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各波段的名称、意义、正常值及相关异常的意义

心电图各波段的名称、意义、正常值及相关异常的意义

心电图基本讲解

本人在心电图室上班将近一年,心电图做了将近五千份,许多类型的心电图都见过,现在总结了一些经验,供大家分享。相信对大家有帮助。 不管任何原因引起的心室率(即QRS波的频率)明显减慢或RR间期延长,且有泵血不足的症状(晕厥、心绞痛等),均属危重,有条件要紧急安装临时起搏器。 (一)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教材写得不详又不好,但临床上较常见。 文献示:病窦实际就是窦房结缺血、损伤、坏死致起搏细胞(P细胞)减少,心率减慢,严重的因供血不足出现晕厥等症状。 个人意见:只要窦缓<50次特别是有症状的均须考虑病窦的可能。阿托品试验阳性(后面讲)有助诊断。 病因大多因冠心病-右冠供血不足,或心肌炎心肌病损伤窦房结。因此病窦常发于冠心病病人。 (二)窦性停搏 “PP间期显著长的间期内无P波发生”,作为国内内科学最权威著作(《内科学第7版》),如此含糊的“显著”令莘莘学子很愤怒!显著?就是几秒!?其他文献均未查及。已咨询我院心电图科。答:“P-P>2S,心率快时P-P>1.7s时算窦停。”(科内标准,不代表全国) 上图极佳,因为R-R间期最长也就2S左右,此患者未必有晕厥;但假若这个人窦停后交界区亦无逸搏心律(窦房结、房室结双结病变可致无交界逸搏),只能由心室代偿,出现

室性心率,但若心室都无冲动,那便是一条9S的直线,必死无疑。 (三)三度及二度II型房室传导阻滞 1、二度II型: PP一直恒定,但部分P波后无QRS波群。就这么简单。 2、三度(下图): 要用双规量,P波一直规律出现,QRS波也一直规律出现,二者无任何关系,即心房不能下传到心室。注:有时P波刚好落在QRS上而不能看清楚。

心电图检查和意义

教案(课时计划)

一、概述 ㈠心电图的基本知识 1、心电图:心电图是心肌产生电位变化的体表记录。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心脏在收缩之前先有生物电活动,所产生的动作电流可经体内组织传导至体表各部。如果在两个体表部位放臵电极板,用导线连接至心电图机,就可描记出心脏生物电活动的曲线,此即心电图。 2、心电图功能:心电图主要反映心脏的电学活动。 ⑴对各种心律失常作出判断,明确显示心肌受损,供血和坏死现象。 ⑵观察某些药物在应用过程中对心肌的影响,及对心律失常治疗的效果。 ⑶观察某些民解质紊乱所引起的心电图变化及作为治疗的参考资料。 3、心电图缺点:对心脏功能状态及代偿情况不能直接显示。必须结合临床资料综合分析,才能更发好地发挥其辅助临床诊断作用。 ㈡心电发生的原理 现代心脏电生理学的深入发展为临床心电学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心肌细胞电生理研究指出: 1、静息的心肌细胞保持于复极化状态,细胞膜外侧具正电荷,细胞膜内侧具负电荷,两侧保持平衡,不产生电位变化。 2、当心肌细胞一端的细胞膜受到一定程度的刺激(阈刺激)时,其对钾、钠、氯、钙等离子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引起膜内外正、负离子流动(主要是钠离子内流),使细胞内外正负离子的分布发生逆转,受刺激部位的细胞膜出现除极化(depolarization),使膜外侧具负电荷而膜内侧具正电荷,即产生动作电 此时若将检测电极臵于体表一定位臵,可测得一定的电位变化。于对向细胞除极方向的电极处,可测得正电位而描出向上的波;而于背离细胞除极方向的电极处,则可测得负电位而描出向下的波。心肌细胞完成除极后,继之出现极化状态的恢复过程称为复极化(repolarization),从而就单个心肌细胞而言,出现与除极数量相等而方向相反的电位变化。 ㈢正常心电图(ECG) 1、正常心电活动起源于窦房结,沿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的通道下传(窦房结、结间束、房间束、房室结、房室束或希氏束、左束支、右束支、Purkinge纤维网所构成),先后引起心房和心室的兴奋,此在心电图上可呈现一系列形,称为P、Q、R、S、T以及V波。 ⑴最早出现的是幅度最小的P波,反映心房的除极过程。 ⑵P-R段(实为P-Q段,传统称为P-R段),反映心房的复极过程及房室结和房室束的电活动,P 波与P-R段合计为P-R间期。始自心房开始除极,终于心室开始除极。 ⑶在房复极尚末完全结束时,随即在图上出现幅度最大的QRS波,反映心室除极的全过程。 ⑷在心电图上,ST段为QRS综合波之后位于基线上的一个平段,其后出现向上或向下转折的一个圆钝而较大的波称T波。ST段、T波分别代表心室复极的缓慢期和快速期的心电活动。 2、探查电极与除极方向的位臵关系对心电图的影响 心肌除极时,正电位在前,负电位在后,其探查电极位臵不同,可得到不同的心电图波形。 ①探查电极迎着除极方向,出现直立波。如心电图中的R波。 ②探查电极背着除极方向,出现倒臵波。如心电图中的QS波。 ③探查电极介于除极和末除极之间,出现双向波。如心电图RS波。 二、常规心电图导联 导联就是引导心脏电流至心电图机的连接电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导联有以下几种: ㈠肢导联:为心电活动反映到人体额面上的导联,有双极肢导联和单极肢导联之分。包括双极肢体导联I、II、III及加压肢体导联aVR、aVL、aVF。其电极主要安放于三个部位: 右臂(R)、左臂(L)、左腿(F) 连接此三点即成为所谓Einthoven(爱因多芬三角)

