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的认识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的认识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的认识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的认识教案

1、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2、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能够根据物体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建立1千克和1克的概念,估计出一些物品大约有多重。

教学构想:

教学时,教师可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地方用到克和千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掂一掂、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大约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l克和1千克的观念。

教具准备:

教学时,教师要准备一个2分硬币,一些大豆、图钉、乒乓球等实物,或其他能表现1克有多重的实物。同时还应要求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2分硬币及一些到商场里购买的物品或食品。生活中常见的秤。

教与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l、情境导入,看一看。

程序:同学们你们都到过商场买东西吧?那你们都喜欢到商场买些什么呢?老师这有几件物品,你能看出哪件商品重一些,那些轻一些吗?

2、联系实际,掂一掂。

说话:请你拿出你到商店购买的商品。如:一袋红枣、膨化食品等等。然后分小组用手掂一掂,互相比较一下自己所买的商品和小组同学的商品那些重那些轻。让学生选出其中最重的和最轻的物品。

[简析:商场里常见食品的轻重学生一般比较熟悉,特别是他们自己喜欢的食品,这样设计容易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活动课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课程,教师引导学生参与,重在学生实践。

二、新课教学,认识质量

1、认识秤。

提问:怎样才能更准确的对这些商品的重量进行比较呢?你们能想出用什么方法吗?引导出用秤称一称的方法)

提问:你们知道生活中都有哪些秤吗?

让学生把提前准备好的各种秤的资料读一读,介绍一下它们的在不同方面的用途?

教师总结:展示课件中的秤。

[简析:学生要想获得关于秤方面的知识,必须查阅很多学习资料。这也是引导学生课外学习的很好方法。]

2、认识千克

(1)猜一猜。

提问出示三包物品(1千克桔子、一千克棉花、l千克图钉)猜一猜你认为哪一包重?(学生间产生争论)

说话:同学们都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到底你的看法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称称看吧。

学生动手称,并互相交流称后的结果。

(3)感受1千克。

说话:这几袋物品都是1千克,看来只凭物品堆大堆小,不能判断出它们的重量,应该用秤称一称。

学生在通过拎一拎、掂一掂、看一看验证结论。

(4)感受几千克。

学生分小组秤一下所带商品的准确重量。并指名请演示秤重量的过程。一开始秤的物品的重量一定要接近1千克,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些物品l千克有多少。然后再类推出看秤面上2千克、3千克物品的重量。让学生通过在玩中学掌握基本知识。

[简析:以动手活动为主线,层层递进。随着课改的发展,教育的重心就是探讨乐学,提高教学效率。在本课中教师及时为学生提供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小组内同学自己动手,通过反复称一称、掂一掂、拎一拎的实践活动,在亲身经历和体验真正感受到了一千克的实际重量。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乐学问题。」

(5)动手操作

称出1千克大米,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感受一下有多重。

称出1千克鸡蛋,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在数数有多少个。

说一说书上37页上一些物品的重量。第二题说出电梯或卡车的载重量,一方面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既有几千克重量的物品,也有数千千克重量的物品,同时为今后学习吨打下基础。

4、认识重量单位克。

a、用台秤称一枚2分硬币。

b、用台秤称1块橡皮。

c、质疑:你发现了什么?

(2)认一认。

秤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做单位。我们常用天平秤比较轻的物品。用天平秤物品时,需要用砝码。你知道下面这些砝码各重多少克吗?教师用实物投影向学生出示砝码。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天平的使用方法,学生动手称出10克黄豆有多重。1个乒乓球有多重。

一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这是感受1克重的好材料,可以让学生掂一掂一枚2分硬币,感受克。小组同学通过掂鹅毛和塑料尺进行比较,进一步体会1克有多重,初步建立起1克的观念。

练习:称一称铅笔盒里的学习用具的重量。

[简析: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加深对千克和克的认识,充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总评】:

在这篇教学设计中我们看到新课程理念的存在,并感受到它的冲击力。新课程不再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不再过分强调学科本位,不再偏重书本知识,加强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同时更为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等全面发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的认识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的认识教案 1、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2、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能够根据物体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 3、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建立1千克和1克的概念,估计出一些物品大约有多重。 教学构想: 教学时,教师可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地方用到克和千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质量单位的名称和单位之间的进率,更重要的是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能够在实际中应用。为了做到这一点,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通过掂一掂、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1克、1千克大约有多重,从而初步建立起l克和1千克的观念。 教具准备: 教学时,教师要准备一个2分硬币,一些大豆、图钉、乒乓球等实物,或其他能表现1克有多重的实物。同时还应要求每个学生都准备一个2分硬币及一些到商场里购买的物品或食品。生活中常见的秤。 教与学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知轻重 l、情境导入,看一看。

