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三十年2010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现代文学三十年2010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现代文学三十年2010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中文1035班《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资料

一、五四文学革命正式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答:标志是: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二、胡适发表的重要论文,提出的著名观点。

答:胡适发表论文《文学改良刍议》,提出著名观点:1、确定白话文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正宗地位,取替文言文 2、文学改良从“八事”着手

三、1917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的重要论文,提出的主要观点。答:陈独秀发表了措辞强烈的《文学革命论》,提出“三大主义”的著名观点。

(1)推倒雕琢的阿谀奉承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

(2)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

(3)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四、“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是什么?谁提出的?

答:中心概念是:人的文学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提出了这一概念

五、周作人发表的主要论文以及主要的内容观点。

答:主要论文:《人的文学》、《平民文学》

主要的内容观点: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文学之本,观察、研究、分析社会“人生诸问题”,尤其是底层人们“非人的生活”;作者必须以认真严肃的,而非游戏的态度,去描写“非人的生活”,并强调文学是人性的,是人类的,也是个人的。

六、中国现代文学是指哪一段历史时期的文学?

答:是指“五四”运动前后到新中国成立这一段历史时期的文学。

七、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分期采用三分法、二分法,具体怎样分?

答:三分法:

1917—1927—五四运动时期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生长期

1927—1937—文学革命→革命文学、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发展期

1937—1949—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成熟期

二分法:

1917—1937

1937—1949

八、鲁迅现实题材的短篇小说全部收进哪两个小说集中?

答:第一部小说集《呐喊》(1918—1922)作品15篇:

《狂人日记》、《孔乙己》、《药》、《风波》、《阿Q正传》、《故乡》、《社戏》、《一件小事》、《白光》、《明天》、《鸭的喜剧剧》、《头发的故事》、《端午节》、《不周山》、《兔和猫》

第二部小说集:《彷徨》(1926)作品11篇:

《祝福》、《在酒楼上》、《孤独者》、《离婚》、《肥皂》、《示众》、《长明灯》、《兄弟》、《高老夫子》、《伤逝》、《幸福的家庭》

九、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是什么?

答:小说《狂人日记》

十、鲁迅开创了哪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

答:开创了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

十一、鲁迅的《呐喊》、《彷徨》中的大部分小说表现出哪几种情节结构模式?举例说明,阅读鲁迅的主要作品。

答:1、“看/被看”模式代表《示众》,小说中人物:卖馒头的十一二岁的胖孩子、赤膊的红鼻子大汉、挟洋伞的长子、秃头的老头子、梳着喜鹊尾巴似的“老妈子”、一个猫脸的人—他们既看别人,又被别人看

2、“离去—归来—再离去”模式代表:《故乡》、《祝福》、《在酒楼上》

十二、文学研究会的宗旨是什么?

答: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十三、文学研究会有什么之称?

答:有“人生派”或“为人生而艺术”的一派或“现实主义”的一派之称。

十四、创作社作家在理论上强调什么?在艺术上标榜什么?

答:1、强调文学必须忠实地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 2、标榜着“为艺术而艺术”

十五、创造社在1925年五四运动前后开始提倡什么文学?

答:前期:浪漫主义文学后期:“表同情于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

十六、冰心“问题小说”的代表作有哪些?主人公是谁?

答:代表作:《两个家庭》—主人公:陈华民、《斯人独憔悴》—主人公:颖铭、颖石、《去国》—主人公:英士、《超人》—主人公:何彬

十七、许地山具有浓郁宗教色彩的代表作有哪些?其主人公是谁?

答:代表作:《缀网劳蛛》—主人公:尚洁、《春桃》—主人公:春桃、李茂、刘向高、《命命鸟》—主人公:敏明、加陵

十八、台静农的小说集和主要小说有哪些?有什么特点?

答:小说集有:《地之子》、《建塔者》主要小说有:《拜堂》、《新坟》、《烛焰》、《负伤者》、《天二哥》

特点:1、民间性特别强,十之八九是以他的安徽故乡的人事为材料,描写宗法制度对乡村底层的精神统治,生生死死,尤为突出。 2、悲剧型的乡镇传奇,阴冷冷的故事,有着“安特莱夫式的阴冷”。 3、批判和描绘故乡愚昧习俗、麻木人性、凄凉人生,带有浓重的乡土色彩和忧郁悲哀的抒情调子。

十九、郭沫若主要的诗集和历史剧作有哪些?诗人的思想情绪有何变化?

答:主要诗集有《女神》、《星空》、《恢复》、《前茅》、《瓶》

历史剧作:《卓文君》、《王昭君》、《蔡文姬》、《武则天》

诗人的思想情绪变化情况:

1、1919—1920年,诗人情绪高涨,写下奠基之作《女神》

2、1921—1922年,诗人的情绪较前低沉,青春热情有所减弱,写下《星空》

3、1923—1925年,诗人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抛开了“泛神论”,写下《前茅》

4、从1926年起,诗人亲自投入革命中去,经历了革命胜利的喜悦与革命失败的苦痛,在革命失败后的那段时间,写下《恢复》

二十、“五四”时期,对郭沫若思想影响最大的西方哲学是什么?有何特点?答:哲学:16-18世纪西欧哲学“泛神论”特点:自我、自然、神三种元素结合在一起

二十一、郁达夫的小说被称作是什么?郁达夫有哪些主要的作品?

答:被称作“自叙传”抒情小说。

主要的作品有:《沉沦》、《茑萝行》、《青烟》、《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过去》、《迷羊》、《银灰色的死》、《茫茫夜》、《她是一个弱女子》《银灰色的死》、《南迁》、《迷羊》、《还乡记》、《杨梅烧酒》

二十二、郁达夫小说创作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1、文学作品应该是作者的自叙传,作者的经验“除了自己之外,实在另外也并没有比此再真切的事情”

2、以“自我”为原型,取材于本人的经历、遭遇、心情。

3、小说结构散文化,只求情感的真切,情节为次。

二十三、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以散文创作为主的刊物是什么?

答:《语丝》

二十四、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新诗集是什么?

答:1920年3月,胡适的《尝试集》

二十五、胡适新诗创作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提倡“诗体的解放”“作诗如作文”“诗的散文化”与“诗的白话化”统一起来,实现“诗体的大解放”

二十六、“五四”时期,冰心的诗歌代表作是什么?宗白华的是什么?他们的诗歌被称作什么?

答:冰心诗歌代表作是:《繁星》、《春水》

宗白华的诗歌代表作是:《流云小诗》

他们的诗歌被称作“小诗体”

二十七、冯至的第一本诗集是什么?他的抒情诗最大的特点是什么?鲁迅对他的评价。

答:冯至的第一本诗集是:《昨日之歌》

最大的特点是:诗歌里处处表现出艺术的节制

鲁迅对他的评价: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二十八、闻一多诗集有哪些?真正体现他新诗格律化主张的诗集是哪一部?答:诗集有:《死水》、《红烛》

体现格律化主张的诗集:《死水》

二十九、李金发的第一本诗集是什么?他有哪些主要的诗歌?他是哪一个流派的代表人物?

答:第一本诗集:《微雨》

主要诗歌有:《微雨》、《为幸福而歌》、《食客与凶年》、《弃妇》、《寒夜之幻觉》、《夜之歌》

他是早期象征诗派的代表人物

三十、前新月诗派的主要阵地是什么?

答:主要阵地是:北京《晨报副刊》上开辟的“诗镌”栏

三十一、闻一多的“三美”指的是什么?

答:“三美”指的是: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三十二、徐志摩的主要诗集有哪些?

答:主要诗集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再别康桥》、《雪花的快乐》、《沙扬娜拉》

三十三、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正式倡导的时间是什么时候?倡导者主要是哪些社团的成员?

答:1928年初,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正式倡导,倡导者主要是后期创造社、太阳社的成员。

三十四、30年代现代文学两条基本历史线索是什么?

答:无产阶级文学与民主主义,自由主义文学的各自发展、演变,构成了三十年代现代文学的两条基本线索。

三十五、革命文学论争是指什么?争论的双方是谁?

答:论争指的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

争论双方:鲁迅、茅盾的争论;创造社与太阳社

三十六、“左联”成立的时间、地点、全称。

答:时间:1930年3月2日

地点:上海中华艺术大学

全称: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三十七、鲁迅在“左联”成立大会上的讲话题目是什么?

答:题目是:《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

三十八、三十年代两大文艺思潮是什么?

答:两大思潮: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潮、自由主义文艺思潮

三十九、自由主义文学的不同流派及代表人物。

答:1、新月派代表人物:梁实秋、胡适、徐志摩等

2、京派代表人物:朱光潜、沈从文

3、自由人与第三种人自由人代表人物:胡秋原第三种人代表人物:苏汶

4、海派代表人物:张资平、叶灵风(世俗派)、施哲存、穆时英、刘呐鸥(新感觉派)、戴望舒、杜衡(现实派)

四十、京派是哪一种文学传统的继承者?京派的主要阵地。

答:京派是“五四”时期乡土小说的继承者主要阵地:以北京为中心的北方城市,刊物阵地:《骆驼草》、《大公报·文艺副刊》、《水星》、《文学杂志》

四十一、什么是海派?

答:海派是30年代以上海为中心的东南沿海城市商业文化与消费文化畸形繁荣的产物,它们依托于文学市场,既享受现代都市文明,又感染着都市“文明病”。正是对都市文明既留恋又充满幻灭感的矛盾心境,是他们更接近西方现代派艺术,有着较为自觉的先锋意识,追求艺术的变与新的一个文学流派。

前期代表作家有:张资平、叶灵风

后期代表作家有:施哲存、穆时英、刘呐鸥

四十二、茅盾的主要作品有哪些?茅盾在“五四”时期的文学主张。

答:主要作品有:

1、“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

长篇小说:《子夜》

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

短篇小说:《林家铺子》、《虹》、《霜叶红于二月花》、《腐蚀》

文学主张:采自然主义之长来改造旧文学的概念化,公式化描写,提倡法国泰纳关于文学的时代、环境、种族三成因的学说

四十三、“茅盾”的这个笔名什么时候开始用的?

