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氨泄露案例分析

液氨泄露案例分析
液氨泄露案例分析

2005年京沪高速公路江苏淮安段“3.29”液氯泄漏事故

2005年3月29日18时50分,在江苏省淮安市境内,一辆由山东开往上海方向的鲁H-0009槽罐运输车,装有30余吨液氯危险品,在行至京沪高速公路江苏淮安段时,与一辆鲁QA0938解放牌大货车迎面相撞,导致鲁H-0009侧翻。由于肇事的槽罐运输车驾驶员逃逸,货车驾驶员身亡,延误了最佳抢险救援时机,造成了液氯的大面积泄漏,公路旁3个乡镇的村民遭受重大伤亡。造成29人死亡,436名村民和抢救人员中毒住院治疗,门诊留治人员1560人,10500多名村民被迫疏散转移,大量家畜(家禽)、农作物死亡和损失,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700余万元。

肇事的重型罐式半挂车属山东济宁市科迪化学危险货物运输中心。这辆核定载重为15吨的运载剧毒化学品液氯的槽罐车严重超载,事发时实际运载液氯多达40.44吨,超载169.6%。而且使用报废轮胎,导致左前轮爆胎,在行驶的过程中槽罐车侧翻,致使液氯泄漏。肇事车驾驶员、押运员在事故发生后逃离现场,失去最佳救援时机,直接导致事故后果的扩大。

济宁市科迪化学危险货物运输中心对挂靠的这辆危险化学品运输车疏于安全管理,未能及时纠正车主使用报废轮胎和车辆超载行为,是这起事故的间接原因。

专业人员在检查过程中还发现该车押运员没有参加相关的培训和考核,不具备押运危险化学品的资质。这是事故发生乃至伤亡损失扩大的另一个重要间接原因。江苏淮安液氯泄漏事故28人死亡发生二次泄漏

2004年江西油脂化工厂“4.20”液氯残液泄漏事故

2004年4月20日21时左右,江西油脂化工厂(以下简称油化厂)发生液氯残液泄漏事故,造成282人出现中毒反应,其中住院治疗128人,留院观察154人。

事故的直接原因:由于液氯钢瓶的瓶阀出气口及阀杆严重腐蚀,气温升高,瓶体内气体膨胀,将阀门腐蚀堵塞物冲出,导致液氯残液泄漏。

为严肃党纪政纪,有11人分别受到撤职等党纪、政纪的严肃处理。反思这一事故,有

许多教训值得汲取。

2000年浙江建德市新化化工

有限责任公司“12.17”液氨泄漏事故

2000年12月17日0时50分,建德市新化化工厂有限责任公司因合成液氨槽氨阀门进

口中腔破裂,导致大量液氨泄漏,造成4人死亡,12人受伤。

直接原因:因该阀门破裂处周围最小壁厚仅2.3mm。周围平均壁厚也只有3.7mm,因此存在严重质量问题。

间接原因:该公司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制度执行不严。

预防同类事故的措施

1.完善阀门等承压设备的采购、检验、入库、保养、领用的管理制度,严把质量关。

2.从企业内部的机构设臵,员工配臵,制度建设,措施落实上建立起科学的安全生产的保障体系。

3.修订和完善企业的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改善通信设备,购臵配臵防护救援器具。

4.对液氨槽的隐患进行整改。

吉林德惠养殖场液氨泄漏爆炸事故

作用:养殖场主要将液氨用在两点,第一,氨本身有一定杀菌作用,所以一些养殖场用它来杀菌。第二,氨可以降低养殖场的温度。养殖场温度一般比较高,由管道把氨气通进去就可

以起到防暑降温的作用。

>经调查认定,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宝源丰公司主厂房部分电气线路短路,引燃周围可燃物,燃烧产生的高温导致氨设备和氨管道发生物理爆炸。氨气泄漏之后引发爆炸并引燃了

车间的可燃材料,而逃生出口多处被反锁,加之缺乏应急消防疏散演练,不知何处逃生,1 00多名员工因而罹难。

管理上的原因是:宝源丰公司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落实,地方消防部门安全监督管理不力,建设部门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监管缺失,安全监管部门综合监管不到位,地方政府安全生产监管职责落实不力

措施:

合成氨典型事故案例分析报告

合成氨典型事故案例分析 【大中小】发布人:管理员来源:时间:2010-12-23 17:05:36 浏览1098 人次 一、氧含量超标,煤气气拒爆炸 事故经过:1986年6月22日,某氮肥厂正常生产时,1号煤气炉下行煤气阀阀杆在突然脱落,造成该阀门不能及时关闭,使正在吹风阶段时的空气通过该下行煤气阀直接进人煤气气柜,导致气柜内半水煤气中氧含量在短时间内迅速上升。造气岗位并没有及时发现,而是由变换岗位发现触媒层温度上升,要求分析人员进行气体中氧含量分析时,氧含量已经达到5.7%,正要向造气岗位报告时,气柜已经发生爆炸。重约6.57t的钟罩顶盖沿着焊缝被撕裂炸飞,落在45rn远的压缩机房路边,砸死1人。一根长6m的气柜放空管飞落在90m处的合成塔顶上.事故原因:操作人员未作巡回检查,未能及时发现阀门故障,致使气柜内形成爆炸性气体,由于静电作用引发爆炸。加之分析工未能及时报告分析数据,延误了时机,使气柜大量过氧,导致爆炸。 事故教训:煤气阀阀杆脱落是常见的设备故障,如果加强巡回检查,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就可以避免事故的发生。分析工发现分析数据有问题,必须立即报告有关岗位和调度室,

以便尽快处理,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 二、夹套爆炸,煤气炉爆炸 事故经过:1994年4月19日,某化肥厂检修后,6号煤气炉开始制气,15分钟后煤气炉发生爆炸,4人死亡,煤气炉炉体坍塌,煤气护厂房楼面、楼顶被炸坏。 事故原因:操作人员违反操作规程,开车前未将汽包上面的蒸汽出口阀和安全阀下面的根部阀打开,至使锅炉夹套憋压,夹套爆裂,热汽水进人炉内,大量汽化,压力迅速上升,导致煤气炉爆炸。 事故教训:严格执行操作安全规程,开车前必须仔细检查每一个应该开和关的阀门。汽包蒸汽出口阀,在开车之前就必须仔细检查是否已经打开,不能等到开车后。汽包上安全阀的根部阀,按照氮肥生产安全规程,不允许关闭,开车前必须严格检查,不能失误。 三、静电除尘器爆炸 事故经过:1986年8月20日,某县化肥厂在检修静电除尘器时,没有对设备进行隔离、置换,不取样分析就开始检修,当电工使用摇表测量绝缘电阻时,产生火花发生爆炸,当场死亡1人。