程序:同学们你们都到过商场买东西吧?那你们都喜欢到商场买些什么呢?老师这有几件物品,你能看出哪件商品重一些,那些轻一些吗? 2、联系实际,掂一掂。 说话:请你拿出你到商店购买的商品。如:一袋红枣、膨化食品等等。然后分小组用手掂一掂,互相比较一下自己所买的商品和小组同学的商品那些重那些轻。让学生选出其中最重的和最轻的物品。 [简析:商场里常见食品的轻重学生一般比较熟悉,特别是他们自己喜欢的食品,这样设计容易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活动课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课程,教师引导学生参与,重在学生实践。 二、新课教学,认识质量 1、认识秤。 提问:怎样才能更准确的对这些商品的重量进行比较呢?你们能想出用什么方法吗?引导出用秤称一称的方法) 提问:你们知道生活中都有哪些秤吗? 让学生把提前准备好的各种秤的资料读一读,介绍一下它们的在不同方面的用途? 教师总结:展示课件中的秤。 [简析:学生要想获得关于秤方面的知识,必须查阅很多学习资料。这也是引导学生课外学习的很好方法。] 2、认识千克 (1)猜一猜。 提问出示三包物品(1千克桔子、一千克棉花、l千克图钉)猜一猜你认为哪一包重?(学生间产生争论)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测量 (一)单元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理解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点。理解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点。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实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实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升操作技能,发展实践水平。 (二)单元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有:毫米、分米的理解、千米的理解和吨的理解。 单元内容结构如下: 具体内容安排: 例1 结果不是整厘米时引入毫米,发现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与1毫米厚度的实物作比照,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点。 例2 课桌的长度时引入分米,发现分米与厘米、米之间的关系,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点。 例3 在境中理解千米,明确千米与米的关系,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点。 例4 际测量、走一走等活动感受1千米的长度,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点。 例5 单位换算。 例6 否同时过桥的问题,理解质量单位吨,同时明确吨与千克的关系。通过讨论1吨有多重,建立1吨的质量观点。

例7 吨与千克的单位换算。 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及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已经有了初步的理解。在这个单元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质量单位“吨”,通过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解。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所以,本单元的教学不但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水平和实践水平创造了条件。 (三)单元课时安排 7课时

三年级数学上册千克、克、吨测试题汇总

莞城英文实验学校三()班()号姓名: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自测卷(1) (温馨提示:卷面整洁2分) 一、口算。(6分)共错( 题 二、填空题。(28分) 1. 常见的长度单位有、、、、。 2. 常见的重量单位有、、。 3. 小丽家离公园5000米,合千米。 4. 一袋大米重200千克,袋大米重1吨。 5. 9千米=()米 4000千克=()吨 60毫米=()厘米 80厘米=()分米 50分米=()米 2000克=()千克 6米=()厘米 7分米=()毫米 28毫米+52毫米=()毫米=()厘米 9厘米+31厘米=()厘米=()分米

3米—25分米=()分米 1400米—400米=()千米600千克+1400千克=()吨 3吨—800千克=()千克4分米×5=()米 30米÷6=()分米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10分) 一头大象约重4()一个西瓜约重4() 小红的身高是138(),体重是42() 数学课本长约2()日记本的厚4() 标准运动场跑道一圈是400()飞机每小时飞行800()小玲家离学校1750()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约长2313() 四、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5分) 1、1吨棉花比1吨石头轻。() 2、一头大象重4千克。() 3、黑板长4米。() 4、一枚硬币的厚度约2毫米。() 5、一枝铅笔长约2分米。() 五、在○里填上“>”“<”或“=”。(6分)

4厘米○39毫米 70毫米○70厘米 6千克○6000吨 5千米○4980米 10米+9厘米○20米 3吨+4吨○7000千克 六、选择题。(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计量重型物品或大宗物件的重量,通常用()作单位。 A、吨 B、千克 C、克 2、一种学生字典的厚度约是15()。 A、米 B、厘米 C、毫米 3、比较下面的重量,最重的是()。 A、3吨300千克 B、2900千克 C、3330千克 4、一袋大米重15()。 A、克 B、千克 C、吨 5、小包装食盐每袋重500()。 A、克 B、千克 C、吨 6、一只大象重6吨60千克,合()。 A、6060千克 B、6600千克 C、60060千克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千克和克的认识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千克和克的认识l、情境导入,看一看。 程序:同学们你们都到过商场买东西吧?那你们都喜欢到商场买些什么呢?老师这有几件物品,你能看出哪件商品重一些,那些轻一些吗? 2、联系实际,掂一掂。 说话:请你拿出你到商店购买的商品。如:一袋红枣、膨化食品等等。然后分小组用手掂一掂,互相比较一下自己所买的商品和小组同学的商品那些重那些轻。让学生选出其中最重的和最轻的物品。 [简析:商场里常见食品的轻重学生一般比较熟悉,特别是他们自己喜欢的食品,这样设计容易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活动课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课程,教师引导学生参与,重在学生实践。 二、新课教学,认识质量 1、认识秤。 提问:怎样才能更准确的对这些商品的重量进行比较呢?你们能想出用什么方法吗?引导出用秤称一称的方法) 提问:你们知道生活中都有哪些秤吗?