答:1927年他发表第一篇小说《幻灭》时开始用的。

四十四、《子夜》的人物。

答:《子夜》的人物有:吴荪甫、赵伯韬、屠维岳、朱吟秋、吴老太爷、杜竹斋、王和甫、林佩瑶、张素素等

四十五、以茅盾为主开创的一种新文学的新模式是什么?

答:20世纪30年代一种依靠理论分析开拓形象思维的深广度的创造方法,从典型环境解释并塑造典型人物,在戏剧性强的情节中实现人物性格及其成长史的写法,逐渐成为左翼文学公认的主流,影响深远。以茅盾为首的这一类小说,被称为“社会剖析小说”。

四十六、老舍的主要作品。

答: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日》、《二马》、《离婚》、《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猫城记》

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

短篇小说:《月牙儿》

话剧:《茶馆》、《炼集》、《龙须沟》、《柳家大院》、《微神集》、《断魂枪》

四十七、《骆驼祥子》的人物。

答:祥子、虎妞、刘四爷、曹先生、小福子、孙侦探

四十八、沈从文的主要作品。

答:主要作品:

成集小说:《龙朱》、《旅店及其他》、《石子般》、《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从刘小说习作选》、《新与旧》、《主妇集》、《春灯集》、《黑凤集》

中长篇小说:《阿丽思中国游记》、《边城》、《长河》

散文:《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行散记》、《湘西》

文论:《废邮存实》及续集《烛虚》、《云南看云集》等

其他:《丈夫》、《绅士的太太》、《三三》

四十九、《边城》的人物。

答:船夫(翠翠爷爷)、翠翠、傩送、天保、顺顺、杨马兵

五十、沈从文小说创作的两个世界是什么?

答:两个世界:1、湘西世界 2、现代都市世界

五十一、30年代新诗的两大派别是什么?

答:分别是:以殷夫为前驱,蒲风为代表的中国诗歌会诗人群和以徐志摩、陈梦家为代表的后期新月派;以戴望舒为代表的现代诗派诗人群两大派别相互竞争的局面。

五十二、中国诗歌会主要刊物、代表作家。

答:刊物:《新诗歌》

代表作家:穆木天、蒲风、杨骚、任钧,臧克家

五十三、现代派的主要刊物及起点。

答:主要刊物:《现代》

起点:戴望舒创作的诗歌《我的记忆》

五十四、戴望舒的主要作品,获得的称号。

答:主要作品:《雨巷》、《我的记忆》、《寻梦者》

称号:“雨巷诗人”

五十五、卞之琳的主要作品,汉园三诗人是指哪几位?

答:主要作品:《断章》、《鱼目集》、《数行集》、《音尘集》

汉园三诗人:卞之琳、何其芳、李广田

五十六、四十年代有哪几种不同区域的文学?

答:有国统区文学、解放区文学、沦陷区文学、上海“孤岛”文学

五十七、1938年3月27日,在武汉成立了什么组织?主要刊物、代表作家以及意义。

组织: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简称“文协”

主要刊物:《抗战文毅》

代表作家:郭沫若、茅盾、冯乃超、夏衍、胡风、田汉、丁玲、老舍、巴金、郑振铎、朱自清、郁达夫、朱光潜、张道藩、王平陵

周恩来、孙犁、陈立夫为名誉理事,老舍主协“文协”的日常工作。

意义:“文协”的成立标志着30年代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自由主义文学、以及国民党民族主义文学等几种文学运动的汇流,组成了文学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包括国、共两党作家在内的大联合。

五十八、1942年5月毛泽东就延安文艺整风问题发表了两次讲话,后题为什么?答:后题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简称《讲话》。

五十九、赵树理的主要创作。

答:主要作品有:《李有才板话》、《地板》、《李家庄的变迁》、《邪不压正》、《孟祥英翻身》、《传家宝》、《小二黑结婚》

六十、简述赵树理《小二黑结婚》的艺术特色。

答:1、结构上:小说故事性强,讲究情节的连贯性和整体性

2、形象塑造方面:形象塑造继承了传统小说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a、通过语言和行动来展示人物性格 b、起绰号 c、烘托

3、口语化,个性化语言

六十一、简述“五四”文学革命的实绩。

答:1、白话文的全面推广,现代汉语的地位得以确立

2、外国文学思潮的广泛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

3、文学理论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果

4、文学创作取得了引人注目的实绩。

六十二、“五四”文学革命的意义是什么?

答:文学革命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伟大而彻底的文学革新运动。不同于历史上发生过的文学变革或文学改良。

1、在文学观念上的意义:将“文以载道”游戏消遣等种种传统的文学思想作为封建制度及思想体系的产物加以否定,表现人生,反映时代的积极的文学思想,

成为一般新文学者的共同倾向。

2、在文学内容上:体现着现代民主主义,人道主义思想,充溢着觉醒的时代精神。

3、在语言和形式上:摒除了文言文和僵化的传统文学格式,用白话写作,广泛吸收运用外国多样化的文学样式,写法,促使文学语言和形式更加适应于表现现代生活,接近人民大众,创造了既与世界文学发展相连结又具有民族特色的崭新的现代文学语言与文学形式。

六十三、简述“五四”十年文学的基本特征。

答:1、“五四”十年文学分为三个阶段:a、萌芽时期(1917年1月到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 b、发展时期(1919—1926年) c、沉寂时期(1926—1927年)

2、是理性精神的体现,是感伤情调的流行,是自我个性化的追求,是多样创作方法的尝试。

六十四、简述鲁迅《呐喊》、《彷徨》小说集中情节结构模式。

答:1、“看/被看”模式代表《示众》,小说中人物:卖馒头的十一二岁的胖孩子、赤膊的红鼻子大汉、挟洋伞的长子、秃头的老头子、梳着喜鹊尾巴似的“老妈子”、一个猫脸的人—他们既看别人,又被别人看

2、“离去—归来—再离去”模式代表:《故乡》、《祝福》、《在酒楼上》

六十五、简述鲁迅在题材方面对中国现代小说的贡献

答:贡献:开创了“表现农民和知识分子”两大主要题材。小说成功塑造了一批落后农民和艺术形象,如《祝福》中的祥林嫂,《阿Q正传》中的阿Q, 《离婚》中的爱姑。小说反映了当时农村黑暗的现实,深刻揭示了这些农民的愚昧,麻木。知识分子题材同样具有划时代意义。其形象有1、封建制度的受害者,如《孔乙己》的孔乙己,《白光》中的陈士成 2、封建制度的维护者,如《肥皂》中的四铭 3、封建制度的反抗者,如《伤逝》中的涓生和子君。小说批判了封建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六十六、“问题小说”盛行的原因是什么?

答:1、“五四”特定的时代氛围的感染,闪出思想解放的理性之光,造就了“思考的一代”。

2、受到外国文学的影响,如《新青年》上的“易易卜生专号”对问题小说,起了推动作用

3、1921年文学研究会成立,将“问题小说”推向高潮,并在“五四”前后,汇成一股创作潮流。

六十七、简述乡土小说的主要特点。

答:1、作家以批判的眼光审视故乡风习,如《菊英的出嫁》,对愚昧落后进行尖锐的批判。

2、作家往往怀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复杂情绪,描绘生于苦难而又麻木、愚昧的故乡人,同情与批判,讽刺与哀怜相互交织,形成乡土小说喜剧与悲剧相互交织的美术风格。

3、在批判和描绘愚昧风俗、麻木人性、凄凉人生时,作家依然抑制不住对故乡的眷恋,而这眷恋又与某种失落感相交织,因而小说大都具有忧郁的抒情调子。

4、乡土小说作家在集中表现农民和农村生活的体裁中尤为注重展示某个地区的山川风物和民风民俗,从而呈现出由具有地方色彩的自然环境和社会景观交融而成的特点

六十八、简述郁达夫小说的主要特征

答:1、对社会病态的描写,如性苦闷,生活苦闷,社会苦闷的描写,直接表现人的病态心理,为中国小说开辟了一个新的题材领域。

2、“零余者”形象的塑造

3、浓烈的“自叙传”色彩,“自叙传”性质

4、浓重的感伤情调,具有低沉、颓伤、感伤美、病态美的特点

5、结构散文化,抒情第一,情节第二,抒情为主,情节为次

六十九、早期第一代白话诗人的诗歌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答:1、主要用白描和托物寄兴的手法

2、在诗的形式上,表现出散文化的倾向,采取白话散文的句式

3、追求诗的内容、形式、诗风与诗中人格的“平常”

七十、郭沫若《女神》对白话诗发展的贡献是什么?