液氨泄漏事故案例

青岛崂特啤酒厂1吨氨水泄漏村民被熏出家门 作者:青岛早报文章来源:青岛早报 点击数:71 更新时间:2007-6-18 11:21:56 16日晚8时许,位于崂山区崂山路的青岛崂特啤酒有限公司制冷车间的氨水出现泄漏,险情发生后,厂内的职工及周边村庄的村民们迅速疏散,急救人员将附近敬老院中6名出现不适反应的老人送至医院,经抢救,老人们都已脱离危险。 氨水泄漏得到控制 昨晚8时30分,记者闻讯赶到青岛崂特啤酒有限公司时,闻到了一股浓重的氨水气味,10多辆消防车和5辆120急救车停靠在崂山路上,消防人员和急救人员戴着防毒面罩冲进了公司车间,“氨水泄漏已得到初步控制,我们正在现场喷水,稀释空气中的氨气量。”负责现场抢险的消防人员告诉记者,昨晚8时,119指挥中心接到市民报警,称沙子口一带大面积出现异味,经调查,氨气来源于“崂特”公司制冷车间,一个装有1吨多的氨水罐阀门破损泄漏,接到报警后,消防部门调集了15辆消防车抢险。 不少村民熏出家门 险情发生后,“崂特”公司立即疏散了厂内正在加班的职工,紧邻该公司的砖塔岭村村民闻到异味后也从家中跑了出来。“我当时正在家里看电视,当我闻到了这股怪味后,立刻推醒了正在睡觉的孩子,带着老人跑了出来。”一名村民捂着鼻子向记者介绍说,当时许多村民都闻到了这股怪味,当他们发现氨气是从“崂特”公司泄漏的后,连忙跑到上风口,躲避氨气的“袭击”。 启动紧急预案救人 记者采访了解到,由于抢险及时,此次氨水泄漏事故没有造成人员死亡,但与“崂特”公司仅一墙之隔的沙子口街道中心敬老院众多老人却出现了不适反应。“有6人出现恶心头晕等不适症状。”敬老院护理员王爱欣向记者介绍。“我们启动了紧急救助预案。”昨晚,市急救中心主任赵珊介绍,险情发生后,他们立即带着5辆急救车赶来救人,并已准备好第二梯队。 事故原因正在调查 昨晚10时,记者赶到解放军409医院时见到了6名正在接受治疗的老人,6名老人中有5位女性1位

化工安全与环保案例

《化工安全与环保》课程期末考核 任课教师:林俊杰 院系: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2011级化工1班学号:4107姓名:董浩月 案例1 2004年,某制药厂发生甲苯反应釜爆炸事故,造成两人死亡,一人受伤。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某车间的液氨、甲苯等化工原料泄露遇高温而引发爆炸。 案例分析: 液氨:熔点—c,沸点—C,自燃点C,蒸气密度,蒸气压(C)。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爆炸极限16?25 %(最易引燃浓度17 %)。液氨会侵蚀某些塑料制品、橡胶和涂层。遇热、明火,难以点燃而危险性较低;但氨和空气混合物达到上述浓度范围遇明火会燃烧和爆炸,如有油类或其它可燃性物质存在,则危险性更高。与硫酸或其它强无机酸反应放热,混合物可达到沸腾。 甲苯:熔点「C):;沸点(C):;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饱和蒸气压(kPa): (30C);燃烧热(kJ/mol):;临界温度(C):;临界压力(MPa):。闪点(C ):4;爆炸上 限%(V/V):;弓I燃温度(C ):535;爆炸下限%(V/V):。 爆炸是一种极为迅速的物理或化学的能量释放过程。在此过程中,空间内的物质以极快的速度把其内部所含有的能量释放出来,转变成机械功、光和热等能 量形态。所以一旦失控,发生爆炸事故,就会产生巨大的破坏作用,爆炸发生破坏作用的根本原因是构成爆炸的体系内存有高压气体或在爆炸瞬间生成的高温

高压气体。爆炸体系和它周围的介质之间发生急剧的压力突变是爆炸的最重要特征,这种压力差的急剧变化是产生爆炸破坏作用的直接原因。爆炸必须具备的 三个条件: 1)爆炸性物质:能与氧气(空气)反应的物质,包括气体、液体和固体。氢气,乙炔,甲烷等;液体:酒精,汽油;固体:粉尘,纤维粉尘等。 2)助燃物:空气、氧气等 3)点火源:包括明火、电气火花、机械火花、静电火花、高温、化学反应、光能等。爆炸事故,是指由于人为、环境或管理等原因,物质发生急剧的物理、化学变化,瞬间释放出大量能量,并伴有强烈的冲击波、高温高压和地震效应等,造成财产损失、物体破坏或人身伤亡等的事故。分为物理爆炸事故和化学爆炸事故。 防止爆炸伤害,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思想上对于爆炸事故的性质、危害应当随时有足够的认识,从而引起高度的警觉。 (二)加强对化学物品的保管、使用和储存的管理,做好实验设备特别是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 (三)参加工作时,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操作步骤,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顺利完成实验。 (四)在与爆炸物品接触时,要做到七防”:防止可燃气体粉尘与空气混合,防止明火,防止磨擦和撞击,防止电火花,防止静电放电,防止雷击,防止化学反应。事故对策建议:

液氨泄露案例分析

2005年京沪高速公路江苏淮安段“3.29”液氯泄漏事故 2005年3月29日18时50分,在江苏省淮安市境内,一辆由山东开往上海方向的鲁H-0009槽罐运输车,装有30余吨液氯危险品,在行至京沪高速公路江苏淮安段时,与一辆鲁QA0938解放牌大货车迎面相撞,导致鲁H-0009侧翻。由于肇事的槽罐运输车驾驶员逃逸,货车驾驶员身亡,延误了最佳抢险救援时机,造成了液氯的大面积泄漏,公路旁3个乡镇的村民遭受重大伤亡。造成29人死亡,436名村民和抢救人员中毒住院治疗,门诊留治人员1560人,10500多名村民被迫疏散转移,大量家畜(家禽)、农作物死亡和损失,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700余万元。 肇事的重型罐式半挂车属山东济宁市科迪化学危险货物运输中心。这辆核定载重为15吨的运载剧毒化学品液氯的槽罐车严重超载,事发时实际运载液氯多达40.44吨,超载169.6%。而且使用报废轮胎,导致左前轮爆胎,在行驶的过程中槽罐车侧翻,致使液氯泄漏。肇事车驾驶员、押运员在事故发生后逃离现场,失去最佳救援时机,直接导致事故后果的扩大。 济宁市科迪化学危险货物运输中心对挂靠的这辆危险化学品运输车疏于安全管理,未能及时纠正车主使用报废轮胎和车辆超载行为,是这起事故的间接原因。 专业人员在检查过程中还发现该车押运员没有参加相关的培训和考核,不具备押运危险化学品的资质。这是事故发生乃至伤亡损失扩大的另一个重要间接原因。江苏淮安液氯泄漏事故28人死亡发生二次泄漏 2004年江西油脂化工厂“4.20”液氯残液泄漏事故 2004年4月20日21时左右,江西油脂化工厂(以下简称油化厂)发生液氯残液泄漏事故,造成282人出现中毒反应,其中住院治疗128人,留院观察154人。 事故的直接原因:由于液氯钢瓶的瓶阀出气口及阀杆严重腐蚀,气温升高,瓶体内气体膨胀,将阀门腐蚀堵塞物冲出,导致液氯残液泄漏。 为严肃党纪政纪,有11人分别受到撤职等党纪、政纪的严肃处理。反思这一事故,有

液氨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置

液氨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置 一、液氨泄漏的现象: 液氨泄漏时,从泄漏处冒出大量的烟雾,周围环境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泄漏处的设备、管线发冷,严重结冻。 二、液氨泄漏的原因 1.液氨储罐破损; 2.液氨储罐的出口阀门密封不严泄漏; 3.连接的软管破损泄漏; 4.软管与接头的连接处密封不严泄漏; 5.各接头及压力表的安装处密封不严泄漏。 三、液氨泄漏的处置措施 1.疏散人员至上风口处,并隔离至气体散尽或将泄漏控制住; 2.切断火源,必要时切断污染区内的电源. 3.开启室外消防水并进行喷淋。 4.应急人员佩带好液氨专用防毒面具及手套进入现场检查原因。 5.采取对策以切断气源,或将管路中的残余部分经稀释后由泄放管路排尽。 6.在泄漏区严禁使用产生火花的工具和机动车辆,严重时还应禁止使用通讯工具。 7.参与抢救的人员应戴防护气势手套和液氨专用防毒面具。 8.逃生人员应逆风逃生,并用湿毛由、口罩或衣物置于口鼻处。 9.中毒人员应立即送往通风处,进行紧急抢救并通知专业部门。 四、液氨储罐泄漏处理 液氨储罐在投用前都是由专门的生产厂家生产,并经过安全部门进行严格检验的,因此泄漏的可能性不大。液氨在运输时也是由具备资格的人员和车辆才可运输。要注意在液氨储罐头运送到现场和卸液氨时不可猛烈的撞击储罐,必须有橡胶缓冲圈,也不可曝晒储罐。 1.液氨储罐的处理:液氨储罐的出口阀门泄漏可能的原因为阀门处的填料阀门泄漏。处理方法是戴好防护面具及手套用消防水进行掩护将出口处的阀门关死如果仍然泄漏就需一直保持喷水,直到泄漏完毕。 2.连接管路泄漏处理:对从液氨储罐之后的泄漏,必须先关死液氨储罐的出口阀门,再进行连接处泄漏的处理,如果仍然泄漏就需用消防水进行长期喷水。 五、预防措施 1.叉运液氨罐注意事项。 1)起运液氨罐由储运部叉车工进行作业,现场操作工必须现场监护。 2)叉车工在起运时要轻叉轻放,严禁碰撞,严禁将液氨罐放置在太阳下曝晒。 3)操作工在收液氨罐时应检查附件是否完好,阀门接口是否有损伤,连接后是否松动。 2.吊运及液氨罐装配减压阀的注意事项 1)操作液氨的人员必须懂得液氨的物化特性;由维修钳工负责吊运和安装减压阀,操作工必须现场监护和协助钳工吊运工作;罐体档塞必须可靠,防止滚动。 2)在吊运时必须轻吊轻放,严禁在倒置时开启阀门。 3)错工在接减压时阀时,先脍炙人口阀门无泄漏、无异味,并随身佩带好防护用品(防毒面具、

液氨泄漏事故预防与处置初探简易版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编订:XXXXXXXX 20XX年XX月XX日 液氨泄漏事故预防与处置 初探简易版

液氨泄漏事故预防与处置初探简易 版 温馨提示:本安全管理文件应用在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套用。 液氨,因其价廉的特点在制冰和冷藏行业 得到广泛使用。仅以江苏省启东市为例,在沿 海、沿江的6个渔业港口的200多家制冰和冷 藏企业中,均采用了以氨制冷的工艺方式。液 氨的危险特性,也十分明显。近5年以来,启 东市共发生了液氨泄漏、爆炸事故17起,造成 1人死亡、8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30余万 元。基层大队如何做好液氨泄漏事故的预防和 处置,意义非常重要。笔者结合近年来对多起 液氨泄漏、爆炸事故的调查实践,就预防与处 置方法浅谈几点拙见:

一、液氨的火灾危险性。液氨,是一种有刺激臭味的无色有毒气体,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易液化,一般液氨可作致冷剂,接触液氨可引起严重冻伤。氨气爆炸极限为 15.7~27.4%。因此、氨气与空气或氧气混和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储存容器受热时也极有可能发生爆炸。氨气能侵袭湿皮肤、粘膜和眼睛,可引起严重咳嗽、支气管痉挛、急性肺水肿,甚至会造成失明和窒息死亡。 二、液氨泄漏事故预防措施。氨是乙类易燃气体,在适当压力下液化成液氨,一般储存于钢瓶或储罐中,在储存、运输、使用等环节,应当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防止发生泄漏爆炸事故。首先在储存氨的容器为压力容器,必须定期检验,钢瓶或储罐应放在阴凉通风的

