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钢学》考试复习参考资料--最新版

《炼钢学》考试复习参考资料--最新版
《炼钢学》考试复习参考资料--最新版

第一部分:填空题

1、耐火材料的“三高”技术是:高纯原料、高压成型、高温烧成,以得到高纯

度、高密度、高强度的高效碱性耐火材料。

2、炼钢用原材料主要包括:金属料、造渣材料、氧化剂、冷却剂等。其中金属

料有铁水、废钢、铁合金;造渣材料有石灰、萤石、生白云石、合成渣料、废粘土砖;氧化剂有氧气、铁矿石和氧化铁皮。

3、钢液的脱氧方法主要有:沉淀脱氧、钢、渣界面脱氧、真空下脱氧和扩散脱

氧。

4、钢中夹杂物按不同来源分为外来夹杂和内生夹杂。

5、钢液中杂质的氧化方式:直接氧化和间接氧化。

6、顶吹氧气转炉吹炼工程的操作制度:装料制度、供氧制度、造渣制度、温度

制度。

7、装料顺序一般是先加废钢,后兑铁水。目前国内外顶吹氧气转炉控制装入量

的制度有定量装入、定深装入和分阶段定量装入。

8、供氧制度中几个主要工艺参数是:氧气流量、供氧强度、氧压、喷枪高度。

9、氧枪操作主要的三种方式是恒枪变压、变压变枪、恒压变枪。

10、在造渣制度中,影响石灰溶解速度的因素有石灰本身的质量、铁水成分、炉

渣成分和供氧操作。

11、为保证钢水成分和减少温度损失,常采用红包出钢和挡渣出钢法,(用挡渣

球和挡渣帽)并在盛钢桶内投加小粒石灰或白云石稠化炉渣,防止回磷。12、多段炼钢少渣吹炼新工艺是将炼钢过程分为三个独立的氧化阶段,分设于炼

铁和连铸之间,其中,第一阶段是铁水脱硅,第二阶段是铁水脱磷(同时脱硫),第三阶段是在转炉少渣吹炼下进行脱碳和提温。

13、炉外处理的基本方法分为加热、真空、搅拌、渣洗、喷吹、喂丝。

14、顶底复合吹炼的三种类型为顶吹氧底吹惰性气体、顶底按比例复合吹氧、顶

吹氧底吹氧并喷熔剂。

15、炉渣的作用:脱除磷硫、向金属熔池传氧、减少炉衬侵蚀等。

16、控制吹炼终点的方法有拉碳法(一次拉碳法,高拉补吹)和增碳法。

17、工业中常用的铁水脱硫剂CaC2,Mg,CaO,Na2O。

18、石灰融化因素:石灰质量、炉渣成分、熔池温度、比渣量、熔池搅拌。18、电炉冶炼六个阶段(老三期):补炉,装料,熔化期,氧化期,还原期,出

钢,钢液的合金化,其中,熔化、氧化、还原期组成,俗称老三期。

19、补炉方法:补炉方法分为人工投补和机械喷补,根据选用材料的混合方式不

同,又分为干补、湿补和半干补三种。原则:快补,热补,薄补

20、布料经验:下致密、上疏松、中间高、四周低、炉门口无大料

21、熔化期任务:将块状的固体炉料快速熔化,并加热到氧化温度;提前造渣,

早期去磷,减少钢液吸气与挥发。

22、熔化期操作:合理供电,及时吹氧,提前造渣。

23、熔化期四个阶段及供电操作:点弧(低电压、较低电流)穿井(较大电压、

较大电流)主熔化(最高电压、最大电流供电)熔末升温(低电压、大电流)24、缩短熔化期的措施:1).减少停工时间,2).强化用氧,3).提高变压器输出功

率,4).废钢预热。

25、氧化期的主要任务及主要操作;继续脱磷到要求——脱磷;脱碳至规格下

限——脱碳;去除气、去夹杂——二去;提高钢液温度——升温。氧化期操作:造渣与脱磷,氧化与脱碳,气体与夹杂物的去除,氧化期的温度控制。

26、还原期主要任务:脱氧至要求——脱氧;脱硫至一定值——脱硫;调整

成分——合金化;调整温度——调温。其中:脱氧是核心,温度是条件,造渣是保证。

27、出钢方式:大口,深冲,渣、钢混出。

28、钢中碳氧化的三种方式:气态氧和钢中碳相互作用(1/2O2+[C]=CO)、渣中氧和碳相互作用((FeO)+[C]=[Fe]+CO)、钢中氧和钢中碳相互作用([O]+[C]=CO)29、氢气的危害是造成“白点(发纹)”,即是“氢脆”现象,氮气的危害是造成“蓝脆”,二者在高温下的溶解度小,即在“高温”下有利于二者排出。

30、炉外精炼的方法:提升脱气法(DH法)、真空循环脱气法(RH法)

31、石灰溶解时导致其不溶解的因素是:硅酸二钙层(C2S)的产生。

32、温度控制:是指吹炼过程熔池温度和终点钢水温度的控制。

第二部分:名词解释题

1、软吹:若喷头距离液面较远,则氧流对液面的冲击力较小,氧气射流穿入熔

池较浅,接触面积较大,这种情况称为“软吹”

2、硬吹:当喷头距液面较近,则氧流对液面的冲击力较大,氧气射流穿入熔池

较深,接触面积较小,这种情况称为“硬吹”

3、冶炼周期:相邻两炉钢之间的间隔时间(即从装入钢铁料至倒渣完毕的时间)。

4、双渣法:整个吹炼过程中需要倒出或扒出部分炉渣(约1/2~2/3),然后重新加

加料造渣。

5、单渣法:整个吹炼过程中不倒渣、不扒渣。

6、双渣留渣法:将双渣法操作的高碱度、高氧化铁、高温、流动性好的终渣留

一部分在炉内,然后在吹炼第一期结束是倒出,重新造渣。

7、铁水预处理:铁水兑入炼钢炉之前的处理,普通铁水预处理,铁水脱硫,脱

硅,脱磷。

8、炉渣返干:在冶炼工程中,由于渣中富有大量CO气泡以及渣中(FeO)被金

属液滴中的碳所还原,渣中的液态部分消失的现象,被称为炉渣“返干”。

9、余锰:吹炼终了时,钢中的锰含量也称余锰或残锰。

10、回磷:是在冶炼过程中如果炉温过高,碱度和过低,造成成品钢中的[%P]

比冶炼终了时钢水中高的现象叫“回磷”。其反应:4(CaO)+5(FeO)+2[P]=(4CaO.P2O5)+5[Fe],出钢后钢中的回磷一般为0.01~0.02%。

避免回磷的措施:挡渣出钢,尽量避免下渣;适当提高脱氧前的炉渣碱度;

出钢后向钢包渣面加一定量石灰,增加炉渣碱度;尽可能采取钢包脱氧,而不采取炉内脱氧;加入钢包改质剂。

11、炉容比:转炉腔内的自由空间的容积与金属装入量之比。

12、熔渣的氧化性:指在一定温度下,单位时间内熔渣向钢液供氧的数量,也称

熔渣的氧化能力,是熔渣的一个重要性质,决定了脱磷、脱碳,以及去除夹杂物等。

13、转炉热效率:指加热钢水的物理热和炉渣的物理热占总热量的百分率。

14、终点控制:主要指终点温度和成分的控制,终点的控制实质是脱碳和温度的

控制。

吹炼到终点的具体条件:(1)钢中的碳达到所炼钢种要求的范围,(2)钢中S、P低于规定下限要求一定范围,(3)出钢温度保证能顺利经行精炼和浇铸,(4)达到钢种要求控制的氧含量。

15、脱氧:向钢液加入某些脱氧元素,脱除其中多余氧的操作。

16、合金化:加入一种或几种合金元素,使其在钢中的含量达到钢种规格要求的

操作。

17、喷溅:通常把随炉气携走、从炉口溢出或喷出炉渣的金属的现象。

防止喷溅的基本措施:控制好的熔池温度,前期不过低,中、后期不过高。

18、溅渣保护机制:(1)对镁碳砖表面脱碳层的固化作用(2)减轻了炉渣对衬

砖面的直接冲刷侵蚀(3)抑制了镁碳砖表面层的氧化,防止炉衬砖基体收到严重的侵蚀(4)新溅渣层有效地保护了炉衬—溅渣层的结合界面

19、蚀损形式:1炉渣和钢水对溅渣层的机械冲刷2 溅渣层的高温熔化脱落3 炉

渣对溅渣层的化学侵蚀

20、溅渣护炉的基本原理:利用高速氮气射流冲击熔渣液面,将MgO饱和的高

碱度炉渣喷溅涂敷在炉衬表面,形成一层具有一定耐火度的溅渣层。

21、负能炼钢:转炉工序能耗计算中消耗能量小于回收能量时,称为负能炼钢。

22、扩散脱氧:是一种只在冶炼纯铁,或在实验室条件下的一种借助炉渣中氧化、铁减少而使钢中[O]减少的脱氧方法。

23、沉淀脱氧:指向钢液中加入对氧的亲和力比铁大的元素,夺取溶解在钢液中的氧,并生成不溶于钢液中的氧化物或复合氧化物而排至炉渣中的脱氧方法。(直接向钢液中加入块状的硅铁、硅锰铝、硅钙、铝等脱氧剂叫做沉淀脱氧)

24、钢渣界面脱氧:在钢渣界面进行,渣中不稳定氧化物及钢液中溶解的氧和钢液中的脱氧元素反应,其脱氧产物向炉渣中溶解。

25、真空脱氧:利用真空条件下碳的高脱氧能力和金属氧化物的蒸汽压比金属的蒸汽压高的特点进行脱氧的方法。

26、熔渣的碱度:指熔渣中碱性成分量的总和与酸性成分量的总和之比。

27、保护渣的作用:1、隔热保温,防止钢液通过氧化;2、吸收钢液表面的非金属夹杂物;3、改善钢锭也模壁之间的传热条件,减少钢锭凝固过程中产生的热应力,有利于减少钢锭裂纹;

第三部分:简答题

1、简述转炉炼钢对铁水成分和温度的要求。

答:转炉炼钢要求铁水的温度>1200~1300°C,小转炉控制的温度偏高些。

对铁水中元素的要求:[Si]是发热元素,转炉用吹氧法冶炼时硅在0.5~0.8%之间为宜;[Mn]是发热元素,一般要求在0.2%左右;[P]是高炉中不能去除的元素,在转炉中要求其尽量有稳定的含[P]成分,以稳定转炉的吹炼制度;[S]在氧化渣下脱硫并不太多,且是钢中有害元素,转炉炼钢要求能将铁水中硫脱至[S]<0.02%,对大于0.02%的钢水应采用炉外脱硫操作。

2、简述炼钢的基本任务。

答:炼钢的基本任务是脱碳、脱磷、脱硫、脱氧,去除有害气体和非金属夹

杂物,调整温度和成分、浇注成合格的钢锭。归纳为:“四脱”(碳、氧、磷和硫),“二去”(去气和去夹杂),“二调整”(成分和温度),一浇注。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为:供氧,造渣,升温,加脱氧剂和合金化操作。浇注原则:高温慢注、低温快注。

3、在碱性渣操作中,为什么会有“余锰”,它的存在有哪些好处?