答:一方面,他的诗歌讲究自主、自由,真正冲破了旧诗的束缚,把“五四”新诗运动的“新诗解放”推向极致;另一方面,使诗的抒情本质与诗的个性化得到充分重视与发挥,奇特大胆的想法让诗的翅膀真正飞腾起来

七十一、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前新月派对中国新诗发展的贡献有哪些?答:1、在新诗与旧诗之间建立了一架不可少的桥梁

2、把创造的重心从早期白话诗人关注“白话”(非诗化)转向“诗自身”,也即“使新诗成为诗”。使中国的诗歌创作进入了一个“自觉”的时期。

七十二、简述闻一多、徐志摩为代表的前新月派主要的诗歌理论主张。

答:1、提出了“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

2、认为“和谐”与“均齐”是新诗最重要的审美特征

七十三、简述闻一多的“三美”诗歌理论。

答:闻一多的“三美”包括: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

1、音乐美:要有音律、平仄、韵脚

2、建筑美:强调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

3、绘画美:指辞藻的运用,色彩鲜明,形象性,暗含了中国传统诗歌“诗画相通”的特点

七十四、简述京派小说创作的主要特点。

答:1、文化保守主义立场。倾向于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一种中庸和谐节制的立场态度,几乎不存在攻击性、商业性、党派性的目的。

2、乡土中国和平民现实的题材。在他们的作品中主要表现乡土中国和最普通的中国人生,这就决定了他们作品有一种平民性的特点和一种怀旧的色调。对那种原本并不那么美好的农耕文明生活,做了理想化的修改,突显乡村原始生活的人性美、人情美

3、风格角度上,从容节制的古典式审美趋向

4、文体角度上,有着比较成熟的小说样式,比较成熟的抒情

七十五、简述茅盾小说的主要特征。

答:1、以茅盾为主开创了一种新文学的新模式—社会剖析小说

a、所塑造的人物形象都具有鲜明的阶级特性,而主要人物又往往是某一阶级的代表。

b、都有广阔的社会背景,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与社会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物的变化与故事的发展都是社会各个茅盾激化的结果。

c、作品都表现出作者对社会深刻的认识,具有鲜明的理性色彩。即有明确的创作意图,也有文体的提出与回答,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2、注重题材的时代性和重大性

3、在结构上追求宏大而严谨的布局。

4、茅盾小说是20世纪30年代都市文学的最早代表。

5、主要创造了民族资本家与时代新女性两个形象系列

七十六、简述老舍作品的市民形象类型。

答:在老舍的市民世界里,活跃着老派市民、新派市民、正派市民以及城市贫民等几种不同人物系列。

1、老派市民形象

这类人物身上体现的是传统文化的缺点,封建思想的劣根性。代表人物:《二马》中的老马

2、新派市民形象

通过这类人物反映西方文化的“虚荣、浅薄、堕落”,讽刺西方文化。代表人物:《离婚》中的张天真。《四世同堂》中的祁瑞丰。

3、正派市民形象(理想市民形象)

老舍早期的作品中的理想市民形象—无论是《老张的哲学》里的赵景纯、还是《二马》里的李子荣,他们都是侠客兼实干家,都是中国传统的小市民的理想。

4、城市贫民形象(底层市民形象)

代表:《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月牙儿》中的烟花女子

七十七、简述老舍作品的京味。

答:1、取材特色:写北京的胡同、四合院、大杂院、还写北京人的职业写作场所。

2、对北京心理结构的揭示

北京文化:官样文化。北京文化特征,包括讲究体面、气派、排场、追求精神上的生活艺术;讲究礼仪,性格懒散,苟安,温厚,懦弱等。

3、追求幽默

老舍的幽默,是平民的幽默,油滑,京油子,耍贫嘴。

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俗白浅易的口语。

老舍的京味带有京腔京调的原汁原味。

七十八、简述现代派诗歌创作艺术和内容的基本特点。

答:1、诗歌内容的特点:

a、表现出对时代政治的疏离感和民众生活的冷漠感

b、更多关注自身的内心世界,描写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情感方向

2、诗歌的艺术特点:

a、散文化的自由诗体

b、表现方法上,追求一种传达上的隐藏和朦胧,反对即兴创作,反对直抒胸臆,

动机在于表现自己和隐藏自己之间,使诗歌具有朦胧美、含蓄美。

c、在诗歌的审美趋向上,提倡一种“新的智慧诗”,哲理性。其特点是作者要极力避免感情的发泄,追求智慧的凝聚。诗歌本身是“情智合一”的结晶体。

七十九、简述卞之琳对中国新诗的主要贡献。

答:1、使诗歌由“主情”向“主智”转变

2、诗的“非个人化”

八十、简单分析《潘先生在难中》潘先生的形象特点。

答:形象特点:潘先生—小学校长,他患得患失、明哲保身、自私精明、苟且偷生、缺乏正义感和道德意识、张惶多疑、是一个小市民知识分子,是一个灰色的人物。

八十一、简单分析《明天》中单四嫂的形象特点及意义。

答:形象特点:单四嫂是一个不幸的人,她的不幸不仅是丧夫丧子,更表现在她的孤独与空虚。她愚昧、麻木、迷信、无知。

意义:通过对单四嫂的悲剧描写,是为了说明封建礼教对人的残害,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八十二、简单分析《伤逝》中子君的形象特点及意义。

答:形象特点:子君是一个五四时期的新青年,同时也是一个解放知识女青年,她追求婚姻的自主,追求自己的幸福。但她局限于小家庭凝固的安宁与幸福,既无力抵御社会经济压力,爱情失去了附丽,最后变得没有理想、颓废、庸俗。意义:通过对子君的描写,抨击了封建礼教和封建家长制度,告诫人们不要像子君那样停止奋斗与努力,要执着地为自由而奋斗。

八十三、简单分析《在酒楼上》中吕纬甫的形象特点及意义。

答:形象特点:吕纬甫是一个激进的青年,是辛亥革命五四时期一个青年知识分子,具有反封建的勇敢精神,但在强大的封建传统压力下和战争的失败,变得彷徨、苦闷,在颓唐消沉中消磨着自己的生命,成为无家可归的流浪者。

意义:揭露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唤醒有志青年的觉醒,进行反封建,追求自由与幸福。

八十四、简单分析《风波》中七斤的形象特点及意义。

答:形象特点:愚昧、落后、麻木、盲从、缺乏领悟

意义:反映了中国当时农民的愚昧、无知、麻木、缺乏领悟的现象,展示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封闭、愚昧、保守的沉重氛围,揭示了缺乏精神信仰和追求的“无持操”的国民性弱点。

八十五、简单分析《家》中高觉慧和高觉新的形象特点及意义。

答:形象特点:高觉慧—大胆、幼稚,是“五四”思想冲击新生的民主力量代表,是封建礼教的叛逆者,敢于对封建礼教进行反抗,没有等级观念之分,但在面对高老太爷时,表现出对封建家长的妥协。

高觉新—是一个能清醒认识到自己的悲剧命运,却又怯于行动的多余人,传统伦理道德的影响,造成他懦弱顺从的性格,在专制和压迫面前妥协屈从,内心痛苦,郁郁寡欢,逆来顺受,却不作反抗。

意义:觉慧代表“五四”青年一代追求个性解放、追求自由、敢于抨击封建道学,冲破封建牢笼的精神,鼓励青年要勇敢地把握自己的命运。并且通过高觉新的悲剧描写,控诉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对青年的残害,同时,告诫青年要以觉新为鉴,不要重蹈觉新的道路,不能向封建礼教妥协,要敢于反抗,不然就会和觉新一样成为封建的牺牲品。

八十六、简单分析《小二黑结婚》中二诸葛和三仙姑人物形象。

答:二诸葛:落后农民代表,他迷信误己,但心地善良、诚实,是一个慈祥的父亲

三仙姑:落后、愚昧、表里不一、好逸恶劳、轻浮放荡、甚至有变态的心理,是封建婚姻的受害者。

八十七、结合作品谈谈阿Q精神胜利法的具体表现以及你对精神胜利法的认识。答:具体表现:1、死要面子—在与赵太爷、假洋鬼子、以至王胡、小D的冲突中,他永远都是失败者,但他却对自己的失败命运与奴隶地位采取辩护与粉饰的态度,而沉醉于那种臆想的自尊之中:“我们先前……比你阔多啦!你算什么东西!”

2、欺软怕硬—面对假洋鬼子,一动也不动地让他棒打,而通过欺负“小尼姑”去泄愤,在转嫁屈辱中得到满足。

3、自欺欺人、自轻自贱—“我是虫豸—还不放么?”在这些都失灵以后,就自欺欺人,在自我的幻想中变现实的失败为精神上的胜利:“儿子打老子了”就“心满意足地得胜了”

认识:精神胜利法是指——弱者在强者面前得不到物质上的胜利,又不去以自强

的行动争取胜利而采用的以一种虚妄、想象的精神来安慰、缓解和冲淡心灵痛苦的方式。

八十八、试讲一讲“节制”的艺术在新月派诗人诗歌中的体现。分析冯至的《蛇》。答:新月派提出了“理性节制情感”的理论原则,是针对郭沫若的那种无节制、没有确切形成的诗风而提出的。他们要求自我控制,抒情不能无节制泛滥,他们在实践上,有客观抒情诗的创造,加强诗歌中的叙事成分。

EX:冯至的《蛇》通过借蛇的形象来写一种寂寞之情,其中,蛇的游动,蛇的形态以及有关蛇的联想,都从不同的角度有节制地揭示了无言的寂寞的内涵。

八十九、运用新月派诗歌理论分析其《死水》。

答:这首诗中,很讲究形式美,全诗共五节,每节四行,每行都用二字尺和三字尺,构成相等的字数,而且以双音词收尾,全诗节奏铿锵,富有音乐美。

全诗用形象的辞藻,语言雕绘,如“死水”“翡翠”“云霞”“桃花”等词语,形成生动的画面,富有绘画美。

全诗的诗节、诗行,以致每一行里的字,都有严格规定,整齐划一,诗体匀称,富有建筑美。体现了“和谐”“均齐”——新诗最重要的审美特征。

九十、结合老舍的作品,谈谈老舍对北京文化消极落后方面的批判。

答:老舍非常注意将市民生活方式中所体现的人生观及其文化根底加以展示。《四世同堂》里祁家老爷是北京老派市民的典型,在他身上集中了北京市民文化的“精髓”。他怯懦地回避政治与一切纷争,快当亡国奴了,还想着自己的生日。还有他的孙子祁瑞宣也是老派市民系列,不过他是比较年轻的一代,他身上体现着衰老的北京文化在现代新思潮冲击产生的茅盾和苦恼,困扰。小说正是通过爷孙两人的思想、性格、的刻画,深刻地反映了北京市民乃至整个民族的落后。

