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亚氨基二乙酸配合物制备

钴亚氨基二乙酸配合物制备
钴亚氨基二乙酸配合物制备

钴Ⅲ亚氨基二乙酸配合物的制备、分离、

结构表征与性能研究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双(亚氨基二乙酸根)合钴(III)酸钾的两种几何异构体的合成; 2.掌握配合物的一般表征方法;

3.掌握ICP-AES 全谱直读光谱仪的基本结构和分析方法; 4.了解配合物的电化学测量方法和电化学性能;

5.学习运用离子交换法和分光光度法研究配合物几何异构体; 6.根据化学原理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进行合理的讨论与解释。 二、 基本原理

钴(III)和亚氨基二乙酸形成ML 6型的配合物:[Co(OOCCH 2HNCH 2COO)2]-

(用IDA 代表亚氨基二乙酸

根)。[Co(IDA)2]-

为八面体构型,有三种可能的几何异构体,由于张力的关系,构型III 处于较高的能量态,因而是不稳定的。因此,合成时所得到的反式异构体将是面角式的,而不是子午线式的,这已被NMR 谱所证实。

( I ) 顺式[不对称-面式(u -fac -)] ( II ) 反式[对称-面式(s -fac -)] ( III ) 反式(子午线)[经式(mer -)] 本实验将制备Co(III)和亚氨基二乙酸配合物的两种异构体:顺势异构体和反式(面角)异构体。这两种异构体都有较深的颜色,一为棕色,另一为紫色,究竟哪种异构体呈棕色,哪种异构体为紫色,可通过对离子交换色层的观察以及对可见光谱的分析,再根据异构体分子模型进行推理判断,即可得出正确的结论。

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种带有可交换基团的高分子化合物,它由树脂骨架和交换基团两部分组成,离子交换树脂按其所带交换基团的性质,通常又分为阳离子交换树脂和阴离子交换树脂两大类。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都带有季胺基|~N +X -

,X -

可以游离并和其它阴离子进行交换,当X -

是Cl -

时,就称为氯型强碱

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本实验用的就是这种树脂。当K[Co(IDA)2]溶液通过氯型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时,树脂(固相)上的Cl -

离子即和溶液(液相)中的阴离子[Co(IDA)2]-

进行交换,并在一定温度下达成交换平衡:

|~N +Cl -

+ [Co(IDA)2]-

|~N +[Co(IDA)2]-

+ Cl -

虽然顺势和反式异构体所带的电荷都一样,但由于极性不同,因而它们对树脂具有不同的亲和力,极性大的异构体对树脂的亲和力大,易被树脂吸附,极性小的异构体对树脂亲和力小,不易被树脂吸附。当用NaCl 溶液淋洗同时吸附了两种异构体的树脂时,液相和固相间便发生如下的反应:

|~N +[Co(IDA)2]-

+ Cl -

|~N +Cl -

+ [Co(IDA)2]

对树脂亲和力小的异构体必然先被淋洗下来,而另一个则随后才能被淋洗下来,这样就在树脂柱上形成层次分明的色带(色层)。

很显然,我们根据对色层次序的观察,就可判断出具有何种颜色的异构体极性大,再根据分子模型便可判断出在所合成的异构体中,哪一种是顺式的,那一种是反式的。

O N O

N

O

O N

O

O

N

O

O

O N O

N

O

O

具有正八面体对称性的反磁性Co(III)配合物,通常在可见光区有两个吸收带,它们分别被指派为:(I)

1T

←1A1g(低频区);(II) 1T2g←1A1g (高频区)。当配合物的对称性降低时,谱带将会发生分裂。配合物1g

[Co III A4B2]的顺式异构体(C2υ对称性)和反式异构体(D4h对称性)的光谱研究指出:(1) 反式异构体的谱带I

分裂成I a和I b两个谱带;(2) 顺式异构体的谱带I所分裂成的两个谱带间隔很小,在谱图上常常看不到明显分开的两个峰,只是谱带I变得不对称或以肩峰形式出现;(3) 两种异构体谱带II均观察不到分裂,但顺式异构体谱带II的最大吸收移向频率更低的波区(与反式异构体相比)。

根据所测得的紫色和棕色两种几何异构体的电子光谱图,并和配合物[Co(EDTA)]-的谱图相比,即可进一步推断它们分别属何种几何构型。

通过ICP测定、X-射线衍射晶体解析可推断配合物的组成、结构及相关性能。通过电化学测量了解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能。

三、仪器和试剂

1.仪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X-射线衍射仪;ICP-AES全谱直读光谱仪;电导率仪;电磁搅拌;

恒温水浴槽;离子交换拄。

2.试剂:亚氨基二乙酸(CP);六水合二氯化钴(AR);过氧化氢(30% AR);氯化钠(AR);乙二胺四乙

酸二钠(EDTA) (AR);氯型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100 ~ 200目);氢氧化钠(AR);盐酸(AR);硝酸银(AR)。

四、实验步骤

1.棕色异构体的制备:在50mL 锥形瓶中将0.8g KOH溶于6mL水,加1g 亚氨基二乙酸,溶解后,

加0.8 g CoCl2?6H2O,使其完全溶解。加0.5 mL 30% H2O2,不断摇荡至反应停止后,将反应混合物置于80℃

水浴上,盖上表玻璃,加热1小时。取出静止冷却3小时, 析出棕色针状产物。用滤纸常温常压过滤产品,空气中干燥后称重并计算产率。

2.紫色异构体的制备:在50 mL 烧杯中将0.8g KOH溶于4mL水,加1g 亚氨基二乙酸,溶解后,

加0.8 g CoCl2?6H2O,使其完全溶解。将该溶液置于10~12℃的冷水浴中,电磁搅拌下于2~3min内逐滴加

入2.5mL 15%的H2O2,加毕保持在10~12℃下继续搅拌3小时(不能超过12℃),有紫色产物析出。用布氏

漏斗减压抽滤产品,空气中干燥后称重并计算产率。

3.离子交换分离

(1) 色层柱的制备:取一支直径为10mm,长度为200mm的特制玻璃管(类似于碱式滴定管),底部垫

上玻璃砂隔板(或玻璃棉),以防树脂流失。为防止树脂床中出现气泡,先在柱中装入1/3体积的5%NaOH 溶液,然后将浸泡于5%NaOH溶液中的树脂装入,使之自然沉降,待树脂高度达80~100mm时即可。注意液面要高于树脂面。

(2) 树脂的处理:将5倍于树脂体积的5%NaOH溶液流过树脂,待液面降至与树脂面相切时,用纯水

淋洗,至流出液为中性。再重复处理两次。按同样的方法,用5%的盐酸溶液再处理树脂三次。至此树脂的处理即告完成待用。

制备的色层柱可以反复使用,只需在每次使用之后,用0.1mol?L-1的NaCl溶液将树脂淋洗到无色,即可再次使用。

(3) 异构体的分离:用纯水冲洗柱子,至流出液不含Cl—离子时为止(AgNO3溶液检查)。然后将液面降

至与树脂面相切,注意决不允许将液面降至树脂面以下。操作时要细心,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都不能使树

脂受到扰乱。

称取0.03g紫色异构体和0.04g棕色异构体,溶于4mL水中。将制备好的溶液沿管壁缓缓加入交换柱中,当心不要搅动树脂。以每10~15s一滴的速度,让溶液缓慢流下。当树脂负载后(液面与树脂面相切),加3mL水冲洗。然后,用0.1mol?L-1的NaCl溶液淋洗,淋洗速度为10~15s一滴。一直淋洗到柱中出现明显的色层(棕色和紫色)。

4.可见-紫外光谱的测定

(1) 收集流出液:分别收集色层中棕色和紫色部分流出液各5 mL,以作光谱测定使用。在收集时,应收集各色层的中间(颜色最深)部分,以便得到浓度较大和较纯的各异构体的溶液。

(2) 0.005 mol?L-1 Na[Co(EDTA)]溶液配制:称取0.1189g CoCl2?6H2O, 溶解于10mL水,然后加入0.1862g EDTA,待溶解后再加1~2滴30%的H2O2溶液,加热赶去未反应的H2O2,稀释至100mL。

(3) 可见光谱的测定:在400~700nm的波长范围内。以纯水为参比,在岛津UV—240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操作参见说明书)上,分别测绘所收集的棕色、紫色溶液及[Co(EDTA)]—溶液的光谱图。三种样品的谱线绘在一张谱图上。

