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事故致因理论的基本内容

论述事故致因理论的基本内容
论述事故致因理论的基本内容

论述事故致因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事故频发倾向论

1、事故频发倾向

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人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内在倾向。

2、事故遭遇倾向

事故遭遇倾向是指某些人员在某些生产作业条件下容易发生事故的

倾向。

理解:事故频发倾向侧重于容易发生事故的个人;事故遭遇倾向在关注到个人在事故中的定位的同时,也认为事故与生产作业条件有关。事故频发倾向的优点是在事故的预防中能从人出发,但同时这也是它的局限性,它忽略了人与生产环境的统一;事故遭遇倾向就注意到了这点,但是,许多研究结果表明,事故频发倾向者并不存在,因此,事故频发倾向论事实上已被排除在事故致因理论当代论坛之外。但是在生活中,有的人的性格品行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工作的责任心和细心程度,个别粗心乃至工作态度随便的人,还是容易在工作时发生事故。所以,我觉得这一理论有一定的科学性。

二、事故因果论

1、因果继承原则

事故现象的发生与其原因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因”与“果”有继承性,因果是多层次相继发生。事故原因有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直接原因有物与人的原因。间接原因有技术、教育、精神、管理、社会及历史原因。

2、事故因果类型

(1)集中型:几个原因各自独立共同导致某一事故发生,即多种原因在同一时序共同造成一个事故后果

(2)连锁型:某一原因要素促成下一个要素发生,下一要素再形成更下一要素发生,因果相继发生的事故

(3)复合型:某些因果连锁,又有一系列原因集中、复合组成伤亡后果

3、起因物和施害物

起因物:造成事故现象起源的机械、装置、天然或人工物件、环境物等

施害物:直接造成事故而加害于人的物质

4、事故因果连锁论

伤害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管伤害的发生可能发生的某个瞬间,却是一系列互为因果的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在事故因果连锁论中,以事故为中心,事故的结果是伤害,事故的原因包括三个层次: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基本原因。

海因里希把工业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事件的连锁,即:

①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

②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③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

④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的,或者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

海因里希提出的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包括: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

5、关于多米诺骨牌事故新模型

可用多米诺骨牌原理来阐述一种可防止的伤亡事故的发生,是一连串事故在一定顺序下发生的结果。按因果顺序,伤亡事故的五因素:社会环境和管理欠缺促成人为的过失,人为的过失又造成了不安全动作或机械、

物质危害;后者促成了意外事件和由此产生的人身伤亡的事件。五因素连锁反应构成了事故。

理解:事故因果论侧重于逻辑性,有因就有果。优点在于可以根据事物的规律、性质,根据人的行为,或其他各方面的因素,方便的、有条理的寻找到事故发生的原因,一层层的推断。同时,也能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一旦违背了事物的发展规律,违背了操作规范、原则,就会带来不良后果,它警示人们在平时就要慎思、慎行,才能保证自身和财产安全。我认为通过此理论,可以有效的防止事故的发生,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去掉其中一个(相当于因),那么牌就不会倒,也就是说,事故就能有效防止了。

三、能量转移论

1,能量与事故

事故是一种不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并转移于人体。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失去了对能量的控制,就会发生能量违背人的意愿的意外释放或逸出,使进行中的活动中止而发生事故。

生产生活中常见的形式能量: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电离及非电离辐射。

麦克法兰特认为:所有的伤害事故都是因为①接触了超过集体组织(或结构)抵抗力的某种形式的过量的能量②有机体与周围环境的正常能量交换受到了干扰。因而,各种形式的能量是构成伤害的直接原因。

该理论阐明了伤害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指明了防止伤害事故就是防止能量意外释放或逸出。

2、防止能量逆流于人体的措施

大致分为十二中类型,总之,把能量管理好,就可以把安全生产管理好。

3、能量观点的事故因果连锁

新的事故因果连锁模型:(1)事故(2)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3)基本原因:企业领导者的安全政策及决策、个人因素、环境因素

理解:能量转移论侧重于能量转移的方向和能量转移的路径。即能量转移到哪里,怎样转移。它的形成让人们对能量的了解有了进一步的深入,从事故的表面现象深入到事故的物理本质,从而能有效预防因能量转移而发生的事故,但是它还是建立在一定的专业知识之上的,对于一些文化程度不高的普通工人来说,不一定能够理解。但我们不可否认它的贡献,总的来说,也是为事故致因理论添上了华丽的一笔。所谓“无知者无畏”,我们要保证自身安全,还是要多学科学文化知识,“多知”,“多畏”,安全系数自然就提高些。

四、扰动起源论

该理论认为“事件”是构成事故的因素。任何事故当它处于萌芽状态时就有某种非正常的“扰动”,此扰动为起源事件。事故形成过程是一组自觉或不自觉的,指向某种预期的或不测结果的相继出现的事件链。

扰动起源论把事故看成从相继事件过程中的扰动开始,最后以伤害或损害告终。这可称之为“P理论”

采用P理论和图表以后可加强对事故现象的解释,有助于克服其他事故模型存在的弱点。

理解:扰动起源论的侧重点是外因,在于外界对系统平衡的干扰。一旦平衡受到扰动,就会破坏和结束自动动态平衡而开始事故进程。优点在于如果改善条件,亦可使事件链中断,制止事故进程发展下去而转化为安全。该理论能够迅速分析事故的原因,并且,在发生一次事故后,此理论能够预警,让人们高度关注,通过改善条件,从而避免发生下一事故。所以,我认为该理论还是有很大的建设性意义的。

五、人失误主因论

维格尔斯沃斯指出,有一个事故原因构成了所有伤害的基础,这个原因就是“人失误”。他把“失误”定义为“错误地或不适当地响应一个刺激”.Lawrence综合了其他研究者,建立了金矿中以人失误为主的事故原因的模型。

理解:这个理论突出了人在事故中的地位。即人的不安全行为。我觉得,人失误也有因外界刺激和人本身自发两种情况。对于外界的刺激,就要求人能够与迅速的反应能力,快速对警报做出快速的判断,逃离危险源。对于人人本身的失误,这就要求人不断地锻炼,提高自身能力。该理论的优点在于在描述事故现象时突出了人的不安全行为,不足在于不能解释人为什么会发生失误。总的来说,该理论还是对人失误方面进行了较详细的说明,也是事故指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六、管理失误论

