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西部开发的意义

浅谈中西部开发的意义

一、引言

二、中西部开发的意义

1. 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性

2. 优化经济结构的必要性

3. 人口红利的释放和产业升级

4. 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

5. 建立新型城镇化体系

三、中西部开发的实践之路

1.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制定与推进

2. “中部崛起”示范区的探索和实践

3. “东北振兴”行动计划的推进

4. 地方政府的积极作为与多元主体参与

5. 国家层面的资金扶持与政策支持

四、中西部开发的五大典型案例

1. 重庆“两江新区”:涵盖重庆市区和县区,辖区总面积约1182平方公里,计划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特色城市群和国际

化城市新区。

2. 河南省“三新”战略:以新县区、新乡镇、新社区为突破口,推动中原经济区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

3. 陕西省“大秦岭生态经济区”:依托秦岭山脉,建设生态经

济区,实现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4. 贵州省“金沙江-黔江经济带”:把贵州与四川的黔江沿线地

区结合起来,建设成为贵州省的重要经济增长区和跨省合作示范区。

5.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崛起示范区”:以中卫市为中心,打

造集资源开发、产业转移、旅游开发等多个功能于一体的中部崛起重点区域。

五、结论

引言:

中西部是我国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历史上长期被较为落后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所辖制。如今,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前景备受瞩目,大量国内外投资正在涌入这一地区,一系列针对中西部经济发展的政策也加快出台。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探讨中西部开发的意义及其实践之路,并列举五个典型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一、中西部开发的意义

1. 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性

区域均衡发展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中西部地区在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落后,使得地区发展极其不平衡,大量人才和资源流失,影响着国家的整体发展。因此,加强中西部的开发建设,有利于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目标。

2. 优化经济结构的必要性

中西部开发是我国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关键举措之一。当前,我国经济正从依靠外需、出口导向下的低质量、低成本发展向内需导向下的高质量、高效益发展方式改革。中西部地区资源供给充裕、劳动力成本较低等优势,为全国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例如,龙头企业从沿海地区转移至中西部地区,大量劳力密集型产业也得到了引进和发展,进一步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

3. 人口红利的释放和产业升级

中西部地区的人口红利还很充裕。相对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少数民族占比较高,人口素质普遍较高,文化底蕴深厚,也有比较多的闲置人民币存量资产待挖掘。因此,通过引导劳动力转移,引进大型企业到中西部地区,积极开展传统产业改造,推进数字化、智能化、高端化进程,可以充分利用中西部地区的人口红利,实现产业升级。

4. 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

中西部地区的城乡经济上不平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市场发育不充分。与此相对的是,农村有着廉价劳动力和丰富多样的资源。开展中西部地区的城乡一体化,可以避免“逆城乡

发展” ,推动产业发展协调有序。

5. 建立新型城镇化体系

城市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中西部地区在城市化进程中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中西部地区的新型城镇化体系不仅需要注重经济效益和人口规模,同时也要注重文化生态,使城镇化更好地体现地域文化特色,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二、中西部开发的实践之路

1.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制定与推进

2000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西部开发提升到了国家战略

高度。后续于2002年2月在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

国西部地区扶贫开发促进法》,制定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截至目前,中国国家开发银行累计向中西部开发投入贷款达7.3

万亿元,为中西部地区发展注入重要资金。

2. “中部崛起”示范区的探索和实践

“中部崛起”式样于2019年启动,是中央政府实施区域发展的

重要措施。该示范区涉及了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山西、

河南6省,秉持“产业集聚、创新创业、绿色发展、城乡和谐”

的理念,促进中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

3. “东北振兴”行动计划的推进

为加快推动东北地区转型发展,党中央于2014年提出了“东北振兴”战略。目前,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通过加大政策扶持,改善营商环境,制订产业升级规划等综合手段,促进东北地区的转型发展。

4. 地方政府的积极作为与多元主体参与

中西部地区地方政府作为中西部开发的重要推动者,积极制定地方的分类政策,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同时,多元主体参与中西部项目的投资和建设,将中西部开发推向了新高度。例如,由和聚投资、景顺集团和中国平安等多方成立的“中银和聚总

部园区”在湖北荆门开工建设,引起了业界震动。

5. 国家层面的资金扶持与政策支持

中西部开发是国家支持的发展战略,国家相继制定了一系列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政策,如《中央关于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央“三桥一隧”重点工程建设导向意见》等,进一步推进了中西部地区的开发建设。

三、中西部开发的五大典型案例

1. 重庆“两江新区”

作为国家重点开发区之一,重庆“两江新区”占地1182平方公里,涵盖了渝中、江北两大核心区和周边多区县。以促进中心城区和下属区县的协同发展为核心目标,加速建立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全球一流的水陆空立体交通体系,成为国际化的城市新区。

