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

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
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

《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校级课题结题报告

[日期:2009-12-14] 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 《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

结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王坤圣

一、课题研究背景

1、国内外改进创新实验研究现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最基本特征。实验

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思想和科学品质教育的最生动、最活跃的教学形式。高中化学实验正朝着探究型、生活化、微型化的方向发展。

在实验微型化发展领域,美国、联邦德国等国家已逐步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审定和

推广了微型化学实验仪器。因此,它是国内外近20年进展较快的一种新的化学实验形式,体现了化学实验微型化的趋势。我国是从80年代未90年代初开始研究,进行了

十年,召开了全国研讨会三次,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我国《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探究活动应作为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

方式,这就要求化学实验设计在体现化学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更要突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取向,突出探究性实验内容的编排和注重过程的科学化

设计。

目前我国中学化学实验研究活动虽然较受重视也较普遍,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如

化学实验如何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如何设计和开展研究型课程中的实验教学活动,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怎样使化学实验更好地培养学生

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怎样通过化学实验提高学生认识生活、认识世界的能力等等。这些课题的研究在目前我国新课改的大趋势下应该显得更重要一些。

2、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实验改革

就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而言,要在教学活动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应该首先改变旧的教学观念。这就应该在课程、教材、教法、研究等方方面面都作周

密的思考,敢于对课堂内外的实验教学作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化学实验教学应走素质

教育之路,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

态度。通过课堂实验的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能力。通过借鉴同行们的实

验改进,表明作为中学化学教师,要坚定改革的决心,而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而言只

有经过广泛而具体的教学改革,才能使我们的化学实验教学更好、更切实际地实施素

质教育,才能使化学实验活动能朝着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方面发展。

3、我校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一直以来,我校的高中化学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缺少连续的系统的研究与整理。教

师们由于时间与精力有限,往往把演示实验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进行临时处理,只是在备课中遇到了需要进行的实验才去了解、查询与研究,教学结束后,也无

暇对本次实验的效果、优劣进行思考与评估,更不可能将每次的实验方案、实验情况

进行收集、整理,也很少谈及系统的改进与创新。这也是我国很多地方现行高中化学教材演示实验的教学现状。

基于此,本课题――《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作为一个校级重点课题,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1)对人教社高中化学必修和选修第I册至第III册教材中各演示实验的试剂研究、仪器研究、操作方案进行改进与创新研究。

(2)对人教社高中化学必修和选修第I册至第III册教材中各演示实验的试剂研究、仪器研究、操作方案进行补充研究。

(3)对人教社高中化学必修和选修第I册至第III册教材中各演示实验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通过以上方面的研究与整理希望能为我校化学实验教学提供系统的参考与服务,提高我校的实验教学水平,提升我校的化学教学质量。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课题研究目的:

(1)通过对高中化学实验材料的系统化研究、编排与整理,得到高中化学教材演示实验的改进与创新校本教材汇编,改变我校化学组实验教学零乱、无序的现状,更新教学观念,改进化学实验教学现状,提升化学教学质量。

(2)在研究与改进的过程中与教学实践相结合,撰写有价值的课堂教学课例与实验教学论文,更好地适应新课程,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推广微型化学实验,使实验趣味化,科学化与简约化,并注重化学实验与其他学科实验的关联。

2、课题研究的意义:

(1)通过该课题的研究能够丰富教学理论中的创新实验教学理论,大胆地开创化学实验教学的新局面。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和学生的学习思路。

(2)通过微型化、生活化和探究化的实验改进的研究与整理,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化学教育真正有形象、有特色、有效果、有魅力。

(3)在实践该研究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实验能力与意识得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4)为推动本校及本地区开展创新实验系统化教学提供借鉴。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化学学科的特点及《化学新课程标准》。在课程总目标中提出: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解决一些问题。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更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2、情感教学心理学。本课题利用了情感教学心理学中的乐学原理,通过设计改进创新微型化、生活化、探究化的实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潜能。在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将情感教学心理学运用于化学教学之

中,可以达到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化学教学的质量。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核心概念的界定、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的创新点):

1、核心概念的界定

系统的编排与整理演示实验的改进与创新研究是一个新的尝试,本课题的研究中的“高中”界定为高中三个年级现行新教材中的演示实验。不包括教材后面的学生实验部分。对改进与创新界定为:现行大部分实验方法案总体趋于合理,可根据我校高中实验教学的具体情况及时代的发展进行微型化改进,生活化改进,探究型改进,根据教材教学的需要进行创新实验研究。

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高中化学教材演示实验的分类研究:通过查阅、收集、整理相关的资料,找出本课题的重点研究方向。对一些重点教学演示实验进行探究化实验改进研究,微型化改进研究或生活实验改进研究。

(2)高中化学教材演示实验的改进与创新设计研究:完善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有不足之处的实验仪器、方案及方法;补充现行高中化学教材中没有的重要实验仪器、方案及方法;对3-5个重要演示实验仪器、方案及方法进行改进创新。

(3)高中化学演示实验的改进与创新的应用研究:研究在高中阶段如何将实验探究过程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如何将研究的成果更好地应用于以后的化学教学,为学校的化学教学服务。

(4)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方式与方法研究:研究如何利用教师资源与学生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开展研究工作,以何种方式进行实验的创新与改进。

3、研究的创新点

(1)将实验的改进生活化、探究化和微型化三者相结合。

(2)将教材实验创新与改进实践化、系统化整理与编排,形成学校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及主要成果

1、2006年7月-2007年2月:准备工作-高中化学教材演示实验的分类研究

(1)制定详细的课题研究和实施计划。我们对课题进行了细致的前期准备工作。根据高中化学的教学特点按高一、高二、高三将整个课题组下设三个研究小组,实行组长负责制,集体制定了详细的课题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严格地按照课题的计划进行了课题的分工合作与研究,定期集中讨论研究进展及出现的问题,这些为我们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2)查阅文献资料,收集高中化学教材中演示实验创新与改进的仪器、方法与方案。

通过上网及查找资料等方式收集本校教师自己在平时教学中改进的教学实验、本区顺牛杯实验大赛中的改进创新实验,本市及全国典型的改进及创新实验,做成高中教学实验分册,整理并分类分章编排。将改进与整理过的材料编排成册,形成校本实验研究的初步框架共三个分册。

2、2007.3-2008.9高中各年级分组研究。

课题小组与实际结合,与时代同步,研究扎实而有成效。各小组课题研究结合教学实际开展实验教学研究活动,活动的形式有教学实验的改进创新比赛,上有关

实验探究的研究课、示范课,撰写实验研究的教学案例与论文等。成果显著。

(1)第一小组将本课题的研究与市级子课题相结合,利用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突出实验的开放性和有效性教学,既为学生参与实验的改进与创新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与平台,同时为实验教学理论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如张丽苹老师在高一氯气的实验教学中选定“氯水的成份探究改进实验”进行实验方案的改进与创新,并成功地上了一节开放式引导探究实验的区级研究课,受到全区高一教师的高度评价。同时张老师将课题实验研究与课堂教学开放性与实效性结合起来,完成了实验教学案例,并发表文章《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能力》,获市级优秀论文二等奖。

