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网课创课十讲独角兽期末考试答案

西南大学网课创课十讲独角兽期末考试答案
西南大学网课创课十讲独角兽期末考试答案

1.正确【判断】良好的沟通能力对于创业者是必不可少的,而换位思考是提升沟通能力重要的一点。

2.错误【判断】高瞻远瞩的学者智慧是创业的灵魂。

3.错误【判断】校园创业的时候,班级是可利用的最好的资源,因此最好和班上的二十多个学生一起创业。

4.正确【判断】“听多数人的意见,少数人商量,一个人决策”的创业机制设计是正确的。

5.错误【判断】好的商业机会要看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所以在创业的时候最好要追风口,去追社会最热门的事情做,这样成功的几率会大一些,而且能将风险最小化。

6.错误【判断】识别商机首先要确认需求是否真实存在,且有没有被满足。如果需求已被其他企业的产品所满足,就意味着必须另寻商机。

7.错误【判断】在一般的商业当中,很难从高频的业务切到低频的业务。

8.正确【判断】价值的创造要围绕价值需求来进行

9.错误【判断】产品开发是用户需求挖掘的前提。

10.错误【判断】营销4P包括Produce(生产)、Price(价格)、Place(渠道)、Promotion(促销)。

11.错误【判断】商业计划书具有确定性,一旦确立后就不能更改迭代。

12.错误【判断】初始注册近越多越好,资金越大说明实力越强。

13.正确【判断】专业的创业孵化器可以为创业公司提供办公场地、办公设施、融资顾问、人力顾问、财务税收等支持。让创业则会专心打磨产品、经营企业、实现业绩增长。

14.错误【判断】创业者在选择投资人时,应该以价格作为主要的评估维度,谁给的估值最高、钱最多、机构名气更大,就应该和谁合作。

C【单选】很多伟大的创业者,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能够像帆船一样,借逆风之力行驶,这种本事叫作()的力量。

A情商

B智商

C逆商

D三商

AB【多选】在早期创业团队核心合作伙伴人数的选择上,建议大于1小于等于3的原因是,

A因为只有一个人称不上团队,无法作出比较科学的决策。

B在创业早期,很多决策要快,如果人数太多,无法快速地作出决策。

C因为人少的话,每个人获得的股权占比较高。

D因为人多会带来经济上的负担。

D【单选】当我们看到了社会需求,经济需求,同时要(),才能将机会真正转化为行动。

A看机会和现有资源是否匹配

B有良好的渠道获取资源

C有能力将资源和机会结合起来

D以上三项

ACD【多选】商业模式的核心三点为()

A价值的创造

B价值的附加

C价值的交付

D价值的收益

A【单选】苹果、谷歌、Facebook、极客等互联网公司,最核心的理念都是以()为中心的。

A用户

B销售

C员工

D产品

BCD【多选】以下哪三个要素可以称为是爆品的要素()

A低廉的价格

B极致的单品

C杀手级应用

D指数级的口碑效应

ABD【多选】公司在进行营销时,应当注意()

A将产品做好是进行营销的重要前提

B善于利用社交媒体进行传播

C销售问题是创业之后应该考虑的问题

D应该找专业的人才负责营销活动

AC【多选】对于“市场竞争”,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两项是()

A如果所在行业有BAT进入,说明该行业前景良好

B创业团队初期会频繁地遭遇媒体的抹黑

C要通过商业模式、技术手段等方面的创新,与竞争对手形成差异化

D把与对手竞争作为公司发展方向

ABCDE【多选】一份好的商业计划书应当包括的五个基本方面是()

A创业机会

B发展战略

C营销策略

D财务管理

E管理团队

F个人经历

B【单选】在给投资人进行商业计划陈述时,下列选项中投资人最看重的考量标准是()A商业计划书的完整性

B陈述者是不是一个真正的创业者

C陈述者的学历

D陈述者所用的PPT

ABC【多选】在进行风险投资谈判时,创业者需要展现的基本素养有()

A清晰的思路

B足够的自信

C良好的表达能力

D优越的家庭环境

AC【多选】在使用融资资金时,下列做法中最为合理的两项是()

A提前做财务预算进行规划

B进行快速扩张

C把控现金流,建立资金预警系统

D投入全部资金运营,不必预留生存资金

C【单选】中国专利法的最大特点是()