让学生把提前准备好的各种秤的资料读一读,介绍一下它们的在不同方面的用途? 教师总结:展示课件中的秤。 [简析:学生要想获得关于秤方面的知识,必须查阅很多学习资料。这也是引导学生课外学习的很好方法。] 2、认识千克 (1)猜一猜。 提问出示三包物品(1千克桔子、一千克棉花、l千克图钉)猜一猜你认为哪一包重?(学生间产生争论) (2)称一称。 说话:同学们都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到底你的看法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称称看吧。 学生动手称,并互相交流称后的结果。 (3)感受1千克。 说话:这几袋物品都是1千克,看来只凭物品堆大堆小,不能判断出它们的重量,应该用秤称一称。

学生在通过拎一拎、掂一掂、看一看验证结论。 (4)感受几千克。 学生分小组秤一下所带商品的准确重量。并指名请演示秤重量的过程。一开始秤的物品的重量一定要接近1千克,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些物品l千克有多少。然后再类推出看秤面上2千克、3千克物品的重量。让学生通过在玩中学掌握基本知识。 (5)动手操作 称出1千克大米,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感受一下有多重。 称出1千克鸡蛋,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在数数有多少个。 说一说书上37页上一些物品的重量。第二题说出电梯或卡车的载重量,一方面让学生感受生活中既有几千克重量的物品,也有数千千克重量的物品,同时为今后学习吨打下基础。 4、认识重量单位克。 (1)称一称。 a、用台秤称一枚2分硬币。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

小学电子教案学科:数学 年级:三年级 姓名:

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两年的小学生活,孩子们基本懂得了学习的习惯和常规。但孩子们由于存在着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达到该册的目标要求。但仍有少数同学学习态度的问题,有待于今后积极引导,让他们达到学段目标。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三个领域,八个单元。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能根据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第三单元“加与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边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乘与除”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百以内)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结合具体情境,感受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地计算。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第六单元“乘法”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和连乘。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能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5.第七单元“年、月、日”本单元主要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认识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了解平年、闰年,能判断平年和闰年。体会引入24时记时法的必要性,认识24时记时法。感受时间中的数学问题,培养时间观念。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第八单元“认识小数”结合购物的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感受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能解决一些相关的简单问题;能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在这一单元里学生学会从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第五单元“周长”本单元主要学习周长的概念,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认识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数学好玩

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教案

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教案 千克和克都是质量单位,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是它的质量。我国人民在生活中习惯以“物体有多重”代替“质量是多少”,因此本单元没有使用“质量”这个词,仍然讲“有多重”。 全单元教材按“导入—教学千克—教学克—实践活动”的线索编写。 1、从生活实例引发学习热情,引起注意。 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物体有多重”这样的事情,并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在一年级(上册)教材第二单元“比一比”中也比过哪个物体重、哪个物体轻。教材把这些作为教学的起点。 第29页照片中有两袋形状和大小都差不多的食品,问学生“哪一袋重一些?”这个问题唤醒学生已有的经验——用手掂一掂或用秤称一称。教材紧接着用秤称的方法介绍了生活中常见的磅秤、台秤、弹簧秤、电子秤以及天平等,让学生知道这些都是称物体有多重的工具。 用秤称物体有多重,还需要计量单位。教材通过“称一般物体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这句话激起学生学习“千克”的愿望,把学习注意力集中到“千克”上来。 第30页的底注介绍了千克可以用“kg”表示,在生活中和教材的练习里经常使用这个符号。“千克又叫公斤”只是一般的介绍,练习中不使用。 2、教学“千克”的活动多样。