课题组成员万菱老师结合课题与教学实际上了一节培养学生发散能力的校级研究课,撰写论文《实验教学中的发散探究》获北京市三等奖。

万菱、康玉苹老师的改进与创新实验方案如《喷泉实验的改进》、《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的改进》等分别获区级二、三等奖。

本人结合高一教材中二氧化硫的性质教学的实际,与学生共同探究分析实验改进的方法与思路,与黄金柱、张丽苹老师制作的《多用途微型气体实验装置》获顺义区一等奖、北京市二等奖。

(2)第二小组将本课题的研究与新教材相结合,挖掘实验探究功能,将演示实验与学生探究实验相衔接。从不同角度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让学生在主动设计与探究中完成多种实验的改进与创新。既很好地完成了教学,又对实验进行了最好的最大范围的研究。

本人在苯酚的教学中,结合课题研究设计并上了一节《苯酚的性质探究》的市级视导课,获市教研员好评,同步的教学设计在北京市教学设计评比中获三等奖。撰写的课题相关论文《高中化学教学中渗透创新实验教学的思考与实践》等分别获市级优秀论文一等奖。

(3)第三小组将课题研究与高考复习相结合,挖掘学生设计综合实验的能力。

在此期间各小组定期组织成员进行课题研究进展碰头讨论课题研究中的困难和问题,汇总课题研究的资料与材料。每个月全组在化学实验室进行课题分析会,交流题课的心得、统一课题的进度。三个小组各显其能,发挥组内特点,依托不同的教学实际,广泛地具体地开展研究,均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在组间交流与勾通中,课题组成员均感到受益非浅,收获颇多。

如刘立光老师在铁的实验复习中针对复习的开放性和有效性上了一节校级研究课,完成了并撰写教学案例《氢氧化亚铁的制备设计》在北京市教学案例评比中获一等奖。

3、2008.9-2009.3:高中化学教材演示实验的改进与创新的应用研究。研究成果:《高中化学教材演示实验创新与改进》校本教材。

第一小组:收集编排改进、创新的高一部分实验研究方案60多个共19页。

高二小组:收集编排改进、创新的高二部分实验研究方案90多个共45页。

第三小组:收集编排课外与趣味化学实验60个及课外实验大全35个共58页。

4、2009年4月到2009年7月:后期工作

完成学生的小组活动实践成果展示。包括教具展示,实验创新,教学设计,教学论文,各种教学实践课例等成果评价、汇总。

(1)本课题研究成果其形式有教具2件,实验改进与创新7件,教学设计与教学案例6篇,获奖论文4篇,实验创新比赛2次,文献综述1篇,调研报告1篇,校本实验汇编3件,优质课4节。

成果名称作者姓名成果形式发表、获奖情况

多用途微型气体实验装置王坤圣

张丽苹

黄金柱实验教具北京市二等奖

顺义区一等奖

多功能气体洗涤及收集装置黄金柱

马振国

刘立光

实验教具顺义区三等奖

NH3与HCl的反应徐朋园实验改进与

创新第三届顺牛杯实验技术创新大赛二等奖

渗析康玉平实验改进与

创新第三届顺牛杯实验技术创新大赛二等奖

钠与水反应谭德山实验改进与

创新第三届顺牛杯实验技术创新大赛三等奖

NO2与水反应产物的检验-李晓芳实验改进与

创新

未发表

二氧化氮与水反应徐朋园实验改进与

创新

未发表

微型实验黄金柱

万菱实验改进与

创新

北京市三等奖

浅谈钠的燃烧实验的改进孔令玲实验改进与

创新

未发表

“开放式引导探究”实验课的实施与

思考

张丽苹教学案例北京市二等奖

硫酸铜的教学案例张丽苹教学案例顺义教育发表

《苯酚》的教学设计王坤圣教学案例北京市三等奖

氢氧化亚铁的实验教学设计刘立光教学案例北京市一等奖

互溶有机物的提纯与分离颜士芬教学设计未发表

铁盐与亚铁盐实验探究改进徐朋园教学设计北京市三等奖

实验中的发散探究万菱论文北京市三等奖

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思考

与实践

王坤圣论文北京市一等奖

“用实验突破习题教学难点,提升学

生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张丽苹论文顺义区优秀论文二等奖高中新课程化学实验教学之谈李桂琴论文未发表

顺义区化学实验技能与创新大赛黄金柱实验创新技

能大赛顺义区一等奖北京市二等奖

高一化学演示实验汇编校本教材王坤圣等汇校本实验改未发表

编进汇编

高二化学演示实验汇编校本教材王坤圣等汇

编校本实验改

进汇编

未发表

课外与趣味实验汇编教材王坤圣等汇

编校本实验改

进汇编

未发表

氯水的主要成分张丽苹优质课北京市教研部分视导好评苯酚的性质探究王坤圣优质课北京市教研部分视导好评氢氧化亚铁的制备设计刘立光优质课市校级研究课

金属的性质徐朋园优质课顺义区评优课一等奖

中学化学实验研究王坤圣文献综述顺义区科研课题三等奖校级课题阶段研究报告王坤圣调研报告顺义区三等奖

(2)研究成果评价

研究内容无论在范围上还是在深度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共获得了各级各类成果28件,获得市区级奖项17项。除了获奖成果本身外,通过参加课题研究,教师在专业上,教学水平上,精神面貌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课题研究本身需要课题组查阅相关资料。查阅的过程使很多教师掌握了获取知识的渠道和方法。同时使他们理论的专业知识有了很大的进步与提高。同时了解了以前所不知的实验方法,开阔了教学思路。实验研究带来的教学效果使他们提高了对课题研究的兴趣。另外课题组的集中交流讨论也使他们在相互学习中交流了感情,增进了组内的团结。

六、课题研究的效果

三年多来,我们课题组的老师大胆进行课题实验,付出了艰辛的劳动,校级课题的初期计划与目标已基本实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题组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有了很大的变化,研究实验、研究实验教学的气氛正在逐渐增强。实验研究的方向正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型转变,以生活应用为中心的实用性转变,以微型实验设计为方向的简约性方向转变。实验研究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实效性。

2、积累素材的意识明显增强,老师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明显感到实验教学的素材十分欠缺,

严重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这些素材一方面需要老师不断挖掘研究改进,一方面也要查阅、收集整理已有的素材。

3、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在老师的教研中得到了提高,通过教学实践,揭示了探究性实验教学对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所具有的良好效果,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兴趣明显提高,师生共同感觉到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增强。

4、完善了实验教学资源库,提高实验教学资源利用率。这将对我校系统实验教学具有实际指导意义,同时也为更进一步的研究创造了十分便利的研究条件。

七、课题研究的反思

虽然在三年多的课题研究中,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反思整个研究过程,也存在很多的问题和困惑。由于我校教师课业授课负担相对较重,教师的研究通常需要挤出更多的休息时间来进行研究,因此对教师的身体与精力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另外,

由于课业负担较大,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很少有出去交流的机会。这些都不利于课题的发展与研究。

在前期的研究工作中,我们发现,我国现行高中化学实验的内容体系已趋于老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体现现代科技发展水平的实验内容太少;联系生产与生活实际的实验内容不多;验证性实验比例过大,探究性实验比例过小;定量化学实验安排甚少;一些对实验室造成严重污染的实验仍然保留;实验内容知识性太强,趣味性不浓。因此,我们课题组在完成既定课题计划的基础上,在以下方面会作出进一步的研究。

1、实验研究要与新课标教材实验相联系,抓住时代的脉搏。

2、构建高中化学实验内容体系的新思路。

因此,我们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将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体现:进一步注重联系生产与生活实际;

引入定量化学实验;继续发展微型化学实验;开发绿色化学实验等。

希望各柆专家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以使我们组的课题研究在已有的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 刘正贤. 《中学化学实验大全》. 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2, 11.