5.ICP-AES全谱直读光谱ICP光谱仪测定与分析(参见附一)。

6.红外光谱仪测量与分析。

7.电导测定与分析。

8.元素分析测定与分析。

9.电化学测量与分析(参见附二)。

10.晶体结构的解析。

五、结果与讨论

1.根据色层分离结果及顺、反异构体极性。判断哪一种异构体是顺式,哪一种是反式的。

2.根据所测可见光谱图,判断两种产物各属何种异构体。

3.根据磁性测量数据计算配合物的摩尔磁化率、有效磁矩和Co离子成单电子数和氧化数。

4.根据ICP-AES的分析结果计算配合物中K和Co的百分含量。

5.根据元素分析、电导测定、红外光谱仪测量和ICP-AES分析结果推断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

附一:ICP-AES测定钴Ⅲ亚氨基二乙酸配合物中的K和Co

一、基本原理

ICP-AES全谱直读光谱仪可以进行各类样品中多种微量元素的同时测定,尤其是对水溶液中多种微量元素的测定它是一种极有竞争力的分析方法。本实验采用的是美国Thermo Jarrell Ash 公司的IRIS Advantage 全谱直读光谱仪。该仪器采用CID固体成像器件作为检测器。CID检测器兼有相板和光电倍增管的双重优点,它具有262,144个感光单元,并且每个感光单元都可以单独地接收光信号。它可以检测165-800nm波长范围内的所有谱线,这些谱线被同时采集、测量和储存。当样品经雾化器雾化并由载气带入等离子体光源中的分析通道时就会被蒸发、原子化、激发、电离并产生辐射跃迁。激发态原子或离子发出的特征辐射经过分光后照射到CID的不同感光单元上,在这些感光单元中就会产生电荷积累,电荷积累

的快慢与谱线的发射强度成正比。如果分析物在蒸发时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并且等离子体光源中谱线的自吸收效应亦可忽略时,谱线强度就与分析物浓度之间存在着简单的线性关系,由此即可测出样品中分析物的含量。这种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二、仪器操作参数及试剂

IRIS Advantage 全谱直读光谱仪(高频功率1150W;冷却气流量15L/min;辅助气流量0.5L/min;载气压力24psi);蠕动泵(转速100转/min;溶液提升量1.85ml/min);Compiq计算机(17″显示器,hp彩色喷墨打印机);十万分之一电子天平一台;20μg/ml K、Co的1.2mol/L HCl标准溶液;二次蒸馏水;50或100ml烧杯1个;100ml容量瓶1个。

三、配制溶液

在十万分之一的电子天平上准确称取样品10mg,将其置于50或100ml烧杯中进行溶解,然后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定容后摇匀。

四、实验步骤

1.打开电源开关(通常仪器一直都处在通电状态,以使光室温度保持在华氏90±0.5度。此时为关机状态)。

2.打开显示器、计算机和打印机。

3.运行ThormoSPEC软件,建立分析方法。

4.去掉炬管室和高频发生器顶部排风口处的盖子,打开排风。

5.打开氩气钢瓶调节分压表压力为0.5Mpa。

6.打开TECooler开关(可听到风机和水泵声)。

7.打开监视温度,当CID<-35℃FPA>5℃时,进行硬复位。

8.将进样管放入溶液中,装好泵管夹。

9.设置驱气时间为150秒,点火。然后调节泵管夹位置使吸管刚好不进液为最佳。等离子体点燃后应立即检查出液管是否出液,如不出夜调节泵夹使废液流出。

10.用高标溶液对谱峰。

11.等离子体点燃半小时后可进行分析。一般先做标样,用二次蒸馏水作低标20μg/ml 的K、Co标准溶液作高标。然后做未知样。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应经常观察雾室是否积水。如有存水可通过吸管间断地放入一些空气来排除。

12.确认所有分析工作完成后,用二次水冲洗5分钟,熄灭等离子体。然后将吸管从溶液中取出放入空烧杯中(此时为待机状态)。

13.点击点火快捷键中的SHUTDOWN按钮。

14.关闭TECooler开关。

15.等CID温度升至室温后关闭氩气。

16.关闭排风,盖好炬管室和高频发生器顶部排风口。

17.进行分析结果的后处理。

18.关闭打印机、计算机和显示器。

五、数据处理

根据计算机给出的结果计算出钴Ⅲ

亚氨基二乙酸配合物中K 和Co 的百分含量。 六、 思考题

1.ICP-AES 的分析对象是什么? 2.ICP-AES 分析方法的优点是什么?

3.IRIS Advantage 全谱直读光谱仪的先进之处是什么?

附二:循环伏安法判断K[Co(IDA)2]的电极过程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用循环伏安法判断电极过程可逆性的方法。 2.学会使用循环伏安仪。 3.学会峰电流及峰电位的测量。 二、 基本原理

102030405060708090

1.0

0.80.60.40.20.0

-0.2-0.4a

c a c 循环 2

循环 1 E / V

t / s 8006004002000-200

-50

050100150

200250E pa E pc i pa

i pc

i / A

E / mV

图1.循环伏安法中电位-时间关系曲线 图2. 循环伏安图

循环伏安法是在电解池上施加一个三角波电压(图1),记录电流电压曲线,所得到的极化曲线如图2。当电极进行阴极化时(图1中c 段曲线),若溶液中存在氧化态物质O ,电极上将发生还原反应:

O +n e →R

反向扫描时(图1中a 段曲线),电极上生成的还原态R 将发生氧化反应:

R →O +n e

在可逆电极反应条件下,在25℃时峰电流可由Randles-Sevcik 方程表示如下;

i p =269n 3/2AD 1/2ν1/2C b

式中A 为电极面积(cm 2),D 为扩散系数(cm 2/s),ν为扫描速率(V/s),C b 为电活性物体浓度(mol/L),i p 为峰电流(A)。可见峰电流与电活性物质的扩散系数,体浓度以及扫描速率等因素有关。由ip 与ν1/2

的关

系还可以判断电极过程是否有吸附发生。若无吸附,两者的关系应为一直线。

从循环伏安图可确定氧化峰峰电流i pa 和还原峰峰电流i pc ,氧化峰峰电位E pa 和还原峰峰电位E pc 的值(如图2)。对于可逆体系,在25℃时,氧化峰峰电位E pa 与还原峰峰电位E pc 之差:

ΔE =E pa -E pc =0.058/n

氧化峰峰电流与还原峰峰电流之比:

i pa /i pc =1

条件电位:

E0ˊ=(E pa+E pc)/2

且E p与ν无关。

而在不可逆电对中,两峰电位相距较远,并且ΔE p 随ν增大而增大。对完全不可逆的体系,在循环伏安曲线上只出现一个峰。

三、仪器和试剂

1.仪器:XJP-821(B)型新极谱仪;x-y函数记录仪;电磁搅拌器;玻璃碳电极;铂电极和饱和甘汞电极;超声波清洗器。

2.试剂:0.5mol/L的K3[Fe(CN)6]溶液;0.5mol/L的Na2SO4溶液;K[Co(IDA)2]配合物(实验二合成的产品)。

四、实验步骤

1.玻碳电极的预处理:用α-Al2O3粉先后用1.0, 0.3, 0.05μm粒度在平板玻璃或抛光布上分别进行抛光。每次抛光后,先洗去表面污物,再移入超声水浴中清洗,每次2~3分钟,重复三次,直至清洗干净。最后用乙醇、稀酸和水彻底洗涤,得到一个平滑光洁的、新鲜的电极表面待用。

2.K3[Fe(CN)6]溶液的循环伏安图

(1)峰高与浓度的关系

分别移取0.5mol/L的K3[Fe(CN)6]溶液0.2、0.4、0.6、0.8、1.0ml于5个50ml容量瓶中,各加入0.5mol/L 的Na2SO4溶液10ml,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后摇匀,倒入电解池中。然后依次由稀到浓对每个溶液进行循环伏安扫描:插入电极,接通电解池通路,按动扫描键,打开记录仪,分别记录从+0.8~-0.2V的循环伏安曲线。完成扫描后,按动停扫键使之停扫,断开电极通路,换下一个溶液。

