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开展课堂观察

教师如何开展课堂观察
教师如何开展课堂观察

教师如何开展课堂观察

理论始于观察,观察渗透理论

---库恩

上海市既爱与科学研究院周卫研究员

一、为什么要研究课堂观察技术

1、聚焦课堂教学

课程改革实施——课例研究可以引导教师一步步走进新课程。

提高质量落实——实现轻负担、高质量、重实效的抓手

专业成长历练——解决当前骨干教师教研员青黄不接矛盾

2、亟需中介技术

理念转化为行为的桥梁,实践反思的镜子,实践体验。

3、教师学习特点

教学艺术是实践智慧,教师知识是情境知识,教师经验要靠课例来积累,来传递,来提升。

4、改进教研活动

如何从经验直觉走向科学规范的研究,使教研活动更加丰富、深刻、民主,充满创造的活力。

教师为什么意识不到教学中的问题?

1、课堂是繁忙的场所,课堂决策复杂多定,课堂事件不可预测且公开化,老师忙得没有时间仔细思考在做什么。

2、教师培养未经课堂观察技术的专业训练,教师对课堂教学缺乏反省意识,因此对一些问题会视而不见(“概念标签”——“多一双眼睛”)。

3、教师很少被人系统观察过,因此,他们和少收到有关如何提高他们教学效能的有价值的反馈信息或建议。

4、教师对教学行为的判断,大多是建立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需要先进理论与先进经验的引领。

5、缺乏一种机制,引导专家与教研员深入课堂,观察指导,与教师平等对话与交流。

课程改革需要考试评价制度改革和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来支撑。

课堂教学现场观察指导(临床视导)的目标:

改进教学,促进专业发展

1、首先不是为了打分,对教师进行奖惩,而是为了利用观察诊断技术,发现教师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成功的亮点与问题的困惑,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提供客观的信息反馈,以促进其反省。

2、教学是一门艺术,成功的教师应该善于观察和体认达到课堂上所发生的复杂行为并迅速做出恰当的回应,学会一种观察、描述、思考和解释课堂现象的方法,以便能对课堂教学做出持续的改进。

3、为制定学校改进计划提供依据,作为教师评价、晋升、录用、培养、表彰之参考,促其提高。

4、关怀师生的生命质量,促进教师持续的专业发展。

善于听取不同的声音

一个人能够对某个问题有所知的唯一办法是听不同的人对这个问题所提出的不同意见,了解具有不同思维特点的人是如何使用不同的方法来探究这个问题的。所有有智慧的人都是通过这种途径获得其智慧的。人的智力的本质决定了只有这种方法才能使人变得聪明起来。——约翰斯图尔特密尔《自由论》

英国剑桥大学倡导的课堂教学观察

什么是专业背景下的课堂观察?

科学的观察、记录和关注关键教学事件。(现场观察记录与观看分析录像带相结合)

对照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和课程标准,就课堂的具体过程进行分析和讨论,得出结论。

观察的目的是用课堂观察结果来改进课堂教学过程与绩效,提高教学质量。

如何评估教和学的有效性

华东师大崔允廓课堂观察框架四维度

学生学习:关注学生怎么学?学得怎样?是否有效?

教师教学:关注教师怎么教?教得怎样?是否有效?

课程性质:教和学内容是什么?学科特点和本质?

课堂文化:关注课堂整体感受,互动、对话和交往。

“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崔允廓

一节好课的标准:扎实(有意义的课),充实(有效率的课),平实(常态下的课),真实(有缺陷的课)。——叶澜

近年来各地教学改革的探索和追求

江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介绍学习目标;自学指导;学生自学,学生练习;引导学生更正,指导学生运用;当堂完成作业。

山东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模式:立体式、大容量、整体性教学;自主学习的预习、展示、反馈;展示三模块六环节;预习交流、明确目标、分组合作、展现提升、穿插巩固、达标测评。

上海静安教院附校后茶馆式教学:“学生先学,引导暴露,共同解疑”三环节

共同特点:一学生为本,以学习为中心,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其基本教学流程为:

学案交流,暴露问题——引导探索,释疑解难——巩固新知,变式训练——当堂检测,总结反思

二、研究的视角——趋向“整合”与“平衡”

课堂观察补课替代的两大视角

关注知识传授(高认知水平)关注学生发展(高参与度)

实践体验课程:课堂观察

学习流程:观看“课堂观察方法”专题报告——选择一个角度观看一节学科视频课例——填写课堂观察记录表单——上传到班级页面交流——班级辅导教师组织交流分享——收集观察中的问题进行集中答疑和指导

作业要求:学员根据专家讲座的课堂观察方法,从“教什么、怎么教、怎么学、学得如何”四个视角中选择一个视角围绕一节学科教学的视频课例,进行分角度的观察,然后填写一张课堂观察记录表,体验一下什么是专业背景下的课堂观察。

课堂教学评价的复杂性思考

人们在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时,总期望寻找一个普适性的标准,然而课堂教学属于“复杂性”的范畴,很难找到一个对所有学校、所有教师、所有削断、所有学科都适用的普适标准,需根据学科年段特点再做适当调整。

“复杂性”理论认为,在事物的现象与本质之间,在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在事物与外部环境之间,由于大量的随机作用,非线性、因果不等当性的复杂性出现,因此规律并不就是事物的本质、必然的性质,也不一定是决定性因素。在某些条件下,现象及其中的特例、反例、偶然、无序可能更是本质的显现。从教学艺术而言,“这一个”也许比“这一类”更重要。

“文无定法,文成法立。定体则无,大体则立”

三、课堂教学观察诊断技术

(一)定型观察与定量观察

(二)目的与背景

(三)教学任务认知水平观察与分析

(四)学生参与度及成效分析

(五)执教者与观察者的反思

课堂观察的两大类型

研究关键事件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判断力

教学中的关键事件,其实是发生在日常教学中的普通事件,然而它对教师培训具有典型意义,之所以显得关键,是在其隐含的深刻的教育意义分析和挖掘出来之后。

澳大利亚摩尔杜克大学教育学院高级讲师大卫特里普强调,要善于发现并解释教学中的关键事件,并运用其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改尽教育教学效果,关键在于发展教师的专业判断力。

