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测井技术发展的几点意见

关于我国测井技术发展的几点意见

曾文冲

(胜利石油管理局)

摘要

曾文冲.关于我国测井技术发展的几点意见.测井技术,2002,26(1):1~5

测井学科的发展与创新,没有其它捷径,只有依赖于岩石物理学和油藏物理学基础研究的加强,依赖于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的突破。精细描述井及其周围地层的地质特性,是测井技术固有的优势,而横向探测能力不足,则是它的传统弱势,因此,发展井间测井技术是当今技术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向。

关键词: 测井技术 发展 地层评价 方法研究 横向探测 技术升级 中国

ABSTRACT

Z eng Wenchong.On China’s Logging T echnology Developments.W LT,2002,26(1):1-5

Progress and innovation of logging technology only depend on the basic researches of petrophysics and reserv oir physics as well as on achievements of physical and numerical m odelings.Logging technology has its intrinsic advantage in fine descriptions of wellbores and their surrounding media,yet it is not g ood enough for transverse investigations.S o,developing crossνwell logging technology becomes m ore im portant this day.

Subject T erms:well loggi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formation evaluation methodology

transverse investigation technology upνgrade China

 

测井评价目标的提升与深化

1.以搞清油藏地质特征为目标,实现储层与油藏地质特性的整体评价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测井新技术的支持下,我国不少油田出现了一批具有突破意义的测井评价成果,即通过一口或数口关键井的精细解释,基本搞清油藏的构造、储层特性、裂缝以及油气分布的整体地质特征。例如,通过桩古13井的精细解释,取得桩西碳酸盐岩潜山油藏构造特征及油气分布的突破性认识;通过郑14井的精细解释,基本搞清王庄油田岗片麻岩潜山油藏的裂缝分布、储层模型,确定油水界面和布井方式;通过温泉1井的测井分析,为搞清川东温泉井区的高陡构造形态提供直接的依据等等。成功的评价实例告诉我们,要把关键井的精细解释尽量定位在以搞清油藏主要地质特征这一目标层次上,通过搞好关键井的精细解释,努力实现储层和油藏特性的整体评价。

2.油气层的识别与评价是测井地层评价的核心

当前要针对我国复杂的地质特点,解决好复杂岩性和复杂储层的油气评价。可以这样认为,如何发挥现有技术的优势,并努力去开发受岩性及地层水矿化度影响甚小的复电阻率测井技术,同时对电阻率测井方法进行必要的改善,那么,目前困扰测井油气评价的疑难课题基本上都将得到较好解决,在裂缝性储层的油气识别方面也会有较大突破。

3.努力提高成像测井分析与应用水平

当前,要把构造、沉积相、裂缝与地应力的测井分析规范化,如同测井油气评价那样,形成完整、有效的评价模式,确定相应的分析内容和配套的解释方法,切实提高成像测井资料分析的成熟度。

4.实现多学科协同,提高发现油气藏和迅速搞清油气藏特性、规模和采收状态的能力

必须把测井的单井分析与多井解释纳入石油工业上游领域的3大配套技术之中,即①以资源评价为目标的三维盆地模拟,重点开发生油岩评价的测井方法;②

?

1

?

 第26卷?第1期 曾文冲:关于我国测井技术发展的几点意见 

以描述油气藏特性为目标的三维油藏表征技术,重点完善测井的静态与动态描述的评价模式和配套技术;③以分析油气藏的生产特征和采收动态为目标的三维数值模拟技术,重点完善测井水淹层评价、动态监测和确定套管井饱和度、剩余油分布技术。

此外,针对测井评价经验性强的特点,利用当代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着手开发“知识管理系统”。

