鳜鱼的养殖方法

鳜鱼的养殖方法

鳜鱼是一种草鱼的类别,是当今渔业养殖中的重要物种。其肉质紧实,鲜美,营养价值高,且鳜鱼有着明显的种植效果,其养殖对现代渔业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鳜鱼养殖的核心技术包括:

1、养殖房设计。鳜鱼养殖房可以采用混凝土筑成,或者采用竹木构建,室内水深在1-1.5米之间,养殖池径在20-30米之间,养殖池的采水口需注意放置在较低的位置,以保证水质的稳定。

2、投料与护理。投料的种类有幼鱼颗粒料、成鱼淡水颗粒料和成鱼饲料,料日用量在1.3-1.8克/只/天,投饲料时要注意将料均匀的散落在养殖池的表面,以保证鳜鱼摄食的稳定性。同时,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清理池垢,定期给鱼体进行喂养,防止鱼体消瘦。

3、疾病防治。鳜鱼养殖过程中,应加强对疾病的预防,保证水质的清洁,及时隔离病鳜,用药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以避免引发抗药性。

4、养殖期调控。在鳜鱼养殖期间,应控制鳜鱼的繁殖,及时介入调控,结束高水温期,并适当提高水温,促使鳜鱼抢先产卵,提前瓜熟,提高养殖效率。

此外,在鳜鱼养殖过程中还需注意把握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效率,加强水产动物引种和繁育技术的研究及实践,努力把鱼养大成斤,提高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水平,以期获得更好的收益。

总之,鳜鱼的养殖是一种富有创造力的活动,需要把握养殖技术、

加强监控以及精心照料,以获得更大的收益。

鳜鱼的高效养殖技术

鳜鱼的高效养殖技术 引言 鳜鱼,也称为鳙鱼,是一种可口、营养价值丰富的淡水鱼类。它可以生长在河流、湖泊、水库等淡水环境中,其肉质肥美,口感鲜美,受到很多人的喜爱。在发展现代化餐饮业的今天,鳜鱼也成为了市场上的热门产品。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提高鳜鱼的产量和质量,需要采用一些高效的养殖技术。 环境建设 鳜鱼是淡水鱼类,它的养殖环境直接影响到鳜鱼的生长和 品质。要想让鳜鱼健康生长,需要做好以下工作: 水源选择 选择水质清洁、水流缓慢的淡水源。最好选择自然流动的 河川或湖泊水源。由于水质的不同,鳜鱼的生长速度和品质也不同,所以选择水源非常重要。 水质管理 控制水的温度、酸碱度和DO(溶解氧)值。温度一般控制 在20-30℃,酸碱度维持在6.5-8.0之间,DO值要保持在5- 6mg/L,这些都是适合鳜鱼生长的环境。 底泥管理 清理底泥对于保持水质也很重要。在饲养前需要清理底泥,每季度需对底泥进行一次清理。 种苗选育 鳜鱼的种苗是养殖成功的关键。养殖户应选择身体健康, 活泼、色泽鲜艳、体表无异样、没有虫害、疾病传播史的种苗。

种苗选育还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种苗源头 可到正规鱼苗市场购买,我国已有多个鱼苗市场,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样种。 种苗体型 选择体型相近、可养殖的品种。 水温 在生产过程中,种苗生产水温保持在20-30℃之间一般比较适宜。 饲料管理 饲料是影响鳜鱼产量和质量的重要因素。采用科学的饲料管理方法,可提高鳜鱼的成活率、平均体重和营养含量。具体的饲料管理方法如下: 饲料品种选择 选择优质饲料和合适的配方,根据鳜鱼的不同生长阶段和体重进行不同的饲养管理。 饲料投喂规律 遵循少量多次原则,饲料需要定时投喂,同时饲料投喂要分散,避免鳜鱼群集。饲料的投喂量一般是每日鳜鱼总体重的3-4%,不需要过度喂养。 饲料质量检测 饲养期间需要经常检查饲料质量,并及时调整饲料,确保饲料的品质、新鲜度和营养均衡。

