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见面称呼手势

道教见面称呼手势
道教见面称呼手势

道教見面稱呼簡介

傳授者:正一天師清微派洪鼎堅道長製作者:鄭庚

諸位無量觀

道教画符 符咒大全

中国全真教龙门23代弟子 聂宗信整理编辑 太原关帝庙 真武庙提供 联系方式 QQ374649301 139******** https://www.360docs.net/doc/a212384297.html,/、 教授各种符咒 内丹,道教法术 科仪 出售 各种道教法印 法器 法物

1. 五雷符咒 镇宅护身保平安 ,可用红布 包起,随身携带或者放于枕头底下,钱包内,也可以贴于家中的门 窗 可以化解煞局,破解灾难。 化解白虎煞等

镇一切邪崇符 功用:凡家宅不安,幽灵出现,用此符镇之,无不应验,咒语:天有天将,地有地祗,聪明正直,不偏不私,斩邪除恶,解困安危,如干神怒,粉骨扬灰. 笔顺:先画左方二点,点尾上挑,如画鸟状,前置二小点,然后正中一大点,左方两竖.右方一点,再从中间起笔向左作环形.左下方一点一撇,,右方一竖带勾,竖上写二个夷字,勾旁边画一点一提,画时念咒语三遍.

功用:凡平人家中张贴此符,可以消灾降福,驱除不祥. 咒语:天雷殷殷,地雷昏昏,六甲六丁,闻我关名,不得留停,迎祥降福,永 镇龙神 笔顺:此符先画一篆书的安宁两字,在安字中间写龙神永镇四字,然后在龙字上画一圈,将咒语写入.写至最后一字时顺笔向左圈绕,口中念咒 七遍,念完圈也涂完.. 镇家宅流年不利符

功用: 凡家宅流年冲犯,致人口疾病,怪异出 现者,宜以符咒镇之. 咒语:焚香昭告,家宅六神,各居各位,勿乱勿紊,消灾降福坐镇门庭. 笔顺:先在正中写六神二字,向左作圈涂之,颂咒一遍,涂后向左右二撇,一横一竖,竖下写一镇字,涂没如下法.再从左方起笔徐徐向右方及下方圈去,圈后向左上提,旁加七点,又从右下方向左方作一提笔. 功用:凡一切凶宅或见过鬼怪,或害生人,以此符镇之可以安居. 咒语:杳杳冥冥,天地昏沉,雷电风火,官将吏兵,若闻关名,迅速来临,驱除幽厉,拿捉精灵,安龙镇宅,功在天庭. 笔顺:先在正中写一斗字,由一竖之末,向右圈转,至相交处转向右直下,复折向右上方撇出.左右二竖上各写一火字.左向左撇,右向右撇,末在

