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伊斯兰伦理的核心价值_包朗

论伊斯兰伦理的核心价值_包朗

罗素论人性和政治

伯特兰·罗素(Bertrand Russell 1872-1970) 罗素是20世纪声誉卓著、影响深远的思想家之一。在其漫长的一生中,完成了40余部著作,涉及哲学、数学、科学、论理学、社会学、教育、历史、宗教及政治等各个领域,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刻影响。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On Human Nature and Politics 论人性和政治 Undoubtedly the desire for food has been, and still is ,one of the main causes of great political events. But man differs from other animals in one very important respect, and that is that he has desires which are , so to speak, intimate, which can never be fully gratified, and which should keep him restless even in Paradise. The boa constrictor, when he had an adequate meal, goes to sleep, and does not wake until he needs another meal. Human beings, for the most not part are not like this. When the Arabs, who had been used to living sparingly on a few dates acquired the riches of the Eastern Roman Empire and dwelt in palaces of almost unbelievable luxury, they did not, on that account, become inactive. Hunger could no longer be a motive, for Greek slaves supplied them with exquisite viands at the slightest nod. But other desires kept them active; four in particular , which we can label acquisitiveness , rivalry, vanity and love of power.毫无疑问,占有食物的欲望过去一直是,而且现在也仍然是导致重大政治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人不同于其他动物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人具有无止境的、永远无法满足的欲望,欲望使人即使到了天堂也会坐立不安。巨蟒饱食后就去睡觉,直到需要再进食时它才醒来,绝大部分人不像巨蟒那样。习惯于吃几个枣充饥的阿拉伯人没有因为获得了东罗马帝国的财富,稍一点头,希腊奴隶就会为他们端上最精美的食物,然而是其他欲望使他们行动起来,尤其是以下四种。可以称之为:占有欲,竞争欲、虚荣心、权力欲。 Acquisitiveness-the wish to possess as much as possible of goods , or the title to goods-is a motive which, I suppose, has its origin in a combination of fear with the desire for necessaries.占有欲--希望尽可能多地占有财产或拥有财产的所有权--是一个动机。我认为该动机产生于恐惧心理和拥有必需品的欲望结合之中。 I once befriended two little girls from Esthonia, who had narrowly escaped death from starvation in a famine. They lived in my family ,and of course had plenty to eat.But they spent all their leisure visiting neighbouring farms and stealing potatoes, which they hoarded . Rockfeller ,who in his infancy had experienced great poverty ,spent his adult life in a similar manner.Similarly the Arab chieftains on their silken Byzantine divans could not forget the desert ,and hoarded riches far beyond any possible physical need. But whatever the psychoanalysis of acquisitiveness, no one can deny that it is one of the great motives -especially among the more powerful, for ,as I said before, it is one of the infinite motives .However much you may acquire you will always wish to acquire more ;satiety is a dream which will always elude you.

奈良美智 最新经典语录集锦大全

1、每天都有新鲜事发生,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孩子般充满好奇心。 2、就算是被讨厌的人否定,或是批评,也都没关系。 3、我的创作并不是意识到观众而想向外表达什么,不管是好是坏都是一种出于自己和自己的对话。 4、毕业后,从学校这个温室走出去,开始一个人的创作之路才是真正踏出漫长没有终点纸画家生涯的起点。 5、在语言无法沟通那个的环境中,是有一种人类基本共通的什么东西作为自己的独特表现方法。 6、想尝试的事情跟山一样多,想做的欲望可能无穷无尽,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必须时常以最想做的究竟是什么为基点来考量才好。 7、我们总是饿着肚子,眼含泪水,不断呜咽。幻想着,天上会不会掉下什么,看看上面,看看下面,但绝不乞求! 8、摄影不是利用镜头把景物拍下来,而是要将某种创意,透过景物明确地表现出来。 9、一杯茶,如果可以不多不少倒得刚刚好的话,经典语录,那你什么都可以做得到——留在心里的伊斯兰谚语。 10、当想画的东西像决堤似得自然从手中不断被释放出来,我想这是真正完全没有感受到“别人目光”的结果。 11、因为技术和理论的东西可以因为经验增加而变得成熟,习得的技术如果不经由经验来获得再确认,那么就没有意义了。

12、在这有限的生命里,我希望能够一直画下去。 13、踏入现实中的艺术世界,经典语录,这绝不是我脑海里想象的世界,我在不知不觉中成为过河卒子,已经无法回头了。 14、所有重要的东西我早已将之刻印在身体里,只是我把它遗忘了吧。 15、与很多人相遇,一点一点向外扩展自己的世界,有这些我所认识的人们,我才能走到这些即使靠自己的力量也到达不了的地方。 16、追究过去的旅程,即是连接未来的旅程,未来也许会被遗忘的过去永远封存着。 17、我将德语无法自由沟通的遗憾,用绘画来表现,让身边的人意识到自己是存在的。 18、在所有应该得到,而且已经拥有的岁月里,不管是悲伤的事,或是快乐的事,全部都是真实、平等地灌溉着我。 19、不论在哪里,只要有一个人作画的空间,我就能够画画。 20、虽然我活了下来,但总有一天绝对会面临死亡。因为我明白这是必然,所以我并不悲伤。 21、即使我不知道从现在开始还可以活多少年,不知道将来会有什么样的烦恼,但是我有无论如何都想要超越的念头。 22、我的画不是针对他人,是面向自己内心所画的画。 23、我要向那些装腔作势的家伙,竖起中指开火。 24、我相信创作本身就是一种沟通的手段。

