面看四棱锥,得到的3个图形是

( )

A

B

C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22.射线AB 与射线BA 表示同一条射线.( ) 23.直角都相等.( )

24.若∠1+∠2=900,∠1+∠3=900

,则∠2=∠3.( ) 25.钝角的补角一定是锐角.( ) 26.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角,这条射线叫这个角的平分线.( )

27.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 28.连结两点的线段叫做两点之间的距离.( )

29.20050ˊ=20.50.( ) 30.互余且相等的两个角都是450

.( ) 31.若AC+CB=AB,则C 点在线段AB 上.( )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40分)

32. 如图,已知C 是AB 的中点,D 是AC 的中点,E 是BC 的中点. (1)若AB=18cm,求DE 的长;(2)若CE=5cm,求DB 的长.

D C A B

E

33.如图3-12,已知直线AB 和CD 相交于O 点,∠COE 是直角,OF 平分∠AOE, ∠COF=34°,求∠BOD 的度数.

C B A

E

O

D

F

34.一个角的余角比它的补角的13

还少20°,求这个角.

35.一个角的补角是123°24′16″,则这个角的余角是多少?

五、作图题:(每题10分,共20分)

36. 如图,已知∠1,∠2,画出一个角,使它等于3∠1-∠2.

12

37.用三角板画出一个75°的角和一个105°的角.

六:(10分)

38.如图,图(1)是正方体木块,把它切去一块,可能得到(2)、(3)、(4)、 (5)所示的图形,问(2)、(3)、(4)、(5)图中切掉的部分可能是其他几块中的哪一块

?

(1)

(2)

(3)

(4)

(5)

39.如图,A 、B 两地隔着湖水,从C 地测得CA=50m,CB=60m,∠ACB=145°,用1 厘米代表10米(就是1:1000的比例尺)画出如图的图形.量出AB 的长(精确到1毫米), 再换算出A 、B 间的实际距离.

C

A

B

答案:

一、

1.97°27′55″

2.6

3.30°

4.13cm或3cm

5.∠AOE ∠DOE ∠AOD 与∠BOC

6.(1)B (2)A (3)B (4)C

7.审题及解题迷惑点:由∠BAC=90°,可得到∠B与∠C互余,由同角的余角相等,在此须在图中再找出∠B的余角便可找出与∠C相等的角,同样若再找出与∠C 互为余角的角便是与∠B相等的角.

解:如答图所示.

∵∠BAC=90°,∴∠B+∠C=90°.

又∵∠ADC=90°,∴∠DAC+∠C=90°.

∴∠B=∠DAC.

同理可得∠C=∠DAB.

8.北偏西65°或西偏北25°方向;南偏东15°或东偏南75°方向.

9.6 10.30° 11.51°19′ 56°1′. 12.1

(12)

2

∠-∠或∠1-90°

13.100° 80° 14.(1)长方体 (2)三棱柱 (3)三棱锥 15.(1)正视图 (2)俯视图 (3)左视图 16. 两个;曲面;平面

二、17.B 18.A 19.C

20.审题及解题迷惑点:首先认真观察图形,充分运用空间想像能力,分析思考这四个图形中的哪些图形能还原成原几何图形,哪个图不能.

21.C

三、22.3 23.∨ 24.∨ 25.∨ 26.3 27.3 28.3 29.3 30. ∨ 31.3

四、

32. (1)∵C是AB的中点,

∴AC=BC=1

2

AB=9(cm).

∵D是AC的中点,

∴AD=DC=1

2

AC=

9

2

(cm).

∵E是BC的中点,

∴CE=BE=1

2

BC=

9

2

(cm)

又∵DE=DC+CE,

∴DE=9

2

+

9

2

=9(cm).

(2)由(1)知AD=DC=CE=BE,

∴CE=1

3 BD.

∵CE=5cm,

∴BD=15(cm)

33.解:如答图,∵∠COE=90°,∠COF=34°,

∴∠EOF=90°-34°=56°. ∵OF 平分∠AOE,

∴∠AOE=∠EOF=56°.

∴∠AOC=∠AOF-∠COF=56°-34°=22°. ∵∠AOC=∠BOD(对顶角相等), ∴∠BOD=22°.

34.解:设这个角为α,则这个角的余角为90°-α,补角为180°-α, 依题意,得 000190(180)203

αα-=--,解得α=75°.

答:这个角为75°.

35.解:设这个角为α,则余角为90°-α,由题意,得 α=180°-123°24′16″=56°35′44″,

∴90°-α=90°-56°35′44″=33°24′16″. 答:这个角的余角是33°24′16″. 五、

36.审题及解题迷惑点:要作一角等于3∠1-∠2,就须先以O 为顶点,以OA 为一边作∠AOD=3∠1,然后在∠AOD 的内部以∠AOD 的一边为边作一个角等于∠2即可. 解:

(1)以∠1的顶点O 为圆心,以适当的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射线OA 、OB 于点E 、F

(2)在弧上依次截取 ,FG

GH ,并使 FG GH EF ==. (3)自O 点过H 点作射线OD,则∠AOD 即为3∠1.

(4)以∠2的顶点为圆心,适当长为半径画弧交∠2的两边于M ′、N ′两点. (5)以O 为圆心,以同样长为半径画弧交OA 于点M. (6)以M 为圆心,以M ′N ′为半径画弧交前弧于点N. (7)自O 点为N 点作射线OC. ∠COD 即为所求.

37.解:用三角板中的45°的角和30°的角,让其顶点和一边重合在一起,可以画出75°的角,同样的道理,用三角板中的60°的角和45 °的角可以画出105°的角. 六、

38.解:(2)图切掉的部分可能是(3)图和(5)图,(3)图切掉的部分可能是(2)图,(5)图切掉的部分可能是(2)图. 39.略.