[2] 化学实验新法精粹. 第五届京津沪川化学实验研讨会秘书处. 1994, 5.

[3] 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4]《化学新课程标准》.

[5]《实验教师优秀实验教案选》.

[6]《实验教师优秀实验设计、实验改进选编》.

[7]《实验教师优秀论文选编》.

高中化学创新实验

高中化学创新实验目录

§1《Fe(OH)2快速转化成Fe(OH)3》的实验(可以转载,但不能故意抹掉或假冒原创作者) 高中化学教材中《Fe(OH) 2转化成Fe(OH) 3 的实验》方法是把新制出的白色Fe(OH) 2 试管 振荡,试管内的物质变成灰绿色,再振荡变成红褐色的Fe(OH) 3 。可是,直至下课了,除了在试管壁上有少量的红褐色痕迹外,试管内的物质仍为灰绿色。究其原因,是氧气在碱性介质 中氧化能力弱,同时Fe(OH) 2与氧气不能充分接触。笔者介绍一种在滤纸上完成Fe(OH) 2 快速 转化成Fe(OH) 3 的实验方法: 1 实验步骤和现象 取一张滤纸,先用水湿润,再滴一些盐酸将滤纸酸化,而 后把试管里的灰绿色物质倒在滤纸上,用玻棒将其摊开,片 刻间灰绿色物质变成红褐色。向学生展示,红褐色在白色滤 纸的衬托下很清晰,可见度很大。 2 原因分析 影响空气里的氧气氧化Fe(OH) 2 的能力因素有两点: ⑴介质的酸碱性根据电极电势可知,介质的酸性越强,氧气的氧化能力越强,介质的酸性越弱,氧气的氧化能力越弱。酸化滤纸的目的是为了降低PH值,增大氧气的氧化能力,从而 加快了Fe(OH) 2转化成Fe(OH) 3 的速度; ⑵氧气的浓度(氧气的分压)把Fe(OH) 2 倒在滤纸上,用玻棒将 其摊开,是为了使Fe(OH) 2 与空气(氧气)充分接触,从而加快了 Fe(OH) 2转化成Fe(OH) 3 的速度。 ▲探究实验设想提示 当今许多化学教学参资料、练习题、甚至2003年高考理科综合 试卷第33题,都十分肯定地认为:制取白色的Fe(OH) 2 成功关键 是全过程必须避免试剂与空气(氧气)接触,否则新生成的白色 Fe(OH) 2 将被氧气迅速氧化成绿色。于是设计出多种实验方法:加热法赶出试剂溶液里溶解的少量氧气,用长滴管把氢氧化钠溶液注入硫酸亚铁溶液底部,为阻断与空气接触在试剂溶液上加植物油、加石蜡油、加苯等,甚至用氢气作保护气,但实验结果常常并不理想。 笔者认为,新生成的白色Fe(OH) 2 变成绿色并非氧化所致,其理由为:

校本教研课题《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结题报告

校本教研课题《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结题报告教研组:理科综合组 负责人:邹正友 课题组成员:邹正友熊卓军何艳舞杨再兴 课题名称:《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背景 1、国内外改进创新实验研究现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最基本特征。实验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思想和科学品质教育的最生动、最活跃的教学形式。高中化学实验正朝着探究型、生活化、微型化的方向发展。在实验微型化发展领域,美国、联邦德国等国家已逐步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审定和推广了微型化学实验仪器。因此,它是国内外近20年进展较快的一种新的化学实验形式,体现了化学实验微型化的趋势。我国是从80年代未 90年代初开始研究,进行了十年,召开了全国研讨会三次,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我国《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探究活动应作为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化学实验设计在体现化学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更要突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取向,突出探究性实验内容的编排和注重过程的科学化设计。 目前我国中学化学实验研究活动虽然较受重视也较普遍,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如化学实验如何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如何设计和开展研究型课程中的实验教学活动,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怎样使化学实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怎样通过化学实验提高学生认识生活、认识世界的能力等等。这些课题的研究在目前我国新课改的大趋势下应该显得更重要一些。 2、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实验改革 就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而言,要在教学活动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应该首先改变旧的教学观念。这就应该在课程、教材、教法、研究等方方面面都作周密的思考,敢于对课堂内外的实验教学作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化学实验教学应走素质教育之路,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态度。通过课堂实验的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能力。通过借鉴同行们的实验改进,表明作为中学化学教师,要坚定改革的决心,而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而言只有经过广泛而具体的教学改革,才能使我们的化学实验教学更好、更切实际地实施素质教育,才能使化学实验活动能朝着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方面发展。 3、我校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一直以来,我校的高中化学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缺少连续的系统的研究与整理。教师们由于时间与精力有限,往往把演示实验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进行临时处理,只是在备课中遇到了需要进行的实验才去了解、查询与研究,教学结束后,也无暇对本次实验的效果、优劣进行思考与评估,更不可能将每次的实验方案、实验情况进行收集、整理,也很少谈及系统的改进与创新。这也是我国很多地方现行高中化学教材演示实验的教学现状。 基于此,本课题――《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作为一个校级重点

高中化学实验创新:铜与浓稀硝酸的反应

铜与硝酸的反应 嘉禾县第一中学:王赛中 一、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1、人教版化学必修1教材将铜与硝酸的反应放在学习了氮的氧化物和氨之后,将硫酸和硝酸的氧化性放在一起学习。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是为了证明硝酸具有强氧化性而设置的,在教学中至关重要。 2、实验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两个反应,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且能很好地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这两个反应是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的重要考点,该实验的原理分析、操作步骤、现象描述、相关计算和实验创新是高考的常见考点。 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1、传统的铜与浓、稀硝酸反应的实验存在诸多不足。一方面2个实验分开做,操作麻烦,费时、费药品;另一方面没有隔绝空气很难观察到无色气体变成红棕色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有毒气体没有处理,严重污染环境。 2、正是因为传统实验存在的不足,现行人教版化学必修1中有这两个反应,并且是非常重要的反应,但是没有实验。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对这两个反应及相关问题掌握不好。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1、将铜与浓、稀硝酸两个反应的实验有效地整合。 2、实验器材简单、操作简便、现象明显。 3、实验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进行,能观察到无色气体变成红棕色气体的过程。 4、实验有效地防止了有毒气体污染环境,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 5、实验操作的成功率非常高。 四、实验用品: 药品:铜片、浓硝酸、氢氧化钠溶液。 仪器用品:锥形瓶1个、带玻璃管橡皮塞1个、实心橡皮塞1个(上部中间打薄,方便注射器扎入)、硬质短玻璃管1根(容积略小于20ml)、医用20ml注射器2个、小烧杯2个、25ml 量筒一个、铁架台(带铁夹)。 五、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包括实验装置平面图): 原理:Cu+4HNO 3(浓)=Cu(NO 3 ) 2 +2NO 2 ↑+2H 2 O ;3Cu+8HNO 3 (稀)=3Cu(NO 3 ) 2 +2NO↑+4H 2 O。 2NO+O 2= 2NO 2 无色气体变成红棕色,氮的氧化物的性质,氮的氧化物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以及压强关系的运用。装置说明和装置平面图:

《风的形成》演示实验的创新

《风的形成》演示实验的创新 《风的形成》一课选自河北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上册)教材第16课。该课是在三年级认识空气和风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风的形成,了解热传递的另一方式—对流,为以后研究保温和散热奠定基础。 风的形成模拟实验,主要是让学生探究风的成因,引领学生学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直接感知空气因热而流动的过程,从而明白风的形成是由于这样的空气在流动,知晓原理,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一、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本实验原型来自课本示意图,是把一支蜡烛放进实验箱内,把湿毛巾放在实验箱的进风口,点燃蚊香放在进风口,观察烟的流动方向。点燃箱内的蜡烛,再把蚊香放在进风口,观察蚊香烟流动的方向(如图1所示)。 根据书中示意图经过笔者多次实验,发现实验效果不明显,学生不易观测到烟的存在及流动,且产生实验现象需要十多分钟时间,严重影响课堂效率,经过反复分析、实验,发现实验原型存在以下不足:(1)蚊香烟雾较轻薄,烟的运行轨迹不明显。 (2)选择蜡烛做热源有弊端:①蜡烛在实验箱内,实验操作时不方便点燃和熄灭;②蜡烛容易烤焦实验箱,存在安全隐患;③蜡烛在密封的演示箱内很容易熄灭。 二、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根据上面的研究,笔者在实验器材与实验方法上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与创新: (1)本实验为演示实验,为达到最佳演示效果,笔者采用了玻璃器材,正面与顶、两侧透明,有利于各个方位的学生进行观察,背部粘贴绿色卡纸,以衬托烟的颜色,不仅让学生清晰地观察到烟的运行轨迹,同时更好地保护了学生的视力。 (2)实验用的热源用275 W发热的灯泡替换原来燃烧的蜡烛,优点如下: ①产生的高温,使空气流动速度加快,能在较短时间内观测到实验效果,提高实验效率。 ②操作简单方便,只需开、关电源即可。 ③减少干扰,蜡烛在燃烧时也会产生烟雾,学生容易与实验中的烟雾混淆,这样更加增强了实验的说服力。 (3)热源周围用卡纸做1个灯罩,以防实验中灯泡产生的强光刺眼,同时在灯罩的一边剪1个缺口,保证箱内的亮度,能清楚地观察到烟的轨迹。 (4)原实验用的蚊香换成了艾叶条,它产生的烟雾更浓更环保,学生观察起来更清晰。 三、实验器材 风的形成演示箱(玻璃箱)、艾叶条、湿毛巾、酒精灯、玻璃杯、实验记录纸。 四、实验原理及装置说明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1

初中物理创新实验设计方案 一、实验课题名称:惯性定律演示仪 二、实验设计思路: 运用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总保持原有在运动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为止) 三、实验或实验器材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与作用: 该实验是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二节内容,在已经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研究所有物体都具有惯性,对于学生理解、学习、运用牛顿第一定律以及惯性的知识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可以说,这个实验是探究物体惯性的核心演示实验,一旦学生通过观察本实验仪的演示,必定会十分深刻在理解和掌握惯性在相关知识。 四、实验器材: 长木板、小车、弹簧、直塑料细管、漏斗、橡皮筋、细线、弹珠、铁钉 五、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传统的实验方法是使用控制变量法,使两种物质的质量相等,吸收的热量相同,通过观察温度计上示数的变化,得出结论:温度计示数上升较快的物质,升高1℃所需的热量较少,吸收热量的能力较小(即比热容较小)。它的不足之处: ⑴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用这套实验装置有较大的误差,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风向、石棉网的初温、两个酒精等的火焰有大小等)不便于控制; ⑵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吸热能力的大小与温度的变化成反比,学生要多转动一下思维才能理解,结论没有改进后的直接; ⑶所需要的实验器材也比较多,不利于实验的准备与操作。 ⑷所用烧杯体积过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过大,所以散热过多,造成实验测量误差过大。 (如图) 六、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⑴将两套装置合二为一,减少了小组实验时对器材的需要;

⑵便于控制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这个变量,误差更小; ⑶两试管与空气的接触面更小,散热较少,误差较小; ⑷将烧杯较大的吸热面改为试管底部较小的吸热点(两试管型号相同、质量相等),就保证了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 ⑸实验中,将原实验观察温度计示数变化改为观察并记录两物质升高相同温度时的时间,这样做的好处是使实验结论更直接; (如图) 七、实验原理: 通过控制两物质质量相等、吸收热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等因素,来观察手中的秒表。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较长的物质吸收的热量自然多一些,单位质量吸收热量的能力更强(即比热容更大一些)。 说明:完成实验时需控制的几个量 ⑴两试管型号相同、质量相等; ⑵试管中的水和食用油质量相等; ⑶试管中的水和食用油初温相同(可将两试管放入装有冷水的同一烧杯中1~2分钟); ⑷相同时间内两试管吸收的热量相等; ⑸两试管中的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 改变的量: ⑴升高相同温度时所需要加热的时间不同; ⑵升高相同温度时所吸收的热量不同。 八、实验操作步骤: ⑴将装有质量相等的水和食用油的试管插入事先准备好的同一烧杯的冷水中1~2分钟,保证两试管中液体的初温相同; ⑵将初温相同的两试管从冷水中拿出来同时放入正在加热的石棉网上,并放入温度计(同时按下秒表开始计时),观察通过热传递获得热量的两试管中温度计的变化; ⑶在温度计达到70℃时分别记下所用的时间; ⑷比较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的不同; ⑸得出结论:升高相同温度时,所用时间较长的物质吸收的热量较多,吸收热量的能力较强(比热容较大)。

(完整)高中化学实验校本课程

高中化学实验校本课程“哈利·波特化学魔法”的开发与思考 1 课程设计 1.1 课程目标 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已是毋庸多言,在教学实践中合理使用化学与社会生活联系的事实更得到中学化学教学领域的广泛认同。但是在实际教学中,许多事实的使用常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对这些事实的了解大多停留在口耳相传、文本阅读的阶段。 校本课程“化学趣味实验”的选课对象是高一级新生。笔者认为该校本课程应该是一门强调合作、参与和不断丰富经验的非学术性化学实验课程。笔者将课程目标确定为:学生合作完成一系列化学趣味实验,了解化学趣味实验的相关知识,体验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对化学的好奇心和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为此,笔者借用魔幻系列小说主人公哈利·波特的名字,将课程名称更名为“哈利·波特化学魔法”,籍此吸引学生和表现该校本课程的主要特点。 1.2 课程内容 在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时,主要从以下3点考虑:(1)化学趣味实验需要符合以下基本要求:学生感兴趣,实验装置简单,药品用量少,反应耗时短,实验现象明显,不产生有毒有害物质。(2)化学趣味实验的主题应该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生活,并且尽可能地采用生活用品进行实验,力求增加学生的亲切感和改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刻板印象,增强学生对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这一观点的认同。(3)化学趣味实验涉及到的化学知识尽可能与学生在必修课程的学习相适应,以便学生能够理解实验原理。笔者初步选择了12个化学趣味实验,以化学1模块的知识编排顺序作为这些实验的编排线索,并且根据化学1模块的教学进度,确定每节课的化学趣味实验主题。 2 课程实施 表1 6个化学趣味实验的主要内容 3 课程评价 对校本课程本身进行评价是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阶段。由于学生参与校本课程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了解发生的各种教学事件,他们的观点较客观和可信。为此,笔者编制了不记名调查问卷,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分为2部分。第一部分采用5点计分法,了解学生对教师教学、学习内容和课堂管理的满意程度,和对完成的6个化学趣味实验的感兴趣程度。第二部分是2道陈述题,了解学生在校本课程中是否有所收获,和对校本课程的意见和建议。总共有54名学生参与问卷调查,有效问卷52份。调查问卷能够代表学生群体的整体态度。

