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复习高考化学冲刺讲义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变化和分类

高考化学复习高考化学冲刺讲义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变化和分类
高考化学复习高考化学冲刺讲义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变化和分类

专题一基本概念

第1讲物质的组成、变化和分类(含胶体)

[主干知识·数码记忆]

物质的组成与变化

一、小试能力知多少(判断正误)

(1)(2011·新课标高考)1.00 mol NaCl中含有6.02×1023个NaCl分子。(×)

(2)(2011·山东高考)煤的干馏和石油的分馏均属化学变化。(×)

(3)(2011·浙江高考)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并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4)(2010·山东高考)通过化学变化可以实现16O与18O间的相互转化。(×)

二、必备知识掌握牢

1.物质的构成

(1)有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如:铁、氩气等。

(2)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O2、NH3等。

(3)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如:NaCl、Ba(OH)2等。

2.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

物理变化是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原物质分子保持不变。常见实例:金属导电、蒸馏、吸附、升华、焰色反应、胶体聚沉等。

(2)化学变化:

①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实质是物质中原子重新组合,伴随着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有新物质生成。常见实例:同素异形体之间的相互转化、干馏、电解质溶液导电、钝化、煤的气化和液化、石油的裂化和裂解等。

②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即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原子核是不发生变化的。如同位素之间的相互转化不属于化学变化。

③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着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但存在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HCl 溶于水,氯化钠在熔融状态下的电离等是物理变化。

三、常考题型要明了

考查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典例

考查化工生产的原理演练1

考查化学反应的实质演练2

[典例](2013·山东高考)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聚乙烯塑料的老化是因为发生了加成反应

B.煤经过气化和液化等物理变化可转化为清洁燃料

C.合成纤维、人造纤维及碳纤维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D.利用粮食酿酒经历了淀粉→葡萄糖→乙醇的化学变化过程

[解析]聚乙烯塑料的老化是因为被氧化所致,A错误;煤的气化和液化都是化学变化,B错误;碳纤维是碳的单质,C错误;用粮食酿酒时,先在糖化酶作用下水解为葡萄糖,然后在酵母作用下转变为酒精,都是化学变化,D正确。

[答案] D

———————————[探规寻律]———————————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断方法

—————————————————————————

[演练1] (2012·重庆高考)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下列生产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 .氮肥厂用氢气和氮气合成氨

B .钢铁厂用热还原法冶炼铁

C .硫酸厂用接触法生产硫酸

D .炼油厂用分馏法生产汽油

解析:选D N 2+H 2―――――――→NH 3、CO +Fe 2O 3

CO 2+Fe 、FeS 2――→SO 2

SO 3H 2SO 4,显然以上过程都涉及化学变化,而分馏法是利用石油组分中各物质沸点差异而获得汽油的方法, 该过程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

[演练2] (2013·临沂模拟)化学变化不能实现的是( )

①一种核素变成另一种核素 ②一种离子变为另一种离子 ③一种分子变为另一种分子 ④一种单质变为另一种单质 ⑤一个质子变为一个中子 ⑥混合物变为纯净物 ⑦有毒有污染的物质转变为无毒无污染的物质 ⑧共价化合物转变为离子化合物

A .①②③④

B .⑤⑥⑦⑧

C .①⑤

D .②④⑥⑧

解析:选C 一种核素变成另一种核素、一个质子变为一个中子,不属于化学反应。

物质的分类与胶体

一、小试能力知多少(判断正误)

(1)(2012·山东高考)金属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

(2)(2010·山东高考)SiO 2是酸性氧化物,能与NaOH 溶液反应。(√) (3)(2012·山东高考)石油是混合物,其分馏产物汽油为纯净物。(×) (4)(2010·福建高考)依据丁达尔现象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二、必备知识掌握牢 1.纯净物与混合物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或一种分子)组成,但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或分子不一定是纯净物,如O 2和O 3

的混合物、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

2.氧化物

(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 2O 7为酸性氧化物,Al 2O 3

为两性氧化物,Na 2O 2为过氧化物)。

(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 2O 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 、NO)。 3.胶体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100 nm 之间,而不是丁达尔现象。

三、常考题型要明了

考查常见化合物的类别典例

考查物质的分类标准演练1

考查物质的类别演练2

[典例](2013·四川高考改编)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

B.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

C.烧碱、冰醋酸、四氯化碳均为电解质

D.漂白粉、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解析]CO不属于酸性氧化物,硅酸、氯化铁溶液不属于胶体,四氯化碳属于非电解质。

[答案] D

———————————————[探规寻律]—————————————————

物质类别的判断方法

1.根据有无固定组成可判断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再根据是由几种元素形成的该物质,来判断是单质还是化合物。

2.对于单质,根据结构和性质可判断是否是同素异形体。所有元素的单质都可归为无机物。

3.对于化合物,可根据化学键来判断。

(1)若含有离子键,则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NaCl、NH4Cl、Na2SO4。

(2)若只含共价键,则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CO、SiO2、HNO3。

4.对于化合物,可根据组成元素(是否含碳)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

——————————————————————————————————————

[演练1](2013·南昌模拟)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某同学用如表所示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分类,其中甲与乙、丙、丁是包含关系。

甲乙、丙、丁

①常见干燥剂浓硫酸、石灰石、碱石灰

②常见合金不锈钢、青铜、生铁

③腐蚀品浓硫酸、烧碱、硝酸

④碱性氧化物过氧化钠、氧化镁、氧化铁

⑤弱电解质醋酸、一水合氨、水

其中正确的组合是()

A.①②B.③④⑤

C.②③⑤D.①④⑤

解析:选C石灰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不能做干燥剂;过氧化钠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同时,还生成O2,所以过氧化钠不是碱性氧化物。

[演练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

B.蔗糖、硝酸钾和硫酸钡分别属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C.冰醋酸、石油、烧碱分别属于酸、油脂、碱

D.碳酸钠、氢氧化钡、氯化铵、过氧化钠都属于离子化合物

解析:选D纯碱属于盐,A错误;硫酸钡是强电解质,B错误;石油属于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C 错误。

化学用语型选择题的突破方法

化学用语是高考的必考题型,其考查角度有以下形式:

(1)结合新能源、新材料的使用与合成,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元素的化合价、物质的化学式或电极反应式。

(2)回归教材,以非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化学(或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或运用方程式分析解决问题。

(3)结合物质结构、原子结构等知识对化学用语进行综合考查。

[典题](2013·江苏高考)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丙烯的结构简式:C3H6

B.氢氧根离子的电子式:

C.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D.中子数为146、质子数为92 的铀(U)原子:146 92U

[解析]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CH3,A错误;氢氧根的电子式为,B正确;氯原子

的结构示意图为,C错误;中子数为146、质子数为92的铀原子的质量数为238,D错误。

[答案] B

[名师支招]解答化学用语型题“四步法”

[针对训练]

1.(2012·江苏高考)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乙酸的结构简式:C2H4O2

B.F-的结构示意图:

C.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2017Cl

D.NH3的电子式:

解析:选B A项,乙酸的结构简式应为CH3COOH,A错。B正确。C项,中子数为20的氯原子应

为3717Cl,C错。D项,NH3的电子式应为:,D错。

2.(2011·上海高考)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能确定为丙烯的是()

A.

