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间隔趣谈(教案)

第4讲:间隔趣谈(教案)
第4讲:间隔趣谈(教案)

第4讲:间隔趣谈(教案)

课前知识复习

1.上午11时放学时雨还在下,小宇对小辉说:“已经连续下了好几天的雨了,你说再过35个小时,太阳会出来吗?”请你帮小辉判断一下。

2.学校准备组织学生周三去秋游,周一上午外面下着大雨,这时天气预报:再过72个小时雨才会停。你认为学校还会按原计划在周三组织学生秋游吗?

引入

1、两端都栽,间隔比棵树少1

2、爬楼梯问题、敲钟问题、挂灯笼问题二、知识点回顾

栽树的学问真不少,这里面有许多有趣的问题。做这类题目要多动脑筋,弄清题意,理解树的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

有关栽树的问题,应该注意:如果起点和终点都栽,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l;如果起点和终点不栽,树的棵树比间隔数少1在解答这类应用题时,应该看清题目要求,然后根据棵数与间隔数的关系,结合已知条件和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精讲精练

【例题1】学校门前的一条道路长42米,从头到尾栽树,每隔7米栽一棵,一共能栽几棵树?

【思路导航】每隔7米栽一棵树,42米里面有6个7米,这个6其实就是化42米平均分成了尾都要栽树,所以树的棵数要比间隔数多1,即6+1 =7(棵),也就是说棵数比间隔数多1,

如图: (7棵树,6个间隔) 42+7=6(个) 6÷1=7(棵)答:一共能栽7棵树.

练习1:

1.在一条长15米的水泥路上,从头开始每隔3米摆一盆花,一共摆了多少盆花?

2. 平平在桌上摆小棒,每隔8厘米摆一根,到40厘米处可摆几根?

【例题2】少先队员们在路的两旁每隔5米栽一棵树,起点和终点都栽,一共栽了72棵树,这条路长多少米?

【思路导航】在路两旁共栽72棵树,路的每边应栽72÷ 2 =36(棵)。由于起点和终点各栽一棵,因此36棵树之间应有36 —1 = 35(个)间隔。每隔5米栽一棵树,要求路的总长,其实就是求35个5米是多少。列式如下:72÷ 2 = 36(棵)

36—1 = 35(个5×35=175(米)

答:这条路长175米.

练习2:

1.少先队员们在路的两旁每隔2米栽一棵树,起点和终点都栽,一共栽了42棵。

这条路长多少米?

2.两根同样长的绳子上,每隔2米挂一个灯笼.起点和终点都挂,共挂了12个.每

根绳子长多少米?

【例题3】学校门口的一条路长20米,路的两边从头到尾都栽树,每隔2米栽一棵,一共要栽多少棵?

【思路导航】根据题意,路的两旁每隔2米栽一棵树,20里面有几个2就有几个间隔:20÷2=10(个).因为从头到尾都要栽,所以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10+1=11(棵),路的两旁一共要栽11×2=22(棵).列式如下: 20÷2+1=11(棵) 11×

2=22(棵) 答:一共要栽22棵树。

练习3:

1.一条路长100米,少先队员们在路的两旁每隔5米栽一棵树,从头到尾一共要栽多少

棵树?

2. 一条路长200米,工人叔叔在路的两旁每隔10米竖一根电线杆,从头到尾一共要

竖多少根电线杆?

【例题4】两幢楼之间每隔2米种一棵树,共种了5棵树,这两幢楼之间相距多少米?

【思路导航】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种5棵树,两幢楼之间应有6

个间隔。也就是说如果在两幢楼之间种树,树的棵树比间隔数少1.每隔2米种一棵树,两幢楼之间相距6个2米,2×6=12(米)。列式如下:

5+1=6(个) 2×6=12(米) 练习4:

1. 两幢楼之间每隔1米种一棵树,一共种了8棵树,这两幢楼之间相距多少

米?

2. 两根栏杆之间每隔5米放一辆自行车,一共放了19辆,这两根栏杆之间相距多

少米?

【例题5】两幢楼之间相距12米,每隔2米种一棵树,一共种了几棵树?

【思路导航】由上例可知:在两幢楼之间种树,由于两边有楼房不能种树,因此树的棵树=间隔数-1.两幢楼之间相距12米,每隔2米种一棵树,可求出有12÷2=6(个)间隔,即一共种了6-1=5(棵)树。列式如下:

12÷2=6(个)6-1=5(棵) 答:一共种了5棵树。

练习5:

1. 两幢楼之间相距18米,每隔3米种一棵广玉兰,一共种了几棵广玉兰?

2. 学校前后楼之间相距10米,为了迎接校庆,准备每隔10分米插一面彩旗,一共需要多少面彩旗?

随堂训练

一:在2根10米长的绳子上绑气球,从头开始每隔5米绑一个,一共绑了多少个气球?

二:—条路长25米.少先队员们在路的两旁栽树,起点和终点都栽,一共栽了12棵树,每两棵树之间相隔多少米?