九十一、结合《边城》,谈谈沈从文的社会理想和审美理想。

答:社会理想:《边城》中,翠翠的天真纯洁在小说中表现为她的毫无心机,超出一切世俗厉害关系的爱情之中,主要是翠翠这样的纯美少女形象所提供的典型的人生样式。

审美理想:《边城》写来平实,作者把一个生活浸染在古老风俗环境中,长久将自己的爱情心理埋藏极深的小女子,写得极有诗意,这是沈从文文学观念中的“人性美”

九十二、结合作品谈谈《沉沦》中主人公“他”的形象特点及意义。

答:形象特点:“他”本是爱国青年,渴望自由,追求个***,但留学日本,遭到日本人歧视,患上了“怀乡病”。他性格内向,生性高傲,感情脆弱,孤芳自赏,于是陷入孤独,多愁善感,怀了“忧郁症”。处于青春期的他,渴望爱情,但却无法获得爱情,现实中过久的**压抑,以致他心理扭曲、变态,最终沉沦,跳海自杀。他是个由于个***和爱国情怀的受压抑,以致绝望而麻醉自己,伤害自己的典型的“零余者”形象。

意义:曲折地表现了一代青年要求自由解放,渴望祖国富强的心声,指出青年病态的制造者是病态的社会。

九十三、结合作品分析《子夜》中吴荪甫形象特点及意义。

答:形象特点:似强实弱、外强中干、具有资产阶级的两面性,既有积极的进步性,又有凶狠、残酷、唯利是图、不择手段的反动性,他有着发展中国独立的民族工业的雄才大略,有着旺盛的生命力,刚毅、顽强、果断的铁腕与魄力,具有鲜明的现代性,有现代科学管理之才,但却生不逢时,无论怎样努力,最终逃脱不了失败命运。他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民族资本家的典型形象。

意义:吴荪甫的悲剧命运正是说明了:在帝国主义统治下,中国民族工业是永远得不到发展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是永远也不可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在他身上,既表现了民族意识,又体现了资本家的阶级属性。

九十四、结合作品分析祥子的形象及意义。

答:形象:祥子是一个都市个体劳动者,他来自农村,健壮、朴实、木讷、勤快但又有保守、自私、狭窄的一面,最终完全向命运屈服,一步步走向堕落的深渊,变得懒惰、贪婪、麻木、缺德。表现在两个方面:a、生计悲剧 b、婚姻悲剧

意义:通过对祥子的描写,批判了社会现实和传统文化落后的劣根性,反映了城市过程中产生的道德沦落,因为金钱而腐蚀了的畸形的人伦关系,揭示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本质。

九十五、结合作品谈谈鲁迅对中国现代小说的贡献。

答:

1、开创了农民与知识分子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如:《阿Q正传》、《孔乙己》

2、创造了独特的小说情节、结构模式如:看与被看模式、离去—归来—再离去模式

3、艺术形式上,对传统现实的突破与创新如:《狂人日记》—日记体,心理独白、《孔乙己》—三个话剧,独幕剧式

九十六、结合作品分析高觉慧的形象及意义。

答:1、高觉慧是一个敢于反抗封建礼教、敢于与封建斗争的叛逆形象,是一个从高公馆这一封建堡垒里冲出来的大胆而幼稚的叛徒。如作品中,他痛苦地感到家是“一个狭小的笼”“是埋葬青年理想和幸福的坟墓。”他下决心不做高老太爷所期待的绅士。

2、大胆的叛逆行为,敢于反抗,敢于冲破家庭的关卡,去参加学生运动,敢于和封建势力发生正面冲突,最后义无反顾地走出家庭。

3、在爱情方面,敢于冲破门第等级观念,支持觉民逃婚,毅然向婢女鸣凤表达自己对她的爱,但也存在懦弱自私和幼稚。在反抗家庭方面,不够彻底,面对高老太爷时表现出对封建家长的妥协。

意义:鼓励有志青年去追求个性和自由,敢于冲破封建牢笼,把握自己的命运。

九十七、结合作品分析高觉新的形象及意义。

答:形象:他是一个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悲剧命运,却怯于行动,怯于反抗,放弃反抗的多余人,是封建家庭和旧礼教毒害下人格分裂的悲剧典型。

意义:通过对高觉新的悲剧描写,揭露封建制度、礼教的极端腐朽与残酷,控诉了封建礼教对青年的残害,告诫青年人不要步觉新后尘,不要向封建礼教妥协,否则将会成为封建礼教的牺牲品。

九十八、结合作品分析曹七巧的人物形象及意义。

答:形象:封建婚姻、封建伦理的牺牲品,金钱的牺牲品,是一个把自己锁在黄金里,性格变异的女人,是一个悲剧人物。她青春、健康、心地高、但长相不好,粗俗、泼辣、尖酸刻薄、得理不饶人,最终由一个封建礼教下的受害者变成一个加害者。

意义:通过对曹七巧的命运悲剧描写,控诉了封建礼教对人的残害,揭示了封建制度下畸形的婚姻对人的压抑

经过参照、审阅师兄师姐们的旧资料,综合课本、老师的课堂笔记,再结合个人的理解、同学们组织的参照资料,经本人去粗取精,加以审度,补充完善,在我们五班各位同学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把复习资料打印了出来。最后,希望经过同学们的认真复习后,大家都考出个好成绩来。让我们一起加油!!!

学委:小忠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试题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模考试卷 课程代码:0053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作家中,属于文学研究会成员的是() A.郁达夫 B.叶绍钧 C.赵树理 D.吴组缃 2.下列人物形象中,属于小说《子夜》的是() A.兰花 B.沙子龙 C.赵伯韬 D.赵玉林 3.下列小说中,深刻地说明了“在黑暗的社会里,恋爱和婚姻问题不可能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它的最终解决,不能仅靠着个性的解放”的作品是() A.《小城三月》 B.《莎菲女士的日记》 C.《围城》 D.《伤逝》 4.下列采用漫画式的夸张手法来描写人物的小说作品是() A.《华威先生》 B.《在其香居茶馆里》 C.《小二黑结婚》 D.《断魂枪》 的是() 5.下列关于小说《荷花淀》的叙述,错误 .. A.以抗日战争时期冀中人民的斗争生活为背景 B.歌颂了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美丽心灵 C.全篇洋溢着战斗的乐观主义的革命激情 D.语言华丽、具有深刻的寓意 6.下列属于诗歌《凤凰涅槃》的主要思想资源之一的是() A.唯物主义 B.泛神论 C.民族主义 D.现实主义 诗歌《死水》的特征的是() 7.下列不属于 ... A.音乐美 B.建筑美 C.悲剧美 D.绘画美 8.下列对诗歌《再别康桥》所抒发的情感的概括最恰当的是() A.抒发了因“康桥理想’’的幻灭而无限哀伤的情怀 B.抒发了诗人对林徽因的无限思念之情 C.表现了诗人对黑暗现实强烈的不满情绪 D.表达了诗人强烈地希望在康河的柔波里作一条水草的愿望 9.下列对《断章》特点的概括,正确的是() A.情感浓烈 B.格律严整 C.表露直白 D.哲理深邃 10.下列诗歌作品中,采用了以人拟物的表现手法的是()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期末考试重点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由周作人、郑振铎、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朱希祖、蒋百里、耿济之、瞿世英、郭绍虞、孙伏园、叶绍钧等十二人发起。会刊为《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等,文学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创作多以人生和社会问题为题材,特别注重对社会黑暗的揭示和灰色人生的诅咒,表现新旧冲突。写法上倾向于现实主义,重视并强调实地观察和如实描写。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2.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最初成员有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穆木天、张凤举、徐祖正、陶晶孙、何畏等。先后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作月刊》、《洪水》等十余种刊物。他们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文学必须忠实的表现作者自己“内心的要求”,讲求文学的“全”与“美”,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追求文学的美感,同时注重文学表现时代的使命,对旧社会不惜加以猛烈的炮火,后期转向提倡“表同情无产阶级的”革命文学。创作方法上倾向浪漫主义,侧重自我表现,有浓重的抒情色彩。 3.新月社:1923年成立于北京,主要成员有胡适、陈源、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多为英美留学生。最初开展戏剧活动,1925年以徐志摩为核心逐渐形成新月诗派。重要刊物有《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前期新月派提倡新格律诗,因此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他们致力于新诗艺术形式的探索,促使新诗艺术上走向成熟,创作上倡导新格律诗,对中国新诗发展有较大贡献。 4.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办有《语丝》周刊。主要成员有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刘半农、孙伏园、冯文炳、俞平伯等。语丝社的文学主张是提倡自由思想、独立判断和美的生活。多发表针砭时弊的杂感小品,以倡导这种文体而获“语丝派”的称号,创造的着重社会批评与文化批评、任意而谈的随笔文体,又称为“语丝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中国现代文学史大二下期重点考点

