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中考题集锦

曹刿论战中考题集锦
曹刿论战中考题集锦

《曹刿论战》中考题集锦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 完成22-24 题。( 7 分)

十年春, 齐师伐......我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 故逐之。

22.选出加点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2 分)

A.肉食者谋之陛下亦宜自谋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C.问:“何以战”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D.一鼓作气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23. 选出加虚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2 分)

A.乃入见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

B.可以一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战于长勺客之美我者, 欲有求于我也。

D.登轼而望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4.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3 分)

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 必以分人

答案:

22. ( 2 分) A ( 谋划) 解析: B. 长远的/ 传得远, 远播; C. 询问/请教; D. 振作/ 做、干

23. ( 2 分) B ( 介词, 凭借) 解析: A. 于是、就/ 竟然; C. 在/ 对; D表承接或修饰/表并列

24. ( 3 分) 衣食这类用来养生的东西, ( 1分) 我不敢独自享用, ( 1分) 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1分) (2015新疆乌鲁木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曹刿论战《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望其旗靡,故逐之。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其乡人曰其真不知马也B.又何间焉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D.公问其故马无故亡而入胡11.请将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2.请联系上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这个物有哪些特点。(4分)

10.D(缘故A他的/恐怕,表推测;B参与/暗中;C虚报夸大/施加)

11.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⑵(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12.①有责任心、爱国;②洞察时政,深谋远略;③善于观察,把握战机;④沉稳冷静,机敏果断。

(2015贵州贵阳)文段(三)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战则请从。”

1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

(1)又何间焉(2)必以分人(3)小惠未徧(4)牺牲玉帛

20.翻译句子。(2分)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1.下面对选文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22.选文中曹刿与鲁庄公围绕“①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的论题进行了严肃的对话,他们的对话说明②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是作战的先决条件。(4分)

19.(1)参与(2)拿,把(3)通“遍”,遍及,普遍(4)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20.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1.A 【解析】①至⑤句是讲述曹刿请见的原因。⑥至?是讲请见的过程(战前准备)。

22.①何以战②政治上取信于民(每空2分)

(2015四川眉山)二、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望其旗靡,故逐之。

7.下列各组句子中,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 可/以一战

B. 登轼/而望之

C.公问其/故

D. 彼竭/我盈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何以(怎么)战

B. 必以信(实情)

C. 小大之狱(监狱)

D.虽(虽然)不能察

9.下列各项中,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一句中足见乡人对“肉食者”和国事的冷漠态度。

B.两个“未可”、两个“可以”展现了曹刿卓越的指挥才能,印证了“肉食者鄙”的观点。

C.选文第三段采用了顺叙的记叙方法,曹刿从道理上论述了战争取胜的原因。

D.本文侧重写论战,突出曹刿“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的主张。

(正确的划分应为“公/问其故”。)

(A: “何以”应为“凭什么”;C:“狱”应为“案件”;D:“虽”应为“即使”)

(第三段采取的是补叙的记叙方法。)

《曹刿论战》中考复习知识点.pdf

《曹刿论战》中考复习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左传》。《左传》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根据鲁国史料编写的编年体史书。所以 课文中的“我”指鲁国一方。 二、语音 刿(guì)孚(fú)辙(zhé)轼(shì)遂(suì)盈(yíng)靡(mǐ)玉帛(bó)鄙(bǐ)又何间(jiàn)焉小惠未徧(biàn)弗(fú)敢专也 三、通假字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徧:同“遍”,遍及、普遍 四、古今异义词 1、小大之狱狱:案件——监狱2.必以情实情——感情 3.又何间焉间:古义:参与今义:中间,隔开,不连接,空间,时间 4.肉食者鄙鄙:古义: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轻视,看不起 5.牺牲玉帛古代祭祀用的牛、羊、猪等祭品——为正义事业献出自己的生命。 6.忠之属也忠:古义:尽力做好本分的事今义:忠诚 7.弗敢加也加:古义:虚夸,以少报多今义:增加 8.再而衰再:古义:第二次今义:表示事情或行为重复,又一次 9.可以一战可以凭借——能愿动词 五、词类活用 神弗福也福:名词用作动词,赐福,保佑。 六、一词多义 1、师:遂逐齐师()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属:忠之属也()属予作文以记之() 3、故:故克之(因此,所以)公问其故(缘故,原因) 4、请:曹刿请见(请求)战则请从(请让我) 5、从:战则请从(跟随)民弗从也(服从,听从您的命令拼死作战) 6、以:何以战(凭,靠,凭借)必以分人(把)必以信(用)必以情(根据)可以一战(凭借) 7、之:肉食者谋之(代词,代这件事)小大之狱(结构助词,的)公与之乘(代词,他)公将鼓之(助词,凑足音节)公将驰之(代词,齐师) 七、重点词语解释 1、既克,公问其故(克:战胜) 2、望其旗靡靡:倒下 3、公将驰之驰:(驱车)追赶 初三语文第 1 页共 2 页