常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

常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如下: (1)P波:呈钝圆形,可有轻微切迹。P波宽度不超过0.11秒,振幅不超过0.25 毫伏。P波方向在Ⅰ、Ⅱ、aVF、V4-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在Ⅲ、aVL、V1-3导 联可直立、倒置或双向。P波的振幅和宽度超过上述范围即为异常,常表示心房肥 大。P波在aVR导联直立,Ⅱ、Ⅲ、aVF导联倒置者称为逆行型P波,表示激动自房室 交界区向心房逆行传导,常见于房室交界性心律,这是一种异位心律。 (2)P R间期:即由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间的时间。一般成人P-R间期为0.1 2~0.20秒。P-R间期随心率与年龄而变化,年龄越大或心率越慢,其P R间期越长 。P-R间期延长常表示激动通过房室交界区的时间延长,说明有房室传导障碍,常 见于房室传导阻滞等。 (3)QRS波群:代表两心室除极和最早期复极过程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①QRS波群时间:正常成人为0.06~0.10秒,儿童为0.04~0.08秒。V1、V2导 联的室壁激动时间小于0.03秒,V5、V6的室壁激动时间小于0.05秒。QRS波群时间 或室壁激动时间延长常见于心室肥大或心室内传导阻滞等。 ②QRS波群振幅: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L导联R波不超过1.2毫伏,aVF导联R波不 超过2.0毫伏。如超过此值,可能为左室肥大。aVR导联R波不应超过0 .5毫伏,超 过此值,可能为右室肥大。如果六个肢体导联每个QRS波群电压(R+S或Q+R 的算术和 )均小于0.5毫伏或每个心前导联QRS电压的算术和均不超过0.8毫伏称为低电压,见 于肺气肿、心包积液、全身浮肿、粘液水肿、心肌损害,但亦见于极少数的正常人 等。个别导联QRS波群振幅很小,并无意义。 心前导联:V1、V2导联呈rS型、R/S<1,RV1一般不超过1.0毫伏。V5、V6导联

典型心电图讲解

快速判断心电图技巧 1,正常心电图:不用说了,它有可能是把那几个波和导联都斩一段下来,每一个波给你3个周期,分成几行给你看,要注意正常心电图应与窦缓窦速区别:当看见QRS波还有P波,T波都正常的时候不要立即确定是正常心电图,要注意看相邻P波之间的距离,如果>0.20S诊断窦缓;如果<0.12S诊断窦速。 2,左心室肥大:先看整个心电图有没有1/2字样,如V5的R波>2.5MV或伴有ST-T 改变,V5大于5格,也是上下纵的5格+左偏 3,右心室肥大:排除正常逆钟向转位情况下,只要看V1大于2格,是上下纵的2格+右偏 4,心房颤动,所有的P--P,Q--Q,R--R,S--S,T--T都没规律,也就是乱七八糟,看V1,R波是不是不匀称,绝对不等,无P波,QRS波正常。 心室颤动:室颤就不用说了很典型,谁也能认识,但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候有些考官比较缺德给你出一个里面即有室速也有室扑还有室颤,遇到这样的,你一定要答室颤。(要答严重的) 5,窦性心动过缓:每个心动周期都大于5个格(是左右横的格) 6,窦性心动过速:每个心动周期都小于3个格(是左右的格),与阵发性室上速相比有P波 7,房性期前收缩: 看P波是否都一样,PP间距逐渐缩短,然后又突然较长,再次逐渐缩短。前面几个正常的波,接着一个波提前(注意:这个波的pQRSt形状是正常的,只是提前罢了),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 但是伴室内差异性传导v1呈M型波,QRS也可以增宽,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有 P'(大多代偿不完全) 8,室性期前收缩: 总体看起来比较凌乱,层次不齐,无P波。前面几个正常的波,接着一个波提前的宽大畸形的QRS波群(注意:这时候R波变宽),接下去又是正常的波,T与主波相反 (大多代偿完全) 9,典型心肌缺血:V456的ST段下移,上抬:v12>0.3mv v3>0.5mv v45>0.1mv,记住ST-T下移或T波倒置(人低着头或者倒着走路) 10,急性心肌梗死:Q波增宽+ST段弓背向上抬高,注意:前壁看V123456;前壁看V456;下壁看Ⅱ,Ⅲ,aVF

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 (3)

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指的是心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由起搏点、心房、心室相继兴奋,伴随着心电图生物电的变化,通过心电描记器从体表引出多种形式的电位变化的图形(简称ECG)。心电图是心脏兴奋的发生、传播及恢复过程的客观指标。为了获得质量合格的心电图,除了心电图机性能必须合格以外,还要求环境符合条件,受检者的配合和正确的操作方法。 对环境的要求 1.室内要求保持温暖(不低于18℃)。 2.使用交流电源的心电图机必须接可靠的专用地线(接地电阻应低于0.5Ω)。 3.心电图机的位置应使其电源线尽可能远离诊察床和导联电缆。 4.诊察的宽度不应窄于80㎝,以免肢体紧张而引起肌电干扰,如果诊察床的 一侧靠墙,则必须定墙内无电线穿。 准备工作 1.对接受心电图检查者,必须事先作好解释工作,消除紧张心理。 2.心电图受检者应经充分休息,解开上衣,暴露前胸及手脚腕皮肤。在描记心 电图时要放松肢体,保持平静呼吸。 皮肤处理和电极安置 1.如果放置电极部位的皮肤有污垢或毛发过多,则应预先清洁皮肤或剃毛。 2.应该用电膏(剂型分为:糊剂、霜剂和溶液等)涂擦放置电极处的皮肤,而 不应该只把导电膏涂在电极上。 3.严格按照国际统一标准,准确安放常规12导联心电图电极(附图)。必要 时应加作其它胸壁导联,女性乳房下垂者应托起乳房,将V 3、V 4 、V 5 电极安 放在乳房下缘胸壁上,而不应该安置在乳房上。 4.描记V 7、V 8 、V 9 导联心电图时,必须仰卧位,而不应该在侧卧位时描记心电 图,因此背部的电极最好扁的吸杯电极,或临时贴一次性心电监护电极并上连接导线代替。 描记心电图 1.心电图机的性能必须符合标准。若使用热笔式的记录纸,其热敏感性和储存 性应符合标准。单通道记录纸的可记录范围不窄于40mm。心电图记录为印有间距1mm的纵横细线的小方格;其横向距离代表时间,一般记录纸速为每秒25mm,故每小格为0.04秒,纵向距离代表电压。常规投照标准电压1mV=10mm(图10)特殊需要时纸速可调至每秒50、100或200mm。 电压1mV=20或5mm。 2.无自动描记1mV定标方波的热笔式心电图机,在记录心电图之前必须先描记 方波(“打标准”),以便观察心电图机的各导联同步性、灵敏度、阻尼和热笔温度是否适当,必要时可按心电图使用说明加以调整,以后每次变换增