伤痕文学(70年代末期) 名词解释: 新时期重要文艺现象。1977年底,刘心武发表短篇小说《班主任》,深刻揭示了极左路线给青少年一代造成的严重内伤,提出“救救被‘四人帮’坑害了的孩子”这一社会问题。此后不久,卢新华又发表短篇小说《伤痕》,揭示极左路线对人的命运迫害和心灵摧残。继之,我国文坛上便相继出现了描写十年动乱给党和国家造成的灾难、着重表现极左路线给人民生活命运特别是思想心灵造成创伤的文学,被称之为“伤痕文学。” 开山之作:刘心武的《班主任》,人物形象有谢惠敏和宋宝琦 代表作:卢新华的《伤痕》、周克芹的《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第一届茅盾文学获奖作品) 反思文学 名词解释: “反思文学”是继“伤痕文学”之后在新时期出现的第二个文学思潮;代表性作家作品有,茹志娟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谌容的《人到中年》、张弦的《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张洁的《爱,是不能忘记的》、张贤亮的《灵与肉》等。作品着重对“文革”、十七年甚至更早的历史事实进行思考,从而在

意识形态、国民性等方面挖掘现实问题的根源,展开对“人”的价值的思索。 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是反思文学的起步标志,茹志鹃的小说创作风格也由清新俊逸转变为严峻 代表作有:张贤亮的《灵与肉》、《绿化树》、《男人的一半是女人》,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王蒙的《布礼》、《蝴蝶》,路遥的《人生》,高晓声的《李顺大造屋》,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古华的《芙蓉镇》,谌容的《人到中年》(讲述了中年知识分子的待遇问题,代表人物是陆文婷,还描写了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马列主义老太太”——秦波的形象)改革文学 名词解释: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许多作家开始把目光由历史拉到现实,关注现实中的改革发展,形成了风行一时的“改革文学”;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被公认为“改革文学”的开篇之作;着重表现对农村和城市改革出现的新气象的肯定,对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障碍和热点难点问题的思考,体现了作家对社会、时代的广泛思索。其他如高晓声的“陈奂生系列”、何士光的《乡场上》、贾平凹的《鸡窝洼的人家》、柯云路的《新星》等。 开山之作: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主人公乔光朴,乔光朴和作者其他作品中的车篷宽、高盛五、牛宏、宫开宇等

2017年4月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真题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试题 课程代码:00530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 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 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小说《潘先生在难中》结尾处叙写潘先生赞颂军阀这一细节所反映的是【】 A.小市民苟且偷安的心理 B.普通民众淳朴宽厚的秉性 C.小市民爱憎分明的立场 D.普通人坚韧顽强的生存力 A 解析:潘先生形象分析 (1)性格:刻画潘先生自私、卑琐的性格, 苟且偷安、逆来顺受的人生态度, 对其全部心思只在“四条性命,一个皮包” 的庸俗卑琐人生的批判, 体现了小市民、小知识分子灰色而卑琐人生的典型形象。 (2)形象意义:刻画潘先生的病态人生,

既是对潘先生自私卑琐人生的批判, 也是对军阀混战社会的批判。 2.小说《小城三月》中故事的叙述方式是 A.第三人称叙述 B.第一人称叙述 C.第二人称叙述 D.第一人称与第二人称叙述交织 B 3.小说《铸剑》叙事的核心线索是 A.黑衣人为眉间尺复仇 B.眉间尺为黑衣人复仇 C.眉间尺为父亲复仇 D.黑衣人为王复仇 C 4.最能体现郭沫若泛神论思想的诗篇是 A.《天狗》 B.《凤凰涅槃》 C.《天上的街市》 D.《静夜》 B 5.下列选项,出自诗歌《死水》的一组意象是 A.烂铁破铜铁罐 B.桃花菊花青荐 C.青蛙花蚊苍蝇 D.珍珠泥土青蛙 A 浙00530#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试题第1页(共7页)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 1、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究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2、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陈独秀把晚清以来的文学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3、钱玄同在致《新青年》的信中,以语言进化的角度说明白话取代文言的历史必然性,刘半农与钱玄同(化名为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 4、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从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内容,倡导新文学内容要从“肉”与“灵”的统一中去表现“人”;在另一篇《平民文学》中提出“人生的艺术派主张”,又提出“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创作准则。 5、文学革命的实绩最主要在于创作,文学革命带来文学观念、内容、语言载体、形式各方面全面的革新与解放。 【《学衡》派: 1、发起人及时间地点:1922年,南京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创办了《学衡》杂志,因诸人观点态度相近,被称为《学衡》派 2、主张:尊崇中国的古圣贤者,以融贯中西古今的姿态,标榜“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思想稳健保守,是“穿西装的复古派”。 3、代表作: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吴宓、胡先骕《论新文化运动》《评<尝试集>》】(3)新文化阵营与章士钊《甲寅》上的复古论调的论争。 13、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 (1)自晚清以来的被压抑着的现代性获得了最大的生机,形成了新的文化与文学观念,开创了新的主题领域与人物形象谱系; (2)五四文学革命全面革新文学语言、文体形式,奠定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基本审美价值取向和多元并存的接受心理基础; (3)五四文学增添了世界维度,建立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的密切关系,自觉的借鉴、吸收外国文学及文化的营养,形成了面向世界而又有本土特点的开放性现代文学; (4)五四形成的现代作家队伍是以后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创作的主体力量,这批作家和他们开创的文学内容及形式形成了新的现代传统,这一传统的赓续是文学现代性的基本保证。第二章20年代小说(一) 1、问题小说代表作家:叶绍钧、许地山、冰心、王统照、庐隐等 (1)冰心:“爱的三部曲”《超人》、《烦闷》、《悟》,其中《超人》(1921)标志着冰心对社会问题开出了她的“药方”,这就是“爱的哲学”(爱、童心、自然是“爱的哲学之鼎的三足”)(2)庐隐:中篇《海滨故人》《或人的悲哀》;短篇《丽石的日记》;长篇《象牙戒指》《女人的心》《归雁》《云鸥情书集》《庐隐自传》等,风格感伤,基调悲戚,与郁达夫同为新文学抒情小说开拓者。 (3)王统照:最重要的长篇小说《山雨》(1933) (4)叶绍钧:20年代出版了《隔膜》《城中》等5个短篇小说集;《倪焕之》(1928)是其唯一长篇小说,显示现实主义趋向,被誉为“扛鼎的工作”。 叶绍钧小说以灰色人生的冷静观察和客观描写,表现了写实主义特征。同时与讽刺兼备,是叶绍钧对小市民知识分子用笔的基本特色。 叶绍钧还是现代中国童话的开山者。鲁迅对其评价:“叶绍钧先生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出了一条自己的创作的路的。”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复习资料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资料 一、填空题1?、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标志前期最高成就。 2、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3、沈从文是京派小说的领衔者,《边城》是一个怀旧的作品,一种带着痛惜情绪的怀旧,一部带“牧歌”情味的乡土小说。?4、曹禺生命三部曲《雷雨》《日出》《原野》。?5、赵树理《小二黑结婚》。 6、丁玲前期代表作《沙菲女士的日记》,后期代表作《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二、名词解释 1、新文化运动------1917年,《新青年》由上海迁京。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这场文学革命在中国文学史上树起一个鲜明的界碑,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其本质上是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并于1919年借“五四”运动将整个新文化与新文学运动推向高潮。 2、问题小说------1919年初,《新潮》杂志创办。当时全社会都来探究“人生究竟是什么”这样严肃的问题,读者要求小说能尖锐地提出他们所关注的各类社会问题,也并不企望文学一定给予多么明确的回答。罗家伦的《是爱情还是痛苦》、俞平伯的《花匠》、叶圣陶的《这也是一个人?》等,显露了“问题小说”的端倪。冰心在《晨报副刊》上发表《斯人独憔悴》等,正式开创“问题小说”的风气。到1921年文学研究会成立,公开倡导文学“表现并且讨论一些有关人生一般的问题”,更将“问题小说”的创作引向高潮。其形成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作为思想启蒙运动的“五四”本身,闪出思想解放的理性之光,它造就了“思考的一代”。其次其出现受到欧洲、俄国表现社会人生为主的直接刺激。特征:它流行的时间不长,却是典型的“五四”启蒙时代的产物。其探问人生的终极,关顾每个人的人生价值、生存真谛,比较形而上些,“虚”些。作者的生活视野还比较狭窄,题材局限于小知识分子的生活圈,大部分作品从一般的社会命题出发,结合了一点生活经验,真正从刻骨的生命体验入手,用力开掘的作品尚不多,概念化、简单化。 3、三美------闻一多“新诗格律化”的主张,鼓吹诗的“三美”,即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音乐美强调有音尺,有平仄,有韵脚;建筑美强调有节的匀称,有句的均齐;绘画美强调诗画相通。 4、语丝派------以1924年创刊的《语丝》杂志为创作集结地,鲁迅和周作人都是“语丝派”的核心作家。他们坚持思想革命,主要成就是短小犀利的杂感,其批评的文字中“富于俏皮的语言和讽刺的意味”,是所谓的“语丝文体”。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要催促新的产生,对于有害于新的旧物,则竭力加以排击,----但应该产生怎样的'新',却并无明白的表示,而一到觉得有些危急之际,也还是故意隐约其词”。 5、后期新月派------是前期新月派的继续与发展。它以1928年创刊的《新月》月刊新诗栏及1930年创刊的《诗刊》季刊为主要阵地;其基本成员除前期新月派的徐志摩、饶孟侃、林徽因等老诗人外,主要有陈梦家、方玮德等南京中央大学学生为基干的南京青年诗人群,以徐志摩为主要旗帜的。其创作主张:“单讲外表的结果只是无意义乃至无意识的形式主义”,“一首诗的字句是身体的外形,音节是血脉,'诗感'或原动的诗意是心脏的跳动,有它才有血脉的流转”,仍然采用了“内容”与“形式”的二分法,其重点的转移是明显的。这同时就意味着对闻一多所坚持的“格律是艺术的必须的条件”的立场的一种松动。要回到内心世界,回到诗的艺术世界中,强调抒情诗的创造。 6、新感觉派------30年代在上海都市读者群中风靡一时,是第二代海派,是中国最完整的一