B.C3H6

C.

D.CH2CHCH3

解析:选D A项的球棍模型,形成四个共价键的原子可能是碳原子,也可能是硅原子,可表示丙烯,也可表示SiH2===SiH—SiH3的结构;B项中分子式为C3H6的烃,可能是丙烯,也可能是环丙烷;C项的电子式表示的是CH2===CH—CH2—。

1.下列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金属的冶炼B.卤水点豆腐

C.明矾净水D.海水制镁

解析:选B卤水点豆腐属于胶体的凝聚,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

2.(2012·北京西城区期末)下列化学用语或模型表达正确的是()

A.乙烯的比例模型为

B.Na+的结构示意图为

C.葡萄糖的实验式为C6H12O6

D.CO2的电子式为

解析:选A Na的核电荷数是11,B错误;葡萄糖的实验式是CH2O,C错误;CO2的电子式应为

,D错误。

3.(2012·湖北八校联考)2011年冬天,全国多个地区发生持续大雾天气,“PM2.5”数据监测纳入公众视野,“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细小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雾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现象

B.持续大雾天气给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带来很大的影响

C.大雾的形成与汽车的尾气排放没有关系

D.空气中悬浮的细小颗粒物严重危害人体健康

解析:选C空气中的水蒸气很容易在空气中的小颗粒(凝结核)上液化为小水滴,进而形成雾。城市大气中的可入肺颗粒物的主要来源是汽车尾气,尤其是柴油汽车尾气,它们可为雾的形成提供凝结核,故大雾的形成与汽车的尾气排放有关,C错。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淀粉、纤维素等高分子化合物均属于纯净物

B.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C.食醋、纯碱、食盐分别属于酸、碱、盐

D.丁达尔效应可用于区别溶液与胶体

解析:选D A项,淀粉和纤维素等高分子化合物不是纯净物,错误。B项,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错误。C项,纯碱属于盐,错误。D项,利用丁达尔效应能区别溶液和胶体,正确。

5.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研究物质的手段和途径越来越多,N+5、H3、O4、C60等已被发现。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N+5离子中含有36个电子

B.O2与O4属于同位素

C.C60是有机物

D.H2与H3属于同种元素组成的单质

解析:选D氮原子的质子数是7,所以N+5含有的电子数目是34,A不正确;O2、O4属于单质,B 不正确;C60是单质,不属于有机物,C不正确。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根本原因是胶体有丁达尔现象

B.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由小到大的正确顺序是:溶液<胶体<浊液

C.光束通过胶体和浊液时都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而溶液不能

D.胶体的分散质可以通过过滤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

解析:选B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根本原因是胶体粒子直径大小在1~100 nm之间,A错误;在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关系为溶液小于1 nm,浊液大于100 nm,B正确;光束通过胶体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而其他分散系则没有,C错误;在溶液、浊液、胶体三种分散系中,只有悬浊液不能通过滤纸,其他两种分散系均可以通过滤纸,D错误。

7.若A+酸===盐+水,则A不可能属于()

A.氧化物B.单质

C.碱D.电解质

解析:选B单质与酸反应,要么生成盐和H2,要么生成盐、水和另一种还原产物,只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存在。金属氧化物(如Na2O)、碱(如NaOH)与酸反应都生成盐和水,且都属于电解质。

8.(2012·海南高考改编)下列有关化学用语使用正确的是()

A.NH4Br的电子式:

B.S2-的结构示意图:

C.乙酸的分子式:CH3COOH

D.原子核内有20个中子的氯原子:3517Cl

解析:选B书写电子式时,阴离子要标明最外层电子数且用中括号,A错误;硫离子的电子层排布为:2、8、8,B正确;乙酸的分子式为C2H4O2,CH3COOH是结构简式,C错误;核电荷数为17,中子数为20的Cl原子的质量数为37,D错误。

9.分类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分类不正确的是()

A.化合物:干冰,冰水混合物,烧碱,小苏打

B.非电解质:乙醇,四氯化碳,氯气,葡萄糖

C.同素异形体:活性炭,C60,石墨,金刚石

D.混合物:铝热剂,纯净矿泉水,分析纯盐酸,漂白粉

解析:选B B项氯气是单质,而电解质与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故氯气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10.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反应,且都有明显颜色变化的是()

A.打开盛装NO的集气瓶;冷却NO2气体

B.用冰水混合物冷却SO3气体;加热氯化铵晶体

C.木炭吸附NO2气体;将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

D.向品红溶液中加入Na2O2;向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

解析:选C打开盛装NO的集气瓶和冷却NO2气体都发生化学反应,不符合题意;用冰水混合物冷却SO3气体、加热氯化铵晶体,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反应,但均无颜色变化,不符合题意;木炭吸附NO2气体是物理变化,将氯气通入品红溶液中发生化学反应,且均有颜色变化,符合题意;向品红溶液中加入Na2O2和向FeCl3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均为化学反应,不符合题意。

11.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下图中的①是N2的电子式

B.下图中的②是S2-的结构示意图

C.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131 53I

D.下图③为CO2的结构式

N??N O—C—O

①②③

解析:选C A项,漏掉了不成键的电子对;B项,为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D项,CO2的结构式应为O===C===O。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有化学键破坏的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②发生了颜色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③电解质溶液导电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④用糯米、酒曲和水酿制成甜酒,一定是化学变化

A.①③B.②③④

C.③④D.全部

解析:选C有化学键破坏的变化不一定属于化学变化,如HCl、NaCl溶于水,①不正确;发生了颜色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木炭具有吸附性,可使某些物质褪色,②不正确;电解质溶液导电的过程,即电解,一定发生化学变化,③、④都正确。

13.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A B C D

电解质NH3Na2CO3NH4NO3Fe(OH)3

混合物漂白粉明矾水玻璃冰水混合物

酸性氧化物CO2NO2SiO2CO

酸HClO CH3COOH H2SiO3HNO3

解析:选C A项氨气是非电解质,错误。B项明矾是纯净物,错误。D项冰水混合物是纯净物,一氧化碳不是酸性氧化物,错误。

14.(2012·济南一模)氧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16O2与18O3互为同位素

B.氧元素与其他短周期非金属元素均能形成酸性氧化物

C.氧与钠形成的稳定化合物中,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2

D.O2变成O3以及16O变成18O的变化均属于化学变化

解析:选C同位素是原子之间的关系,故A错;氧元素与氢元素形成的H2O、H2O2均不是酸性氧化物,故B错;Na2O和Na2O2(其阴离子为O2-2)中,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1∶2,故C正确;O2变成O3属于化学变化,16O变成18O不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15.(2012·北京东城一模)下表中所示物质或概念间的从属关系符合下图的是()

X Y Z

A 钠元素主族元素短周期元素

B 氢氧化铁胶体分散系

C 电解质化合物纯净物

D 置换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放热反应

解析:选C A项,主族元素不完全属于短周期元素,二者应属交叉关系;B项,氢氧化铁可以存在于胶体之中,也可以存在于悬浊液中,二者间应属于交叉关系;D项,氧化还原反应有的是放热反应,有的是吸热反应。