心电图怎么看详解心电图上的各种波形

心电图怎么看详解心电图上的各种波形 心电图怎么看大多数人只知道心电图是一张有着密密麻麻格子的纸,纸上面有着一些不规则的曲线。除了少数医生专家,很少有人能看懂心电图的,这怎么办呢下面就教教大家怎么看心电图。要想知道心电图怎么看,首先要了解心电图的组成部分和每部分的意义。 心电图怎么看: 1、心电图记录纸。心电图是被记录在布满大小方格的纸上,所以想要知道心电图怎么看,首要的是知道这些格子代表的意义。这些方格中每一条细竖线相隔1mm,每一条细横线也是相隔1mm,它们围成了1mm见方的小格。粗线是每五个小格一条,每条粗线之间相隔就是5mm,横竖粗线又构成了大方格。 心电图记录纸是按照国际规定的标准速度移动的,移动速度为25mm/s,也就是说横向的每个小细格代表;每两条粗线之间的距离就是代表。 国际上对记录心电图时的外加电压也是有规定的,即外加1mV电压时,基线就应该准确地抬高10个小格,也就是说,每个小横格表示,而每个大格就表示,每两个大格就代表了这1mV。 2、心电图上的各种波形。一次心动周期就会在新电图上记录出一系列地高低宽窄不同的波形。包括P波、QRS波群、T波和(无)u波。了解这些波形及其所代表的意义,是教你怎么看心电图的第二步。 P波,最先出现的一个振幅不高的圆钝波形,它记录的是窦房结激动的右、左心房的激动。因为窦房结位于右心房,心房的激动先由它开始,所以P波的前半部分记录的是右心房的激动,中间部分记录的是左、右心房的共同激动而后部则代表左心房的激动。除了aVR导联外,P波基本都是直立的,肢体导联中P波的高度多不超过,胸前导联中直立的P 波高度不应超过。正常的P波的宽度也不应超过。

体检心电图项目含义

体检久康云健康指标之心电图检查含义:心电图(ECG或者EKG)是临床最常用的检查之一,是冠心病诊断中最早、最常用和最基本的诊断方法。应用广泛,范围包括: 1、记录人体正常心脏的电活动。 2、帮助诊断心律失常。 3、帮助诊断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判断心肌梗死的部位。 4、诊断心脏扩大、肥厚。 5、判断药物或电解质情况对心脏的影响。 6、判断人工心脏起搏状况。 术语解读 1、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中重要的一组疾病。它可单独发病亦可与心血管病伴发,可突然发作而致猝死,亦可持续累及心脏而致其衰竭。 2、窦性心律:在人体右心房上有一个特殊的小结节,由特殊的细胞构成,叫做窦房结。窦房结每发生1次冲动,心脏就跳动1次,在医学上称为“窦性心律”,是唯一正常的心律,其他的比如房性的、交界性的都是不正常的。 3、左心室高电压:代表心室除极时间增长,主要是由于心室壁增厚导致,临床上以高血压、冠心病病人多见。 4、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可见于无心脏病的健康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者也不一定有广泛的心肌损害,如不伴有其它器质性心脏病,常无重要意义。 5、ST 段改变:常见于心肌缺血、心肌损伤、急性心梗、急性渗出性心包炎、变异性心绞痛等。 6、T波改变:轻度升高一般无重要意义,如显著增高则可能为心梗超急性期、高血钾;低平/倒置可能为心肌损伤、心肌缺血、低血钾等;T波明显倒置且两支对称,顶端居中(冠状T波) 有可能是急性心梗、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左室肥大。 7、HR:即心率,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如HR64就是心律64次/分。 8、窦性心律不齐:指心律随呼吸出现周期变动,吸气时心率增快,呼气时心率减慢,屏气或活动后心律不齐现象常消失。窦性心律不齐一般无重要临床意义,出现窦性心律不齐的人不必因此而顾虑重重。 9、早搏:指在心电图中的两个大波之间出现了其他较大的波,干扰了正常的波间距,波间规律被破坏。引起早搏的原因很多,如情绪激动、饱餐、过于劳累、吸烟饮酒等,患各种心脏病时也常出现早搏。 注意事项 检查前应安静休息5分钟左右,不能在跑步、饱餐、冷饮或吸烟后进行检查,这些因素都可以导致心电图异常,从而影响对疾病的判断。作饱餐试验及双倍二级梯运动试验检查前,当日还应禁食。

心电图各波段正常范围

心电图各波段正常范围 P波(1)左右心房期除极波意义:P波时间>0.11S左房肥大(2)方向:向上ⅠⅡavF、V3—V6 (3)形态:图顶形切迹<0.04S (4)时间<0.11S (5)电压:胸导:<0.2mv 肢导:<0.25 mv (二)P—R间期:1、激动心房传到心室所需时间 2、正常心率60—100次/分 P—R间期范围0.12—0.20S 意义:P—R延长>0.20S:生理性:老年人运动员 病理性:房室传导阻滞 P—R间期范围:0.12—0.20S 意义:P—R缩短<0.12S:主要见于预激综合症 生理性见于心率加快,年龄越小(三)QRS波群:1、代表左右心室期除极 1、时间:0.06—0.10S 室壁激动时间V1V2<0.03S V5V6<0.05S 时间延长表示心室肥大或心室内传导阻滞 2、波形和振幅:肢导:avL R<1.2mL avF R<2.0mV若超过可 能左室肥大 胸导:V1、V2 R rS R/S<1 R1<1.0mv V5V6 R<2.5mv

