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心理世界》

《走进心理世界》
《走进心理世界》

第一讲走进心理世界

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温世华

教案背景

本课是高中的第一节心理健康课,很多同学在初中没有上过心理健康课,对心理学这门科学更是不太了解,通过本节课,使同学们了解心理学的诸多分支学科,了解心理学的基本研究内容,澄清对心理咨询的一些误区,使同学们能够大胆地走进心理辅导室。

教学课题

走进心理世界

教材分析

该课的教材是使用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自主开发的《新余四中高中心理校本教材》校本教材,该教材是该校几位心理老师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编制而成的。该校的初中是没有开设心理健康课,而是从高一开始开设的,因此此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对心理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心理测试法

教学过程

一、自我介绍及心理咨询室的介绍

心理教师与其他教师一样,不神秘。

这是我们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沙盘室和宣泄室。

二、心理咨询原则和心理咨询对象

我们的咨询原则是:尊重、信任、保密、热忱、倾听、支持、发展、启发、积极关注、助人自助。

三、心理学的误区

在这里呢,我们也来澄清一下大家对待心理学的错误看法,比如说,曾经有人说:“老师,你学心理学呀,那是不是就知道我心里在想什么呀?”那我可不是算命先生,肯定不能仅仅从你的一句话中就知道你在想什么呢?一般我们存在以下误区:

1.心理学和算命差不多。

2.心理学就是精神病学。

3.心理学包括相面的技巧。

4.学心理学的人都是不正常的。

5.心理学就是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四、心理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例一:

2岁时候,学习讲话,我们学得非常快,不管是普通话、方言,但是读小学后开始学习英语,我们学得却没有小时候快,难道我们的智商在倒退吗?

为什么?

结论:

在发展心理学里就有一个“关键期”的概念。

关键期:指我们在某一方面最敏感的时期。关键期内,在适宜的环境影响下,某一功能发展特别迅速,但如果缺乏适宜的环境,也可能引起病态反应,甚至阻碍日后的正常发展。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狼孩的故事,

关键期错过关键期,就会发展受到阻碍,讲授一个狼孩的例子。

言语的发展的关键期是0~6岁,如果错过这个关键期,会给人的心理发展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长期脱离人类社会环境的幼童,就不会产生人所具有的脑的功能,也不可能产生与语言相联系的抽象思维和人的意识。而成人如果由于某种原因长期离开人类社会后又重新返回时,则不会出现上述情况。

而我们学习的关键期则是在25达到顶峰的,如果在25岁之后,我们再进行学习的话,那我们可能会事倍功半,所以我们要珍惜好现在的这个学习黄金关键期。

例二:

在班上的同学当中,可能有些同学数学好、有些同学英语好、有些音体美是自己的特长,为什么呢?是不是数学学的好的才是聪明的学生呢?

结论:

在教育心理学里就有“智力的多元论”,一般情况下,我们把智力分为七个类型:语言型智力、数学逻辑思维型智力、空间思维型智力、肢体运动型智力、音乐型智力、人际交往型智力、自省型智力。

该理论强调每一个人都具有上面提到的七种智力,但这七种智力在每个人的一生中起的主要作用都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这种差异,使得我们每一个人都“与众不同”而具有自己的特长,并利用自己的特长将来为社会服务。

因此,并不是数学学不好就是因为我智商不高,我们的智商不能从单一的方面来衡量,每个人智商都是有很多方面组成的,我们要相信自己,在任何一方面都是有继续发展的空间的。

例三:

不知道大家看到过奥运会里面的跳水项目没有,跳水运动员每次站在跳台做动作之前,都会先闭上眼睛,他这是在做什么呢?

结论:

这是运动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经常都会用到的一种训练方式,叫“心象训练”。这些运动员闭上眼睛都是在默想一遍最规范、最完美的动作。

五、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那么心理学究竟研究些什么呢?

(一)看看这张图片,你看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想法?

(二)这两幅图片你们又看到了什么?

为什么同一双眼睛接连看到两个事实,究竟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这就看你选择的关注点事什么。事物是客观地,事实上并没有发生改变,而由于你对它的理解产生了变化,结果迥异。这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哦!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般也是实验法居多,曾经就有这样一个有趣的心理学实验:

实验组的大白鼠A ,因为没有逃生的经验,它只能凭自己本能的体力挣扎求生,看不到希望了,就放弃了;而有过逃生经验的对照组的大白鼠B 却多了一种精神的力量,它相信在某一个时候,一个跳板会救它出去,就是这份希望使得它能够坚持更长的时间。这种精神力量,就是积极的心态,或者说是内心对好结果的期盼。这是积极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之一。

具体来说,心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

(一)训练材料

一套彩色笔;一张白纸;你的大脑+想象

(二)训练步骤

画树时间约为8分钟,以学生基本资源停笔为界。

(三)画树测验的基本解释

画树可以折射出一个人的个性特点、风格、心态与心境,甚至能折射出一个人近期的心理健康水平。

1.树所在的季节代表心情或生命力。如果在春夏,说明心情开朗、生命力旺盛。如果在秋(秋天但没有果实,更关注于落叶)冬季,说明心情压抑、生命力淡薄。如果在秋天(倾向于强调收获、果实),则说明你有成就感或者觉得有希望。

2.树的对称性代表队过去和未来的关注及内外向区别。通常认为左边代表过去,右边代表未来。

如果所画的树左边部分大于右边,说明你想对关注过去。反之,则是关注未来。如果左侧有阴影,说明你偏内向;右侧有阴影,偏外向。

3.树冠代表表现力。如果树冠茂盛,说明你表现力较强。反之,说明缺乏表现力,有衰竭感。但是,如果树冠相对于树干而言过于大,则是由自恋倾向。

4.树干代表生命力、能量。呈两端大中间窄的花瓶状,是多数人的画法,说明你比较擅长具体思维,对真实世界把握较好。如果树干过细,说明你体会到不稳定感,生命力弱或者缺乏支持;如果树干是曲线,说明你活泼。如果线条不连续,说明你敏感、易激惹;如果是两条平行直线,说明你缺乏想象力、固执刻板、重逻辑。

5.树根代表控制力。如果没有体现出树根,则说明你缺乏控制感。有树根说明你做事执着。但如果把地平线以下的树根也画出来,说明你不成熟,思想有幼稚倾向。

6.地平线代表控制力、心理稳定性,与他人关系。如果没有画平线,使得这颗树悬空,则说明你缺乏控制力和现实感。如果地平线水平,说明行动规律有控制力。如果地平线不水平,表明你可能和他人孤立。

7.果实代表成就或期望。如果树上没有画出果实,说明你没有体会到强的成就感或者目前没有太大的期望。如果有果实但不太多,说明你可能期望太高了,要注意调整。落下来的果实代表过去的创伤体验。

8.树叶代表你的完美意识。如果对每一片叶子都精细描画,你可能是个完美主义的人。如果画的是阔叶,你可能愿意与人交往。如果是针叶,说明你体会不到足够的关爱。

9.附加物的意义:

如果你在树上画了小鸟,说明你渴望自由。

如果画了鸟巢,说明你恋家。

如果画了树洞和树洞里的动物,说明你需要保护,需要依赖他人的感觉。

如果你画了云朵,说明你是个浪漫的人。

如果你画了太阳,在右边说明你对未来充满希望,在左边说明你有着对过去的美好回忆。

如果太阳被云彩遮住了,说明你可能遇到了困难。

(三)训练讨论

你在分析图画的过程中对自己又了哪些新的认识?

