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韩国出生性别比问题比较研究

中国与韩国出生性别比问题比较研究
中国与韩国出生性别比问题比较研究

2007年第4期 人口学刊 N o14,2007 (总第164期) PO PULA TI ON JOURNAL (Tot1N o.164)

中国与韩国出生性别比问题比较研究

尹 豪,金永花,侯建明

(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吉林长春130012)

【摘 要】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出现持续升高的势头。2000年,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高达119192。地区间、城乡间出生人口性别比差异也较大。韩国在20世纪80年代起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攀升,1990年高达11615。但经过韩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2004年韩国出生性别比下降至10812,接近正常水平。韩国应对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的成功经验对解决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现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国;韩国;出生性别比

【中图分类号】C9241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29X(2007)04-0003-06

【收稿日期】2007-02-09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东北亚区域人口、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01JAZ W002)

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基金项目:韩国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研究

【作者简介】尹 豪(1957-),男,吉林图们人,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金永花(1980-),女,辽宁沈阳人,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专业2006级博士研究生。

侯建明(1981-),男,吉林长春人,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人口学专业2004级硕士研究生。

在我国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现象。在韩国自20世纪80年代起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攀升,但经过采取一系列的有效措施,韩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明显下降。研究韩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化及所采取的对策,对解决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现象有一定借鉴意义。

一、人口性别结构与出生人口性别比

人口性别结构是指人口中男性和女性所占比例及其相互关系,通常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分别计算男性和女性人口在人口总数中所占百分比,通常称为人口性比例(sex p r oporti on),即分别指男性比例和女性比例;另一种是计算男性人口数对女性人口数的比例,通常以每100个女性人口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来表示,称为人口性别比(sex rati o)。性别比高于100,表示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性别比低于100,则表示男性人口少于女性人口。[1]影响人口性别结构的主要因素为出生婴儿性别比、男女分年龄死亡率、迁移人口的性别比等。人口自然变动和迁移变动直接影响人口的性别结构,而各种社会经济因素也间接影响人口性别结构,即各种社会经济因素将通过影响生育率、死亡率、迁移率以及性别偏好来影响人口性别结构。

在人口性别结构中,出生人口性别比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大多数情况下,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比较稳定的指标,一般在103~107之间。男性新生儿的死亡率通常比女性新生儿高,所以到5~6岁时男女性别比达到基本平衡。生育抉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出生性别比,而性别偏好对生育抉择产生直接影响。这种性别偏好,是传统观念以及社会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处于不平衡状态,将会导致人口性别结构的失调,并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种种不良后果。[2]从长远看,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将直接影响未来的婚姻、就业、社会稳定、人口安全等方面。出生

3

人口性别比是决定总人口性别比的基础,是影响人口性别结构的主要因素,并对未来人口再生产产生重要影响。所以,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将危害人口的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动情况

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开始出现升高的趋势,到目前处于较高的水平。根据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1981年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716,虽然略高但基本上还属于正常范围。1987年1%人口抽样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015,已明显高于正常范围。[3]根据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1989年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113,已远远超出正常范围。到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出生人口性别比达到11919。从上述三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来看,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期偏高,而且呈上升趋势。表1显示了第三次、第四次及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各地区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化情况。

我国地区间出生人口性别比差异较大。2000年出生人口性别比最高的地区为江西,达到138101,最低的西藏为97143;出生人口性别比在103~107正常范围的地区只有贵州、青海和新疆,都属于地广人稀的内陆省份;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和宁夏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在107~110之间;出生人口性别比在110~116之间的地区有包括4个直辖市在内的9个经济较发达地区;出生人口性别比在116以上的地区多为东南沿海人口较密集的省份和华南内陆省份。

城乡间出生人口性别比差异也较大,农村地区远远高于城市地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农村的生育率和人口增长率得到有效控制,但同时也出现了农村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现象。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农村地区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2196,而城市为107106;但是到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农村地区出生人口性别比上升到121167,而城市地区也上升到114115。可见,在这10年期间农村和城市的出生性别比都在升高,而出生性别比失衡现象在农村地区更为严重。

另外,不同孩次之间的出生性别比差异较大,出生性别比随孩次的增高而显著上升。1990年和2000年我国第一孩的出生性别比都基本正常,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基本保持在103~107左右;但第二孩的出生性别比就发生了较大变化。2000年我国第一孩的出生性别比为107112,基本平衡,但第二孩为151192,第三孩高达160130,已经处于严重失衡状态。表2显示了我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各个孩次的出生性别比情况。

表1 全国分地区出生性别比情况

1982年1990年2000年

北京市106174107129114158

天津市105188110113112197

河北省107117111173118146

山西省108162109144112175

内蒙古106123108149108148

辽宁省106140110111112117

吉林省107138108145109187

黑龙江省105156107148107152

上海市106168104162115151

江苏省107167114140120119

浙江省107165117114113111

安徽省111129111107130176

福建省106101109146120126

江西省106193110151138101

山东省109118114149113149

河南省109189115160130130

湖北省106172109136128102

湖南省106138110116126192

广东省110137111161137176

广 西110169116131128180

海南省-114179135104

重庆市--115180

四川省107124112152116137

贵州省105148102173105137

云南省104107107158110157

西 藏9914210314797143

陕西省109108110169125115

甘肃省105146109157119135

青海省102125104112103152

宁 夏105115106182107199

新 疆103191104160106165

全 国107163111127119192资料来源: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

1985年中国人口年鉴.

表2 2000年我国分城乡、孩次出生人口性别比

第一孩第二孩第三孩第四孩以上合计城市108188147162164192164144114115

镇110136154159180153179184119190

乡村105165152114158120153185121167

合计107112151192160130156194119192

资料来源: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

导致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现象,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性别偏好,即男孩偏好。由于希望得到男婴,人们通过一些医疗手段违法进行产前性别鉴定,并选择人工流产。二是对女婴出生的漏报或瞒报。导致这些情况的深层原因,主

4

要是传统生育观的影响,即传统社会所形成的以儿子作为养老保障的“养儿防老”思想,表现为对男孩的偏好和对女婴的歧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重男轻女的落后观念以及生育抉择中的男孩偏好已经得到了根本性的扭转,但目前在一些农村落后地区仍然存在。出生人口性别比不仅关系到人口性别结构的平衡,而且将影响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甚至有可能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近年来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引起了人口学界和人口计划生育部门的高度关注。

三、韩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化及失衡原因

(一)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化

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韩国积极推行现代化和工业化政策,逐渐步入经济增长轨道,基本完成了工业化。同时,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韩国实施了政府主导的家庭计划,进行积极的人口控制,生育率显著下降,人口增长速度逐渐下降,人口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然而由于强烈的男性

表3 韩国分孩次出生性别比变化情况

年份合计第一孩第二孩第三孩第四孩以上19811071210613106171071111315 19821061810514106101091211412 19831071410518106121111812016 19841081310611107121161912818 19851091510610107181291014812 19861111710713111121381514917 19871081810417109111341714719 19881131310712113121641418117 19891111710411112141811419817 19901161510815117101881820912 19911121410517112141791519415 19921131610612112141911121310 19931151310614114172021123512 19941151210610114112021222412 19951131210518111171771220319 19961111610513109181641018416 19971081210511106131331515317 19981101110519108101441715316 19991091610516107161411815416 20001101210612107141411716715 20011091010514106141401315214 20021101010615107131401015215 20031081710419107101351214912 20041081210512106121321013911

资料来源:韩国统计厅.2004年出生、死亡统计结果[Z].

2005.