V3 R与S波大致相等 3、低电压;R+S或Q+R绝对值和均小于0.5mV见于肺气肿心 包积液,全身水肿。 Q波(1)ⅢavL除处其他导联,Q波<1/4R波 (2)时间<0.04S V1V2不应有q波可有QS型 超过正常范围Q波称为异常Q波,最常见于心肌梗死。 S—T段:代表心室除极结束至复极开始的一段时间 正常应在S—T段为一等电位线。S—T段下移<0.05mv可见 于心肌缺血、心肌损伤等。 S—T段上抬,在肢导、胸导V4—V6<0.1mv,V1—V3<0.3mv。 见急性心梗心包炎 T波;心室复极波形 1、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一致,在Ⅰ、Ⅱ、V4—V6直立; avR倒置 Ⅰ、avF、avL、V1—V3等导联可以直立,双向、倒置,如果 在V1直立,V3就不能倒置 2、振幅:T波不应低于1/10R,胸导T可达1.2—1.5mv V1导联T波<0.4mv ,V1T波过高可见于正常人,也可见 于心肌梗塞早期,高血钾 Q—T间期:正常范围:0.32—0.44S 增大见于心甘情愿肌损害,心肌缺血,低血钾 缩短见于高血Ca洋地黄效应 U波;T波后0.02—0.04S出现小波,与T波方向一致,一

分析心电图的分析步骤和方法

1. 将各导联按Ⅰ. Ⅱ. Ⅲ.aVR. .及V1—V6的顺序排列,首先检查各导联心电图标记有无错误,导联有无接错,定准电压是否正确,有无个别导联电压减半或加倍,纸速如何,有无基线不稳,为差,和交流电干扰。 2. 根据P波有无,方向与形态,顺序,与QRS波群的关系,确定基本心律是窦性心律抑或异位心律。 分析心律,首先要认出P波,QRS-T波群,应将P波清晰的导联如Ⅱ(或V1)导联描记得相应长一些,然后根据P波的特点,决定基本心律。 例如,P 波符合窦性条件,诊断为窦性心律; P波是逆行型的,P′-R﹤,为交界性心律; P波消失,代之以一系列不规则的“f”波,是心房颤动 在某些导联中出现早搏或逸搏等,都是附加异位节律,必须加以说明。 例如,基本心律是窦性的,有很清楚的P波,但同时又有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律项目栏上应记录为:窦性心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室性自搏心律。 基本心律是房颤,而又可以合并有室性早搏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交界性异搏等。

3.测定P-P或R-R间距,P-R间期,Q-T间期,P波及QRS波群时间,必要时测定V1、V5的室壁激动时间。 选择适当的导联,测量P-P或R-R间距 以计算心房率和心室率。在每一个P波后面均有QRS波群者,心房率等于心室率,只要计算心室率即可。而有明显心律不齐,心房率和心室率不相等者,则应分别计算心房率和心室率。 测量P-R间期应注意,在心率过快或P-R间期延长的病例中,P 波常和前面一个心动周期的T波相互重叠,或者完全被掩盖而不能看出,或者在T波的下降支部位形成一个切凹而被误认为是U波,故应仔细核对,以免误诊。没有P-R间期的如心房颤动,或者P与QRS 无固定关系者如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P-R间期一栏可以空者不填写。P-R间期有规律性改变的,如文氏现象,可以将最短和最长的注出,例如。 测量Q-T间期应注意勿将异常明显的U波误计算在内。有时各个导联T波平坦或者很低小,不易看出其终点,应加以说明。 4.测定平均心电轴,可以用目测法观察其是否转移,如有左移或右移时应用查表法写出电轴的偏移度数。 5.观测各导联P、QRS、T、U波的电压、形态、方向等以及S-T段有无移位。 应在每个导联内仔细检查P、QRS、S-T、T波等,先是从胸导

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意义

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测意义 24小时动态心电图是一种长时间连续记录并编集分析人体心脏在活动和安静状态下心电图变化状况。包括:ST水平趋势图,心率变异,身体运动后的数据及各种心律失常的鉴别诊断。对心率失常及心肌缺血的定性、定量诊断,对阵发性晕厥、眩晕和心悸原因及性质的确定,对药物疗效的评定及起搏器的功能评定。能够记录全部的异常电波,能检出各类心律失常和病人在24h内各状态下所出现的有或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能为各种心脏病的诊断提供精确可靠的依据,在临床应用中,尤其对早期冠心病有较高的检出率。 一、对于许多隐藏心脏病可以做出快速诊断 1.检出隐匿性心律失常:短暂的、特定情况下始出现的心律失常,常规ECG易漏诊,而DCG可以捕捉到短暂的异常心电变化,了解心律失常的起源、持续时间、频率、发生与终止规律,可与临床症状、日常活动同步分析其相互关系。 2.监测快速性心律失常:可进一步了解其发生与终止规律,是否伴有SSS综合征或预激综合征(尤其间歇性)以及其分型。 3.观察缓慢性心律失常:了解其主要表现形式及有无窦房结功能不全。对快一慢综合征,通过DCG观测、协助选择抗心律失常药,调整剂量或考虑其它治疗方法,为安装起搏器及类型选择提供客观依据。 4.协助判断不同类型异位节律或传导阻滞的临床意义:通过DCG检测其发生频度与严重程度和生活或活动的相应关系,确定治疗方针。