鳜鱼的养殖方法

鳜鱼的养殖方法 鳜鱼养殖方法: 一、鳜鱼池选择 1. 水域类型:鳜鱼生长的水域一般以弱碱性水体为好,浊度低,水温 温和,pH值一般在6.2-7.2之间; 2. 有利环境:水域环境应具有良好的排水能力和通风设施,温度较低 的水体偏好通过河谷湖泊等水体循环流动,尽量让入水水源有着良好 的水质和温度; 3. 水域处理:除去水池底部的杂质,检查水域是否满足养殖鳜鱼的要求; 4. 水池大小:尽量选择较大的鱼池养殖,但是如果水域较小的话,也 可进行养殖,并且要求足够增氧; 二、投放鳜鱼 1. 倾向于选择肉质细嫩、皮肤光滑、无异物的体型均匀的鱼; 2. 鱼苗如何投放:可根据放鱼数量、养殖空间大小,将鱼放入池塘中,经过一段时间的明暗期后,取出多余的鱼,保留体型较小而体重较重 的鳜鱼; 3. 鱼放入池塘后,要注意摆法,尽量让鱼坐落在池塘深处或是在浅水中;

三、鳜鱼肥料 1. 进口肥料:一般会选择适量的进口肥料,这种肥料的营养含量会比国产肥料要来得高,对于鳜鱼的成长会更好; 2. 国产肥料:对于国产的肥料来说,要考虑其营养含量,以确保鱼体的营养摄入; 3. 投喂时间和量:每次投喂肥料,建议投放量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尽量保证鳜鱼摄入有效的营养,避免过量滋生水藻等污染物; 四、关注鳜鱼健康 1. 常规检查:定期对池塘中的鱼体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其发病,采取措施防止其扩散扩大; 2. 除藻:池塘中水生植物及水藻的数量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否则多了会占用水质空间; 3. 补投药物:当发现鳜鱼出现病变的时候,可根据病因判断使用不同类型的药物进行补投,以防止病情恶化; 五、其他照料 1. 保持水位:定期更换水,保证水位保持正常,并确保足够的水流环境; 2. 防止鱼病:在正常的投喂、换水的基础上,要加强鱼病的管理,发现病情及时就医; 3. 加氧:可放入小孔加氧等设备,使其可以让鱼体得到足够的氧气供给; 4. 泳道安排:要确保鱼池内的环境顺畅,做好泳道的安排,方便鱼儿

鳜鱼的养殖方法

鳜鱼的养殖方法 鳜鱼是一种热带和亚热带水域,以其可口的味道被人们广泛喜爱的鱼类,也是淡水养殖业中较受欢迎的鱼种之一。由于鳜鱼体型鲜明,肉质细嫩,具有营养价值高、经济效益良好的特点,它被人们用作菜肴,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今天我们就来讨论鳜鱼的养殖方法。 首先,鳜鱼的养殖必须选择有利的水域环境,如大温格鱼塘、罗比鱼塘、河流以及湖泊等,确保水质平衡、水温适宜。其次,生长环境也很重要。建议在鱼塘中设置一定数量的水植物,以给鳜鱼提供优良的生长环境。此外,要选择合理的饲料,如去鳃鱼、虾、蚯蚓等,可以满足鳜鱼的营养需求,促进其更快的生长发育。 此外,鳜鱼的饲养方法也非常重要。首先,在饲养的过程中要做到克己奉公,保证饲料的清洁无污染,避免给鱼类带来污染和不良影响。其次,在饲养鳜鱼时,为鳜鱼提供适当的空间,当鱼类体型明显变大时,要及时调整养殖器具,以保证鳜鱼不因空间不足而影响生长发育。此外,饲养者还要定期清洁养殖箱、换水,并要及时调整水文条件,使其与自然环境更接近。 在鳜鱼的养殖技术上,采用混养方式是比较经济的做法。不要在同一容器内放置太多的鳜鱼,这样会影响它们的生长发育,从而影响收益。此外,在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当地天气及水文变化,并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以保证鳜鱼的正常成长发育。 通过以上步骤,就可以成功养殖鳜鱼,但要注意,养殖鳜鱼也需要有一定的经验和技能,即使有了良好的环境和营养素,也不一定能