地处欧洲东部和亚洲北部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在中亚的伊斯兰加盟共和国走向独立的原因及影响_吴楚克

[收稿日期] 2001-05-08 [作者简介] 吴楚克(1960-),蒙古族,内蒙古呼伦贝尔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人员,法学博士。苏联中亚加盟共和国走向 独立的原因及影响 吴楚克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中心,北京100006) [摘 要] 本文从中亚各国与俄罗斯历史关系、十月革命与中亚各国、苏联时期的民族政策、民族分离主义的产生和宗教极端主义的作用等方面,探讨了苏联时期中亚加盟共和国向分裂演变的主要原因,并就中亚各加盟共和国独立后对周边国家,特别是伊斯兰国家的影响提出 看法,有助于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国家边疆民族地区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 苏联;中亚各国;独立 [中图分类号] K512.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5420(2001)06-0094-07 从1992年12月21日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签署《阿拉木图宣言》到今天已将近10年了,时间的流逝可以使我们更冷静更深入地探讨中亚各国 分离的原因和影响。时下,中亚各国正经历着国家与民族发展的新的严峻历程,特别是宗教在国家制衡力量中的作用加强,跨国界宗教极端势力的泛滥,使中亚国家面临维护国家安全、疆域稳定及周边国家关系的严峻局面,而这些问题,是分离时并未想到却又与分离时的民族、宗教因素有密切关系的。 一 中亚各国与俄罗斯的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1)以中亚各国为中心,早期民族国家的诞生与灭亡时期;(2)以俄罗斯和苏联为中心,中亚各民族的曲折与发展时期;(3)中亚各国重归民族国家时期。这三个阶段相互联贯,时有重叠。 由于地缘的原因,直到18世纪以前,哈萨克民族社会中来自俄罗斯的影响并不大,尽管哈萨克人的一支在1731年对扩张到中亚的俄罗斯表示降服,但他们依然保留着自己传统的游牧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不过,在19世纪俄罗斯继续向中亚和西伯利亚的扩张中,哈萨克斯坦逐步陷于沙皇俄国的统治下。 吉尔吉斯斯坦的主体民族在17世纪末开始受蒙古卫拉特人的统治,其后,俄罗斯开始征服中亚并侵入吉尔吉斯斯坦。1855年俄国借吉尔吉斯斯坦布古部落联盟首领的请求出兵,并在1876年打败了浩罕占领者,从此,吉尔吉斯也就成为沙 皇俄国的属地。 土库曼斯坦的核心区域是在16世纪形成并逐步明确的,由于土库曼人曾经建立过强大国家,这种历史所引起的民族自豪感,使他们在俄罗斯的征服面前表现得异常顽强,直到1885年土库曼才最后被俄罗斯占领,由于土库曼斯坦的战略地位,沙皇将其置于外里海军事长官的直接统治下。 从17世纪起,乌兹别克分裂为几个相互不断 — 94—

四川大学宗教学专业考博真题精华版05至

四川大学宗教学专业历年考博真题(2005—2013年) 2005年宗教学原理 一、简论宗教的本质(25分) 二、论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25分) 三、简说宗教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25分) 25分)四、从“神道设教”谈中国宗教的特色( 2007年宗教学原理 一、简论宗教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25分) 二、试论宗教与文艺的关系。(25分) 三、论宗教与邪教的原则区别。(25分) 四、你怎样理解宗教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25分) 2008年宗教学原理 一、试析宗教的本质。(25分) 二、简析宗教与封建迷信的主要区别。(25分) 三、试论宗教道德的基本特征及其社会意义。(25分) 四、简述宗教的文化功能。(25分) 2009年宗教学原理 一、简答题(每题15分) 1、宗教的基本要素 2、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3、宗教的主要心理功能 4、古代原始宗教的主要表现形态 二、问答题(每题20分) 1、宗教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谈谈你的认识。 2、为什么说:“宗教是文化”?谈谈你对这一命题的理解与认识。 2010年宗教学原理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析宗教人造说与宗教神启论对立的思想根源。 2、简述宗教观念与宗教其它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3、简述当代世界主要宗教发展的总体趋势及其成因。 4、如何理解“宗教的改革是社会关系的变化在宗教上的反映”? 二、论述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试述科学与宗教在认识方法上的区别及其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 2、如何发挥宗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2011年宗教学原理 一、简答题 1、简述自然宗教与人为宗教的异同; 2、为什么说宗教意识既是理性的又是非理性的; 3、简述宗教礼仪在信徒生活中的作用; 4、简述现代宗教世俗化趋势主要特征及成因; 二、论述题 1、试述宗教道德的基本特征及其对目前我国社会生活的影响; 2、试述宗教与政治的关系; 2012年宗教学原理 一、试述宗教的文化属性。 二、试述有神论与无神论对立的认识根源。 三、试述理性与信仰的特点及其社会功能。 四、试述宗教伦理的基本特征及其现成的现实理据。 五、试述“神道设教”的内涵及其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作用。 2013年宗教学原理 1、简述宗教的基本要素(20分) 2、宗教礼仪的功能(30分) 3、请列举两种关于宗教本质的理论,并进行比较和评价(50分) 宗教学专业历年考研真题 1998年 一、试从哲学和历史的角度,分析宗教产生的根源。 二、试析宗教与道德的关系。 三、阐述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四、为什么说宗教将伴随社会主义长期存在? 如何正确处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 1999年 本试卷共四大题,每题25 分,总分100 分 一、试论述什么是宗教。(25 分) 二、试论述宗教与迷信的关系,如何正确分析和判别合法宗教与邪教? 三、在现代文明中,宗教的意义和前景如何?(25 分) 四、试论述宗教与信仰是什么样的关系?(25 分) 2000年

