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角》课堂实录

《认识角》课堂实录
《认识角》课堂实录

《认识角》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直观认识角。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动手实践直观认识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师:你们知道角吗?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角?

学生举例生活中看到过的角。

师:角的应用非常广泛,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板书:认识角)

二、探究新知

师:用草稿纸折一个自己喜欢的角,并把它移到黑板上。

学生纷纷拿着自己的角在黑板上对照着画了起来。

(这个操作活动的教学意图是让学生把生活中的角转化成数学中的角。)师:你们把这些大大小小的角都移到了黑板上,大家看,像刚才画的这些一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角。

师:看一看、摸一摸、找一找这些角由什么组成?

(这里让学生操作的时间一定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探究、体验,

直到找出角的本质特征。)

学生找到了角的顶点角的边。

师:这个共同的点就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

学生齐读两遍。

师:你们想不想知道角的正确画法呢,下面就让我们用灵巧的手来画一画吧!

(教师先画一遍,学生看清楚画角的顺序,然后说说老师是怎么画的,最后放手让学生画一画。)

总结画的方法:先画一个小小的点,再从这个点出发画两条直直的边。

师:你们学得真快,一下子就学到了这么多角的知识,就用刚才所学的知识来分辨一下,哪些是角?

课件出示:

(各种各样的角都要出示。)

师:可是这么多的角我们怎么区分它们呢?

学生会说取个名字或者做个记号。

师:用圆弧先标出来再写上数字,读作:角1,记作∠1。

学生翻到书本第67页,用圆弧标出角。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用你们的火眼金睛分辨了出来。

你们看这两个角一样大吗?

(生想一想办法,自己先比一比,想不出的话就引导学生重叠试一试。发现两个角是一样大,用手指一指两边张开的地方,说明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师:那么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呢?

学生拿出学具,做一个活动角,然后玩一玩、想一想,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老师也做一个角,谁来做个比老师的角还要大(还要小)的角?

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变大变小。

师生总结:角的大小与张口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上到这里大家应该都有点累了,让我们一起来做个角的广播操。

师喊口令生开始拿着角做广播操。

师:看到同学们的学习劲头这么足,老师想请大家到智慧岛去玩一玩。

三、巩固练习

出示图片:

数一数有几个角。

一张正方形的纸,剪去一个角,还剩下几个角?

【课后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创设了有效的教学情境,让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创设动手、动眼、动口的学习活动,给学生充分操作感知的时间和空间。(3)体现教材特点,创造性地运用教材。本课的教学设计,没有完全照教材呈现方式依葫芦画瓢,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对教材适当的改变,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编辑李姣

祖父的园子于永正课堂实录

课前谈话师:请问你们是几班的? 生:八班 师:八班,很厉害了。我们五年级一共几个班? 生:八个班。 师:还有没有比五年级班多的年级,四年级几个班? 生:不知道。 师:三年级几个班? 生:六个班。 师:六个班已经很多了。我再问一问,今天有没有混进来的,比如哪位老师的孩子,今天于老师讲课,你跟着去听听吧。 生:没有。 师:没有啊,有也没关系,有的话,我们也欢迎他。现在可以上课了吗? 生:可以了。 师:好,上课。 生:老师您好! 师:问个好,搞这么复杂。老师您好,说老师好就可以了。上午问好,可以说老师早。说话越简洁越好。再来一次。 生:老师好。 师:嗯,这次好多了,记住,说话越简洁越好。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我和祖父的园子” 师边写课题,便讲解这个“我”和“和”的注意笔画,“和”的“口”要上宽下窄。(舞台上的黑板颤巍巍的,于老师说:“这个黑板对我是严峻的挑战”,72岁高龄,膝关节严重钙化的他依然忍着剧痛扎着马步写板书。) 2.齐读课题,谈预习

师:预习过了,生词肯定不用检查了。你们老师肯定比我着急,一定要读好,好好表现,是不是这么说的? 生:是。 师:课文读了几遍? 生:五遍。 生:四遍 师:读三遍就行,如果没有时间,读一遍也行,但一定要预习。 二、朗读——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1.引导朗读 师:让我们再走进这个故事,同学们朗读课文。看清祖父的园子有什么?一定要看清看全,从头读到尾,看你能记住什么。 生自由读书。读书过程中,师表扬两名同学边读书边做记号。 2. 读书反馈,说说祖父园子里有什么 师:当你一眼看到祖父的园子,你看到了什么?看谁看得准、看得清、记得多。 有的同学打开书再找,老师说:不准再看书。 生:蜻蜓、蚂蚱、蜜蜂 师:他记住了三种动物,很好。 生:蜻蜓、蚂蚱、蜜蜂、蝴蝶 师:多了蝴蝶,重复的不说。 生:小白菜、黄瓜…… 师:他记得比你多,他记忆力比你好,承认吗?读书要用心记,看过的东西要记住。读书不记等于没读。 生:韭菜、谷子…… 师:谷子就是——谷穗脱皮留下的粒,也就是带皮的小米。还有什么? 生:花、鸟 生:倭瓜