七年级数学第四章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总分:120分)

一、基础题:(每空2分,共24分)

1.为了某一特定目的对_______考察对象作的_______,叫做普查.

2.为了某一特定目的而对________考察对象作的调查,叫做抽样调查.

3.我们把所要考察的对象的_______,叫做总体,把组成总体的_____叫做个体.

4.普查是通过_______的方式来收集数据,抽样调查是通过_______ 的方式来收集数据.

5.为掌握我校初一年级女同学的身高情况,从中抽测了100名女同学的身高, 这个问题中的总体是__________,样本是_________. 样本的容量是________, 个体是__________.

6.为了了解某产品促销广告中所称中奖率的真实性,某人买了100件该商品调查其中奖率,那么他是___________(填“普查”或“抽样调查”).

二、学科内综合题:(每题2分,共6分)

7.2003年我市有23000名初中毕业生参加了升学考试,为了解23000 名考生的升学成绩,从中抽取了200名考生的试卷进行统计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23000名考生是总体;

B.每名考生的成绩是个体

C.200名考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8.为了考察一批电视机的质量,从中抽取100台进行检测, 在这个问题中的样本是( )

A.电视机的全体

B.100台电视机

C.100台电视机的全体

D.100台电视机的质量

9.霜火车站为了了解某月每天上午的乘车人数,抽查了其中10 天的每天上午的乘车人数,所抽查的这10天每天上午的乘车人数是这个问题的( )

A.总体

B.个体;

C.一个样本

D.样本的容量

三、问答题:(每题7分,共35分)

下列调查中哪些是用普查的方式,哪些是用抽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的?并指出总体、个体及抽样调查的样本.

10.为了了解某一地区某年1月上旬各天的最低气温变化情况而作的详细记录作调查研究;

11.为了了解某厂某车间生产的一批零件毛坯的质量,从中抽取几件测量它们的重量数据作调查研究;

12.为了从甲、乙两名学生中选拔一人参加射击比赛,对他们的射击水平进行测验,两人在相同的条件下各射靶10次,记录每次命中的环数;

13.为了了解某校初三年级同学们每天睡眠时间,选取三年二班、三年四班两个班的全体同学的睡眠时间作调查;

14.为了了解一年级学生的平均年龄,某市对三所学校各取一年级中的三个班同学的年龄作调查.

四、综合应用题

15.物理课上做“测量一物体长度实验”时,教师将全班每一组同学测得的结果相加,求平均值.请你用所学知识,对物理老师这一作法进行分析评价.(10分)

16.指出以下各题哪些适于用普查,哪些适于作抽样调查?并简要说明理由.( 每题5分,共15分)

(1)某棉布厂了解一批棉花的纤维长度的情况;

(2)一个水库养了某种鱼10万条,调查每条鱼的平均重量问题;

(3)了解一个跳高训练班的训练成绩是否达到了预定的训练目标.

五、实验题:(10分)

17.李娟同学为考察学校的用水情况,她在 4 月份一周内同一时刻连续记录了水表的示数,记录结果如下表:

星期一二三四五六日

水表示数(吨) 217 220 224 229 235 238 245 李娟估计学校4月份的用水量是________吨.

六、图表信息:(每小题10分,共20分)

18.《解放日报》收集到2003年2月上海空气的“污染指数”和“空气质量”这两种数据

空气质量统计表:

空气质量优良轻度污染

天数 6 20 2

根据相关数据制作了空气质量统计表.

(1)估计上海市一年(365天)中有多少天空气质量达到良以上?

(2)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尽量多地写出你从中得到的信息.

答案:

一、

1.所有,全面调查

2.部分

3.全体;每一考察对象

4.调查总体, 样本

5.我校初一年级所有女同学身高的情况,100名女同学的身高,100, 每名女同学的身高

6.抽样调查

二、

7.B 8.D 9.C

三、10.答:采用了普查.

总体是该地区某年1月上旬各天的最低气温,个体是该地区某年1 月上旬每天的最低气温.

11.采用了抽样调查

总体是某厂某车间生产的一批零件毛坯的质量,个体是每个零件毛坯的质量,样本是抽出的几个零件毛坯的质量.

12.采用了普查.

总体是甲(乙)射靶10次的成绩,对应的个体是甲(乙)每次射靶的成绩.

13.采用了抽样调查.

总体是该校初三年级同学每天睡眠时间, 个体是该校初三年级每个同学的每天睡眠时间,样本是三年二班和三年四班两个班的全体同学的睡眠时间.

14.采用了抽样调查.

总体是一年级学生的平均年龄,个体是一年级每个学生的平均年龄,样本是三所学校一年级中的三个班同学的年龄.

四、

15.解:物理老师利用了数学中的普查,这样可以减少误差、靠近真实值.

16.解:(1)适合用抽样调查,因为要了解一批棉花的纤维长度, 不可能对每根进行测量,只能抽出一部分作为调查对象.

(2)适用用抽样调查,因为无法对10万条鱼中每条进行称量, 只能抽取一部分调查,从而大概推知所有的.

(3)适合用普查.因为对跳高运动员每次训练成绩进行测量并记录是可行的.

五、

17.解:(245-217)÷6330=140(吨)

六、

18.解:(1)空气质量达良以上的天数≈26÷283365≈339(天).(2) 学生的回答只要科学且能根据自己制作的统计图表回答都视为正确.