16.(2012·北京东城)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A.根据纯净物的元素组成,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B.根据溶液导电能力强弱,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C.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D.根据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分解、复分解、置换”四类

解析:选A B项,根据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C项,根据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D项,根据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17.(2012·泰州高三一模)月壤中的3He是核聚变发电最清洁最安全的理想物质,地球上氦元素主要以4He形式存在,3He仅有15 t左右;而月球上的3He有数百万吨之多,可供全世界开采500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3He、4He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②3He、4He具有相同的中子数③3He核聚变是化学变化④3He 液化是物理变化⑤3He、4He形成的单质中均含有共价键⑥3He、4He分别组成的气体单质,在相同条件下密度之比为3∶4

A.①②⑤B.①④⑥

C.②③⑤D.①③⑥

解析:选B3He和4He互为同位素,它们的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相等,其最外层电子数均为2,故它们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故①是正确的;它们的中子数分别为1和2,即②是错误的;3He的核聚变不是化学变化,因为化学变化中原子核是不能发生改变的,故③是错误的;液化是物理变化,故④是正确的;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其分子内不存在化学键,因此⑤是错误的;在相同的条件下,气体的密度之比等于其相对分子质量之比,因此3He、4He分别组成的气体单质,在相同条件下密度之比为3∶4,即⑥是正确的。

18.(2013·豫南高三九校联考)分类是化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下列分类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①根据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多少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②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

能否完全电离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③依据组成元素的种类,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④根据酸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将酸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⑤根据氧化物中是否含有金属元素,将氧化物分为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⑥根据分散系的稳定性大小,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浊液和溶液⑦依据有无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⑧根据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吸热反应

A.①④⑤⑥B.③④⑤⑥

C.①③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

解析:选A根据酸电离产生的H+个数将酸分成一元酸、二元酸等;根据氧化物中是否含金属元素,分成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将分散系分成浊液、胶体、溶液的依据是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

19.下列关于置换反应A+X→B+Y(其中A、B为单质,X和Y为化合物,反应条件已略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若A为金属单质,则B一定为一种金属单质

B.若A为非金属单质,则B一定为一种非金属单质

C.若X为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则Y一定是一种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

D.若X为不含有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则B一定是一种非金属单质

解析:选D A项,钠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故错误。B项,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故错误。C项,氢气和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故错误。

20.(2013·沈阳四校阶段测试)下列物质的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A.NO2—酸性氧化物Na2O2—碱性氧化物Al2O3—两性氧化物

B.汽油—混合物胆矾—纯净物HD—单质

C.纯碱—碱硫化氢—酸小苏打—酸式盐

D.液氯—非电解质硫酸钡—强电解质醋酸—弱电解质

解析:选B NO2和水反应生成的是HNO3和NO,它不是酸性氧化物,Na2O2和酸反应生成的是盐、H2O和O2,它不是碱性氧化物,A错;汽油是多种烃的混合物,胆矾即五水硫酸铜,是纯净物,HD是氢气,属于单质,B对;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C错;液氯是单质,其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D 错。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教案8新人教版必修

第二章第一课时“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案 【教学目标】 1.体验进行分类的目的及意义。 2.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教学重点】 分类法的意义及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教学方法】 讨论、讲授 【教学过程设计】 【情景引入】 若要到“万福”商场买一部复读机,你如何以最快的速度找到它? 【思考与交流】 请根据以往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知识,列举一些应用分类法的例子。【师生交流】 分类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非常普遍的,我们应该善于发现和学会使用,以提高我们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学生活动】 组织学生对八支笔进行分类活动 分类并没有唯一性,它会根据分类的标准不同而不同。 【点评】当分类的标准确定之后,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不同类的事物的了解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所以分类的方法是一种非常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分类法的应用也是非常普遍的。 【过渡】 其实分类方法不但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碰到,在化学学习过程中也普遍存在,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学生活动】案例1、连线: 【师生交流】 通过这个活动,可以看出对于Na2CO3如果从阳离子来看,可以与Na2SO4一起分为硫酸盐。若从阴离子的角度来看可以与K2CO3一起分为碳酸盐。因此可以说, 【点评】 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局限,所能提供的信息少,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往往需要采用多种分类方法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1、交叉分类法 【学生活动】 案例2、对下列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1)硫在氧气里燃烧 (2)红磷在氧气里燃烧 (3)铁丝在氧气里燃烧 (4)铝箔在氧气里燃烧

(5)蜡烛在氧气里燃烧 案例3、见课本P21,图2-32、树状分类法 【点评】:树状分类法可以让我们把同类事物进行再分 【实践活动】 按照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纯净物进行分类,仿照P21图2-3作出树状分类图,然后选择下列合适的物质填在物质类别上。 O2, Cu,H2SO4, Ba(OH)2,KNO3, CO2,空气,含镁60%的MgO 【小结】 在学习了分类的方法以后,大家就要学会对以前和将要学的化学知识进行及时的归纳和整理,学会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并通过对各类物质的代表物质的研究来了解这类物质的性质,从而提高我们化学学习的效率。 【练习】 【课后作业】 1、通过查找资料或与同学合作,为石油加工后的产物或用途制作一张树状分类图或交叉分类图。 2、某学校要举行田径运动会,有高一、高二、高三3个年级的男生、女生参加,请你画出以高一男子组、高一女子组……的方法分组的树状分类图。 3、填表: 【课后阅读材料】“白马非马”的故事 【原文】公孙龙是战国时期平原君的食客。一天,他牵一匹白马出关被阻,公孙龙便以白马非马的命题与之辩论,守关的人辩不过他,公孙龙就牵着马出关去了。(或说,他还是不得出关。)公孙龙说,白马为非马者,言白所以名色,言马所以名形也;色非形,形非色也。夫言色则形不当与,言形则色不宜从,今合以为物,非也。如求白马于厩中,无有,而有骊色之马,然不可以应有白马也。不可以应有白马,则所求之马亡矣;亡则白马竟非马。 【大致意思】公孙龙是战国时期平原君的食客。据说,公孙龙有一次骑马过关,把关的人对他说:“法令规定马不许过。”公孙龙回答说:“我骑的是白马,白马不是马,这可是两回事啊。”公孙龙的“白马”有没有过关,我们不得而知。从常人的观点来看,守关的兵士八成认为公孙龙是在诡辩。 【评论】 冯友兰(我国著名新理学家、哲学家)认为《公孙龙子》里的《白马论》对“白马非马”进行了三点论证: 一是强调“马”、“白”、“白马”的内涵不同。“马”的内涵是一种动物,“白”的内涵是一种颜色,“白马”的内涵是一种动物加一种颜色。三者内涵各不相同,所以白马非马。 二是强调“马”、“白马”的外延的不同。“马”的外延包括一切马,不管其颜色的区别;“白马”的外延只包括白马,有颜色区别。外延不同,所以白马非马。三是强调“马”这个共相与“白马”这个共相的不同。马的共相,是一切马的本质属性,它不包涵颜色,仅只是“马作为马”。共性不同,“马作为马”与“白马作为白马”不同。所以白马非马。