1、博德的事故因果连锁

(1)、控制不足——管理

事故因果连锁中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安全管理。

(2)基本原因——起源论

找出问题的基本的、背后的原因。

(3)直接原因——征兆

不安全行为或不安全状态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4)事故——接触

(5)伤害——损坏、损失

2、亚当斯的事故因果连锁

提出事故因果连锁模型。核心在于对现场失误的背后原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3、以管理失误为主因的事故模型

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但是,造成“人失误”和“物故障”的这一直接原因的原因却是管理上的缺陷。管理上的缺陷又常是发生事故的本质原因。这一事故致因模型,侧重研究管理上的责任,强调管理失误是构成事故的主要原因。

理解:管理失误论侧重于管理在事故预防中的重要作用。可见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门相当重要的工作。不过,不能说管理得当,就能从根本上杜绝事

故的发生,被管理的人或物也是防止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所以说,要求管理体系与被管理体系相互配合得当。每个人各司其职,发挥自身的过人之处,部分服从整体。

七、轨迹交叉论

1、人、物两个事件链

工商事故源于生产现场人和物两个方面的隐患。这一理论说明,在人流与物流之间设置安全装置作为屏障,可提高机械设备的可靠性,又可大大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侧重点是说明人失误难以控制但可控制设备、物流不发生故障。

人和物的两事件链的因素是(1)人的事件链(2)物的事件链

2、人与物在事故致因中的地位

轨迹交叉轮认为,在事故发展进程中,人的因素的运动轨迹与物的因素的运动轨迹的交点,就是事故发生的时间和空间。为了有效地防止事故发生,必须必须同时采取措施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理解:轨迹交叉论在我看来是比较全面的,它既考虑到了人,也考虑到了物,提醒人们在事故的预防措施或事故发生后的事故原因分析中,要全面的分析。但是,我认为有时一些事故是可以避免的。比如,对于物,如果人可以仔细点,在一些情况下,还是可以事先发现物的故障;对于人,可以对物加入报警功能,那么人就可以避免受到伤害。

八、变化论

变化包括①预期的有计划的变化②意外的变化

按照变化的观点,人失误和物的故障的发生都与变化有关,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变化被看过是一种潜在的事故致因。

事故的发生是多重原因造成的,包含一系列的变化-失误连锁。

理解:变化论充分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论,即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人和物都是会变化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前稳重谨慎的人,也许会变得不负责任,以前性能良好的机器等物品,

会老化,产生故障。并且,管理工作也要随着一系列外界环境,内部环境,宏微观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我们要保证做好预期的有计划的变化,带来好的效应;防止意外的变化,最好能拥有有效的应急措施,将伤害值减到最小。所以说,安全是一项永久的工作,是人类不断地追求。

文献综述范文 (2)

xxx问题研究文献综述(标题) xx(作者) 摘要:XXXX (摘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简短概括你本文的主要研究的内容是什么。一般1,2句话即可。第二部分写:“国内学者对xx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以及“本文从xxx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之类的总结性套话,最好能稍作总结。 其中第一部分,如果你不会写又或者懒得写,个人建议可以拷贝他人相关论文的摘要部分,然后做适当修改和调整即可。毕竟你研究的主题和你网上下载的相关论文的主题是基本一致的,故可以借鉴网上论文的摘要。但是请注意别一字不动的全拷贝,适当整合,修改。别让我发现你一个字都没改动过! 第二部分,如同我上面所说的写。若能简短总结下你接下来打算从哪几个方面来综述,那是最好了;如果不能,我也不勉强了,写两句套话也行。 以下给出个摘要的例子,仅供参考。其中绿色代表我所说的第一部分;黄色代表第二部分。 例一: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为城市繁荣和农村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他们的社会保障程度低, 近乎游离于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之外。近年来理论与实务界对此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在对这些成果进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 简要评析了总体研究现状, 并指出当前亟待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 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例二:我国当代大学生自杀问题文献综述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校自杀率呈上升趋势,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国内学者对大

学生自杀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主要对2003-2007 五年间大学生自杀问题的研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内容涉及自杀态度、自杀原因、自杀意念、自杀量表、大学生自杀预防与危机干预等方面的研究。 例三:比较优势理论发展的文献综述 摘要:自比较优势理论创立以来,该理论一直都是指导国际贸易活动的准则、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然而面对新的经济形势时,比较优势理论也不断经受着其反对者理论和经验验证上的挑战。在其追随者们不懈地努力下,比较优势理论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使得即使在贸易理论辈出的今天它依然在国际贸易中保持着其毫无争议的主流地位。本文就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过程进行简单的梳理,勾勒了比较优势理论演进的大概脉络,最后简要讨论比较优势理论发展的实践意义。 ) 关键词:xxx (找几个关键词;3,4个差不多了。彼此之间用分号“;”隔开。) 前言(或称为导言) ( 前言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争论焦点,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前言分两部分写。 第一部分是介绍研究的主题,目的,以及相关概念,定义等。这部分我建议你们完全拷贝黏贴别人的论文的前言部分。比如你想写电力系统改革方面的文献综述,那么就在网上论文数据库中输入电力系统改革这几个关键字样后,会弹出许多的与此主题相关的论文。随便找其中的一篇,它的前言部分都会介绍电力系统改革方面的相关情况。这部分你们选择一

(整理)安全生产管理概述76题.