七年级(上期)半期考试数学试题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友情提示:亲爱的同学,现在是检验你半期来的学习情况的时候,相信你能沉着、冷静,发挥出平时的水平,祝你考出好的成绩。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20)

1.写出两个大于-103 又小于-100的数。

2.若a<b<0,则ab 0 ,a -b 0 。(用“<,或>”填空﹚

3.若 a 、b 互为相反数,c 、d互为倒数,则(a+b)+cd =。

4.甲班有 a人,乙班比甲班的 2 倍多b人,则乙班有。

5.某厂去年的产值为 a 元,今年比去年增长 x%,则今年的产值为。 6.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 a千米/小时,水流速度为 b 千米/小时,则船顺流航行的速度为千米/小时。

7.若方程 2x+a=x-1 的解是 x=3 ,则a=。

8.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字是a ,十位上的数字是b,那么这个两位数可表示为。 9.仔细观察、思考下面一列数有哪些

..规律:-2 ,4 ,-8 ,16 ,-32 ,64 ,…………

然后填出下面两空:(1)第7个数是;(2)第 n 个数是。10.用火柴棍象如图这样搭三角形:你能找出规律猜想出下列两个问题吗?

(1)搭7个需要根火柴棍。

(2)搭 n 个三角形需要 _________ 根火柴棍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8分)

1.下列各数:3 ,0 ,-5 ,0.48 ,-(-7),- |-8| ,(-4)2中,负数有()个。 A.1 B.2 C.3 D.4

2. 把 27049 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精确到百位,并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的是()。

A. 2.73104

B. 2.703104

C. 2.73105

D. 2.7O3105

3. 下列由等式的性质进行的变形,错误的是()。

A.如果 a=b,那么a+3=b+3;

B.如果 a=b,那么 a-3=b-3;

C. 如果 a=3,那么a2=3a;

D.如果 a2=3a,那么 a=3。

4.若 |a|=a ,那么( )

A.a >0

B.a <0

C.a ≥0

D.a ≤0 5.若 m 、n 互为相反数,则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正确的是( )。 A .m +n =0 B.m 2

=n 2

C.∣m ∣=∣n ∣

D.

n

m

= -1 6.下列解方程的变形过程正确的是( )。

A .由 3x =2x -1移项得 :3x +2x =-1;

B .由4+3x=2x -1移项得: 3x -2x=1-4

C .由

2

1

3-x =1+312+x 去分母得:3(3x -1)=1+2(2x +1)

D .由4-2(3x -1)=1去括号得:4-6x +2=1

7.根据下列条件列出的方程正确的是( ) A .x 的

31与-3的和的31是-8:31x -333

1

=-8 B .比x 的2倍少9的数比它的..25%大7:2x -9=25%+7 C .x 的倒数与它的相反数的和是6:

x

1

+(-x )=6 D .x 与3的差的平方是9 : x 2

-32

=9 8.X =-2是下面哪个方程的解( ) A .3(x -1)=9 B.5x +10=0.5x C.

2

x

-1=x D.313+x =1-x

9.下列各对数中互为相反数的是( )

A.32 与-23;

B.-23 与(-2)3;

C.-32 与(-3)2;

D.(-332)2与23

3(-3) 10.某商品的价格为m 元,降价10%后销量一下子上升,商场决定又提价10%,那么提价后的价格是( )元

A.m

B.0.9m

C.1.1m

D.0.99m

11.某礼堂第一排有m 个座位,后面每排比前一排多一个座位,则第n 排有( )个座位。

A .m 个 B.n 个 C.(m +n )个 D.m +(n -1) 个

12.绵阳到某风景区有28千米,除乘汽车外,还需步行一段路程,汽车的速度为36千米/时,步行的速度为4千米/时,全程共需 1 小时,求步行的时间。设步行的时间为 x 小时,则列方程为( )

A.36x +4(1-x )=28;

B.36(1-x )+4x =28;

C.36+4=

x 28;D.x

36+x -14=28 13.某土建工程共动用15台挖运机械,每台机械每小时能挖土3 m 3

或运土2 m 3

。为了使

挖土的工作和运土的工作同时结束,若安排了 x 台挖土机挖土,则 x 应满足的方程是( )

A.2x =3(15-x )

B.3x =2(15-x )

C.15-2x =3x

D.3x -2x =15

14.某做服装生意的个体户,在一次买卖中同时卖出两件不同的服装,每件都以168元卖出,按成本计算,其中一件赢利20%,另一件亏损20%,则在这次买卖中他是( ) A .赔14元 B.赚14元 D.赚7元 D.不赔不赚 三、计算题:(每小题4分,共12分)

1.(-3)2

-2 3

÷3133 3.-12-[2-(1-3

130.5)]3[32-(-2)2

]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数学(下)知识点 第一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2.对顶角: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叫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像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3.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 4.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5.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同位角:∠1与∠5像这样具有相同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内错角:∠2与∠6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同旁内角:∠2与∠5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6.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7.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 移动叫做平移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8.对应点: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样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9.定理与性质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10垂线的性质: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11.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12.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3.平行线的判定: 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3:同旁内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本章使学生了解在平面内不重合的两条直线相交与平行的两种位置关系,研究了两条直线相交时的形成的角的特征,两条直线互相垂直所具有的特性,两条直线平行的长期共存条件和它所有的特征以及有关图形平移变换的性质,利用平移设计一些优美的图案. 重点:垂线和它的性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它的性质,平移和它的性质,以及这些的组织运用. 难点:探索平行线的条件和特征,平行线条件与特征的区别,运用平移性质探索图形之间的平移关系,以及进行图案设计。 第二章平面直角坐标系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做(a,b) 2.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3.横轴、纵轴、原点: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4.坐标:对于平面内任一点P,过P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分别在x轴,y轴上,对应的数a,b分别叫点P的横坐标和纵坐标。 5.象限:两条坐标轴把平面分成四个部分,右上部分叫第一象限,按逆时针方向一次叫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在任何一个象限内。 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数轴由一维到二维的过渡,同时它又是学习函数的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另外,平面直角坐标系将平面内的点与数结合起来,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掌握本节内容对以后学习和生活有着积极的意义。教师在讲授本章内容时应多从实际情形出发,通过对平面上的点的位置确定发展学生创新能力和应用意识。