2020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2020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稳 〔2018天津卷〕6.以下各表述与示意图一致的是 A .图①表示25℃时,用0.1 mol·L -1 盐酸滴定20 mL 0.1 mol·L - 1 NaOH 溶液,溶液的pH 随加入酸体积的变化 B .图②中曲线表示反应2S O 2(g) + O 2(g) 2S O 3(g);ΔH < 0 正、逆反应的平稳常数 K 随温度的变化 C .图③表示10 mL 0.01 mol·L -1 KM n O 4 酸性溶液与过量的0.1 mol·L -1 H 2C 2O 4溶液混合时,n(Mn 2+) 随时刻的变化 D .图④中a 、b 曲线分不表示反应CH 2=CH 2 (g) + H 2(g)?? →C H 3C H 3(g);ΔH< 0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解析:酸碱中和在接近终点时,pH 会发生突变,曲线的斜率会专门大,故A 错;正逆反应的平稳常数互为倒数关系,故B 正确;反应是放热反应,且反应生成的Mn 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故反应速率越来越快,C 错;反应是放热反应,但图像描述是吸热反应,故D 错。 答案:B 命题立意:综合考查了有关图像咨询题,有酸碱中和滴定图像、正逆反应的平稳常数图像,反应速率图像和能量变化图像。 〔2018重庆卷〕10.()()()22COCl g CO g +Cl g ;0.H ??→?←??> 当反应达到平稳时,以下措施:①升温 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 ③增加CO 的浓度 ④减压 ⑤加催化剂 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能提高COCl 2转化率的是 A .①②④ B .①④⑥ C .②③⑥ D .③⑤⑥ 10.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化学平稳的移动。该反应为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因此升温顺减压均能够促使反应正向移动。恒压通入惰性气体,相当于减压。恒容通入惰性气体与加催化剂均对平

高中化学常见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分类 一、单质 按元素组成分为 1.金属单质 K钾、Ca钙、Na纳、Mg镁、Al铝、Zn锌、Fe铁、 Sn锡、Pb铅、Cu铜、Hg汞、Ag银、Pt铂、Au金 2.非金属单质 氢气H2、碳C、氮气N2、氧气O2、臭氧O3、氟气F2、硅Si、磷P、硫S、氯气Cl2、液溴Br2、碘I2、氦气He、氖气Ne、氩气Ar、 二、化合物 1.有机化合物 乙醇、甲烷、乙烷、乙烯、葡萄糖 2.无机化合物 三、氧化物 (1)按元素组成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1.金属氧化物 氧化钠Na2O、过氧化钠Na2O2、氧化钙CaO、氧化镁MgO、氧化铝Al2O3、氧化锌ZnO、氧化铁Fe2O3、氧化亚铁FeO、四氧化三铁Fe3O4、氧化铜CuO、氧化汞HgO、七氧化二锰Mn2O7 2.非金属氧化物 水H2O,过氧化氢H2O2、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一氧化氮NO、五氧化二氮N2O5、二氧化硅SiO2、五氧化二磷P2O5、二氧化硫SO2、三氧化硫SO3 (2)按照性质分为 碱性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不成盐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 过氧化物 1.碱性氧化物 大部分的金属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但有特例:过氧化钠Na2O2为过氧化物、氧化铝Al2O3为两性氧化物、七氧化二锰Mn2O7为酸性氧化物、四氧化三铁Fe3O4、 碱性氧化物有:氧化钠Na2O、氧化钙CaO、氧化镁MgO、氧化锌ZnO、氧化铁Fe2O3、氧化亚铁FeO、氧化铜CuO、氧化汞HgO、 碱性氧化物一定为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为碱性氧化物 2.酸性氧化物 大部分的非金属氧化物为,但有特例:水H2O,一氧化碳CO、一氧化氮NO不是酸性氧化物,七氧化二锰Mn2O7虽然为金属氧化物但属于酸性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为酸性氧化物 3.不成盐氧化物:一氧化碳CO、一氧化氮NO 4.两性氧化物:氧化铝Al2O3 5.过氧化物:过氧化氢H2O2、过氧化钠Na2O2 四、酸 中学常见的酸: 盐酸HCl、硫酸H2SO4、硝酸HNO3、碳酸H2CO3、磷酸H3PO4、次氯酸HClO、氯酸HClO3、高氯酸HClO4、亚硫酸H2SO3、硅酸H2SiO3、氢硫酸H2S、氢碘酸HI、氢溴酸HBr、氢氟酸HF、乙酸CH3COOH (1)依据组成分为含氧酸和无氧酸 1.含氧酸 硫酸H2SO4、硝酸HNO3、碳酸H2CO3、磷酸H3PO4、次氯酸HClO、氯酸HClO3、高氯酸HClO4、亚硫

2019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专题18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 (解析版)

专题18 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 1.[2019新课标Ⅰ]在普通铝中加入少量Cu和Mg后,形成一种称为拉维斯相的MgCu2微小晶粒,其分散在Al中可使得铝材的硬度增加、延展性减小,形成所谓“坚铝”,是制造飞机的主要村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状态的镁中,电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需能量最大的是 (填标号 )。 A.B.C.D. (2)乙二胺(H2NCH2CH2NH2)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中氮、碳的杂化类型分别 是、。乙二胺能与Mg2+、Cu2+等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环状离子,其原因是,其中与乙二胺形成的化合物稳定性相对较高的是(填“Mg2+”或“Cu2+”)。 (3)一些氧化物的熔点如下表所示: 氧化物Li2O MgO P4O6SO2 熔点/°C 1570 2800 23.8 ?75.5 解释表中氧化物之间熔点差异的原因。 (4)图(a)是MgCu2的拉维斯结构,Mg以金刚石方式堆积,八面体空隙和半数的四面体空隙中,填入以四面体方式排列的Cu。图(b)是沿立方格子对角面取得的截图。可见,Cu原子之间最短距离= pm,Mg原子之间最短距离y= pm。设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则MgCu2的密度是 g·cm?3(列出计算表达式)。 【答案】(1)A (2)sp3sp3乙二胺的两个N提供孤对电子给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Cu2+ (3)Li2O、MgO为离子晶体,P4O6、SO2为分子晶体。晶格能MgO>Li2O。分子间力(分子量)P4O6>SO2 (4 23 330 A 824+1664 10 N a- ?? ? 【解析】(1)A.[Ne]3s1属于基态的Mg+,由于Mg的第二电离能高于其第一电离能,故其再失去一个电子所需能量较高; B. [Ne] 3s2属于基态Mg原子,其失去一个电子变为基态Mg+; C. [Ne] 3s13p1属于激发态

【化学】2009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电化学基础(含详细解析)

