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戏剧与我们的生活

浅谈戏剧与我们的生活
浅谈戏剧与我们的生活

浅谈戏剧与我们的生活

戏剧,指以语言、动作、舞蹈、音乐、木偶等形式达到叙事目的的舞台表演艺术的总称。文学上的戏剧概念是指为戏剧表演所创作的脚本,即剧本。戏剧的表演形式多种多样,常见的包括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综合艺术。

在世界范围内,戏剧是一种古老的艺术门类,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部分,它的发展总是与其他文化成分的发展相伴随,并受到诸如政治、经济、哲学、心理学以及文学的影响。同时,不同的国家、民族又有自己的文化传统,戏剧作为这一传统的组成部分,其发展进程又往往呈现出特殊的轨迹。戏剧是最善于表达思想的舞台艺术形式之一,这种艺术形式很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正是由于戏剧受众群体的广泛性,以及在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等方面所具有的无可比拟的独特作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文化产品,戏剧始终具有无穷的生命力。

戏剧艺术是“假定性”的。它来自生活但又是对生活的提炼与升华,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准确地说,戏剧艺术是生活的象征,是一种审美创造,它比实际生活更典型、更精粹,因而也更美,戏剧艺术的最高境界,不是生活表面的摹本,而是对生活底蕴、神髓的深刻揭示与激荡人心的审美表现。好的戏剧作品饱含着艺术家的思想情感,通过生动的舞台表现,作用于欣赏者的感情,使观众和艺术家在心灵上产生共鸣。戏剧的情感导向作用,在艺术形象感染力的发挥中得到了最为充分的体现。而优秀的舞台戏剧作品,往往又体现在其张扬社会理性,描写人间至情,以及追求真、善、美的永恒主题上。

现代戏剧具有写实性特点,人们往往以在舞台上创造出真实的生活幻境为能事,这就出现了镜框式舞台的第四堵墙,也出现了舞台布景的真实化倾向,观众看戏的时候,仿佛是隔着透明的第四堵墙审视别人的生活状态。戏剧就是“你”、“我”、“他”的故事,“你”是观众,“我”是演员,“他”是角色。戏剧是“我”扮演“他”的故事给“你”看,是“你”和“我”在特定场所分享“他”的故事。这个特定场所即是剧场。在戏剧演出中,“我”和“他”所处的位置就是舞台,“你”所处的位置就是观众席。“扮演”这个概念,蕴含了演员、角色、观众、剧场、剧本这几个最重要的元素。但是,所谓现实主义也不是那么写实的,所谓真实,只有在它有利于表现人生状态及其内在意韵的时候,在它有利于把观赏者带入审美境地的时候,它才具有意义。戏剧从来都不可能是实生活的照搬,它应当是最具有审美意趣,最能显示人性深度的一段生活的集中再现。

无艺术,自然永远不能完美;无自然,艺术难以成立。好的戏剧留给欣赏者的印象应当是,不仅使人看见了生活本来的面目,而且让人感受到生活应当是什么样子。生活中会发生

很多的事情,但多半不具有戏剧性,就是通常人们在生活中认为挺具有戏剧性的事情,其实也未必属于戏剧艺术的范畴。

戏剧的存在,与人类本性中的游戏性、娱乐性有关,这样讲,不是说戏剧是人们无聊时的消遣,而是要强调戏剧对于人类生活的重要性。戏剧来源于我们的生活,表现着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所谓戏剧,从精神层面上讲,就是人与人的交流与对话。戏剧,就是让我们活得更从容、更自在、更超然、更积极。

我们人类的娱乐有两种:一种娱乐就是满足我们感官需要的皮肉之乐,一种就是精神之乐。戏剧也是一种娱乐,这个娱乐是一种精神的娱乐,不是感官刺激的皮肉之乐。对于人们的生活不是起着萎靡人生的作用,而是给予人们一种精神的满足感和震撼感,以一种激励的态度为人们现实生活提供一种警示或激励。好的戏剧它的文化意义在于它能通过扩大和优化人们的生活空间,丰富或诗化他的生活内容,来表现人的精神追求。这种精神的娱乐,包括你得到了智慧,得到了启发,或者你的某种追求在这里得到了体现等等,这些都属于精神娱乐。这是一种精神的饮品,是一种精神的兴奋剂。戏剧自然是艺术的一个门类,自然离不开艺术的特征。比如艺术给人以美感,这一美感必须通过自然的形象和真挚的感情,才能产生,而美感的核心效应是满足人对尊严与自由幸福的追求与想象,从而使人产生愉悦。人们在喜剧中得到欢笑,在悲剧中学会珍惜幸福,人们在戏剧中学会成长。

另外,戏剧它在丰富和诗化我们的生活内容的时候,更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文化冲击力,或者叫做文化批判精神。这个文化虽然是看不见的东西,很软的,人们似乎觉得他的作用没有那么强大,但是一旦文化跟人的精神相结合,它是具有很强冲击力的。冲击什么?冲击那些束缚人,使我们生活没有意思的,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枯燥乏味的那种非人的东西,它把它们冲击掉,所以它的冲击力是非常之大的,就如电影给我们视觉和听觉的冲击一样,戏剧艺术通过对人们生活的反应,揭露生活中的美与丑,不仅让我们得到精神的娱乐,还受到精神的震撼,让我们更好的反思生活。

悲剧将美好的人生毁灭给人看的非圆满结局,可是却给观众带来了更为强劲的震撼,通过个体生命遭受的苦难与毁灭来肯定生命本身,肯定生命的意志与力量,显示人的价值与尊严,通过这种肯定性的操作,潜移默化的净化了观众的灵魂,升华了观众的精神境界,因而受到了世界各地观众的欢迎。而这正是古希腊悲剧精神的精髓所在。

戏剧意义还在于它对人际关系的一种整合作用,看戏它能解决人和人之间高尚的平等的关系。这个时候只有戏剧会造成很多人在一起分享一种快乐,分享一种理解。戏剧跟其他的

接受形式不一样,阅读小说,你一个人看,甚至于躲在帐子里,点上灯偷偷一个人看。你再愉快也是偷偷笑,没有人跟你分享,没有人跟你分享你的愉快。看电影尽管好多人,但是灯一灭,面对银幕基本上也是一个人,不可能交流。看电视在家里,顶多夫妻两个人,再加上你儿子,三个人,也很少交流,甚至也不交流,主要还是看电视,而且跟电视上也不能交流。真正达到一种集体的体验,集体的交流的就是戏剧。我觉得戏剧就应该承担起古代的乐的这种作用,就是把人更加联系起来,把人更加团结起来,使人们之间的感情是平等而融洽的。在这里没有社会地位的差别,没有文化的束缚,有的只是每个人欣赏同一种美。