人教版初一数学七年级数学上册练习题附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精品练习题 七年级有理数 一、境空题(每空2分,共38分) 1、31-的倒数是____;3 21的相反数是____. 2、比–3小9的数是____;最小的正整数是____. 3、在数轴上,点A 所表示的数为2,那么到点A 的距离等于3个单位长度的点所表示的数是 4、两个有理数的和为5,其中一个加数是–7,那么另一个加数是____. 5、某旅游景点11月5日的最低气温为ο2-,最高气温为8℃,那么该景点这天的温差是ο 6、计算:.______)1()1(101100=-+- 7、平方得4 12的数是____;立方得–64的数是____. 8、+2与2-是一对相反数,请赋予它实际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 9、绝对值大于1而小于4的整数有____________,其和为_________。 10、若a 、b 互为相反数,c 、d 互为倒数,则 3 (a + b) 3-cd =__________。 11、若0|2|)1(2=++-b a ,则b a +=_________。 12、数轴上表示数5-和表示14-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 13、在数5-、 1、 3-、 5、 2-中任取三个数相乘,其中最大的积是___________,最小的积是____________。 14、若m ,n 互为相反数,则│m-1+n │=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1分) 15、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的对应的位置如图所示: 则( ) A .a + b <0 B .a + b >0; C .a -b = 0 D .a -b >0 16、下列各式中正确的是( ) A .22)(a a -= B .33)(a a -=; C .|| 22a a -=- D .|| 33a a = 17、如果0a b +>,且0ab <,那么( ) A.0,0a b >> ;B.0,0a b << ;C.a 、b 异号;D. a 、b 异号且负数和绝对 值较小 18、下列代数式中,值一定是正数的是( ) A .x 2 B.|-x+1| C.(-x)2+2 D.-x 2+1 19、算式(-343)×4可以化为()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讲义

一、有理数的加、减法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相加得0. 2.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用式子表示为:a-b=a+(-b) 例1.计算:30+(-20),(-20)+30 例2.计算:[8+(-5)]+(-4),8+[(-5)+(-4)] 例3.计算:16+(-25)+24+(-35) 例4.计算: (1)(-3)-(-5);(2)0-7;(3)7.2-(-4.8); 例4.计算:(-20)+(+3)-(-5)-(+7) 练习1.填空. (1)_______+3=10;(2)30+_______=27; (3)______+(-3)=10;(4)(-13)+____=6. 练习2.(1)(-8)+(-6);(2)(-8)-(-6);(3)8-(-6);

(4)(-8)-6; (5)5-14 练习3.(1)-3-4+19-11 (2) 二、有理数的乘除 1.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2.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奇数时,积为负数;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时,积为正数 3.多个不是0的有理数相乘,先由负因数的个数确定积的符号再求各个绝对值的积 4.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5.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 6. 零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零的数,都得零 观察:下列各式的积是正的还是负的? (1)2×3×4×(-5); (2)2×3×4×(-4)×(-5); (3)2×(-3)×(-4)×(-5);(4)(-2)×(-3)×(-4)×(-5) 例1.计算:(1)│-5│-(-2) (2) (3)0×(-99.9) 练习1、计算:1×(-1)×(-7) 12411()()()23523+-++-+-8)16()14(26+-+-+8 .4)5.2()2.3()5.5(----+-]3 1)78[()2(?-?+

最新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最新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

————————————————————————————————作者:————————————————————————————————日期: 1

初一数学(下)应知应会的知识点 二元一次方程组 1.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未知数项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是二元一次方程.注意:一般说二元一次方程有无数个解. 2.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联立在一起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使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注意:一般说二元一次方程组只有唯一解(即公共解). 4.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代入消元法;(2)加减消元法; (3)注意:判断如何解简单是关键. ※5.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1)对于一个应用题设出的未知数越多,列方程组可能容易一些,但解方程组可能比较麻烦,反之 则“难列易解”; (2)对于方程组,若方程个数与未知数个数相等时,一般可求出未知数的值; (3)对于方程组,若方程个数比未知数个数少一个时,一般求不出未知数的值,但总可以求出任何两个未知数的关系.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不等式:用不等号“>”“<”“≤”“≥”“≠”,把两个代数式连接起来的式子叫不等式.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1:不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2: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要改变. 3.不等式的解集: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不等式所有解的集合,叫做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4.一元一次不等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系数不等于零的不等式,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它的标准形式是ax+b >0或ax+b <0 ,(a ≠0). 5.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类似,但一定要注意不 等式性质3的应用;注意: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时,要注意空圈和实点. 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含有相同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所组成的不等式组,叫做一元一次不 等式组;注意:ab >0 ? 0b a >? ???>>0b 0a 或???<<0b 0 a ; ab <0 ? 0b a < ? ?? ?<>0b 0a 或???><0b 0a ; ab=0 ? a=0或b=0; ???≤≥m a m a ? a=m . 7.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与解法:所有这些一元一次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 不等式组的解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时,应分别求出这个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再利用数轴确定这个不等式组的解集. 8.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四种类型:设 a >b a x b x a x >∴???>>是不等式组的解集 b x b x a x <∴???<<不等式的组解集是 a b > a b >

