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其法律思考

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其法律思考
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其法律思考

管理学家 2009.11 029

近几年来,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不仅仅是社会发展某

一环节问题,而是关系全局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而在市场经济日

益成熟,法制建设逐步推进的今天,把环境保护纳入法治进程的轨

道,以法治为主的综合治理,应该说是当前环境问题解决的最优方

案。

一、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当前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已发展到

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世界性的重大社会问题,人类所面临的新的

全球性和广域性环境问题主要有三类:一是全球性广域性的环境污

染;二是大面积的生态破坏;三是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

目前,发达国家当前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环境污染,发展中国家主

要是环境破坏,而在我国,则同时存在着环境破坏和环境污染这两类

环境问题,并且已十分严重。

1.环境破坏相当严重。目前我国自然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主要表现在:一是土地沙漠化迅速扩展。目前,全国沙漠化土地总面

积达25亿亩,占国土地面积的18.2%。二是水土流失严重。目前,我

国水土流失面积累计达55亿亩,占国土面积的38.2%。三是草原退

化加剧。全国草原退化面积达10亿亩,目前仍以每年2000多万亩的

退化速度在扩大。四是森林资源锐减。在我国森林被砍伐的面积随着

历史的推移而越来越大,由此使生态环境恶化,招致多种自然灾害的

发生。五是生物物种加速灭绝。我国植物物种约有15%-20%处于濒

危状态,仅高等植物中,濒危植物就高达4000-5000种。六是地下水

水位下降。地下水水位沉降形成漏斗,且从点到面,由城市向农村发

展,面积越来越大,并出现华北这样世界最大的区域性漏斗,超过2.

3万平方公里。

2.环境污染触目惊心。我国是世界上环境污染物排放量最大的国

家之一,全国污染物的年排放量达4300余万吨,(其中烟尘约2800

万吨,二氧化硫约1460万吨)。目前,我国环境污染主要包括:

一是水体污染。在全国700多条重要河流中,有近50%的河段、

90%以上的城市沿河水域污染严重。二是大气污染。由于大气污染

严重,致使酸雨污染面有所扩大,酸雨区由南向北缓慢推进,面

积逐渐扩大。三是固体废弃物污染。城市生活垃圾堆放及简易处理

占78.95%。仅北京三环、四环路之间就有高50米以上的垃圾山4500

多座,占地超过7000亩。

(二)我国环境问题的原因分析。环境问题在我国如此的严重,究

其原因应该说是多方面的,既有自然地理因素,亦有经济、人文社会

等因素。从经济因素来看,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从传统的计划经济

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时期,同时也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从发达

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这个阶段正是生态环境问题最严重的时期,

因而我国在这一时期承受的生态环境压力会更为沉重。从人文社会因

素来看,环境问题最明显的是人文社会的原因,我国的环境问题,从

现行的角度看,这方面的因素影响更为巨大。

二、对我国环境问题的法律思考

要解决我国的环境问题必须加强环境法制建设,而环境法制建

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包含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当前,应着

重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立法观念的转型。我国环境保护法颁布二十多年来,法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其法律思考

张桂习/招远市委党校

【摘 要】近几年来,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不仅仅是社会发展某一环节问题,而是关系全局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而在市场经济日益成熟,法制建设逐步推进的今天,把环境保护纳入法治进程的轨道,以法治为主的综合治理,应该说是当前环境问题解决的最优方案。

【关键词】环境问题;现状;法律思考

律的调整范畴基本上未发生什么重大的变化,环境法在立法上升也未转型,依然是以环境污染防治法为核心的传统型环境法体系。事实上,环境保护不仅包括对已有污染的治理,还包括对现有环境的保护。然而我国的立法长期忽略了这一方面,这也是造成我国目前自然资源保护不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今,我们国家存在着规定污染防治规范多而生态资源保护措施少的缺陷,这应该是今后环境立法修改的重点。地方环境立法必须坚强化环境管理,突出重点,兼顾其它的指导思想,坚持为环境管理服务,以环境保护工作的中心为环境保护立法的重点,(二)加强执法与司法的改进。要实现环境法治,必须改进执法与司法。首先,污染防治要向行政责任与刑事责任相融合的行政刑法方向发展,将现行大量的行政处罚上升为具有刑事责任性质的处罚,检察机关应积极参与其中。其次,生态保育要逐步扩大民事保护的范围而缩小刑事责任的范围,这要取决于民法物权的完善,与取决于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关系的正确处理以及大众环境意识的提高等各种因素。再次,建立起以检察院为主体的公益诉讼制度,检察院代表环境公害的受害者提起诉讼。现行环境侵权诉讼是由民法通则规定的,由于环境侵权的受害民众较广,在诉讼中容易出现“搭便车”现象,不利于共同诉讼人的共同求偿,而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能够克服此弊端,并且在当今我国公众法律意识普遍淡薄的情况下实施此举不失为良策。最后,要正确理解和掌握加大环境执法力度。笔者认为,在我国环境法制建设系统工程中,执法是末端环节,前面的问题不解决而仅靠末端一刀切,无异于以堵口子治洪水,是治标不治本,甚至会激化矛盾,为环境法治的发展埋下隐患。(三)加大法律监督力度。由于我国实行环境保护行政主导,权力相对集中,行政部门自由裁量权较大,因此法律监督尤为重要。我国环境法律监督大体包括:权力机关的监督、行政机关的监督、舆论监督、各政党和社会团体组织的为监督、人民群众监督、司法监督等几类。(四)加强公民环境意识与守法观念。公民的环境意识与守法观念,不只是普法教育与司法权威方面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公民法律信仰的培养问题。欧美等发达国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使民主与自由深入人心,法治现代化道路已达三百年之久,而中国由于长期封建统治思想根深蒂固,现代法律并非本土产物,对法律总持一种排斥态度,尤其是环保法,历史上只有破坏环境与自由,而无保护环境的传统。同时在公有制条件下,自然资源权比较抽象,人与自然的关系长期以来被处位于劳动者与劳动对象的经济关系而不是法律关系,由此,环保意识的深入人心需要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总之,环境法制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并非朝夕而就,并且,由于我国国情和环境问题成因的特殊性,因而从国外的治理环境举措中并没有多少可以值得借鉴的经验。我们只有立足于本国的实际情况,去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的切实可行的法治化的道路,应该说是一个长期而又艰难的过程,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法治保护环境的重任,我们将沿着这条路一直向前,使我国的环境问题最终得以彻底的解决。

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其法律思考

作者:张桂习

作者单位:招远市委党校

刊名:

管理学家

英文刊名:GUANGLI XUEJIA

年,卷(期):2009,(11)

引用次数:0次

相似文献(10条)

1.期刊论文周秋梅我国地下水环境问题现状浅谈-科技风2008(24)

地下水资源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水质洁净、温度变化小、不易被污染、分布广泛和可调节性等优点,在保障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维持生态平衡、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会议论文吴桐医废,潜在的人类灾难——医疗垃圾带来的环境问题及中国医疗垃圾处理现状2005

本文针对目前中国医疗废物管理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剖析,参考国际相关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详细的对策和建议。本文认为,解决医疗废物问题的关键在于规范市场,而实行医疗废弃物分散处理与集中管理的模式是一个较好的选择。

3.期刊论文杨志云浅谈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环境问题-科技资讯2009(2)

文章概述了我国矿产资源环境的一些现状,并提出了一些有效控制矿产资源环境问题的建议.