答:由于[Mn]的氧化是放热反应,故温度T低有利于[Mn]的氧化,但是在碱性操作中[Mn]与[Si]不同,由于碱性渣中大部分(MnO)呈自由状态存在,[Mn]不可能完全被氧化,因此冶炼末期会出现“余锰”。

“余锰”的好处:(1)防止钢水过氧化,或避免钢水中含有过多过剩O,提高脱氧合金收得率,降低钢中氧化物夹杂;(2)可作为钢液温度高低的标志,炉温高有利于(MnO)还原;(3)能确定脱氧后钢水的含Mn达到所炼钢种规格,并节约锰铁合金的用量。

4、简述钢种常见杂质元素对钢性能的影响。

答:⑴、钢中硫:S对钢的性能会造成不良影响,钢中S含量高,会使钢中的热加工性能变化,即造成“热脆”,S还会明显降低钢的焊接性能,引起高温龟裂,并在焊缝中产生气孔和疏松,从而降低焊缝强度,S还是连铸中恶化铸坯最严重的元素。钢中[S]超过0.06%时,会显著恶化钢的耐磨耐蚀性能。

⑵、钢中磷:P是降低钢的表面张力的元素,随着钢中[P]含量的增加,

钢液的表面张力显著降低,从而降低钢的抗裂性能。P是仅次于S在钢的连铸坯中偏析度高的元素,而且在铁固溶体中扩散速度小,偏析难以消除。

⑶、钢中氧:钢中[O]高,会产生皮下气泡、疏松等缺陷,并加剧S的热

脆现象。在钢的凝固过程中,O将会以氧化物的形式大量析出,形成三次夹杂物,降低钢的塑性、冲击韧性等加工性能。

⑷、钢中氮:N是使钢产生“老化”、“实效”和“蓝脆”的元素,使钢

的冲击韧性降低,焊接性能变坏。与此同时,[N]还是表面活性物质,因此降低了钢液的表面张力,使[N]容易析集在晶界,降低了钢的抗热裂纹的性能。

⑸、钢中氢:钢中H可使钢产生白点(发裂)、疏松和气泡,使钢变脆,

即“氢脆”现象。

5、什么叫“回磷”,为什么会产生“回磷”现象,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在工

业上如何抑制?

答:“回磷”是指在冶炼过程中如果炉温过高,碱度和∑(FeO)过低,造成成品钢中的[%P]比冶炼终了时钢水中高的现象。“回磷”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①、在冶炼终了时加入脱氧剂脱氧,导致“回磷”;②、脱氧剂本身会欢迎磷

酸钙;③、脱氧剂可能会带入部分的磷;④、碱度和降低,即渣的氧化性降低。为了抑制“回磷”,在生产中常用的方法是在出钢前向炉内加入石灰使终渣变稠,以防止出钢时下渣,或采用碱性包衬等方法。

6、转炉炼钢吹炼过程中元素的氧化规律是什么?

答:⑴、硅的氧化规律:在吹炼初期,Si与O的亲和力较大,初期温度较低,在较短时间内Si基本氧化。随吹炼进行,石灰溶解,2FeO.SiO2转变为更稳定的2CaO.SiO2。

⑵、锰的氧化规律:锰的氧化速度没有硅快,随着反应的进行,有余锰的产

生,其反应可表示为:[Mn]+[O]=(MnO) 熔池内反应;

[Mn]+[O2]=(MnO) 氧气直接氧化反应

[Mn]+(FeO)=(MnO)+[Fe] 界面反应

(MnO.SiO2)+2(CaO)=(2CaO.SiO2

(MnO)+[C]=[Mn]+{CO}

(MnO)+[Fe]=(FeO)+[Mn]

⑶、碳的氧化规律:吹炼前期,熔池温度T低于含

量高,与[O]的亲和力均大于[C]-[O]亲和力,较高。但化渣、脱碳消耗时,(FeO)较少,碳的氧化不剧烈;吹炼中期,T>1500,[Si]、[Mn]含量减少,[P]-[O]亲和力小于[C]-[O],碳氧化消耗较多的(FeO),熔渣中∑(FeO)有所下降,熔池搅拌强烈,使脱碳反应激烈进行;吹炼后期,T继续升高至超过1600,[C]含量随着中期脱碳反应的进行而降低,渣中降低,从而脱碳反应速率逐渐降低。

⑷、磷的氧化规律:根据脱磷的有利条件—低温度、高炉渣碱度、高∑(FeO)、

增加渣量,增加[P]的活度系数。反应前期,温度低,∑(FeO)升高,不利条件是R较低,中期,温度上升,∑(FeO)下降,C-O反应加剧,这两个时期有利于[P]氧化脱除。而反应后,随着温度的进一步升高,会出现“回磷”。

⑸、硫的氧化规律:根据脱硫的有利条件-高温度、高碱度、低∑(FeO)、增

加渣量。吹炼前期,由于熔池T低,R低,∑(FeO)较高,渣的流动性较差,因此,脱硫速度很慢;吹炼中期,熔池T逐渐上升,∑(FeO)降低,R因大量石灰熔化而增加,熔池乳化效果好,是脱硫的最好时期;吹炼后期,熔池温度已升至出钢温度,∑(FeO)开始回升,R增加,熔池搅拌较中期差,因此脱硫速度稍低于中期。

7、转炉炼钢吹炼过程中熔渣中(FeO)含量有什么变化规律,它的来源与消耗

与什么因素有关?

答:转炉炼钢吹炼过程中熔渣中(FeO)含量的变化规律为:吹炼前期,由于原料带入一定量的FeO,所以前期熔渣中的∑(FeO)较高,而在吹炼中期,由于脱碳、脱磷、脱硫等一系列反应的进行,引起熔渣中∑(FeO)有所降低,吹炼后期,钢中[C]含量已被脱至较低水平,而转炉的吹氧仍在继续,所以后期熔渣中∑(FeO)又有所回升。

熔渣中∑(FeO)取决于来源和消耗两个方面,(FeO)的来源主要与枪位和加矿量有关,消耗主要与脱碳速度有关:

枪位:枪位低时,高压氧气流冲击熔池,熔池搅拌剧烈,渣中金属液滴升高,形成渣、金属乳浊液,脱碳速度加快,消耗渣中(FeO)。

加矿量:渣料中加矿石多,(FeO)含量增加。

脱碳速度:ν

高,(FeO)降低。

脱碳

8、枪位调节与铁水温度、成分、渣的成分、供氧压力和炉料装入量等的关系是

什么?

偏低,应先压枪提温,后提枪化渣,以防止渣中(FeO)答:铁水温度:若T

集聚发生引发大量喷溅,即采用低-高-低枪位操作。

铁水成分:铁水中[Si]、[P]含量高时,若采用双渣操作,可先低枪位脱硅、磷,倒掉酸性渣;若采用单渣操作,由于石灰加入量大,应较高枪位化渣,铁水中含[Mn]高时,有利于化渣,枪位可适当低些。

炉内留渣:采用双渣留渣法时,由于渣中(FeO)升高,有利于石灰熔化,因此,吹炼前期枪位适当低些,以防渣中(FeO)过高而引发泡沫喷溅。

供氧压力:高氧压与低枪位同时。

装入量变化:炉内超装时,熔池液面高,枪位应相应提高。

9、简要叙述造渣过程,以及各时期对造渣的要求。

答:造渣过程:吹炼前期,炉渣主要来自铁水中[Si]、[Mn]、[Fe]的氧化产物,加入炉内的石灰块,由于温度降低,表面形成冷凝外壳,造成熔化滞止期。

由于发生[Si]、[Mn]、[Fe]的氧化反应,炉内温度逐渐升高,促进石灰熔化,炉渣碱度逐渐上升。

各时期对造渣的要求:

吹炼初期,要保持炉渣有较高的氧化性,∑(FeO)稳定在25~30%,以促进石灰熔化,迅速提高碱度,尽量提高前期脱磷、硫率和避免酸性渣侵蚀炉衬。

吹炼中期,炉渣的氧化性不得过低,∑(FeO)保持在10~16%,避免炉渣“返干”。

吹炼后期,要保证脱磷、硫所需要的炉渣高碱度,同时控制好终渣氧化性,避免终渣氧化性过强或过弱。

10、影响石灰溶解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石灰的溶解速度?