2. 河南省“三新”战略

河南省“三新”战略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新县区、新乡镇、新社区等城乡结构的协调发展,促进产业升级。通过夯实基础设施、深化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科技创新等多种措施,不断推动河南中原经济区向高质量发展转变。

3. 陕西省“大秦岭生态经济区”

陕西省“大秦岭生态经济区”是依托秦岭山脉和其生态环境优势建设的生态经济区,致力于建设形成以特色农业业、产业发展、生态旅游等产业为核心,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相结合的区域发展新格局。陕西省通过科技创新、生态旅游等综合手段推进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促进。

4. 贵州省“金沙江-黔江经济带”

贵州金沙江-黔江经济带是一条经济连接线,由贵州省与四川、陕西相连,集中地带为贵州的黔江沿线地区。贵州省以特色产业为基础,不断提升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并推进跨省间的合作和互通,以形成更大规模的经济区块,扭转中西部的落后面貌。

5.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崛起示范区”

中部崛起示范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以中卫市为中心,集资源开发、产业转移、旅游开发等多个功能于一体,被誉为宁夏开展中部崛起战略的试验田。宁夏通过优化“三区”产业布局,致力于推动中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

四、结论

中西部开发是我国未来深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战略。中西部地区一直是人口和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在经济始终处于较低水平。中西部开发的意义在于促进区域均衡发展,推动经济结构调整,释放人口红利和促进城乡一体化等方面,对于实现全国发展进

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有着重要的作用。各级政府需要注重地方政策的实施和执行,政策落实到位可以更好地发挥中西部地区的潜力。同时,利用市场机制,引导社会资本进入中西部投资支持中西部地区发展,是中西部开发的关键点。

浅谈中西部开发的意义

浅谈中西部开发的意义 一、引言 二、中西部开发的意义 1. 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性 2. 优化经济结构的必要性 3. 人口红利的释放和产业升级 4. 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 5. 建立新型城镇化体系 三、中西部开发的实践之路 1.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制定与推进 2. “中部崛起”示范区的探索和实践 3. “东北振兴”行动计划的推进 4. 地方政府的积极作为与多元主体参与 5. 国家层面的资金扶持与政策支持 四、中西部开发的五大典型案例 1. 重庆“两江新区”:涵盖重庆市区和县区,辖区总面积约1182平方公里,计划建设成为全国一流的特色城市群和国际 化城市新区。 2. 河南省“三新”战略:以新县区、新乡镇、新社区为突破口,推动中原经济区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 3. 陕西省“大秦岭生态经济区”:依托秦岭山脉,建设生态经 济区,实现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4. 贵州省“金沙江-黔江经济带”:把贵州与四川的黔江沿线地 区结合起来,建设成为贵州省的重要经济增长区和跨省合作示范区。 5.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崛起示范区”:以中卫市为中心,打

造集资源开发、产业转移、旅游开发等多个功能于一体的中部崛起重点区域。 五、结论 引言: 中西部是我国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历史上长期被较为落后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所辖制。如今,这种情况正在发生变化,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前景备受瞩目,大量国内外投资正在涌入这一地区,一系列针对中西部经济发展的政策也加快出台。本文将从五个方面探讨中西部开发的意义及其实践之路,并列举五个典型的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一、中西部开发的意义 1. 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性 区域均衡发展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中西部地区在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落后,使得地区发展极其不平衡,大量人才和资源流失,影响着国家的整体发展。因此,加强中西部的开发建设,有利于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目标。 2. 优化经济结构的必要性 中西部开发是我国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的关键举措之一。当前,我国经济正从依靠外需、出口导向下的低质量、低成本发展向内需导向下的高质量、高效益发展方式改革。中西部地区资源供给充裕、劳动力成本较低等优势,为全国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例如,龙头企业从沿海地区转移至中西部地区,大量劳力密集型产业也得到了引进和发展,进一步促进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

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意义

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意义 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一项重大的国家发展战略,其意义不仅仅 局限于经济和区域发展方面,同时涉及到国家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等 多个方面。 1. 经济发展意义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发展潜力巨大。西部大开发战略的 实施,可以促进西部地区优势资源的整合和利用,加快推进西部地区 经济结构优化,推动更多的技术和产业走向西部地区。通过发展西部 地区的经济,可以有效地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实现“东西协作,南 北联动”的跨越式发展。 2. 区域协调发展意义 通过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可以促进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 的经济互动,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在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加强基础 设施建设和推进人口流通,提高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之间的联系,从 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区域协调发展局面。不仅可以缩小地区差距,还可以为更广泛的区域合作提供示范和引领作用。 3. 国家统筹意义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对于国家的统筹规划和 发展具有重大指导作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可以促进全国政治、文化、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推动国家产业升级、民生改善、生态保 护等多个领域的全面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推进,也有利于国家实现经 济增长、社会和谐稳定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4. 社会意义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可以推动西部地区居民脱贫致富,改善 他们的生活质量。此外,推动西部地区的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有利 于加深与东部地区的文化融合,有利于拉近西部地区与全国的感情纽带。在整个社会、文化生态系统中,西部大开发的实施,也有助于推 进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综上所述,西部大开发战略不仅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多个领域,更是国家全局性战略的一部分。只有深入实施该战略,才能更好地促进国家和西部地区的快速发展,实现全国各个地区的共同发展和繁荣。