欣赏戏剧有利于我们宣泄情绪,从亚里士多德到黑格尔,人类社会的无数精神导师都会殚精竭虑地研究戏剧,推举戏剧,首先就是因为他们知道人类的精神生活需要宣泄,而宣泄的最有效方式就是戏剧。

所以归结起来戏剧的文化意义就是人的精神状态得到不断改善,得到不断更新,人们的精神境界得到提升,这么一种意义。

现实生活中充满了戏剧性元素,戏剧来源于生活,因此当观众在舞台上看到剧情的时候会有亲切感,产生共鸣。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没有戏剧性元素,戏剧艺术就无从生根。我们对自己生活中的戏剧性元素不敏感,那么在看戏的时候可能就会无动于衷。

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金钱至上、大众娱乐和快餐文化充溢的时代,戏剧的观念不管如何更新,戏剧的形式不管如何变幻,但衡量戏剧作品的美学价值高低的核心,还是在它的灵魂——关爱人类整体命运与未来,对社会对人生的终结思考和关怀,唤醒尘埋已深的人类理性与良知,这就是人文精神。戏剧探索如果只是一味追求场面炫示和样式变化,而内涵苍白,那就本末倒置了。

中国舞蹈与戏曲舞蹈的关系

中国舞蹈与戏曲舞蹈的关系 一、 中国的舞蹈历史,伴随着中国五千年文明的发展不断发展。中国戏曲的起源,要追溯到它古远的源头——原始舞蹈。远古时期,人类就开始使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和满足日常生活中的需求,在之后的各朝各代中,随着历史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与繁荣,舞蹈都有各种各样的发展。远古时期的舞蹈,重点在于实用性,它是人们表达对神灵的崇拜之情,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的重要工具。在汉唐时期,中外文化发展程度繁荣,舞蹈随之也就借鉴吸收很多外来元素,例如胡旋舞之类。在宋元时期,戏曲开始逐渐发展起来,舞蹈的独立表演艺术手段,在此时逐渐的停滞不前。在这一时期还产生了新型的舞蹈表演形式,戏曲舞蹈。戏曲舞蹈使得舞蹈艺术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舞蹈艺术也不再是单纯性的肢体表演和祭天娱神,而是带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增添抒情叙事的功能性。后来,从戏曲舞蹈中又诞生出了中国古典舞,二者相互结合,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本篇论文着重研究戏曲与舞蹈之间的相互,若要真正理清戏曲与舞蹈之间的融合与区分,那就必须要从舞蹈与戏曲的源头入手。关于戏曲与舞蹈之间相互融合与区分的研究,目前主要有以下内容: 第一方面,戏曲艺术的产生是以舞蹈艺术为基础的。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博士于平于 20XX 年发表的《戏曲音乐、戏曲舞蹈、戏曲舞美樜论》中指出:“戏曲舞蹈的基本范型来自于昆曲艺术,京剧艺术表演的“身段”作为昆曲范型的延伸,也一并决定了今日“戏曲舞蹈”的形态。”在它所发表的《戏曲音乐、戏曲舞蹈、戏曲舞美樜论》,他指出戏曲舞蹈与戏曲音乐都是戏曲这门艺术的分支,恰当的把握这些分支的关系,可以更好的提高戏曲这一综合艺术的水平,也就是他认为舞蹈是包含在戏曲艺术之中的。聊城大学音乐学院的李雯在发表的《分析“戏曲舞蹈”的由来》中指出:“戏曲舞蹈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借鉴并改进了中国传统舞蹈的优缺点以及其他其他一些民族民间舞蹈的特点。戏曲舞蹈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经过融合变化,经过艺术长河的洗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它的发展离不开舞蹈艺术。”蒋中崎 20XX 年在中国戏曲学院学报上发表的《中国最早成熟的戏曲形式》一文中指出,“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最早是在宋代,戏文是中国最早成熟的具有完整戏剧意义的戏曲形式,它通过对音乐,舞蹈,说唱等艺术的综合运用,来表现一个完整的故事,宋代戏文的出现,使戏曲进行到崭新的发展时期,戏曲舞蹈在这一时期也有很大的发展。”洪春华在《戏曲舞蹈发展》浅析中写到:“中国戏曲是综合艺术,戏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戏曲舞蹈,舞

浅谈戏曲舞蹈在戏剧表演中的几点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813021325.html, 浅谈戏曲舞蹈在戏剧表演中的几点作用 作者:向春燕 来源:《商情》2013年第28期 【摘要】戏曲表演是一种将多种艺术形式结合一起表现的综合表演艺术,可以表现出丰富的生活内容,从而展现曲折的故事情节。而戏剧舞蹈是戏剧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戏曲创作动态美的根本条件与依据,可将戏曲中人物的性格特点通过形体动态表现展示出来。本文笔者根据自身工作经验,总结了几点戏曲舞蹈在戏剧表演中的作用,以期达到创作总结的目的。 【关键词】戏曲舞蹈,戏剧表演,作用总结 1.前言 戏剧表演是一种综合型的表演艺术,它将多种艺术形式巧妙结合一起,表现出丰富的故事情节。而戏曲舞蹈是戏剧表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戏剧创作动态美的根本条件和依据,展示了戏中角色的喜怒哀乐。可以说,戏曲舞蹈是戏剧表演推向高潮的动力。随着形势的发展和人们新的审美心理以及欣赏层次的不断提高,在中国的戏剧表演中辅助戏曲舞蹈艺术的虚拟性与象征性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广泛的浸透到戏剧抒情的表演中,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审美追求,为戏剧表演艺术的展现灌注了生命力。因此,总结戏曲舞蹈在戏剧表演中的作用,对戏剧表演艺术的创作归纳其中极其重要的特殊意义。 2.戏曲舞蹈的作用 2.1表现生活 著名表演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欧阳予倩先生在他的《一得余抄》中写道:“这些舞蹈天衣无缝地融化在表演动作里面,随着剧情和人物性格灵活地加以运用,从不为舞蹈而舞蹈(这一点非常重要),所以显得及其自如,可以说中国戏曲里的舞蹈动作是生活化了的[1]。”这段话道出了戏曲舞蹈的本质,这种舞蹈是与剧情密不可分地交融在一起的,因此可以说戏曲舞蹈实际上是一种戏剧化了的舞蹈;而演员在舞台上的一切表演,不管是表现何种生活形态,他的一切动作都是舞蹈化了的。戏曲舞蹈贯穿于演员在舞台上的全部动作和表情之中,从出场、亮相到下场,举手投足,一动一静都是舞蹈,举凡衣、食、住、行,人类一切日常活动在戏曲舞台上,都舞蹈化了。在戏曲舞台上,是有声必歌,无动不舞。因此,我们可以说:把舞蹈和戏剧密切结合起来,是中国戏曲舞蹈的根本特征。换句话说:戏曲舞蹈的一大作用,是用舞蹈动作演戏。 戏曲以舞蹈再现生活,是基于生活动作的舞蹈化。在戏曲表演中,无论是“做”的艺术,还是“打”的艺术,都是通过戏曲审美观来认识生活,提炼生活,解释生活的创作结果。它深深地植根于民族生活的土壤之中,饱和着生活美的的汁液。然而,它又并不是根,而是花,所以它