答:影响石灰溶解速度因素有石灰本身质量、铁水成分、炉渣成分和供氧操作。

冶炼初期石灰表面C

2

S层的生成是石灰溶解缓慢的重要原因。因此,为了

加速石灰溶解过程,必须设法破坏并去除C

2

S壳层,其方法之一是加入能够

急剧降低C

2S熔点的组元,如萤石、铝矾土、矿石、氧化铁皮等溶剂,使C

2

S

的形态发生改变,形成分散的聚集体状态直至解体。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所能允许的最小石灰块度、实行石灰预热和加入活性石灰等方法。在吹炼过程中,加入氧化铁皮、铁矿石等,对保持渣中合理的氧化铁含量,以加速石灰的溶解也有较好的效果。由于在吹炼中期,炉渣返干是石灰溶解缓慢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所以防止吹炼中期炉渣返干也可以提高石灰溶解速度。此外,提高熔池温度和加强熔池的搅拌均可加速石灰熔化的传质过程,加速渣壳和C

2

S的溶解,有利于石灰块的迅速熔化。

11、什么叫泡沫渣,影响渣泡沫化的因素是什么,如何控制泡沫渣的产生?

答:泡沫渣是指在吹炼过程中,在氧射流与熔池的相互作用下,形成了气-熔渣-金属液密切混合的三相乳化液,分散在炉渣中的小气泡的总体积往往超过炉渣本身体积的十倍之多的现象。

影响渣泡沫化的因素主要有:①进入渣中气体的量,这是熔渣泡沫化的外部条件,单位时间内进入炉渣的气体越多,炉渣的泡沫化程度越高,例如吹炼中期脱碳速度快,产生气体量大,容易出现炉渣严重泡沫化现象。②气体在渣中停留的时间,这是熔渣泡沫化的内部条件,它取决于熔渣的粘度和表面张力。炉渣的表面张力愈小,其表面积就愈易增大即小气泡愈易进入而使之发泡;增大炉渣的粘度,将增加气泡合并长大及从渣中逸出的阻力,渣中气泡的稳定性增加。

泡沫渣的控制:转炉吹炼的初期和末期,因脱碳速度小而炉渣的泡末化程度较低,因而控制的重点是防止吹炼中期出现严重的泡沫化现象。通常是

因枪位过高,炉内的碳氧反应被抑制,渣中聚集的(FeO)越来越多(内部条件具备),温度一旦上来便会发生激烈的碳氧反应,过量的CO气体充入炉渣(外部条件具备),使渣面上涨并从炉口溢出或喷出,形成所谓的喷溅。为此,生产中应是在满足化渣的条件下尽量低些,切忌化渣枪位过高和较高枪位下长时间化渣,以免渣中(FeO)过高。出钢前压枪降低渣中的(FeO),破坏泡沫渣,以减少金属损失。

12、常用冷却剂有哪些,什么叫冷却效应,实际生产过程如何实现温度的终点控制?

答:顶吹氧气转炉炼钢通常使用的冷却剂有废钢、铁矿石、氧化铁皮。

冷却剂的冷却效应是指为加热每千克冷却剂到一定的温度消耗物理热和冷却剂发生化学反应消耗的化学热之和。

实际生产过程实现温度的终点控制为:接近终点(据耗氧量及吹氧时间判断)时,停吹测温,并进行相应调整:若温高,加石灰降之:温低,加Fe-Si 并点吹提之。

13、碳的终点控制有哪些方法,各有何特点,简要描述。

答:终点碳的控制方法有两种,即拉碳法和增碳法。

1)拉碳法

控制方式:在实际生产中拉碳法又分为一次拉碳和高拉补吹两种控制方式。

转炉吹炼中将钢液的含碳量脱至出钢要求时停止吹氧的控制方式称为一次拉碳法。

冶炼中高碳钢时,将钢液的含碳量脱至高于出钢要求0.2~0.4%时停吹,取样、测温后,再按分析结果进行适当补吹的控制方式称为高拉补吹法。

主要优点:

(1)终渣的(∑FeO)含量较低,金属收得率高,且有利于延长炉衬寿命;

(2)终点钢液的含氧低,脱氧剂用量少,而且钢中的非金属夹杂物少;

(3)冶炼时间短,氧气消耗少

2)增碳法

吹炼平均含碳量大于0.08%的钢种时,一律将钢液的碳脱至0.05%~0.06%时停吹,出钢时包内增碳至钢种规格要求的操作方法叫做增碳法。

主要优点:

(1)终点容易命中,省去了拉碳法终点前倒炉取样及校正成分和温度的补吹时间,因而生产率较高;

(2)终渣的(∑FeO)含量高,渣子化得好,去磷率高,而且有利于减轻喷溅和提高供氧强度;

(3)热量收入多,可以增加废钢的用量。

(4)操作稳定,易于实现自动控制。

采用拉碳法的关键在于,吹炼过程中及时、准确地判断或测定熔池的温度和含碳量努力提高一次命中率。而采用增碳法时,则应寻求含硫低、灰分少和干燥的增碳剂。

14、终点判断是什么,如何实现?

答:终点判断就是在吹炼终了时,对钢水的温度和碳含量做出判断,看是否符合出钢要求。

1)碳含量的判断

常用的判断仪器是热电偶结晶定碳仪,其特点是简单、准确,但速度慢。有前途的是红外、光谱等快速分析仪。生产中多凭经验对钢液含碳量进行判断,常用的方法有看火花、看火焰、看供氧时间和耗氧量。

(1)看火花:吹炼中会从炉口溅出金属液滴,遇空气被氧化而爆裂形成火花并分叉,火花分叉越多,金属含碳越高,当[C]小于0.1%时,爆裂的碳火花几乎不分叉,形成的是小火星。

(2)看火焰:金属含碳量较高时,碳氧反应激烈,炉口的火焰白亮、有力,长且浓密;当含碳量降到0.2%左右时,炉口的火焰稀薄且收缩、发软、打晃。

(3)看供氧时间和耗氧量:生产条件变化不大时,每炉钢的供氧时间和耗氧量也不会有太大的出入,因此,当吹氧时间及耗氧量与上炉接近时,本炉钢也基本到达终点。

2)温度的判断

目前常用插入式热电偶测定钢液的温度,生产中还可以借倒炉的机会观察炉内情况凭经验进行判断。

若炉膛白亮、渣面上有火焰和气泡冒出,泡沫渣向外涌动,表明炉温较高;反之,若渣面暗红,没有火焰冒出,则炉温较低。

16、简要叙述少渣吹炼工艺的特点。

答:少渣吹炼工艺:分设于炼铁和连铸之间,第一阶段是铁水脱硅;第二阶段是铁水脱磷(同时脱硫)第三阶段是在转炉少渣吹炼下进行脱碳和提温。

其特点:1、还原性功能,吹入的锰矿精,可利用渣少,∑(FeO)低,熔池较高的特点,是(MnO)直接还原,回收锰矿中的Mn,从而提高钢液中的锰含量 2、钢中的氢含量明显减少,由于散装料及铁锰消耗量减少,少渣精炼是钢水和炉渣的含量明显降低,3、铁损明显减少,由于渣量减少,渣带走的铁损明显减少。

17、分析脱磷和脱硫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条件

脱硫反应:(CaO)+[S]=(CaS)+[O] ΔH>0;(MgO)+[S]=(MgS)+[O] Δ

H>0;(MnO)+[S]=(MnS)+[O] ΔH>0;钢渣间脱硫是吸热反应,脱硫的碱度较

高,炉渣呈弱还原性,有良好的流动性,(CaO)含量高有利于脱硫,(FeO)含量高不利于脱硫,但一定量的(FeO)可助熔化渣。温度高有利于脱硫反应的进行,搅拌熔池增大钢渣界面积以加速脱硫。

脱磷反应:2[P]+5(FeO)+3(CaO)=3CaO*P2O5 + 5[Fe] ΔH<0;

2[P]+5(FeO)+4(CaO)=4CaO*P2O5 + 5[Fe] ΔH<0;

钢渣界面的脱磷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有利于脱磷,脱磷炉渣为氧化性炉渣,在相同的氧化条件下,碱度越高,脱磷能力越强,碱性CaO、MgO都能和酸性P2O5结合,从而降低渣中的γP2O5系数。高(FeO)含量会促进脱磷,使Lp增大,(FeO)升高,表面的氧化性能力强,钢渣具有高的氧化性,能促进脱磷的顺利进行。良好的流动性熔渣,充分的熔池搅拌有利于增大脱磷的界面,有利于脱磷,脱磷反应为放热反应,为保证一定的反应速度,应保持适当的温度。大渣量有利于脱磷量的增大。所以多次扒渣操作队脱磷有利。

18、炼钢脱碳的好处及脱碳的限制性环节:

作用:(1)促进熔池成分和温度均匀(2)加大钢—渣界面,提高了化学反应速度(3)有利于非金属夹杂物的上浮和有害气体的排出,降低了钢中气体含

量和夹杂物数量(4)脱碳反应与炼钢中其他反应有着密切的联系(5)有利于熔渣的形成(6)放热升温

限制性环节:(1)反应物C和O向反应区扩散(2)碳和氧在反应区进行化学反应(3)反应后产物的排出—CO或CO+CO(4)混合物的逸出

19、石灰的作用、要求、活性石灰

作用:主要用于造渣、脱P、脱S,用量比较大;能减少石灰、萤石消耗量和转炉渣量,有利于提高脱S,脱P效果,减少转炉热损失和对炉衬的侵蚀。

要求:石灰CaO含量高,SiO2和S含量低;生过烧率低,活性高;块度适中;保持清洁、干燥和新鲜;粒度要求:转炉 20-50mm,电炉 20-60mm。

活性石灰:通常把在1050-1150℃温度下焙烧的具有高反应能力的体积密度小,气孔率高,比表面积大,晶粒细小的优质石灰叫活性石灰,也称软性石灰。

20、萤石作用;白云石作用;合成造渣剂:

萤石(CaF2)作用:助熔作用——加速石灰溶解,迅速改善炉渣流动性。但大量使用萤石增加喷。

白云石(CaCO3.MgCO3)作用:转炉中代替部分石灰造渣→减轻炉渣对炉衬的侵蚀,提高炉衬寿命。

溅渣护炉操作中调整渣中的MgO含量。

合成造渣剂:是用石灰加入适量的氧化铁皮、萤石、氧化锰或其他氧化物等熔剂,在低温下预制成型。

21、熔渣的作用、来源、分类与特点、组成

1). 熔渣的作用:控制钢液的氧化还原反应;脱除杂质(S、P),吸收夹杂物;防止钢液的吸气;防止钢液的散热;稳定电弧燃烧(对EAF和LF);防止钢液的二次氧化(钢包/中包覆盖剂、结晶器保护渣);炉渣是电阻发热体(对电渣重熔)。