新技术开发与常规技术的优化并举

成像测井实现了以井为对象的二维或三维空间测量,并对测量结果以具有三维模拟性质的二维可视图像进行显示,能对地层非均质性作出响应,从而大大增强人们有效理解、运用这些信息和数据的能力,有利于为地质与工程决策提供最佳答案。因此,新一代测井技术的应用是对测井评价目标的提升和扩展测井地质、工程应用的有力推动,同时也意味着三维岩石物理研究工作的起步。但它尚未形成基本的成像测井系列,处理与解释方法的开发明显滞后于仪器方法的发展。

本文拟就如何实现我国测井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作一简要分析。

1.在跟踪研究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我国测井技术的发展基本是一个跟踪、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发展过程。在今后跟踪研究中,要突出新一代测井技术中的核心技术,例如重点研究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核磁共振测井和阵列感应测井。对于阵列感应测井,可选择俄罗斯高频、测量相位差或分别测量实部和虚部信号的技术方案,既达到提高分辨率,又使探测深度达到3~4m。

2.优化现有测井技术,用信息化推动传统技术的升级

电阻率和孔隙度测井以及在数控测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下井仪系列是当代测井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新技术的同时,要从现代技术发展的高度出发,以信息化对现有技术进行多方位的优化与升级。主要是利用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电路上采用芯片化系统,使仪器测量精度、分辨率和结构得到明显改善。对同一类型的仪器方法进行组合,形成诸如电测井系统(实现不同频段的电法测量)、核测井系统(如孔隙度岩性综合测井仪)、声测井系统等,实现一种仪器多种探测功能。同时在这一基础上,以类似快速平台的方式对仪器串进行组合,进一步优化探测性能、提高作业效率和降低成本,达到对常规下井仪器系列的升级、换型和换代。

重点在于核心技术的升级与优化。例如,对于电阻率测井这一核心技术,主要的改进方向是加大探测深度和改善径向探测性能,提高分辨率,并努力减小岩性与矿化度的影响。对用于套管井饱和度分析的次生伽马能谱测井,除采用双源距的补偿方式外,重点在于提高测量精度、消除环境和井筒液再侵入的影响等。

3.在发展中创新

电阻率测井在复杂岩性和复杂储层的油气评价方面暴露出其能力不足。这是因为受岩性和矿化度的影响过大,甚至可覆盖和淹没储层含油性的影响,导致淡水地层、低孔低渗、低电阻率、砾岩体、碳酸盐岩、火成岩以及水淹层等复杂岩性与储层的油气解释成为长期困扰测井评价的难题。目前正在推出的复电阻率测井方法是一种实用技术,也是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测井方法。

突出方法研究的先导作用

1.方法研究要与测井评价疑难课题的突破、新型仪器的开发等实际问题紧密结合

多年来,我们在处理、解释方法研究方面取得不少进展,其中包括测井响应、正反演方法的研究、建模和相应软件的开发等。但是瞄准测井评价的疑难课题,开展新型仪器方法的基础研究却显得薄弱。如复杂岩性和水淹层评价、套管井的饱和度和剩余油分析等,虽已投入可观的力量,但仍久攻未克,主要是仪器方法没有新的突破。同样,对于新一代测井技术,由于软件在系统中作用的增强和软硬件一体化的趋向,如果没有方法研究的支撑,往往事倍功半。我国测井学科的发展与创新只有依赖于岩石物理学和油藏物理学基础研究的加强,依赖于物理模拟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的突破,以及对国外先进技术的跟踪、吸收、消化和创新。

2.发挥数值模拟技术在测井方法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完成新型测井仪器设计、软件开发以及解决复杂地质问题的能力

伴随计算机发展而获得广泛应用的数值模拟技术,是当代新兴学科———科学计算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理论研究、物理实验并列成为当今世界科学研究的3种主要方式,起着相互补充、印证和推进的作用。在测井领域,数值模拟已在新仪器设计、测井响应特征分析与数据反演中显示出重要作用,并将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化得到进

?