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1 双簧戏:1、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这场“文学革命”、“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2、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再由刘半农写答信王敬轩的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 2 文学研究会:被称为“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流派1921年成立于北京,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代表作家:周作人、茅盾、叶圣陶、许地山、朱自青、冰心等。重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理论主张: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主张和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主要贡献:它承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成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占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3 创造社:1921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发起人有郭沫若、郁达夫、成仿吾等。主要刊物:《创造季刊》《创造周刊》《创造日》。理论主张:尊自我,重主观,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强调文学的本质是感情;强调灵感在创作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浪漫主义特征。 4 新月社:1923年成立,主要成员有胡适、徐志摩、闻一多等,都是欧美留学生。重要刊物:《晨报副刊》《诗镌》《新月》(后期)闻一多发表《诗的格律》的理论文章,提出诗歌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以闻一多、徐志摩为首的新格律诗的创作,称为“新月诗派”。 5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以创办《语丝》周刊而得名。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钱玄同、林语堂等。文艺思想接近于文学研究会。《语丝》多发表杂文、小品、随笔,形成生动、泼辣、幽默的语丝文体,对中国现代散文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鲁迅说《语丝》的基本特色是“任意而谈,无所顾忌”。 6 简述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小说形式的个性,以白话代替文言。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开始向现代化迈进。 7 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鲁迅的小说集《呐喊》、《彷徨》奠定了新文学的现实主义基础。现代最早、成员最广的新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其文学思想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理论上对文坛发生了重要影响;创作方面,创作了许多现实主义小说,有反映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除文学研究会外,当时影响较大的语丝社,基本倾向也是现实主义。欧美现实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在这时期得到大量翻译。 8 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异军突起的创作社,拥有一批创作力旺盛的作家,主干人物有郭沫若、郁达夫等。在创作方面有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集《女神》、郁达夫的《沉沦》。当时最重要的新诗流派之一的新月诗派,就诗歌的主要倾向而言,是浪漫主义的。徐志摩《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欧美重要的浪漫主义作家及其代表作品,这时期也被大量翻译。 9 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的特征:中国作家的大多数,选择和接受的主要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但又常吸收现代主义的某些因素于其创作中。象征诗人首推李金发,象征诗的特点:朦胧、含蓄、暗示。无产阶级文学: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

现代文学作品选试题

一、填空 1曹禺,原名万家宝,字小石,在清华读书时有“小宝贝儿”的绰号。代表作《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 2 赵树理,现代著名小说家、人民艺术家。代表作《小二黑结婚》《灵泉洞》。 3丁西林(1893-1974)中国剧作家、物理学家、社会活动家。独幕喜剧《三块钱国币》,《一只马蜂》,《压迫》。 4茅盾,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和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主要作品《子夜》,《蚀》,《林家铺子》。 5现代文学家、出版家、翻译家。同时也被誉为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是20世纪中国杰出的文学大师、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代表作品《家》、《春》《秋》。6鲁迅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三、人物形象 1、《祝福》中的“我”是什么样的人?是不是鲁迅? 小说中的“我”是贯穿故事始终的叙述者,是经过作者典型化的艺术形象,不能看作是作者自己,但是“我”在许多方面表现了五四时期鲁迅的思想。鲁迅正是通过“我”来表现对祥林嫂的同情和对封建礼教的控诉的。 “我”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是一个具有民主主义思想并富有正义感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憎恶旧社会,同情被压迫者,这是“我”的性格中的主要方面。“我”的性格中也流露了某些软弱无力和无可奈何的自我解嘲,说明作为一个革命民主主义者,他已意识到吃人的旧社会非推翻不可,却还没有明确找到推翻它的力量和道路。 2、分析周朴园这个人物形象 周朴园是一位既有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思想,又有封建专制思想的新兴资本家形象。他的性格特征,主要是通过他与侍萍、蘩漪两位女性形象以及他与鲁大海等人物的关系表现出来的。周朴园与侍萍的关系以及感情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以前一般认为,周朴园从一开始就只是封建家庭的纨裤子弟,他与侍萍的关系充分暴露了他虚伪的本质,他的行为也就是“始乱终弃”的典型,先诱骗了侍萍,后又为了与门当户对的小姐结婚而抛弃了她,只是当他知道侍萍投河自杀后才为了自己的良心而产生了忏悔之情。但现在一般认为,周朴园在年轻的时候也是受新思想影响的年轻人,也曾有过想挣脱封建家庭的束缚,要追求自由恋爱和婚姻的理想,因此,他对侍萍的爱是有过真情实感的,只是同《家》中的觉新等许多封建家庭的子弟一样,性格中也有懦弱的一面,不能与自己出身的阶级彻底决裂,最终又回到封建的阵营之中,背叛了侍萍,也背叛了自己的理想。因此,他对侍萍的思念也不能就说是一种虚伪的表现。而当侍萍出现在他面前时的翻脸,也正是他不敢面对现实,也不想改变自己现状的懦弱的表现。作家通过周朴园与侍萍的关系,主要考察了他的历史,而通过他与蘩漪的关系,则集中展示了他在现实中作为一个封建专制家长的表现。而他与鲁大海,以及与鲁贵等人的关系,又从不同的侧面补充了他作为一个资本家的本质特点。 3、侍萍 侍萍是《雷雨》中的一个人物。她是旧社会的下层妇女。她纯朴善良、顽强有骨气,在她一生的遭遇中,集中表现了下层妇女所受的深重苦难。周朴园对她始乱终弃,她投河自尽遇救。三十年来她顽强挣扎生存,嫁给了周家的下人鲁贵生了女儿四凤。她的心愿是女儿决不能重蹈自己的路。当重新遇周朴园后,有骨气的撕碎周朴园想赎罪的五千元支票,决定立即带四凤走。当她知道周萍和四凤的关系后,决定让他们走,走的愈远愈好,并且永远不要回来。她把这一切都归罪于命运。侍萍身上集中了很多不幸,但她从来不想这些不幸的根

《中国现代文学史》汇总

《中国现代文学史》概要 (这里是详细讲稿,突出重点,内容精当,有完整练习和全部答案,后有模拟题) 第一章1917~1949年的文学运动和文学思潮 学习本章的目的与要求 本章综述了1917年文学革命开始至1949年9月30日止的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状况,对三个时期现代文学的流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描述。通过本章的学习,应对现代文学发展概况有基本的了解。对每个阶段重要的文学现象、文学论争、文学流派及思潮状况要重点掌握。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兴起(1917~1920) 文学革命开始于1917年。它是晚清文学改良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晚清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梁启超、黄遵宪等人发起的诗界革命;梁启超倡导的小说界革命、文界革命,裘廷梁等的白话文运动。 文学革命的发生历背景及其过程。1915年9月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开始。《新青年》反对旧思想旧道德、提倡新思想新道德,思想启蒙运动如火如茶展开。1917年1月,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发表,2月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发表,文学革命由此兴起。钱玄同、刘半农纷起响应,周作人《人的文学》、《平民文学》确立文学革命的方向,鲁迅《狂人日记》发表,震惊文坛。 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了“八事”主张,以进化论的眼光断定白话文学为中国文学之正宗,并旗帜鲜明地反对拟古主义和摹仿主义创作风气。胡适在《建设的文学革命论》中提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为建设新文学的宗旨。胡适的《尝试集》是第一部白话新诗集。他的《终身大事》是最早的白话戏剧。 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提出文学改革主张。他的态度比胡适更为坚决。在《本志罪案之答辩书》中,他表明了鲜明的政治及文学立场。 周作人1918年发表了《人的文学》,反对封建的非人的文学。他的《平民文学》则强调了新文学应以表现普通人的真挚的思想情感为主,标志着人生派文学的发端。 1917~1920年文学革命时期的文学思潮,以现实主义为主潮,浪漫主义也有所发展,代表人物是郭沫若,现代主义掺杂其中。 “五四”时期的封建复古主义思潮的代表人物是林纾(琴南)。1919年,他发表《致蔡鹤卿书》,攻击新文化运动,又发表小说《荆生》,《妖梦》影射和攻击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蔡元培在《答林君琴南函》中提出了著名的“思想自由原则”和“兼容并包主义”。 文学革命是一场彻底反封建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革命,它实现了文学内容和形式的双重革新,使中国文学从禁锢束缚状态走向开放。开创了中国文学一个崭新的时代。 第二节新文学社团的涌现和多元的文学新思潮 1921年以后,文学革命篷勃发展,社团和报刊大量涌现。 1912年文学研究会成立,是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社团,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社团,其主要文学主张是积极提倡“为人生”的文学和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对新文学产生了巨大影响。 1921年创造社成立,是文学革命中出现的最大的浪漫主义社团。在文艺思想上倾向于浪漫主义,提倡文学无目的论,反对文学的功利主义。1925年后,创造社转向提倡革命文学。1923年成立的新月社也是一个浪漫主义的社团。1926年,徐志摩、闻一多在《晨报副刊·诗镌》上提倡新格律诗,提出“三美”主张,后被称为新月诗派,他们使中国新诗走上了较为严谨的发展道路。1928年以后的新月派提出“健康”与“尊严”的原则,与左翼文学发生论争。 语丝社成立于1924年,主要成员有鲁迅、周作人、林语堂等,致力于现代白话散文的创作。

中国现代文学史重点知识点总结.