表4 韩国分地区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化情况

1994年1995年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全国115121131211116108121101110916110.210910110101081710812首尔1131211018109191061310718107181081910716108171061510615釜山1181811712115131101911217111101121811015108111091710611大邱1211211619115191111511612113111131411111115101121511013仁川1141511216109181071210817110101081710815107121061310710光州1111710715109141061610717108151101010818110131121110718大田1161311414110141161111013108181071210815112191071810912蔚山---1121911517114161121611519113121151611317京畿1121711115109151071910819108191121510919109131091010915江原1141411213109101061410914108191101711114107141071610919忠北1141711417114191051810813108191121510919109131091010915忠南1161011115112121071411017110161091910710111131081310719全北1091611213106131071710812107131081110617110161061310613全南1121611117110191061011013109161091310816108161091911018庆北1241211813116101121611412112191131611119114151101911218庆南1201011912117121111811219110181121711119113121131711311济洲1141611210109171081911312110181051611112118141101611211

资料来源:韩国统计厅.2004年出生、死亡统计结果[Z].2005.

偏好以及胎儿性别鉴定技术等原因,在韩国生育率急剧下降的20世纪80年代起出现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现象。表3显示了1981年以来韩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化情况。

在1981~1984年韩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基本保持在107左右,尚属正常;然而在1986~2000年间基本都超过110,而最高的1990年曾达到11615。1990年为马年,人们认为马年出生的女孩性格暴躁,因此这一年出生的女婴在进行出生登记时谎报为1989年或1991年。1993年和1994年韩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也高达115,但是在此后的10年时间里,通过各种努力,韩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得到明显的改善,到2004年其出生人口性别比降至10812,基本趋于正常水平。在韩国,出生性别比同样随孩次的增高而显著上升,第一孩出生人口性别比一般在104~107范围内;

5

而第二孩开始出生人口性别比急剧上升,从1985年到1995年都超过了110;第三孩的性别比则远远高于第一孩和第二孩。1997年以后,第一孩和第二孩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有所下降。

韩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在地区之间也存在很大差异。1994年韩国各地区出生人口性别比普遍较高,基本上都处于110以上,而大邱、庆北、庆南等地区都超过了120。到2000年,各地区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有所下降,但大邱、蔚山、忠北、庆北、庆南等地区仍保持着较高的出生人口性别比。2004年韩国大部分地区的出生人口性别比都接近正常水平,而6个地区仍保持着较高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具体蔚山为11317、庆南为11311、庆北为11218、济洲为11211、全南为11018、大邱为11013。表4显示了1994年以来韩国各地区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化情况。

(二)失衡原因

影响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因素很多,并且各国的情况也不同。韩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的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1强烈的男性偏好

韩国社会重男轻女,多年来一直保持着严格的父系联合家庭体系。尽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父系联合家庭体系在当代韩国社会变得日益松散,但男女仍然有别,不平等现象仍然存在,而长子继承制、男女同工不同酬现象普遍。父权制度带给女性的不平等使整个社会产生强烈的男性偏好。因此,不仅是男性,女性本身也有强烈的男性偏好思想。根据韩国保健社会研究院对已婚妇女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已婚妇女中认为“必须有男孩”的人,1991年为4015%,1994年为2613%,1997年为2418%,2000年为1612%,2003年为1411%,呈下降趋势。回答“最好有男孩”的已婚妇女1991年为3017%,1994年为3413%,1997年为3510%,2000年为4312%, 2003年为4118%。认为“无所谓”的已婚妇女, 1991年为2810%,1994年为3819%,2000年为3915%,2003年上升至4313%。可见,人们对男孩必要性的看法在逐渐发生变化。尽管如此,在韩国社会男性偏好思想仍根深蒂固。

21胎儿性别鉴定技术与选择性人工流产

人们的性别偏好影响出生人口性别比。然而,性别偏好本身并不能对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升降产生直接影响。从“想要男孩”到“生男孩”的过程中,胎儿性别鉴定技术起了重要作用。胎儿性别鉴定技术有超声检查(B超)、染色体分析(羊水、妊娠尿分析)、阴道细胞学技术等。后两项技术涉及难度较大的临床和实验室技术,因而目前尚不普及。B超检查则是一项比较成熟的技术,大约在妊娠中期(怀孕4~6个月),通过B超机可清楚地观察到胎儿的外生殖器。B超检查之所以普及,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技术比较简单,没有医学背景的人经过短期培训和实习也能操作和观察;二是B超机的价格并不昂贵,乡镇医疗诊所和个体行医都买得起,它对就诊环境要求也不高,由于利用率高,很快便能收回成本,带来赢利;三是由于B超收费适当,一般可以承受得起。[4]B超机自80年代中期在韩国的普及与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升高有直接关系。

人工流产是解决避孕失败、中止妊娠的一种补救措施,同时也使为选择性别而中止妊娠成为可能。根据韩国保健社会研究院1997年的调查,做人工流产的妇女中,有216%是通过胎儿性别鉴定得知是女婴后进行的选择性人工流产,比1994年的117%高出019个百分点;15~44岁已婚妇女中只有813%赞成选择性人工流产,而7315%的妇女持反对态度;而且妇女年龄越大、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反对选择性人工流产。韩国保健社会研究院对进行过人工流产的15~44岁已婚妇女以第一次人工流产与最后一次人工流产时是否进行过胎儿性别鉴定为内容所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第一次人工流产时,进行过胎儿性别鉴定的妇女为211%,最后一次人工流产时,进行过胎儿性别鉴定的妇女为215%。没有男孩的妇女,进行胎儿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比率最高,第一次人工流产时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妇女为315%,最后一次为510%;相反,有1个男孩的妇女进行胎儿性别鉴定比率较低,第一次人工流产、最后一次人工流产,都只有015%。有1个女孩时,胎儿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的比率很低,第一次和最后一次分别只有210%、114%;有2个女孩时,第一次和最后一次人工流产时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比率分别为911%、1017%;而有3个女孩时,胎儿性别鉴定的比率很高,即第一次和最后一次人工流产时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比率分别为1111%、717%。[5]可见,有2个以上女孩时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比率明显上升。根据1998年9月韩国保健福祉部对全国22个医院的接生员及非法胎儿

6

性别鉴定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在1996~1998年间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0以上的医院为数不少。尤其,1998年为虎年,人们认为虎年出生的女孩命硬,所以在有些医院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孕妇超过30%,出生人口性别比高达200。[6]

31社会经济因素

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与出生人口性别比有密切关系。社会经济因素可以通过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受教育水平、就业水平、初婚年龄及医疗技术的发展等间接影响出生人口性别比。随着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受教育水平以及就业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性别偏好将趋向减弱,出生人口性别比也随之下降。然而,医疗技术的普及却给人们提供了各种进行胎儿性别鉴定及选择性人工流产的条件。80年代以前,韩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没有出现异常。但是,80年代之后随着简单易行的B 超技术的普及,人们进行胎儿性别鉴定及选择性人工流产成为较容易的事情。

四、韩国解决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的主要措施

进入90年代以后,为了解决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韩国政府颁布各项政策、法律禁止胎儿性别鉴定行为,并展开广泛的宣传教育活动,让人们了解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带来的各种严重后果,呼吁医疗机构自觉遵守有关法律等。经过各方面的努力,韩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在80年代持续攀升、90年代初达到高峰11615之后逐渐下降,到2004年下降到10812,基本趋于正常范围。

11不断加强宣传教育活动

为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广泛深入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韩国利用人口日等各种机会发放多种多样的宣传品、出版物等,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宣传活动,宣传有关维护女童权益的法律、法规,宣传政府关于禁止使用超声波技术或其他技术手段进行性别鉴定、禁止非医学目的的性别选择性引产和流产的内容和规定。并通过媒体的大量宣传,使人们认识到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会给社会及子孙后代带来的严重后果。在小学、中学、大学等课程里设置了男女平等、对性别的正确认识等内容。