乔斯坦贾德经典语录

乔斯坦贾德经典语录 乔斯坦贾德经典语录 1、许多西方的生态哲学家已经提出警告,整个西方文明的走向根本就是错误的,长此下去,势必将会超出地球所能承受的范围。他们谈的不只是环境污染与破坏这些具体的问题。他们宣称,西方的思想形态根本上就有一些谬误。 2、真正的知识来自内心,而不是得自别人的传授。同时,唯有出自内心的知识,才能使人拥有真正的智慧。 3、“所以当你选择不要对别人不好时;;即使这样会违反你自己的利益;;你就是在从事自由的行为。” 4、有一种男女干系叫灵魂相交,不分男女,他们只是个别的人,由于相互取暧而在一起,这就够了。 5、我们几乎可以说一头大象(或一个人)事实上是一群单细胞生物的集合体,因为我们体内的每一个细胞都有同样的遗传物质。我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完全是由这些隐藏在每一个小小细胞里面的物质决定的。 6、德国诗人歌德曾经说过:“不能汲取三千年历史经验的人没有未来可言。”我不希望你成为这些人当中之一。我将尽我所能,让你熟悉你在历史上的根。这是人之所以为人(而不仅是一只赤身露体的猿猴)的唯一方式,也是我们避免在虚空中漂浮的唯一方式。

7、“迷信”,多么奇怪的一个名词。如果你信基督教或伊斯兰教,这就叫“信仰”,但如果你相信占星术或十三号星期五不吉利,就是迷信!谁有权利说别人相信的东西就是“迷信”呢? 8、使我们无法获得真正的幸福与和谐的是我们内心的各种冲动。例如我们的野心和愚妄。但如果我们体认到每一件事的发生都有其必然性,我们就可以凭直觉理解整个大自然。我们会很清楚地领悟到每一件事都有关联,每一件事情都是一体的。最后的目标是以一种全然接纳的观点来理解世间的事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与满足。 9、人类虽然思想不见得永远一致,理性也不一定同样发达,但世上一定有一种“普遍的理性”指导大自然所发生的每一件事。 10、除了语言之外,我们会有哪一种历史背景也是一生下来就注定了。没有人和这类背景之间能有一种“自由”的关系。因此,那些无法在国家中找到定位的人就是没有历史的人。你也许还记得这种观念也是雅典哲学家的重点。没有人民,固然就没有国家,但如果没有国家,也就没有人民。 11、在道德的抉择上也是如此。我们永远不能把错误归咎于“人性”或“人的软弱”等等。我们可以发现时常有成年男子做出种种令人厌恶的行为,却把这样的行为归咎于“男人天生的坏毛病”。可是世上没有“男人天生的坏毛病”这种东西,那只是我们用来避免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借口罢了。 12、没有比向往爱情更贪婪的事情,有了一想二,有了二想三,