高中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高中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每当提起高中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好多化学教师便会感觉无从下手。对于经济条件较差的学校,由于经费有限,造成实验条件不足,这时教师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去创造条件,用可以找到的物品代替实验品,从而完成之前不能完成的实验。对于经济条件较好的学校,教师可以多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去完成化学实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为了更好地改进和创新高中化学实验,本人搜集了大量的相关资料,看到了很多有创意的化学实验作品,这些对我们化学教师有很大的启示。下面将实用的作品进行归纳总结: 一、技术含量高的原创性的作品 如曹治淮老师研制的安全环保型气体发生器,此装置是使用优质透明的PVC塑料薄膜、气门、接口热合而成,能够快速制取并存储多种化学气体,还可以进行一些性质的实验操作。安全环保型气体发生器价格低廉,操作简便,安全环保,便于携带,优点众多,在此不一一列举,化学教师可以亲自实用下此装置。

二、为了节约药品的微型试验 如汤学周老师经过多年的开发研究,研制出了“中学微型化学实验仪器”,这个仪器大大缩减了化学实验对药品的需求量,解决了大部分贫困地区实验药来说学习起来比较困难,甚至感到枯燥乏味。如果我们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结论,这样,枯燥的化学课程便会增加了趣味性,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改进教材中现有的实验 如梁天真老师的“铝在氧气中的燃烧”。教材原有实验中“把薄铝箔卷成筒状,内部裹一纸片,点燃纸片立即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这样做不是每次都能够引燃薄铝箔,梁老师对此进行了改进,他把剪成条状的滤纸放到水里浸湿,再将铝粉沾到滤纸上,然后将滤纸晒干,当引燃这些滤纸后立即伸入到氧气集气瓶中,这时我们会看到铝粉得到剧烈燃烧。 再如张希彬、李东平二位教师的?‘用滤纸做半透膜渗析实验”,他们先是改进半透膜本身,就是将胶水均匀涂在玻璃上,等到晾干后揭下来便是。然后他们改进了实验装置与程序,在半透膜两面各放一张滤纸,在一张滤纸上滴加淀粉溶液,另一张滤纸上滴加碘水,然后用玻璃夹住,一分钟后揭开将两张滤纸,我们发

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

《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 结题报告 顺义区杨镇第一中学王坤圣 一、课题研究背景 1、国内外改进创新实验研究现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最基本特征。实验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思想和科学品质教育的最生动、最活跃的教学形式。高中化学实验正朝着探究型、生活化、微型化的方向发展。 在实验微型化发展领域,美国、联邦德国等国家已逐步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审定和推广了微型化学实验仪器。因此,它是国内外近20年进展较快的一种新的化学实验形式,体现了化学实验微型化的趋势。我国是从80年代未90年代初开始研究,进行了十年,召开了全国研讨会三次,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我国《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探究活动应作为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化学实验设计在体现化学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更要突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取向,突出探究性实验内容的编排和注重过程的科学化设计。 目前我国中学化学实验研究活动虽然较受重视也较普遍,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如化学实验如何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如何设计和开展研究型课程中的实验教学活动,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怎样使化学实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怎样通过化学实验提高学生认识生活、认识世界的能力等等。这些课题的研究在目前我国新课改的大趋势下应该显得更重要一些。 2、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实验改革 就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而言,要在教学活动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应该首先改变旧的教学观念。这就应该在课程、教材、教法、研究等方方面面都作周密的思考,敢于对课堂内外的实验教学作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化学实验教学应走素质教育之路,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态度。通过课堂实验的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能力。通过借鉴同行们的实验改进,表明作为中学化学教师,要坚定改革的决心,

几个初中物理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初中物理实验的若干改进和创新 龙门镇初级中学杨丹 引言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主的科学,实验教学则是物理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根据初中学生的好奇心强、认知能力有限的特点,积极开展物理实验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等基本技能,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以及终生学习和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多年来,我在物理教学中通过对实验的不断探究、改进和实践,将教材中几个实验加以改进,达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自制简易的实验器材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 1 、自制简易的激光光源 光学实验中的激光光源灯泡很容易坏,也为老师的教学增加了不少麻烦。因此我试着自制了一个简易的激光光源,使整个光学实验顺利完成。方法如下:买一个玩具激光手电筒,在废灯泡芯上取一小段玻璃柱,将玻璃柱装在激光电筒的前盖内,适当调整玻璃柱的角度,一个实用的光源就做好了。 2 、自制浮沉子 演示浮沉条件时,课本上曾用鸡蛋与盐水做或用青霉素的瓶子加水做。在实际操作时前者操作复杂,后者根本不能实现。 我是这样制作的:取一个5cm左右的塑料笔盖,再取一个螺丝旋进笔盖内做配重,另一端用用气球上的橡皮膜扎住,然后放入盛有大半瓶水的矿泉水瓶中,盖紧瓶盖,不能漏气,手捏矿泉水瓶即可实现浮沉,同时可观察到橡皮膜发生形变,说明浮沉的原因。 3、自制灵敏度高的演示温度计 当使用温度计上演示实验课时,可见度非常差,我自制的演示温度计,不但可见性好,而且灵敏度高。用日光灯起辉器的铝质外壳做测温泡,在铝筒口上紧塞一只橡皮塞,塞子的中间钻一小孔,注入红色的墨水适量,再把一内径2-3mm的玻璃管紧插入孔内,并伸到接近底部的位置。在玻璃管背面衬上白色背景的刻度板,就可以做成一个灵敏度高的温度计。可用来演示蒸发吸热,比热容实验。 4.导体与绝缘体的相对性 用一个25W的白炽灯与一个白炽灯的废灯芯串联安在竖放的木板上,用插头接入220V的电压。当用酒精喷灯加热废灯芯到红热状态时,灯泡发光,停止加热,温度降低灯泡又熄灭。此实验应使