熔渣的不利作用:钢液混渣,降低钢质;侵蚀耐火材料,降低炉衬寿命;夹带金属及金属氧化物,降低了金属的回收率。

2). 熔渣的来源:加入的造渣材料,如石灰、石灰石、萤石、硅石、铁矾土及火砖块。氧化产物,Si、Mn、P、Fe等元素的氧化产物。被侵蚀的炉衬等耐火材料。

3). 熔渣的分类、特点及组成

熔渣分为碱性氧化渣、碱性还原渣(白渣)

特点:碱性氧化渣:[C],[Si],[Mn]迅速氧化;能较好脱P;能脱去50%的S;钢水中[O]较高。

碱性还原渣(白渣):脱S能力强;脱氧能力强;钢水易增碳;钢水易回磷;钢水中[H]增加;钢水中[N]增加。

22、挡渣出钢的目的和方法(挡渣帽、挡渣球):

目的:减少出钢时的下渣量,提高合金元素的收得率、防止钢液回磷。

方法:目前有挡渣球、挡渣帽、挡渣塞、U型虹吸出钢口、气动挡渣等多种方式,国内使用最多的是挡渣帽

23、补炉的主要部位:

炉壁渣线:受到高温电弧的辐射,渣、钢的化学侵蚀与机械冲刷,以及吹氧操作等损坏严重;

渣线热点区:尤其2#热点区还受到电弧功率大、偏弧等影响侵蚀严重,该点的损坏程度常常成为换炉的依据;

出钢口附近:因受渣钢的冲刷也极易减薄;

炉门两侧:常受急冷急热的作用、流渣的冲刷及操作与工具的碰撞等损坏也比较严重。

24.熔渣理论

离子理论:(1)、研究表面熔融炉渣的导电性虽然不如金属,但与典型的离子导体的导电性相近,而且温度系数是正的。(2)、熔融炉渣能够电解。(3)、一般认为金属元素能失去电子而形成简单的阳离子,如:亚铁离子,锰离子,镁离子,钙离子等,非金属元素能吸收外来的电子而形成简单阴离子,如:阳离子,硫离子,氢氧根离子,氟离子等。

分子理论:(1)、液体熔渣是有各种各样的分子所组成,这种分子可能是简单的,也可能是复杂的。(2)、各种简单的与复杂的分子之间相互作用并处于动态平衡状态。(3)、只有自由的氧化物才有反应能力。(4)、液体熔渣是一种理想溶液,因此,钢—渣间反应可以应用理想溶液的各种规律。

分子与离子共存理论: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氧化物具有离子键结构,当熔化时分解为钠离子、钙离子、镁离子等阳离子和氧离子阴离子;酸性氧化物二氧化硅、五氧化二磷等共价键结构占优势,而复杂的化合物(硅酸盐)具有混合键结构,因此,实际熔渣应为“分子离子”共存。

植物营养学试题及答案

植物营养学试题(1) 一、填空:(每题1分,计20分) 1、目前国内研制得二大类缓效氮肥就是(合成有机氮肥 )与(包膜氮肥 )。 2、玉米白芽症就是缺乏元素(锌 )。 3、需硫元素较多得作物主要有(十字花科 )科与(百合科 )科。 4、尿素最适宜作叶面喷肥,因为尿素具有(分子小易透过膜),(中性有机分子不损伤叶片),(湿润叶片时间长 )等优点。 5、具有调节原生质胶体水合度得主要营养元素就是(钙 )与(钾 )。 6、磷肥按其溶解状况可分为(水溶性),(弱酸溶性),(难溶性)。 7、在堆肥过程中,初期要创造较为(好气 )得条件,为(升温 )并(分解 ),后期要创造较为(厌 气 )得条件,利于(保肥 )与(腐殖质形成 )。 8、新开垦得沼泽土最易缺乏得元素就是(铜 )。 二、选择(每空1分,计10分) 1、下列哪种元素对水稻有特殊作用( B ) A、钠 B、硅 C、钛 D、钴 2、下列哪种肥料就是生理酸性肥料( C ) A、尿素 B、硝酸钠 C、硫铵 D、硝铵 3、水稻移栽后返青慢,出现僵苗就是缺少元素( A ) A、硫 B、氮 C、钙 D、锰 4、在哪种pH 条件下,土壤磷不易被固定( A ) A、6、0-6、5 B、7、5-8、0 C、<5、0 D、>8、0 5、施用哪种氮肥最易引起土壤板结( C ) A、尿素 B、碳铵 C、氯化铵 D、硝铵 6、小麦不稔症(不结粒)就是缺少元素( A ) A、硼 B、锌 C、铁 D、钼 7、作物幼叶粘化,弯曲就是缺少哪种元素( A ) A、钙 B、钾 C、硫 D、镁 8、下列哪种肥料就是生理碱性肥料( B ) A、尿素 B、硝酸钠 C、硫铵 D、硝铵 9、秋季秸秆还田配合施用哪种氮肥效果最佳( D ) A、硫铵 B、尿素 C、硝铵 D、石灰氮 10、甜菜心腐病就是缺乏元素( B ) A、镁 B、硼 C、铁 D、钠 三、解释概念:(每题3分,计24分) 1、晶格固定态铵;被2:1型粘土矿物晶格所固定得矿化铵与施入得铵 2、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某种养分缺少或过多时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最大得时期 3、最小养分律;作物产量受土壤中数量最少得养分控制 4、鳌合态微量元素肥料;将鳌合剂与微量元素鳌合后所制成得微量元素肥料 5、混成复合肥;几种单质肥料机械混合而成得复合肥料 6、离子间得拮抗作用;在溶液中一种养分得存在抑制另一种养分得吸收 7、磷得等温吸附曲线;土壤固相表面吸附得磷与其接触得液相磷,在恒温条件下达到平衡时所存在得磷浓度间得关系曲线

药代动力学考试复习资料

08级药代动期末考参考资料 名词解释 1.清除率CL:单位时间,从体内消除的药 物表观分布容积数,总清除率CL等于总 消除速率dx/dt对全血或血浆药物浓度c 的比值,也就是说消除速率dx/dt=cl*c。 2.稳态坪浓度:为达到稳态后给药间期τ 内AUC与τ的比值。c=AUC/τ,该公式 的实质:对稳态各个时间点的浓度的时 间长度权重平均。 3.代谢分数:fm,代谢物给药后代谢物的 AUC和等mol的原型药物给药后代谢物 的AUC的比值。 4.负荷剂量(Loading Dose):凡首次给药 剂量即可使血药浓度达到稳态的剂量。 5.非线性药物动力学:药物动力学参数随 剂量(或体内药物浓度)而变化,如半 衰期与剂量有关,这类消除过程叫非线 性动力学过程,也叫剂量依赖性动力学 过程。 6.非线性消除: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和消除 速率常数呈现为剂量或浓度依赖性,此 时药物的消除呈现非一级过程,一些药 动学参数如T1/2,CL,不再为常数,AUC、 Cmax等也不再与剂量成正比变化。 7.清洗期(必考):交叉实验设计中两个周 期的间隔称为清洗期,至少间隔药物的 7~9个清除半衰期。如果清洗期不够长,第一轮服药在血液中的残留对第二轮产 生干扰。存在不等性残留效应,第二轮 数据就无效了。 8.后遗效应(必考):在生物等效性试验交 叉设计中,由于清洗期不够长,第一轮 服药在血液中的残留对第二轮产生的干 扰称为后遗效应。 9.物料平衡:指药物进入体内后的总量与 从尿液、粪便中收集到的原型药及代谢 物等的总量是相等的。 10.药物转运体:存在与细胞膜上的能将药 物向细胞外排的一类功能性蛋白质或者 多肽。 11.介质效应:由于样品中存在干扰物质, 对响应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影响。12.MAT:mean absorption time即平均吸收 时间。公式为MAT=MRT oral – MRT iv 13.波动系数:FD,研究缓控释剂得到稳态 时的波动情况, av / c- c ss min ss max C FD) ( 14.平衡透析法:测定药物蛋白结合率的一 种方法,该方法是以半透膜将血浆与缓冲液隔开,将药物加入缓冲液中,待药物扩散达到平衡后测定半透膜两侧的药物浓度,并计算出药物的蛋白结合率。 15.超过滤法:用适当孔径的滤膜,采用加 压或离心的方法将游离药物和血浆分开,通过测定血浆和滤液浓度来计算药物的血浆蛋白结合率。 16.药物的生物转化:药物的代谢,也称为 药物的生物转化,是药物从体内消除的主要方式之一。药物进入体内后部分药物在体内各种代谢酶的作用下进行生物转化,再以原型和代谢物的形式随粪便和尿液排出体外。 17.首过效应:口服给药,药物在到达体循 环之前,经肠道、肠壁和肝脏的代谢分解,使进入体内的相对药量降低。18.多药耐药(MDR):最早在肿瘤细胞中发 现。对药物敏感的肿瘤细胞长期用一种抗肿瘤药物处理后,该细胞对药物敏感性降低,产生耐药性,同时对其他结构类型的抗肿瘤药物敏感性也降低。19.表观分布容积Vd:Vd=x/c,药物在体内 达到动态平衡时,按血药浓度计算,药物分布在体内时所占的体积。3-5L即主要分布于血液并与血浆蛋白大量结合。 10-20L即主要分布于血浆和细胞外液,40L分布于细胞内外液,大于100L指示有特定分布组织。 20.消除速率常数k:药物从体内消除的一 级速率常数。 21.消除半衰期t1/2: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 需的时间。都反映药物从体内消除的速率常数。一级:T1/2=0.693/k 22.稳态水平分数:fss,药物浓度达到稳态 水平的某一分数。 23.积累系数R:经过重复多次给药后,药 物在体内有积蓄的现象,其积累程度用