中亚的伊斯兰化

一、中亚地区的突厥化 突厥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正如王治来先生所说:“突厥化是指突厥人与当地原有的操东伊朗语的居民通婚、混血,并使突厥语成为当地普遍使用的语言。”伴随着突厥汗国的扩张和西进,突厥人实现了对中亚的征服。然而,突厥汗国的统治者仅仅完成了政权上的更替,实际上汗国分为东、西两部,未能对当地的语言、文字等方面产生影响,不过这也为中亚的突厥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萨曼王朝后期,突厥奴隶出身的宫廷卫队首领掌握着国家的实际权力。977年突厥军官萨布克特勤建立的伽色尼王朝,而11世纪统治河中地区的喀喇汗王朝和统治阿姆河以南地区的哥疾宁王朝,所有这些王朝都是突厥人建立的。这些王朝的统治加速了中亚地区的突厥化进程。到蒙古西征时,中亚地区突厥化基本完成。 中亚突厥化的开始:(1)草原地区:突厥汗国建立;(2)定居区域:萨曼王朝后期。 二、中亚地区的伊斯兰化 实现伊斯兰化的三个阶段:(1)非伊斯兰地区对穆斯林在政治上的归服;(2)非伊斯兰地区改信伊斯兰教;(3)语言的同化。 自从公元651年攻占呼罗珊,阿拉伯人便着手对中亚的征服,阿拉伯军渡过阿姆河,先后占领布哈拉、撒马尔罕和花剌子模等城。在屈底波担任呼罗珊总督掌握实权后,他以木鹿为基地,连续攻占了巴里黑、撒马尔罕、布哈拉、塔什干、费尔干纳和花拉子模差不多整个河中地区,是为政治上的伊斯兰化。 在伊斯兰教产生以前,中亚地区的宗教主要有佛教、摩尼教、祆教、景教等,中亚地区的伊斯兰化是伴随着阿拉伯帝国的征服和伊斯兰教的传入而开始的,尤其是屈底波征服中亚后,强行推行伊斯兰教,为逃避人头税,伊斯兰教便成为中亚人民的主要信仰,是为宗教上的伊斯兰化。 阿拉伯统治时期,原先通行中亚各地的粟特语为官方通用的阿拉伯语所替代,是为语言上的伊斯兰化。 中亚伊斯兰化的原因:(1)伊斯兰教在发展中注重吸收其它宗教的教义;(2)伊斯兰教具有包容性;(3)伊斯兰教的传播方式切实可行(经济+文化)。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读书报告

2016 — 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论文题目《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读书报告 课程代码及课序号 HUM154-12 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学号 xxx 姓名 xxx 学院 xxxx 专业 xxxx 前言:

恩格斯所著《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著作之一。它的核心内容是全面的阐述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同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主要是阐明德国古典哲学是怎样通过费尔巴哈这个中间环节而产生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指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批判了唯心主义的自然观、历史观、人性论和不可知论等错误观点,以一种总结并发展着的思维将哲学进行深层次的剖析。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我发现书中不少的哲学命题,在我们日常的课堂学习中都是有所涉猎的,遇到时都会感到一丝亲切。而对于书中一些论述举例,因为我们都生活在同一个客观世界之中,倒显得不那么难理解,如果再能够联系自身实际,这样感受就会显得格外深刻。对中国哲学,我一直深赞其思想之精炼、语言之壮美。可是不知为何,从前对西方哲学、尤其是马克思哲学,一直都有一种误解,仿佛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间最为枯燥的东西。曾以为,西方哲学著作艰深枯燥无味,对常人来讲,都是被束之高阁、不被触及的。通过此书,我才真切认识到,哲学大厦是那样恢弘壮阔,思辨力是如此的美丽,而又如此的引人入胜。那种思维方式和逻辑性的培养对一个人的发展,抑或对一个民族的进步都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的。 阅读笔记: 《费尔巴哈论》一书的第一章主要通过分析黑格尔哲学,阐述辩证法的发展观。在论及黑格尔哲学体系时,重点分析了一个哲学命题:“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

关于信仰的经典句子

关于信仰的经典句子 1、没有信仰,又没有原则的人是可怕的! 2、真正的信仰是根植于人的内心的,是不被外力所左右的。 3、没有了希望,一个人就不能维持他的信仰,保守他的精神,或保全他的内心纯洁。 4、听说,有了信仰的人,在苦难的生活都会是甜的。你说对吧,吴邪,我的信仰。 5、信仰不是一种学问,而达到他所选定的目标,乃是宇宙的真理,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 6、若我头顶的光环被无知所覆盖,你是否还会叫我,宛如天籁。 7、如果他们不响应你的召唤,你走下去吧,独自一人走下去吧。 8、信仰,是仰望之事的实底,是所见之事的确据。 9、我知道我终将妥协,终将变成我最不想成为的模样。但是至少在那之前,哪怕一次也好,请让我贯彻自己的信仰。 10、每一个还未完成的梦想都孱弱无比,我们小心翼翼地捧着,不愿让任何人知道。 11、生在和平年代的我们无从复写当年悲壮的荣光,却可以让信仰永远停留在我们心上。 12、儘管在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早已面临著信任危机,但我仍愿意相信有信仰的人。 13、蒙着眼随波逐流,我却想找到信仰。 14、信仰是石,擦起星星之火;信仰是火,点亮希望之灯;信仰

是灯,照亮夜行的路;信仰是路,引你走向黎明。 15、而当你站在教堂里倾听管风琴的奏鸣,你就想当个天主教徒。 16、生命在这里周而复始,没有任何差异,念及此,他不由得觉得浑身冰冷。生命在这里自然而然地出现,并无特别的原因。生命消逝时,未经审视,亦无人缅怀。 17、当唯一的信仰被颠覆。能为不弃亦不离,这只是忠诚。能将被颠覆的信仰当作必然,这才是虔诚。 18、当我站在黑暗中,我仍然相信有人在守护我,不管人们怎么说,也不管需要多长时间。 19、他们相信的不是信仰的对错,而是始终相信。 20、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仍是宇宙的真理。 21、我相信爱是萤火般的信仰。 22、我所信仰的东西,很不幸地往往是这个世界的反义词。不过这也为我带来了信心。要是我珍惜的东西普遍存在着,它又有何珍贵呢? 23、因为没有信仰所以欲望无法被满足,被困于世俗痛苦挣扎,在死与重生中泯灭。 24、教育,即传道,作用在信仰上,灵魂上。因为教育、信仰的不同,所以我对于所谓的华裔没有亲近感,有的只是灵魂上的厌恶。他们只是长着和我们相似的外貌,然而,住在河对岸的是恶魔。 25、一种新颖的观念和自己的想法相类似,并且高于自己的想法,