(2)峰高与扫速的关系

取0.5mol/L的K3[Fe(CN)6]溶液1.0ml和0.5mol/L的Na2SO4溶液10ml于5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后摇匀,倒入电解池中。插入电极,接通电解池通路,按动扫描键,打开记录仪,分别记录扫描速度为20,40,60,80,100,200mV/s的循环伏安曲线。

3.K[Co(IDA)2]溶液的循环伏安图

准确称取0.2g K[Co(IDA)2] 配合物,并加入10ml 0.5mol/L Na2SO4溶液于50ml容量瓶中,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后摇匀。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电解池中,插入电极,通N2 除O2 10分钟,然后,接通电极,分别以扫速20,40,60,80,100,200mV/s记录从+0.2~-1.4V的循环伏安曲线。

五、结果处理

1.K3[Fe(CN)6]溶液的循环伏安图

(1)峰高与浓度的关系

从各浓度的循环伏安图上读取i pa、i pc、E pa、E pc值并计算出i pa/i pc、ΔE p和E0ˊ值填入下表:

依上面数据,在坐标纸上作i pc~C和i pa~C的关系曲线。

(2)峰高与扫速的关系

读取各扫速曲线的i、i、E、E值并计算出i、ΔE和E0ˊ值填入下表:

依上面的数据,在坐标纸上作i pc~v1/2和i pa~v1/2的关系曲线。

2.K[Co(IDA)2]溶液的循环伏安图

依上面的数据,在坐标纸上作i pc~v1/2, E pc~log v的关系曲线。

六、注意事项

1.指示电极表面必须仔细清洗,否则严重影响循环伏安图图形*。

2.每次扫描之间,为使电极表面恢复初始条件,应将电极提起后再放入溶液中或搅拌溶液并待溶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再扫描。

七、问题讨论

1.从实验结果说明K3[Fe(CN)6]在Na2SO4溶液中电极过程的可逆性及有否吸附发生。

2.分析K[Co(IDA)2]的电极过程。

*鉴定玻碳电极表面的方法:观测Fe(CN)

3-/4-在中性电解质水溶液中的循环伏安曲线。如果可逆性很好,说明此玻碳电极经

6

处理后,其表面已达到清洁和活化的要求。若出现可逆性差的波,则必须重新处理,直到达到要求。

亚氨基二乙酸的生产技术

亚氨基二乙酸的生产技术及其应用 亚氨基二乙酸(IDA)又名氨二乙酸,外观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或白色斜方晶体粉末, 无毒,分子式为C 4H 7 NO 4 ,分子量为133.11,比重为1.56,沸点为126-127℃(1.8 千帕),熔点247.5℃(易分解),燃烧值为396.3千卡。溶于水,难溶于乙醇、丙酮、苯、四氯化碳和乙醚,能与酸、碱反应生成盐,并能和多种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 亚氨基二乙酸的生产方法有氢氰酸法、氯乙酸法、氯乙酸-甘氨酸法、氨基乙酸法等。亚氨基二乙酸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中间体,它在农药、染料、化工、水处理、医药、功能高分子、电子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1 生产技术 1.1 氢氰酸法 美国孟山都公司最早采用氢氰酸法生产亚氨基二乙酸。该法是用氢氰酸与甲醛、六甲基四胺为原料,在酸性条件下催化合成亚氨基二乙腈,加入氢氧化钠使之水解成亚氨基二乙酸钠,再用浓硫酸(或浓盐酸)酸化,调节pH值,结晶分离、洗涤、干燥,得到亚氨基二乙酸成品。反应式如下: (CH 2) 6 N 4 +HCN+HCHO→NH(CH 2 CN) 2 +H 2 O NH(CH 2CN) 2 +H 2 O+NaOH-+NH(CH 2 COONa) 2 +NH 3 NH(CH 2COONa) 2 →(H+水解)→NH(CH 2 COOH) 2 美国孟山都公司生产的亚氨基二乙酸是直接利用丙烯腈装置副产的氢氰酸尾气为基本原料,其优点为:①所用氢氰酸来自丙烯腈生产的三废处理装置,具有很好的环保效益;②技术成熟,可以大规模运行,生产效率高;③生产成本和产品质量均具有很强的竞争力。缺点为能耗高,生产周期长,安全防护要求高。我国在二十世纪90年代初期建立氢氰酸的生产装置,但是所用的氢氰酸并非来自丙烯腈副产,而是由天然氨和氯合成所得,其浓度较低,需要浓缩后才能用来生产亚氨基二乙酸,与孟山都公司相比,生产成本差距很大,缺乏市场竞争力。孟山都公司采用生产丙烯腈副产物-氢氰酸这一资源优势,是我国很多企业的劣势,因此我们不能盲目仿效。建议国内大型丙烯腈生产企业以及有氢氰酸原料优势的企业可采用氢氰酸直接合成法建设亚氨基二乙酸生产装置,这不仅可以解决

氯化亚砜特性及制备技术

氯化亚砜制备技术 氯化亚砜能溶解某些金属的碘化物,在水中分解为亚硫酸和盐酸。加热到约140℃则分解成氯、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硫。与磺酸反应生成磺酰氯,与格氏试剂反应生成相应的亚砜化合物。与羟基的酚、醇有机物反应生成相应的氯化物,它的氯原子取代羟基巯基能力显著,有时还可取代二氧化硫、氢、氧 在工业上,氯化亚砜主要由三氧化硫和二氯化硫反应制得 SO?+ SCl? → SOCl? +SO? 其他制取方法包括: SO? +PCl5→ SOCl? + POCl? SO? +Cl?+ SCl? → 2SOCl? SO? + Cl? + 2SCl? → 3SOCl2 目前国内外合成氯化亚砜的主要工艺路线有如下几种: (1)氯磺酸法 第一,氯磺酸法生产的二氯化硫浓度低,质量较差,以此生产的氯化亚砜的纯度不高,限制了氯化亚砜在农药、制药行业的用途;第二,氯磺酸法在合成氯化亚砜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盐酸和二氧化硫混合尾气,由于盐酸和二氧化硫难以有效地分离,因此无法有效地回收利用混合尾气,只能用碱性液体中和排放,既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又污染了环境;第三,由于氯磺酸是强腐蚀物质,反应过程中又会产生盐酸和二氧化硫,在生产过程中对设备、管道的腐蚀非常严重;第四,目前国内生产氯化亚砜采用釜式反应器和间歇生产模式,辅助生产时间长、生产率低、劳动强度大,并且间歇生产很难做到完全密封,造成生产车间环境差、污染严重。 (2)五氯化磷——二氧化硫法 以五氯化磷、二氧化硫为原料生成氯化亚砜,收率为50%。该方法工艺流程简单,但生产成本高,且产物中通常有磷化合物、不易分离,故工业上较少采用。 (3)二氯化硫、三氧化硫法 以二氯化硫、三氧化硫为原料生成氯化亚砜,收率为80%。该方法工艺流程较简单,所得收率也较高,但反应激烈,不易控制,且反应后的二氧化硫气体不能重新使用,原料消耗较大,生产成本较高。 (4)三氧化硫法 三氧化硫法生产工艺较先进,产品质量高,无“三废”排放,但投资较大。由于所用原料三氧化硫贮运危险,该法适合与硫酸联产,三氧化硫采用保温输送,国外企业大多数采用此法。

亚氨基二乙腈对合成双甘膦的影响研究

亚氨基二乙腈对合成双甘膦的影响研究 亚氨基二乙酸法(IDA 法)是目前国内草甘膦合成工艺中最主要的方法之一,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被开发,并实现了工业化生产。该工艺根据原料不同又可分为亚氨基二乙腈法(IDAN法)和二乙醇胺法(DEA 法)。然而在国家商务部于2004 年11 月终裁决定对原产于日本、美国、伊朗、马来西亚、我国台湾地区和墨西哥的进口二乙醇胺征收反倾销税致使二乙醇胺的价格飞涨以后,现阶段的DEA法和IDAN法相比,已无优势可言。国内的研究机构已经对IDAN 法的生产工艺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实践证明,采用IDAN法合成双甘膦,中间体亚氨基二乙酸的收率高低严重制约着双甘膦的收率,因此,本文着重探讨了亚氨基二乙腈的碱解工艺条件。另一方面,随着双甘膦生产能力的不断扩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优质的原料不可缺少,实验考察了使用不同厂家生产的亚氨基二乙腈合成的双甘膦在含量、收率及外观上的差异,为原料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试剂 亚氨基二乙腈(95 %,工业级),甲醛(37 %,工业级),