《营养学基础》课程期末测试题

《营养学基础》课程期末测试题 1、简述蛋白质、脂肪及糖类的营养作用及其在人体内的消化特点。(30分)答:蛋白质 营养作用:蛋白质在体内具有及其重要的功能,其他营养素都不能它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具体有以下几点: 1)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酶;肌肉的收缩与运动:肌动蛋白、肌球蛋白;运输:Hb、脂蛋白;激素和神经递质;抗体;维持酸碱平衡,细 胞内外体液平衡和正常的渗透压,遗传信息的传递及调控等。)2)构建机体和修复组织。 3)构成体内重要的化合物:酶、激素、抗体、补体、血红蛋白。 4)供给能量:能值23.64KJ/g。人体每天所需能量大约10%—15%由蛋白质提供。(成年人10%—12%,儿童青少年12%—14%) 在人体内的消化特点: 1)、胃:胃酸是蛋白质变性,激活蛋白酶分解蛋白质。 2)、小肠:蛋白质被胰蛋白酶、糜蛋白酶分解为氨基酸、二肽、三肽,被小 肠粘膜细胞吸收。 3)、小肠粘膜细胞:二肽、三肽被肽酶分解为氨基酸,入肝门静脉至肝脏。脂肪 营养作用:1)、功能:甘油三酯是体内的主要的能力贮备,也是重要的供能营养素。大部分肌肉组织主要是通过氧化脂肪酸而获得能量,对蛋白 质也有节约作用。 2)、结构:膜脂质、鞘磷酸等。 3)、提供EFA和脂溶性维生素。 4)、其它:隔热保温;缓冲震荡,保护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延缓胃排空,增加饱腹感;改善食物的感观形状性状等。 在人体内的消化特点: 脂肪的分解,主要是靠胰液与胆汁,也是由小肠壁吸收。食物中的油脂进入小肠后,由于小肠的不停蠕动,将它与胆汁反复搅拌,互相掺合成微细的脂肪小滴,然后由胰液中的消化脂肪酶将脂肪分解,然后由小肠壁吸收。有些脂肪溶解在胆汁中,构成混合微团,这些微团也能被小肠壁吸收。 糖类 营养作用:1)、供给热能:1克糖可提供16.8KJ的热量。 2)、构成机体的重要成分:如RNA中的核糖、DNA中的脱氧核糖、以及糖脂、糖蛋白等 3)、对维持神经组织功能有重要意义:碳水化合物是中枢神经系统唯一能量来源。 4)、调节血糖、节约蛋白质和抗生酮作用。 5)、保肝解毒:参与肝脏解毒,如肝糖原、葡萄糖醛糖等。

《食品营养学》复习题资料讲解

《食品营养学》复习 题

《食品营养学》复习指导 一、题型 1.名词解释(本题15分,每小题3分,共5小题) 2.单选题(本题20分,每小题1分,共20小题) 3.简答题(本题50-60分,每小题6-8分,约8个题) 4.计算题:营养配餐及有关计算,10-15分 二、复习参考 (一)名词解释 1.营养:人体获得食物并利用其作为生命所必需的物质和能量的过程。 2.营养素:用以维持人类正常生长、发育、繁殖和健康生活所必需的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 3.营养价值:是指食物中营养素及能量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 4.食品营养学:主要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关系,以及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的措施的科学。 5.必需脂肪酸:不能被细胞或机体以相应需要量合成或从其膳食前体合成,而必需由膳食供给的多不饱和脂酸。 6.必需氨基酸: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而必须从食物中直接获得的氨基酸。(包括色氨酸、苏氨酸、蛋氨酸、缬氨酸、赖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苯丙氨酸等8种。) 7.限制性氨基酸(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当某些或某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低于标准水平时, 不论其他LAA的含量与比例如何适当,其营养价值也必然大大下降,这些含量不足的必须氨基酸称为限制性氨基酸。(当蛋白质中有两种以上必需氨基酸含量不足,不足程度最高的称为第一限制氨基酸) 8.完全蛋白质(优质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数量充足、彼此比例适当。不但可以维持人体健康,还可以促进生长发育。(指能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利用率高,各种氨基酸的比率符合人体蛋白质氨基酸的比率) 9.蛋白质互补作用:不同食物间相互补充其必需氨基酸不足的作用。 10.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蛋白质缺乏与能量缺乏同时,称为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 11.氨基酸模式:指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比例。 12.氨基酸评分:食物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与参考蛋白质或理想模式中相应的必需氨基酸的比值 13.节约蛋白质作用:当摄入足够的蛋白质时,可防止体内和膳食中的蛋白质转变为葡萄糖,这一现象被称为节约蛋白质作用。 14.抗生酮作用:脂肪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乙酰基需要与碳水化合物代谢产生的草酰乙酸结合完全氧化而不产生酮体的作用称为抗生酮作用。 15.食物热效应:指人体在摄食过程中,由于要对食物中的营养素进行消化、吸收、代谢、转化等生理活动,需要额外消耗能量,同时引起体温升高和能量消耗增加的现象。 16.维生素: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需的、无热量的、食物中所含有的、微量的有机小分子化合物。 17.矿物质:除C、H、O、N 外,人体功能所必需的无机元素,称无机盐。

营养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名词解析什么是: 营养学;研究合理利用食物以促进生长发育,增进健康,提高旧能,防治疾病和延年益寿的科学 营养素:食物中含有的能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促进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化学物质 完全蛋白质(其他几个蛋白质):含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不但能够维持人体身体健康并能促进儿童生长发育 必须氨基酸: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过慢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必须有食物供给的氨基酸 必须脂肪酸: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不饱和脂肪酸(分子结构中含有2个或2个以上双键的脂肪酸) 膳食纤维:一切不能为人体消化酶所分解的多糖(包括存在于豆类、谷类、水果蔬菜中的果胶、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 基础代谢:维持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热量。即在无任何体力和紧张思维活动、全身肌肉松弛、消化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情况下,用以维持体温和人体必需的生理功能所需的热量。 热能:热能又称热量、能量等,它是生命的能源。人的每天劳务活动、体育运动、上课学习和从事其他一切活动,以及人体维持正常体温、各种生理活动都要消耗能量。 合理营养:其目的是促使人体正常生长发育,确保各组织器官和机能的正常活动。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延长寿命 运动员营养:研究运动员在不同的训练或比赛情况下的营养需要,营养因素与机体机能、运动能力、体力适应与恢复以及运动性饿疾病等的关系 2填空 必须氨基酸有几个?(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氨酸 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分别有?(脂溶: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 ; 水溶: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 维生素C、生物素、叶酸、泛酸、维生素PP)哪些是7大营养物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维生素、无机盐、水、膳食纤维)人体能量消耗得方式(基础代谢的消耗、运动的生热效应、食物的生热效应、机体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 简答题 1?蛋白质、糖、脂肪的营养功效(蛋白质:构成人体组织,促进生长发育;构成机能物质,调节生理功能;供给热能;人的记忆过程也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脂肪:储存和功能;组织细胞的组成部分;防护作用;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增进饱腹感、改善膳食的感官性状;糖;有补充体液、供给能量、补充血糖、强心利尿、解毒等作用。葡萄糖为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在体内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同时供给热量,或以糖原形式贮存,能促进肝脏 的解毒功能,对肝脏有保护作用。 2?维生素ABC的功用(维生素 A :维持正常视觉功能;维持上皮组织结构的完整和健康; 促进生长发育;抗氧化和抗癌作用;维生素 B :维生素B1能促进糖类的新 陈代谢,维护心脏和神经的健康;增进食欲与消化功能;维生素B2能促 进生长发育,维护眼睛,皮肤健康;维生素B12促进红细胞的发育和成 熟,维持机体正常的造血功能,防止脂肪肝。维生素C : 参与氧化还原作 用;促进胶蛋白的合成;提高应激能力;降低血胆固醇水平;增强机体 饿免疫力和抗癌作用。 3?人体水的摄入方式和代谢方式各有几种?(摄入:固体食物中的水、饮水、代谢水。排出: 尿液、粪便中的水、从肺及皮肤蒸发的水、) 4?运动员的合理营养内容是什么?(保持热量平衡;提供平衡膳食和多样食物;食物的体积 小且易于吸收;合理的膳食制度;食物的烹调加工要合理;营养品的补充问题。

2019专本专临床药代动力学B和答案.docx

年级班级学号 医学院 2018-2019 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题 A 卷 专业:药学(专升本 , 专)适用年级:2017 级科目:药物代谢动力学满分:100 分 装总页数: 4 页出题日期:2019-5-8订 概念解释(每概念 2 分,共 10 概念,共 20 分) 线一、 左 1. 血脑屏障 侧 不 准 答 2. 肝药酶抑制剂 题 3.肝肠循环 姓名 4.零级动力学消除 5.生物利用度 6.血浆半衰期 7.稳态血药浓度 8.易化扩散 9.体过程 10.药物的排泄

二、问答题(共 2 题,每题 4-6 分,共 10 分) 1、Caco-2细胞作为体外吸收模型的优点?(4分) 2、举例说明药代动力学在药剂学中的应用。(6分) 三、选择题(共60 题,每题 1 分,共 60 分) 1.大多数脂溶性药物跨膜转运是通过 A.易化扩散B.简单扩散C.膜孔滤过D.主动转运E .胞饮2.被动转运的特点是 A.从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转运B.从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转运 C.需消耗能量D.有竞争性抑制现象E.有饱和限速现象 3.下列关于主动转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从低浓度侧向高浓度侧转运 B .需特异性载体 C .不消耗能量 D.有竞争性抑制现象 E .有饱和限速现象 4.某弱酸药物的pka=3.4 ,在 pH=7.4 的血浆中其解离度为 A. 90% B. 99% C . 99.9%D. 99.99%E. 10% 5.以下何种情况药物易通过简单扩散转运 E.弱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 6.下列关于药物解离度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C )A.弱 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度小,易吸收B.弱碱性药物在 碱性环境中解离度小,易吸收