A资本在先

B发明在先

C申请在先

D生产在先

C【单选】从决策的角度来看,之所以避免股权过于平均的原因在于()

A保证决策的正确性

B促进公司内部的团结

C保证决策的高效迅速

D保证决策充分反映每个人的意见

B【单选】在争取国家创业相关优惠政策时,下列做法不可取的一项是()

A积极与孵化园区沟通了解相关政策

B以拿到政府优惠作为企业创新关注点

C及时关注相关政策的发布

D主动进行相关优惠政策的申报

ABD【多选】孵化器提供的常规性服务包括()

A开展创业技能培训与教育

B对接创业资源

C建设企业文化

D提供创业咨询

最新大学语文作业(二)参考答案

一、《诗经》是一部怎样的诗集?它有哪些主要的艺术特点? 《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此书的主要艺术特点是:1.赋、比、兴手法的运用;2.重章叠句的结构造句方式;3.以四言为主的句式。 二、李斯的《谏逐客书》是怎样用对比手法来论述道理的? 1.昔与今的对比,以前的秦国皇帝与现在的秦皇对客卿的不同态度的对比。 2.物与人的对比,秦王喜欢外国出产的东西却不喜欢外国的人的对比。 3.纳与逐的对比,秦王接纳客卿和驱逐客卿的对比。 4.利与害的对比,接纳客卿和驱逐客卿对秦国利与弊的对比。 5.己与仇的对比,秦王驱逐客卿对自己和仇人利害关系的对比。 6.损与益的对比,秦王驱逐客卿损伤国家的力量和不驱逐客卿对国家有益的对比。 7.强与亡的对比,接纳客卿可以使国家强大与驱逐客卿使国家灭亡的对比。 三、为什么说屈原的《湘夫人》是一首浪漫主义的诗篇? 屈原的《湘夫人》浪漫主义特色表现在取材、抒情、幻想、语言四个方面,具体如下: 1.取材:浪漫主义作品主要写幻想的题材,现实生活当中不存在的题材。诗中湘君、湘夫人是现实生活中不存在的人,是幻想出来的人物,取材于神,体现了取材上的浪漫主义。 2.抒情:浪漫主义作品都有很强的抒情性,重视抒情,感情丰富。本诗每段都在抒情,体现了浪漫主义抒情的特点。 3.幻想:浪漫主义作品一般都充满幻想,作者可上天入地,既能写人又能写神,充满幻想。本诗第5段中最集中体现了幻想,幻想如何布置新房的华丽、以及神仙从九凝山上下来参加主人公的婚礼,体现了浪漫主义的特点。 4.语言:浪漫主义作品语言比较华丽,本诗用词也比较华丽,尤以体现在第五段里面描写布置新房用的器具、木料以及香草,本诗以六言为主,带有五言、七言,句式灵活多变。句子皆有一个语气词“兮”字,体现了浪漫主义作品的特点。 一、《论语》是一部怎样的著作?它的编者是谁?书中主要宣扬怎样的思想主张? 答:《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出现的一部语录体散文,是儒家的经典著作。《论语》的编者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 《论语》宣扬了孔子的核心思想:仁。 二、墨子有哪些主要的政治主张?《兼爱》一文在艺术上有什么特点? 答:墨子的政治主张有“兼爱”、“非攻”、“尙贤”、“尙同”等。“兼爱”是墨子的重要主张,所谓“兼爱”,就是要人们都互相善待、爱人如己。 《兼爱》一文的艺术特点: 1.文风质朴,不重文采。就近取譬,至为浅近,重在以理服人。 2.逻辑严密,论辩一气呵成,富有说服力。