亚磷酸(98 %固体),盐酸(31 %,工业级),氢氧化钠(液体,30 %,工业级)。 1.2 合成原理 (1)亚氨基二乙腈的碱解 NH(CH2CN)2+2NaOH+2H2O→NH(CH2COONa)2+2NH3 (2)亚氨基二乙酸钠盐的酸化 NH(CH2COONa)2+2HCL→NH(CH2COOH)2+2NaCl (3)双甘膦的缩合反应 NH(CH2COOH)2+H3PO3+CH2O→ (HO)P(O)CH2N(CH2COOH)2+H2O 1.3 实验步骤 1.3.1 亚氨基二乙腈的碱解 将计量好的液碱和水投入1000 mL三口瓶中,启动搅拌,分批次地投入已称量好的亚氨基二乙腈,控制温度为45± 2 ℃。水解投料约1 h,投料结束后继续保温反应1 h。 保温结束后加热升温至110 ℃,除氨浓缩至42 %左右,停止脱溶。然后用冷却水降温至70~80 ℃,滴加31 %的盐酸中和,控制滴加后溶液的pH在4.5左右。最后经活性炭脱色,过滤,即得中间体亚氨基二乙酸单钠盐溶液。分析测定该溶液中亚氨基二乙酸单钠盐的含量,并计算亚氨基二乙酸收率。

种钴(Ⅲ)配合物的制备

实验十二一种钴(Ⅲ)配合物的制备 一、教学目的 1. 掌握制备金属配合物常用的方法-溶液取代和氧化还原反应 2. 对配合物组成进行初步推断 3. 学习使用电导率仪 二、教学重点 1. 配合物的制备与性质 2. 配合物组成测定 三、教学难点 配合物中离子数准确测定。 四、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多媒体讲解和演示;学生实验,教师现场巡回指导学生操作。 五、讲授内容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通常情况下二价钴比较稳定,但形成氨配合物后,由于三价钴与氨的稳定常数更大,导致电位发生较大变化,Co(Ⅱ)氨配合物易被氧化为Co(Ⅲ)氨配合物。根据制备条件的不同,Co与氨形成多种配合物,主要有: 三氯化六氨合钴(Ⅲ)Co(NH3)6Cl3 (橙黄色晶体); 三氯化一水五氨合钴(Ⅲ)[Co(NH3)5H2O]Cl3 (砖红色晶体); 二氯化一氯五氨合钴(Ⅲ)[Co(NH3)5Cl]Cl2(紫红色晶体) 氯化钴(II)氨配合物在空气中被氧化,不加催化剂主要生成紫红色[Co(NH3)5Cl]Cl2,其反应式如下: 4CoCl2 + 16NH3 + 4NH4Cl + O2 = 4[Co(NH3)5Cl]Cl2 + 2H2O 然而,当有催化剂存在时,被空气氧化的产物为橙黄色的[Co(NH3)6]Cl3。其反应式如下: 4CoCl2 + 20NH3 + 4NH4Cl + O24[Co(NH3)6]Cl3 + 2H2O 若催化剂是活性炭时,采用H2O2作氧化剂,其被氧化的产物也是橙黄色的[Co(NH3)6]Cl3 2CoCl2 + 10NH3 + 2NH4Cl + H2O2 = 2[Co(NH3)6]Cl3 + 2H2O 当没有催化剂活性炭时,常常发生取代反应,亦即六配位氨合物中的氨分子易被其它基团取代而得到[Co(NH3)5Cl]Cl2。 确定某配合物的组成,一般先确定外界,再将配离子破坏看内界,本实验是初步推断,可用电导率仪来测定一定浓度配合物溶液的导电性,与已知电解质溶液导电性进行对比,确定该配合物的化学式。 游离Co2+在酸性溶液中与硫氰化钾作用生成蓝色配合物[Co(NCS)4]2-,以此判断其存在。NH4+可用奈氏试剂检验。 (三)制备Co(Ⅲ)配合物 将CoCl2加入NH3-NH4Cl溶液中的目的,一方面是降低OH-浓度,防止生成Co(OH)2

氯化亚砜生产工工艺简述

氯化亚砜生产工工艺简 述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一、氯化亚砜 (1)反应原理 氯化亚砜生产的反应原理分三步连续进行,先由固体硫磺与气态氯气反应生成一氯化硫,再与氯气生成二氯化硫,最后由二氯化硫与氯气、二氧化硫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氯化亚砜,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S+Cl 2→S 2Cl 2………………微压,用水冷却 S 2Cl 2+Cl 2→2SCl 2……………微压,用导热油加热 Cl 2+SO 2+SCl 2→2SOCl 2 ……微压,导热油冷却 (2)工艺流程

(3)工艺流程简述 氯气和二氧化硫经汽化器(汽化温度为70~80℃,压力0.3Mpa)、缓冲罐、流量计进入氯气、二氧化硫预热器、混合预热器(预热温度150℃左右,压力0.08Mpa),采用蒸汽预热。 在一氯化硫反应釜中投入1250kg的硫磺,然后通入氯气初始压力约0.1Mpa,反应过程中温度大约为90℃左右,直至反应釜压力为常压(表

压0 Mpa)后,将一氯化硫通过输送泵打入到中间储罐,一氯化硫从中间品储罐与经过预热的氯气在二氯化硫合成汽化釜中合成二氯化硫(出口温度为65℃左右,反应压力0.08Mpa左右),合成的二氯化硫连续进入混合预热器与氯气、二氧化硫混合。 经过混合预热的氯气、二氧化硫、二氯化硫,一起进入合成反应器,在活性碳催化,反应温度180~200℃,压力0.08Mpa左右合成氯化亚砜粗品,氯化亚砜粗品经分馏脱气后进入粗品中间储罐,脱出气体经风机输送到循环气(一氯化硫)中间储罐,再次进入混合预热器继续参与反应。 氯化亚砜粗品从粗品中间储罐经输送泵输送到氯化亚砜精馏塔釜进行精馏,精馏塔釜使用蒸汽加热,蒸汽压力为0.4~0.5Mpa,精馏塔釜温度为110℃左右,塔顶温度为70~75℃左右,精馏底液通过输送泵输送到中间品储罐继续参与反应,精馏合格的产品进入包装釜包装或产品储罐储存。

亚氨基二乙酸合成工艺优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a818433440.html, 亚氨基二乙酸合成工艺优化 作者:李金辉张钢强 来源:《当代化工》2020年第01期 Optimization of Synthesis Process of Iminodiacetic Acid ;;;LI Jin-hui1,ZHANG Gang-qiang2 (1. College;of;Chemistry;and;Chemical;Engineering,;Yan'an;University,;Shaanxi;Yan'an;716000,;C hina; 2. Xinjiang Xuanli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Co., Ltd., Xinjiang Hami;839000,China) 含氮類化合物作为农药、医药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1-4],亚氨基二乙酸作为目前用量最大的除草剂草甘膦主要原料之一[ 5-8],其年需求量约为4万t/a,同时亚氨基二乙酸也是重要的螯合剂,在电镀、生物、化工、医药等领域广泛应用[ 9-12 ]。 目前合成亚氨基二乙酸的方法有近十种,其中以工业化或具有工业化前景的方法为氢氰酸法、羟基乙腈法、氨基乙酸法、二乙醇胺脱氢法[13,14]。氢氰酸法采用氢氰酸、甲醛、六亚甲基四胺为原料,在酸性条件下合成亚氨基二乙腈,在氢氧化钠作用下水解为亚氨基二乙酸,盐酸酸化后得到亚氨基二乙酸,该方法技术成熟,产品质量稳定,目前,国内具有氢氰酸资源厂家均采用此方法进行生产。但中和过程产生较大含盐废水,使得环保压力和生产成本不断增加。羟基乙腈法采用羟基乙腈、氨气、阻聚剂为原料,反应生成亚氨基二乙腈,进一步在碱水溶液中水解得到亚氨基二乙酸钠,盐酸酸化后得到亚氨基二乙酸,虽然该方法规避了成本较高的六亚甲基四胺原料,采用廉价的氨气,具有能耗低、成本低的优点,但含盐废水仍是目前有待处理的难题。氨基乙酸法将氨基乙酸中和得到氨基乙酸钠,氯乙酸中和得到氯乙酸钠,两者在缚酸剂碳酸钠作用下中和、结晶得到亚氨基二乙酸。该方法操作相对简单、原料易得,中和后的废水量是氢氰酸法、羟基乙腈法的二倍以上限制了其发展。二乙醇胺脱氢法将二乙醇胺和氢氧化钠水溶液在金属活性催化剂下反应,反应过程副产等化学计量比氢气,该过程无三废排放,原料易得,但目前二乙醇胺法存在收率较低,无法实现工业化[13,14]。 针对目前二乙醇胺法合成亚氨基二乙酸存在收率低问题,以铜镍负载分子筛为催化剂,采用响应面法对二乙醇胺法工艺进行了优化,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原料比例等对亚氨基二乙酸收率的影响。 1 ;实验部分