大学现代文学史分析题 1、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重要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各个阶段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 一般把1919前后到1949年之间的大约30年的文学发展称为中国现代文学史。 1)1917-1927年,五四文学运动时期。文学革命开端时间,开创性的作品: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鲁迅《狂人日记》、郭沫若《女神》、胡适的白话新诗,戏剧、小品散文的出现,最早的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现实主义)、创造社(为艺术、浪漫主义),特点:奠基性,开创性。 2)1928-1937年,开始的标志是革命文学运动的开始。创造社、太阳社于1928年正式发起革命文学运动,革命文学标志现代文学从艺术形式到思想内容的深刻变化。重要内容:(1)左翼革命文学的发展,集中出现了一批革命文学的作家作品,左联五烈士、东北作家群、蒋光慈、叶紫、鲁迅后期、茅盾前期的创作,都看作左翼时间的创作。(2)左翼之外,风格独立、卓有特色的艺术大家有:巴金、老舍、沈从文、曹禺等。特点:从思想到艺术都进入成熟阶段,整个文学创作呈现繁荣、复杂、多元的格局。 3)1938-1949年,开端标志:抗战爆发进一步深化的阶段。特点:(1)抗战爆发,形成全国规模的抗战文艺运动,使现代文学又出现一次深刻的变化,抗日救亡成为压倒一切的主题,现代文学密切配合社会发展。(2)由于政治变化,出现国统区、解放区。解放区与国统区已经是不同的社会制度,解放区已经是不同于国统区的“新天地”,局面更复杂,流派更多。关键字:抗战文艺运动、国统区、解放区。(内在联系我没有写,再听录音) 4、以郁达夫、萧红、沈从文、孙犁等人为例,论述分析现代作家在追求小说的散文化和诗化方面有哪些共同的特色和个性的差异? 几个人的小说的共同点:不注重情节的连贯,不注重故事的完整,情节淡化。不同点:‘郁’以情绪的流动结构作品,感情的放纵,听任感情的宣泄,抒情方式不讲究节制,不注意分寸,是非常外在的,不含蓄的。如《沉论》;从郁到孙,抒情表现在小说这种文体上,有一重要特点,即小说的散文化,故事性不强,不以情节取胜,而重在抒情。‘萧’主要是着力描写散点的透视的,是零星的感受,有奔放的一面,也有内在的一面,处于前二者之间,如《小城三月》;‘沈’精心构造了一个田园牧歌、诗一样的王国,在结构上大幅度跳跃,善于采用虽断若续的表现方法;到孙梨的笔下,小说的散体化与诗化已经进步了许多,达到了一种融合,一种更高的意境,进一步开拓了小说文体的空间,使其更宽阔,更自由,融叙述、抒情、议论为一体,结构灵活,讲究节制的美,讲究分寸,如《荷花淀》。 5、简单叙述丁玲和张爱玲的小说各自在哪些方面达到了对时代社会的深刻揭示? 二人都以思想深度见长。但深度的视角不同。‘丁’对社会问题分析(包含阶级)表现思想的深度大胆。‘张’对人性的分析显示出其深度,来源于对生活痛惜的体验。她们都擅长于对人物内心深处的描写,擅于把人性放在心里深处来表现。丁玲表现的是农村中的阶段关系,写的是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农民夺取土地和长久拥有土地之间的问题,农民自我阶级间的斗争,丁玲就是在后一个问题上看得最深刻最准确,显示了独立而深刻的思考,达到了一个很

2020年4月浙江自考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试题 课程代码:10004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人必生活着,爱才有所附丽”,语出鲁迅小说《_________》。 2.《断魂枪》刻画了老拳师_________形象。 3.在《菉竹山房》中,作者竭力渲染阴森恐怖的气氛、收到出奇制胜的艺术效果的情节是_________。 4.废名的《桃园》塑造了一个对美的渴望与追求的十三岁小姑娘_________。 5.“算作是向一个阶级的告别词”的诗是《_________》。 6.闻一多是我国最早提倡新诗_________化的诗人。 7.叶圣陶对《雨巷》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 8.《鹰之歌》中女友说:“鹰能在黎明里飞,也能在_________”。 9.《蛇与塔》中说,“祭塔”是中国老百姓“_________的观念所产生的创作”。 10.《屈原》第五幕第二场出现的屈原的抒情独白《_________》,是光明的颂歌,也是声讨黑暗的战斗檄文。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1.鲁迅笔下的未庄出自( ) A.《祝福》B.《孔乙己》 C.《阿Q正传》D.《伤逝》 12.《李有才板话》是_________的作品。( ) A.叶圣陶B.路翎 C.沈从文D.赵树理 13.华威先生在演讲中屡屡强调要“认定一个领导中心”指的是( ) A.国民党蒋介石B.中国共产党 C.抗日群众团体D.华威先生的领导 1

中国现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上)

丁西林剧作特色 (1)独特的戏剧观念。着意于对世态人情的含有温情的微讽,追求和谐、互补和相对的合理性。(2)对“欺骗”、朦胧与多义的嗜爱。(3)别出心裁的结构。其戏剧的结构通常采用“二元三人”模式。(4)机智、简洁、幽默的戏剧语言。 中国现代文学史 导言中国文学现代化的发生 1、文学史,就是在创作主体、创作对象(文学形象)、接受主体(阅读与批评)的三个层面上,实践与表现着对人的不断发现。 2、“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等革命观念都是有梁启超倡导的。 “诗界革命”在梁启超1899年的《夏威夷游记》中提出。 “小说界革命”在梁启超1902年的《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提出。 3、清末小说四大杂志《新小说》、《绣像小说》、《月月小说》、《小说林》。 4、民初小说以鸳鸯蝴蝶的言情结合休闲通俗的《礼拜六》风格为主流。 民初言情小说的代表作:徐枕亚《玉梨魂》 鸳鸯蝴蝶派作家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五虎将”):徐枕亚、李涵秋、包天笑、周瘦鹃、张恨水,其作品“四大说部”《玉梨魂》、《广陵潮》、《江湖奇侠传》、《啼笑因缘》 第一章五四文学革命 1、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究文法、不作无病之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2、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陈独秀把晚清以来的文学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3、钱玄同在致《新青年》的信中,以语言进化的角度说明白话取代文言的历史必然性,刘半农与钱玄同(化名为王敬轩)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双簧信”。 4、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从人性、人道主义的角度来要求新文学的内容,倡导新文学内容要从“肉”与“灵”的统一中去表现“人”;在另一篇《平民文学》中提出“人生的艺术派主张”,又提出“以真为主,美即在其中”的创作准则。 5、文学革命的实绩最主要在于创作,文学革命带来文学观念、内容、语言载体、形式各方面全面的革新与解放。 6、20年代的三次文学论争: (1)1919年3月,北京大学旧派人物刘师培、黄侃等人办《国故》杂志,与《新青年》、《新潮》相抗衡,近代翻译文学家先驱林纾,旧文学观念顽固,视文学革命为洪水猛兽。 (2)1922年,新文学阵营与《学衡》派进行了斗争。 【《学衡》派: 1、发起人及时间地点:1922年,南京东南大学的梅光迪、胡先骕、吴宓等创办了《学衡》杂志,因诸人观点态度相近,被称为《学衡》派 2、主张:尊崇中国的古圣贤者,以融贯中西古今的姿态,标榜“昌明国粹,融化新知,以中正之眼光,行批评之职事”,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思想稳健保守,是“穿西装的复古派”。 3、代表作:梅光迪《评提倡新文化者》;吴宓、胡先骕《论新文化运动》《评<尝试集>》】(3)新文化阵营与章士钊《甲寅》上的复古论调的论争。 7、文学研究会:(受俄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影响)

200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试题

200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现代文 学作品选试题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题后的括号。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春末闲谈》中用作喻体来揭露反动统治者的麻痹术的动物是() A.蜘蛛 B.青虫 C.螟蛉 D.细腰蜂 2.下列属何其芳创作的作品集是() A.《画梦录》、《翦拂集》 B.《夜歌》、《画梦录》 C.《泥土的歌》、《画梦录》 D.《雅舍小品》、《预言》 3.在鲁迅小说《铸剑》中,与国王有杀父之仇的人物是() A.宴之敖 B.眉间尺 C.王后 D.黑色人 4.塑造了曹七巧这一人物形象的作家是() A.丁玲 B.张爱玲 C.丽尼 D.冰心 5.下列作品中,属于自传体小说的是()

A.《祝福》 B.《呼兰河传》 C.《围城》 D.《边城》 6.朱自清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行文线索是() A.天气变化 B.作者的想象 C.桨声灯影 D.作者的情绪 7.著名的抒情独白《雷电颂》出自() A.曹禺剧作《雷雨》 B.郭沫若剧作《屈原》 C.曹禺剧作《日出》 D.郭沫若剧作《虎符》 8.“努力!努力!/努力望上跑!”出自诗篇() A.《发现》 B.《天上的市街》 C.《山》 D.《上山》 9.散文《白马湖之冬》写白马湖的冬天,着眼于它的() A.雪 B.宁静 C.风 D.恐怖 10.下列反复抒写“我忘却忧愁而感觉奋兴”的作品是() A.《一种云》 B.《雨前》 C.《风景谈》 D.《鹰之歌》 11.戴望舒的抒情诗《雨巷》运用的主要艺术手法是() A.比喻 B.夸张 C.象征 D.拟人 12.“五四”时期小诗派的代表诗人是() A.徐志摩 B.冰心