333外国教育史背诵版

第一章古希腊的教育 (一)古风时代 1.斯巴达教育:只重视军事体育训练,轻视知识学术。 ①教育目的:培养武士和绝对服从的公民。 ②教育制度: 1)7岁以前主要是家庭教育; 2)从7岁至18岁,儿童进国家的教育机构即军营接受教育; 3)从18岁至20岁,进入高一级的教育机构—青年军事训练团接受正规的军事训练;4)年满20岁的公民子弟开始接受实战训练,服兵役; 5)到30岁时,正式获得公民资格; ③教育的主要内容: 1)忍耐劳苦训练; 2)军事体育训练; 3)道德教育。 ④教育的特征: 1)由国家控制 2)阶级性; 3) 目的是培养战士; 4)片面重视道德和军事教育,忽视知识文化的教育; 5)教育方法是野蛮训练和鞭笞; 6)重视女子教育; 2.雅典教育: ①教育的目:培养成为身心和谐发展的公民; ②教育特点: 1)不完全又国家控制; 2)教育具有阶级性; 3)教育培养的是身心和谐发展的人; 4)不但重视体育教育,而且重要文化教育; 5)教育方式温和; 6)不重视女子教育。 ▲斯巴达和雅典教育的比较 (二)古典时代 3.“智者”: 又称诡辩家,是指一批收费传授辩论术和其他知识,并以此为职业的巡回老师。智者教育的目的是教人学会从事政治活动的本领,即训练公民和政治家。 ①思想特征是:相对主义.个人主义.感觉主义和怀疑主义。 ②代表人物为普罗泰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高尔吉亚(“无物存在”和“一切都是假的”).普罗狄克斯.安提丰.希比阿斯.克里底亚等。 ③贡献: 1)云游讲学,推动文化传播; 2)确立了教育内容和方式; 3)培养政治家为教育目的,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教育。

4.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 ①美德即知识: 1)知识、智慧和道德具有内在的联系,人的行为之善恶,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关的知识。 2)从“智德统一”的观点出发,苏提出“德行可教”的主张,通过传记知识,发展智慧,就可以培 养有完善道德的人。知识是道德教育的主要途径。 3)评价:是近代教育性教学的雏形;打破贵族阶级的道德天赋理论,有进步意义;忽略了道德的其他方面。 ②“苏格拉底方法”: 又被称为问答法、产婆术,苏格拉底在哲学研究和讲学中,形成了由讽刺、助产术、归纳和定义四个 步骤组成的独特的方法。 步骤: 1)讽刺:教师以无知的面目出现,通过巧妙的诘问是学生意识到自己原有观点的混乱和矛盾; 2)助产:教师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是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或答案;3) 归纳: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找到事物一般共性和本质; 4)定义:把个别事物归入一般概念,得到事物的普遍概念。 特点:不是将现成的结论灌输给对方,而是通过探讨和提问的方式诱导对方认识并承认自己的错误,自然而然得到结论。 局限: 1)受教育者必须有追求真理的愿望和热情; 2)受教育者必须就所讨论的问题积累了一定的知识; 3)谈话的对象是已经有了一定知识基础和推理能力的成年人,不能机械搬用于幼年儿童。 5.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柏拉图是古代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其主要教育活动为创办并主持学园,主要教育著作为《理想国》。 ①学园: 柏拉图于公元前388年创立的西方最早的高等教育机构,共存在了九百多年。学园主要开设哲学、数学、音乐、天文等学科,实行教学和探索思辨相结合、讲授与自由讨论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培养了大量的人才。 ②“学习即回忆”: 柏拉图所持的一种学习与认识的理论。他认为学习并不是从外部得到什么知识,而是灵魂对已认识而遗忘的理念世界的回忆。人出生时已经获得了一切事物的知识,当灵魂依附于肉体后,已有的知识被遗忘了,通过接触感性事物,才重新回忆起已被遗忘的知识。 ③《理想国》:一部讨论政治和教育的著作,被认为是西方教育史上最为重要和伟大的教育著作之一。在《理想国》里,柏拉图精心设计了一个他心目中理想的国家,并为这个理想国家的实现,提出了晚生的教育计划。 1)教育目的:培养哲学家兼政治家——哲学王,促使灵魂转向。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