曹刿论战中考题集锦

《曹刿论战》中考题集锦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 完成22-24 题。( 7 分) 十年春, 齐师伐......我吾视其辙乱, 望其旗靡, 故逐之。 22.选出加点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2 分) A.肉食者谋之陛下亦宜自谋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C.问:“何以战”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D.一鼓作气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23. 选出加虚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2 分) A.乃入见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 B.可以一战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战于长勺客之美我者, 欲有求于我也。 D.登轼而望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4.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3 分) 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 必以分人 答案:

22. ( 2 分) A ( 谋划) 解析: B. 长远的/ 传得远, 远播; C. 询问/请教; D. 振作/ 做、干 23. ( 2 分) B ( 介词, 凭借) 解析: A. 于是、就/ 竟然; C. 在/ 对; D表承接或修饰/表并列 24. ( 3 分) 衣食这类用来养生的东西, ( 1分) 我不敢独自享用, ( 1分) 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1分) (2015新疆乌鲁木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曹刿论战《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望其旗靡,故逐之。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其乡人曰其真不知马也B.又何间焉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D.公问其故马无故亡而入胡11.请将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2.请联系上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这个物有哪些特点。(4分)

2020天津各区中考模拟汇编《曹刿论战》

2020天津各区中考模拟汇编《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鄱,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一、河北结课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齐师伐我师:军队 B.对曰对:回答,一般用于下对上的回答 C.小大之狱狱:案件 D.小信未孚孚:赐福,保佑 10.以现代语言习惯来看,下面句子中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 A.又何间焉 B.何以战 C.必以分人 D.一鼓作气 11.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有两条叙事线索,一条是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备战胜战—评战;一条是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请问—参战—释疑。 B.文中鲁庄公认为可以对齐国作战的原因有三,其中得到曹刿认可的是“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C.本文略写齐鲁两军正面交战的情景,详写曹刿与鲁庄公的对话,突出了曹刿对有关战争问题的卓越见解读者从中可以看出鲁庄公之“鄙”和曹刿之“远谋”。 D.曹刿的远谋表现在:使鲁庄公认识到取信于民是赢得战争的基础;临阵从容,胸有成竹,明察敌情,把握战机;深谙“勇气”于作战之理,洞察“彼竭我盈”,知道

曹刿论战中考习题大全(复习总结篇)

《曹刿论战》 一、阅读题 ●本文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只有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 ●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时机。 ●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 (1)政治上取信于民;(2)军事上抓住战机,知己知彼。 ●本文中详写了战前准备,略写了战争时的过程,这么做目的是什么? 之所以详写曹刿论战前准备、掌握战机、详查敌情、战后论述战胜原因,略写战争过程,是为了突出曹刿这个在政治上有远谋的军事家的形象,强化中心。 ●曹刿不听乡人劝阻,执意请见的原因是什么?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并且曹刿十分爱国,有责任心。 ●曹刿提问及鲁庄公回答时被曹刿两否一肯的过程中,你认识到他们各是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曹刿具有爱国思想且政治上拥有远见的卓识。鲁庄公政治上缺乏远见,目光短浅,但能善于纳谏。 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和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什么品质? 爱国热情;深谋远虑,责任感。 ●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既克,公问其故”中的“其”指的是什么? 曹刿为什么必待“齐人三鼓”而后才认为可以击鼓进军?曹刿为什么在“齐师败绩”之后还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然后才认为可以追击? ●在作战前,作战时与作战后,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 战前: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战时:公将鼓之,公将驰之。战后:既克,公问其故。 ●“将鼓”“将驰”表现了鲁庄公怎样的性格特点?