对课堂观察指导的反思

1、观察是研究的起点。要研究学校问题,改进课堂教学,必须坚持深入课堂,长期作深入细致的观察,体验式观察仅仅是一个开始,还需要在日常教研活动中去进一步历练、揣摩。

2、要学会观察和聆听。应当掌握基本的方法和技术,充分占有事实和数据,努力读懂教师,避免只凭直觉和印象说话。

3、定量观察与定性观察同样重要,除了掌握通用的观察指标和量表,还可以根据具体的观察任务,根据研究主题和学科内容特点调整观察指标或设计观察量表。

4、要做好观察,仅有方法、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调整观察视角,改进思维方式,学会从多角度进行专业的观察。

5、观察者、指导者与教师是教师生涯中的生命共同体、合作学习的伙伴。任何人都不能代替别人去思考、去生活、去行动,只能在其原有经验基础上起到启发、激疑、唤醒、发现的作用,促进教师点燃其内在的创造的智慧。

不患人之不能,只患己之不为,——王安石

小学语文课堂观察行动研究方案

小学语文课堂观察行动研究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的课程改革实验为动力,以转变教学思想、接收、融合、运用新的教育理念为目标,立足教材实验,深化学科教研,着眼课堂教学,力求尽早尽快地让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方式适应新的课改要求,达到深化专题研究的效果。 二、工作目标 本学期我校继上学期语文学科开展的“诊断式听课”后进行语文课堂观察的行动研究。通过诊断分析研究、教育叙事以及案例教学等校本研究方式,对新课程背景下教学中教学方式的多样性以及自主学习意识、探究意识、能力培养的作用、意义和策略等进行实践研究,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取理智和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发现、探索、研究和创新的能力。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不断优化学生成长环境的同时,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 三、主要工作 ①成立专题研究小组,形成共识,获取经验; ②定期组织专题研讨会,通过经验交流,研究课指导,互动交流,深化研究; ③征集专题研究论文、教学案例,然后筛选经验、整理推广; ④形成语文课堂观察行动研究的叙事研究报告。

四、研究小组 五、分月工作安排 9月 拟定小学语文课堂观察的行动研究实施方案,9月16日开展语文教研活动,发放表格一即“语文课堂观察的行动研究之提出问题”。10月 总结9月工作。每位教师进行课堂观察,组内教师互相听课,不得少于两节,发放表格二“语文教学片断记录”。 11月 总结交流10月工作,教师进行比较、分析深入反思,发放表格三“比较分析表”形成完整教学案例。 12月 11月工作总结,筛选经验、整理推广,每位教师课堂观察行动研究的叙事研究报告完稿。1月 语文教师课堂观察叙事研究报告评比,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三等奖3名。典型优秀《课堂观察行动研究的叙事研究报告》全校交流。

教师行动研究案例

教育行动研究的案例 一、文献探讨 [强迫症定义] 强迫性神经症(简称强迫症)是以反复的持久的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症状。这种症状出于病人内心的,但不被体验和自愿产生,是病人不愿意想的。明知是不合理的,但不能摆脱,使病人感到痛苦,与其本人的人格格格不入。 [强迫症状] 强迫思维,强迫意向,强迫行为等,有的与精神因素有联系,内容不荒诞离奇,病人自知力存在,无其他精神病和明显精神衰弱性格特征。患有强迫症的患者内心都有焦虑不安的情绪反应,一方面,他们明知这些动作和观念毫无意义,不必要,想努力加以控制,但又无法消除这些行为,甚至引起更为严重的紧张和不安。许多患者同时伴有头痛、头昏、失眠等神经衰弱的症状,以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强迫症患者一般都胆小,敏感,害羞,做事情怕难为情。常因此不能显示他们的口才和表演才能。这种难以控制的心理矛盾常使患者坐立不安、易激怒、紧张、虚弱、疲乏。 二、研究设计 [研究框架] 问题描述——→问题分析——→实情探究——→拟定策略 ——→运用实践——→评估效果——→纠正改善——→期待解决 [个案描述] 1.基本资料 姓名:萧何(化名) 性别:女 年龄:17岁 家中成员:3人父亲、母亲、萧何 2.成长经历 萧何在家中是独生女,父母对她宠爱有加,但是也正因为就这一个女儿,因此父母对她的期望也很高。上幼儿园期间,年年是“好孩子”;上小学和初中期间,年年是“三好生”,初三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重点班”。 在高一第二学期之前,似乎一切都很正常。 [研究地点]

萧何就读的重点班有52位同学,是该所学校的一个特色班。它由年级的前54名同学所组成的,这是一个班风踏实的集体,也是一个充满着竞争的集体。就周记的情况来看,除了萧何一人受强迫干扰,其他各个都正常地运转着。对第一个矛盾,我们打算把重点放在教室,通过对她的观察、对周记的再了解、动用集体教师的智慧,来对她进行引导,尽可能地消除她的强迫感;对第二个矛盾,我们认为这是无中生有,或者说是数学课情况的延续,它应该是由第一个矛盾决定的,我们决定用意志去塑造她。 三、行动研究历程 日期:2004年5月7日(一) 背景简述:高一重点班学生萧何,刚踏入高中时,成绩优秀(除了数学稍稍有些逊色)。然而,第二个学期的学习,已经迫使这位本该充满朝气的女生显示出了从未有过的疲乏,在她的周记中,赫然写着:“各位老师,帮帮我,上数学课时,我总是在重复中煎熬,下课后,我总在弥补我的浪费,我快要被这种状况吞没了。” 场景描述:(在周记中,她反应的是数学课,因此,我们决定把研究的时间就安排在数学课上,而听课时我们就坐在教室的前面,而萧何的位子就在第三张)第一次关注到萧何,发现她确实在这样的班级中格格不入。整个一堂数学课,其他人都聚精会神地随着教师的步伐在前进,且一脸的自信,包括做练习题都是如此;而她,时而紧锁双眉若有所思,时而看看同桌,时而低头疾书与他人无关,时而盯着黑板的某一处神情沮丧,似乎整个人就处于浮躁状态。 实情简析:课下面谈后,得知:数学课上,本来是萧何的思路跟着老师在走,突然之间,发现旁边的同学都听得津津有味,于是有个念头在想,自己第一题可能没有弄懂,虽然她明白,她完全弄懂了,但是有了这个念头以后,她根本无心去听下个题目,又知道时间的宝贵,但是为了证明什么,她却拿起笔把第一题在纸上写了一遍,这才了事。但又错过了后几题的听讲,结果,一堂课下来,丢失了好几个题目的听讲时间。而数学课一下课,她说自己肯定不会出教室,因为要补那不懂的题目,很多时候,课间十分钟是不够的,常常会影响下一堂课。 处理方式:了解、安慰并告诉她,不要再在课间的时候去做数学题目,我们会联系数学老师,利用中午的时间为她讲解另外几个题目。 处理结果:虽然利用中午的时间为她讲解题目,是弥补了她上课时的漏洞,但是下一堂数学课呢,难道经常这样上课听不完整,下课再来补吗?我们感到这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日期:2004年5月14日(二) 背景简述:一个星期内,据数学教师称,有五个中午自习的时间,萧何都在办公室问问题,而且比上个星期的问题还要多,不知道原因在哪里。在萧何的周记本上有这样几句话:“现在的我,比起上个星期,要有负罪感。因为现在课上,我经常跟着强迫走,而且还走得心安理得,