西南大学计量经济学期末考试题库

计量经济学练习册 计量经济学教研室 二〇〇九年九月

第一章 导 论 一、名词解释 1、截面数据 2、时间序列数据 3、虚变量数据 4、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 二、单项选择题 1、同一统计指标按时间顺序记录的数据序列称为 ( )A 、横截面数据 B 、虚变量数据 C 、时间序列数据 D 、平行数据 2、样本数据的质量问题,可以概括为完整性、准确性、可比性和 ( ) A 、时效性 B 、一致性 C 、广泛性 D 、系统性 3、有人采用全国大中型煤炭企业的截面数据,估计生产函数模型,然后用该模型预测未来 煤炭行业的产出量,这是违反了数据的哪一条原则。 ( ) A 、一致性 B 、准确性 C 、可比性 D 、完整性 4、判断模型参数估计量的符号、大小、相互之间关系的合理性属于什么检验? ( ) A 、经济意义检验 B 、统计检验 C 、计量经济学检验 D 、模型的预测检验 5、对下列模型进行经济意义检验,哪一个模型通常被认为没有实际价值? ( ) A 、i C (消费)5000.8i I =+(收入) B 、di Q (商品需求)100.8i I =+(收入)0.9i P +(价格) C 、si Q (商品供给)200.75i P =+(价格) D 、i Y (产出量)0.6 0.65i K =(资本)0.4 i L (劳动) 6、设M 为货币需求量,Y 为收入水平,r 为利率,流动性偏好函数为012M Y r βββμ=+++, 1?β和2 ?β分别为1β、2β的估计值,根据经济理论有 ( ) A 、1 ?β 应为正值,2 ?β应为负值 B 、1?β应为正值,2 ?β应为正值 C 、1?β应为负值,2?β应为负值 D 、1?β应为负值,2?β应为正值 三、填空题 1、在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中, 、 最重要,是计量经济分析的重点。 2、从观察单位和时点的角度看,经济数据可分为 、

西南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期末考试

西南大学 数学与统计学院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课程试题 【A 】卷 阅卷须知:阅卷用红色墨水笔书写,得分用阿拉伯数字写在每小题题号前,用正分表示,不得分则在题号前写0;大题得分登录在对应的分数框内;统一命题的课程应集体阅卷,流水作业;阅卷后要进行复核,发现漏评、漏记或总分统计错误应及时更正;对评定分数或统分记录进行修改时,修改人必须签名。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合题意的选项,每题2分,共10×2=20分)。 1、对于任意二事件A 和B ,与B B A = 不等价的是( )。 (A )、B A ? (B )、A B ? (C )、φ=B A (D )、φ=B A 2、设A 、B 为两个事件,且1)(0<

4、设随机变量X 服从正态分布),(2 σμN ,则随σ的增大,概率)|(|σμ<-X P 将( )。 (A )、单调增大 (B )、单调减小 (C )、保持不变 (D )、增减不定 5.设()ηξ,的联合概率密度为:()???≤+=其他0 1,221y x y x f π, 则ξ与η为( )的随机变量。 (A) 、独立同分布 (B) 、不独立同分布 (C) 、独立不同分布 (D) 、不独立也不同分布 6、设)(x Φ为标准正态分布函数,?? ?=不发生 事件,发生事件,A A X i 01,100,,1 =i ,且P(A)=0.8, X 1,X 2,…,X 100相互独立。令∑== 1001 i i X Y ,则由中心极限定理知Y 的分布函数F (y )近似于( )。 (A )、)(y Φ B .)4 80 ( -Φy C .)8016(+Φy D .)804(+Φy 7、设两个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X ,Y ,)1,0(~,)2,1(~N Y N X ,则Z=2X-Y+3仍服从 正态分布,且有( )。 (A )、 )9,5(~N Z (B )、)7,5(~N Z (C )、)18,5(~N Z ((D )、以上都不正确 8、设总体X 服从正态分布),(N 2 σμ,其中μ,2 σ均未知,X 1,X 2, …,X n 为其样本, n ≥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n i i X n 1 2 )(1μ是统计量 (B )、 ∑=σn 1 i 2 i 2X n 是统计量 (C )、 ∑=μ--σn 1 i 2i 2)X (1n 是统计量 (D )、 ∑=n i i X n 1 1是统计量

西南大学 [0727]《建筑力学》答案

西南大学[0727]《建筑力学》答案 1、强度指的是()。 1.在荷载作用下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 2.在荷载作用下构件保持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 3.在荷载作用下构件抵抗可恢复变形的能力 2、认为材料沿各个方向的力学性能是相同的,这个假设属于()。 1. A. 均匀性假设 2.各项异形假设 3.各项同性假设 3、薄壁环形截面最大弯曲剪应力是平均剪应力的( )倍 1. B. 1.33 2. E. 1.5 3.1 4. 2 4、 点的速度合成定理的适用条件是() 1.牵连运动只能是平动 2.牵连运动为平动和转动 3.牵连运动只能是平面平动 4.牵连运动不限

5、刚体受三不平行的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则此三力的作用线() 1.必汇交于一点 2.必互相平行 3.必皆为零 4.必位于同一平面 6、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两个力如果满足等值反向,则该二力可能是()