这些认识对你今后的成长有何益处?

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课比较形象的的教学,使得同学们对心理学有了一个比较正确的了解,激发了学生们对心理健康课的兴趣,对今后的教学打下了一个比较好的基础。

《走进心理世界》

第一讲走进心理世界 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温世华 教案背景 本课是高中的第一节心理健康课,很多同学在初中没有上过心理健康课,对心理学这门科学更是不太了解,通过本节课,使同学们了解心理学的诸多分支学科,了解心理学的基本研究内容,澄清对心理咨询的一些误区,使同学们能够大胆地走进心理辅导室。 教学课题 走进心理世界 教材分析 该课的教材是使用江西省新余市第四中学自主开发的《新余四中高中心理校本教材》校本教材,该教材是该校几位心理老师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编制而成的。该校的初中是没有开设心理健康课,而是从高一开始开设的,因此此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对心理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心理测试法 教学过程 一、自我介绍及心理咨询室的介绍 心理教师与其他教师一样,不神秘。 这是我们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沙盘室和宣泄室。 二、心理咨询原则和心理咨询对象 我们的咨询原则是:尊重、信任、保密、热忱、倾听、支持、发展、启发、积极关注、助人自助。 三、心理学的误区 在这里呢,我们也来澄清一下大家对待心理学的错误看法,比如说,曾经有人说:“老师,你学心理学呀,那是不是就知道我心里在想什么呀?”那我可不是算命先生,肯定不能仅仅从你的一句话中就知道你在想什么呢?一般我们存在以下误区: 1.心理学和算命差不多。 2.心理学就是精神病学。

3.心理学包括相面的技巧。 4.学心理学的人都是不正常的。 5.心理学就是心理咨询、心理治疗。 四、心理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例一: 2岁时候,学习讲话,我们学得非常快,不管是普通话、方言,但是读小学后开始学习英语,我们学得却没有小时候快,难道我们的智商在倒退吗? 为什么? 结论: 在发展心理学里就有一个“关键期”的概念。 关键期:指我们在某一方面最敏感的时期。关键期内,在适宜的环境影响下,某一功能发展特别迅速,但如果缺乏适宜的环境,也可能引起病态反应,甚至阻碍日后的正常发展。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说过狼孩的故事, 关键期错过关键期,就会发展受到阻碍,讲授一个狼孩的例子。 言语的发展的关键期是0~6岁,如果错过这个关键期,会给人的心理发展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长期脱离人类社会环境的幼童,就不会产生人所具有的脑的功能,也不可能产生与语言相联系的抽象思维和人的意识。而成人如果由于某种原因长期离开人类社会后又重新返回时,则不会出现上述情况。 而我们学习的关键期则是在25达到顶峰的,如果在25岁之后,我们再进行学习的话,那我们可能会事倍功半,所以我们要珍惜好现在的这个学习黄金关键期。 例二: 在班上的同学当中,可能有些同学数学好、有些同学英语好、有些音体美是自己的特长,为什么呢?是不是数学学的好的才是聪明的学生呢? 结论: 在教育心理学里就有“智力的多元论”,一般情况下,我们把智力分为七个类型:语言型智力、数学逻辑思维型智力、空间思维型智力、肢体运动型智力、音乐型智力、人际交往型智力、自省型智力。 该理论强调每一个人都具有上面提到的七种智力,但这七种智力在每个人的一生中起的主要作用都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这种差异,使得我们每一个人都“与众不同”而具有自己的特长,并利用自己的特长将来为社会服务。 因此,并不是数学学不好就是因为我智商不高,我们的智商不能从单一的方面来衡量,每个人智商都是有很多方面组成的,我们要相信自己,在任何一方面都是有继续发展的空间的。 例三: 不知道大家看到过奥运会里面的跳水项目没有,跳水运动员每次站在跳台做动作之前,都会先闭上眼睛,他这是在做什么呢? 结论: 这是运动心理学和咨询心理学经常都会用到的一种训练方式,叫“心象训练”。这些运动员闭上眼睛都是在默想一遍最规范、最完美的动作。 五、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那么心理学究竟研究些什么呢? (一)看看这张图片,你看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想法?

国外心理咨询发展简史

国外心理咨询发展简史 人事考试教育网2010-12-2 19:6 【大中小】【我要纠错】 现代心理咨询的出现源于19世纪中后期的工业革命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深刻影响,它作为一个专门的学科、一种专门的职业,其专业功能、服务对象和范围、所运用的原理和方法等,都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明确和丰富起来的。 美国是现代心理咨询的发源地,而且也是心理咨询业最发达的国家。了解美国心理咨询的发展历史,特别是其职业化历程,对于加速推进我国心理咨询事业的发展很有启发意义。 20世纪初美国职业指导运动、心理测量技术和心理卫生运动的兴起被认为是现代心理咨询产生的三个直接根源〔21〕。 现代的专业咨询服务最早是由“职业指导之父”帕森斯(F.Parsons)于1908年率先开展起来的〔22〕。他在美国波士顿组织成立了“就业辅导局”,并于次年出版《职业选择》一书,对人们在择业方面常遇到的问题,提供了若干有价值的建议。此书为心理咨询的诞生奠定了一块基石。这本书在心理咨询方面的价值在于提出了帮助个人择业的方法学。帕森斯认为,一个人的职业必须与其本人的兴趣、能力和个性相结合。为了得到理想的职业,不仅要对环境(如成功的条件、工作的性质等)进行正确的评估,也要对自我进行正确的认识。 作为美国密执根州一个学区的督学,大卫(Davis)是第一个在公立学校建立系统的指导课程的人。他在1907年就建议该学区所辖学校每周为学生开设一次指导课程,以塑造学生的人格,避免问题行为的发生。这种做法虽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咨询,但却是早期心理咨询的主要表现方式——学校指导的雏形。 美国耶鲁大学学生比尔斯(C. M. Beers)曾因其兄患癫痫,惟恐这种病遗传给自己,在紧张、恐惧、焦虑的状态下,精神失常而住进精神病院。在3年的住院生活中,他受到种种粗暴残酷的对待,目睹了精神病院的恶劣环境及其他住院病人所受到的种种非人待遇。出院后,他立志将自己余生贡献给改善精神病患者待遇的事业。他四处奔走,呼吁改善精神病院的医疗条件,改革对心理疾病患者的治疗方法和手段,并从事预防精神病的活动。1908年,他以生动的文笔写了《一颗发现自我的心灵》(A Mind That Found itself,或译为《自觉之心》)一书。 此书出版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比尔斯得到社会各方面的鼓励和赞助后,于1908年5月成立了“康奈狄克州心理卫生协会”,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此协会工作的目标有5个:①保持心理健康;②防止心理疾病;③提高精神病患者的待遇;④普及对于心理疾病的正确认识;⑤与心理卫生的有关机构合作。经比尔斯和同行们的努力,于1909年2月成立了“美国全国心理卫生委员会”。比尔斯的贡献在于使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乃至全社会在观念上发生了深刻变化,发起美国乃至全世界心理卫生运动,他本人也被视为心理咨询的先驱者之一〔23〕。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美国军队面临着对征募的士兵进行甄别和分类的需要,因而委托了一些心理学家设计了一种智力测验,这样就可以在培训过程中识别和淘汰那