认识角课堂教学实录

认识角课堂教学实录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认识角》课堂实录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认识角》课堂实录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方法一: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图形朋友,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都是谁?(教师出示课件)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师:如果我们要将这些图形分成两类,你会怎样分呢?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是一类,圆是一类。 师:说说你的理由,为什么这样分呢?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三个图形的边都是直的,圆是一个曲线图形。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三个图形都有角,圆没有角。(你真聪明!)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方法二:师:同学们我们周围许多物体的表面都有角,看!(出示红领巾、三角板、魔方)角藏在哪里呢?这节课请你们和老师一起来认识角、找找角,好吗?(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一)找角——直观感知角。 师:你身边的哪些物体上面有角呢?谁愿意来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表意见说说自己见过的生活中的角(也可以找找教室里的角)

生:数学书上有角,黑板上有角,三角板的上面有角等。 师:请你用手指一指。(教师注意动作的引导和示范。) 师:老师这也有几个物体,请你仔细观察一下,它们上面有角吗? 师:(出示剪刀图)你在剪刀的什么地方发现了角?给老师指一指。(教师注意动作的引导和示范。)我们把它请出来。(课件展示) 师:钟面上的角藏在哪儿?(让学生找出两根针组成的角) 生:时针和分针组成了一个角。 师:我们把它请出来(课件展示)。红领巾上的角呢?(课件展示) 师:下面,我们把上面的这些角请下来. 师:哦,原来角就是这个样子的。 (二)认识角 1.抽象出角的概念(多媒体:从屏幕中的闹钟、折扇、剪刀等实物图中抽象出各种角,电脑闪烁出)。 2、摸角并感知角. 师:刚才同学们说三角板上有角。请拿出你们的三角板,找出其中的一个角,用手摸一摸(教师注意动作的引导和示范)。和你的同桌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 3、认识角的顶点和边。 师: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发现? 生1:角有个尖,它刺手。 师:同学们,请你们用手摸一摸这个地方,是不是有同样的感觉? 生:是

《认识角》的课堂实录

《角的认识》课堂实录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角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发展数学思考和创新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角并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小棒、纸片、吸管、绳子。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看谁来了? 生:海绵宝宝。 师:喜不喜欢海绵宝宝呀? 生:喜欢 师:下面我们就跟着海绵宝宝到图形王国玩一玩,这里有许多我们认识的图形朋友,它们是······我们一起说说。 生: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齐答) 师:大家记性都很不错。 师:现在呀,又来了几位新的图形朋友,它们是谁呢?他们的名字叫做角。这节课呀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角这位新朋友。 师板书:认识角 二、联系生活,探索新知 (一)找角,直观感知角 师:好了,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有角,它们藏到哪儿去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哪里有角呢?谁找到了?(课件出示实物图) 生:在剪刀的打开那里面有角。(指名答) 师:哟,你真会观察。 师:对了,剪刀张开后有一个角,还有吗? 师:你来说,哪里还有角? 生:(指着大屏幕)三角形的那边有角。

师:三角板上也有角,还有吗? 师:好,你来说。 生:闹钟上也有角。 师:眼力不错。 师:请坐下。 师:时针和分针也形成了一个角,这些图形都是角,现在我们把它们其中的一个角请到黑板上去,好不好? 生:好 师:我们就请第一个角吧,邓老师照它的样子把它画到黑板上来,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是怎么画角的。 师:先画一个圆圆的点,再画这一条线,再画这条线,这就是一个角(画角的符号)师:看看,这块三角板上有角吗? 生:有 师:谁上来指一指?好,你上来,哪里有角呢? 师:喔,同学们看看,他这样指角的方法,正确吗? (生摇头) 师:还不是最规范啊,那怎样指才是最规范呢?请同学们看好老师的手势了,应该这样指,这是一个角,看清楚了吗? 生:看清楚了 师:好,谁再来指一指?好请你上来。 师:指对了吗? 生:对了。 师:对了,三角板上还有角吗?你来指看。 师:喔,非常聪明,发现了没有?她可厉害了。 师:好了,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还有很多很多角,下面我们一起来找角,我们周围那些物体的面上也有角,比比谁找得最多。 师:哎,你来。 生:黑板上有角。 师:黑板那里有一个角。 师:不错,好,你来,说说哪里有角? 生:桌子面上有角。 师:桌子面上有角,非常厉害。 师:好,你来指指。 生:大屏幕那里也有角。

说说,画画,写写——于永正老师口语交际、作文教学实录(一)