第一,让学生知道“千克”。教材在告诉学生“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千克作单位”的同时,让学生观察台秤。左边的台秤上没有放东西,秤面的针指向“0”;右边的台秤上有1袋红枣,秤面的针指向“1”。两幅图连起来看,这袋红枣重1千克。这是教材让学生第一次感知千克。 第二,让学生体会1千克。教学千克不仅要知道它,还要体会它,建立初步的、正确的1千克的印象。因此,教材要求学生称出1千克大米,装在袋里,用手拎一拎;称出1千克鸡蛋,拎一拎并数一数有多少个;到商店里去看一看,哪些物品重1千克。希望学生通过这些实践活动亲身体会1千克有多重。在此基础上,教材还让学生体会几千克,如妈妈买了哪些菜,各重几千克,你能拎起几千克重的物品等。这些活动都是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千克,是新课程加强的学习活动。学生开展这些活动不是玩,也不是一般的做一做,而要用心去体会,有意识地去感受。 第三,让学生了解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教材中有许多照片,如1袋盐水鸭重1kg、1袋大米5kg、电梯可载重1000kg。结合认识秤的练习,用千克作单位显示一些蔬菜、瓜果有多重。还有“你知道吗”里介绍乘坐火车、飞机旅行时携带或托运物品的重量规定。这些素材生活,选自学生的身边,引导学生带着新学习的知识去观察周围,去了解物体。 3、教学“克”的方法有特色。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千克和克”教案 一、教学内容: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教科书第29~38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 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了解用秤称物体的质量的方法,能够根据物体实际情况 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 3、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估测,逐步提高估测能力。 4、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学 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三、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是结合生活情境认识千克和克。教材是这样安排的,先 教学千克的认识,再教学克的认识,接着安排了一个练习,巩固对千克和克的认识,最 后还安排了一次实践活动《称一称》。 四、教学重点:千克和克质量单位的认识 五、教学难点:建立千克和克的概念

六、教学时间:4课时 七、教学策略:以操作为主,让学生通过动物操作建立概念第1课时千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第29~32页,千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了解称物体的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台秤一个、两袋质量不一样的食品、若干重1千克的物品、若干其他 重量的物品 学生:称好自己的体重、带1千克重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情境: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去商店买东西吧!你买过些什么?这是老师昨天在超市 买的两袋东西(出示:两袋不同重的食品) 1、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 2、掂一掂:哪一袋重一些?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1、认识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都是1的几个分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圆纸片、正方形纸、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讨论揭题 1、故事引入:在一次愉快的队日活动中,老师让同学们两人一组分食品,小强和小丽拿到的是4个苹果、两瓶矿泉水和一个蛋糕。(课件演示)你愿意帮他俩分一分吗?怎样分比较公平呢?(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师生交流:“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请拍手表示!”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2”(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瓶?”学生拍手表示,教师板书“1”(课件演示分的结果);“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几个?”(学生无法拍手表示半个)“你会用一个数来表示这半个吗?”(学生尝试,并说明理由,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引入1/2) A:(学生中没有用1/2表示)谈话:你们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这个蛋糕的一半,说明你们都很有办法,不过,我要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简便而且科学的表示方法。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两份,要表示其中的一份时,可以用1/2来表示。(课件演示) B:(学生中如果有用1/2表示)谈话:“1/2是什么意思?”(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认识、强化平均分)“你在那里见过二分之一?”(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以肯定。并结合课件演示,介绍分数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数家族的新朋友——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二、认识分数、操作深化 1、(课件演示):“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这个蛋糕的二分之一。”(同桌之间相互说一说)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试题 - 千克与克测试卷试题(含答案)

千克与克(含答案) 第一课时认识千克 1.填空。 (1)三(1)班的小云体重是26千克,小芳比小云轻一些,小强比小云重一些。三人中最重的是(),最轻的是()。 (2)超市里有两种规格的白糖,一种每袋2千克,另一种每袋5千克。食堂王阿姨一共要买16千克白糖,可以买()袋2千克的和()袋5千克的。 2.选择。 (1)()个鸡蛋大约重1千克。 A.8 B.18 C.28 (2)()个苹果大约重1千克。 A.8 B.18 C.28 (3)1千克大米做成米饭,大约够()人吃。 A.5 B.50 C.500 (4)一个西瓜大约重()千克。 A.4 B.40 C.400 3.一桶油,连桶称共30千克;倒出一半的油。连桶称还有16千克。桶里原来有油多少千克? 4.算一算。 68千克+28千克= 83千克-37千克= 72千克÷9= 26千克×3= 5.小明体重32千克,小莉比他轻3千克,小莉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6.4个人合买一筐梨,共重28千克,每千克梨2元,每人应付多少元? 第二课时认识克、千克与克的换算 1.选择。 (1)1枚5角硬币大约重()克。 A.4 B.40 C.100 (2)1个梨大约重()克。 A.5 B.20 C.200 (3)1个篮球大约重()。 A.450克 B.45克 C.45千克 (4)1大袋洗衣粉大约重()。 A.70克 B.700克 C.70千克 (5)下面物品中,()的质量用克作单位来称比较合适。 A.一根香蕉 B.一把香蕉 C.一筐香蕉 (6)1瓶矿泉水重250克,()瓶这样的矿泉水重1千克。 A.2 B.4 C.8 2.比较大小。 7900克○8千克 600克○6千克 7千克○6090克 5720克○7520克 5千克○5020克 2000克○2千克 3.一个橘子重90克,一个苹果比一个橘子重60克,一个梨的质量是一个橘子的3倍。一个苹果重多少克?一个梨呢?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案