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养殖者要牢记以上步骤,经常性地观察鳜鱼的表现情况,及时调整养殖方法,以保证鳜鱼的健康成长。 综上所述,养殖鳜鱼要注意以下几点:选择适当的水域环境,设置合理的生长环境;选择合适的饲料,注意养殖方法;要采用混养方式;注意当地天气及水文变化;并经常性地观察鳜鱼的表现情况,及时调整养殖方法,以保证鳜鱼的健康成长。如果鳜鱼的养殖能按照上述步骤规范进行,就可以减少养殖的投入,节约成本,提高鱼类的品质,从而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鳜鱼养殖的几个技术

鳜鱼养殖的几个技术 鳜鱼养殖养殖之中,鳜鱼又名桂花鱼、季花鱼等,是淡水鱼类中的名贵鱼类,肉质纯白细嫩,味道鲜美可口。70年代初,我国就开始了鳜鱼人工繁殖的研究,现已形成了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和池塘养殖成鱼技术。 鳜鱼养殖养殖之中,鳜鱼又名桂花鱼、季花鱼等,是淡水鱼类中的名贵鱼类,肉质纯白细嫩,味道鲜美可口。70年代初,我国就开始了鳜鱼人工繁殖的研究,现已形成了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和池塘养殖成鱼技术。 一、养殖管理鳜鱼基本技术 A、苗种培育 将苗移入泥池培育,每立方米水体放体长1厘米的鱼苗400尾。鳜鱼产卵后的第2、3天各催产一批鳊鱼,作为鳜鱼的开口饵料鱼苗,具体视视鳜鱼苗量及饵料需要量来确定鳊鱼催产批次,一般为2~3批次。鳜鱼苗与饵料鱼苗的投入比例,原则上为1:3~5。 开食3~5天后,可因场制宜投喂白鲢、草鱼和花鲢苗。原则上每天喂苗1次,但视饵料鱼苗长至1.2~1.5厘米时,开始投喂乌子,此时的鳜鱼苗与饵料鱼苗的比例为1:3左右。从鳜鱼苗开食开始,长至1厘米约需10~12天,2厘米约需17~20天,3厘米约需24~27天,4~5厘米约需30~35天。水质要求水源良好,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水口用50目网片过滤,除去敌害生物。 B、成鱼养殖 鳜鱼的养殖方式有单养和混养两种,一般采用混养。 1、鳜鱼的混养。 鳜鱼的混养主要有三类型:

一是以鳜鱼为主的类型。土池面积以0.5~2亩为宜,每亩放鳜鱼1000尾。一种是搭配鲫鱼,每亩水面可以投放2龄的鲫鱼600尾,计100千克,鳜鱼可食繁殖的小鲫鱼,其他野杂鱼类以及小虾;另一种是旁皮鱼,每亩水面右放养1冬龄旁皮鱼10千克左右(还要投入600只活蚌供旁皮繁殖)。 二是鳜鱼作为搭配鱼养殖的类型。主要将鳜鱼混养在鲢、鳙的亲鱼池或成鱼池中,每亩放养10~15克(10~20尾)鱼种,这样可以吃掉池中野杂鱼虾类。 混养注意事项: 1、鳜鱼的规格一定要比主养鱼的规格小; 2、鳜鱼投放的数量不得太多,否则造成饵料不足而吞食经济鱼类; 3、不能同时搭配2种凶猛鱼类; 4、鳜鱼亲鱼一般不要搭养在成鱼池中,因其个体较大,容易吞食2龄鱼种以及成鱼; 5、如果搭配在成鱼池中,池水肥度要适中,以免鳜鱼因不耐低氧而窒息死亡。 三是大水面鳜鱼的养殖。大水面养殖鳜鱼不仅可以清除野杂鱼,还能提高水体利用率。 二、池塘养殖鳜鱼的基本知识 池塘集约化养殖鳜鱼是一项投资大、效益高,同时风险也大的生产模式。现笔者根据本地实践,借鉴外地经验,总结鳜鱼池塘精养的几点关键技术,以供参考。 A、选择适宜池塘 主养鳜鱼的池塘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鳜鱼主养池塘以1.5~5亩