中国西部开发的地理优势及发展潜力

中国西部开发的地理优势及发展潜力 摘要:我国西部地区自古以来就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及丰富的人文知识,辽阔开放的空地、广袤壮丽的草原以及蕴藏着无穷发展的希望之地。如今,西部地区的发展相对于东部地区以及沿海地区,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状态,然而它却从另一层面展示了中国的希望。当东部的经济市场达到饱和,或者说其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已经达到高峰,那么想要有更大一步的跨越与发展,那就要展望中国西部的开发了。本文就西部地区的开发以及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所带来的重要意义及潜在发展作了一些讨论。 关键字:西部开发地理位置发展区域经济 一、我国西部地区概况 (一)西部地区范围 "10+2+2"是西部地区的最新定义.中国西部由西南五省市(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西北五省市(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和内蒙古,广西,以及湖南的湘西,湖北的恩施两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组成.其土地面积53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56%;目前有人口约2.87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22.99%。西部地区疆域辽阔,人口稀少,是我国经济欠发达、需要加强开发的地区。全国尚未实现温饱的贫困人口大部分分布于该地区,它也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 (二)西部地区资源 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特别丰富。其水能蕴藏总量占全国的82.5%,已开发水能资源占全国的77%,但开发利用尚不足1%。其矿产资源的储量十分可观。依据已探明储量,西部地区的煤炭占全国的36%,石油占12%,天然气占3%。全国已探明的140多种矿产资源中,西部地区就有120多种,一些稀有金属的储量名列全国乃至世界的前茅。该地区的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秦兵马俑、莫高窟、九寨沟等均位于西部地区。 (三)西部地区地理特点 西部地区主要以盆地、高原、草原为主。西北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为干旱;青藏高原为高原山地气候,主要为高寒;西南为亚热带季风性气候,主要是湿润。水资源丰富,内流河、湖较多,主要有长江、黄河、澜沧江、塔里木河,青海湖等。主要交通干线有包兰、兰新、宝中、北疆、宝成—成昆、成渝—川黔、贵昆,新建南昆铁路等。青藏高原主要以公路为主。新建南疆铁路西部地区与十多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达12747公里,如此之长的陆地边境线,无疑为西部地区发展边境贸易展现了诱人的前景,历史上穿越西部地区的"丝绸之路"路"曾是中国对外交流的第一条通道。今日的西部地区定然会伴随西部大开发的进程,日益繁荣,再现辉煌。 二、西部地区主要产业结构 我国西北地区主要以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河西走廊、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新疆绿洲农业区);青藏高原主要是高寒牧业、种植业(藏南谷地);西南地区主要是种植业(四川盆地)。现阶段,我国西部地区主要工业大致为西安—飞机制造,兰州—有色冶金,新疆—石油工业,包头—钢铁工业,林芝—毛纺,钢铁—重庆、攀枝花,煤炭—贵州六盘水,电力—重庆、贵州、四川。然而在严峻的生态环境的压力之下,如大面积的荒漠化、草原退化、

中西部地区

中西部地区 中国中部地区: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江西、湖南六个相邻省份中国西部地区:陕西省、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 蒙古自治区、重庆市十二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与中部地区相邻的省份有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贵州、重庆、陕西、内蒙古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按自北向 南顺时针排序)。 西部地区与蒙古、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不丹、尼泊尔、印度、缅甸、老挝、越南12个国家 接壤,陆地边境线长达1.8万余公里,约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91%;与东 南亚许多国家隔海相望,有大陆海岸线1595公里,约占全国海岸线的 1/11。 扩展资料: 重大意义 事实上,“中部崛起”的意义远远超乎中部地区本身。在中国区域发 展总体战略中,中部省份起着“承东启西”的作用。 中部地区粮食产量约占中国粮食总产量的40%,这个地区的山西、河南、安徽、江西等省拥有中国最丰富的煤炭资源,该地区的发展无疑有利 于提高中国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保障能力,缓解资源约束。 中部六省人口3.68亿人,占全国人口26.51%,在这一地区加大农业 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将有利于中国“三农”问题的破解,