二、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的疗效:DCG是研究评价抗心律失常药可靠的临床指标 三、发现猝死的潜在危险因素 心源性猝死最常见的原因是室速或室颤,发生前常有心电活动不稳的室性心律失常,它仅能依靠holter才易发现其发生规律,对有可能发生猝死的二尖瓣脱垂,肥厚性或扩张性心肌病,Q-T延长综合期患者,holter可及时并比较全面的发现猝死危险因素,有助于及时采取有力治疗措施。 四、协助判断间歇出现的症状如胸闷,心悸,眩晕,黑朦或晕厥是否心源性。 五、对缺血性心脏病的诊断 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检出率高,还可进行定位诊断,此外还能检出心肌缺血时伴随的心律失常类型及频率,及时预测发生心源性猝死的可能性,便于及早采取防治措施。 六、检测人工心脏起搏器的功能 DCG可监测患者在活动或休息时的起搏心电图变化,了解起搏器的脉冲发放与感知功能,以及有无心律失常的发生。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和正常值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 和正常值 P波: 代表心房肌除极的电位变化 ?形态:呈钝圆形; 在Ⅰ、Ⅱ、aVF、V4~V6导联向上,aVR导联向下 ?时间:< ?振幅:肢体导联<, 胸导联< P-R间期(P-R ) 1.正常成人心率在60-100次/分时为~,(心电图纸上是3-5大个)随年龄、心率不同而不等,年龄越小,心率越快,P-R 间期越短。(老年人< 2.临床意义: ⑴P-R 间期延长:常见于房室传导阻滞 ⑵P-R 间期缩短:常见于预激综合征,交界心律,房室脱节 QRS波群(QRS complex) QRS波群:代表心室肌除极的时间、电位变化。 QRS波群正常值: 1 时限: 正常成人< 多数在~ 2 波形和振幅: 胸导联QRS波群正常图形: 正常心室除极始于室间隔中部,自左向右方向除极(方向:自左向右下);随后左右心室游离壁从心内膜朝心外膜方向除极(方向:自右向左);左室基底部与右室肺动脉圆锥部是心室最后除极部位(方向:向左后)。 * V1~6的正常形: V1~2:rS 型,r/S <1 V3~4:RS型,R/S ≈1 V5~6:以R波为主R/S >1 QRS波群正常值: 胸导联:A. 右室RV1 <mv B. 左室RV5<mv, RV5 +SV1<mv (男) <mv (女) 肢导联:A.右室RavR <mv。 B.左室RavL<mv,RavF<mv, RⅠ<mv, RⅡ+ RⅢ<mv , RⅠ+SⅢ<mv 3 Q波正常值:(avR联除外) 时限<,电压<1 / 4 R。V1~2不应有Q或q波,但可为QS型。 4 低电压: (1) 在6个肢导联中,每个QRS波群电压算术和均≤,称为肢导联低电压;

典型心电图详细讲解

一、心率的测量 测量心率时,只需测量一个RR(或PP)间期的秒数,然后被60除即可求出。例如RR间距为0.8S,则心率为60/0.8=75次/分。还可采用查表法或使用专门的心率尺直接读出相应的心率数。心律明显不齐时,一般采取数个心动周期的平均数值进行测算。 二、各波段振幅的测量 P波振幅测量的参考水平应以P波起始前的水平浅为准。测量QRS波群、J 点、ST段、T波和U波振幅,统一采用QRS超始部水平作为参考水平。如果QRS 起始部为一斜段(例如受心房复极波影响,预激等情况),应以QRS波起点作为测量参考点。,应以参考水平线上缘垂直地测量到波的顶端;测量负向波形的深度时,应以参考水平线下缘垂直地测量到波的底端。 三、各波段时间的测量 12导联同步心电图仪记录心电图测量规定:测量P波和QRS波时间,应分别从12导联同步记录中最早的P波起点测量至最晚的P波终点以及从最早QRS 波起点测量至最晚的QRS波终点医学教育网;PR间期应从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中最早的P波起点测量至最早的QRS波起点;QT间期应是12导联同步心电图中最早的QRS波起点至最晚的T波终点的间距。 单导联心电图仪记录测量:P波及QRS波时间应选择12个导联中最宽的P 波及QRS波进行测量;PR间期应选择12导联中P波宽大且有Q波的导联进行测量;QT间期测量应取12导联中最长的QT间期。 一般规定,测量各波时间应自波形起点的内缘测至波形终点的内缘。 胸导联: V1胸骨右缘第四肋间 V2胸骨左缘第四肋间 V4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 V3:V2与V4连线中点 V5:左腋前线平V4 V6:左腋中线平V4 V7:左腋后线平V4 V8:左肩胛线平V4 V9:左脊旁线平V4 V3R-V5R:与左侧V3-V5对称,一般作V3R、V4R的,很少作V5R。 第一节临床心电学的基本知识1.心电图产生原理 静息状态外正内负 除极(depolarization)状态外负内正电源前电穴后电极对向电源-向上波形 复极(repolarization)电源后电穴前电极对向电源-向下波形 心电综合向量原则 2.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 P波:心房的除极过程 P-R段(P-Q段):心房复极过程及房室结、希氏束、束支的电活动 P-R间期:自心房开始除极至心室开始除极