说说,画画,写写——于永正老师口语交际、作文教学实录(一)第一节 师:咱们是兴化市实验小学哪个班? 生:三(1)班。 师:噢,是三(1)班。知道我姓什么吗? 生:您姓于。 师:知道我从哪儿来的吗? 生:徐州。 师:江苏徐州。你们到过徐州吗? 生:没有。 师:欢迎到徐州做客,我来接待。上课之前,你们老师向你们介绍过我没有? 生:介绍过。 师:说我什么了? 生:说您是全国最有名的特级老师。(众笑) 师:你信吗? 生:信。(众笑) 生:老师还说于老师是一位慈祥的老人。 生:潘老师说你上的课既轻松又愉快。 师:嘿!好词儿都用上了。上我的课既轻松又愉快,你也信,是不是? 生:是。 生:潘老师还说,你出过许多书,而且这些书的故事都十分精彩。 师:说话多通顺,用词多恰当!同学们,潘老师说的话你们是真信还是假信? 生:真信。 师:有没有不信的? 生:没有。 师:有没有半信半疑的? 生:没有。 师:有一句古话叫:“耳听为——” 生:虚。 师:眼见呢? 生:为实。 师:既然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潘老师一说你们就信,那行吗?请你说。 生:因为我相信是真实的。 生:我信得过潘老师。(众笑) 师:这边有没有半信半疑的?哪怕有一位也好。没有。究竟潘老师说得对不对,两节课以后见分晓,你们再下结论,行不行? 生:行。 师:现在上课。(师生问好) [小朋友很天真,教师要珍惜孩子对自己的信任,在孩子面前要说实话,要真诚。看来,学生说真话、说实话,教师要以身示范。] 师:其实我不是来上课的,是来找人的。我很想与这两个人交朋友,为什么交朋友,等会儿说。本来认识这两个人很容易,我说,哪个叫张三呀?张三站起来,老师就认识了。但是于老师不想这样做。怎么办呢?我先把这两个同学的名字写在黑板上,然后,你们站起来告诉我这两个同学长得什么模样?什么样的眼睛?什么样的鼻子?什么样的脸庞?穿的什么衣服?是胖呀,还是瘦呀?是高还是矮?你们说,让我来猜。这办法好不好? 生:好。 师:第一,看你们会不会说,说得准不准;第二,看于老师会不会猜。既考你们又考我,这办法行吗? 生:行。 师:为了考住老师,同学们不要使眼色,不要朝他们看。第一个同学的名字叫王钟灵。有叫王钟灵的吗? 生:有。 师:(在黑板上写名字)是这个“钟”吗?

《认识角》微课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微课教案《认识角》 教学内容:认识角 教学目标: 1.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直观认识角,知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图形。 2.会比较角的大小,知道角的大小与两条边的长短无关,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3.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角,会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难点:角的大小比较 教具准备:课件、活动角、三角板、微课展示等。 学具准备:不规则的纸、活动角、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来认识角,探索角的秘密。 现在我们先一起看课件(师生一起观看课件)小朋友,刚才的课件你们发现了上面都有什么了呢?(角) 师:小朋友,刚才你们看到了那么多角,那么从这幅图中,你能找到角吗? A:找角,与同桌说说。 B:汇报。 师:小朋友,你们太厉害了,找到了这么多的角,那么在我们周围是否有角的影子呢?你能找到吗? A:在小组内交流你找到了哪些角?

B:派小组代表汇报,均可补充。 二、导入探究,学习新知。 (一)认识角 师:小朋友,你们刚才找到了好多的角,有一些老师都还没发现到,你们平时的观察很仔细,很细心,非常棒。现在请每个小朋友从桌面上找出一个角来。 A:找角 B:指出你找到的角再哪?汇报。 师:小朋友,老师终于知道角是怎样的,(教师画一点)原来是这样的。 A:学生判断 B:汇报 (学生判断错了,应该还要两条线)哦,原来还要两条线。 (教师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一些负面的解题,让学生再次进行判断,逐步形成角的意识。) A:再次判断。 B:汇报:两条线要和那个点相连在一起。[出示课件] 微课演示画角,学生认真学习。 学生汇报,教师演示画角的方法: 1.先画一个点作为顶点; 2.再从顶点起画出一条直直的线; 3.最后从顶点起向不同的方向画出另一条直直的线。 师:小朋友,我们把这两条线取个名字,叫角的边,这个点叫角的顶点。通常为了方便说出这个角,我们就记作:∠1。读作:角1。

角的认识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初步比较角的大小。 ★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角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动手能手和实际操作能力。 ★情感与态度:在富有挑战的交流活动中,创设平等和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互相协作的精神,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画角的方法,使学生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材分析】角的初步认识这一教学内容是学生在已经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从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所学几何图形,再通过学生实际操作活动,如折叠、拼摆、制作学具等加深对角的认识和掌握角的基本特征。教材中不要求掌握角的定义,只要求学生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直尺画角。教材中还特别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如折纸、制角、画角、比较角的大小等活动,以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学生熟练掌握这部分内容就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等几何图形奠定了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生分析】角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整个课时将运用观察、操作、演示、实验、讨论等方法,有机地贯穿于教学各环节中,引导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充分遵循了(从)感知→(经)表象→(到)概念这一认知规律。采取了找一找、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做一做、画一画、比一比、想一想、说一说等教学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实践活动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并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把静态的课本材料变成动态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动手中思维、观察中分析”的氛围中收获知识,把外在可见和内在不可见的角印在大脑里。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来。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剪刀、吸管、图钉、两个硬纸条、圆纸片、三角板。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游戏导入: 师:老师这里有几个图形,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些是什么图形呀? 出示:三角形。 出示:五角星。 出示:正方形。