2

?测 井 技 术 2002年 

一步拓展。

3.开展非线性地球物理问题研究,提高测井分析水平和解决地质问题能力,为开发新仪器提供方法性依据

长期以来,由于受理论计算与实验条件的限制,许多测井响应关系都是在简化条件下,被视为均质并当作线性来处理。开展非线性地球物理问题研究,主要研究在复杂边界条件下,各种测井方法的响应关系、反演及高分辨率处理技术,并为新仪器设计提供依据。同时力求模拟地下原始状态,研究各类测井参数与岩石物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特别是研究用数学物理方程难以表达的动态问题,通过模拟实验建立相应的测井响应方程。

同时,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快跟踪研究进程以实现跨越式发展。理论方法和基础实验研究是测井学科发展的先导,为此,更需要发挥产学研结合的优势。

努力攻关解决疑难地质问题

1.复杂岩性与复杂储层的油气评价

淡水或地层水多变的地层、低孔低渗、低电阻率、砾岩体、碳酸盐岩以及火成岩等复杂岩性与储层的油气评价之所以成为长期困扰测井评价的难题,原因就在于岩性或地层水矿化度变化的影响,往往可以淹没电阻率测井对含油性的指示作用,导致阿尔奇方程出现难以适应的困惑局面,并造成常规测井油气评价出现不易克服的多解性。显然,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向,就是开发一种受岩性或矿化度变化影响小、对地层含油性有直接指示作用的测井方法,如目前正在研究的复电阻率测井。

建立在岩石电阻率频散特性基础上的复电阻率测井,是以聚焦和多频的方式达到测量和提取岩石电抗特性(主要是容抗)的一种新型测井方法。实验室测定表明,岩石的容抗与其饱和的流体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其数值的大小对于区分岩石的油(气)、水性质有十分明显的分辨力。在一定的孔隙度条件下,岩石的容抗一般是随着地层含水饱和度的升高而降低,也随着油气饱和度的升高而升高。现场试验也比较充分地证实了上述认识,表明岩石的容抗基本与地层水矿化度无关,同时受岩性影响甚小,确实具有直接指示含油性的特性。对这一特性,不难作出机理性解释。当选用的频率为定值时,岩石的容抗与其相对介电常数直接相关。由于地层水的相对介电常数为79~81,原油为2~214,天然气为1,岩石骨架的相对介电常数一般为4~9。因此,复电阻率测井基本可以排除岩性与矿化度的影响,比较明显地区分油、气、水层。目前复电阻率测井已在胜利、二连、华北等油田的多种复杂储层中进行了30多口井的现场试验,取得了可喜的效果。应该指出,所试验的井层具有地区、层系跨度大和储层类型多的特点。分析已测试的19口井试油资料,其中包括地层水含盐量变化大的地层、低孔低渗、低电阻率、砾岩体、孔隙性碳酸盐岩、不同类型的水淹层,以及注入聚合物引起的高电阻率等复杂储层。在40个以单试为主的测试层中,完全符合达38层,显示出复电阻率法对油(气)水层有突出的分辨能力。当然,目前这一方法正处在开发阶段,必须注意加强机理性与基础实验研究,提高仪器性能并形成系列,建立解释模型,完善解释方法。可以说,复电阻率法是传统电阻法的重要发展,并将与电阻法并列而成为油气评价的主体技术。

2.水淹油层的测井评价

正确确定产层的水淹状况,是优化油田开发效果和提高采收率的关键。评价内容包括:定性乃至定量分析水淹部位、厚度和级别;定量描述层内、层间的剩余油饱和度,指示剩余储量分布的主要方向。水淹过程中,饱和度在层内纵横方向的不均匀变化,水淹规律受多种因素的控制,注入水与原生水的混合及与束缚水间的离子交换,导致混合水的矿化度随水淹程度的不同而变化。这一系列复杂的测井环境,都将导致电阻法的分辨能力大幅度下降,而复电阻率法则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现场试验证明,复电阻率测井不仅对水淹层与水淹级别有颇强的分辨力,而且对由于注入聚合物引起的高电阻率产层,也能正确区分。因此,今后的方向是采用复电阻率测井与现有方法相结合进行综合评价。