克与千克教案

教案内容 克和千克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生谈话,了解起点 2、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课件呈现超市购物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提出问题:这些物品有多重?分别用什么做单位呢?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两个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揭示课题。 二、实践体验,建立观念 (一)感知1克的质量 1、猜一猜 通过一袋牛奶糖18克,内装6颗,得知1颗奶糖是3克。每位学生拿出1颗掂一掂,感受3克牛奶糖有多重。在另一只手上放一枚2分硬币,与一颗牛奶糖的轻重比较,猜一猜这枚2分硬币可能有几克。(师:是不是一克呢?用秤来称验证) 认识各种秤,指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秤。 2、称一称。 (1)简单介绍电子秤,并引导克用字母g表示。 (2)用电子秤称一枚2分硬币,得知电子秤屏幕上显示还是“0”设疑激发学生思考,能用什么方法得到一枚2分硬币的质量;称两枚硬币,称出“2克”由此得出2分硬币重1克。 3、掂一掂 闭眼感受一枚2分硬币(1克)的轻重,交流感受。 4、找一找 把硬币作为1克的标准,找还有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也是1克?学生在物品盘中找一找并汇报。(如:一个钮扣、6个黄豆、2个花生米、两个回形针等)让学生介绍找到1克物品的方法,老师适时进行小结。为什么1克的黄豆个数多?而1克的花生米个数少呢?

5、小结 (二)感知比1克重的物品质量 1、盘子里除了有1克的物品,还有哪些物品呢?让学生估三种物品的质量,根据自己估计的质量,按从轻到重的顺序进行排列,再用电子秤分别称,验证估的结果,若有误修正排列情况,直到正确。(一个果冻、一个面包、一包茶叶) 2、掂一掂 从三种物品中,找到最重的物品(100克)组内轮流掂一掂,感受100克有多重。 (三)发现1千克和1000克的关系 1、算一算 一个物品100克。再逐个递增,计算出10个100克的总质量是1000克。(一起数到1000克) 2、称一称 指名学生拎一拎,再放在台秤上称,问:怎么台秤上显示的是数字“1”呢?启发学生发现台秤上的1指的是1千克。(简单介绍台秤)顺势介绍千克可用字母kg表示。 3、设疑激思 同样的10个物品数出来是1000克,而放在台秤上显示的是1千克,想一想:1千克和1000克有什么关系?它们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起来。 4、读一读 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理解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关系。 (四)感知1千克物品的质量 1、小组活动 找大约1千克的物品:把找到的物品放到台秤上称;再轮流拎一拎感受1千克有多重。 2、代表汇报 介绍并展示本组找到的1千克物品是什么,说说自己拎1千克的感受。(例:2袋盐、5个苹果、一袋洗衣粉、一桶面条等) 3、拓展思维 1千克面条和装1千克的食品相比,哪个重些? 通过议一议,称一称得出结论:它们质量一样。由此说明:比较物体的轻重时,不能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和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有关倍的概念及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性与周长,时、分、秒,千米和吨的认识,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修订后的教材,既具有原实验教材的主要特点,同时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 1、细致改进计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的基本理念,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2、改进概念教学的编排,让学生在应用概念解决问题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3、改进估算的编排,突出估算的作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量与计量教学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加强对估测能力的培养。 5、调整图形与几何教学内容的编排,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提供更丰富的学习素材。 6、合理安排“解决问题”的教学,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提供丰富而可操作的案例。 7、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 1.能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并能应用其含义解决问题。 5.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6.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有关长度、质量和时间的简单计算。 7.初步了解集合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閺呼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千克和克》单元检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千克和克》单元检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下面的物体,( )大约重1克。 A.一枚2分硬 B.一个文具盒 C.一个鸡蛋 2、一头牛大约重( )。 A.100克 B.200克 C.200千克 3、1袋糖重500克,10袋这样的糖重( )千克。 A.500 B.5000 C.5 4、下面的三句话,说法不正确的有( )句。 ①5千克比5000克少。 ②一块橡皮大约重2千克。 ③1千克棉花和1千克铁一样重。 A.1 B.2 C.3 5、小明重25千克,小芳比小明轻一些,小芳大约重( )千克。 A.26 B.10 C.22 6、一袋牛奶重200克,( )袋这样的牛奶重1千克。 A.50 B.5 C.10 7、一袋饼干的净含量是400克,4袋这样的饼干的净含量( )2千克。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8、妈妈买回2千克果冻,分给小丽和小华各一半,小丽分得() A.100克 B.10克 C.1000克 9、一千克盐和一千克棉花相比,()重。 A.一千克盐 B.一千克棉花 C.一样重 10、8吨﹣640千克=()千克. A.8640 B.7360 C.160 二、填空题 11、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只鸭重2000( )。 (2)小刚的体重为35( ),身高为136( )。 (3)一块橡皮重8( )。 (4)亮亮的妈妈去超市买了一袋大米,重10( ),一袋苹果,重2( ),一袋面包,重200( ),乘坐载重1000( )的电梯到达9楼。