21改变男性偏好,提高女性地位

在过去的20多年,韩国政府为提高女性地位做了不断的努力。为了改变人们男性偏好思想,将提倡男女平等的思想体现在学校课本及课程中,从小培养人们重视生命、拒绝性别偏好。韩国政府为促进男女地位平等,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早在1983年,成立了韩国女性开发院,专门从事对女性政策的研究。1987年韩国政府制定并颁布了《男女雇佣平等法》;1990年修改《家庭法》,使女性成为家庭户主变为可能;[7]2001年1月政府正式设立女性部(M inistry of Gender Equality),致力于制定维护女性权益的相关政策。另外, 2005年3月韩国国会通过了《民法》修正案,从2008年1月起废除“户主制”。

在韩国,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仍根深蒂固,虽然政府颁布了各种法律以提高女性地位,但女性在家庭及社会还是没有实现与男性平等的地位。

31对非法胎儿性别鉴定的处罚和监督

1987年韩国修改“医疗法”,禁止胎儿性别鉴定,并对违反者取消其医师资格。根据修改的“医疗法”第19条第2项,医疗人员不得对孕妇进行胎儿性别鉴定或帮助他人进行胎儿性别鉴定;医疗人员不得将胎儿性别鉴定结果告诉孕妇本人及家人或其他人。1994年又修改了“医疗法”第67条,规定如果违反上述第19条第2项法规,将处以3年(最多3年)徒刑与1000万韩元(最多1000万)罚款。[8]并且,以韩国医师协会为主展开了医务人员自觉杜绝胎儿性别鉴定与选择性人工流产的自律实践活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约30名医生为此被吊销执照。[9]自1996年10月拘留并起诉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的部分医疗人员之后,出生人口性别比开始出现下降趋势。

经过上述努力,韩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得到明显改善。如前所述,20世纪80、90年代韩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一直在110以上,而1990年甚至达到11615。然而,进入21世纪出生人口性别比明显下降,2004年下降到10812,接近国际上公认的102~107的正常范围。同时,分孩次性别比也有所下降,2003年第一、第二孩出生人口性别比分别为10419和10710,2004年分别为10512和10612。从各地区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来看, 1994~1996年全国各地区出生人口性别比都呈现失衡状态,后来部分地区出生人口性别比开始下降。2004年除了庆南、庆北、蔚山等地区出生人口性别比略高以外,其他地区接近正常值。

五、小结

出生人口性别比过高或过低都会引起一系列

7

社会问题。研究韩国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对解决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韩国生育率在短期内经历了急剧下降,但男性偏好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同时随着胎儿性别鉴定技术的普及,出现了出生性别比失衡问题。韩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现象始于生育率急剧下降的20世纪80年代。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家庭计划与人工流产的普及、胎儿性别鉴定技术的发展、较强的男性偏好观念及生育率下降等因素。为了解决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韩国政府颁布各种政策、法律禁止胎儿性别鉴定行为,并通过民间团体展开宣传教育活动,宣传男女平等思想,用媒体广泛宣传报道性别比失衡带来的严重后果,呼吁医疗机构自觉遵守法律等。结果,韩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得到明显改善。

中国与韩国都是在生育上男性偏好较强的国家。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封建社会,两千多年来遗留下来的“重男轻女”、“男尊女卑”、“传宗接代”的传统观念依然存在。所以,仍需要不断提高女性的社会地位、促进男女平等,消除人们的男性偏好思想。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尤其在农村重男轻女的观念仍根深蒂固。重要的是发展经济,并采取切实有效的综合性措施,以实现“到2010年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趋向正常”的目标,并形成新的婚育观念和生育文化。为了更好地解决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研究韩国在解决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过程中较为成功的经验,具有较大的现实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竞能.人口理论新编[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2001.141.

[2]尹豪.人口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2006.63.

[3]张翼.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失衡、原因与对策[J].

社会学研究,1997,(6):55.

[4]解振明.引起中国出生性别比偏高的三要素[J].人

口研究,2002,(9):16.

[5]金胜权等.2003年全国生育率及家庭保健、福利调查

(研究报告)[R].韩国保健社会研究院,2004.

[6]赵南勋等.韩国最近人口动向与对应战略(研究报

告)[R].韩国保健社会研究院,1998.106-122. [7]工业龙.韩国经济发展与妇女进步的关系[J].外国

问题研究,1994,(3):15-17.

[8]韩国保健医疗管理研究院.医疗法规体系整备方案

基础研究[J/OL].htt p://www.hos p itallaw.or.kr/hos2 p italla w-hist ory.ht m l.

[9]施春景.对韩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化的原因分析及

其思考[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4,(5):40.

[责任编辑 王晓璐 傅 苏]

Co mparati ve Study on the Proble m of Bi rth Gender Rati o

Between Chi n a and Korea

YI N Hao,J I N Yong-hua,HOU J ian-m ing

(Center for Northeast A sian Studies of J ilin University,J ilin Changchun,130012,China)

Abstract:After the1980s,the gender rati o at birth in China kep t an upward trend.I n2000,the birth gender rati o reached11912.There is a huge discrepancy in the gender rati o a mong different areas and the rural and urban areas.I n Korea,the gender rati o als o has been on rise since the1980s,and peaked t o11615in1990. However,the Korean government executed a series of effective measures,and as a result the gender rati o de2 clined t o10812in2004,cl ose t o the nor mal level.The study on the experience of gender rati o at birth contr ol in Korea is significant t o s olve the sa me p r oble m in China.

Key W ords:China,Korea,gender rati o at birth

8

中华文化总结之婚姻

一、释“婚姻” 1.“昏因”、“婚姻”与原典2.后人的理解与阐发 婚姻一共四种含义 “婚姻”的两种基本含义: (1) 男女两性的结婚行为。(2) 夫妻关系。 “婚姻”的另外两种含义 (3) 夫妇双方的父母。(4) 两家的亲戚(兄弟姊妹等) 名词解释:1,“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2“风俗”: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的总和。 3“中华”:古代称黄河流域一带为中华,是汉族最初兴起的地方,后来指中国。古代华夏族多建都于黄河南北,以其在四方之中,因称之为中华。后各朝疆土渐广,凡所统辖,皆称中华,亦称中国。 4“中华民族”:我国各民族的总称,包括56个民族,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遗产和光荣的革命传统。 5:“文化”: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 第二章婚姻形态一:聘娶婚以前 一:血缘家族期:杂乱性交→ 氏族内群婚(同辈男女) “男女杂游,不聘不娶”。—《列子·汤问》 “民知其母,不知其父”。—《庄子·盗跖》 “昔太古尝无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妇男女之别”。 文明史前人们“过着群团的生活,实行杂乱的性交”。 二:母系氏族期:氏族外婚(同辈男女)→对偶婚【阿注婚】永宁纳西族,暮宿朝离,“望门居”。子女由女阿注一方照管。 三:父系氏族期:父系个体婚制→父系家长制下婚制 第二章婚姻形态二:一夫一妻制与一夫一妻多妾现象 1.文献、民间传说 2.考古遗迹、甲骨文 第二章婚姻形态三:其它形式 1.掠夺婚 2.姑舅表婚:“妇称夫之父曰舅,称夫之母曰姑”。 3.媵妾婚:贵族男子娶嫡妻,妻的侄(姪)、和娣(妹)配嫁。侄和娣叫做“妾” 派生形式:奴婢陪嫁。《红楼梦》陪房丫头平儿。 4.烝报婚:源于氏族外婚期。古代文献上把父死后其子娶庶母称为“烝”,兄、叔死后,其弟弟或侄儿娶寡嫂或婶母称为“报”。 5.换亲婚:甲家女嫁乙家子,则乙家女嫁甲家子。 6.招赘婚、冥婚等 第三章六礼一:要略与原典解读