一种钴配合物的制备及表征

1 实验9 一种钴III配合物的制备及表征一、实验目的1. 掌握制备金属配合物的最常用的方法――水溶液中的取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2. 学习使用电导率仪测定配合物组成的原理和方法二、实验原理 1. 合成运用水溶液的取代反应来制取金属配合物是在水溶液中的一种金属盐和一种配体之间的反应。实际上是用适当的配体来取代水合配离子中的水分子。氧化还原反应是将不同氧化态的金属配合物在配体存在下使其适当的氧化或还原制得金属配合物。CoII的配合物能很快地进行取代反应是活性的而CoIII配合物的取代反应则很慢是惰性的。CoIII的配合物制备过程一般是通过CoII实际上是它的水合配合物和配体之间的一种快速反应生成CoII的配合物然后使它被氧化成为相应的CoIII配合物配位数均为六。常见的CoIII配合物有CoNH363黄色、CoNH35H2O3粉红色、CoNH35Cl2紫红色、CoNH34CO3紫红色、CoNH33NO23黄色、CoCN63-紫色、CoNO263黄色等。2. 组成分析用化学分析方法确定某配合物的组成提出先确定配合物的外界然后将配离子破坏再来看其内界。配离子的稳定性受很多因素影响通常可用加热或改变溶液酸碱性来破坏它。本实验先初步推断一般用定性、半定量甚至估量的分析方法。推定配合物的化学式后可用电导率仪来测定一定浓度配合物溶液的导电性与已知电解质溶液进行对比可确定该配合物化学式中含有几个离子进一步确定该化

学式。游离的CoII离子在酸性溶液中可与硫氰化钾作用生成蓝色配合物CoSCN42-。因其在水中离解度大固常加入硫氰化钾浓溶液或固体并加入戊醇和乙醚以提高稳定性。由此可用来鉴定CoII离子的存在。其反应如下Co2 4SCN CoNCS42-蓝色游离的NH4离子可由奈氏试剂来鉴定其反应如下NH4 2HgI42- 4OH O NH2I↓ 7I 3H2O 奈氏试剂红 褐色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可以用电导G表示KG 式中γ为电导率常用单位为S·cm1K为电导池常数单位为cm1。电导池常数K的数值并不是直接测量得到的而是利用已知电导率的电解质溶液测定其电导然后根据上式即可求得电导池 常数。一般采用KCl溶液作为标准电导溶液Hg Hg 2 三、实验用品仪器与材料电子台秤、烧杯、锥形瓶、量筒、研钵、漏斗、铁架台、酒精灯、试管15mL、滴管、药勺、试管夹、漏斗架、石棉网、温度计、电导率仪、pH试纸、滤纸等。固体药品氯化铵、氯化钴、硫氰化钾液体药品浓氨水、硝酸浓、盐酸6 mol/L、浓、H2O230、AgNO32 mol/L、SnCl20.5 mol/L、新配、奈氏试剂、乙醚、戊醇等。四、实验内容 1. 制备CoIII配合物在锥形瓶中将1.0g氯化铵溶于6 mL浓氨水中待完全溶解后持锥形瓶颈不断振荡使溶液均匀。分数次加入2.0g氯化钴粉末边加边摇动加完后继续摇动使溶液呈棕色稀浆。再往其中滴加过氧化氢302-3mL边加边摇动加完后再摇动当溶液中停止起泡时慢慢加入6 mL浓盐

氯化亚砜生产工工艺简述

一、氯化亚砜 (1)反应原理 氯化亚砜生产的反应原理分三步连续进行,先由固体硫磺与气态氯气反应生成一氯化硫,再与氯气生成二氯化硫,最后由二氯化硫与氯气、二氧化硫在催化剂作用下生成氯化亚砜,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2S+C2—S2C2 ......................... 微压,用水冷却 9C2+C2 f 2SCI .............. 微压,用导热油加热 C2+SO+SQ T 2S0CI?…微压,导热油冷却 (2)工艺流程

氯化硫 循环气 图2-1氯化亚砜生产工艺流程框图 (3)工艺流程简述 氯气和二氧化硫经汽化器(汽化温度为70~80C,压力0.3Mpa)、缓冲罐、流量计进入氯气、二氧化硫预热器、混合预热器(预热温度150C左右,压力0.08Mpa),采用蒸汽预热。 在一氯化硫反应釜中投入1250kg的硫磺,然后通入氯气初始压力约0.1Mpa, 反应过程中温度大约为90C左右,直至反应釜压力为常压(表压0 Mpa )后,将一氯化硫通过输送泵打入到中间储罐,一氯化硫从中间品储罐与经过预热的氯气在二氯化硫合成汽化釜中合成二氯化硫(出口温度为65 °C左右,反应压力

0.08Mpa 左右),合成的二氯化硫连续进入混合预热器与氯气、二氧化硫混合。经过混合 预热的氯气、二氧化硫、二氯化硫,一起进入合成反应器,在活性 碳催化,反应温度180~200C,压力0.08Mpa左右合成氯化亚砜粗品,氯化亚砜粗品经分馏脱气后进入粗品中间储罐,脱出气体经风机输送到循环气(一氯化硫)中间储罐,再次进入混合预热器继续参与反应。 氯化亚砜粗品从粗品中间储罐经输送泵输送到氯化亚砜精馏塔釜进行精馏, 精馏塔釜使用蒸汽加热,蒸汽压力为0.4~0.5Mpa,精馏塔釜温度为110C左右, 塔顶温度为70~75C左右,精馏底液通过输送泵输送到中间品储罐继续参与反应,精馏合格的产品进入包装釜包装或产品储罐储存。

钴亚氨基二乙酸配合物制备

钴Ⅲ亚氨基二乙酸配合物的制备、分离、 结构表征与性能研究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双(亚氨基二乙酸根)合钴(III)酸钾的两种几何异构体的合成; 2.掌握配合物的一般表征方法; 3.掌握ICP-AES 全谱直读光谱仪的基本结构和分析方法; 4.了解配合物的电化学测量方法和电化学性能; 5.学习运用离子交换法和分光光度法研究配合物几何异构体; 6.根据化学原理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进行合理的讨论与解释。 二、 基本原理 钴(III)和亚氨基二乙酸形成ML 6型的配合物:[Co(OOCCH 2HNCH 2COO)2]- (用IDA 代表亚氨基二乙酸 根)。[Co(IDA)2]- 为八面体构型,有三种可能的几何异构体,由于张力的关系,构型III 处于较高的能量态,因而是不稳定的。因此,合成时所得到的反式异构体将是面角式的,而不是子午线式的,这已被NMR 谱所证实。 ( I ) 顺式[不对称-面式(u -fac -)] ( II ) 反式[对称-面式(s -fac -)] ( III ) 反式(子午线)[经式(mer -)] 本实验将制备Co(III)和亚氨基二乙酸配合物的两种异构体:顺势异构体和反式(面角)异构体。这两种异构体都有较深的颜色,一为棕色,另一为紫色,究竟哪种异构体呈棕色,哪种异构体为紫色,可通过对离子交换色层的观察以及对可见光谱的分析,再根据异构体分子模型进行推理判断,即可得出正确的结论。 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种带有可交换基团的高分子化合物,它由树脂骨架和交换基团两部分组成,离子交换树脂按其所带交换基团的性质,通常又分为阳离子交换树脂和阴离子交换树脂两大类。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都带有季胺基|~N +X - ,X - 可以游离并和其它阴离子进行交换,当X - 是Cl - 时,就称为氯型强碱 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本实验用的就是这种树脂。当K[Co(IDA)2]溶液通过氯型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时,树脂(固相)上的Cl - 离子即和溶液(液相)中的阴离子[Co(IDA)2]- 进行交换,并在一定温度下达成交换平衡: |~N +Cl - + [Co(IDA)2]- |~N +[Co(IDA)2]- + Cl - 虽然顺势和反式异构体所带的电荷都一样,但由于极性不同,因而它们对树脂具有不同的亲和力,极性大的异构体对树脂的亲和力大,易被树脂吸附,极性小的异构体对树脂亲和力小,不易被树脂吸附。当用NaCl 溶液淋洗同时吸附了两种异构体的树脂时,液相和固相间便发生如下的反应: |~N +[Co(IDA)2]- + Cl - |~N +Cl - + [Co(IDA)2] - 对树脂亲和力小的异构体必然先被淋洗下来,而另一个则随后才能被淋洗下来,这样就在树脂柱上形成层次分明的色带(色层)。 很显然,我们根据对色层次序的观察,就可判断出具有何种颜色的异构体极性大,再根据分子模型便可判断出在所合成的异构体中,哪一种是顺式的,那一种是反式的。 O N O N O O N O O N O O O N O N O O