浅谈让戏曲走进校园的意义

浅谈让戏曲走进校园的意义 摘要: 据统计,中国有戏曲剧种300余种,但是,由于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传统的戏曲音乐已经在慢慢的被人们所忽略,所以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戏曲音乐是我们音乐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使传统戏曲音乐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得到传承,并在教育实施过程中得到新的发展。中国教育部2008年在10个省份开展京剧进课堂试点,试点中小学的一至九年级学生将学唱15首京剧经典唱段,并将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在全国推开。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教育界、戏剧界顿时引发了多种争议。作为一线工作的小学音乐教师,结合教学工作和戏曲教学的点滴经验,就“戏曲教学走进校园的的意义”做以下阐述:1、让戏曲走进校园,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2、让戏曲走进校园,有利于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表演才能。3、让戏曲走进校园,有利于体现素质教育的真谛。4、让戏曲走进校园,有利于抵制不良文化,振兴戏曲艺术。 关键词: 戏曲校园素质教育好处 戏曲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化身,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价值,是人文精神与传统文化的瑰宝。中国有戏曲300余种,它将唱念做打熔一炉,集诗画歌舞为一体,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古今名人、名曲、

名段在中国文化史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让戏曲走进校园,对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建设共有的精神家园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这是基础教育对民族艺术应有的关注,也是社会在整体上对传统艺术更多尊重和敬意的表现。在刚过去的一年工作中,我深刻体会到让戏曲走进校园的意义。 一、让戏曲走进校园,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中国的戏曲艺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在上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百多个剧种、二百多个曲种,这些剧种、曲种,由于地理环境、人文环境、语言环境的不同均独具风格、各有特色。如此众多的剧种、曲种的音乐汇合起来,就是一个浩瀚的海洋。我们把戏曲音乐引入校园就可以让学生去感受戏曲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了解戏曲音乐进而了解戏曲艺术以至了解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博大精深,认识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力,就会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民族自豪感,从而增强民族自信心。但是这种自豪感不是凭空产生的,需要从小接受民族民间音乐的熏陶。潜移默化地使民族文化的素养融化在学生的血液中,成为他们生命中不可分离的一部分,这样热爱民族、祖国的感情,就会深深地铭刻于他们的心灵。 二、让戏曲走进校园,有利于培养学生鉴赏能力和表演才能。 小学阶段的戏曲艺术教育主要是了解和赏析。中国的戏曲艺术是融表演、演唱为一体,以唱、念、做、打的综合性表演为基本形式的独特艺术门类。教师可从戏曲的形式、发展、历史的沿革出发,从经典剧目、剧中人物、著名表演艺术家的生平等一般性知识入手,将学

小学语文论文:浅谈语文与戏剧的整合

从语言,到实践 ——浅谈语文与戏剧的整合 【摘要】戏剧教育作为一种由西方国家传入我国,在国内较新的教育思想,正在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戏剧教育,是基于学生兴趣,基于语文中的戏剧元素,以表演为抓手,在教学中渗透戏剧的内容和方法,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语文与戏剧的魅力,体验到合作与创作的快乐,提升学生文学与艺术的品位。 【关键词】语文戏剧表演每一个 一、缘起:戏剧教育与传统戏剧和而不同 戏剧,在我们的传统观念里,是一门表演艺术。但是,在西方发达国家,戏剧不仅仅是表演艺术,而且还是在中小学广泛开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作为课程的戏剧,其功能已远远超越了戏剧本身——它不是单纯的才艺教育,而是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用《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中雷夫老师的话说:“我们的演出不是为了得到经久不息的掌声或起立喝彩,而是关乎语言、音乐、团队合作、冒险、纪律、勤勉,以及自我发现。” 本文所说的戏剧教育不是为了培养戏剧专业的学生,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普适性教育。它不是教给戏剧知识,训练表演技能,而是提供全面的人文熏陶,提供丰富的生活与情感体验。它不是培养少数有表演天赋的儿童,而是让每一个参与其中的孩子都能从中学会合作、学会发现、学会创新…… 二、价值:戏剧教育具有广泛的育人功能 在传统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下,学生习惯了被动式地接受,学习的趣味性降低,学生的自我内驱力也在逐步下降。然而戏剧教育由于有别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则能激发学生潜能、激活学生内在需求、激起学生创造欲望,提升学生艺术与文学的综合素养。 1、激发兴趣,从“表演”开始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总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尤为强烈。” 升入小学,孩子们接触到了更多的文字,课堂上,他们时而摇头晃脑地朗读着,时而静下心来默读着,时而小脸通红地讨论着,时而目不转睛地倾听着……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触摸着文字的温度。 “老师,我能把文字演出来!”“我也能!”“我也想演!”……每当课堂上有表演环节时,举手的人数总是最多的,大家都争相抢着表演。 直到学生们看到了被校长邀请来的扬州木偶剧团的木偶剧演出后,他们的热情被再次点燃了。 一开始,校长还担心学生们是不是喜欢木偶剧,因为木偶毕竟是一门古老的艺术,和现在那些鲜活的动画片相比魅力的确小了些。然而没想到,孩子们被深深吸引了,看得津津有味。演出结束后,他们纷纷跑到后台,要看个究竟,央求着工作人员也教自己几招绝活。不少孩子回家后也学着捣鼓木偶、皮影了,也想创作自己的木偶戏、皮影戏。 热爱戏剧的种子正在萌发…… 何不把戏剧引入课堂?从小喜欢语文、也爱表演的我,遇到了一班同样喜欢语文、也爱表演的学生,志同道合的我们,很快一拍即合。大家一致决定先从表演开始走近戏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什么快乐是比感兴趣更让人兴奋的。有了兴趣,才会有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才会有创造的乐趣。 2、艺术熏陶,从“创造美”开始 校长在上海聆听了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传奇教师——雷夫·艾思奎斯关于戏剧教育的演讲后,把戏剧教育的思想也带给了我们,大家都经历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头脑风暴。 加拿大艺术教育家韦爱诗(Wilkinson)博士认为通过戏剧开发人的潜力,应包括所有的孩子,而不仅仅是少数天才。在韦爱诗看来,戏剧在开发一个孩子过程中至少能促进以下八种能力的发展:感觉能力、运动能力、交际能力、创造能力、情感能力、精神能力、社交能力和知识能力。