(新)间隔排列教案和反思

找规律(一一间隔排列)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课程标准教材小学数学第五册第78-7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当两端的物体相同时,两端的物体数量比中间的多1;当两端的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这一规律。 2、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思想。培养学生发现与应用规律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经历间隔排列规律的探索过程,找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当两端的物体相同时,两端的物体数量比中间的多1;当两端的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这一规律。 教学难点: 利用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一、创设情境,认识一一间隔 师:小朋友排好队伍准备出去游玩,观察一下,你知道下一个是男生还是女生?再下一个呢?你是怎么想的? 这是一组苹果和西瓜,接下来会是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师:像这样一个隔着一个排列,我们就叫做“一一间隔排列”(板书) 那么第一组是谁和谁一一间隔排列?第二组呢?(学生说完整谁和谁一一间隔排列) 师:在一一间隔排列中,还蕴藏着更深的规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找找一一间隔排列中的规律。(板书课题) 过渡:(出示主题图)接下来,我们去兔子乐园瞧一瞧! 二、观察主题图,自主探究

1、(出示主题图) 师:在图中,有没有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呢?谁和谁一一间隔排列的?(学生汇报) 引导:我们刚才一共找到3组,第一组:夹子和手帕第二组:兔子和蘑菇第三组:木桩和篱笆。那么除了一一间隔排列,每组物体在排列上有什么特点呢?小结:每组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并且两端物体相同。(板书) 引导:接下来我们进一步观察每组这两种物体在数量上有什么关系? 请同学们数一数、填一填、完成练习纸上第一题 交流:第一组夹子?手帕?第二组兔子?蘑菇?第三组木桩?篱笆?师:你有什么发现?(每组两种物体数量相差1) 三、通过学生操作来解释、验证规律 师:你有什么办法说明“为什么每组两种物体数量相差1?” 引导:那请小朋友们看图,把一只兔子和一个蘑菇看成一组,圈一圈(演示圈圈,学生观察)你会像老师这样圈一圈吗?在练习纸上试一试,看看最后剩下的是什么? 师:你们是这样圈的吗?最后剩下的是什么?(兔子) 所以这一组兔子比蘑菇多?个 其余两组同学们自己圈一圈,看最后剩下的是什么? 指名回答:第一组你是把什么和什么看成一组的?(夹子和手帕)最后剩下的是什么?这说明这一组是谁比谁多1个? 最后一组我们一起来说一下。同学们你们把什么和什么看成一组的?最后剩下什么?所以?(木桩比篱笆多1个) 指出:小朋友们,第一组我们把夹子和手帕看成一组,第二组把兔子和蘑菇看成一组,第三组把木桩和篱笆看成一组,像这样两种物体一个对应着一个地观察就叫做一一对应(板书:一一对应) 刚才我们通过一一对应的思想,发现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当两端的物体相同时,余下的都是最后一个物体,所以排在两端的这种物体多1个。(板书:两端相同,排在两端的物体多1个) 小结:好的,我们通过观察、比较、数一数、圈一圈等方法找到了两端物体相同时,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间的规律;还通过一一对应的思想明白了为什么会有这

间隔排列教案

《间隔排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看一看、数一数、摆一摆、说一说等活动中找出相关的两种事物之间的规律,经历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学会联系发现的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初步发展分析,比较,综合和归纳等思维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观点分析生活现象的初步意识及初步能力;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逐步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推理等方法发现间隔排列现象中的简单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经历间隔排列现象中简单规律的探索过程,初步理解规律产生的原理。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实践操作法 教具和学具准备:课件、正方形和圆形纸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揭示课题 出示宝盒: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宝盒,想不想知道里面有什么?我们大家一起来看看,拉出正方形,这是正方形,拉出o,这是圆形,猜猜下一个是什么?你们怎么知道的?学生回答: 师:像这样,一个正方形一个圆形,一个隔一个排列的现象,我们数学上称之为“一一间隔排列”(板书:间隔排列)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一一间隔排列中的规律 二、主动探究,发现规律 过渡:刚才我们看到的是正方形和圆形一一间隔排列,其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现象。 研究排列特点(一)、主动探究,发现规律。 1、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到兔子乐园去看看吧!(课件出示场景图) 2、兔子乐园里的兔子正在跳舞呢,仔细看这幅图上有什么?(兔 子,磨菇,夹子,手帕,木桩,篱笆,大树,绳子) 在这里,你们能找出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吗?同学们看得真仔细,在花园里,我们发现了小兔和蘑菇一一间隔排列,夹子和手帕一一间隔排列,我们还发现了木桩和篱笆也是一一间隔排列的。 师:的确,这三组物体都是一一间隔排列的。(鼠标指着大图)如果没有学生说一一间隔排列,则省略此步 师:还有什么特点呢? 生:两边相同

苏教版三年级间隔排列公开课教学设计

间隔排列 一、学情分析 《间隔排列》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课重在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发现并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学生在生活中对间隔排列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初步积累了一些探索简单规律的经验,这些都为本课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节课的教学,规律的发现不是难点,难的是如何应用“一一对应”的思想来解释规律。教学中通过学生圈一圈、画一画,运用以前的经验自主地感受对应,并用数学的方式表达、交流,反思收获,积累经验,享受成功。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和规律,能根据间隔排列的特点由一种物体的个数知道另一种物体的个数。2.使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感悟一一对应的思想及其作用,能用其解释间隔排列物体的规律,发展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以及探索规律、发展规律的能力。 3.使学生体验发现规律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体验数学的奇妙,发展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事物的能力,逐步积累探索规律的经验。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研究并发现间隔排列中物体个数的规律。 教学难点:发现和概括规律。 四、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一)、创设情境,认识规律 1.游戏初步认识一一间隔排列 师:同学们,想玩游戏吗? 师生玩游戏“考考你的记忆力” 第一轮:

第二轮: 第三轮: 师:为什么前两轮都失败了,第三轮却这么厉害呀? 让学生说说理由,引导得出象这样两种物体一个隔着一个的排列方式在数学上叫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板书:两种物体间隔排列) 2.寻找生活中的一一间隔现象 师:生活中你在哪儿见到过一一间隔排列呢?(学生举例) 师:同学们真是生活的有心人,举了这么多的例子,老师也带来了一些。 师:这些一一间隔排列感觉怎样? 是啊,一一间隔排列看起来非常有秩序,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设计意图:以游戏“考考你的记忆力”导入新课,让学生在感知规律的基础上揭示课题,既与本课的学习内容相联系,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欲望。寻找生活中的间隔现象,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中层层铺染、不断推进,让数学