心理咨询的12种方法与案例分析

心理咨询的12种方法: 一、聆听法:聆听法是指咨询者认真、耐心地倾听来访者诉说的技巧,包括耳闻与目睹。耳闻即用耳听,目睹即观察来访者的体态语言,从而听出来访者的心声。咨询者在与来访者的交谈中,主要是听,而不是说;咨询者与来访者之间不是师生关系,而是朋友关系。咨询者对来访者要平等相处,热情接待。要做到这一点必须会听。交谈时咨询者与来访者需保持适当的距离,这个距离是一种心理距离,这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听来访者讲话时,咨询者既不能一直盯着人家,也不能一直不看人家。在听的过程中,咨询者要不时有简短的鼓励对方讲下去的反应,如“嗯”,“是这样吗?”等等,表示自己是在关注他的讲话。在听对方的讲话时,咨询者自己的情感和体态语言也要与对方相适应。如对方高兴,咨询者要表示喜悦;对方悲伤,咨询者要表示沉重。在聆听时,咨询者的身体要微微前倾,并不时适当地点头。总之,聆听法的关键是用心去听。 二、移情法:移情(Empathy)的意思是能体验他人的精神世界,就好像是自己的精神世界一样,来理解和分担来访者的各种精神负荷。如一个来访者谈到自己在班里当众受辱一事时说:“我当时气极了,真想拿马刀把他捅死,我也不想活了。”咨询者则可以说:“在当时的情况下,你的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你是不是感到这件事对你的伤害太大了?” 三、认知法:认知法又称ABCDE理论,它是指发生了事件A,由于有B的想法,便产生了心理障碍的后果C。如果通过心理咨询,将B的想法改为为D(新的想法),就会有E这个新的后果,C这个心理障碍就消除了。这种改变认知结构的方法,就是认知法。这个方法也可以称为“说明开导”法,接近于日常的个别思想教育。 四、移置法:移置法是指一个人的一种奋斗目标惨遭失败,心理上受到了严重伤害,如能将其奋斗目标加以转移,从而改变其痛苦的方法。如孔子仕途生涯屡遭失败而作《春秋》,司马迁受宫刑而著《史记》,张海迪高位截瘫而刻苦自学等等。如来访者因高考落第而痛不欲生,咨询者就可移置其奋斗目标,可以建议其去考中专、职校或从业,若一定想上大学,不如考电视大学、职工大学,不是照样可以进大学,何必非考上普通全日制的大学呢? 五、暗示法:暗示是一种常见的、奇妙的心理现象,人们可以通过它把病治好,也可以因为它而无病生起病来。这就是积极暗示和消极暗示。暗示法指咨询者通过自己的语言或行为,让来访者接受积极的暗示,治好心病的方法。暗示法对增强自信心,克服考试焦虑、比赛怯场、自卑心理等有很好的作用,其关键是来访者要相信这种暗示,否则收效甚微。 六、松驰法:松驰法是指在暗示的作用下,使人的全身肌肉从头到脚逐步放松的方法,顺序为几句语言表达的公式:①我非常安静;②我的右(左)手或脚感到很沉重;③我的左(右)手或脚感到很暖和;④我的心跳得很平稳、有力;⑤我的呼吸非常轻松;⑥我有腹腔感到很暖和;⑦我的前额凉丝丝的很舒服。这个公式最早是由德国精神病学家舒尔茨提出的,以后各国心理学家根据这个公式,编制了放松训练的指导和暗示语,制成录音带让来访者进行松驰。一般一次20分钟左右,一个疗程为10天。经过训练后,来访者掌握了这套松驰技术,会迅速使自己的肌肉松驰下来,血压会降低,心率会放慢。除了这种方法以外,也可以用深呼吸或冥想的方法使人放松。冥想就是让来访者回忆起自己经历过的最愉快的一件事的经过,越具体形象越好。运用松驰法要有一个安静的环境。放松前,人要坐或躺得舒服,注意力集中,排除杂念,呼吸平稳,入静。此法对因紧张而引起的各种焦虑以及恐慌,尤为有效,还可改善人的记忆力,提高学习能力。这个方法通常与系统脱敏法结合起来使用。 七、系统脱敏法:系统脱敏法是指有步骤地、由弱到强地逐步适应某种引起过敏反应的刺激源的方法。如克服考试焦虑,可将引起学生过敏刺激的过程,分解成若干阶段;①考试当天走出家门;②离学校还有100米;③离校还有50米;④离校还有10米;⑤跨进校门;⑥进入走廊;⑦走进教室;⑧入座;⑨考试铃响;⑩拿到试卷。依次做好10张卡片,编好号。系统脱敏时,先拿出第一张卡(考试当天走出家门),想象当时的情景,心理有些紧张,就接着做松驰练习,放松全身肌肉。放松后,再拿起这张卡片,如再紧张,再进行放松,直到不紧张了,才做下面一张卡片,依次类推。直到10张卡片都做完了,考试焦虑也就消除了。这个过程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一般一天最多做一张卡片,不可心急。做后面的卡片要重做前面的卡片,一直做到想象考试的情境时不于紧张为止。 八、厌恶法:厌恶法是使外界刺激与来访者的变态行为之间,建立起密切的条件反射,这主要用于治疗那种有社会危害性的心理障碍,如性变态。咨询者可指导来访者,当自己一有“坏”念头时,就用像皮筋弹痛自己的大拇指,使“坏”念头与手指的疼痛建立起条件反射:一有“坏”念头,就感到手痛,以此来戒除恶习。这种方法,一定要在来访者本人有克服这个心理障碍的迫切愿望时,才能进行。 九、疏泄法:疏泄法是指将沉郁在人体内的种种不愉快感受,如悲伤的情绪等排出体外的心理过程。疏泄法有以下几种:一是让其痛哭一场。现代医学研究成果表明,哭不仅可以减轻心理的悲痛情绪,还有利于人的生理健康。有人碰到悲伤器不起来,可建议他看悲伤的小说或影视节目,帮助他把眼泪排泄出来。二是向知心好友诉说自己的烦恼或悲痛。第三,可向报刊或自己信任的有关机构写信,以疏泄自己心中的不快。咨询室也是一种很好的疏泄场所。 十、领悟法:领悟法又称认知领悟疗法,是中国式的精神分析方法,由钟友彬等创立。钟友彬认为,成年人产生神经症的根源不在现在,而在于幼年时无意识的创伤体验,如父母离异、缺少母爱、各种躯体病痛和灾难、体罚、严重的情绪刺激、