中国现代文学1复习资料一

中国现代文学1复习资料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被誉为“五四”文学革命的宣言书与动员令的文章是写的《》。 2、鲁迅的第一篇小说是用写的《》。 3、郭沫若的《女神》三部曲包括了《女神之再生》、《》与《》三部诗剧。 4、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新诗集是的《》。 5、新诗《太阳吟》的作者是社诗人。 6、周作人的主要倡导文学革命的文章是《》,其后期散文的风格是。 7、中国新文学史上最早介绍西方话剧的团体是年成立于日本的。 8、“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出自 的诗歌《》。 9、1928年倡导“无产阶级文学革命”运动的社团主要有 和。 10、茅盾的第一部小说《蚀》三部曲包括了《》、《动摇》与《》。 二、选择题(20分) (一)单项选择(2*5,10分) 1、《什么是新文学》的作者是() A 胡适 B 陈独秀 C 李大钊 D 鲁迅 2、文学研究会成立于() A 1915年 B 1916年 C 1919年 D 1921年 3、新文学史上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 A 《倪焕之》B《黄昏》 C 《阿Q正传》 D 《冲击期化石》 4、“新月社”的盟主是() A 徐志摩 B 胡适 C 闻一多 D 朱湘 5、同名散文《浆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作者是朱自清与() A 胡适 B 刘半农 C 俞平伯 D 周作人 (二)多项选择(5*2,10分) 1、下列作家中属于创造社的有() A 郭沫若B郁达夫 C 田汉 D 鲁迅 2、下列诗歌中,属于郭沫若的有()

A 《天狗》B《匪徒颂》 C 《雪花的快乐》 D 《炉中煤》 3、《阿Q正传》中阿Q的性格特点有() A 自高自大 B 自信坚决 C 自轻自贱 D 灵活善变 4、下列作家中属于早期白话诗人的有() A 胡适 B 刘半农 C 俞平伯 D 周作人 5、下列人物中属于茅盾作品中的有() A 吴荪甫 B 潘先生 C 阿多 D 林老板 三、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20分) 1、新格律诗派 2、爱的哲学 3、社会分析小说 4、周作人 四、简述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析“狂人”的形象。 2、默写《再别康桥》的第三段,并简析该篇诗作的艺术特点。 3、比较朱自清散文与周作人的艺术特色,说明他们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五、分析题(16分): 请结合《死水》一诗说明闻一多先生的“三美”论。 复习资料一参考答案 一、(20*1) 1、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2、文言文《怀旧》 3、《湘累》《棠棣之花》 4、胡适《尝试集》 5、新月闻一多 6、《人的文学》(《平民文学》)、平和冲淡 7、1907 春柳社 8、徐志摩《沙扬哪啦》 9、后期创造社太阳社 10、《幻灭》《追求》 二、选择(20分) (一)单选(5*2) 1、C 2、D 3、D 4、A 5、C (二)多选(5*2) 1、 ABC 2 、ABD 3、AC 4、ABCD 5 、ACD 三、名词解释(5*4)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201910真题(含解析)

2019年10月全国自学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考试试题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1921年12月至1922年2月《晨报副刊》以连载的形式刊出的鲁迅小说是 A.《阿Q正传》 B.《铸剑》 C.《彷徨》 D.《狂人日记》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阿Q正传》以连载的形式发表于1921年12月至1922年2月的《晨报副刊》,小说成功塑造了阿Q这一艺术典型。P25 2.下列各项,关于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表述正确的是 A.最早表现知识分子和产业工人具有共同命运的小说 B.最早表现女性冲出家庭,实现婚姻自由的小说 C.最早表现留学生活的小说 D.最早表现北京市民日常生活的小说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春风沉醉的晚上》写于1923年,是最早表现知识分子和产业工人具有共同命运的小说。小说里的“我”和女工人陈二妹同住在贫民窟里,两人由相识、猜疑最后走向相互了解相互同情。P34 3.小说《萧萧》描述的生活场景所在地城是 A.东北农村 B.江南农村 C.湘西农村 D.广州郊区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萧萧》写于1929年,表现的是湖南湘西农村的生活场景。小说塑造了萧萧这一悲剧的形象。P52 4.小说《春蚕》揭示造成农村经济崩溃的根本原因是 A.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压榨和盘剥 B.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压垮民族工业经济 C.民族资本家对农村自有经济的破坏 D.农民自身的懒惰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春蚕》反映了“一·二八”战争后江南农村经济凋敝、农民貧困化的现实,形象地揭示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压垮民族工业经济,是造成农村经济崩渍的根本原因。P65 5.被茅盾称赞为“冷静地谛视人生,客观地,写实地,描写着灰色的卑琐人生”的作家是 A.废名 B.路翎 C.台静农 D.叶圣陶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茅盾曾称赞叶圣陶:“冷静地谛视人生,客观地,写实地,描写着灰色的卑琐人生。”借助人物自身动作和心理过程,在冷静的描写中寄寓着讽刺、批判的含义,这是小说的另一艺术特色。P44 6.小说《断魂枪》中,王三胜的性格特征是 A.固步自封,偏执狭隘 B.豪爽磊落,与时俱进 C.争强好胜,目光短浅 D.老成持重,处事周全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王三胜是沙子龙的大徒弟,性格外露,争强好胜,是其性格的主要特征。他对武艺没有超功利的追求,只是拿武艺混饭吃,当武艺“被狂风吹走了”之后,他便在土地庙拉开了场子,练起了武艺,但不白练。他对沙子龙由崇拜、吹嘘到后来的贬低、蔑视,目的都是为了自己。对沙子龙前后态度的变化中表现了他们肤浅短视的一面。P86 7.小说《小城三月》中翠姨的性格特征是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研究》期末复习题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研究》期末复习题及答案(六)论述题部分 答案不得少于1000字。在答题时应做到:论述清晰明确,举例具体恰当,文字优美流畅,逻辑清楚明了,不能完全照抄教材中的观点和内容,必须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1.阿Q这样的乡村流氓无产者对革命的危害性,在鲁迅笔下只是一种潜藏的威胁,却被他不幸而言中。“据我的意思,中国倘不革命,阿Q便不做,既然革命,就会做的。我的阿Q 的运命,也只能如此,人格也恐怕并不是两个。民国元年已经过去,无可追踪了,但此后倘再有改革,我相信还会有阿Q似的革命党出现。我也很愿意如人们所说,我只写出了现在以前的或一时期,但我还恐怕我所看见的并非现代的前身,而是其后,或者竟是二三十年之后。”请问,你怎么看阿Q式的流氓无产者对于革命和社会的危害? 2.《狂人日记》中的“狂人”是率先觉醒的时代新人,但是,在白话正文前的文言小引中,鲁迅为什么却要讲他病愈后“赴某地候补”? 3.在鲁迅的作品中,经常可以看到冷峻彻骨的自审。比如在《在酒楼上》和《孤独者》这两部小说中,鲁迅都是把自己一分为二,用“我”的目光审视另一个自我。请问,你是如何看待和理解鲁迅这种自审的? 4.“幻灯片事件”对鲁迅的心灵创伤一定是太深重了,对看客,对示众,鲁迅是一写再写,接二连三。在《示众》中,夏日炎炎的街头,无聊的看客成了作家描述和讽刺的主角。在《肥皂》中,四铭先生在街头充当了一回看客,看孝女乞钱,又听了别的看客的风言风语,淫欲萌动,特意买了珍贵的肥皂回家。在《阿Q正传》中,阿Q被游街示众,看客们的眼神,让他想到了狼的眼睛。在《祝福》中,祥林嫂在丧子之后,反复地述说儿子阿毛死于狼口的不幸,周围的人们,始则好奇,诱导她来述说,继则冷淡,不愿再理睬她,终则厌弃,纷纷避她而去,甚至嘲弄她。“狂人”周围的人们,兄长、医生、乡邻,都有意无意地参与了对他的迫害。魏连殳的遭遇,在为祖母办丧事时周遭人们的关注和预测,他“发迹”之后无聊小报的窥探和吹捧,足以令人扼腕。《风波》呢,更是一群无知民众对时代风云的一种盲目的远观了。对此,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 5.《故事新编》中的《补天》、《理水》、《非攻》,把炼石补天的女娲、治理水患的大禹和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墨子,能够直面灾难、进而以实干态度和奉献精神克服灾难的伟大精神,进行了现代意义上的重建;对那在大的灾难来临之际,只知逃避远遁,标榜洁身自好而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则在《采薇》中予以辛辣的嘲讽。《铸剑》表达了嫉恶如仇、反抗权势,不惜与之同归于尽的愤怒之情。《起死》则戏谑了齐生死泯是非的庄子。《奔月》描写的是射落九日、也射杀封豕长蛇的羿的故事,不过,故事开始时,羿最辉煌的时期已经过去,他仍然壮心未已,可是世间已经没有值得他一展神力的野兽,连野鸡野兔都被他灭尽了。妻子嫦娥因为每天只能吃乌鸦肉的炸酱面抱怨不休,常来他这里偷师学艺的逢蒙在半路上暗算他,那些受到他的恩惠的百姓也被逢蒙所蛊惑,将他的功绩都记在了逢蒙头上。请问,在鲁迅的小说中,《故事新编》具有什么特殊的地位? 6.《沉沦》叙述一个留学日本的中国学生,在忧郁苦闷中的堕落和自戕。“他”热爱自然,热爱诗歌,经常手捧一部诗集在原野上徜徉;“他”向往爱情,公开宣称知识和名誉都不要,只要真心的异性的爱。但是,心灵的稚拙(看到穿红裙的女学生,同行的日本同学就上前调笑,“他”却怯懦紧张得说不出话来),身体的病弱(“他”自认有忧郁症,又因为手淫过度而自感倍加衰弱),内心的孤独(“他”无法协调与周围的中国同学和日本同学的关系),兄弟的反目(“他”与在北京的兄长的决裂),青春期的性苦闷,以及弱国子民在日本帝国遭受的冷眼歧视,使得“他”情绪低落,日渐颓唐。作品中以前所未有的坦诚和大胆,描写了“他”在欲望冲动下一次又一次地自慰,偷窥房东家的女儿沐浴,直到步入日本的妓院寻欢;但是,每一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