4.会议论文薛鹏程从神东能源开发区环境问题现状看区域环评的重要性2004

神府煤田举世瞩目,从开发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目前年开采量达1亿t以上。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和科学引导,没有系统的跨区域环境影响评价对建设过程进行指导和管理,致使区域内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引起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内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本文试图通过对神东能源开发区20年来环境问题发展历程进行剖析,探究其原因,以证实区域环评对类似地区的重要指导作用。

5.期刊论文漆琦浅谈我国旅游区的环境问题-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19(2)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对我国旅游区环境问题的现状、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解决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

6.学位论文林佳梅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农民环境意识的提高2008

在生态环境日益遭到破坏的今天,我国农村也未能幸免,农村环境日益恶化,现状不容乐观。解决农村环境问题除了政府之外,必须依靠农村人口的主体—农民,农民的环境意识水平是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关键环节。 本文探讨了环境意识定义、内容、分类及其形成的影响因素等方面的内容;分析了我国当前农村环境和农民环境意识水平的现状及其成因、关系,提出解决农村环境问题必须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水平。同时,本文还论述了从观念教育和文化熏陶、社会实践、制度规范三个方面来提高农民环境意识水平,即通过加强农民环境知识教育、环境伦理引导和强化环境法制意识来充实农民环境意识的内容,建设以可持续发展为主导的环境文化以营造良好的环保氛围,加强农民环境意识教育;通过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构建农村环保先锋队、加强农民民间环保组织建设等实践引导农民环境意识的提高:通过制定法律法规来规范以规范农民的环境意识与行为,解决当前农村严重的环境问题。 自1972年联合国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以来,国际社会掀起了环境保护运动的热潮。许多国家相继成立环境保护机构,环境保护被提上各国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我国政府也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并把它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像淮河治理、西湖保护、保护母亲河~黄河等行动都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但是,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方面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在了城市环境保护上,却忽视了农村环境的保护。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粗放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许多环境问题日益凸现,农村生态环境令人担忧,特别是村镇环境“脏、乱、差”、饮用水源水质下降、畜禽养殖污染、农村面源污染以及工业企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加速转移等问题突出,使农村环境进一步恶化,不仅威胁着农民的身体健康,而且制约了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随着我国农村温饱问题的基本解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逐步推进,解决农村环境问题迫在眉睫。本文分五部分对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及如何提高农民环境意识进行了详细的探讨,试图通过提高广大农民的环境意识水平,使他们把环保行动内化为自觉行动,促使农村环境问题早日解决。 第一部分绪论 本文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本选题的选题背景,同时对本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作了详细的论述,同时还探讨本选题的研究目的。 第二部分环境意识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这部分是文章的基础理论部分,探讨了环境意识的定义、分类及其影响因素。对于环境意识的定义,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各学者分别从哲学、文化、价值观、心理学等角度对环境意识进行定义,但不论从哪个角度进行定义,其核心内容都是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本文在已有资料的整理上对环境意识的基本内容进行归纳。对于环境意识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依据,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本文主要依据环境意识的主体、环境意识水平的高低、研究者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价值判断的主体的不同这三个依据进行分类。影响环境意识的因素是非常多的,本文主要说明社会经济条件、科学技术水平、传统文化与教育水平、生活习惯与消费观念、国家的政策与官员的意志等方面对环境意识形成的影响。 第三部分,当前我国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本部分主要对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的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农村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一是农村自身的污染,即农村生产与生活方面对农村生态环境的污染;二是城市对农村环境的污染,城市把自身无法净化的生产与生活垃圾向农村转移,造成了农村环境污染的加剧。通过对农村环境现状的分析,说明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紧迫性和提高农民环境意识水平的必要性。 第四部分,农民环境意识及其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这部分主要论述了农村生态环境问题与农民环境意识的关系,分三个方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论述:(一)文章论述了提高农民环境意识对解决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重要作用。提高农民环境意识,是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必备的一个精神条件,从观念上改变农民对待自然的态度,改变人与自然的对立关系,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同时,也能使农民把观念转化为行动,自觉参与到环境保护当中来。(二)文章对我国当前农民环境意识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当前我国农民的环境意识总体较为薄弱,农民的环境知识匮乏,环保意志薄弱,不利于农村环境问题的解决。(三)文章分析了我国农民环境意识现状的成因。环境意识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因而,我国的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科技水平落后导致农民环境意识薄弱。其次,农民素质较低(农民受教育的水平低、职业技术能力差、环境法律意识和环境伦理意识较低)影响了农民环境意识水平的提高。还有,我国的国家政策的影响、腐败问题和公务员环境意识的薄弱都会对农民环境意识的形成产和影响,不仅如此,我国传统的生活习惯和消费观念也阻碍了农民环境意识的提高。 第五部分,提高农民环境意识对策这部分主要是探讨提高农民环境意识的对策,是文章的重点,是对如何解决农村环境问题的关键环节的探讨。在这部分,本人从三个方面对如何提高农民环境意识水平进行分析:(一)从观念改变的角度进行探讨。提高农民环境意识,主要是要改变他们的观念,因而文章从充实农民环境意识内容和营造良好环境文化氛围两方面进行论述。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加强对农民环境伦理的引导教育和加强农民的环境法制意识教育这三个方面入手,分析如何充实农民环境意识的内容,从观念上使农民对自然的认识与态度发生转变,促使农民自觉用环境伦理和环境法制观念来约束自身的行为,这种观念的改变才是根本的改变。文化是一种软环境,对于提高农民环境意识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而我们应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华,同时摒弃不良文化的影响,营造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的环境文化,在良好环境文化的熏陶下提高农民环境意识水平。(二)从实践引导的角度进行探讨。改变农民的观念不是最根本的,而是要把观念落实到行动中来,才是是根本的,因而,提高农民在社会实践中的环境意识水平也是至关重要的。本部分主要从四个方面对和农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实践进行论述,探讨如何提高农民环境意识水平。第一,经济实践: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一来为农民提高环境意识水平奠定物质基础,二来也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科学的模式。第二,社会实践:在农村构建一支环境意识强的环保先锋队,主要起到模范作用,以现实行动激发农民参与的热情。第三,生活实践:引导农民形成科学的生活方式。第四,组织实践:引导农民建立民间环保组织。(三)从完善法律和规范制度的角度进行探讨。提高农民环境意识水平,需要政府提供完善的法律法规和规范的制度,以引导农民在日常生活中遵守法律法规。同时,当农民的环境权利受到侵犯时,也有法律可以保障他们的生态权。同时,文章还探讨了通过制定明确的奖惩制度来激发农民参与环保事业的热情,保证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7.学位论文郑旭文庄子哲学的现代生态伦理学意蕴2007

伴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人们开始反思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寻求解决人类环境危机的途径,由此西方生态伦理学应运而生。随着全球性环境危机的出现以及中国经济、社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遭遇到的环境问题,国内学者也展开了生态伦理学方面的积极探索。本文从分析国内学界对西方生态伦理学研究的现状出发,以研究庄子哲学的现代生态伦理学意蕴为认识平台,期望解决这样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西方生态伦理学是否可以进行生态伦理意义上的对话?庄子哲学对于现代生态伦理学的意义是什么? 本文主要从庄子哲学本质以及庄子哲学的认识方法两个方面来阐述庄子哲学对于现代生态伦理学发展的意义。 本文除绪论外,主要有两章构成。 第一章:中西方生态伦理研究的现状;庄子生态伦理学研究的现状。 第二章:庄子哲学的现代生态伦理学意蕴:对庄子哲学本质的阐发以及对庄子哲学的生态伦理学意义的揭示。

8.期刊论文许铜建.尚潇瑛甘肃地下水贮存状况及环境问题现状-甘肃科技2008,24(13)

阐述了甘肃地下水资源贮存5大区域的水文地质状况,各水文地质区主要含水层及其富水地质构造、地下水类型、水质及资源量,解释了研究区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的完整水循环的过程;提出了目前最根本的3种地下水环境地质问题,并分析了目前导致地下水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9.学位论文郝义国论中国汽车产业有效增长及绿色制造系统能力提升的方向与路径2005

