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介入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查房(定稿).

羊水栓塞护理查房

羊水栓塞护理查房 管内凝血、肾功衰竭或突发死亡的分娩期并发症。 典型表现为:突然发作的低血压、低氧血症及凝血功能障碍为主。发病率:1 : 5000 ?1: 8000产妇死亡率70%-80% (在孕产妇死因顺位中排列第三) 二、原因 ①羊水主要经宫颈粘膜静脉、胎盘附着处的静脉窦进入母体血循环。 ②胎膜破裂:胎膜与宫颈壁分离使血管损伤。 ③宫腔内压力过高:宫缩过强、强直收缩。 ④子宫有开放的血管:宫颈裂伤、前置胎盘、胎盘剥离、子宫破裂、剖宫产术 ⑤羊膜腔穿刺、大月份钳刮。 好发因素:高龄产妇、多产妇、过强宫缩、急产。诱因:胎膜早破、前置胎盘、胎盘剥离、子宫破裂、剖宫产术。 三、病理生理:羊水进入母体血循环,可通过阻塞肺小血管,引起机体的变态反应和凝血机制异常而引起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 1、肺动脉高压 2、过敏性休克 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4、急性肾功能衰竭 四、临床表现 发病时期:90%以上的病例发生于分娩过程中,尤其是胎儿娩出的前后、滥用缩宫素、宫缩过强等。| 前驱症状:寒战、烦躁不安、恶心、呕吐、气急等。 典型临床经过可分三个阶段:休克期、出血期、肾衰期。 1、心肺功能衰竭和过敏休克 2、DIC引起的出血 3、急性肾功衰竭 休克:是肺动脉高压引起的心力衰竭、急性呼吸循环衰竭及变态反应引起的休克。 休克症状:呛咳、呼吸困难、紫绀、有肺水肿咯血性泡沫样痰,可发生昏迷和抽搐有 1 / 3患者发病后死亡,另外1 /3患者死于心肺功能衰竭。 休克体症:BP J、P T、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肺底部听诊有湿罗音、心率快弱DIC DIC引起的出血期,心肺功能衰竭和休克后患者还快进入凝血功能障碍阶段,羊水栓塞DIC 属急性难以控制的广泛出血。以子宫大出血为主,大量阴道流血,切口渗血,全身皮肤粘膜 出血,针眼出血,消化道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常规

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常规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由于多种原因使血液进入颅内或椎管内血管的蛛网膜下腔所引起的综合征。 【护理评估】 1.健康史及相关因素:详细了解发病前有无情绪激动、脑外伤等诱因,了解病人既往健康状况。 2.身体状况:了解病人有无颅内压增高征象;生命体征是否平稳、意识、瞳孔及神经系统体征的变化。 3.心理和社会支持:了解病人及家属的心里反应,对出血后功能恢复的疑虑,家属对病人的支持能力及程度。 【护理问题】 1.头痛:与颅内压增高有关。 2.生活自理缺陷:与意识、肢体功能和长期卧床有关。 3.潜在并发症:脑疝。 【护理措施】 1.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听取不适主诉。 2.绝对卧床休息4—6周,头部抬高30°左右。 3.谢绝探视(2-3周内),保持环境安静,暗化病房,不可与病人过多的交谈,以保持情绪稳定、并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此病的严重性,以取得配合。 4.对症处理:如病人出现剧烈头痛、呕吐、烦躁不安,给予镇静剂、脱水剂,止痛药物等。 5.为病人进行护理时,应动作轻柔,并尽量少搬动病人。

6.保持大便通畅,便秘时应遵医嘱定期给予缓泻药物,并嘱病人排便时勿用力过猛。 【健康指导】 1.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量,避免重体力劳动,坚持体育锻炼,但不要过度劳累。 2.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大便。 3.保持积极愉快乐观的生活态度,不要过度激动,避免一切不良刺激。4.不要抽烟、饮酒和吃得过饱。对可引起出血其他高危因素如:糖尿病、心脏病、肥胖、高血脂、吸烟、过度饮酒等疾病和不良生活习惯,应及时治疗,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调整和控制饮食。 5.按时服药,定期门诊复诊。 【护理评价】 1.患者主诉头痛减轻,病人的舒适感增强。 2.患者未出现脑疝。