安全生产管理概述76题 1、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是减少、控制危害和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及其他损失。 A.事故B.危险C.管理不善D.隐患 2、近年来,我国一些企业在安全生产中,引入了“()”的管理理念,建立了系统化、科学化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A.以人为本,持续改进B.安全第一,预防为主C.事故预防与控制D.系统管理 3、危险是指系统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 A.安全性要求B.可预防的范围C.制定的规章制度D.人们的承受程度 4、从安全生产来看,危险源是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 A.本质B.重点C.根源D.关键 5、按照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安全是指系统中人员免遭()的伤害。 A.事故B.不可承受危险C.有害因素D.意外 6、事故有很多种分类方法,我国在工伤事故统计中,按照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将工伤事故分为()类。 A.20 B.21 C.30 D.15 7、可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称为()。 A.事故B.不安全C.危险源D.事故隐患 8、事故隐患泛指生产系统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A.经过评估B.存在C.可导致事故发生D.不容忽视 9、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和法制对策即属于()。 A.本质安全化原则B.因果关系原则C.3E原则D.偶然损失原则 10、()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

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A.职业安全B.劳动保护C.劳动安全D.安全生产 11、在管理中心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人本原理,不属于以人为本的含义是()。 A.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以人为本展开的 B.管理活动中,作为管理对象的要素和管理系统各环节,都需要人掌管、运作、推行和实施 C.人是管理的主体,并不是管理的客体 D.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管理层面上,离开人就无所谓管理 12、安全生产管理是针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进行有关()等活动。 A.计划、组织、控制和反馈B.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 C.决策、计划、实施和改进D.计划、实施、评价和改进 13、人本原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包括3个原则,下列不包括在人本原理中的原则是()。 A.安全第一原则B.动力原则C.能级原则D.激励原则 14、预防原理的含义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该做到(),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 A.以人为本B.安全第一C.预防为主D.安全优先 15、从只注重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到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改善物的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从而避免事故。这一观点是包括在()理论中的。 A.系统安全理论B.事故频发倾向理论C.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D.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16、对于事故的预防与控制,()对策着重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问题,安全教育对策和()对策则主要着眼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问题。 A.安全规则/安全技术B.安全管理/安全技术C.安全管理/安全规则D.安全技术/安全管理 17、()是指通过采用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事故不发生。()是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事故发生后不造成严重后果或使后果尽可能减少。 A.事故预防/劳动保护B.事故预防/事故控制C.安全生产/事故控制D.安全生产/

论述事故致因理论的基本内容

论述事故致因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事故频发倾向论 1、事故频发倾向 事故频发倾向是指个别人容易发生事故的、稳定的、个人的内在倾向。 2、事故遭遇倾向 事故遭遇倾向是指某些人员在某些生产作业条件下容易发生事故的 倾向。 理解:事故频发倾向侧重于容易发生事故的个人;事故遭遇倾向在关注到个人在事故中的定位的同时,也认为事故与生产作业条件有关。事故频发倾向的优点是在事故的预防中能从人出发,但同时这也是它的局限性,它忽略了人与生产环境的统一;事故遭遇倾向就注意到了这点,但是,许多研究结果表明,事故频发倾向者并不存在,因此,事故频发倾向论事实上已被排除在事故致因理论当代论坛之外。但是在生活中,有的人的性格品行还是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工作的责任心和细心程度,个别粗心乃至工作态度随便的人,还是容易在工作时发生事故。所以,我觉得这一理论有一定的科学性。 二、事故因果论 1、因果继承原则 事故现象的发生与其原因存在着必然的因果关系。“因”与“果”有继承性,因果是多层次相继发生。事故原因有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直接原因有物与人的原因。间接原因有技术、教育、精神、管理、社会及历史原因。 2、事故因果类型 (1)集中型:几个原因各自独立共同导致某一事故发生,即多种原因在同一时序共同造成一个事故后果

(2)连锁型:某一原因要素促成下一个要素发生,下一要素再形成更下一要素发生,因果相继发生的事故 (3)复合型:某些因果连锁,又有一系列原因集中、复合组成伤亡后果 3、起因物和施害物 起因物:造成事故现象起源的机械、装置、天然或人工物件、环境物等 施害物:直接造成事故而加害于人的物质 4、事故因果连锁论 伤害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管伤害的发生可能发生的某个瞬间,却是一系列互为因果的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在事故因果连锁论中,以事故为中心,事故的结果是伤害,事故的原因包括三个层次: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基本原因。 海因里希把工业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事件的连锁,即: ①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 ②事故的发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③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 ④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的,或者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 海因里希提出的事故因果连锁过程包括:遗传及社会环境、人的缺点、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事故、伤害。 5、关于多米诺骨牌事故新模型 可用多米诺骨牌原理来阐述一种可防止的伤亡事故的发生,是一连串事故在一定顺序下发生的结果。按因果顺序,伤亡事故的五因素:社会环境和管理欠缺促成人为的过失,人为的过失又造成了不安全动作或机械、

事故致因理论

培训内容:事故致因理论 培训时间:2014.10.8 15:00—16:00 事故致因理论是从大量典型事故的本质原因的分折中 所提炼出的事故机理和事故模型。这些机理和模型反映了事故发生的规律性,能够为事故原因的定性、定量分析,为事故的预测预防,为改进安全管理工作,从理论上提供科学的、完整的依据。 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发展,事故发生的本质规律在不断变化,人们对事故原因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因此先后出现了十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事故致因理论和事故模型。 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资本主义工业化大生产飞速发展,美国福特公司的大规模流水线生产方式得到广泛应用。这种生产方式利用机械的自动化迫使工人适应机器,包括操作要求和工作节奏,一切以机器为中心,人成为机器的附属和奴隶。与这种情况相对应,人们往往将生产中的事故原因推到操作者的头上。 1919年,由格林伍德(M.Greenwood)和伍兹(H.Wood s)提出了“事故倾向性格”论,后来又由纽伯尔德(Newboid)在1926年以及法默(Farmer)在1939年分别对其进行了补充。该理论认为,从事同样的工作和在同样的工作环境下,某些人比其他人更易发生事故,这些人是事故倾向者,他们的存在会使生产中的事故增多;如果通过人的性格特点区分出这部分人而不予雇佣,则可以减少工业生产的事故。这种理论把事故致因归咎于人的天性,至今仍有某些人赞成这一理论,但是后来的许多研究结果并没有证实此理论的正确性。 1936年由美国人海因里希(W.H.Heinrich)所提出的事故因果连锁理论。海因里希认为,伤害事故的发生是一连串的事件,按一定因果关系依次发生的结果。他用五块多米诺骨牌来形象地说明这种因果关系,即第一块牌倒下后会引起后面的牌连锁反应而倒下,最后一块牌即为伤害。因此,该理论也被称为“多米诺骨牌”理论。多米诺骨牌理论建立了事故致因的事件链这一重要概念,并为后来者研究事故机理提供了一种有价值的方法。