本文通过对选题的系统研究得出了如下研究结论:论文基于资源的稀缺性与相关章节的综合分析结论,得出了中国汽车产业有效增长及绿色制造系统能力提升的方向和路径: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走内生能力与外延能力提升的中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中国汽车产业、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所谓内生能力的提升方向与途径:主要是指转变中国汽车产业传统的生产制造方式,走汽车产业绿色制造、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着力提升汽车产业绿色制造的系统能力;实现中国汽车产业由“资源依赖型”向“技术依赖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走技术创新主导产业有效发展方向之路;构建支撑汽车企业内生能力提升需要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指标体系,使汽车企业具有很强的产业整合力和核心竞争力,走内强之路。 所谓外延能力的提升方向与路径:主要是指通过实施中国汽车产业的整合、并购与战略重组,推进汽车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走国内市场整合与国际战略合作的内联外合之路,实现产业规模经济;实施中国汽车产业的集约化发展,实现汽车产业对相关产业强力的带动作用和资源要素的有效率配置;营造利于中国汽车产业有效率增长的政策与环境导向,实施制度创新和汽车产业企业家成长战略。 其中,关于提升中国汽车产业绿色制造系统能力的方向和路径,论文从以下六个方面进

行了系统的论述: 1、转变汽车产业现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增长方式和传统的生产制造方式,大力推行清洁生产,深入开展循环经济生产,减污增效,提升汽车产业现生产的绿色制造能力2、汽车产业现生产制造产品的节能、轻质化、材料替代、低排放、材料的回收利用等技术创新能力及产业要素资源配置有效性的提高 3、绿色汽车制造能力与绿色汽车制造技术的产业化能力的提升,主要是基于绿色汽车的设计、绿色汽车的制造、绿色汽车的能源这一理念提升电动汽车的研发与产业化能力,从产业战略发展高度实施国家绿色汽车R&D创新工程 4、汽车产业企业集团的R&D能力的支撑力量、员工的环保意识与生态意识的培育及绿色人文环境的构建 5、基于资源的稀缺性,在汽车制造的整个价值连中导入资源消耗补偿、技术降成本等理念,以技术创新为导向发展循环经济 6、资源短缺、原材料涨价、环保法规约束与产成品降价,使大批中小汽车企业亏损

,加速了产业整合进程,促进产业集约化发展和汽车产业绿色制造系统能力的快速提升 作者通过对论文选题方向的系统研究,对论文的创新点摘要如下:1、从资源稀缺性和资源与环境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约束角度,去研究如何实现中国汽车产业由“资源依赖型”向“技术依赖型”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如何实施基于发挥产业规模经济效应的中国汽车产业的市场整合、并购、战略重组与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如何从产业集群化发展提高中国汽车产业的投入产出效率,系统的提出了中国汽车产业有效增长及绿色制造系统能力提升的方向和路径: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走内生能力与外延能力提升的中国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中国汽车产业、人、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2、提出了“资源与环境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约束”这一论断,基于世界和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从能源危机、钢材短缺、尾气排放等方面全面系统的定量分析了资源与环境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约束,分析出了中国汽车产业粗放型增长方式带来的一系列资源与环境的问题及这些资源与环境问题对中国汽车产业有效增长及绿色制造系统能力提升约束的关键因素和环境条件,并得出了中国汽车产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由“资源依赖型”向“技术依赖型”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走可持续的产业发展道路。 3、提出了基于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引发的原材料持续涨价、环保法规约束力加强及市场化动因的产成品降价,导致一大批规模能力低、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整车制造商与零部件供应商因利润空间缩小或亏损,进而导致整个行业在未来5~10年将经历一场大规模的市场整合、并购与战略重组。并强调了这一竞争格局的出现,将有利于国家对经济增长宏观调整的软着陆、有利于加速以资源依赖型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汽车产业的结构优化与升级,有利于构建具有产业国际竞争力的中国汽车产业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市场结构)、技术结构、要素结构与资本结构,有利于优化产业要素的市场化配置、改善市场绩效和产业规模经济的实现,也有利于中国汽车产业绿色制造系统能力的快速提升。 同时,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资源与环境约束角度,对中国汽车产业未来5~10年产业组织结构格局的调整方向进行了预测: 产业发展的约束→市场化竞争→企业市场生存的博弈→演绎出中国汽车产业未来5~10年组织结构格局的调整方向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大批企业将面临因利润空间缩小或亏损,导致整个行业将经历一场大规模的市场整合、并购与战略重组,整车厂的产业集中度将显著提高,将形成3~5家带有市场垄断特性的中国汽车产业的寡头集团,主导中国未来的汽车市场,中国汽车产业企业的市场竞争与发展最终将会走向与世界汽车强国同步发展的市场竞争格局。 结合乘用车与载货车产量对比变化的定量与定性分析,基于资源与环境问题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约束,本文对未来5~10年中国汽车产业产品结构的战略发展方向也出了分析预测:乘用车未来的市场增长潜力巨大,未来5~10年乘用车占总需求的比例将上升到60~75%,乘用车市场将形成由3~4家全系列和1~2家针对细分市场的轿车制造商所控制的竞争格局。中国实力强劲的主要汽车商用车公司要向乘用车技术与制造领域快速拓展,在乘用车市场快速上升阶段,抓住切入乘用车技术与制造领域的机遇,解决长远发展与吃饭的问题。任何一个大汽车企业集团如果乘用车的制造能力与市场占有率上不去,这个企业将难以在未来市场竞争中生存。 4、提出了“中国汽车产业高速增长低效率”、“中国汽车产业有效增长”、“绿色制造系统能力”和“中国汽车产业绿色制造系统能力”的概念,并对它们的内涵做了系统的分析。 5、提出了发达国家汽车将整车和零部件制程向中国等一些发展中国家转移或外包带来的资源与环境问题的转嫁趋势,要制定战略应对措施。全面看待问题;阶段目标与跨越问题;技术创新问题。 本论文共分为七章,第一章为绪言部分,主要介绍了论文的选题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论文拟采用的研究思路。 第二章为汽车产业发展的资源与环境约束:基于对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所带来的资源与环境问题的分析,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汽车产业发展的资源与环境约束,关于资源与环境问题对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主要是从能源危机、钢材短缺、大气污染方面进行了一些定量分析;得出了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必须由粗放型的向集约型转变,指出了汽车产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方向与路径:由资源依赖型向技术依赖型转变;坚决实行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进行产业组织结构调整,鼓励与支持小排量汽车的发展;实施绿色制造系统工程,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开发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绿色汽车”。 第三章为世界汽车的走势与影响,介绍了世界汽车发展的总体格局,分析了世界汽车产业全球化发展的主要特征,提出了要全面看待发达国家汽车整车和零部件制程转移或外包趋势对发展中国家经济与汽车产业发展带来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探讨了世界汽车产业发展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启示:走在大国开放竞争与合作融入中谋求自主发展的模式;以技术创新引导汽车产业带动相关联实现产业集约化发展;加快产业集中度,体现规模经济的优势;在整车制造业后的销售、服务、物流、信贷、保险、租赁、环保等延伸服务,是汽车产业附加值相对较高的业务领域,要大力加强和发展。 第四章为中国汽车产业经济发展的现状与约束,介绍了中国汽车产业的总体规模和产业组织现状,分析了中国汽车产业的竞争优势及竞争力驱动因素、中国汽车产业经济的增长效率现状,得出了基于资源短缺与环境约束问题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方向,对中国汽车产业未来5~10年走势的预测,预测了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方向及抢抓乘用车市场发展机遇问题,提出应对转移或外包引发资源与环境问题的负面效应的战略策略及重视电子商务应用在汽车产业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性及应用实施的变革方向。 第五章为中国汽车产业有效增长及绿色制造系统能力提升的方向和路径,在前三章研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指明了提升汽车产业绿色制造系统能力的方向与路径;由资源依赖型向技术依赖型转变,实现技术创新主导产业有效发展的方向;研究了中国汽车企业集团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与提升;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升级与规模经济的实现;调整产业空间结构,实现产业集约化发展;营造良好产业发展的政策与环境;企业家的选择、约束与激励等问题。 第六章为对东风公司绿色制造系统能力提升、规模经济能力与的智力支持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介绍了东风汽车公司发展的现状;进行了三个方面的实证研究:关于东风汽车公司绿色制造系统能力提升的实证研究;关于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智力(科技)支持系统能力提升的实证研究;关于东风汽车公司规模经济能力提升的实证研究。 第七章为论文研究结论的总结及有待下一步进行延伸性研究和探讨几个问题。