化工安全事故案例汇总

化 工典型安全事故案例 汇总

目录 1目录............................................................................................................................ 4第一章火灾事故案例.................................................................................................. 一山东赫达股份有限公司"9.12"爆燃事故 (4) 二淄博中轩生化有限公司"6.16"火灾事故 (5) 三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化肥厂火灾事故 (6) 四菏泽海润化工有限公司小井乡黄庄储备库11.23 爆燃事故 (7) 五兴化化工公司甲醇储罐爆炸燃烧事故 (9) 六制度不全操作不当引发爆燃事故“2005.9.28”燃爆事故 (11) 七济南市某化工厂氮氢气压缩机放空管雷击着火事故 (12) 八锅炉长期高负荷运行引发火灾事故 (13) 九爆炸危险区域使用非防爆电气设备引发火灾 (15) 十一起氧气管道燃爆事故 (16) 十一某化工厂动火措施不完善气柜方箱着火事故 (19) 十二中石油兰州石化爆炸事故 (20) 第二章爆炸事故案例................................................................................................ 22 一安徽某化肥厂汽车槽车液氨储罐爆炸 (22) 二大庆石油化工总厂2004.10.27硫磺装置酸性水罐爆炸事故分析 (23) 三山东德齐龙化工集团有限公司“7.11”爆炸事故 (25) 四河北省某银矿空气压缩机油气分离储气箱爆炸 (27) 五某石化总厂化工一厂换热器爆炸 (28) 六锅炉炉膛煤气爆炸事故案例 (29) 七山东德齐龙化工集团氮氢气体泄漏爆炸事故 (31) 八动火前检查欠详作业中爆炸伤人 (32) 九山东博丰大地工贸有限公司“7.27”爆炸事故 (33) 十山西某化工厂压力容器爆炸事故案例 (34) 十一南京化工厂爆炸事故 (34) 十二大连输油管道爆炸事故 (36) 38 第三章中毒事故案例................................................................................................

液氨钢瓶泄漏事故应急处置措施正式版

In the schedule of the activity, the time and the progress of the completion of the project content are described in detail to make the progress consistent with the plan.液氨钢瓶泄漏事故应急处置措施正式版

液氨钢瓶泄漏事故应急处置措施正式 版 下载提示:此解决方案资料适用于工作或活动的进度安排中,详细说明各阶段的时间和项目内容完成的进度,而完成上述需要实施方案的人员对整体有全方位的认识和评估能力,尽力让实施的时间进度与方案所计划的时间吻合。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液氨钢瓶在运输过程中,如遇到液氨泄漏,应立即通知所在地(或附近)化工企业,并及时营救和安全疏散周围人员,实施紧急处置措施。 一、参加液氨钢瓶泄漏事故应急处置的人员应获取液氨的理化性质、毒性特征、中毒急救等必要信息,并按本措施进行液氨钢瓶泄漏处置。 二、液氨钢瓶事故通常有: (1)泄漏 (2)燃烧爆炸 三、液氨少量泄漏应急处置措施

(一)撤退区域内所有人员。防止吸入蒸气,防止接触液体或气体。处置人员应使用呼吸器。禁止进入氨气可能汇集的局限空间,并加强通风。 (二)只能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堵漏。泄漏的容器应转移到安全地带,并且仅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才能打开阀门泄压。可以用砂土、蛭石等惰性吸收材料收集和吸附泄漏物。收集的泄漏物应放在贴有相应标签的密闭容器中,以便废弃处理。 四、液氨大量泄漏应急处置措施 (一)疏散场所内所有未防护人员,并向上风向转移。泄漏处置人员应穿全身防护服,戴呼吸设备。消除附近火源。

液氨泄漏事故后果分析

液氨泄漏事故后果分析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液氨泄漏事故后果分析 液氨钢瓶泄漏的氨将全部挥发成气态氨,下面分析泄漏的气态氨对周边区域的影响。 (1)事故情况下泄漏量估算 对于液体氨的泄漏,假定泄漏口直径为1cm ,液氨钢瓶压力为3MPa ,环境温度为20℃。 泄漏口面积为:A=×10-5m 2。 泄漏量 ρ ρ ) (20P p A C Q d -= 式中:Q ——液体泄漏速度,kg/s ; Cd ——液体泄漏系数; A ——裂口面积,m 2; ρ——泄漏液体密度,kg/m 3;ρ液氨=1070kg/m 3; p ——容器内介质压力,Pa ; p 0——环境压力,Pa ; 液体氨从泄漏口喷出后全部闪蒸。因此,氨气体挥发速率s 。 液氨钢瓶泄漏达到爆炸下限所需时间 液氨爆炸下限%(V/V):,经计算其爆炸下限质量浓度为 m 3,布满200m 3(液氨分解区空间体积约为200m 3)的密闭空间内达到爆炸下限的氨气的量为:。 根据蒸发速度,达到爆炸下限所需要时间为:=

根据上述计算过程,计算液氨泄漏挥发达到爆炸下限所需要时间汇总见下表: 表F3-22 液氨泄漏达到爆炸下限所需时间计算表 液氨钢瓶泄漏达到短时间接触限值所需时间 液氨人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30mg/ m3,布满200m3的密闭空间内达到短时间接触限值的氨气的量为:6g。 3、具有爆炸性化学品的作业场所出现爆炸、火灾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范围 本专篇选取液氨为例,计算液氨钢瓶发生爆炸事故造成人员伤亡的范围。 气体的TNT当量W TNT及爆炸总能量E为: W TNT=αW f Q f/Q TNT 式中:W TNT——可燃气体蒸汽云的TNT当量,kg; α——可燃气体蒸气云的TNT当量系数(统计平均值为 W f——蒸气云爆炸燃烧掉的总质量,kg; Q f——可燃气体的燃烧热,氨×104KJ/ kg; Q TNT——TNT的爆炸热,KJ/kg。Q TNT为4520 KJ/kg 可燃气体的爆炸总能量为: E=αWQ 式中,E为可燃气体的爆炸总能量,KJ;为地面爆炸系数。 (1)可燃气体的TNT当量及爆炸总能量E