心电图主要正常值及分析步骤

心电图主要正常值及分析步骤 1. 心律: (1)确定主导节律:窦性或异位;(2)窦性心律最基本的条件: P V5 V6直立, P avR倒置; (3)正常窦性心率为60~100次/分。 2. 心率: (1) 心房率或心室率=60/P-P间期(次/分)或60/R-R间期(次/分)。 (2) 目测粗略数大格数:1大格300pbm;2大格150bpm;3大格100bpm;4大格75bpm;5大格60bpm;6大格50bpm;7大格43bpm。 (3) 窦性心律不齐或房颤时计算平均心率。一般数6秒钟的P波或QRS波的个数乘以10。 3.心电轴:正常-30度~+110度 4. P波 (1)形态;正常圆钝;(2)电压;正常肢导<0.25mV,胸导<0.20mV ;(3)时间;正常<0.11s; (4)PV1:正常>--0.03ms。 5. P-R间期:正常为0.12—0.20s 6. QRS波群: (1)QRS时间:正常0.6—0.10s;(2)QRS电压:主要分析V1、V2 ,正常为:R V1<1.0 mV,R V5<2.5mV; (3)胸导联自V1-V6,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减少,R/S逐渐增大;(4) V1、2R/S<1,V3、4R/S=1,V5、6R/S>1。 (5)R V5+S V1<4.0mV(成年男子),<3.5mV(成年女子), R V1+S V5<1.2mvV,R V5、R V6<2.5 mV 7. ST段: (1)时间:0.05—0.15s (2)移位:以J点后0.04-0.08s为测量点,以P-R段或QRS起点连线为基线,需结合形态分析。 上移:正常V1-V3<0.3mV,其余导联<0.1mV;下移:正常各导联主要均应<0.05mV。8. T波:主要分析R波占优势的导联,肢导联主要看I、II;胸导联主要看V4、 V5、V6。正 常时R波占优势导联T波直立,振幅>R/10。异常T波表现为低平、平坦、双向或是倒置。 9. Q-T间期:与心率快慢有关,正常值应该根据相应的心率校正.。 10. U波: V2. V3清楚,U与T方向相同。U0.12s;(3). 代偿间歇多不完全。 2. 典型室性早搏诊断要点: (1).宽大畸形QRS—T提前出现;(2).其前无相关的P波;(3).代偿间歇多完全. 3. 典型交界性早搏诊断要点: (1).提前发生的室上性QRS波或逆P(Pˉ)波,(Pˉ-R<0.12s),其后(R-Pˉ<0.20s)。PˉavR直立,PˉV5.V6倒置(与窦性极向相反)。 (2).代偿间歇常完全。 束支阻滞 一右束支传导组滞: 1. 各导联QRS终末粗钝或切迹。 2. V1呈R’()“R”及“M”()型。 3. 右胸导联(V1,V2,V3R等)继发ST-T改变。(T波方向与终末向量相反)。 4. QRS时限>0.12秒为完全性,<0.12秒为不完全性。 二左束支传导阻滞: 1.I,aVL,V5,V6无Q波,多呈“R”型,R波顶端圆钝或切迹。 2.左胸导联(I,aVL,V5,V6)继发ST-T改变。

心电图基础知识点总结资料讲解

心电图:一个小格为0.04秒,一个大格为0.2秒;一个小格为0.1mv,一个大格为0.5mv,两个大格为1mv。 标准电压:1mv=10mm。 P波:代表心房肌除级的电位变化。 P波时限一般小于0.12秒。振幅:P波振幅在肢体导联一般小于0.25mv,胸导联一般小于0.2mv。 P波方向: Ⅰ、Ⅱ、AVF、v4~v6导联向上,AVR导联向下,其余导联呈双向、倒置、低平均可。 PR间期:从P波的起点至QRS波群的起点,代表心房开始除级至心室开始除级的时间。 PR间期时限:0.12~0.20秒,老年人及心动过缓的情况下,PR间期可略延长,但一般不超过0.22秒。 QRS波群:代表心室肌除级的电位变化。 时间:正常人QRS时间一般不超过0.11秒。多数在0.06~0.10秒。 R峰时间:V1、V2导联一般不超过0.04秒,V5、V6导联不超过0.05秒。 Q波:正常人Q波时限一般不超过0.03秒(除Ⅲ和AVR导联外)。Ⅲ导联Q波的宽度可达0.04秒。 正常情况下,Q波深度不超过同导联R波振幅的四分之一。 正常人V1、V2导联不应出现Q波。但偶尔出现可呈QS波。 J波:QRS波群的终末与ST段起始之交接点称为J点。 ST段:自QRS波群的终点至T波的起点间的线段。代表心室缓慢的复级过程。 T波:代表心室快速复级时的电位变化。 方向:Ⅰ、Ⅱ、V4~V6导联向上,AVR导联向下,Ⅲ、AVL、AVF、V1~V3 导联可以向上,双向或向下。若v1的T波方向向上,则V3~V6导联就不应再 向下。 振幅:除Ⅲ、AVL、AVF、V1~V3导联外。其他导联T波振幅一般不应低于同 导联R波的10分之一。T波在胸导联有时可高达1.2~1.5mv尚属正常。 QT间期:指QRS波群得起点至T波终点的间距,代表心室肌除级和复级全过 程所需的时间。 QT间期:正常范围为0.32~0.44秒。 U波:在T波之后0.02~0.04秒。 早期复级:V3~V5导联、Ⅱ、Ⅲ、AVF导联ST段呈凹面向上抬高。 右心房肥大:P波高尖,其振幅≥0.12mv,以Ⅱ、Ⅲ、AVF导联表现最突出,又称“肺型P波”。