鳜鱼的养殖方法

鳜鱼的养殖方法 鳜鱼是一种受欢迎的水产,它高营养,低脂肪,可以作为一种非常优质的主食。但是它的养殖过程却比较复杂,要想做到有效地养殖鳜鱼,在进行养殖前,首先要熟悉关于鳜鱼的知识和养殖方法。 首先,养殖鳜鱼的水域应当有良好的自然条件,有良好的水质、水温、水流等,否则会影响到鱼类的存活率,从而影响到养殖效果。养殖水域的水位可以通过仰拱改变,不过一般来说,水位应当设置在20-30厘米之间,以尽量提高产量。 养殖鳜鱼还需要适当的投喂,至少在水产投喂方面,应当采取合理的投喂量和投喂频率,一般来说,投喂量应当在每日的1%-2%,投喂频率也应当多次投喂,每次投喂的量应当比较小。 另外,繁殖方面,针对雄鱼和雌鱼的体型,设置不同的养殖空间,以保证进行性行为的顺利进行,并且观察雌鱼每天用饲料的量,根据雌鱼是否能够正常吞食来评判它的情况是否正常,如果出现问题及时及时处理,以避免雌鱼受罪。 之后,就是鳜鱼的养殖记录,根据鳜鱼的投喂、检查等,及时记录,以便于更好地掌握养殖情况,以便为下一步养殖及改进提供建议。 最后,制定出适用于鳜鱼养殖的合理措施,从而提高养殖效果,以便提供更多优质的鳜鱼食品。在进行鳜鱼养殖的过程中,有必要加强原水域的管理,确保水质合格,以保证鳜鱼的健康。此外,还要加强对抗生素和外来入侵物种的管理,以防止对养殖鳜鱼进行破坏,并有效地改善养殖效果。

此外,还需要开展定期的体检和检测,也可以进行鱼苗的疫苗接种,以确保鱼苗的质量,避免由于疾病而影响鱼苗的存活率。 综上所述,通过合理的水域管理、合理的投喂措施、及时的养殖记录等多种措施,有助于有效的养殖鳜鱼,实现有序、高效的养殖,从而实现健康的鱼类生态环境,为人们提供更多优质的鳜鱼食品。

鳜鱼的人工养殖方法

鳜鱼的人工养殖方法 内容提要:鳜鱼的营养价值非常的高,我们可能对鳜鱼这个名词不熟悉,那么换句话说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桂鱼和桂花鱼,在市场的销量也是相当不错的,很多...鳜鱼的营养价值非常的高,我们可能对鳜鱼这个名词不熟悉,那么换句话说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桂鱼和桂花鱼,在市场的销量也是相当不错的,很多人都特别喜欢吃,而且经济效益也还不错,所以就由很多人问鳜鱼它怎样养殖会更好,那么今天我们就跟着亲农网一起来学习下鳜鱼的人工养殖技术吧。 1、池塘修建 鳜鱼样子肯定是需要准备好池塘的,如果有现成的池塘那就不需要挖掘了,只需要阿静池塘周围的杂物清理干净,然后将池塘的河床给挖好,然后将池塘中堆积的淤泥挖出去,最后再池塘中撒入一层石灰进行消毒,大概十天半个月之后就差不多了,这时我们就可以往池塘中注入新水了,同时我们还需要往池塘中施放适量的有机肥,这样可以保证池塘的肥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给鳜鱼提供部分食物,而且还可以保持鳜鱼生存所需要的水质。 2、鱼苗选择 鳜鱼苗选择的好坏也就决定了鳜鱼的存活率和质量,所以我们一定要选择优质的鱼苗,那我们该怎么选呢,来教大家一个小妙招,首先就是我们要确保选择的同一批的鱼苗大小要基本上差不多,其次就是不能选择哪种比较懒的,没有活力的鱼苗都不可以选,然后就是要看鱼的尾巴是否有力,有力的则为好的鱼苗。还有就是鳜鱼苗看上去要比较干净,没有伤痕,这样就差不多啦。 3、放养密度 鳜鱼放养的的密度也是鳜鱼成活率的一个基本条件,一般刚开始