3.气层评价

试验证明,采用复电阻率测井与三孔隙度测井相结合是解决气层评价的有效途径。如果注意提取和利用好中子测井的原始信息,采用交会重叠法,则能进一步解决烃类与非烃类气层的区分,如C O2气层等。

4.套管井饱和度与剩余油分析

(1)新型补偿式碳氧比能谱测井

目前在采油井中,常规碳氧比测井之所以效果不好,原因主要在于井筒原油的污染(环境影响)和仪器测量精度偏低。新型补偿式碳氧比能谱测井仪,如PND、RST等仪器,在这两方面都有较大改善,只要注意保证测井质量(包括必要的洗井和多次重复测量等),可以有效地用于采油井的饱和度分析,特别是未射孔层段。对于已射孔的产层,在低压的情况下易受井筒水侵入影响,往往容易过高估计产层的含水饱和度。

?

3

?

 第26卷?第1期 曾文冲:关于我国测井技术发展的几点意见 

(2)注硼中子寿命测井

在分析采油井中已射孔层段的饱和度方面,注硼中子寿命测井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重点在于如何完善测井工艺,注意排除容易出现的多解性。其中,提高注硼的成功率和质量是测井成败的关键,因此应根据油田特点,研究、规范工艺方法。

总之,采用新型补偿式碳氧比能谱测井与注硼中子寿命测井相结合,是分析套管井饱和度与剩余油的比较有效的方法。此外,脉冲中子法的热中子寿命测井在高矿化度条件下,也是分析套管井饱和度的重要方法。随着仪器灵敏度提高,其应用范围也有较大扩展:地层水矿化度≥35000mg/L。

5.薄层油气层评价

建议借鉴俄罗斯的等参数高频阵列感应测井技术。通过试验,表明这种仪器的纵向分辨率和探测深度都优于现有的其他类型仪器,是薄层分析比较有效的测井方法。如果结合相应的高分辨率处理技术,那么薄层分析这一测井难题将有望获得妥善解决。

6.努力提高成像测井分析的成熟度

提高成像测井资料的分析、处理和解释,重点在于进一步完善裂缝和地层应力分析方法,提高构造分析的综合应用水平,加大沉积相分析方法的研究力度。总之,要在较短时间形成比较完整、规范和有效的评价模式与分析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裂缝性油气藏的评价和碎屑岩油气藏沉积相分析的水平,主要环节有:

●通过岩心刻度和图像分析排除多解性,对反映构造、裂缝、地层应力和沉积相特性的各种地质现象,进行正确、有效的拾取与表征。

●利用直方图、交会图、玫瑰图及相应的图像分析技术,如采用描述构造特性的5种最重要的交会图,描述裂缝特性的3种直方图和玫瑰图等,建立地区性分析构造、裂缝、地层应力和沉积相的评价模式,确定产状并分析其类型和特点,进一步搞清地区性的分布格局。同时采用综合分析方法,逐步解决裂缝性油气藏流体性质的评价。

●目前应用成像测井分析沉积相的研究工作显得比较薄弱。针对这一情况,应在完善裂缝、构造、地层应力分析方法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加强沉积相分析方法的研究。其要点是分析关键井测井相,综合建立测井沉积亚/微相分析模式,开展区域性单井相解释;进行井间地层等时对比,建立区域性层序地层格架,确定沉积体系;综合分析沉积体系及沉积亚/微相的平面展布与区域性分布格局。

●加强与地质家多方位的合作是做好成像测井的构造、裂缝和沉积相分析研究及地质解释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努力提高测井技术横向探测能力