2009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电化学基础 1.(09广东理科基础25)钢铁生锈过程发生如下反应: ①2Fe+O2+2H2O=2Fe(OH)2; ②4Fe(OH)2+O2+2H2O=4Fe(OH)3; ③2Fe(OH)3=Fe2O3+3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①、②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 B.反应①中氧化剂是氧气和水 C.与铜质水龙头连接处的钢质水管不易发生腐蚀 D.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不能发生电化学腐蚀 答案:A 解析: ①②反应中消耗O2的量相等,两个反应也仅有O2作为氧化剂,故转移电子数是相等的,A 项正确。①中H2O的H、O两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故不作氧化剂,B项错;铜和钢构成原电池,腐蚀速度加快,C项错;钢铁是铁和碳的混合物,在潮湿的空气的中易发生吸氧腐蚀,属于电化学腐蚀,故D项错。 2.(09安徽卷12)Cu2O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基于绿色化学理念设计的制取.Cu2O的电解池示意图如下,点解总反应:2Cu+H2O==Cu2O+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石墨电极上产生氢气 B.铜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C.铜电极接直流电源的负极 D.当有0.1mol电子转移时,有0.1molCu2O生成。 答案:A 解析: 由电解总反应可知,Cu参加了反应,所以Cu作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B选项错误;石墨作阴极,阴极上是溶液中的H+反应,电极反应为:2H++2e-=H2↑,A选项正确;阳极与电源的正极相连,C选项错误;阳极反应为2Cu+2OH--2e-=Cu2O+H2O,当有0.1mol 电子转移时,有0.05molCu2O生成,D选项错误。 3.(09江苏卷12)以葡萄糖为燃料的微生物燃料电池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关于该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2017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13个专题)及5套高考试卷烃

专题9 有机化合物 Ⅰ—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1.(2017?北京-7)古丝绸之路贸易中的下列商品,主要成分属于无机物的是 A.瓷器B.丝绸C.茶叶D.中草药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为有机物,有机物大多数能够燃烧,且多数难溶于水;无机 物指的是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无机物多数不能燃烧,据此分析。 A、瓷器是硅酸盐产品,不含碳元素,不是有机物,是无机物,故A正确; B、丝绸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是有机物,故B错误; C、茶叶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是有机物,故C错误; D、中草药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是有机物,故D错误。 【考点】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的概念、硅及其化合物菁优网版权所有 【专题】物质的分类专题 【点评】本题依托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概念考查了化学知识与生活中物质的联系,难度不大,应注意有机物中一定含碳元素,但含碳元素的却不一定是有机物。 Ⅱ—有机结构认识 2.(2017?北京-10)我国在CO2催化加氢制取汽油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CO2转化过程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①的产物中含有水 B.反应②中只有碳碳键形式

C.汽油主要是C5~C11的烃类混合物 D.图中a的名称是2﹣甲基丁烷 【答案】B 【解析】A.从质量守恒的角度判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反应为CO2+H2=CO+H2O,则产物中含有水,故A正确; B.反应②生成烃类物质,含有C﹣C键、C﹣H键,故B错误; C.汽油所含烃类物质常温下为液态,易挥发,主要是C5~C11的烃类混合物,故C正确;D.图中a烃含有5个C,且有一个甲基,应为2﹣甲基丁烷,故D正确。 【考点】碳族元素简介;有机物的结构;汽油的成分;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法菁优网版权【专题】碳族元素;观察能力、自学能力。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碳循环知识,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把握化 学反应的特点,把握物质的组成以及有机物的结构和命名,难度不大。 C H, 3.(2017?新课标Ⅰ-9)化合物(b)、(d)、(p)的分子式均为6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的同分异构体只有d和p两种 B. b、d、p的二氯代物均只有三种 C. b、d、p均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D. b、d、p中只有b的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 【答案】D 【解析】A.(b)的同分异构体不止两种,如,故A错误 B.(d)的二氯化物有、、、、、, 故B错误 KMnO溶液反应,故C错误 C.(b)与(p)不与酸性4 D.(d)2与5号碳为饱和碳,故1,2,3不在同一平面,4,5,6亦不在同 一平面,(p)为立体结构,故D正确。 【考点】有机化学基础:健线式;同分异构体;稀烃的性质;原子共面。 【专题】有机化学基础;同分异构体的类型及其判定。 【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为高频考点,侧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注意把 握有机物同分异构体的判断以及空间构型的判断,难度不大。 Ⅲ—脂肪烃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试题经典(1)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试题经典(1) 一、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1.X、Y、Z、W各代表一种物质,若X+Y=Z+W,则X和Y的反应不可能是( ) A.盐和盐的反应B.碱性氧化物和水的反应 C.酸与碱的反应D.酸性氧化物和碱的反应 【答案】B 【解析】 【详解】 A. 盐和盐反应能生成两种新盐,故A正确; B. 碱性氧化物和水的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只生成一种物质,故B错误; C. 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故C正确; D. 碱和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故D正确; 故选:B. 【点睛】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可以看出此反应为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的反应,可以从具体的反应进行完成. 2.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A.Fe(s) Fe2O3FeCl3(aq) B.CuO Cu(NO3)2(aq) Cu(NO3)2(s) C.SiO2(s) H2SiO3(s) Na2SiO3(aq) D.N2(g) NH3(g) NO(g)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铁与水蒸汽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故A不选; B.Cu(NO3)2(aq)加热要水解,产生氢氧化铜和硝酸,硝酸易挥发,水解平衡右移,得不到Cu(NO3)2(s),故B不选; C.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故C不选; D.氮气与氢气合成氨气,氨气催化氧化生成NO,故D选; 故选D。 【点睛】 本题综合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侧重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考查,注意相关基础知识的积累,易错点C,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 3.下列各项操作中不发生先沉淀后溶解现象的是()

①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过量CO 2②向Fe(OH)3胶体中逐滴滴入过量的H 2SO 4 ③向Ba(NO 3)2溶液中通入过量SO 2④向石灰水中通入过量CO 2 ⑤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入过量的盐酸. A .①②③ B .①②⑤ C .①②③⑤ D .①③⑤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①中发生的反应是Na 2CO 3+CO 2+H 2O=2NaHCO 3,NaHCO 3比Na 2CO 3溶解度小但质量大,且反应中中消耗H 2O ,所以有沉淀析出且不溶解,符合;②向Fe(OH)3胶体中加入H 2SO 4首先发生胶体的聚沉,出现Fe(OH)3沉淀,H 2SO 4过量,Fe(OH)3与H 2SO 4反应而溶解,不符合;③硝酸钡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溶于水生成亚硫酸,酸性溶液中硝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能氧化亚硫酸为硫酸,溶液中生成硫酸钡沉淀,现象是只生成沉淀,③符合;④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的CO 2,先生成碳酸钙沉淀,后沉淀溶解生成碳酸氢钙溶液,反应现象是先沉淀后溶解,不符合;⑤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入过量的盐酸,发生反应Na 2SiO 3+2HCl=H 2SiO 3↓+2NaCl ,只生成白色沉淀,符合;答案选D 。 【点睛】 本题考查常见物质的的化学反应与现象。向溶液中加入某物质,先出现沉淀后沉淀溶解的总结如下: (1)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 2(SO 2)至过量。 (2)向Fe(OH)3胶体中加入硫酸至过量 (3)向可溶性铝盐中加入NaOH 溶液至过量 (4)向偏铝酸盐中加入盐酸至过量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升高温度能提高活化分子的比例,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B .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有无丁达尔效应 C .将3FeCl 饱和溶液滴入NaOH 溶液中,可获得3Fe(OH)胶体 D .2CO 与2SiO 都属于酸性氧化物,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升高温度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总数增大,活化分子百分含量增大,发生有效碰撞的几率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A 正确; B .胶体和溶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不同,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不能,可用丁达尔效应区分二者,但丁达尔效应不是本质区别,故B 错误; C .将3FeCl 饱和溶液滴入NaOH 溶液中,获得3Fe(OH)沉淀,制备3Fe(OH)胶体应将饱和