文献综述的定稿,优秀的范例

关于我国经济依附式增长的几点思考 ――文献综述 学生:,09国际经济与贸易 指导老师:,商学院经济系 一、经济增长的概念和定义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决定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投资量、劳动量、生产率水平。用现价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用不变价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的速度。 二、文献综述 (一)理论回顾 国际贸易分工的理论依据和贸易保护主义的理论依据如下: (1)支持国际贸易的理论 1、绝对优势(成本)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是由资产阶级经济学古典学派的主要奠基人之一,国际贸易理论的鼻祖亚当·斯密 (Adam Smith,1723-1790)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交换是人类的天然的倾向,是出于利己心并为达到利己的目的而进行的活动,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分工是由交换引起的,分工的原则是各自集中生产具有优势的产品,而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的生产条件。亚当·斯密的结论是: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基于地域、自然条件不同形成的商品的绝对差异,一个国家输出的商品,一定在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即生产成本绝对低于他国的商品。 2、比较优势(成本)理论 比较优势理论是由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各国不一定要专门生产劳动成本绝对低(即绝对有利)的产品,而只要专门生产劳动成本相对低(即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产品,便可以进行对外贸易,并能够从中获益和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由个人推及国家,李嘉图认为,国家间也应该按照“两优

事故致因理论文献综述

事故调查与分析技术作业 矿井事故致因理论 文献综述

矿井事故致因理论文献综述 摘要: 关键字:矿井事故致因理论综述 阐述事故发生机理的理论被称为事故致因理论。事故致因理论是从大量典型事故本质原因的分析中所提炼出的事故机理和事故模型,能够为事故的定性、定量分析,为事故的预测、预防,为改进安全管理工作,从理论上提供科学的、完整的依据。然而早期的事故致因理论大都不是针对于煤炭生产领域,难以将其直接运用于煤矿事故的致因分析。本文对目前国内主要的矿井事故致因理论进行了总结,同时对事故致因理论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研究煤矿事故致因机理是当前我国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目前,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致因展开了研究和探讨,如从安全管理、瓦斯抽采、瓦斯监测监控、人的行为失误等角度,提出一些具体的对策和措施,用以控制和防范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反复发生。这些有益的研究和探讨为本文分析和构建煤矿瓦斯爆炸事故致因IS M模型提供了理论借鉴和指导。基于此,本文尝试对煤矿瓦斯爆炸事故致因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构建符合我国实际的煤矿瓦斯爆炸事故致因I SM 模型,并把该模型运用于典型的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分析和瓦斯事故风险模糊综合评判中,进而总结出预防和控制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发生的对策和措施。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趋势 1.2.1国外事故致因理论研究 事故致因理论包括以事故频发倾向论和海因里希因果连锁论为代表的早期事故致因理论、以能量意外释放论为主要代表的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事故致因理论和现代的系统安全理论3个阶段。 (1)事故频发倾向论 ①事故频发倾向 英国的格林伍德和伍兹对许多工厂里事故发生次数等资料按泊松分布、偏倚分和非均等分布3种统计分布进行了统计检验,结果显示工厂中存在着事故频发倾向者。法默和查姆勃明确提出了事故频发倾向的概念,认为事故频发倾向者的存在是工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5]。 ②事故遭遇倾向 明兹和布卢姆建议用事故遭遇倾向取代事故频发倾向的概念[6]。该理论没有对事故的成因、发生和发展进行明确的逻辑分析,因此不能在理论上对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分析和预防进行有效指导。然而该理论提出的“应该根据职业的性质对从业者进行筛选,从中寻找最适合该职业的人员[6]”的观点在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工作中是值得借鉴的[7]。 (2)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①海因里希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海因里希首先提出了事故因果连锁论[8],用以阐明导致事故的各种原因之间及与事故之间的关系。该理论认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事故发生这一结论与煤矿事故的研究结果比较吻合。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煤矿事故中的70 -8 0%也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可以认为该理论关于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基本原因的分析是符合煤矿事故发生规律的。然而,对于如何消除导致事故的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该理论没有给出具

推荐-浙江纺织业出口竞争力分析文献综述 精品

题目:浙江纺织业出口竞争力分析 一、引言 纺织业的出口竞争力,可以归属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范畴。对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研究,国外开展的比较早,国内对于产业竞争力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最早设计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理论是比较优势理论,它认为比较优势即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决定着一国或地区的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而其后的竞争优势理论认为,有利的条件不一定能使一国或地区的某产业形成国际竞争力,相反,一定程度的不利条件往往成为刺激一国特定产业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出口竞争力的来源和概念 (一)出口竞争力来源 目前竞争优势可以分为产品,产业,企业,国家四个层次,竞争力也分为产品,产业,企业,国家四个层次。其中产业的出口竞争力是属于国际竞争力的范畴的,本文通过研究国际竞争力来分析出口竞争力。[1] 长期以来,人们就试图解释在国际贸易形式中的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来源问题,其中比较优势学说是一个经典理论. 世界经济论坛和洛桑国际管理来法学院的观点是,目前关于国际竞争力研究方面公认的和比较权威的观点。[2]国际竞争力的概念不能说已经很完整,很精确,但是也为我们理解国际竞争力的含义提供很大的帮助,对于国际竞争力理论的理解, 1、出口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具有的某种能力。 2、出口竞争力的概念可以分为以下四个层次:国家(或地区)、行业、企业和产品。[3] 3、出口竞争力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能只用本国的经济增长和出口额的增长速度来衡量,因为整个世界的经济都在发展。[4] 4、出口竞争力也不仅仅是由产品的价格和生产能力所确定的。[5] (二)出口竞争力概念