并通过农民增收最终助推“扩大内需”这一整体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其次,我们要了解“中部崛起”提出的大背景。 大家都知道中部六省矿产资源丰富,又是中国的能源基地和原材料基地,国家交通运输的交通枢纽。有深厚的中华历史文化底蕴,人才荟萃,是中国重要的科研教育中心。虽然中部地区具有如此的综合优势,但是中部地区的发展却由于近30年来的政策因素不如意。 中部的经济发展由于没有国家政策和战略的支持相对于它的周围地区的发展过缓慢,这就是所谓的“中部塌陷”。 以上我们不难看出“中部崛起”提出的重要性,在2005年的经济工作的六项任务中提出:“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结构调整的重大任务。 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就是党中央、国务院对中部地区的看法和期望。 综述 中国的西部民族众多、地域广袤,有44种少数民族是中国少数民族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在长期的历史变迁中孕育了灿烂的文化。西部文化具有地域性、多元性和原生态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给西部民族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抓住有利机遇,不断整合西部民族文化资源,对于推动西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

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意义 我国西部占了国土三分之二的面积,也是我国少数民族居住最多的地区,因而,其在我国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正如前主席胡锦涛所说,西部地区繁荣、发展、稳定,事关各族群众福祉,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因此,实行西部大开发,是一个全局性的发展战略,有着极其深远的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的战略意义。 一、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确保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一直是跛足前行,西部大部分的国土不能得到有效开发。区域经济的理论告诉我们,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时,经济的总体发展效应才能进入最佳状态,否则低水平的地区将会制约高水平的地区的经济的发展,从而制约全国的发展水平,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消极影响。事实上,东西部差距日益扩大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继续向前发展的极大障碍,既制约了全国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进程,又破坏了国民经济的整体统一性,对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极为不利。因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确保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 首先,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将提高西部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变潜在的消费需求为巨大的有效需求,以扩大国内市场的规模和容量,增强经济增长的需求拉动,进而带动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其次,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将把西部地区具有的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裕、投资成本低廉等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西部地区的发展潜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推动国民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实现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使社会生产力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总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不仅有利于振兴西部地区经济,更重要的是,它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保持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全的迫切要求。 我国西部地区与周边十多个国家接壤,边境线长,聚居的少数民族比较集中。由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造成我国贫困人口中,绝大部分集中在这一地区,东西之间贫富差距异 常之大、社会公平目标被损失太多。这种极不平衡的状态,会引起落后地区人民强烈不满情绪,激化民族矛盾,很容易演化为严重的政治稳定和社会稳定问题乃至中国整个战略上失衡。东西差距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问题无疑已动摇了我国的稳定性目标,这是不容我们忽视的严峻现实。要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国家应当把解决东西部地区差距放在重要位置,并通过强有力的宏观观调控措施逐渐缩小这种差距, 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西部大开发战略正是适应了这一需要。 通过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西部地区经济,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告别贫困,实现各民族 的共同富裕和共同繁荣,只有这样才能让西部各民族都感受到社会主义祖国的整体利益和每个民族利益的一致性,才能使少数民族从自身获得的实惠中感受到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优越性,进而使他们自觉自愿地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拥护社会主义制度,从根本上巩固和 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的新型民族关系,实现各民族大团结和民族地区的稳定。 总而言之,西部大开发加快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从而实现各民族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和保证社会的长治久安。 三、实施西部大开发是改善全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急切要求。

公路建设对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

公路建设对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 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为西部地区的大开发、大发展实现经济腾飞,缩小东西部差距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西部特殊的位置,决定了公路交通在西部交通运输中所占的重要位置,公路交通就像经济的大动脉一样,十分重要。近年来,西部的公路建设取得突飞猛进的进展,不仅实现了量上的一个发展,而且实现了质上的一个飞跃。使经济在延伸的公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构想已经明确,公路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了。西部开发的第一任务就是公路交通建设。 西部开发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公路建设。而针对西部地区公路交通的开发建设,国家规划了一个八条西部大通道,全长45万公里。在此基础上,国家又规划了一个“国家干线公路网”一共有15纵13横,全长7万多公里,全部覆盖了西部重要的地区和城镇,为西部地区公路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西部建设中国家还大规模地开始了通县板油路的建设。 这些公路网的建设,需要几千亿的公路建设投资,原因基于西部开发,包括西部公路建设,是关系到中国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有人在分析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有哪些制约因素,一个制约因素,当然是我们的人口,我们的资源,但是很重要的另一方面,就是我们国家东西部发展的不均衡。所以通过西部公路的建设把经济发展带动起来,不仅仅是西部发展的问题,也是全局问题,也会促进其他区域的整体发展。 西部地区新增公路通车里程24.7万公里。西部面积最小的省份宁夏高速公路里程已达600公里;陕西省2006年通村油路、水泥路建设里程突破1万公里;大山连绵的重庆市建成农村公路16000公里…… 通过2000年至2007年西部开发,已历时年,约1万亿元的基础设施投资、1220多亿元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投资、310多亿元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方面投资……西部大开发实施几年来,西部地区城乡面貌发生很大变化,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公路设施的发展可以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也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持久动力。西部的广大省市我国