正常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如下

正常心电图各波段的正常值及意义如下: (1)P波:呈钝圆形,可有轻微切迹。P波宽度不超过0.11秒,振幅不超过0.25毫伏。P波方向在Ⅰ、Ⅱ、aVF、V4-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在Ⅲ、aVL、V1-3导联可直立、倒置或双向。P波的振幅和宽度超过上述范围即为异常,常表示心房肥大。P波在aVR导联直立,Ⅱ、Ⅲ、aVF导联倒置者称为逆行型P波,表示激动自房室交界区向心房逆行传导,常见于房室交界性心律,这是一种异位心律。 (2)PR间期:即由P波起点到QRS波群起点间的时间。一般成人P-R间期为0.12~0.20秒。P-R间期随心率与年龄而变化,年龄越大或心率越慢,其PR间期越长。P-R间期延长常表示激动通过房室交界区的时间延长,说明有房室传导障碍,常见于房室传导阻滞等。 (3)QRS波群:代表两心室除极和最早期复极过程的电位和时间变化。 ①QRS波群时间:正常成人为0.06~0.10秒,儿童为0.04~0.08秒。V1、V2 导联的室壁激动时间小于0.03秒,V5、V6的室壁激动时间小于0.05秒。QRS 波群时间或室壁激动时间延长常见于心室肥大或心室内传导阻滞等。 ②QRS波群振幅:加压单极肢体导联aVL导联R波不超过1.2毫伏,aVF导联R 波不超过2.0毫伏。如超过此值,可能为左室肥大。aVR导联R波不应超过0 .5毫伏,超过此值,可能为右室肥大。如果六个肢体导联每个QRS波群电压(R+S 或Q+R的算术和)均小于0.5毫伏或每个心前导联QRS电压的算术和均不超过0.8毫伏称为低电压,见于肺气肿、心包积液、全身浮肿、粘液水肿、心肌损害,但亦见于极少数的正常人等。个别导联QRS波群振幅很小,并无意义。心前导联:V1、V2导联呈rS型、R/S<1,RV1一般不超过1.0毫伏。V5、V6导联主波向上,呈qR、qRS、Rs或R型,R波不超过2.5毫伏,R/S>1。在V3导联,R波同S 波的振幅大致相等。正常人,自V1至V5,R波逐渐增高,S波逐渐减小 (4)Q波:除aVR导联可呈QS或Qr型外,其他导联Q波的振幅不得超过同导联R 波的1/4,时间不超过0.04秒,而且无切迹。正常V1、V2导联不应有Q波,但可呈QS 波型。超过正常范围的Q波称为异常Q波,常见于心肌梗塞等。 (5)S-T段:自QRS波群的终点(J点)至T波起点的一段水平线称为S-T段。正常任一导联S-T向下偏移都不应超过0.05 毫伏。超过正常范围的S-T段下移常见于心肌缺血或劳损。正常S-T段向上偏移,在肢体导联及心前导联V4—6 不应超过0.1毫伏,心前导联V1—3不超过0.3毫伏,S-T 上移超过正常范围多见于急性心肌梗塞、急性心包炎等。 (6)T波:T波钝圆,占时较长,从基线开始缓慢上升,然后较快下降,形成前肢较长、后肢较短的波形。T波方向常和QRS波群的主波方向一致。在Ⅰ、Ⅱ、V4-6导联直立,aVR导联倒置。其他导联可直立、双向或倒置。如果V1直立,V3不能倒置。在以R波为主导联中,T波的振幅不应低于同导联R波的1/10,心前导联的T波可高达1.2~1.5毫伏。在QRS波群主波向上的导联中,T波低平或倒置,常见于心肌缺血、低血钾等。

12导联心电图的含义和位置

12导联心电图的含义和位置 心脏是人身体构建中最重要的一个器官。别看它只有拳头大小,却承担着将血液运行到身体的各个地方,维持人的基本活动这样一项重要任务。心脏直接反映了人的身体健康状况,通过心电图,可以直观观察出。那么今天,就为大家做个小科普,介绍一下,心电图中的一种——12导联心电图。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心脏在每个心动周期中,由起搏点,心房,心室相继兴奋,伴随着生物电的变化,通过心电描记器从体表引出多种形式的电位变化的图形(简称ECG)。心电图是心脏兴奋的发生,传播及恢复过程的客观指标.心电图 的检查意义在于:用于对各种心律失常,心室心房肥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病症检查。产生:心脏周围的组织和体液都能导电,因此可将人体看成为一个具有长,宽,厚三度空间的容积导体,心脏好比电源,无数心肌细胞动作电位变化的总和可以传导并反映到体表.在体表很多点之间存在着电位差,也有很多点彼此之间无电位差是等电的。而12导联的心电图就是常见的3个肢体导联,3个加压肢体导联,6个胸前导联,一起就是12个导联的心电图了。

十二导联的位置如下:V1胸骨右缘第四肋间V2胸骨左缘第四肋间V4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V3:V2与V4连线中点V5:左腋前线平V4 V6:左腋中线平V4 V7:左腋后线平V4

V8:左肩胛线平V4 V9:左脊旁线平V4 V3R-V5R:与左侧V3-V5对称,一般作V3R、V4R的,很少作V5R。 肢体导联接法:L:左手、R:右手、F:左脚、N(RF):右脚(地线);胸导联接法:V1:右胸骨旁第四肋间(男性乳头水平);V2:左胸骨旁第四肋间(男性乳头水平);V4:左第五肋间与左锁骨中线交汇点(男性左乳头下);V3:位于V2与V4连线中点;V5:左第五肋间与腋前线交汇处;V6:左第五肋间与腋中线交汇处。 介绍到这里,相信大家对于12导联心电图都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和基础的了解,脑海里对于12导联心电图的含义和位

心电图基础知识

一、心电图产生原理 心脏机械收缩之前,先产生电激动,心房和心室的电激动可经人体组织传到体表。 心电图(electocardiogram,ECG)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电活动变化的曲线图形。 心肌细胞在静息状态时,膜外排列阳离子带正电荷,膜内排列同等比例阴离子带负电荷,保持平衡的极化状态,不产生电位变化。当细胞一端的细胞膜受到刺激(阈刺激),其通透性发生改变,使细胞内外正、负离子的分布发生逆转,受刺激部位的细胞膜出现除极化,使该处细胞膜外正电荷消失而其前面尚未除极的细胞膜外仍带正电荷,从而形成一对电偶(dipole)。电源(正电荷)在前,电穴(负电荷)在后,电流自电深流入电穴,并沿着一定的方向迅速扩展,直到整个心肌细胞除极完毕。此时心肌细胞膜内带正电荷,膜外带负电荷,称为除极(depolarization )状态。嗣后,由于细胞的代谢作用,使细胞膜又逐渐复原到极化状态,这种恢复过程称为复极(repolarization)过程,复极与除极先后程序一致,但复极化的电偶是电穴在前,电源在后,并较缓慢向前推进,直至整个细胞全部复极为止(图4-1-l)。 就单个细胞而言,在除极时,检测电极对向电源(即面对除极方向)产生向上的波形,背向电源(即背离除极方向)产生向下的波形,在细胞中部则记录出双向波形。复极过程与除极过程方向相同,但因复极化过程的电偶是电穴在前,电源在后,因此记录的复极波方向与除极波相反(图4-1-2)。 需要注意,在正常人的心电图中,记录到的复极波方向常与除极波主波方向一致,与单个