初一数学上册知识点

初一数学(上)应知应会的知识点 代数初步知识 1. 代数式:用运算符号“+ - × ÷ …… ”连接数及表示数的字母的式子称为代数式(字母所取得数应保证它所在的式子有意义,其次字母所取得数还应使实际生活或生产有意义;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2.列代数式的几个注意事项: (1)数与字母相乘,或字母与字母相乘通常使用“· ” 乘,或省略不写; (2)数与数相乘,仍应使用“×”乘,不用“· ”乘,也不能省略乘号; (3)数与字母相乘时,一般在结果中把数写在字母前面,如a ×5应写成5a ; (4)带分数与字母相乘时,要把带分数改成假分数形式,如a ×211应写成2 3a ; (5)在代数式中出现除法运算时,一般用分数线将被除式和除式联系,如3÷a 写成a 3的形式; (6)a 与b 的差写作a-b ,要注意字母顺序;若只说两数的差,当分别设两数为a 、b 时,则应分类,写做 a-b 和b-a . 3.几个重要的代数式:(m 、n 表示整数) (1)a 与b 的平方差是: a 2-b 2 ; a 与b 差的平方是:(a-b )2 ; (2)若a 、b 、c 是正整数,则两位整数是: 10a+b ,则三位整数是:100a+10b+c ; (3)若m 、n 是整数,则被5除商m 余n 的数是: 5m+n ;偶数是:2n ,奇数是:2n+1;三个连续整数 是: n-1、n 、n+1 ; (4)若b >0,则正数是:a 2+b ,负数是: -a 2-b ,非负数是: a 2 ,非正数是:-a 2 . 有理数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案 全册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5.1.1相交线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邻补角和对顶角;掌握对顶角相等,并会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动手实践活动,探索邻补角与对顶角的位置和大小关系。 2.通过“对顶角相等”这个结论的简单推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活动来发现结论,经历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的性质与应用。 三、教学难点: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的探索。 四、教学过程设计:

如图所示,AB⊥CD于点O,直线∠AOE=65°,求∠DOF的度数。

达标测评题 一、 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公共顶点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B 、相等的两角是对顶角 C 、有公共顶点并且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D 、两条直线相交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没有公共边的两个角是对顶角。 二.填空: 2.如图,直线AB 与CD 相交于点O ,已知∠AOC+∠BOD=90°,则∠BOC= 。 3.已知∠1与∠2是对顶角,∠1与∠3互为补角,则∠2+∠3= 。 三.解答题 4如图所示,直线ABCDEF 相交于点O, (1) 写出∠AOC, ∠BOE 的邻补角。 (2) 写出∠DOA, ∠BOF 的对顶角。 (3) 如果∠AOE=30°,求∠BOF ,∠AOF 的度数。

5.如果直线AB、CD相交于O点,且∠AOC=28°,作∠DOE=∠DOB,OF平分∠AOE,求∠EOF 的度数 附达标测评题答案: 1.D 2.135° 3.180° 4.(1)∠AOD、∠COB;∠AOE、∠BOF (2)∠BOC、∠AOE (3)30°、150° 5.62° 七年级数学(下册) 5.1.2垂线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垂线、垂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等概念,理解垂线的性质,掌握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的结论 2.会用三角板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操作、想像、归纳概括、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用几何语言准确表达能力. 2.了解垂直概念,能说出垂线的性质“经过一点,能画出已知直线的一条垂线, 并且只能画出一条垂线”,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一条直线的垂线.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 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性质和画法.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课堂同步试题全册

1.1 正数和负数 班级: 姓名: 【当堂达标】 1. 以下各数21-,0.6,-100,0,2013 2012,368,-25%, 正数有________________, 负数有________________. 2.向东走-50m 表示的实际意义是___________. 3.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0既是正数,又是负数. B.0是最小的正数. C.0是最大的负数. D.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判断下列说法对不对: ①小红测得屋内温度是+8℃,说明是零上8℃,小明测得屋外的温度是0,小明就说屋外没有温度,他的根据是0表示没有.( ) ②如果向东走5步用+5表示,小亮走了-7步,小亮实际向西走了7步.( ) ③在同一个问题中,一个正数表示的量和一个负数表示的量肯定具有相反的意义.( ) 【拓展应用】 5.某人上星期五买进了股票若干股,每股30元,下表为本周内每天该股票的涨 这五天中,与前一天相比,哪几天的股票是上涨的?哪几天的股票是下跌的?能用学过的知识解释一下吗?你知道哪天的股票价格最高吗? 【学习评价】 参考答案: 1. 正数: 0.6,20132012 ,368, 负数: 21 -,-100,-25%,

2. 向西走50m 3.D 4.╳√√ 5.这五天中,与前一天相比,星期一和星期三的股票是上涨,星期二、星期四、星期五的股票是下跌的。根据正负数可以用来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正数表示上涨,负数就表示下跌。周三的股票价格最高,为每股34.5元。 1.2.1 有理数 班级:姓名: 【当堂达标】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正数、0、负数统称为有理数 B.分数和整数统称为有理数 C.正有理数、负有理数统称为有理数 D.以上都不对 2.-a一定是() A.正数 B.负数 C.正数或负数 D.正数或零或负数 3.填空 ①正整数、_____和_____统称为整数,分数包括______和______. ②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数是_______. 4.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正整数、负整数都是有理数.() ②有理数包括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③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 ) ④有理数包括正数、负数、和0.() 5.在1、-3.5、0、+28%、0.333…、π、-100这些数中, 正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 负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 整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 分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 有理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应用】 6.把下列各数填入相应的集合中: 1 10,-0.72,-2,0,-98,25,820%,3.14, 2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提分数学七年级上知识清单 第一章 有理数 一.正数和负数 ⒈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负数:比0小的数 正数:比0大的数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注意:①字母a 可以表示任意数,当a 表示正数时,-a 是负数;当a 表示负数时,-a 是正数;当a 表示0时,-a 仍是0。(如果出判断题为: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例如+a,-a 就不能做出简单判断) ②正数有时也可以在前面加“+”,有时“+”省略不写。所以省略“+”的正数的符号是正号。 2.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若正数表示某种意义的量,则负数可以表示具有与该正数相反意义的量,比如: 零上8℃表示为:+8℃;零下8℃表示为:-8℃ 支出与收入;增加与减少;盈利与亏损;北与南;东与西;涨与跌;增长与降低等等是相对相反量,它们计数: 比原先多了的数,增加增长了的数一般记为正数;相反,比原先少了的数,减少降低了的数一般记为负数。 3.0表示的意义 ⑴0表示“ 没有”,如教室里有0个人,就是说教室里没有人; ⑵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二.有理数 1.有理数的概念 ⑴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0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 ⑵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⑶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理解:只有能化成分数的数才是有理数。①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写成分数形式,不是有理数。②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化成分数,都是有理数。 2. (1)凡能写成 )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π不是有理数;