教师如何开展课堂观察

教师如何开展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框架四维度:学生学习:关注学生怎么学?学得怎样?是否有效?教师教学:关注教师怎么教?教得怎样?是否有效? 课程性质:教和学内容是什么?学科特点和本质? 课堂文化:关注课堂整体感受,互动、对话与交往 课堂观察的视角与主要视点 1.目的要求 (1) 关注技能、认知和情感:体现学生发展目标 (2)把握学科本质,明确具体要求 (3)教学要求适合学生最近发展区 (4)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2.内容组织 (1)内容选择与目的要求相适应 (2)重点突出,容量适度且具弹性 (3)合理的知识建构方式与难点、关键的处理 (4)教学训练的有层次安排 3.概念教学 (1)突出基本概念,表述清晰,学生理解程度高 (2)基本技能定位正确,学生能有效掌握 (3)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讲述和大运动量训练 (4)根据学生反应,随时调节教学的节奏与步调 4.能力培养 (1)注重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利用课堂生成资源,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独立思考 (3)学习情境中让学生尝试、探索、创造性解决问题 (4)根据学生行为变化灵活应变 5.师生配合 (1)教态亲切自然,接纳学生的感情 (2)学生思维活跃,能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 (3)引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和调控 (4)师生、生生双向交流与沟通得当 6.教法特点 (1)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启发式教学 (2)创设学习情境,引导体验探究 (3)倡导小组合作式的学习 (4)合适与必须的模型、演示或多媒体的运用 7.教学效果 (1)教学目的及其预定的具体要求达成度高 (2)学生在各种学习活动中热情投入,潜能得到发挥 (3)课堂时间充分利用,活动成本相当较低 (4)有利于提高后续学习的水准 课堂教学评价的复杂性思考

行动研究案例

附录八:行动研究案例 小学英语Pair Work的行动研究① 摘要: 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是英语教学实践的反思方法,是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与科研脱节问题的有效途径"教师通过有针对性的系统的资料收集、理论研究与分析讨论,使教学行为朝着更专业、更系统的方向发展。根据研究侧重点的差异,本行动研究分为对Pair Work的初步研究和以帮助差生为重点的Pair Work的行动研究。 关键词: 行动研究; Pair Work; 控制性练习; 观察法; 访谈法 一、行动研究的第一阶段:关于Pair Work英语活动的初步研究 (一) 问题的提出 Pair Work,即两人一组进行课堂活动,是小学英语课堂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教师在组织Pair Work时会发现大部分学生做得比较成功,但也常有少数同学的会话效率不高或活动失败的现象。例如,有的被一方独占话题,双方很少交换“话轮”;有的双方各行其事,“有话而无会”;有的使用母语为中介语,小声低语等。当教师请“会话未成功”小组当众会话时,也常常出现两人的对话不能连贯表达,致使会话无法继续进行。 (二)原因假设 是什么原因使得Pair Work未能充分发挥提高学生口语能力的预期作用呢?笔者对其试做以下假设: 1.教师示意不清 2.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 3.活动安排得不合理,如时间紧、话题枯燥等。 4.其它个人因素,如两人关系、性别及性格差异等。 (三)研究方法 1.调查问卷的研究过程 针对以上假设,调查问卷设计如下: (1)考查学生对会话活动的兴趣:是否喜欢两人一组活动? (2)考查教师示意是否清晰:会话活动前,老师是否示意清楚? (3)考查学生学习能力差异因素:你喜欢与什么样水平的同学一组练习? (4)考查性格差异因素:你喜欢与什么样性格的同学一组练习? (5)考查交往差异因素:你喜欢与平时相处怎样的同学一组练习? (6)考查性别差异因素:你希望与什么性别的同学一组练习? (7)自我判断:你认为哪些是两人对话活动成功或失败的主要原因? 调查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共90人。 调查结果: 在90份有效答卷中,77.5%的学生喜欢做Pair Work,基本肯定了会话活动的积极意义。对影响会话活动未成功原因的调查结果: (1)有79%的学生很清楚教师下达的任务与要求,可基本排除假设中关于教师示意不清的因素。 (2)有68.9%的学生对性别差异取无所谓态度,因而假设中的性别差异因素也可以排除。 ①祝珣. 小学英语Pair Work的行动研究.基础英语教育,2005(3)

课堂教学观察记录表

学科地点 教师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老师 课题时间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观察视角观察分析要点简要记录 评价 分值得分 学生的学状 态 学生学习的投入约有( )%的学生始终投入。20分 活 动 学生参与独立思考、同桌 商议、小组交流的情况 整课自学学习时间约()分钟。独立学 习()次,同桌学习()次,小组学 习()次。 20分 发 言 学生课堂发言的情况 共计()人次个别发言,发言学生约 占全班人数的()%。20分 倾 听 学生聆听教师讲解、同学 发言的情况 教学讲解、同学发言时,专注倾听的学生 约点()%。20分 成 果 学生对本课知识的达成 度 巩固练习中的正确率约为()%。 20分 成 功 之 处 如 何 改 进 总体 评价 观察记录者: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老师