心肌细胞不同。这是因为正常人心室的除极从心内膜向心外膜,而复极则从心外膜开始,向心内膜方向推进,其机制尚不清楚。可能因心外膜下心肌的温度较心内膜下高,心室收缩时,心外膜承受的压力又比心内膜小,故心外膜处心肌复极过程发生较早。 由体表所采集到的心脏电位强度与下列因素有关:①与心肌细胞数量(心肌厚度)呈正比关系;②与探查电极位置和心肌细胞之间的距离呈反比关系;③与探查电极的方位和心肌除极的方向所构成的角度有关,夹角愈大,心电位在导联上的投影愈小,电位愈弱(图4-1-3)。 这种既其有强度,又具有方向性的电位幅度称为心电“向量”( vector ) ,通常用箭头表示其方向,而其长度表示其电位强度。心脏的电激动过程中产生许多心电向量。 由于心脏的解剖结构及其电活动相当错综复杂,致使诸心电向量间的关系亦较复杂,然而一般均按下列原理合成为“心电综合向量”( resullant vector ) :同一轴的两个心电向量的方向相同者,其幅度相加;方向相反者则相减。两个心电向量的方向构成一定角度者,则可应用“合力”原理将二者按其角度及幅度构成一个平行四边形,而取其对角线为综合向量(图4-1-4)。可以认为,由体表所采集到的心电变化,乃是全部参与电活动心肌细胞的电位变化按上述原 理所综合的结果。 心电图各波段的组成和命名 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由窦房结、结间束(分为前、中、后结间束)、房间束(起自前结间束,称Bachmann束)、房室结、希氏束(His bundle)、束支(分为左、右束支,左束支又分为前分支和后分支)以及普肯耶纤维(Pukinje fiber)构成。心脏的传导系统与每一心动周期顺序出现的心电变化密切相关(图4-1-5)。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

正常心电图波形 心电图纸—--—小格0、04s0.1mv 1mm(走纸速度/打印速度25mm/s),大格0.2s 0.5mv

正常心电图波形特点 与正常值 P波:代表心房肌除极得电位变化 ◆形态:呈钝圆形; 在Ⅰ、Ⅱ、aVF、V4~V6导联向上,aVR导联 向下 ◆时间:<0。12s ◆振幅:肢体导联<0。25mV, 胸导联〈0、20mV P—R间期(P-R) 1。正常成人心率在60-100次/分时为0.12~0。20s,随年龄、心率不同而不等,年龄越小,心率越快,P—R间期越短。(老年人<0、22s) 2。临床意义: ⑴P-R 间期延长:常见于房室传导阻滞 ⑵P-R 间期缩短:常见于预激综合征,交界心律,房室脱节 QRS波群(QRS) ◆QRS波群:代表心室肌除极得时间、电位变化。 ◆QRS波群正常值: 1、时限:正常成人<0、11s,多数在0.06~0。10s 2、波形与振幅: 3、Q波正常值:(avR联除外) 时限<0。04s,电压〈1/ 4 R。V1~2不应有Q或q波,但可为QS型、 J点(J) 1、J点:QRS波群终末与ST段起始之交接点, 反映心室除极 结束,复极开始、 2、P—J 间期:心房除极开始到心室除极结束之间得间期、代表 心房、心室除极得总时间。正常值<0、26s。 测量:P波起点到QRS波群终点间得时距,包括P波时限、P -R段、QRS波时限。 S—T段(S-T) ST段:自QRS波群终点(J点)到T波得起点间得线段,代表心室缓慢复极过程、 1、正常时限: <0、15s。 2、与等电线在同一水平位上、在等电线以下,称为压低;

在等电线以上,称为抬高。 正常压低:每个导联均< 0.05 mv; 正常抬高:肢导联、V4—6 <0.1 mv;V1—2<0.3mv,V3<0。5mv、 3、临床意义: ⑴时限延长:常见于低血钙(>0、16s)、 ⑵压低大于正常值:常见于心肌缺血、损害、劳损,心动过速。 ⑶抬高大于正常值:常见于心肌损伤,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 包炎。 T波(T) 1、T波: 代表心室快速复极得时间、电位变化、 2、电压:在R波为主得导联中,T波不应小于同导联R波得 1/10,(V3最高可达1。5mv)。 3、方向:T波方向大多与QRS主波方向一致,Ⅰ、Ⅱ、V4-6 直立;avR倒置;其余导联可向上、向下或双向。 4、形态:T波上升支缓慢,下降支迅速,双支不对称;顶光滑无切 迹。 5、临床意义: ⑴T波低平(<1/10R)、双向、倒置:常见于心肌缺血,低血钾 等。 ⑵T波高耸:A 双肢对称、底窄,呈“帐篷状",见于高血钾B。如 T大于R,且与ST段连续抬高,见于早期心肌梗死。 U波(U) 1、U波: 代表心肌激动得“后继电位”。 2、一般出现在T波后0。02~0.04s; <1/2T;以V3~V4导联明显 3、临床意义: ⑴U波倒置:见于心肌损害 ⑵U波明显增高,TU融合:见于低血钾、洋地黄作用 正常窦性心律得特点: P波在Ⅰ、II、avF导联直立,在avR导联倒置 P波:电压<0、25mV,时间为<0.11秒 P—R间期:0.12~0。20S 节律: 规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