道教的世俗化----民间道教

道教的世俗化----民间道教 世俗化是西方宗教社会学提出来的理论概念,主要用来形容在现代社会发生的一种变化,即宗教逐渐由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地位跟深远影响退缩到一个相对独立的宗教领域里,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逐渐去除宗教色彩。 这个词本是出自于基督教会,当时教会把一部分属于教会控制的领土与权力转让给地方的世俗统治者,由是人们把这个领土与权力的变化,称之为世俗化。但是社会发展到今天,世俗化的概念已经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其意义不再是仅是指向领土与权力的范畴,而是更多地指向宗教里面所出现的相对与世俗社会现象靠拢或所发生的有世俗内容的变化。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思韦伯用除魅来形容现代生活的理性化,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也在他不同的作品中一再提出现代社会世俗化的趋势,他认为神圣性跟机械连带的社会控制机制在现代工业为主、个人主义盛行的社会中正遭受到侵蚀挑战,必须寻找新的社会共识与神圣性。 也就是说,宗教始终要与社会发生调适,否则宗教就不可能流传下来。历史已经证明,那些与社会调适程度高的宗教最后都流传下来,反之则在历史进程中最终衰落了。所以凡是属于与社会相适应的那部分内容,无疑就是宗教的世俗化现象。宗教世俗化不是现在才有的现象,它在人类历史上始终存在,具有普遍性,并且伴随着宗教与人类社会互动,与人类社会一道前进。 在中国,道教通过对民众宗教意识、人生态度、处世之道等方面施加影响,强化对现世人生的注重,并在不断发展历程中强化家庭化、伦理的倾向,吸收儒家的伦理纲常,以鬼神信仰和巫觋方术与佛教相结合,渗透于中国民间社会,形成世俗道教。 世俗道教,以它显明的人间性,在许多方面成为人们现实生活的补充:斋醮祈禳,念咒画符,占卜扶箕,祈雨止风,相宅择墓等等道术流行于民间,满足了一般民众出于低等动机的福祸长生的愿望。道教在民间大行鄙俗的方术巫仪,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民众固有的迷信心理和低级宗教情绪:削弱了理性精神在民间的影响。它大肆宣扬发财、富贵,一人得道,泽及家人等等。这样使世俗道教在中国社会中有很大吸引力。在民众生活中,道教的祭鬼等活动并不罕见,求签问卦更属平常;从无处不在的鬼神仙长,无时不灵的法术符箓、随时随地都可以进

道教文化与汉英翻译

道教文化与汉英翻译 Taoist Culture and C-E Translation ?道教文化背景知识Taoist Culture 道家Philosophical Taoism 道敎Religious Taoism 起源:Origin Taoist organizations:张道陵Zhang Daoling 五斗米道西晋 Taoist doctrines:老子李耳Laozi 唐高祖李渊Tang Dynasty 老子Laozi ?老子Laozi, honorific title 老“venerable”, “old” 子“master”, honorific suffix 李耳Li Er, 字伯阳Boyang (courtesy name) ?道家学派始祖founder of philosophical Taoism ?《道德经》Tao Te Ching ?宇宙哲学Chinese cosmogony ?信仰:Beliefs ?Tao “way”, “path” ?無為Wu wei “without action” 无为而治,不言之教 Hayek:spontaneous order James Dorn: minimizing the role of government and letting individuals develop spontaneously would best achieve social and economic harmony. ?三宝 ?慈compassion 俭moderation (Thrift) 不敢为天下先humility

?朴simplicity, the primordial state of tao ?去甚,去奢,去泰Discarding extremes, extravagance and excess ?少私寡欲wipe out selfish desires ?清静恬淡live a quiet life/ quiet world ?知足常乐the attitude of contentment on what one owns 道教经典英译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The Tao gives birth to One. One gives birth to Two. Two give birth to Three. Three give birth to all things.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 ?Iridescent colors cause blindness. Beautiful music causes deafness; delicious food causes loss of taste. Racing and hunting cause madness. ?知足之足,常足矣. ?The with knowing contentment is always contented.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whoever is contented will meet no disgrace, whoever knows when and where to stop will meet no danger.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manifest plainness, embrace simplicity, reduce selfishness, and hold few desires ?出家之人,恶衣恶食,不积财,恐害身损福也。 ?Taoists make light clothing and food and they accumulate no wealth, because these might damage health and fortunes. ?全真七子之一