出口竞争力是一个国家技术水平、产业结构、生产率等综合国力的体现,目前国际上还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从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定义可推断出口竞争力的概念为:出口竞争力是指在现有的宏观环境和产业发展水平上,在国外市场上以较低的产业(服务)成本和与众不同的产品(服务)特性来取得最佳市场份额和利润的能力。[6]出口竞争力所要研究的主演问题就是一国商品或劳务如何发挥优势在国外市场立足并占领国外市场。[7]综上所诉,本文认为,所谓出口竞争力也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或企业在各种环境中从事经济或政治等等能力。 三、国外对于产业出口竞争力的研究 (一)国外对于产业出口竞争力的理论回顾 1、来自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解释 比较优势理论:按照李嘉图[8]比较优势理论来说,各国应该致力于生产比较优势的产品,在国际交换中取其相对劣势的产品,进口那些需要使用本国相对稀缺的要素生产的产品。竞争优势理论:一国的某个产业能够兴旺发达的根本原因就是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这种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的创新机制和高生产效率。 从著名的产业竞争力研究专家波特[9]教授所著中可以看出:一国产业参与国际竞争力大致可以四阶段:要素驱动阶段、投资驱动阶段、创新驱动阶段、财富驱动阶段,前三个阶段是产业国际竞争力增长时期,第四个阶段则是下降时期。 [10] 哈佛商学院的米歇尔波特(1990) 在《国家竞争优势》中则提出国家内部竞争环境是由四大因素形成,他们可以促进或阻碍国家竞争优势的形成,其中由要素禀赋、需求状况、相关产业和辅助产业公司的策略结构和竞争构成,而且特别强调了政府行为对四大因素的影响,提出政府应完善和维护市场竞争规则建立相关制度等,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理论,构成竞争优势理论基础。引入国内后曾在我国掀起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讨论热潮。发展成为延续至今的现代竞争理论。其观点认为,任何国家的产业出口竞争力都是由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两方面因素所决定。传统的比较优势强调各国比较成本和资源禀赋的状况,比较优势最终归结为价格竞争,而竞争优势更强调非价格竞争和创新竞争。比较优势的实

文献综述

本科毕业论文手册 (文科类专业用) 论文题目:建筑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研究 论文起止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 管理学院工程专业08 年级03 班 学生姓名王洪兰 指导教师余宏亮(老师) 教研室(系)主任 教学院长 年月日

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建筑行业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建筑业发挥支柱产业作用的同时,施工现场中的安全管理也就成为一个突出的焦点问题,是施工管理中举足轻重的一环。作为安全事故多发的建筑施工行业,安全问题一直都引起了全世界的高度重视,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定义及研究的内容 1、关于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定义 任宏[1](2005)、兰定筠[1](2005)在《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一书中指出:建设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是指确定建设工程安全生产方针及实施安全生产方针的全部职能及工作内容,并对其工作效果进行评价和改进的一系列工作。它包含了建设工程在施工过程中组织安全生产的全部管理活动,即通过对生产要素过程控制,使生产要素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状态得以减少或控制,达到消除和控制事故、实现安全管理的目标。 而学者吴虎[2](2003)、汲广跃[2](2003)认为,所谓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是指以国家的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施工企业的标准及制度为依据,采取各种手段,对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状况,实施有效制约的一切活动,是管理者对安全施工进行建章立制,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是建筑工程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目的是保护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保证人生、财产安全。 2、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研究的内容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李胜利[3](2009)认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安全制度管理、安全组织管理、施工人员操作规范化管理以及安全技术管理研究。 湖南大学胡娜博[4](2005)认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研究的内容不仅包括安全制度、组织、技术的管理研究,还应包括安全对策管理、资质与人员管理、设备与设施管理、安全机构与评价体系管理等的研究。 陈宝智(1999) [5]认为,安全管理归根结底的本质内容是对人的管理,并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人失误两个层次上对人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研究 浙江大学江虹[6](2003)分析了我国与外国工业先进国家在强制性和推荐性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异同和优劣,重点研究了各国法规、标准和常规具体做法的方向、范围和精神,推进了建筑行业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安全管理模式的步伐。 重庆大学黎旭标[7](2006)基于“人为因素理论”或者“行为因素理论”的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是从大量典型事故的本质原因的分析中所提炼出的世故机理和事故模型,利用它可以找出事故发生的原因,以及分析出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为我们认清安全事故产生的本质根源和指导事故调查提供了理论依据。 现如今,最先进的事故致因理论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出现的系统安全理论。按照系统安全的观点,世界上不存在绝对安全的事物,任何人类活动中都潜伏着危险因素。能够造成事故的潜在的危险因素称作危险源,他们是一些物的故障、人失误、不良的环境因素等。某种危险源造成人们伤害或物质损失的可能性称作危险性,它可以用危险度来度量。 在事故致因理论方面,系统安全强调通过改善物的系统的可靠性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从而改变了以按人们只重视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而忽略硬件故障在事故致因中作用的传统观念。作为系统元素的人在发挥其功能时会发生失误,人失误不仅包括了工人的不安全行为,而且涉及设计人员、管理人员的各类人员的行为失误,因而对人的因素的研究也较之前更深入了。 按照事故致因理论,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以描述为:基本原因-间接原因-直接原因-事故-伤害。从事物发展运动的角度,这样的过程可以被形容为事故致因因素导致事故的运动轨迹。 如果分别从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两个方面考虑,则人的因素的运动轨迹是:1)遗传、社会环境或管理缺陷。 2)由于1)造成的心理、生理上的弱点,安全意识低下,缺乏安全知识及技能等特点。 3)人的不安全行为。 而物的因素的运动轨迹是: 1)设计、制造缺陷。 2)使用、维修保养过程中潜在的或显现的故障、毛病。机械设备等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由于磨损、老化、腐蚀等原因容易发生故障;超负荷运转、维修保养不良等都会导致物的不安全状态。 3)物的不安全状态。 人的因素的运动轨迹与物的因素的运动轨迹的交点,即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同时、同地出现,则将发生事故。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情况下人与物又互为因果。例如:有时物的不安全状态诱发了人的不安全行为,而人的不安全行为又促进了物的不安全状态的发展,或者导致新的不安全状态出现。因而,实际的事故并非简单地按照上述的人、物两条轨迹进行,而是呈现非常复杂的因果关系。轨迹交叉论作为一种事故致因理论,强调人的因素、物的因素在在事故致因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按照该理论,可以通过避免人与物两种因素运动轨迹交叉,即避免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