于永正教学实录《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于永正教学实录(一)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一、(板书课题)[学生看老师板书同时书空]“迅”要注意笔顺。读一读。(生读课题) [在于老师的教学开始,我们总能看到这样的情景。在板书的时候,老师请学生注意观察,同时对容易写错的字重点提示学生书写中的注意事项。不要小瞧了这简单的一句话,课堂上老师的书写是很少的,抓住这极少的而又是必须去做的时机及时引导学生观察,规范学生的书写,体现了课堂上无处不在的教育契机,也体现了教师对写字的指导。反思自己的教学,识字是识字,写字是写字,好象不这样做就不实在,就会识不好写不准似的,结果占用大量的时间也未必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果注意这一点点上滴滴的零散时间,并注意在教学中随时抓住机会点拨提示,可能既节省了时间,又达到了指导识写的目的。] 师:大家对鲁迅比较熟悉。好好预习了没有? 师:读了这个课题,你们就知道了作者周烨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一读课题就知道作者周烨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 生:作者周烨是鲁迅先生的侄女。 师:对,因为她喊鲁迅先生为伯父,可见作者周烨就是鲁迅先生的侄女。我再问大家,周烨的父亲是鲁迅先生的什么人? 生:是鲁迅先生的兄弟。 师:说具体点,是兄还是弟? 生:是鲁迅先生的弟弟。[生活常识] 师:周烨喊鲁迅先生为伯父,可见周烨的父亲是鲁迅先生的弟弟。鲁迅有两个弟弟,一个叫周建人,周建人就是周烨的父亲,还有一个叫周作人。[文学常识] 师:请大家打开书,把课文仔仔细细读一遍,要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把它读准,把它记住,同时还要求大家,边读边把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画下来。 (学生读书的同时,老师板书以下内容:追悼吊唁爱抚呻吟囫囵吞枣饱经风霜 “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四周围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注意这个环节。第一次接触课文,一定要有认真读书,完整地阅读课文的过程。这个时间要给充分。另外,老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书写到黑板上,这是一种教学方法,板书的基本是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有的是学生提出的,也可以是教师提出的,这也是一种教学机智。] 师:好,读完的举手。还有没读完的,一定要读完。继续读。 师:我根据同学们画的写了一部分,还有一些没有写,这些词的意思,还有这些话的意思,只要我们好好读书,好好思考,它的意思不难理解。下面拿起书来,我们一段一段读。谁能站起来把第一段读一读?好请你读。 [一段一段地读书,这是一篇比较长的课文,我们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总是大概让学

小学数学二年上册《角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

《角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 教学内容: 教材第38、39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知道角有大小,初步学会用三角尺画角。 2、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丰富学生对角的直观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角,正确画角。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角,建立角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课件、三角尺、活动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份礼物,认识它吗? 生:五角星 师:那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五角星吗? 生:因为它有五个角。 师:你真聪明,那你能指出它的角在哪里吗? 生:指角 师:不错,这就是它的角,其实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角,这节课我们就来好好认识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合作交流,探求新知 1、在主题图中找角 师:小朋友们刚才能够指出五角星中的角,一看大家就很聪明。现在,老师要带

大家走进一个美丽的校

园。(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你能在这幅图中找到角吗? 学生仔细观察,相互交流,指角。 生1:三角尺上的角, 生2:双杠和单杠上的角, 生3:剪子上的角 ...... (出示课件) 2、教学例题1 师:你们瞧!那位老师的三角尺变到我手里来了,谁上来指一指它的角在哪里?生:指角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物品(课件出示例1的剪刀、钟面、三角尺)仔细观察,这些物品中有角吗?谁来指一指? 学生用手在空中指角。 师:仔细观察着三个角,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是尖尖的;都有两条直直的边,并且都是从顶点出发。 师:上面的图形都是角。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角各部分的名称。(出示课件) 师:那一个红红的点叫什么(生答顶点)那两条边叫什么(角的两条边) 师:由此,我们知道角是由哪两部分组成的? 生:顶点和边 师:那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 生: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回答问题要准确) 3、操作,认识角的大小 (1)活动角 师:你们看,老师利用课下时间做了一个活动角,(出示教具)老师慢慢张开活动角,然后逐渐合拢活动角,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生:慢慢张开活动角时,角在慢慢变大;逐渐合拢活动角时,角在慢慢变大。同学之间可以互相交流,汇报交流结果。