浅谈对中国戏曲的认识教学文案

浅谈对中国戏曲的认识 通过选修本门课程,我更好的了解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通过老师对戏曲的讲解,我更好地提高了对戏曲艺术的认识,不但可以增长我们这方面的知识,拓宽我们的视野、陶冶我们的情操、振奋民族精神、提高艺术素质,同时还能培养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由文字、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等因素综合形成的一门戏剧艺术。它与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中国戏曲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京剧、昆曲、越剧、豫剧、粤剧、川剧、秦腔、评剧、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湘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 在我的印象中,戏曲文化一直是我国艺术宝库里一笔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舞台上一道亮丽的风景。作为中华名族的一员,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了解﹑继承和传播这笔文化。也许你并不擅长表演它,但这并不妨碍你去欣赏它﹑喜爱它。也许你并不擅长品味它,但这并不妨碍你去认识它﹑了解它。 纵观戏曲的历史,戏曲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是很繁盛的一种文化形式。从平民百姓到官宦之家都喜欢,而且很多人都懂。戏曲从诞生起就是最广大的劳动人民的艺术,具有很广

泛的民间性的特点。戏曲虽然涉及的主题大多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表现的也多是忠孝节义等道德伦理价值观念,但是却反映了几千年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的。传统戏剧里蕴涵着传统的价值评判,传递着一个时代对历史、对现实的思考,又拥有中国独特的表演体系。这些东西,本身就是来源和生长在我们这片土地上的,有着我们传统血脉的根本,是一种文化的源。因此,欣赏戏曲,更多的是欣赏其中所蕴含的中国传统文化。俗话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这也说明了戏剧赏析中的两种境界。所谓“看热闹”,也就是看到戏剧表面上的一些东西,往往注意离奇的故事以及热闹的打斗场面等。所谓“看门道”,就是注意戏剧艺术的审美特性,对戏剧冲突、人物形象、舞台对话以及各个剧种的特定表现技巧作充分的玩味与鉴赏,看到戏剧真正的美学价值。这就需要鉴赏者有健全的文化感官、广博的艺术修养和鉴赏的情感动力。总而言之,不管是看热闹还是看门道,都是对戏曲赏析,赏析者也都能从戏曲中品出各自的味儿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正是这种特性,使得中国戏曲雅俗共赏,不仅被文人墨客所称道,也能广泛地流传于平常百姓之间。 中国戏曲集中国各民族文化之大成,是经过无数艺术家继往开来不断创新积累的结晶,是博大精深的艺术体系,并且戏曲文化的发展史体现了中国民族艺术文化发展过程,我

略读课文的特点及教学策略(汪潮)#优选.

略读课文的特点及教学策略 汪潮 时间:2011年10月14日 地点:杭州外国语学院教育学院 主讲:汪潮 新文化运动,叶圣陶与朱自清就合著过《精读指导举隅》和《略读指导举隅》,提出“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是补充;略读指导却需要提纲挈领,期其自得”的思想,主张把阅读课一分为二,建立精读与略读结合的课型。 《语文课程标准》中一共出现了5个“略读”。我国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对略读提出学习要求,一直到初中阶段达到能够熟练地运用。 一、概念界定 方法:精读、略读、浏览 《语文课程标准》从阅读方法的角度,明确指出小学生要“学习精读、略读、浏览”。 《现代汉语词典》:精读:反复仔细地阅读;略读:大略地读;浏览:大略地看。 (这信息告诉我们,这是方法层面) 1、从阅读策略来看:“精读在于深入,准确而有创见地理解阅读材料。“略读”意在粗知文章大致的内容,从整体上迅速把握阅读材料的大致意思,判断阅读材料的重点和要点;“浏览”

意在较快地搜寻、捕捉、提取有关信息,迅速作出判断,选择阅读方向和阅读材料。 2、从阅读的过程看,“精读”是要仔细研读,品味推敲,制订作者的旨意,阅读速度相对来比较慢些;“略读”是大略地读,只求粗知大意,讲求一定的阅读速度;“浏览”就是大略地看,快速扫读,具有较高的阅读速度。 3、从应用的角度看,“略读”与“精读”是相对而言的,“精读”“精”到什么程度,什么水平。“略读”“略”到什么程度并没有绝对的明确的界限。“略读”和“浏览”只有略微差别。 二、课型:精读课文教学与略读课文教学 略读与精读是从阅读方法的角度分类的。 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是从课文的类型划分的。 略读课文教学,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半独立地阅读文章,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学生从精读课文教学中初步习得阅读方法,要借助略读课文教学进一点熟练掌握,逐步形成独立阅读能力,为课外自读做好准备。(目的、功能是迁移学过的方法)(一)定位比较: 精读课文教学:学习新的阅读方法,基于教师指导的阅读。 略读课文教学:尝试运用阅读方法,基于学生合作的半独立阅读。先读课文教学:运用阅读方法,初步形成阅读能力。基于学生个别的独立阅读。 (二)教学目标比较

浅谈在中国戏曲舞蹈中探索中国古典舞(一)