10.期刊论文李君浒.董永观.董志高.马琳.LI Jun-hu.DONG Yong-guan.DONG Zhi-gao.MA Lin华东地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现状及应对措

施-地质通报2009,28(4)

通过对华东地区6省市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实地调查和综合研究,初步总结了该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主要特征和治理现状,提出了要正确处理矿业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用制度来规范和引领矿业开发与生态环境双赢的应对措施.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c35294749.html,/Periodical_glxj200911018.aspx

下载时间:2010年5月3日

浅谈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

浅谈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的现状 摘要:作为我国减轻环境影响的有力工具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不仅仅是对我们污染区的治理,开发区的合理开采起到重要的保护作用,还成为环境规划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本文从中国环境现状出发,分析了环境影响评价在环境保护中的一些重要作用,提出一些改进方案。 关键词:环境影响评价;规划;制度 前言: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自70年代起,就建立的初步的发展模式。进几年来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引进国外先进的程序模式,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创建符合中国需要的环境影响初步分析,环境影响管理检查等工作为中国的环境保护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的环境事业正以稳健的步伐蒸蒸日上。 1.何谓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英文缩写EIA),即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是指对拟议中的建设项目、区域开发计划和国家政策实施后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后果)进行的系统性识别、预测和评估。其根本目的是鼓励在规划和决策中考虑环境因素,最终达到更具环境相容性的人类活动。 2.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开展 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在借鉴国外经验,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的模式下逐步发展起来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作为一项正式的法律制度首创于美国。继美国之后,瑞典、澳大利亚分别在1969年的《环境保护法》和1974年的《联邦环境保护法》中效仿美国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随后西方各国陆续将这项制度推广开来。 我国在1979年的《环境保护法(试行)》中吸取了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有益做法,原则规定了扩、改、新建工程时,必须要提出环境影响报告书,这标志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正式确立。1980年的《基本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办法》规定了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范围和内容。1981年和1986年又两度对该办法进行了修订,使之更加完善。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环境影响评价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从1992年到1994年的3年间,执行的环境影响评价工程项目数分别为36366、34276和31476,分别占当年建设工程项目数的61%、57%和63%。 1998年11月,国务院第10次常务会议通过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并予发布实施,该条例对环境影响评价的分类、适用范围、程序、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内容以及相应的法律责任等都做了明确规定。200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评价法》正式出台,作为国家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最高立法,它对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做出了更加系统、完整和明确的规定,最终从国家法律的高度肯定了这项制度。

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农业生态学课程论文》 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农资职31102班张梦瑶 【摘要】:根据统计数据,列举了我国当前所面临的水土流失与沙漠化、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空气质量恶化与大气环境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对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策略与措施。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人与自然环境之关系的和谐是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保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开发创造能力的不断提高,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力度和影响程度也越来越大。 气候、土壤、生物、水和矿产等自然资源,既是生物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社会得以安定和经济得以发展的基本保证。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全球变化趋势的出现,将进一步加重资源短缺与人类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迫切需要我国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此,必须增强全民的资源与环境意识。在发达国家、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民的共识和自觉行为。在我国却有很大差距,其关键是缺乏必要的宣传和教育,现阶段的我们就是要了解我国资源与环境的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增强他们的资源与环境意识,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生态与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土地荒漠化程度加快 我国是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3%,受其危害的人口近4亿。荒漠化给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造成了可利用土地面积的减少,生产力下降,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恶化,旱涝灾害加剧,粮食产量下降,全国每年由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 (二)森林资源锐减 我国许多主要林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森林生长量,森林资源日益枯竭。森林资源号称“地球之肺”,对地球的大气环境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67万平方公里。据统计,我国每年流失的表土总量达50亿吨,相当于全国耕地每年被剥去1厘米厚的肥土层,经济损失达100亿元。占国土面积38.2%的沙土流失区域内的河流以高含沙量著称,黄河下游河床不断抬升,长江每年带走泥沙近5亿吨。由于淤积,全国范围内水库库容量也在不断缩小。 (四)草原生态呈衰退趋势 我国拥有草地面积4亿多公顷,天然草地主要分布在利用条件较差的山地或高海拔地区,此类地区又多为大江大河的源头,而平原草地却因利用条件便

中国生态问题现状

中国生态问题现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快速的发展,但同时中国也为高速的工业发展付出了昂贵的环境代价。目前,中国的生态环境情况不容乐观,大气污染、水污染、水土流失、沙漠化等环境问题日益恶化。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环境在恶化,局部环境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在逐渐扩大。本文就我国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了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的必要性以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方针。 关键词:生态环境;恶化;可持续发展;治理 1. 引言 中国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全球化过程密不可分。但在全球化的进程中,中国为高速的工业发展已经付出了昂贵的环境代价,局部环境恶化带来了气候变暖、空气污染等效应。受其影响的不仅是中国的邻国,甚至是全球的环境。中国的发展是靠透支资源,环境取得的。中国资源的消耗速度,环境的破坏速度远远大于经济增速。经济全球化使中国的环境问题变成了世界的环境问题。 而与我们老百姓切身相关的环境问题则表现在大气污染及水污染上。笔者生长在中部平原地区的农村,小时候的天空是蓝色的,水是清澈的。炎热的夏日,经常可以看见下河洗澡的人们;阵雨过后,天空会出现绚烂夺目的红霞。那时候的天很高,云很白,而今这些景象一去不返,前后也不过十几年的时间。现在回到家乡所见的是漂浮着生活垃圾的臭水沟和偶尔泛蓝的灰色天空,再也没有人下河下澡,再也没有河虾小鱼可供垂钓,再也没有“火烧云”样的红霞了。笔者经常在想,到底是谁夺走了这一切?按照这样的趋势发展,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将会变成什么样?

第一,与百姓息息相关的就是大气污染问题。近几年来,“雾霾”成为了媒体及公众口中的热点词汇,先是京津冀地区“雾霾”持续不散,后又扩大至中部长江流域,甚至在平时少见雾霾天气的长三角地区也很严重。伴随着“雾霾”天气的增加,空气中PM2.5对人体危害不断加剧,更令人们的畏惧情绪与日俱增。医学专家钟南山就曾明确指出,PM2.5的增加与人的呼吸系统疾病密切相关,尤其是与肺癌的高发、多发密切相关。有统计数据表明,北京地区的肺癌发病率,近10年增长40%。 治“霾”已成为当下国计民生的当务之急。 2015年2月,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它的热度已超过了很多热门电视剧,在微信、微博等社交网络上更是引发了“刷屏”效应。该片通过现场调研、查阅文献和拜访专家的方式,形象化地对雾霾的构成与危害做了解读,而且通过柴静的作品来告诉观众如何为治理雾霾去做些什么。尽管其中的部分数据和观点受到质疑,但这部记录片确实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不要等问题出来后再去挽回,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雾霾已经成为每个人必须应对并亟需解决的问题。 雾霾大面积的出现和扩散,不仅在国内为民众所诟病,也日益为国际所关注和讨论。例如韩国和日本,就常把本国出现的雾霾天气归咎于中国,连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也认为中国的雾霾“飘洋过海”,荼毒美国。可以看到,雾霾在加速累及中国形象。近日,美国彭博社报道吐槽:“还有什么比索契这个满是棕榈树、没有雪的亚热带地区搞冬奥会更糟糕的事吗?或许是在中国污染最严重的省份进行滑雪比赛、在雾霾笼罩的华北平原举办冬奥会开幕式吧。”报道直指目前的北京没有资格申办冬奥会。另一方面,雾霾也成为经济、环境失衡的形象代言,美国《财富》杂志日前就犀利地指出,雾霾是对中国高能耗增长模式的“死刑宣判”。尽管到目前为止也尚未出现雾霾外交问题,但如果中国的雾霾天气继续恶化的话,不排除它会成为一个周边的公共外交问题。 第二,是水污染问题。中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海河、辽河、淮