二年级奥数第10讲 间隔趣谈

第十讲间隔趣谈(二) 在实际生活中,像植树这种特殊问题应用广泛,学会以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我们就可以把这种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多角度,多方位地去思考新的问题。 1.两端都种树,种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 2.两端都不种树,种的数比间隔数少1; 3.如果围成一个圆,棵数与间隔数相同。 4.如果要求种的棵数最少,公用的棵数应该越多越好; 5.要求种的棵数最多,应该没有公用的棵数。 动用之些关系,看清题意,就能算出正确的结果。 例1.小红把10个黄圆片摆成一行,如果每两个黄圆片之间再插进1个红圆片。想一想,一共需要多少个红圆片? 1.在一排12个女生的队伍中,每两个女生中插进一个男生,想一想,一共插进 了几个男生? 2.在学校门口摆了一排菊花,共20盆,每两盆菊花之间插入2盆玫瑰,一共需 要多少盆玫瑰? 3.学校门口左右两边插彩旗,每边先插14面红旗,再在每两面红旗之间插1 面黄旗,一共插了多少面黄旗? 例2.8个同学围成一个圈,每两个同学这间相距2米,这个圈长多少米?

1.圆形花园上每隔4米栽一棵树,一共栽了6棵,这个花园周长是多少米? 2.一个正方形的鱼池,在它的四周每隔6米插一根柱子,一共插了10根,这个 鱼池的周长是多少米? 例3.学校有一个长方形的花坛,要使每条边放5盆花,那么最少在放多少盆花? 1.在一个正方形的池塘边栽树,每边栽4棵,最少要栽多少棵? 2.小明用小圆片摆一个正方形,每边摆6个,最少要用多少个小圆片?最多要 用多少个小圆片? 3.二(7)班的同学排成4行做操,每行人数相等,小明站在一行中,从左往右 数是第7,从右往左数是第6。你知道二(7)班共有多少人吗?

三年级上册间隔排列教案

教学设计 课题:间隔排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图形排列规律。 2、让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关系和其中的简单规律。 3、让学生学会运用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数量间的关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合作交流,养成学生的合作互助意识,提高数学交流和数学表达能力。 5、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经历间隔现象中简单规律的探索过程。 难点:用恰当的方式描述这一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准备若干正方形和圆片 一、游戏导入 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排队的游戏,请大家先听清楚游戏规则:请4名男同学4名女同学上台排队,再请一位同学把这8名同学有规律地排成一排。 教师:像刚才男生和女生一个隔着一个地排列,叫作一一间隔排列。(板书:间隔排列)

如果我们再进一步观察,会发现间隔排列里还有更有价值的规律呢!是什么规律呢?今天我们就来探索间隔排列问题里有什么规律。(在“间隔排列”下板书:找规律) 二、学习新知 (一)、主动探究,发现规律。 1、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到兔子乐园去看看吧!(课件出示场景图) 2、兔子乐园里的兔子正在跳舞呢,仔细看这幅图上有什么?(兔子,磨菇,夹子,手帕,木桩,篱笆,大树,绳子) 3、小朋友们看得真仔细,在兔子乐园中有一些物体就是我们刚才说的的间隔排列,你能找出来吗? 4、仔细观察每一组两种物体是怎样排列的?和同桌交流一下。 (1)兔子和蘑菇是怎样排列的?(兔子和蘑菇一一间隔排列,两端都是兔子。) (2)这样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还有什么?(学生回答后,课件出示) (3)刚才我们发现了夹子和手帕,蘑菇和兔子,篱笆和木桩这些现象中存在着一些规律,讲述:排在最前面和最后面的物体,我们把它叫做“两端物体”。板书:两端物体。还有哪些物体是两端物体?每一排的两端物体相同吗? (4)指名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上填表。 教师提问每组间隔排列的物体两端物体分别是什么?这两种物 体的个数有怎样的关系?(相差1) 提问:为什么会相差1?教师引导学生在间隔排列的每组物体中

间隔排列课程教学设计.doc

《间隔排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8-79页。 【教材分析】 从教材编排来看,“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数学教材的特色,从三年级开始,每学期都安排学习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包括从条件想起、从问题想起、列举、画图、转化等策略的教学。通过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学生能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提高学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木课内容是学牛学习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后安排的探究规律内容,学习间隔排列的规律也为以后学习其他策略教学打下基础。 从单元结构来看,本单元是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单元,介绍的是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主要内容是探究从条件想起解题的策略和间隔排列的规律。木单元让学牛正式接触解题策略,从具体情境出发,理解并探究从条件想起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索间隔排列物体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并将策略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应用能力,提高解题能力。 从本课内容来看,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从条件想起的策略z后安排的教学内容,学生之前已经具备了分析并解决简单的一步、二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已经初步具备了用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三年级学牛仍然以形象思维发展水平为主,所以本课从一幅卡通图片的情境图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察夹子与手帕、兔子和蘑菇、木桩和篱笆的排列规律,探索当两端物体相同时物体的排列规律。随后通过研究正方形和圆的间隔排列,进一步完善间隔排列的另一种情况,当两端物体不同吋这2种物体的排列规律。层层递进,循序渐进,完整地呈现了间排排列的不同情况,构建学生的知识休系,清晰了学生的解题思路。 【学情分析】 学牛之前己经初步具备了分析并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且对间隔排列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教材用一个生动活泼的卡通情境图导入,探索当两端物体不同时物体间隔排列的规律,随后安排了止方形和圆间隔排列的一个开放题,探索当两端物体相同时物体间隔排列的规律。本课教学时,应注重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探索的过程中, 能够发现、概括出排列的