液氨钢瓶泄漏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编号:SM-ZD-58528 液氨钢瓶泄漏事故应急处 置措施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液氨钢瓶泄漏事故应急处置措施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液氨钢瓶在运输过程中,如遇到液氨泄漏,应立即通知所在地(或附近)化工企业,并及时营救和安全疏散周围人员,实施紧急处置措施。 一、参加液氨钢瓶泄漏事故应急处置的人员应获取液氨的理化性质、毒性特征、中毒急救等必要信息,并按本措施进行液氨钢瓶泄漏处置。 二、液氨钢瓶事故通常有: (1)泄漏 (2)燃烧爆炸 三、液氨少量泄漏应急处置措施 (一)撤退区域内所有人员。防止吸入蒸气,防止接触液体或气体。处置人员应使用呼吸器。禁止进入氨气可能汇集的局限空间,并加强通风。 (二)只能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堵漏。泄漏的容器应转

移到安全地带,并且仅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才能打开阀门泄压。可以用砂土、蛭石等惰性吸收材料收集和吸附泄漏物。收集的泄漏物应放在贴有相应标签的密闭容器中,以便废弃处理。 四、液氨大量泄漏应急处置措施 (一)疏散场所内所有未防护人员,并向上风向转移。泄漏处置人员应穿全身防护服,戴呼吸设备。消除附近火源。 (二)向当地政府和“119”及当地环保部门、公安交警部门报警,报警内容应包括:事故单位;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化学品名称和泄漏量、危险程度,有无人员伤亡以及报警人姓名、电话。 (三)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的液氨,防止泄漏物进入阴沟和排水道,增强通风。场所内禁止吸烟和明火。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要堵漏或翻转泄漏的容器以避免液氨漏出。要喷雾状水,以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的流向,但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的液氨或泄漏源。防止泄漏物进入水体、下水道、地下室或密闭性空间。禁止进入氨气可能汇集的受限空间。清洗以后,在储存和再使用前要将所有的保护性服装和设备

化工安全事故案例汇总.

化工安全事故案例汇总

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火灾事故案例 (4) 一山东赫达股份有限公司"9.12"爆燃事故 (4) 二淄博中轩生化有限公司"6.16"火灾事故 (5) 三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化肥厂火灾事故 (6) 四菏泽海润化工有限公司小井乡黄庄储备库11.23 爆燃事故 (7) 五兴化化工公司甲醇储罐爆炸燃烧事故 (9) 六制度不全操作不当引发爆燃事故?2005.9.28?燃爆事故 (11) 七济南市某化工厂氮氢气压缩机放空管雷击着火事故 (12) 八锅炉长期高负荷运行引发火灾事故 (13) 九爆炸危险区域使用非防爆电气设备引发火灾 (15) 十一起氧气管道燃爆事故 (16) 十一某化工厂动火措施不完善气柜方箱着火事故 (19) 十二中石油兰州石化爆炸事故 (20) 第二章爆炸事故案例 (22) 一安徽某化肥厂汽车槽车液氨储罐爆炸 (22) 二大庆石油化工总厂2004.10.27硫磺装置酸性水罐爆炸事故分析 (23) 三山东德齐龙化工集团有限公司?7.11?爆炸事故 (25) 四河北省某银矿空气压缩机油气分离储气箱爆炸 (27) 五某石化总厂化工一厂换热器爆炸 (28) 六锅炉炉膛煤气爆炸事故案例 (29) 七山东德齐龙化工集团氮氢气体泄漏爆炸事故 (31) 八动火前检查欠详作业中爆炸伤人 (32) 九山东博丰大地工贸有限公司?7.27?爆炸事故 (33) 十山西某化工厂压力容器爆炸事故案例 (34) 十一南京化工厂爆炸事故 (34) 十二大连输油管道爆炸事故 (36) 第三章中毒事故案例 (38)

一河南濮阳中原大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23?较大中毒窒息事故 (38) 二莘县化肥有限责任公司?7.8?液氨泄漏事故 (39) 三淄博市周村区?5.21?危化品槽罐车中毒死亡事故 (43) 四山东阿斯德化工有限公司?8.6?一氧化碳中毒事故 (44) 五山东滨化集团化工公司?4.15?氮气窒息事故 (45) 六山东晋煤同辉化工有限公司?4.21?事故 (46) 七苯中毒事故案例 (48) 八制度不执行,入罐作业酿事故 (49) 九某化工厂急性硫化氢中毒事故分析 (50) 十二氧化硫中毒事故案例 (52) 第四章国外化工安全事故案例 (55) 一美国乔治亚州奥古斯塔BP-阿莫科聚合物工厂爆炸事故 (55) 二美国路易斯安那州Sonat Exploration公司油气分离厂火灾爆炸事故 (57) 三美国托斯科埃文炼油厂爆炸事故 (61) 四日本甲醇精馏塔爆炸事故 (65) 五美国环氧乙烷再蒸馏塔爆炸事故 (66) 六韩国幸福公司的ABS树脂厂火灾爆炸事故 (68) 七日本一合成氨装置爆炸事故 (69) 八印度马弗罗炼油厂储罐区爆炸事故 (70) 九墨西哥城液化石油气站火灾爆炸事故 (70) 十西班牙液化丙烯罐车爆炸事故 (73) 十一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氮气窒息事故 (76) 十二印度博帕尔甲基异氰酸酯泄漏事故 (79) 十三日本一化工厂生产农药时焦油状废物分解泄漏事故 (83) 十四塞内加尔液氨储罐发生爆炸事故 (84)