1.搞好多井解释

多井解释是进行油藏研究和储层横向预测的基本手段。如何提高它的精度和有效性,主要应抓两个环节:一是如何有效地搞好多学科协同;二是如何优选多井解释软件,提高解释精度和效率。经过考察,G E OCard 是进行测井多井解释和区块研究较优的软件系统。

2.研究井下与地面地球物理相结合的新型测量方法以分析井旁较大范围内地层地质特性的变化除了VSP技术外,沉井电极法也是井下与地面电法相结合,即将供电电极下入井中,测量电极在井孔周围进行剖面测量,以达到确定油藏边界、圈定含油面积的目的。目前正在研究的地面ν井孔电磁成像系统是这方面的新发展。它是将接收器置入井孔的目的层段,发射器放置在地面,采用的是低频电磁波,以不同方位沿井孔周围进行剖面测量,通过对数据的反演,获得反映井旁较大范围内的油藏构造和油气水分布的二维乃至三维的电阻率图像。

3.改善探头,大幅度提高探测深度

如重力测井的提出,就是试图把横向探测能力延伸200~300ft3。

4.发展井间测井技术,包括井间地震测井和井间电磁成像测井

主要是通过实现对井间地层与油藏特性的直接测量,改变测井横向探测能力不足的固有弱点,同时也能较好地解决油藏研究过程中井孔与井间所采集到的信息类型和信息丰度极不平衡的问题,以及进一步改变单纯以井为分析窗口推演和预测井间油藏属性的传统研究模式。美国能源部把井间电磁成像特别是金属套管井间电磁成像列为面向21世纪的石油科技战略发展规划的重点技术研究项目。

胜利油田从1997年开始,与美国E MI公司开展井间电磁成像测井技术应用方法的合作研究,主要的技术目标是实现井间电阻率信息的直接测量,以提供反映井间构造、储层和油气水分布的二维乃至三维的电阻率图像。经过双方共同努力,分别在胜利油田所属的孤岛、

3非法定计量单位,1ft=013048m

?

4

?测 井 技 术 2002年 

埕东油田的3对井中,成功地进行了10个井次井间电磁成像大型工业性试验[1]。反演得到的井间电阻率成像图,分析井间油水分布也见到较好的地质效果,标志着井间电磁成像测井技术在实用化方面有了重要的进展。下一步目标是:

(1)仪器硬件与软件系统的升级

在试验基础上,对仪器的电子线路、井下接收器和发射器以及采集和处理软件包又进行重大改进。主要是增强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单分量的灵敏度提高3倍(频率为100H z时);接收器改为4级阵列,将使采集速度提高3倍以上;进一步提高了分辨率,穿透井间的距离和金属套管的能力也将明显增大。升级后,系统可适用于裸眼井、裸眼井-裸眼井-金属套管井2种情况的电磁测量,裸眼井-裸眼井跨孔距离可达500m以上,裸眼井-金属套管井可达300m。

(2)加快双金属套管井井间电磁成像系统的开发

通过前阶段的试验,证明穿透双金属套管井的井间电磁成像系统必须采用新思路重新设计。目前已完成方案设计并通过室内试验,发射器采用能量集中定向发射(频率范围为10~200H z),将使信噪比提高100倍,跨孔距离设计可达300m以上。

为了促使井间电磁成像测井达到实用水平,应努力提高仪器的分辨率,加快井间二维电阻率成像处理方法的研究和软件开发,继续探索校正金属套管影响的有效方法,进一步实现井间电磁的高分辨率的反演,以满足油藏研究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曾文冲,陈序三,赵文杰.井间电磁成像测井的应用研究和

现场试验.测井技术,2000,24(5):355~367

(修改稿收稿日期:2001ν11ν17 本文编辑 高宝善)

近期《测井技术》报道重点

1.储层物性实验室研究(岩石电、声、核物理性质).

2.数值模拟与物理模拟研究.

3.井间及深深测测井技术研究.