中英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文献综述】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 国际经济与贸易 中英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比较研究 金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相关理论综述 服务贸易是以服务作为交易标的的一种贸易行为。《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所界定的国际服务贸易是指以过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这四种形式进行的各国间的服务交易。该定义已成为有一定权威性和指导性的定义为各国接受。 根据《服务贸易总协定》中的服务部门清单,可以将服务贸易分为12类:商业性服务,销售服务,金融服务,娱乐服务,通讯服务,教育服务,卫生服务,运输服务,建筑服务,环境服务,旅游服务和其他服务。而对于金融服务贸易,国内外并没有确切的定义。本文将对金融服务贸易国外及国内有代表性的研究进行综述。 一、GATS与OECD对金融服务贸易的定义 根据GATS的定义,金融服务贸易是指由一成员国的金融服务提供者所提供的任何金融性质的服务。它包括两个部分:所有保险和保险相关的服务、银行和其他金融服务(保险除外),其中其他金融服务指证券和金融信息服务。 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对金融服务贸易的定义为由金融机构提供服务的收入,或者接受付出的支持,包括得到的和付出的直接投资收益(未分配收益和利息);从其他金融投资得到的和付出的收益(得到的和付出的利息和红利);得到的、付出的手续费和佣金。 可见,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对金融服务贸易的界定强调了金融服务贸易交易的提供方,而忽略了金融服务贸易的消费方。金融服务贸易的发展主要是以此换取其他贸易领域的发展,而且金融服务贸易可以促进本国金融业与国际金融业的接轨,从而在国际竞争中促进本国金融业的发展。 二、国外对金融服务贸易相关研究 对于金融服务贸易研究,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有不同的看法。 列为恩(1996)认为,各种金融服务可以实现五种基本功能:方便商品和劳务的交易;易于风险管理;加速资源流动;获取信息,评估企业和配置资本;提供公司法人治理。同时,更多的相关文献表示,金融中介可以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产生的管理成本(戴蒙德1984;威廉森1987)也可以对规模经济产生积极的效应。 莫施里安(Moshirian 1994)认为,金融服务贸易和制造业类似,一些基本要素赋予了

安全科学原理研究综述

安全科学原理研究综述 1安全科学原理研究的意义 每门学科都有其特定的基础科学原理。对于成熟的学科,其科学原理通常都基本形成了。但对于安全学科却很有必要和非常迫切开展基础性和系统性的安全科学原理研究,因为安全学科是以一门新兴综合交叉学科,安全科学原理形成是关系到安全学科能否被承认为独立的学科和拥有自己基础理论的学科的重大问题。因为目前安全科学原理还没有完全建立,国际上对安全学科是否为一门科学仍然存在着争议。 安全科学原理是安全活动或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和原则,是基于经验或理论归纳得出的安全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安全科学原理是为安全实践和事实所证明,反映安全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的论断,是人类安全活动的基本法则或方法论。安全科学原理是普适性的安全科学理论。 安全科学原理为安全科学发展和安全活动提供理论支持和方向引导,对安全科技工作实践具有指导性,是一切安全活动必须遵循的规律及基本原则。安全科学原理一般具有多个层次的功能和作用,可用于解释生产生活中的事故致因、概括事故灾难规律、用于指导预防事故灾难、确保人安全健康等。安全科学原理是安全学科的理论支柱、是安全科学理论的核心、是安全科学创新的基因、是安全科学发展的灵魂、是事故预防与控制的钥匙、是构筑安全系统的指南。 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在我国已经发展成为一级学科,在英美等发达国家中安全学科被列为与理、工、文、管、法、医、人文等学科交叉的综合学科。但作为安全学科的理论基础——安全科学原理,目前却远不能满足作为该学科发展的需要,国际上也如此,例如,由国际劳工局主编的《职业健康与安全百科全书》(第四版)[1]共四卷105章,其中仅有第56章“事故预防”中的几个小节提及事故致因模型和事故预防原理,而事故预防原理仅仅是安全科学原理的一部分内容。 通过对安全科学原理本身及其发展开展基础、系统、深入的研究,可为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为安全科学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并使安全学科能够持续发展下去。 2安全科学原理研究的三条途径 从安全科学学的高度,通过阅读大量相关文献并经过系统梳理和归

文献综述范文

文献综述范文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x x x问题研究文献综述(标题) xx(作者) 摘要:XXXX (摘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简短概括你本文的主要研究的内容是什么。一般1,2句话即可。第二部分写:“国内学者对xx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以及“本文从xxx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之类的总结性套话,最好能稍作总结。 其中第一部分,如果你不会写又或者懒得写,个人建议可以拷贝他人相关论文的摘要部分,然后做适当修改和调整即可。毕竟你研究的主题和你网上下载的相关论文的主题是基本一致的,故可以借鉴网上论文的摘要。但是请注意别一字不动的全拷贝,适当整合,修改。别让我发现你一个字都没改动过! 第二部分,如同我上面所说的写。若能简短总结下你接下来打算从哪几个方面来综述,那是最好了;如果不能,我也不勉强了,写两句套话也行。 以下给出个摘要的例子,仅供参考。其中绿色代表我所说的第一部分;黄色代表第二部分。 例一: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涌现出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为城市繁荣和农村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他们的社会保障程度低, 近乎游离于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之外。近年来理论与实务界对此进行了深入地探讨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在对这些成果进行系

统总结的基础上, 简要评析了总体研究现状, 并指出当前亟待进行深入研究的问题, 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例二:我国当代大学生自杀问题文献综述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校自杀率呈上升趋势,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国内学者对大学生自杀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本文主要对2003-2007 五年间大学生自杀问题的研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综述,内容涉及自杀态度、自杀原因、自杀意念、自杀量表、大学生自杀预防与危机干预等方面的研究。 例三:比较优势理论发展的文献综述 摘要:自比较优势理论创立以来,该理论一直都是指导国际贸易活动的准则、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然而面对新的经济形势时,比较优势理论也不断经受着其反对者理论和经验验证上的挑战。在其追随者们不懈地努力下,比较优势理论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使得即使在贸易理论辈出的今天它依然在国际贸易中保持着其毫无争议的主流地位。本文就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过程进行简单的梳理,勾勒了比较优势理论演进的大概脉络,最后简要讨论比较优势理论发展的实践意义。 ) 关键词:xxx (找几个关键词;3,4个差不多了。彼此之间用分号“;”隔开。) 前言(或称为导言)