中韩文化差异对比

中 韩 文 化 差 异 对 比 学生:卢柔柔 学号:G1121091 班级:营销1104 老师:戴明丽

中韩文化差异对比 近年来,中华大地韩流滚滚,朝鲜半岛也是汉风阵阵,“韩流汉风”一度被热炒。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灿烂缤纷,在五千年的风雨中,经历了多次兴衰的过程,它是不断更新发展的,而且在每一次扬弃后象凤凰一样又获得了新生,有了新的内容;韩国的文化也有着其悠久和深厚的历史,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风景。 一、语言文字的差异 语言是最重要的文化信息载体,是一种社会现象。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二者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文化是语言的基础,没有文化,语言也就不可能存在,语言受人类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语言使用主体所处的地理环境、政治、历史背景、风俗习惯等或多或少地在语言中都会有所反应,同时也会影响语言的发展和变化。语言是反映人类社会的一面镜子。文化可以通过语言来表现,或者说通过语言可以透视出民族文化。(一)在文字方面差异 (1)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汉藏语系的诸语言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南部,西起克什米尔,东至我国东部边界。主要包括汉语、侗台、苗摇和藏缅三个语族。 汉藏语系的特点:一般都有声调而没有词的重音;多用词序、虚词表示语法关系;虚词中还有一类特殊的类别词——量词。 (2)韩语的系属问题学术界至今无定论 韩国语的系属问题:历史上主要有过四种不同的主张,即所谓的北方系统说,所谓的南方系统论,韩日语同系论;所谓的印欧同系论;另外,还有一些学者认为韩国语应归属为包括蒙古语、满语在内的“东北亚语系”这样一个新的语系;目前多数学者倾向于韩国语属于阿尔泰语系。 (二)在语言方面差异 1.元音 (1)国际音标相同的元音,读音有细微差别,且发音方法略有差异。 (2)韩国语分为阳性元音和阴性元音,汉语无此分类。但日语和韩国语的元音性质不完全对立。

对中国男女出生性别比的分析

从男女出生性别比看中国人的事情 中国每年都要出生近两千万人,每年的出生人数中男性应当服从伯努利分布B (n,p),实际上我们可以假设男性人口是X,P为男性出生性别比,每年出生人口为N那么恭喜我们得出 f(X)=(X/N-P)/(P*(1-P)/N)^0.5~N(0,1) 根据基因原则,P应该是0.5,当然由于很多自然原因的促成,对于0.5显然很不科学,借鉴中国七十年代的最高男女性别比得1.04/2.04,于是我们取P0=1.1/2.1(这个让人觉得离谱的数据,但是他远高于“正常”水平却还是说明我们中国人有多离谱)这个数字为自然条件下的男女性别出生比例。,、另外我们取N=1000000<中国每年出生人口实际值。取X=118/218(2012年的最新数据)。 假设 H0:P<=P0 H1: P> P0 这是右边检验问题。于是我们计算得f(X)=111>>3.9,真是离谱的数据,我已经找不出用什么置信度来使自己相信,假设H0是对的。那么假设H1是准确的,。 于是我们得出了我们的结论:我们的男女性别比不是在自然因素下诞生的。 1.当然实际上我继续提高自然条件下的P值,f(X)会是不错 的正态分布函数,随着食物中各种复杂物质的增多,男女性别比可能会增大(瞎猜的,貌似没这方面的数据支持这一观点)。 2.英王子的妻子Kate Catherine已经知道自己肚子里的孩子 是个女的了——一直好奇他们会打掉吗?貌似这事中国人做了不

少啊。男女出生性别比例这东西——叫医生们重业些好了,中国人的事还是从中国人上下手吧。120:100都出现过,傻子也知道自然因素下不会产生。 3.男性比例高是应该的,根据生命表都知道是为什么。但是太高真的不好,像我这种屌丝找老婆就不容易了。记得乌兹别克斯坦女性比例挺高的,嗨,这才是我应该向往的世界吧!

中日韩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的变化特征

中日韩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的变化特征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系曾寅初张辉 内容提要:本文利用FAO的贸易统计资料,分析1960~2000年间中日韩三国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随经济发展而变化的趋势特征,并通过中日韩之间变化趋势的比较,论证三国之间农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基础。研究表明,中日韩三国由于处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在农产品国际贸易中表现出不同的比较优势,尤其在劳动密集型农产品贸易方面更为明显。中国与日韩之间的农产品贸易摩擦,并不是相互之间不存在优势互补的基础,相反是由于基于这种基础而迅速扩大的贸易超出了进口国家进行必要调整的限度的缘故。 关键词:农产品贸易,经济发展,比较优势,东北亚经济 同处于东北亚的中国、日本和韩国各处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日本属于发达国家,韩国属于新兴工业国,而中国是发展中国家。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的国家,有不同的资源赋存条件,从而往往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这种以垂直分工为基础的比较优势互补性成为国际贸易的良好基础。但是,在21世纪之初,中日韩三国之间先后出现了农产品贸易摩擦1。这是否意味着中日韩三国的农业比较优势变化,具有不同于上述理论解释的特殊性呢? 本文的目的,就是利用FAO的贸易统计资料,分析1960~2000年间中日韩三国农产品贸易比较优势,随经济发展而变化的趋势特征,并通过中日韩之间变化趋势的比较,论证三国之间农产品贸易的比较优势基础。 12000年中韩就大蒜发生了贸易摩擦,2001年中日又因为大葱、鲜香菇和席草而引起贸易摩擦。

一、 农产品贸易显性比较优势及其计算方法 贸易显性比较优势是在现有贸易结构中表现出来的比较优势。根据国际贸易的经济理论,贸易的基础是相对比较成本的差异。在存在相对比较成本差异的情况下,无论是进口国,还是出口国,只要出口相对比较成本较低的产品而进口相对比较成本较高的产品,都可以在国际贸易中获益。这样,在各国追求贸易利益的过程中,贸易结构必然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各国之间的比较优势。显性比较优势就是要根据现实的贸易结构,来计算各国的比较优势。因此,显性比较优势的前提条件,是现有贸易结构基本能够反映各国的比较优势。 关志雄(2001)利用显性比较优势的方法,根据比较优势通常会随着经济发展,从初级产品过渡到劳动密集型的工业制成品,最终转移到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变化规律,分析了中国整体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的演变过程。1992年,劳动密集型的一般制造业产品的比较优势超过了第一产业的产品,在1999年,机械产业产品的比较优势也超过了一次产品产品,中国的整体贸易结构已经进入成熟的新兴工业国类型。显性比较优势方法在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中也有广泛的应用。牛宝俊等(1996)与郄贺良等(1999),分别计测了1980~1991年间与1987~1996年间我国主要农产品的显性比较值,分析了显性比较优势的时序变化特征及其原因。程漱兰等(2002)则分析了1980年后,中国与韩国、日本之间的净出口指数的变化,提出了在东北亚进行农业资源整合存在潜在的巨大效益。 上述研究表明,利用净出口指数方法在分析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是现实可行的。因此,本文将沿用他们的方法,以净出口指数R (index of relative export performance )来计算相对比较优势。某一类或者一种产品的净出口指数,可以根据如下公式计算: I E I E R +-= 其中,R 为净出口指数,E 为出口额,I 为进口额。 净出口指数的经济含义,是净进口额在贸易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出口额越多而进口额越少,则净出口指数越小。某种产品只有出口没有进口时,净出口指数达到最大值1。相反,某种产品只有进口没有出口时,净出口指数为最小值-1。根据现有贸易结构反映各国比较优势的前提条件,各国一般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而进口自己不具备比较优势或者比较优势相会较弱的产品。这样,净出口指数越接近于1,则此产品的比较优势越强。净出口指数越接近于-1,则比较优势越弱。 为了考察生产要素赋存条件的变化对农产品比较优势的影响,我们根据生产要素投入构