4.高新测井技术:

3阵列声波、阵列感应、阵列中子、阵列侧向、地层微电阻率全方位探测测井技术、全频带电磁波阵列测井技术、声

频谱测井及全波列应用等;

3适合中国地区的核磁共振成像测井解释方法及解释模型;

3成像测井仪器、解释软件及对油藏评价的综合应用等技术;

3超深井、水平井、过套管测井等高新测井技术.

5.测井配套技术:

3水驱油田高含水期、后期剩余油分布的测井机理及测井新方法、动态监测技术及油藏精细描述;

钻采工程测井技术,如地质导向技术,三相流、生产测井配套技术(含处理解释技术)、小井眼钻井采油配套测井技术等;

3水平井、超深井油气层解释方法;

3单/多井测井处理解释方法;

3针对勘探目标的测井技术,如针对裂缝性、复杂岩性的测井评价技术等.

6.射孔增产新技术,如大孔径、大直径、小井眼、超深井射孔技术;深穿透、高效聚爆射孔技术;射孔深度测量及射孔质量评价;增效复合射孔技术等.

7.保护油气层技术中测井与射孔技术,如负压射孔;正压、超正压射孔技术等.

8.测井与地震、测井与地质、测井与重力、测井与钻井、测井与采油等各专业结合的技术.

9.提高勘探成功率、采收率,降低成本,增加储量,降低完井周期等测井应用技术.

10.综合报道:

3对测井技术发展方向的预测;

3测井管理体制的探讨;

3国内外测井行业和单位最新动态、市场信息;

3新产品开发、推广应用、测井装备应用经验等.

测井技术编辑部

?

5

?

 第26卷?第1期 曾文冲:关于我国测井技术发展的几点意见 

 第26卷?第1期作 者 简 介?A1?

作者简介

曾文冲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38年生。1958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测井专业。曾任胜利油田副总工程师,国家矿

产资源委员会油气储委委员等职,第九届全国人大代

表。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项,国家科技攻关先进

奖一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多项。在国

内外发表论文50多篇,专著4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

贴专家。(地址: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石油管理局 邮

编:257015)

吴铭德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42年生。1965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测井专业。曾任四川石油管理局井下作业处

副处长、测井公司经理、中油测井公司总经理、中油国

际工程公司副总经理,享受政府津贴专家。发表论文

20多篇。(地址:北京市六铺炕4号中油国际工程公

司 邮编:100724 电话:010*********)

赵培华 博士,高级工程师,1966年生。1988年毕业于石油大学(山东)测井专业。现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

勘探与生产分公司从事油藏工程管理工作。(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安德路16号州际大厦 邮编:100011)

匡立春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1962年生。1982年毕业于华东石油学院。现为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测井总监。主

要研究领域包括测井解释、油藏描述、勘探与工程技

术管理。(地址:新疆克拉玛依市新疆油田公司 邮

编:834000)

运华云 高级工程师,1959年生。1982年~1992年在胜利油田从事地质研究工作。1992年至今在胜利测井公司从

事资料解释及研究工作,现任胜利测井公司副经理。

(地址:山东省东营市胜利油田测井公司 邮编:

257096 电话:054628761775)

岳文正 博士,1974年生。2000年硕士研究生毕业于西南石油学院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主要研究小波变换方法

与应用、神经网络方法与应用、数字图像处理和核磁

测井应用。(地址:北京市昌平石油大学应用地球物

理所 邮编:102249 电话:010*********E2mail:

yuejack1@https://www.360docs.net/doc/9717573727.html,)

邓少贵 讲师。1995年毕业于石油大学(山东)勘探系测井专业。主要从事岩石物理实验和综合解释工作。(地

址:山东省东营市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测井

教研室 邮编:257061)

杨 韦华 副教授,1967年生。先后获哈尔滨工业大学学士、计算数学硕士、一般力学博士等学位。主要研究方向:

电法测井正、反演,井间电磁成像,套管电阻率测井,

核磁共振等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以及三维M ax well

方程组的有限元模拟方法。(地址:北京市昌平石油

大学地科系岩石物理实验室 邮编:102200 电话:

010*********ν3084 E2mail:weiyang@https://www.360docs.net/doc/9717573727.html,)薛 梅 博士,1974年生。1996年毕业于石油大学(山东)地科系测井专业,1999年获石油大学(北京)硕士学位。主

要从事声波测井方法研究和声信号处理。(地址:北

京市昌平区石油大学C NPC测井重点研究室 邮编:

102200 电话:010********* E2mail:xuemei@jpeu.

https://www.360docs.net/doc/9717573727.html,)

李曙光 1968年生。2000年获吉林大学物理系理学硕士学位。

现在燕山大学数理系任教。主要研究经典电磁波理

论和光子局域化。(地址:河北省秦皇岛市河北大街

燕山大学理学院 邮编:066004 电话:0335********)荆万学 高级工程师,1962年生。1982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勘探系石油地质专业。从事测井解释技术研究与管

理工作,任大庆测井公司绘解站站长。(地址:黑龙江

省大庆市大庆油田测井公司绘解站 邮编:163412 

电话:0459********)

余寿绵 教授,1920年生。毕业于协和大学。长期从事理论物理教学和研究工作。著作有《高等量子力学》等。(地

址: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大学东校区物理系 邮编:

250100)

綦敦科 工程师,1967年生。1990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测井专业,2001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专业硕士毕业,现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在读博士。

从事测井地质综合研究工作。(地址:黑龙江省大庆

市让胡路区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测井室 邮编:163712 电话:0459********)

王天波 高级工程师,1956年生。1982年毕业于石油大学(山东)测井专业。曾获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二项,局

科技进步二等奖多项。现任河南油田测井公司副经

理兼总工程师。(地址:河南省南阳市河南油田测井

公司 邮编:473132 电话:0377********)

邵维志 高级工程师,1963年生。1987年毕业于石油大学(山东)地球物理测井专业。一直从事测井资料的解释及

科研工作。主要从事成像测井资料的解释及碳酸盐

岩储层的综合评价工作。(地址:天津市大港油田测

井公司资料评价中心 邮编:300280 电话:0222

25962668)

高淑梅 1969年生。1992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勘探系测井专业。现在华北油田测井公司廊坊分公司从事绘解

工作。(地址:河北省廊坊市40ν3号 邮编:

065007)

刘继生 高级工程师,1967年生。1989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数学系,1996年获吉林大学理学硕士学位,2000年获吉林

大学理论物理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声波测井理论、实

验及固井质量检测综合解释方法研究。(地址:黑龙

江省大庆市萨尔图区丰收村生产测井研究所 邮编:

163153)

张建礼 高级工程师,1964年生。1985年毕业于石油大学(山东)勘探系测井专业,主要从事测井解释方法研究及

管理工作。现任吐哈油田录测井公司副总工程师,测

井公司测井研究所所长。(地址:新疆鄯善火车站镇

吐哈油田录测井公司研究所 邮编:838202 电话:

0995********)

吴云桐 工程师,1958年生。1981年毕业于胜利石油学校地质专业。长期从事稠油热采、水平井科学开发与管理、

生产测井管理与研究。现任现河采油厂地质研究所

副所长。(地址:山东省东营市胜利油田分公司现河

采油厂地质研究所 邮编:257068)

党剑华 高级工程师,1965年生。1988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信控系无线电技术专业。现从事成像测井系统中高

速电缆遥测系统研制工作。(地址:西安市西影路53

号西安石油勘探仪器总厂研究所 邮编:710054)

赵彦整 工程师。1992年毕业于大庆石油学院物探专业,现从事试油射孔工艺技术研究。(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

大庆试油试采分公司研究所 邮编:163412 电话:

04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