2020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专题05 元素及其化合物 (解析版)

专题05 元素及其化合物 1.[2019新课标Ⅰ] 固体界面上强酸的吸附和离解是多相化学在环境、催化、材料科学等领域研究的重要课 题。下图为少量HCl 气体分子在253 K 冰表面吸附和溶解过程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冰表面第一层中,HCl 以分子形式存在 B .冰表面第二层中,H +浓度为5×10?3 mol·L ?1(设冰的密度为0.9 g·cm ?3) C .冰表面第三层中,冰的氢键网络结构保持不变 D .冰表面各层之间,均存在可逆反应HCl 垐?噲?H ++Cl ? 【答案】D 【解析】 【分析】由示意图可知,在冰的表面第一层主要为氯化氢的吸附,第二层中氯化氢溶于水中并发生部分电离,第三层主要是冰,与氯化氢的吸附和溶解无关。 【详解】A 项、由图可知,冰的表面第一层主要为氯化氢的吸附,氯化氢以分子形式存在,故A 正确; B 项、由题给数据可知,冰的表面第二层中氯离子和水的个数比为10—4:1,第二层中溶解的氯化氢分子应少于第一层吸附的氯化氢分子数,与水的质量相比,可忽略其中溶解的氯化氢的质量。设水的物质的量为1mol ,则所得溶液质量为18g/mol× 1mol=18g ,则溶液的体积为18g/mol 1m 0.9ol g/mL ?×10—3L/ml=2.0×10—2L ,由第二层氯离子和水个数比可知,溶液中氢离子物质的量 等于氯离子物质的量,为10 —4 mol ,则氢离子浓度为-4-2102.l 010L mo ?=5×10—3mol/L ,故B 正确;

C项、由图可知,第三层主要是冰,与氯化氢的吸附和溶解无关,冰的氢键网络结构保持不变,故C正确; D项、由图可知,只有第二层存在氯化氢的电离平衡HCl H++Cl—,而第一层和第三层均不存在,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氯化氢气体在冰表面的吸附和溶解。侧重考查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及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注意能够明确图像表达的化学意义,正确计算物质的量浓度为解答关键。 2.[2019江苏]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NH4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化肥 B.稀硫酸具有酸性,可用于除去铁锈 C.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纸浆漂白 D.Al2O3具有两性,可用于电解冶炼铝 【答案】B 【解析】A.NH4HCO3受热易分解和用作化肥无关,可以用作化肥是因为含有氮元素; B.铁锈的主要成分为Fe2O3,硫酸具有酸性可以和金属氧化物反应,具有对应关系; C.二氧化硫的漂白原理是二氧化硫与有色物质化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不涉及氧化还原,故和二氧化硫的氧化性无关; D.电解冶炼铝,只能说明熔融氧化铝能导电,是离子晶体,无法说明是否具有两性,和酸、碱都反应可以体现Al2O3具有两性。 故选B。 3.[2019江苏]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Fe在稀硝酸中发生钝化B.MnO2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l2 C.SO2与过量氨水反应生成(NH4)2SO3D.室温下Na与空气中O2反应制取Na2O2 【答案】C 【解析】 【分析】相同的反应物,条件不同(如温度、浓度、过量与少量),反应有可能也不同; A.钝化反应应注意必须注明常温下,浓硝酸与Fe发生钝化; B.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反应中应注意盐酸的浓度和反应温度; C.过量与少量问题应以少量物质为基准书写产物;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分类【结构框图】

【知识精讲】 一、物质的分类: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分类并没有唯一性,它会根据分类的标准不同而不同。一般常用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交叉分类法】分类角度多样,物质类别间有相交叉部分。 【交叉分类法举例】 【树状分类法定义】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一种方法。 【树状分类法分类原则】同一层次的物质类别间一般是相互独立,没有交叉的。 【分类一般步骤】确定分类标准选择分类方法得出正确的分类。 【分类原则】行之有效,简单易行。 【分类注意】 1、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NO、CO、NO 2、N2O4、H2O),酸性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非金属氧 化物(Mn2O7); 2、酸性氧化物一定为酸酐;酸酐不一定为酸性氧化物(乙酸酐(CH3CO)2O)。 3、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Al2O3,Mn2O7),但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典型例题】 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分类合理的是() A. K2CO3和K2O都属于盐 B.H2SO4和HNO3都属于酸 C.KOH和Na2CO3都属于碱 D.Na2O和Na2SiO3都属于氧化物 【答案】B 【解析】A前者属于盐,后者属于金属氧化物,C前者属于碱,后者属于盐,D前者属于氧化物后者是盐,只有B是正确的。

2、下列关于氧化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B.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C.碱性氧化物肯定是金属氧化物 D.金属氧化物肯定是碱性氧化物 【答案】C 【解析】本题把氧化物的两种分类方法放在一起,考查对氧化物概念理解的准确性。 氧化物是由氧元素和其它元素组成,它只含有两种元素。氧化物分类有: 按元素组成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也可按性质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等。 A错误:“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说法不对。如有些变价金属的高价氧化物,如等是酸性氧化物。 B错误:“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说法也不对。如NO、CO、H2O、H2O2等非金属氧化物,就不是酸性氧化物。 C正确:“碱性氧化物肯定是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肯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全是碱性氧化物。所以C是正确的。 D错误:“金属氧化物肯定是碱性氧化物”,说法也不对。如:在金属氧化物中,有碱性氧化物(CaO)、酸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过氧化物()等,这些变价金属的高价的氧化物、两性氧化物,过氧化物都不属于碱性氧化物。 【错题门诊】 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酸酐一定是氧化物 B.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C. 离子化合物只能在熔化状态下能导电 D. 共价化合物一定是非电解质 试题答案:B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汇总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汇总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知识点总结 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一)掌握基本概念 1. 分子 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1)分子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2)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 单原子分子:Ne 、C、 He 、Kr…… 双原子分子:H2 、O2、HCl、No…… 多原子分子:H2O、P4 、C6H12O6…… 2. 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确切的说,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1)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等原子晶体)和分子的基本微粒。 (2)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质子)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3. 离子 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离子可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 阳离子:Li+、Na+、H+、NH4+…… 阴离子:Cl-、O2-、OH-、SO4-…… (2)存在离子的物质: ①离子化合物中:NaCl、CaCl2、CaSo4…… ②电解质溶液中:盐酸、氯化钠溶液中…… ③金属晶体中:钠、铁、钾、铜…… 4. 元素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1)元素与物质、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宏观看);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的(微观看)。 (2)某些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性质、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3)各元素在地壳中质量分数各不相同,占前五位的是:O、Si、Al、