急躁,冒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鲁庄公是一位平庸的国君,但他与昏庸的国君不同。他把战争胜利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恩小惠和不存在的神灵身上,可见他政治上的无能;战争中,他急于求战,战胜后又不知原因,可见他军事上的无知。但他在战前能够在曹刿的启发下终有所悟,能够听进意见;作战中能听从曹刿的智慧,战后能虚心询问战胜的原因。由此可见,他和一般昏庸的国君不同,鲁庄公知人善用,用人不疑。 . 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10—12题。(5分) 10.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衣食所安安然无恙 B.小信未孚难以置信 C.公问其故无缘无故 D.弗敢加也变本加厉 11.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分)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答: 12.文题相应是写作的一个基本原则,“曹刿论战”是编者给《左传》选段拟就的一个题目。试从文章剪裁的角度对编者如此拟题进行简要分析。(2分)答: 10.C;(2分)11.庄公回答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布帛等物品,不敢虚夸数目,一定对神灵讲信用。”(1分) 12.示例:“曹刿论战”,重在一个“论”字,即主要交代曹刿对战争的见解和主张。《左传》选段在行文上,对长勺之战的作战过程进行简单交代,把重点放在详细记述曹刿和鲁庄公战前分析和战中的指挥上,两者在内容和题目上是统一的。 (一)阅读《曹刿论战》一文,完成5—8题。(15分)

曹刿论战中考习题大全(总结篇)

《曹刿论战》 一、按原文填空 ●庄公曹刿请见的直接原因是(齐师伐我,公将战)根本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他肯定了鲁庄公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的做法,也表明了他认(为取信于民)是决定战争胜利的根本。 ●作战前,中,后表现鲁庄公“鄙”的特点的句子是:(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公将鼓之;公将驰之)(既克,公问其故)。 ●曹刿观察敌情的细心之处(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认为(彼竭我盈)之时是最佳的反攻时机,原因是(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辙乱旗靡)之时则是追击的最佳时机,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俱有伏焉)。 ●本文以(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两句为标志,表明了长勺之战齐败而鲁胜的最终结局。 ●鲁庄公的答复中最符合曹刿“取信于民”这一思想的句子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齐军大败后,鲁庄公“将驰之”,曹刿说:“未可。”曹刿阐述理由的句子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本文涉及到的战争,指的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战例之一(齐鲁长勺之战)。这场战争中.鲁国取胜的原因是(取信于民),(知己知彼)、(把握战机)(1 分, ●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何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爱国热情) 和(深谋远虑) 。 ●有两个成语出自上文,它们是:( 一鼓作气) (辙乱旗靡) ●选段主要使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通过(语言、)描写和(_动作)描写刻画了曹刿卓越军事家的形象。 ●联系全文看,本文所写的事件是(长勺之战),发生的时间是(鲁庄公十年),地点在(长勺)。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的(左丘明)所编。《曹刿论战》叙述了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 ●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限四个字)(惧有伏焉) ● 二、阅读题 ●本文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只有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绩才能取得战争胜利。 ●“十年春,齐师伐我”交代了什么内容? 交代了战争发生的时间,并交代了交战的双方,即进攻者齐国,防御者鲁国。 ●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时机。 ●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 (1)政治上取信于民;(2)军事上抓住战机,知己知彼。 ●本文中想写了战前准备,略写了战争时的过程,这么做目的是什么?