氯化亚砜只是大全

氯化亚砜知识大全 物竞编号:0JZX 中文名称:氯化亚砜 英文名称:Thionyl chloride 别名名称:亚硫酰(二)氯亚硫酰氯氯化亚砜二氯氧硫氯化亚硫酰亚硫酰二氯二氯氧化硫更多别名:SOCl2 Sulfinyl chloride Sulfinyl dichloride 分子式:SOCl2

分子量:118.98 CAS号:7719-09-7 MDL号:MFCD00011449 EINECS号:231-748-8 RTECS号:XM5150000 BRN号:1209273 PubChem号:

1. 性状:无色液体,市售品常因轻度分解呈浅黄色,使用前最好重蒸馏。 2. 密度(g/mL,0/4oC):1.675 3. 相对蒸汽密度(g/mL,空气=1): 4.1 4. 熔点(oC):-104.5 5. 沸点(oC,常压):76 6. 折射率(10oC):1.527 7. 黏度(mPa·s,0oC):0.80 8. 黏度(mPa·s,38oC):0.545 9. 闪点(oC):105

10. 蒸发热(KJ/mol):31.32 11. 生成热(KJ/mol):206.0 12. 电导率(S/m):2×10-6 13. 蒸气压(kPa,20oC):13.3 14. 蒸气压(kPa,50oC):42.9 15. 蒸气压(kPa,70oC):85.0 16. 蒸气压(kPa,75oC):99.5 17. 体膨胀系数(K-1):0.0010 18. 溶解性:能水解而生成SO2和HCl。能与苯、氯仿、四氯化碳等混溶。

1、本品有毒,其蒸气刺激眼睛和黏膜,液体触及皮肤能引起烧伤。 2、毒性比二氧化硫大,蒸气对呼吸道和眼结膜有明显的刺激作用。皮肤接触引起灼伤。工作场所最高容许浓度24.15mg/m3(空气中)。猫吸入85mg/m3浓度的亚硫酰(二)氯蒸气,20分钟可引起死亡。 对水是稍微危害的,若无政府许可,勿将材料排入周围环境。 危险性类别:第8.1类酸性腐蚀品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

亚氨基二乙酸

亚氨二醋酸/N-(羧甲基)甘氨酸/氨二乙价格,142-73-4价格 亚氨基二乙酸/亚氨二醋酸/N-(羧甲基)甘氨酸/氨二乙酸/二乙酸亚胺/二羧甲基胺/IDA BR,98% 100克CAS:142-73-4 本报价由上海哈灵试剂提供,若您无法看见价格请联系我们! Q:1-8-4-6-2-1-6-0-6 Tel:0.2.1-6.1.5.2.1.6.2.0 Plant zeatin riboside,ZR ELISA Kit 植物玉米素核苷(ZR )ELISA Kit Plant Gibberellic Acid,GA ELISA Kit 植物赤霉素(GA)ELISA Kit phytohaemagglutinin,PHA ELISA Kit 植物血凝素(PHA )ELISA Kit Plant growth hormone,GH ELISA Kit 植物生长激素(GH )ELISA Kit Plant phosphatidic acid,PA ELISA Kit 植物凝脂酸(PA )ELISA Kit Plant Indole-3-acetic acid ,IAA ELISA Kit 植物吲哚乙酸(IAA)ELISA Kit Human Receptor Ⅰfor the Fc region of immunoglobulin G,FcγRⅠELISA Kit 人免疫球蛋白G Fc段受体Ⅰ(FcγRⅠ/CD64)ELISA Kit G Fc段受体Ⅰ(FcγRⅠ/CD64)ELISA Kit Human Receptor Ⅲfor the Fc region of immunoglobulin G,FcγRⅢELISA Kit 人免疫球蛋白G Fc段受体Ⅲ(FcγRⅢ/CD16)ELISA Kit Human Receptor Ⅱfor the Fc region of immunoglobulin G,FcγRⅡELISA Kit 人免疫球蛋白G Fc段受体Ⅱ(FcγRⅡ/CD32)ELISA Kit Rat anti-double stranded DNA,dsDNA ELISA KIT 大鼠抗双链DNA抗体/天然DNA抗体(dsDNA)ELISA Kit Rat Angiopoietin 4,ANG-4 ELISA Kit 大鼠血管生成素4(ANG-4)ELISA Kit Rat lipolysaccharide binding protein,LBP ELISA Kit 大鼠脂多糖结合蛋白(LBP)ELISA Kit Rat alcohol dehydrogenase,ADH ELISA Kit 大鼠乙醇脱氢酶(ADH)ELISA Kit Rat aldehyde dehydrogenase,ALDH ELISA Kit 大鼠乙醛脱氢酶(ALDH)ELISA Kit Rat soluble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14,sCD14 ELISA Kit 大鼠可溶性CD14(sCD14)ELISA Kit Rat Mullerian Inhibiting Substance/Anti-Mullerian hormone,MIS/AMH ELISA Kit 大鼠缪勒管抑制物质/抗缪勒管激素(MIS/AMH)ELISA Kit Rat androgen ElISA Kit 大鼠雄激素(androgen)ElISA Kit Rat Toll-like receptor 4,TLR4 ELISA Kit 大鼠Toll样受体4(TLR4)ELISA Kit Rat dopamine transporter,DAT ELISA Kit 大鼠多巴胺转运蛋白(DAT)ELISA Kit Rat dopamine D2 receptor,D2R ELISA Kit 大鼠多巴胺D2受体(D2R)ELISA Kit Rat amyloid beta peptide 1-42,Aβ1-42 ELISA Kit 大鼠β淀粉样蛋白1-42(Aβ1-42)ELISA Kit Rat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CD44 ELISA Kit 大鼠CD44分子(CD44)ELISA Kit Rat Interleukin 1 receptor antagonist, IL-1ra ELISA kit 大鼠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ELISA Kit Rat insulin autoantibodies,IAA ELISA Kit 大鼠胰岛素自身抗体(IAA)ELISA Kit Rat leukotriene E4,LT-E4 ELISA Kit 大鼠白三烯E4(LTE4)ELISA Kit Rat coagulation factor Ⅻ,FⅫELISA Kit 大鼠凝血因子Ⅻ(FⅫ)ELISA Kit Rat coagulation factor ⅩⅢ,FⅩⅢELISA Kit 大鼠凝血因子ⅩⅢ(FⅩⅢ)ELISA Kit Rat coagulation factor Ⅲ,FⅢELISA Kit 大鼠凝血因子Ⅲ(FⅢ)ELISA Kit Rat Apolipoprotein H,Apo-H ELISA Kit 大鼠载脂蛋白H(Apo-H)ELISA Kit Rat Interleukin-2 receptor,IL-2R ELISA kit 大鼠白介素2受体(IL-2R)ELISA Kit Rat adrenomedullin,ADM ELISA Kit 大鼠肾上腺髓质素(ADM)ELISA Kit Rat Beta-Endorphin receptor,β-EPR ELISA Kit 大鼠β内啡肽受体(β-EPR)ELISA Kit