初一下册数学试题

七年级下册数学试题 姓名:班级:(答题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多项式3x2y+2y-1的次数是()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2.棱长为a的正方形体积为a3,将其棱长扩大为原来的2倍,则体积为() A、2a3 B、8a3 C、16 a3 D、a3 3.2000年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我国人口总数为1295330000人,精确到千万位为() A、1.30×109 B、1.259×109 C、1.29×109 D、1.3×109 4.下列四组数分别是三根木棒的长度,用它们不能拼成三角形的是() A、3cm,4cm,5cm B、12cm,12cm,1cm C、13cm,12cm,20cm D、8cm,7cm,16cm 5.已知△ABC三内角的度数分别为a,2a,3a。这个三角形是()三角形。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不能确定 6.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下面四个国家的国旗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A、越南 B、澳大利亚

C、加拿大 D、柬埔寨 7.下面哪一幅图可大致反映短跑运动员在比赛中从起跑到终点的速度变化情况() A、 B、 C、 D、 8.如图,已知,△ABD≌△CBE,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CBE=∠ABD B、BE=BD C、∠CEB=∠BDE D、AE=ED 9. 将一张矩形纸片对折,再对折,将所得矩形撕去一角,打开的图形一定有()条对称轴。 A、一条 B、二条 C、三条 D、四条

10.房间铺有两种颜色的地板,其中黑色地板面积是白色地板面积的二分之一,地板下藏有一宝物,藏在白色地板下的概率为() A、1 B、 C、 D、 二.我会填。(每小题3分,共15分) 11.22+22+22+22=____________。 12.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cm,8cm,则第三边长的范围为___________。 13.三角形的高是x,它的底边长是3,三角形面积s与高x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14.如图,O是AB和CD的中点,则△OAC≌△OBD的理由是__________。 15.袋子里有2个红球,3个白球,5个黑球,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红球的概率是________。 三.解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6.(2mn+1)(2mn-1)-(2m2n2+2) 17.有这样一道题“计算(2x3-3x2y-2xy2)-(x3-2xy2+y2)+(-x3-3x2y-y2)的值,其中 x=,y=-1。”甲同学把x=错抄成x=-,但他计算的结果也是正确的,你说这是怎么回事呢? 18.如图,AB∥CD,直线EF分别交AB、CD于点E、F,EG平分∠BEF交CD于点G,∠EFG=500,求∠BEG的度数。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教案

第一章有理数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生活实例,了解有理数等知识是生活的需要. ②理解并掌握数轴、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等有关概念. ③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全章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训练和增强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生活实例的引入,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真正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②通过本章知识的学习,给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运算,这一章的主要学习目标都可以归结到有理数的运算上,诸如有理数的有关概念、运算法则、运算律、近似数与有效数字等内容的学习,直接目标都是落实到有理数的运算上.难点:负数概念的建立,对有理数中的有关概念以及有理数法则的理解,绝对值意义和运算中符号的确定. 课时分配 内容课时 1.1 正数和负数 1 1.2 有理数 4 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5 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4 1.5 有理数的乘方 4 单元复习与验收 2 教学建议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从实际问题(即联系实际生活的典型例子)引入,让学生参与活动,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大胆尝试的过程中,使学生自觉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自得知识,自觅规律.在这过程中,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在进行有理数的有关概念的教学时: (1)注意从实际问题引入,使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如:从温度与海拔高度引入负数,从而得出有理数的概念;借助温度引出数轴,建立数(有理数)与形(数轴上的点)之间的联系.(2)注意利用数轴的直观性讲述相反数、绝对值,发挥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使学生对概念的认识能更深一步,并为今后学习整式、方程打下基础. 2.讲解有理数运算时,有理数加法及乘法法则的导出借助数轴更直观形象易理解,并且要着重在符号法则的基础上,进行基本运算训练,提高学生计算准确率. 1.1 正数和负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正数与负数是实际生活的需要. ②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 ③会用正负数表示互为相反意义的量. 2.过程与方法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易错题汇总大全附答案带解析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易错题相交线与平行线 1.未正确理解垂线的定义 1.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一条线段有无数条垂线; B.过线段AB中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线段AB垂直; C.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若有一个角为90°,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D.若两条直线相交,则它们互相垂直. 错解:A或B或C. 解析:本题应在正确理解垂直的有关概念下解题,知道垂直是两直线相交时有一角为90°的特殊情况,反之,若两直线相交则不一定垂直. 正解:D. 2.未正确理解垂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 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从直线外一点到已知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 B.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垂线的长度就是这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

C.画出已知直线外一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 D.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错解:A或B或C. 解析:本题错误原因是不能正确理解垂线段的概念及垂线段的意义. A.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仅仅有垂线段,没有指明这条垂线段的长度是错误的. B.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垂线是直线,直线没有长短,它可以无限延伸,所以说“垂线的长度”就是错误的; C.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画”是画图形,画图不能得到数量,只有“量”才能得到数量,这句话应该说成:画出已知直线外一点到已知直线的垂线段,量出垂线段的长度. 正解:D. 3.未准确辨认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3.如图所示,图中共有内错角(). A.2组; B.3组; C.4组; D.5组.