曹刿论战中考题(含答案)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集锦 一、(2005广州市)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12~14题 [甲]公与之乘……故逐之。”《曹刿论战》[乙]于是见公输盘……吾请无攻宋矣。《公输》12.词语理解。(6分) (1)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 ①遂逐齐师________________ ②公问其故________________ ③望其旗靡________________ ④公输盘诎________________ (2)请选出加点词与例句加点词意思相同的成语。 ①例句:既克,公问其故A 克己奉公 B 克敌制胜________________ ②例句:以牒为械A 为民请命 B 下不为例________________ 13.把下面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夫大国,难测也。(2)虽杀臣,不能绝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以上两个文段都涉及到战争,从文段的两个事件结局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请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05长沙市) 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回答问题。 [甲] 十年春……故逐之。” [乙] 故曰……战必胜矣。 9.结合文意,找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A.肉食者鄙(卑鄙)B.牺牲玉帛(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C.小大之狱(案件)D.齐师败绩(大败) 10.翻译下面句子。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11.请用“/”划出下面句子的节奏。 ⑴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⑵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12.简要回答问题。 ⑴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你的看法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对甲乙两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的思想观点、写作方法以及写作目的是一致的。 B.甲乙两文的思想观点有相同之处、都着眼于“民”。 C.甲文认为取信于民是战争取胜的先决条件,乙文认为“人和”是取胜的重要条件。 D.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比手法,不同的是甲文用对比突出曹刿的谋略,乙文用对比证明“得道”的重要。 三、(2006湖州市)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7-19题。(8分)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 试题练习题汇编(含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试题练习题汇编 2020 二、古诗文阅读(共17分) (一)默写。(共4分) 6. 其必曰“,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范仲淹《岳阳楼记》)(1分) 7. ,阴阳割昏晓。(杜甫《望岳》)(1分) 8. 座右铭是用来激励、警醒自己的格言。如果用两句古诗作为你的座右铭,你选用的诗句是“①, ②”(本试卷中出现的诗句除外。每句诗中允许有一个不会写的字用拼音替代)(2分)(二)阅读《己亥杂诗(其五)》,完成9-10题。(共5分)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9.近代学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这首诗的前两句,诗人写到了①的 自然之景,抒发了②之情。(2分) 10.孟浩然《春晓》中“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与本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都写到 了落花。请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落花”表达了怎样的情感。(3分) 答:_ (三)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1-13题。(共8分)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甲】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乙】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曹刿请见.见.多识广见.义勇为各抒己见. B.小信.未孚言而有信.杳无音信.信.手拈来 C.公与之乘.乘.风破浪乘.虚而入乘.兴而来 D.遂逐齐师.出师.未捷百万雄师.仁义之师. 12.翻译文中两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甲】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翻译:(这)是尽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理解:曹刿认为鲁庄公能够公正处理百姓的诉讼事件,与“小惠”和“小信”相比,更能赢得百姓的信任,具备了迎战的条件。 【乙】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翻译:我发现他们的车印混乱,军旗也倒下了,所以才下令追击他们。 理解:曹刿能敏锐地观察战场形势的变化,他根据“辙乱”“旗靡”判断齐师撤走了伏兵,认为可以追击敌人了。 13.“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意思是虽然身份低微,仍然不忘担忧国事。曹刿一介平民,在国家危难之际,挺 身而出,为国解忧。阅读下面两则材料,简要说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精神在弦高和卜式身上是如何体现的。(4分) 材料一 秦穆公兴兵袭①郑,过周而东。郑贾人②弦高将西贩牛,道遇秦师于周、郑之间,乃矫③郑伯之命,犒④以十二牛,宾⑤秦师而却之⑥,以存郑国。 (取材于《淮南子·氾论训》)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汇编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汇编 2009年辽宁省十二市 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8—10题。(10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王①,帝②第五子元杰也。尝作假山,召僚属③置酒,众皆褒美,坦④独俯首。王强使视之,坦曰:“但见血山,安得假山。”王惊问故,坦曰:“坦在田舍时,见州县督税,上下相急,父子兄弟鞭笞苦楚,血流满身。此假山皆民租所出,非血山而何!”时帝亦为假山未成,闻之亟毁焉。 [注]①王:指益王赵元杰。②帝:宋太宗。③僚属:下属官吏。④坦:指姚坦。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4分) (1)又何间焉?()(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众皆褒美,坦独俯首。()(4)尝作假山。() 9.翻译选文中画“”的句子。(4分)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译文: (2)此假山皆民租所出,非血山而何!译文: 10.从甲、乙两文可以看出,鲁庄公与宋太宗在对待人民的态度上有何相同之处?(2分) 答: 2009年辽宁阜新市 (一)阅读[甲][乙]两文,回答9~12题。(10分)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曹刿论战中考题及答案