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

《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校级课题结题报告 [日期:2009-12-14] 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 《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 结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王坤圣 一、课题研究背景 1、国内外改进创新实验研究现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最基本特征。实验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思想和科学品质教育的最生动、最活跃的教学形式。高中化学实验正朝着探究型、生活化、微型化的方向发展。 在实验微型化发展领域,美国、联邦德国等国家已逐步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审定和推广了微型化学实验仪器。因此,它是国内外近20年进展较快的一种新的化学实验形式,体现了化学实验微型化的趋势。我国是从80年代未90年代初开始研究,进行了十年,召开了全国研讨会三次,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我国《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探究活动应作为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化学实验设计在体现化学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更要突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取向,突出探究性实验内容的编排和注重过程的科学化设计。 目前我国中学化学实验研究活动虽然较受重视也较普遍,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如化学实验如何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如何设计和开展研究型课程中的实验教学活动,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怎样使化学实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怎样通过化学实验提高学生认识生活、认识世界的能力等等。这些课题的研究在目前我国新课改的大趋势下应该显得更重要一些。 2、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实验改革 就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而言,要在教学活动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应该首先改变旧的教学观念。这就应该在课程、教材、教法、研究等方方面面都作周密的思考,敢于对课堂内外的实验教学作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化学实验教学应走素质教育之路,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态度。通过课堂实验的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能力。通过借鉴同行们的实验改进,表明作为中学化学教师,要坚定改革的决心,而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而言只有经过广泛而具体的教学改革,才能使我们的化学实验教学更好、更切实际地实施素质教育,才能使化学实验活动能朝着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方面发展。 3、我校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一直以来,我校的高中化学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缺少连续的系统的研究与整理。教师们由于时间与精力有限,往往把演示实验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进行临时处理,只是在备课中遇到了需要进行的实验才去了解、查询与研究,教学结束后,也无暇对本次实验的效果、优劣进行思考与评估,更不可能将每次的实验方案、实验情况进行收集、整理,也很少谈及系统的改进与创新。这也是我国很多地方现行高中化学教材演示实验的教学现状。 基于此,本课题――《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作为一个校级重点课题,其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供参考)

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 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的改进 任教科目:初中化学 任教单位:长沙县黄花中学 作者:陈恺平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评委、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我来自长沙县黄花中学,我参赛的课题是《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的改进》。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教学安排了一个经典的演示实验来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中通过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通过导管进入集气瓶,体积上升约五分之一等现象,探究空气的成分。在实验中,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 教材中选用的仪器为集气瓶、导气管、烧杯、止水夹、燃烧匙、酒精灯,在实验操作过程和结论分析中,本人觉得该实验有以下不足之处: 1、该装置系统性误差较大,一方面,导管中有5-10ml空气,随着集气瓶内气体体积减少,压强减小,打开止水夹,导管内的空气将进入集气瓶,导致液面小于五分之一。 2、该装置的刻度不明,五分之一之说全凭老师口 说,没有通过准确的定量展示,对于严谨的科学学习 来说,不利于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 3、在分析结论时,由于物理中的大气压强还未学 习,学生最难理解的是,为什么水会进入集气瓶。 4、该装置需要等到装置完全冷却,才能打开止水 夹,冷却所需要的时间较长,如未完全冷却,实验误差较大。 基于以上理由,本人根据化学和物理相关知识,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对这个实验进行了一定的改进。 改进如下: 仪器:500ml集气瓶,长导管两根,橡胶塞一个,橡皮管一根,燃烧匙、

250ml量筒。 实验操作: 1.先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用集气瓶装满水,把塞子塞紧,目的 在于证明这是一满瓶水。 3.将集气瓶中的水倒250ml放在量筒内, 同时题问:集气瓶内的空气体积是多少ml? (用于测定空气的体积) 4.在燃烧匙内装上足量红磷,将一端长 导管放入量筒内,加热红磷,红磷剧烈燃烧后,迅速将带长导管的橡胶塞塞住集气瓶。 5.观察实验现象。最开始,由于红磷在集气瓶内燃烧,气体受热膨胀,将排出部分水,我们在可以看到量筒内将有气泡冒出,这部分被排出的空气,是导管内的气体,不是集气瓶内的空气,也恰恰是我们实验需要排出的气体。之后水将沿着导管进入坐集气瓶,量筒内液面逐渐下降。 6.红磷完全反应后,将集气瓶倒过来,振荡,让集气瓶,充分冷却。(大约20秒钟时间即可冷却),正立集气瓶,捏住橡胶管,将导管内存留的水倒流至量筒,把长导管拿出量筒,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为200ml。由此可知,减少的气体体积为50 ml。我们也精确测算出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五分之一。 本装置改进之后的优点: 1.学生很容易理解,实验前精确地测定出原来空气的体积。实验后,精确的测定出量筒内水减少的量,就是集气瓶内气体减少的量。

氯气的化学性质创新实验-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氯气的化学性质”创新实验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是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2节的内容。本节是全章教材的重点之一,也是第一章所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的进一步应用和巩固。氯 气不仅仅是卤素中最有代表性的元素,而且也是最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对氯气的性 质、用途、制法等进行比较全面、细致的学习和研究,不仅是下一节进一步学习、 研究卤素性质相似性及其变化规律的需要,也是以后学习和研究同族元素性质变化 规律以及介绍氯碱工业等联系实际知识的需要;同时,由于在高中阶段对氯气的性质、用途等介绍较为全面、细致,且探讨和应用也较多,对学生全面认识化学元素、形 成正确观点、掌握正确学习方法等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2、创新实验——“氯气的化学性质”的重要性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过程与方法非常重视,倡导教学角色的转变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教材中对氯气性质的认识,是以实验验证的方法完成的, 这为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及思维能力等提供了极好的机会。 但是课本上关于氯气化学性质的实验方法中存在很大的问题:氯气单独制备, 易泄露、污染空气,并且过量的氯气对师生的身心健康有害。对于氯气性质如氧化 性、还原性等知识几乎没有提及到,但这一知识点却是高考的考察点,教师上课需 要知识拓展才能完成考纲的要求。因此,设计高效、简洁、环保、易操作、现象明 显且能将氯气制备、性质检验集为一体的实验装置显然更加有意义。 二、实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将课本原有实验进行改进,帮助学生认识氯气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改进实验,让学生体会实验探究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初步形 成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实验内容和教学过程 (一)新课授课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从学生熟知的海水晒盐入手,引发学生产生疑问,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为学习 新知识做好铺垫。 2、自主阅读,初步感知 3、复习所学,推测性质 4、实验探究,深化理解 5、小结与拓展 (二)创新实验方案 1、仪器的组装(如图1、图 2、图3) ①把塑料吸管剪成锯齿状,将干的红纸、湿的红纸、KI淀粉试纸、石蕊试纸和蘸有NaBr溶液的滤纸各一片夹在锯齿处,做成一根“小树枝”。 ②把一根口服液吸管和分液漏斗插在胶塞上。 ③将小试管系上细绳吊在锥形瓶内,把“小树枝”用胶塞夹着放入锥形瓶。口服液吸管下端伸入小试管口。

重点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

重点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

————————————————————————————————作者:————————————————————————————————日期:

《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校级课题结题报告 [日期:2009-12-14] 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 《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 结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王坤圣 一、课题研究背景 1、国内外改进创新实验研究现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最基本特征。实验 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思想和科学品质教育的最生动、最活跃的教学形式。高中化学实验正朝着探究型、生活化、微型化的方向发展。 在实验微型化发展领域,美国、联邦德国等国家已逐步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审定和 推广了微型化学实验仪器。因此,它是国内外近20年进展较快的一种新的化学实验形式,体现了化学实验微型化的趋势。我国是从80年代未90年代初开始研究,进行了 十年,召开了全国研讨会三次,形成了一系列研究成果。 我国《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探究活动应作为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 方式,这就要求化学实验设计在体现化学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更要突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取向,突出探究性实验内容的编排和注重过程的科学化 设计。 目前我国中学化学实验研究活动虽然较受重视也较普遍,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如 化学实验如何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如何设计和开展研究型课程中的实验教学活动,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怎样使化学实验更好地培养学生 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怎样通过化学实验提高学生认识生活、认识世界的能力等等。这些课题的研究在目前我国新课改的大趋势下应该显得更重要一些。 2、新课程背景下的化学实验改革 就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而言,要在教学活动中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应该首先改变旧的教学观念。这就应该在课程、教材、教法、研究等方方面面都作周 密的思考,敢于对课堂内外的实验教学作大胆的改革和创新。化学实验教学应走素质 教育之路,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 态度。通过课堂实验的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索能力。通过借鉴同行们的实 验改进,表明作为中学化学教师,要坚定改革的决心,而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而言只 有经过广泛而具体的教学改革,才能使我们的化学实验教学更好、更切实际地实施素 质教育,才能使化学实验活动能朝着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方面发展。 3、我校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 一直以来,我校的高中化学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缺少连续的系统的研究与整理。教 师们由于时间与精力有限,往往把演示实验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一部分进行临时处理,只是在备课中遇到了需要进行的实验才去了解、查询与研究,教学结束后,也无 暇对本次实验的效果、优劣进行思考与评估,更不可能将每次的实验方案、实验情况

高中化学实验喷泉实验

实验专题之四喷泉实验 一. 关于喷泉实验 氨气的喷泉实验是一个很基础也很有趣的演示实验,高考也经常考查与喷泉实验有关的知识,并且考查的内容越来越新颖多样。喷泉实验利用氨气在水中溶解度很大(体积比1:700),在短时间内烧瓶内气压减小,从而使外界大气压大于瓶内气压,在打开活塞后,大气压将烧杯内的液体压入烧瓶中,在尖嘴导管口形成喷泉。 基于喷泉实验汇总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 (1)这个喷泉实验的原理跟生活中见到的喷泉原理一样吗?不一样的话,能否将生活喷泉的原理搬到化学实验中? (2)老师在课堂演示时有时会出现实验失败,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有什么方法可以提高实验的成功率? (3)除了形成单一的红色喷泉,能不能形成其他颜色的喷泉呢?如果可以要选用什么药品?能不能设计出彩虹般的喷泉? (4)作为喷泉实验原料气的溶解度应是多少?难溶或不溶性气体能否形成喷泉? (5)喷泉实验的装置如何进行改进和创新?能不能设计出双喷泉甚至三喷泉? (6)实验中有哪些因素会对喷泉的效果有影响,如导管的高度,实验时的温度,吸收液的温度等等? 由此拟定研究方向:①化学喷泉与生活喷泉的联系;②喷泉实验的改进研究;③彩色喷泉的探究。让学生自由选择研究方向,设计实验对相关内容进行探究。 二.生活喷泉与化学喷泉 课堂上演示的喷泉实验,是减小烧瓶内气压并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形成喷泉。而广场上多姿多彩的喷泉原理是增大内部气压,在正常大气压下形成喷泉,原理与火山喷发类似。于是,本课题将生活中形成喷泉的原理在实验室进行模拟。 实验一:利用MnO2加快H2O2分解氧气,加大烧瓶内压强,在空气中形成喷泉 H2O22H20+O2 图1 图2 步骤: 1、先关闭导管上的止水夹,向烧瓶中放入MnO2,分液漏斗中装H2O2,快速塞紧胶塞,打开分液漏斗,使烧瓶中快速聚集氧气,气压增大; 2、在一段时间后,打开止水夹,烧瓶中的水受到高压而喷出,在导管的出口处形成喷泉。(装置如图1所示) 实验二:加热氨水使烧杯内压强增大从而形成喷泉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感想

大学物理演示实验感想 通过此次光学演示实验使我了解了光的实质,就是原子核外电子得到能量跃迁到更高的轨道上之后由于所处轨道不稳定,电子还要跃迁回去,跃迁回去会释放出一个光子,就是以光的形式向外发出能量,跃迁的能级不同,释放出来的能量不同,光子的波长就不同,光的颜色就不一样了。当复色光进入棱镜或光栅后,由于它对各种频率的光具有不同折射率,各种色光的传播方向有不同程度的偏折,因而在离开棱镜时就各自分散,形成光谱。使我深刻认识到光的传播、干射、衍射、散射、偏振等许多现象及其原理,还有发生这种现象的外部条件。通过对这些特性的理解,使我从现实方面认识到光的波粒二象性,认识到光在什么条件下表现粒子性,在什么条件下表现波动性。通过激光传播信号的演示实验中我知道光不但给人以美的感受还有诸多其它方面的用处。在光的色散实验中,我对牛顿环的印象最深刻,通过对牛顿环现象的认识,我加深了对等厚干涉的了解,尤其是半波损失对牛顿环的应用,对半波损失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记忆。 我觉得我们做的虽然是演示实验,但也很有收获,这是我们对课上所学知识的一个更直观的了解,通过此次光学演示实验使我对光有了一种感性的认识,加深了对光学现象及原理的认识,为今后光学的学习打下深厚的基础,此次演示实验把理论与现实相结合,让大家在现实生活中理解光波的本质,这给我们每天的理论学习增添了一点趣味。虽然说演示实验的过程是简单的,但它的意义绝非如此。我们学习的知识重在应用,对大学生来说,演示实验不仅开动了我们思考的马达,也让我们更好地把物理知识运用到了实际现象的分析中去,使我们不但对大自然产生了以前没有的敬畏和尊重,也有了对大自然探究的好奇心,我想这是一个人做学问最最重要的一点。因此我想在我们平时的学习中,要带着一种崇敬的心情和责任感,认认真真地学习,踏踏实实地学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学会一门课,学好一门

谈高中化学实验改进

高中化学实验改进探索 广宁中学黄钰荃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一直是研究化学不可缺少的手段。通过化学史,我们不难发现化学上的许多定律和结论都是从实验中归纳总结出来的实验教学是让学生探究学习、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教师在教学中要优化实验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流程,改进实验装置,优化实验设计,使实验具有更强的可行性和简捷性,以提高实验的实用性,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实验教学改进优化教学效率 【正文】: 化学实验是实现化学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化学实验形象、直观、有趣,对学生形成、理解、巩固化学知识,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素养,激发化学学习兴趣,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研究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化学实验,发现部分实验在设计上存在一些不足,不适应当前的教育、教学发展的需要,明显制约了化学教学的发展。具体反映在:装置材料的搭配欠佳,操作复杂,实验现象不明显或成功率不高;实验的内容、方法技能手段较为陈旧,实验现象不够直观、鲜明;针对这些情况,有必要对化学实验进行一些改进,这是化学教学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一、通过实验教学改进实验装置 在教学中,我尝试对一些实验进行了改进创新,在实践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人教版化学必修一教材中,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探究实验。在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中采用如图一所示的方法,因为碳酸氢钠加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而碳酸钠无明显反应,所以加热碳酸钠或碳酸氢钠看哪个释放的气体使澄清的 石灰水混浊,就能鉴别出它们。 如图一的操作虽然理论简单,实 际操作时程序就复杂了,而且探 究实验中还要观查它们之间的 热稳定性,不能同时横向观查出 它们之间的区别。 (图一)

高中化学创新实验.pdf

§ 29 关于化学实验教师的工作若干问题 1 卤素实验中的若干问题 2 分装液体试剂 4 洗涤试管上铜渍的方法 5 去除锰渍 10 如何打开粘结的试剂瓶塞? 11 实验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地位?