错解:A. 解析:图中的内错角有∠AGF与∠GFD,∠BGF与∠GFC,∠HGF与∠GFC三组.其中∠HGF与∠GFC易漏掉。 正解:B. 4.对平行线的概念、平行公理理解有误 4.下列说法: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②两条直线不平行必相交;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④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其中正确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错解:C或D. 解析:平行线的定义必须强调“在同一平面内”的前提条件,所以②是错误的,平行公理中的“过一点”必须强调“过直线外一点”,所以④是错误的,①③是正确的. 正解:B. 5.不能准确识别截线与被截直线,从而误判直线平行 5.如图所示,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有().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知识点总结(新)(全)知识讲解

初中数学公式及定理点总结 七年级数学(上)知识点 第一章 有理数 一、知识框架 二、知识概念 1.有理数: (1)凡能写成)0p q ,p (p q ≠为整数且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 (2)有理数的分类: ①按符号分类: ??? ??????????负分数负整数负有理数零正分数正整数正有理数有理数 ② 按定义分类:??? ????????????负分数正分数分数负整数零正整数整数有理数 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a 不一定是负数,+a 也不一定是正数; π不是有理数; 2.数轴:数轴是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一条直线. (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3.相反数: (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即a 和- a 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2) 几何意义:到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表示的两个数是互为相反数 (3)a+b=0 ? a 与b 互为相反数. 4.绝对值: (1)绝对值 几何意义:是数轴上表示某数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代数意义:?? ???<-=>=)0()0(0)0(a a a a a a (或???<-≥=)0a (a )0a (a a 或???≤->=) 0()0(a a a a a ;) 正数的绝对值是其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注:绝对值的问题经常分类讨论,零既可以和正数一组也可

以和负数一组; 5.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即负数<0<正数 6.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注:(1)0没有倒数; 1; (2)若 a≠0,那么a的倒数是 a (3)若ab=1? a、b互为倒数; (4)若ab=-1? a、b互为负倒数.(补充) 7.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8.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1)加法的交换律:a+b=b+a ; (2)加法的结合律:(a+b)+c=a+(b+c). 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即a-b=a+(-b).

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九章测试卷精编习题

第九章测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以下所给的数值中,为不等式230x -+<的解是( ). A .-2 B .-1 . D .2 2.下列式子中,是不等式的有( ). ①2=7;②3+4y ;③-3<2;④2a -3≥0;⑤>1;⑥a -b >1 A .5个 B .4个 .3个 D .1个 3.若a <b ,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A .3a >3b B .-3a >-3b .a -3>b -3 D 错误!>错误! 4不等式02≤-x 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 [**] . D . 5不等式组2201x x +>??--? ≥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为( )[ 网]

6.“与y 的和的错误!不大于7”用不等式表示为( ). A 错误!(+y )<7 B 错误!(+y )>7 错误!+y ≤7 D 错误!(+y )≤7 7.不等式组错误!的最小整数解是( ). A .-1 B .0 .2 D .3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不等式-3>2的解集是>5 B .不等式<3的整数解有无数个 .=0是不等式2<3的一个解 D .不等式+3<3的整数解是0 9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若点P ()421--x x , 在第四象限,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 .x >1 B .x <2 .1<x <2 D .无解 10.不等式-5<2≤4的所有整数解的代数和是( ). A .2 B .0 .-2 D .-5 11已知关于x 的不等式组041 x a x -≥??->?的整数解共有5个,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 A .-3<a <-2 B .-3<a ≤-2 .-3≤a ≤-2 D .-3≤a <-2 12若不等式组0,122x a x x +?? ->-?≥有解,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1->a . (B) 1-≥a . () 1≤a . (D) 1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姓名 第一章 整式的运算 一. 整式 ※1. 单项式 ①由数与字母的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②单项式的系数是这个单项式的数字因数,作为单项式的系数,必须连同数字前面的性质符号,如果一个单项式只是字母的积,并非没有系数. ③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2.多项式 ①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②单项式和多项式都有次数,含有字母的单项式有系数,多项式没有系数.多项式的每一项都是单项式,一个多项式的项数就是这个多项式作为加数的单项式的个数.多项式中每一项都有它们各自的次数,但是它们的次数不可能都作为这个多项式的次数,一个多项式的次数只有一个,它是所含各项的次数中最高的那一项次数. ※3.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 ??????有字母叫做分式)其他代数式(若分母含多项式 单项式 整式代数式 二. 整式的加减 ¤1. 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后,合并同类项,运算结果是一个多项式或是单项式. ¤2. 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要变号,一个数与多项式相乘时,这个数与括号内各项都要相乘. 三. 同底数幂的乘法 ※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 n m n m a a a +=?(m,n 都是正整数)是幂的运算中最基本的法则,在应用法则运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幂的底数相同而且是相乘时,底数a 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数字或字母,也可以是一个单项或多项式; ②指数是1时,不要误以为没有指数; ③不要将同底数幂的乘法与整式的加法相混淆,对乘法,只要底数相同指数就可以相加;而对于加法,不仅底数相同,还要求指数相同才能相加(即合并同类项); ④当三个或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法则可推广为p n m p n m a a a a ++=??(其中m 、n 、p 均为正数); ⑤公式还可以逆用:n m n m a a a ?=+(m 、n 均为正整数) 四.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1. 幂的乘方法则:mn n m a a =)((m,n 都是正整数)是幂的乘法法则为基础推导出来的,但两者不能混淆. ※2. ),()()(都为正整数n m a a a m n m n n m ==. ※3. 底数有负号时,运算时要注意,底数是a 与(-a)时不是同底,但可以利用乘方法则化成同底,如将(-a )3化成-a 3 ※4.底数有时形式不同,但可以化成相同。 ※5.要注意区别(ab )n 与(a+b )n 意义是不同的,不要误以为(a+b )n =a n +b n (a 、b 均不为零)。 ※6.积的乘方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即n n n b a ab =)((n 为正整数)。 ※7.幂的乘方与积乘方法则均可逆向运用。 五. 同底数幂的除法 ? ??-=-).(),()(,为奇数时当为偶数时当一般地n a n a a n n n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有理数 (一)有理数 1、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特别指出:所有正整数组成正整数集合;所有负整数组成负整数集合;因为小数可以化为分数,所以我们也把小数看成分数。 (二)数轴 概念:在数学中,可以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 特点: (1)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0,这个点叫做原点; (2)通常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向上)为正方向,从原点向左(或向下)为负方向;(3)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个点,依次表示1,2,3,···,从原点向左,用类似的方法依次表示-1,-2,-3,···。 (三)相反数 概念: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特点:a和-a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0。 (四)绝对值 1、概念: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作|a|。 2、特点: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即: (1)如果a>0,那么|a|=a; (2)如果a=0,那么|a|=0; (3)如果a<0,那么|a|=-a。 数学中规定,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 3、比较大小 (1)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2)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特别指出:异号两数比较大小,要考虑它们的正负;同号两数比较大小,要考虑它们的绝对值。 二、有理数的加减法 (一)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易错题汇总情况大全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易错题 相交线与平行线 1.未正确理解垂线的定义 1.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一条线段有无数条垂线; B.过线段AB中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线段AB垂直; C.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若有一个角为90°,则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D.若两条直线相交,则它们互相垂直. 错解:A或B或C. 解析:本题应在正确理解垂直的有关概念下解题,知道垂直是两直线相交时有一角为90°的特殊情况,反之,若两直线相交则不一定垂直. 正解:D. 2.未正确理解垂线段、点到直线的距离 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从直线外一点到已知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 B.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垂线的长度就是这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 C.画出已知直线外一点到已知直线的距离; D.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错解:A或B或C. 解析:本题错误原因是不能正确理解垂线段的概念及垂线段的意义. A.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仅仅