浅谈在中国戏曲舞蹈中探索中国古典舞(一) 论文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戏曲舞蹈中国古典舞 论文摘要:中国戏曲是一个值得我们珍惜的文化遗产,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非常璀璨的产转。因为她融合了文学,美术音乐,武术,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其中武术和舞蹈中蕴含了大量的舞蹈动作,置终形成了风格独特、韵律优美的戏曲舞蹈。而中国古典舞是我囝舞蹈莽前辈在50年代研究总结创新出的具有中国古典风格的舞蹈学派,它主要是借鉴芭蕾舞的训练手法,结合我国的戏曲.武术.杂耍等艺术彤式,形成的一种舞种。既然戏曲中蕴含着舞蹈,古典舞蹈中又融合了戏曲,那么,中国古典舞与中国戏曲舞蹈到底有着怎么样的渊泺. 华夏文明古国__中国,她在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孕育着中国独特的文化。在这个大的传统文化下,又滋生了很多具有中国式的艺术文化,如中国的戏曲、武术、舞蹈等等。在我们这么丰富的文化国度里,如何更好的保护和发展我们具有中国风格的艺术文化呢,这是我们每个从事各种领域的工作者一起努力的方向。 目前,在当代中国的舞蹈发展中,中国古典舞存在着一种迷失发展方向的局面。中国古典舞是我国舞蹈界前辈在50年代提出的一门新的课题,它主要是借鉴芭蕾舞的训练手法,结合我国的戏曲、武术、杂耍等艺术形式,形成的一种舞种。那么中国的古典舞在古代时期真的是以这种艺术形式存在的吗?我们还有待考究,因此,我们可以尝试一下在中国传统文化—戏曲中,寻找答案。 中国戏曲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的一条血脉,又是中国人的思想意识、人生精神的存在形式。它以实际人生活动的戏剧形态,保存了我们这个民族的许多历史文化特征。它有别于世界其它民族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戏剧。它并不“早熟”,但它却与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并列为世界上三种古老的戏剧。正因为它具有古老性,所以,我想从中来探索中国古典舞的身影。 戏曲始终趋于融合,趋于歌、舞、剧三者的综合,戏曲经历了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能把五光十色的人间生活都铺展于小小的舞台,也为了使过着单调枯燥日子的百姓能在观看戏曲时感受到种种意想不到的精神娱乐。中国戏曲是在文学、音乐、舞蹈各种艺术成份中都充分发展,相互兼容的基础上,形成了以对话、动作为表现特征的戏剧样式。 宋、元以后勃勃兴起的戏曲艺术,是在继承、融合前代多种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汉魏六朝再抵百戏的精湛技艺,隋唐音乐舞蹈的高度成就为戏曲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滋养和素材,准备了戏曲艺术的各种构件,舞蹈正是这些构件中的重要构件之一,从名人姚旅在《露书》中指出:古代歌舞乃“今戏场歌舞之遗意也。近世歌舞,道绝直云戏剧耳”。可见古人已深知舞蹈是戏曲表演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我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中国戏曲当中的戏曲舞蹈隐藏着中国古典舞蹈的身影。如:“云手”、“小五花”、“虎跳”、“前桥”、“翻”等技巧,在当今的艺术发展中依然存在于戏曲和中国舞蹈中。这些戏曲舞蹈的动作存在,说明了中国古典舞的动作形态也是可见而知的。 首先,舞蹈艺术的发展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依附社会的发展,在生活中通过劳动而达到目的的。所以舞蹈艺术本身就具有很鲜明的时间性,我国的舞蹈在夏商时代才进入表演艺术领域,在远古的商朝中国就有乐和舞的存在了。到了周朝,就可以根据详细记载看到所谓“大武之乐”的一种舞蹈,它的一招一式都很清楚。而且还有故事性。在春秋时代就已经具有着装含故事性的舞蹈,那么中国舞蹈的发展方向已经明显出现有扮饰人物来表现故事情节的可能了。从秦、汉作为中国戏曲早期渊源起,经历汉代“百戏”、唐代“参军戏”至宋代“南戏”、元代“杂剧”。随着历史的前进,也有史实证明戏曲中的确保存了丰富的传统舞蹈。

浅谈对小学校园心理剧的认识

浅谈对小学校园心理剧的认识 南宁市云景路小学李芷涵 内容提要:校园心理剧是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又一创新形式,它是调节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方式。笔者在参与校园心理剧比赛后,从正确认识校园心理剧的定义、校园心理剧的内容及注意事项三方面来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关键词:心理剧、校园心理剧、心理健康 校园心理剧是近年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又一创新形式,它是调节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方式。2011年11月我初次参加了青秀区校园心理剧培训,第一次接触到了“校园心理剧”,经过短期培训和自学,终于完成了《妈妈,我爱您》校园心理剧处女作,成功地参加了青秀区首届校园心理剧比赛,并以第一名的成绩参加南宁市小学校园心理剧比赛。从参与培训、创作、参赛、总结,自己对于校园心理剧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思考,现将从以下几方面谈谈。 一、再次理解“校园心理剧”定义 最近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所热门的“校园心理剧”,其实就是美国心理治疗专家Moreno所创的“心理剧“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结合众多专家的观点,我个人较赞同以下的说法:校园心理剧就是把个人在成长中的心理冲突、烦恼、困惑等,以情景对话等方式编成“小剧本”进行表演。剧情中融入心理学的知识原理和技巧,学生表演发生在他们身边熟悉的,甚至是亲身经历的事,从中体验心理的细微变化,进而达到宣泄、释压和领悟其中道理,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和完善自我。 一个完整的心理剧阶段一般分为:1.破冰阶段:即是将生活中的心理冲突问题,形成剧本; 2.演出阶段。将剧情通过小品表演、角色扮演等再次呈现。 3.谈论分享阶段。演出结束后,老师组织主角和配角相互交流角色扮演的感受和领悟,使当事人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了解别人的反应和感受,学会换位思考,改变不正确的认知,从而达到自我完善的过程。所以我们说它是一种富有成效和极具特色的团体心理辅导方式。 二、小学校园心理剧的内容 学校心理咨询室已向学生开放多年,根据多年来的接待和来信咨询。我们发现小学生的心理问题来源于以下几方面:一是同伴之间交流的矛盾;二是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问题;三是师生之间的误会冲突;四是来源于学习成绩方面及身体成长的压力。因此,小学校园心理剧也不外乎以上四方面。校园心理剧必须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具有真实性和代表性。我在选

戏剧种类与特点

戏剧种类与特点——越剧(2) 【音乐与唱腔】越剧的声腔清悠婉丽、优美动听。不同流派有着不同的唱腔风格,而唱腔在流派中所体现的独创性最强,特点最突出,影响也最大。其流派唱腔由曲调和唱法两大部分组成,在曲调的组织上,各派都有与众不同的手法和技巧,通过旋律、节奏以及板眼的变化,形成各自的基本风格。特别是起调、落调、句间、句尾的拖腔和旋律上不断反复、变化的特征乐汇和惯用音调等,更是体现各流派唱腔艺术特点的核心和关键。在演唱方法上,则大都集中在唱字、唱声、唱情等方面显示自己的独特个性,通过发声、音色以及润腔装饰的变化,形成不同的韵味美。 流派中,“袁派”的唱腔特点是柔婉细腻、“尹派”的唱腔特点是辗转缠绵、“范派”的唱腔特点是醇厚质朴、“傅派”的唱腔特点是俏丽圆美、“徐派”的唱腔特点是高亢洒脱、“戚派”的唱腔特点是朴素流畅、“陆派”的唱腔特点是婉约柔和…… 其唱腔属板式变化体,唱词的句式包括:“七字句”、“带冠七字句”和“十字句”等。板式变化体是中国戏曲音乐的一种结构体制,它与曲牌联套体并列,构成了中国戏曲音乐的两大结构体制,它以一对“上、下乐句”为基础,在变奏中突出节拍、节奏变化的作用。基本板式为中板,另有:快板、慢中板、慢板、快板、快中板、散板、连板、嚣板、清板等。 越剧开始只采用笃鼓、檀板击节,后加帮腔并向乐队伴奏发展,吸收了绍剧的音乐成分后,丰富并创立了自己的板式。 腔调包括:四工调、尺调、弦下调等。四工调的特点是单纯、明快、有跳跃性,听起来如潺潺流水在山涧流淌,它的主要板式有中板、慢中板;尺调腔是以四工调为基础,吸收了京剧二黄的过门而形成的,特点为旋律下行,节奏舒展,风格委婉细腻、柔和深沉,适合于表达复杂的内心活动和悲伤、缠绵、沉思、忧虑的情绪,它的板式主要有慢板、中板、慢中板、快中板、连板、快板、嚣板、散板、流水板、二凡;弦下调是在尺调的基础上,借鉴了京剧反二黄的手法并吸收了越剧六字调发展而来,它的表演能力很强,板式与尺调腔相同,包括:慢板、中板、慢中板、快中板、连板、快板、嚣板、散板、流水板、二凡等。 【舞台与表演】 越剧的表演长于抒情,以唱为主,表演真切动人,极具江南地方色彩。越剧的演员初由男班演出,后全部为女班演出,新中国成立后改为男女合演。现在有女班和男女合演两种。 不同流派有着不同的表演特点,不同的行当亦有着不同的特色: 小旦行中,悲旦的表演以“唱工”为主、“做工”为辅。花旦的表演以“做工”取胜,动作灵巧轻快。闺门旦的表演“唱工”和“做工”兼擅,特点为举止端庄、文静大方;花衫的表演介于闺门旦和花旦之间,既有着闺门旦的大家身份以及端庄大方,又有花旦的俏丽与活泼。正旦的动作稳重。武旦的表演以武功、武戏见长。