海因里希事故致因理论

海因里希法则 海因里希事故法则和事故致因理论 海因里希法则 海因里希法则又称“海因里希安全法则”或“海因里希事故法则”,是着名安全工程师海因里希提出的300∶29∶1法则。这个法则意思是说,当一个企业有300个隐患或违章,必然要发生29起轻伤或故障,在这29起轻伤事故或故障当中,有一起重伤、死亡或重大事故。“海因里希法则”是美国人海因里希通过分析工伤事故的发生概率,为保险公司的经营提出的法则。这一法则完全可以用于企业的安全管理上,即在一件重大的事故背后必有29件轻度的事故,还有300件潜在的隐患。可怕的是对潜在性事故毫无觉察,或是麻木不仁,结果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 提出 这个法则是1941年的海因里西从统计许多灾害开始得出的。当时,统计了55万件机械事故,其中死亡、重伤事故1666件,轻伤48334件,其余则为无伤害事故。从而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即在机械事故中,死亡、重伤、轻伤和无伤害事故的比例为1:29:300,国际上把这一法则叫事故法则。这个法则说明,在机械生产过程中,每发生330起意外事件,有300件未产生人员伤害,29件造成人员轻伤,1件导致重伤或死亡。 对于不同的生产过程,不同类型的事故,上述比例关系不一定完全相同,但这个统计规律说明了在进行同一项活动中,无数次意外事件,必然导致的发生。而要防止重大事故的发生必须减少和消除无伤害事故,要重视事故的苗头和未遂事故,否则终会酿成大祸。例如,某机械师企图用手把皮带挂到正在旋的皮带轮上,因未使用拨皮带的杆,且站在摇晃的梯板上,又穿了一件宽大长袖的工作服,结果被皮带轮绞入碾死。事故调查结果表明,他这种上皮带的方法使用已有数年之久。查阅四年病志(急救上药记录),发现他有33次手臂擦伤后治疗处理记录,他手下工人均佩服他手段高明,结果还是导致死亡。这一事例说明,重伤和死亡事故虽有偶然性,但是不安全因素或动作在事故发生之前已暴露过许多次,如果在事故发生之前,抓住时机,及时消除不安全因素,许多重大伤亡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海因里西法则的另一个名字是“1:29:300法则”;也可以是“300:29:1法则”。 连锁过程 海因里希首先提出了事故因果连锁论,用以阐明导致伤亡事故的各种原因及与事故间的关系。该理论认为,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管伤害可能在某瞬间突然发生,却是一系列事件相继发生的结果。 海因里希把工业伤害事故的发生、发展过程描述为具有一定因果关系的事件的连锁发生过程,即: (1)人员伤亡的发生是事故的结果。 (2)事故的发生是由于:①人的不安全行为;②物的不安全状态。 (3)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态是由于人的缺点造成的。 (4)人的缺点是由于不良环境诱发的,或者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造成的。

事故致因理论

事故致因理论 防止事故,需要掌握事故发生和控制的原理,即事故预防原理。所谓事故预防原理,主要是阐明事故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如何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理论体系。它以伤亡事故为研究对象,探讨事故致因因素及其相互关系、事故致因因素控制等方面的问题。 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因素是事故的致因因素。在科学技术落后的古代,人们往往把事故的发生看作是人类无法违抗的“天意”,或是“命中注定”,而祈求神灵保佑。随着社会的进步,特别是工业革命以后,人们在与各种工业伤害事故的斗争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探索事故发生及预防规律,相继提出了许多阐明事故发生机理,以及如何防止事故发生的理论。事故致因理论是一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产物。在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不同,特别是随着生产形式的变化,人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所处地位的变化,引起人们安全观念的变化,使新的事故致因理论相继出现。概括地讲,事故致因理论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即以事故频发倾向论和海因里希因果连续论为代表的早期事故致因理论,以能量意外释放论为主要代表的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事故致因理论,现代的系统安全理论。 1961年吉布森(Gibson)、1966年哈登(Haddon)等人提出了解释事故发生物理本质的能量意外释放论。 1.能量在事故致因中的地位 能量在人类的生产、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人类利用各种形式的能量做功以实现预定的目的。人类在利用能量的时候必须采取措施控制能量,使能量按照人们的意图产生、转换和做功。从能量在系统中流动的角度,应该控制能量按照人们规定的能量流通渠道流动如果由 于某种原因失去了对能量的控制,就会发生能量违背人的意愿的意外释放或逸出,使进行中的活动中止而发生事故。如果事故时意外释放的能量作用于人体,并且能量的作用超过人体的承受能力,则将造成人员伤害;如果意外释放的能量作用于设备、建筑物、物体等,并且能量的作用超过它们的抵抗能力,则将造成设备、建筑物、物体的损坏。 表3—3为人体受到超过其承受能力的各种形式的能量作用时,受伤害的情况;表3—4为人体与外界的能量交换受到干扰而发生伤害的情况。 表3-3 能量类型与伤害 能量类型产生的伤害事故类型

文献综述(1)

文献综述 1汇率对贸易影响问题的理论研究: 经济学上,最开始提出各国出口的产品种类不同的理论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在1817年出版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一书中李嘉图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他从生产成本的相对差异出发,认为若两国生产力不同,一国即使生产不出成本绝对低的商品,只要能生产成本相对低的商品,就可与别国进行贸易,并使双方获利。按照比较优势理论的假定,贸易中只有两个国家、两种产品,劳动是唯一生产要素;商品和劳动无质量差异,两国的生产技术、完全竞争和规模报酬均不变;无运输成本和交易费用;不考虑消费需求偏好因素的影响。这样两国的比较优势由劳动生产率差异决定,而这一比较优势又是决定两国贸易及其结构形式的基础。 当今世界,各国出口的产品种类数量各不不同,众多因素都会引起出口产品结构的变化,近年来经济学家研究越来越多的就是汇率对出口结构的影响。 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汇率变动对贸易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汇率变动对贸易流量调整的影响。马歇尔于19世纪末创立了弹性学说,主要用于一般商品价格变化对供求关系的影响分析。勒纳发展了该学说,认为汇率调低具有促进出口、抑制进口的作用但并不意味着能改善贸易逆差;最终得出了“马歇尔一勒纳”条件。弹性分析方法是以局部均衡分析为基础的,但仍然不够完善,随后分别出现的时滞理论、吸收分析方法和货币分析法对其进行了完善。 在研究汇率与进出口的弹性关系上,早期经济学家便发现了J曲线: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存在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货币升值后在短期内不但不会减少贸易收支,反而可能使贸易顺差进一步增加。从长期来看,货币贬值可以促进出口,减少进口,使贸易收支得到改善;货币升值可以减少出口,促进进口。但是,由于贸易收支的短期需求价格弹性较小、长期需求价格弹性较大,货币贬值有可能导致贸易收支先降后升,货币升值有可能导致贸易收支先升后降,随着时间的推移贸易收支先降后升或者先升后降的走势很象英文字母“J”,因此这种现象被称为汇率变动影响贸易收支的J曲线效应。 大量的文献均采用总体贸易数据,其隐含着一个较强的假定,即汇率变动对不同类别商品的影响一样。由于汇率变动对不同产业或产品的贸易影响程度不一,影响的方向也不同,这样,在采用总体贸易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时,可能产生不同的效应相互抵消现象,从而得出的总体效应不能如实反映汇率变动对贸易的真正影响。虽然关于汇率对贸易研究的结论不尽一致,但它们都表明,汇率的变动可直接影响进出口产品价格,进而影响一国的进出口。但是,我们认为,当把所有的产品加总进行研究时,无法准确辨别汇率变动对不同分类产品的影响。也就是说,汇率的变动对不同类型商品的进出口产生的影响力应该是不同的。 2国内外关于汇率对分类产品出口影响问题的实证研究: 2.1国际有关利用弹性理论分析出口商品结构的研究现状 最早关注发展中国家贸易结构转换问题的经济学家当推李斯特,他早在1841年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一书中就较系统地提出了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结构转换理论。很多研究在研究汇率变动和进出口关系时,运用的都是总体数据,没有区分行业或商品类别进行研究。对此,外国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Obsffeld(2002)也在一篇文章中论述道:“对于汇率变化在商品相对价格上的影响,在不同类工业商品之间存在相当大的差异。有关不同类商品之间的差异需要