苏教版二年级下 认识角

认识角 合肥市安居苑小学张兰 教材简析: “认识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角的含义,体会角的基本特征,并感知角的大小。共安排了两个例题:第一道例题是在观察实物的基础上抽象出角的图形,认识角的形状,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随后的“试一试”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进一步体会角的基本特征。第二道例题是观察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所形成的角,体会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通过观察直接判断角的大小。接下来的“试一试”让学生通过做活动角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的含义。“想想做做”安排了四道题,大体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2题,意在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角的正确表象。第二部分为第3、4题,意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张开的程度有关,并提高对角的大小的直观判断能力。 它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以及一些常见多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可以为学生在第二学段继续认识角、角的度量、角的分类等知识作好铺垫;同时也可以为学生继续学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积累感性经验。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找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中的角,建立角的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体会出角的大小和两条边的叉开有关,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3、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基本图形,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并能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教学难点: 初步感受到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要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体验从实际背景中抽象出数学问题、构建数学模型、得到结果、解决问题的过程;要让学生放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因此本着在教学中将静态知识动态化,将教学过程活动化的思想,为学生提供常见的物体,帮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自主构建角的概念;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指一指、找一找、做一做等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并注意处理好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合作交流,让学生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小学数学角的度量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

《角的度量》课堂实录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量角方法的探索过程,了解量角器的构造特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 2.使学生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度”,知道1°角的大小,能正确读、写角的度数。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量角的方法及要领,把握量角器的构造原理及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活动角、10°小角、18等份和180等份的半圆工具、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师:同学们,一起来看大屏幕,这是一个?(媒体出示一个角)生:角。 师:对,仔细看,角怎么样了? 生:变小了。 师:现在呢? 生:变大了。师: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 生:与角的两条边张开(叉开)的大小有关。 师:是啊,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这个角就大,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小这个角就小。(手势演示)

师: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知道了关于角的一些知识,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继续来学习有关角的知识,好吗? 2.用活动角比较两个已知角的大小。 师:黑板上画了两个角:∠1和∠2,猜猜看,哪个角大呢?(∠1=30°,∠2=40°) 生1:我猜∠2大。 生2:我也猜∠2大。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3:我猜∠1大。 师:同学们刚才的猜测都是凭眼睛看的,我们能不能想个办法来比一比,检验一下呢? 生1:用活动角来比一比。 生2:用直尺来比。 生3:用量角器来量一量。 师:嗯,你已经想到用专门的量角工具来比了。 生4:我还可以用三角板来比。 师: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的办法,真厉害! 师:大家说用活动角能比,这就是一个活动角,怎么比?(师出示活动角)哪个小朋友愿意到前面来比一比,给大家演示一下呢?生:(指名一生演示) 师:其他同学仔细观察,看看他是怎样比的? 师:他这样比对吗?

优质课认识角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题目:《认识角》教学设计 学校:张桥镇中心学校 姓名:宛青青 联系电话:

<<认识角>>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84至85页 二﹑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节。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三﹑学情分析: 四﹑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 中辨认出角。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3.情感态度: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会画角 难点: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能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三角尺纸三角形、一张长方形纸圆形纸片信封红领巾 七﹑设计理念: 角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知识,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的空间观念将得到进一步发展,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主要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学生的空间观念还不强,所以我本着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动手做中发现数学的理念来教学。 八﹑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动手操作,巩固新知 引导质疑,升华新知 九﹑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两个信封,里面装着学生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长方形和圆形,各自露出一部分,让学生猜一猜分别是什么图形。 师:我们来玩一个猜图形的游戏,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图形?(先猜圆形,再猜长方形)追问:“这次你们为什么不猜成是圆形?

认识角(公开课教案)

《认识角》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62—6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绘本阅读,初步感知射线形成角、探索角的大小判断过程,了解角的一些基本特征。 2、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积累观察、比较的活动经验,感受极限、变与不变和集合的数学思想; 3、在寻找生活中的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探索角的活动中体验成功。 【教学重点】: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理解角的大小与张口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出角 师:同学们,上课前,老师要给大家介绍两位新朋友。看它们来咯。(出示幻灯片1) 师:伊伊和丫丫是什么形状的呢?有什么特点 生:它不弯曲,,它不弯曲,也不对折。有一个端点,另一端可以无限延伸师:是啊,就是一个点连着一条直线。 师:依依和丫丫手牵手形成了一个新的模样,那这个模样是长什么样的呢?伸出你的手来比划比划,你们觉得会是什么形状呢? 生:角 师:让我们一起来瞧一瞧,是不是像你们所说的呢? 师: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 师:这个新模样就是我们所要认识的角。 (将角贴上去) 那接下来我们就和伊伊丫丫一起来认识角身上的小秘密。(板书:认识角)(设计意图:课的引入由绘本入手,抓住低年级学生好奇心,能很快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后面的探索知识创设了很好的学习氛围。) 二、实践探究,认识角。 (一)找角——直观感知角。 1、学生在生活中找角,指角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角的身影也是处处都存在的。看谁有一双发现的眼睛?给你的同桌指一指。 生互相指角。 (设计意图:采用不同的评价语言,激起学生学习数学,发现问题的兴趣,进一步通过寻找生活中的角,经历从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 2、师示范指角 师:看大家这么有兴趣,老师也找到了一个角,看我是怎么指给你看的(师利用三角板示范指角)。 指名学生指角,有错及时纠正。(自己注意指角的顺序,多让几个孩子上来指) 3、抽象角的几何图形 师:刚才大家都在身边找到了角,老师这里也有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课件出示剪刀、钟面、红领巾等图片)这些物品上都藏有角,你能指出每个角藏在什么地方吗?(生上前用手比划,课件配合闪烁其中的角) 师:现在我把这几个角都请下来,(课件动态演示,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看,这几个图形都是角。 师:孩子们,请你们认真观察下,这些角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生:方向不一样 生:大小不一样 师:那有什么相同的吗? 生;都有两条线 生:都有一点 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这就是角共同的特点。 师:这两条线就叫做角的边,这两条线牵手的这个点叫做顶点。 1(闪烁所有顶点,闪烁所有边并标上名字,同时在黑板上贴上磁贴角上,标明各部分的名称,并贴小结) 师:为了区分角,我们还可以给角取个名字。例如这个角,我们通常用一个小圆弧来表示角,然后在旁边标1,记做:∠1,读作:角1。那这些呢? (依次出现每个角的小圆弧及序号) 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 4、辨析角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 于永正_教案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实录于永正 课前花絮。 师:同学们好! 生:于老师好! 师:怎么知道我姓于的? 生:老师说的。 师:说我姓于。老师还告诉你们什么? 生:你叫于永正。 生:你是一位全国特级教师。 师:全国特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众笑)还讲什么? 生:你上课时对待学生很平等。 师(笑):说的好话真不少。 生:你当学生是自己的朋友。 生:你跑过许多省市。 师:跑过,用腿跑。(做奔跑状)(众笑)到过,跑过也行,快就用跑,跑过许多省市。 生:你是一位中年男性。(笑声。) 师:中年男性,不是女性。是男是女? (众笑。) 师:你们老师贵姓? 生:邱老师。 师:当你一见到我的时候,对你们老师说的话产生怀疑吗?