张道陵与道教的渊源

张道陵与道教的渊源 09涉外1班 20091001105 袁园 摘要:道教是中国固有的宗教。它的信仰中具有中华民族古代宗教意识的特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道教形成于东汉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千百年来,道教对中国的历史文化、科学技术、社会发展、生活习俗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直到今天,它仍然影响着我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促进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文化。鲁迅认为“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如能懂得道教,也就“懂得中国的大半”。许地山则说:“道教思想可以看为中国民族伟大的产物......是国民思想的中心。大有‘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气概。” 关键字:张道陵,道教 张天师张陵,又称张道陵,字辅汉,东汉建武十年正月十五日生于吴地天目山,是创汉功臣张良的八世孙。相传其衣冠冢的石板上的刻字,隐含着张良求祖师老子垂顾世孙之意。老子神龙一现,在张道陵家闭关七天,为张道陵传授以至柔达到至坚的道家心法。张道陵十二岁进山修行,在祖墓发现了张良遗著《九天秘笈精义》,一夜之间便领悟了天机道、人间道和地脉道三大奇学,怀着拯救苍生的宏愿,寻找天下八十年巨变的顺应天机之人。 一、张道陵创道之初 张道陵是道教创始人,后世道教尊为祖天师。原名张陵,本为太学生 ,通晓天文地理和诸子五经之学,志好黄老之学和长生之道。曾做过江州令,后辞官遍游名山参学黄老修身治世之道,得黄帝九鼎丹法,后两侍老君龄玉局、传太上亲授正一盟威之道 ,施化领民之法 ,号天师。得道后,知蜀人多纯厚,易可教化,且多名山,乃与弟子入蜀,住鹤鸣山著道书二十四篇,设立二十四治,行道布化。百姓奉之以为师,弟子数万。规定初入先习五千言》。张道陵以符水为人治病,教病人叩头思过,饮符水,作三官手书。认为人犯病乃三官发怒所致及精鬼所害之灾。作三官手书说服罪之意,就能得三官护佑,病即痊愈,故民多信之。 汉安二年正月七日中时设立二十四治,分布于益州,远及长安。“治”也称庐、靖静室,为致诚请祷之所。各治领头称祭酒。二十四治分上八治、中八治、下八治,应二十四气。治的设立使道教形成庞大的宗教组织。治的主要活动有“付天仓”及“三会”等。此外还有宣行道法,设厨会授篆等。还教人叩头首过,罪加三原,有小罪者让其自隐,只要修路百步,即可补过。这样,张陵的教团组织已具备了教祖(老子)、理论(五千文)、活动(符水治病)、实体(设治),故而史称道教形成。 另外,也有相传是张道陵托梦太上老君,创立了道教。太上老君,是西汉以来图徽家们编造的一个神人。据说他就是春秋时的思想家李耳。他本是开天辟地

道家中三魂七魄的阴阳属性

道家中三魂七魄的阴阳属性 我们人无非就是两个部分组成:心灵是软件、人体是硬件。有心必有灵,所以叫心灵;有灵必有魂,所以叫灵魂;有人必有体,所以称人体;有体必有魄,所以叫体魄。所以说人有魂与魄是有一定道理的。 唯有我们【人身】才具备三魂七魄,那是为了修炼出三界(欲界、**、无**)的基本条件。三魂分天魂、地魂、命魂。天魂有无量亿化身,常在天上,属阳神;地魂也有无数亿化身,常在地府,属阴神;唯有命魂居住在人体上(主要居住在中脉之上,七轮之中)。从人出生那天开始三魂就分家了,很少聚首,但是他们的信息是相联系的。当我们做了好事,天魂就在天上享受快乐,我们人就会感觉到快乐;当我们做了恶事,地魂就在地府受到惩罚,我们人就会感觉到痛苦。天魂也叫副元神,他明白所有的天理;地魂也是副元神,他明白所有的地理;人魂(命魂)也叫主元神,由他控制着我们这个身体。如果我们没有读书,没有开智慧,没有学佛,是不知道天魂和地魂的,纯粹是率性而为,人之初性本善,如果这个人没有受到多少社会的污染,他做的事情就归天理多一些,做的善事多一些;如果他受到后天污染严重,他做的事情就不符合天理,做的恶事就多一些。如果我们开始修炼,学佛,多读天理方面的书,慢慢的做事情就符合天理,不会胡作非为,天魂和地魂就会慢慢的和我们的命魂相通,三魂开始合作无间,那我们在世就做真人。我们打坐,静虑时,天魂和地魂都是知道的,当我们入定后,三魂开始聚首了,天地人合二为一了,我们原本不知道的天理,很多人在这时候,慢慢就知道了,有很多人说的师父,其实就是天魂和地魂,在他完全清醒过来,在头脑中就多了一些知识。天魂和地魂和我们长的一模一样,不过他们可以有亿万化身,所以当他们出现的时候,不一定是你自己的样子,其实他们只是副手,是你的影子而已。 【梦里悟道】,其中所提到自己是一个白胡子老头,就是天魂或地魂了。当我们内心很清净的时候,天魂或地魂就会出现在我们的梦中或脑海中来点化我们,当然,我们也可以把他们称作佛菩萨,因为佛菩萨也有亿万化身,是他们来点化我们修行。