建筑力学作业及答案(补修)

建筑力学# 第1次平时作业 一.单选题(每题2 分,共30分) 1.约束反力中含有力偶的约束为(B)。 A.固定铰支座B.固定端支座C.可动铰支座D.光滑接触面2.图示一重物重P,置于光滑的地面上。若以N表示地面对重物的约束反力,N'表示重物对地面的压力。以下结论正确的是(B)。 A.力P与N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B.力N与N'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力P与N'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D.重物在P、N、N'三个力作用下平衡 3.力偶可以在它的作用平面内(C),而不改变它对物体的作用。 A.任意移动B.任意转动 C.任意移动和转动D.既不能移动也不能转动 4.平面一般力系可以分解为(C)。 A.一个平面汇交力系B.一个平面力偶系 C.一个平面汇交力系和一个平面力偶系D.无法分解 5.平面一般力系有(B)个独立的平衡方程,可用来求解未知量。 A.4 B.3 C.2 D.1 6.关于力偶与力偶矩的论述,其中(D)是正确的。 A.方向相反,作用线平行的两个力称为力偶 B.力偶对刚体既产生转动效应又产生移动效应 C.力偶可以简化为一个力,因此能与一个力等效 D.力偶对任意点之矩都等于力偶矩 7.关于力和力偶对物体的作用效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力只能使物体产生移动效应B.力可以使物体产生移动和转动效应 C.力偶只能使物体产生移动效应D.力和力偶都可以使物体产生移动和转动效应 8.平面任意力系向其平面内一点简化得一个主矢和主矩,它们与简化中心位置的选择,下面哪种说法是正确的(D)。

A .主矢和主矩均与简化中心的位置有关 B .主矢和主矩均与简化中心的位置无关 C .主矢与简化中心的位置有关,主矩无关 D .主矩与简化中心的位置有关,主矢无关 9.如图所示平板,其上作用有两对力1Q 和 2Q 及1P 和2P ,这两对力各组成一个力偶,现已知N Q Q 20021==,N P P 15021==,那么该平板将(C ) 。 A .左右平移 B .上下平移 C .保持平衡 D .顺时针旋转 10.由两个物体组成的物体系统,共具有(D)独立的平衡方程。 A .3 B .4 C .5 D .6 11.最大静摩擦力(B)。 A .方向与相对滑动趋势相同,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 B .方向与相对滑动趋势相反,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 C .方向与相对滑动趋势相同,大小与正压力成反比 D .方向与相对滑动趋势相反,大小与正压力成反比 12.关于力对点之矩的说法,(A)是错误的。 A .力对点之矩与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关,而与矩心位置无关 B .力对点之矩不会因为力矢沿其作用线移动而改变 C .力的数值为零、或力的作用线通过矩心时,力矩均为零 D .互相平衡的两个力,对同一点之矩的代数和等于零 13.一个点和一个刚片用(B)的链杆相连,组成几何不变体系。 A .两根共线的链杆 B .两根不共线的链杆 C .三根共线的链杆 D .三根不共线的链杆 14.三个刚片用(A)两两相连,组成几何不变体系。 A .不在同一直线的三个单铰 B .不在同一直线的三个铰 C .三个单铰 D .三个铰 15.静定结构的几何组成特征是(D)。 A .体系几何不变 B .体系几何可变 C .体系几何不变且有多余约束 D .体系几何不变且无多余约束