绪论 一、思考 1、现代建筑的地位 2、近现代建筑中的复古主义建筑思潮 原因、过程、结局及其影响 3、近现代建筑的形式与建筑艺术的关系 4、现代建筑大师在现代建筑运动中的作用 二、背景 1、历史背景 1)工业革命:促使社会生产关系变革 2)资产阶级革命:克服封建传统教条,传播了资产阶级启蒙思想 2、建筑领域背景 1)新材料新技术与新建筑类型的出现:工业革命的结果 2)建筑思潮开始转变: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果 三、近现代建筑史断代及发展线索 世界史划分: 近代史1640 英国资本阶级革命 1871 法国巴黎公社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1917 俄国十月革命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1、第一阶段----复古主义思潮时期18世纪50年代至19世纪50年代 ·建筑上的复古主义思潮: 法国:古典复兴,英国:浪漫主义,美国:折衷主义 ·新材料新技术以及新设计思想的大量运用 ·现代意义上的城市规划 2、第二阶段----新建筑运动的初期19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 ·两大策源地 欧洲: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学派与分离派,德意志制造联盟美国:芝加哥学派,草原式住宅 ·两大倾向 浪漫主义(英):保守 工业革命---万恶之源---中世纪田园风光 理性主义(德):理性 工业革命---工业化---标准化、大量化 3、第三阶段----现代建筑运动的高潮时期20世纪20年代至20世纪60年代·多种流派:野兽派、主体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风格派、意大利理性主义、构成主义 ·四个大师 格罗庇乌斯Groupius 德国 密斯Mies 德国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 法国、瑞典 赖特Wright 美国 ·建筑理论

有关伊斯兰教的演讲三分钟

演讲 ——成功的意义成功的意义, 现实社会中,的确有很多人在追求成功,以考上大学,考上名牌大学就是成功,为当上了企业家有了钱就是成功了,以为找到一个有钱、有权的当官的老公就是成功。找到一份好工作就是成功。以为成了百万富翁就是成功,那么真正的成功到底在哪里呢,成功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题的,研究心理咨询也解决不了任何心理问题,因为,所有的问题都跟这个宇宙的创造有关,只有把它研究透了,才能知道解决这些心理问题的根本办法在哪里。” 自从有人类以来,就有着三种生活方式: (1)自然和生产方式,也喻为自然的外衣,我们身上所穿的衣服再漂亮也仅仅是一件自然的衣服,哪怕它是用金子做成的,哪怕它是镶满了银子,镶满了钻,我们所住的房子,不管是瓦房还是楼房、皇宫,仅仅都是一件自然的外衣,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终究不属于我们,对男人来说他的妻子、儿女是他的一件衣服,终究为属于他,对女人来说,她的丈夫、儿女也是她的一件衣服,终究不属于她,如果一个仅仅依靠这些自然的外衣满足而骄傲的话,那么他们和动物没有什么两样甚至还不如动物。 虎皮、豹皮、骆驼皮、孔雀毛等,这些动物的皮毛比人类的衣服漂亮多了,人类现在还无法长出这样漂亮的皮毛,所以,现在顶级的服装设计师拼命地把这些动物的皮毛安放妻人的身上,裁剪下来的点缀人的身体,同样,蚂蚁的房子,蜜蜂的蜂巢令国际顶级的建筑师费尔曼(法国)叹言,他说:“人类的建筑技术已经登峰造极了,却无法模仿蚂蚁的房子,蜜蜂的蜂巢那样的建筑方式。蚂蚁的房子不需要空调,不需要通风设备,却上年四季恒温;蜜蜂的蜂巢结构合理, 空间利用合理,建筑师却仿造不了。”所以,人如果在这个层面上追求的话是和动物没有什么两样的。 (2)文化层面的生活方式(知识、财富、权力) 古罗马、古埃及、古巴比伦……所有的古老的文化都在历史上已经烟消云散了,中国的唐朝、秦始皇的文化也已经在历史长河中烟消云散了。那么目前这个追求文化成功;追求学历成功的中国能给人们带来成功吗? 北京大学是全国的名牌大学,他们考上了这所学校为什么还要自杀呢,他们不是成功了吗?他们不知道成功的意义在哪里! 06年,中国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统计,每年中国的大、中、小学生的非正常死亡,(包括自杀、忧郁症、打架斗殴)都有15万左右,甘肃中学有300多学生都因为心理因素而导致死亡,即心理性死亡,为什么呢? (财富界)中国现在有很多的千万富翁,亿万富翁,世界经融危机至今还影响着中国,广东上千家工厂倒闭,工人全部回家,在去年,据中国心理危机干预中心统计:千万以上的大老板已经有180多个自杀了,湛江的一位老板跳楼身材亡,四川的一位地产胜手,因经融危机导致股市下跌,巨大的收入瞬间降低了许多,他一下子失去了生活的意义,于是跳楼自杀了……在我们有信仰的人看来,他很傻,不就是损失了一点金钱吗?留着生命还可以重新开始啊,可是,他选择了自杀,难道人活着就是为了那点股票金钱吗?的确,在那些没有真信的人眼里,他们穷的只剩下钱了,金钱就是他们唯一的人生需要,财富就是他们的唯一精神价值,所以他们承受不住挫折,因而选择了自杀,自杀的例子太多太多了,他们都是没有精神之柱,是坠落的,他们成功了吗? 圣训:当一个人归真之后,只有三样东西属于他:川流不息的施舍,教授给人们的有益知识,清廉儿女们的嘟哇。 (权力界)还有市长、省长等干部自杀,为什么呢?他们有知识,有财富、有权力、有