走进学生内心世界

如何走进学生内心世界 积极主动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内心真实的想法,知道他们对教师的看法和要求,对教师自己来说去经常反思自己的行为,找到更适合教育学生方法,争取与学生心灵相通,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最终促进学生学习,也为学生塑造完美人格。 1 、为人师表,忠诚于教育事业 为人师表是指教师应成为人们行为的表率和楷模,为人师表是教师的义务之一,也是教师应当遵守的职业道德。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产生着重要影响。教师应具有崇高的道德品质、无私的奉献精神。 教师的思想品质和道德风范对于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而且深远的。教师渊博的知识,诲人不倦的蜡烛精神感染着学生,激励着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事业的追求。教师顽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和高尚的人格也会成为学生心中追寻的典范。教师通过言传身教自己人格魅力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美好形象,这样会激励学生更加努力学习,去争取做一个象自己老师那样受到尊敬的人。 2、严于律己,不断反思,完善自己人格 教师要想走进学生内心世界,首先要对自己严格要求,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对自己的行为和教育方式不断的反思,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不断完善自己,去探求一些新的教育方法,以求更好的与学生沟通,与学生成为好朋友,了解他们的内心。 教师在平时日常教学活动中,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例如学校组织的听课、评课,在听别的教师课的过程中,吸取他们的有点和长处,不断提高自己讲课水平和业务素质,在评课时,将领导及其他教师指出的缺点及时改正,在学习和反思中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在课后还要不断的加强专业的学习。 在与其他教师相处中有摩擦时要顾全大局,学会宽容忍让,得到大家的尊敬谅解,树立自己高尚品德,不断完善自己人格。 3、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人格 教师教育的对象是人。由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不同,学生的身心发展存在着个别差异,例如,身体素质,发育情况,认知能力,意识倾向,兴趣爱好以及他们的才能等,都各不相同。教师应注意学生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人格被认为是心理学中最复杂问题之一。人格对于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多种调查研究证明,成功者和失败者之间最大差异不是智力上的差异,而是非智力方面的差异,其中人格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儿童和少年是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后备力量,为使他们适应社会发展急剧变化,必须培养他们具有健全的人格。 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就是要尊重每个学生的特点。教师不能有侮辱学生人格尊严的行为,尤其是对那些品学有缺陷的学生更要关心爱护,深入细致的做好后进学生的转化工作,使他们健康成长起来,绝对不能采取简单粗暴的办法。要经常与他们谈心,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尊重他们,学生会用心感受到教师强烈的责任心和对自己的用心良苦,会向教师吐露自己的真心话,约束自己的行为,去努力学习。

班主任如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班主任如何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龙里县莲花小学校李正萍 众所周知,评价班主任的真理是:班主任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基本合格的班主任;班主任不在,学生能做好,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班主任在,学生仍不能做好,则是一个失败的班主任。回想着这句话,我扪心自问,我算什么呢?我感到汗颜。怎样做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呢?每个人谁都会说,要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等等。但有时学生未必能一下子接受你这个朋友啊!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世界,小学生也不例外,他们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属于他们自己的内心世界。作为一个班主任,都想热情、主动地接近他们,走近他们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这样有利于班主任工作的开展。那怎样敲开学生尘封的心门,走进学生纯净的内心世界呢? 一、转换角色,转变观念 我在乡村学校工作了近二十八年,当了近二十六年的班主任,自认为当班主任我已经积累了很多经验,不会是一件很难的事。可不曾想,今年到县城上挂学习我又赶上了当班主任,这个班主任怎么就那么难当呢?学生一点也不买老师的帐,班主任在,学生也控制不了自己,总是违反纪律。我把以前的招数都用上了,怎么以前的方法都不管用了呢?我不断的反思,分析工作失败的原因。我感悟到工作环境变了,可我的思想观念还没转变,用老一套“师道尊严”的方法来应对城区学校的孩子,就好像刻舟求剑似的,肯定达不到想要的效果,我显然要碰壁。我得从头开始,定位学生,定位自己的角色,以前学生少,学生基本在老师的视线范围内,老师总是盯着学生,学生看着威严的老师,哪里还敢自由散漫呢!而如今学生多了,老师不可能时刻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学生乘着这个间隙就开小差了,一个看着一个,课堂纪律可想而知。一旦课堂纪律混乱,老师就会分散精力上课,即使课准备得充分,也不能进入情景,感染学生。学生觉得老师上课没劲,学习的积极性就不高,老师带着脾气上课,学生就会厌学,师生关系就会僵硬,不和谐。长此以往,这个班就真成了名副其实的差班了。所以,作为班主任,我不能像以前一样,总是扮演学生“教导者”的角色,居高临下地面对学生,要以一个欣赏者的角色进行教育管理,与孩子们共同构建相互欣赏,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学习环境。用犀利的眼神去盯着学生,哪怕是那么凶,一点用也没用,得转变观念,转变角色。 二、调整心态,学会做一个快乐的班主任。 也许,谁都会想,学生在你的课堂上闹哄哄的,你能快乐吗?这时就要学会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能在学生面前随便发火,要冷静克制自己,学会换位思考,今天学生的过错,昨天我们也犯过。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老师的心就平静下来了,这样才能想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同时也要分析存在的问题,分清责任,发火不能解决问题,只能说明老师缺乏内涵,同时也伤害自己的身体。比如学生上课不听,只有少数人,那算是学生的问题。如果多数学生不听,那就一定是老师的问题,我们要划分清楚责任,不能一味的责怪学生。当课堂很乱时,我们不能继续上课,不能照本宣科,只图完成教学任务,我们就得停下课,把学生的心拉回课堂,怎么办呢?可以寻找学生喜欢的东西,音乐是最具凝聚力的,这时,我们可以播放学生喜欢的歌曲,让学生沉浸在音乐中,缓解课堂气氛,待学生的心静下来了,再调整老师的课堂教学,把学生引入情景,只有学生配合了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个别辅导方案:我这样走进他的世界