重庆西南大学附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西南大学附中2018—2019学年度下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试题 (全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本卷共48小题,每小题1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商代国家体制有内服与外服之分,外服以异姓方国居多;西周时期,大规模分封宗室子弟和 功臣。商周政制变化反映的历史趋势是 A. 部落血缘色彩增强 B. 国家政权的强化 C. 财产地域观念淡化 D. 神权政治的瓦解 2.对下表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 亲商势力全都被武力安置在成周 B. 成周的建成消除了殷商贵族的反抗 C. 成周对周王朝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D. 成周被分封给商贵族作为祭祀之地 3.《尚书?康诰》记载,周公在建成东都洛阳后,对四方诸侯说:“惟乃丕显考文王,克明德慎 罚,不敢侮鳏寡,……闻于上帝。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用兵伐殷)。”这体现了西周时期 A. 接受了儒家的民本思想 B. 周王对诸侯的控制力增强 C. 倡导敬德保民维护统治 D. 政治中心东迁使局势不稳4.《礼记?大学》记载:“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 家而成教于国。”简而言之,父为“家君”,君为“国父”,“君父同伦”。由此可知() A. 家庭与国家在组织结构上具有共性 B. 分封制是家国同构产生的制度根源 C. 血缘纽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基础 D. 国人追求社会的稳定和家族的和睦 5.周朝史官是由周王任命的世袭官职,从事档案管理工作。春秋前期,史官流向诸侯国;中晚 期以后,逐渐流入卿大夫家,并导致了家史的兴起。这一变化反映了 A. 旧有社会秩序的破坏 B. 周朝文化影响范围的扩大 C. 新兴的士阶层的崛起 D. 文化知识在民间得到普及 6.春秋中期,楚国灭掉其北邻若干小国后设县统治,由贵族担任县尹、县公,国君可随时对其 任免调遣。晋、秦等国也相继推行县制。这表明当时 A. 三国率先实现君主集权 B. 对地方的管理得到加强 C. 法家思想受到推崇 D. 官僚政治基本确立 7.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富民思想,如儒家的“藏富于民”和“轻徭薄赋”,墨家的“节用利民”,法 家的“以政裕民”等。富民思想的出现从根本上体现 A. 民本思想的盛行 B. 各家思想的交融 C. 诸侯争霸的需要 D. 小农经济的影响 8.战国后期,荀子访问秦国归来,称赞秦国官吏“肃然”“恭俭”“敦敬”“忠信”,可谓“古之吏也”; 称赞秦国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可谓“古之士大夫也”。这种状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秦国 A. 遵循古礼 B. 推行德政 C. 体制创新 D. 人才荟萃 9.爵位制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先秦时期,爵位往往是政治权力的标志;秦以后的 爵位不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力。这一变化 A. 表明宗法制已退出历史舞台 B. 是适应新形势而调整的结果 C. 反映政治权力与经济利益的分离 D. 激化了统治者之间的矛盾 10.对于汉初恢复分封制度,传统观点认为是刘邦鉴于秦朝单纯实行郡县制导致孤立而亡的教训; 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基于楚汉战争时已分封诸王的事实;还有学者提出,刘邦深受传统宗法观念的影响是其重要因素。据此可知,关于汉初恢复分封制的认识 A. 都基于汉初巩固政权需要 B. 缺少与周代分封制的对比 C. 后期的观点更具有全面性 D. 研究视角的差异影响结论

2015西南大学建筑力学第二、三、四次作业

2015西南大学建筑力学第二、三、四次作业 CDDDD ADABA DBDBD DDCDD CBADA DBABC BDBBB. CBCDD DDBBD BBCDD 2015西南大学建筑力学第三次作业答案 1.强度理论:关于材料破坏规律的假设,称为强度理论。 2.广义胡克定律:在线弹性范围,小变形条件下,空间应力状态和应变的关系。 3.平面弯曲:当外力系是作用在梁的纵对称面内的平面力系时,梁的轴线变形后任然是位 于该平面内的平面曲线,此种弯曲称为平面弯曲。 4.刚体平行移动:刚体内任一直线段在运动过程中,始终与它的最初位置平行,此运动称 为刚体平行移动。 5.运动轨迹:动点在空间运动而划出的连续曲线。 6.可变形固体:构件由固体材料制成在荷载的作用下均将发生变形,因而统称为可变形固 体。 7.各向同性假设:认为材料沿各个方向的力学性能均相同。 8.均匀性假设:认为从物体内任意一点处取出的体积单元,其力学性能都能代表整个物体 的力学性能。 9.连续性假设:认为物体在其整个体积内连续地充满了物质而毫无空隙。 10.内力:由于外力的作用而引起的质点间互相作用力的改变量。 11.应变能:便随着弹性变形的增减而改变的能量。 12.弹性变形:在卸除荷载后能完全消失的变形称为弹性变形。 13.应力:单位面积所承受的作用力。 14.等强度梁:若使梁各横截面上的最大正应力都相等,并均达到材料的许用应力,通常称 为等强度梁。 15.力的平移定理:作用在刚体上的力可以平行移动到刚体上的任一点,但需附加一个力偶, 该力偶等于原力对平移点之矩。 16.平衡:物体相对于惯性参考系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17.脆性断裂:材料在破坏时是在没有明显的塑性变形的情况下发生突然断裂,这种破坏形 式称为脆性断裂。 18.塑性屈服:材料在破坏时产生显著的塑性变形而使构件丧失正常的工作能力,这种破坏 形式称为塑性屈服。 19.中性轴:在平面弯曲和斜弯曲情形下,横截面与应力平面的交线上各点的正应力值均为 零,这条交线称为中性轴。 20.偏心拉伸(压缩):作用在直杆上的外力,当其作用线与杆的轴线平行但不重合时,将