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汇报材料

关于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情况的汇报 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 (2012年5月日) 今天,..秘书长和..书记一行专程莅临..检查指导工作,这是对..人口与计生工作的鞭策和鼓舞。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莅临我市检查指导工作的各位领导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将有关情况作一汇报。 一、前一段的主要工作 近两年来,..市委、市政府把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作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高位推动、部门联动、协作互动、宣传发动、引导带动、查案促动”,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有效遏制了出生人口性别比攀升势头。去年十月份以来,我市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7.4,与去年同期下降4.28个百分点。 1、开展大宣传,生育文明更加浓厚。坚持立体纵深抓宣传,逐步引导全社会树立科学文明生育理念。一是召开会议宣传。市、乡、村三级定期不定期召开专门会议,大力宣传整治“两非”的措施和成果,不断传递党委政府整治“两非”的态度和决心,始终保持整治“两非”的高压态势。二是利用媒介宣传。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介,全方位宣传打击“两非”法律法规,公告“两非”线

索举报重奖制度,宣传专项整治活动内容,曝光“两非”反面典型,形成整治“两非”的强大声势。在集镇、行政村和交通要道刷写打击“两非”墙体标语上千条,制作固定宣传牌380块,出动宣传车上百台次,张贴宣传公告万余份,发放印刷品20万份,建宣传栏422个,调动全社会力量支持整治行动。三是组织文艺宣传。以争创生育文明建设示范乡镇、示范村、示范户活动为抓手,不断深化婚育新风进万家行动,组织编排“生育讲文明,幸福进家门”主题文艺节目,赴各乡镇办事处巡回演出30余场,用通俗易懂、直观形象的节目,让群众潜移默化的接受生育新风的感染和熏陶,对群众转变生育观念产生了较好影响。 2、树立大导向,利益机制更加完善。一是开展关爱女孩行动。大力开展“四大关爱”、“春雨行动”、“金秋助学”、“计生圆梦”、“幸福家园推进计划”等一系列活动,近两年,市、乡两级共筹措“关爱女孩行动”专项资金140万元,救助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缺信息、缺技术、缺资金、缺人手的“三难”、“四缺”农村女孩家庭1530户,救助资金130万元。二是开展结对帮扶行动。组织市直、乡直单位结对帮扶困难计生家庭,市直单位每年各帮扶3至5户,乡镇每年各帮扶20户,每户帮扶资金500元以上,全市每年帮扶困难计生家庭860个,帮扶资金近50万元。三是开展评选表彰行动。计生、教育、妇联、团委、广电等单位每年都

被称为韩国的经济命脉,三星与LG为何在中国口碑两极分化

被称为韩国的经济命脉,三星与LG为何在中国口碑两极分 化 三星与LG是韩国的知名企业,同时也是竞争对手,因为两家的业务重合度很高。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依然造就了今天的三星与LG的世界知名度。但是我们经常在生活中看到吐槽三星或者谩骂三星的用户总是比LG多? 长期以来,韩国三星和lG两公司,为垄断中国市场,常年不惜以巨亏战略在中国市场倾销各类产品,并且在中国各投资几十亿元抢占中国市场。这就包括液晶电视、oled屏幕等等。两个都属于韩系手机,都是以外观、声音、屏幕为主要卖点,这点不容否认。先来看看背景资料,韩国LG集团于1947年成立于韩国首尔,位于首尔市永登浦区汝矣岛洞20号。是领导世界产业发展的国际性企业集团。LG集团目前在171个国家与地区建立了300多家海外办事机构。事业领域覆盖化学能源、电子电器、通讯与服务等领域。三星集团是韩国最大的企业集团,包括85个下属公司及若干其他法人机构,在近7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近300个法人及办事处,员工总数20余万人,业务涉及电子、金融、机械、化学等众多领域。但是说到韩国的企业,你可能第一个想到的是三星,而不是LG。同为两家韩国的最知名的国际企业,三星与LG却在多年竞争中成为“死敌”。尽管三星和LG 都是

韩国前十大的财阀,可是他们的体量相当于一条蓝鲸和一条鲸鲨的对比。鲸鲨也许是世界上最大的鱼,可是蓝鲸却是世界上最大的动物。单从韩国两强来说,虽然同为品牌中的大佬级“人物”,为何在国内市场用户反馈占比呈现了一边倒的 局面呢?产品质量是大问题,谈到这个问题,或许很多网友都会大肆吐槽三星手机,因为以往三星手机总会给消费者留下一些深刻的印象,小毛病不断的三星手机也被网友各种吐槽。还有直到Note7手机爆炸门事件,三星栽了,且后果很严重,三星在全球手机利润排名中跌出前五,手机真成了手雷。所有的正面影响力却因为最新一代Galaxy Note 7出现了一连串的爆炸事件而逐渐丧失。与此同时,深处危机当中的三星在对产品进行召回时,还做了一件非常不讨好的事情,区别对待中国用户,潜台词就是拒绝中国用户召回,这实际上是封堵了自己回旋的余地。虽然LG的体量不如三星,但是LG自1993年起,LG电子与中国企业合资以来,通过实现生产、营销、研发、人才的本地化,构筑了当地一条龙 事业结构。通过不断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积极开展营销活动,LG电子的销售额每年都保持稳步增长。近些年,品牌口碑 和市场认知度远远高于LG等的松下、东芝、夏普、索尼等日本品牌,在中国家电都是每况愈下。然而LG还保持这很高的口碑,至少在产品质量方面没有出太大的问题。您爱看的科技都在这里!关注微信公众号:techwindow,精彩继续!

中华文化之婚姻风尚复习资料

第一章解题 ○1释“婚姻”○2释“婚姻风尚”与“中华文化” 第二章形态 ○1聘娶婚以前○2一夫一妻制与一夫一妻多妾现象○3其它形式:掠夺婚、姑舅表婚等 第三章六礼 ○1要略与原典○2流变○3婚书 第四章余论 ○1婚姻风尚的官民互动与错位○2合理内核与负面因 素 第一章解题 一、释“婚姻” 1.“昏因”“婚姻”与原典 2. 后人的理解与阐发 “婚姻”的两种基本含义 (1) 男女两性的结婚行为。 “昏姻之道,谓嫁娶之礼”。 —《诗丰篇小序》郑玄笺 (2) 夫妻关系。 “婿曰昏,妻曰姻”。—《礼记经解》引郑玄注 “东门之杨,其叶牂牂。昏以为期,明星煌煌。”—《诗经·陈风·东门之杨》“昏”→“婚”“娶妻之礼,以昏为期”。—《礼记·昏义》叙 “因”与“姻”“妇人因夫而成,故曰姻”。—《白虎通·婚娶》 “婚姻”的另外两种含义 (3) 夫妇双方的父母。 (4) 两家的亲戚(兄弟姊妹等)。 二、释“婚姻风尚” “风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现代汉语词典》p377 “风俗”: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的总和。—《现代汉语词典》p377 “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诗序》 “中华”:古代称黄河流域一带为中华,是汉族最初兴起的地方,后来指中国。 —《现代汉语词典》p1627 古代华夏族多建都于黄河南北,以其在四方之中,因称之为中华。后各朝疆土渐广,凡所统辖,皆称中华,亦称中国。 —罗竹风主编《汉语大词典》第1册p599 “自强胡陵暴,中华荡覆,狼狈失据”。—桓温《请还都洛阳赋》 “中华民族”:我国各民族的总称,包括56个民族,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遗产和光荣的革命传统。—《汉语大词典》1册p599 “文化”: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