国际贸易理论文献综述

国际贸易理论文献综述 摘要: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经历了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和新国际贸易理论两个主要阶段。新国际贸易理论随经济学理论的发展而兴起, 它不断将新的经济学概念引入国际贸易研究领域, 从纵深角度解释了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原因, 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发展。 关键词: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新兴古典贸易理论 一、传统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 古典经济学时期,对国际贸易的解释居于主导地位的理论是斯密的绝对优势和李嘉图外生技术比较优势学。亚当斯密认为,各国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生产条件形成国际分工,使两个国家生产相同产品时存在生产成本差距,各国按绝对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国际分工开展国际贸易。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在容纳了斯密的绝对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认为,任何商品的价值都取决于它的劳动成本,由于产品在两国市场上的相对价格是不同的,只要两个国家生产同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不一样,那么这两个国家之间就存在着贸易的可能性。 1933年俄林在他出版的《地区间贸易和国家贸易》书中吸收了他的老师赫克歇尔的观点,建立了要素禀赋理论。该理论认为各个国家的要素禀赋不同引起供给能力不同,进而引起生产率的差异,也就是说,影响商品成本高低的是生产资源的相对丰裕度,如果一国某种资源的供给相对比较充足,其价格就会相对比较低,因而生产时要大量使用这种资源的商品的成本就会比较低。赫克歇尔一俄林理论对国际贸易格局的预测是:各国出口那些密集使用它们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那些密集使用它们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这样,根据要素禀赋理论,贸易应该在资源差异最大的那些国家之间发生,如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发生。而且这一理论的分析是建立在一般均衡分析的基础上的。至此,传统比较优势理论最终形成了。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一般来说有两个核心:即比较成本理论和要素禀赋理论,由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优势来自于技术和劳动生产率的差异,而赫克歇尔一俄林的要素禀赋学说则认为相互依赖的多种生产要素的差异即资源相 对丰裕度是比较优势的源泉,因此要素禀赋学说是对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相对比较优势理论的深化和发展。传统贸易理论此后的半世纪一直在国际贸易理论中占绝对统治地位。 二、传统贸易理论遭到的挑战与新贸易理论的萌芽 传统贸易理论遭遇来自实践的挑战有三个方面: 一是里昂惕夫之谜。1953年,美国经济学家里昂惕夫根据赫一俄贸易理论,用他所创立的投人产出分析方法,对美国的进出口商品结构进行了验证,结果却得出了与要素禀赋理论完全相反的证的结果却正好与此相反,美国出口的商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的则是资本密集型产品。之后结论,从而引起了轰动。按照要素禀赋理论,美国应该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实际验证的结果正好与此相反,美国出口的商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而进口的则是资本密集型产品。之后,西方方经济学界掀起了狂热的解释浪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二是比较优势陷阱。随着国际贸易深化,人们发现,以比较优势理论作指导,执行比较优势战略的发展中国家出现了贸易条件恶化和贫困化的现象,以此诞

运用安全事故致因理论对事故进行分析

运用安全事故致因理论对事故进行分析 前言—— 偶然中的必然,看似天灾人祸,其中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很多时候表面现象给人的往往只是假象,我们只有深入到事故的背后,循序追踪,了解每一个细节和分析每一个可能的因素,才能发现事实的真相。 每个事故都是多种因素的集合体,但这些因素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个体,而是如多米若骨牌,环环相扣,因果循环。我们发现并分析这些因素,从中总结经验教训,形成相关的安全管理理论或者体系,为预防事故的发生提供依据和指导。事故简介—— 2001年1月6日2130,江苏省盐城市新光集团有限公司所有、射阳海运公司经营的“苏射18”轮,在江苏省射阳港搁浅沉没,船上12名船员,1人获救,9人死亡,2人下落不明,直接经济损失270多万元。 亚当斯事故因果连锁理论—— 五个主要论点:管理体系、管理失误、现场失误、事故、伤害或损坏 亚当斯理论的核心:在于对现场失误的背后原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操作者的不安全行为及生产作业中的不安全状态等现场失误是由于企业领导者及安全工作人员的管理失误造成的。管理人员在管理工作中的差错或疏忽、企业领导人决策错误或没有作出决策等失误对企业经营管理及安全工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结合上述理论对事故进行分析—— 管理体系 船公司安全管理体系:船公司应建立和完善船舶安全管理模式和有效机制,公司的上级部门要加强经常性的监督检查。 港口管理体系:理顺港口航道、航标管理体制,加大对射阳港港口通航环境的、治理力度,确保船舶进出港安全。 海事部门管理船员考证体系:加强对船员的培训教育,在高级船员考试中增加有关安全意识、心里素质、航海应变能力、遇险自救能力等方面内容的训练和测试。管理失误 领导者决策失误: 船长失误—— 分析:根据适航证书所描述,该船舶适航近海Ⅲ类海区(射阳港—连云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