浅谈戏剧艺术的现实作用

浅谈戏剧艺术的现实作用 戏剧是艺术众多门类中的一种,它既有文学的色彩与修辞,也有舞蹈音乐的多样性和立体感。我认为鉴赏戏剧不仅仅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戏剧本身,而是通过戏剧的表演形式窥探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价值观、信仰、宗教乃至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我对戏剧的了解并不多,仅以看过一些戏剧及改编而来的影视作品的经验阐述自己的观点。在修《戏剧鉴赏》这门课时,观看了许多著名的戏剧作品,其中《巴黎圣母院》使我印象深刻。这部音乐剧中,人物通过对话、独白和歌唱表达内心想法,抒发情感,塑造人物形象。卡西莫多嘶哑的声音,佝偻的脊背,丑陋的面容,让人心生同情和怜悯。艾丝美拉达的纯真、善良,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爱情的憧憬,使观众不然而然的喜爱和羡慕。弗洛罗的狡猾,虚伪,私欲,倒并不让人觉得是极其可恶,在我看来,这更是由社会的黑暗面所造成的,也是人物性格决定的,是人性中本来就潜藏的劣质的突出表现。原剧由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所作,原著揭露了当时法国矛盾重重的社会现实,讽刺君主的昏庸、社会的腐败,具有深厚的现实意义。通过文字激发了民众的觉悟,推动社会思潮运动和社会进步。再返回到98版《巴黎

圣母院》音乐剧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基于原著的基础上,新版音乐剧已加入新的思想,着重表现了音乐美,舞蹈美,以及人物的性格特征,反倒没有了原著中强烈的反射与讽刺意味。我想这也是戏剧多样性的缘由之一吧。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我们从几个不同的场景中的故事逐渐了解到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和当时浓厚的时代氛围,如同作者为读者勾画了一个真实的文化革命时期下人们的生活状态。虽然从一个小的角度,即以个人的角度来铺开整个故事,但隐隐约约却又明明白白地把宏大的时代特征和背景放在读者眼前。后来这个剧本由姜文导演成一部电影。不得不提一下《为黛西小姐开车》这部剧作同时也是一部电影,以上两部剧作我都是先看的剧本,然后看的电影。虽然说当今社会影视图像比文字信息更吸引人眼球,但是剧本毕竟有剧本的优点。在看这两部剧作时,我都被其中的情节深深吸引了。在英文中,戏剧被叫做drama,而这个单词本身有“戏剧性的,曲折的”意思。戏剧之所以具有吸引人的魅力,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跌宕起伏的剧情,动人心魄的情节,陡转而至的结果。戏剧的曲折性、夸张的表现手法、人物之间的对话形式是它本身的重要特征,也是戏剧在文学上独树一帜的标志。 就以悲剧为例来说,悲剧中人们认识到世事的无常,命途多舛,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情绪和思想。亚里士多

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 学策略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内容摘要】新课标提出略读要求,教育者开始重视略读课文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略读教学应该是以运用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为主要任务的教学。我结合自己教学实际谈谈略读课文教学策略: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自读的时间;抓住“阅读提示”,简化教学环节;巧用自读卡,提高略读课文教学有效性;延伸学习过程,拓宽文本视野。每一位教师都应该采取科学的教学策略,发挥略读课文的独特功能。 【关键词】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 人教版课程标准小学实验教材,将课文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选读课文三类。略读课文在语文课程中所占的比重随着学段而增大,但目前的略读课文教学主要存在着两种倾向:一是把略读课文上成一课时的精读课文;二是把略读课文当成自读课文。略读教学应该是以运用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为主要任务的教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我认为略读课文可以采用以下四种教学策略: 一、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自读的时间 略读课文的编排意图是培养学生的略读能力,发挥略读课文的巩固迁移功能,教师应在课堂上大胆放手,留够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自读时间,有充分的实践机会。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英雄雨来》是一篇篇幅长、故事性较强的略读课文,它的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粗知文章大意,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和运用“抓住人物神态、动作和语言来感悟人物形象”的阅读方法。阅读方法并不难,我们“不必精雕细琢,不必理解全部字词句,应该放手培养

学生的阅读能力。”我在教学时只安排一课时,处理得比较成功:我在谈话导入揭题后,让学生读书三分钟,检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和一些词语的理解;然后提出问题“文章写了雨来的哪几件事”引导学生再次初读,给学生留足五分钟,放手让学生概括。学生巩固迁移了在《夜莺的歌声》中学会的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很快捕捉信息,概括小标题,概括能力和略读能力得以培养;第三次教师留足十分钟时间,让学生迁移巩固“抓住人物言行,感悟人物形象”的阅读方法,自主感悟雨来的英雄形象,而后组织学生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使学生对人物有更深的认识。这样一堂课四十分钟就有十八分钟让学生自读,学生在一次次充分的阅读中,运用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二、抓住“阅读提示”,简化教学环节 在略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展开教学。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阅读重难点,提高学习实效;又可以使整个教学过程显得简约,避免了教学内容的面面俱到,教学环节的繁琐复杂,使整个教学结构粗线条化。 如课文《卡罗纳》【四(上)下同】前面就有这样一段“阅读提示”:“海峡两岸骨肉同胞的全力救助,挽救了小钱的生命。这篇课文选自《爱的教育》,体现了另一种关爱之情。默读课文,看看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是怎样做的;再说说你从大家的言行中受到什么启发。”这段“阅读提示”除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外,着重对课文的主旨和阅读方法、学习的重难点、语文学习的拓展点给予了提纲性的导向,体现了教材的编写意图和学习重点。