(可以转载,但不能故意抹掉或假冒原创作者 ) 高中化学教材中《 Fe(OH) 转化成 Fe(OH) 的实验》方法是把新制出的白色 Fe(O 振荡,试管内的物质变成灰绿色,再振荡变成红褐色的 。可是,直至下课了,除了在 Fe(OH) 试管壁上有少量的红褐色痕迹外,试管内的物质仍为灰绿色。究其原因,是氧气在碱性介质中氧化能力弱,同时 Fe(OH) Fe(OH 与氧气不能充分接触。笔者介绍一种在滤纸上完成 转化成 Fe(OH) 的实验方法: 1 实验步骤和现象影响空气里的氧气氧化 Fe(OH)⑴介质的酸碱性 根据电极电势可知,介质的酸性越强,氧气的氧化能力越强,介质的酸性越弱,氧气的氧化能力越弱。酸化滤纸的目的是为了降低 P H 值,增大氧气的氧化能力,从 加快了 Fe(OH) 转化成 Fe(OH) 的速度; ⑵氧气的浓度(氧气的分压) 把 Fe(OH) 其摊开,是为了使 Fe(OH) 与空气(氧气)充分接触,从而加快了 Fe(OH) 转化成 Fe(OH) 的速度。2 的能力因素有两点:

1、Fe(OH) 与氧气的反应属多相间的反应, 反应速率必然较慢, 不可能在震荡试管的左右的时间里迅速氧化; 4、根据美术里合色原理可知,白色Fe(OH) 因氧化渐变成红褐色的Fe(OH) 2 3 物质其过渡色只能有三种颜色:①粉红②紫色③橙色,不应经过绿色(或灰绿色)。绿 ,被氧化灰绿色)物质不是被氧化后所生成的中间产物。 红色,证明没有Fe 生成, 说明Fe(OH) 没有被氧化,即白色Fe(OH) 2 2 变成绿色非氧气氧绿色(或灰绿色)物质可能是氢氧化亚铁的某种络合物, 配位体是水分子或者氢氧根离 把不含Fe 的亚铁盐浓溶液与浓热的NaOH溶液混合,就可得到Fe(OH) 白色沉淀,冷的 2

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研究开题报告

《高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与创新研究》开题报告 江门新会第二中学化学课题研究小组 一、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1、国内外研究现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最基本特征。目前,高中化学实验正朝着探究型、生活化、绿色化、微型化的方向发展。在实验微型化发展领域,美国、联邦德国等国家已逐步在中学化学实验中审定和推广了微型化学实验仪器。因此,它是国内外近年进展较快的一种新的化学实验形式,体现了化学实验微型化的趋势。我国《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指出探究活动应作为学生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这就要求化学实验设计在体现化学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更要突出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取向,突出探究性实验内容的编排和注重过程的科学化设计。 目前我国中学化学实验研究活动虽然较受重视也较普遍,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如化学实验如何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如何设计和开展研究型课程中的实验教学活动,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实施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怎样使化学实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怎样通过化学实验提高学生认识生活、认识世界的能力等。这些课题的研究在目前我国新课改的大趋势下应该显得更重要一些。 2、选题意义 (1)通过该课题的研究能够丰富教学理论中的创新实验教学理论,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和学生的学习思路。 (2)通过微型化、生活化、绿色化和探究化的实验改进的研究与整理,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3)在实践该研究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实验能力与意识得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3、研究价值

高中化学演示实验的改进

高中化学演示实验的改进 化学课的演示实验,其目的是通过实验让全体学生观察到物质变化的全过程,理性上有一定的理解,从而提出疑问,获得结论。演示实验可提升学生对化学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水准,增强他们对实验现象的印象,体现实验过程的真实性、科学性,让学生信服,是培养学生观察水平的重要途径,也为引出课题、问题,实行讨论、探索,发现创造条件。所以,演示实验要真正起到演示作用,不能演而不示,使演示实验变成讲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变成讲实验现象,这样虽然节省了课堂时间,但是对教学是有害而无益的.下面我来谈谈我平时演示实验教学的改进。 一.采用学生分组实验。 我们在做简单的演示实验时,往往都是老师在讲台上演示,学生观看,这样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这样的教学中采用简单实验学生做,能够选择几个同学配合着做代替老师,也能够采用多准备几套仪器,学生几个一组,能够培养他们的动手水平,也能够增强他们对知识的印象。如:甲烷的物理性质,我们通常采用讲述,或是直接给出结论,让学生记忆,但是这样学生印象不深易忘记,我采用给学生发支收集满甲烷的试管,让他们自己总结验证甲烷的物理性质,这样的教学效果往往很高,只要适当控制学生的时间就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 二.采用投影技术反映实验。 平时我对书本上的有些演示实验直接演示,比如说现象比较明显的,基本上每个学生都能观察到的。如:物质的颜色、状态等等。而有些实验为了提升演示实验的可见度,传统的方法一般采用放大实验仪器,抬高实验装置,增加实验药品的用量巡回展示实验结果,不过实验仪器的存放是有限的,巡回展示实验结果

又浪费时间,且有些现象是在实验中瞬间产生的而无法观察到,以至影响教学效果。这些采用投影技术,可克服上述缺陷,大大提升演示实验的效果。通过投影技术实行扩大,使验证性实验的验证更具科学性,用实物投影仪使直观现象反映出来,,如:钠与水的反应,反应现象是重点的内容,如果我们用投影的话,学生都能看清楚该反应的现象。上述实验在教师讲课时感到很流畅,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感到很轻松。 三.采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 演示实验教学中,有些实验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和危险性,在课堂上无法实施演示,借助于录相教学,既保证学生的安全,又保护环境,又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实验室制氯气;氯气的性质演示;铯与水的反应等等。就利用多媒体动画模拟演示。 多媒体技术在化学实验中,起到实验设计教学,对学生实行化学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的演示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迁移水平、解决问题的水平,相互协作水平和创造水平,在多媒体"实验室"中让学生在实验室中畅游,发挥自各自的才能,去探索确良化学世界的实验。例如:物质的鉴别,通过多媒体"实验室"提供学生所需试剂,由学生设计各种方法实行实验并加以判断。计算机对各种方法所产生的各种现象都会模拟,并准确判断加以准确提示,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巩固、应用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水平。 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上,我们能够通过声音、画面、文字、于一体能展示微观世界,微缩的客观世界,模拟化学反应,打破了学生理解中的时空限制,用各种感官来感知信息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激发学习兴趣,更符合现代学生的思维学习习惯,在通过交互功能和模拟技术,对一些危险性、危害性的实验,放心的让学生大胆操作,为学生的探索和创造提供条件。 四.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