学科地点 教师__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老师 课题时间_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观察视角观察分析要点简要记录 评价 分值得分 教师的教状 态 教师执教的热情度、民主 性及亲和力 教师实施人文性评价()次。 5分 策 略 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 “互动生成”式的教学时长约()分, “讲解启发”式的教学时长约()。20分 提 问 教师组织课堂提问的情 况 定量:教师共计提问()个,其中有效 提问约占()%。20分 引 领 教师突出教学重点、突破 教学难点的过程、方法及 效果 重难点教学中,教师有效的提问启发() 次,讲解演示()次,生成妙用() 次。 20分 理 答 教师对课堂现场生成性 问题的处理过程、方法及 效果 教师有效理答生成性问题()次,无效 理答生成性问题()。20分 媒 体 教师使用的媒体手段 教师运用课件辅助教学时长约()分。 5分 检 测 教师加强目标达成度检 测、反馈、矫正的情况 完成新授后,教师用于目标达成的训练时 间约为()分。10分 成 功 之 处 如 何 改 进 总体 评价 观察记录者:__________学校_________老师

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惠阳区新圩镇产径小学张远强 课堂观察有益于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有益于教师全面了解课堂状态,促进师生共同发展。课堂观察作为教师的一项专业活动,课堂观察有别于一般的观察。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而非随意式地走马观花。首先,所确定的观察点必须是可观察的现象。例如:师生之间的提问与应答,阐释与分辨,辅导与练习,教师移动与教学手段的运用等。其次,所确定的观察点是观察者或被观察者想观察的内容。也就是说,我们要根据自己、上课教师以及合作体的需要确定观察点。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关心的问题不同、需求不同,因而确定的课堂观察点就不同。再次,所确定的观察点是观察者所能观察的。在确定观察点时,观察者要考虑自己是否熟悉观察内容、观察工具和记录方法等。 以观察提问为例,如果想观察“提问的数量”,则应该采用定量的观察工具;如果想观察“问题的认知层次”,则应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工具。再如:观察“情境创设的效度”,显然应该采取定性的观察记录工具。其次,要看所选择的工具是否符合自身的情况。如观察“学生活动创设与开展的有效性”,若从学生参与活动的人数和态度来判断,那么在界定不同态度的表现行为的基础上,采用定量的工具

是合适的,但这要求观察教师有比较好的视力、良好的反应能力、快速的判断能力。若从活动的难度系数及目标的达成情况来判断,因为需要记录一些教学片段中的行为、对话、情境等细节,因此需要观察者有快速记录的能力和较好的记忆能力。 课堂观察记录的方式有很多种,观察者应该根据具体的观察内容、观察类型,选择有针对性且擅长的记录方式来进行观察记录。总的来说,课堂观察记录方式可分为定性的记录方式和定量的记录方式两种,可预先设计各种课堂观察量表,可以是教师两三人一组或多组的,也可以发动学生进行的,这样操作性更强,也便于以后的分析和反思。 四、进行数据的分析和反思。如采用定量观察收集的信息,一般要借助统计的方式对其进行整理与分析。而采用定性观察所收集的信息,则一般需经过编码、分类、整理、解释等步骤。对自己掌握的资料进行理论的分析,对这节课的成败得失作一个全面、合理、公正的评价,并联系自己的课堂进行必要的反思。 如何进行课堂观察,是一个需要逐渐深入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所以我们在观察中要不断学习,与听课教师和被听课教师一起共同探讨课堂观察的有效性,共同提高业务素质。

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上传: 连文亮更新时间:2012-12-27 22:41:25 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1.课堂决定教学质量 一个学生受完普通教育要上完一万节课,一名中学生在校有80%的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可见课堂教学使学生在校生活的主要内容。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每一节课,向40分钟要质量。一所学校的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是由课堂教学质量来决定的。 2.为什么要强调课堂观察?(过去更多的是说听课评课) 课堂观察,是教师的一个基本素质,是教师反思的重要途径,是教师行动研究的基本方式,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宝贵资源。 3.你所理解的课堂观察是怎样的?与传统的听课、评课相比有什么不同?(请老师们思考后再回答) 一、什么是课堂观察 1、课堂观察是一种科学的观察,作为一种研究方法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观察,即日常的观察(有意无意)。课堂观察是在一般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的技术,它有明确的观察目的,除了运用个体的眼睛、心智之外,往往还要借助一些特制的观察工具。 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课堂观察是教师进行日常行动研究的主要方式。 2、课堂观察的基本特点: (1)目的性 指向一定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无论是观察对象(听哪个教师的课)和场所的选择(到哪个班听课)、观察内容的设定(听什么内容)、观察方法的设计(以定量为主还是以定性为主)等都要围绕着研究的目的。 (2)系统性 日常的不自觉的日常的细致的细致而系统的 低层次高层次 观察具体情况的观察具体问题的观察 (3)理论性 教育理论指导我们正确解释教育的现象和问题,并引导教育现象或问题发展的正确走向。因此,在课堂观察的过程中以及观察结果的解释中,教育理论的指导不可或缺。也就是说课堂观察必须有教育理论的支撑。

“基于课堂观察改进小学英语教学的行动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基于课堂观察改进小学英语教学的行动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以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就其本质而言就是听课和评课。在实际情况中,学校管理者和我们教研员都把听课和评课作为提高课堂效率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听什么?怎样听?怎样才能使我们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做出科学、合理的评价?针对这些情况,我们自己缺乏必要的研究和指导。教师的听课行为存在主观性、随意性、盲目性和经验性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差等的一些特点,鉴于此,我们需要通过引入一种科学的观察方法来规范我们的听评课行为。它通过一定的量表或技术手段将观察者和被观察者都带入到研究的状态中,既能让做课教师进行自我反思,也能让听课教师通过观察和分析作课教师的教学行为,获得反思性的认识,从而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它也同时能够监测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行为,为我们客观、真实的进行课堂评价奠定基础。课堂观察能让教师获得教学反馈信息、捕捉教学复杂现象、分析研究教学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成功构建有效课堂;同时也能唤醒教师教学智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对于改进我区小学英语教学具有积极的意义。 二、拟研究解决的问题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能够关注课堂教学,让学校教学领导、教研员和教师们掌握一系列科学、客观、可信度高的课堂观测工具,有效、深入地对我们课堂教学事件、教学行为进行有策略的观察和详细的记录,以此效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构建有效课堂,并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 三、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让学校教学领导、教研员和教师们意识到科学的课堂观察测量工具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2.通过研究,让以上相关人员能够掌握一系列的科学课堂观察测量工具,学会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3.通过研究,教师们学会如何利用课堂观察所得的数据,有针对性的分析和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构建有效课堂,并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 4.通过研究,建立小学英语课堂观察资源库和研究个案集,便于今后的研究、学习和推广。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课堂观察在西方社会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经验主义方法论指导阶段 20世纪20-30年代,观察作为一种经验主义方法被引入教育领域,但是这一阶段的课堂观察仅作为一种方法,过程也是一种纯粹的观察和归纳,缺乏逻辑上的全面性和内容上的综合性。