浅谈对学校文化的认识

浅谈对学校文化的认识 一、文化是什么? 文化的定义: 广义: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社会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中,文化是阶级斗争的武器。一定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狭义: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 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反映,活动的记录,历史的积沉,是人们对生活的需要和要求、理想和愿望,是人们的高级精神生活。是人们认识自然,思考自己,是人精神得以承托的框架。她包含了一定的思想和理论,是人们对伦理、道德和秩序的认定与遵循,是人们生活生存的方式方法与准则。思想和理论是文化的核心、灵魂,没有思想和理论的文化是不存在的。任何一种文化都包含有一种思想和理论,生存的方式和方法。需要是现实,理想是向往,愿望是想得到的,要求是必须做到的! ●文化是人类群体整个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过程。主要成分是符号、价值和意义、社会规范。符号是指能够传递事物信息的一种标志,它在生活中代表一定的信息或意义。文化的存在取决于人类创造、使用符号的能力。价值观是人们评判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与行为的标准,决定着社会中人们共有的区分是非的判断力。社会规范是特定环境下的行动指南,它影响着人们的心理、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行动。 ●文化的内隐部分为价值观和意义系统,起外显形态为各种符号,这些符号主要体现为物质实体和行为方式。 ●对整个人类来说文化是人的创造物,对于特定时间和空间的人而言,文化则是主要体现为既有的生存和发展框架。 ●文化随着人类的群体的范围划分不同而体现出差异。

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策略分析

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策略分析 【摘要】在高等教育出版社语文基础模块中选编有几篇戏剧类文学作品,这些戏剧在整个高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关键地位,应当引起教师的重点关照。如何顺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需求,提升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的质量,是当前一个热门课题。笔者以自身多年的教学实际为切入点,主要对高中语文戏剧教学进行浅议,并制定一些适当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中语文;戏剧;教学策略 一、感性朗读与理性鉴赏相结合,初步感知戏剧作品 高中生在多年的学习中,已积累不少的学习经验和技能,掌握概括情节的技巧,由于戏剧中的矛盾冲突比较尖锐,极易被概括出来。换过来说,高中生在学习戏剧时,梳理情节对于他们来说难度不大,以此为基础,语文教师在戏剧教学实践中,可将侧重点放在台词鉴赏与优美词句的品读方面。比如,在讲授《窦娥冤》时,这是元代戏曲大师关汉卿的代表作。教师可组织学生先有感情的朗读全文,在齐声朗读第一场时指导他们理解感情基调是“怨”;在分角色朗读第二场时思考问题:临刑时,见到唯一的亲人了,窦娥的感情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可初步理解到窦娥的感情是“悲”;在诵读第三场时分析窦娥临死前不是哀叹求饶,而是发誓愿,思考该用什么语调朗读?他们得知是“怒”。接着,教师可引领学生重点鉴赏文中窦娥这一人物形象,认识到她是一个饱受封建压迫与摧残的充满反抗精神的劳动妇女的形象。她善良勤劳,孝顺贤惠,同时又刚毅顽强,敢于与恶势力拼斗到底;她生于严酷的腐败的封建统治之下,注定要走向悲剧的结局。如此,通过对课文的感性朗读与理性鉴赏,学生能够初步感受这首元曲所表达的是游子思乡的情感。 二、课内品读和课外探究相结合,实施合作探究学习 由于高中生对戏剧的了解没有小说、散文、诗歌等多,教材中涉及到的戏剧知识有限,要想帮助他们学习好这部分内容,教师可采用课内品读和课外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对课文延伸阅读,这是学习好戏剧知识的有效策略。不过高中生的课外时间较少,语文教师可实施合作探究学习模式,即为学生在学习戏剧知识过程中,阅读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课外作品,可以是同一

浅谈戏剧艺术的现实作用

浅谈戏剧艺术的现实作用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浅谈戏剧艺术的现实作用 戏剧是艺术众多门类中的一种,它既有文学的色彩与修辞,也有舞蹈音乐的多样性和立体感。我认为鉴赏戏剧不仅仅是为了更好地了解戏剧本身,而是通过戏剧的表演形式窥探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价值观、信仰、宗教乃至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我对戏剧的了解并不多,仅以看过一些戏剧及改编而来的影视作品的经验阐述自己的观点。在修《戏剧鉴赏》这门课时,观看了许多着名的戏剧作品,其中《巴黎圣母院》使我印象深刻。这部音乐剧中,人物通过对话、独白和歌唱表达内心想法,抒发情感,塑造人物形象。卡西莫多嘶哑的声音,佝偻的脊背,丑陋的面容,让人心生同情和怜悯。艾丝美拉达的纯真、善良,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爱情的憧憬,使观众不然而然的喜爱和羡慕。弗洛罗的狡猾,虚伪,私欲,倒并不让人觉得是极其可恶,在我看来,这更是由社会的黑暗面所造成的,也是人物性格决定的,是人性中本来就潜藏的劣质的突出表现。原剧由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所作,原着揭露了当时法国矛盾重重的社会现实,讽刺君主的昏庸、社会的腐败,具有深厚的现实意义。通过文字激发了民众的觉悟,推动社会思潮运动和社会进步。再返回到98版《巴黎圣母院》音乐剧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基于原着的基础上,新版音乐剧已加入新的思想,着重表现了音乐美,舞蹈美,以及人物的性格特征,反倒没有了原着中强烈的反射与讽刺意味。我想这也是戏剧多样性的缘由之一吧。 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我们从几个不同的场景中的故事逐渐了解到主人公的心理变化和当时浓厚的时代氛围,如同作者为读者勾画了一个真实的文化革命时期下人们的生活状态。虽然从一个小的角度,即以个人的角度来铺开整个故事,但隐隐约约却又明明白白地把宏大的时代特征和背景放在读者眼前。后来这个剧本由姜文导演成一部电影。不得不提一下《为黛西小姐开车》这部剧作同时也是一部电影,以上两部剧作我都是先看的剧

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流程

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流程

浅谈小学语文略读课文教学流程 新课标指出略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是:“从内容上说,理解课文的要求要低于精读课文的教学,一般是“粗知课文大意”,只要抓住重点、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的重点。从方法上说,教师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这就说明我们在略读教学中,确定的教学目标要简明而合理。 现在的语文教材,在每一单元都编排了2~3篇的略读课文。略读就是略知大意,能够及时的捕获到所需要的信息。而略读教学就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略读课文引导学生把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语文基础知识和阅读方法用于阅读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阅读品质。下面就略读课文教学的流程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激趣导入,明确目标。 在这一环节中要让学生对课文有兴趣,有主动读课文的愿望。充分预习课文,了解课文相关知识,利用文前导读,质疑问难,明确阅读目标。教师要善于架起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之间的过渡桥梁,充分利用回顾前文、资料补充、文前导语等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人教版教材在每一课略读课文前都有一段承上启下的提示语,如五年级下册《丝绸之路》的提示语是这样写的: 祖国的西部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灿烂的历史文化。著名的丝绸之路,就是其中光辉的一页。读读下面这篇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哪些内容,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有条件的还可以搜集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和同学交流。