全球面临十大环境问题

全球面临十大环境问题:1.全球变暖2.臭氧层破坏3.生物多样性减少4.酸雨蔓延 5.森林锐减6.土地荒漠化7.大气污染8.淡水资源枯竭与污染9.海洋污染10.城市垃圾污染 "竭泽而渔,..."怎么理解?反映了什么样的环境观? 翻译:把水排干了捕鱼,怎么会捕不到鱼呢?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鱼捕了。用火烧林的办法来打猎,怎么会打不到猎物呢?但是第二年就没有野兽可捕了。说明人类不能采取掠夺的方式开发自然资源,否则必然遭到环境用"资源短缺"、"生态恶化"来报复。因此不能只顾短期利益,而应适度开发资源、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生态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环境污染: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污染 环境问题的危害:危害生命健康;影响社会安定;制约经济发展,威胁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产生的,也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 白色垃圾会造成哪些方面的污染?(P66页) 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白色垃圾会造成哪些危害?(1)环境污染,破坏生态环境;(2)会危害动物的健康和生命; (3)会给生产带来安全隐患,会妨碍农业生产 很多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环境问题,同时也是一个资源问题",如何理解? 人们在大量使用某种资源制成的物品(如塑料制品)后,废弃物(如用过的塑料制品)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同时制造这些物品有消耗了大量的资源。所以,白色垃圾越多,白色污染越严重,反映了人们开发利用资源的强度越大。 如何保护环境?中学生:宣传环保的重要性,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环保从小事做起:少使用塑料袋、回收废旧电池等。政府:坚持保护环境基本国策;加大环保投入;依靠科技,开发环保产品,建环保设施。依法保护环境,加大执法力度 我国资源问题的影响: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威胁人们的生存和发展,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自然资源总量大,但人均占有量少,资源分布不平衡,开发利用不合理,总体质量不高。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形势! 人口增长过快会对社会发展带来哪些负面影响?人口增长过快,不仅会给国家的资源、环境带来压力,容易造成严重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同时还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如给教育、住房、就业等带来的巨大的压力。 人口增长过慢,会对社会发展带来哪些负面影响?人口增长过慢,使得新出生人口减少,再加上人口寿命的延长,会带来老龄化问题。 人口既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合理的人口发展应当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同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一个国家的人口应适度发展,既不能超过其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又不能太少,否则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 世界和平为什么会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1、世界局势在朝多极化发展,绝大多数国家都致力于发展本国经济,普遍反对建立一国独霸的单级世界。 2、国际社会期盼和平的呼声不断高涨,维护和平的力量日益壮大。 3、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经历和大量核武器存在的现实,每时每刻都提醒人们要维护和平。造成世界不安宁的因素有:1、恐怖主义。2、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根本原因)3、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 4、南北贫富差距大。 应怎样来维护和平? 1、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根本途径) 2、倡导通过和平协商的方式解决国家间的争端。 3、发挥联合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及主要污染物来源

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及主要污染物来源 环境工程1001 冯振山 2010011385 我国环境污染的现状 环境问题一直以来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全球变暖、能源匮乏、大气污染、人口膨胀和物种灭绝时时刻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问题同样不容小视。 ▲ 自然环境污染 一、水污染。 目前中国正面临的不得不解决的最可怕的环境危机之一是缺水和水污染。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银行连续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居第88位。我国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全国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污染造成的;对我国118个大中城市的地下水调查显示,有115个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重度污染约占40%。水污染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加剧了水资源短缺,未来我国水资源紧缺的形势依然严峻。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由政府包揽,使政府不堪重负,以至于拿不出钱搞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甚至建成污染处理设施也因经费来源问题没解决而难以正常运转。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些经济发展政策有悖于环境保护。我国一度“遍地开花”的“十五”小企业,布局分散,规模不经济,生产工艺落后,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二、大气污染 中国大气污染的程度和危害度丝毫不亚于我国的水体污染。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污染:

1、二氧化硫。中国的资源消耗主要以煤炭为主,随着煤炭消耗量的增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急剧上升,由二氧化硫排放引起得酸雨污染范围也不断扩大,直接造成我国粮食、素菜和水果减产,林木死亡,土壤和水体酸化。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甚至引起人体呼吸系统疾病,造成人群死亡率增加。 2、烟尘、粉尘。烟尘的主要排放源也是火电厂和工业锅炉,由于我国目前许多电厂使用的大多为低效 除尘器,因此烟尘排放量居高不下,严重危害大气环境。3、机动车排气污染。受经济增长的推动,我国机动车近年来数量增长迅速,汽车排放的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排放总量逐年上升。此外汽车排放的铅也是城市空气中重要的污染物。铅的排放对居住在城市的居民身体健康将造成严重威胁。 三、固体废弃物污染 目前我国固体废物产生量持续增长,工业固体废物每年增长7%,城市生活垃圾每年增长4%;而对于固体废物处置能力又明显不足,大部分危险废物处于低水平综合利用或简单储存状态,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仅达到20%左右。并且老的固体废物造成的环境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新问题接踵而来:废弃电器产品等新型固体废物不断增长,农村固体废物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 室内环境污染 自然环境污染固然不可小视,但室内环境污染同样威胁着人类健康。在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由于建筑、装饰装修、家具和现代家电与办公器材造成室内环境污染已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一大杀手,由此产生的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电磁波及静电干扰、紫外线辐射等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现状统计显示,中国每年有11万人死于室内污染,几乎所有新装修办公室、居室、新购买的车辆都存在室内污染问题,某些污染物甚至超过了国家标准几倍几十倍。

中国环境问题现状

中国环境问题现状 21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2011年正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GDP第二高的国家中国创造的经济奇迹让世界惊叹。但是在光环背后还是有诸多隐忧,其中以环境问题最为严重。在很多国外舆论的印象中,这条崛起的“中国龙就像从下水道里腾空而起的身上流淌着污水散发着难闻的恶臭” 这种观点虽然有些偏颇,但从中可以认识到中国环境问题的严重程度了。 过去20年间,中国因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造成的损失占GDP的7~20%。2005年,因环境污染引发的冲突达5.1万起,2007年,40%的城市生活污水直接排放,60%的大型湖泊因矿物质和有机物污染而出现富营养化,在监测的197条河流中,半数受到硝酸氨、过锰酸盐和石油的严重污染,在监测的287个大中城市中,只有不到十分一之空气质量达到环境保护部的标准。上述环境污染是表面上的,是以城市或工业地区密集人群为中心生态危机的。实际上,那些“远在深山”的生态退化更加危险。环境污染了,国土还在还有修复的可能。但一些致命的生态破坏则很难修复,如消失的物种不能“死而复生”,损失的土壤不能回到原位,干涸的湿地难以再现生机等等。 最近20多年,中国经济持续以年平均9,的增长率高速增长,但是今后的发展也面临着许多巨大的障碍,除了技术进步之外,最大障碍就是资源和环境因素。环境污染、人口压力造成的过度开发和使用农牧业用地、土地荒漠化以及现代工业制造的污染,这样的经济发展是不可持续的。 新一代中国领导人已经认识到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自2003年以来提倡“科学的发展观”,不再单纯追求增大GDP。为了打破在资源和环境方面面临的困境,中国领导人提出要建设节约型的社会,发展循环经济。