二年级奥数专题讲练 第6讲 间隔趣谈.doc

第6讲间隔趣谈 【专题简析】 两根绳子结起来只要打一个结,两根绳子结成一个圆需要打两个结,一根绳子剪4次被剪成了5段等等,这是日常生活中的比较特殊的问题。想要做好这类题,需要我们多动脑筋,多动笔画画,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这一讲是有关绳子打结和剪绳子的问题。给绳子打结如果不练成一个圆,打结的次数比绳子的根数少1;如果结成1个圆,打结的次数与绳子的根数同样多。同样,如果是剪绳子,那么剪成的段数比剪得次数多1. 【例题1】小刚把4根绳子连起来成一条绳子,一共需要打几个结? 思路导航:解这种题,可以画图解答。如图: 打结 打结 打结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4根绳子要结起来成一根绳子,只要打3次结就可以了,可见,打结的次数比绳子的根数少1. 解:4-1=3(个) 答:小刚把4根绳子连起来成一条绳子,一共需要打3个结 练习1 1.小明把5根绳子连起来成一根长绳,一共需要打几个结? 2.把8根绳子连接起来成一根绳子,一共需要打几个结? 【例题2】把几根绳子打7个结就能成一个圆? 思路导航:根据题意,如图所示:打了7个结,就把一些绳子 结成了一个圆,这些绳子应该有7根。因此,如果把绳子结成圆 时,绳子的根数与打结的次数相等。 解:把7根绳子打7个结就能成一个圆

练习2 1.丽丽打了8个结就把一些绳子结成一个圆,你知道丽丽拿了几根绳子吗? 2.小红拿10根绳子结成一个圆,她打了几个结? 3.把20根绳子连接起来成一根绳子,一共需要打几个结?如果要结成一个圆,需要结几次? 【例题3】一根10米长的绳子剪了4次,平均每段长多少米? 思路导航:10米长的绳子剪了4次,应该剪成了5段。求平均每段长多少米,也就是要把10平均分成5份,求每份是多少。2 10= ÷(米),因此平均每段长2米 5 解:4+1=5(段)2 10= ÷(米) 5 答:平均每段长2米 练习3 1.一根8米长的绳子,剪了3次,平均每段长多少米? 2.一根9分米长的绳子,剪了2次,平均每段长多少分米? 3.一根绳子剪了5次后,平均每段长3米,这根绳子原来长多少米?

间隔排列教案

间隔排列教案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关系以及其中的简单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的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在探索活动中初步发展分析、比较和归纳等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逐步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经历一一间隔现象中简单规律的探索过程。 2、难点:用恰当的方式描述这一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常规准备。 学习方法指导: 选择一些与生活体验有关的事实素材,让学生通过学习逐步培养起数学意识。 用数学的眼光观察自己周围的事物。 教学过程: 一、活动引入: 师:今天这么多老师来我们班听课,同学们能不能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掌声) 我同样想用自己的掌声表达一下多的心情,但是我的掌声可能和你们不一样,请仔细听哟!(掌声加欢迎) 师:谁能说说我的掌声有什么特点?(学生:掌声加了欢迎) 师:你们能不能用这种方式再来欢迎大家一下?(掌声加欢迎) 师:其实在刚才这个过程中就包含了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数学问题“间隔排列”。 板书:间隔排列 当两种物体交替出现,也就是一个隔一个出现,在数学上称作一一间隔,这样的排列叫做一一间隔排列。 (生音齐读两遍课题) 过度:师:其实间隔排列这种现象在生活中是有常见的,不信请你们到小兔王国去看一看吧! 二、引导学生“找”间隔排列 1、师:图中有哪些物品?他们是怎样排列的?(生找) 2、师:请你用()和是( ) 是间隔排列的句式说出它们的关系。(指名说) 强调:在说的时候,应该从开始的物品形如说起,不能从中间的物品说。

新版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间隔排列》教案

间隔排列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78~7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初步体会其中蕴含的简单数学规律。 2.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体会观察、比较、归纳是寻找和发现规律的基本方法,初步培养分析、比较、综合和归纳的能力。 3.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从数学角度分析生活现象的初步意识和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关系的规律,能应用这种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通过比较、分析,从不同情境的同类现象中抽象出共同的特征,发现数学规律,并利用这种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1.每位学生一份操作材料(圆形、正方形纸片); 2.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揭示课题。 出示宝盒: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宝盒,想不想知道里面有些什么?一起来看看,拉出□,这是正方形,拉出○,这是圆;猜猜下一个是什么? 你们怎么知道的? 学生回答。 师:像这样,一个□一个○,一个隔一个排列的现象,我们数学上称之为“一一间隔排列”。(板书:间隔排列)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研究一一间隔排列中的规律。 二、主动探究、发现规律。 过渡:刚才我们看到的是□和○一一间隔排列,其实在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现象。 1.研究排列特点 美丽的森林里要举行动物才艺表演,仔细看看图上都有什么呀? 他们是怎么排的呢? (1)师指着图,同学们说得很对,我们先来看一看活泼可爱的小兔和蘑菇是怎样排列的? 生1:一个小兔一个蘑菇…… 师:还有哪位同学和他意思一样,但说法不同? 生2:两个小兔中间有一个蘑菇。 师:指着图说,这两只小兔中间有一个蘑菇,这两只小兔中间有一个蘑菇,我们可以说成每两只小兔中间有一个蘑菇。

第7讲 间隔趣谈

【第七讲】间隔趣谈 学前导航: 在实际生活中,像植树这种特殊问题应用较广。学会了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我们就可以把这种方法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多角度多方位去思考面临的新问题。 解决这一组练习题,首先要应用植树问题的解决方法,两端都种树,种的棵数比间隔多1;如果围成一个圆,棵数与间隔数相等。如果要求种的棵数最少,应该公用的棵数越多越好;种的棵数要最多,应该没有公用的棵数。运用这些关系,看清题意,就能算出正确结果。 例1: 快到春节了,爸爸带着小明一家去照相,4个大人排成一行,每两个大人之间站一个小孩,小明一家共多少人? 练习: 1、小红一家人照相,5个大人排一行,每两个大人之间站一个小孩,小红家一共有几个小孩? 2、马路边并排种着14棵银杏树,每两棵银杏树之间种这一棵铁树,那么一共种了几棵铁树? 例2: 王子一家人去照相,3个小孩在前面排成一行,每个小孩的左边和右边都刚好站一个大人,一共有几个大人?