1.阜新市(09辽宁省) (一)阅读回答9~12题。(10分) 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神弗福也_____________ (2)彼竭我盈 ______________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11.有人认为,[甲]文中的鲁庄公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请结合原文内容阐释其“不鄙”的理由。(2分) 2.河南省(09)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 (2)忠之属也。属 1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9、结合(一、二)段内容,说说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3分) 3.怀柔区(09北京市) 四、文言文阅读(共8分)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0—12题。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齐师伐我伐:(2)牺牲玉帛牺牲: (3)小大之狱狱: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3分) (1)肉食者鄙翻译: (2)可以一战翻译: (3)一鼓作气翻译: 12. 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2分) 答: 4.莆田市(09福建省) (二)阅读下文,完成5-8题。(15分) 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3分)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福: (3)既克,公问其故。故: 6.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7.按下列要求,用选文的原句回答。(5分) (1)鲁庄公的答复中最符合曹刿“取信于民”这一思想的句子是: (2)齐军大败后,鲁庄公“将驰之”,曹刿说:“未可。”曹刿阐述理由的句子是: 8.出身下层的谋士曹刿毛遂自荐,辅佐鲁庄公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的成功给你什么启发(4分) 5.天水市(09甘肃省)(二)(15分) 1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小惠未徧. (2)又何间.焉 1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9.理解填空(用原文回答)。(2分) (1)“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 (2)“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 20.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们以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请结合文章内容探究一下他不“鄙”的原因。(4分)

《曹刿论战》中考题及答案

《曹刿论战》中考题及 答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1.阜新市(09辽宁省) (一)阅读回答9~12题。(10分) 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神弗福也_____________ (2)彼竭我盈 _______________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11.有人认为,[甲]文中的鲁庄公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请结合原文内容阐释其“不鄙”的理由。(2分) 2.河南省(09)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鄙 (2)忠之属也。属 1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9、结合(一、二)段内容,说说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3分) 3.怀柔区(09北京市) 四、文言文阅读(共8分)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0—12题。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齐师伐我伐:(2)牺牲玉帛牺牲: (3)小大之狱狱: 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3分) (1)肉食者鄙翻译: (2)可以一战翻译: (3)一鼓作气翻译: 12. 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2分) 答: 4.莆田市(09福建省) (二)阅读下文,完成5-8题。(15分) 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3分)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间: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福: (3)既克,公问其故。故: 6.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7.按下列要求,用选文的原句回答。(5分) (1)鲁庄公的答复中最符合曹刿“取信于民”这一思想的句子是: (2)齐军大败后,鲁庄公“将驰之”,曹刿说:“未可。”曹刿阐述理由的句 子是: 8.出身下层的谋士曹刿毛遂自荐,辅佐鲁庄公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的 成功给你什么启发(4分) 5.天水市(09甘肃省)(二)(15分) 16.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2分) (1)小惠未徧. (2)又何间.焉 1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9.理解填空(用原文回答)。(2分) 2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考试题汇编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9——13题。 【甲】《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可。”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我君以鸟之故而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是罪三也。数烛邹罪毕,请杀之。”公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春秋·晏子谏杀烛邹》) 9.请用“ / ”给下面的句子断句。(1分) 今齐地方千里 10.查《古汉语词典》,“树”有三种读音,并有若干不同义项。一读“shǔ”义项有:①作动词,计算。②作动词,列举。二读“ shù”,义项有:①表事物的数目。②作名词,规律,气数。三读“ shuò”,义项有:①多次。根据以上义项,请写出“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中“数”的读音与词义。(1分)读音:词义: 11.下面几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2分)A、(1)时时而间.进(2)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2)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C、(1)皆以美于.徐公(2)骈死于.槽枥之间 D、(1)使烛邹主鸟而亡之.(2)吾欲之.南海 1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2)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13.两段选文都表现了进谏者的机智善辩,但各又有不同。甲文劝谏的目的是为了使齐威王,以富国强民;乙文晏子劝谏的目的是为了让景公,以免落下“爱鸟轻人”的罪名。甲文邹忌进谏时采用了的方法说服齐王,乙文晏子进谏时采用的方法,使景公明确了事情的荒谬以及后果的严重。(2分) (二) 8.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窥:蔽: 9.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10.在生活中,你有时也会遇到不切实际的赞美。请结合上文内容说说你应当如何正确对待这种赞美?(2分)