中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中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中国的环境问题主要分为两类,即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前者主要发生在广大农村,后者则集中在城镇地区。而且,中国不仅受到国内环境问题的困扰,同时还面临全球环境问题的挑战。可以说中国的环境问题状况及发展趋势异常严峻。 1、生态破坏问题 1)水土流失面积有增无减 水土流失是我国生态环境最突出的问题之一。长期以来,由于规模不断扩大的滥垦、滥伐等违背自然规律的掠夺性开发,使我国的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目前总的状况是:小片治理,大片加重;上游流失,下游淤积;灾害加剧,恶性循环,水土流失面积有增无减。根据计算,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已从解放初期的116万平方公里增加到现在的约160万平方公里,增长了38%,占国土面积的1/6。 水土流失所引起的危害影响深远。其最直接的后果是破坏土地资源,使耕地表土流失,带走大量营养物质,降低土壤肥力,并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的下降,据估计,全国年土壤流失量达50亿吨,其中仅黄土高原年流失量就达23亿吨,长江流域为22亿吨。其次造成下游河道与水库的淤积,既危及行洪安全,又降低水库库容,缩短水库寿命。水土流失是“自然侵蚀” 与人类活动造成的“ 加速侵蚀” 相互迭加的结果,又由于后者的强度增加而不断发展。今后,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人地关系日趋紧张,对土地的开发强度会直莱越大,如载根本性治理措施,水土流失将进一步加剧。 2)土地荒漠化加剧 所谓荒漠化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和某些半温润地区,由于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使其生物和经济生产潜力减少,甚至基本丧失。我国北方地区沙漠、戈壁、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153.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16%,其中土地沙质荒漠化(简称土地沙化,即以风沙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土地退化)面积已达20万平方公里,且沙质荒漠化土地蔓延速度不断加快。 对我国荒漠化成因的分析表明,沙化土地的迅速蔓延主要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的,包括过度农、过度放牧、过度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等。如果不采取特殊的措施,继续保持现在的资源利用方式和强度,土地荒漠化将会继续发展下去。 3)耕地减少,土壤质量下降 在我国农业生态系统中,有限的耕地是制约生产的最主要因素,人地关系始终非常紧张。根据统计数字,我国耕地面积只占国土面积的十分之一,自1957年以后,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目前由于国家基建、退耕造林、退耕改牧等原因,每年仍以几百万亩的速度减少,进入90年代,更由于大搞“ 开发

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以及对策分析

我国环境保护的现状以及对策分析 崔存新贾西城焦红云(济南市平阴县环保局2504000) [摘要]环境保护是一个国家乃至世界的大事,如何有效保护环境一直是政府和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是多样的,诸如经济因素、技术因素、政治因素等。本文从环境保护的现状情况以及对策等方面分析了我国目前环境保护的情况,因此,需要足够重视环境保护,应该建立相应的法律程序加以完善。 [关键词]环境保护现状对策 前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与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环境资源问题达到触目惊心的程度。为适应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我国已建立专门负责环境保护的政府机构,尤其在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有关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和措施,加大环保政策的实施力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环境保护,正逐渐从政府专职转变为全民的共同事业。 一、我国目前的环境状况分析 我国的环境状况可以概括为:局部有所改善,总体仍在恶化。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我国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多项进展,但形势仍然非常严峻。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气污染十分严重 我国大气污染属于煤烟型污染,以尘和酸雨(二氧化硫)污染危害最大,并呈发展趋势。酸雨污染。由于我国迄今尚未对燃煤产生的二氧化硫采取有效措施,而煤炭消耗量不断增加,造成区域性大面积酸雨污染严重。广东、广西、四川盆地和贵州大部分地区形成了我国西南、华南酸雨区,已成为与欧洲、北美并列的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 (二)水环境污染日益突出 我国的水环境污染以有机物污染为主,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的污染在“七五”期间曾得到较好控制,但近几年又有所恶化。我国湖泊普遍遭到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十分突出。例如:滇池是昆明最大的饮用水源,供水量占全市供水量的54%,由于昆明市及滇池周围地区大量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入,致使滇池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十分严重,作为饮用水源已有多项指标不合格,藻类丛生,夏秋季84%的水面被藻类覆盖。 (三)植被破坏更加严峻 森林是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柱。一个良性生态系统要求森林覆盖率不低于30%。尽管建国后我国开展了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但森林破坏更为严重,特别是用材林中可供采伐的成熟林和过熟林蓄积量已大幅度减少。几十年来,由于过度放牧和管理不善,造成了13 亿亩草原严重退化、沙化、碱化,加剧了草地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 二、我国环境保护政策分析 目前我国现阶段的环境政策的成效不断地被新产生的环境压力抵消,仅仅维持了环境状况不致急剧恶化。 (一)建立适当的环境法律体系 同西方发达国家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相比,我国现有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还是不完整的,法律规定也过于原则,缺乏可操作性。因此,从今后立法方向来看,我们应当做好以下几点工作:1、在环境立法中确立各项基本法律原则,包括可持续发展原则,预防污染原则,

(环境管理)轮复习:第讲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人教版三维设计】201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29讲人类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考纲要求]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环境问题的产生。环境问题的防治。中国的环境问题与环境保护。(2)可持续发展:人地关系的演变。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知识讲解] 1、环境问题的表现与分布 (1)人类与环境 一方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从环境中获取物质和能量。另一方面,人类的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的产物排放到环境中,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物具有的容纳和清除能力,叫做环境自净能力。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出现环境问题。 箭头①、②分别代表人类从环境中获取物Array质和能量。物质如矿产、水、土地、生物等资 源;能量如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 有些矿产包含着能量,如煤、石油和天然气等。 箭头③、④指人类将新陈代谢和消费活动 (包括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的产物,以废弃 物的形式排放到环境中去。如:工业生产中的 废气、废水、废渣等。 箭头⑥、⑧是指受到人类活动影响变化了 的环境把它所受到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 身。这种反作用,一种是良性的;另一种是恶 性的,以后我们将会学到。 箭头⑤、⑦是指人类通过生活、生产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这种情况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资源,使环境得到保护或改善;二是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或者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就会出现环境问题,影响人类生产、生活、健康,甚至危及人类生存。 (2)环境问题的表现 环境污染:人类任意排放废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海洋污染等。 生态破坏: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臭氧层破坏、物种灭绝;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地面下沉;修水库引发地震、土壤盐碱化等。 (3)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 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处于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而人口增长却很快,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限于经济、技术水平,没有足够的能力进行环境保护,发生环境问题不能及时充分解决;发达国家将污染严重的工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有些环境问题不只影响某一个国家或地区,而且可能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全球: 主要体现在: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国际水域错误!未找到引用源。生物多样性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气候变化错误!未找到引用源。臭氧的消耗 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环境问题: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中国工业的发展加重了环境污染。

中国环境污染现状 特征以及问题

中国环境污染现状、特征以及问题在世纪之初,我们来讨论有关健康的环境问题。人类在征服自然的进程中,以空前的速度建立了现代的物质文明,同时也造成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人类现在的许多疾病可以认为是人类对迅速改变的环境适应性的失调。过去人类为了生存所获得的适应性,正日益受到环境污染的挑战。环境质量不仅关系当代人的健康,还影响到子孙后代,必须予以关注。 1中国环境污染现状 1.1大气卫生状况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工业的发展和民用煤量的加大,大气卫生质量开始下降,引起卫生界的重视并开展一些研究,发现我国煤炭占能源结构的70%,城市冬季T(总混悬微粒)、CO日均浓度普遍超标,NO2浓度较低,呈典型燃煤型污染。 80年代以后,工业和交通运输业迅猛发展,空气污染日趋严重。河北省防疫站在承德市1983~1986年的冬季空气监测中,SO2、T出现3.7mg/m3、3.09mg/m3的高浓度,已达当年伦敦烟雾事件的污染水平。环监所1981~1992年参加的《全球监测系统—全国五大城市大气监测》动态研究结果表明,五城市T年均值全部超标,污染水平在参加国际监测网城市中属最重之列。 近年来,随着城市机动车辆的迅速增加,我国一些城市的大气污染正向燃煤和汽车废气并存的混合型转化。汽车尾气排出的细颗粒物(PM2.5)极易吸附有毒物质,进入人的呼吸道深部而引起更大的危害,而推广使用无铅汽油以后汽车尾气中挥发性有机物特别是苯系物的含量大大增加,使得大气污染变得更加复杂。 1.2室内空气污染现状近年来人们对室内空气卫生给予更多的关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室内装修热、空调的使用和居室密闭程度的增加,多种化学物质进入居室造成的室内空气质量不断恶化。 室内空气污染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污染,主要来源于建筑和装饰材料、个人活动、化学品的应用和室外污染气体的进入。目前我国生产的建筑装修材料仍存在较多的卫生质量问题,北京市疾控中心对市场装修材料甲醛含量的监测结果表明,人造板及其缺口中甲醛释放量严重超标,样品超标率达56%。如果室内大量使用木质人造板、涂料、粘合剂和各种塑料制品,这些材料会释放出甲醛和各种挥发性有机物,通过呼吸道、皮肤、眼睛等对室内人群的健康产生危害。石家庄市环境监测中心通过对100多个装修后的家庭或单位检测,结果表明,室内空气污染物超标率高达92%。为控制空气污染,保障人民健康,国家卫生部、质检总局、环保局于2002年联合发布《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为室内空气质量监测评价和装修材料的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1.3水体卫生状况我国大部分江、河、湖及水库等地面水都不同程度的受到污染,有的已造成严重危害。三门峡市以黄河为水源,由于受市区污水排放的影响,源水水质劣于V类水质标准,藻类大量繁