我这样走进他的世界 吮吸手指对0—1岁的婴儿来说是普遍现象,这阶段的婴儿往往通过“吃手指”来缓解陌生感、饥饿感或是自己进行游戏玩耍解除无法进行其它事情的限制,这是婴儿发展自身动作和认识外部世界的一种方法。但到了3岁以后的孩子还吮吸手指那就应该值得我们担忧,而且必须予以足够的关注。 一、案例描述 余果是中二班一位5岁的小男孩,长得白白净净,虎头虎脑,非常可爱,但染上了一种坏习惯——吮吸手指。他不仅在睡觉的时候吸手指,就是在平时学习、游戏、甚至吃饭时也都会把手指放在嘴里不停地吸,有时还用牙齿咬指甲,可怜手指已经被吸得发白、脱皮了,大拇指的外侧因为长期频繁地吸还长出了一个红红的、硬硬的大疙瘩。当小朋友午睡起来,就会听到告状声:“刘老师,果果睡觉又吃手了!”这时,他有会用无辜的眼神看着我,仿佛在说:“我不是故意的。它自己要跑到我的嘴里。”有时候,看见他在吃手,我提醒他,他就把手指拿出来,一会儿又偷偷地吸吮手指了。 于是我将这一情况告诉了余果的妈妈,他妈妈说早就发现了,也曾简单地采取了一些办法,尝试涂抹辣椒水、红药水等,但收效甚微。有一次,果果没事干时又将手指放在嘴里,他爸爸实在忍不住了,狠狠地打了他,事后果果有所收敛,但在没人注意时还是在吮吸。妈妈看到果果的手指被口水浸泡得发白,心痛不已,但又无计可施。希望我们老师在幼儿园里也多提醒、督促他,帮助果果改掉吮吸手指、咬指甲的坏习惯。 二、案例分析 (一)吮吸手指的危害 1.生理上: 孩子一旦形成吮吸手指的不良习惯,就会将手指里面的大量细菌和有害物质直接送入口中,从而危害身体健康,感染疾病,应验了“病从口入”这句话。另外经常吮吸手指,还会损坏牙齿,因为幼儿在吮吸手指时上下门牙用力不均,容易使上下牙对不齐,这不但影响到孩子的颜面美观,同时也影响牙齿的功能。有的幼儿长大后,吮吸手指将慢慢转变为咬指甲,据有关医学报道,经常咬指甲会造成手指甲附近的手指皮肤出血,由于经常浸泡在唾液中还会导致发炎,使指甲失去了本有的保护作用,容易患甲沟炎等病症。 2.心理上:

你我走进心理咨询

你我走进心理咨询 一、什么是心理咨询 “咨询”一词的含义是征求意见,寻求帮助。也含有 商讨、劝告、质疑、参谋的意思。古今中外,“咨询”这个词都有“通过商谈,求得解决”的含义。关于心理咨询的含义, 国外心理学界有许多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心理咨询是指 运用心理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给咨询对象以帮助、启发和指 导的过程。通过心理咨询可以使来访者在认知、情感和行为 模式上有所变化,解决其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出现的 心理问题,挖掘来访者的潜在能力,以更好地适应环境,保 持、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积极促进人生的发展。实践证明,心理咨询对心理健康的作用是非常明确的。在心理咨询中通 过帮助关系可以使求询者心理健康朝着好的方向转化。这里 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第一,可以帮助求询者提高对待自身 和人际关系方面的心理能力;第二,通常的咨询不仅可以消 除某些病症,而且也可以促进人格的重建和发展;第三,不 仅有心理障碍的人可以寻求咨询,就是在自身发展中遇到阻 力的正常人,也同样可以寻求咨询并从中获益。 二、心理咨询的范围 按照国内一些学者的分类方式,心理咨询的范围主 要有:

发展心理咨询 1.优生与优育:生殖与避孕及产后的心理与情绪调 适,孕妇心理状态、行为活动以及生活环境等对胎儿的影响, 有关胎教的内容、婴幼儿的早期教养等。 2.儿童心理咨询:儿童的早期智力开发、儿童发展 中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儿童的情绪障碍和品行障碍。 3.青春期心理咨询:青春期的身心发育、社会适应 不良、性心理困惑、男女交往、早恋以及情绪障碍等。 4.青年心理咨询:有关青年的成才教育、择业、择 偶及人际关系调适,成就动机、自我实现和现实条件的冲突,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恋爱心理等。 5.中年心理咨询:工作及家庭负荷的适应、人际关 系、情绪失调、子女教育、家庭结构调整、婚外恋、性生活 不谐及更年期综合症等。 6.老年心理咨询:社会角色的再适应,“空巢”家庭、家庭关系、衰老、丧偶等的心理调节,疾病、死亡的威胁等。 社会心理咨询 1.人际交往心理咨询:人际交往障碍、人际关系的 处理问题、社会角度的扮演、社会训练等。 2.婚恋心理咨询:择偶心理、恋爱的社会冲突、单 相思、失恋、三角恋、夫妻角色调适、婚外恋、离婚、再婚、 性生活调适等。

对心理咨询地正确认识

他们以为心理咨询就是心理咨询师直接告诉他解决问题的方法,直接教他怎么做。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虽然心理咨询在某些程度上有一定的指导性,但它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以及相关知识,通过各种技术和方法,帮助来访者寻求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但咨询师不帮助解决任何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此外,心理咨询的技术和方法很多,除了谈话还有其他的,但可能大多数来访者需要的主要还是谈话,咨询师通过倾听、分析和探讨,对来访者作出启发和指导。但很多来访者因为不了解往往产生误解,觉得这样的谈话根本没有给自己实质性的帮助,因此对心理咨询不再信任。 依然有不少的来访者,他们以为做心理治疗就跟感冒头痛打针吃药一样,一次或者两次就马上立竿见影、药到病除,因此来之前对治疗抱着很大的信心,一次治疗之后可能就是大大的灰心失望。大多数主动寻求心理帮助的人,在他们走进心理咨询室之前,心灵已经被伤害得一塌糊涂了。这样一种长期积累起来的心理伤害,问题的形成是那么漫长的一个过程,即使再厉害的心理咨询师,也不可能通过一两次心理治疗就能帮他们解决问题。所以心理治疗持续的时间取决于多种因素,因人而异。 认为“心理咨询就是聊天”:心理咨询不同与一般意义上的聊天,尽管心理咨询的方式主要是谈话,但心理咨询利用心理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还有社会学、哲学、医学等方面知识,有严格科学的理论体系和操作规程,从而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目的,帮人解除心理危机,促进人格的发展。 认为“心理咨询应该一次解决问题”:许多初次心理咨询的人都幻想心理医生能一次把自己长期压抑与痛苦一扫而光,开拨心灵的迷雾,远离烦恼与困惑,然而心理医生并不是神仙,更不是有什么超出常人的功夫。“解铃还须系铃人”,心理咨询是帮助人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只是提供一些正确的认识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必须是求助者本人多次具体实践才能解决的。除非是非常简单的心理问题,可以一次心理咨询就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许多问题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有性格方面的问题。有些现实问题而且还可能涉及方方面面,心理咨询也不可能一次解决。心理咨询是帮助求助者认识自己,接受现实从而超越自我。所以心理咨询需要一个了解的过程,一个讨论、分析、操作、反馈、修正、再实践的过程,一般不能一次解决问题,并且心理咨询每次有时间的限制。心理咨询需要很长时间(几个月至几年)才能解决问题。 、心理咨询≠有精神病、不光彩、不体面 目前人们对心理咨询虽有所了解,但仍有人认为是“治精神病”的,或者已经到了精神病的程度再来看心理医生。曾有心理学家做过统计,来心理咨询的有26.3%达到重性精神病诊断标准,还有一些人认为看心理医生是不光彩、不体面的事,往往是偷偷摸摸地来到心理门诊,惟恐被别人发现。实际上在有些国家里人们对心理咨询的理解正好与我们相反,例如美国,小伙子在与女友约会前,安排会见一次他的心理医生,约会时他有可能在其女朋友面前炫耀一番他在这之前看过心理医生,他的女朋友则会为之感动,因为她会觉得男友一来对她很重视,二来认为他很注重生活质量。 心理医生≠万能算命者 有些来访者将心理医生神化,一种心态是认为心理医生是搞心理学的,应该一眼就能看出我的心理问题,否则就是不称职。另一种心态是来询者羞于表达内心感受,不愿将自己的心理活动吐露出来,认为医生能够猜得出。实际上,心理医生也是人,只是利用医学心理学原理,以来访者提供的问题作基础 才能对其有所帮助。正如有人感冒发烧时医生先用体温表测出其体温后再制定治疗方案一样。 误区一:心理咨询是件很不体面的事 心理咨询在我国是新兴学科,人们对它仍有一种神秘感。来询者都是左顾右盼,鼓足了勇气才走进诊室,在咨询反复保证下,才肯倾吐愁苦;或是绕了很大圈子,才把真实的情况暴露出来。