Fe、Ga。 5. 同位素 同位素指同一元素不同核素之间互称同位素,即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类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如氢(H)有三种同位素:11H、 21H、31H(氕、氘、氚)。 6. 核素 核素是具有特定质量数、原子序数和核能态,而且其寿命足以被观察的一类原子。 (1)同种元素,可以有若干种不同的核素—同位素。 (2)同一种元素的各种核素尽管中子数不同,但他们质子数与电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因而他们的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7. 原子团 原子团是指多个原子结合成的集体,在许多反应中,原子团作为一个集体参加反应。原子团有以下几种类型:根(如SO42-、OH-、CH3COO-等)、官能团(有机物分子中能反应物质特殊性质的原子团,如-OH、 -NO2、-COOH等)、游离基(又称自由基、具有不成价电子的原子团,如甲基游离基·CH3)。 8. 基 化合物中具有特殊性质的一部分原子或原子团,或化合物分子中去掉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后剩下的原子团。 (1)有机物的官能团是决定物质主要性质的基,如醇的羟基(-OH)和羧酸的羧基(-COOH)。 (2)甲烷(CH4)分子中去掉一个氢原子后剩余部分(·CH3)含有未成对的价电子,称为甲基或甲基游离基,也包括单原子的游离基(·Cl)。 基(羟基):电中性,不能独立存在,只能和其他基或原子团相结合。根(氢氧根):带负电,能独立存在于溶液或离子化合物中。 9.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1)概念:(宏观)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的性质。(2)实质:(微观)物质的分子组成和结构没有发生变化时所呈现的性质。 (3)物理性质一般包括:颜色、状态、气味、味道、密度、熔点、沸点、溶解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化学性质

2018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2018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2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必修1) Ⅰ—离子共存、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 1.[2018江苏卷-4]室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L-1KI 溶液:Na+、K+、ClO-、OH- A. 0. 1 mol· L-1Fe2(SO4)3溶液:Cu2+、NH4+、NO3-、SO42- B. 0. 1 mol· L-1HCl 溶液:Ba2+、K+、CH3COO-、NO3- C. 0. 1 mol· L-1NaOH溶液:Mg2+、Na+、SO42-、HCO3- D. 0. 1 mol· 【答案】B 【解析】A.I-与ClO-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I-+ClO-=IO-+Cl-,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 B. Fe3+、SO42-、Cu2+、NH4+、NO3-、SO42-在溶液中相互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B正确; C.CH3COO-能与H+反应生成CH3COOH,在HCl溶液中CH3COO-不能大量存在,C错误;D项,Mg2+、HCO3-都能与OH-反应,Mg2+、HCO3-与OH-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考点】次氯酸盐的强氧化性;醋酸为弱电解质;氢氧化锰难溶于水;碳酸氢盐与碱 反应。注意:离子间不能大量共存有如下几点原因:①离子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水、沉 淀或气体,如题中C、D项;②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题中A项;③离子间发生双 水解反应,如Al3+与HCO3-等;④离子间发生络合反应,如Fe3+与SCN-等;⑤注意题中的 附加条件。 2.[2018浙江卷-13]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大理石与醋酸反应:CO32-+2CH3COOH=2CH3COO-+H2O+CO2↑ B. 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制氯气的反应:MnO4-+4Cl-+8H+==Mn2++2Cl2↑+4H2O C. 漂白粉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气体:SO2+H2O+ClO-=SO42-+Cl-+2H+ D.氢氧化钠溶液与过量的碳酸氢钙溶液反应:OH-+Ca2++HCO3-==CaCO3↓+2H2O 【答案】D 【解析】大理石与醋酸反应,离子方程式为:CaCO3+2CH3COOH=Ca2++2CH3COO- +H2O+CO2↑,A错误;高锰酸钾与浓盐酸制氯气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MnO4-+10Cl - +16H+=2Mn2++5Cl2↑+8H2O,B错误;漂白粉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气体,离子方程 式为:SO2(少量)+H2O+3ClO-=SO42-+Cl-+2H ClO,C错误; D.氢氧化钠溶液与过量 的碳酸氢钙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为:OH-+Ca2++HCO3-=CaCO3↓+2H2O,D正确。 【考点】离子反应与离子方程式 3.[2018浙江卷-25]某绿色溶液中含有H+、Na+、Mg2+、Fe2+、Cu2+、SO42—、Cl—、CO32—和HCO3—离子中的若干种,取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已知Ag2SO4微溶于水,可溶于酸) ①向溶液中滴加Ba(OH)2溶液,过滤,得到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和绿色滤液B; ②取滤液B,先用HNO3酸化,再滴加0.001mol/L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溶液A中一定存在H+、SO42-和Cl— B.溶液A中不存在Mg 2+、CO32-和HCO3—,不能确定Na+的存在 C.第②步生成的白色沉淀中只有AgCl,没有Ag2CO3 D.溶液中存在Fe2+与Cu2+中的一种或两种,且可以用NaOH溶液判断 【答案】B

2010高考二轮复习化学教学案: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化学用语》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化学用语》〉 【专题要点】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化学用语是化学最基础的主干知识,是对物质及其变化的本质特征的反映。它们涉及的化学概念、物质的分类方法和它们相互转化的方式,是中学化学最基本的知识,也是学生从化学视觉观察和思考问题的必备知识,同时也是高考的重点内容。复习本考点是应深刻理解化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掌握不同概念间的区别和联系,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及物质间相互转化的方式和转化条件;要理解各个化学用语的的实际含义,掌握反应的条件与本质,正确、科学、规范的进行运用。本考点在高考中的题型主要以选择题为主,常常结合元素化合物来进行考查。从09年和08年高考考题来看高考题除了直接考查基本概念外,还考查以物质组成和分类的概念为出发点,以反映高新科技和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为切入点,逐步向环保、高科技、生产等方面渗透发展。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看出来元素、物质的组成与分类、化学用语,以成为高考的一个热点,而且融入其他专题进行考查。 【考纲要求】 1.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涵义,初步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注意其与同位素、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等的区别。 5.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6. 熟记并正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7. 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正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8. 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9. 掌握溶液、悬浊液、乳浊液、胶体的概念,区别及鉴别它们的方法; 10.掌握胶体的本质特征及性质; 【教法指引】 复习此专题时要做到―准确‖、―系统‖、―灵活‖,可以从三点入手: 1.以高考的热点、考点、难点为依据,合理设置复习内容和练习题,熟练掌握解题思路、注 重方法、技巧,不求面面俱到,但求在某些考点的深度和广度的挖掘上有所突破 2.加强区别相似概念的异同,理顺不同概念间的联系,进而形成连贯的知识系统。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分类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分类 1、单质:非惰性气体一般由两个原子组成: F2,O2,H2,Cl2 2、惰性气体:一般由一个原子组成:He,Ne,Ar,Kr,Xe 3、化合物:氢化物居多:H2S,HCl,H3P,HF,HBr,HI 二、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 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等气体。 三、初中化学敞口置于空气中质量改变的 (一)质量增加的 1、由于吸水而增加的:氢氧化钠固体,氯化钙,氯化镁,浓硫酸; 2、由于跟水反应而增加的:氧化钙、氧化钡、氧化钾、氧化钠,硫酸铜; 3、由于跟二氧化碳反应而增加的: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氢氧化钙;(二)质量减少的 1、由于挥发而减少的:浓盐酸,浓硝酸,酒精,汽油,浓氨水; 2、由于风化而减少的:碳酸钠晶体。 四、初中化学物质的检验 (一)、气体的检验 1、氧气:带火星的木条放入瓶中,若木条复燃,则是氧气.