2简要论述当前中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国策

简要论述当前中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中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基本国策。 1、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①大气污染问题: 中国大多数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超过中国规定的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 ②水环境污染问题: 中国七大水系其中42%的水质超过3类标准(不能做饮用水源),中国有36%的城市河段为劣5类水质,丧失使用功能。大型淡水湖泊(水库)和城市湖泊水质普遍较差,黄河多次出现断流现象,75%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加剧,主要由氮、磷污染引起。 ③垃圾处理问题: xx工业固体废物年产生量达 8.2亿吨,综合利用率约46%。 xxxx生活垃圾年产生量为 1.4亿吨,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到10%。塑料包装物和农膜导致的白色污染已蔓延中国各地。 ④土地荒漠化和沙灾问题: 中国国土上的荒漠化土地已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 27.3%,而且,荒漠化面积还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增长。 ⑤水土流失问题:

中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多亿吨,每年流失的土壤养分为4000万吨标准化肥(相当于中国一年的化肥使用量)。自1949年以来,中国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总量达4000万亩,这对中国的农业是极大损失。 ⑥旱灾和水灾问题:20世纪50年代中国年均受旱灾的农田为 1.2亿亩,90年代上升为 3.8亿亩。1972年黄河发生第一次断流,1985年后年年断流,1997年断流天数达227天。500多年来,长江流域共发生的大洪水为53次,但近50年来,每三年就出现一次大涝,1998年的大洪水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⑦生物多样性破坏问题: 中国高等植物中濒危或接近濒危的物种达4000-5000种,约占中国拥有的物种总数的15-20%,高于世界10-15%的平均水平。 ⑧持久性有机物污染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难降解的持久性有机物污染开始显现。这类有机污染物具有转移到下一代体内,并在多年后显现其危害的特点。 这类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工农业和城市建设等使用化学品之中。 2、环境保护制度 1973年召开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到现在,我国在积极探索环境管理办法中,找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管理八项制度。 ①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 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是通过签定责任书的形式,具体落实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污染的单位对环境质量负责的行政管理制度。 ②xx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 通过定量考核对城市政府在推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中的活动予以管理和调整的一项环境监督管理制度。

全球环境问题的现状及特点

全球环境问题的现状及特点 (一)全球环境问题的现状 全球环境问题是指超越一个以上主权国家的国界和管辖范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 目前,最受关注的全球环境问题主要有: 全球气候变化、酸雨、臭氧层耗竭、有毒有害化学品和废弃物越境转移、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海洋污染等,这些都是发达国家特别关注的“热点”。 与此同时,广泛存在于发展中国家的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土地退化、沙漠化、水土流失、森林减少等区域性生态问题,由于其产生面广、影响深远,受到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普遍关注。 全球环境问题虽然是各国各地环境问题的延续和发展,但它不是各国家和地区环境问题的简单加和。整体上不寻常的特点有: 1.全球化 全球性环境问题,如臭氧层耗竭、温室效应和酸雨等涉及到高空、海洋、臭氧层,其影响的时间和空间尺度远非过去一般的环境问题所能比拟,其影响范围是全球性的,对人类社会经济、人群健康、生态、环境变迁等的影响也是全方位的。 2.综合化 过去,人们主要关心的环境问题是“三废”污染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而全球环境问题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一范畴,涉及到了人类生存的各个方面。因此,解决当代全球环境问题不能只寄希望于“三废”的治理,而是要将一个区域、流域、国家乃至全球作为一个完整的包括自然、社会、经济和生活等在内的复杂巨系统来进行统一规划和综合整治,才能较好地解决环境与发展的协调问题。 3.社会化 环境问题已影响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科学、文化、伦理等领域。所以,环境问题需要全人类、全社会共同解决,这使环境问题同和平、发展一样,成为人类社会共同的关注主题。 4.政治化 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和全社会对环境保护认识的提高,各个国家也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环境问题已演化为国家安全问题的一部分,成为需要政党和政治家出来解决的政治问题。 总之,环境问题成了需要国家通过其根本大法、国家计划和综合决策进行处理国家大事,成了国际政治、外交、贸易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也成为评价政治人物、政党政绩的重要内容,成为社会环境是否安定、政治是否开明重要标志之一。 全球环境问题的类型及其产生原因 全球环境管理的必要性和内容 全球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 当前全球环境管理的主要机构 当前全球环境管理的重要国际行动 全球环境管理行为效果的检查与监督

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当前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产业结构、公众参与、环境管理、队伍建设、环境规划、环境投资等方面对当前环境保护中面临的问题及采取的对策进行研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经济发展在给人们提供前所未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享受时,也给自然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近几年来,通过环境保护与治理,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基本得到控制,局部地区环境质量逐步得到改善,但环境保护依然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环保工作任重而道远。 一、当前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环境保护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前进的过程。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既矛盾又协调统一,是相互发展的整体。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整体处于工业化中后期,环保工作的形势依然严峻,将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 1、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目前,中国经济增长中面临的产业结构非常不合理。据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提供的经济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GDP中三次产业构成是14.8%、52.9%、32.3%,低收入国家的三次产业构成平均为24.8%、25.1%、50.2%。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少于中国的只有少数几个国家。中国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对资源的粗放利用,导致原材料和能源资源的消耗巨大,生态环境透支十分严

重。2003年中国消耗的原油、原煤、铁矿石、钢材、氧化铝和水泥分别约为世界消耗量的7.4%、31%、30%、27%、25%、40%,而创造的GDP仅相当于世界总量的4%。可以说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增长付出过高的环境代价,是大气、水资源等污染严重的根本原因之一。 2、公众环保参与度不高。公众是推动环境保护事业向前发展的社会基本力量,没有公众层面的广泛参与,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是不可想象的。由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发布的《2005年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报告显示:以百分制为刻度的中国环保民生指数为68.05分。这份报告数据显示,只有16%的公众知道,“12369”这个全国统一的环境问题免费举报热线电话,其中只有9.2%的打过电话;不到1%的人表示家中从不使用塑料袋;1/5以上被访者不知道自己享有哪些环保权利;公众参与环保的行为以个人空间浅层次参与为主。调查数据说明公众环保关注度很高,但参与环境保护的意识还不强,国家在法律层面上保障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力度还不够,政府在扩展公众参与环境与发展方面的活动也有待加强。 3、环境管理偏重于末端治理。在环境管理实践中,人们往往习惯于末端治理模式,不重视发展循环经济,结果不能从源头上减少原料的消耗,中间环节上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最终减少资源废物的排放,实现总量控制目标。根据循环经济理论,我们知道“生产过程末端治理”模式实际上是“先污染后治理”,强调在生产过程的末端采取措施治理污染,结果治理的技术难度大,治理的成本高,很难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的协调。