2012安全事故案例分析考试题及答案

2012年安全工程师《安全生产事故案例分析》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2011年11月29日4时,A铁矿390平巷直竖井的罐笼在提升矿石时发生卡罐故障罐笼被撞破损后卡在距离井口2.5m处,当班绞车工甲随即升井向矿长乙和维修工丙报告后,乙和丙下井检修。丙在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3次对罐笼角、井筒护架进行切割与焊接,切割与焊接作业至7时结束。随后乙和丙升井返回地面。 当日7时29分,甲在绞车房发现提升罐笼的钢丝绳异动,前往井口观察,发现直竖井内起火,当即返回绞车房,关闭向井下送电的电源开关。并立即升井向乙和丙报告。随后甲和丙一起下井,到达390平巷时烟雾很大,能见度不足5m,甲和丙前行到达离起火直竖井约300m处,无法继续前行,遂返回地面向乙汇报,乙立即报警,调矿山救护队救援,并启动A矿山应急救援预案。 截至11月27日10时,核实井下被困人员共122人,其中救护队救出52人,70人遇难,遇难人员中包括周边的4座铁矿61名井下作业人员。 事故调查发现,A铁矿与周边的4座铁矿越巷开采,井下巷道及未*****区互相贯通,各矿均未形成独立的** 通风系统,且安全出口和标志均不符合安全规定 事故调查组确认,该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丙在切割与焊接作业时,切割下来的高温金属残块及焊渣掉落在井槽充填护*的**上,造成荆笆着火,引燃****的可燃物,引发火灾。该起事故的经济损失包括:人员伤亡后所支出的费用9523万元,善后处理费用3052万元,财产损失1850万元,停产损失580万元,处理环境污染费用5万元。 1、根据《火灾分类》(GB/T4968-2008),A铁矿直竖井发生的火灾类别属于(A) A、A类火灾 B、B类火灾 C、C类火灾 D、D类火灾 E、E类火灾 2、在A铁矿390平巷直竖井进行切割与焊接作业,应办理的许可手续是(C) A、有限空间作业许可 B、带电作业许可 C、动火作业许可 D、高温作业许可 E、潮湿作业许可 3、该起事故的直接经济损失为(C)万元 A 8523 B 12575 C 14425 D 15005 E 15010

液氨泄漏事中毒故案例

液氨泄漏事中毒故案例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液氨泄漏事中毒故案例1)事故经过 2002年7月8日2时09分,聊城市莘县化肥有限责任公司发生液氨泄漏事故。这起事故共泄漏液氨约20.1吨,造成死亡13人,重度中毒24人,直接经济损失约72.62万元。 2002年7月8日凌晨0点20分,一辆个体液氨罐车,在莘县化肥有限责任公司液氨库区灌装场地进行液氨灌装,到凌晨2点左右灌装基本结束时,液氨连接导管突然破裂,大量液氨泄漏。驾驶员吩咐押运员立即关闭灌装区西侧约64米处的紧急切断阀,自己迅速赶到罐车尾部,对罐车的紧急切断装置采取关闭措施,一边与厂值班人员联系并电话报警。 2时09分,接到报警后,公安、消防等部门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先后赶到现场,组织事故抢险和群众疏散。同时,企业值班领导组织职工对生产系统紧急停车。 4时40分,消防官兵将液氨罐车2个制动阀门和1个灌装截止阀关闭。抢险搜救工作一直持续到6点30分。参与抢险搜救的干部、群众和公安、消防干警500多名,车辆32部,共解救、疏散群众2000余人。

2)事故原因 (1)液相连接导管破裂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初步查明,液相连接导管供货单位是河北省无生产许可证的一家镇办企业。经公安部门侦察鉴定,液相连接导管破裂排除了人为破坏因素。从发生事故前的记录看,液相连接导管的工作压力、温度及使用期限均未超出规定范围,是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发生的破裂,这是造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2)液氨罐车上的紧急切断装置失灵是液氨泄漏扩大的主要原因。事故发生后,氨库西侧约64米处的紧急切断阀很快被关闭,防止了液氨储槽中液氨的继续泄漏。虽然驾驶员对罐车上的紧急切断阀采取了紧急切断措施,但由于该装置失灵,致使罐车上液氨倒流泄漏,导致事故的进一步扩大。 (3)液氨罐区与周围居民区防护间距不符合规范要求,是导致事故伤亡扩大的重要原因。根据《小型氨肥厂卫生防护标准》(GB11666-89)和当地气象条件,卫生防护距离要求为1000米,而实际最近距离不足25米,远远低于规范要求。因此,液氨罐区与周围居民区防护间距不符合规范要求,是导致事故伤亡扩大的重要原因。 (4)安全管理制度和责任制不落实是发生事故的重要原因。

一起液氨泄漏事故案例分

一起液氨泄漏事故案例分 精品资源~临风文档。 一起液氨泄漏事故案例分 一、事故经 某日~某化工厂合成车间加氨阀填料压盖破裂~有少量的液氨滴漏。维修工徐某遵照车间指令~对加氨阀门进行填料更换。徐某没敢大意~首先找来操作工~关闭了加氨阀门前后两道阀门,并牵来一根水管浇在阀门填料上~稀释和吸收氨味~消除氨液释放出的氨雾,又从厂安全室借来一套防化服和一套过滤式防毒面具~佩戴整齐后即投入阀门检修。可当他卸掉阀门压盖时~阀门填料跟着冲了出来~瞬间一股液氨猛然喷出~并释放出大片氨雾~包围了整个检修作业点~临近的甲醇岗位和铜洗岗位也笼罩在浓烈的氨味中~情况十分紧急危险。临近岗位的操作人员和安全环保部的安全员发现险情后~纷纷从各处提着消防和防护器材赶来。有的接通了消防水带打开了消火栓~大量喷水压制和稀释氨雾,有的穿上防化服~戴好防毒面具~冲进氨雾中协助处理险情。闻讯赶到的厂领导协助车间指挥~生产调度抓紧指挥操作人员减量调整生产负荷~关闭远距离的相关阀门~停止系统加氨~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并快速更换了阀门填料~堵住了漏点 1 这次事故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但是还是暴露了企业在安全生产中存在的一些漏洞。我们可以从分析事故原因中得到一些启示 二、事故原 1、合成车间在检修处理加氨阀填料漏点过程中~未制订周密完整的检修方案~未制订和认真落实必要的安全措施~维修工贸然接受任务~不加思考就投入检修