羊水栓塞护理查房

羊水栓塞护理查房 一、羊水栓塞定义:在分娩过程中羊水进入母体血液循环引起的肺栓塞、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功衰竭或突发死亡的分娩期并发症。 典型表现为:突然发作的低血压、低氧血症及凝血功能障碍为主。 发病率:1:5000~1:8000 产妇死亡率70%-80%(在孕产妇死因顺位中排列第三) 二、原因 ①羊水主要经宫颈粘膜静脉、胎盘附着处的静脉窦进入母体血循环。 ②胎膜破裂:胎膜与宫颈壁分离使血管损伤。 ③宫腔内压力过高:宫缩过强、强直收缩。 ④子宫有开放的血管:宫颈裂伤、前置胎盘、胎盘剥离、子宫破裂、剖宫产术。 ⑤羊膜腔穿刺、大月份钳刮。 好发因素:高龄产妇、多产妇、过强宫缩、急产。 诱因:胎膜早破、前置胎盘、胎盘剥离、子宫破裂、剖宫产术。 三、病理生理:羊水进入母体血循环,可通过阻塞肺小血管,引起机体的变态反应和凝血机制异常而引起一系列的病理生理变化。 1、肺动脉高压 2、过敏性休克 3、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4、急性肾功能衰竭 四、临床表现 发病时期:90%以上的病例发生于分娩过程中,尤其是胎儿娩出的前后、滥用缩宫素、宫缩过强等。 前驱症状:寒战、烦躁不安、恶心、呕吐、气急等。 典型临床经过可分三个阶段:休克期、出血期、肾衰期。 1、心肺功能衰竭和过敏休克 2、DIC引起的出血 3、急性肾功衰竭 休克:是肺动脉高压引起的心力衰竭、急性呼吸循环衰竭及变态反应引起的休克。 休克症状:呛咳、呼吸困难、紫绀、有肺水肿咯血性泡沫样痰,可发生昏迷和抽搐有1/3患者发病后死亡,另外1/3患者死于心肺功能衰竭。 休克体症:BP↓、P↑、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肺底部听诊有湿罗音、心率快弱DIC DIC引起的出血期,心肺功能衰竭和休克后患者还快进入凝血功能障碍阶段,羊水栓塞DIC 属急性难以控制的广泛出血。以子宫大出血为主,大量阴道流血,切口渗血,全身皮肤粘膜出血,针眼出血,消化道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常规

蛛网膜下腔出血护理常规 1.。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4~6周,严格限制探视,各种治疗护理活动应 集中进行,为病人提供安全、安静的环境。 (2)予清淡,易消化的饮食,并添加适量润肠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以 保持大便通畅;便秘者,遵医嘱予缓泻剂、开塞露等药物。 (3)做好口腔护理、皮肤护理及会阴部护理,预防感染。 二.防止再出血的发生 (2)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发率高,再出血的临床特点为:首次出血后病情 稳定好转的情况下,突然再次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加重、原有局灶症状和体征重新出血等,应密切观察,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3)避免诱因:告诉患者避免精神紧张、情绪波动、用力排便、屏气、剧烈咳嗽及血压过高等。如出现头痛剧烈,躁动不安时遵医嘱予镇静止 痛剂及脱水药物,血压过高应遵医嘱降压。 三、用药护理:在使用尼莫地平等缓解脑血管痉挛的药物时可能会出现心动 过缓,皮肤发红、静脉炎等,应尽量使用深静脉输注,控制输液速度,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及有无不良反应,;使用降颅压的药物,应监测肾功能及水电解质的情况。 四、予心理支持,使病人情绪稳定,安心接受治疗。 五、健康教育 1.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剧烈活动和重体力劳动,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2.给予低盐、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如有吞咽困难、呛 咳者给予糊状流汁或半流汁小口慢食,防止误吸,必要时鼻饲流汁。 3.告知本病治疗与预防的有关知识,指导病人配合检查,明确病因,尽早消 除顾虑。 4.女性病人1~2年内避免妊娠和分娩。 5.了解病人的心理,及时发现病人的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心理治疗,鼓励 家属和朋友关心病人,避免病人急躁情绪。