浅谈西部地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谈西部地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摘要 经过近年来的西部大开发,西部地区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就。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西部地广人稀,资源丰富,有着无与伦比的天然优势。然而总的来看,西部地区的发展仍处在一个很低的水平,基础设施的作用并未被发挥出来,并且与东部的差距存在着逐年拉大的危险。 在党中央提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背景下,特别是当前全球经济危机蔓延的形势下,西部的发展该何去何从?靠什么来奠定西部经济增长的基础?这不仅对于当前,而且对于实现西部地区的长期持续发展,都是一个根本性问题。 关键词 西部地区持续发展现状对策 一、西部的发展存在问题 1.三大产业发展不均衡,产业结构不合理。 众所周知,合理的产业机构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代欧美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为“三、二、一”型,即第三产业比重最高,(有些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所占比例甚至达到80%以上),其次是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而中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类型为“二三一”型,也就是说经济的发

展主要依靠第二产业的拉动,而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落后,传统农业依然占有较大比例,这一特点在广大西部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以下是2002年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相关数据的统计 从上表不难看出,西部地区的农业在产业结构中仍然占较大比重,而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却远远地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据统计,西部2008年的生产总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9%,西部地区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很大程度制约了西部经济的持续增长。 2.生态环境严重脆弱 自秦汉至隋唐,西部地区一直都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那时的西部,地肥水美,水草丰茂,物产丰富,人口众多。然而过度开发、历史上的多次战乱、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西部地区森林减少,草场退化,地力下降,逐渐沦为生态性贫困地区。 据国家环保总局的调查报告显示,截至1999年,西部的水土流失面积已达到10436.9万公顷,占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的62.5%;沙化面积为6255.6万公顷,占全国沙化总面积的90%以上;各种天然林、防护林面积分别下降了14.49%和51.07%;沙尘暴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回升,现在已经蔓延到华北地区;

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

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 摘要: 一、西部大开发的背景和意义 二、西部大开发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 三、西部大开发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推动作用 四、西部大开发对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的重要性 五、政策举措及未来展望 正文: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政府为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缩小东西部差距而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政府逐步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西部大开发的背景和意义 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然而,受地理、历史、社会等多种因素影响,西部地区的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助于挖掘西部地区的潜力,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实现全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西部大开发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明显加快。地区生产总值、人均收入等经济指标稳步提升,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西部地区的发展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繁荣,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效应。 三、西部大开发对区域协调发展的推动作用

通过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和人才培养,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力地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东西部之间的交流合作不断加强,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为全国范围内的区域协调发展奠定了基础。 四、西部大开发对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的重要性 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提出“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理念,加大生态建设投入,强化环境治理。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逐步改善,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五、政策举措及未来展望 为进一步推进西部大开发,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加大财政支持、优化税收政策、鼓励民间投资等。在新时代背景下,西部大开发将不断创新思路,聚焦基础设施建设、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总之,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通过实施这一战略,我国不仅促进了西部地区的发展,实现了区域协调发展,还为生态环境保护与改善创造了有利条件。

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1. 背景介绍 西部地区是中国国土面积较大、经济相对较欠发达的地区,其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云南、贵州、重庆等省份和自治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就开始推动西部地区的大开发,旨在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减少地区间的经济差距,实现全国统一繁荣。 2. 经济发展 2.1 基础设施建设 西部地区在大开发过程中,首先得益于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加大了西部 地区的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改善了交通运输条件,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区域连通性。这不仅为西部地区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和人才,也使西部地区的民生得到了明显改善。 2.2 自动生成经济增长点 西部大开发提供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企业落户,推动了当 地经济的快速增长。通过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开发以及政府鼓励优惠政策,西部地区逐渐形成了一批新的经济增长点,如旅游业、资源开发、现代农业等。这些新兴产业使西部地区逐步脱离了传统的资源依赖型经济模式,实现了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多元化。 3. 社会发展 3.1 提升人民生活水平 西部大开发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当地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施,如路网、电网的铺设,为人民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生活条件。同时,当地政府加大了对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的投入,提高了教育和医疗服务的质量,使当地居民享受到更好的福利和服务。 3.2 促进人口流动和就业机会 西部大开发为人口流动提供了更多机会。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 的外来人口前往西部地区就业和生活,促进了人口流动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同时,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也为当地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了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了就业率。