进行养殖的朋友可以选择一亩只放养个一千尾左右,因为养殖技术不成熟,如果一时间就养殖大数目,这样根本就管理不过来,会造成大量的伤亡率,所以一千尾是最好不过了,等到后期有了一定的养殖经验,样子的设备等一切都比较好的饿时候就可以增加养殖的数量,大概一亩就可以放养一千五到一千八尾了,一亩的最大饲养量也就只能在一千八左右,如果想再多那就只能扩大养殖的面积啦。 4、饲料管理 鳜鱼它主要是以捕捉水中的小鱼小虾喂食,其次再是水中的浮游生物,最后再是一些按照配方配好的饲料。所以我们需要在池塘中放入一批其他繁殖能力比较快的鱼类,用来给鳜鱼提供食物,比如说鲫鱼、鲤鱼等,这样可以满足鳜鱼的部分需求,其次就是我们每隔四到五天左右就需要往池塘中投放一些采购回来的饵料鱼,要完全满足鳜鱼的需求,最好是饵料鱼还要有剩下的时候,最后就是每个十天左右投放一次饲料,用来促进鳜鱼的生长。 5、病害防治 鳜鱼和其他的鱼类不一样,别的鱼基本上没有什么病害,而它的整个生长过程中都有大量病菌和寄生虫之类的,这样会影响鳜鱼的生长,所以我们要非常的重视,其次就是由于鳜鱼主要是以食用活鱼活虾,所以用于服用的药剂对它们没说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所以我们只能从本源上解决掉这些病害,比如说定时的清理池塘,将可疑的杂质都清理出去,其次就是定时的更换池塘中的水,保证水质,并且要定期的进行消毒和灭菌。 部分专业知识转自网络

鳜鱼的成鱼养殖的三种模式

鳜鱼的成鱼养殖的三种模式 人工养殖鳜鱼的方法有混养和专池单养两种。池塘混养,可以利用水体空间和水体中的饵料生物(小鱼、小虾),变低值鱼为优质鱼,同时还起到了生物除害作用。混养方式,一般是将鳜鱼搭配混养在“四大家鱼”的亲鱼池或成鱼池中,以防止鳜鱼吞食家鱼。 1、亲鱼池中混养鳜鱼 一般每亩放养体长3~4厘米的鳜鱼种30~50尾,放养后不需专门投喂饵料鱼,鳜鱼可以吞食亲鱼池中的小野杂鱼和虾,如亲鱼池中活饵料丰富,能满足鳜鱼吃食需要,一般饲养4~5个月,鳜鱼可以长到400克左右,达到商品鱼规格,每亩可产鳜鱼5~10公斤,成活率在40%左右。 2、成鱼池中混养

在野杂鱼较多的成鱼池中,一般每亩可混养鳜鱼夏花20~40尾。池中不宜再放家鱼夏花鱼种,以防止小规格鱼种被鳜鱼吞食。饲养4~5个月,每尾体重可达300克左右,每亩可产商品鳜鱼4~8公斤。如果混养在有罗非鱼的池塘中,每亩可放鳜鱼种50~80尾。年底可产鳜鱼10~15公斤。 3、专池单养 单养鳜鱼的池塘面积不宜过大,以0.5~l亩,水深1~5米为宜。为使鳜鱼有良好的生活环境,要求池塘水质清新,不宜施肥,最好有微流水,池内适当种植一些水草。一般每亩放养鳜鱼鱼种500~1000尾。放养后要适时适量投喂适口的饵料鱼,如小鲫鱼,麦穗鱼、鰟鮍鱼、鰕鯱鱼以及小规格罗非鱼等,以低值鱼为饵料饲养优质鱼。也可以在单养鳜鱼池中搭配放养较大的鲫鱼和鰟鮍鱼。因鲫鱼能在池塘中自然产卵繁殖,而且产卵期长,繁殖的小鲫鱼为鳜鱼及时提供了适口饵料。每亩单养鳜鱼池可投放二冬龄鲫鱼600尾,约100公斤。和鲫鱼一样,鰟鮍鱼也能在池塘中自行产卵繁殖,为鳜鱼不断提供活饵料。每亩鳜鱼单养池可放一冬龄鰟鮍鱼10公斤左右,同时投放河蚌500~600只,作为鰟鮍鱼的产卵场所,以繁殖更多的鰟鮍鱼供鳜鱼食用。 除此以外,在单养的鳜鱼池塘内,也可一次放养较多的饵料鱼,通过人工投喂饲料培养饵料鱼,为鳜鱼提供饵料。平时池塘拉网捕鱼或干塘所得的野杂鱼,也可投放鳜鱼池塘内作为饵料鱼。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