走进心理世界

《走进心理世界》说课稿 一、教学设计 心理是什么?高中为什么要上心理课?你了解心理吗?心理课到底都上些什么?我们是不是对心理有着很多想法?这堂课的目的是通过视听说动让学生认识心理,主要通过讲解和活动向学生展示心理的各种魅力,让学生了解心理、认识心理、喜欢心理。 二、设计思路 1、中学生在认识心理学上有一定的误区,心理学研究的方面很广泛,越是学习越发现心理学的魅力。 2、体验心理世界的美丽。如果学生真正理解了心理学,就会发现心理学的魅力所在。 3、心理课在高中有它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开设了心理课。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认识心理,让学生明白心理的内涵。 2.过程与方法的目标:通过活动引导,在相互交流、讨论中慢慢理解心理世界,体验心理世界所带来的所有感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使同学能够从心里真正了解心理,认识心理,喜欢心理。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情境体验、相互交流和老师的引导,使得学生在感受心理世界的同时,认识心理学。 难点:经历思考、倾听、归纳、克制自己、重新认识心理等,从而让学生真正了解心理,认识心理。 五、教学方法:图片欣赏、活动引导、自我表达、分析讨论、体会感悟。 六、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调查表。 七、教学过程:(见附件) 教学过程

一、测试项目——初识心理 给学生们出示8个与心理相关的题目,对于刚接触心理的学生来说,这些东西都很陌生,比如你认为心理学家一定知道人们心里想的是什么吗?答完这些题,让学生谈谈感受和想法,然后我对上述几个问题进行结果解释。通过这个项目测试,让学生们对心理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对心理有了想更深入了解的想法。 二、心理导入——进入心理世界 让学生观看心理旋转图片,图片本身没有动,给人的(错觉)图在动,让学生体验心理的魅力。让学生谈谈感受和想法,使学生喜欢心理。 三、心理互动——享受心理游戏 在游戏互动中,让学生发现人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受到他人的影响和暗示。这是心理学研究的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游戏中了解心理,认识心理,喜欢心理。让学生认识心理有正向的,我们应该用正向的心理能量来指导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四、心理导航——了解心理学 让学生们通过以上的内容,说出自己对心理学的认识,并认为生活中心理现象是哪些呢?我会总结学生们的看法和想法。 然后把学生的问题总结到心理学各个分支里,让学生更清楚的了解心理学研究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五、拓展——心理万花筒 情绪实验 通过这个实验,向学生说明一个人在生活中对自己的认识与评价和本人的实际情况越符合,他的社会适应能力就越强,越能把压力变成动力。 六、结束 请同学们写下本节课的感想,并推荐两本书《心理学是什么》和《心理学与生活》我的说课结束了,谢谢大家。

心理咨询工作方案4篇

心理咨询工作方案4篇 心理咨询工作方案1 当今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小学生年龄小,学习、生活上碰到的困惑,有时无法自行解决,长期如此会产生心理上的障碍。此时确实需要教师的及时引导、帮助。我们学校的心理咨询室正是为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服务的。为了使心理辅导进一步得到普及并更好地为学校实施全面素质教育服务,特制订如下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的工作计划、德育计划为指导,通过多种形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努力创造条件辅助和激励学生向更高的心理健康境界发展,达到“助人自助”的教育效果。 二、辅导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让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心理辅导,普及心理辅导工作。 2、密切与班主任的联系,更好地与德育工作相辅相成。 3、认真细致地做好疏导和跟踪辅导工作,力求在个案上有所突破。 4、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使辅导工作更加规范。 三、辅导宗旨: 留下你的烦恼,带走我的微笑 四、辅导原则:

1、教育性原则 即对咨询对象的具体情况提出积极的分析意见,鼓励其培养积极进取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批评态度。 2、交友性原则 咨询人员要和咨询对象交朋友,这是咨询工作顺利进行并富有成效的重要原则。 3、启发性原则 指咨询人员鼓励咨询对象吐露真情、启发他们准确表达所要表达的思想。 4、保密性原则 指保守咨询对象谈话内容的秘密,不得对外公开咨询对象的姓名,拒绝任何关于咨询对象情意的调查,尊重咨询对象的合理要求。 5、预防性原则 指咨询员在明确弄清咨询对象心理障碍的同进,应注意咨询对象的整个心理特点并及早提醒预防心理障碍的加深和可能出现的其它心理障碍,同时要向全 社会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6、发展性原则 反映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员要以发展变化的观点看待求询者的问题,不仅要在问题的分析和本质的把握中善于用发展的眼光做动态考察,而且在对问题的解决和咨询结果的预测上也要具有发展的观点。 五、辅导内容:

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

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 “你会经常想起自己年迈的父母吗? 他们老了,为了不给你添麻烦,总是说自己一切没问题。 他们老了,你为他们做了什么? 老,是一件让人伤感的事情,请让他们在这份伤感中,找到些许甜蜜。请让我们来孝敬他们,从现在开始,每时每刻……在淡淡的温馨中,一起体味人生的感动。在短暂而又漫长的人生路途中,给你快乐的也许是你的朋友,让你美丽的也许是你的追求令你满足的也许是你的梦想。但是,使你温暖的必定是你的父母,他们用他们的身体为你阻挡寒气袭人的风霜,更用他们的精神为擎起一片澄净的天空,父母永远是你的灿烂阳光。 母爱是涓涓流水,我们无时无刻不感觉到她的存在,而父爱常常深藏在父亲心底,像莽莽群山中的矿藏,不易发觉。走进父亲的世界,我们发现,这种爱虽默默无言,却无比坚实、无比珍贵。 远离了母亲,我想我会哇哇大哭,要不然做母亲的有事出去,为何要偷偷走掉?跌倒了摔痛的时候,我想母亲知道了一定会心疼,要不然做为孩子的我们为何摔痛时总是叫“妈妈”?寂寞时,我想我会想起妈妈,要不然回到家做母亲的为何要唠叨一大堆? 寒假里,我当了半个假期的家庭主妇,是因为学校布置了一份特殊的作业,就是在家为父母做一件事情,作业做下来,我感触颇深。我是家中独生子,所以也有独生子女所特有的习惯。在家中大部分事情都是由父母去忙碌,而自己却坐享其成。这个假期,我则担任起了在家做饭洗衣打扫的工作。假期里每天早上需要在父母醒来之前起床父母走后在家进行打扫工作,接近中午的时候再做午饭的准备工作。在父母忙完活前半个小时左右开始做饭,要把握好时间,可以让父母忙完的时候就可以吃上热饭热菜。如果时间掌握不好,要不然就是饭菜凉了还要重新热过,要不就是还没有做好,让父母等的时间过久。然后吃完午饭还要洗碗收拾厨房,下午则是打扫房间。因为年前要将房间打扫干净,要有个大扫除,把家中大大小小的地方都要收拾好,清理好。工程巨大,每天下午就打扫那么一点,将任务分开来做。到了快晚饭的时间还要准备晚饭。吃完晚饭,收拾完碗筷,之后的时间才属于自己的。一开始的时候,我做的很蹩脚。起早床一直是我最困难的事情。在以前,都是睡到太阳高挂,然后