1、一家人去照相,5个大人排成一行,每个大人左右两边都刚好有一个小孩,这一家一共有几口人? 2、路边种着7棵杨树,每棵杨树左右两边都刚好种着一棵柳树,那么种了几棵柳树? 例3: 小明把10枚1元硬币摆成一行,如果每两枚1元硬币之间再插进1枚5角的硬币,一共需要多少枚5角硬币? 练习: 1.元旦节到了,春田花花小学合唱队排练节目,在一排18名女生的队伍中,每两名女生之间插进一名男生,一共有几名男生? 2.锦城湖小学门口摆了一排郁金香共20盆,每两盆郁金香之间放了2盆菊花,一共需要多少盆菊花? 例4: 11个同学围成一圈,每两个同学之间相距2米,这个圈周长多少米?

1.圆形花圃上每隔4米栽一棵树,一共栽了6棵,这个花圃周长多少米? 2.一个正方形鱼池,在它的四周每隔6米种一棵柳树,一共种了10棵柳树,这个鱼池的周长是多少米? 作业: 1、喜欢收集书签的小红,在笔记本的每一页都放入了一枚书签,已知笔记本共30页,那么一共有多少枚书签? 2、几个铁环扣在一起形成一长条铁链,已知扣了9次,那么一共需要几个铁环? 3、为了喜迎国庆,春田花花小学学校门口左右两边插彩旗,每边插14面红旗,每两面红旗之间再插一面黄旗,一共插了多少面旗? 4、在环形跑道上,每隔5米插一面红旗,共插了40面红旗,这个环形跑道长多少米?如果每两面红旗之间再插一面黄旗,一面蓝旗,一共可插多少面黄旗和蓝旗?

间隔排列教案(学习内容)

主备:王强备课时间:上课时间:课时编号:046 复备栏 第1课时间隔排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8-79页间隔排列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当两端的物 体相同时,两端的物体数量比中间的多1;当两端的物体不同时,两 种物体的数量相等。”这一规律。 2.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 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 题策略的多样化的思想。培养发现与应用规律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以 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间隔排列规律的探索过程,找到“两种物体 一一间隔排列,当两端的物体相同时,两端的物体数量比中间的多 1;当两端的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这一规律。 教学难点:利用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软件 教学过程: 一、初步认识一一间隔排列 1.谈话:这儿有一些苹果和桃子。(依次贴在黑板上)接下来要 贴哪种水果?排列上有什么特点吗? 说明:苹果和桃一个隔着一个排列,这样的排列方式叫一一间 隔排列。 这里我们可以说,苹果和桃一一间隔排列。(齐说) 2.谈话:下面请两位同学来创造间隔排列。 (指名两位学生上来贴)□△□△□△□△□ 交流:这是间隔排列吗?和我们介绍一下( )和( )一一间 隔排列。 谈话:还可以排下去吗?还有很多很多可以用……表示。 3.提问:生活中也藏着许多间隔排列,让我们带着发现的眼睛 去找一找!(课件出示图片)说说谁和谁一一间隔排列。 二、创设情境,探索规律 认识两端物体、中间物体 出示情境图: 提问:在兔子乐园中,你也能找到一一间隔排列吗? (根据回答板书) 追问:这三组排列还有特点呢? (引导:分别看看开头和结尾,你有什么发现呢?) 明确:这三组排列的开头和结尾的物体都一样,也就是“首尾

奥数二年级第九讲 间隔趣谈

第九讲间隔趣谈(一) 王牌例题1 把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料锯成6段,每锯一次需要3分钟,一共要多少分钟? 【思路导航】如图所示:(实心◆代表锯) 由图知道,木料被锯成6段,其实只锯了5次,即6-1=5(次)。每锯一次要3分钟,要求一共需要多少分钟,就是求3个5是多少,因此,一共要用3×5=15(分钟)。列式如下: 6-1=5(次) 3×5=15(分钟) 答:一共需要15分钟。 疯狂操练1 1.把一根粗细均匀的木料锯成5段,每锯一次要5分钟。一共要多少分钟? 2.把一根15米长的钢管锯成5段,每锯一次用6分钟,一共需要几分钟? 3.20厘米长的铁丝,剪成4厘米长的小段,每剪一次用2分钟,一共需要几分钟? 王牌例题2 把一根木头锯成6段,共用30分钟,每锯一次要用几分钟? 【思路导航】一根木头锯成6段,根据段数比次数多1,可知一共锯了(6-1)次,即5次。锯5次用30分钟,每次要用30÷5=6(分

钟)。列式如下: (6-1)=5(次) 30÷5=6(分钟) 答:每锯一次要用6分钟。 疯狂操练2 1.把一根木头锯成5段,一共用了28分钟,每锯一次要用多少分钟?2.8米长的铁丝剪成2米长的几段,共用了12分钟,每剪一次用几分钟? 3.3根木料,每根锯成3段,一共用了18分钟,每锯一次要用几分钟? 王牌例题3 时钟6点敲6下,10秒钟敲完,敲12下需要几秒? 【思路导航】由敲6下,可以得出6下中有5个间隔,5个间隔用了10秒钟敲完,由此可见每个间隔用了10÷(6-1)=2(秒);敲12下,12下之间有11个间隔,每个间隔用2秒,所以一共用了2×(12-1)=22秒。列式如下: 10÷(6-1)=2(秒) 2×(12-1)=22(秒) 答:敲12下需要22秒。 疯狂操练3 1.时钟敲5下,用8秒钟,敲10下用几秒?