12、在里填上“>”“<”或“=”。 6千克6000克 3098千克3098克 999克1千克 700克7千克。 13、一瓶墨水重200克,( )瓶这样的墨水重1千克,一个乒乓球重3克,50个乒乓球重( )克,1000个乒乓球重( )克,合( )千克。 14、一包薯条重200克,售价5元,( )包这样的薯条重1千克,买1千克需要( )元。 15、一瓶果汁重205克,( )瓶这样的果汁大约重1千克。 16、1800千克=( )吨( )千克。 17、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8000克 1200千克 9千克 20克 ( )<( )<( )<( ) 18、看图填一填。 一只鹅的质量=( )千克,一只鸡的质量=( )千克,一条鱼的质量=( )千克。 三、判断题 19、6千克海绵一定比6000克铁块轻。 ( ) 20、3999克与4千克相比,3999克重。 ( ) 21、小明出生时的体重大约3千克。 ( ) 22、一只鸡大约重500千克。 ( ) 23、1千克铁比1千克棉花重。 ( ) 四、计算题 24、计算(直接写出结果) 300克+1600克= 2000克+6500克﹣2千克= 400克+1070克=

最新三年级数学上册千克、克、吨测试题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自测卷(1) (温馨提示:卷面整洁2分) 一、口算。(6分)共错( )题 二、填空题。(28分) 1. 常见的长度单位有、、、、。 2. 常见的重量单位有、、。 3. 小丽家离公园5000米,合千米。 4. 一袋大米重200千克,袋大米重1吨。 5. 9千米=()米4000千克=()吨 60毫米=()厘米80厘米=()分米 50分米=()米2000克=()千克 6米=()厘米7分米=()毫米 28毫米+52毫米=()毫米=()厘米 9厘米+31厘米=()厘米=()分米 3米—25分米=()分米1400米—400米=()千米 600千克+1400千克=()吨3吨—800千克=()千克 4分米×5=()米30米÷6=()分米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10分) 一头大象约重4()一个西瓜约重4() 小红的身高是138(),体重是42() 数学课本长约2()日记本的厚4() 标准运动场跑道一圈是400()飞机每小时飞行800()小玲家离学校1750()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约长2313()

四、判断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5分) 1、1吨棉花比1吨石头轻。() 2、一头大象重4千克。() 3、黑板长4米。() 4、一枚硬币的厚度约2毫米。() 5、一枝铅笔长约2分米。() 五、在○里填上“>”“<”或“=”。(6分) 4厘米○39毫米70毫米○70厘米 6千克○6000吨5千米○4980米 10米+9厘米○20米3吨+4吨○7000千克 六、选择题。(把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计量重型物品或大宗物件的重量,通常用()作单位。 A、吨 B、千克 C、克 2、一种学生字典的厚度约是15()。 A、米 B、厘米 C、毫米 3、比较下面的重量,最重的是()。 A、3吨300千克 B、2900千克 C、3330千克 4、一袋大米重15()。 A、克 B、千克 C、吨 5、小包装食盐每袋重500()。 A、克 B、千克 C、吨 6、一只大象重6吨60千克,合()。 A、6060千克 B、6600千克 C、60060千克 7、回形针的长度是28()。 A、厘米 B、毫米 C、分米 8、一个南瓜重3()。

最新苏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千克和克》教案(经典教案)

《千克和克》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通过掂一掂、称一称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概念,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图片(或实物)出示几种有质量标注的商品,请同学们读一读净含量标注是多少?

2、其实我们平时说的重量实际上指的是物品的质量,所以克与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克和千克”。(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认识千克。 出示两种食品的图片。师:同学们知道这两袋食品,哪袋重吗? 生:我可以掂一掂。 生:我还可以用秤称一称。 师:同学们的办法都很好,那你们知道称一般物品有多重,常用什么作单位吗?是千克,它又可以写成kg。(板书“千克”)。千克又叫公斤。 出示一张秤的图片,让同学们在秤面上找出2千克、3千克和5千克。 (二)认识克。 师:学习了千克后,老师这有一袋食品,同学们谁能帮老师称一称啊? 师:咦,这袋食品的重量不足1千克,我们要怎么记呢? 生:我们可以用比“千克”还要小的单位来记录它的重量。 师:是的,同学们回答的很正确。重量的单位除了千克,