世界当下面临的主要问题

. . 毛概实践报告 主题:世界当下面临的主要问题 ——社会方面 课题成员: 学院: 专业班级: 完成日期:2017.12.11 指导老师: 二〇一七年十二月

目录 一、摘要··(2) 二、1、世界当下面临的问题概览··(3) 1.1人口问题··(3) 1.2资源环境问题··(6) 三、总结··(8) 附录1:问卷:·(9)

摘要: 当前,世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变化多端。要有的放矢有效应对全球性问题的挑战,首先需要深刻认识和把握所面临的主要全球性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社会问题(social problem),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指社会关系失调与否,影响社会成员的共同生活,破坏社会正常活动,妨碍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现象。不仅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状况,还是人们主观构造的产物;是被人们感知、察觉到的状况;是由于价值、规范和利益冲突引起的,需要加以解决的状况;是社会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当前形式下世界共同面对的问题主要是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因为这些不仅仅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更是决定着我们人类的发展与延续。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三者相互影响进而产生了诸多社会问题,比如:当今世界性难题劳动就业问题,人口老龄化,人类与物质环境而产生的矛盾,青年犯罪……为了使大家更加深入的了解到当今社会全球面临的问题,提高大家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度。我们小组此次特地做了此次社会实践调查以便于大家今后更好的去认识世界当下的情形与面临的问题。

1、世界当下面临的问题概览: 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是当前世界共同关心的话题.由于人口数量过多、人口数量增长过快,对环境、经济和社会都产生巨大影响.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两大问题,一是人口数量增长过快,二是人口老龄化;环境问题主要包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方面;全球性资源问题日益凸显,但现今资源问题主要表现是:世界森林衰退问题严重,除此之外,水资源,化石能源等也囊括其中。人口,资源,环境三者形成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整体。发展经济需要人力资源,但是要维持人的生存条件和劳动能力,还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然而,如果人口过多,就会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使生态环境受到破坏。而遭到破坏的资源和环境,反过来又会威胁人的生存和发展。 (1)、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两大问题,首先是人口数量增长过快。据联合国权威机构公布的最新数据,预计全球人口将由2015年的73亿增加到2023年81亿和2050的96亿;全球人口最终能稳定在105亿

我国环境资源问题现状及其分析

我国环境资源问题现状及其分析 资源的浪费与枯竭,环境的破化和恶化,使得资源环境问题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最大困惑。为了更深刻地认识资源环境问题,寻求更好的破解资源环境难题的途径,就必须首先认识资源环境问题。 我国能源资源总量虽然较多,但人均占有量少。人均淡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人均耕地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人均森林面积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五分之一;45种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近几年,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对煤电油运和重要资源的需求量明显增加,价格大幅度上涨,一些重要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大幅度上升,我国重要能源资源短缺对经济发展的制约进一步加剧。今后,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推进,能源资源需求总量还会增加,经济发展面临的资源约束矛盾将长期存在。节约能源资源,大力促进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是缓解能源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 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以煤为主,燃煤造成的二氧化硫和烟尘排放量均占其排放总量的80-90%。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严峻的状况仍然没有改变。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已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受到污染,许多城市空气污染严重。生态破坏呈加剧之势,水土流失量大面广,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大力节约能源资源,减轻能源资源消费增长给生态环境保护带来的巨大压力,关系到国家民族的生存与发展。 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广泛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创造了条件,但面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节约能源资源,加大环境保护力度,从源头上减少污染,使企业生产过程和产品的原料成分、能效、回收、废弃和处置等都能够符合环境标准,关系到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和外贸可持续发展。 过去20年间,中国因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造成的损失占GDP的7~20%。

中国环境污染现状

中国环境污染现状 环境问题一直以来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焦点,全球变暖、能源匮乏、大气污染、人口膨胀和物种灭绝时时刻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环境污染问题同样不容小视。 ▲自然环境污染 一、水污染。 目前中国正面临的不得不解决的最可怕的环境危机之一是缺水和水污染。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银行持续统计的153个国家中居第88位。我国江河湖泊普遍遭受污染,全国75%的湖泊出现了例外程度的富营养化;90%的城市水域污染危机,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污染造成的;对我国118个大中城市的地下水调查显示,有115个城市地下水受到污染,其中重度污染约占40%。水污染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加剧了水资源枯竭,未来我国水资源匮乏的形势依然严苛。城市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由政府包揽,使政府不堪重负,以至于拿不出钱搞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甚至建成污染处理设施也因经费来源问题没解决而难以正常运转。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一些经济发展政策有悖于环境保护。我国一度“遍地开花”的“十五”小企业,布局分散,规模不经济,生产工艺落伍,造成了危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二、大气污染 中国大气污染的程度和危害度丝毫不亚于我国的水体污染。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污染: 1、二氧化硫。中国的资源消耗主要以煤炭为主,随着煤炭消耗量的增加,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急剧上升,由二氧化硫排放引起得酸雨污染范围也不断扩大,直接造成我国粮食、素菜和水果减产,林木死亡,土壤和水体酸化。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甚至引起人体呼吸系统疾病,造成人群死亡率增加。 2、烟尘、粉尘。烟尘的主要排放源也是火电厂和工业锅炉,由于我国目前许多电厂使用的大多为低效除尘器,因此烟尘排放量居高不下,危机危害大气环境。 3、机动车排气污染。

浅谈中国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浅谈中国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的胜利,在第一步确实都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 一、人类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随着地球的演化,大约200万~300万年前出现了人类。人类的诞生使地表环境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在人类参与和干预下发展的高级阶段——人类与其生存环境辩证发展的新阶段。人类与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特殊关系。一方面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又是环境的塑造者。另一方面人类必须要在认识自然,遵循环境的发展变化规律的前提下从事生产和活动。当人类遭到环境的报复而影响到自身的生存与发展的时候,就不得不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环境所能允许的范围。总之一句话:人类的各种活动都必须是在环境所能容忍,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的,必须要认识自然,遵循环境的发展变化规律,否则人类必将收到环境的惩罚。 二、中国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一)、世界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工业革命以来,生活生产工艺迅速发展,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强大。随着百年来的高速发展,世界如今面临着十大环境问题:1.全球气候变暖2.臭氧层破坏3.生物多样性减少 4.酸雨蔓延 5.森林锐减 6.土地荒漠化7.大气污染8.淡水资源枯竭与污染9.海洋污染10.城市垃圾污染。 (二)、中国面临的严峻的环境形势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里中国人用几十年的时间完成了西方百年才完成的发展,如此高速的发展带来了各种环境问题。刚刚提到的世界十大环境问题在中国无一不存在。中国面临的环境形势异常严峻 (1)、污染物排放强度大,总量达。远远超过环境自净能力。 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看到一些工厂企业将废水排放到河流湖泊当中;高高的烟囱连续不断的冒出各种颜色的废气;早晨起来晨练闻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奇怪的气味。这些都是我们在生活中经历过的。由于污染物的大量排放水和大气环境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有些地区相当严重。山西地区盛产煤矿采煤业发达,由于采煤业的发展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含量很高,将这些颗粒物质吸入到肺里可以想象其严重后果。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中根据地面水水域使用目的和保护目标,可将我国地面水划为五类:在这五类水中第一类最好会珍贵第五类最差,只有前三类水可以与人体直接接触。而实际上后两类以及更加差的劣五类占我国所有水体的一半左右。据统计全国有3亿多农民喝不到干净的水,4亿多人呼吸不到干净的空气,1/3城市空气严重污染。 (2)、由工业化,城市化带来的老问题还未解决,各种新的环境问题已经出现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水体富营养化,大气SO2及颗粒物污染,水体有机污染等老问题想来人们都已经耳熟能详了。这些老问题还未解决新问题开始凸显。危险废物,微量有机污染物,持续性有机污染物,汽车尾气污染,外来物种入侵等等。这些新老问题共同发生共同治理使得环境问题愈发的复杂,治理所需要的时间愈发的长,治理的难度愈发的大了。 (3)、生态恶化趋势尚未得到遏制 生态恶化主要表现在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江河断流,水环境生态系统失衡,森林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