心理咨询参观感悟

由沙盘游戏想到的 一盘细沙,一瓶清水,一架子各式各样的物件造型,加上治疗师的关注与投入,来访者的自由表现与创造,这就构成了沙盘游戏的最基本的要素。而就在这简易的设置中,内心的世界得以呈现,一场心灵的对话就此展开。作为目前国际上受到普遍推崇的心理分析技术,它不同于一般的谈话型心理治疗方法,而是用游戏的方式展现个人的内心世界,用“非言语的治疗”方式,使治疗师只保持一种守护性和陪伴性的观察并努力让来访者自己和沙盘交流。 这学期非常有幸能够有机会接触到这门神奇的心理治疗方式,感受到了这门治疗技术不同一般治疗方式的自身优势和特点,以及其在中国能够被更多的人接受的原因。第一:在大多数人的认识中,都会认为只有“有病”的人才去做心理咨询,而沙盘游戏则可以帮助来访者在最初的咨询中得到自我心理安慰,那就是他不是来治病的,而是来做游戏的,这样就减少了人们的阻抗。第二,通常的心理咨询多是注重语言交流,咨询师和来访者之间只是坐在那里谈话,没有物质媒介,来访者要较好的投入到治疗中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而沙盘游戏则不同,名为游戏,首先给来访者的感觉就会是新奇,再加上它琳琅满目的沙盘玩具模型,使来访者很容易就投入到游戏治疗过程中。第三,在青少年心理咨询过程中,有些年龄小的孩子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有些孩子常常是被父母拖来的,他们会有很大的阻抗,不愿意与咨询师合作,所以,只用语言往往事倍功半,难以打开他们的心扉。而使用沙盘游戏则比较容易打破他们的心理防线,他们能够安静下来玩游戏,并且会在不经意间就把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告诉咨询师。 在参观了一次沙盘游戏团体治疗之后,通过对游戏过程中每名被试的表情、举止的观察以及后来咨询师所做的分析,我得出了一些感悟和启发,大致可以陈列为以下几点: 一、男女合作的重要性。 在本次治疗中,共进行了两次以八人为一组的游戏,其中第一组是四个男生挨着坐四个女生挨着坐,而第二组是一男一女交叉坐,在游戏过程中就表现出了第一组会在沙盘里形成两个世界:男生的世界里多是汽车、飞机、恐龙等男孩子热衷的东西,而女生的世界里多是家庭生活等温馨场景,并且双方都试图隔绝彼此,而在第二组中,男女生会学着思考上一位的想法用意并在其基础上共同构建同一个世界,并且最终的结果比较令人满意。由此可以引申到班级中排座位或安排工作的问题中,很多老师都会担心青春期的男女生有过多接触会产生影响学习的问题,因而尽一切可能减少男女生的接触。但其实不然,在一个团队中男女搭配完成任务反而会更有利于督促彼此、协调工作、形成融洽的集体氛围,从而收到令人满意的结果。 二、交流沟通的重要性。 在游戏中有这样一个现象,一个人摆放的一件玩具被另一个换了位置或拿走,第一个人便感到没有被人理解。当面对这种情况,有的同学可以再次试图将玩具放回原位尝试让别人理解,而有的同学虽也感到没有被理解但却就此作罢。从中可以看出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交流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当自己不被人所理解,为什么不尝试着解释来使人理解呢?很多时候有分歧却不说只会使原本是小事的矛盾越积越大。 三、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一个小小的沙盘中,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构建的团体的世界才是最理想的,而若是有人要独立出来一个小世界,其他人对他的反应都会是排斥,最终导致被淘汰或是被改变。若是分成两个帮派,各自固守在自己的世界中甚至两方敌对,也不会有很好的发展。在一个班级中也是同样的道理,一个有良好合作意识的团队才有足够强大的力量完成它应有的使命。

心理咨询的历史与发展

一、心理咨询及其相关概念 (一)咨询 咨询(counsel)古已有之。我国古代,许多诸侯都聘请一些谋士为自己出谋划策;古罗马教会亦曾选择一些有专门知识的人帮助主教并提供意见。人们的身体出了毛病时会去咨询医生;个人的权利被人侵犯时会去咨询律师;学生有学习困惑时会向老师请教……。事实上,由于个人能力的局限性,从人类出现开始,人们就没有停止过咨询。 在我国,“咨询”一词最早载于《书·舜典》中:“咨十有二牧,询于四岳”。《说文》解释为“访问于善为咨”,即向真诚可信的人询问或求教。《现代汉语词典》(2005)对“咨询”一词的解释是:询问;征求意见。 在英语中,counsel (动词)源于拉丁语cinsuitato,有商讨、劝告、征求意见、寻求信息等意思。counsel的动名词counseling有咨询之义。国外有学者认为:咨询是指受过训练的咨询者(counselor)和来访者(client)之间的一种职业关系,这种关系通常是一对一的关系,尽管有的时候这种关系超过两个人。咨询的目的是:通过一些有意义的过程解决情绪、人际关系等问题,帮助来访者理解和澄清其生活观点,学会达到自己确定的生活目标。雷伯(Reber)认为,咨询是一个试图用谈话、测验、指导、建议等过程帮助一个人解决问题、计划未来的一般术语。 对照中外文献对咨询的理解,可以发现其共同点:咨询是指一方向另一方征求意见,寻求帮助。 (二)心理咨询 自从1938年威廉森(E.G.Williamson)首次提出counseling(咨询)一词后,心理咨询这一朝阳行业一直都在蓬勃发展,然而到底心理咨询是什么,似乎至今仍无公认的定义。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Rogers,1942)认为:心理咨询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咨询者和来访者的关系能给予来访者一种安全感,使他可以开放自己,正视自己过去曾否定的经验,然后把那些经验融入已经转变了的自己,作出统合。罗杰斯将心理咨询看成是一种帮助人的过程,强调人际关系在咨询中的重要性,相信人可以通过对自己的重新认识达到自我改变。 《心理学百科全书》认为:心理咨询是咨询者就访谈对象提出的心理障碍或要求加以矫正的行为问题,运用相应的心理学原理及其技术,借助一定的符号,与访谈者一起进行分析、研究和讨论,揭示引起心理障碍的原因,找出行为问题的症结,探索解决的可能条件和途径,共同协商出摆脱困境的对策,最后使来访者增强信心,克服障碍,维护心理健康(李维,1995)。