还有一个,那就是“克”,它还可以写作g。(板书“克”)所以这袋食品的净含量就是135g。 安排学生进行小组活动,用小型电子秤称不同面值的硬币,看看大约重多少克。 (三)学会千克和克的换算。 师:同学们今天学得很好,蘑菇老师知道大家学得很好,所以有一个问题想考考大家。一袋盐重500g,那么两袋盐重多少克?大家讨论讨论,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一袋盐重500g,那么两袋盐就是1000克。 生:1000克的数字太长了,有没有办法把它简便的记一下呢? 师:同学们的问题问的很好。其实1000克=1千克。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最后一个内容。(板书“1千克=1000克”) 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千克和克,下面我们就来做一做练习,看看大家掌握的怎么样。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P30) 找同学回答图上的每台秤所显示的数字各是多少。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P30) 学生思考,在书本上填空,然后集体订正。

千克和克的认识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千克和克的认识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l、情境导入,看一看。 程序:同学们你们都到过商场买东西吧?那你们都喜欢到商场买些什么呢?老师这有几件物品,你能看出哪件商品重一些,那些轻一些吗? 2、联系实际,掂一掂。 说话:请你拿出你到商店购买的商品。如:一袋红枣、膨化食品等等。然后分小组用手掂一掂,互相比较一下自己所买的商品和小组同学的商品那些重那些轻。让学生选出其中最重的和最轻的物品。 [简析:商场里常见食品的轻重学生一般比较熟悉,特别是他们自己喜欢的食品,这样设计容易激活学生的学习经验。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活动课是集知识性、趣味性和娱乐性于一体的课程,教师引导学生参与,重在学生实践。 1、认识秤。 提问: __更准确的对这些商品的重量进行比较呢?你们能想出用什么方法吗?引导出用秤称一称的方法)

提问:你们知道生活中都有哪些秤吗? 让学生把提前准备好的各种秤的资料读一读,介绍一下它们的在不同方面的用途? 教师总结:展示课件中的秤。 [简析:学生要想获得关于秤方面的知识,必须查阅很多学习资料。这也是引导学生课外学习的很好方法。] 2、认识千克 (1)猜一猜。 提问出示三包物品(1千克桔子、一千克棉花、l千克图钉)猜一猜你认为哪一包重?(学生间产生争论) (2)称一称。 说话:同学们都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到底你的看法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称称看吧。

学生动手称,并互相交流称后的结果。 (3)感受1千克。 说话:这几袋物品都是1千克,看来只凭物品堆大堆小,不能判断出它们的重量,应该用秤称一称。 学生在通过拎一拎、掂一掂、看一看验证结论。 (4)感受几千克。 学生分小组秤一下所带商品的准确重量。并指名请演示秤重量的过程。一开始秤的物品的重量一定要接近1千克,让学生直观感受这些物品l千克有多少。然后再类推出看秤面上2千克、3千克……物品的重量。让学生通过“在玩中学”掌握基本知识。 (5)动手操作 称出1千克大米,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感受一下有多重。 称出1千克鸡蛋,装在袋子里,用手拎一拎,在数数有多少个。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测试卷苏教版(完整版)

第二单元测试卷 一、估一估,下面物品各有多重,再连一连。 二、判断题。(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1千克的棉花比1000克的铁轻。( ) 2.今天,妈妈买了6克的苹果。 ( ) 3.红红早上吃了一个2千克的面包。( ) 4.一枚2分硬币大约重1克。( ) 5.一本书的质量大约为250千克。( ) 6.王红的身高是130千克。( )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16个鸡蛋大约重1( )。 A.克 B.米 C.千克 2.1千克沙子的质量( )1000克棉花的质量。 A.> B.< C.= 3.1杯水重240克,10杯水重( )克。 A.240 B.2400 C.24 4.买1千克香蕉需要3元钱,现有15元钱,可买( )千克香蕉。 A.5000 B.5 C.500 四、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块手表约重100( )。 6根黄瓜约重1( )。 一头大象约重4000( )。 一本厚厚的字典约重500( )。 一袋面粉重25( )。 五、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5千克=( )克2000g=( )kg 1000g=( )kg 6000g=( )kg 7kg=( )g 9kg=( )g 六、在里填上“>”“<”或“=”。 8000克9千克5千克5000克 20千克2000克3千克2990克 604克640克3000克4000克 七、把下面质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3040千克4千克4003千克4300克 八、解决问题。 1.一袋奶粉重500克,4袋奶粉一共重多少千克? 2.小丽买了一个8千克的西瓜,每千克西瓜多少元? 3.有两杯水,第一杯水重240克,第二杯水比第一杯重200克,第二杯水重多少克?两杯水共重多少克? 4.食品店运来25千克色拉油,要把它们分别装在可装5千克的油桶中,可以装多少桶? 5.下面是三个一样的水杯,看图解决问题。 (1)一个空杯重( )。 (2)2号杯中的水重( )。 (3)估计3号杯中的水重( )。 (4)估计3号杯和水一共重( )。 6.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一乘除法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知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感受数学在实际生活汇总的运用,初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2、探索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百以内)的口算方法和一位数整除整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能正确进行计算。 3、经历从实际情况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用乘除法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 4、在具体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的口算;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整千数及两位数的口算。 2、难点: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乘法及一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口算。 单元课时安排:7课 小树有多少棵(1)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在讨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用具:挂图、数字卡片。 教学设计: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大家一进校园就会看到花坛里盛开着美丽的鲜花,它在装点着我们美丽的校园,这么美的环境大家喜不喜欢。(喜欢)要有美丽的环境,就需要花草树木。 二、探索新知:出示挂图,大家看一看,这里有什么? 1、仔细观察并说出图意。 2、谁能根据这幅图提出问题? 3、试着解决所提问题。 引出:20×3= 4、讨论算法。 20+20+20=60 2×3=6,20×3=60····· 三、拓展应用: 1、 3×2 5 × 4 6×7