金代红绿彩瓷器中的道教神祗

金代红绿彩瓷器中的道教神祗 金代红绿彩瓷器中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就是大量道教神祗塑像的流行。如道教供奉的招财神、利市神、关公、二郎神、判官、玉皇大帝、东岳帝君、淑明皇后、紫薇太帝、泰山府君、吕洞宾、钟离权、毛女、梓潼帝君、庞元帅、寒山拾得等。受辽宋影响,金统治者亦“尊玄重道”。至章宗时,道教进入鼎盛期。金章宗与太一道,尤其与全真教首领交往甚密,他还常请道士设醮,并对醮仪法器亲自过问。金代红绿彩瓷器中流行的大量道教神祗,正是其时道教流行背景下的产物。 我们先来看财神。从目前已知资料来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所载的“财门钝驴”,是财神信仰的初始形态。而金代红绿彩瓷器中,则已出现了自名“招财神”

的胡人像,这可能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财神塑像。 接下来看关公。从金末郝经《汉义勇武安王庙碑》中“武安王始终守一义,尽心于复汉”的记述可知,宋室 南渡的政局变化并未影Ⅱ向中原地区表彰忠义的传统。但实物资料中,除红绿彩瓷器外,也只有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所藏的金代版画“义勇武安王位”像(1909 年出土于黑水城遗址)传世。河北邯郸峰峰矿区安际衡收藏的一尊红绿彩关公像,形象儒雅俊逸、刚毅威猛,很好地体现了关公忠义智勇的本色,与黑水域出土“义勇武安王”像特征几近一致,或为目前可以确认的最早的关公塑像。 与关公较为密切的还有二郎神。二郎神始于唐代蜀人岳渎崇拜,五代蜀地民祭祀灌口二郎规模亦颇为 可观,至宋更是蔚成风气。徽宗时,灌口二郎的影响超越西蜀一隅,延展至全国。此时还普遍流行关王庙与清源

真君庙(二郎庙)比邻相伴的情况。山西浮山县博物馆 藏一尊男坐像,面目俊秀,头戴三山帽,身着黄袍,袍上 绣团花,形象与河北毗卢寺明代壁画中的“清源妙道真君” (即二郎神)的三山帽、黄绣袍的特征相同,可知其就是与关公“比邻相伴”的二郎神。 再来看钟离权和吕洞宾。望野博物馆收藏的一尊红绿彩坐像,造型为双髻长髯,身着绿袍,红色披肩(退色),白裤束腿、双腿交叉而坐。其形象与山西永乐宫 纯阳殿钟离权度吕洞宾图,描绘的钟离权完全一致,特 别是其双髻和眼睛的刻画与史籍中所载的“凤眼朝天”、“耳厚眉长”、“丫头”等特征完全相合。望野博物馆收藏另一尊坐像,头戴黑色幞头,身着白袍,双手抱诀。证以 文献和图像资料可知,该像应是全真教北五祖的另一 重要人物吕洞宾。至于钟离权、吕洞宾塑像流行的原