医学营养学的试题

【A1型题】 1. 关于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正确的说法是 A. RNI是以EAR为基础制定的,RNI=1.5EAR B.一般而言,AI>RNI C. 每日营养素摄入量大于RNI,即使小于UL,也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D. RNI是指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 E. RNI是作为个体每日摄入某营养素的目标值 2.评价食物蛋白质的质量高低,主要看 A.蛋白质的含量和消化率 B.蛋白质的消化率和生物学价值 C.蛋白质含量、氨基酸含量、生物学价值 D.蛋白质含量、蛋白质消化率及生物学价值 E. 氨基酸组成、蛋白质互补作用的发挥 3.蛋白质生物学价值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A.各种氨基酸的含量与比值 B.各种必需与非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与比值 C.各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与比值 D.各种非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与比值 E.限制氨基酸的含量与比值 4. 以下为人体非必需氨基酸的是 A.色氨酸 B.氨酸 C.蛋氨酸 D.精氨酸 E.赖氨酸 5. 食物中限制氨基酸的存在使机体 A.蛋白质的吸收受到限制 B.蛋白质供应热能受限 C.合成组织蛋白质受限 D.蛋白质分解代受限 E.机体氮平衡受限 6. 为安全可靠,摄入氮需大于排出氮多少,才能考虑机体处于氮平衡状况 A. 30% B. 10% C. 8% D. 5% E. 3% 7. 下列人群中不需要维持正氮平衡的是 A. 乳母 B. 青少年 C. 成年男子 D. 婴幼儿 E. 孕妇 8. %是 A.蛋白质表观消化率 B. 蛋白质真消化率 C. 蛋白质生物学价 D. 蛋白质净利用率 E. 蛋白质功效比 9. 植物蛋白质的消化率低于动物蛋白质,是因为 A. 蛋白质含量低 B. 蛋白质被纤维包裹,不易与消化酶接触 C. 蛋白质含量高 D. 与脂肪含量有关 E. 蛋白质分子结构不同 10. 粮谷类食品中存在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是 A. 谷氨酸 B. 组氨酸 C. 蛋氨酸 D. 赖氨酸 E. 色氨酸 11. 豆类存在的第一限制氨基酸是 A. 谷氨酸 B. 组氨 C. 蛋氨酸 D. 赖氨酸 E. 色氨酸 12. 天然食物中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最高的是 A. 瘦猪肉 B. 鸡蛋 C. 牛奶 D. 鱼 E. 黄豆制品 13. 按照目前我国膳食习惯,膳食中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是 A. 肉、鱼、禽类 B. 豆类及豆制品 C. 蛋、奶类 D. 粮谷类 E. 薯类 14. 脂肪摄入过多与许多疾病有关,因此要控制膳食脂肪的摄入量,一般认为脂肪的适宜的供能比例是 A. 10%~15% B. 60%~70% C. 20%~25% D. 30%~40% E. 40%~50% 15. EPA、DHA的良好食物来源是 A. 海水鱼 B. 花生油 C. 牛肉 D. 杏仁等硬果类 E. 豆油 16. 必需脂肪酸与非必需脂肪酸的根本区别在于 A. 前者是人体所必需的,而后者不是 B. 前者可以在人体合成,而后者不能

营养学基础总复习题参考答案(简)

营养学基础总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营养——指人体摄入、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营养成分,满足自身生 理需要、维持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良好健康状况的动态过程。 2.营养素——是指食物中能够为人体所利用的有效成分,能提供机体维持 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和构成机体的原材料。 3.必需氨基酸——必须由食物供给,人体不能合成,为生长发育和生理功 能必需 4.条件必需氨基酸——在某些生理条件下,人体合成不能满足机体需要, 必须由食物供 5.半必需氨基酸——可由其他氨基到转化而来,若由膳食中提供则可减少 相应氨基酸的供给 6.限制性氨基酸——食物蛋白EAA与参考蛋白的EAA构成比较,数量最感 缺乏者称为LAA。 7.氨基酸模式——某种蛋白质中各种EAA含量之间的构成比例 8.蛋白质互补作用——在饮食中提倡食物多样化,将富含某种必需氨基酸 的食物与缺乏该种必需氨基酸的食物混合食用,必需氨基酸得以互相补 充,使其模式更接近人体的需要,从而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这种作 用称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9.食物蛋白质消化率——(食物氮-粪氮)/食物氮×100% 10.食物蛋白质生物学价值——氮贮留量/氮吸收量×100 11.参考蛋白质——鸡蛋蛋白/母乳蛋白EAA相互比值与人体最接近,它们 的生物价最接近100,即在体将近100%可被利用。通常将鸡蛋蛋白作 为参考蛋白质。 12.完全蛋白——必需AA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与人体需要相近,既 能保证健康、又能促进儿童发育 13.半完全蛋白——所含必需AA种类齐全,但多少不均匀,比例偏离人体 所需,以其为唯一蛋白来源时,只能维持生命,不能促进儿童生长发育 14.不完全蛋白——必需AA种类不齐全,为唯一来源时,不能维持生命 15.氮正平衡——摄入氮>排泄氮 16.等平衡——摄入氮=排泄氮 17.负平衡——摄入氮<排泄氮 18.脂肪——中性脂肪—甘油三脂 19.必需脂肪酸——是指人体不可缺少而自身又不能合成,必须通过食物供 给的脂肪酸 20.动脂——受营养状况和机体活动量影响而变化很大的脂肪 21.定脂——磷脂、固醇类、鞘脂、糖脂等称为类脂,主要存在于细胞原生 质和细胞膜中,其储量不易受进食情况的影响 22.膳食纤维——为植物可食部分或碳水化合物类似物,其不能在人类小肠 消化和吸收,可部分或完全在结肠发酵 23.乳糖不耐受症——各种先天性或后天性疾病,使小肠黏膜刷状缘乳糖酶 缺乏,使乳糖的消化、吸收发生障碍,进食含有乳糖的食物时发生的腹 泻等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食品营养学模拟试题和答案

食品营养学模拟试题(五)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下产能营养素净能量系数最高的是() A.蛋白质B.脂肪 C.糖类D.乙醇 2.膳食中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适宜比例应为()A.1﹕1﹕1 B.1﹕2﹕1 C.1﹕1﹕2 D.2﹕1﹕1 3.从构成上分类,果糖属于() A.单糖B.双糖 C.寡糖D.多糖 4.以下属于脂溶性维生素的是() A.视黄醇B.硫胺素 C.核黄素D.叶酸 5.我国古代提出“五谷为养,五菜为充,五畜为益,五果为助”概念的着作是()A.《伤寒杂病论》B.《本草纲目》 C.《饮食概要》D.《黄帝内经》 6.根据“平衡膳食宝塔”同类互换原则,以下可用于替换馒头的食物是() A.黄豆B.瘦猪肉 C.菠菜D.面包 7.三餐食物量的分配应与作息时间和劳动状况相匹配,一般每日午餐所占的比例应为 ()A.20% B.30% C.40% D.50% 8.我国为预防内陆山区地方性甲状腺肿所采取的食品强化方法是() A.食盐加碘B.食盐加铁 C.面粉加碘D.面粉加铁 9.人体发生厌食和异食癖时可能缺乏的无机盐是() A.钙B.碘 C.硒D.锌 10.过量食用后,最容易引起维生素A中毒的是()

A.瘦猪肉B.胡萝卜 C.芒果D.鱼肝油 11.以下有关糖尿病人饮食叙述正确的是() A.不能吃蛋类B.应控制总能量的摄入C.不能吃水果D.不能吃含淀粉多的食物12.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是摄入过多的() A.钙B.钠 C.钾D.磷 13.体质指数(BMI)的计算公式为() A.体重(kg)/身高(m)2 B.身高(m)2/体重(kg)C.体重(kg)/身高(cm)2 D.身高(cm)2/体重(kg)14.所有谷类食物均不含 ...的维生素是() A.硫胺素B.核黄素 C.烟酸D.抗坏血酸 15.稻米中含量最高的糖类是() A.葡萄糖B.淀粉 C.果糖D.麦芽糖 16.与绿叶蔬菜的绿色深浅呈正相关的维生素是() A.维生素B 1 B.维生素B 2 C.维生素C D.维生素K 17.以下不同部位猪肉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 A.奶脯B.后臀尖 C.里脊肉D.肋条肉 18.牛奶通过发酵变成酸奶,在这个过程中,营养素含量增加的是()A.钙B.铁 C.乳糖D.B族维生素 19.鱼类食物中含量较低的维生素是()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2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20.以鲜奶作为良好食物来源的营养素是() A.碘B.铁 C.钙D.硒 21.以下食品类别中营养素密度最高的是() A.甜饮料B.酒类 C.动物油脂D.绿叶蔬菜

临床营养学复习题及复习资料

中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考试(专科)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临床营养学 一、名词解释 1.AL 2.UL 3.RNI 4.DRIs 5.必需氨基酸 6.限制氨基酸 7.氨基酸模式 8.蛋白质消化率 9.蛋白质生物价 10.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11.必须脂肪酸 12.维生素 13.“三D”症状 14.宏量元素 15.微量元素 16.INQ 17.食品营养价值 18.有机食品 19.无公害食品 20.转基因食品 21.食品的保质期 22.保健食品 23.食品安全 24.骨质疏松症 25.血糖指数 26.消化性溃疡 27.脂肪餐 28.痛风 29.营养健康教育

30.肥胖 二、填空题 1. 维生素B1又称其缺乏症状是。 2.为婴幼儿添加辅食的原则是、、、 和。 3.老年人膳食指南包括、。 4. 医院基本膳食分为、、和。 5. 辅食全日供给蛋白质g,提供总能量在kcal。 6.慢性胃炎的营养治疗原则和措施:、、 、和。 7. 平均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的参考值,包括、、和 。 8.膳食纤维其主要生理作用包括、、和。 9. 膳食调查通常采用、、和几种方法。 10.医院膳食可分为、、三类。 11. 痛风“四低一高”饮食治疗原则,即坚持低、低、低、 低和高供给。 12.可溶性膳食纤维,包括等亲水胶体物质和部分。 13.婴幼儿常见营养问题有、、、和。 14. 营养评估应从评估对象的、及三方面着手。 15.营养健康教育的方法有、、和。 16. 半流质膳食全日供给蛋白质g,提供总能量在kcal。 17. 骨质疏松患者的膳食指导包括、、和。 三、单项选择题(在下列题目中,每个题干下有5个备选答案,请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将答案序号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 1. 限制氨基酸的存在,使机体( )。 A.蛋白质的吸收受到限制 B.蛋白质提供热能受到限制