2009年《曹刿论战》中考试题汇编

2009年《曹刿论战》中考试题汇编 整理编辑:十河中心中学刘兵舰 一、课内阅读 (一)阅读《曹刿论战》选文,完成问题。(8分)(09年义乌市)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 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 分人。”对曰:“小惠未篇,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 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又何间.(参与)焉B、肉食者鄙.(地位低) C、战则请从.(跟随)D、便要.(通“邀”,邀请)还家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相当于“的”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B、长跪而谢之.曰 C、辍耕之.垄上D、小大之.狱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2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2分) (一)1.B(2分) 2.D(2分) 3.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每件都了解清楚,也一定要按实情来判断。(2分,意思符合即给分)4.政治上要取信于民(2分,意思对即可) (二)阅读《曹刿论战》,完成题目。(共8分)(09年北京市怀柔区)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中考文言诗文重点篇目《曹刿论战》考点整理

2017中考文言诗文重点篇目《曹刿论战》考点整理 一、按原文填空 庄公曹刿请见的直接原因是(齐师伐我,公将战)根本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他肯定了鲁庄公的(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的做法,也表明了他认(为取信于民)是决定战争胜利的根本。 作战前,中,后表现鲁庄公“鄙”的特点的句子是:(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公将鼓之;公将驰之)(既克,公问其故)。 曹刿观察敌情的细心之处(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认为(彼竭我盈)之时是的反攻时机,原因是(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辙乱旗靡)之时则是追击的时机,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俱有伏焉)。 本文以(齐师败绩)和(遂逐齐师)两句为标志,表明了长勺之战齐败而鲁胜的最终结局。 鲁庄公的答复中最符合曹刿“取信于民”这一思想的句子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齐军大败后,鲁庄公“将驰之”,曹刿说:“未可。”曹刿阐述理由的句子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本文涉及到的战争,指的是我国古代的战例之一 (齐鲁长勺之战)。这场战争中.鲁国取胜的原因是(取信于民),(知己知彼)、(把握战机)(1 分, 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何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爱国热情 ) 和 (深谋远虑 ) 。

有两个成语出自上文,它们是:( 一鼓作气 ) (辙乱旗靡) 选段主要使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通过(语言、)描写和(_动作)描写刻画了曹刿卓越军事家的形象。 联系全文看,本文所写的事件是(长勺之战),发生的时间是(鲁庄公十年),地点在(长勺)。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的(左丘明)所编。《曹刿论战》叙述了中国历以弱胜强的战例: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 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限四个字)(惧有伏焉) 二、阅读题 本文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 只有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掌握战绩才能取得战争胜利。 “十年春,齐师伐我”交代了什么内容? 交代了战争发生的时间,并交代了交战的双方,即进攻者齐国,防御者鲁国。 从曹刿的论述来看,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时机。 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 (1)政治上取信于民;(2)军事上抓住战机,知己知彼。 本文中想写了战前准备,略写了战争时的过程,这么做目的是什么? 之所以详写曹刿论战前准备、掌握战机、详查敌情、战后论述战胜原因,略写战争过程,是为了如突出曹刿这个在政治上有远谋的军事家的形象,强化中心。 从战争阶段的角度看来,本文重点写的是: 战前准备(或:战前谋划、条件准备) 曹刿不听乡人劝阻,执意请见的原因是什么?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并且曹刿十分爱国,有责任心。