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计划

护理学院毕业设计题目: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计划

学生 姓名 专业学号 性别班级毕业设计时间 电话QQ号指导老师 毕业设计题目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护理计划 患者 基本情况 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婚姻文化程度 家庭住址 案例陈述 主诉:头痛9小时,加重伴意识障碍3小时余。 现病史:患者家属诉患者于今日凌晨4点钟左右无明显诱因突起出现头痛,以枕部为主, 伴呕吐,共呕吐两次,为非喷射性,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四肢麻木乏力,无发热,无 咳嗽咳痰,无肢体活动障碍等不适,遂于早上7点钟左右至湘潭县第三人民医院就诊,行 颅脑CT检查,初步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经脱水降颅压,抗血管痉挛,护脑等对症 处理后,患者病情未有明显改善,10点钟左右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呼之不应,为求进一 步诊治,遂转入我院治疗,以“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破裂?”,收住神内二科, 起病以来,精神差,未进食,睡眠可,大便未解,带导尿管转入我院,尿液清亮,引流通畅,体重无明显减轻。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无“肝炎”,“结核”,等 传染病史,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无外伤手术史,预防接种史不详。既往有长期吸烟,饮 酒史。 入院体查:BP收缩压133mmHg,舒张压97mmHg。双肺呼吸音清,21次/分,未闻及明显干 性湿罗音,心率89次/分,律齐,无杂音.腹软,压腹无痛苦表情,双下肢无水肿. 专科体查: 神智浅昏迷,(GCS=6分),双瞳孔等大等圆约2mm大小,对光反射迟钝,双额纹对称,双侧 鼻唇沟对称,伸舌不配合,颈强直,颌胸四横指,布氏征,克氏征(-),四肢刺激可见逃避,四肢肌张力正常,病理征阴性。 辅助检查:在三医院行颅脑CT检查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我院复查头部CT:蛛网膜下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 一.概述 蛛网膜下腔是脑、脊髓的软膜与蛛网膜之间的腔隙。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颅内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临床上将其分为自发性与外伤性两类。自发性又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由于脑表面或脑底部的血管发生病变,破裂而使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的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由于脑实质出血,血液穿破脑组织及蛛网膜下腔者称为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二.病因 1.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常见的病因为先天性颅内动脉瘤及脑(脊髓)血管畸形的破裂。 2.其它:有动脉硬化、脑底异常血管网症、颅内肿瘤碎中等,均较少见。 三.临床表现: 发病见于各个年龄组,先天性动脉瘤破裂者,多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50岁以上的发病者以动脉硬化多见。 起病急骤,多由于情绪激动,用力排便、咳嗽等诱因出现剧烈头痛,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全身冷汗,在数十分钟至数小时内发展至最严重程度,半数病人可出现精神症状,如烦躁不安,意识障碍等,严重者呈昏迷状态,甚至出现脑疝而死亡。有的可伴局灶性或全身性癫痫发作。 体征:最具特征性的为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症状,最常见脑神经损害为一侧动眼神经麻痹,提示同侧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瘤,或大脑后动脉动脉瘤,少数病人可有短暂或持久局限性神经体征,如偏瘫,偏盲,失语等,出血可沿视神经鞘延伸,于发病后1小时内出现视力视野障碍,眼底检查可见玻璃体膜下块状出血,部分病人发病后数日可有血压升高,体温升高。 四.诊断 1.头部CT:诊断SAH准确率近100%,显示为脑沟与脑池密度增高。 2.脑血管造影:是确定SAH病因最有意义的辅助检查。目前多采用股动脉插管法作全脑连续血管造影或数字减影法全脑血管造影(DSA)。 3.腰椎穿刺:脑脊液是最有诊断价值和特征性的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