间隔排列教案 三年级间隔排列公式

间隔排列教案三年级间隔排列公式 《间隔排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第78~79页“间隔排列”、“想想做做”第1~ 4题。 教学要求: 1、让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关系以及类似现象 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关系以及其中的简单规律,并运用 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 用数学的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在探索活动中初步发展分 析、比较和归纳等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逐步形成与人合 作的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一一间隔现象中简单规律的探索过程。 教学难点:用恰当的方式描述这一规律。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引出规律 游戏1:拍手游戏 × ×┃×× ×┃× ×┃×× ×┃× ×┃×× ×┃ × ×┃×× ×┃× ×┃×× ×┃× ×┃×× ×‖ 师生一起拍手,发现规律。 游戏2:手指游戏 引导学生发现手指根数和吸管根数之间的联系。 指出:当两种物体交替出现,也就是一个隔一个出现,在数学上称作一一间 隔,这样的排列叫做一一间隔排列。 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创设情境,探索规律 1、观察:夹子与手帕,小兔与蘑菇,木桩与篱笆一一间隔排列。 2、探究 师:这些一一间隔排列的物体之间有没有像手指和吸管一样的规律存在呢? 大家数一数,填写在作业纸的表格一中。 师:仔细观察表格中每组两种物体的个数,把你的发现填在表格下面的横线 上,然后在小组里交流。

①夹子和手帕 生:夹子个数比手帕块数多1。 师:反过来? 生:手帕块数比夹子个数少1。 师:为什么夹子个数会比手帕块数多1,手帕块数比夹子个数少1? ②小兔和蘑菇 生:小兔个数比蘑菇块数多1,蘑菇块数比小兔个数个数少1。 师:8只小兔中间有几个蘑菇?9只小兔呢?10只小兔呢? 师:为什么说得这么快? 生:根据规律说就快了。 ③木桩和篱笆 生:树桩个数比篱笆个数多1,篱笆个数比树桩个数少1。 3、猜想 提问:从位置上看,夹子、小兔、木桩在每组的排列中有什么相同的 地方? 师:我们把处于一一间隔排列成一行两头的物体叫两端物体。 师:每组中的两端物体相同吗? 师:反过来,手帕、蘑菇、篱笆处于中间,就叫?

三年级下册间隔排列教学设计

间隔排列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经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初步体会其中蕴含的简单数学规律。 2.使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体会观察、比较、归纳是寻找和发现规律的基本方法,初步培养分析、比较、综合和归纳的能力。 3.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从数学角度分析生活现象的初步意识和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课前引入 1.游戏:击鼓传花。并逮到的学生按规律填空:1,3,5,(),(),… 2.如果用√表示我拍手,用×表示我拍桌,谁来把刚才击鼓传花时老师打击节奏的方式写一写:√×√×√×√×√×√×√×√× 3.谁来解释一下,刚才我们游戏时完成的这个数列的规律?看来大家对数的变化规律掌握的很好,这节课我们也要探索规律,但是探索的角度不一样了!谁听到了,刚才老师说了一个词,探索的什么不一样了?(角度)我们就以这个排列为例,我们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思考它的排列方式。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初步感知间隔排列现象。 (一)游戏理解“一个隔一个” 1.明白一个隔一个。 大家看这是什么?(老师用红笔圈数)(数)这些呢?(符号) 换个角度看,我们发现这个排列里有几种东西?(数和符号两种东西)说说它们是怎们排列的?(数-符号-数-符号-数-符号-数-符号) 也就是说数和符号是怎样排列的?(一个隔一个,学生齐读)(板书:一个隔一个) 谁发现了我画出的这些红圈和绿圈是怎么排列的呢?你也来说说。(指导学生用数学语言完整的表达:红圈和绿圈一个隔着一个排列,第一个是红圈,最后一个是绿圈。)

√和×是怎样排列的呢?你也来说说(√和×一个隔着一个)代表着老师刚才拍手和拍桌一个隔着一个的方式交换进行。 2.反例:如果我这样打节奏,还是一个隔一个吗? 3.通过游戏我们理解了什么叫“一个隔一个”。 (二)情景导入,揭示“一一间隔排列”的概念 过渡语:下面老师想带着你们去观看一场森林动物联欢会。瞧!谁来了,在干嘛?(小兔子和小蘑菇在排练节目呢!) 1.说一说小兔子和小蘑菇是怎样排列的? 师指导学生说完整话:兔子和蘑菇一个隔一个排列,第一个是兔子,最后一个是兔子。 师:也就是说在这个排列里有两种物体(兔子和蘑菇)一个隔一个排列。像这样的有规律的排列,在数学上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一一间隔排列”。(学生齐读课题,师板书:一一间隔排列) 反问:谁再来说说这个排列的特点?(兔子和蘑菇一一间隔排列,第一个是兔子,最后一个也是兔子) 这个排列的特点?(√和×一一间隔排列,第一个是√,最后一个是×)这个呢?(红色圈和绿色圈一一间隔排列,第一个是红圈,最后一个是绿圈) 2.师:爱学习的孩子果真是一点就通,学的真快!我们继续看小兔子和蘑菇要上舞台了,它们的舞台挺有特色的,我们来观察一下。舞台的背景:有两棵大树,之间有一根绳子,上面是夹子和手帕有序的排着。这一根一根的是什么?(木桩)这一块一块的是什么?(篱笆)它们用木桩和篱笆围出舞台,挺有创意的!你有没有发现这里更有创意的地方,运用了一一间隔排列?在哪?把话说完整。 (夹子和手帕一一间隔排列,第一个是夹子,最后一个也是夹子) 二、初步发现规律。 1.明确任务。 师导语:那么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数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和规律呢?老师很好奇,你们好奇吗?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好吗?先开启我们的探究活动一:

间隔趣谈——二年级奥数

第二讲间隔趣谈(2课时) 教学目标: 1.锯木头的段数问题,主要是要明白锯成木头的段数比锯木头的次数多1。 2.爬楼梯遇到层次问题,主要是明白几楼与几层楼梯是不同的,楼数比楼梯层 数多1。 3.同样敲钟遇到的时间问题,应该先考虑敲的次数比敲声之间的间隔数多1。 重点:目标1、2 难点:目标3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在上课之前,老师了解了一下,发现我们班很多同学都很喜欢唱歌,现在离上课还有一点时间,我们一起来唱一首《幸福拍手歌》好吗? 师: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双手创造了幸福的生活,在我们的手上也隐藏了数学奥秘,同学们想知道吗? 师:看着老师的手,你从中得到了什么数字? (5,5个手指) 师:老师从中也得到了一个数字—4,你们知道它指的是什么吗? (缝隙、空格等) 师:对了,指的是手指间的空格,在数学上我们把这样的空格叫做间隔。我们手上每两个手指之间有一个间隔,大家仔细观察老师的手,5个手指,有几个间隔,4个手指的时候有几个间隔呢?3个手指,2个手指呢? 师:你们发现手指数与间隔数的关系了吗?谁能说一说? 二、新课 1.锯木头问题(书例3) 你们都见过木头棍子吧(说说什么样子),老师给你们一根木头,比你们的特别,想让它弯他就弯,想让它变成蝴蝶结它就变,请看(一根绳子) 下面老师把这个神奇的宝贝交给你们保管,因为有个小偷要来偷它,你们能不能完成这个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如果任务完成的好老师会有奖励哦(表情严肃,小声的说) 师:可问题是你们人多,有谁来保管了?生说。 不用担心,我有办法,把绳子分成四段,每人保管一段不久行了吗? 问:那我们要剪几次才能剪成四段了?(生动手剪)师记录 你们如果还害怕小偷来的话,回家后把绳子分成几段,分给家里人保管,你们家里都有几个人了?我们需要剪几次?

第28讲 间隔趣谈

第二十八讲间隔趣谈 例1、小红把10个黄圆片摆成一行,如果每两个圆片之间再插进1个红圆片,想一想,一共需要多少个红圆片? 【思路导航】10个黄圆片,摆成一行,这行就有了10-1=9(个)间隔。每两个黄圆片之间再插进1个红圆片,也就是每个间隔中再放1个红圆片,那么一共需要1×9=9(个)红圆片。 如图,○表示黄圆片,●表示红圆片。 ○●○●○●○●○●○●○●○●○●○(10个黄圆片,9个红圆片)列式如下: 10-1=9(个间隔) 1×9=9(个) 答:一共需要9个红圆片。 练习1 1.在一排12名女生的队伍中,每两名女生之间插进一名男生,想一想,一共插进了几名男生? 2.学校门口摆了一排一串红共20盆,每两盆一串红之间插2盆菊花,一共需要多少盆菊花? 3.学校门口左右两边插彩旗,每边插14面红旗,每两面红旗之间再插一面黄旗,一共插了多少面黄旗? 例2、8个同学围成一圈,每两个同学之间相距2米,这个圈周长多少米?【思路导航】由于围成是一个圈,首尾相连,因此同学的个数也就是这

个圈共有的间隔数,即8个间隔。要求这个圈的周长是多少米,也就是求8个2是多少。如图所示:(△表示同学,数字表示间隔数) 2×8=16(米) 答:这个圈周长是16米。 练习2 1.圆形花圃上每隔4米栽一棵树,一共栽了6棵,这个花圃周长多少米?2.一个正方形鱼池,在它的四周每隔6米插一根柱子,一共插了10根,这个鱼池的周长多少米? 3.在环形跑道上,每隔5米插一面红旗,共插了40面红旗,这个环形跑道长多少米?如果每面红旗之间再插一面黄旗,一面蓝旗,一共可插多少面黄旗和蓝旗? 例3、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24米,在它的边上每隔4米插一根柱子,一共要插多少根柱子?

间隔排列教学设计

间隔排列教学设计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间隔排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8—79页。 【教材分析】 从教材编排来看,“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数学教材的特色,从三年级开始,每学期都安排学习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包括从条件想起、从问题想起、列举、画图、转化等策略的教学。通过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学生能选择合适的策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课内容是学生学习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后安排的探究规律内容,学习间隔排列的规律也为以后学习其他策略教学打下基础。 从单元结构来看,本单元是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单元,介绍的是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主要内容是探究从条件想起解题的策略和间隔排列的规律。本单元让学生正式接触解题策略,从具体情境出发,理解并探究从条件想起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索间隔排列物体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并将策略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应用能力,提高解题能力。 从本课内容来看,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之后安排的教学内容,学生之前已经具备了分析并解决简单的一步、二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已经初步具备了用条件想起的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三年级学生仍然以形象思维发展水平为主,所以本课从一幅卡通图片的情境图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察夹子与手帕、兔子和蘑菇、木桩和篱笆的排列规律,探索当两端物体相同时物体的排列规律。

随后通过研究正方形和圆的间隔排列,进一步完善间隔排列的另一种情况,当两端物体不同时这2种物体的排列规律。层层递进,循序渐进,完整地呈现了间排排列的不同情况,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清晰了学生的解题思路。 【学情分析】 学生之前已经初步具备了分析并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从条件想起的策略,并且对间隔排列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教材用一个生动活泼的卡通情境图导入,探索当两端物体不同时物体间隔排列的规律,随后安排了正方形和圆间隔排列的一个开放题,探索当两端物体相同时物体间隔排列的规律。本课教学时,应注重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探索的过程中,能够发现、概括出排列的规律,并将规律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原有的知识层次和解题水平。【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生发现并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之间的关系和规律,能根据间隔排列的特点,由一种物体的个数知道另一种物体的个数。 2.学生在经过探索规律的过程,感悟一一对应的思想及作用,能用其解释间隔排列物体的规律,发展分析、比较、综合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3.学生体验发现规律的喜悦,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积累研究规律的经验。 【教学重点】