课堂观察记录表格

观察表大集合 表1:学生学习投入状态观察表 扫视(两分钟一次,共20分钟) 学生 1 2 3 4 5 6 7 8 9 10 % 说明: 1.该编码体系主要记录学生的学习非投入行为类别,每个编码代表的含义如下: ①与任务无关的闲聊 ②打瞌睡 ③白日梦 ④四处张望 ⑤做其他的工作 ⑥侵扰其他学生 ⑦试图引起别人的注意 ⑧削铅笔、转笔、上卫生间 ⑨其他 2.表中1—10代表着一段为时20分钟的观察,每2分钟扫视一次,所以共10次。

表2:对一名学生每分钟具体活动的观察时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分钟) 管理 等待注意 无关活动 倾听 观察 动手实践 讨论 思考 阅读 书写 说明: 1.表中第一行表示持续时间为15分钟的一段观察,每分钟记录一次学生的具体 活动 2.“管理”是指取出书本、笔等文具,拿资料,做学习的准备; “无关活动”是指闲聊、捣乱、打瞌睡、做小动作等; “动手实践”是指画图、手工、做练习等。

表3:课堂作业观察表 学科班级课题 时间月日星期上午∕下午第节观察点:课堂作业的类型、时间、反馈情况 课堂作业的类型 课堂作业的时间(分钟)课堂作业的反馈1—5 6—10 11—15 16及以上当堂反馈反馈形式 口头作业1 口头作业2 口头作业3 书面作业1 书面作业2 书面作业3 课堂作业的其他情况 课堂教学细节/ 体会简记 说明: 在每一领域的相应选项处用“√”标识。

表4:课堂提问频数观察表 学科班级课题 时间月日星期上午∕下午第节观察点:提问对象的位置、次数、频度 第6列第5列第4列第3列第2列第1列教室前门 第1行 第2行 第3行 第4行 第5行 第6行面向全体学生的提问 学生主动提问的情况 课堂教学细节/体会简记 说明: 1.利用画“正”的方式记录每个学生的应答次数,以同样的方式记录面向全体学生的提问和学生主动提问的情况; 2.利用“/”标识该位置上没有学生; 3.课堂提问率=(参与发言的总次数÷学生总数)×100% 4.提问覆盖率=(参与发言的学生人数÷学生总数)×100%

课堂观察的实施

课堂观察的实施 一、什么是课堂观察法 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二、课堂观察的基本原则: 目的性:课堂观察的目的指向一定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系统性:研究者应该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来选择课堂观察的策略,对观察的整个过程作出系统的规划; 理论性:课堂观察本身和观察研究的教育现象以及教育问题都应该以一定的教育问题作指导; 选择性:围绕研究矛盾目的选择观察的问题、对象和方式; 情景性:现场记录的有意义的行为和事件以及相关理解和感受,为对观察结果进行准确解释、研究提供背景资料。 三、课堂观察的具体特点: 现场实施:观察人员在事件发生的当时就开始记录并开始对它们进行研究; 简便易行:观察设计简便、过程可长可短、可整可零,适合教师使用; 样本量小:观察研究的问题、场景和对象比较微观,可使研究更深入细致; 主观性强:观察者就是首要的研究工具,所观察的又是有主观意识的人的行为,所以主观性不可避免。 四、课堂观察的基本步骤: 第一步:课堂观察前的准备——确定观察的目的和规划; 第二步:课堂观察——进入课堂及记录资料; 第二步:课堂观察后的工作——资料的分析与结果的呈现。 教师从事课堂观察行动研究的具体步骤可为: 1.确定研究的目的和观察的问题——针对实际工作中所需解决或改善的问题确定研究方案; 2.研究的准备——工具准备(问题体系、观察的框架、表格或录音录像设备等); 教师素质准备(意识、方法或技术如观察研究模式等)。 3.观察的实施——自我观察、合作观察的选择实施(记录、问卷调查、访谈); 4.分析与思考——对观察的信息或数据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教师应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教师应如何实行课堂观察? 2007年5月8日《中国教育报》报告了杭州市余杭高级中学关于课堂观察的相关内容之后,北京、宁夏、浙江等地多所学校的教师相继前往观摩、研讨,并积极倡导组建课堂观察联合体。不过,在深入展开课堂观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们遇到了种种问题和疑惑,比如:进入课堂后观察什么,怎么观察,观察得来的资料又如何分析,等等。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实行探讨。 一、关于观察点的确定 作为教师的一项专业活动,课堂观察有别于一般的观察。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而非随意式地走马观花。这个方面是有课堂的特点决定的,课堂错综复杂且变化万端,课堂教学过程具有动态性、即时性、非连续性和社会性,【1】要观察到课堂里的每件事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我们看到了什么,常常由我们想看到什么或准备看到什么所决定”。【2】如果我们不知道在找寻什么,即使就在你眼前的东西也不一定能看得到。所以,有效的课堂观察必须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在进入课堂观察之前要确定好课堂观察点。那么课堂观察点又是如何确定的呢? 首先,所确定的观察点必须是可观察的现象。可观察、可记录、可解释是观察点的品质。观察仅仅对行为的一种快照,我们很难观察学生、教师头脑里的东西,只能观察能观察到的东西,如人物(行为发生的主体)、频率(行为发生的水准)、性质(行为的表现性)、持续时间(行为持续的时间长度)、反应时间(学生接收指示与作出要求的行为所间隔的时间)、强度(行为的强度和力度)、地点(行为在哪里发生)等。所以,我们所确定的观察点必须是一系列可感的师生活动与现象,例如:师生之间的提问与应答,阐释与分辨,辅导与练习,教师移动与教学手段的使用等。同样,所确定的观察点还必须是可记录的和可解释的,不可记录等于不可观察,不可解释等于没有观察。 其次,所确定的观察点是观察者或被观察者想观察的内容。也就是说,我们要根据自己、上课教师以及合作体的需要确定观察点。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关心的问题不同、需求不同,因而确定的课堂观察点就不同。例如:教师能够根据自己需要增强的教学领域或某一方面素养来决定观察点,作为自己改进的参照。实际上,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需求往往不尽一致,这就需要在课前会议中通过协商来确定观察点。同时,课堂观察点的确定还要考虑合作体的需要。课堂观察合作体形成的条件之一就是有共同的合作目标,或是研究一个主题,或是形成合作体的教学风格,或是改进课堂教学的某一方面等。就学科教研组来说,在观察点的选择和确定上,要思考本学科教研组近3年的课堂教学追求是什么。确定了具体的目标之后,就需要考虑与研究主题最密切相关的观察点,在此基础上实行“设计——观察——反思——改进”,形成教研活动的跟进链条。 再次,所确定的观察点是观察者所能观察的。在确定观察点时,观察者要考虑自己是否熟悉观察内容、观察工具和记录方法等。 二、关于记录工具的设计 和所有的科学观察一样,课堂观察也需要凭借一定的观察工具。我们不能像日常观察那样仅凭经验行事,课堂观察需要特定的方法和技术,否则,观察效率低下,意义甚微。而在确定课堂观察点后,如何选择或设计合适的观察工具,是教师遇到的一个比较难的问题。 课堂观察的工具选择或设计不但仅是技术问题,也需要课程理念、教学价值等的支撑,它是一个研究课堂、理解课堂的过程。所以,它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一