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常用化学计量含

化学高考题分类目录 A 单元 常用化学计量 A1 阿伏伽德罗常数和物质的量 5. [2014·四川卷] 设N 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高温下,0.2 mol Fe 与足量水蒸气反应,生成的H 2分子数目为0.3 N A B .室温下,1 L pH =13的NaOH 溶液中,由水电离的OH -数目为0.1N A C .氢氧燃料电池正极消耗22.4 L(标准状况)气体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2N A D .5NH 4NO 3=====△2HNO 3+4N 2↑+9H 2O 反应中,生成28 g N 2时,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3.75N A 5.D [解析] 根据3Fe +4H 2O(g)=====高温Fe 3O 4+4H 2,则0.2 mol Fe 参与反应生成415 mol H 2 ,A 项错误;pH =13的NaOH 溶液中,溶液中c (OH -)=0.1 mol/L ,c (H +)=K W c (OH -) =10-13 mol/L ,则水电离出来c (OH -)=c (H +)=10 -13 mol/L ,B 项错误;氢氧燃料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 2 + 4H + + 4e -===2H 2O ,则1 mol O 2被消耗,电路中有4N A 的电子通过,C 项错误;根据化学方程式,-3价的氮元素升高到0价,失去3个电子。+5价的氮元素降低到0价,得到5个电子,即每生成4 mol 氮气,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5 mol ,则生成28 g N 2(即1 mol 氮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15 mol÷4=3.75 mol ,D 项正确。 7. [2014·全国卷] N A 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1 mol FeI 2与足量氯气反应时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 B .2 L 0.5 mol·L -1硫酸钾溶液中阴离子所带电荷数为N A C .1 mol Na 2O 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N A D .丙烯和环丙烷组成的42 g 混合气体中氢原子的个数为6N A 7.D [解析] 1 mol FeI 2与足量Cl 2反应时,Fe 2+被氧化为Fe 3+,I - 被氧化为I 2,转移电子3N A ,A 项错误;2 L0.5 mol·L -1的硫酸钾溶液中n (SO 2-4)=1 mol ,所带电荷数为2N A ,B 项错误;Na 2O 2由Na +和O 2-2(过氧根离子)构成,1 mol Na 2O 2中的离子总数为3N A ,C 项错误;丙烯和环丙烷为同分异构体,其分子式均为C 3H 6,最简式为CH 2,42 g 混合气中的氢原子个数为42 g 14 g·mol -1 ×2N A =6N A ,D 项正确。 27. [2014·安徽卷] LiPF 6是锂离子电池中广泛应用的电解质。某工厂用LiF 、PCl 5为原

高中化学 物质的分类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常见物质的分类 一、单质 按元素组成分为 1. 金属单质 K 钾、Ca 钙、Na 纳、Mg 镁、Al 铝、Zn 锌、Fe 铁、Sn 锡、Pb 铅、Cu 铜、Hg 汞、Ag 银、Pt 铂、Au 金 2. 非金属单质 氢气H 2、碳C 、氮气N 2、氧气O 2、臭氧O 3、氟气F 2、硅Si 、磷P 、硫S 、氯气Cl 2、液溴Br 2、碘I 2、氦气He 、氖气Ne 、氩气Ar 、 二、化合物 1. 有机化合物: 乙醇、甲烷、乙烷、乙烯、葡萄糖等 2. 无机化合物 三、氧化物 (1)按元素组成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1. 金属氧化物 氧化钠Na 2O 、过氧化钠Na 2O 2、氧化钙CaO 、氧化镁MgO 、氧化铝Al 2O 3、氧化锌ZnO 、氧化铁Fe 2O 3、氧化亚铁FeO 、四氧化三铁Fe 3O 4、氧化铜CuO 、氧化汞HgO 、七氧化二锰Mn 2O 7 2. 非金属氧化物 水H 2O ,过氧化氢H 2O 2、一氧化碳CO 、二氧化碳CO 2、一氧化氮NO 、五氧化二氮N 2O 5、二氧化硅SiO 2、五氧化二磷P 2O 5、二氧化硫SO 2、三氧化硫SO 3 (2)按照性质分为 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两性氧化物、过氧化物 1. 碱性氧化物 大部分的金属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但有特例:过氧化钠Na 2O 2为过氧化物、 氧化铝Al 2O 3为两性氧化物、七氧化二锰Mn 2O 7为酸性氧化物、四氧化三铁Fe 3O 4、 碱性氧化物有:氧化钠Na 2O 、氧化钙CaO 、氧化镁MgO 、氧化锌ZnO 、氧化铁Fe 2O 3、氧化亚铁FeO 、氧化铜CuO 、氧化汞HgO 、 碱性氧化物一定为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为碱性氧化物 2. 酸性氧化物 大部分的非金属氧化物为,但有特例:水H 2O ,一氧化碳CO 、一氧化氮NO 不是酸性氧化物,七氧化二锰Mn 2O 7虽然为金属氧化物但属于酸性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为酸性氧化物 3. 不成盐氧化物:——既不与酸反应也不与碱反应!如:一氧化碳CO 、一氧化氮NO ! 4. 两性氧化物:氧化铝Al 2O 3 5. 过氧化物:过氧化氢H 2O 2、过氧化钠Na 2O 2 四、酸 中学常见的酸:

2020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2020年高考化学试题分类汇编: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 平衡 〔2018天津卷〕6.以下各表述与示意图一致的是 A .图①表示25℃时,用0.1 mol·L -1盐酸滴定20 mL 0.1 mol·L -1 NaOH 溶液,溶液的pH 随加入酸体积的变化 B .图②中曲线表示反应2S O 2(g) + O 2(g) 2S O 3(g);ΔH < 0 正、逆反应的平稳 常数K 随温度的变化 C .图③表示10 mL 0.01 mol·L -1 K M n O 4 酸性溶液与过量的0.1 mol·L -1 H 2C 2O 4溶液混合时,n(Mn 2+) 随时刻的变化 D .图④中a 、b 曲线分不表示反应CH 2=CH 2 (g) + H 2(g)?? →C H 3C H 3(g);ΔH< 0使用和未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解析:酸碱中和在接近终点时,pH 会发生突变,曲线的斜率会专门大,故A 错;正逆反应的平稳常数互为倒数关系,故B 正确;反应是放热反应,且反应生成的Mn 2+ 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故反应速率越来越快,C 错;反应是放热反应,但图像描述是吸热反应,故D 错。 答案:B 命题立意:综合考查了有关图像咨询题,有酸碱中和滴定图像、正逆反应的平稳常数图像,反应速率图像和能量变化图像。 〔2018重庆卷〕10.()()()22COCl g CO g +Cl g ;0.H ??→?←?? > 当反应达到平稳时,以下措施:①升温 ②恒容通入惰性气体 ③增加CO 的浓度 ④减压 ⑤加催化剂 ⑥恒压通入惰性气体,能提高COCl 2转化率的是 A .①②④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③⑤⑥ 10.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化学平稳的移动。该反应为体积增大的吸热反应,因此升温顺减压均能够促使反应正向移动。恒压通入惰性气体,相当于减压。恒容通入惰性气体与加催化剂均对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