(完整)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间隔排列》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间隔排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第78~79页。 教学要求: 1、让学生经历探索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关系以及类似现象中简单数学规律的过程,初步体会和认识这种关系以及其中的简单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的观点分析日常生活中各种现象的意识和能力,在探索活动中初步发展分析、比较和归纳等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逐步形成与人合作的意识和学习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经历一一间隔现象中简单规律的探索过程。 教学难点:用恰当的方式描述这一规律。 教学过程: (一)引入。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 ┃×┃×┃×┃×┃×┃ 引导学生指出:当两种物体交替出现,也就是一个隔一个出现,在数学上称作一一间隔,这样的排列叫做一一间隔排列。板书:间隔排列。 二、出示学习目标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1、了解日常生活中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类 似现象中简单的数学规律。并能运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 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 三、出示自学指导。 有了目标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自学指导。 1、分别观察图中小兔与蘑菇、木桩与篱笆、夹子与手帕这三组物体的排列方式。 2、这三组物体的排列有什么共同点? 3、认真观察乐园图,数清后把书p78表格填写完整。 4、比较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你的想法。 四、先学。 1、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能认真地自学。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板书。 五、后教:

小学数学三年级《间隔排列》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三年级《间隔排列》教学设计 《间隔排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教材第78~79页“间隔排列”。 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找到“两种物体一一间隔排列,当两端的物体相同时,两端的物体数量比中间的多1;当两端的物体不同时,两种物体的数量相等。”这一规律。 2、能够利用这一规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掌握观察、分析、比较的方法。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的思想。培养学生发现与应用规律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经历一一间隔现象中简单规律的探索过程。 教学难点: 初步体会和认识间隔排列的物体个数关系间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揭示课题。 师:出示喜洋洋和灰太狼排列在一起的图片,问学生排列有什么特点?你能猜出灰太狼后面的是谁吗?指名生回答。并揭示课题。像这样一个隔着一个排列,就叫间隔排列。(板书:间隔排列)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找一找间隔排列中的规律。

二、主动探究,发现规律。 谈话:小兔们听说我们今天要来找规律,已经在它们的花园里等着我们了,你们看,小兔的花园美不美啊? 1、研究排列特点 仔细看看图上都有什么呀?他们是怎么排的呢? (1)同学们说得很对,我们先来看一看活泼可爱的小兔和蘑菇是怎样排列的? 生1:一个小兔一个蘑菇……师:还有不同说法吗? 生2:它们是一个接一个排的。 师:具体说说它们是怎样一个接一个排的呢?(一只小兔一个蘑菇一只小兔一个蘑菇)也就是小兔和蘑菇是一个隔一个排的。 (2)说木桩和篱笆 师:刚才我们讨论了小兔和蘑菇排列的特点,那么木桩和篱笆是怎样排列的呢? 同桌互相交流一下。谁来说说。 (3)说夹子和手帕 师:夹子和手帕是怎么排列的呢?请谁来说 (4)比较三排物体在排列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结论:每排的两种物体都是一一间隔排列。 如果学生说不出,就问:用今天刚学到的知识,可以怎么说。 2、研究个数规律 下面我们就来重点研究一一间隔排列中两种物体数量之间有什么

第6讲 间隔趣谈

第6讲 间隔趣谈 【专题简析】 两根绳子结起来只要打一个结,两根绳子结成一个圆需要打两个结,一根绳子剪4次被剪成了5段等等,这是日常生活中的比较特殊的问题。想要做好这类题,需要我们多动脑筋,多动笔画画,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这一讲是有关绳子打结和剪绳子的问题。给绳子打结如果不练成一个圆,打结的次数比绳子的根数少1;如果结成1个圆,打结的次数与绳子的根数同样多。同样,如果是剪绳子,那么剪成的段数比剪得次数多1. 【例题1】小刚把4根绳子连起来成一条绳子,一共需要打几个结? 思路导航:解这种题,可以画图解答。如图: 打结打结打结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4根绳子要结起来成一根绳子,只要打3次结就可以了,可见,打结的次数比绳子的根数少1. 解:4-1=3(个) 答:小刚把4根绳子连起来成一条绳子,一共需要打3个结 练习1 1.小明把5根绳子连起来成一根长绳,一共需要打几个结? 学习奥数的优点 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更容易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 2、训练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和思维品质。要使经过奥数训练的学生,思维更敏捷,考虑问题比别人更深层次。 3、锻炼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可以培养持之以恒的耐心和克服困难的信心, 以及战胜难题的勇气。可以养成坚韧不拔的毅力 4、获得扎实的数学基本功,发挥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最大空间。

2.把8根绳子连接起来成一根绳子,一共需要打几个结? 【例题2】把几根绳子打7个结就能成一个圆? 思路导航:根据题意,如图所示:打了7个结,就把一些绳子 结成了一个圆,这些绳子应该有7根。因此,如果把绳子结成圆 时,绳子的根数与打结的次数相等。 解:把7根绳子打7个结就能成一个圆 练习2 1.丽丽打了8个结就把一些绳子结成一个圆,你知道丽丽拿了几根绳子吗? 2.小红拿10根绳子结成一个圆,她打了几个结? 3.把20根绳子连接起来成一根绳子,一共需要打几个结?如果要结成一个圆,需要结几次? 【例题3】一根10米长的绳子剪了4次,平均每段长多少米? 思路导航:10米长的绳子剪了4次,应该剪成了5段。求平均每段长多少米,也就是要把10平均分成5份,求每份是多少。2 10= ÷(米),因此平均每段长2米 5 解:4+1=5(段)2 ÷(米) 5 10= 答:平均每段长2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