实验二十六 一种钴

实验二十六一种钴(Ⅲ)配合物的制备 一、教学目的 1. 掌握制备金属配合物常用的方法-溶液取代和氧化还原反应 2. 对配合物组成进行初步推断 3. 学习使用电导率仪 二、教学重点 1. 配合物的制备与性质 2. 配合物组成测定 三、教学难点 配合物中离子数准确测定。 四、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讲解和演示;学生实验,教师现场巡回指导学生操作。 五、讲授内容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制备金属配合物最常用的方法-水溶液中的取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 应 2.了解其基本原理和方法 3.对配合物的组成进行初步推断 4.学习使用电导仪 (二)实验原理 通常情况下二价钴比较稳定,但形成氨配合物后,由于三价钴与氨的稳定常数更大,导致电位发生较大变化,Co(Ⅱ)氨配合物易被氧化为Co(Ⅲ)氨配合物。根据制备条件的不同,Co与氨形成多种配合物,主要有: 三氯化六氨合钴(Ⅲ)Co(NH3)6Cl3 (橙黄色晶体); 三氯化一水五氨合钴(Ⅲ)[Co(NH3)5H2O]Cl3 (砖红色晶体); 二氯化一氯五氨合钴(Ⅲ)[Co(NH3)5Cl]Cl2(紫红色晶体) 氯化钴(II)氨配合物在空气中被氧化,不加催化剂主要生成紫红色[Co(NH3)5Cl]Cl2,其反应式如下:

4CoCl2 + 16NH3 + 4NH4Cl + O2 = 4[Co(NH3)5Cl]Cl2 + 2H2O 然而,当有催化剂存在时,被空气氧化的产物为橙黄色的[Co(NH3)6]Cl3。其反应式如下: 4CoCl2 + 20NH3 + 4NH4Cl + O24[Co(NH3)6]Cl3 + 2H2O 若催化剂是活性炭时,采用H2O2作氧化剂,其被氧化的产物也是橙黄色的[Co(NH3)6]Cl3 2CoCl2 + 10NH3 + 2NH4Cl + H2O2 = 2[Co(NH3)6]Cl3 + 2H2O 当没有催化剂活性炭时,常常发生取代反应,亦即六配位氨合物中的氨分子易被其它基团取代而得到[Co(NH3)5Cl]Cl2。 确定某配合物的组成,一般先确定外界,再将配离子破坏看内界,本实验是初步推断,可用电导率仪来测定一定浓度配合物溶液的导电性,与已知电解质溶液导电性进行对比,确定该配合物的化学式。 游离Co2+在酸性溶液中与硫氰化钾作用生成蓝色配合物[Co(NCS)4]2-,以此判断其存在。NH4+可用奈氏试剂检验。 (三)制备Co(Ⅲ)配合物 将CoCl2加入NH3-NH4Cl溶液中的目的,一方面是降低OH-浓度,防止生成Co(OH)2沉淀;另一方面也为反应提供Cl-。 反应首先生成棕色[Co(NH3)6]Cl2,再进一步被氧化为[Co(NH3)5Cl]Cl2。本实验没有使用催化剂,产物为[Co(NH3)5Cl]Cl2。 加入浓盐酸的作用: 反应存在如下平衡[Co(NH3)5Cl]Cl2=[Co(NH3)5Cl]2++2Cl-,加入盐酸可使平衡左移。慢加盐酸是为了得到大的晶体,便于过滤与烘干。 水浴微热的目的: 水浴微热并维持10~15分钟是为了提高反应速率,保证反应完全。 [Co(NH 3) 6 ]2+是外轨型配合物,[Co(NH 3 ) 5 Cl]3+是内轨型配合物,要把外轨向内轨转 型,导致速度比较慢,要持续较长时间。不能加热至沸腾,否则产物有变化。 室温慢慢冷却结晶,便于晶体长大,用盐酸、乙醇分别洗涤,抽干,用水浴 烘干。不能高温烘干,否则[Co(NH 3) 5 Cl]Cl 2 可能被还原为CoCl 2 ;

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制备及其组成的测定

实验报告 三氯化六氨合钴的制备及其组成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三氯化六氨合钴(III)的合成及其组成测定的操作方法。 2.练习三种滴定方法(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的操作。 3.学习电导测定原理与方法以及DDS-11A电导率仪的使用。 4.加深理解配合物的形成对三价钴稳定性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1. 配合物合成原理: 钴化合物有两个重要性质:第一,二价钴离子的盐较稳定;三价钴离子的盐一般是不稳定的,只能以固态或者配位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显然,在制备三价钴氨配合物时,以较稳定的二价钴盐为原料,氨-氯化铵溶液为缓冲体系,先制成活性的二价钴配合物,然后以过氧化氢为氧化剂,将活性的2价钴氨配合物氧化为惰性的三价钴氨配合物。 2CoCl2·6H2O +10NH3 +2NH4Cl +H2O2 ====2[Co(NH3)6]Cl3 +14H2O 反应需加活性炭作催化剂。(橙黄色) 2. NH3的测定原理。 由于三氯化六氨合钴在强酸强碱(冷时)的作用下,基本不被分解,只有在沸热的条件下,才被强碱分解。所以试样液加NaOH溶液作用,加热至沸使三氯化六氨合钴分解,并蒸出氨。蒸出的氨用过量的2%硼酸溶液吸收,以甲基橙为指示剂,用HCl标准液滴定生成的硼酸氨,可计算出氨的百分含量。 [Co(NH3)6]Cl3+3NaOH====Co(OH)3+6NH3++6 NaCl NH3+H3BO3==== NH4 H2BO3 NH4 H2BO3+HCl ==== H3BO3+ NH4Cl 3. 钴的测定原理 利用3价钴离子的氧化性,通过典量法测定钴的含量 [Co(NH3)6]Cl3+3NaOH====Co(OH)3 +6NH3++6 NaCl Co(OH)3+3HCl==== Co3++3H2O 2 Co3++2I-====2 Co2++I2 I2 +2S2O32- ====2I-+ S4O62- 4.氯的测定原理 利用莫尔法即在含有Clˉ的中性或弱碱性溶液中,以K2CrO4作指示剂,用AgNO3标准溶液滴定Clˉ。由于AgCl的溶解度比Ag CrO4小,根据分步沉淀原理,溶液中实现析出AgCl白色沉淀。当AgCl定量沉淀完全后,稍过量的Ag+与CrO4-生成砖红色的Ag2CrO4沉淀,从而指示站点的到达。终点前:Ag++Cl-=AgCl (白色)Ksp=1.8×10-10 终点时:2Ag++CrO 42-=Ag 2 CrO 4 (砖红色)Ksp=2.0×10-12 5. [Co(NH3)6]Cl3电离类型的测定。 电解质的电离类型不同,离解生成的离子不同,各种离子的电荷数和迁移速

无机化学实验之一种钴(III)配合物的制备

一种钴(III)配合物的制备(2人一组)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 掌握制备金属配合物最常用方法—水溶液中取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了解其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对配合物组成进行初步推断。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掌握制备金属配合物最常用的方法—水溶液中取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了解其基本原理和方法;学习使用电导仪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法;演示法 四、教学课时: 4课时 五、课的类型:实验课 实验原理: 1. 运用水溶液中的取代反应来制取金属配合物,是在水溶液中的一种金属盐和一种配体之间的反应。实际上是用适当的配体来取代水合配离子中水分子。 2.Co(II)的配合物能很快进行取代反应,而Co(III)配合物的取代反应很慢。因此,Co(III)的配合物一 般是通过Co(II)和配体的一种快速反应生成Co(II)的配合物,然后使它被氧化成为相应的Co(III )配合物。 3.用化学分析方法的确定某配合物的外界,然后将配离子破坏用来看其内界。通常用加热或改变溶液 酸碱性来破坏它,一般采用定性,半定量甚至估量的分析方法。推定配合物的化学式后,可用电导仪来测定一定浓度配合物溶液的导电性,与已知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进行对比,可确定该配合物化学式含有几个离子,进一步确定该化学式(电导率不做!!)。 游离的Co2+离子在酸性溶液中可与硫氰化钾作用生成蓝色配合物[Co(NCS)4]2-,由此可用来鉴定离子的Co2+存在。 Co2++4SCN-==== [Co(NCS)4]2-蓝色 游离的NH4+离子可由奈氏试剂来检定。 NH4++2[HgI42-+4OH-===[O<Hg2>NH2]I↓+7I-+3H2O 4、根据我们的反应物的组成(氯化钴、氨水、浓盐酸、水),可能的产物为: [Co(NH3)5Cl]3+(紫红色)、[Co(NH3)6]3+(黄色)、[Co(NH3)5H2O]3+(粉红色)! 我们要需要的是紫红色的东西! 实验内容: 一、制备Co(Ⅲ)配合物 取代反应:[Co(H2O)6]Cl2+6NH3 === [Co(NH3)6]Cl2(浆棕色) 氧化反应:[Co(NH3)6]2++H2O2 ==== [Co(NH3)6]Cl3(土黄色) [Co(NH3)6]3++浓HCl==== [Co(NH3)5Cl] Cl2(紫红色,目标物)