韩国、波兰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比较研究与借鉴

韩国、波兰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比较研究与借鉴作者:李文明谢颜信息来源:《世界农业》发布时间:2015/05/11 浏览次数:25次 摘要:韩国和波兰两个国农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表明,家庭经营是农业经营的主体和主导力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加大农业扶持和补贴力度是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培育农业后继力量是农业持续发展的动力保障,农民合作社在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准确洞察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始终把改革作为推进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动力,以解决好“怎么种”为导向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坚持家庭经营的基础地位,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积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不断增强现代农业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关键词:韩国;波兰;农业现代化;经验借鉴 一、韩国和波兰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 (一)韩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 韩国在20世纪60年代还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家,近几十年来,从“绿色革命”到“新村运动”,再到“汉江奇迹”,通过农业科技促进农业生产,致力推动农村经济的综合发展,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扭转了工业化初期拉大的城乡差距和工农差距,逐步迈入农业现代化之路。韩国农村人口近几十年来呈现大幅减少的趋势。据统计,1970年韩国农村人口为1442.2万人,1990年减少至666.1万人,2011年继续下滑到296.5万人,与1970年相比,减少了近80%。与之相应,韩国城市化比例趋于提高,但近十多年来增速趋缓,逐步进入城市化稳定阶段,2013年韩国城市化率为91%,比2012年略有降低。 韩国人多地少且山地多,耕地资源短缺,近年来,耕地面积下降趋势得到遏制。韩国农地总面积173.7万hm2,占国土面积的不到1/5。稻谷是韩国农业生产政策的核心,水稻种植面积约占全国农地面积的50%,平均每户拥有稻田面积约为1.2hm2,大米供大于求,而玉米、小麦和大豆严重依赖进口,其中小麦自给率仅为0.5%,玉米自给率约为1%,大豆自给率在8%左右。韩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农业机械供应方案,目前水稻产业机械化接近100%。为调动农户水稻生产的积极性,韩国政府从2005年开始实施稻农收入补偿项目,将市场价格与设定的目标价格之间差额的85%补偿给农民。政府不断加强对农业生产的补贴和扶持力度,重视亲环境农业发展,保护本国农业免受外部冲击,保护生态环境不受破坏。 韩国农业以小规模适度经营模式为主体,家庭农场是农业的重要基础形态。随着农业人口的转移和减少,家庭农场数量出现了下降趋势,由1970年的248.3万户下降到2010年的117.5万户,农户的平均经营规模总体上趋于提高,由1992年平均每户经营面积1.26hm2增加到2010年的1.58hm2。但是由于总体耕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现状

摘要:江苏省目前是全国人口性别结构失衡最严重的省份之一。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以来,我省大多数市县的出生婴儿性别比一直居高不下,从1990年起,几乎每年出生的性别比都高于100,到2009年我省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9。45,虽比2008年有所下降,但形势仍不容乐观。如果一个国家人口的性别比长期处于偏高状态,不仅是一个重大的人口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大多数学者认为我省出生性别比升高现象是一个严重的人口问题和社会问题,这绝不是耸人听闻。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问题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采取了多种举措进行综合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要从根本上控制出生人口的性别比继续升高,还需要各级政府进行长期不懈的努力。 关健词:江苏省,性别比,现状,原因,对策 引言: 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省大多数市县出生婴儿性别比出现偏高状况,特别是到2008年以后,性别比有突破120的迹象,为了控制这种现象的继续发生,国家制定了一系

列的措施努力控制出生性别结构,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态势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为了推进人口性别比的治理工作,有必要对我省目前出现的性别比偏高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现状 我省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起始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并逐渐呈上升趋势。根据有关资料,1982、1990和2000年分别为108。47、111.14和116。86,至2009年上升到119.45,成为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程度最大的人口省份。 从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演变过程看,从1980年起缓慢上升,苏南与苏北、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较为落后地区差异较小;进入九十年代后,上升速度加快,苏南与苏北、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差异扩大。到目前为止,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上升了11个百分点. 二、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空间分布特征 1、区域差异明显。我省经济发达的南、中部地区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这些地区也是我省人口稠密区,计划生育工作抓得较紧;我省北部地区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出生人口性别比虽超出了正常范围,得超出和范围较小。 2、出生人口性别比从苏南向苏北扩散。根据2000年我省人口普查的数据,有关学者将13出生的性别比按南、中、北行比较得出,北部、中部、南部渐次升高. 3、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城乡差异显著。具体表现为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地区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根据有关资料,1990年,城市、镇和乡村出生人口性别比分别为108.9、112.1和111。7;到2005年,城市、镇和乡村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5。2、119。9和122.9.均有所上升。 4、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具有普遍性。依据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将每个地市级行政区域作为一个单元,对全国344个地(市)人口性别比数据分析,发现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具有普遍性。其中有108个地(市)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在120个以上,个别地市甚至高达150以上。 三、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社会特征及原因: 从家庭和生育人群的社会特征看,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呈现一定的规律性,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问题. 另外,既然中国出生性别比是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异常偏高现象,必定与这个时代的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和人口政策等变化有关,必定与这个时期的生育偏好、生育行为和生育结果的管理有关。在出生性别比异常偏高的地方,首先,有一定规模的男孩偏好

中韩FTA对韩国农业的影响及对策1

中韩FTA建立对韩国农业的影响及对策 摘要 在全球范围内双边自由贸易区不断增多的情况下,中韩两国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不仅能够促进两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能推进东北亚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因此建立中韩FTA 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 农业作为中韩都非常重视的领域,对其进一步开放应该会给两国带来极大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会形成严峻的挑战。中国是农业生产和进出口贸易大国,农产品生产具有较强的自然资源禀赋优势和较大的劳动力优势。相对来说,韩国农业不够发达,加入中韩FTA 对其打击较大。基于此,本文研究了中韩FTA建立对韩国农业的影响,并指出韩国唯有转变观念,快速融入全球自由贸易的大潮,努力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现代化水平,才能促进其农业产业升级,并实现国民经济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中韩FTA 韩国农业农产品市场开放

ABSTRACT Under the situation that there is an increasing trend of bilateral free trade agreement worldwide,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a-Korea free trade agreement can not only at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both countries, but also it can promote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integration of northeast Asian.So the establishment of China-Korea FTA is not only accessible ,but also necessary. Both China and Korea pay great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farm, so the further open of the farm will bring the two countries great opportunities as well as threaten. China is a big country in the production as well as the import and expor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t has great advantage in natural resources and labor. Relatively, Korean agriculture is not as developed as China, so there will be a heavy blow when China-Korea FTA is established. So this paper studied the impacts to Korean agriculture when China-Korea FTA is eatablished, and pointed out that only by changing opinions, and fit in the worldwide free trade trend as soon as possible ,improve the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can Korea promote it’s farm’s upgrading and realize the better development of it’s economy. Key words: China-Korea FTA Korean agriculture open-up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出生人口性别比宣传资料