《大学语文》作业参考答案

《大学语文》作业参考答案 一、填空 1.恐美人之迟暮 2.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3.战士军前半死生 4.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5.天生我材必有用 6.为他人作嫁衣裳 7.绵绵无绝期 8.春蚕到死丝方尽 9.两情若是久长时 10.著书都为稻粱谋 11.千树万树梨花开 12. 明月松间照 13.举杯销愁愁更愁 14.但愿人长久 15. 莫道不销魂 16.山色有无中 17.澄江一道月分明 18.江间波浪兼天涌 19.万象为宾客 20.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1. 恨别鸟惊心 22.胡马依北风 23.望帝春心心托杜鹃 24.凄凄惨惨戚戚 二、判断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三、词语解释 1.皇考:亡父。 2.死节:指为国牺牲。 3.迟暮:指晚年。 4.不胜:禁受不住。 5.尘网:比喻官场的束缚。 6.无端:没来由,无缘无故,不明不白。 7.断鸿:离群的孤雁。 8.弥望:满眼。 9.黔首:老百姓。 10.契阔:聚散。 11.次第:情形,光景。 12.顷之:不久。 四、简要回答 1.作者执意改革政治以振兴楚国而不为君王所信任;作者追求、坚持高尚的道德操守而遭到“党人”的诬陷诽谤;作者深情地眷恋着祖国却一再受到排斥和打击。 2.三个场面描写:在四面楚歌中霸王别姬,悲歌慷慨,表现了英雄末路多情而又无可奈何的心境;在东城“快战”中连斩数将,说到做到,展露了项羽勇猛无比的英姿;因愧见江东父老而自刎乌江,宁死不屈,揭示了项羽内心世界中知耻重义的一面。 3.诗作构思新奇,写来蹊径独辟。对乐曲本身,作者仅以“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比喻略加描摹,而将大量笔墨用来渲染乐曲惊天地、泣鬼神的动人效果。渲染乐曲效果的诗句,由一系列神奇的想象和联想构成,且多用神话传说,摹写新奇,词语峭丽,颇富浪漫气息。 4.讽刺张守珪军中之事,概括了开元年间唐军将士戍边生活的多个方面,重点在于揭露军中官兵苦乐悬殊,抨击将帅腐败无能且不恤士卒,对长期浴血苦战的广大士兵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5.小说的中心线索是紧紧围绕着车夫姚纳因死了儿子想跟人家倾吐一下内心的愁苦这个可怜的心愿和欲望展开的,情节按照时间顺序铺排,作者将“人与人”的关系与“人与马”的关系进行了对比;对话描写精当简练,能反映出人物在特定环境、场合中的性格特征与心理活动;细节描写匠心独运,静态的肖像描写逼真传神,语言朴实无华。 6.意境朦胧,含蕴不尽;采用重章叠句形式,不仅有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之美,而且有层层推进、步步深化诗歌意境的作用。

西南大学古代文学2016―2017学年第2学期期末考查题

西南大学古代文学2016―2017学年第2学 期期末考查题 论述题(共2题,50分/题,共100分) 壹、论述元代散曲与传统诗词的区别。 诗,是一种以有节奏的、形象生动的语言,高度凝练和集中地反映生活或抒发强烈的感情的文学作品。词,是属于诗的一种韵文形式,由五言诗、七言诗或是民间歌谣发展而成。句子长短不一。是可配乐歌唱的合乐的歌词。而,散曲是一种新诗体,它是对词的韵文文体的继承和革新。由此,诗词与传统散曲不同主要表现在: 一是在语言方面 1、诗词讲究严格格律,诗用《平水》,词用《词林》。曲注意格律,但格律显得灵活多变,又吸收了口语自由灵活的特点,因此往往会呈现口语化以及曲体某一部分音节散漫化的状态。“单韵”、“双韵”、“复韵”等众多声韵组构也很普遍。如白朴《庆东原》中“那里也能言陆贾?那里也良谋子牙?那里也豪气张华?”简单随意生动朴实。 2、曲的语言十分口语化,散文化,通俗清新,甚至曲牌的名称都非常俗,像《山坡羊》此类。其语言中市井语,方言类常见。而诗词作为传统的抒情文学,语言以典雅为尚,讲究庄雅工整,精骛细腻,一般来讲,是排斥通俗的。散曲的语言虽也不乏典雅的一面,但从总体倾向来看,却是以俗为美。 3、曲有衬字,某些曲牌还可增减字句。而诗词的字数一定。如