钴(Ⅲ)配合物的制备及表征

基础化学实验I课程小论文题目:钴(Ⅲ)配合物的制备及表征 姓名王一贺学号及专业化学3120000170 姓名徐剑光学号及专业化学3120101744 指导教师曾秀琼 浙江大学化学系 浙江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 2014年 1 月

前言:在水溶液中,电极反应Eθ(Co3+/Co2+)=1.84V,所以在一般情况下,Co(Ⅱ)在水溶液中是稳定的,不易被氧化为Co(Ⅲ),相反,Co(III)很不稳定,容易氧化水放出氧气(Eθ(Co3+/Co2+)=1.84V >E θ(O2/H2O)=1.229V)。但在有配合剂氨水存在时,由于形成相应的配合物[Co(NH3)6]2+,电极电势E θCo[(NH3)63+/ Co(NH3)62+]=0.1V,因此Co (Ⅱ)很容易被氧化为Co(III),得到较稳定的Co(Ⅲ)配合物。Co(Ⅲ)可与多种配体配位,能形成多种配合物。 实验方案简述:一、实验中采用H2O2作氧化剂,在大量氨和氯化铵存在下,选择活性炭作为催化剂将Co(Ⅱ)氧化为Co(Ⅲ),来制备三氯化六氨合钴(Ⅲ)配合物,反应式为: 2[Co(H2O)6]Cl2(粉红色)+ 10NH3 +2NH4Cl + H2O2 活性炭 C 2[Co(NH3)6]Cl3(橙黄色)+ 14H2O 将产物溶解在酸性溶液中以除去其中混有的催化剂,抽滤除去活性炭,然后再在浓盐酸存在下使产物晶体析出。 293K时,[Co(NH3)6]Cl3在水中的溶解度为0.26mol·L-1,K不稳=2.2×10-34,在过量强碱存在且煮沸的条件下会按下形式分解: 2[Co(NH3)6]Cl3 + 6NaOH 煮沸 2Co(OH)3 + 12NH3 + 6NaCl 样品中的Co(Ⅲ)用碘量法测定: 2Co(OH)3 + 2I- + 6H+ 2Co2+ + I2 + 6H2O I2 + 2S2O32- S4O62- + 2I- 二、2[Co(en) 2 Cl2]Cl的制备: 2CoCl2·6H2O+4HCl+4en trans- 2[Co(en) 2 Cl2]Cl trans- 2[Co(en) 2 Cl2]Cl?HCl?2H2O △trans- 2[Co(en) 2 Cl2]Cl↓+ HCl+2H2O trans- 2[Co(en) 2 Cl2]Cl △cis- 2[Co(en) 2Cl2]Cl 仪器:100mL锥形瓶,布氏漏斗,量筒,胶头滴管,蒸发皿,恒温水浴,抽滤泵,烘箱,分析天平,台天平,250mL碘量瓶,滴定管,红外光谱仪,烧杯。 药品:H2O2(10%),稀盐酸(3+50),浓氨水(AR),浓盐酸,CoCl2·6H2O(AR),氯化铵(AR),活性炭,冰块,3mol·L-1H2SO4,0.1mol·L-1Na2S2O3,20%的NaOH,0.5%淀粉,6mol·L-1HCl,碘化钾(AR)、、亚硝酸钠(AR)、无水乙醇(AR)、NH4Cl(AR)、乙二胺(AR)。

一种钴配合物的制备

一种钴配合物的制备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实验9一种钴(I I I)配合物的制备及表征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制备金属配合物的最常用的方法――水溶液中的取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2. 学习使用电导率仪测定配合物组成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1. 合成 运用水溶液的取代反应来制取金属配合物,是在水溶液中的一种金属盐和一种配体之间的反应。实际上是用适当的配体来取代水合配离子中的水分子。氧化还原反应,是将不同氧化态的金属配合物,在配体存在下使其适当的氧化或还原制得金属配合物。 Co(II)的配合物能很快地进行取代反应(是活性的),而Co(III)配合物的取代反应则很慢(是惰性的)。Co(III)的配合物制备过程一般是,通过Co(II)(实际上是它的水合配合物)和配体之间的一种快速反应生成Co(II)的配合物,然后使它被氧化成为相应的Co(III)配合物(配位数均为六)。 常见的Co(III)配合物有:[Co(NH3)6]3+(黄色)、[Co(NH3)5H2O]3+(粉红色)、[Co(NH3)5Cl]2+(紫红色)、[Co(NH3)4CO3]+(紫红色)、[Co(NH3)3(NO2)3](黄色)、[Co(CN)6]3-(紫色)、[Co(NO2)6]3+(黄色)等。 2. 组成分析 用化学分析方法确定某配合物的组成,提出先确定配合物的外界,然后将配离子破坏再来看其内界。配离子的稳定性受很多因素影响,通常可用加热或改变溶液酸碱性来破坏它。本实验先初步推断,一般用定性、半定量甚至估量的分析方法。推定配合物的

种钴(Ⅲ)配合物的制备与组成测定

实验十二一种钴(Ⅲ)配合物的制备与组成测定 课程名称:无机化学实验 本课内容:一种钴(Ⅲ)配合物的制备与组成测定 授课对象:化学、应化、材化等专业本科生 实验时间:6课时 一、教学目的 1. 掌握制备金属配合物常用的方法-溶液取代和氧化还原反应 2. 对配合物组成进行初步推断 3. 学习使用电导率仪 二、教学重点 1. 配合物的制备与性质 2. 配合物组成测定 三、教学难点 配合物中离子数准确测定。 四、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多媒体讲解和演示;学生实验,教师现场巡回指导学生操作。 五、讲授内容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通常情况下二价钴比较稳定,但形成氨配合物后,由于三价钴与氨的稳定常数更大,导致电位发生较大变化,Co(Ⅱ)氨配合物易被氧化为Co(Ⅲ)氨配合物。根据制备条件的不同,Co与氨形成多种配合物,主要有: 三氯化六氨合钴(Ⅲ)Co(NH3)6Cl3 (橙黄色晶体); 三氯化一水五氨合钴(Ⅲ)[Co(NH3)5H2O]Cl3 (砖红色晶体); 二氯化一氯五氨合钴(Ⅲ)[Co(NH3)5Cl]Cl2(紫红色晶体) 氯化钴(II)氨配合物在空气中被氧化,不加催化剂主要生成紫红色[Co(NH3)5Cl]Cl2,其反应式如下: 4CoCl2 + 16NH3 + 4NH4Cl + O2 = 4[Co(NH3)5Cl]Cl2 + 2H2O 然而,当有催化剂存在时,被空气氧化的产物为橙黄色的[Co(NH3)6]Cl3。其反应式如下: 4CoCl2 + 20NH3 + 4NH4Cl + O24[Co(NH3)6]Cl3 + 2H2O 若催化剂是活性炭时,采用H2O2作氧化剂,其被氧化的产物也是橙黄色的[Co(NH3)6]Cl3 2CoCl2 + 10NH3 + 2NH4Cl + H2O2 = 2[Co(NH3)6]Cl3 + 2H2O 当没有催化剂活性炭时,常常发生取代反应,亦即六配位氨合物中的氨分子易被其它基团取代而得到[Co(NH3)5Cl]Cl2。 确定某配合物的组成,一般先确定外界,再将配离子破坏看内界,本实验是初步推断,可用电导率仪来测定一定浓度配合物溶液的导电性,与已知电解质溶液导电性进行对比,确定该配合物的化学式。 游离Co2+在酸性溶液中与硫氰化钾作用生成蓝色配合物[Co(NCS)4]2-,以此判断其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