有什么想法? 生:你头发白了。 师:不是中年男性了。 (众笑。) 生:老年男性。 师:看来邱老师说得不准确。不是中年男性,是老年男性。 生:你很幽默,很平易近人。 师:很幽默,很平易近人。来,握握手。(与该生握手)你很会思考。 生:原来于老师也是戴眼镜的。 师:戴眼镜好,后面的同学看不见──在下面做小动作看不见。 师:对我产生怀疑吗?中年男性一下子变成老年男性。对邱老师的话还相信吗?光听说就相信这不是科学的学习态度。 生:应该眼见为实。 师:你对邱老师的话半信半疑? 生:是的。 师: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两节课后请你站起来,把你对我的印象说一说,好吗?一言为定。 (指着刚发言的学生说。) 生(大声):一言为定。 (抚肩示意生坐下。) 评:教学伊始,于老师利用与学生初次见面这一特殊情境,与学生进行交流。看似闲聊,实是切切实实的言语交际训练。可

谓亲切自然,不露痕迹。 第一课时 师:师生问好后就不要再站了,现在上课。知道学哪篇课文吗? 生(齐):《圆明园的毁灭》。 师:书读了几遍? 生:两遍。 师:有看三遍的吗? 生:我。 (三、五个举手。) 师:好,请坐。有超过她的吗?你看了四遍,很好。看一遍是预习,看两遍就不错了。看四遍更不得了。这叫自学,自觉地学习。请同学们把右手抬起来,咱们一起写课题好不好?圆,写得潇洒一点;的,上齐下不齐;毁,注意笔顺;灭,上面一横长一点。请大家读一读。 (生齐读课题。) 评:教师在黑板上写的字流露的是情感、责任、体贴。于老师寓写字教学于课题板书之中,不仅能使学生确立“提笔即是练字时”的意识,同时有利于学生美好情感的形成。 师:请大家打开书本。读书要学会做记号。请拿出笔。别人做记号是留下他思考的痕迹。读书做记号是留下你思考的痕迹。请你默读一遍,留下你思考的痕迹。写得特别好的地方,作者感受特别深的地方做记号。(教师巡视)我发现大多数同学把第三段最后一句画下来了,我知道你为什么画这一段。对,加上批注,

角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修订稿

角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角的初步认识》课堂实录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一个猜图形的游戏,猜猜这白色的可能是个什么图形 (学生:圆形或半圆。学生猜测之后,取出这个圆形) 教师再出示另一个图形,露出其中一个角让学生猜测。 (学生:三角形或正方形或长方形或菱形) 师追问:“咦!你们这次为什么不猜圆形呢? (学生们迫不及待地说:“这里有角,刚才的图形没角。”) 师:原来小朋友是根据图形上的角来猜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角的世界去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一)建立角的表象 1.指角 师:其实还有很多角藏在我们身边的物体上,小朋友,请看,在这些物体中,你能找到角吗(出示课件)伸出小手指指,角到底藏在哪 (让学生说出角的具体位置。有的学生指不出角的正确位置,师:其实在我们数学里,规范的角是这样指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随之闪烁物体的角,并抽象出角的图形。 2.观察角