2019-2020年中考名著阅读题及答案汇编

2019-2020年中考名著阅读题及答案汇编 2010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6.名著阅读(3分) 《左传》是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时期的①所作。《左传》善于记录战争,其中《曹刿论战》记录的就是齐鲁两国在鲁国的②发生的一次战争。《左传》还善于记录人物语言,这一点在《曹刿论战》中表现为对③过程的描写。 6.答案:①左丘明②长勺③曹刿与鲁庄公对话 2010年北京燕山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7.名著阅读(2分) 《水浒传》是我国一部杰出的英雄传奇小说。它成功地塑造了宋江、①等108位梁山好汉的形象,讲述了浔阳楼题反诗、②等一个个生动传神的故事。这些奇人奇事构成了一个异彩纷呈的艺术世界。 7.名著阅读①吴用、林冲、武松、鲁智深等;②智取生辰纲、倒拔垂杨柳、醉打蒋门神、雪 夜上梁山等(共2分。每空1分,人名出现错别字不得分;另外:所填人物与情节的对应关系可以酌情处理) 2010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6.下列选项中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 A.朱自清的《背影》中,父亲的背影虽已远去,却永远的定格在了作者的泪光中。 B.在德国作家都德的《最后一课》里,韩麦尔先生书写了一曲悲壮的爱国主义之歌。C.“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在国难当头、山河沦陷的年代,诗人艾青抒发了他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 D.小说《孔乙己》中,鲁迅把旧中国浓缩为一个鲁镇,把焦点聚集在咸亨酒店,把悲剧演绎在街边的柜台旁,把炎凉的世态投影到孔乙己身上。 6、B 2010年浙江宁波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7.名著阅读。(3分) 那穿红衣的锣夫,与拿着绸旗的催押执事,几乎把所有的村话都向他骂去:“孙子!我说你呢,骆驼……”他似乎没有听见。打锣的过去给了他一锣锤,他翻了翻眼,朦胧地向四外看下,没管打锣的说了什么,他留神地在地上找,看有没有值得拾起来的烟头儿。 ①文段中的“他”是____________。 ②下面选项中与“他”有关的两个细节 ....是()() A.他掏出一本谈话手册,用一般耳聋者惯有的尖锐的声音,让人家把要说的话写下来。 B.立冬前后,他又喝醉。一进屋门,两个儿子——一个十三,一个十一岁——就想往外躲。 C.他回到故乡后,又受到轻蔑、排斥、迫害,几乎无地自容。现在是教着几个小学生糊口。 D.地上的水过了脚面,湿裤子裹住他的腿,上面的雨直砸着他的头和背,横扫他的脸。 2010年浙江衢州舟山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名著阅读。(4分) 阅读下列名著语段,写出每个语段中小主人公的名字,并指出丙段出自哪部名著。

曹刿论战中考题集

精品文档你我共享 《曹刿论战》中考题 一.阜新市(09辽宁省) 9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1)神弗福也⑵彼竭我盈 10.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11. 有人认为,[甲]文中的鲁庄公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 并不“鄙”。请结合原文内容阐释其“不鄙”的理由。(2分)18. 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9. 理解填空(用原文回答)。(2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们以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请结合文章内容探究一下他不“鄙”的原因。(4分) 二?河南省(09)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3分)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18、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19、结合(一、二)段内容,说说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 三.怀柔区(09北京市) 10.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1)齐师伐我:(2)牺牲玉帛(3)小大之狱11.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3分) (1)肉食者鄙: (2)可以一战: (3)一鼓作气: 12. 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曹刿的“远谋”?(2分) 四?莆田市(09福建省) 5.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3分) (1)又何间焉? (2)神弗福也。(3)公问其故。 6.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7. 按下列要求,用选文的原句回答。 (5分) (1)鲁庄公的答复中最符合曹刿“取信于民”这一思想的句子是: ⑵齐军大败后,鲁庄公“将驰之”,曹刿说:“未可。”曹刿阐述理 由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岀身下层的谋士曹刿毛遂自荐,辅佐鲁庄公取得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的成功给你什么启发?(4分) 六.义乌市(09浙江省) 十年春…战则请从。”1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又何间(参与)焉 B、肉食者鄙(地位低) C、战则请从(跟随) D、便要(通“邀”,邀请)还家 1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相当于“的”的一项是() A、肉食者谋之 B、长跪而谢之曰 C、辍耕之垄上 D、小大之狱 1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2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9、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七简要回答: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岀自本文的成语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刿认为,决定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相关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曹刿认为进军、反攻的有利时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追击开始的时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本文说明了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_ 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 5. 本文“论战”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以 线索,表现了曹刿政治上的 _______________ 和军事上的__________ 。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他不顾同乡劝阻“请见”,表现了他勇于为国分忧的爱国热忱。 7.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前文与该句呼应的句子是 (2)忠之属也