营养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名词解析 什么是: 营养学;研究合理利用食物以促进生长发育,增进健康,提高旧能,防治疾病和延年益寿的科学 营养素:食物中含有的能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促进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化学物质 完全蛋白质(其他几个蛋白质):含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数量充足,比例适当,不但能够维持人体身体健康并能促进儿童生长发育 必须氨基酸: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过慢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必须有食物供给的氨基酸必须脂肪酸: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不饱和脂肪酸(分子结构中含有2个或2个以上双键的脂肪酸) 膳食纤维:一切不能为人体消化酶所分解的多糖(包括存在于豆类、谷类、水果蔬菜中的果胶、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 基础代谢:维持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热量。即在无任何体力和紧张思维活动、全身肌肉松弛、消化系统处于静止状态情况下,用以维持体温和人体必需的生理功能所需的热量。热能:热能又称热量、能量等,它是生命的能源。人的每天劳务活动、体育运动、上课学习和从事其他一切活动,以及人体维持正常体温、各种生理活动都要消耗能量。 合理营养:其目的是促使人体正常生长发育,确保各组织器官和机能的正常活动。提高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进而提高工作效率,延长寿命 运动员营养:研究运动员在不同的训练或比赛情况下的营养需要,营养因素与机体机能、运动能力、体力适应与恢复以及运动性饿疾病等的关系 2.填空 必须氨基酸有几个?(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 氨酸 脂溶性维生素和水溶性维生素分别有?(脂溶: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 ; 水溶: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 B12、维生素C、生物素、叶酸、泛酸、维生素PP)哪些是7大营养物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类、维生素、无机盐、水、膳食纤维) 人体能量消耗得方式(基础代谢的消耗、运动的生热效应、食物的生热效应、机体生长发育所需的能量) 简答题 1.蛋白质、糖、脂肪的营养功效(蛋白质:构成人体组织,促进生长发育;构成机能物质,调节生理功能;供给热能;人的记忆过程也与蛋白质的合成有关;脂肪:储存和功能;组织细胞的组成部分;防护作用;促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增进饱腹感、改善膳食的感官性状;糖;有补充体液、供给能量、补充血糖、强心利尿、解毒等作用。葡萄糖为机体所需能量的主要来源,在体内被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同时供给热量,或以糖原形式贮存,能促进肝脏的解毒功能,对肝脏有保护作用。 2.维生素ABC的功用(维生素A:维持正常视觉功能;维持上皮组织结构的完整和健康; 促进生长发育;抗氧化和抗癌作用;维生素B:维生素B1能促进糖 类的新陈代谢,维护心脏和神经的健康;增进食欲与消化功能;维生 素B2能促进生长发育,维护眼睛,皮肤健康;维生素B12促进红细 胞的发育和成熟,维持机体正常的造血功能,防止脂肪肝。维生素C: 参与氧化还原作用;促进胶蛋白的合成;提高应激能力;降低血胆固 醇水平;增强机体饿免疫力和抗癌作用。 3.人体水的摄入方式和代谢方式各有几种?(摄入:固体食物中的水、饮水、代谢水。排出: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药物代谢动力学三

药物代谢动力学模拟卷3 一、名词解释 1. 清除率 2. 消除半衰期 3. 负荷剂量 4. 稳态血药浓度 5. 首过效应 二、解释下列公式的药物动力学意义 1. ()()t c T t c T e V e k k e V e k k C ββααβαβββααα-------+---=) ()1()()1(210210 2. 0log 303 .2log X k t k t X e c u +-=??

3. )(0t k kt a a a e e k k X Fk x ----= 4. 0 0x V x k C m m ss -= τ 5. iv MRT t 693.02/1= 三、回答下列问题 1. 什么是表观分布容积?表观分布容积的大小表明药物的什么性质? 参考答案: 答:表观分布容积是指给药剂量或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相互关系的比例常数。 即药物在生物体内达到转运间动态平衡时,隔室内溶解药物的“体液”的总量。 表观分布容积不具有直接的生理意义,在多数情况下不涉及真正的容积。其数值的大小能够表示该药物的特性:一般水溶性或极性大的药物,不易进入细胞内或脂肪组织中,血药浓度较高,表观分布容积较小;亲脂性药物,通常在血液中浓度较低,表观分布容积通常较大,往往超过体液总量。 2. 采用尿排泄数据求算药物动力学参数应符合哪些条件? 参考答案: 答:①至少有一部分或大部分药物以原形从尿中排泄,从而可以方便的测定尿药浓度,计算尿药量;②假设药物经肾排泄过程亦服从一级动力学过程,则尿中原形药物排泄的速率与该时体内药物量成正比关系。 3. 哪些情况需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参考答案: (1)治疗指数小、生理活性很强的药物; (2)在治疗剂量即表现出非线性药动学特征的药物;

《食品营养学》复习题

《食品营养学》复习指导 一、题型 1.名词解释(本题15分,每小题3分,共5小题) 2.单选题(本题20分,每小题1分,共20小题) 3.简答题(本题50-60分,每小题6-8分,约8个题) 4.计算题:营养配餐及有关计算,10-15分 二、复习参考 (一)名词解释 1.营养:人体获得食物并利用其作为生命所必需的物质和能量的过程。 2.营养素:用以维持人类正常生长、发育、繁殖和健康生活所必需的具有营养功能的物质 3.营养价值:是指食物中营养素及能量满足人体需要的程度。 4.食品营养学:主要研究食物、营养与人体生长发育和健康的关系,以及提高食品营养价值的措施的科学。 5.必需脂肪酸:不能被细胞或机体以相应需要量合成或从其膳食前体合成,而必需由膳食供给的多不饱和脂酸。 6.必需氨基酸: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而必须从食物中直接获得的氨基酸。(包括色氨酸、苏氨酸、蛋氨酸、缬氨酸、赖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和苯丙氨酸等8种。) 7.限制性氨基酸(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当某些或某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低于标准水平时, 不论其他LAA的含量与比例如何适当,其营养价值也必然大大下降,这些含量不足的必须氨基酸称为限制性氨基酸。(当蛋白质中有两种以上必需氨基酸含量不足,不足程度最高的称为第一限制氨基酸) 8.完全蛋白质(优质蛋白质):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数量充足、彼此比例适当。不但可以维持人体健康,还可以促进生长发育。(指能蛋白质中的氨基酸利用率高,各种氨基酸的比率符合人体蛋白质氨基酸的比率) 9.蛋白质互补作用:不同食物间相互补充其必需氨基酸不足的作用。 10.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蛋白质缺乏与能量缺乏同时,称为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 11.氨基酸模式:指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比例。 12.氨基酸评分:食物蛋白质中必需氨基酸与参考蛋白质或理想模式中相应的必需氨基酸的比值 13.节约蛋白质作用:当摄入足够的蛋白质时,可防止体内和膳食中的蛋白质转变为葡萄糖,这一现象被称为节约蛋白质作用。 14.抗生酮作用:脂肪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乙酰基需要与碳水化合物代谢产生的草酰乙酸结合完全氧化而不产生酮体的作用称为抗生酮作用。 15.食物热效应:指人体在摄食过程中,由于要对食物中的营养素进行消化、吸收、代谢、转化等生理活动,需要额外消耗能量,同时引起体温升高和能量消耗增加的现象。 16.维生素: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必需的、无热量的、食物中所含有的、微量的有机小分子化合物。 17.矿物质:除C、H、O、N 外,人体功能所必需的无机元素,称无机盐。 18.夜盲症:在暗环境下或夜晚视力很差或完全看不见东西。VA缺乏引起 19.脚气病:是维生素B1严重缺乏时引起的多发性神经炎。 20."三D"症:缺乏烟酸时糖代谢受阻,神经细胞得不到足够的能量,使神经功能受影响,引

动物营养学试题及答案(A)