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赂,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党中央总揽全局、面向新世纪做出的重大决策。江泽民总书记强调,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直接关系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关系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关系到东西部协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共同富裕、保护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边疆安全的迫切要求。. (2)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扩大国内有效需求、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必然要求。(3)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客观需要。 (4)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也是适应世界范围结构调整,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要求。 总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一项振兴中华的宏伟任务,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社会方面的深远意义是难以估量的。我们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思想统一到中央决策和江泽民总书记的指示精神上来,从现代化建设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高度,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 意义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实践,是确保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胜利实现的重大部署,是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和富裕的重要举措,是保障边疆和巩固国家安全的必要措施。西部大开发,有利于培育全国统一市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扩大国内需求,为国民经济增长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持久的推动力量;有利于改善全国的生态状况,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具有重大的经济、社会和政治意义 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政治意义。一、西部大开发可以全面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个现代化就是中国最大的政治。二、西部大开发可以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逐步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最终达到各地区经济普遍繁荣和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它必将有力地推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新世纪的蓬勃发展,三、西部大开发可以促进全国生动活泼政治局面的巩固和发展经济决定政治。经济发展、社会的全面发展有助于良好政治局面的形成。西部大开发作为推动我国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可以促进全国生动活泼政治局面的巩固和发展。四、西部大开发可以全面加强我国的国防建设军队是国家政权的主要成分,夺取和巩固政权必须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五、西部大开发可以进一步巩固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西部大开发对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巩固作用,首先表现在它有助于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西部大开发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西部大开发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标题:西部大开发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西部大开发是中国政府近年来实施的一项旨在推动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这项计划的目的是改善地方经济结构,拓宽经济增长来源,加速区域发展步伐,促进全国多层次、全面、多领域交流合作与共同发展。这个计划的实施不仅是对西部地区的有力扶持,也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战略的一部分。 二、标题:西部大开发对地区资源开发的影响 西部地区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是中国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但是由于资源开发的缺乏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全,这些资源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和利用。实施西部大开发,大规模开展资源勘探和开发,能够有效地对这一历史短板进行补足,为地区的资源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机会。 三、标题:高速公路建设对西部大开发的带动作用 西部地区是一个人口稀少、地域广阔的区域,交通网络建设一直是制约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高速公路建设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性不可低估。高速公路的建设可以有效地提高交通运输效率,拓宽市场范围,降低物流成本,加速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四、标题:科技创新对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意义

科技创新是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趋势,而西部地区在科技领域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西部大开发提出了加大投入、加强技术创新的承诺,这对促进地区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五、标题:文化旅游对西部大开发的带动作用 西部地区的文化和自然资源独具特色,是国内外游客了解中国文化和自然风光的重要场所。西部大开发重点提出了加快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提高旅游服务水平和文化产业质量。这些措施对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以及整个西部地区的形象塑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案例一:甘肃省家电厂 甘肃省家电厂作为西部地区家电产业的代表,始终走在技术创新的前列。近年来,家电厂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积极挖掘西部的自然资源,加大对技术研发的投入,实施产品升级和技术提升,成功品牌打造和市场开拓,迅速在国际家电市场中崭露头角。 案例二:川藏线 其背后是西部大开发计划,川藏线的建设极大地促进了西部地区的交通便利化,加速了西部地区的发展。川藏线建设不仅改善了西藏、四川等地的交通状况,同时也为该地区注入了巨大的经济活力,带来了观光旅游、民俗文化、生态建设、边境贸

【初中地理】中考地理名师辅导:西部开发及意义

【初中地理】中考地理名师辅导:西部开发及意义 科学安排、合理利用,在这有限的时间内中等以上的学生成绩就会有明显的提高,为 了复习工作能够科学有效,为了做好 中考 复习工作全面迎接中考,下文为各位考生准备了中考地理名师辅导。 西部的优势条件 ①西部的宜林荒山地和可利用天然草山草地等土地资源比较丰富。 ②西部地区矿产资源蕴藏量丰富,品种齐全,许多矿产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并集 中分布有许多富矿,十分有利于勘探开发,是我国未来的资源战略接替区。此外,西部地 区还是我国水能资源集中分布的地区。可开发的水电资源占全国总量的72%。 ③西部地区自然旅游资源丰富,数量多,分布范围广。至1997年底,西部有自然保 护区385处,占全国总数的41.58%,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全国自然保护区总面和83 .15%。 此外,西部地区还拥有丰富的文物和名胜古迹,以及独特的民族风情、饮食文化等难得的 人文旅游资源。 ④西部地区地处内陆边疆地区,与14个国家接壤,边境线近2万千米,与周边国家 和地区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有着悠久的历史,经济技术合作有着良好的基础。西部地 区是我国向西开发的重要门户。 西部开发的意义 从总体战略上看,四部地区的发展在我国社会经济长远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十分显著。 ①我国西部地区与十几个国家接壤,有50多个少数民族居住,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70%。因此,西部的发展关系到全国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和边防巩固。 ②西部地区位于我国大江大河上游、该地区严重的水土流失、土质沙化和地质灾害等 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妨碍了自身经济社会发展,也对中下游的东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构严 重威胁。因此、振兴西部经济,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形成经济与生态发展的良性循环,具有重要意义。 ③西部地区是我国未来能源、矿产及原材料的后备供给地,它的发展是实现我国战略 安全的需要。 ④西部大开发有利于调整我国经济结构,为东部地区产业升级和资金、技术、人才转 移提供新的发展空间,从而有利于从整体上提高我国的经济实力。