什么是课堂观察法

什么是课堂观察法 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课堂观察要点 课堂观察是一种科学的观察方法,不同于日常的观察。 1.定性方法:研究者依据粗线条的观察纲要,在课堂对观察对象做详实的多方面的记录,并在观察后根据回忆加以追溯性的补充和完善。分析手段主要是归纳法。文字记录是描述性的和评价性的,并且可以把现场感受和领悟记录下来。 2.定量方法:运用一套定量的、结构化的记录方式进行观察,既可以采用“钢笔录音机”,也可以运用录音录像和电脑软件进行分析。 课堂观察的基本原则: 目的性:课堂观察的目的指向一定的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 系统性:研究者应该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来选择课堂观察的策略,对观察的整个过程作出系统的规划; 理论性:课堂观察本身和观察研究的教育现象以及教育问题都应该以一定的教育问题作指导;

选择性:围绕研究矛盾目的选择观察的问题、对象和方式; 情景性:现场记录的有意义的行为和事件以及相关理解和感受,为对观察结果进行准确解释、研究提供背景资料。 课堂观察的具体特点: 现场实施:观察人员在事件发生的当时就开始记录并开始对它们进行研究; 简便易行:观察设计简便、过程可长可短、可整可零,适合教师使用; 样本量小:观察研究的问题、场景和对象比较微观,可使研究更深入细致; 主观性强:观察者就是首要的研究工具,所观察的又是有主观意识的人的行为,所以主观性不可避免。 课堂观察的分类: 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课堂观察进行不同的分类。一般常见的可将课堂观察分为实验观察和自然观察;直接观察和间接观察;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结构观察、准结构观察和非结构观察;开放式观察、聚焦式观察、结构化观察、系统化观察;定性观察和定量观察等。现在大多采用的是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的分类。前者是指以结构化的方式收集资料,并且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资料的课堂观察;而后者是指以质化的方式收集资料,并且资料以非数字化的形式(比如文字

教师如何展开课堂观察

教师如何展开课堂观察 课堂观察技术是校本研修的一门重要艺术,也是新时期教师专业化的一门基本功。 经过十年的课改以及新课程标准的修订,如何引导教师走进新课程,怎样提升课堂效能、实现高效课堂、如何提升教师的全面发展都要聚焦到课堂上。建国以来,通过八次课程改革,每次先进的理念总是因为种种原因落不到实处,究其原因就是缺乏一种中介的技术,而课堂观察技术就是一种中介和桥梁,他能够通过课堂观察来提供一面实践反思的镜子,协助教师把先进的教学理念转化成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往我们也搞听课、评课,往往依赖的是经验和直觉,谈出亮点,指出不足,而很少实行科学规范的课堂观察。 实行课堂观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老师在课堂上来不及做冷静的思考,缺乏一些反省的意识,课堂是最繁忙的场所,课堂决策复杂多变,课堂事件不可预测而且公开化,老师忙的没有事件仔细思考在做什么,他们很少被人系统地观察过,所以很少收到相关如何提升教学效能的有价值的反馈或建议,同时缺乏一种机制,引导专业人士深入课堂,观察指导,与教师平等对话与交流。 课堂教学观察的目的是为了改进教学,促动专业发展,发现教室理想与现实的差别、成功的亮点与问题困惑,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提供客观的信息反馈,以促动其反省。 我们知道,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一位教师不管水平有多强,课堂总会有缺憾的地方,所以课堂观察对教师存有的明显问题必

须提出改进要求和建议,使其积极地去研究学生,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在课堂观察的过程中应做到这样几点: 一、不要刻意追求课堂教学的完美在实行课堂观察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这样一些情况。教师辛辛苦苦把一节课上下来,屁股尚未落座,看课者的各种意见就上来了,尤其是实施新课程以后的问题就更多了。有的说三维目标没有体现;有的说教师讲的太多了;有的说课堂很活跃很好,但学生活动太多了;有的说现代教学技术用得画蛇添足。我认为这种追求课堂完美无缺的观察方法,对教师要求过高,不宜提倡。也就是说对教师的课,我们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挑毛病、找差别上,这样会使教师丧失提升的信心。 二、兼顾整体,不要以偏概全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过程。通常在分析课堂教学时会出现两种倾向:一是注意到了一节课的整体分析,而忽略了对局部的分析,如只分析课堂结构而忽略教学方法;二是脱离整体,孤立的对局部实行评价。所以在实行课堂观察时应注意树立整体意识,坚持在分析时把点和面、局部和整体结合起来。整体性的原则还要注意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评价。看一节课的效能,既要看当前所听的课,还要看平时的课;既要看上课,还要看教学成绩;要避免看一节课就给教师教学水平下结论的片面做法。 感情因素,不分厚薄亲疏,通 用一把尺子,一个衡量标准。一般来说,多数的执教者都希望别人对自己的课做出评价,提出指导性意见。所谓坦率真诚就是对课的长处一定要充分肯定,看准了问题,一定要明确地提出来,不能含含糊