甘肃农业大学成人高等教育(函授) 《动物营养学》课程考试(A)卷注意事项:1. 考生务必将自己姓名、学号、专业名称写在指定位置; 2. 密封线和装订线内不准答题。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 分数 一、选择题(15分,每空1分) 1.动物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方式不同,下列哪一种消化属于化学性消化()。 A.牙齿咀嚼 B.胃蛋白酶的消化 C.肌胃收缩 D.微生物发酵 2.必需脂肪酸为()脂肪酸。 A.短链脂肪酸 B.长链饱和脂肪酸 C.长链单不饱和脂肪酸 D.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 3.碘作为必需微量元素,最主要的功能是参与()组成,调节体内代谢平衡。A.甲状腺 B.肾上腺 C.胰腺 D.皮脂腺 4.营养物质代谢后产生代谢水最多的是()。 A.粗蛋白质 B.粗脂肪 C.粗纤维 D.无氮浸出物 5.动物摄入饲料的总能减去粪能的差值称为()。 A.消化能 B.代谢能 C.气体能 D.生产净能 6.反刍动物如奶牛饲粮中粗纤维严重不足或粉碎过细时,会产生()。 A.蹄叶炎 B.乳酸中毒 C.瘤胃不完全角化 D.皱胃位移 E.乳蛋白率降低 7.动物摄入饲料的总能减去粪能的差值称为()。 A.消化能 B.代谢能 C.气体能 D.生产净能 8.使用禾谷类及其它植物性饲料配制家禽饲料时,()常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 A.蛋氨酸 B.赖氨酸 C.色氨酸 D.苏氨酸 9.维生素B1又叫硫胺素,对于禽类的典型缺乏症表现为()。 A.脚气病 B.多发性神经炎 C.麻痹症 D.佝偻病 10.以下( )的吸收主要是以被动吸收的方式进行吸收。 A.电解质 B.短链脂肪酸 C.水 D.氨基酸 11.反刍动物比单胃动物能更好的利用()。 A.蛋白质 B.脂肪 C.无氮浸出物 D.粗纤维 12.反刍动物使用高精料饲粮时,容易出现酸中毒,饲粮中添加缓冲剂,可以提高瘤胃的消化功能,防止酸中毒,生产中常用的缓冲剂为()。 A.碳酸氢钠 B.氢氧化钠 C.硫酸铜 D.氯化钠 13.鸡体内缺硒的主要表现为()。 A.贫血 B.佝偻病 C.夜盲症 D.渗出性素质 14.寡肽是含有()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 A.10个以上 B.2个以上 C.50个以下 D.2-10个 15.动物体内缺锌的典型症状为()。 A.贫血 B.佝偻病 C.夜盲症 D.皮肤角质化不全 答: 1、B 2、D 3、A 4、B 5、A 6、A,B,C,D 7、A 8、A 9、B 10、D 11、D 12、A 13、D 14、D 15、D 二、填空题(30分,每空2分) 1.钙和磷的典型缺乏症有()()()。 2.反刍动物日粮中使用非蛋白氮作为氮源时,氮硫比例大于()可能引起硫缺乏。 3.引起动物白肌病是因为动物缺乏微量元素()或维生素()。 4.与家禽产软壳蛋有关的维生素是(),鸡发生渗出性素质症,是因为缺乏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禽类的硫胺素的典型缺乏症()。 5.寡糖的营养和益生作用表现为()、结合并排出外源性病原菌、()和寡聚糖的能量效应等四个方面。 6.水中有毒的物质包括()、()、()等。 答:1、佝偻病骨质软化症软骨症产褥热任意填三个 2、10-12:1 3、硒E 4、维生素D E 硒多发性神经炎 5、促进机体肠道内微升态平衡调节体内的免疫系统 得分评卷人

药代动重点

药代动力学复习重点 药分六班 柳晓泉老师讲课部分(第一、三、四、九、十二章): 第一章、概述 药物的体内过程:ADME,即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药物代谢动力学:定量研究药物(包括外来物质)在生物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规律的一门学科。 第三章、药物的代谢研究 一、药物的代谢部位和代谢酶 1、肝脏为药物的主要代谢部位,含有许多Ⅰ相代谢酶及Ⅱ相代谢酶;此外许多肝外组织(小肠、肺、肾等)也参与了药物的代谢。 Ⅰ相代谢酶主要是氧化、还原、水解;Ⅱ相代谢酶主要是结合酶或甲基化、乙酰化,进而药物被排除体外。 2、最重要的代谢酶——P450酶,其生物学特性:(重要、43页) 1)P450酶是一个多功能的酶系:可以在催化一种底物的同时产生几种不同的代谢物; 2)P450酶对底物的结构特异性不强:可代谢各种类型化学结构的底物; 3)P450酶存在明显的种属、性别和年龄的差异; 4)P450酶具有多型性,是一个超级大家族: 5)P450酶具有多态性:按代谢速度快慢可分为强代谢型和弱代谢型。多态性主要是由于其基因缺陷所致,这种基因缺陷可能是由遗传变异所造成的。 3、EMS:强代谢型 4、PMS:弱代谢型 5、人肝微粒体中参与药物代谢的P450酶类型:CYP1A、CYP2C、CYP2D、CYP2E、CYP3A 二、影响药物代谢的因素: 1、代谢相互作用; 2、种属差异性; 3、年龄和性别的差异; 4、遗传变异; 5、病理状态。 第四章、经典房室模型理论 一、房室模型及其基本原理 1、房室模型中的房室划分依据:依据药物在体内各组织或器官的转运速率而确定的,只要药物在其间的转运速率相同或相似,就可以归纳成为一个房室。(可分为一房室模型、二房室模型、多房室模型) 2、药动学参数(主要出现在名解中,可用文字或公式回答,69页,同时掌握这些参数的意义) 1)名词解释:药峰时间、药峰浓度、表观分布容积、消除速率常数、消除半衰期、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生物利用度、绝对生物利用度、相对生物利用度、清除率。

植物营养学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 、植物营养学包括哪些研究领域? 2 、植物营养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3 、哪些元素为植物必需元素?必需元素的确定标准。 4 、正常植物中各种养分元素含量的范围是多少? 第二章植物对养分的吸收 1 、名词解释:自由空间、水分自由空间、杜南自由空间、阳离子交换量、离子通道、载体、质子泵 2 、离子被动吸收和主动吸收的区别是什么? 3 、NO3- 、H2PO4- 、K+ 、Ca2+ 、Na+ 的跨膜运输有何异同? 4 、Nernst 方程有什么意义? 5 、质子泵在离子跨膜运输中有何意义? 6 、养分吸收动力学参数Km 、Vmax 是什么意义?不同浓度下,养分吸收曲线有何不同? 7 、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如何影响养分的吸收? 8 、什么是养分的临界期、养分最大效率期? 9 、叶面营养有哪些特点? 10 、在哪些情况下应用根外施肥技术效果较好? 11 、影响叶面追肥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第三章养分的运输与分配 1 、名词解释:质外体、共质体、根压、伤流液、交换吸附、再吸收、养分再利用 2 、木质部汁液与韧皮部汁液的特性有何差别? 3 、养分的再利用有何意义?根据养分再利用程度将元素分类。 4 、试述养分再利用程度与缺素症发生部位的关系。 第四章土壤养分供应 1 、名词解释:生物有效性养分、截获、质流、扩散、累积、亏缺、根际 2 、影响养分移动性的因素有哪些? 3 、根毛特性与养分吸收有何关系? 4 、土壤氮、磷养分浓度高低对植物根系生长有何影响? 5 、影响根际pH 值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6 、什么是根分泌物,主要包括哪些成分? 7 、根际微生物如何影响养分有效性? 第五章氮素营养与氮肥 1 、简要说明禾本科作物植株不同生育时期、不同器官含氮量变化特点。 2 、硝酸还原酶的形成特点及其主要成份是什么? 3 、简述NO3-N 吸收与同化过程,影响因素。 4 、简述NH4+ 的吸收机理及其对根际pH 值的影响。 5 、有哪些酶参与氮同化过程?其英文缩写是什么? 6 、NH4HCO3 、NH4NO3 、CO(NH2)2 的入土转化与施用注意事项。

食品营养学模拟试题和答案 食品营养学

食品营养学模拟试题(二)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计15分) 1、营养 2、蛋白质的功效比值 3、amino acid score 4、食品的成酸成碱作用 5、膳食指南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为了指导居民合理营养、平衡膳食,许多国家制订有膳食营养素推荐供给量,即:()。 A、DRIs B、RDAs C、RNI D、EAR 2、胃酸由()构成,由胃粘膜的壁细胞分泌。 A、硫酸 B、盐酸 C、醋酸 D、鞣质酸 3、胃粘液的主要成分为()。 A、胃蛋白酶原 B、胃蛋白酶 C、胃酸 D、糖蛋白 4、小肠液是由十二指肠和肠腺细胞分泌的一种()性液体。 A、酸性 B、弱酸性 C、碱性 D、弱碱性 5、大肠的主要功能在于()。 A、消化食物 B、吸收营养素 C、吸收水分 D、消化食物残渣 6、一般来说,机体所需要能量的()以上是由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的。 A、30% B、50% C、60% D、70% 7、据用“弹式热量计”测定,1g蛋白质在体外燃烧平均产生热量为()。 A、17.15 kJ B、39.54 kJ C、23.64 kJ D、18.61 kJ 8、食物中的营养素在消化道内并非100%吸收,一般混合膳食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的吸收率依次为()。 A、96%,92%,98% B、98%,95%,92% C、98%,92%,95% D、95%,98%,92% 9、人体内铁的总量约为()。 A、4~5g B、8~15g C、14~15g D、114~115μg 10、大多数蛋白质的含氮量相当接近,平均约为()。

A、10% B、16% C、26% D、6.25% 11、下列观点错误的是()。 A、碘在体内主要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B、锌的生理功能一般分为催化、结构、调节功能; C、硒遍布于人体各组织器官和体液,以肝脏中浓度最高; D、铜参与铁的代谢和红细胞生成。 12、维生素B2的化学名称为()。 A、生育酚 B、硫胺素 C、核黄素 D、视黄醇 13、()是视网膜光受体中最丰富的多不饱和脂肪酸。 A、DHA B、AA C、V A D、V D 14、()是双歧杆菌的增殖因子。 A、低聚糖醇 B、山梨醇 C、甘露醇 D、木糖醇 E、麦芽糖醇 15、钙的重要来源是()。 A、蔬菜 B、奶与奶制品 C、水果 D、粮食 16、儿童佝偻病是由于缺乏()造成的。 A、铁 B、锌 C、镁 D、钙 E、铜 17、()严重缺乏会引起伴有体力虚弱的脚气病。 A、视黄醇 B、钙化醇 C、硫胺素 D、核黄素 E、烟酸 18、“三D”症状主要是缺乏()造成的。 A、视黄醇 B、钙化醇 C、硫胺素 D、核黄素 E、烟酸 19、碘强化剂的品种主要用人工化学合成的()和碘酸钾。 A海藻碘B、碘化钾C、碘化钠D、碘酸镁E、碘酸钠 20、属于芳香族的氨基酸有()。 A、色氨酸 B、蛋氨酸 C、酪氨酸 D、赖氨酸 E、精氨酸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多选少选均不给分) 1、人体所需的营养素中,()被称为“微量营养素”。 A、碳水化合物 B、蛋白质 C、维生素 D、矿物质 E、脂类 2、胰液是由胰腺的外分泌腺部分分泌的,含有()三种主要的酶类。 A、胰淀粉酶类 B、胰脂肪酶类 C、胰蛋白酶类 D、核糖核酸酶类 E、脱氧核糖核酸酶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