出生人口性别比宣传资料 1、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终止妊娠 2、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妇女生育时活产婴儿的性别比,即100个活产女婴对应活产男婴的数量。正常值是102-107,即生100个女婴就要对应出生102-107个男婴。 3、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主要原因及危害是什么?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原因复杂。就目前来讲,受重男轻女传统思想的影响,利用现代医学科技检测手段进行胎儿性别鉴定,然后选择性别,施行终止妊娠,是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直接原因。 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对社会造成的危害,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性犯罪增加。如果人在性发育成熟后始终得不到婚配,一些自控能力差的男性,在受到不良性刺激和诱惑之后,就可能出现强奸、轮奸等性犯罪行为。二是恶性事件频发。男女婚配年龄段的性别失衡,会使人们情绪烦躁、社会暴力行为多,争吵、斗殴、伤害事件也随之发生。若这种情况长期不能得到改变,就会影响社会稳定。三是影响社会精神文明程度。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导致青年男女比例失衡,是社会上很多丑恶现象滋生的温床,如同性恋、卖淫、非法姘居等。如果这些社会毒瘤不得到铲除将会阻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4、符合计划生育规定怀孕14周以上的妇女在哪些情形下可以终止妊娠 (1)胎儿患严重遗传性疾病; (2)胎儿有严重缺陷; (3)因患严重疾病,继续妊娠可能危及孕妇生命安全或者严重危害孕妇健康; (4)省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其他情形。 符合前款(1)(2)(3)项情形之一终止妊娠的,还必须取得符合国家规定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或医疗保健机构出具的医学诊断结论和医学意见,三名以上医生签字,并由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的审批后方可终止妊娠。

韩国经济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韩国经济发展对中国的启示 倪娟 韩国是一个国土狭小、人口稠密、资源稀缺的国家,但自60年代以来,韩国已经由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发展成为一个新兴工业化国家,并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江汉奇迹”,一跃跨入“新型”工业化国家的行列。 一、韩国经济发展经验 1 发展经济,专家治国 1961年,政府采取“经济发展第一”的治国方略,特别重视专家、学者和经济官僚在经济、社会决策中的重大作用。为确保各项经济决策的科学性,政府千方百计地搜罗和延聘有真才实学的专家进入政府工作。韩国经济企划院是专家荟萃之地,其中的20%是经济学家,其他为政治、法律、公共管理和教育等各方面的专家。同时,为确保专家的相对稳定性和对政策研究的持续性和连贯性,韩国政府建立了相应的有职有权的常设机构,如韩国开发研究院(KDI)、韩国产业研究院(KIET)和韩国国际经济研究院(KIEI)。这些咨询研究机构除为政府提供信息和咨询外,还有一个特殊的功能,即向政府各部门输送高级官员。 2 注重教育,技术立国 二战以后,韩国政府着手进行教育改革。1968年,韩国颁布了《国民教育宪章》,规定教育的目标应着眼于人的道德修养、理性的崇高、个性的丰满和精神的健康,注重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精神。同时,韩国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人,兴办了大批国立大专院校和职业技术学校,并鼓励发动社会力量办学。1973年韩国出台了新的《产业教育振兴法》,要求大企业与学校建立广泛的产学研合作。1995年,韩国又制定了《建立新教育体制的教育改革方案》,努力推动建立“开放教育社会”和“终身教育社会”。上述措施使韩国青少年普遍接受了良好的文化素质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极大地提高了国民文化素质、道德素养和职业技能。另外,20世纪80年代中期,韩国政府提出了“技术立国”方略,并于1985年制订和颁布了《科技促进法》,引导国民经济各部门以技术开发为先导,增加科技研发资金投入,建立科技型企业,努力迎接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的挑战。通过

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原因及对策研究

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原因及对策研究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加之计划生育国策的实施,我国人口数量正在稳固平稳的增加。但是,在数量增加的背景下,出现了性别比失衡的社会问题,严重危害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不利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文通过对我国出生人口性别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性别比失衡的原因,从原因入手进行对策概述,具体在更新原有计划生育政策、提高政府计划生育管理能力和转变性别歧视观念等方面进行解决问题。希望本文可以为广大计划生育工作部门提供一些思想指导和技术意见,为我国更好的迎合国际态势、发展和维护人权主义贡献力量。 标签:性别比失衡;计划生育政策;男女平等 0 引言 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衡程度是相对一定范围而言的,我国的性别比失衡具有持续时间久、分布地域不均的特点。针对这个现象,我国长期坚持的计划生育政策需要进行更新换代,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出台的“二孩政策”就是对原有政策的全新调整,通过完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人员专业素养、转变社会落后风气、落实社保制度等途径加快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的解决。 1 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具体现状和原因 1.1 人口出生性别比的现状 伴随社会不断发展,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阻碍。从历年的统计数据来看,我国的出生性别比从80年代以来就有迅速升高的趋势:1982年的性别比为108.5,而到2004年性别比已经达到了121.2,虽然在这个危险的峰值之后数据有些回落,但是性别比通常是在103到107的范围内进行波动,随后十余年的数据皆大大超过这个范围。我国人口基数大,约占世界人口比例的五分之一,即使是小数据也同样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国性别比失衡存在着空间地区分布不均、持续时间久、城乡差异大等特点,治理解决方式较为复杂多样,需要在统一领导下因地制宜采取措施。总体来看,我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失衡问题较为严重,这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更反映了某些地区经济、制度的不完善。 1.2 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的具体原因 造成我国多年来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有多重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家庭传统文化思想的牵制。中国传统的父系社会极大的提高了家庭对男孩的期盼,大多数家庭认为生育男孩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传宗接代,也只有男孩才有资格成为家庭的继承人;二是“两非”非医学需要技术的兴起。提前鉴定婴儿性别,选择进行人工流产是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的重要原因,这些技术严重违背了

中国农产品对韩国出口贸易分析

中国农产品对韩国出口贸易分析 摘要:近年来,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发展迅速,贸易规模日益扩大。中国农产品对韩国出口一直保持着较大顺差,在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对中国出口韩国农产品的结构、贸易优势以及影响中国农产品对韩国出口的主要因素等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中韩;农产品;出口贸易 中韩两国建交以来,双边贸易规模增长迅速,贸易合作关系日益紧密。目前,中国已是韩国第一大贸易伙伴,最大的出口市场和最大的投资对象国,而韩国则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四大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随着双边贸易的快速发展,中韩两国农产品贸易也发展迅速,加入WTO 以来,两国农产品贸易额从2002 年的21.7 亿美元扩大到2011年的48.2 亿美元,翻了一番多。由于生产成本较低等因素,中国在双边农产品贸易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对韩国的农产品出口一直保持着较大的顺差,2011 年达到35.4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3.9%。对于中国农产品对韩国出口规模的扩大,韩国采取了对农业生产者高额补贴、实行配额外关税等贸易保护措施,影响了两国农产品贸易的正常稳定发展。因此,分析中国农产品对韩国出口的贸易状况,对于促进两国农产品贸易持续稳定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一、中国农产品对韩国出口概况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产品贸易在世界上占有较大比例,韩国一直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市场。建交以来,中韩经贸关系迅速发展,两国农产品贸易也呈现稳定增长的趋势,中国农产品对韩国的出口规模也逐渐扩大。加入WTO 以后,农产品市场逐渐放开,进一步推动了两国农产品贸易的发展。据海关数据统计,2002 年中国农产品出口总额181.5亿美元,其中对韩国出口额20.5亿美元,占农产品出口总额的11.3%。2005 年,对韩国出口增至28.6 亿美元,中国成为韩国农产品第一大进口来源地。2006 年,出口额达到29.0 亿美元,韩国成为中国农产品第二大出口国。2011 年,出口额突破40 亿美元,达到历史上最高的41.8 亿美元。2002—2011 年期间,中国农产品对韩国出口的平均增长达到了8.2%。 长期以来,由于农业资源比较缺乏,农产品生产成本较高,市场竞争力较低,韩国一直很重视保护本国农业生产,立足于实现大米等农产品自给,农产品市场开放程度较低。由于中国农产品的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平均仅为韩国的20%~30%,因此,中国农产品在两国农产品贸易上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然而,由于韩国采取了配额外关税以及对农业生产者高额补贴等贸易保护措施,对中国农产品的出口也形成了影响。 二、中国农产品对韩国出口现状分析 1.出口产品结构开展对韩国贸易以来,中国出口的农产品逐渐增多。目前中国向韩国出口的农产品种类主要是谷物、水产品、蔬菜、油子等,这些产品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也是附加值较低的初级产品。2011 年,中国出口至韩国的农产品排在前10 位的依次是:制造淀粉过程中的残渣及类似的残渣,未列名非醋制作的未冷冻蔬菜及什锦蔬菜,冷冻未列名蔬菜,尿素,其他糙米,玉米的糠、麸及其他残渣,黄大豆,鲜或冷藏的胡萝卜及萝卜,其他未经处理的谷类植物的茎、秆及谷壳,未列名冻鱼。 2011 年,中国农产品对韩国出口额41.8 亿美元,同比增长18.3%,占中国农产品出口总额的3.4%。其中,对韩国谷物出口量26.8 万t,同比增长17.4%,出口额2.1 亿美元,同比增长34.4%;对韩国水产品出口量50.2 万t,同比增长11.7%,出口额15.9 亿美元,同比增长19.4%;对韩国蔬菜出口量93.7 万t,同比增长14.1%,出口额8.2 亿美元,同比增长15.1%;对韩国油子出口量20.1 万t,同比增长39.3%,出口额2.5 亿美元,同比增长39.1%。