有垂线段,没有指明这条垂线段的长度是错误的. B.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垂线是直线,直线没有长短,它可以无限延伸,所以说“垂线的长度”就是错误的; C.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画”是画图形,画图不能得到数量,只有“量”才能得到数量,这句话应该说成:画出已知直线外一点到已知直线的垂线段,量出垂线段的长度. 正解:D. 3.未准确辨认同位角、错角、同旁角 3.如图所示,图中共有错角(). A.2组; B.3组; C.4组; D.5组. 错解:A. 解析:图中的错角有∠AGF与∠GFD,∠BGF与∠GFC,∠HGF与∠GFC三组.其中∠HGF与∠GFC易漏掉。 正解:B. 4.对平行线的概念、平行公理理解有误 4.下列说法:①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②两条直线不平行必相交;③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④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其中正确的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错解:C或D.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精品教案全集(共140页) 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 第一课时介绍 单元整体说明 本章在小学数学和中学数学的联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编写本章的目的在于:(1)帮助学生梳理小学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2)为学生学习中学数学作必要的准备。本章较充分地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论,学习本章将为其他各章的学习提供了一个示范。本章体现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人文精神、数学应用意识、数学价值观等都应该在其他各章的学习中得到贯彻。 本章按照如下线索展开内容:数学伴我成长——人类离不开数学——人人都能学会数学——让我们来做数学贯穿于内容的始终。 课程内容标准 使学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懂得数学的价值,形成用数学的意识。 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定的兴趣,获得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养成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对数学良好的感性认识,初步体验到什么是“做数学”。 结构体系 单元教学建议 鉴于本章承上启下的特点,故教材内容只是给教师提供一个教学思路,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补充适当的素材,灵活安排教学内容,调节课时数。 教学的总要求是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在活动中主动构建对数学的认识,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适当补充一些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素材。 2.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如第3页的练习第2题、第5页的练习第2题、习题1.1的第3题与第4题、第11页的练习第1题以及习题1.2的第6题都应该让学生通过实验,主动探索得出结论。 3.通过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如第3页的练习第2题、第5页的练习第2题、习题1.1的第3题与第4题以及第11页的练习第1题等都可以通过多媒体的演示来帮助学生理解。 4.给学生提供实地考察、调查的机会。有条件的话,应给让学生实地考察一些生产、生活中应用数学的例子。

人教版初一数学上下册知识点全版

初一(七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一元一次方程 1.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并且含未知数项的系数不是零的整式方程是一元一次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ax+b=0(x是未知数,a、b是已知数,且a≠0)。 3.条件:一元一次方程必须同时满足4个条件: (1)它是等式; (2)分母中不含有未知数; (3)未知数最高次项为1; (4)含未知数的项的系数不为0. 4.等式的性质: 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二:等式两边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等式仍然成立。 等式的性质三:等式两边同时乘方(或开方),等式仍然成立。 解方程都是依据等式的这三个性质等式的性质一:等式两边同时加一个数或减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5.合并同类项 (1)依据:乘法分配律 (2)把未知数相同且其次数也相同的相合并成一项;常数计算后合并成一项 (3)合并时次数不变,只是系数相加减。 6.移项 (1)含有未知数的项变号后都移到方程左边,把不含未知数的项移到右边。 (2)依据:等式的性质 (3)把方程一边某项移到另一边时,一定要变号。 7.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一般步骤: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一般解法: (1)去分母:在方程两边都乘以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 (2)去括号:先去小括号,再去中括号,最后去大括号;(记住如括号外有减号的话一定要变号) (3)移项:把含有未知数的项都移到方程的一边,其他项都移到方程的另一边;移项要变号 (4)合并同类项:把方程化成ax=b(a≠0)的形式; (5)系数化成1:在方程两边都除以未知数的系数a,得到方程的解x=b/a. 8.同解方程 如果两个方程的解相同,那么这两个方程叫做同解方程。 9.方程的同解原理: (1)方程的两边都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同一个等式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2)方程的两边同乘或同除同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方程与原方程是同解方程。 10.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