马注伊斯兰人性论思想研究

马注伊斯兰人性论思想研究 【摘要】伊斯兰文化与中国儒家文化分属不同的文化体系,前者是以神为核心的文化体系,后者是以人为核心的文化体系,本文着重阐述了马注看到两者之间的差异,并以此作为自己的立论基础,为构建中国伊斯兰哲学人性论体系作出了努力。 【关键词】马注;伊斯兰;人性论;研究 在中国思想史上,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汉代的董仲舒发展并神化了这一思想。他在《实性》中说:“圣人之性,不可以名性;斗筲之性,又不可以名性;名性者,中民之性。”董仲舒把人性分为“圣人之性”、“中民之性”和“斗筲之性”。董仲舒为性三品论确立了基本的框架,开了性三品论之先河,后来的王充和韩愈只是将他的性三品说完善化而已。董仲舒的人性论中所说的“圣人之性”就是具有纯善无恶、德行至高、通达天意的德性,它实际上是一种被神化了的上天之性,其真正内涵是封建仁义道德和三纲五常,本质上是为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服务的。 马注(1640- 1711)是中国穆斯林著名学者,明清之际的中国伊斯兰文化复兴运行中的重要人物。马注基于伊斯兰文化节立场,将儒家这一人性论思想移植过来,用它来为“认主独一”的伊斯兰教基本信仰服务。马注在其《清真指南》的“性命”篇中也提出了类似性的“性四品”说。他说:“邪正之术何分?曰:缘命世有四班,故身世也有四等。若种之在土,不能易黍为麦;花之在枝,不能变白为黄。”具体来说,“性四品”包括下面几个内容:一是圣人之性(穆特买胤纳)。马注认为:“圣人之性,光明无垢,宁定不迁,习主清净,得蒙亲受。”并且他解释道:“圣人之性,乃是在命世第一班,无做中的位分。”二是贤人之性(穆勒嘿默)。马注认为:“贤人之性,受主醒诲,排难解纷,不虑而知,语默动静,与主通彻。”他继而又解释道:“贤人之性,乃是命在世第二班,虽与首班相间,离主未远。”三是常人之性(涝挖买倚)。在马注看来:“常人之性,非属无过,过而能改,埋怨追悔,再不复作。”他说:“常人之性,乃是在命世第三班。虽闻呼唤,离主渐远”。四是愚人之性。马注以为“愚人之性,为恶降管,至死不迁,虽闻劝戒,不能醒悟。”他解释道:“愚人之性,乃是在命世第四班,离主已远,虽闻呼唤,心内涉疑。”在马注看来,“圣人之性”、“贤人之性”、“常人之性”、“愚人之性”这四性的不同,是后天形成的,是由世俗社会造就的,而不是先天就有的,安拉赋予人的本性并没有什么差异,人和人本性都是一样的。王岱舆也认为“善本原来,恶即新有。”“恶非实物,如瓮止水,久而生变,岂其源乎?”同时王岱舆也把人分为圣、贤、愚三等。在这一点上,马注却明显与之不同。他说:“缘命世有四班,故身世也有四等。”这里的“命世”、“身世”,就是马注之“性四品”思想驰骋的场所。又如,他在谈及圣人之性时说:“始初凭我岂不是调养你们之主的那句敕命,动静多显照临之下,得了调养。及至身世,应受主的提拔,一闻敕命,将似火镰的语言,打在心石上。那喜主的火,从命的,丝棉点着,将本然全施。”