玄门道教节日

玄门道教节日 正月 初一日天腊之辰 初三日郝真人圣诞、孙真人圣诞 初五日孙祖清静真人诞 初七日上会日 初八日江东神圣诞 初九日玉皇上帝圣诞 十三日关圣帝君飞升、刘勐将军圣诞 十五日上元天官圣诞、张天师圣诞(初八至十五日显大神通降魔,此八日持斋,有十千万功德) 十九日长春邱真人圣诞、淮渎神圣诞 廿八日许真君诞辰 二月 初一日太阳升殿之辰、宜祭祀焚香、勾陈神圣诞、刘真人圣诞 初二日土地正神圣诞、姜太公圣诞、春龙节 初三日文昌梓潼帝君圣诞 初四日曹大将军圣诞 初六日东华帝君圣诞 初八日张大帝圣诞、昌福真君圣诞 十三日葛真君圣诞 十四日高和真君圣诞 十五日太上老君圣诞(诵《感应篇》一遍,有十千万功德)、精忠岳元帅圣诞、花神圣诞 十六日天仙娘娘圣诞 十七日东方杜将军圣诞

十八日玉阳王真君圣诞 廿一日水母圣诞 廿四日都龙王圣诞 廿五日玄天圣父明真帝诞 三月 初一日谭祖长真真人诞 初三日玄天上帝(真武)圣诞、王母娘娘圣诞 初四日奶母娘娘圣诞 初五日玄天上帝圣诞 初六日眼光娘娘圣诞、张老相公圣诞 初十日云神圣诞 十二日中央五道圣诞 十五日昊天大帝圣诞、财神赵西元帅圣诞、祖天师圣诞、雷霆驱魔大将军圣诞(唐将雷万春)、山神圣诞十六日三茅真君得道之辰、中岳大帝圣诞、江神圣诞 十八日王祖玉阳真人、后土娘娘圣诞、三茅君诞辰 十九日太阳星君圣诞 二十日子孙娘娘圣诞 廿三日天后妈祖圣诞 廿六日鬼谷先师诞 廿八日东岳大帝圣诞、仓颉至圣先师圣诞 四月 初一日长生谭真君成道之辰、萧公圣诞 初三日慈敏真君圣诞 初五日送生娘娘圣诞、狄梁公圣诞

初八日三天尹真人圣诞、葛孝先真人圣诞 初十日何仙姑圣诞 十三日河神圣诞 十四日吕祖纯阳祖师圣诞 十五日钟离帝君圣诞 十八日北极紫微大帝圣诞、泰山圣母圣诞、华佗神医先师圣诞二十日眼光圣母娘娘诞 廿三日玉阳王真君圣诞 廿六日钟山蒋公圣诞 廿八日神农先帝诞、药王圣诞、催生娘娘圣诞 五月 初一日南极长生大帝圣诞 初五日地腊之辰、南方雷祖圣诞、地祗温元帅圣诞 初七日朱太尉圣诞 初八日南方五道将军圣诞 十一日城隍爷圣诞 十二日炳灵公圣诞 十三日关平帝君圣诞 十八日张天师圣诞 二十日马祖丹阳真人圣诞 廿九日紫青白祖师圣诞 夏至日灵宝天尊圣诞、许威显王圣诞(唐将臣许道) 六月 初六日崔府君圣诞、杨四将军圣诞

浅谈道教科仪中的青词与道乐(一)