2、合成车间领导在获知加氨阀门填料泄漏后~没有足够重视~没有向生产、设备、安全环保部门按程序汇报~自作主张~草率行事~擅自行事 3、当加氨阀门填料冲出有大量氨液泄漏时~合成车间组织不力~指挥不统一~手忙脚乱~延误了事故处置的最佳有效时间 4、加氨阀门前后备用阀关不死内漏~合成车间对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思想上麻痹重视不够~安全意识严重不足。人员组织不力~只指派一名维修工去处理,物质准备不充分~现场现找、现领阀门 三、预防措 1、安全环保部应责成合成车间把此次加氨泄漏事故编印成事故案例~供全厂各车间、岗位学习~开展事故案例教育~并展开事故大讨论~要求人人谈认识~人人写体会~签字登记在案 2 2、责成合成车间将此次氨泄漏事故~编制氨泄漏事故处置救援预案~组织全员性的化学事故处置救援抢险抢修模拟演练~要求不漏一人地学会氨泄漏抢险抢修处置方法~ldquo;预防为主”真正落到实处 3、合成车间应组织全体操作工和维修工~进行氨、氢、一氧化碳、甲醇、甲烷、硫化氢、二氧化碳等化学危险品的理化特性以及事故处置方法的安全技术知识培训~由车间安全员负责组织一次全员性的消防、防化、防护器材的使用知识培训~在合成车间内形成一道预防化学事故和防消事故的牢固大堤 4、发动全厂职工提合理化建议~查找身边事故隐患苗头~力争对事故隐患早发现早整改~及时处理~从源头上堵塞住事故隐患漏洞~为生产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 3

液氨泄漏事中毒故案例

液氨泄漏事中毒故案例1)事故经过 2002年7月8日2时09分,聊城市莘县化肥有限责任公司发生液氨泄漏事故。这起事故共泄漏液氨约20.1吨,造成死亡13人,重度中毒24人,直接经济损失约72.62万元。 2002年7月8日凌晨0点20分,一辆个体液氨罐车,在莘县化肥有限责任公司液氨库区灌装场地进行液氨灌装,到凌晨2点左右灌装基本结束时,液氨连接导管突然破裂,大量液氨泄漏。驾驶员吩咐押运员立即关闭灌装区西侧约64米处的紧急切断阀,自己迅速赶到罐车尾部,对罐车的紧急切断装置采取关闭措施,一边与厂值班人员联系并电话报警。 2时09分,接到报警后,公安、消防等部门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先后赶到现场,组织事故抢险和群众疏散。同时,企业值班领导组织职工对生产系统紧急停车。

4时40分,消防官兵将液氨罐车2个制动阀门和1个灌装截止阀关闭。抢险搜救工作一直持续到6点30分。参与抢险搜救的干部、群众和公安、消防干警500多名,车辆32部,共解救、疏散群众2000余人。 2)事故原因 (1)液相连接导管破裂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初步查明,液相连接导管供货单位是河北省无生产许可证的一家镇办企业。经公安部门侦察鉴定,液相连接导管破裂排除了人为破坏因素。从发生事故前的记录看,液相连接导管的工作压力、温度及使用期限均未超出规定范围,是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发生的破裂,这是造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2)液氨罐车上的紧急切断装置失灵是液氨泄漏扩大的主要原因。事故发生后,氨库西侧约64米处的紧急切断阀很快被关闭,防止了液氨储槽中液氨的继续泄漏。虽然驾驶员对罐车上的紧急切断阀采取了紧急切断措施,但由于该装置失灵,致使罐车上液氨倒流泄漏,导致事故的进一步扩大。

一起液氨泄漏事故案例分析

一起液氨泄漏事故案例分析 一、事故经过 某日,某化工厂合成车间加氨阀填料压盖破裂,有少量的液氨滴漏。维修工徐某遵照车间指令,对加氨阀门进行填料更换。徐某没敢大意,首先找来操作工,关闭了加氨阀门前后两道阀门;并牵来一根水管浇在阀门填料上,稀释和吸收氨味,消除氨液释放出的氨雾;又从厂安全室借来一套防化服和一套过滤式防毒面具,佩戴整齐后即投入阀门检修。可当他卸掉阀门压盖时,阀门填料跟着冲了出来,瞬间一股液氨猛然喷出,并释放出大片氨雾,包围了整个检修作业点,临近的甲醇岗位和铜洗岗位也笼罩在浓烈的氨味中,情况十分紧急危险。临近岗位的操作人员和安全环保部的安全员发现险情后,纷纷从各处提着消防和防护器材赶来。有的接通了消防水带打开了消火栓,大量喷水压制和稀释氨雾;有的穿上防化服,戴好防毒面具,冲进氨雾中协助处理险情。闻讯赶到的厂领导协助车间指挥,生产调度抓紧指挥操作人员减量调整生产负荷,关闭远距离的相关阀门,停止系统加氨,事故得到有效控制和妥善处理,并快速更换了阀门填料,堵住了漏点。 这次事故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但是还是暴露了企业在安全生产中存在的一些漏洞。我们可以从分析事故原因中得到一些启示。 二、事故原因 1、合成车间在检修处理加氨阀填料漏点过程中,未制订周密完整的检修方案,未制订和认真落实必要的安全措施,维修工贸然接受任务,不加思考就投入检修。 2、合成车间领导在获知加氨阀门填料泄漏后,没有足够重视,没有向生

产、设备、安全环保部门按程序汇报,自作主张,草率行事,擅自行事。 3、当加氨阀门填料冲出有大量氨液泄漏时,合成车间组织不力,指挥不统一,手忙脚乱,延误了事故处置的最佳有效时间。 4、加氨阀门前后备用阀关不死内漏,合成车间对危险化学品事故处置思想上麻痹重视不够,安全意识严重不足。人员组织不力,只指派一名维修工去处理;物质准备不充分,现场现找、现领阀门。 三、预防措施 1、安全环保部应责成合成车间把此次加氨泄漏事故编印成事故案例,供全厂各车间、岗位学习,开展事故案例教育,并展开事故大讨论,要求人人谈认识,人人写体会,签字登记在案。 2、责成合成车间将此次氨泄漏事故,编制氨泄漏事故处置救援预案,组织全员性的化学事故处置救援抢险抢修模拟演练,要求不漏一人地学会氨泄漏抢险抢修处置方法,把预防为主真正落到实处。 3、合成车间应组织全体操作工和维修工,进行氨、氢、一氧化碳、甲醇、甲烷、硫化氢、二氧化碳等化学危险品的理化特性以及事故处置方法的安全技术知识培训,由车间安全员负责组织一次全员性的消防、防化、防护器材的使用知识培训,在合成车间内形成一道预防化学事故和防消事故的牢固大堤。 4、发动全厂职工提合理化建议,查找身边事故隐患苗头,力争对事故隐患早发现早整改,及时处理,从源头上堵塞住事故隐患漏洞,为生产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