师:老师给这些角隐去美丽的外衣,这些就是数学中的角。学生看幻灯片,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三个角,思考一下,这三个角有什么相同地方。和同桌说说 生:都有一个点?两条直直的线 3.摸角 师:请小朋友拿出一块三角板,用手摸一摸三角尺上的一个角,看看有什么感觉? (学生摸角,集体汇报。) (生:尖尖的,碰上去有的痛。) (生:滑滑的,直直的。) 4.认识角各部分名称 师:刚才小朋友摸到尖尖的这个地方叫做角的顶点。 摸到两条直直的,滑滑的线叫做角的边。 (教师边摸边说,示范正确的指角方法。) 学生模仿老师边摸边说正确的指角方法。 师:小朋友,我们轻轻地读一次,再热情地读一次。 5.找一找角的顶点和边 学生们一起看幻灯片 A.师指,全班说 B.一生指,其余生说 C.师说,一生指,其余生判断 师:观察这些角,一个角有()个顶点和()条边。 生:一个顶点两条边。 小结:不管角的位置怎么放,只要符合一个顶点和两条边就是角。 7.判断角

角的认识

资料链接: 【小数点的由来】 在很久以前,还没有出现小数点。人们写小数的时候,如果是写小数部分,就将小数部分降一格写,略小于整数部分。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用一条竖线来隔开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17世纪,英国数学家耐普尔采用一个逗号“,”来作为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的分界点。17世纪后期,印度数学家研究小数时,首先使用小圆点“.”来隔开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直到这个时候,小数点才算真正诞生了。 【小数点与大悲剧】: 1970年6月30日,前苏联著名宇航员费拉迪米尔?科马洛夫在空间站工作了23天后,一个人驾驶着“联盟一号”宇宙飞船返航。但是,当飞机返回大气层后,无论怎么操作也打不开降落伞,结果在着陆基地附近坠毁,宇航英雄科马洛夫遇难。“联盟一号”所发生的事件就是因为在地面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让我们记住小数点所酿成的悲剧吧!我们在数学学习中,不能有半点的疏忽,不然就要酿成严重的后果。 【神奇的小数点】: 小数点个头小,作用大。若是它不高兴随意跑,数的大小可就发生变化了。请欣赏《小数歌》 附:《小数歌》视屏 《认识小数》课件 八、资料链接: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巧妙引出新知。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的。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本节课开头教师有意识地设计学生认识的图形,剪刀、钟面、三角形纸等,从中让学生自己找出所要学习的新朋友――角。教师巧妙运用多媒体,出示实物图并用红线画上角,再利用多媒体演示去除实物中角的非本质属性,抽取角的本质属性,引出角的图形,帮助学生建立角的表象。利

用动画效果,演示“物、形”的分离,既贴近实际有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能帮助学生建立起角的概念,并促进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2、注重动手操作,实施合作交流,经历探究过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习数学。教师重视操作活动,让学生动手做角,这样既加深对角的认识,又丰富学生数学活动的经验,教师组织汇报交流,给学生创设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由被动接受变为积极发现,并在交流的过程中增强认识能力,提高认识水平。 3、数学联系生活,数学回归生活,解决实际问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点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本节课教学中教师多处让数学问题联系学生实际,如让学生找生活中的角,观察各种建筑物、桥梁、路标、金字塔……中的角,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身边。课尾教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重要性。如挖土机、指甲剪的工作过程中都由于有角度的变化从而解决了实际问题,教师还让学生找出一些角的大小变化在生活中的应用,此时课堂气分活跃,学生找到的实例超出了教师的估计范围,达到了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 角的小故事: 小圆点拉着太阳的胡须,在天空中晃来晃去,好不痛快。 可是,他手一松,“啪”从空中摔了下来,一下子摔到地上,有两条射线被小圆点扯掉下来啦。 “这怎么办呢?”小圆点对躺在地上的两条射线说。 “不要紧,我们请圆规大叔帮忙,让他把两条射线接起来。”这时,大铅笔博士出现了,笑眯眯地指着身后高高个子,戴一顶小黑帽子的圆规说。 圆规大叔弯了弯腰说:“能倒能,不过,连起来就不见得是一条直线了。” “那是怎么回事呢?”小圆点问。 “我们来试一下就知道了。”圆规大叔边说边拉起了两条射线,把它们连在一起,结果呢?(见图) “哎哟!”小圆点惊叫一声,“这是什么呀?这上面还有一个拐角呢。

于永正三年级写人的作文课堂实录

第一节 师:咱们是兴化市实验小学哪个班? 生:三(1)班。 师:噢,是三(1)班。知道我姓什么吗? 生:您姓于。 师:知道我从哪儿来的吗? 生:徐州。 师:江苏徐州。你们到过徐州吗? 生:没有。 师:欢迎到徐州做客,我来接待。上课之前,你们老师向你们介绍过我没有? 生:介绍过。 师:说我什么了? 生:说您是全国最有名的特级老师。(众笑) 师:你信吗? 生:信。(众笑) 生:老师还说于老师是一位慈祥的老人。 生:潘教师说你上的课既轻松又愉快。 师:嘿!好词儿都用上了。上我的课既轻松又愉快,你也信,是不是? 生:是。 生:潘老师还说,你出过许多书,而且这些书的故事都十分精彩。 师:说话多通顺,用词多恰当!同学们,潘老师说的话你们是真信还是假信? 生:真信。 师:有没有不信的? 生:没有。 师:有没有半信半疑的? 生:没有。 师:有一句古话叫:“耳听为—“ 生:为虚。 师:眼见呢? 生:为实。 师:既然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潘老师一说你们就信,那行吗?请你说。 生:因为我相信是真实的。 生:我信得过潘老师。(众笑) 师:这边有没有半信半疑的?哪怕有一位也好。—没有。究竟潘老师说得对不对,两节课以后见分晓,你们再下结论,行不行? 生:行。 师:现在上课。(师生问好)