教师应该如何进行课堂观察

教师应该如何实行课堂观察 一、课堂观察的定义和意义 (一)什么是课堂观察 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实行纪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动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作为专业活动的观察与一般的观察活动相比,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相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对应的分析、研究。它是教师日常专业生活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内容。 课堂观察的起点与归宿都是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无论是教师行为的改进、课程资源的利用,还是课堂文化的创设,都是以学生课堂的有效学习为落脚点。课堂观察主要注重学生是如何学习,会不会学习,以及学得怎样,这与传统的听评课主要注重教师单方的行为有很大的不同,即使所确定的观察点不是学生,其最终还是需要通过学生是否学得有效得到检验。(现状:很多老师在听课时不会观察学生的活动,上课教师在学生活动是时行为目的性不明确) 其次,课堂观察是促动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它不是为了评价教学,而是为了改进课堂学习,在观察的整个过程中实行平等对话、思想碰撞,探讨课堂学习的专业问题。教师参与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重要且最有效途径之一。课堂观察促使教师由观察他人课堂而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无论是观察者和被观察者,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实行课堂观察,从而获得实践知识,汲取他人的经验,改进自己教学的技能,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再次,课堂观察作为一种合作的专业研究活动,有助于学校合作文化的形成。课堂观察是互惠性的,观察者和被观察者都能受益。课堂观察赋予备课组、教研组新的意义,教师分工合作成为一个合作体。教师基于课堂观察的目标、任务和规则展开专业性的日常观察活动。每个人认领各自的任务,承担相对应的职责,规范有序地展开课堂观察的专业活动,避免听评课活动流于形式、趋于业余。合作体的形成与活动的展开营造了一种合作的学校文化,增进了教师的责任感和对学校的归属感。(现状:评课时,有的教师只说不好的地方,对好的地方就忽略不说了,这样不利于合作文化的形成) 二、课堂观察的四个维度(20个视角) 1.学生学习:注重怎么学或学得怎么样。包括:准备、倾听、互动、自主、交流 2.教师教学:注重怎样教的问题。包括: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 3.课程性质:注重教育学的内容是什么,包括: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 4.课堂文化:注重整个课堂怎么样,具有整体性。包括: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 (上述四个维度的关系:学生的学习和教师教学通过课程成发生联系,在整个互动、对话、交往的过程中形成了课堂文化。) (一)学生学习观察点举例 ●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了什么?是怎样准备的? △准备得怎么样?有多少学生作了准备? △学优生、学困生的准备习惯怎么样? ●倾听: △有多少学生能倾听老师的讲课?能倾听多少时间? △有多少学生能倾听同学的发言? △倾听时,学生有哪些辅助行为(记笔记/查阅/回应)?有多少人? (想一下:自己的课堂中有没有经常重复学生的答案,如果经常这样,就会造成学生不会倾听的坏习惯) ●互动:

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观察

在小学英语课堂上,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堂观察 新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是不懈地追求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离不开课堂观察,离不开校本研讨与交流,离不开观摩与反思。因为,新课程提倡更多地关注学生个体,作为教师就应学会用课堂观察的方法来进行一些微观研究,这样才能有效地达到促进学生全面进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以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所以,让更多的教师学会科学的课堂观察是非常必要及重要的。 课堂观察,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观察对课堂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促进教师发展的专业活动。作为专业活动的观察与一般的观察活动相比。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直接(或间接)从课堂上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做相应的分析、研究。它是教师日常专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学习的重要内容。 课堂观察是一种行为系统。它由明确观察目的、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行为、记录观察情况、处理观察数据、呈现观察结果等一系列不同阶段的不同行为构成。 课堂观察是一种研究方法。它将研究问题具体化为观察点,将课堂中连续性事件拆解为一个个时间单元,将课堂中复杂性情境拆解为一个个空间单元,透过观察点对一个个单元进行定格、扫描,搜集、描述与记录相关的详细信息,再对观察结果进行反思、分析、推论,以此改善教师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 课堂观察是一种工作流程。它包括课前会议、课中观察与课后会议三个阶段。从课前会议的讨论与确定,课堂中的观察与记录,到课后会议的分析与反馈,构成了确定问题——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工作流程。基于课堂观察,教师认识、理解、把握课堂教学事件,澄清教学实践的焦点问题,并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之上反思教学行为,寻求新的教学改进策略与方式。 课堂观察是一种团队合作。它由既彼此分工又相互合作的团队进行。在课堂观察的整个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是教师之间多向互动的过程。教师借助于课堂观察共同体,探究、应对具体的课程、教学、学习、管理上的问题,开展自我反思和专业对话,在改进课堂教学的同时,促使该合作体的每一位成员都得到应有的发展。 “当人们在思考问题时,通常都会受到视觉的制约,思考的内容主要源于肉眼的观察,这种所见即所思的思维习惯无疑是简单的、低级的。随着年龄不断增长,我们所学到的知识越来越趋于抽象;随着工作不断复杂,人们在工作中所涉及的问题也越来越趋于务虚,这都要求我们学会用无形的思维视角去观察事物而不是仅仅用肉眼去观察事物。” 】