中国与韩国的经济贸易

中国与韩国的经济贸易 中国和韩国1992年建交以来,两国的经贸合作始终保持了迅猛发展的势头。经贸合作不仅给双方带来共同利益,也有力地推动了两国关系的全面发展。而当今的中国与韩国的经济贸易日渐密切,通过友好的政治关系,建立自由贸易区,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取得主动,以获取更大的贸易利益。中韩两国经济正处于全面合作之中,显现出深厚的合作潜力,两国寻求机制性经济合作的基础已经具备。自1992年8月中韩两国正式建交以来,中国成为继日、美之后韩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也取得了惊人的发展,特别是韩国企业在华的投资,从1992年正式起步至今,已形成了遍地开花的局面,占其海外总投资的20%以上。1992~1998年七年间,中国累计实际利用韩国直接投资75.7亿美元,成为韩国的第一大投资对象国,而韩国在所有来华进行直接投资的国家中,也占据了第七大投资来源国的地位。双方在投资领域的合作,带动了大量原材料、技术设备及产成品的进出口,从而大大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发展。 2010年,中韩贸易额2071.7亿美元,同比增长32.6%,其中我国出口687.7亿美元、进口138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8.1%和35%。我国逆差696.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同比增加42.5%。从数字上再次说明韩国是我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国、第三大出口对象国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国。而韩国在华投资新批项目1695个,同比增长1.6%,我实际使用韩资26.9亿美元,同比减少0.3%。截至2010年底,韩累计对华投资项目数52172个,实际投资金额473亿美元,因此说明韩国是我第三大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国。 《当代韩国》杂志中的“韩中经济交流的现状及前景”一文指出,作为东亚地区经济最具活力的两个国家,中韩两国有着加强合作、促进本地区共同繁荣的强烈愿望和有利条件,已成为推动东亚合作进程的重要力量。近年来,随着“10+3”、亚太经合组织(APEC)、亚欧会议(ASEM)等区域合作机制的深化发展,东亚经济合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以自由贸易协定为纽带,东亚各国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更趋紧密,区域经济一体化逐渐成为可能。作为东亚合作的重要内容,中韩合作以“10+3”为舞台,已形成了多层次、多领域的对话与交流机制。更重要的是,中韩两国经济合作正在向更高层次发展,已开始从战略高度来进一步提升两国经贸合作的水平和档次,这不仅有利于两国的共同发展,而且还将为东亚经济注入更多活力。 根据韩国统计厅公布的主要国家进出口现状,2005年韩国的外贸总额5,000亿美元当中,对中国的贸易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中国成为韩国的最大贸易伙伴。同时韩国决定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并将以此为契机来推动韩中经贸合作关系进一步发展。2006年中韩双边贸易额达到1,343亿美元,远高于同期韩日之间的贸易768亿美元的贸易额。2006年中韩贸易额是建交当年的26倍,15年来双边贸易平均年增长为26%。 韩国企业已开展所谓“KOINA”(KOREA+CHINA)战略,强调不再把中国看成外国市场,而是与本国形成单一经济圈;也不再把中国当成赚取低廉工资成本的生产基地,而是争先恐后地在中国建立“第二集团”,作第二次创业,在中国当地进行生产、研发、行销等所有领域的活动,如SK、LG、三星都采取这种战略。可以预见,随着中国经济成长和人民收入水平提高,以及消费方式逐渐以高价产品为主,

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研究(上)

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研究(上) 早在 1993 年 4 月 19 日,当"人民日报"首次报道了中国第三次人口普 查 1981 年全国 29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年出生婴儿性别比为 10847 之 后,出生性别比的问题就引起了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 有关出生性别比偏高问题的研究,也成了国内人口研究最为关注的一 个课题。 1986 年,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提议与倡导下,在各省、自治区、 直辖市计划生育委员会经过充分的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上,与人口研究单位 联合召开了全国出生性别比专题研讨会,广泛、深入地分析与探讨了全国 及各地区出生性别比偏高成因及其相关问题,当时在国内这是前所未有, 在国际上也实属罕见。 迄今为止,有关出生性别比问题的研究成果,大多数都未突破 1986 年全国出生性别比专题研讨会对 1981 年出生性别比升高进行归因分析的 思维定势。 近期,一些西文学者及宣传媒体,对始于 80 年代初的中国出生人口 性别比逐年升高成因,所作出的种种猜测、质疑与分析基本是老调重弹。 之所以如此,主要因为至今仍未有令人置信的相关成果可以诠释,使 尚存疑点得以消除、尚存问题得以圆满答复所致。 美国密西根大学人口研究中心主任巴巴拉。

安德森教授和布赖恩。 西尔弗教授,针对有关中国 80 年代来出生性别比变动研究的近期成 果与结论,在 1994 年关于中国的生育与出生性别比专题研究报告中,明 确而坦率地指出虽然我们对中国的出生性别比升高进行了一些可能性解 释的探索,但要肯定地回答这一问题,只能期盼于今后的研究。 重新认识出生性别比的概念、理论及其值域问题所谓出生性别比,通 常是为了便于观察与比较所定义的每出生百名女婴相对的出生男婴数。 出生性别比对某一人口一定时期内出生的婴儿总数而言,可有人口出 生性别比;出生性别比对分孩次而言,可有分孩次出生性别比。 所谓某人口出生性别比,是指该人口某一时期通常为一年内出生的男 婴总数与女婴总数的比值,用每百名出生女婴数相对应的出生男婴数表示。 例如,某人口 1975 年的出生性别比为 105,则表明在 1975 年出生总 人口中,每出生 100 名女婴相对应的男婴出生数为 10520 世纪 50 年代中 期 1955 年 10 月,联合国在其出版的《用于总体估计的基本数据质量鉴定 方法》手册Ⅱ,Ⅱ认为"出生性别比偏向于男性。 一般来说,每出生 100 名女婴,其男婴出生数置于 102~107 之间。 "此分析明确认定了出生性别比的通常值域为 102~107 之间。 从此,出生性别比值下限不低于 102、上限不超过 107 的值域一直被 国际社会公认为通常理论值,其他值域则被视为异常。 1967 年美国优生协会出版的《优生季刊》第 14 卷第 2 期,刊登了印 度孟买大学经济系普拉文。 维萨里亚的"登记相对完整的国家及地区出生性别比"一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