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政策思考

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若干政策思考 2000-04-05 1999年3月以来,江泽民同志多次在有关会议上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问题。他指出∶“必须不失时机地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特别是抓紧研究实施西部大开发”。“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全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大思路。对此,全党和全国上下要统一认识,同时要精心研究,统筹规划,科学地提出大开发的政策、办法、实施步骤和组织形式等”。1999年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则把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列入了2000年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这表明,在世纪之交,党和政府把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提到了非常突出的任务。 作为对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个初步探讨,本文拟在反思我国过去中西部开发政策、借鉴国际上开发落后地区经验的基础上,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出如下的战略思考。 1.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需要国家系统的政策投入 江泽民总书记最近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系列重要讲话,是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第一次把西部地区开发放在国家近期大战略的重要地位来加以论述。我们认为,这是非常必要和适时的。 在八十年代,国家出于利用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加快对外开放,使之较快地先发展起来的战略考虑,实施了沿海地区发展战略,对于促进沿海地区的先行崛起和国民经济总体的快速增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各地区之间经济增长的差距也同时拉大,其中东西部的经济增长速度的差距拉大现象十分明显。改革开放前(1952-1978年),我国东西部年均经济增长速度仅相差0.44个百分点,而改革开放后(1979-1996年),我国东西部年均经济增长速度的差距扩大到了2.11个百分点。1998年,东部地区的人均GDP已经达到西部地区的2.35倍。其中,最高的上海市是最低的贵州省的12.2倍;若除去京津沪三个直辖市,那么最高的浙江省也是贵州省的4.86倍。事实表明,我国地区发展的差距已到了必须认真加以对待的时候。 我国的西部地区面积占全国的56.4%,人口占全国的四分之一。如果我们不采取措施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听任东西部差距的扩大,我们就无法实现全国的现代化,也就无法在下个世纪中实现成为经济强国的目标。江泽民同志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是全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这是对开发西部重要意义的精辟概括。 但是,我国西部地区人类活动的历史悠久,很多地区正是由于人类的活动而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另外多山的地势、干旱的气候、远离海洋的区位条件,决定了我国的西部开发的难度是非常大的,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因此,西部大开发依靠某个单项政策是难以奏效的,需要国家系统的政策投入,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集结各方面的力量投入到这项党和国家重大的战略任务中去。对于政策投入的内容,建议中央组织力量进行集中研究。目前已经有不少研究单位着手开展这方面的研究,但这种分散研究、各自为战的做法很难避免低水平重复的弊端,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也难以形成高水平和具有权威性的成果。对此,亟需由中央委托权威机构进行统一组织和协调。

西部大开发与中部发展战略的比较与思考

西部大开发与中部发展战略的比较与思考 摘要:与“东部率先实现现代化”战略不同,“西部大开发”与“中部崛起”发展战略没有将未来两地区在全国的地位进行明确,也没有阐释出地区发展的战略重点。因此,有必要剖析中部与西部地区在全国未来发展格局中的地位,揭示出其由于基础条件的差异引起的不同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地区发展战略,并通过比较两大战略引出全国地区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西部大开发;中部发展战略;比较研究;地区发展战略 西部大开发作为一项大战略,不仅是为了振兴西部,更重要的是为了实现各种资源和生产要素在东、中、西三大区域间的合理流动、优化配置,使东、中、西三大区域连成一体,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中部地区是我国的腹心地带和国脉所系。就生产力与资源分布而论,中部地区兼有东西部之长,而且环境、资源、市场、区位和经济技术基础等各方面的条件配合较好。相对西部来说,中部更具有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基础和条件。东部的人流、商流、物流以及信息流向西推进的过程中,会有相当部分要流经中部,甚至在西进的过程中扎根于中部。与此同时,西部地区的开发和建设,客观上也需要在我国东、西部之间有一个过渡带和传接带,这就使中部处于“承东启西”、“一肩挑两头”的战略位置。 一、中西部发展战略重点的比较 (一)中部崛起的战略重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中部六省农村人口高达2.44亿,占全国农村人口的31.2%,耕地面积占全国的18.9%,对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起着重要作用。依托中部的两湖平原(湖北的江汉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黄淮平原和鄱阳湖平原,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是中部崛起战略的重点。由于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抵御气象灾害能力差,中部农业靠天吃饭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农村已成为防御和减轻自然灾害的薄弱区域。气象灾害严重威胁中部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围绕推进新农村建设,着眼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构建农村公共气象服务体系,并将其纳入政府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之中,加大农村地区气象灾害监测能力的投入,加快重点农业区和自然灾害多发区乡村自动气象(雨量)站以及土壤墒情监测站的建设;加强农业产业发展与农业结构调整的需求结合,对原有农业气象观测站任务进行适度调整,适当增加特色农业作物的观测。加强农村气象预警预报信息发布系统建设,不断创新农村公共气象服务的方式、方法和内容;开展农村精细化、专业化气象预报和服务,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气候论证和区域特色农业精细区划,为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提供针对性和系列化的全