浅谈道教科仪中的青词与道乐(一) 摘要:道教科仪程式中道乐与青词是不可或缺的,青词的存在与发展,与道乐的兴起、旺盛是分不开的。本文则详细论述了道教科仪中青词和道乐的形式以及其对科仪本身的作用。关键词:道教科仪青词道乐 一、道乐 道乐即道教音乐,是道教斋醮活动中使用的音乐,又叫道场音乐,简称“道乐”。是道教科仪活动中道士唱诵或乐队演奏的音乐。具有严格的程式、章法和明显的特征。随着青词的程式化,其旋律、主奏、伴奏等都日趋程式化。由于道教土生土长于华夏神州,因此,道乐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音乐。其音乐来自民间,也有一些音调来自宫廷,听起来十分雅致。来自民间音乐的有《步虚韵》、《召五方》、《路头曲》等,来自宫廷音乐的有如:《心志朝礼》、《灵前上香酒三奠》等,还有些是道士们结合当地民间音乐创作的,如《三上香》、《三皈依》等,听来十分入耳和亲切。 道教音乐分为由人声唱诵的“声乐”和由乐器、法器演奏的“器乐”两种形式。一般“声乐和器乐”是同时进行的,即法师在唱诵的同时,配以器乐伴奏。在法师休息,而场面不能太冷清的时候也有大段的器乐演奏捧场。道教内部对上述两种形式有自己的惯有称谓,称声乐为“韵”、“韵腔”、“韵子”等;称器乐形式为“曲牌”、“牌子”等,其中“曲牌”有时候也存在于声乐中。 二、青词 青词是道教科仪中一种特殊的章表,是道教祭祀、法事的祷文,是法师以斋主的名义用唱诵的形式对上天的一种祈祷、对神灵的一种陈词,表达对上天的尊敬。“是高功措辞者,独青词乃斋主之情旨,高功之所据,凭科所谓誊词者也。”一般都用第一人称“我”或“吾”。 青词之名,始见于唐代之太清宫道教行事:“(唐天宝)四载四月,敕比太清宫行事官皆冕服,……兼停祝版,改为清词。”《道门定制》注云:“唐奉老君为圣祖,置太清宫,奠谒祠事甚严,故有此敕。”因此,可以说青词是唐朝中期才发展起来的。以前叫祝版,没有形成固定格式。所谓“祝版”,就是书写祝文的木板。贾公彦疏云:“一板书尽,故言方板也。”唐代太清宫也有记载“易祝板为青词”,唐代青词盛行,《翰林志》记载:“凡太清宫道观荐告词文,用青藤纸朱字,谓之青词。”青词程式化的主要贡献人之一的杜光庭与道乐的程式化不无一定联系。 三、青词与道乐 (一)青词是道教科仪的灵魂 “曲是音符有规律的运动,词是诗化的语言。”青词在道教法事活动中,是通过道士唱诵出,对神、对仙的敬仰。只有通过词的吟诵,把凡间凡人对神、仙的敬仰之情通过最直接的语言送到神界,通过语言的描述,直接表达凡人对神、仙的崇敬、敬畏、臣服之心境。有如我们平常所说的“报告”,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一般出现两次,一次是法师代替斋主向天廷或某神提出请求事项;一次是法师自己向天廷或神灵说明法事的事由,和提请怎样对待。以欧阳修撰《皇帝本命道场青词》为例:维某号某年岁次某甲子某月某朔某日某甲子,嗣天子臣某,谨遣某人于某州某宫观,开启本命道场三昼夜,罢散日设醮三座。谨上启太上开天、执符御历、含真体道玉皇大帝(陛下):伏以宝祚无疆,苍穹垂佑。吉日式临于元命,醮科爰举于旧章。荐诚悫以惟精,延圣真而并集。仰希灵贶,敷锡眇冲。四时叶序以和平,品汇均休而康泰。无任恳切之至。谨词。从文辞内容看,先用散文叙斋,再用骈文表达颂扬神功、启请谢恩之意。2007年缙云县五云镇船埠头村郑某的一场法事,其中的青词与杜光庭之青词格式类似,“伏以”以下主体部分的内容大致相同。“伏以清净为宗,故天宝焕检营之令;教以慈悲为主,清微昭解秽之文。祗当发遣于笺封,先用肃清于坛宇。坛友检摄符,命谨当颁行。”所以,青词把凡人的意志、希望、愿望运用道乐(所谓天籁)通过唱诵到达神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