液氨泄漏事故的预防与处置措施(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液氨泄漏事故的预防与处置措施(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3259-39 液氨泄漏事故的预防与处置措施(正 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液氨,因其价廉的特点在制冰和冷藏行业得到广泛使用。仅以江苏省启东市为例,在沿海、沿江的6个渔业港口的200多家制冰和冷藏企业中,均采用了以氨制冷的工艺方式。液氨的危险特性,也十分明显。近5年以来,启东市共发生了液氨泄漏、爆炸事故17起,造成1人死亡、8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30余万元。基层大队如何做好液氨泄漏事故的预防和处置,意义非常重要。笔者结合近年来对多起液氨泄漏、爆炸事故的调查实践,就预防与处置方法浅谈几点拙见: 一、液氨的火灾危险性。 液氨,是一种有刺激臭味的无色有毒气体,极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易液化,一般液氨可作致冷

剂,接触液氨可引起严重冻伤。氨气爆炸极限为15.7~27.4%。因此、氨气与空气或氧气混和会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储存容器受热时也极有可能发生爆炸。 氨气能侵袭湿皮肤、粘膜和眼睛,可引起严重咳嗽、支气管痉挛、急性肺水肿,甚至会造成失明和窒息死亡。 二、液氨泄漏事故预防措施。 氨是乙类易燃气体,在适当压力下液化成液氨,一般储存于钢瓶或储罐中,在储存、运输、使用等环节,应当采取必要的防火措施,防止发生泄漏爆炸事故。 首先在储存氨的容器为压力容器,必须定期检验,钢瓶或储罐应放在阴凉通风的库棚内,远离火种、热源,防止日光直射,与性质相抵触的氟、氯及酸类等危险物品分开储存。 其次是在搬运时轻拿轻放,防止钢瓶及瓶阀受损,运输槽车运送时要灌装适量,不能超压超量运输,运

液氨压力管道泄漏事故案例

液氨压力管道泄漏事故 案例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液氨压力管道泄漏事故案例一、事故概况 2007年5月4日0时02分,阜阳市昊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液氨球罐区,向2号液氨球罐输送液氨的进口管道中安全阀装置的下部截止阀发生破裂,管道内液氨向外泄漏,造成33人因呼入氨气出现中毒和不适,住院治疗和观察。事故发生后,该公司进行紧急处置,用9.5分钟时间,制止了泄漏。 事故发生时,截止阀底部发生破裂,底部一块直径100mm的圆形阀体外壳破裂飞出,液氨大量泄漏。 事故截止阀的破裂口直对正北方向,而西北方向的30-35米处,由阜阳市水利建筑安装工程公司负责建设的凉水塔工地正在施工,造成33名人员中毒和不适,中毒人员中,阜阳市水利建筑安装工程公司人员29人(主要为农民工,其中有2名妇女和1名8岁男童),江苏江都市桥台工业设备安装公司人员2人,颍东区陈油坊行政村(承包锅炉出渣人员)1人,此外,还有昊源化工集团公司保安1人。 5月7日上午11时,受伤人员中,8人重度中毒(其中3人切开喉管治疗),14人中度中毒,4人住院观察。

截止5月14日,28名中毒者9人处于重症状态,9人处于中症状态,10人留院观察。 事故发生后,阜阳市政府组成了安监、质监等部门参加的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事故阀门委托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进行鉴定。省安监、质监、环保、卫生等部门派人赶赴现场指导事故调查和伤员抢救工作。 二、事故调查 (一)工厂情况 安徽昊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70年,由原阜阳化工总厂改制而成,是股权结构多元化的大型化工企业。公司下设塑业、制气、机械制造等四个子公司,占地面积52万平方米,员工1400余人,拥有总资产6.83亿元,主要产品有尿素、碳酸氢铵、甲醇、吗啉以及余热发电30MW和塑料编织袋等。是一个典型的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 该公司原生产能力为:尿素合成氨系统(18万吨/年液氨联产7万吨/年甲醇,含1台400米3液氨球罐)。已取得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

危险品道路运输事故和危险品泄露事故及其分析

危险品泄露事故 案例 2004年1月24日10:00左右,在某路段发生特大汽车追尾事故,造成5人死亡、5人受伤,其中一辆运输车上装载的有毒化工原料泄漏。事故发生在某高速公路自北向南方向路段距某市14 处,4辆汽车相撞。其中一辆面包车上3人当场死亡;一辆运输车被撞坏,车上2人死亡、1人受伤,车上装载的15 t四氯化钛开始部分泄漏。四氯化钛是一种有毒化工原料,有刺激,挥发快,对皮肤、眼睛会造成损伤,大量吸入可致人死亡。事故现场恰逢小雨,此物质遇水后起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有毒气体。该市有关领导闻讯后立即赶赴现场,组织公安、消防人员及附近群众200余人,对泄漏物质紧急采取以土掩埋等处置措施。 事故分析 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安全要求: (1)用于危险化学品运输的车辆应符合要求,禁止使用电瓶车、翻斗车、铲车、自行车等运输爆炸物品,禁止用叉车、铲车、翻斗车等运输易燃、易爆液化气体等危险化学品。(2)根据危险化学品特性,在车辆上配置相应的安全防护器材、消防器材等。 (3)运输易燃、易爆物品的车辆,其排气管应装阻火器。 (4)车厢应有防止摩擦打火的措施。 (5)槽、罐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齐全的安全设施及附件。 (6)运输车辆应有防止电火花和导除静电设施。 (7)运输车辆应按规定设置危险物品标志。 (8)车辆的技术状况必须处于良好状态。 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的安全要求: (1)危险化学品运输单位应有相应的资质。 (2)运输工具、车辆必须符合要求,并设置明显的标志。 (3)托运剧毒化学品应向公安部门申办剧毒化学品公路运输通行证。 (4)驾驶员、装卸员、押运员等应经过相应培训,持证上岗。 (5)必须配备押运人员,运输车辆随时处于押运人员的监管下。 (6)不得超装、超载。 (7)必须配备必要的应急处理器材和防护用品,有关人员须了解所承运的化学危险品的特性及应急措施。 (8)按规定时间、路线行驶。 (9)严禁超速行使,与其他车辆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10)中途停车住宿或无法正常运输,应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剧毒化学品运输途中出现意外,应立即向公安部门报告.并采取一切可能的警示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