[评:小朋友很天真,教师要珍惜孩子对自己的信任,在孩子面前要说实话,要真诚。看来,学生说真话、说实话,教师要以身示范。] 师:其实我不是来上课的,是来找人的。我很想与这两个人交朋友,为什么交朋友,等会儿说。本来认识这两个人很容易,我说,哪个叫张三呀?张三站起来,老师就认识了。但是于老师不想这样做。怎么办呢?我先把这两个同学的名字写在黑板上,然后,你们站起来告诉我这两个同学长得什么模样?什么样的眼睛?什么样的鼻子?什么样的脸庞?穿的什么衣服?是胖呀,还是瘦呀?是高还是矮?你们说,让我来猜。这办法好不好? 生:好。 师:第一,看你们会不会说,说得准不准,;第二,看于老师会不会猜。既考你们又考我,这办法行吗? 生:行。 师:为了考住老师,同学们不要使眼色,不要朝他们看。第一个同学的名字叫王钟灵。——有叫王钟灵的吗? 生:有。 师:(在黑板上写名字)是这个“钟”吗? 生:是。 师:还有一位同学叫吴立彤。—有吴立彤的吧? 生:有。(于老师在黑板上写“吴立彤”) 师:是不是口天吴?我写得对吗? 生:对。 师:我听说咱们班王钟灵朗读好,作文写得好,于老师从小就喜欢朗读,喜欢写作文,所以我特别喜欢这样的学生。我还听说吴立彤同学能歌善舞,嗓子特别好,唱歌像百灵鸟叫似的,于老师从心眼里喜欢这样的小朋友,所以我想和他们交朋友。咱们班有喜欢画画的吗?(一生举手)请你来画画。再请一位,请过来。你愿画谁? 生:画王钟灵。 师:那么你(指另一位学生)就画吴立彤。你们画得像,老师会一眼看出哪是王钟灵,哪是吴立彤。其他小朋友说。哪位先说? 生:王钟灵长得胖胖的,黑乎乎的。 师:王钟灵长得胖胖的,黑乎乎的。男的女的? 生:王钟灵是男同学。他留着一个小平头。 师:小平头?胖乎乎的、黑乎乎……(老师在寻找)还有什么特点? 生:眼睛蛮大的。 师:大眼睛。 生:他穿着一身红色的衣服。 师:红色的衣服?裤子也是红色的吗?

初中数学微课教学设计 《角》

初中数学微课教学设计 科目数学年级七年级课题角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角》是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的第三节,是学完直线、射线、线段知识的延续,又是研究其它图形的基础,本节课的学习 将为后面学习角的比较与运算建立基础,同时又对今后的几何学习有重要的意义。作用:1、能够培养学生观察、探究、抽象、概括的能力和数学思想方法,为学生的创新学习、主动学习打下基础。2、能让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感知知识源于实践的唯物主义思想。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收到老师的表扬,在教学中我抓住学生这一特点,通过直观演示,引起学生的兴趣,把它们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中,通过学生动手画图,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 课题:4.3.1 角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角的定义及有关概念,从运动的观点理解平角、周角; 过程与方法:提高学生的识图能力,学会用运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经历在现实情境中认识角的数学活动过程,感受图形世界的丰富多彩,增强审美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重点:角的概念;难点:从运动的观点理解角的概念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板 教学过程设计 问题与情景师生行为设计意图 一、引入新课 1.出示课件:你能在图中找到熟悉的平面图形吗? 2.生活中还有这样的图形吗? 3.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二、新课教学 1.角的概念的学习: (1)观察图思考:角是什么?得出角的定义: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这个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这两条射线叫做角的边。(可对照图形讲解) (2)你会画角吗?请在练习本上画一个角。 (3)一组练习,说出角的顶点角的边 (4)由钟表的分针转动得到角,生活中还有这样的图形吗?学生举例从而引出角的另一个定义: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而成的图形也叫做角。其中起始位置的射线叫做角的始边,终止位置叫做角的终边 (5)通过课件动画演示直观旋转理解角的第二种定义以及直角、平角、周角三.判断: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角的认识_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角的认识_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认识角 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 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 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折一个角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

(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 3.角的大小比较 (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 (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 (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 三、固应用,拓展延伸 1.课本练习第1题。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课本练习第2题。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课本练习第4题。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动手拉、合剪刀。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 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点评: 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使学生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 通过“看”、“找”,体会角在面上,初步建立对角的概念。 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折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折角方法,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充分利用创造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制作等活动,获得感性知识,形成对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从而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