课堂观察培训心得体会

课堂观察培训心得体会 10月31日,东莞市水乡片小学英语老师精英培训第三期,在高埗镇西联小学举行。 本次培训活动分两部分完成,第一部分是徐苏燕教授给我们讲述《寻找高效课堂密码》的 讲座,第二部分是广州市荔湾区广雅小学彭丽莎老师给我们的讲座《小学英语课堂观察》。经过这次系统的培训,确实受益匪浅,它不但使我对高效课堂和小学英语课堂观察有了更 深刻的理解,还给予我在教学思维上更清晰的指引。 所谓课堂观察,就是观察课堂运行状况,对其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谋 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活动。 课堂观察是一种行动研究,是校本教研的一种方式,是教师团队的有效合作。听课、 评课是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性的不可缺少的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学观念更新、教学 经验交流、教学方法探讨、教学艺术展示、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水平提高等的重要途径和 手段。因此,听课、评课是教师研究课堂教学,提高业务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平时我们听 课也不少,评课更是泛泛而谈,对自身的教学能力的提高不明显。今天听了彭丽莎老师的《小学英语课堂观察》专题讲座,彭老师结合了自己广雅小学教学长达三年之久的小学英 语课堂观察课题的经验,给我们讲述了课堂观察定义、意义,分析了课例研究和课堂观察 之间的关系,如何评价一堂优质课,从而更好地反思我们日常教学活动中不足之处,以及 如何去纠正,从而真正从本质上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能力。主要通过课前会议、课中会议 和课后会议进行讲述: 课前会议: 我们观察者在课前会议中应该围绕以下问题展开:上课的主题、关系和地位、本班情 况学生的思维特征、学习习惯、不同层面学生的比例和具体座位的安排、课堂气氛等等、 通过这次课堂观察明白到什么、重难点在哪里,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本课的大致结构是 什么?有哪些创新或困惑? 课中会议: 彭老师结合自己学校的“二元五次” 小学英语课堂观察课题的经验,给我们展示了 第一代小学英语课堂观察表、还有他们不断改进、改良的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和第五 代的观察表。还给我们看了他们进行课堂观察课题会议的视频。从中我们可以更好、更加 直接、真实地体会和学习。 课后会议: 彭老师告诉我们评课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以有利于我们自己的课堂 教学。我们要不断地进行反思:基于学生的表现和证据,表明学习目标达成了吗?是否达成,能够抓住核心说明几个结论、立足于观察到的证据、再作必要的结论等。

教师的课堂观察行动研究包括八个模式

教师的课堂观察行动研究包括八个模式。它们是, 1、确定研究问题及目的:教师针对实践中存在的需要解决和改善的问题决定行动研究的问题和目的。 2、确定观察工具:选择或设计相应的观察工具并对相应的人员进行培训。 3、实地观察记录:运用所选择或设计的观察工具进行课堂观察记录。 4、分析所收集的资料或数据:对数据或者文字资料的分析方法不相同。对于较为复杂的研究,教师可以在专门研究者的帮助下对信息进行分析 5、进一步从多种渠道收集所需要信息:通过粗布研究,焦点更凸显,但实际中存在的问题难以全面了解,可以设计其他的观察方式,或者通过访谈。问卷调查或文献资料分析,以求对问题得到更全面真实的了解。 6、讨论结果并拟定行动研究计划:教师汇总观察研究的结果,可能的话,邀请校外专家一起讨论,并草拟针对性的行动研究计划。行动计划应当目标清晰,可操作性强。 7、实施行动计划:行动时研究的关键所在。 8、重复第2至7个步骤:不断修改和调整行动计划并付诸行动,直至达到研究的目的。 教育行动研究的基本思路 我区开展教育行动研究以“面向教育实践,解决突出问题”为方针,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基层教育改革和发展实践服务为目标,引领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及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反思和思考,从中发现问题,科学分析,形成行动策略,改进自己的工作并形成理性认识,指导今后的教育教学实践。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必须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方法得当。 首先,教育行动研究以找到一个起点为开端。这个起点是教师个人在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也是教师个人希望投入精力去追求和加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和效果,以及整理自己的感受和困惑来发现问题;可以从新的教学观念、思想与自己教学实践对照中发现问题;可以通过自己的做法与别人经验的比较来发现问题;还可以主动向学生、家长征询意见发现问题。然后在众多的问题中确定要研究的专题。要注意的是所选专题一定是针对自己教学实践改进的需要,体现实践性;要考虑主客观条件,量力而行,是自己能够研究的,体现可行性;是实践中确实存在的问题,而不是假问题,体现科学性。 第二,收集资料、分析资料。通过观察、访谈等方法,找到相关资料充分占有资料,再整理和分析资料,达到对情境的深入透视和理解。资料的收集贯穿整个行动研究的始终。资料收集后需要及时处理,从而对问题及情境了解得更为清

课堂观察心得体会(1)

课堂观察心得体会(1)

接着,谈谈教学内容的观察诊断。从这个维度诊断课堂教学需注意:1、选择教学内容是否合适:符合课标规定、与教材要求吻合、与研究适应、学生需要等; 2、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如何(教学内容是要低于学生还是等同学生、略高于学生、远离学生;) 3、教师怎样组织内容:教学内容有多少项,各项内容如何联系;这种联系学生是否感受到、呈现本课内联系、呈现本课与学生已学和将要学的联系(前提性知识)、怎样联系(过渡、教师作结构性陈述,既紧密联系且学生感受到) 4、重点内容是什么,教学是否集中和充分(陈述知识、程序知识、条件知识) 5、教师怎样向学生阐释学习内容:是否易于理解,语言是否简明清楚; 6.、学生学习结果:教师所教的与学生实际学到的是否一致; 我们的学生是在“尝试错误”中才学会概括的,而我们恰恰缺乏的就是对学生的指导。按照张老师的教学内容观察诊断维度,我们应该从陈述知识、程序知识、条件知识三个步骤教会学生概括:1、概括是什么?2、怎样去概括?3、什么情况下要运用最有效?也许是我们该反思,为什么我们自认为教过很多遍的东西学生却还不会,我们对学生的指导够了吗。

另一种观点,也就是说教学目标我们要让学生明确,尤其是像我们的学生,至少明确了学习目标,他们学习的内驱力就有可能形成,也能促使部分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至于教学目标的呈现方式,一般有这样几种: 1、上课直接告知学生(板书、口述); 2、可以在课的尾声让学生归纳提炼教学目标; 3、让学生上课伊始先讨论,从而引出教学目标; 4、让学生在自学时根据师生共用讲稿来预习。 当然我们在实际教学时也有各种变通,可能就是把前三种呈现方式结合着用的。我认为教学目标不仅需要让学生明确,而且十分必要。 二、谈谈教学内容的观察诊断。从这个维度诊断课堂教学需注意: 1、选择教学内容是否合适:符合课标规定、与教材要求吻合、与研究适应、学生需要等; 2、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如何(教学内容是要低于学生还是等同学生、略高于学生、远离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