曹刿论战上海一模二模汇编word版本

曹刿论战上海一模二 模汇编

(三)阅读下文,完成8-10题(9分)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8.下列加点字与“忠之属也”的“属”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召令徒属.曰 B. 神情与苏、黄不属. C.属.予作文以记之 D.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10.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题目“曹刿论战”的意思是曹刿谈论战争。 B.第①段点明战争的时间,交代曹刿“请见”的原因。 C.第②段详写战争的经过,显示曹刿卓越的军事才能。 D.第③段写曹刿论述取胜原因主要在于把握战机。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 8.(2分)D 9.(4分)(曹刿)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 10.(3分)C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9分) 曹刿论战(节选)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8.《曹刿论战》选自《》,此书相传是(朝代)左丘明所作。(2分)

曹刿论战中考试题集锦.docx

全国各地文言文《曹刿论战》中考试题集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06 湖州市)阅读《曹刿论战》,完成 17-19题。( 8 分)九、(2007 临汾)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 17.解下列加点的。( 2 分)[ 甲] 既克,公其故。??吾其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①肉食者之,又何焉()[ 乙 ] 于是入朝威王,曰:“臣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 . ② 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于徐公。今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 由此之,王之蔽甚矣。”(自《忌王》) 18 . 用代翻下列句子。(3分) 18.解下面句子中加点的。 吾其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彼竭我盈()( 2)望其旗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臣之妻私臣()( 4)今地方千里() 19 . 全文,曹的“ ”表在哪些方面(3分) 19.把下面的句子翻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四、(2006 年哈尔滨市) (2)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曹》段“十年春??从。”回答 9— 12 。( 8 分) 20.[ 甲][ 乙 ] 两文中都有性的。[ 甲 ] 文中性的是“____________ ”和“ _______ 9、解文中加点的。( 2 分) 文中忌在威王,运用__________ 的方法得出的性的是“________ ”。福:: 21.根据 [ 甲][ 乙 ] 两文的内容,回答下面的。 10、把下面句子成代。( 2 分) (1) [ 甲 ] 文中曹的智慧表在哪些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乙 ] 文中忌成功地服了王,他的方式我今天的人交往有什么启示 11、曹争取得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 2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写人争的冷漠度何庄公的浅陋是了反曹的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十、(2007 温州)《曹刿论战》17.解下列加点的。(4 分) 五、(2007 年青海省) (1)又何焉(2)公将鼓之(3)遂逐(4)望其旗靡 文言文《曹》,完成11—— 16 。( 14 分) 18.出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省略的内容。(2分 ) 11. 解下列句中加点的含。(任两小, 2 分) (1)日:“肉食者鄙,未能。” ( )乃入。 ( 1)肉食者之,又何焉( 2)肉食者鄙,未能 (2)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也,必以( ) 分人。” ( 3)牲玉帛,弗敢加也( 4)吾其乱,望其旗靡 19.用代翻文中画的句子。(3 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下列句子的停划分正确的一是( 2 分) 20.曹国“可以一”的条件是什么(3 分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十二、(2007 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曹刿论战》《左传》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1. 解下列句中加点的含。 C.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肉食者之,又何焉( 2)肉食者鄙,未能 D.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3. 用代写出文中画句子的意思。(3 分)(3)牲玉帛,弗敢加也( 4)吾其乱,望其旗靡 小大之,不能察,必以情。12. 下列句子的停划分正确的一是(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B.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4. 文中刻画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文中运用的主要写作方法又是什么(2分) C.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D.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曹的主要略思想是什么( 2 分)13. 用代写出文中画句子的意思。( 3 分) ( 1)前: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大之,不能察,必以情。 ( 2)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 文中刻画人物采用的方法是什么文中运用的主要写作方法又是什么( 2 分) 16. 曹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合全文明理由。( 3 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