这段提示语优美生动,既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延续了本组课文的主题,又明确提出了这篇课文的阅读要求。我们可以把这段提示语概括为两个方面: 1、读课文,了解课文讲了哪些内容,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这是要求我们在教学初始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文中介绍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西部的情感。 2、搜集有关丝绸这路的故事和同学交流。 这点则是要求我们在学完课文的同时,能够引导学生课后去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同时也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增进与同学间的合作。 像这样,对提示语进行解读,既有助于我们教师找准重点,又能及时有效地展开略读课文的教学。 二、粗读课文,感知大意。 这一环节要让学生达到自主读书,扫清阅读障碍,了解文章脉络,粗知文章大意的目标。针对不同年级的阅读训练要求,引导学生学习扫读、猜读、跳读、浏览、快速默读等方式,用小标题、抓重点词、找中心句等方法简要概括文章大意。此环节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章,对与文章主旨不相关联的词句可以一目十行,养成快速提炼有效信息的略读习惯。略读课文不像精读课文那么严格细致,只要求粗知文章大意,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马马虎虎,草草了事,如果只把读书停留在初读阶段,不加总结与反刍,读到的东西就会成为过眼烟云。如果教师理解上有差异,就会使教学陷入盲目性。以为粗知就是浅知,粗知就是少知。其实,粗知是相对精读课文而言的,略读课文少了识字、学词学句等许多头绪,教学目标更为集中,教学重点更为突出,

浅谈戏曲舞蹈的发展

浅谈戏曲舞蹈的发展 中国戏曲是(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等)综合艺术,它的艺术表演形式特点是“四功五法”,四功既是唱、念、做、打;五法则是:手、眼、身、法、步。而戏曲中一个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戏曲舞蹈,它是演员的一种姿体感情的渲染和表现,与戏曲表演形式密不可分。 运用舞蹈形式来表现丰富的生活内容,刻画不同的人物性格,展现复杂曲折的故事情节。从一个大的艺术史角度来观察,舞蹈艺术正是在这种位移中从独立而又辉煌的艺术巅峰逐渐滑落,被戏曲艺术兼容并吸收,成为戏曲表演的一个组成体。而中国戏曲也正是在这种变化中后来居上,形成“唱、念、做、打”等一整套的多种艺术形式,成为近代中国人的主要艺术行为和艺术观赏模式。 戏曲艺术实际上就是表现人物情节和身段表情动作的表演。我们地方戏花鼓道情也在变革中不甘落后,更近一步地把舞蹈融合在歌唱和艺术表演中。花鼓戏《月亮河》运用优美柔和载歌载舞的形式,在每句唱腔上都配上吻合词意的舞蹈动作,利用十二名舞女把主人公烘托起来,把一个善良的山区女子--师娘疼爱丈夫、暗恋徒弟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美妙而生动地表现出来。其中的舞蹈表演形式已经完全被戏曲吸收消化,融合在戏曲框架及表现之中。 单说戏曲艺术中的“唱、念、做、打”,所谓“做、打”

实际上也就是戏曲舞蹈的表现。在戏曲表演中,例如扇子舞、袖舞、刀枪棍棒舞等都和舞蹈表演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这都是古代传统舞蹈的运用和发展。经过历代戏曲艺术家们在长期艺术实践中的努力钻研,创造了一套较完善的表演体系与训练方法,创造了丰富多彩和富于表现力的舞姿与多种表演程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潜移默化在艺术家的各个表演范式中,形成各种各样风格鲜明的表演流派,最后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和喜爱的戏曲表演形式。当然,戏曲舞蹈表演艺术它毕竟不是单独性的舞蹈艺术,它被局限在戏曲的范围,跟随着戏曲表演艺术主体意识的强化而变化。 舞蹈艺术成为戏曲艺术的重要表现手段,这种不争的事实进而给戏曲演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水准,要成为优秀的艺术家就必须具备舞蹈功底。 据史料记载,大概在明朝时代,戏曲女演员是“未教戏前先教琴、先教琵琶、先教提琴、弦子、箫管、鼓吹、歌舞”。可见,戏曲演员的训练是相当全面,标准是相当高的。不但要懂得音乐,而且要能歌善舞。那么,戏曲演员的舞蹈训练就成为我们首要任务,而我们研究和从事戏曲舞蹈编舞的工作人员首要考虑的,就是应从哪些方面入手和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呢? 在平时训练舞蹈演员时,首要的是对每个舞蹈演员的腰、腿、臂等方面的基础力量和柔韧度的训练。这是做好一

中小学校园戏剧探索

中小学校园戏剧探索 戏剧教育对于中小学生来说,它寓教于乐的特质,已经开始在学生中受到广泛欢迎。作为戏剧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努力让每一个孩子能够感受艺术、享受艺术、人人都有表现的机会,受到普及性的艺术教育。由此看来,中小学校园戏剧的探索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每一位戏剧教师都应将培养孩子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养为己任,着重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创造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避免偏倚和功利性目的的产生。为此,对校园戏剧的本质内涵、作用意义以及开展形式等方面,做初步的分析和有益的探索。 校园戏剧戏剧教育人格养成综合能力 一、绪论 2018年9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开设丰富优质的美育课程。学校美育课程主要包括音乐、美术、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各级各类学校要按照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教学指导纲要,逐步开足上好美育课程。”那么开展校园戏剧对于各类普通学校有什么重要的意义;作为一名戏剧教育工作者,我们在参与各类普通院校的戏剧课程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如何能让刚刚接触戏剧的中小学生感受到戏剧艺术的魅力,从而在戏剧中感受到正能量,使他们的学习生活获得感

悟、得到提升;如何使孩子们的人格受到戏剧美育教育的熏陶……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二、了解校园戏剧 1.校园戏剧是什么 校园戏剧是指发生在校园中的生产活动的总称,主要是指校园中的业余戏剧活动,即是由非戏剧专业的大学生所组成的戏剧社团开展的戏剧活动。当然,校园戏剧也包含了中小学的戏剧实践和社团。 我们追溯一下中国戏剧的发展史,由此可以发现1907 年中国留日学生以满腔热情组织了第一个戏剧团体“春柳社”,在日本东京演出了《茶花女》《黑奴吁天路》等戏剧,这是当时莘莘学子在校园里展示自己艺术创造力、表达内心诉求的一种特别的方式;再到五四时期,“爱美剧”运动确立了中国话剧的演剧体制,学生戏剧又一次让人们感受到了戏剧的魅力和深远影响意义。 2.开展校园戏剧的意义 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其中有表演情节、显示规定情境的一种艺术。它包含了文学、表演、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其基本要素是情节性的动态造型,通过从空间到时间、从视觉到听觉等方面对观众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作用,从而引起演员与观众、观众与观众之间的反复交流、进入机体的心理体验。那么,作为这样一种艺术形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