浅谈明清时期中外文化交流

谈明清时期中国文化对西方的影响 16——18世纪的中西文化交流,既不同于古代的中外文化交流,也异于近代的中西文化交流,是拉丁文明时代“两大文明之间文化联系的最高范例”。其鲜明的特质为后世中外学术界所瞩目,这一时期中西文化交流频繁,西方传教士东来,把中国的文化又一次带到欧洲,对欧洲的各方面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下面我们从思想教育、文献、艺术和社会生活方面看一看这一时期即中国明清时期的文化对西方国家的影响和作用。 一、教育方面:中学西渐与儒家教育流传西方 文化教育的交流与影响是相互的,一方面是西方思想文化的东来,另一方面是中国思想文化的西传。中国要“借远西为郯子”,而18世纪的西方,特别是启蒙运动与其自然神论的思想,也是以中国为郯子的。 在中学西渐中,很多传教士如利玛窦等为中国儒家思想向西方的传播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通过这些著作为欧洲人提供了一幅中国社会的图影。传教士们不仅系统表达了东西方政权在权利及高贵上的某种相似之处,还描述了中国稳定良好的政治秩序,并对它进行了考察。中国人对教育的重视、通过竞争性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很快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并开始效仿。此外,传教士们还介绍了中国对公德的极度重视,他们认为在中国的教育中是不教“纯粹的”科学的,而只是在一些与公德有关的范围里才对科学发生兴趣。在传教士的眼中,中国的道德不仅超过了科学,而且也优于宗教信仰。但是,传教士们所描绘的中国儒学教育的背景,虽然有一定的道理,但他们实际上没能深入到中国各种思潮中去,他们提供的画面带有很大的“乌托邦”成分,而且其论述中也有不少自相矛盾之处,尽管如此,传教士们对中国儒学教育的介绍仍然功不可没,因为他们向西方提供了大量真正关于中国的信息,使发生“信仰危机”的欧洲人看到了一个理想国度的存在。 从欧洲的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儒家文化比较大的影响。西方的启蒙思潮,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中国古代儒家文明为其思想前提的。如启蒙思潮中的泰斗伏尔泰,他的政治理想是清除现存的“神示宗教”,建立一个崇尚理性、自然和道德的“理性宗教”。在伏尔泰心中,中国儒教就是这是这种理性宗教的楷模。他推崇孔子,称赞中国哲学“既无迷信,亦无荒谬的传说,更没有诅咒理性和自然的教条。”此外,欧洲启蒙学者多是开明君主专制论者,中国历史上传统的圣君成为他们心中理想的社会楷模。 总之,中国儒家文化教育被传教士们介绍到西方后,在西方整个思想界、教育界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以致于对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都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二、文献方面:中国文献西传 新航路开辟后,最早开始搜集中国文献并用于研究中国历史的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1539——1563年,葡萄牙历史学家巴洛斯写成《亚洲史》1——3卷,较早的把中国情况向欧洲作了介绍。1585年(明万历十三年),西班牙历史学家门多萨在罗马出版了西班牙文的《大中华帝国重要事物及习俗史》,简称《大中华帝国史》,该书是新航路开辟之初欧洲人专论中国的第一部历史书籍。上述活动,反映了16世纪中国文献向欧洲传播和欧洲人搜集利用中国文献的情况,这只是新航路开辟之初中国与欧洲文献传播交流活动的开端。 进入17、18世纪,中国文献大量传入欧洲,出现了中国文献的第一次输出高潮。首先,耶稣会士来华之初携带了不少西学书籍,他们离开中国返回欧洲时也把许多中国书籍带回欧洲。1651年,意大利耶稣会士卫匡国返回欧洲时,把他在中国花了8年时间搜集到的中国书籍和耶稣会士在华活动资料带回欧洲,包括郑樵的《通志》,马端临的《.文献通考》,明代巨著《永乐大典》,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其次,翻译的中国文献有不少,耶稣会士的

东师《中外教育史》17春在线作业3

2017秋17春中外教育史17春在线作业3 一、单选题(共15 道试题,共37.5 分。) 1. 游戏是_____幼儿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主要的教育手段。 A. 第斯多慧 B. 福禄倍尔 C. 赫尔巴特 D. 裴斯泰洛齐 正确答案: 2. 洛克提出的教育目的是培养_______。 A. 武士 B. 圣人 C. 绅士 D. 劳动者 正确答案: 3. 中世纪最早的大学是在意大利和法国出现的。1137年意大利的________改为大学,1231年得到政府的承认,它是中世纪最早的大学。 A. 波隆那法律学校 B. 萨来诺医学院 C. 巴黎大学 D. 海德堡大学 正确答案: 4. 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______是洋务学堂兴起的标志,被视为近代中国新教育的开端。 A. 上海江南制造局 B. 福州马尾船政局 C. 天津水师学堂 D. 京师同文馆 正确答案: 5. 在外国教育史上,苏格拉底最早提出并论证了知识和道德之间关系的问题。认为美德不是先天形成的,而是后天教育的结果, A. 美德不同于知识,需要专门培养 B. 美德就是知识 C. 美德与知道无关 D. 美德与知识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正确答案: 6. 中国近代教育史上,______是洋务学堂兴起的标志,被视为近代中国新教育的开端。 A. 上海江南制造局

B. 福州马尾船政局 C. 天津水师学堂 D. 京师同文馆 正确答案: 7. 西欧中世纪早期的宫廷教育教育内容主要是 A. 三艺 B. 七艺 C. 四艺 D. 骑士七技 正确答案: 8. 集中体现凯洛夫教育思想的著作是______。 A. 《民主主义与教育》 B. 《巨人传》 C. 《大教学论》 D. 《教育学》 正确答案: 9. 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典章制度教育和 A. 武功之学 B. 生产劳动教育 C. 生活教育 D. 社会制度教育 正确答案: 10. 苏格拉底在教学中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方法,一般把“苏格拉底法”法称为 A. 产婆术 B. 雄辩术 C. 讲演术 D. 演绎法 正确答案: 11. 孟子从其人性论出发,认为教育的作用主要在于_______,这样人就可以成圣成贤。 A. 扩充善端 B. 增长知识 C. 品德修养 D. 化性起伪 正确答案: 12. 意大利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里诺把它所创建的孟都亚宫廷学校称为“________”,反映出他反对封建教育压制儿童个性的教育思想。 A. 儿童之家 B. 快乐之家 C. 欢乐家庭 D. 自由殿堂 正确答案: 13. 教学应该按照一定的步骤,循序地进行,孟子用“________”的道理来说明教学过程是一个由浅及深逐渐积累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