【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千克和克》测试题.doc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 千可和克测试题 班级姓名成绩 一、填空。(24 分) 1.称物品有多重的常用单位有()和()。称一般物品的重量 ; 常用字母()作单位;千克又叫作();称比较轻的物品 ; 常用()作单位;用()字母表示。2.一袋奶粉重 250 克 ;4 袋奶粉的重量正好是()千克。3.10 克扣子有 5 个 ;20 克扣子有()。 4.一个鸡蛋大约是50 克 ; ()个鸡蛋约是500克。 5.2 千克比 1500 克多()克;2900克比3000克少()克。 6.1 千克=()克2个500克=()千克 7000克=()千克3千克=()克 7.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一袋大米重 15()一把小刀约重100()一大袋洗衣粉重1000()2袋精盐重1()一个乒乓球重 10()小刚体重30()一本数学书长 28()1枚2分币重(1)

一个西瓜重 4() 二、判断题。(对的打“√”; 错的打“×”)。(4分) 1. 1 千克铁比 1000克棉花重。() 2. 1 根跳绳长 5 千克。() 3. 一个排球重 400千克。() 4. 妈妈身高是 162 厘米 ; 体重 53 克。() 三、在里填“>”“<”“ =”。(8分) 700 千克7000 克 5 千克5000 克 1000 克208 克400 克 4 千克 208 ×6 6×208 7 ×399 7×401 302 ×8 203×8 48 ×2 84×2 四、把下面的重量按要求排列。(8 分) 1. 4 克400 千克4004 千克4000 克 () >()>()>() 2. 3090 千克3900 克9030 克 9003 千克 () <()<()<() 五、计算题。( 30 分) 1.口算( 12 分)

(完整版)小学二年级数学“千克和克”单元练习

小学二年级数学“千克和克”单元练习 一、填空。 1、5000克=()千克6千克=()克 200克+800克=()克=()千克 2、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一个苹果约重100()一个鸡蛋约重55()一个铅球重4()一只母鸡重4000()一本数学书重300() 3、一袋盐重500克,两袋这样的盐重()克,也就是()千克。 4、在○里填上>、<或=。 8000克○9千克4千克○4000克3千克○2990克1千克○1010克 5、5只面包共重300克,一只面包重()克。 二、选择。 1、18个鸡蛋大约重1()。A、克B、米C、千克 2、1千克沙子的重量()1000克棉花的重量。A、>B、<C、= 3、1杯水重240克,10杯水重()克。A、240B、2400C、24 4、买1千克香蕉需要3元钱,现有15元钱,可买()千克的香蕉。 A、5000 B、5 C、500 三、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 7000+600=72÷7=98÷8=2700-700= 12×3=0×24=65+40=900+100= 1千克+2千克=50千克-20千克=1千克-700克=2、列竖立计算。 96÷8=56÷2=75÷3=87÷3= 四、列式计算。 1、95里面有几个5? 2、被除数是78,除数是5,商几余几?

五、连一连。 一只梨一只母鸡一头牛一只羊一枚2分硬币 200千克35千克5克160克3千克 六、解决实际问题。 1、小冬用20元钱买8千克西瓜,找回4元,每千克西瓜多少元? 2、爸爸买回3000克豆油,吃掉1000克后,又买回2000克菜油,还有油多少千克? 3、食堂原有大米1300千克,吃掉300千克,还剩多少千克?后来又买来1000千克,现在食堂有大米千克? 4、有两杯水,第一杯水重240克,第二杯水比它重200克,第二杯水重多少克?两杯水共有多少克? 5、一筐梨重48千克,4个人合买一筐,每千克梨2千克,每人应付多少元? 6、妈妈买了一个大面包,重190克,还买了4个小面包,每个重50克,这些面包共重多少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