西部文化和西部开发的中心思想

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广西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积68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71.4%。2002年末人口3.67亿人,占全国的28.8%。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22660亿元,占全国的16.8%。西部地区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战略位置重要。但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二,不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的40%,迫切需要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 一、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实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保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胜利实现的重大部署,是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和富余的重要举措,是保障边疆巩固和国家安全的必要措施,关系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有利于改善全国的生态状况,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更好的环境;有利于培育全国统一市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根据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任务和要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

的战略部署、方针政策和重点任务。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断探索西部大开发的新路子。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使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社会进步协调推进,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积极进取,量力而行,有重点、有步骤地解决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坚持把西部地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与国家政策支持结合起来,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西部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也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既要有紧迫感,又要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总的战略目标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到21世纪中叶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时,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面貌,努力建成一个山川秀美、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民族团结、人民富裕的新西部。21世纪头10年,力争使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有较大发展,重点地带开发步伐明显加快,科技教育和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明显加强,改革开放出现新局面,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奠定坚实的基础。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是西部地区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重点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发展有特色的优势产业,推进重点地带开发;发展科技教育,培育和用好各类人才;国家要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逐步建立长期稳定的西部开发资金渠道;着力改善投资环境,引导外资和国内资本参与西部

在西部大开发中注重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义

析青海省旅游业开展的现状及缺乏之处 一、浅析青海省旅游业开展现状及存在的题目 〔一〕青海旅游业开展的现状。 青海省地处青躲高原东北端,面积72万平方公里。与其他中西部省区相比较,青海省既是一个特色突出、潜伏上风深厚、尚不为人知的旅游资源大省,也是旅游资源开发小省和旅游经济弱省。总体来说青海省旅游业现状可以概括为:“一流资源,二流着名度,三流开发,四流交通,五流经营。〞进进二十一世纪以来,青海旅游业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各级旅游局部牢牢捉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进一步加大旅游开发的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全方位、多形式宣传青海,如推出系列特色旅游新工程和旅游专线,开展节假日旅游活动,同时不断进步旅游综合质量,使青海省的旅游事业呈现较快开展的势头。2002年,青海省旅游业接待的人数和旅游创汇收进均创历史最好水平,使其成为青海省经济开展的一个新亮点。近几年伴随着青海省社会经济的全面开展,青海旅游业也呈现出良好的态势。 1.旅游客源逐步扩大,创汇不断增加。2002年,青海省共接待国内外游客5万人次,创汇990万美元,旅游收进达1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2.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及民族风情旅游日趋升温。以青海湖、鸟岛、孟达天池、南山、互助北山、坎布拉国家森林公园、可可西里、阿尼玛卿雪山等为代表的自然景观旅游人数越来越多。与此同时,以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和塔尔寺、瞿坛寺、清真寺等宗教圣地为代表的人文景观也日趋升温。 3.旅游业的产业带动和社会效益已在显现。2002年轻海旅游业为社会提供直接就业岗位5000余个。目前,全省直接旅游从业职员达1.9万人,间接从业职员近7万人。旅游业的开展带动了相关产业和地方经济的开展,加快了城乡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扩大了社会就业,增加了城镇居民和农牧民群众收进。 4.旅游业引进市场机制,全力推进投资结构调整,一大批非公有制旅游企业蓬勃开展。目前,全省101家旅行社中,52%为股份制和民营企业;39家星级宾馆中股份制和民营企业占了38%。 〔二〕青海省旅游业存在的主要题目。 目前,青海省旅游业固然呈现良好开展势头,但同国内兴旺省市相比,旅游业开展相对滞后,各项旅游指标在国内仍处在落后位置。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思想观念相对滞后。青海旅游业观念陈旧的原因在于,青海的经济开展落后,国有经济改革进程普遍慢于东部其他省份,国有经济比重高于全国均匀水平,很多人仍然抱着“靠国家吃饭〞的老观念、老思想。要实现青海省旅游业的快速开展必然要求观念和思想的大解放,摈弃传统的思维模式,突破传统的观念障碍。 2.根底设施建设相对薄弱。良好的旅游根底设施是旅游产业开展的物质根底,由于旅游景观的吸引力不仅来自于其本身的旅游美学价值,还来自于其可进进性。进进青海省的直达客运列车太少,京广南线、宝成线、兰新西线等线路目前尚无列车开通。一到客运顶峰,客票就十分紧张,很多西行的旅客因换车麻烦,只好放弃到青海游玩的意愿。省内的旅游专线和民航也存在着通达区未几、线路少效劳设施陈旧和老化等题目。 3.旅游相关产品结构过于简单。青海省旅游资源具有突出的多元化特点,具有开发多元旅游产品得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