毕淑敏心理咨询手记

一个人,如果连温饱都没有解决,恐怕是顾不上其它的。 因为人是追求目标的动物,必须要有精神的指引,人们追索自己存在的价值。人的最终目标是争取幸福,而幸福不是金钱的成就,是灵魂的成就。 每一个人都在寻求更好的发展,那就不但需要强健的体魄,也要有一颗非常阳光的心。 每个人的挣扎和困惑都是如此不同,就算是同样年龄的女子,都来讨论同样的问题,都是她们的感情世界遭遇了红灯,表面上看起来相似的困境,背后所潜藏的原因和思绪的起承转合也会存有巨大差异。危机表现的形式,应对策略,包括当事人在其中的感受都可能南辕北辙。 心理医生其实是一个脑力的手工劳动者,你是没有办法机械化生产、大批量复制,也不可能加快速度。不能因为等候的人多,就萝卜快了不洗泥。更不消说心理医生接触的不是萝卜,是一颗颗鲜活的饱经磨难的心,需要百般慎重精心呵护。 如果有人在看到这书的时候,书中某句话轻轻地碰撞了一下他的心,引发了一点点思考,就是我莫大的喜悦了。 我做过20年临床医生,深刻体察到人是身心一体的。很多人身体健壮,也和他的心理状况良好有关。人的心理负荷很重的时候,身体也会有相应不良反应。 真正好的心理医生,不应该使用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只局限于表面问题的工作方法,而是从根本上帮助来访者重新建立对人生的进取态度。

我们探讨最多的是哲学,我是谁,我到哪里去,我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心理咨询就是心理师和来访者一起走过他人生中最艰难、最迷茫的沼泽,使来访者寻找到生命中最重要的那些东西。心理师不一定比当事人更清楚,哪一种具体解决方法更好。 当你忧郁忧伤烦闷的时候,希望这本书能给你一点帮助。这帮助的力量,来自我书中描写的那些人物,他们的真诚倾吐和改变现状的勇气。 只要你不断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你会发现,自己状态会越来越好,人生的道路会越走越宽广。保持身心强健,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 咨询师的脑海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电子计算机,来访者任何一句话,都会在咨询师脑海中引发涟漪。一千种可能性像漂流瓶在波涛中起伏,你不知道哪一只瓶塞内藏着来访者心中的魔兽。也许你以为是症结所在,穷追不舍,结果不过是一朵七彩泡沫。也许你忽视掉的片言只语,却蕴藏着最重要的破解全局的咒语。 你永远不能跑到来访者的前面去,你只能跟随……跟随……还是跟随。 Follow,not lead. 世界上最重要的事就是认识自己。解读心灵秘密,了解自己,是一切成功的基石。 我们总是向外寻求力量与自信,孰知它们时时刻刻都在我们的心灵深处。 心理也像生理一样,会有毛病。心理有了毛病,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从

用心走进幼儿的心理世界

用心走进幼儿的心理世界 内容摘要: 幼儿期是一个孩子人生的重要阶段,幼儿心理的发展更是孩子人生的重要里程。幼儿心理的发展是幼儿情感、语言、感知觉、情绪、气质等诸多方面的发展,更是是情商和智商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有着明确的要求: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 身心健康,对于一名幼儿来讲是至关重要的。低龄幼儿的心理特征:情绪化,幼儿的行为受情绪控制。思维是简单的,直白的。小班的幼儿更是以感性思维为主导的,每每喜欢把事物来比作人看,会讲话,有时还会有人的神态,甚至完全和人一样调皮玩闹,幼儿的这种思维把具体的人和物等同起来。心理学家称之为“泛灵”心理。“凡是把事物视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东西的一种倾向。幼儿能把“死板”的物体生命化,而把心灵世界物质化。” 值得我们思考的是,可不可以将孩子们的这种“泛灵”心理运用在小班低龄幼儿的教学生活活动中。 当今社会快速的时代进步需求下,作为教师我们应善于发现幼儿身边的细 小教育契机,并创设出适宜孩子的新型教育模式。经过实践来推动幼儿良好心 理发展,从而使得幼儿更好的健康茁壮成长。 关键字: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策略、幼儿园、教育、家庭 正确理解幼儿健康心理 幼儿心理健康越来越受到广大社会家长的关注,在幼儿幼小的内心里需要关注,更需要我们从心底去感受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针对幼儿阶段年龄过小的孩子,我们尝试应用多种教育形式来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为幼儿的未来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 正如麦灵所认为的:“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

幼儿心理健康:幼儿整个心理活动和心理特征的相互协调、适度发展、相对稳定,并与客观环境相适应的状态。 拟人化的教育形态源于教育生活 拟人化教育:拟人是指把非人类的东西加以人格化,赋以他们以人类的思想感情、行动和语言能力。拟人化教育是针对幼儿的“泛灵”心理,将世界人格化,使幼儿将周围同化,引起幼儿注意和兴趣,以此期待教育结果、达到教育目的一种教育方式。 一、针对小班幼儿,拟人化教学形式源于幼儿更应服务于幼儿,这种教育形式能够调动起幼儿的积极情绪的体验,消除幼儿内心的消极情绪所带来的种种不安全心理状态,也更有利于培养幼儿的积极情绪,利于幼儿心理健康发展,同时能够给幼儿创造一个相对宽松、舒适、安全、私密性小空间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在其中乐于参与顺利的接受并喜爱。为幼儿良好的性格养成起到了推动型的作用。 二、依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拟人化教育形式符合其幼儿发展规律,它可以把一些抽象的、不宜于幼儿理解的道理简单化、形象化、故事化。易于幼儿来理解,更容易理解。慢慢的这样的外在规范,就会慢慢的化成了幼儿的自觉主动的行为。从而让良好的道德感和美感来感染孩子们,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三、在日常教育教学生活中采用拟人教育能够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和更多的外部关注,可以使小朋友产生更大的兴趣,这种兴趣是孩子学习中产生的动力,更是学习最好的教师。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动作,牢牢的吸引幼儿的兴趣点,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一切以兴趣最主导,促使孩子们在积极的活动状态中学到知识,有效的提高孩子的主动性,让幼儿主动的学习。 拟人化教育——促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注重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是社会关注问题的焦点,更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关键。幼儿心理的发展是幼儿语言、感知觉、注意、情感、情绪等诸方面的发展。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教师应采取有效的实际措施,帮助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不难发现,大班、中班的幼儿采取的榜样示范法、引导法、激励法等教育方法适宜性较强。而这些教育方法在对小班幼儿心理的各方面发展上却收效甚微。是什么原因呢?为此值得思考:什么才是更加适合小班孩子的,怎样的教育环境会促进幼儿的心理发展?带着这样的问题,我开始摸索和寻找适宜小班幼儿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3至4岁的幼儿年龄偏小,身体、心理等各方面都不成熟,由于认知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在他们的眼中,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是活的,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思维方式赋予事物以生命。花宝宝、书宝宝、兔宝宝,桌子小宝宝常常挂在嘴边,成为一些物体的代名词。整个世界在他们的脑海里是那么地充满了童真和童趣。 发现了孩子们这样的阶段特点,我开始将这样的拟人化教育方式逐渐将此引入平日的教育生活中,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