关汉卿《南吕?一枝花?不服老》中关汉卿对自我的描述为“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槌不匾、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可见,曲的字数等的规定,没有诗词严格。 二是在艺术表现方面 近体诗是高度凝练的语言架构,它更多的是对生活的抽象化、修辞性概括和情感的强烈抒发。诗词是含蓄蕴藉表述,是在寻求意境和意义之美,就像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三种境界正是词境之美。而散曲四审美诉求方面,寻求明快直接、自然酣畅之美。比近体诗词更多的采用了“赋”的方式,加以铺陈直叙,平淡显得更接地气。如王磐《朝天子?咏喇叭》:“喇叭,唢呐,曲儿小,腔儿大,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身价。”,风格明快活泼泼辣,类似于民歌。 三是押韵与曲牌方面。 散曲的押韵比较灵活,可以平仄通押,句中还可以衬字。北曲衬字可多可少,南曲有“衬不过三”的说法。如张养浩《山坡羊》:“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中的“了”。衬字,明显能增强韵调,具有口语化,俚语化,起到使曲意明朗、活泼,穷形尽相的作用。 具体来看,曲与诗词最重要的区别在于:1、北曲无入声,入声已入派“三声”,以平、上、去、分平仄。有些曲牌不仅要分平仄,还要分“上、去”声。词以“平、上、去、入”分平仄;而个别词牌如“满江红”只能用入声押韵。2、曲的韵脚密,甚至句句押韵,平仄互押常见,且一韵到底;词的韵脚疏,仅少数词可转韵或平仄互押。、3、在词牌与曲牌比较上,曲牌可迭用,不同的曲牌还可连用,如“带

西南大学2019年秋季建筑力学作业答案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 建筑力学2019年秋季作业答案 1、强度指的是(A)。 A.在荷载作用下构件抵抗破坏的能力 B.在荷载作用下构件抵抗可恢复变形的能力 C.在荷载作用下构件保持原有平衡状态的能力 2.认为材料沿各个方向的力学性能是相同的,这个假设属于(B)。 A.各项异形假设 B.各项同性假设 C.均匀性假设 3.薄壁环形截面最大弯曲剪应力是平均剪应力的(A )倍 A.2 B.1.5 C.1.33 D.1 4.点的速度合成定理的适用条件是(D ) A.牵连运动只能是平动 B.牵连运动为平动和转动 C.牵连运动只能是平面平动 D.牵连运动不限 5.刚体受三不平行的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则此三力的作用线(D ) A.必汇交于一点 B.必互相平行 C.必皆为零 C.必位于同一平面 6.作用在一个刚体上的两个力如果满足等值反向,则该二力可能是(B ) A.作用力和反作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B.一对平衡力或 C.一对平衡力或一个力和一个力偶

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或一个力偶 7.平面内一非平衡共点力系和一非平衡共点力偶系最后可能合成的情况是(D ) A.相平衡 B.无法进一步合成 C.一合力偶 D.一合力 8.工程中常见的组合变形是(D ) A.斜弯曲及拉压与弯曲的组合 B.弯曲与扭转的组合 C.拉压及弯曲与扭转的组合 D.ABC 9.关于脆性断裂的强度理论是(D ) A.第一和第四 B.第三和第四 C.第二和第三 D.第一和第二 10.下列结论中哪个是正确的?(C ) A.内力是应力的代数和 B.应力是内力的平均值 C.应力是内力的集度 D.内力必大于应力 11.关于屈服的强度理论是(B ) A.第一和第二 B.第三和第四 C.第一和第四 D.第二和第三 12.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 A.构件材料的极限应力由计算可得 B.塑性材料以屈服极限为极限应力 C.脆性材料以强度极限作为极限应力 D.材料的破坏形式主要有2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